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理性消费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性消费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性消费趋势

第1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一是城市周围的老菜田面积大辐减少。近些年来,在房地产业高额利益回报的驱使下,各地政府部门纷纷招商引资,在城镇周围土地上大兴土木,兴建高楼大厦,占用了大量的菜田。因菜田面积不足,导致本地菜产量减少,引起蔬菜价格上涨。

二是种菜群体发生了变化,种菜技术水平落后。老菜田被占,可以开发新菜田。从形式上看似简单,实际上有相当大的差距。蔬菜种植是一门很难的农事,不仅品种繁多,其栽培技术也不好掌握。露地、保护地、反季节性蔬菜栽培技术,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种菜经历是很难掌握的。又由于房地产业发展速度太快,新建的菜田很快又被占,使城镇周围附近农村中的菜农更年轻化了,种菜群体发生了质变,种菜技术水平落后了。

三是蔬菜上市流通渠道成本加倍升高。蔬菜上市流通渠道成本加倍升高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楼市房价的暴涨,使室内交易成本加倍上升。目前在商场里每节柜台的费用从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露天早市也受此波及,摊位费也上涨了许多。

四是菜农的经济组织落后。分散的农民经济实力太弱小,许多农民都因无法与外界沟通,使农副产品成交太难。他们不是东奔西走,就是被压等压价,或者是批零差价太高,农民被坑蒙拐骗的事情,今天早已经不成为新闻了。当前农民最困惑的事,一是生产什么,二是怎么生产,三是产品卖给谁,四是能卖多少钱。

如何解决“菜篮子”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科学规范,制定政策,因势利导,百年不变。整顿房地产市场,不能折腾,要有长远规划,不乱花钱。菜园子稳定在百年不变的地方建立,也就是在远离城市60―90公里左右,交通方便、地势高、有水源的地方开发新菜田。

2.加强蔬菜生产的科学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种菜收入是种粮的几倍或十几倍。要想建成高标准永久性的新菜园子,就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发展需要,建立适宜蔬菜生产的科学技术推广体系,需要把这项为农民无偿服务的公益事业做好。

第2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物业管理单位托管的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附设临时机构代管的城市住宅小区、居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收费管理。

本办法所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系指由专门机构、人员按照业主委托对城市住宅小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内的房屋、附属建筑物以及公共设施、设备、场所进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维护、修理、整治并提供相关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第三条  各级政府的物价管理部门是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主管机关。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统一办法,分级管理。中央在陕、军队驻陕和省属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附设的物业管理单位,以及在中央、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物业管理单位,由省物价局核定收费标准并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根据收费项目的重要程度和特点,分别实行政府定价和经营者定价。

综合管理服务费、物业维修养护费和交通工具停放保管费,实行政府定价。暖气费、中央空调费以及为业主提供特约服务的收费,实行经营者定价。

第五条  实行政府定价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由物业管理单位根据所提供管理服务的合理费用开支提出意见,征求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意见后,按照价格管理权限报物价部门审批。物业部门在核实成本费用的基础上,以独立小区、居住区或楼宇为单位核定收费标准。

物业管理单位可以根据管理服务内容与管理费用变化等情况,报经物价部门核准后适时调整收费标准。

实行经营者定价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物业管理单位与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协商议定,报物价部门备案。

物业管理单位向物价部门呈送收费报告,须附报以下文件和资料:

(一)物业管理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和物业托管合同复印件;

(二)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对收费标准的意见;

(三)收费标准的计算依据;

(四)年度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收支预(决)算。

第六条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应遵循合理、公开并与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业主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其收费标准应以物业管理服务的合理成本费用为基础,加法定税费与合理利润核定。

第七条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费用构成:

(一)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二)房屋共用部位、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

(三)公共设施、设备的运行费用;

(四)环境绿化美化、清洁保洁、安全保卫费用;

(五)物业管理单位的办公费用;

(六)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法定税费;

(九)合理利润,居民住宅管理的成本利润率暂按3~5%掌握,别墅、公寓可适当放宽。

本条第二至七项所称费用,均系指除工资及福利费以外的物质消耗费用。

第八条  物业管理单位收取管理服务费后,必须相应提供下列管理和服务:

(一)负责楼宇外墙面、屋面、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共用空间以及附属配套建筑物、道路、场地、路灯等的管理与维修养护,保持完好无损;

(二)负责管理区内的供电、供水、供气、排水、排污、采暖、制冷系统及电梯、消防、共用天线等公共设备设施的管护、整治和维修(业主户内上下水、暖气、天然气、煤气管道及供电线路维修,材料费由业主承担),保持正常运行、使用。

(三)负责管理区内的安全保卫与事故防范,保持良好的治安秩序;

(四)负责楼道、楼梯间、电梯间、道路、院落、化粪池、污水井等公共场所及附属设施的清扫、保洁与垃圾粪便清运,保持环境整洁;

(五)负责园林、绿地、楼前屋后、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和管护,保持环境优美;

(六)负责协调处理管理区内日常发生的有关公共事务和纠纷;

(七)提供物业委托管理合同中约定的和接受业主委托的其它服务项目,以及物业管理单位承诺的便民服务措施。

第九条  物业业主应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按时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对逾期不交者,从超过规定时限之日起,物业管理单位可以按日加收所欠交费额3‰的滞纳金。

物业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以及合同约定的收费标准,使用合法的收费票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应在经营场所或收费地点公布,自觉接受业主监督。

第十条  实行政府定价的综合管理服务费、物业维修养护费及车辆停放保管费一般实行先服务后收费,即在月度(或季度)结束之后限期收缴。

物业产权人与使用人相互分离的,物业维修养护费应向产权人收取,其他费用应向使用人收取。综合管理服务费与物业维修养护费一般以业主占用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收缴。

纳入物业管理范围尚未出售(出租)的房屋,以及业主购买暂未入住的房屋,产权人仍应按规定交纳物业维修养护费和不高于规定标准30%的综合管理服务费。

第十一条  物业管理单位代有关部门向业主收取的水费、电费、管道煤气费、有线电视收视费等,属于代办,应按照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收费周期代收代缴。对于逾期不交者,可以按照有关收费部门的规定收取滞纳金。

代收代缴水、电费,应按不同用途、不同价格(指生活用、商业用等)分别计量、计价,不得混合收费或就高收费;除管线损耗部分可以向业主合理分摊外,不得加价加费,水电费收缴情况应定期向业主公布。

电梯、中央空调和水泵等机电设备运行用电的电费及其它共用水、电费,物业管理单位应单独计量、计费。

第十二条  由经营者定价的自设供暖系统的冬季采暖费,应按照“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由物业管理单位提出收费方案,征得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同意后收取。采暖期结束后,须向业主公布收支情况,若有结余,应结转下一采暖期滚动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  房屋公共部位及公共建筑、公共设备、设施需要进行大修、中修或更新改造的,由物业管理单位编制详细计划和预算,经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审查同意后实施。所需费用首先由原开发建设单位提留移交的公共设施专项基金中列支;无此专项基金或专项基金不敷使用的,由受益人共同合理分摊。工程完工后,其收支情况须向业主公布,接受业主监督。

新建商品房在国家规定的质量保修范围与保修期限内的大中修与设备更换,应由原房屋开发建设单位负责,其费用不得由业主负担。

第十四条  物业管理单位与业主之间发生的收费争议,业主委员会应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由物价部门仲裁,或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第十五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检查处理:

(一)未报经物价部门批准,擅自制定或提高属于政府定价范围的收费标准的;

(二)在本办法的规定和业主委托之外,巧立名目乱收费用,以及强行服务并收取费用的;

(三)不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的;

(四)提供服务质价不符,只收费不服务,多收费少服务以及管理服务不到位的;

(五)其它违反价格管理法规的行为。

第十六条  写字楼等非住宅物业的管理服务收费,可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3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谭少兰(1987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张家口,学历硕士,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资产评估。

胡克建(1987-),男,汉族,四川通江,硕士,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方向:资产评估。

郭立倩(1989-),女,汉族,河北邢台,硕士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方向:资产评估。

摘 要:在我们的消费生活中存在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所谓的理性消费是怎样一种消费?影响我国居民理性和非理性消费的因素又有哪些,怎样尽可能的避免非理性消费,增强理性消费?本文探讨了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影响因素;建议

一、引言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消费”两个字,我们每天都在消费,最基本的是吃穿住行在消费,其次,娱乐享受在消费,如何定义消费呢?消费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按时活动,这种活动受到个体需要、动机、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物质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简单地举三生活例子:第一个,假如你消费了自己辛苦打工的挣来的3000块,买了一个爱慕已久的苹果4S,当你拿到手机的时候,这是消费感学是如何的?第二个,假如你赶上商场拆迁甩货,你疯狂购物之后,拿回抢到的“宝贝”,感觉又如何? 第三个,你在商场刚买了一件裙子,走不远,又看到一件一模一样但价格便宜的同款裙子,感觉又是如何呢?三个小例子中的三个消费者比较,第一个消费者比较理性,第二个和第三个消费者含有些非理性消费,第二个消费者有些冲动消费,第三个消费者没有做到货比三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各种各样,认识理性消费及非理性消费和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十分必要。

二、理性消费的含义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计划建立于自身的长远考虑,消费、储蓄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实现当前的利益,而是充分考虑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除了消费过程中努力实现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是要有益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行为要科学环保;要有益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消费行为要恰好适度。

经济学家对理性消费有三点描述:第一,等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第二,与个人收入、财力相适应;第三,在社会资源的供给量为既定的条件下不过多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总之,理性消费是以性价比、实际需要和长期发展作为衡量标准的消费。

三、影响理性消费的因素

(一)消费水平

收入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水平直接影响理性消费。当人们的消费水平不同时,人们的理性消费是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最低消费水平阶段,人们的理性消费比较强烈,往往要选择实际效用最大的消费商品,而会忽略品质、服务等附加价值。但是在消费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情况下,人们在消费的过程往往会很注重精神享受,而人们的理性消费也往往会变为感性消费。

(二)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影响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由这种总体认识评价而形成的选择,是通过确定或改变消费行为进而影响消费方式。比如人们的消费观念是越来越倾向表现个性还是越来越倾向表现同一性,是越来越追求豪华、典雅,还是越来越追求实惠,这都是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影响或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

理性消费在不同的消费观念中所占比重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有追求时尚消费观念的消费者来说,相比较而言,感性消费的比重要更大一些,而对于有简朴求廉消费观念的消费者来说,理性消费的比重就大些。而对于有绿色环保观念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一般更加偏重理性消费。

(三)价格因素变化

商品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化必然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理性消费的作用。比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普遍上升,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是降低的,这时人们的消费一般更趋于理性消费。

四、非理性消费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的非理性消费不仅指不顾个人收入或财力的过度支出,也指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消费行为,即一种缺乏社会责任的消费,缺乏低碳消费意识或低碳消费行为的消费。非理性消费包括冲动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奢侈消费、不节约能源和不保护环境的消费以及其他的不对社会负责的任何消费。影响非理性消费的行为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一)虚荣效应心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体居民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并不仅是要通过购买商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更需要通过附加其附加价值来买足消费者心理虚荣感。这种心理虚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攀比心理。二是炫富心理。在中国,购买名贵消费品的目的主要不是获得实际用途,而是为了获区虚荣品质,购买奢侈品注重奢侈品的品牌价值,不注重商品价值本身,而从消费心理分析,大多中国消费者买奢侈品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价值,相互以奢侈品来攀比和证明自己的财富能力及社会地位是一个主要因素,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70%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认为奢侈品是用来社交的重要符号、有炫耀的必要性,而买奢侈品完全出于自我、侧重品牌文化和设计师理念的消费者仅占少数。

(二)消费者的经济能力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人们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可支配的收入多了起来,消费也成为了时尚。购买决策者的收入能力强及购买时的资金支配富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非理性消费的形成。经济能力强大的人,越倾对向奢侈品的消费,冲动消费也变得频繁。由于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强,他可以只是购买心里喜欢,但是用处不大或者是根本用不上的东西,比如有钱的人可以购置好几辆车,闲置起来,这种消费是非理性的。

顾客非理性消费的形成过程之中,如果可支配资金越是充裕,消费者就越容易进行非理性的消费,反之,资金越是紧张,消费者就越倾向于理性消费。消费者的经济能力越强大,越容易进行奢侈品消费、冲动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

(三)企业营销因素

在当下消费品市场是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的营销因素对于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的主要营销企业营销策略包括广告宣传和品牌战略、折扣促销等等。广告宣传会促进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如果企业在权威媒体上宣传品牌或者聘用当红明星代言,加强品牌宣传和品牌效应,人们会热衷消费这一产品。比如,特步,聘用谢霆峰、韩庚等明星代言,并在央视等其他电视频道插播广告,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帝星,与其同时起步,却落后于其扩张进步,两家鞋的品质会相差很多吗?不是。

五、 进理性消费的相关建议

促进理性消费,从消费者个人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即应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消费,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观念。从企业经营者来说,首要树立诚信意识,弘扬诚信理念,培育诚信企业品牌。企业与顾客之间,要诚信服务,规范服务,诚信品质,保证质量,杜绝使用不正当手段哄骗消费者。从社会公益组织来说,大力推进消费教育,比如通过各类公益广告、专家讲座论坛等切实可行的形式,开展消费教育来倡导理性消费。(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姜彩芬,余国扬,李新家,符莎莉著:消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年9月1日第一版

第4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大学生;消费行为;理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F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09-02

从一个每天埋在书本里的高中生到一个愈发独立的大学生,消费内容和习惯的改变可能是所有改变中最明显的,是大学生当前以至一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大学生消费行为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行为,对其背后的家庭,乃至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三年的大学生活,我们不断观察和思考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消费行为,希望结合行为经济学知识分析他们的消费误区,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倡导理性消费做出努力。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以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最终给出一些有利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可行建议,从而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方式。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的方式丰富多样,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实用为先。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认同率最高的三个词语是知识、事业和健康,其次是友谊、爱情、家庭和金钱,而后才是理想、权力、地位和名誉。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2、崇尚个性化。大学生消费所表现出的个性化,表明我们心理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对个性的追求和对自我实现的热衷,反映出当前新知识、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和微博等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有着自己独有的消费观念。3、追求前卫。大学生消费的“前卫性”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和追求新颖、时尚。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品牌商品,不太注重的产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文化价值,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价格”以及“文化”的权威性,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4、消费水平的差异性。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较高的学费和其他教育费用,对月收入人均数百元的农村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尽管有国家和学校助学金的支持仍然不堪重负。因此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同学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心理也承受着经济困难带来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于此同时,社会上的高消费现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同校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

(二)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质量型发展: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 2、学习消费的比值大幅度上升: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3、健康、健身消费增加: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购买保健品的支出也在逐步上升,健康消费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酒吧、KTV、台球、网购也成为大学必修一课。4、人际交往消费成本增高:在校大学生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网民年龄分布的高分值在20岁~30间岁,手机、电脑等产品早已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畅销,也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转向感受和体验。 5、模仿性消费日趋明显: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平板电脑随身,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误区及经济学解释

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趋势只是分析其行为的开始,结合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对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消费行为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才是提出理性消费建议的有效途径。

(一)广告背后的秘密——“禀赋效应”产生的虚拟所有权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行为经济学大师特维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该理论指出:在面对未来的风险选择时,人们通过一个价值函数来进行价值评估,这个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就是损失厌恶(LoseAversion),即:等量的损失要比等量的获得,对人们的感觉产生更大影响。“禀赋效应”(EndowmentEffect)与之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当一个人将要获得一样东西时,他会认为这样东西比自己尚未拥有时更有价值。

禀赋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某汽车品牌免费提供的一年的汽车使用权,购物网站上专门设置的免费体验频道,商城提供种类多样的免费商品试用,卖家提出的“15天不满意保证全额退款”等等。受禀赋效应的影响,消费者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对所使用的商品会产生“虚拟所有权”,一旦这种所有权融入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观点中,我们很快就会把它合理化而忘记了对商品的正常估价,最终说服自己以相对高的价格购买或不再行使退货的权力,显然,这是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广告的影响,尤其是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更是以新奇的设计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由此产生的花费不在少数。虚拟所有权正是广告的魔力所在,我们看到一个外形时尚功能强大的手机,会想象自己手里正玩着这样一部手机;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也会在脑中不自觉的形成自己穿着这件衣服的样子——想象着它已经是自己的了,把自己当成所有者,正是商家广告的目的所在。

可以说,抵制“禀赋效应”的诱惑是理性消费的第一步,对于一项消费活动,要以“非所有心态”来看待,尽量拉开自己和商品、服务之间的感情距离,以实际的所有权为判断标准,公平合理的对所要购买的商品做出估价。

(二)心里的锚——消费行为中的“幼鹅效应”

参照系(reference)是行为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大量的有关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时,常会选取一个参照标准作为参考依据,消费行为也不例外。人们对消费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判断,常常是以一个参照点来作为标准的,“锚定心理”(anchoring)便是如此,它在消费选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大学生的消费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类似这样的行为:在地处繁华商业区的商场消费,两款衬衣的价格分别为300元和500元,我们很可能买300元的那件,而在另外一家商店里,多数衬衣价格低于300元,只有价格最高的一件为300元,这时我们会买价格低于300元的款式。都是同样300元的价格,我们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消费选择呢?

上世纪,自然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依赖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由此他证明了幼鹅不仅根据它们出生时的初次发现来做决定,而且决定一经形成,就坚持不变。“幼鹅效应”由此产生,我们看到一件商品的价格,在心理会形成一个锚(参照点),这一价格会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如在高档商场中300元的衬衫受到500元衬衫的影响,显得更加划算,而低档商场中300元的衬衫却像是一个奢侈品。

传统的购物消费经验常提到要“货比三家”,就是告诉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获得价格信息,同一商品的价格信息掌握的越全面,就越不容易受到某一数字锚的影响,从而在消费中可以有效的规避交易风险。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建立在对大量商品的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把握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购物经验。

(三)“瘾”性消费——对边际效用递减的质疑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通常假定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人们对于一个消费物品的评价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是,行为经济学家则对这个理论提出了挑战,如果边际效用真的是递减的,那么对于一包接一包的香烟消费,不断增加的成瘾般的网购消费等现象又如何解释呢?行为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质疑的根据,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上瘾行为。

上瘾(addiction)是行为人在过去的实践中体验到的能使其感到快乐的行为,尽管在很多情形下不良的上瘾行为会带来降低行为人效用水平的后果,但行为人还是会坚持满足自己的嗜好。从一般意义上的酗酒、香烟到网络上瘾,饮食过量,上瘾行为已经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生活。

上瘾行为有“益”和“害”之分,有益的成瘾行为如对某一类型书籍的偏爱,对乐器演奏的痴迷等等,由此形成的消费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也要安排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有害的上瘾行为是需要及时发现制止的,烟瘾,网瘾会使得花费毫无节制,同时,这种不健康的消费习惯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行为经济学分析表明,随着某种行为上瘾程度的加深,停止消费所带来的短期损失将会越来越大,但理性人还是会通过突然停止法戒除某种程度极深的行为,用短期的损失换取长期更大的收益。

(四)浪费和节省可以相互转化——理性对待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的基本涵义是指已经投入的、不可能收回的成本。如交付给辅导机构的费用,团购网站上购买的不可退款的服务等。对于沉没成本,大学生常常有两种偏离理性的决策。一种是夸大沉没成本的显著性,忽略隐藏在其后的机会成本,另一种是轻视沉没成本,对沉没成本关注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减。两种行为都是对待沉没成本的非理,造成的直接后果可能是消费中金钱或时间的浪费。

夸大沉没成本现象的存在比较普遍,由于风险厌恶,人们对待已失去的东西时显得格外的不理智,他们多数认为,对于沉没成本,即使它再也回不来,也应该用相应的收益去平衡它,于是就出现了生活中这样的现象:甲购买了一本价值80元的书,但是因为知识储备有限,这本书对他来说晦涩难懂,甲明知再读下去效用为0,但为了80元的书钱,他却不愿意放弃这本书而利用这段时间去读其他易懂的更有价值的书。事实上,无论他是否继续阅读,80元的书钱也不会再回来了。相反,继续阅读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甚至还在增加阅读的成本,可谓得不偿失。

轻视沉没成本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以参加课外辅导班举例,这项消费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消费的主要内容,各种资格考试的辅导班也都是价格不菲。很多大学生在报名缴费之后,在后续的学习中以种种理由拖延,旷课,长期的课程尤为明显。期初已经付清学费,心理上给人的暗示是后期的课程是免费的,因此拖延的现象时有发生。

用理性人的观点去分析的话,以前公认的节俭恐怕不是什么值得学习的好作风,甚至会被认为是愚蠢的行为,权衡金钱和时间的成本之后,原来的浪费可能恰恰是节省,现代社会,人们最大的机会成本是时间。而有些方面,沉没成本又需要得到特别的重视,让已经花出去的钱发挥应有的效用,才是真正的节约,心理账户的平衡能力还是需要每个人思考和锻炼的。

三、对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思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西蒙(H.A.Simon)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的思维能力并非无穷无尽,人是具有有限理性的,正因为人是有限理性的,所以人们在行为上并不总追求效用极大。人所能做出的选择,常常是根据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自己有限的思维。这就是人的“有限理性”观点。

既然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那么在经济行为中,人所做的决定就不能保证是100%理性的。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使表面上相同的问题产生很多不同的结果。消费不单单是一个经济活动,更是人的心理乃至生理活动的反映,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不在于花费的多少,而在于所追求的效用是否得到实现,一般意义上的效用极大是不能用来评价人的消费理性的。

大学生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收入来源单一,数额较少,这也就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需要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思考理性消费问题,不是老生常谈的鼓励节俭,更不是与现实背道而驰的限制消费。倡导理性消费的初衷,是在大学生中形成对金钱的正确观念,理性的认识金钱的价值和使用方法,为的是在以后的生活积累更多经验,让金钱更好的为自己、家庭和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高空(1989-)男,汉族,河北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09级财管;洪沐(1990-)女,汉族,上海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09级财管。

参考文献:

[1]董志勇.行为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颉梦宁,李忠庆,郭培养.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02.

第5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状况 消费来源 消费结构 消费文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 迪: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141~142

第6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需要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结合的方式,消费的过程就是消费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消费需要的满足方式,取决于消费主体(消费者)和消费客体(被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结合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消费者如何获取被消费的商品及服务以及如何消费。消费方式受到自然条件、传统习惯、职业分工、消费观念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等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逐步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形成积极的科学的消费观的同时,也出现了消极的、不科学的消费观。近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本土消费陋习的影响,不计一切社会道德责任和后果,片面追求个人享受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与理性消费行为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非理性消费行为呈泛滥之势。比如,炫耀性消费,它是指消费者为了夸示财富而不是满足实际需求的消费活动。这种消费的动机是谋求某种社会地位。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观点。他认为,消费依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闲阶级为了过有闲生活的消费;另一类是劳动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和便于继续劳动的消费。有闲阶级不仅要满足生理需求消费,还要满足心理的或者虚荣心的炫耀性消费。从社会角度看,对于炫耀性消费的追求会导致浪费。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非理性消费。大量的非理性消费把花钱当作满足购物欲或炫耀财富的方式,使消费者购买不需要的商品或享受不必要的服务,互相攀比和大吃大喝将使自然资源极大地浪费,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非理性消费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的浪费,助长了奢靡之风,社会福利不能达到最大化。

二 、 消费方式对渔业资源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已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居民在食品消费支出方面从以粮食类消费品为主向非粮食类消费品转变,即由植物型食物消费向动物型食物消费转化,人们更倾向于消费营养价值更高、更健康的产品,其中,水产品的消费量逐步呈上升趋势。

非理性的张扬使人的物欲泛滥,一部分人把无度的消费、物质享乐当作人生最大的意义和幸福,追求“挥霍奢侈型”的消费理念。为了了解非理性消费情况,笔者设置了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于相对规模较大、客流集中的大型餐饮企业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水产品消费浪费的数值平均值大约在15%左右。浪费的数量与宴请的类型有关。在调查中,很多企业和消费者反映,企业家宴请,公款消费浪费最大,消费量在20%左右;其次是红白喜事,浪费在10%左右;家庭消费请客浪费较少,一般在5%左右。由此可见,从消费方式角度来看,个人的炫耀性消费、群体消费中的公款消费造成水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浪费较大。

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水产品非理性消费的驱动,使得对水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水产品需求,必然要加大水产品的供给。水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为水产品的捕捞和水产品的养殖。水产品需求增加会直接导致过度捕捞和养殖的扩大,对渔业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

(一)过度捕捞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锐减,并逐步形成恶性循环

人类的捕鱼活动对鱼群来说是一种强加的死亡途径,它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海洋的生态系统,过度捕捞更是如此。渔业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总是存在一个合理的总量范围。当总的捕捞量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将会严重影响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更新能力,势必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竭。

建国后,我国海洋捕捞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渔业资源迅速衰退。20世纪60年代前,捕捞量约200万吨左右,单位功率产量2.1左右,总捕捞量中以大型底层鱼类为主;70年代中期,捕捞量300万吨左右,单位功率产量下降至1.8左右,捕捞量中以小型中上层鱼类为主;80年代以后,海洋捕捞量迅速增加,总捕捞量中以小型中下层鱼类为主。近年的资源调查显示,处于食物链较高层次的传统优质经济鱼类越来越少,并且小型化、低龄化、性成熟提早。由于目前海洋渔业的比较效益高于种植业,大量非渔业劳动力进入捕捞业,进一步加大了捕捞强度。捕捞技术的进步,如渔船功率的增加,探鱼设备的使用与改进等也加剧了捕捞能力的过剩。可见,在捕捞过程中,渔民和渔船数量的增多,捕捞方法的改进都直接影响了渔业资源的生长与恢复,使渔业资源加速锐减,形成了恶性循环。

产生渔业生产过度捕捞的经济根源是渔业生产中的外部不经济性。渔业资源是一种流动性资源。这里所指的流动性资源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一种流动性物品。流动资源的特征决定了资源系统是共同使用的,但资源单位却不是共同使用的,而是相互竞争的。就渔业资源而言,具有流动性资源的共性。它作为公共资源具有的非排他性使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却不需为这种使用所造成的资源减少对他人的影响而付出代价。然而,在非理性消费驱动导致对水产品的强大需求下,渔业资源又是稀缺的,而渔民对渔业资源的增养殖却不需承担合理的费用,因此,渔业生产中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另外,由于渔业生产者对生产过程中因网具流失及生产所造成的海域污染的潜在危害以及对渔获物的任意抛弃所造成的直接损失都不需支付任何费用,致使渔业生产的破坏性加大,海洋捕捞的外部不经济越发突出。渔业资源的非排他性,使得近海捕捞基本上处于“自由准入”状态。从渔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让本来可以马上捕到的鱼继续留在海里生长和繁殖,他就必须承担被其他渔民捕走的风险。由于捕捞成本在渔获收益中仅占很小部分,因此他的收益就会遭到损失。这样,不享有渔业资源利用排他性权利的渔民就缺少为未来使用而养护渔业资源的必要诱因,渔业资源的稀缺性也就越发严重。

根据外部性理论,每一渔民的捕捞活动都会对其他渔民或其他类型的资源利用者施加“外部成本”,也就是说,渔民的捕捞活动会给其他渔民造成机会损失,但他并没有为此给其他渔民支付机会成本,这就造成了捕捞的实际成本低于真实成本,收益高于其利润。渔业生产的这种外部性使得渔民们总是倾向于过多地使用这一资源,使得过多的人加入到捕捞行业,并诱使原有渔民不断增加捕捞能力,最终导致捕捞能力超过能够提供最大经济回报的水平,产生过剩。渔民为了在过剩的捕捞能力竞争中获得优势,被迫进一步增加投资,加大渔船功能,改善渔船渔具性能, 采用更加有效的捕捞技术,其结果是渔业投资过度,捕捞季节缩短,捕到的鱼往往既小质量又差。于是,本来可以用于其它经济活动的稀缺资本和生产要素,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在过度的捕捞生产中被浪费了,同时渔业资源也因此会遭到极大的破坏。可见,海洋生产的外部性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成本太低,在缺乏有效管理条件下,导致捕捞的过度投资和资源的过度利用,使得渔业资源不断衰竭。

(二)水产养殖业不规范,海洋污染严重

水产养殖业对弥补海洋渔业资源不足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调整渔业生产结构,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水产养殖业的不规范,滩涂无度开发和药物滥施乱用已对近海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引起水体水质恶化,造成水域多样性和生境减少,网箱养殖区投饵对附近海域造成的营养盐负荷成为赤潮发生的诱因,导致鱼虾大量死亡等。水产养殖引起的海洋污染主要有:对水体的营养污染、药物污染、对近岸生物群落的影响等。

1.对水体的营养污染。养殖产生的残饵和排泄物进入水体,以有机或无机物的溶解态和颗粒态存在。N、P含量升高,原有的水化学平衡产生相应改变,对水质产生影响,在水动力作用下,这种影响还可能扩大到邻近水域生态环境。虾池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在海水中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大量氨氮,而氨氮是养虾池中普遍存在的毒性物质,在高浓度时对虾体有致死作用。水产养殖底泥中C、N、P的含量和耗氧量比周围水体沉积物中的含量要明显高出很多,而且,底泥中经常可见残饵。这说明,水产养殖改变了底质的运输和沉积方式及溶氧状态。而富集在底泥里的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重新释放出来,污染水体,成为水体污染最重要的来源。

2.药物的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散失到环境中,造成环境短期或长期的退化。药物的施放与残留,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使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益菌、虫受到抑制、杀伤及致死。因此,不加选择的使用消毒剂、抗生素会造成微生态严重失衡。同时,多种药物大剂量重复使用,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或转移,容易产生抗药性。对于一些低浓度或性质稳定药物的残留,可能会在一些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累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整个水体的生态系统乃至人体造成危害。

3.对近岸生物群落的影响。水产养殖水体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系统比较,养殖对象单一,即使混养,也不过两三个种群。为追求高产,部分生物因子被人为强化,而另一部分则被削弱甚至去除,造成了物质循环的部分链条受阻或被切断。从发展的角度看,大面积的单种海水养殖,必定造成海区生物多样性向单一性转化和海洋生物的“内循环”发生变异。当生态变异过大时,将导致物质循环平衡的失控,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滩涂湿地系统是很多具有商业价值生物的产卵地和育幼场,又是众多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甚至哺乳类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地,其中还有珍贵和濒危物种,在生态平衡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浅海滩涂的开发是在缺乏系统规划和技术的研究下大规模启动的,存在急功近利的盲目围垦或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现象。如大规模发展对虾的养殖,严重破坏了大片滩涂的生态平衡。

三、 改善渔业环境的对策

(一) 树立科学消费、可持续消费的意识

合理的消费应当是人性化的消费,即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目的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要注重节约,杜绝浪费,树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从而促进生产的节约,这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上说,消费的“可持续性”主要指当代人满足消费发展需要时不能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消费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它既要求实现资源的最优和永续利用,也要求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和对环境的最小污染。毫无疑问,生态环境承载力一旦被突破,消费当然就没有“可持续性”。由于各种高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等都毫无意义地增加了资源消耗,加剧了环境破坏的程度,所以都不是可持续消费。

可持续消费在实践上要求人们树立尊重生态价值的绿色消费理念。国际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生。具体说来,绿色消费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满足自己生产、生活需要时,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购买和消费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使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向热爱自然、追求健康、降低消耗、杜绝浪费的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消费。

(二)优化膳食结构,增加对水产品替代产品的消费

膳食结构指的是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数量及其在食品中所占的比例。人类膳食中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7大类。任何一种单一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人类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且各种食物组成比例合适,才能达到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的目的。

近1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同程度增长,导致消费水平、购买力和食物选择的变化。尤其是高收入人群,传统的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为特点的植物型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已经向动物型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转变。淡水和海水产品是动物性食品摄入的主要来源,过度消费导致因摄入量过多而引发患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危险。为此,在食物消费方面,提倡和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适当增加奶类、豆类、绿叶蔬菜等食物,增加动物性食物的品种,并强调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健康, 既可以避免植物性食物食用过多所造成的“贫困病”,又可以避免大量摄入动物性食物所造成的营养过剩,即“富裕病”。

(三)控制捕捞量,推广生态养殖,加强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控制

我国近海现有实施诸如伏季休渔、捕捞许可等类似制度,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捕捞能力,但这些管理措施尚未从根本上消除捕捞能力增大的趋势,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渔业管理制度,建立新的鼓励渔民自觉实现捕捞能力与资源基础相匹配的良性激励,有效控制捕捞量。

第7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内容摘要:国家旅游局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品质旅游,伴你远行”系列公益活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文明旅游、理性消费”。为什么旅游消费中存在普遍的“不理性”?而且这种“不理性”已经严重到需要政府出面来加以纠正?本文通过研究品质旅游的内涵以及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现状,得出结论:在我国现阶段,品质旅游首先是诚信旅游,品质旅游发展的灵魂人物是导游人员,品质旅游的重要保证是服务。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品质旅游 诚信旅游 优质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关于品质旅游,要从旅游的本质去分析。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价值主要体现在精神上的享受。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休闲逸志、增广见闻、开拓视野,精神上的感受是最重要的,物质方面的享受是次要的。从这一点来看,品质旅游不一定是豪华旅游,也不一定非得是纯玩旅游。品质旅游不一定非得住五星酒店,不一定要吃海鲜大餐。只要能让游客身心放松、精神愉快,就可以算得上是品质。从目前国内游客平均消费水平来看,品质旅游用诚信旅游来解释更加合适。品质旅游强调精神上的享受,是建立在旅游服务者提供的真诚、热情、细致的服务的基础上的。品质旅游是一种趋势,要引导游客学会理性消费并享受旅游的乐趣。品质旅游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行程丰富多彩,包含目的地最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不存在故意的欺骗;二是要合理收费,保证从业人员的收入。

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现状

旅游者的“不理性消费”,主要针对的是游客在选择旅游团队时往往以价格而不是以质量为决策依据,由此导致增加购物及自费项目、旅游购物品质量与价格严重不对称等一系列旅游品质下降问题。其实,这并非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旅游业的“顽疾”。

一部分多见识广、有一定消费经验的旅游者,他们自愿选择低价低质。一些旅行社负责人指出,旅行社其实也处于两难境地,目前游客消费心理尚不太成熟,愿意出门旅游,却不愿意多花钱。如何让游客选择表面上价格相对而言比较高的品质产品,是许多旅行社感到棘手的事。严格地说,“不理性消费”是一定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但仍然有不少人看重价格,说到底,还是个发展阶段问题。当年的日本、中国台湾游客,出现上述现象也很普遍。而今日的整个亚洲旅游市场,低价低质的旅游产品,依然有一定的生存基础。不过我们相信,旅游者最终还是会选择理性消费和品质旅游。

另一部分缺少消费经验的旅游者却不知道旅游团队低报价背后的实情。零负团费一直以来都是旅行社社会诟病的顽疾之一,多数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卷入了“低价漩涡”,由此而引发出众多的不诚信经营问题。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国内旅行社在一片降价声中为求自保,以往屡遭批评的旅游行业“低价竞争”,在这次“降价救市潮”中得到空前宽容。“低价竞争”往往让游客落入“低价陷阱”。 有的旅行社通过规模采购的方式降低产品的报价;有的旅行社采用报价上的低价,就是通过不同的分拆组合报出一个低价,这样一来,必然有部分费用要由旅游者负担;还一种就是在成本无法降低的时候降低服务质量。种种手段让游客在选择低价旅游团时防不胜防。如果轻信这些特价旅游线路,花的钱并不会少,而且服务质量还得不到保障。在选择行程时,应向旅行社了解清楚酒店、用餐、用车等服务的细节标准及详细信息,以防某些旅行社以次充好。“分割景点”也是各旅行社推出的线路广告中都较为常见的做法:“中华宝典―张家界、凤凰古城、天子山、黄石寨、芙蓉镇双飞五日”、“百里画廊―桂林、漓江、芦笛岩、七星岩四日游”……而实际上,天子山、黄石寨都是张家界旅游的必经之处,而漓江、芦笛岩、七星岩也都是桂林的著名景点,它们之间是一种大小景点的从属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旅游消费者认为,涵盖在大景点范围内的小景点不应和大景点并列成多个景点,而应该明确其中的附属关系,这样消费者就能一目了然了。

诚信旅游的诠释

在我国现阶段,品质旅游首先是诚信旅游,品质旅游的灵魂人物是导游人员,品质旅游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是服务。

(一)品质旅游需要良好的服务

卡尔•阿尔布雷克特和罗詹姆克合著的《为美国服务》一书是向美国介绍服务管理的最畅销书籍。书中提出了服务三角形模型,其组成部分是顾客、服务策略、职员和系统。模型中心部分是顾客。现代的服务管理必须以顾客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首要任务,全心全意为客人提供服务。客人的需要往往是简单的,客人在遇到问题时,都希望能得到一步到位的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尊重和理解。对于客人的需求,即使是一件小事,成功的旅游企业必然是以高效的、优质的服务来帮助客人并赢得客人的信任。在美国,夏威夷是著名的观光和休闲度假胜地,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特别重视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夏威夷的各类与游客利益相关的服务提示,从侧面反映出当地优良的服务品质。一些旅游贴士告诉游客:因游览车多为统一调派,在同一日程中也未必用同一部车,请游客见谅;夜间或自由活动时间若需要自行外出,请告知领队或团友,并应特别注意安全;出国旅游期间,请勿将护照交给他人保管(包括领队或当地导游),要求统一保管时,也请游客回绝等。

当前要提高旅游从业者的素质,促使旅游业界做到诚信经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例如,可以依靠旅游行业共建“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行业自律,优质服务,游客至上”的旅游诚信体系;可以依靠旅游管理部门建立旅行社企业诚信档案;对于旅行社来说,由国家旅游局公开的《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于2010年5月3日起施行,该实施细则对旅行社的各类行为进行了细化,原本模糊的一些“禁止”在新规中被“以罚款等重罚手段”来规范,擅自改变行程最高可获罚50万、不得强求游客购物,骗客购物最高可罚5万元、严禁零团费负团费揽客、不得擅自增加服务项目、向导游卖团最高罚10万……新《条例》备受业界人士及旅游消费者关注,这会使旅行社更加规范经营,树立诚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

(二) 品质旅游的灵魂人物是导游人员

在各方面的条件确定后,真正让品质旅游落到实处的是旅游业的灵魂人物――导游人员。导游员是旅游服务的直接组织者和提供者,旅游形象的展示者和传播者,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推动我国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生力军。旅游服务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表现,它依赖于旅游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个人道德素质。导游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旅游企业乃至全行业的形象,关系着一个地区和我国的旅游形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旅游队伍迅速壮大,目前全国导游在我国现阶段,品质旅游首先是诚信旅游。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具有普遍性的诚信危机,旅游行业的社会信誉日渐缺失,旅游人才个人诚信有待考验。诚信危机是我国品质旅游发展的极大障碍,诚信人才是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接受品质旅游理念的导游员,必须理解和接受诚信旅游的理念,同时要成为诚信旅游的宣传员,并且他们的付出必须要有合理的体现。就目前的行业现状,不太可能为导游发固定的工资,建议以高补助的形式体现导游的价值。具体的补助标准,各地视收入情况可以有所不同,这将由市场来调节。

要树立诚信服务理念,导游人员还必须把旅游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对工作充满热情。导游人员在心理上都有程度不一的职业倦怠。从职业角度,导游人员有三种选择:当全陪、当地陪、当领队。当全陪的话虽然有机会到全国各地走,但是赚不了什么钱,心理上有些不平衡,生活也会成问题;当地陪的话老是去一个地方,譬如去九寨沟,一年去几十次,每次都给客人讲一样的套路,全然失去免费旅游的心情,有时地陪在景点还会被景点的工作人员刁难,或许会为了一个两个儿童票而纠缠不清;当领队听起来还不错,但是也有可能老是领队一个地方,因为国内现在的出境部门都是做专线的,比如去东南亚,经常去也没意思,而且每天客人的抱怨不绝于耳。因此,导游人员做旅游不仅仅是为了高收入,还要维持一种致力于旅游事业的热情。

应选择德才兼备的导游员作为品质旅游的导游员,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还可以考虑引入西方的机制,鼓励志愿导游。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存在一个问题,一方面旅游市场发展较快,另一方面旅游人才培养跟不上,这是一对矛盾。品质旅游的发展欢迎一部分有学识的、有热情的,包括离退休的老专家、老学者都能够加入到导游这个行业中来。国外有一部分导游是由志愿者组成的,这个机制是比较好的,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结论

推广和发展品质旅游,让旅游者从“不理性消费”到“理性消费”,从强调价格到看重品质,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付出相对而言比较大的努力,需要旅游者的逐步成熟、企业自身的成长发展、有关部门的引导规范,但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品质旅游才是回归旅游的本质,品质旅游将成为主流。只有坚持走品质旅游发展道路,才能最终推动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瑞,刘德谦.200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旅游绿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中国旅游研究院.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09年发展预测[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第8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关键词】“虚假需求”;大众传媒;导向

一、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的著作中提出,虽然当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文明不断地高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是却使人们更好地适应了现存的社会制度,于是社会大众很少抱怨与反抗,渐渐成为被统治制度所驯服的工具。马尔库塞进而认为,当达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使人,尤其使人的需求变成一种“虚假需求”,人的真实需求即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却消失殆尽了。

所谓人的真实需求,是一种源于人的本性自我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总会受到社会的控制与压抑,因为它阻扰了社会要维护现存制度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真实需求势必被虚假需求所压抑,人们只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虚假需求”。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深刻的剖析了这种”虚假需求“的社会危害。首先,人们丧失了其主体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生存的需求似乎已经不再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反而更加关注精神的需求。本处于第二位的生活资料,取代了人的主体地位,人们变成了为商品的存在而存在。其次,造就了“单向度的人”。一般来讲,作为社会人,应该有两个“向度”。第一个向度是肯定社会现实,同时与其保持一致;第二个向度是否定社会现实,进而在合理批判的基础上超越社会现实。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人们感到幸福、安定。似乎觉得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所谓的剥削制度。但是,马尔库塞批判了这种现象,他指出,这种幸福是一种假象,是一种虚假的幸福。总之,资本主义国家剥削的性质还没有改变,仍然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陶醉于物质享受,没有去否定、批评。于是,单向度的社会和人都出现了。

二、大众传媒视野下的“虚假需求”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交叉融合,大众传媒和信息传媒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它引导人们的思考方式、评价方式、消费方式和控制方式。“虚假需求”不仅仅局限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之中,亦在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社会转型期中日渐发挥效应。“虚假需求”在社会政治、技术控制下导致“强迫性消费”,而这种“强迫性消费”在大众传媒的诱导下最终得以实现。这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媒介实现形式。马尔库赛提出:现代西方社会推行高生产,高消费的政策。它主要通过制造“虚假需求”,以实现“强迫性的消费”。在社会的操作和控制系统下人们去拼命追求商品消费。

现如今,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俨然是一个“地球村”,大众传媒凭借网络技术优势迅猛发展,它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消费信息,供消费者去了解、认知这些商品。同时,大众传媒在提供这些商品的信息时,极尽全力地诱发消费者去购买这些商品。大众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去实现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比如:将广告与其他的节目编排在一起,采取鱼目混珠的策略,甚至采取更为直接的“植入”模式,故意让消费者产生混淆,冲动消费。当今社会,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广告等大众传媒利用“强迫性消费”政策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大众传媒使商品信息源源不断地灌输到受众的大脑中,刺激大脑,使人们产生无意识的反应,购买所宣传的商品,形成追逐满足“虚假需求”的社会性观念和消费潮流。

三、如何消除大众传媒视野下的“虚假需求”

第一、强化“真实需求”。

强化“真实需求”,首先应该明白“真实需求”是什么?马尔库塞认为,所谓“真实的需要”,它主要包括基本需要与剩余需要两个方面。基本需要是指人本身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需要内容,即“在可达到的物质水平上的衣、食、住。真实需要是出自人的本性的自由自主的需要,绝非物质对于人们生活的支配与奴役。因此,大众传媒的使命不仅仅是推销商品,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引领,对文化艺术的传承,对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推动。这就要求大众传媒树立“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满足潜藏于“虚假需求”之下的“真实需求”。

第二、完善“导向机制”。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众传媒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众传媒使得大众在无穷的文化习俗、广告以及影视图片等传媒中介中追求感官的享受和满足。因此,大众传媒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倡导理性消费。在理性消费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大众传媒的行为必须被规范。大众传媒应该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应通过各种手段传播理性消费,倡导环保、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监督那些有损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使得消费者养成节约消费的习惯,以理性、和谐的消费行为为荣。其次,政府应该规范大众传媒的行为,制订相关政策,通过媒介宣传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

第三、推动信息自由。

以前我们获得信息是被动的,媒体传播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就接收什么样的信息。如今,这种关系,被打破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博客、微信等工具的出现,赋予我们更多的话语权,我们获得信息更加自由化了。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主导者更加应该推动信息的自由化,要完善传播环境,把大众从信息的接受者变为信息的传播者。在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打开话语通路,使公民新闻的发展步伐加快,信息的不再过多的受限于把关人的控制。大力推动信息自由,让大众掌握自主选择权,这样,有利于大众不再跟风,不再“虚假需求”。

第四、创新传播形式。

“虚假需求”所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就需要不断追求创新,以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这就需要每一个传媒者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加强自身的传媒素质。创新传播形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今人们所见到的传媒形式多种多样,已经疲于接受大众媒体带给我们的信息。如何以一种新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就成为了大众传媒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不断地加强大众传媒的创新,使得人们乐于接受“虚假需求”的危害,只有大众从心里上真正接受了,大众传媒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面对我国逐渐走向工业化强国的发展趋势,在发达工业社会已经出现的“虚假需求”等类似现象也同样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中。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理论无疑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尤其是给市场经济下的消费领域一些启示。因此,大众传媒就要发挥其优势,主动出击,以积极的姿态,挖掘“真实需求”,建立健全大众传媒的导向机制,确保信息自由,创新传播形式等消除“虚假需求”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张力.权力・文本・消费―大众传媒的三维读解[D].河北师范大学,2004.

第9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当前,大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手机、笔记本电脑、U盘/移动硬盘、等产品中,在这些电子产品的品牌选择中,大多数大学生会选则中低端的品牌,如手机中的OPPO、VIVO、ZTE(中兴)、HUAWEI(华为)、Lenovo(联想)、小米、MEIZU(魅族)等产品、笔记本电脑的选则更加偏向中高端,但主体还是中端品牌,其它的电子产品基本上集中在中低端范围。就其原因来讲,主要是大学生在电子产品消费时,对价格因素的考量较多,加上这一群体本身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所以中低端电子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优势占据了广大的市场。其次,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和大学生求新动机的合力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促成两极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少量大学生的高端电子产品品牌消费较多,这部分人多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父母对其电子产品消费给予积极的经济支持。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独身子女的中高端电子产品消费大于非独生子女。这些中高端电子产品多位平板电脑、电纸书等且表现为国外的品牌。

2电子产品的网购在大学生群体中尚待开发

大学生电子产品的购买方式大多为实体店购买,通过网络购买的情况很少且多集中在U盘等小物件或小金额的产品中。实体店因为其“可触摸性”的特质,用户体验和大额电子产品购买的保障要优于网络方式。原因在于,大学生消费者担心网上购买到的电子产品很难保证是正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网店的售后不能及时的解决,这样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但是实体店和网上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也开始慢慢吸引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关注和尝试,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支付和信息收集优势对电子产品的评估和选择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实体店现场感受产品性能和优化用户体验来保证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心理预期和消费权益。

3品牌营销和广告宣传对大学生群体电子产品消费的影响

各种符合大学生审美需求的广告以及现场推广活动,尤其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电子产品品牌校园推广活动也受到大学生欢迎。大学生实施消费时大多数情况下是依照自己的计划来进行的,而且他们受到各种媒介广告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购买商品时会不知不觉地衡量广告商品与非广告商品的区别。[1]高校学生的活动场所相对集中,电子产品品牌在针对高校群体的广告宣传中各种形式的校园推广活动屡见不鲜。就目前电子产品品牌的校园推广行为,探索大学生对其的态度是什么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对于电子产品进行的校园推广行为总体上持支持态度,这一过程表现为:商家通过有奖竞猜或互动参与给予大学生参与者奖励———吸大学生引消费者参与———因为群体效应和奖品诱惑参与其中———对该产品影响加深或开始了解该产品。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群体对于这样的品牌商业性质的推广还是很欢迎的。校园实体的活动推广和营销此外,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习惯和大学生普遍有“便宜没好货”的既定思维模式,一款电子产品的定价太低反而不能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认可,相反,他们反而会觉得是这款产品的质量或技术不值钱。所以,商家如何在这两个因素中取舍和制定营销方式意义重大。大学生对于电子产品消费基本上趋于理性消费和购买。在消费结构常规化、品牌消费中低端化、更新换代谨慎化,这些都是大学生在电子产品消费上表现出的特点。

4独生子女在电子产品消费方面特点突出

独生子女群体在在校大学生中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在电子产品的消费方面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较非独生子女拥有的电子产品种类更多,品牌档次较高,价格较高等特点。尤其表现为拥有平板电脑和单反相机这两大类电子产品上的差距。此外,家庭收入等因素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家庭收入较高的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的电子产品消层次更高、拥有的平板电脑和单反等高档电子产品普遍比较高,拥有的国外电子产品或名牌电子产品品牌更多。

5大学生对于国产电子产品品牌和国外电子产品品牌的态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