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数据时代的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数据;中医药信息
作者:潘文,程涛,牛崇信,赵晓丽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中医药行业的结合,则大大推动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各种中医、中药数据库和以提高诊疗质量为目的包括专家系统在内的医用人工智能系统、远程医学系统、综合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成为中医药信息化的重点。
1大数据时代到来
当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当科研处于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发现的第四范式[1],当数据开始变革教育[2],这些都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bigdata)时代。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同样,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大数据时代的理念与技术的研究,也已经悄然展开。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教授指出:“‘大数据’应用于中医药临床与科研,将给这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数据,顾名思义是大规模的数据集,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概念。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具有数据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特点。IBM公司指出,大数据的特点是4个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及Veracity(真实),它提供了在新的和正在出现的数据和内容中洞悉事物的机会,使业务更加灵活,并回答以往没有考虑到的问题[3]。Gartner公司的报告也提出,大数据是大容量、高速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们需要新的处理方式,以提高决策能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4]。
由此可见,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了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那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大资源。其背后隐藏了深刻的理念,这些理念包括:①将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里的分析是指深层的挖掘。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利用好积累的数据和信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机构以及科研工作者首要关注的问题。②多种数据的整合和融合利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多样性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其表现方式可以是数据库、数据表格、文本、传感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同一个事实或规律可以同时隐藏在不同的数据形式中,也可能是每一种数据形式分别支持了同一个事实或规律的某一个或几个侧面,这既为数据和信息分析的结论的交叉验证提供了契机,也要求分析者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融集各种类型的数据,从多种信息源中发现潜在知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③更加广泛地应用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数据量大、类型多样、增长速度快是大数据的突出特点,这必然会带来数据获取、整合、存储、分析等方面的新发展,产生相应的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创新地应用于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同时,计算机辅助分析或基于计算机的智能化分析,将成为大数据时代数据与信息分析的主流模式。
2中医药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作用在中医药领域中,中医药信息具有非常典型的大数据特征。有资料显示,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4所医院全年的门诊量达到698万人次,仅广安门医院1天的门诊量就超过1万人次,每年还有6万多的住院患者。如果将这些患者的诊疗过程全部数据化,每人次就诊产生的医学数据以10M计,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高达70TB,如果把全国中医院的临床数据都汇聚起来,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另外,在中医医院,每个患者不但要经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还要经过各种理化检测进行疾病及其预后的诊断,所以不只有病历资料中包含的信息,还会有生化检查、多种影像或病理切片检查的生物学信息。收集这些庞大、多类别的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将其盘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
2.1中医药信息在中医药诊疗和科研中的作用
中医药信息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的中医药信息对中医药的诊疗和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将给中医药科研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极大的便利。刘保延教授认为,利用数字技术记录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中大量的中医学知识和诊疗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用于分析中医临床诊疗的疗效和经验知识,是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些海量信息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中医药从人体状态切入,整体、动态、个性化地掌握人体,理念超前,方法先进,但中医药的巨大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至今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实现超前理念、先进方法的技术手段。当前记录实践的技术仍然停留在千余年前的水平,当务之急是进行技术体系的创新,数字技术是促进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医药学来说,如何让大数据成为学科发展的大优势,取决于对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大考验,处理得好,应用得当,大数据就会成为“大优势”,为中医药发展带来“大价值”。
众所周知,中医药发展离不开临床。以前中医主要通过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用纸质病历将临床诊疗过程记录下来,通过自己感悟升华,变成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思想,再回到临床指导实践,这种“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非常漫长、以实践中的疗效为检验标准的过程,导致了中医传承困难、成才缓慢、发展不能满足需求等状况。中医药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重点要解决的是临床实践如何数据化、数字化问题。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研制的“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及其成果的延续和推广应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构建”就是利用大数据实现中医药临床科研变革的有力工具。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旨在建立中医临床实践数据化的工具与复杂海量临床数据管理和利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人为主、人机结合的临床科研一体化研究过程。其中,医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与患者的交互,采用“继承创新”的方法,践行着自己的诊疗实践,而同时通过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将实践数据化、规范化、数字化,海量临床数据经过整理、清理、装载、转换等过程,被放在了以“证-治-效”紧密相关模型为主题的数据仓库中,在医者“思维”的组织下,通过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以及数据挖掘等,从中发现中医临床的经验,揭示诊疗规律,评价临床疗效等,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再去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使中医临床诊疗把握度不断提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将临床实践数据化,采用高度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将不同医生采用的自由语言记录临床信息的方式,改变成通过数字化中医临床术语应用系统支撑下的结构化电子病历。研究建立了“中医临床标准术语集”和“中医临床规范术语字典”等系统,基本满足了临床病历书写与数据挖掘等对规范术语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化的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目前该项目合作医院利用此系统,已经收集中风、糖尿病、冠心病、肿瘤、针灸等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病历10万余份,其中包括40多位名老中医诊治的上万份病历。在不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此系统,临床诊疗实践被详细记录并被量化为可分析的临床数据,形成了蕴含丰富临床经验和临床规律的海量数据库。然后,数据管理平台将整合不同研究中心、研究现场所产生的数据,形成蕴含内容极其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中医临床数据一旦被全部汇集起来,将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医药资源宝库,将具备无与伦比的特色优势。
2.2中医药信息在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作用
大数据的中医药信息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为医护人员创造更加公平、公正、有效激励的工作环境和为广大百姓提供更为充裕的医疗资源。2012年3月,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携手IBM构建智能运营平台,利用IBM在业界领先的业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帮助该院搭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运营平台,成功部署了国内中医院行业第一个完整的运营数据分析系统,为医院管理体系输入至关重要的洞察力,不仅推进医院向管理现代化大阔步迈进,也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民生大众的就医体验。智能运营平台的构建全面提升了医院在日常运营监控、阳光用药监察、医保费用监控、科室目标管理四大方面的技术能力。基于此项技术,IBM医院智能运营系统致力于帮助医院进行日常运营信息的整合,从医院管理目标出发对医院运营数据仓库进行规划和建模,以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EMR)、病案管理、医保等系统作为数据源,进行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为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利用打好基础。在医院运营数据仓库的基础上,IBM先进的医疗运营分析模型和分析工具能够帮助医院获得良好的业务洞察能力。而在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的过程中,IBM医疗分析专家不仅可以帮助医院发现原有系统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还可以立足于医院的发展战略,帮助医院设计、规划出新的管控指标体系并对医院业务系统提出一系列整改要求,使医院的分析数据更加完整,更加准确。这些工作也从决策分析的角度引导和促进医院业务系统配合分析目标的要求,采集更加动态全面的信息,支持更深更广的业务洞察。
2.3中医药信息在公共卫生研究机构中的作用
曾经因为微电影《老男孩》和同名主题曲走红的“筷子兄弟”,如今走上了大银幕。一曲《老男孩》为筷子兄弟积累了8000万的粉丝规模,如今,经过了快五年的准备,加上微电影的基础,使得《老男孩》微电影能有机会变身大电影,以新的身份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微电影《老男孩》里“梦想不老”的怀旧情怀,曾打动了几千万观众。而大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主人公虽然还是肖大宝和王小帅,讲的仍然是潘孔分鹈蜗氲墓适拢但已由“怀念过去”变为“面对未来”,而其中还蕴含着如何“重新开始”的奥妙。这也是肖央导演这几年经历了更多人生磨砺后,对生活的全新感悟。肖央和王太利表示,《老男孩猛龙过江》这部电影是献给每一位有梦想的人:“我们对《老男孩》很有信心,相信他一定会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
电影产业与互联网首次牵手
对于《老男孩猛龙过江》而言,大电影《老男孩》是大数据时代下电影产业与互联网牵手的首次尝试,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互联网电影。互联网电影是指源于互联网的题材、观众群、导演等,充分运用互联网宣传、推广、发行的模式,加上传统电影的制作工艺融合而成。它是根植于互联网的土壤中,用传统电影的阳光雨露培养出来的作品。《老男孩》从创作到宣发都充分利用大数据支持。
优酷总裁魏明曾在春节前《老男孩》的会说过,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电影,如今,这部被期待的互联网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如约而至,其题材是来自于互联网,营销、宣传、推广也是综合了互联网的基因,最后它是由一个互联网公司和一个传统电影公司,以及相关的一些机构共同打造的一个电影模式。 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电影。
同时这部电影还结合了“大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有效反馈为创作者提供了重要养分,也为宣传和推广带来生机。
据数据统计,早在会的当天,公司推出了《老男孩》大电影的第一个预告片,一天的播放量超过100万。从超过100万的数据当中,看到了很多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这给了公司很大的希望。“优酷在大数据上面,包括精准的投放上面,是根据很多粉丝的意见总结出来的,包括最开始决定做不做这个电影,是叫《肖大宝和王小帅》,还是《老男孩》。”魏明表示,互联网模式的打磨,离不开大数据的引擎,“比如网友浏览视频时的拖拽记录会形成一个拖拽曲线,用户集中拖拽的起始点就是尿点,没有出现拖拽的时段就是看点”。
在“中国网络视频指数”中,能够清晰看到《老男孩》粉丝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构成,获知其喜欢和不喜欢的内容点,以此圈定电影受众并进行内容策划;了解意见和观众的情绪,从而成为后期剪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电影。
总之,在电影产业与互联网首次牵手中,有了大数据的支持,《老男孩》将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挖掘出更大的市场。
宣传曲《小苹果》迅速火遍网络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近期,筷子兄弟的这首《小苹果》已火遍网络,成为最新网络神曲,被网友称为洗脑神曲。2014年5月29日,《老男孩猛龙过江》的宣传曲《小苹果》MV正式在网上,该MV全程韩国拍摄制作,其编舞是鸟叔《江南Style》“骑马舞”的创作者。这首被称为洗脑神曲的《小苹果》,正式为新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打出的一部宣传曲。
关于创作初衷,王太利告诉记者,“父母才能知道那个时代的事,我所受的启蒙是当年我看大哥大姐在街上跳disco,荷东猛士,是一种特别的情怀,是一个致敬。刚才我们还在那商量服装的事,我特别想穿上喇叭裤,披着那种爆炸头,再去展示一把,因为我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了,我想珍惜机会。”《小苹果》也不负众望,带给观众很多欢乐,一炮走红。
互联网圆年轻人的导演梦
记者了解到,互联网电影实际是来自于之前微电影的一个延展。优酷总裁魏明认为微电影对于互联网电影起了很大作用,“其实你知道每一个电影人,即使是优酷青年导演扶持计划里面的青年导演,他们都会有电影的梦想,互联网上的一些里程碑式的作品对这样的电影梦想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因为有了微电影的基础,让这些创作者直接面对他的观众,让他有信心把它变成大的电影”。
2010年,优酷出品推出“青年导演扶植计划”,微电影产业不断注入年轻的力量,肖央、五百、李阳、卢正雨等导演凭借优酷出品的影视创作而被业界熟知。
受众的媒体消费习惯呈现出新特点
多屏时代到来,人们获取多元、即时新闻资讯和享受娱乐的途径越来越多,受众的媒体消费习惯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第一,受众对不同类型的终端消费更加碎片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受众接收信息的时间呈现碎片化的特点,某一单个媒体已经无法再集中准确地定位目标受众群的“收看时间”,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受众在一天内随意使用多个屏幕接收信息,这种组合可能是电脑和手机,或者电视、平板电脑和手机等。受众碎片化的时间黏连起来,哪怕几秒钟、几分钟,也可以刷新一个微博、抢拍一个视频……“碎”时的拼接黏连,使受众接收信息的时间得以无限延伸。调查数据表明,在这个碎片化的消费过程中,无论从使用频次还是从每日有效使用时长来看,如今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都已明显比电脑要长。而从上网起点看,过去传统互联网时代上网的起点主要以电脑为主,但现在,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用户每天上网的起点是移动终端,接下来才会向电脑转移。
第二,跨屏消费已成为多屏时代受众最常见的消费行为。人们在消费数字内容的时候,通常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和电视混在一起使用。你也许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生活场景:周末下午在家收看热播的电视剧,20分钟后赶路参加朋友聚会,途中不急不慢地拿出手机,打开视频终端,搜索到这部电视剧并观看;到了聚会地点,与大家分享观剧感悟,并打开平板电脑大家围坐欣赏……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一个个屏幕构成了炫丽多姿的多屏时代,大家时时体验着资讯更新带来的和视觉享受。在提供内容消费服务上,多屏之间是一种联动关系,当这几类产品被联合在一起使用时,能发挥出更大的效力。
第三,智能手机通常作为电视的跨屏搭配。一项针对我国城市网民的跨屏行为调查显示,86.3%的网民在看电视时会使用智能手机作为电视的跨屏搭配,而在看电视时,人们使用手机最常进行的活动为聊天(如使用微信等)、查询信息、上微博、使用社交网站等。这充分说明,人们即使还坐在电视机前面,但眼球已经不只在电视屏幕上,尤其是年轻人群。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实时分享是电视必须关注的场景,这给电视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比如,很多中国人除夕开着电视机,但是并不完整地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是用手机发微博,或者看微博上针对春节联欢晚会的吐槽,从这个层面看,因为社会化媒体的存在,春晚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关注度得到提高。
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
多屏融合改变着媒介产品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模式,不同媒介的边界被打破或模糊,这不但改变着受众的消费习惯,也使媒介的传播形态重新布局。但无论怎样发展,“尊重受众需求”、“用户至上”、“个性化服务”等理念都是媒介亘古不变的制胜法宝。只有以受众为中心,与受众高度切合,电视传播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向前发展。
第一,提高节目的社交化传播水平,满足观众跨屏收看、多屏互动的需求。在移动互联与社交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视的社交化成为中国电视行业的关注热点。与早期的观众发短信互动不同,如今电视媒体借力网络社交媒体与网民互动,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实时讨论与意见分享形成活跃的互动圈。受众与节目的互动程度往往与节目的收视率呈“正相关”关系,新浪微博的数据显示,2013年夏季的“疯狂综艺季”吸引了77档节目参与,在新浪微博上的总讨论量约5亿条,其中《中国好声音》的讨论量高居榜首,其收视率也始终领先。庞大的网民关注使电视节目在互联网聚集起大批观众,论坛、微博、APP等成为电视传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应用APP成为电视与观众互动的新渠道,电视APP不只是把视频搬到手机上,而是围绕节目内容提供互动服务,不仅符合观众跨屏收看、多屏互动的收看特点,还为受众带来更具专属性的节目互动体验。电视节目APP实现了电视与手机等新媒体的多屏联动,也被视为传统电视媒体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之一。当离开电视屏的人越来越多,未来谁对社交媒体的特性理解得准确、特质抓得好、与电视的兼容强,谁就能引领社交电视节目的潮流。
第二,转化移动思维,延长节目的生命周期。多屏时代,媒体的竞争力取决于多屏思维的媒体人够不够多、执行力够不够坚决,给用户带来的多屏体验够不够好。电视媒体如果不随着这股移动化的浪潮前进,受众将流失得越来越多。节目创作人员要有移动思维,推送的内容要针对不同的屏幕有所不同。以马航失联事件为例,在电脑和手机上推送的内容就有所差异,手机屏适合频繁切换,可以推荐一些电视台最新的新闻资讯,而电脑屏比较大,更适合推送适合长时观看、避免频繁切换的内容。如果希望电视节目在移动端表现出色,那就需要解决好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用户在什么时段看、会看多久等问题。编辑和创作者只有具备新的移动思维,才能适应小屏时代,延长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
第三,用好大数据,助力节目研发和推广。收视率怎样和大数据手段结合深入广泛传播?不妨看看国外的经验。美国的做法是,使受众的参与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2013年Netflix推出自制剧《纸牌屋》,挑战了传统的电视剧生产模式。可以说,这是一部用大数据“算”出来的电视剧,公司对后台存储的3000多万用户的大数据行为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包含了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等。最终,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全由数千万观众的喜好决定。用户搜索哪个、推荐哪个、回放哪个、哪个地方回放了等,一系列因素结合,带动Netflix盈利大增,并获得电视剧格莱美专业奖的肯定。在我国,运用大数据做节目的研发和推广刚刚起步,但基于多屏模式,将大数据和社会化营销相结合,是当前的大趋势。
结 语
“护士帽配军大衣”
这种与因果关系有关的“混搭”错误极为典型,命题者常将一事物的原因安到另一事物的头上,以此来迷惑考生。
{考题链接}(2014年天津卷)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特殊的含义,因此很难将其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而成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其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由波兰尼提出,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其观点与波兰尼有所不同。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代表的是难以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说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
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野中郁次郎借用了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但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说。
B.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或公式来表达。
C.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D.个人的信仰、特殊的技艺和隐喻、直觉及思维模式,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
剖析:原文中“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特殊的含义,因此很难将其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C选项的错误在于将原文中论述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这一特点的“护士帽”戴到了“穿着军大衣的人”――“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的头上。针对这种“混搭”错误,考生一般只要认真比对原文中的“穿衣标准”,就能迅速做出判断。
答案:D
“强扣帽子”
即两者本身并无因果关系,却强扣帽子,曲解事物本来的意思。
{考题链接}(2014年广东卷)
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人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奔波之后,到电影院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或到歌厅里唱几首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和深刻的灵魂触动,但终究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人们对生存意义的理解、感悟和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或者去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慰藉。
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B.艺术作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载着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这包含对生存意义的理解、感悟与追问。
剖析:从原文中可知,看美国大片是属于“初级关怀”,欣赏歌剧则是“终极关怀”,两者对比的结果并不能得出“更能得到终极关怀”的结论。
答案:A E
“张冠李戴”
这种设题技巧很有迷惑性,需要考生分清“帽子”的主人是谁,有时候两种表述很像,稍不留神,“帽子”戴错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考题链接}(2014年四川卷)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习惯,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 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导致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式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剖析:针对B选项中描述的大数据教育的特点,原文中是“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对比可知,该帽子的主人是“大数据”而非“大数据教育”。这类设题考生要认真分析事件主体,将选项带入原文认真比对,避免张冠李戴。
答案:C
“戴高帽”
“戴高帽”即夸大其词,把谈论的东西说得神乎其神,无所不能。
{考题链接}(2012年重庆卷)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证实,谙熟两种语言有更重要的优势,即会说两种语言能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提升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可能防止老年痴呆。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剖析:原文内容是“甚至还可能防止老年痴呆”,只是有这方面的可能,但不能绝对说是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针对“戴高帽”这类问题,考生需要回到原文,对于表述中有绝对化倾向的词语予以高度关注,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理性判断。
答案:C
“乱扣帽子”
有时候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观点而给整个集体贴上相同的标签,扣上“同一顶帽子”,设题中经常会出现这种以偏概全的主观性错误。
{考题链接}(2010年江西卷)
西塞罗虽然在一封信中批评了庞培的竞技庆典,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样的表演对一个有教养的人来说毫无乐趣可言。塞内加是对竞技庆典最严厉的批评者,但他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表演性的屠杀,而是反对以娱乐为唯一目的的屠杀。塞内加认为残酷的集体处决是绝对正义的惩罚,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此密集的、强烈的暴力表演会“腐蚀”观众道德。所以塞内加强调,竞技庆典中的死亡一定要体现勇敢的品质和达到道德的警诫效果。另外,一些哲学家甚至称赞此类表演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下列对文中“竞技庆典”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罗马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
B.竞技庆典本质上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而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
C.竞技庆典由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
D.竞技庆典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大连海事大学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新目标,践行“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坚持“尚德、励志、感恩、济世”的育人主线,弘扬“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承载使命,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并向着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一、信息服务教育,网络连接未来――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
1.网络课件不能完全替代老师的作用
科技确实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物的寿命,但是,我认为如果把科学技术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那委实太过了,也违背科学理论的本身。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不注重师资培养,也不是有了MOOC、SPOC就不需要教师!教育教学所关注的是学习任务/目标本身,而不是的学习工具或环境因素;技术对人而言,只是一种角色,甚至不用让人注意到;技术会成为一种自然存在,不应该再增加我们的认知负担。众所周知,老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MOOC/SPOC无法实现传道功能,充其量只能实现授业的部分功能和解惑的作用,每所大学都有各自的大学精神,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从每所大学毕业的学生都具有独有的品行和气质,这一切只有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同学间的互相学习提高而获取的,因此,不能片面强调网络教学的作用。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因此,为了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在这里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就是导演。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以及推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科专业教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为主旨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广泛开展在线教育与移动学习的实践探索,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MOOCs)、应用以及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探索,包括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微课以及对少数真实在校注册学生实施的课程教学(SPOC)等提升教学质量。
3.泛在学习模式-网络连接未来
现在,随着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无论是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单位组织,均在使用互联网,很少有人不使用互联网,网络不仅是一种工具,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们正确使用,就会爆发出点石成金的神奇力量。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将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的学校、图书馆、教室、会议室、博物馆,乃至于流通的商品,都能主动发射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每一个学习者都沉浸到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交织的信息生态环境之中,我们正朝着一个情境感知智能学习空间(Smart Learning Space)的生态环境迈进。
我同时期待教育云或教育卡能够“做实”,做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导,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和学习的环境,引导和记录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长过程。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学生年代是人生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充满了变化,云则能把整个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的最好手段,终端是会随着年龄增长在更换的,但是,学习过程却是可以记录的,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成长过程记录到卡上。
二、知识改变命运,智慧引领人生――MOOC与SPOC!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谁掌握了科学知识,谁就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1.MOOC是通识不是目的
MOOC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高等教育形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在移动互联时代,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移动学习具有更强的优势,并能满足学员随时随地的学习体验和碎片化学习需求。但是当前国内MOOC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大干快上MOOC项目带来大量的资源浪费,教师们辛辛苦苦做出的MOOC课程换来的确只是4%的“完成率”,因此怎样开发优势资源同时避免资源浪费,让学生更方便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通识课、基础课都可选用,可以为当前高校开展通识教育面临的优秀教师短缺和优质课程短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解决途径。
2.SPOC是特色是发展方向
SPOC的概念,是指使用在线的课程(类似于MOOC)对少数真实在校注册的学生实施的课程教育。和 MOOC 相比,主要的特点包括:人数少、在校注册(收费)、除了在线视频和习题等,还可以有其它辅助的线上或线下课堂、答疑。不管是SPOC还是MOOC,感觉任重道远!国内学生在很长历史时间里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总是很难迅速适应新东西!但,还是尝试着去做,希望能将概念变现实吧!MOOC+SPOC的结合能够解决高校在线教育的很多问题,包括教学质量的问题。
3.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MOOC就是专业公司的事,内容就是专业教师的事,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教育信息化定能朝着科学的方向,可持续发展,长远和谐发展。在当下,一个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会给我们自己的人生做减法,让我们自己专注起来,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只有专业才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未来,一定是属于尊重知识,尊重价值,靠知识、本领和能力打天下的时代。我校对MOOC、SPOC、翻转课堂和混合学习模式都开展了一定的研究,行动胜于一切,做课程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学生做起。只有专注于自己的领域,通过自我思考和感悟而创造出自己想法,才能实现自我,创造未来!体现自己学校的特色专业是关键!防止网络课程的一哄而上,如雨后春笋般的全国铺开,良莠同在,这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全国一盘棋,比如一些公共课、基础课、外语类课程,可以由几所高水平大学统一牵头,找专业的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出高水平的课件,提供其他高校共享,花钱买服务。各高校只是将本校的特色课程制作成高水平的课件就可以了。这样能大大节约资源,同时,节省老师们大量的精力。
4.教育信息化素养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更是日新月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对现代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求教师的道德品质要高、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正、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新、教师的知识涵养要深、教师的教学技能要硬,还需要教师能够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时代气息。这不但是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课程、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信息化应用能力评测标准,造就一批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队伍和实践人才,进一步凸显信息化应用能力在大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明确教师的执教资格、学生的学习资格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资格,确保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信息化素养,创设良好应用环境,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以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需求。
三、做师生满意的信息化服务――服务至上!
1.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校校园信息化已有不错基础,如运行良好的校园网络和一卡通等设施,但我们也面临着众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信息孤岛问题,许多数据沉淀在部门甚至个人的电脑中无法调用;还有管理效率问题,从公文的流转,到日常的工作流,常因人为因素而降低工作效率。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工作主要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沉淀的大量数据变活,流动起来,为管理决策服务,为此构建了统一数据库;二是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整合工作流,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此搭建了统一服务门户;三是如何在移动互联下构建方便便捷信息服务平台,让老师和学生从中受益,为此推出了校园综合移动服务平台――“海大在线”。
2.我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有必要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地位,顺应当前国家信息化发展大趋势,把握好国家相关政策,立足我校实际,结合学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畅通沟通渠道,抢夺发展先机,切实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信息化建设规划作为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为学校的一系列教学科研改革举措提供有效保障,还是加强科学决策、校园管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必须充分调研和沟通,借鉴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经验,善于发现教学、科研中的问题,注重师生用户体验,提升广大师生满意度。
随着管理向服务转型,我校即将启动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计划在未来3-5年内,构建校园大数据平台,基于校园大数据建设面向师生信息服务与应用的统一数字门户,实现个人信息、公共信息和校情展示的数据查询与报表生成,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推出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展示、决策支持管理四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校务管理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完成500个以上的多维度数据分析,全面支持学校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分析与决策,逐步形成学校管理与服务大数据,以数据协同带动管理业务的协同;围绕重点职能领域,实现“五个一体化”,即本研(学生管理与服务)一体化、教工(日常管理)一体化、师生(教学科研)一体化、校园卡与校友卡一体化、数据展示与决策一体化;同时加强基于数据的分析与预测,支撑大学管理的业务智能,积极提升师生的应用体验,有效增强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服务水平。
我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身在校园+学在校园+乐在校园+心在校园。
我们的愿景是:帮助每个人成就最好的自己!海大不再只是您生命中的一段经历,她将贯穿您的一生,让海大永远在线。
3.交通运输大数据规划
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无时无刻不在迭代新价值。我校作为交通运输部唯一一所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的人力资源与科研优势,积极为行业服务,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职能,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合理规划筹建交通运输大数据团队。协助部里制订完善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与交换共享标准,明确交通运输数据管理与共享要求,强化行业基础性标准执行,推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数据资源向部省两级汇聚,利用国家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交换,协助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推动跨部门数据融合的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在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规划决策、运行管理领域开展交通大数据产业化应用。
通过建立交通运输大数据联盟,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亿万级行业数据及平台资源,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资源服务教学、实践、科研、业务、培训等提供支持并开展合作,实现全球资源汇集、交换与共享。在交通运输大数据和互联网+下,传统产业界限将进一步缩小,政府、企业、高校基于交通运输大数据的资源联合共享,或将推动跨界最广、数量最多、组合最新颖的多种业态问世。
什么是物联网?
希冀布局物联网,当然首先得了解什么是物联网。百度对该词条的解释是:“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上述文字至少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其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其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实现物物相连。
其二、将物联网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其创造的效率与效益不可低估。
其三、“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那处于起步阶段的印刷物联网应该选择怎样走,又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值得我们去尝试与思考。
印刷需要物联网来促进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的近40年时间里,中国的印刷业发展得很快,从当初的出书周期长、“北书南印”一跃成为世界印刷第二大国,产能显现过剩,与不少行业一样,“去产能”成了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国印刷业的发展有个明显特点,那就是紧跟国际市场发展步伐,十分注重技术进步,20世纪90年代的“铅(印)”转“胶(印)”阶段、数字印刷的起步阶段是这样,跨入21世纪后在ERP管理软件的应用、印刷+互联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环节上同样如此。为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印刷企业普及应用物联网也必定如此,由点到面,由实力强大的领军型企业逐渐地扩展到中小企业。
作出如上判断,是基于市场的客观需求与企业满足上述需求的主观可能这两方面:
从市场的客观需求看:伴随着个性化定制的日渐增多,印刷订单正由历史上的一统化、大印量渐进地转为小印数、碎片式,面对巨量的个性化订单,依靠网络来组织生产与安排流通成为必需。
最先感知这种状况的当属数字印刷企业,一家较早应用电商渠道承接业务的老总体会颇深:在碎片式订单处于有限数量时,企业还能凭借管理者的大脑并运用电脑辅助有序地控制生产进程与组织物流发货,当个性化订单突破到一定的量,无论是物料配发还是生产环节间的衔接、最终产品的客户送达都难以只凭记忆来完成,条形码识别成为组织生产的必需手段,@可以称之为物联网的初级阶段,差别仅在于管辖的产品链长度。
从企业满足上述需求的主观能力看:如果说在ERP管理刚推行时,生产工人对电脑指挥生产、控制进度还持排斥态度,感到受制于电脑,但时至今日,无论是软件开发能力或是员工接受程度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伸此系统,进一步强大了这一系统的能力,由电脑负责起从订单承接到物流派发的全过程应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既然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既然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减少过程中的差错、降低管理费用、提升全流程效率,那企业又何乐不为?又何必不在ERP的基础之上、以产品作为主角、通过智能化的网络来管理企业?
有财力的企业应该敢当排头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物联网在印刷企业的应用同样需要有大企业来引领,因为他们有能力承担起这块前期开发成本,有能力承担可能发生的开发风险。
物联网究竟应该涵盖哪些范畴?物联网怎样“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物联网能否帮助企业实现印刷耗材的零库存?完成的产品如何确保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客户手中,既可以减少仓储面积又可以尽快回笼资金?伴随着机器人上岗的逐步增加,智能化的生产软件能通过物联网的有效调度组织起生产?所有这一切都应该是物联网开发过程中加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万事开头难,在没有成熟经验的状态下,先吃螃蟹的对象无疑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也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这就需要有胆略的领导与能够承担起风险的先行者。
2016年,成功登陆新三板的浙江茉织华印刷公司在建设新厂的过程中,按照物联网要求在库存管理上迈出了第一步,庞大的仓库从底层贯通至四层厂房,货架高耸但井井有条,无人驾驶的升降机按照条码指令穿梭于库位,或取出材料送至生产车间,或堆放已经装箱完成的产品等待物流发运,让人叹为观止。整个仓库虽寥寥数人,但一切尽在掌握中,较之人工管理更为清晰。假以时日,联网单元的不断增多,该网络所涉及的领域能够越来越趋完善,效能的体现也就更为清晰。
事实上,进入2016年后,通过上市公司公告,我们看到印刷圈中已经上市的美盈森、劲嘉、合兴包装、奥瑞金、新通联等公司都已着手布局物联网,这么多上市公司的涌入,除了他们具有资金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物联网确实已经成为智能化时代互联网延伸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希望这些行业的先行者能够为后人提供经验,通过实践摸索出一条经济实用的物联网应用之路。
物联网需要大数据分析支撑
物联网除了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积累起来的数据同样是不可多得的资源,用好大数据,做好相关分析,可以让原本呆板的数字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帮助我们提升管理水准。
具体来说,做好对使用材料的数据分析,可以从中筛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工艺改进的可能,节约成本的空间,也可以从中看到员工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对物流数据展开分析,可以看到一段时间内市场的变化与拓展空间;对业务数据展开分析,可以看到不同产品的毛利率,根据产能寻求新的扩张点与舍弃掉部分低端客户;对资金回笼数据展开分析,可以了解到客户的信用与资金状况,防止坏账……所有这一切,关键是领导要把数据当作资源,要有懂业务的对象对数据展开分析,让数据产生效益。
把两位英国教授书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翻译推荐到国内来的周涛先生,他所在团队的首席技术官认为:“大数据的作用就在于氖据角度帮助企业进行决策。”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也有专家归纳了大数据的4个特点:①体量巨大(Volume);②类型多(Variety);③价值密度低(Value);④处理速度要求快(Velocity)。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需要有能人、专家,需要他们凭借慧眼识货,通过对数据的筛选,从繁杂无序的数字中通过整理分析寻找到对企业有用的东西。
总之,从认知物联网到运用物联网还需要时间,需要我们去消化吸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从积累数据到利用好这些数据同样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去体会与感悟,用好物联网数据,无疑是锦上添花。
中小企业关注物联网的发展比抢先进入来得重要
俗话道:春江水暖鸭先知,原因在于鸭子常年待于水中,自然最先感知水温的变化。大企业率先试水物联网,同样是基于他们的需求、对物联网的认知与雄厚的资本力量,让他们有可能在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去开展入门阶段的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印刷企业来说,由于囊中相对羞涩,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队伍,就应该更多地关注物联网的发展,而不是轻易试水。
有前车之覆可供借鉴:
电商在业内热闹非凡,印刷+互联网当然是方向,但从襁褓中的胎儿长大成为一个可以自立的青年,这中间的投入可想而知。龙樱网、涂书网等不少已经夭折的网站并非是他们当初选择的方向不对,而是入门的时机尚不成熟,他们还缺乏相应的能力与经济实力,以至参与了、尝试了,但终究难成气候,以至折戟沉舟,庞大的前期投资只能打水漂。这告诉我们,即便方向对了,时机未到也未必就能成功。
大型数字印刷设备在短版图书印刷领域应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近两年来,新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不在少数,投资动辄上千万元,但至今能够盈利的企业还属凤毛麟角。短版图书的印刷使用可以按需组织生产的数字印刷设备当然正确,这样做可以有效减少预造货对资金的占有,降低出现适销不对路的状况可能导致的市场风险,但鉴于相对较高的制造成本,要想在现时为企业带来利润就显困难,一哄而上,对那些指望短期内即能带来利润的企业势必是一场不小的灾难。
那在RFID的开发应用上、在3D打印上、在VR开发上……每项新技术的出现总有不少企业蜂拥而上,生怕落后失去市场,但结果无疑有成功者,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入场过早或力所不逮而无奈选择退场。
量力而行 适度应用 渐趋规模
综上所述,笔者的建议是:物联网正处于引入期,作为领军型企业的印刷圈上市公司,理所当然地应该参与试水,引领行业向前发展,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为中小企业今后踏入物联网提供经验,减少无谓投资。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互联网的延伸发展,积蓄力量、选择时机、踩准步点、适度介入、渐趋规模。
所谓积蓄力量、选择时机,是指看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后,通过招聘或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根据自身需要与财力在适当的时候择机介入。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时候,盲目跟风,势必增大投资,提升风险。
实体商城做“B2C”电商平台
将不战自败
实体商城作为商业地产的平台运营商,其主营业务是商铺租金,而非商品差价。如果实体商城企图复制平台型电子商务网站,从腾讯、百度、建设银行、华联商城等纷纷进入平台型电子商务的状况看,他们在平台型电子商务网站的投入可谓惊人,但始终难以成功复制淘宝模式。最近,万达推出了“万汇APP”,基本抛弃了“B2C”电商模式。事实证明,对于实体商城而言,做平台型电商难以取得成效,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成功案例。复制平台型电商网站,不仅是一个技术和资金问题,更是一个时机和血统问题。
面对来势凶猛的淘宝型电子商务的冲击,在实体商城内部,很多中小商户为摆脱“不上网等死、一上网找死”的困境,开始寻找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导致一些新建实体商城出现“招商难、运营难”,一些品牌实体商城也面临着“运营难、管理难”。而对待实体商城的电子商务,很多的思维方式大多停留在PC时代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上,考虑的是如何模仿“淘宝”实现“网上行”或者自建平台型的电子商务网站,甚至不惜投入巨资,在网上买服装。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值得商榷。
目前,实体商城无论是进入淘宝的“接入型”电商网站,还是平台型电商网站都少有成功案例。因为专业市场的本质盈利模式是租金,而非商品价差,如果专业市场是做类似于淘宝一样的平台网站,那么,实体商城就形成了与淘宝相竞争的格局。目前,很多实体商城依然只是紧盯着网站型电子商务,开始自建网站或者上淘宝,事实证明,能够成为平台型电子商务网站的只能是凤毛麟角。
而作为实体商城的实体平台与淘宝虚拟平台之争,将实体商城内的商品和客户“引流”到虚拟网站上,一开始处于“一览众山小”的新鲜和领先的位置,但随着淘宝型网上交易的经销商和品牌的不断增加,很多后来跟进的经销商将面临新红海,网上的世界并非是一片蓝海,专业、排名、搜索、广告、配送等一系列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早已让实体商城的电子商务网站沦为鸡肋。可见,实体商城如果希望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首先要找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基因。
实体商城做“O2O”
其实是个伪命题
现在,很多实体商城大力开展三维的“微信营销”。其实,围绕商品开展的一切微信营销对于实体商城而言,只是个“弱关系”,消费者不会关心哪一个商城,而消费者去一个商城就下载一个APP,对于商城可谓太乐观。因此,针对消费者而开展的”O2O”好像前几年的团购网,只涉及皮毛,只能昙花一现。没有找准实体商城为谁服务(租金)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效果。因此,互联网电商对于产品而言,具有一定的杀伤力,而对于产业而言,则需要有更加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究。商城作为一个产业,要想象做商品一样的电商,不可能一“触”而就。
为什么说实体商城做“O2O”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传统意义上的“O2O”是“online to offline”。实体商城连“online”都没有,何谈“to offline”。另外,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他们基本在建立“O2O”模式时,就忽视了虚拟网络平台“P”(platform-平台)的存在,但相对实体商城而言,如果离开了“P”(P-实体商城平台),还谈什么“O2O”?从逻辑关系上看,online是形式,而offline是内容。离开了内容,一切营销形式只是空中楼阁,而缺少互联网基因的内容也会显得黯然失色。因此,在“O2O”的转化过程中,对于实体商城这样的垂直型产业链而言,挖掘“P”的内涵和价值才是促进商业物业增值的要素和根本。
实践证明,实体商城有了“大平台”、“大商贸”、“大会员”和“大数据”,就可以跟任何第三方商家打交道,成为智慧商城“租金”盈利的新渠道和新价值。例如,可以跟商业地产开发商、商品品牌商、广告传媒公司、银行信用卡中心、航空公司、连锁加油站等商家合作。
两个“O”之间,必须首先将线下的那个“O”传导到“P”上,进行“大平台”、“大商贸”、“大会员”、“大数据”的整合,然后才能“导流”到线上的“O”,无论是“网贸港网”、微码购App、微码购微信移动平台还是微码购碎片化二维码等,都可以与第三方的微信、团购、点评、地图等建立接口和终端,再为线下的“O”和线上的“O”提供导流作用。
实体商城做“产业链互联网”
是路径之本
从实体商城发展网络电子商务的事实看,无论是红星美凯龙还是国美,几乎鲜有成功案例。因为商城不是可以在网上直接贩卖的商铺,实体商城的盈利模式是租金,而非价差。实体商城倘若参与互联网电商,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抛弃,而是要实现集成创新。即如何将传统的实体商城打造成为一个智慧商城,形成“商城、商铺、商家、商品”的“全流程产业链”,围绕“商贸、展贸、网贸、数贸”的“全渠道产业链”而构建移动互联云平台,实现实体商城“本质价值、相关价值、附加价值、衍生价值”的多元价值盈利模式。
徐雷
京东商城市场部高级副总裁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营销平台体系负责人。有着10多年的网络营销从业经历,属于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广告从业人,曾创下骄人业绩,对于网络广告营销各个环节有着丰富的经验。
从营销层面来看,2016年,京东通过品牌营销、数字营销和整合营销,已经能够为品牌商打造一个从消费者洞察、数据分析、传播推广到销售落地以及后续物流服务、客户管理的全价值链体系;在这个全价值链体系的每一个营销环节中,京东一直不断发展创新,为品牌方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营销解决方案。京东在2016年推出了精细化营销运营的产品:京东“三超”――“京东超级品牌日”“超级品类日”“超级单品日”;在这个精细化营销运营的过程中,京东能够基于大数据用户分析,对品牌粉丝进行精准化、个性化提纯,吸引粉丝广泛参与,深度互动,拉动品牌商在京东销售达到一个高峰目标,制造行业内的轰动效果、加强品牌的用户认知,从而达到品效合一的营销效果。
2016年是京东内容营销元年,这一年京东做了非常多的建设,包括发现频道、京东直播、达人导购、VR频道等;随着对消费需求、购物体验的要求不断升级,用户并不只满足于买促销类商品,他们也希望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消费资讯,包括达人分享和推荐。京东的内容营销平台同样是基于个性化的算法,在不同场景下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形式多元化的内容;在2016年双11中,京东直播是双11营销全案中的一部分,成功地将整个双11推向了活动高点,是京东在双11项目里的一次营销创新:仅仅11月10日的12小时不间断明星直播中,累积有6600多万人次的消费者进入京东直播间观看;消费者参与购买和秒杀的热情非常高涨,仅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中午半小时直播做菜期间,就收获了500多万个赞。
从2017年开始的京东下一个12年,京东将通过AR/VR技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等创新科技,将行业和社会的运营成本降低至极限,将用户体验提升至极限,最终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商业体。而这些京东自身能力和技术的发展、创新,也将在京东的营销技术、渠道、方式上得以体现和运用,帮助品牌提升竞争力,实现开放共赢。
2017营销关键词
开放
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不是取代和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生相长,能力互补的关系。京东在长期的自营中建立了一整套脱胎于实体零售的核心能力,接下来,京东将会把这些能力全面开放给供应商与第三方品牌商,真正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完美结合。单纯做零售商所能够为品牌商提供的服务还是有限的,京东要向平台型、服务型的公司去转型,推动了京东在2017年伊始全面开放营销能力。
2016营销感悟
现阶段,实体经济最大的痛苦在于商品很难卖出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通过销售的方法解决,而不是单纯通过营销的方法来解决。如果一家公司只会做营销,没有零售、没有销售的话,很可能在现在这个阶段不能真正帮助到实体经济。希望通过整合营销、数据驱动、品效合一、开放平台、场景连接等五位一体的手段,来全面开放京东核心的数据和营销能力,帮助传统品牌重新构建与消费者的关系。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事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企业如果不能适时调整自己适应互联网+浪潮,最终将会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在互联网+时代,对促进中小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及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运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小企业管理运用应当遵循顶层设计、高层推动、全员参与、全面覆盖、成本效益五项原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运用由来以久,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精细管理越来越重要,管理会计运用对中小企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新的重要作用。笔者拟借鉴实务界、理论界的科研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一、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管理会计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数据平台。管理会计运用是基于精准、及时的数据,离开了数据,管理会计就成了无源之水。笔者通过总结发现,当前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运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会计运用内部环境问题。
企业管理层现代化管理意识不足,缺乏科学管理意识,缺乏运用数据进行决策的管理会计思维,管理会计运用内需不足。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是管理会计运用和推广的源泉动力,管理会计说到底是为内部管理层决策服务的。
(二)管理会计运用人力资源问题。
在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相当匮乏。虽然,我国会计人才队伍总量已经超过1400万人,但是真正能担负起管理会计职责的人员却极为稀有。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弱,企业会计大都是记录与核算,充当着“账房先生”的角色,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少之又少。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应用管理会计自然成为一句空话。
(三)管理会计运用数据平台问题。
中小企业缺乏扎实的会计核算基础和信息化建设。企业的数据平台是建立在良好的数据加工基础和数据载体之上。会计核算解决的是数据加工基础问题,信息化建设解决的是数据载体。会计核算是将企业散乱的数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加工成有一定条理、标准的数据,为管理会计数据精加工提供了基础数据。传统的数据载体是纸质等物理介质,存储的数据量有限,很不方便,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化信息需求。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以往数据载体和加工手段,让数据的管理更加便捷和准确。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不扎实和信息程度不高,影响了数据的质量、数量和时效。
(四)数据获取与保证平台问题。
管理会计所需数据源于企业的市场、营销、生产、人力、研发等各业务部门之中,这些数据信息,应当通过一定的渠道、程序集中到数据加工部门———财务部。内部控制体系和流程是数据获取与保证的平台和通道,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流程,就无法保证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五)管理会计运用方向性问题。
中小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和绩效考核体系。战略是企业资源分配的导向,绩效考核体系是围绕完成战略目标的保障工具。企业资源分配由战略指明方向,而绩效考核通过核心KPI的设计、考评、分析、奖惩,引导企业资源围绕完成战略目标自觉配置。中小企业战略不明,管理会计决策、规划、绩效与控制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二、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应当遵守的原则
原则是不断对实践经验中探索获取的规律进行提炼、总结、升华,形成对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管理会计实践中遵守原则,可以让企业在推动管理会计时更加有效、更加节约成本。
(一)顶层设计原则。
管理会计运用是一个体系的运用,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管理会计服务的对象是内部管理决策,并且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生产、营销、成本等方方面面。只有从顶层设计,站在顶层高度,才能解决管理会计运用中涉及的框架性、全局性问题。
(二)高层推动原则。
管理会计的运用和推广,需要调动整个企业的资源。只有高管推动,才能打破部门间的障碍,有效整合全企业的资源,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
(三)全员参与原则。
管理会计的运用和推广,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管理会计的数据等来源于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管理对象也是整个企业,服务对象也是服务整个企业,需要全员参与。
(四)全面覆盖原则。
管理会计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它的数据信息和服务网络应当全面覆盖整个企业,不留空白点。这样,企业的经营行为才能受管理层有效指挥和控制。
(五)成本效益原则。
管理会计的运用与推广,要考虑所费与所得,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以达到管理成本与管理收益的最优结合,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价值最大化,是由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决定的。
三、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主要路径
(一)管理会计运用,首先要有明确的企业战略与绩效考核体系。
管理会计运用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完成战略目标开展,战略是企业所有行动的方向。绩效考核是引导资源按照战略要求配置的激励手段和保证。企业战略归根到底是要求企业全体员工来完成的,绩效考核是引导和控制全体员工行为统一到为完成企业战略目的上来,并自觉地为完成企业战略而配置资源。企业战略是管理会计建设的向导,是管理会计运用的首要条件,企业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战略,并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与规划。企业在制定战略和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注意:(1)战略应当清晰可行,注重调查,应分析内外部环境,要具有可行性。(2)绩效考核设计以战略完成为目标,要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及促进人才成长。(3)应当注重以战略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
(二)管理会计运用,必须先营造一个重视管理会计氛围的内部环境。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工具,它的运用和推广成功与否,离不开企业内部环境。企业管理会计的服务功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服务的对象涉及企业各级管理层,包括企业董事会、总经理等管理层以及各职能部门。企业管理会计建设是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科学决策需求而生,如果企业内部不重视管理会计,没有利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规划绩效与控制的思维,管理会计建设就会失去意义,也失去了管理会计生存的内部土壤。因此,管理会计的运用,企业管理层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以管理会计思维来武装头脑,让管理会计意识根植于企业决策、规划与绩效控制的全流程。
(三)管理会计运用,离不开人才支撑。
人永远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推动中起决定性的因素。管理会计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工具,是生产要素的一种,离开了人对它的运用,将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创造不了任何价值。劳动资料增值多寡,劳动工具发挥作用大小,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相同的劳动资料在不同的劳动者手里,产生的价值不同。管理会计运用,需要有一个精通管理会计专业技能的团队。企业组建管理会计团队,可以通过如下途径:(1)引进外部管理会计人才。(2)着力内部培养,鼓励在职财务或相关业务人员参加CMA或CIMA专业资格考试,或者参与其他形式的学习培训,改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并注重学用结合,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3)注重人才培养层次化、梯队化、常态化。(4)管理会计的培训与宣导应渗透到企业所有业务部门,全面覆盖。(5)引入和内部培养并重。
(四)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离不开扎实的基础数据平台。
企业的基础数据平台,就是会计核算体系和信息化系统。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工作要做:第一层面是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是管理会计最基础性的工作,因为管理会计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是数据来源的基础,因此管理会计运用的前提是应当加强会计核算:(1)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树立为管而算,管算结合,管中有算,算中有管的核心理念。(2)企业会计核算应能体现管理会计对数据需求,应当围绕战略与绩效控制体系展开,科目的设置应当体现现代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化信息特征。(3)会计核算应当注重时效性,核算制度的创设应能保证会计核算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4)会计核算触角应当延伸到各业务端的末稍,财务人员应当走进车间、仓库、市场等,不能坐在办公室搞核算。应当全面与相关并重,重点突出。第二层面是信息化建设。现代化信息需求呈现多样性及复杂化,传统的数据载体方式和加工手段无法满足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化信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管理会计运用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程度应当视企业的规模、行业特征等实际情况而定。信息化建设途径有:(1)外购商业化信息系统,例如金蝶、用友等信息化系统。(2)可以根据需求自行开发。(3)将内部控制及流程植入信息化系统。
(五)管理会计运用,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以价值创造为主线的流程再造。
管理会计是以价值管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价值管理和创造是管理会计的生命线,是决策、规划、绩效与控制的终极目的,是以战略为核心的共同指向。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目的也是以战略为核心展开,是战略得以完成的合理保证。管理会计利用的数据获取的质量和时效,同样也要依赖内部控制制度。为此,(1)企业必须建设和完善基于战略为出发点的预算体系,为管理会计的分析、决策、规划与绩效控制提供基点。(2)管理会计活动面向销售、采购、生产等价值链,企业必须建设销售、采购、生产等价值链内部控制制度。(3)研发、资金、融资、投资在现代化企业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风险管理也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企业应当强化这方面的控制。(4)现代企业管理是流程化的管理,企业应全面梳理所涉及的业务和事项,识别和分析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点、重要风险点、价值创造环节,全面优化和再造包括决策、规划、绩效与控制,并涵盖资金、研发、投融资、销售、生产、采购、仓储、物流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流程。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的资金活动作为管理对象,以提高企业价值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而开展的一项企业管理项目。中小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可以很好地助力其转型升级:通过数据管理、分析,提升信息质量,提高决策质量;运用管理会计的价值管理和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等工具,有利于企业树立价值创造导向,提升企业价值,为股东和社会、消费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丰厚的回报;运用管理会计的资本投资风险分析等管理工具,有利于企业风险识别和预测;运用管理会计计划、预算、控制职能,能有效管理风险;运用管理会计工具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数据平台,从而倒逼会计核算规范、内部控制健全,有利于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吸纳人才,推动企业健康良性发展。资金和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搭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新三板扩容,为中小企业带来甘霖。据统计,到2015年9月10日,已有3434家企业新三板挂牌成功,总股本1804.3亿股,平均市盈率41.72倍,2015完成融资630.01亿元。上市后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同时又吸引了人才,增强企业的研发等发展后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罗联布 张华锋 单位:福建省三鲸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于增彪,桑向阳.为什么业务流程管理总是败多胜少?一个管理会计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4,(6).
[2]陈唤军.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内控缺一不可[N].中国会计报,20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