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

第1篇: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制度施工管理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之道我们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当前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要想使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发展起来,就必须特别注重自己的经营活动。从思想理念上重视,从人力配置上重视,从经营方法上重视,从人才培养上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就是充分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确立买与卖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营造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在建筑市场上,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大小;也决定着投标企业中标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承包价格的高低。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我们从心理上要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

企业经营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应该是最强的。对强与弱检验的标准应该是能够适应当前和今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谓强与弱,我认为主要是指人员专业配备合理。既有建筑经济方面的人才,又有工程施工方面的人才;既有土建工程的人才,又有其他专业的人才。

健全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要在改造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反复清理,及时废止和修订过时的和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参照国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花大力气抓好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理顺内部管理关系;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标准体系,修订和完善各类标准,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来规范全体员职工的行为,使企业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2、坚持遵约守信,强化合同管理企业要面向市场,就要通过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按期按质交工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知名度。认真研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建设部制度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提高编制合同的水平,确保合同的完整性;项目的管理要以工程项目合同条款规定的工期,质量为目标,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总承包企业要与各分包单位签订总分包合同,总包企业要对工程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总包单位负责,切实纠正某些企业中存在的转包工程从中渔利,分包工程“以包代管”,出卖证照“吃费用差”等扰乱市场秩序和损害企业形象的行为。此外,还要学会工程索赔的方法和技巧,用合同约束发包方,依靠合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努力在市场经济中建立承包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向承包商的转变。

3、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要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作业手段,重视现场职工生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企业要从现场文明施工抓起,做好对“脏、乱、差”施工现场的整顿工作。要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排名,对管理混乱的在建工程,该停工的停工,该警告的警告,使现场管理达到“环境整洁,纪委严明,物流有序,设备完好”,努力使现场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4、增强核算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及控制措施,使成本控制落到实处,解决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要加强定额管理,做到用定额编制计划,用定额组织生产,用定额核算,使定额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工具。还要认真贯彻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开支,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要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扭转帐物不符,财产不准,成本不实,虚盈实亏等问题;要构造利润和积累机制,控制消费资金的过快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用好和用活国家给予的经济政策,能动地盘活资产存量,谋求企业的发展,亏损企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增收节支,做到扭亏为盈。5、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设备管理企业要牢固树立依靠技术进步,强化技术改造来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思想。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进步管理体制,关注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发展动向,加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的力度。同时,要注意技术积累,不断开发形成具有企业自已特色的工法。企业还要高度重视建筑机构设备的管理,实行“管、用、养、修、算”一体化管理,抓好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调配工作,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按照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规定,用好设备折旧费和维修费,保证企业机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更新改造。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渠道为企业开辟技术装备和技术改造资金渠道,重点向优势技术和优势企业倾斜,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6、严肃纪律,从严治散企业各级领导要严于律已,从我做起,克服短期行为和畏难情绪;要按照企业经济责任制,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规范企业职工(包括经营者)的行为,依法行使好企业经营自,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企业经营者要敢抓敢管,表扬先进,帮助后进,严肃查处各种违章违纪行为,对违纪职工要严肃处理,该辞退的坚决辞退。

二、施工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只有搞好施工项目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管理科学。施工项目管理是市场化的管理,市场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又是市场的基本经济细胞;施工企业的主体又是由众多的工程项目单元组成的,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要素的集结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达到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求得全方位的社会信誉,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1)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协调地发挥作用;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4、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2)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这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生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三、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起指导作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4.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2)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3)施工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环节包括:施工项目计划成本责任制的落实,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和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等。①落实施工项目计划成本责任体制一个成熟的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的投资和往年工程实际成本的分析总结,首先会确定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确定后,按计划的要求,采用目标分解方法,由项目经理部将目标分配到各职能人员,施工队和施工班组,签订成本承包责任状(或合同)。然后由各承包者提出保证成本计划完成的具体措施。这里不再一一赘述。②加强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项目经理部应定期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支出,保证目标成本计划的实现。项目经理部根据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绘制月度成本折线图。在成本计划实施过程中,按月在同一图上打点,形成实际成本折线,可以分析成本偏差。每条折线在同时间的差值就是这一时期的成本偏差。成本偏差有三种:实际偏差=实际成本-承包成本计划偏差=承包成本-计划成本目标偏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应尽量减少目标偏差,目标偏差越小,说明成本的控制效果越好。目标偏差为计划偏差与实际偏差之和。如果偏差较大,应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鉴于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成本控制:(1)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成本控制体系。(2)制订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施工管理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人。(3)掌握科学,合理和实用的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进行全方位动态控制。

总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在适用方面需要灵活运用,实际操作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建筑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但不管怎样都是建筑企业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结束语综上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

参考文献:

[1] 王胜:未来企业管理模式全面项目管理,2004,(8).

[2] 项建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2005,(8).

第2篇: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建筑工程

目前,经营管理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不仅可以提供施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在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各个单位都在调整自身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而努力。

1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涉及诸多方面,主要包括为:体制方面、整体规划方面、预算制度和资金占用等方面。

1.1体制方面特点。建筑企业的体制是指工程在施工各个阶段所要实行的制度,在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下,有利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对企业在科技上的投入和纪律管理都起到监督作用。由此可见,完善的体制不仅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保障作用,还对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提供具有一定帮助。

1.2整体规划特点。建筑企业的整体规划要靠经营规划和进度规定的配合下完成,经营规划属于短期规划,注重的短期管理,而进度规划属于长期规划,它对整个建筑工程起到监督作用,长期规划需要和短期规划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形成配合的工作模式,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序进行。

1.3预算体制特点。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因其多元化的特性,为预算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需要对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另外,施工企业在对多个预算编制进行核算和报价是难免出现纰漏,这也为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通过加强预算编制的核算意识,可以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1.4资金占用特点。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的特点,并且在工程初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对施工工程中的收支方式进行管理,以此,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通过对施工工程中的资金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研究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以某个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2.1经营模式相对落后。该研究企业现在采用的是较为粗狂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属于密集型。该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地方融资。通过对2014年和2015年的收入和员工进行对比,该企业的年产值是随着员工的增加而增长的。针对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与同行业的对比得出,该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均低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这种注重经营和投入的管理模式,忽略了效益的重要性。

2.2组织结构不合理。该企业属于国有企业,一直在政府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经营,这对于企业的经营会造成一定问题,使企业失去应有的竞争力。该企业与其他企业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并且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也具有一定问题。由于政府和政策的扶持作用,该企业长期处于封闭的发展模式,组织结构不合理,技术和装备也相对落后,这就导致了该企业缺少与外商竞争的能力,自身也没有企业的发展特征。

2.3管理水平低。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缺乏规范的体制,随意性较强,这就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实行粗犷的管理方式,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将对其经营管理造成一定困难。

2.4人员素质比较差。经过对该企业的员工学历进行调查发现,高学历水平的员工只占据整体员工的一小部分,并且很多基础设施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农村的劳动力,这样的人员配置无法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受员工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是企业无法实现对员工的规范化和系统的知识培训,这就造成整体的员工素质被拉低。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需要先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水平,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3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对策

在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各大建筑企业均存在一定经营管理问题。该企业想要夺回发展的主动权,需要在企业经营中克服各种管理问题,抓住机遇,确定改革的方向,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另外,企业需要在发展的同时,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并且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建立符合企业经营需要的对策。针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可以进行以下几点优化:

3.1制定全面的发展战略。要想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先制定较为完善的策略,对于该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需要通过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此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该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摒弃旧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引导企业向创新和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发展;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行业市场情况,只有对现有的市场形势做到深入了解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方向及确定管理方案时,需要充分听取建筑领域专家的建议,并且在企业内部开展会议讨论,为决策提供一定依据。发展的方向正确选择可以为企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在建筑工程中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和人才的作用,这也可以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3.2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作用是对一个企业各个部门有序运行的保障,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有序衔接提供支持。该企业属于建筑行业,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以市场的需求作为考量,将市场机制充分融合到企业的管理中去,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依据。由此可见,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3.3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将企业经营管理和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科学的管理体制可以实现体制创新,实现不同层次的准确定位。该施工企业要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作为重点,把握层面、项目层面和劳务层面的定位。该公司的决策层为总部,管理层为经理部,业务层为施工队伍,各个层面之间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各个层面的管理主体、方法、手段不同,但是三者均属于该公司的经营管理范畴,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自我发展和约束。A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实现对各个部门的管理。

4结论

在建筑企业发展迅速的时期,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给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带来更大的挑战。要想在行业之间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需要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自身企业的特点作出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杰.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4):82.

第3篇: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商业保险;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业保险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国家保险行业格局相比,我国的保险事业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近年来,虽然保险行业的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产业效率低下、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有待改善,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培育建设以商业保险为补充,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日益扩大,建筑市场日趋规范,保险工作在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施工建设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施工周期长,所遇到各种情况复杂,为了保障施工建设商的利益不受到意外损失,工程承包合同都要求承包商投保各种保险,其中,最主要的是投保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可以将部分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尽量减少建设单位及施工承包商的损失。充分发挥商业保险自身的功能,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最大保障,具体体现在商业保险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上。

一、商业保险概述

商业保险是保险机构以盈利为目的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而产生的保险形式,囊括了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商业保险的经营目的是为了将投保人风险分散、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为施工企业利润与投资者的收益最大化提供保障。现代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也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交易的安全性、法律责任的风险以及财产损失等,在这样的风险环境下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商业保险,分别为: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信用保险、责任保险以及财产损失保险。

二、商业保险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保证施工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商业保险主要在应对风险的能力和风险管理成本两个方面为企业的稳定运营提供保障。第一,让企业抗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得到提高。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是企业获得内部环境稳定的保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意外情况和自然因素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对于企业的经营冲击是巨大的,不仅中断财务计划,更可能会造成运营困局。因此,对于施工企业,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可以快速让企业内部获得稳定,按原定计划恢复生产经营活动;第二,降低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本。由于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必要的,因此必定涉及到风险投资。企业目前通常使用转移风险以及自留风险两种管理手段,都需要投入相当的资金,通过引入商业保险,企业就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出去,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合适的选择。

2、加强施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同样重要。虽然现行的保险制度体系可以为员工面临年老、残疾、生育、工伤、失业时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但是所能提供的保障较低。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商业保险弥补其不足,解除员工生活的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让员工的生活更有保障,因而让施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加强。

3、可以防患施工工程风险

商业保险可以降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经济投资行为。国外的大型企业集团均会购买商业保险,就是充分运用了商业保险提供的防灾防损服务。而我国的保险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重赔偿轻防范情况,在事故的预防控制方面缺乏相应的有效措施,导致我国保险业的防灾防损功能淡化。对此,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都必须提高对商业保险的全面认识,通过购买商业保险防范施工工程风险。

三、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实施商业保险的举措

1、选择保险公司并论证合同条款

施工工程初期,项目合同人员邀请相关保险行业的资深人员和专家开展咨询论证保险合同事项,针对如何选择保险公司、对合同条款谈判进行解读判断,为签订工程保险合同的签订积累丰富的经验。对保险公司的资信等级和风险承担能力、后期理赔速度等方面进行论证,选择信誉高的保险公司是工程保险的重要保证之一,将直接影响出现风险事故后保险公司是否受理索赔和索赔额度,签订保险合同时必须明确保险范围。

2、签订保险合同的准备工作

保险合同条款逻辑严密,对于非专业人士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为了真正降低项目的风险,施工企业需要事先向有经验的保险人咨询,明确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的赔偿范围,对材料和设备不予赔偿在谈判中增加相关的扩展条款,尽可能避免损失的进一步增加等方面协商达成一致,最终签订保险合同。

3、重视理赔工作

(1)出险报警。一旦出现风险事故后,要严格按保险理赔程序进行合同规定的理赔,并执行相关理赔条款。项目在出现保险事故后应立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并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报案。在报案的同时,应准备相关保险理赔资料,如保险合同、事故经过、损失费用估算等。保险公司在正式理赔前会提供具体所需资料的清单,施工企业在保险公司派员现场查勘之前做好相关准备有利于快速处理。此外,施工方不能忽视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提供各种保险已生效的证明,并向业主提供所签订的保险单与发出中标通知书前达成的合同总条款一致的保险合同副本。

(2)人员组织。事故发生后,施工项目部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到事故现场,了解事故发生原因,勘查事故现场,同时组织人力物力对事故现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因灾害损失还有后续的费用发生,费用只能估算,在正式理赔报告中务必附齐全和有说服力证明资料。

(3)工程施救抢险。在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及时组织人员对工程进行抢险,并且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为恢复功能产生的费用,根据合同条款理赔。

(4)理赔谈判。在保险公司进行现场查勘时应注意表达事实的清晰和处理事故的态度与诚意,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式理赔报告要有全面、准确反映受灾损失情况的证明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详细描述事故发生过程、原因及时间、里程桩号和损失金额;绘制的事故现场平、断面图,标明里程桩号,事故发生后的相关监测和监测资料证据,大概的地形地貌变化等内容,以便于对比分析事故发生的范围,并计算受灾损失工程量;依据所绘制图纸计算直接受灾损失的工作量,列出事故间接损失。

(5)结案赔付。施工项目既有永久性工程损失,也有材料和设备的损失,项目在后期的理赔中根据条款,把重点放在永久性工程的损失、为恢复工程的设计使用功能的相关措施费和抢险费用上。在理赔报告整理过程中邀请专家指导,并用影音设备记录咨询和指导过程,通过反复斟酌,最终形成正式的理赔报告。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经营风险,我国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种外界因素的冲击涉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对外界风险的抵御能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是每个施工企业都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工程保险是建筑工程项目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熟悉和运用保险合同条款、风险索赔的程序,可以减轻建筑施工承包商的风险压力,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后所带来的损失,因此,应注意识别各种潜在的风险征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进行风险响应、评价和控制,出现风险事故,严格遵照理赔条款和合同进行索赔,将损失降至最低。商业保险中的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保障服务,为保证施工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加强施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防患工程施工风险发挥作用,为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抗御风险能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华建兵:工程保险理赔方法浅谈[J].安徽建筑,2011(4).

[2]张治凯:工程保险索赔的技巧及注意事项[J].中华建设,2008(10).

[3]彭波: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6.

[4]王甜安: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投标过程中面临风险的识别与规避[J].现代经济信息,2016(23).

[5]鲁海霞、鲁海祥:浅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四川水泥,2016(6).

[6]邹晓婷、王妍: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30).

[7]张艳霞:浅论建筑行业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14).

[8]谷万泉:大力发挥商业保险在建筑业中的保障作用[J].辽宁建材,2011(3).

第4篇: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具体措施;价值理念;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来说,价值并不是由当前利润所决定的,而是建筑企业在预期内的利益所决定的。因此,建筑企业做好内控管理制度建设,能够在确保企业安全运转的同时,提升建筑企业自身发展效益,实现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最大意义。

1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应用的具体背景分析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不仅关系到建筑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活动,同时还关系到建筑企业经营体系中的各项元素,比如资本筹集、具体建设过程等各项环节。可以说,做好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应用工作,其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经营发展。

1.1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应用的价值作用分析

在建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做好内控管理制度应用有着重要作用价值,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完善的内控制度,其能够确保建筑企业自身资产的安全以及完整应用。其次,做好企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其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和各种信息资源内容的存在与可靠性,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为企业发展提供具体的信息内涵。此外,应用好内部管理制度,其能够确保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并且有效增加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当然,建筑企业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的应用过程,实际上,也是建筑企业整体生产活动有效推行的基础和关键。

1.2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内涵及要素分析

内控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从自身潜在的风险出发,通过完善具体的操作机制和管理方法,以及管控措施,从而确保建筑企业自身的资产安全和信息完整,进而推动建筑企业经营活动高效、体系化开展。可以说,内控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实现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所构建的管理机制。建筑企业内控机制中,包含诸多元素,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控制环境以及信息与沟通机制等。在建筑企业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具体的建筑施工活动,还是企业运行本身,都潜在诸多安全隐患,认识这一系列隐患,并将其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自身想融入,才能确保建筑企业经营风险最低,并且以动态视角来具体认知建筑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体过程,从而确保企业经营风险能够尽可能避免。从建筑企业自身特点看,其控制环境主要指的是建筑企业自身管理者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程序、政策,可以说,内控管理机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而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建筑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能够按照相关要求了解企业自身在经营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而从建筑企业自身控制活动实施状况来看,其主要指的是通过实现某些管理目标,所制定、实施的相应程序,比如建筑企业自身的职责分工、资产记录的把控与检查活动。当然,结合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状况,通过定期开展评估,从而确定企业能够实施完善的审计信息。

2当前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内控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是内控管理制度决定的,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具备相应认知度。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可以看到当前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现为:首先,多数建筑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结构与体系。尽管当前建筑企业已经普遍实施了公司制,但是未能从根本上构建与企业发展运行相匹配的管理结构。在很多建筑企业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管理控制现象,可以说企业管理流程的独立性大受影响。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监督和约束,从而大大影响了建筑企业自身的运行。其次,多数建筑企业内部未能形成健全的会计控制体系。根据相关统计,其集中表现为:最后,会计专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开展的培训活动过多流于形式,未能与企业实际管理活动相融入。当前对于企业内控管理职能发挥来说,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性和相对独立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内控制度的应用实效。当前多数建筑企业在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意志更多情况下,被应用与整个内控管理活动中,从而限制了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开展的理想效果。

3完善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措施

结合当前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整个市场对建筑企业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做好内控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同时更能把控好建筑企业自身工程质量。而完善建筑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就需要做到:完善监督机制,尤其是针对建筑企业内重大经济、人事、工程等事项,实施集体决策的执行程序。对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来说,其通常会涉及到重大工程项目和资金应用,只有实施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一个重大工程、每一分工程项目资金都能应用到实处,才能满足建筑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需要。当然,也要结合建筑企业中,资金沉淀量较大这一问题,设置资金结算中心,从而盘活沉淀资产,节省财务费用。其次,定期实施财产清查活动,完善内部审计体系,确保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做好财产清查,能够有效加强会计核算和控制,同时也能够对企业自身财产的具体数量进行准确、全面认知,一旦发现问题,也能够及时有效改进。结合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建筑企业整个运行过程,实施相应审计工作,从而发挥其经济监督的审计职能,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资金应用到位。最后,明确企业内部岗位权限、职责,尤其是要结合经济业务的具体事项内容,完善审批、经办、财务管理工作的专项人员配备。通过明确财务人员、会计人员、监督审批人员的职责权限,结合具体职责权限的有效划分,使得企业内部各项事业都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进而使得企业内部真正形成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流程,进而确保建筑企业能够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4结语

客观上讲,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监督体系的相对缺乏,就使得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体系之间缺乏合力融入,加上信息沟通体系不畅,从而影响了企业内控管理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对于建筑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应用,不仅包含了财务管理机制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建筑企业体系的各个元素。内控机制,指的是企业在既定目标影响下,对企业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现象进行控制与把控,从而确保建筑企业的最佳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宋跃荣.我国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94-96.

[2]李明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完善合同管理制度[J].企业技术开发,2015(16):112-113.

[3]李皎莹.浅谈完善国有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措施[J].今日科苑,2015(18):112-115.

第5篇: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工作;作用;必要性;措施;财务会计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的作用与必要性

财务会计是指全面系统地核算、监督企业已完成资金运动,将将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提供给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并以此作为目标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财务会计可利用多项会计程序,进行决策有用信息地提供,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以此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有效提升,并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地保障。从根本上来说,会计系统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脱胎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二者的理论基础有其同源性,但也各有其不同的运用领域。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人们的决策及其行为;管理会计则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二者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满足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服务。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的作用

管理会计被叫做"内部报告会计",其作用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时利用多种专门方式,通过加工、整理和报告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促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够以此规划与控制日常出现的各项经济活动,并能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管理会计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市场经济作用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会计服务主体、核算范围及信息质量等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会计工作必须对各类投资者、债权人与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需求相符合,因会计工作将对企业、国家分配关系造成直接的影响,及社会各方利益关系造成重大影响,要求企业必须对各方利益关系进行合理协调,并对市场各种风险进行抵制与防范,才能确保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的真实性,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规范会计工作流程,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以此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并对其工作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施工流动性强、单件量大及施工工期长及涉及范围广等都是建筑企业的特点,这些特点的长期存在将对建筑企业筹措资金、形成产品价格、结算工程方式及预算、考核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比其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环节较多,如工程投标、建筑生产、材料采购等,利用会计核算、分析及对比能够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并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由此可见,企业所有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财务会计工作,其为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营利为建筑企业经济组织的主要目的,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发展本质。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重要基础,为此在财务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时,必须严格按照客观经济规律,遵循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制度,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整体提升,并进行资金运动的合理组织及对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进行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为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为此建筑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会计的作用,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才能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的措施

现阶段,我国具有极为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承接的工程项目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建筑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竞争,更加大了国外竞争。为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必须重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工作加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充分了解,财务会计必须积极参与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为实现财务管理会计的价值,必须对财务管理理念进行不断更新与拓展,选用递进法进行财务会计管理,达到法治化、科学化地管理财务会计工作。同时严格遵循企业发展优势,对其自身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并选用新型技术等现代化方式,对传统会计工作流程及运作模式进行改造,并始终坚持以成本、效益为中心,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内部价格结算体系的建立。建筑企业各部门进行产品、财务等提供时,可将市场价格作为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降低目标成本管理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为考核成本提供便利。成本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是计量、记录、分析及检查企业经营的一种管理活动,通过成本核算,对企业经济管理环节进行监督,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成本核算是依据企业工作要求各部门建立的核算制度,成本核算是通过成本核算资料,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遵循统计原理,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整理,该方式可对企业经济规律性进行充分展示。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筑企业的特点为施工工期长、流动程度大等,这种特点的长期存在极易出现分散资金使用管理的现象,同时,因部分工程项目资金不到位等,将加大资金协调运转的难度。资金管理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部分,其包含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作为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提升主要措施,加速资金周转可满足建筑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并通过资金管理强化,可对资金运行监控力度进行加大,以此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并对风险抵御能力进行有效增强。通过财务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的推行,必须在施工企业开户银行打入全部收入,随后在其银行账户转入。通过财务部门将管理费、税金及代垫费用扣除后,遵循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对资金进行合理应用,通常资金选用分期分批拨付。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达到集中调控资金的作用,还可以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有效提升,是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BOT、BT、PPP等工程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融资能力,为达到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必须对建筑工程投融资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管理、集中融资、集中管理及高效融资的新型格局。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资金渠道多元化已经成为发展方向,在建筑工程资金管理系统内管理会计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为加大建筑资金投融资力度,做好管理会计工作至关重要。

(四)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在施工企业经营财务制度合理、科学制定后,应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确保工作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及思想道德素养,这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贯彻执行财务制度的同时,应向企业领导进行经营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提供。同时,按照企业经济管理具体情况,明确单位各部门的职责,进行责任的划分。尤其在财务素质提升过程中,必须重视以下几点:如招聘时,必须确保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新会计准则技能进行充分掌握,具有吃苦耐劳及创新精神;工作时,必须加大会计人员工作培训力度,帮助其对会计政策及工程程序进行及时掌握,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力;管理考核时,应确保考核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以此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推行对其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并能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基础,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在公司战略中占用重要地位。会计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人员,其工作是否规范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可对全体财务工作人员成本意识有效提升,并能对项目投入产出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是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的途径。特别是在政府大力解决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基础上,必须调整建筑单位的管理结构,重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才能提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宋胜利.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09).

[2]孙鹏,王巍.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0).

[3]刘建辉.浅析如何加强湖南民营建筑企业的管理[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10).

[4]范经华.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路径思考――基于新经济环境视角[J].财政监督,2008(08).

[5]胡玉明.全新的管理会计框架――《高级管理会计》给我们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1(10).

第6篇: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经营管理; 质量内控; 造价管理

Abstract: the operation i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activity center, its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to people-oriented, from different stage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st. From strengthening enterprise decision-making quality consciousness, and establish th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nal control,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is paper is a man of some points, for the industry workers reference.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Business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概括起来主要有计划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薪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就是追求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经营管理的宗旨是追求企业长远、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营管理要以人为本

1、应对人才竞争的新局面。随着入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企业人才的重要性, 越来越显得突出, 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选拔人才, 个人选择企业越来越戏剧化。由于建筑市场的特殊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流动更为明显。因而面对人才竞争的新局面, 施工企业必须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的机制; 二是广纳人才信息; 三是建立人才档案; 四是培养人才; 五是关心人才; 六是运用人才。

2、保障职工的权利和义务。职工一经加入企业就应对企业敬业负责, 企业必须把保护职工的权利作为前提来认识。在我国, 施工企业的性质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 都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职工和企业在政治上是平等的, 经济利益上是相互依存的, 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职权保障机制, 保证职工正当的权利和义务不受侵犯。这样职工就能放开手脚为企业创效益。

3、运用感情管理。施工企业创造效益不能只重视企业自身利益, 同时注重全体职工的利益, 关心职工的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福利等, 为职工改进这方面的环境。只有这样职工才相信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他们既要依赖企业, 更要热爱企业, 关心企业的发展进步, 以企业为家, 自觉为企业创利益。

4、注重关心社会效益。关心社会效益就是关心与企业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各方面的人的利益, 也就是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诸如环境保护, 农民工就业, 银行信用, 工程用户满意以及服务等, 都要合情合理, 细致入微地去研究制定章程, 处处建立和谐关系, 树立企业形象。

5、科学管理。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 解放职工思想, 提高文化与科学素质, 使职工尽快掌握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的运用, 发挥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

二、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1、投标造价管理。施工单位的经营管理中, 投标是经营工作的首当其冲。投标报价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选聘组建强有力的投标班子, 其成员要由施工技术, 工程造价, 经营计划, 施工设备, 材料供应, 企管人事部门参加。二是分析影响投标报价的因素, 诸如业主, 自然条件, 投标单位自身条件, 当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 找出对投标报价的限制因素。三是坚决打消为冲标而中标的投标报价指导思想, 而要认真细致地研究招标文件, 包括招标图纸、工程量清单、评标办法、分析工程成本及施工环境制定合理报价; 或者在本企业能承受的基础上进行低价报价, 保证中标后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四是编制高质量投标文件、封面、封底、内容都要清晰、干净、理性, 能显示对业主的关心、负责, 妥善化解预测矛盾的方法, 以及对监管部门检测时的可操作性等, 这也是投标报价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2、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是施工单位管理的关键环节, 每个阶段管理的好坏, 将直接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要不断增强全体员工对工程造价的意识, 尤其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的造价意识。把施工管理过程和工程造价紧密结合起来。二要建立良好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造价管理部门在施工企业中应处于管理的核心地位,实施性施工组织与造价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材料采购清单和发票复印件, 工程变更通知单, 合同, 施工方案, 生产计划安排, 技术交底等都应送交造价管理部门。造价不是单纯地靠图纸定额造价, 而是参照工程项目各阶段关联的各方信息, 权衡利弊, 定期核算, 找出问题, 提报索赔等, 全方面全程造价, 尽量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三要重视工程结算, 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终体现在工程结算上, 其中索赔工作是施工企业强化合同法制意识, 提高和补偿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项目经理和造价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中标价加索赔价才是承包合同价。要重视索赔因素,如: 自然条件和人为障碍; 非施工单位导致的工程失误; 业主对施工进度的更改; 业主工程师不合理的指令造成的工效降低, 单项工期延长; 物价上涨; 业主拖欠工程款; 合同条款的模糊不清, 设计图纸的编漏等, 都要向业主提出索赔, 抓住索赔时机, 找到有力的索赔依据, 尽量采取一事一索赔的方式, 不是一揽子索赔。四要采用有效策略, 减少工程款拖欠。

三、施工质量的全过程内控问题分析

1、强化企业决策层的质量意识。加入 WTO 意味着中国的建筑市场对国外同行开放, 国外的建筑行业挤进我国的建筑市场, 使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焦点是建筑质量, 因而强化质量意识, 筑就企业质量管理思想基础, 提高全体员工质量认识水平, 是建筑产品质量的对策之一。一要加强决策及质量管理意识的培训和考核的工作力度。二要坚持不懈地教育和激发全体职工的质量责任感。三要强调“用户第一、信誉为主、服务社会”的指导方针,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全优的实现。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一是制定施工质量目标。a. 单位工程目标; b. 分部工程标准。二是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质量标准,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文件化的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包括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该体系以质量手册为核心和指导, 以程序文件为准则,指导具体操作。三是按照质量标准的全部要素组织施工, 建立以工程师为首的质量监督检查机构, 组成技术管理部门, 造价管理部门, 原材料管理部门, 经营计划管理部门, 质检部门的横向监控和施工队直至班组的纵向监控网络。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现场施工总负责人技术管理责任制, 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 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 把重点放到提高工程质量, 缩短工期, 提高经济效益上。

3、质量保证措施现场实施。一要严格执行国标质量标准。按程序文件管理, 按作业书操作, 严格把关, 主要人员不经过培训不得开工上岗, 技术措施不到位、机台板不到位、原材料不到位不能开工。二要加强技术管理。加强现场技术资料的管理, 组织 QC 小组活动; 按作业书进行新材料新工艺试验; 对工程项目项项监控。三要对各种原材料分类管理。a. 原材料堆放场地的管理; b. 业主指定进料的审查; c. 外包施工队进料的审查; 原材料积压锈蚀的检查; 严格施工队领料执行计划领料。四要运用好现代化信息管理。把大量复杂零乱的数据和质量反馈信息输入数据库, 使企业各层次共享、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大力解放思想,充分利用与发挥自身的优势,补强不足,扬长避短,在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因地制宜的建立与完善各项制度,并有效实施,才能在建筑市场的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7篇: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1引言

当前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已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了市场经济体制,并且该体制还在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深化与完善与完善。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一起发展、深化的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也经过多次创新而变得更加先进理技术也经过多次创新而变得更加先进。就国内当前的建筑事业而言事业而言,其内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公用的施工管理模式,并利用施工管理技术成功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安全。

2土建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近年来,虽然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不断完善,但由于自身特点无法克服以至问题一直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施工人员管理方面

一是高水平的专业施工管理人员缺乏一是高水平的专业施工管理人员缺乏。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快业发展速度快,人才队伍建设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虽然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虽然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系统、专业、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国外先进新技术、新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足够的认识,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可数;二是现有的部分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施工队伍中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配合协调性不强施工队伍中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配合协调性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理工作现代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理工作,这也严重影响了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2施工安全管理方面

一是在立法和执法方面一是在立法和执法方面,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对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进行保护的法律对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进行保护,而且相关工程执法部门的监管范围相对狭小部门的监管范围相对狭小,监管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二是在施工单位和建筑工人方面施工单位和建筑工人方面,有些施工企业为了实现成本的控制制,对土建项目安全风险防范投入不足,施工场地环境不良,而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又比较淡薄而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又比较淡薄,这些都给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工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2.3施工技术管理方面

一是对施工图纸的设计未能进行细致的一是对施工图纸的设计未能进行细致的、到位的管理,也未能在各方面准备齐全的情况下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与会审工作工作,而且施工技术中的工序优化程度仍然不高,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还有待加强工组织设计还有待加强。二是对于施工新技术或是工程项目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不是十分充分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不是十分充分,不是很到位。

2.4施工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土建工程的施工材料管理方面一是土建工程的施工材料管理方面,施工材料的采购、检查查、存放、登记、发放、保养等环节存在漏洞或不合理的地方,会对建筑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会对建筑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二是在土建工程的施工监管方面施工监管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或监管交叉的现象,工程监管人员的缺位或越位问题严重人员的缺位或越位问题严重,这也是土建监管工作混乱的重要原因要原因;有些技术和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制定的工作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束自己的行为,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我行我素素,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缺乏高度认识和重视,为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施工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

3建筑工程投资建设企业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

3.1提高施工管理认识——建筑工程投资

建设企业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我国建筑工程投资建设普遍缺乏施工管理工作的认识遍缺乏施工管理工作的认识,多数企业认为工程发包后的施工管理工作应由施工方进行工管理工作应由施工方进行。这也造成了我国建筑工程投资建设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施工监督与管理建设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施工监督与管理,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成效施工管理成效。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建筑工程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者应以施工管理意识以及认识的提高作为基础营管理者应以施工管理意识以及认识的提高作为基础,以此促进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促进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促进科学的施工管理理念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建筑工程投资建设企业应认识到施工管理工作对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工管理工作对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成本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影响。积极运用现代施工管理理念指导施工管理工作,促进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业的健康发展。

3.2注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

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科学实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是现代工程投资建设企业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现代工程投资建设企业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企业保障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工程建筑施工质量、保障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现代建筑工程投资建设企业应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即开始进行着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技术交底过程的探讨与分析讨与分析,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对施工企业施工质量工作监督与指导应注重对施工企业施工质量工作监督与指导。以甲方监理单位现场工程师的质量控制职能强化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量控制与管理。投资建设企业应在注重监理职能完善的基础上加强施工单位各项质量控制工作的审核上加强施工单位各项质量控制工作的审核。强化施工单位对质量控制的意识质量控制的意识、强化施工企业质量控制职责。通过合同条款中质量条款的完善促进施工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款中质量条款的完善促进施工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促进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3.3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关键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关键、是投资建设企业投资总成本控制的关键控制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关系到投资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双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到投资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双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系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在现代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过程中,应从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科学编制与审核人手,以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作为重点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作为重点,以工程造价指导施工企业企业的施工成本管理企业企业的施工成本管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4注重施工安全管理注重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施工过程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在注重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管理中在注重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管理中,投资建设企业应加强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强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要性。以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保障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与设备的安全安全与设备的安全,保障企业人员安全与经济利益。在施工过程中过程中,应加强安全设施的检查、加强安全设施的增设,以此保障人员安全保障人员安全。

4结束语

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工程管理过程中,处理好进度、成本、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安全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洋,王欣,许宏达.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浅析[J].科技资讯,,2011(10):80.

[2]招伟鹏,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20082008(2):146~147.

第8篇: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初探——以浙江省余姚市域总体规划为例

论我国连锁零售业的逆向物流风险控制

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及预防和解决对策

对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

浅谈我国环境税的开征

基于制度视角的新农村建设

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障碍及对策

国产笔记本电脑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

谈如何开展烟草商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考评研究

浅析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再造的影响

TARCH模型在人民币/美元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的思考

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策略浅析

路在何方——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探寻

体验营销在中国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服务外包业经济效应研究

浅谈当今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以公务员制度为视角

浅谈新时期下和谐航道的建设

也谈紧缩财政政策的反周期效应

如何实施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

谈QFII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互动

关于我国如何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分析

试述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和保护

我国存货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探析

关于经济法本质的二重论

调优结构是提高建筑经济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现阶段科普主客体嬗变浅析

试论广告与跨文化营销

无罪推定与疑罪从轻

试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浅谈对政府公共支出的监督

台州市人才资源与人才环境指标的灰色关联性分析

网络经济上收益递增的原因分析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浅谈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与中国对策

比较国外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自身的思考

欧盟竞争法对汽车领域纵向限制行为的规制

浅谈欧盟电器指令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从审计业界与公众视角看新审计准则的八重突破

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再思考

西部地区形象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于新收入准则的比较

浅谈军队物资网络化采购

人力资本价值与收益分配模式分析

论新时期企业家精神的构建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政府财政扶持政策研究与借鉴

做大“财政蛋糕”加快经济发展

台湾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对大陆的启示

西部地区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设计、运作和退出方式研究

国内外顾客忠诚度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实现规模经济

第9篇: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摘 要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内控制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提高企业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控制度 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普遍应用的一种有效管理机制,已经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但是从当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来看,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导致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不高,进而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受地域文化、学历背景、管理者的眼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觉得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没有区别,甚至认为内部控制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凭借个人的经验就能够把企业经营管理好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企业管理是没有必要的,而且长期的家族式管理,也造成了不讲制度、不讲监管、随意性极大的管理方式。

2.内控制度不完善

当前,虽然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其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范围不够全面,没有覆盖到企业的所有部门与员工;二是没有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还没有达到国家财政法规对内控制度的相关要求。有些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权力高度集中于企业经营者的手中,没有做好必要的权力制衡;有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陷入混乱之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或者缺失,这都是由于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中小企业做假账、乱摊成本、恶意逃税的现象还经常发生。

3.组织机构不健全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不清的状况,权力过于集中,有些企业虽然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实际上董事会与经营层基本上是同一个人,使内部控制的建设落不到实处。有些中小企业从成本考虑,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到位,或者违背了内部控制的要求,由同一个机构管理很多互不相容的职责。组织机构的不独立与不健全,使内控体系无法建立。

4.审计职能的弱化

中小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较为单一,经营规模也很小,往往管理者身兼数个职位,岗位的设置缺乏牵制性,这就造成了监督环节的缺失,有些中小企业中并没设置审计机构,致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常情况,造成会话信息的失真,各部门的绩效评价也不能正确的做出。除此以外,内部审计能否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意愿,因为企业管理者的视角往往决定了企业的视角。

二、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议

1.提高企业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在于企业全体员工对认识的程度与理解程度,因此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加强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只有企业全体人员都懂法、守法,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能营造全面、健康的企业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二是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内控人员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而且一部分员工应当向管理专家的方向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执行规章制度。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为企业的员工建立一个制度完善、管理有效的工作环境。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高,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进行严格分离,消除管理缺陷,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并且完善监督机制,以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健全的内控制度,构建一个严密的内控体系。

3.重视组织机构建设

这是当前中小企业改善控制环境的重中之重,必须将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设置重要性的宣传提到日程上来。健全的组织机构对企业目标实施、组织协调与控制经营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各级领导设置职能部门或者职能人员,能够克服领导的主观意识、经验、能力方面的不足,同时也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领导集团化的发展要求。各级领导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为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一种自我评价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内部审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独立性,只对最高管理者负责,以保护企业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与管理活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策略的落实情况、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内部控制诸多环节的协调性等等。有些中小企业因为受规模、资金的制约,没有能力设置单独的审计部门,可以抽调出几名与职能部门不相容的员工担任审计工作,一是能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二是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的内控制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规模小、资金紧张等困难,内控制度则存在着对内控制度认识不足、内控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审计职能弱化等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内控制度必然会在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文武.探析企业内控机制定位及完善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丛琳.浅议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控现状及改进策略.时代金融.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