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

第1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服装 CAD 结构设计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28-01

CAD作为先进的结构设计软件,现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在服装设计行业,服装CAD早已经被列入服装设计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成为了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服装CAD和服装结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如何对两门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整合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CAD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服装设计上使用CAD可以更好地提高服装的设计水平,推动服装行业的发展。将CAD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充分实现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整合,可以避免出现重复的问题,又可以将教学工作深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将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整合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1)提高教学的效率。利用CAD代替手工制版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同时,利用CAD制作的电子图纸,可以简单方便存储,而且这些电子文件便于添加、复制、修改等操作比较方便。将CAD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更多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具有更多的练习机会。通过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整合,可以方便学生作业的存档,又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2)可以提高制度结构的准确性。在手工结构制图的过程中,使用铅笔、工具尺进行绘图,对图纸的精确性影响较大。而将CAD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升电子图纸的精确性。而且使用CAD技术进行绘图,可以保证绘的长度、角度的精确性,也方便检查各部位的尺寸,使用电子图纸可以减少绘图过程的失误,从而提高服装图纸的设计水平。而且,教师可利用CAD友好的操作界面与教室网络互动显示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先进,授课效果直观便捷,提高了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联系,可以加强两科课程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得以深入和提高。同时,两大课程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CAD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服装结构的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将CAD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

目前,将CAD技术应用于服装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和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机完成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服装CAD是以各专业课程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服装院校的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但是,在我国服装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整合的研究比较少。据了解,国内各大院校服装CAD课程与结构设计课程相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手工绘制等结构样板图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使用CAD绘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业水平。部分院校考虑到企业对服装CAD结构样板设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增加了CAD课时,但由于没有与结构课程有机地结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服装CAD课程教学过程中,受课程时间的限制,学生在上课时间很难完全掌握CAD技术,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3 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整合策略

3.1 研究分析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原理

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基本原理对服装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好CAD技术可以为服装设计的后续结构课程做好准备,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结构样板系列课程的样板制图进行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练习为课外练习,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这就要求通过CAD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联系。

3.2 控制成本与设备的投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从计算进中提出或输出一些小样图纸,在此情况下,学生很难发现版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每次输出以1:1进行图纸输出,这样的图纸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很大的不便。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去购置设备,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CAD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服装设计水平。

3.3 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CAD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服装设计水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给服装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具有服装结构样板设计的相关知识,还应当掌握CAD技术,不断学习CAD软件的升级知识,从而提高服装院校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软件逐一教给学生,只能选择区域服装业内较为常用的1~2个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可自学其他软件,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异同,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两课程的整合,让服装CAD课程真正成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有效延伸与提高,教师更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探索适合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

4 结语

CAD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结构设计软件,应用于服装设计行业,对服装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进行整合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服装设计教学水平。做好两门课程的整合,可以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从而推动服装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彤.服装CAD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整合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25): 145,217.

[2] 吴益峰.高职院校服装CAD教学改革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0):33-35.

第2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服装结构设计 教学研究

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消费;同时也是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与满足的古老而又新型的载体。市场对服装款式的要求都在逐年增多与变化,不仅对服装结构设计专业人员的智能素质、思想素质和时代素质提出要求,也对他们的竞争心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做才能适应这样的挑战,我认为要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掌握市场消费动态,培养超强与超前的团队精神和良好服务意识等职业素质,比让学生学会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社会实践,是职业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本文拟从职业院校服装结构设计方面和市场消费动态及岗位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以服装结构设计为切入点,进行对教学实践的研究。

一、明确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率,培养高质量的职教人才,我国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以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完成任务。同时,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事件,设计出相应的项目教学方案,按实际行动路径设计教学思路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项目作为一个大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创设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的与生产实际接近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感觉主动学习,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与教师评价。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综合职业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包括职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与人协作完成项目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切实地让学生探究式地寻找完成项目的途径并最终完成项目。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由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了解传统教学的不足,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家知道,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的三大设计之一。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纸样设计及服装样板制作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目前的教材大多以结构设计原理、纸样变化规律为中心,辅以相关的案例。这样的教学设计虽具有知识系统化的优点,但因各环节的案例设计主要是为了给理论提供支撑,案例之间缺乏相应的连贯性,学生虽然学习了结构设计原理,却不知如何应用到具体项目实践中,遇到问题常常茫然不知所措,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对象是高职服装工程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是该专业的主要职业技能之一,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病的确有很多欠缺之处,例如:刚进校门的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较高,可以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感到能力提高不大,理论学习虽不难,但实际应变能力很差,不能完成有价值的板型设计,由此感到迷惑从而逐渐削减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企业需要的结构设计与样板制作能力呢?拥有成就感并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了填补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将基于任务项目教学应用到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定出项目的教学任务,校企联合,分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

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实践之中,不仅是结构设计实践,还要依托工艺制作实践。只有学生看到了最终的服装成品,通过对成品形态与适体度的感知,才能进一步认识与反思结构设计的规律与尺度,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水平。因此,课程项目选取必须能够渗透这些知识点,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掌握这一知识体系与技能。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过程要与真实的产品开发过程相近,甚至就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使学生应用本项目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完成目前企业中的类似应用。

以女装结构设计模块中的综合设计为例:女装结构综合设计的前修内容为服装基础结构设计与女装结构设计原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服装结构工艺基础知识、人体与服装的相关知识、下装基型与应用、上装衣身基型、衣领、衣袖变化原理与初步应用等,具备一定的结构设计能力。为此,我们与有关的服装公司实行校企合作,选择市面上畅销的“品牌”服装设计方案作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项目,分层次地进行讲授。

首先,以项目作示范,以企业实际产品为例,讲授并演示服装综合结构设计的整个流程。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结构设计思路的引导,注意衣身基型结构变化方法与操作的引导,注意衣领、衣袖、附件结构变化规律与小规格尺寸控制的引导。

其次,进行情境设置。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把服装设计分为几大项目。其中为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样衣制作等。在教学过程中,每四至五个学生分为一组,完成从产品设计到样衣制作的全部生产过程。服装款式设计通过前修的课程——服装成衣设计完成、样衣制作则由后续课程中的服装成衣工艺完成。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完成的项目是服装设计案的结构设计。项目实施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每个小组为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公司名称由各小组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确定,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小组成员为结构设计人员,教师可暂时代表企业或充当客户。

第三,项目的实施。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针对一项关键技术,前一阶段任务的结果是后一阶段任务的基础。再把每个子任务分别为服装设计案的结构设计一款式特征分析、规格尺寸设计、衣身结构设计变化、衣袖结构设计变化、衣领结构设计变化、其他附件结构设计变化、下装结构设计变化、结构设计文件制作、工业样板制作。同时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由指导教师评阅。每个小组的项目任务是进行前修课程服装成衣设计,并由各组的组长向小组成员讲述客户需求,组员开始分子任务进行设计,这样按期完成每一个子任务。然后组长在组内带领小组成员分阶段评选最佳结构设计方案并汇总,交教师审阅,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定稿后,再实施下一个子任务。所有子任务完成后,将项目完成结果交给教师,参加竞标评选。

最后,检查评估。各组组长向全班展示本组结构设计的过程文件、结构设计文件及全套的工业样板,说明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此时,其他组的同学可对其项目设计方案提问,要求设计者解释结构设计所用的相关技术及特点,最后进行互评。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各自的设计。之后由教师对项目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工作成绩给出评分,并评选出教师认为最优的设计。然后比较评选结果,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及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等,为下一轮更好地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一个项目、几个任务的实践和进行分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服装结构设计实践教学能较好满足服装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第3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J504 文献标志码:A

An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Garment Design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which uses garment CAD as carrier,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ized garment design. It first analyzed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dopted in the style design system and structure design system of garment CAD and then summed up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CAD design system.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he intuitiveness, accuracy, efficiency and interaction of software.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garment; style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在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款式设计与结构设计两方面,以下就从这两方面,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对服装设计的作用与影响。

1 虚拟现实技术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的服装款式设计是依靠设计师用纸和笔完成的。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开始以服装CAD软件为平台利用电脑进行款式设计。而近些年虚拟现实技术在该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使服装款式设计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同时也为远程的服装定制设计提供了可能。

1.1 在人体建模上的应用

服装款式设计的基础是人体,利用三维人体测量技术

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中建立起号型齐全、逼真的人体模型及服装人台。如在日本的AGMS服装CAD软件中,就提供了 7 ~ 13号的各种规格的人台,还可人为地设定人台尺寸,并更改人台大小。人台不仅是三维立体呈现的,还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可随设计师的心愿做各种角度的旋转,并可设计人台周围的光线方向,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世界上一些知名服装CAD品牌还利用该技术为客户提供了远程量身定制服务。通过网络传输,设计师可根据顾客输入的自身相应部位的尺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其建立三维模型,并在其模型上实现人不在场的量身设计。经过计算机的虚拟缝制,样衣会穿到电脑中的顾客仿真模型身上,再通过网络与顾客进行试穿效果的沟通,最终完成整个作品的设计。

1.2 在服装立体展示上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服装的立体展示上。利用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将织物三维化,并合成三维服装。所呈现的立体服装不仅可以在任意角度进行观看,还可利用工具对其进行修改。比如,织物的图案与色彩在服装试穿过程中,可利用系统中的资料库随时进行修改、更换,使设计工作更加直观、快捷与方便。而且,面料的软硬度也可进行设定,从而呈现时而挺括、时而飘逸的不同服装外观。因此,可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使服装未经生产加工就已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2 虚拟现实技术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结构设计”也称服装制板。传统的服装制板大都为制板师利用打板工具在牛皮纸或面料上直接制板。20世纪90年代,随着服装CAD软件功能的不断开发与完善,服装结构设计系统也逐渐被服装样板师们所熟悉与接受。服装CAD的结构设计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制图工具,可更方便、精确地绘制服装结构图。近些年,随着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服装样板已经实现了二维与三维间的互相转化。

2.1 在二维样板转化为三维服装中的应用

服装CAD以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三维建模与显示技术为基础,可将平面的二维服装样板转化为立体的三维样衣,该项技术也被称为三维可视缝合技术。比如AGMS软件制板系统中的一项功能可将平面的样板编辑3D点,再选择需要的人台,最后在虚拟环境下将样片进行缝合,成为虚拟样衣后放到模特身上进行试穿。整个过程,制板师都可与产品进行互动,在立体状态下可对款式进行修改,直到得到完全满意的服装样板。

2.2 在三维服装转化为二维样板中的应用

与上述过程相反,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也可将立体的三维服装转化为平面的二维样板。如AGMS服装CAD的制板系统中有一项功能叫做原型剥离,就是在计算机虚拟建立的人台表面,剥离下紧贴人台体表的服装样片,将这些极度合体的服装样片作为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服装制板。这项技术使人们可以方便地得到精确的原型样板,也为制作极为合体的服装提供了条件。

3 在服装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意义

在款式设计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师能直接看到虚拟环境下的设计成果,无论是模特、面料、花色图案还是具体服装款式,都会以更直观、更逼真、更生动的立体效果呈现。其良好的交互性也使设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在结构设计系统中的应用,制板师能通过虚拟环境下二维样板到三维样衣的转换,实现了不动一针一线,就完成了试制样衣、检验样板的工作。而三维样衣到二维样板的获取过程,也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大大简化并改进了制板工作。

因而,可以说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化的服装设计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虚拟现实技术会在服装领域的更多方面为人们展现其神奇魅力。

参考文献

[1] 关于虚拟现实技术. 中国投影网[EB/OL]. http:/// technology/2007/2007_1 2012-8-23.

第4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1.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

服装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的环节也较多,至少要有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三种工作岗位。服装设计师通过流行趋势的把握以及市场趋势的分析等进行包括款式、色彩、面料等几个方面在内的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绘制服装效果图。服装制版师根据设计师的效果图,分解服装结构,通过服装结构设计实现服装的二次创作,形成平面衣片,制作工业样板,进行样板系列化,指导生产等。服装工艺师将样板师分解的衣片进行缝合,实现面料从平面到立体,最终实现设计作品。通过样衣的制作,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工位,指导生产。服装制版师处于服装工业生产的中间环节,其二次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设计师设计意图的表达;同时,对于工艺师也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服装结构设计师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岗位。

2.在教学中的地位

服装设计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基本上也是按照上述三大组团进行设计的。服装款式造型设计课程组团一般由设计基础、设计思维训练、设计表达、专题设计等课程组成;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组团一般由立体裁剪、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制图、结构设计原理、工业制版等课程组成;服装工艺课程组团由服装机械原理基础、服装工艺、服装生产管理等课程组成。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组团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学生设计表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培养学生服装设计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现状

1.理论缺乏系统性

我国高校服装专业的建立时间比较短,服装结构设计在多数人眼中属于服装裁剪范畴,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甚至是不屑于研究。由于人们对于服装结构设计的认识不足,导致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目前,流派众多,以平面结构设计为例,服装行业中有原型法、比例法、D式裁剪法、梅式裁剪法、360度裁剪法等。高校教学常用的是原型法和比例法,而原型法中又有文化式原型、登丽美式原型、美式原型、英式原型等;比例法中又有六分法、十分法、短寸法等。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由此可见,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实践环节薄弱

服装设计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尤其是服装结构设计环节。一个制版师的能力如何,实践经验丰富与否,直接决定着成衣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多数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实践环节薄弱。多数教师所讲授的服装结构制图款式传统、陈旧,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模式化,与市场脱节。由于实践内容缺少时效性,所以学生兴趣不高。实践过程多为制作1∶5的示意图,1∶1等大图制作不多,而且多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往往缺乏后期的成衣实践验证。要求学生实践练习的目的多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和熟练要求不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与生产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总体来说,高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较为薄弱。

3.相关课程衔接不够紧密

首先,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组团中的相关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如立体裁剪、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制图、结构设计原理、工业制版等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孤立的,缺乏横向融通。其次,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组团的课程与服装结构设计组团的课程衔接更是欠缺。款式造型课程的教师只注重学生艺术感觉的训练,只注重设计的款式、色彩、面料等因素,对于服装结构的关注和指导很少。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师往往比较注意与工艺课程的衔接,而对于款式造型设计的关注较少。各课程组团之间的纵向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孤立地学习各门课程,缺少全局观和系统性,不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4.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服装专业设置较晚,服装专业教师队伍还不尽成熟。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师大体由几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院派,由高校课桌到高校讲台,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实践经验较少;一部分是企业派,在企业一线从事生产多年,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功底略显不足;还有少部分教师是20世纪90年代从纺织、染织、工艺美术等专业经过进修学习后转到服装专业任教,系统理论学习不够,实践经验更是欠缺。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尤为重要。

三、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系统性

服装结构设计是根据款式造型设计,解决衣片与衣片之间的逻辑关系,衣片缝合后所形成的成衣立体空间与人体空间的对应关系的科学。所以,理解服装衣片与人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与规律,是研究服装结构的基础。首先,要研究人体每个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规律,掌握人体和人体空间结构,再利用目标人体和服装人体的规律和服装平面结构衣片数据相对应,最终形成相对应的平面衣片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将服装各个平面组成衣片的排列关系用数学的方式加以规范化。通过服装结构数学模型的研究,总结核心本质规律,提高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服装结构设计首先是理性的分析,然后才是感性的升华。所以加强服装结构课程组团的系统研究,通过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形成理论构架,系统理解理论体系,这是学生学好服装结构课程的前提。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针对性

对于服装结构课程,学生的实践环节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技能训练,二是专业能力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立体结构设计时对于剪刀、珠针等的熟练应用技能等,平面结构设计时对于相关制图工具的熟练运用及运用直尺画曲线的技能等,主要是运用工具的能力和心手协调能力。专业能力实践包括基本绘图能力、根据效果图进行结构设计制版的能力、工业样板制作能力等。将实践技能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单元,在注重学生实践作业质量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提高效率,以适应服装行业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模式。以平面结构设计时袖窿曲线的绘制为例,现在很多教师习惯教给学生使用曲线尺来绘制。但由于服装的款式和规格是不断变化的,袖窿曲线也应该随着款式、规格的变化而有所区别,而曲线尺的曲度却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绘制时,要么不论服装怎么变化,曲度都一样,失去了设计的意义;要么因没有合适的曲度,学生无从下手。所以训练学生用直尺画曲线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用直尺画曲线是企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服装设计师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高校教学时却一直没有强调和重视它。其实只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训练学生的心手协调,一般的学生只需要几周的时间就可以做到基本熟练,而佼佼者只需几天就能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实践项目和环节的针对性,精心规划、循序渐进,最终就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目的。

3.注重相关课程衔接,加强实用性

服装结构设计相关课程的衔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组团内课程之间的衔接,二是三个课程组团之间课程的衔接。目前高校的服装结构课程一般是每门课程单独授课,各自为政,横向融通较少。例如:立体裁剪开设1~2个学期(大一、大三),服装人体工程学开设1个学期(大二),服装制图开设4~5个学期(大一至大四),结构设计原理开设1个学期(大三或大四),工业制版开设1个学期(大四)。从开设的时间上看,基本符合知识逻辑体系,但是由于每门课是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缺乏有效的衔接。建议可以尝试打破各课程界限,以裙装类、裤装类、衬衫类、西装类、时装类等项目为切入点,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运用立体裁剪(立体制版)、平面制版、变化原理,最终形成工业样板的思路来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了解每一类典型服装款式从形成到最终完成工业样板的全过程,达到系统理解、熟练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到生产的中间环节,在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实例讲授中要与服装款式造型设计课程相衔接,对设计作品加以分析、分解,将款式造型设计通过理性的二次创作,把效果图转化为可供生产的样板。在服装工业制版的讲解中要与服装工艺课程相衔接,对于样板的缝份、吃量、剪口等的设计合理,裁断版、工艺版的制作准确,对生产工艺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要通过工艺制作,对所设计的样板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一个不懂款式设计的制版师是没有灵魂的制版师,一个不懂工艺设计的样板师是没有根基的样板师。只有通过三个课程组团的有效衔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现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和原动力。教师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实践技能与实践经验的熟练丰富程度,对理论前沿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沿的把握程度,都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水平与质量。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通过开展教研、科研、学术交流、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归纳总结,建立起完善和科学的知识体系,摒弃理论陈旧、技术性差、脱离实际的内容,不断吸收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做到知识的优选与优化,深入系统地研究理论前沿知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经常深入市场、深入企业,了解市场动态,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根据市场、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服装结构设计教师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应该是一名合格的企业制版师。高校在培养自身教师的基础上,要适当聘请企业一线的制版师参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给学生开设讲座或者兼任部分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企业中的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感受企业的真实情景和状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这门课程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第5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服装结构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服装结构在服装工业生产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技术价值意义。因此,服装结构课程在服装专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服装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目前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开放、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服装结构课程也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服装行业的需求而创新整合。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谈一下高职高专院校服装课程的构建,借此来丰富服装结构课程教学的理论内容。

一 高职高专院校服装结构课程的理论依据

服装结构课程作为现代服装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强的实践作用和价值意义。如: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结构图片都是对服装艺术造型的分解展示,是展示服装设计效果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服装结构课程的构建不仅可以推动服装设计向平面成衣有效转化,而且也为成衣的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是服装设计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内容。服装结构课程涉及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结构制图等内容,其中服装结构课程在整个服装设计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服装结构对款式造型设计来说是一种延伸和发展,而对于服装的工艺设计来说又是基础内容,是其准备阶段。从某些角度来说,服装结构课程是服装专业的本质内容,它是服装专业课程中的内在构成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性内容。服装结构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的重点是分析、总结服装结构的立体构成和平面分解的方法与规律,从而揭示服装局部与整体组合关系。他追求的是艺术与技术的同步进行,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开展。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因素,服装结构课程在服装专业中有着很突出的位置,并成为每个高职高专院校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二 高职高专院校服装结构课程的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养。担负的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任务。其教育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以学科为基准,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市场经济实际发展中对职业岗位技术与能力需求为中心来开展的,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服装结构课程有着适度的技术理论和应用性,在开展过程中。笔者就服装结构课程的相关技术工作岗位做了调查,分析、总结得出:本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岗位能力。具体如:款式设计向平面结构转化技能。即:服装结构对设计出的款式有着一定的审查、分解、理解功能,通过一定的结构理论和方法能够将立体造型的服装转化成为平面的服装结构,即:多片服装设计内容。而这种技能的形成还需要学生掌握其他四种基础技能,即:对人体的测量和分析能力、个体使用与规格设计能力、服装平面结构设计能力、服装结构制图能力。

立体剪裁与试样技能。这里说的立体剪裁与试样技能是相对于较为复杂的服装立体造型而言的,即:通过服装立体相关内容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主要是对特殊体型服装结构进行修改或者对服装局部试样的技能。服装工业制作、推板能力。这个技能是对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延续,具体指的是:对服装结构设计或者制图结合服装工艺和实际需求转化成为服装生产时所需要的成套系列服装制作样板的能力。其细分可以为:工艺制版技能、工业推板技能、样板管理技能、样板转化技能。综合技能。这里说的综合技能是与服装结合相关的一些设计技能、工业制作技能、推板技能、测量分析技能等等的相融合运用,即:实践技能和运用技能。如果服装专业的学生只是单一的具备这其中的某一技能,那么,笔者认为通过服装结构课程则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三 高职院校服装结构课程的内容

服装结构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过程中,其主要包括: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原型裁剪、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服装立体裁剪四方面的内容。课程内容具体如下:服装结构制图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性知识、相关原理、典型的服装结构制图案例、较为常见的服装结构制图方法、步骤,服装的基本组合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教学,诸如:服装的制版、推板等。服装原型剪裁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服装原型法的相关知识,典型的日本文化式原型案例,原型生产和各部分成型原理,原型的修改与矫正,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相关应用原理和应用方法。其逻辑框架为:原理——原型——引用,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原型引用体系。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以服装人体工学为基础,分析了人体构造与服装造型之间的关系,从局部到整体较为细致的讲述了常规人体体型的服装结构原理和结构变化原理,对典型或者特定人体体型结构与服装关系进行分析并讲述一定的修改或者补正方法。

服装立体剪裁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服装立体剪裁相关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立体剪裁的方法、技术原理、实践中需要掌握的要领内容,对生活类、艺术类的服装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一些立体剪裁方法的基本实践技能,立体剪裁的立体校对,诸如:平面制图到立体校对的训练、立体剪裁到服装制版回复或者推板过程的转化,服装立体剪裁的相关细节分析。这个内容较为深入的展示了服装结构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充实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相关理论。

总而言之,服装结构课程作为服装专业的必要学科,对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总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应整合服装结构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教学经验等,不断探究、反思与总结,强化服装结构课程体系的优化,力争以自己院校的学生为中心,总结出一套实用性与适应性融合的服装结构课程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服装专业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第6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CAD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82-02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多媒体发展阶段,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同时,科技的进步、服装行业技术的发展对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与制作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懂得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运用CAD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于服装专业课教学中,是摆在每个服装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服装专业课的教学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改进服装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本人从事中职服装专业课教学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地研究在服装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谈一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具体的做法。

一 服装专业课教学现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本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材料等课程,而且大量课时分配在服装工艺课、服装结构设计课中,服装工艺课和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却相对落后,如服装工艺课主要采用演示法,即每学一种服装缝制工艺方法教师要在课堂进行现场演示,学生围着教师观看,然后学生再动手操作,由于观看位置的关系,只有个别学生看得清具体操作方法,而教师演示往往又是连续的多道工序,学生通过观看一次演示操作是记不住全过程的,相同的内容重复操作多遍,教师费时费力,所以课堂效果不好。况且,有些工艺步骤无法用演示法完成,如西装绱领、裤子绱腰,因为演示准备物需要整件服装,教学演示不经济也不科学。

服装结构课的教学方式也非常枯燥乏味,低年级一般采用教师用服装专用尺在黑板上画,学生缩小比例一步步跟着画,课堂连续性不好。如讲男西装等较复杂的款式结构时,常规的两节课根本画不完,教学失去了连贯性。而且讲利用原型进行款式变化结构设计时,样板的展开、放出等操作在黑板上表示非常不方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些落后的教学手段,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阻碍了服装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辅助服装专业课教学势在必行。

二 服装专业课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与制作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调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为教学服务的新型教学手段。服装专业课教学课件的表达方式应以多媒体图片、动画、视频演示为主,文字解释为辅,生动直观的表现服装专业教学内容,能起到比传统教学更佳的教学效果。

在服装专业课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本人探讨总结出服装工艺课的课件主要以教师实际演示操作的录像为视频素材,结合服装工艺制作过程中的图片,利用Founder author tool软件完成。另外,部分零部件工艺制作方法利用Flash软件制作出简单的模拟动画,这样通过反复播放课件,学生逐渐领会制作要领,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技巧,此外,教师不在时,学生自己也能播放课件完成工艺制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的课件制作比服装工艺课的课件制作复杂,即如何把服装结构图转换为图片的问题,起初利用Photoshop绘制结构图,但非常费力、效率低,而且教师要具有很强的Photoshop操作能力,也尝试了直接利用Founder author tool软件中矢量图的画法,制作复杂,准确性差,因此有一段时间迟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后来从服装CAD打板系统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启发,把在服装CAD系统中制得的服装结构图用抓图工具转换为画图软件的PJM格式的图片,然后在Photoshop软件中做简单的涂色、锐化等处理后导入课件,效果非常好,图形也十分准确,而且可以轻松获得每个步骤的结构图。另外在制作款式变化服装结构设计课件时,如展放法、折叠法,对已得到的图片进行Flas处理,以动态的效果代替静止的图片,生动地表现了服装结构变化。同时在制作课件中充分利用Founder author tool的功能,根据自己的创意,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具有交互性,从而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这些课件上课,学生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另外,教材中服装款式图是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收集后,用Photoshop处理后导入的,背景图片和按钮素材的制作也都是通过Photoshop完成的,使课件中的色彩、结构更符合设计的要求,达到了优美和谐的直观感受。

三 服装CAD在服装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1.服装CAD在服装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

服装CAD是运用计算机实现服装设计全部环节的高新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绘图工具来完成服装手工打板、推板和排料中的各项专业、复杂且重复的工作。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服装CAD软件是丝绸之路服装CAD系统,主要包括:打板放码系统、排料系统、试衣设计系统等,通过开设服装CAD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CAD操作能力。在服装CAD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利用服装CAD进行服装结构课的教学,会解决很多传统的服装结构课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进度慢、制图精确度差、课程之间的衔接不畅等弊病、具体做法是教师用服装CAD软件系统一步一步地画结构图,投影仪播放,学生跟着画,这样可以把结构图存储在计算机中,即调即用,减轻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负担,也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服装CAD软件的操作方法,并且学生也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服装结构制图能力。

服装CAD排料系统运用在服装结构课程中排料讲解时,具有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很少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知识,其主要原因是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的方法和变化原理非常麻烦,既要画样板,又要在黑板上把样板描一遍,有时一块黑板还画不下,学生也因其抽象而感觉枯燥乏味;而使用服装CAD软件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借助服装CAD排料系统,就能完成服装排料图的绘制,还能动态地测量排料结果,并且通过拖动鼠标可轻易地改变样板的位置,旋转样板的方向,实现衣片的移动、复制、旋转等操作,从而演示各类服装的排料方法。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易于学生掌握。

2.服装CAD课与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教学融合

服装CAD与服装结构设计课有着密切的联系,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是服装CAD课程开设的基础,学生必须打下牢固的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才能学好服装CAD。而进行《服装CAD》教学时,应以服装结构制图为主体,以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因此,两个课程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服装CAD课和服装结构设计课是否在同一时期开设,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是否由同一个教师上,这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把服装CAD课程中结构设计部分与结构设计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由同一教师授课,把服装结构内容融于服装CAD教学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改进了服装结构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融合到服装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服装专业的教学紧跟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宋玉生.服装CAD[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7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服装结构制图通俗来讲就是把一件需要缝制的服装在纸上按所需要的尺码画出它的平面结构图。服装制图是服装设计到服装加工的中间环节,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也是服装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的关键所在。它在服装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服装结构制图是研究服装立体形态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服装装饰性与功能性的优化组合,以及结构的分解与构成规律和方法的课程。服装制图的理论和实践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和科学相互融合,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

服装结构制图也称为服装纸样设计,它是服装专业中的专用名词。一件服装的形成一般来说由三大设计组成: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款式设计属于艺术方面的设计它包含服装设计师的整体构思,由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面料、服装款式等几方面组成,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设计师通过服装效果图来展示。结构设计属于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学科,它介于两者之间,一方面必须要把设计师的构思想法通过纸样完整的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必须考虑人体体型特征、人体运动的规律、服装面料特性、工艺生产的特点等。工艺设计属于技术方面的设计,它包含整体服装的工艺制作过程,在大生产中涉及到如何合理安排生产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技术问题。因此,服装制图在整个服装设计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服装结构制图的形式一般分为两种:平面结构设计和立体结构设计。后者又称立体裁剪,它的方法主要是用面料披挂在人体或人体模型架上,边做造型边剪切地进行。在款式立体形态较为简单时,常使用平面结构设计,在款式立体形态较为复杂,面料悬垂性好的情况下,常使用立体结构设计。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很多场合是兼而使用的。平面结构设计一般可分成两大类:比例法和原型法。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很多企业都采用服装CAD制版。

服装CAD全名就是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服装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服装CAD是从20世纪70年代才起步发展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服装CAD技术发展也很快,在产业中的运用日益广泛。服装CAD制图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最佳结合。

服装CAD制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具备服装领域、服装CAD领域和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综合性知识。服装CAD向着智能化、简易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使服装设计、服装纸样等工艺趋于一体化、服装生产自动化,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加工、管理、销售、反馈所需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推动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适应竞争多变的市场要求,达到服装CAD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生产质量的根本目的。

目前,服装CAD技术已经覆盖了服装设计的三个部分,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其中市场已经产品化的系统有三维的款式设计系统、面料设计系统和三维服装仿真试衣、样片结构设计、放码、排料等系统。服装CAD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服装公司的生产效率。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的服装,怎样才能使服装合体,关键的一步就是绘制服装结构图,而服装结构制图不仅同服装的制图规格有关,还与选用的服装材料、服装的款式、工艺制作有关。

一、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制图

服装款式是由服装成品的外形轮廓、内部衣缝结构及相关附件的形状与安置部位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服装款式主要来源于实物样品、实物纸样、照片、杂志图片、设计画稿等。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一般从品种名称、款式结构、外形轮廓、线的造型和用途、服装各部件的组合关系及其具体尺寸和比例等方面进行考虑。款式分析是一项比较细化的工作,面对服装款式效果图,打板师首先要将图稿进行服装造型分类,服装外轮廓造型可分为X型,T型,H型,O型和A型,以及两型组合等。打板师要根据不同的外型制定出服装的三围之差和宽长比例。另外还要考虑面料材质,年龄性别,服务对像等,通过款式分析打板师可以准确地选择服装号型,设立体形设计规格,并根据服装各部位结构设计的特性巧妙合理的将人体躯干肢体等造型和款式造型组合在一起。

二、服装材料与服装结构制图

服装是由不同的材料经过一定的工艺手段组合而成,不同的服装面料由于采用的原料,纱线、织物组织、加工手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从而影响服装结构制图,主要表现在材料质地、缩率、经纬丝绺三个方面。

材料的缩率也影响服装结构制图,材料的缩率包括水洗缩率、熨烫缩率、热烫缩率,所以在服装结构制图时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裤装,只要在样板上加上水洗缩率、熨烫缩率即可,对于西装,在前衣片样板上加上熨烫缩率、热烫缩率即可。材料的经、纬丝绺伸缩弹性大,富有弹性,易弯曲延伸。一般裤长、衣长、袖长、裤腰取经向,滚条、喇叭裙等一般取斜向。

三、服装工艺与服装结构制图

第8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一、衣领分类

衣领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按领子的穿着状态可分为开门领和关门领:按领的高度可分为高领、中高领、低领和无领;按领的形状又可分为方领、圆领、尖领和不规则领等,但是最合理的、也是最本质的分类方法应该是按领的结构进圜陕西科技大学/魏全娥弓太生上海东华大学/徐丹阳行分类。从结构角度,领可分为领口领(无领身)及有领身的领。其中有领身的领又可分为立领和翻折领。立领是指前后领身耸立的领,有单立领和翻立领之分,其中单立领的衣领只有领座部分,翻立领既有领座又有翻领,且这两个部分用同种衣料连为一体。它本身又可被分为直线状、圆弧状、部分圆弧部分直线状三种翻立领,这是根据翻折线在前衣身的形状来分的。

二、翻折领的设计

l、翻折领的特点翻折领结构具有所有领型结构的综合特点.它是用途最广、最富有变化性、结构最复杂的一种领型。它由翻领和驳领两部分组成,翻领与衣片领口缝合,其结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翻折线、前领面及驳头部分的艺术性、习惯性设计和领座、后领面及前领弧部分的技术性设计两部分。翻折领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是理解其他领型结构的钥匙。翻折领的外观式样及内在结构变翻折线的形状是翻折领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因为它能确定衣领的整体风格,比如直线形的翻折领显得规矩、正式、严肃、干练,一般用于正式男女式西装;而弧形的翻折线则能显示出女性的优雅和男性的绅士风度,多被用在男女礼服上;翻折线是部分直线部分,弧线状的翻折领既有直线形的优点又有弧线形的好处。可谓融合了两者的长处。由此可见,翻折线的形状对翻折领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认真审视效果图,以明确设计师想要表现出的服装风格,最后再确定领型到底采用哪一种形状的翻折线。以便于结构图的绘制,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忽略了细部风格。

2、倒伏量的设计在翻折领的结构设计中。倒伏量一般取2.5cm。这一取值是与肩领领座高为2.5cm、翻领宽与领座高的差值为]cm、驳头开深至腰部以及翻折领有领嘴这些条件相匹配的。但是倒伏量的取值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翻领宽与领座高的差值、驳头止点的高低、搭门宽、面料性能、有无领嘴、肩线斜度等。一般来说,翻折领的领座高在2.5~3cm的范围内。而翻领宽基本上是在3.5~4.5cm的范围内,其差值在1~1.5cm之间,以保证领面能盖住领座H]。但是很多时候为了衣服的整体造型需要,可能会要求更大的翻领宽,而随着翻领宽的增加,翻领宽与领座高的差值也随之增大,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差值超过3Cm甚至更多]。这时领子的外缘轮廓线就会随之加长,此时需要增加肩领的轮廓线,肩领外翻折量增大,则需要相应增加外缘轮廓线长度以满足这种变化。领子外缘轮廓线是服贴于后背、肩部表面的,随外翻折高度增加。领子外缘轮廓线向下移而增长,在肩部出现裂口。可见只要通过领子纸样外缘止口剪切展开。就能使外缘轮廓线增长到适合的长度,同时使领底曲线弯曲弧度增大以达到领子贴体的效果,这就是通常所采用的剪切法。

3、翻折领的结构设计方法

镜面反射法是在衣身领窝上画出前领轮廓造型后投影至另一侧的作图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如图4,先画一条直线为前中线,作其垂线为上平线:②前中线向外加叠门量2~3cm,作平行线为止口线:③确定翻折点,与第一档纽扣位平齐,作横线交于止口线,即为门襟翻折点;④横开领可按十分之一胸围计算,在上平线上从前中线向外测量,即为颈侧点;⑤确定颈侧翻折点,即颈侧点向内2Cm处。它随领子的后领座高低而变化(原则上将后领座高减0.5~1cm。一般西服领的领座在2.5~3cm之间,外翻部分高为3.5~4.5cm,其相差在1~1.5Cm之间)。用双点划线连接上下翻折点,即为翻折线;⑥绘出驳头造型线。沿翻折线折转样板纸,画串口斜线。高度位置及斜度视具体设计而定。作翻折线的垂线,长8cm(驳头宽),并与串口线相交,交点为驳头折角,造型线以弧线连顺;⑦绘出领角造型线。

第9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数据挖掘;决策树;ID3算法

一、前言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从教务管理系统存储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大一期间各门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信息的数据资源进行挖掘以获得辅助决策,分析基础课成绩和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之间的潜在关系,帮助管理者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需求、能力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专业方向选择做出预测性的指导。

二、算法及实现

ID3算法是由Quinlan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基于信息炳的决策树学习算法。他把C.E.Shannon的信息论引入到了决策树算法中,把信息熵作为选择测试属性的标准,对训练样本集进行分类,并构造决策树来预测如何由测试属性对整个样本空间进行划分。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本研究利用ID3算法以华南女子学院服装专业学生的大一期间的成绩为挖掘数据源,根据学生各科的学习成绩信息,剔除了成绩表中与专业发展方向无显著相关性的属性如体育等课程属性,选择7门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基础课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处理。

其次,对训练表中的每一列成绩属性的值进行离散化处理。我们在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的时候,将成绩分成三个部分,用A类表示[80,100]之间的分数,用B类表示[70,79]之间的分数,用C类表示[0,69]之间的分数。

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影响学生专业方向选择的其他因素。服装系的专业方向具体划分为三个方面:

制板与工艺方向、造型设计方向、市场营销方向。

学生在大一修完专业基础课后,自行选择专业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动机以及完成阶段性学习以及大学二年级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践后对自己所选方向的满意度,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①学生的个人兴趣:A、手工制作 ;B 、创意设计 ;C、人际交往;②选择专业方向时是否按兴趣来选择:A、是;B、不确定;C、否; ③ 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觉得现在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自己:A、是;B、不确定;C、否(觉得自己更合适什么方向)。

经过上述工作之后,整个表就只包含了影响专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的属性。然后再对数据进行数据清理工作。

在学生调查信息表中我们看到,有一些我们感兴趣的属性缺少属性值。这样的记录,我们予以删除。在W生成绩表中,有些学生缺考、作弊或退学。这样他们的成绩也是无效的数据,因为无法根据他们的成绩得出分类结果,所以我们进行了删除。经过数据清理后,总记录数为186条。

通过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之后,我们实际可以使用的数据记录为182条。由于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预留一部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准确度测试,因此,在放入训练数据集进行决策树模型生成训练的实际数据记录为146条。使用决策树ID3方法对于越大的数据库使用效果越好。由于本次数据挖掘使用的挖掘库中的数据记录存在有限性,使得对ID3方法的使用效果产生了影响。

(二)利用ID3算法构造学生成绩分析决策树

1.信息增益的计算

先我们先利用公式计算机出信息熵,参加数据挖掘的记录有146条。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后,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制板与工艺方向的有58人,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造型设计方向的有48人,觉得自己更适合市场营销方向的有32人,不确定方向的8人。

H(S)=-

=-(58/146)Log2(58/146)-(32/146)Log2(32/146)-(48/146)Log2 (48/146)-(8/146)Log2 (8/146)=1.7663

下面计算信息增益值。

利用公式:信息增益值 I(S/A) =H(S)-H(S/A)

其中H(S/A)=-得

经过整理后,参加数据挖掘的属性有9个,根据公式计算起信息增益为:

Gain(S,基础工艺)=H(S)-H(基础工艺)=0.0646比特

Gain(S,成衣工艺)=H(S))-H(成衣工艺)=0.1356比特

Gain(S,服装结构设计原理)=H(S)-H(服装结构设计原理)=0.0932比特。

Gain(S,服装设计基础)=H(S)-H(服装设计基础)=0.1696比特。

Gain(S,款式效果图)=H(S)-H(款式效果图)=0.1696比特。

Gain(S,款式设计)=H(S))-H(款式设计)=0.3512比特。

Gain(S,市场营销)=H(S)-H(市场营销)=0.1116比特。

Gain(S,兴趣)=H(S)-H(兴趣)=0.7951比特。

由此可得Gain(S,兴趣)最大,即个人兴趣对分类最有帮助,所以选择兴趣对决策树的结构进行首次分区,产生4分枝。

2.递归创建决策树

选择兴趣作为测试属性之后训练实例集分为4个子集,生成4个子节点,对每个子节点递归采用上述过程进行分类直至每个节点中各个实例属于同类。

以 “兴趣= 手工制作” 为例

选择手工制作的同学一共有56人,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后,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制板与工艺方向的有42人,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造型设计方向的有8人,觉得自己更适合市场营销方向的有4人,不确定方向的2人。

通过计算得到的Gain(S_兴趣. 手工制作,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最大,即“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简称设计原理)”的信息对分类最有帮助,所以选择“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的成绩对决策树的结构进行再次分区,产生3个分枝。

计算选择兴趣为“手工制作”的学生里,设计原理成绩大等于80分,其余的6门课程成绩相应的信息增益值,发现兴趣选择手工制作的所有设计原理成绩大等于80分的同学在两年的学习后认为自己最适合工艺方向因此不再另做计算。

于是,我们接着研究兴趣为“手工制作”且设计原理成绩介于80~70分之间,其余6门成绩的信息增益值计算: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介于70~80分,基础工艺)=0.8298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成衣工艺)=0.6817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服装设计基础)=0.2484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款式效果图)=0.3148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款式设计)=0.1627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市场营销)=0.1309比特

通^以上计算得到的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介于70~80分,基础工艺)最大,按照信息增益最大的原则选择“基础工艺”的成绩为根结点,并将样本分成3部分,然后对每一棵子树按照以上方法递归计算,最后得出的决策树。

由于决策树的构建是一个递归的计算,而本研究采用数据结点较多,因此我们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环境下用C#语言编程,利用程序生成其余的决策树:

3.树剪枝

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数据因数量太少以至于不能产生目标函数的有代表性的采样,导致我们使用决策树算法生成的决策树很多分支反映的是训练数据集中的异常。因此我们设置生成决策树的最小样本值为4,进行预剪枝处理。为了降低剪枝后的冗余,在剪枝后,如果有某个叶子结点下的所有属性值指向的结果都相同,则认为是该叶子结点是冗余的叶子结点将被删除,其属性值将作为该结点原父节点的属性值被保留。

由此决策树导出相关规则: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大等于80') then适合工艺方向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介于80~70' and jcgy=='大等于80' and cygy=='大等于80' and ksxgt=='大等于80' and kssj=='大等于80') then适合工艺方向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介于80~70' and jcgy=='大等于80' and cygy=='大等于80' and ksxgt=='大等于80' and kssj=='小于70') then适合工艺方向

本次参与数据挖掘的属性较多,从而构筑出的决策树规模较为庞大,导出的规则也相当多。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罗列。我们将留做测试的36条数据运用到决策树得出的所有规则里,经过测试有31条规则命中,准确率为86.1%。

四、小结

论文主要讨论的是ID3算法在学生专业方向选择中的具体应用,展现了该数据挖掘技术在辅助预测学生最适合的专业方向的应用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转换等数据预处理技术,使用ID3算法生成决策树,最后由决策树产生分类规则,完成了根据学生兴趣以及专业课成绩来判断适合选择的专业方向的决策树模型建立。最后对学生专业方向选择做出预测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董彩云,曲守宁.数据挖掘及其在高校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01): 65-68.

[2]邱月.数据挖掘方法在学生成绩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0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