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

第1篇: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合同能源管理实质上就是节能服务型公司与自愿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所签订的服务合同,节能服务型公司承担着项目投资风险以及技术风险,最终将节能投资方式与客户共同分享。合同能源管理不仅仅重视节能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而且也重视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而项目投资风险的衍生,势必会对其效益取得的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积极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的类别进行分析是极为必要的[1],这是节能服务型公司事业平稳、有序发展的基石。

1 浅谈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合同能源管理(EMC)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在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并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其实质是借助降低能源费用的途径达到对节能项目成本支付的目标,可以被视为使节能收益实现共享的节能服务方式。而EMC项目的成败取决于其在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的效果。

2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2.1 EMC项目投资风险评估

首先明确项目风险的含义是评估工作开展的基础,而所谓的项目风险就是在某一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在突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运转项目投资的节能服务型公司在项目完成后获得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经济上蒙受一定的损失。项目风险的评估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规划、战术以及与项目目标实现的方法与资源,在项目规划、项目概算等基本信息的辅助下,通过评估的环节使节能型服务公司对项目设计的方案以及项目发展的走势有清晰的认识,为项目风险类型的辨别奠定基础,有效降低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产生的概率。

2.2 EMC项目投资风险阶段性的探究

2.2.1 项目选择阶段的风险

也可以被称为确定实施项目阶段的风险;该投资风险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节能型服务公司没有对实施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性、经济性等因素进行客观地分析与科学地审评,此时公司对节能效益获得多少的预算缺乏精准性,加大了投资决策失误产生的概率,还可能使项目出现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

2.2.2 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

实施阶段一般被划分为两大体系,即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设计阶段的风险主要是施工技术与成本资金衍生出来的,技术的缺陷以及该阶段所需资金量与预期投入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能导致资金周转不畅现象的出现;实施阶段的项目投资风险的导火线主要是市场风险,由于消费者需求以及消费理念的不确定性,可能使某一产品存在被取代的危机。

2.2.3 项目营销阶段的风险

在这一阶段中,项目风险随着投资的偿还力度呈现下滑的趋势,但是因为市场、金融、自然灾害这些不可预料因素的存在,节能型服务公司在与客户签署合同之后,分享节能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效益的同时必然为客户承担着节能产品的技术风险与后期经济风险。

3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有效管理的措施

3.1 选择优质的客户是管理的基础

此时就要求节能型服务公司切实地对客户风险开展有效的管控工作,对它们的情况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与客观的评价,最终选择最佳的客户。因为该类客户具备一定的节能资质,并且主动地与节能型服务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在利益或者是其他外在因素的驱动下而参与进节能项目的建设进程中。

3.2 对项目运行中的风险进行动态的管理

对于EMC项目投资风险开展的管理工作而言,其自身?в辛?续性、循环性以及动态性的特征,管理者不断地采取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与对策,但是却不能制约不可预见因素对管理工作造成的干扰,当管理工作出现细微的变动之时,项目风险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对其进行分析,围绕反馈的信息,将新衍生出的管理状况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合理地分析与评价,进而落实对投资风险管理措施的改进这一工作项目。也就是说,管理者只有循环往复地考察,使EMC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流程洋溢着动态化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

3.3 构建融资渠道,打造交易平台,同时完善评价标准

节能型服务公司不应该仅仅依靠银行贷款这一融资渠道去实现对项目、技术投资的目标。拓宽融资渠道可以缓解节能型服务公司的经济压力,为了使公司走出“贷款难、难贷款”的困局,政府就应该将自身的职责发挥出来,为合同能源管理打造更为宽阔的融资平台,最终从根本上协助节能型服务公司降低投资风险产生的概率。此时就要求政府机构对贷款政策采取放宽的政策,建立健全专项风险投资基金平台,实施激励体制,使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行节能服务领域中项目的建设进程中去。

此外,权威型节能效果评价标准的建设与实施,有助于节能经济效益评估机构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节能型服务公司资金的投入量进行较为精确的预算,以达到对项目投资风险有效管控的目标;当然项目投资企业也应该做好对自身管理的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内生体制,从人力资源配置、财务管控等多个方面避免或者是杜绝投资风险的出现,此时其也在维系企业持久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第2篇: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关键词: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信息化

引言

当前,在中国经济整体迈入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法再继续走落后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节能减排虽然意味着短期的“阵痛”,但最终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健康、绿色的可持续发展,并面向未来。这就要求工业企业大力开展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升级和相互融合,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创新力度,在企业的能源生产、传输和使用等各环节开展实时的、在线的监测和管理,重点关注能源平衡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全局性、系统性的节能降耗。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组网运行,一方面在确保生产流程稳定进行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能源介质的在线监控和调整优化,并能够实时监控能源设备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可以从中获取全方位的能源信息。工业企业应挖掘战略拓展潜力,投身供给侧改革的大局,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努力实现能源集中管控[1]。

1能源计量信息系统

能源计量信息系统作为工业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提供管理所需的全方位能源信息;对生产过程所需能源流进行优化调整合分配;对实时的能源消耗做到在线监测,确保生产过程平稳有序;对能源设备运行工况、状态全面掌控,并做到统一管理、自动化调控。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是凸显工业企业节能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应能够确保生产用能的稳定供应;充分利用低价能源代替高价能源,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对能源集中管控与自动化操作、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发展清洁生产和实现循环经济应起到关键性作用[2]。概括来说,能源计量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全方位、一体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能源信息流能够做到实时监测、定量分析、集成管控、智能预测以及高效优化。能源计量信息系统作为企业整体信息化和全面自动化的主要组成单元,为企业能源管理及节能降耗提供全面整体的解决方案。

2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

由于当前各工业企业所采用管理理念以及所在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所覆盖的范畴、其架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其所涉猎的技术范围和产出的管控效益也有所差异。概括来说,其系统架构主要分为两种:基于完全扁平化管理支撑的和基于不完全扁平化管理支撑的,以总体管理思路作为区分,后者相对较为灵活,更加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厂而异。基于不完全扁平化管理支撑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其生产调度和总体管理仍延用分层管理模式,但对于能源管控实行集中管理,能够实现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析与研判、调控与分配、平衡预测和综合管理等功能的汇总和集成,其能源利用效率和相关指标领先于行业标准,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并且在二次能源的回收方面,也能够达到较高水平,基本上实现了零排放。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作为不完全扁平化管理支撑系统的代表,其数据采集网络覆盖了工业企业的各个角落,所需的全部数据均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得,包括全部能源介质数据,辅以少量的生产过程数据。根据目前工业企业各子系统现状,数据架构大致为三层:第一层是基础数据采集层,第二层是汇聚数据处理层,第三层是集中监控管理层,从而逐步形成集中的数据采集系统架构[3]。系统总体形成了较完备的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基本能够满足两化融合初期管理需要,其优越的节能效率和稳定的运行效能,成为工业企业新建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首选。下文的论述均围绕着这一类型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展开。

3设计原则

按照先进的运行管理和能源管理的理念,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模式,并在应用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全面的落实,确保将设计思路与管理理念有机的组合起来,以达到为节能、减排和环保服务的目的,并实现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4]。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如下:(1)坚持企业需求为根本原则。企业为推动能源计量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应加强引导,广泛宣传,将项目建设提高到尽可能高的优先级,尤其是日常生产工作更要适当的为之让路,充分发挥各技术管理部门、生产车间的主观能动性。(2)坚持高起点原则。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尽可能按照国内外同类系统的最高要求开展设计工作,推动能源优化技术水平大幅提升。(3)坚持全面推进与分期实施相结合。方案的具体部署推进应根据企业存量资金状况、面临的国内外营销环境以及日常生产运营情况,坚持全面推进、稳妥布局,并分期、分阶段组织实施,确保能源计量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稳步有序推进。(4)坚持新技术落地与企业改革和振兴相结合。应与时俱进的根据国家产业战略调整和相关振兴规划方案,灵活结合、有的放矢,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快能源计量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和能力,促进企业业务转型,助力相关产业振兴。(5)坚持平台化与标准化的系统建设原则。应采用工业信息化、工业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领域的国际先进的标准化接口和平台,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4系统定位与总体框架

4.1系统定位

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通过能源介质和能源流,将全厂与能源介质相关的生产设备的过程控制系统PCS(ProcessControlSystem)、先进控制系统APC(AdvancedProcessControl)、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办公自动化系统OA(OfficeAu-tomation)等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由于要全面实现对能源生产的实时调度、数据分析、指标分析、流程管理等应用功能,并需要支持ERP系统的成本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因此,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在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体系中的定位是跨越PCS、APC、MES、ERP及OA系统,并与各个系统有机联系的系统。

4.2总体框架

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的建立遵循“资源整合、信息互通、架构共享、业务协同”的原则。应用系统采取功能导向、分层架构的方式,通过数据采集层得到的能源信息经由网络系统上传、以及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平台呈现的能源流在线状态,实现了以能源信息流为主要关注源的系统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实现了能源业务层与展现层的分离,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的开放性。总体框架中如图1所示,包含6个层次:(1)基础设施层:是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硬件基础之一,包括能源管理中心、监控大屏幕、能源网络系统、能源管理中心服务器群、数据存储集群、能源管理中心调度电话、能源管理中心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层作为能源管理功能的实现基础,其中服务器群的设计是架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能源管理中心的服务器群包含了专为实时调度系统配置的数据采集服务器、趋势报警服务器、和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并为基础能源管理功能配置了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报表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同时应着重为固废综合利用系统和预测优化等高级功能配置独立的服务器。为了实现系统安全,还应设置域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和网管服务器等。(2)数据采集层:与基础设施层共同构成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硬件基础,数据采集层应依据企业的数据采集现状开展设计工作,通过数据采集站和数据采集服务器实现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与数据集成,其中包括与电力调度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与能源计量网的数据接口及改造、自动化系统的接口改造以及与生产指挥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的接口。根据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对能源数据的需求,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主要有网关通讯(基于OPC协议)和直接I/O采集两种方法,具体方法的选择应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以及规划设计情况[5]。网关通讯的方式可借助原有自动化网络,通过升级改造实现功能需求,适应性广,品牌兼容性好;直接I/O采集的方式需要新建多个I/O采集站,成本较高,但采集效率更高,且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由于历史沿革,大多数企业现场的自动化环境纷繁冗杂、设备有新有旧。本着经济、节约的原则,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升级、改造,以减少新增设备所带来的成本消耗。所以,采用网关通讯(利用原有设备)为主,辅之以直接I/O采集(全新购置设备)的方法无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层的架构之后,只需要一套成熟的架构于汇聚数据处理层的SCADA系统(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与汇聚层下属全部数据采集站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从而打破了品牌和厂家的壁垒[6]。(3)数据中心层:数据中心层汇总了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所有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能源标准、政策、法规等资源信息,同时也保存大量的能源报表。数据中心层也是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必经之路。在数据中心层,包含了历史数据库、应用数据库、资源信息库和数据接口等组件。(4)支撑平台层:支撑平台层是一系列系统开发和运行平台和中间件的统称,他们是整个应用功能实现的基础,由于这些平台的支撑,才能实现组态化的开发,配置化的编程,以及所见即所得的绘制画面等。在支撑平台层,包括:实时监控与调度平台,历史数据库,绩效管理平台,工作流平台,报表开发平台,高级算法平台等。(5)应用功能层:应用功能层包含实时监控、基础管理、报表等多个方面,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本项目将实现以下应用功能:能源实时监视、远程调度、应急预案、预测优化、供需实绩、平衡报表、综合平衡、计划管理、实绩管理、绩效指标、分析报告、质量管理、停机管理、设备台账、基础数据、调度日志、运方单、停复役、标准管理、文档查询、物料定义、固废计划、以及固废报告等。(6)信息层: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实时画面、管理表单、平衡报告等将通过信息层进行,同时也是系统标准、政策、制度到等信息查询的门户。除此之外,贯穿六个层次的还有系统安全管理、系统配置及维护管理等功能,这些功能模块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系统安全管理包括硬件系统的安全措施,以及通过域、防病毒服务器以及网管服务器等提供的软件保护措施。系统配置和维护管理功能主要在系统单独配置的工程师站上完成。同时,系统应严格遵守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标准、政策、法规等文件。能源管理制度建设以及业务流程梳理也是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为了实现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设计专门的技术支持计划与培训体系。

5结束语

当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工业企业想要推动供给侧改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是重中之重。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完备的、大型的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业企业能源信息流的高度整合及预测管理,从而大幅度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改善环境,同时为进一步全面、多角度、实时、在线的计量和管控各种能源信息提供了现代化手段。这也是在我国资源、能源相对不足的现状下推动工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江宁川,李祥,赵喆.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方法综述[J].冶金自动化,2012(S2):5-8.

[2]李广军.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

[3]陈辉,刘贤堂,吴宝健.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1(4):20-23.

[4]胡燕.面向中小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2(4):38-40.

[5]韩香玉,张丽娜,刘亮.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信息系统技术框架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2):17-20.

第3篇: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关键词:电器节能民用建筑施工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China's demand for energy present a continuous high growth trend, because our country is a per capita energy more poor countries, the annual energy supply far from meeting the growing demand, the energy problem has already become the limi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 bottleneck, at present, the dependence on oil has gone far beyond the normal world level, coal, and natural gas resources also presents the gradually shrinking the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alled for our country must go new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must be in various fields to push the idea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and measures, this idea and measures also require the application to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do to save energy, rational use of energy,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Keywords: electrical energy saving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1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加快,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呈现出持续高增长的态势,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在近几年来以汽车为主要消费品的大宗商品迅速进入千家万户,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能源需求。据悉,我国每年的石油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目前,我国对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远超世界正常水平,煤炭、天然气资源也呈现日益衰减的态势。时代的发展,呼吁我国必须走节能减排的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必须在各个领域大力推行节能降耗的理念和措施,这种理念和措施也同样需要应用到建筑的设计当中,做到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民用建筑是建筑的耗电大户,近几年民用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实现建筑电气节能需要依据三个准则: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二要照顾到节能电气所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三是要把电力损耗降到最低。也就是电气节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既要注重技术,又要考虑实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与建筑整体的造型和装修是否搭配。对于在建民用住宅来说,照明节能电气在选用时,首先需要保证充足的光亮,不能因选用节能电气而使光照不足,影响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另一方面应避免在光照时出现光能损失。通常采用的节能措施主要有下面几种。

1 合理选用光源

节能电气的光源应选择T8或T5稀士三基色荧光灯管。这种灯管在显色指数和光效上价值更高效率更好,此外还具有光衰小、使用寿命长、有毒物质汞的用量极少,和我们倡导的节能、环保要求是一致的。荧光灯是日常家庭常用的照明光源,具有照明效果好,电能损耗少,使用效率高,使用寿命更长久的特点,一般常将他们安置在门厅、走廊这些地方。

2 高效节能照明灯具的选用

灯具的选用还需要考虑悬挂场所的要求,对于需要将灯具在较高场所悬挂,主要考虑增大照明范围的,一般常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这种灯亮度大,照明范围广。对于悬挂场所要求较低的一般照明,常使用荧光灯,对于影剧院、博展馆等需要强光照明的特殊场所,一般也不采用普通白炽灯。对于配光灯具的选用也需要合理,以功率低,发热量小的冷光源为主,适宜的功率数为10-20瓦。

3 高效节能电器附件的选用

3.1 使用节能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

要做到电气节能,还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是电气附件的选用,因为电气附件在使用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电力损耗,如果仅仅选用了节能的照明灯具,而忽视了节能电气附件的选择,常常会使节能效果大打折扣。建筑物照明中,经常使用的节能电气附件为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

3.2 实行单灯电容补偿

所谓灯具单灯补偿,就是在每套灯具上并联一个电容器从而提高气体放射等、荧光灯功率因数,据测算,使用灯具单灯补偿,可以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以上,不仅起到了电路无功功率,又使线损和电压损耗有效降低。

4 其他照明节电措施

4.1 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源,减少照明用电的时间。

4.2 切实执行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在民用建筑物上对照标准予以施工。

4.3 改进灯具控制方式,对于面积不大的房间可选择一灯一控或二灯一控的方式,多灯一控可以针对面积较大的房间。建筑内的楼梯间、走廊等公共通道,可以采用声控或者定时开关控制。对于离窗较远的区域,由于天然光采光不足即使白天也常需要电气照明,可以采用随天然光的变化而自动调光的光电控制自动调光装置。室外照明宜采用光电自动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控制。

4.4 选择合理的照度和功率密度值。光源电气的照度值选择范围应依据新修订的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局部照明应按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倍~3倍选取。

4.5 减少供电线路上的损耗。电流在输送过程中,如果照明导线较细、线路过长,并且线路接头过多等,都会增加线路的电阻,造成较大的用电损耗,因而必须重视供电线路的损耗,采用的方式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线路长度,使用横截面较大的导线,线路中间尽量减少接头,如果确需接头的,也要规范对接,切忌胡乱拧在一起,不仅增加电能消耗,而且接头处容易打火,给用电带来安全隐患。

5 结语

总之,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对能源需求量的高增长将是持续的,所以,未来我国电力供应不足而导致的大面积“电荒”问题可能长期存在,同时我国的民用建筑增长也将是快速的,因此,大力在建筑设计中提倡节能型电气工程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相关设计工作者一定要不断尝试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为增进电气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转

参考文献:

[1] 黄静李淑云李冰步兆彬 , 浅谈电气节能[J], 《煤矿现代化》 2010年05期

[2] 郑秀娟, 浅谈建筑电气设计节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0

[3]朱林根.民用建筑变配电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4]李宏毅.建筑电气设计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4篇: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生产;节能降耗

近几年,我国对石油化工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采取节能降耗的策略,一方面保障能源的有效供应,另一方面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改善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环境,避免发生能源过度消耗的问题。石油化工生产中,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出节能降耗的策略,优化企业运行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量,体现节能降耗的实践价值。

1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节能降耗缺陷

石油化工生产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导致石油化工生产期间,产生了较多的能源浪费,增加了成本支出的负担。节能降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管理、技术、人员、机制等方面,不利于节能降耗措施的推行和运用,成为了制约节能降耗发展的因素[1]。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期间,应该意识到节能降耗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综合的规划节能降耗策略,才能提升石油化工生产的效益。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发展快速,先要明确实际生产中的节能降耗缺陷,再提出节能降耗的策略,由此才能处理好节能降耗的缺陷,完善策略的运用,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稳定性。

2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节能降耗策略

2.1强化节能降耗管理

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加强节能降耗管理的控制力度。节能降耗管理,能够在基础上,提高节能降耗的水平[2]。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系统中,推行节能的换热流程,逐渐降低气化率,配置塔顶循环回流的换热方法,尽量匹配清洁、高效的煤气化技术,合理的回收生产中的余热、气渣等,优化生产中的能源分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在节能降耗管理方面,采取能量阶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生产状态,匹配恰当的阶梯生产方式,进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发生资源浪费的问题。

2.2调整改善生产结构

石油化工企业,主动调整并改善生产结构,积极响应节能号召。针对石油化工企业,采取转型升级的方法,严格控制能源消耗,改造能耗比较高的设备、系统,设计能效标准,把控生产中的能源消耗量。生产结构中,提倡精细化运营,监督高消耗的体系设备,管控能源分配,推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便于获取经济效益,综合提高石油化工的生产水平,强化节能降耗的管理效果。

2.3采用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加强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能源控制力度,有组织的实现节能降耗。石油化工企业中,专门配置节能降耗的体系和管理人员,尤其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促使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石油化工的运营情况,规划出节能降耗的措施,系统的完成节能降耗的工作[3]。石油化工企业中,按照能源管理系统的要求,执行相关的策略,渗透到能源使用的整个过程内,消除潜在的能源浪费问题。能源管理系统的使用上,实行系统培训,以免增加而能源管理的系统压力,更为关键的是发挥能源管理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节能降耗中的作用。

2.4引进新型节能技术

新型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节能降耗中,属于不可缺少的策略。新型节能技术具有指导、引导的作用,其可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及发展,逐步更新节能技术的类型,合理分配节能技术的运用。新型节能技术能够在资源采集、存储、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议,直接获取石油化工的运行数据,掌握好运行的数据,通过技术运用,调整好能源调度的路径,一来能够科学分配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能源,二来最大程度的控制生产成本,优化石油化工企业的运行环境,落实节能降耗的策略。

2.5落实节能降耗机制

节能降耗工作机制的创新化,是石油化工企业落实机制的重要表现。石油化工企业根据节能降耗机制的运用,实行能效对标,积极控制总能耗,改变能源的结构状态,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4]。我国在石油化工能源上提升优惠政策,石油化工企业要深入掌握优惠政策,利用实践的方法,实现节能改造,限制成本资金的投入,完善节能降耗的环境。

3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节能降耗创新

例举近几年,石油化工生产中节能降耗的创新表现。如:(1)成立独立的节能降耗运营部门,作为核心渗透到生产管理内,重点管理石油化工中的能源和成本投入,同时做好人员调动的工作,支持节能降耗运营部门,实现能源与成本的有效控制;(2)积极推行能源管理制度,落实节能管理制度的应用,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而不是仅走形式;(3)实行年度节能规划,以年为单位,规划出节能降耗的方案,严格执行方案的内容。

4结语

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积极推进节能降耗策略的应用,改变节能降耗的缺陷,同时注重节能降耗的创新,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经济效益。我国石油化工生产中,提高了对节能降耗策略的重视度,全面落实相关策略,维护石油化工生产的有效性,杜绝发生能源浪费的问题,优化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

作者:曹玉兰 单位:黄骅市诚信工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田连雨.石油化工系统工艺创新与节能降耗[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4,01:42-44.

[2]柯铭.石油及化工企业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5:6-7.

第5篇: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关键词:计量管理;企业节能;关系

计量是节能和管理的眼睛,缺少科学的计量数据,节能和管理就是一句空话。计量管理的重点是有准确的计量数据,没有准确和必要的计量数据,能源审计的能量平衡表无法编制,能源网络图无法绘制,能量平衡测试工作也无法进行,也无法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

1充分认识计量管理对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质检部门主管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监察等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或者企业领导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想把企业节能工作搞好,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能源计量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存在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1]。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观点,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动计量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计量管理工作要融入到企业节能降耗中去

2.1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制订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理顺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规范、顺畅。这些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

2.2做好测量体系的策划

测量体系是能源计量工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测量体系能够保证企业能源统计报表数据资料准确,保证企业能源单耗的可比性和受控性并逐步达到先进合理、保证能耗定额的有效执行与合理奖惩,只有坚持不懈地通过测量体系为能源管理的误区,保证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做好计量数据收集和分析

测量体系将测量管理活动规范化后,企业应建立起各种能源的计量框架,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确立重要的能源计量点,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运用先进的测量手段,提高主要能源的计量率和准确性[2],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果不善于使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所有的管理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作为技术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掌握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2.4做好用能分析

用能分析就是通过采集的数据和信息对企业的用能进行定量分析,清晰地了解能量的利用和损失情况,为谋求减少实际能量损失、增加回收利用能量提供依据。企业要通过用能分析,掌握耗能情况,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明确企业的节能途径,为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2.5构筑计量管理平台

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构成。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明确要求,并对应形成的适宜程序文件。

3为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一是带着热情服务。对企业既管又帮、管帮结合,不能乱施权威,更不能居高临下;二是带着原则服务。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监管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直言不护短,又要苦口婆心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带着主动意识服务。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服务职能优势,着重帮助指导试点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开展能源计量检测、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和能源消耗数据间的平衡、追溯、比对,用科学的数据控制节能空间[3-4]。质检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思想统一是保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4结语

正确处理好计量管理与企业节能降耗的关系,对企业在能源供应、输送和消耗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计量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要认真研究能源计量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门的技术攻关,为企业的节能降耗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贡献力量。

5参考文献

[1] 孙勇.浅谈加强中小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2):166.

[2] 严菁.能源计量管理在水泥企业节能降耗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2009(7):43-44.

第6篇: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关键词:炼油;化工节能技术;现状;发展创新

炼油化工企业被视为我国最基础的建设行业之一,其能源的产生、开发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化工节能技术被大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基于此,首先对现阶段炼油化工节能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与论述,继而分析这一技术在未来几年将要践行的路线[1]。

1我国炼油化工企业能源消耗现状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炼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大体上呈现的是良性上升趋势,其生产规模不断拓展,企业实力不断的强化。但是,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炼油过程中能源消耗量较大,这就表明炼油化工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此外,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炼油企业来说,其设施在运转的过程中耗费的资源数量是庞大的。由此可以推断,系统在节约能源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目前,国际上炼油整体能耗最适水平被设定为55kg/t,但是我国很多炼油企业无法达到上述标准水平,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装置规模不大;二是生产技术长期得不到更新。虽然我国乙烯装置物耗的能耗量得到了一定的管控,但是我国综合炼油耗能量仍然超过80kg/t,也就是说节能技术的作用被淹没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炼油行业消耗能源的总量占全世界能耗总量的20%以上,降低能源的耗费量已经是炼油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此外,对我国炼油企业正在应用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相关人员发现其与传统的工艺技术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致使我国轻质油的收率(70%)明显低于国外轻质油的收率(80%)。因此,现阶段为了实现低能生产的目标,炼油企业首先应该扩建生产装置的规模,将中小型炼油企业兼并为一些大型的炼油工厂,在高端设施的辅助下,积极落实节能技术,以使我国炼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未来炼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趋势

炼油化工节能技术发展的整体趋势是践行清洁、节约的路线,这也是新型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2]。

2.1低温与热能的回收利用

蒸汽机在运转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热效应,那么将这些热能采集回收进行循环利用,毫无疑问是炼油化工企业实现节约能源的有效方法之一。将蒸汽机中的热能高效地采集回收以后,一般应用于分级供热,也就是将蒸汽分层次地运用。

2.2联合装置的构建

联合装置实质上就是将各种工艺或者是常用装置组合在一起,此时联合在一起的装置在运转过程中就实现了热能联合的目标,间接地落实降低能耗的目的。有关研究表明,与多套装置相比较,联合装置的应用至少降低了20%的能耗量,而且联合装置的成本造价仅仅是多套装置的3/4,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联合装置的应用是我国炼油化工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因为其节约能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炼油企业的生产效率。

2.3各种新型节能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创新型化工节能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能够使炼油企业的生产设施优化水平程度达到最大化。据相关人员预测,机泵变频调控、热泵和精馏装置等技术的创新与运用的频率应该是较高的。机泵的变频调速一般是借助计数机技术对炼油装置进行管控,在该种新型技术的辅助下,即是在高温的条件下,机泵也能顺利、高效地运转,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仅降低了能源消耗量,而且优化了机泵装置,使其达到精准化;精馏装置的安装是借助孔板波纹填料,特别是半径为6.75m减压塔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炼油化工企业节约能源的效果。此外,优化能量体系也可以视为炼油化工节能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其可以将各种能源相互转换,最终落实循环利用的目标。一般优化炼油能源系统的技术有夹点技术与数字规划技术,前者应用的原理基本是利用最小传热差以达到对热网系统、水系统中热能的采集与应用,最终达到节能的目标。

3结语

化工节能技术在炼油企业中的引进与应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其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其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我国炼油企业中节能技术的效力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3],笔者建议炼油企业积极地改良优化生产装置,不断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使其为己所有,实现降低能源消耗量的战略目标。

作者:赵檀 孙生波 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格省,李雪静,乔明.炼油化工节能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分析[J].石油石化节能,2011,1(3):5-7.

第7篇: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实现对空调末端设备的节能自动控制。当空调负荷发生变化时,通过采集一组参数值,经模糊运算,改变冷水机组工作 状态、冷冻(温)水和冷却水流量和冷却塔风机的风量,确保冷水机组始终工作在效率最佳状态,使主机始终处于高转换效率的最佳运行工况。

关键词:楼宇自动化 节约能源 空调末端装置

1 当前空调系统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1.1 采用楼宇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对空调末端装置进行控制 在智能建筑中通常采用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对中央空调系统末端的新风机、回风机、变风量风机、风机盘管等装置进行状态监视和使用的“精细化”控制,以实现节能 的目的。它通过DDC(直接数字控制器)控制器,将检测的相关量值进行PID(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实现对上述设备的PID控制,达到一定的节能效 果。这种对空调末端设备的控制可节能10%-15%,因为不能实现对空调制冷站及空调水系统的智能控制,因此,节能效果不显著。这种节能控制技术的典型代 表产品和生产厂商有: (1)美国霍尼韦尔公司EXCEL 5000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2)美国Johnson公司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3)德国西门子公司S600顶峰系统等。 空调末端设备的控制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这些设备的主要特性均实现了对空调末端设备的节能自动控制,并为动态变流量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运行创造了更为良好的外部条件。 1.2 采用通用变频器对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水泵和风机进行控制 为 降低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源浪费,宜采用通用变频器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水泵和风机,通过对供、回水压差或温差的采集,对水泵和风机进行PID调节,以达到节能效 果。这种控制方法通常可以节约水泵和风机等电机拖动系统的电能约20%,最高可达30%。这种节能控制技术的生产厂商和典型代表产品有: (1)美国AB(Allen Bradley)公司,代表产品有通用变频器1336PLUSII系列产品; (2)法国施耐德电气(SchneiderElectric)公司,代表产品有Ahivar 38系列异步电动机变频器; (3)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代表产品有通用变频器MICROMASTER440系列产品。 2 动态变流量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2.1 动态变流量控制原理 当空调负荷发生变化时,通过采集一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经模糊运算,及时调节冷水机组、各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工作参数,从而改变冷水机组工作状态、冷冻 (温)水和冷却水流量,改变冷却塔风机的风量,确保冷水机组始终工作在效率最佳状态,使供回水温度始终处于设定值,从而使主机始终处于高转换效率的最佳运行工况。 动 态变流量控制的核心是变流量控制器,在控制器中建立了知识库、模糊控制模型和模糊运算规则,形成智能模糊控制。通过采集影响冷水机组运行的各种参数,经模 糊运算,得出相应的控制参数,这些控制参数被送到冷水机组、冷冻(温)水控制子系统、冷却水控制子系统、冷却塔风机控制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根据控制参数的 变化,利用现代变频控制技术,改变空调系统循环水的流量和温度,以保证整个系统在满负荷和部分负荷情况下,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最终达到综合节能的目 的。 2.2 动态变流量节能控制方法 2.2.1 变流量冷却水泵系统 当末端空调负荷减少时,反映到冷水机组将出现冷却水出水温度降低的现向,温度传感器检测出这种变化趋势后,模糊控制系统将自动降低冷却水泵的工作频率,降低冷却水进水流量,提高冷却水出水温度,并使进、出水温差控制在最佳设定值上,维持冷水机组的高效率运行。 2.2.2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当 末端空调负荷变小时,末端空调设备前的两通阀将会关闭或减小,负荷侧回路管路的阻力增大,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将出现减小,供回水管的压差将出现增高的趋 势。水温传感器及水流压差器检测出这种趋势后,模糊控制系统将自动降低冷冻水泵的工作频率,减少冷冻水流量,并使供回水温差及供回水压差控制在最佳设定值 上,维持冷水机组的高效率运行。 2.2.3 .二次泵变流量设计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分为一级泵变 流量系统和二级泵变流量系统。其控制原理及效果与一次泵变流量大致相同(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而一级泵系统负责确保冷水机组的安全运行,一级泵系统的旁 通管路一般设计为直通管,管径按一台冷水机组额定流量设计。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跟踪二级泵环路的流量变化,并保证一级泵环路的流量大于二级泵环路的流量,使 旁通冷冻水管保持从供水管流向回水总管。当旁通管的流量超出设定值的范围时,变流量控制器将模糊PID调节一级泵的工作频率,使旁通管的流量返回设定值。

转贴于 3 动态变流量节能控制系统与目前通用变频器控制系统的区别 3.1 控制原理不同 通 用变频器控制是采用通用变频器对受控的水泵电机、风机电机进行单独的控制。当其控制系统检测到某一受控量值时,就按这个量值与给定值之间的误差进行比例 (P)、积分(1)和微分(D)之间的线性组合进行控制,即PID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只适合于线性系统中,并对单一控制对象实施控制。 动态变流量 节能控制系统是采用模糊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相结合的控制原理,虽然也使用了通用变频器(VVVF),但它不是采用PID控制方式,而是采用模糊控制方法。 也就是在整个系统控制过程中,以语言描述人类知识,并把它表示成模糊规则或关系,通过推理、利用知识库,把某些知识与过程状态结合起来的控制行为。它并不 具有明显的PID结构,但也可以称为非线性PID控制器,它是根据系统的误差信号和误差的微分或差分来决定控制器的参数,尤其适合非线性和时变性的被控对 象。 3.2 控制方法的不同 中央空调系统的受控参数受季节变化、环境变化、使用时间、人流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一个随机变量,而不是一个线性系统,只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因此,决定中央空调系统冷冻(温)水流量和温度、冷却水流量和温度的需求量也是一个随机变量。 通 用变频器所采用的最重要的控制参数,如比例系数K、积分时间常数T1和微分时间常数Td都是使用经验数据或试验数据确定的,一旦选定就不能自动调节。因 此,PID控制系统只适合于线性系统,对于非线性系统不可能达到最佳控制,即选用比例系数和时间常数后,采用同一种控制方法对付各种不同的负荷状态,效果 当然是不理想的。 模糊控制系统本来就不要求准确掌握受控量的数值,但是它已经考虑了受控量的各种可能性,跟踪受控参数的变化,始终使被控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对于各种非线性系统和时变性系统都能提供最佳的决策。 3.3 控制效果的不同 通 用变频器用PID控制方法,控制非线性系统时,很容易引起中央空调系统的强烈振荡,使控制范围在较大范围内波动,增加了系统的能耗,也很容易使系统长时间 都不能达到给定值的稳定状态,控制效果不理想,对于主机所配套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风机等设备的节能最多在20%-30%之间。因其采取了保障 冷水机组工作状态的措施,不可能节约燃料和主机电能。当然,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无人值守管理。 而动态变流量节能控制系统由于建立了优化模糊控制 模型,对于中央空调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都给出充分的估计,因此,在计算中存储的总决策表能提供最佳的控制方案,系统稳定性好,极少出现振荡现象,系统很快 就能达到稳态。可采用准确调节流量的方法去实现节能,水泵以及冷却塔等平均节能达60%-80%。由于采取了特殊措施保障中央空调主机的高转换效率,机组 COP值始终处于最佳值,因此对于吸收式溴化锂机组可节约燃料20%-40%,对于电制冷主机可节电10%-30%。 动态变流量控制器具有强大的节能功能,在系统设计时就进行了系统集成,实现了各子系统的联动和互操作,达到了资源的共享的目的。由于自动功能非常强大,从而实现了无人值守管理和联网管理等,节省了人力、物力。这些都是通用变频控制系统无法实现的。 4 在工程中应用的节能效果 动 态变流量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分别在贵州华城大酒店、贵州日报社、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和成都国际会展中心等实际运行考核,验证了动态变流量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节 能效果。实践证明:变流量中央空调系统与定流量中央空调系统相比较,水泵以及冷却塔等平均节能达60%~80%;对于吸收式溴化锂机组可节约燃料20%- 40%;对于电制冷主机可节电10%-30%。基于动态变流量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节能效果,笔者在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筑面积29000m2,采用电制冷主机)和第三军医大学图书综合楼(建筑面积36000m2,采用吸收式溴化锂机组)设计中采用了动态变流量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预计每项工程每年节约中央空调总运行费用达50-80万元。 5 结束语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的潜力巨大,动态变流量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给空调水系统的控制带来一场革命,同时,给空调系统节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306-313 2 李文然.《建筑电器智能技术》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1-5 3 郭维钧.贺智修.施鉴诺.《建筑智能化技术基础》2001;61—65

第8篇: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关键字: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照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的供配电系统的节能降耗问题则更显得重要。我国大约有建筑面积五百多亿平方米, 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2倍, 而电气建筑部分的能源消耗更是明显,因此,降低建筑电气节的能源消耗是大势所趋。本文根据节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以及电气设备运行的特点,从照明节能设计,降低线路损耗,合理选择变压器,绿色照明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提出了降低节能建筑电能消耗的若干节电技术措施。

照明节能设计

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照明质量的要求下,尽量减少照明电路中能量的损失,从而达到能量利用的最大化。照明节能设计的措施通常一般有以下几种:

(1)照明方式选择。应当充分利用自然光,这是节省照明能耗的重要方式之一,即在设计中电气设计人员应当尽量考虑到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的充分结合,从而从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照明电能;

(2)选择合理的光源。高效光源是照明节能的首要因素,必须重视推广应用高效光源。但是有人把推广高效光源简单地理解为推广节能灯(而这里的节能灯是专指紧凑型荧光灯),这是很不全面的,很有害的,因为光源种类很多,有不少高效者应予推广。就能量转换效率而言,有和紧凑型荧光灯光效相当的(如直管荧光灯),有比其光效更高的(如高压纳灯,金属卤化物灯),这些高效光源各有其特点和优点,各有其适用场所,决非简单地用一类节能光源能代替的。根据应用场所条件不同,至少有三类高效光源应予推广使用。第一类是以高压纳灯、金属卤化物灯为代表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适用于高大工业厂房、体育场馆、道路、广场、户外作业场所等。这类场所范围广,使用光源多(按光源总功率计更为明显),节能效果最显著。第二类是以直管荧光灯(以T8型荧光灯为推广重点)为主,适用于较低矮的室内场所,如办公楼、教室、图书馆、商场,以及高度在4.5m以下的生产场所(如仪表、电子、纺织、卷烟等)。第三类是以紧凑型荧光灯(包括“H”型,“U”型,“D”型,环形等)为主,替代白炽灯,适用于家庭住宅、旅馆、餐厅、门厅、走廊等场所。显然,第二类灯不能应用于第一类场所,也不适宜在第二类场所推广应用,必须清楚地认识以上三类光源都要积极推广,但第一、二类场所范围更大,节能潜力更大,更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3)选择恰当的照明方式或装置也是一种可行的节电能的方法。根据照明使用的要求分别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如病房、卧房可采用调光开关;室外场所和公共场所得照明则可采用光电、声控开关;走道、走廊等场所可采用节能声控开关。

降低线路损耗

当电能传输时,在电路网络中就产生功率损耗,一般来说,其与线路的长度和负载的大小相关联。因此,应当尽量提高系统的功率系数、减少导线的电阻,从而降低其损耗。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线路路径的选择要合理。为减小导线长度,线路尽可能不走弯路,尽量走直线;

(2) 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导线的截面积大小的确定应根据电流指标与经济条件来确定。对于线路较长的电路,在满足电流以及电压降要求的情况下,可使导线的截面积加大1~2级;

(3) 合理确定电气用房所在的位置。其遵守的基本原理就是尽量减小供电路径。

合理选择变压器

变压器作为配电系统的基本设备,其损耗大约占总耗量的6%,主要分为铁耗和铜耗,铁耗又称为空载损耗,与负荷大小无关,仅与铁芯的制作材料和制造工艺有关,故一般来说,最好选择节能型变压器。铜耗与负荷的大小有关,故在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时,应根据负荷运行的时间性变化,相应的选择变压器的运行参数与台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实现绿色照明设计

(1)合理选择照度标准设计。必须从生产、使用实际需要出发,合理贯彻国家标准,要有利于保护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视力,创造良好视觉条件,快速、清晰地识别对象,减少差错,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力求节能。

(2)重视照明质量。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强调照明质量标准,如服装纺织品商场,应保证足够的显色性;对于大城市主干道路照明,应限制眩光,减少光污染,以保证车行畅通,降低交通事故。

(3)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在工业厂房,合理运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结合,合适的灯具悬挂高度,在商场展览场所等合理运用非均匀照明,突出黄点照明,使用灵活照明方式,达到节能与照明效果的统一。

(4)设计先进的照明控制方式对于户外户内场所,先进的控制方式是保证视觉条件,满足视觉者需要条件下,减少点灯时间,合理节能的重要手段。

(5)合理的照明配电系统设计照明配电系统对提高照明质量和节能也很重要。例如,提高较稳定的电压,减小电压偏移,既保证良好的视觉条件,提高光源寿命,又节约电能,提高照明线路的功率因数,对电网,对降低照明线路电能损耗都有很大好处。

结语

第9篇:能源管控与节能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事业进程的不断加深,建筑行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趋势发展,面对逐渐增加的建筑能耗问题,建筑节能的顺利进行显得非常有必要。建筑节能的实施不仅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还能一定程度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局面,进一步带动我国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节能工作时,建筑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建筑节能法规、标准,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确保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取得实质性发展。

1.建筑节能工程概述

建筑节能即是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为人们创造安稳舒适环境,同时在建筑工程中提高能源利用价值,降低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使用能耗,从而以有限资源和较小能源消耗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系统工程。主要是通过提高建筑护结构的隔热性和密闭性,从而实现降低建筑耗能的目标。建筑节能即是指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节能的总和。其中建筑能耗问题存在于建筑工程选址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中。此外,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艰巨、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其具体实施难度较大。同时建筑节能也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为了实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标,就必须采用科学、先进的节能技术,将节能技术充分运用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并加强建筑能耗的管控,从而为建筑工程节能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1]。

2.建筑护结构节能设计

2.1建筑物朝向

建筑工程确立之后,为了实施建筑节能,就应对建筑物朝向与建筑节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建筑物坐北朝南就能有效避免太阳光直接照晒,降低日照对建筑物的影响。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区气象条件与建筑节能的关系,例如寒冷季节应充分利用日照,夏季充分利用自然风向。建筑物的朝向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气象条件进行选择确定。

2.2建筑物体形

建筑物体形与建筑受热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合理的建筑体形能有效降低建筑的受热量,且建筑体形系数越大,其散热量就越大,对建筑节能影响就越大。对建筑体形与节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是建筑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通常建筑体形系数越小外形越简单,散热就越小。

2.3建筑物门窗

门窗是整个建筑物中热量交换最为活跃的位置,相较于墙体,门窗热损是墙体的5到6倍。因此,在确保日照、通风的前提要求下,合理设置建筑物门窗,不仅有助于组织并引导自然通风,还能解决室内空气质量差问题,进一步实现理性节能目标。

2.4建筑物屋顶

通常建筑物屋顶是受日照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部位,其表面温度远高于建筑其他部位,对室内温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建筑物屋顶出现的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冬冷夏热。因此,就必须针对建筑屋顶冬冷夏热现象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此外,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时应考虑将屋顶成设置为通风隔热层、机房等,增加建筑隔热性,以此降低屋顶温度对建筑的影响,现阶段在建筑屋顶层设置蓄水池是普遍采用的屋顶降温措施[2]。

3.建筑节能设存在的计问题

3.1建筑热工设计

建筑热工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工作,具体要求有:住宅建筑的屋顶传热系数为0.6,外墙传热系数为0.6,外窗传热系数为2.8;公共建筑A类的屋顶传热系数为0.5到0.6,外墙传热系数为0.8,外窗传热系数为2.0到3.5;公共建筑B类的屋顶传热系数为0.4到0.55,外墙传热系数为0.45到0.6,外窗传热系数为1.8到2.8。第二,遮阳系数不得大于0.5。第三,应按照相应的外窗气密性能分级方法与检测方法对外窗气密性进行计算时,且气密性应大于4级。第四,进行窗墙比计算时,住宅建筑的传热系数必须小于0.3到0.5,公共建筑的传热系数必须小于0.7。

3.2暖通空调设计

暖通空调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做好供热管网的保温工作;第二,单体设计计算热负荷应同热源总负荷相互匹配,防止出现大马拉小车情况;第三,每个采暖用户均应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并配置温度控制阀,当前分户计量收费仍存在一定的难度;第四,合理选择水泵,并对循环水泵功率进行认真计算,尽量避免出现运转功率过大耗电多,第五,应在供热管网上设置水力平衡阀,确保水阻力平衡。且在公共建筑上映满足以下要求:严格控制水泵功率;合理限制用电采取直接采暖措施;为了确保能效比满足要求,制冷机组应对制热能效比进行限定,且制热能效比不得小于2.8;定时对冷、热负荷进行计算;设置调节装置邮箱控制温度、风量等[3]。

4.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及其效果

4.1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

4.1.1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在建筑护结构节能工作过程中,应对建筑物的遮阳、通风、采光等进行全面充分考虑,采用优质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复合墙体,采用低辐射玻璃,并加强对玻璃密封性的控制,对门窗隔热保温性能进行改善,采用节能屋顶面,架空型保温屋顶面、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屋面、倒置型保温屋面等,采取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获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4.1.2照明节电控制系统

采用科学、先进的照明控制系统,并配置相应的控制器具、开关有效控制照明系统。若是公路照明,就应采用专用的公路照明系统,利用合理控制电压波动的方法,降低电压波动对公路照明系统及设备的影响。若是室内照明,则应采用智能化自控系统,例如声控、光控等,这不仅有利于延长照明设备使用寿命,还有利于有效达到更好节能效果。

4.1.3空调节电技术措施

现阶段空调已经全面、广泛的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空调能有效调节室内温度,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深受人们喜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方。但是空调电能消耗较大,所以必须加强对空调节电技术的研究,不断创新新技术,大力推广能耗小的空调。如节能空调、蓄冷中央空调等。加强空调设计安装、运行等方面的管控,不断改进空调系统,从而降低空调能耗,进一步实现空调节能的目标。

4.2建筑节能带来的效果

通过采用建筑节能,能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减少采暖费用,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而在建筑节能中就不得不提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这两种能源包含较广,其中新能源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阳能,而可再生能源中就是地热能。当前在我国许多城镇和农村太阳能系统和地热能系统已经得到大力推广应用,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热水、暖气的提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太阳能与地热能具有投资少、环保、节能、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4]。

5.结语

总之,对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探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节能不仅是建筑行业发展需要,亦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节能减排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加强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建筑节能意识,这样才能为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雅美.浅析建筑节能技术措施[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4:55-58.

[2]卢光平,尚培云.探讨建筑节能技术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