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

第1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们将来可以从事科技研发、运行管理、应用研究、销售等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些职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电装备制造业,从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工艺与现场实施,机械加工与检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CAD/CAM技术运用等岗位工作。

从事行业

1机械/设备/重工

2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3新能源

4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5汽车及零配件

6其他行业

7计算机软件

第2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1、机械制造以及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设制造及理论学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并定量描述与控制其性能的基础技术学科,就业前景好。

2、车辆工程: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随着汽车的普及,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极好。

3、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俗称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也是最有前途的一种方向。机械电子系统早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第3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企深度整合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建设,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专业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想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必须使学生适应市场、适应企业需求,而校企深度融合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对此,要深入研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

一、“校企深度融合”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工业制造2025”全面深入实施的历史条件下,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多,但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缺乏专业化,导致学生毕业后不适应企业需求,而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能够解决这一重要问题。加强“校企深度融合”,还能够解决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解决实训内容不够丰富以及缺乏创新的现状。特别是通过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较早地接触社会、接触企业、接触专业,进而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优势,进行实践操作,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

二、“校企深度融合”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校企深度融合”对于加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使“校企深度融合”得以顺利实施,应当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不断完善。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要想使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须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战略性以及深层次性,而“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很强的战略性,企业根据自身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订单”的形式,加强与职业院校的深入合作,高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进而使校企合作步入更高级的阶段。职业院校应当高度重视“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战略性合作,设立专门的“订单培养班”,使学生毕业即就业。

二是开展“实训式”校企合作模式。这是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联合的模式,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建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解决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加强实训教学。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既要增加企业的数量,又要与不同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企业的实训基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加强。比如可以采取“2+1”的模式,学生进行2年的理论学习以及校内实践,第3年则重点在企业进行实训,这样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特别是能够使学生在企业学到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三是开展“共建式”校企合作模式。所谓“共建式”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将“企业模式”引入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人员进行实训,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共建方式。通过“共建式”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解决职业院校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这种“校企深度融合”模式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共建、共享”的关系,相互之间要做好利益的分配,如职业院校免费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则提供设备、技术等等,这样能够使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双赢”,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企业的积极性将得到极大的调动,职业院校应当进行积极探索。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否则就会制约学生的就业,这一点需要引起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在开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校企合作的科学性和效能性,特别是在开展“订单式”“实训式”“共建式”校企合作模式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这样能够使校企合作模式取得新的成效,使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培养更多、更好、更专业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银锋,Z兴书,杨启耀,雷声,雷经发,陈雪辉.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9-141.

第4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测控专业主要课程 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测控专业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控专业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测控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该专业既可以进入生产工程自动化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进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检测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找到适合本专业个人发展的空间。

测控专业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光学、传感器技术、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测控系统与仪器的设计、开发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第5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进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是有着明确的要求的,要求培养出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且能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以及科技开发的人才来,通过这样一种要求就可以看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强调的还是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体系的构造时就要充分的考虑到这样一种要求。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牵涉到机械行业的多个方面,学校在进行教学目标确定以及教学模式构造的时候主要需要以社会的经济状态为导向,也就是说,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综合性人才来。

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更是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重点工作,尤其是在机械行业内,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而这样一种要求上的提高主要就表现在综合素质上。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进行都是希望高校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都能够适应于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当数量的高校内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专业设置过于狭窄、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严重以及专业知识面不足等,这都是需要通过切实的工作和努力来改变的。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进的内涵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这样三个方面,除此之外,机械行业内的运行管理以及经营销售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要素质,总而言之,机械设计行业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同样关键的就是岗位技能,归根结底,也就是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在教学环节当中重视基础、丰富教学方向并强化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准确的把握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基本上就要求学生在机电、数控、管理、计算机、设计甚至是实际操作当中都有相当的表现。尤其是对于应用的强调,更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精髓所在,也是高校培养机械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只有保证学生经历充足的应用实践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表现出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优秀的创造能力。

3.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进的措施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在教学当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倡导参与式教学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思结合,总而言之,高校就是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文当中具体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来对其改进措施进行分析。

3.1. 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当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当中,专业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讲解专业领域当中的重难点,与此同时通过知识的辐射来体现该专业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因此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试验的设计与操作,这样就能够在实践当中暴露出理论学习当中未曾意识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可见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和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3.2. 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国内专业教育与国外专业教育的不同之处,这样一种对比式教学可以从两个具体的方面和角度来进行,一方面是把不同的机械设备或者是机械材料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则是对比国内外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表现。对比式教学同样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比较抽象的知识,并同时提升自己进行试验操作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3. 利用多媒体实现立体教学

在现当代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是必然的选择和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信息爆炸且信息的获取方式多样,使得信息必须在经过合理的筛选和处理后进入到学生的视野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可以按照教学对象所需要的内容来进行独立单元的划分与设计,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机械产品照片或者是录像来让学生对于机械产品直观和准确认识,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企业的生产实例来鼓励学生设置课题或者是参与到讨论当中来,这样一种理论在实际当中体现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技能的接收。而立体教学的好处则在于解决了机械结构复杂的问题,机械结构因其较高的复杂性往往平面图十分复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模型和部分零件实物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对比,学生同样可以获得最为直接的视觉感受,加强理解的同时加强记忆。

3.4. 在企业内进行教学

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是将课堂转移到企业内去,具体来说,就是在课程快技术的时候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工厂内去进行专业技能的知识培训,在企业内进行教学一方面是可以让学生走到生产的第一线,就能够对自己在课堂当中学到的东西有更加直观准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企业内有非常过技能纯属且知识全面的人才,这样一些人员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企业活动当中去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和职业技能。

4.结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的优化和改革实际上是随着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而进行的,必须根据市场的导向和需求来进行动态改革,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全面且技能纯属的人才,更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上能够更快的进入角色发挥出作用来。

参考文献:

第6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仪器、电子技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2、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3、新能源;

4、计算机软件;

5、机械/设备/重工;

6、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7、其他行业;

8、环保。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仪表工程、硬件工程、电气工程等工作,大致如下:

1、仪表工程师;

2、硬件工程师;

3、销售工程师;

4、电气工程师;

5、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6、区域销售经理;

7、技术支持工程师;

8、测试工程师。

第7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中职 机电技术应用 课程体系 构建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机电产业的不断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到,进口设备、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现代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使机电技术的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然而,目前的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工作任务相脱离,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工作岗位要求相脱节,没有完全达到中等职业教育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没有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学生职业成长需要,学习内容没有和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技能的获得不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和情景体验自我建构的。中职学校要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对接、教学过程与职业活动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必须结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和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完成岗位群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开发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和满足学生职业成长需要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广泛的企业调研和毕业调查是确定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基础。在企业调研中,共调研广西区内及珠江三角地区的大中型机电类企业50家,其中调研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22家,利用机电设备进行生产类企业15家,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13家。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范围较广,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不同。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和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合度较大,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产品制造、检测及自动生产线的维护和现场管理;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和维修;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护及维修;供用电线路运行和维护。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需求最多的是维修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此外,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叉车证及电焊工证有一定的需求,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对电焊工证、钳工证和吊车证有一定的需求,而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和电工进网许可证有一定的需求。

在调查的108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中,在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工作的占44%;在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工作的占31%;在机电设备、产品服务类企业工作的占25%。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分布为生产线操作岗48.3%,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岗16.7%,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修岗16.7%,维修电工岗10%。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初期主要是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部分毕业生经过2~3年左右的生产培训和管理培训,能进入管理员、组长、线长、技术员初级管理岗位,再经过3~5年的生产实践锻炼,个别毕业生能进入车间主管、部门经理中层管理岗位。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机电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意识,掌握机电产品生产、管理和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以工作分析为依据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企业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由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邀请熟悉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流程的全国著名课程专家担任主持人,通过企业实践专家的深度交流,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认真剖析,从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岗位中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以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为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两个专门化发展方向。通过对两个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工作情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工作要素相近性和代表性,将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岗位群是机电产品生产操作工、机电设备维保与维修工。提炼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得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明确了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 机电产品生产操作工 机电产品零部件加工 能掌握机械零件和电气元器件识别、分类、检测技能;具有识读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仪器仪表,依据工艺文件要求及设备操作流程完成本工序产品生产的能力

机电产品组装 能识读工艺文件和整机装配原理图、接线图;具有使用常用工具、仪器仪表,依据工艺文件要求及设备操作流程,进行机电产品装配的能力

机电产品调试与检测 能识读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和熟悉机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具有正确使用监测设备,按技术标准、检验规范对机电产品进行检测的能力

自动生产线的维护 会正确使用、选用传感器;能够看懂一般机械设备零件图、装配图;具有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的能力;能够对典型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与维护

机电设备维保与维修工 机电设备安装 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能够识读电气原理、施工接线图以及简单机械设备部件装配图;能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安装工具、量具及相关器具,按工艺要求完成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

机电设备调试 能识读装配图和电气原理图,按工艺要求进行设备组成部件的拆装;具有电器元件技术参数识别与选择能力和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机电设备操作 能读懂零件图样和对机械加工零件进行技术分析;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掌握常用设备的工作过程及电气控制一般常识;能操作相应机械加工简单零件

机电设备的维保与维修 能根据设备保养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熟悉电气电路安装和调试,具有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电工测量仪表、相关仪器进行故障判断;具有能根据设备资料进行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及装置的故障排除能力

表2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专门化方向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领域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 物业设备维修电工 供用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 能识读动力电气接线图和电气原理图,按照电气安全规程进行停、送电操作,具有供用电设备安装、检测、检修和试验能力,具有电气故障的判断能力,能正确处理突发性故障

发电机、电动机和水泵等机电设备的保养及维修 能熟练掌握机电设备运行特点,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安装、检修与调试能力,具有对发电机、电动机和水泵等机电设备进行保养及维修的能力

照明系统的维护与维修 能识照明电气接线图,按照电力技术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正确选择和安装、更换电器设备、线路。

智能楼宇BA管理员 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 熟悉视频监控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入侵报警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 熟悉入侵报警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入侵报警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门禁管理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 熟悉门禁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门禁管理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楼宇对讲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 熟悉楼宇对讲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楼宇对讲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 熟悉视频会议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电梯维修与调验员 电梯的安装与调试 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和电梯整机的调试方法,能排除机械和电气方面的常见故障

电梯的维护与保养 熟悉电梯的机械结构和电气原理,掌握电梯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能按电梯维护及保养的技术要求做好电梯的日检、周检、季检和年检工作,能确认电梯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做好维修保养纪录和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

电梯的维修 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熟悉电梯电气线路和电路的运行状况,能迅速判断故障所在的位置,正确排除电梯机械系统的常见故障和电气系统故障

技术支持 对于维保人员在日常电梯维护,故障排除和急修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给予及时的技术支持,能及时与客户沟通和填写处理报告,协助技术支持经理对维保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三、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工作分析基础上,以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根据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进行能力整合归纳,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维保、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与维保两个专业专门化的发展方向相应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见表3),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凸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表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专业基础课程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机械制图测绘训练、机械基础与机械拆装训练、钳工技能训练

专业核心课程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电机变压器设备安装与检修、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安装与调试、高低压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

专门化方向课程 机电产品生产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维保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普通机床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楼宇系统维修与维保 电梯控制及维护技术、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专业拓展课程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典型机电产品售后服务、机械加工技术训练、焊接基本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481-02

Research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Specification of Local colleges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Major

NIE Shi-jun,YUE Zhou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1, China)

Abs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personnel training are explored, from a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bility to start the request, press the “wide caliber, solid foundation, strong ability, high-quality, Individuality” the principle of employment-oriented, built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automation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pecialty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major; employment;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一般高等院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研究是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切实落实教育部“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1]。人才培养的规范是高等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参考指标进行整体设计,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质量标准等给出定性描述和量化规定。人才培养的规范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的总体规范,是深化高等院校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院2006年开始筹建,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招生。作为本院的新增专业,对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综合我院专业建设的需要以及教育部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具有实际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1 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思路

1.1 服务面向定位

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及研究所、面向军工、面向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往”的应用型人才。

1.2 培养规格定位

培养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设计、制造、自动化、工程管理、销售”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3 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确立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1)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上贯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该模式的具体思路是“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个性”。

2)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课时的合理分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强化工程实践教学环节[2],根据学生发展所需设置不同的系列选修课群,从而达到夯实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

3)在教学实践上立足于地方院校的实际,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延长学生实习时间、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4)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总目标,在保持传统理论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实验区建设成为能培养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能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服务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 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紧紧缺人才培养”,机械类专业建设应当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优化人才培养环节,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3]。

我校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凝练主干、灵活方向、体现特色、重视能力”为指导思想,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以机械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为主体构建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兼顾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具备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通过改革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更新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能力培养,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和经营、销售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机械专业人才培养

如何缓解机械专业学生“难进易出”矛盾,核心的因素是要使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社会和现代制造工业与技术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各种要求,即要以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创新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4]。

1)机械专业要想吸引学生,首先应该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人才,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办出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应尝试新的课程体系,机械专业应与计算机、信息等课程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把过去学生毕业前才进行毕业设计,变为以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为平台,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与其他各年级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在四年中完成一个产品的创意、设计、制图、分析、生产流程以及市场销售计划等所有环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目的。

3)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机械行业的老看法,因为融入了计算机、信息等技术,机械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已经大大提高,工作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同时,机械是传统、基础学科,所有生产行业都离不开他。

4)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电一体化发展,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一旦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定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效益也会回升。

4 结束语

总之,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既是一般工科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又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应不断探索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并付之于实践。因此对本校新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研究能对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对我们地方高校而言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符合我校及同类高校人才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 肖龙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高职研究,2007(10).

[2] 贺振旗.培养创新人才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层次人才培养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3).

第9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中职;机械自动化;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55-01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机械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目前,中职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方式还存在不足,仍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一、教――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机械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灵活地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组织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机械自动化教学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且教师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任务,应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保证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比如,讲解金属切削加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各个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材料形状的设计、尺寸的计算测量等内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思考和理解,鼓励学生之间共同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切割、科学加工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吸收彼此的学习成果,实现知识的共享,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机械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吸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和组织,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二、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并且实践操作教学在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操作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以就业为目的,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时不能只强调理论知识,而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操作,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理解和应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融入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机械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比如,在金属切削加工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车、刨、钻等金属切削加工原理进行讲解,但只是单纯进行口头讲解,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因此,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知识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机械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掌握其相对应的操作技巧,成为应用型合格人才。如进行减速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来给学生安排相应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学习减速器的拆装、绘制、测量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应用。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机械制图、热处理、钳工工艺等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知识。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会自主思考和探究,并从中掌握一些机械自动化专业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做――激发学生操作中的思考

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要积极鼓励学生对操作技巧中的原理等进行剖析,并对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践活动中。要学会对单个知识点进行扩展,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学会举一反三,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测量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比如,学生学习仪器测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中使用的操作方式是不是最好的,是否还有效果更好的测量方式,能否科学把握测量设备的精度,并且明白合理使用仪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操作中,促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操作方法的合理性,并进行一定的探究和创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并且解决传统教学中实践项目不足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机械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