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海洋监测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监测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洋监测规范

第1篇: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一、大力推进了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步伐,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

20*年*市在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方面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了机构建设。为了进一步明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的职能,今年,我市在原来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基础上成立了*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使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职能以及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二是大力提高了能力建设。为了保证我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今年,我局在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咨询有关专家,制定了实验室建设方案,对已有实验室进行了改造装修,并将实验室建设面积扩大到400多平方米,目前*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为了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选派了8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技术培训,人员培训率达57%。

二、进一步加大了海洋环保经费的投入,确保海洋环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0*年*市用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累计达到1*3.2万元。其中,奥帆赛区的海洋浮标系统建设投入573.2万元,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投入350万元,海洋环境监测经费投入120万元。海洋浮标系统主要包括三套浮标系统、一套波流测量系统和一套常规单要素监测系统。监测仪器设备上添置了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在监测上主要的投入为:海洋环境监测经费38.5万元,渔业环境监测经费11.5万元,奥帆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前期经费35万元,*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建区监测、调查经费10万元,海洋环境执法检查和巡视以及“白泥”污染治理前期调研的经费5万元,各区(市)海洋及渔业环境监测经费约20万元。

三、我市开展的环保工作

(一)制定了地方性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制度、规划、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1、进一步完善了*市海洋环境保护法规

为保护和改善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我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今年我市完善了一系列*市地方性海洋环保法制法规。起草并送审了《*市无居民海岛利用与保护管理办法(草案)》;按照市政府的立法工作计划,完成了《*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和草案的编写工作、完成了《*市渔业资源增殖管理办法》、《*市胶州湾海域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

2、以制度和规划来规范和指导海洋环保工作的开展

为了促进我市海洋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制定了《海洋与渔业系统实施〈行政许可法〉办法》;结合*市海洋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在*市编制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委托中国海洋大学拟定了《*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方案》。准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海域环境容量控制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入海总量为手段,进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海洋环境管理的对策研究,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3、制定了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为了推广生态养殖,减少因养殖而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20*年*市重点制定了《*市无公害食品日本对虾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市无公害食品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市无公害食品菲律宾蛤仔底播增养殖技术规范》等10个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了已有的现行标准。

(二)认真组织落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洋信息、海洋工程、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

1、建设了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准确提供了海洋环境预报信息

为了保证2008年奥帆赛的顺利举办,满足国际帆联关于奥帆赛对海洋水文的专业需求和对水质的要求,*市积极组织开展奥帆赛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了海洋水文数据通信系统改造扩容和“波浪骑士”浮标的电池更新改造工作,初步完成了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的技术改造,进行了通讯试验。自20*年8月1日起每天小麦岛监测站的部分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并应奥帆委的要求,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和残奥会期间同步向奥帆委提供小麦岛监测站逐时海洋环境监测信息。

2、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工作全面加强

为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政府、公众等各方面的服务作用,今年海洋环境保护的信息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工作有: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海水浴场的海洋环境状况,暑期在新闻媒体、浴场显示屏上每天了海水浴场的现场监测数据;向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省海洋与渔业厅等部门报送了12篇海洋环保信息;筹建了*市海洋与渔业网海洋环保专栏,专栏内将定期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各类信息,目前该网站已投入试运行,市民可以上网查看;在各类报纸上了20多篇*市的海洋环保信息;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上了*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同开展奥运会帆船赛场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安排等内容的大量海洋环保工作信息。

3、强化了对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随着海洋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实施,*对涉海工程项目的管理已逐步完善。今年对7项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初审、审批,对在建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开展了施工期监测,实施了对涉海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4、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20*年,*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获市政府批准建立,该保护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市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展了大公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保护区海域的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制止各种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保护区的环境和资源。开展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调查,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开始选划长吻虫珍稀动物保护区和胶州湾特别保护区。

5、海洋标准计量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关于海洋方面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公布*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三)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进一步强化了海洋执法监督和巡查力度

加强了海上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大海上执法的力度,认真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涉海工程项目实行严格控制和监督检查,建立起了海洋与渔业环境监视举报信息网和联动共管机制,重点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资源的违法行为。我们今年开展了保护海洋国土“蓝箭专项执法行动”,有效地保护了我市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在“海盾20*”专项执法行动中,查出了多起围填海和海洋污染案件,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

开展海域使用、海洋生态保护执法检查,查处沿海一线的乱圈、乱占等违法养殖行为,对与*市海洋功能区划相抵触和违规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的海水养殖建设项目坚决予以打击,爆破清理了在*前海一线非法筑造的3000余平方米鲍(参)池。通过执法行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规范了海域使用秩序,树立了海洋执法部门依法管海的权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严厉打击了非法采挖海砂行为,保护了我市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栖息地。在海砂执法检查中,我们坚持长期检查和阶段性突击检查相结合,专项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从严打击。自开展示范工作以来,共查处了多起船舶非法采砂行为。

2、强化了海洋赤潮防灾减灾工作

我们开展了赤潮防灾减灾和应急监测工作,编制并实施了《*市赤潮监控方案》,建立了*市赤潮监视信息网,成立了全市海洋赤潮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为避免赤潮对2008年奥帆赛带来不利影响,我市编制并开始实施了《*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赤潮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反应预案等内容。

3、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力度

我市已经建立了*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新建了常规、微生物、病毒及生化等实验室,先后开展了近岸海域养殖区的环境监测和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养殖产品药残监测和贝类残毒监控等工作,初步发挥了监测机构为奥帆赛区服务的职能。制定并实施《20*年*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趋势监测,海水浴场泳期环境监测预报、胶州湾底部重点底播养殖功能区等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小麦岛污水处理厂、*碱厂、团岛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监视性监测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监测,重点加强对奥运帆船赛区的监测,目前,各项监测已按计划要求完成任务。《20*年*市近岸重点海域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报告》也已编制完成。

4、如期了*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以2003年*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为依据,对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完成了2003年*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编制工作,并进行了,同时将质量公报上报了市政府、国家海洋局等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进一步了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保证。

5、开展监测机构计量认证

*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了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2名技术人员获得了省技术监督局实验室内审员资质,并组织多人参加了培训;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和北海监测中心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实行边监测边建设边发展的原则,目前主要工作依托北海分局预报中心和监测中心来开展。与省计量认证委员会签订了计量认证咨询合同,由对方指导进行计量认证申请工作,正在积极申请进行我市海洋环境检测、渔业养殖水质的监(检)测和水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控能力的计量认证资质,

(四)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全社会海洋与渔业法律意识,保护海洋环境。在“两会”召开之际和“海洋节”开幕前夕,我们通过*日报、招商周刊等新闻媒体,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能”、“大力发展高效渔业、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等为标题,分别以6个整版的篇幅进行报道,宣传效果明显。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和深入基层召开环保知识宣讲现场会等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严重的违规行为予以曝光。我们还多次在开展海洋和渔业环境监测时,邀请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向群众直观、详细地介绍监测的方法、过程,以及环境监测对海水养殖的重要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全民海洋与渔业生态环保意识。

(五)积极开拓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领域新晨

1、开展了我市首例海洋生态污染损害整治恢复工程项目

根据历年对胶州湾东岸*碱业公司排污口附近海域的监测结果,在征求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治理胶州湾东部海域“白泥”污染的方案》,提出在政府的扶持下,由污染单位进行“白泥”污染治理的建议,力求通过“白泥”污染治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海洋生态恢复的路子。目前,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该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第2篇: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一、大力推进了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步伐,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

2004年青岛市在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方面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了机构建设。为了进一步明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的职能,今年,我市在原来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使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职能以及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二是大力提高了能力建设。为了保证我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今年,我局在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咨询有关专家,制定了实验室建设方案,对已有实验室进行了改造装修,并将实验室建设面积扩大到400多平方米,目前青岛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为了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选派了8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技术培训,人员培训率达57%。

二、进一步加大了海洋环保经费的投入,确保海洋环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004年青岛市用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累计达到1043.2万元。其中,奥帆赛区的海洋浮标系统建设投入573.2万元,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投入350万元,海洋环境监测经费投入120万元。海洋浮标系统主要包括三套浮标系统、一套波流测量系统和一套常规单要素监测系统。监测仪器设备上添置了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在监测上主要的投入为:海洋环境监测经费38.5万元,渔业环境监测经费11.5万元,奥帆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前期经费35万元,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建区监测、调查经费10万元,海洋环境执法检查和巡视以及“白泥”污染治理前期调研的经费5万元,各区(市)海洋及渔业环境监测经费约20万元。

三、我市开展的环保工作

(一)制定了地方性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制度、规划、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1、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法规

为保护和改善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我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今年我市完善了一系列青岛市地方性海洋环保法制法规。起草并送审了《青岛市无居民海岛利用与保护管理办法(草案)》;按照市政府的立法工作计划,完成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和草案的编写工作、完成了《青岛市渔业资源增殖管理办法》、《青岛市胶州湾海域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

2、以制度和规划来规范和指导海洋环保工作的开展

为了促进我市海洋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制定了《海洋与渔业系统实施〈行政许可法〉办法》;结合青岛市海洋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在青岛市编制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委托中国海洋大学拟定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方案》。准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海域环境容量控制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入海总量为手段,进行《青岛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海洋环境管理的对策研究,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3、制定了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为了推广生态养殖,减少因养殖而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2004年青岛市重点制定了《青岛市无公害食品日本对虾生态养殖技术规范》、《青岛市无公害食品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青岛市无公害食品菲律宾蛤仔底播增养殖技术规范》等10个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了已有的现行标准。

(二)认真组织落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洋信息、海洋工程、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

1、建设了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准确提供了海洋环境预报信息

为了保证2008年奥帆赛的顺利举办,满足国际帆联关于奥帆赛对海洋水文的专业需求和对水质的要求,青岛市积极组织开展奥帆赛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了海洋水文数据通信系统改造扩容和“波浪骑士”浮标的电池更新改造工作,初步完成了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的技术改造,进行了通讯试验。自2004年8月1日起每天小麦岛监测站的部分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并应奥帆委的要求,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和残奥会期间同步向奥帆委提供小麦岛监测站逐时海洋环境监测信息。

2、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工作全面加强

为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政府、公众等各方面的服务作用,今年海洋环境保护的信息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工作有: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海水浴场的海洋环境状况,暑期在新闻媒体、浴场显示屏上每天了海水浴场的现场监测数据;向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省海洋与渔业厅等部门报送了12篇海洋环保信息;筹建了青岛市海洋与渔业网海洋环保专栏,专栏内将定期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各类信息,目前该网站已投入试运行,市民可以上网查看;在各类报纸上了20多篇青岛市的海洋环保信息;在中央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上了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同开展奥运会帆船赛场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安排等内容的大量海洋环保工作信息。

3、强化了对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随着海洋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实施,青岛对涉海工程项目的管理已逐步完善。今年对7项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初审、审批,对在建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开展了施工期监测,实施了对涉海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4、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2004年,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获市政府批准建立,该保护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市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展了大公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保护区海域的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制止各种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保护区的环境和资源。开展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调查,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开始选划长吻虫珍稀动物保护区和胶州湾特别保护区。

5、海洋标准计量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关于海洋方面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公布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三)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进一步强化了海洋执法监督和巡查力度

加强了海上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大海上执法的力度,认真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涉海工程项目实行严格控制和监督检查,建立起了海洋与渔业环境监视举报信息网和联动共管机制,重点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资源的违法行为。我们今年开展了保护海洋国土“蓝箭专项执法行动”,有效地保护了我市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在“海盾2004”专项执法行动中,查出了多起围填海和海洋污染案件,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

开展海域使用、海洋生态保护执法检查,查处沿海一线的乱圈、乱占等违法养殖行为,对与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相抵触和违规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的海水养殖建设项目坚决予以打击,爆破清理了在青岛前海一线非法筑造的3000余平方米鲍(参)池。通过执法行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规范了海域使用秩序,树立了海洋执法部门依法管海的权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严厉打击了非法采挖海砂行为,保护了我市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栖息地。在海砂执法检查中,我们坚持长期检查和阶段性突击检查相结合,专项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从严打击。自开展示范工作以来,共查处了多起船舶非法采砂行为。

2、强化了海洋赤潮防灾减灾工作

我们开展了赤潮防灾减灾和应急监测工作,编制并实施了《青岛市赤潮监控方案》,建立了青岛市赤潮监视信息网,成立了全市海洋赤潮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为避免赤潮对2008年奥帆赛带来不利影响,我市编制并开始实施了《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赤潮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反应预案等内容。

3、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力度

我市已经建立了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新建了常规、微生物、病毒及生化等实验室,先后开展了近岸海域养殖区的环境监测和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养殖产品药残监测和贝类残毒监控等工作,初步发挥了监测机构为奥帆赛区服务的职能。制定并实施《2004年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趋势监测,海水浴场泳期环境监测预报、胶州湾底部重点底播养殖功能区等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小麦岛污水处理厂、青岛碱厂、团岛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监视性监测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监测,重点加强对奥运帆船赛区的监测,目前,各项监测已按计划要求完成任务。《2004年青岛市近岸重点海域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报告》也已编制完成。

4、如期了青岛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以2003年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为依据,对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完成了2003年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编制工作,并进行了,同时将质量公报上报了市政府、国家海洋局等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进一步了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保证。

5、开展监测机构计量认证

青岛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了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2名技术人员获得了省技术监督局实验室内审员资质,并组织多人参加了培训;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和北海监测中心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实行边监测边建设边发展的原则,目前主要工作依托北海分局预报中心和监测中心来开展。与省计量认证委员会签订了计量认证咨询合同,由对方指导进行计量认证申请工作,正在积极申请进行我市海洋环境检测、渔业养殖水质的监(检)测和水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控能力的计量认证资质,

(四)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全社会海洋与渔业法律意识,保护海洋环境。在“两会”召开之际和“海洋节”开幕前夕,我们通过青岛日报、招商周刊等新闻媒体,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能”、“大力发展高效渔业、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等为标题,分别以6个整版的篇幅进行报道,宣传效果明显。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和深入基层召开环保知识宣讲现场会等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严重的违规行为予以曝光。我们还多次在开展海洋和渔业环境监测时,邀请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向群众直观、详细地介绍监测的方法、过程,以及环境监测对海水养殖的重要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全民海洋与渔业生态环保意识。

(五)积极开拓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领域

1、开展了我市首例海洋生态污染损害整治恢复工程项目

根据历年对胶州湾东岸青岛碱业公司排污口附近海域的监测结果,在征求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治理胶州湾东部海域“白泥”污染的方案》,提出在政府的扶持下,由污染单位进行“白泥”污染治理的建议,力求通过“白泥”污染治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海洋生态恢复的路子。目前,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该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2、建立了我市范围内的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文昌鱼自然保护区

自去年开始筹建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局开展了一系列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委托海洋大学编制了《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论证报告》;组织专家对论证报告进行了评审,并通过了评审;协调了市环保局、市规划局、青岛海事局、部队等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获得了相关单位的支持;将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报了市长办公会,并获得了市领导的支持;今年又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经省政府批准”的要求,将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报了省政府及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环保局等相关单位,获得了省政府及有关单位的支持。8月10日青岛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立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为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面积61.81平方公里。文昌鱼保护区的建立标志着该保护区申报工作的完成,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始,成为我市范围内(包括陆地)建立的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

四、我市积极开展开创性工作

1、推进了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建设

为做好奥帆赛区海洋环境保障工作,青岛市政府和国家海洋局积极磋商,于今年7月8日,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签署了《共同开展奥运帆船赛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安排》。通过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大奥帆赛场及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督和整治,为使青岛承办一届最出色的奥帆赛,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总体目标将产生积极作用。这是全国沿海地方政府首次与国家海洋局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协议签署后,为保证该项合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又会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就合作具体方案进行了认真地论证,编制并上报了《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实施方案》,准备在国家海洋局和青岛市政府同意后,尽早组织实施。

2、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大面积赤潮的监测、科研及防治项目

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市前海海域环境质量,杜绝赤潮的发生,根据青岛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局会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科研单位编制和上报了《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建设方案》,准备在前段赤潮研究和监控的基础上,整合和优化我市赤潮研究、监控资源和力量,联合开展“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该项目目前已经立项。

我们针对目前青岛近海赤潮发生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布设37个站位,进行了大面积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水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环境指标。据此,我们编制了《青岛奥运帆船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和《浮山湾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专题报告。

另外,我们还强化了海洋赤潮的日常监督监视工作,组织项目承担单位不定期地对奥帆赛区的重点区域实施了不间断的监视和监测,并对近岸海域发生的两起赤潮现象进行了应急跟踪监测监视,对赤潮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3、开展青岛奥帆赛区海洋监测预报系统建设项目,建成我国近海岸最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

我市正在积极开展奥帆赛区的海洋水文、水质监测系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浮标站建设、高频测流站(地波雷达)建设、移动监测车和监测船定制、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海洋预报中心建设、前期海洋环境基础调查。该系统将成为我国目前近海岸最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

第3篇: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海底电缆是铺设于海底的线状设施,其直径在60mm左右,长度取决于连接的两端登陆点间的距离,单根无中继段海底光缆最大距离已经可达400km。海底电缆一般由外被层、铠装层、护层、抗压管和光纤单元(导体)等部分组成,根据铺设海区的深度分为浅海型(水深小于500m)和深海型(水深大于500m)。海底电缆的铺设施工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铺设前扫海清障、铺设作业、铺后监测与复埋。其中,铺设作业分为埋设和敷设。在浅海区,由于易受到养殖、捕捞、抛锚等人为因素损坏,一般采用埋设方式;在深海区,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一般采用敷设方式,即直接将海底光缆布放在海底。根据埋设区海底底质的类型,埋设手段包括为犁式埋设、水喷式埋设与机械挖掘式埋设。当埋设电缆交越其他在用海底管线时,在距离交越点500m以外,会将埋设犁回收至铺缆船的甲板,将铺设光缆用硬塑料套管进行保护后敷设于现有光缆之上,交越的角度尽量控制在90°,且不低于45°,然后在离开交越点500m以外后,埋设犁重新下放工作。铺后监测与复埋,是在由于不利的地质条件、水下设备故障等因素导致在铺设施工中海底电缆未能达到埋设要求的区域,利用ROV(遥控水下机器人)进行检查,并利用ROV上高压水枪冲埋的方式进行埋复。

2动态监测的内容与目的

海洋管理必须依靠监测的资料与数据才能产生正确的管理行为和较好的行为后果。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是专业勘察监测单位以相对独立的第三者身份,依据相关法律规范、有关政策以及批复文件等,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和其他管辖海域内的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时间、位置、工艺及对利益相关者解决方案的落实进行监测监控,并将监测监控的数据完整、安全和及时传递给海洋管理部门,为海域使用动态评价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海底电缆铺设海域使用动态监测,能够促使海缆铺设项目严格按照海域使用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文件的要求,进行建设并落实到位,防止其随意改变项目用海的方式、位置,预防对利益相关者造成重大损害,避免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这种运用专业、高效的动态监测技术手段,对海底电缆铺设过程中用海行为进行客观评价,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的过程,是提高行政效能、保证涉海政府管理部门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3监测方法及特点

根据海缆铺设施工过程中不同的用海行为特点,采取人员监督或设备探测等不同类型的监测方法,选择多元的监测手段,可大幅提高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平。

3.1施工现场监督与监测施工现场检验与监测是指监测技术人员登临海底电缆铺设船,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监督。深入现场实施检查、监测海底电缆铺设,是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场监督与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人员现场监督记录与设备水上水下定位等。人员现场监督记录为监测人员采用现场监视、拍照、录像等手段,对海缆铺设所采用的施工设备、工艺与施工进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形成监测档案,以核实海缆铺设是否落实用海方式控制要求,其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手段是否符合海域使用批复的要求,海缆铺设船是否发生批复铺设海缆以外的其他用海行为。若在现场发现有违背批复的海域使用行为应及时上报相关海洋管理部门。设备水上、水下定位为监测技术人员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海缆铺设船的航迹进行实时监控记录,采用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对海缆铺设的水下设备(如埋设犁)的水下活动开展定位记录,以监督海缆船铺设行为是否超出批复的用海海域。此外,由于水下声学定位系统使用技术难度及经济成本都较高,可利用“主要因素分析管理”等方法,统筹整个施工全过程,抓住主要矛盾,在铺设光缆与在用光缆管道交越等关键控制点采用,既不影响海缆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满足海域使用管理的需求。施工现场监督与监测的数据与成果应及时以航次简报的形式上报海洋管理部门,航次简报应包括航次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施工单位、施工船只、监测单位、测量时间、测量基准、测量设备、测量人员、项目施工进度、项目施工工艺及设备、施工船航行描述、施工船作业过程简述、相关照片、其他附件、结论与建议等内容。在施工结束后应编入项目动态监测报告中。

3.2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由于大型海缆工程的路由长度普遍较长,往往会达到几千千米,因此可根据海缆铺设施工进度,分阶段在完成铺设的路由区,综合采用水深测量(单波束、多波束)、侧扫声呐探测、浅地层剖面探测等工程地球物理技术手段,核实海底电缆的埋设位置、深度,了解和掌握海缆开挖、填埋施工后海底地貌变化状况,以及对其交越的其他海底管线等构筑物的影响。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的测线布设及实施过程可参照相关规范执行。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的时效性应予以保证,同时在内水、领海及其他管辖海域内可根据具体的施工工艺,采用不同的监测方式(全程检测与监督抽查)、不同的监测比例尺,但在内水与领海范围应强制采用全程监测的方式。同时,在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实施工程中,应保证监测仪器设备满足各监测项目的要求、计量设备应经过法定计量检定部门的检定后使用、监测人员应经过行业管理部门的培训后持证上岗。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应形成工程地球物理动态监测报告及相关图件,编入项目动态监测报告中,并上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3.3调查走访该方法是利用实地走访或征求意见函的手段,考察海域使用者对于海域使用协调方案与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确定其是否对相关利益者造成不良影响。调查走访的过程中,若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并上报管理部门。调查走访应形成调查走访监测报告,并编入项目动态监测报告中,同时上报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4结束语

第4篇: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瓯江口海域 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特征 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121-04

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山溪型河流。河长379.93 km;流域面积18168.75 km2。瓯江口位于浙江省南部,北邻乐清湾,南接飞云江口。发源于浙南庆元县仙霞岭,流经龙泉、云和、青田、永嘉、乐清等县市,沿程有楠阴溪、宣于溪、好溪、楠溪江等支流汇入。瓯江河口为强潮河口, 感潮河段长78 km,潮区界到达温溪,多年平均年径流入海总量分别为133.47亿m3和14.58亿m3,合计总量为148.05亿m3;年际间最大与最小年平均流量和径流总量变化达3.4倍,径流实测资料年内变化统计,径流主要发生在3月~8月(占全年下泄流量的76.1%),瓯江最大流量主要出现在6月份,最小流量出现在10月~翌年2月份枯水季,同月内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变化达3~23倍。其径流携带着上游各县市乡镇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进入河口海域。

由于近年来随着温州地区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及外来流动人口的激增,工农业污水、乡镇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染物排海量迅速增加,特别是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的过量排放,引起瓯江口海水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从而给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分析当前瓯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该文根据2010年春季、2012年夏季和2013年秋季瓯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结果进行评价,从海域生态环境方面探讨了瓯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和渔业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海域和分析方法

调查和监测海域和采样站位见图1,调查和监测时间为2010―2013年。根据《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 [1]和《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2]的要求,水质采样在大、小潮的涨、落潮时分别进行,水深小于10 m的站位仅采表层水样,水深大于10 m小于25 m的站位采表、底层水样,水深大于25 m的站位采表、中、底层水样;石油类仅采表层样。

水质样品的现场处理及分析测定均按《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和《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GB 17378.4-2007)方法执行。NO3-N测定用锌片还原分光光度法;NO2-N测定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NH4-N测定用次溴酸钠氧化分光光度法;活性磷酸盐(PO4-P)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Mn)测定用高锰酸钾氧化法;重金属(Cu、Pb、Zn、Cd、Cr)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g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s用原子荧光法分光光度法;石油类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2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1 评价标准

本文主要从环境现状和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考虑,水质监测选用pH、溶解氧(DO)、CODMn、无机氮(NO3-N、NO2-N、NH4-N)、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Cu、Pb、Zn、Cd、Cr、Hg、As)等为主要评价因子;沉积物采用硫化物、有机碳、重金属(Cu、Pb、Zn、Cd、Cr、Hg、As)、石油类为主要评价因子。

瓯江口海域的主要海洋功能为农渔业区,因此水质现状评价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3]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进行;海洋沉积物质量按《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4]第一类标准执行。

2.2 评价方法

(1)单因子标准指数法。

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其计算方法如下:

――第i站评价因子j的标准指数;――第i站评价因子j的监测浓度(mg/L);

――评价因子j的评价标准(mg/L)。

(2)DO的标准指数计算。

DO的标准指数为:

DOj≥DOs

DOj

式中:Si,DO――第i站上溶解氧的标准指数(mg/L);DOi――溶解氧实测值(mg/L);DOf――现场温度和盐度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值(mg/L)。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质评价

3.1.1 2010年5月(春季)海水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0年春季瓯江口海域各水质现状评价因子的特征值详见表1。由表看出,各评价因子中,除了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Mn外,其他评价因子pH、DO、石油类以及重金属Cu、Pb、Zn、Cd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超标,超二类标准的比例分别为100%和47.2%,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CODMn超二类标准的比例为5.56%。

3.1.2 2012年8月(夏季)海水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2年8月(夏季)瓯江口海域各水质现状评价因子的特征值详见表2。结果表明,各评价因子中,DO、CODMn和重金属Cu、Pb、Zn、Cd、Cr、Hg、As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均超海水水质二类标准,超标率分别为40.7%和96.3%。

3.1.3 2013年5月(春季)海水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3年5月瓯江口海域各水质现状评价因子的特征值详见表3。由表可知,各评价因子中,溶解氧、pH、CODMn??、石油类、Cu、Pb、Zn、Cd、Cr、Hg、As的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超标率100%,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率56.7%。

3.1.4 2013年9月(秋季)海水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3年9月瓯江口海域各水质现状评价因子的特征值详见表4。由表可知,各评价因子中,溶解氧、pH、CODMn??、石油类、Cu、Pb、Zn、Cd、Cr、Hg、As的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超标率100%,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率94.7%,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

由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除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外,瓯江口海域其他水质评价因子基本能满足相应海域功能区海水水质的环境保护目标,该海域水质状况最为突出的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3.2 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

瓯江口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特征值详见表5~6。

由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春季监测中,瓯江口海域除铜外,沉积物质量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中的第一类标准。铜超标率为50%。2012年夏季监测中,瓯江口海域除铜、锌、铬外,沉积物质量基本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中的第一类标准。铜超标率为60%,锌的超标率为6.7%,铬的超标率为6.6%。沉积物质量现状基本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3.3 瓯江口海域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为了分析瓯江口海域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富营养化现状,本文收集了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在瓯江口海域的监测资料,统计数据能反映瓯江口海洋环境质量整体变化趋势。从现有指标分析结果看,瓯江口海域水环境质量近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综合分析表明瓯江口海域的环境质量问题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瓯江口海域的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以及与以往的历史资料相比较,反映出该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比较突出的问题,冬季,瓯江口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普遍与江浙沿岸流有关。江浙沿岸流水系入海之前汇集了沿途地表河网所接纳的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大量由于面源的水土流失,使得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进入沿岸海域,造成浙江沿岸海域的营养盐含量较高。在夏季受到北上的台湾暖流的影响,台湾暖流是一支高温、高盐、低营养盐和透明度大的外海水,冲淡本海域营养盐的含量,加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吸收了海水中的营养盐,因此夏季本海域营养盐的含量低于冬季。

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冬季生物活动减弱,对氮、磷的消耗减少,该海域受到长江冲淡水与杭州湾(钱塘江等上游入海水)水系一起合并沿岸南下的影响。由于长江、钱塘江径流量大,流域面积广,入海之前汇集了沿途地表河网所接纳的各类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富含营养物质的农业面源污水,使得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进入沿岸海域,从而造成浙江沿岸海域的营养盐含量较高。目前瓯江口上游及周边的城镇生活污水大部分处于直排状态,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粪便污水。近年来乡村进行了城镇化建设,但村镇生活污水大多还没有纳管,瓯江口周边人口密度增大,城镇外来流动人口增多,生活污水大大增加,特别是乡村人都普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起了抽水马桶,改变了农村原来将粪便作为有机农肥的传统观念,这样产生粪便全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雨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这是导致瓯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瓯江位云江北面,相距不远,对该海域水质产生相互影响。

3.4 瓯江口海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通过对瓯江口海域水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超海水水质标准。这表明周围海域水质已表现为富营养化,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均超标,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基本无环境容量,因此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环境承载力不足。

根据调查,瓯江上游的乡镇农村,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排污系统,生活污水排入雨污合流管网或直接排入水体,对瓯江口海域环境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止水系污染,改善水源水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温州市正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总量减排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随着瓯江周边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厂的陆续建设和投入使用,排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将明显减少,瓯江口海洋环境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4 结论与对策措施

4.1 结论

通过瓯江口近年来的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瓯江口海水中,单项指标pH、DO、COD、油类、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一类至二类海水标准的浓度范围,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水体主要受无机氮和PO4-P的影响,瓯江口海域水质现状呈富营养化状态。

造成瓯江口海域水质富营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瓯江口上游乡镇人口密度大,城镇外来流动人口增多,生活污水大大增加,而乡镇污水大部分处于直排状态,排放了大量的无机氮和PO4-P化合物,对瓯江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有很大的贡献。

瓯江口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除铜外,沉积物质量基本符合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能满足相应海域功能区沉积物质量的环境保护要求。

4.2 对策措施

针对瓯江口海域水质现状的富营养状态,应在控制污染物入海量的同时,注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自净能力,使水体保持动态平衡。该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对入江陆源污染的治理,加大沿岸中心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生活污水纳管力度。

(2)加快周边各乡镇污水处理厂以及排污管网的实施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纳管量,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减少生活污水对瓯江口海域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调查规范[S].GB/T12763-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监测规范[S].GB17378-2007.

第5篇: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第二节*-*年环境监测计划

一、目标

了解和掌握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入海河口水质和重点污染源的变化趋势。通过*年的环境综合调查结果,掌握山东碧海行动计划近期实施效果。

二、行动

(一)加强重点区域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

1、环境监测站现状

山东省近岸海域各级环境监测站均为综合性环境监测站,目前分析仪器设备已不能适应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程度严重。有近40%的仪器在超期服役或接近淘汰期限,有四分之一的仪器在3~5年内也将面临淘汰,这种现象在大型监测仪器方面尤为突出。

(2)仪器类别不能满足监测任务的需要。缺乏有机物监测、生物生态监测和特征污染物大型监测仪器,正常的监测任务无法完成。

(3)数据处理、信息传输手段不够。

(4)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空白。应急监测手段尚停留在以常规仪器代替应急监测仪器的阶段,应急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不强。

(5)交通工具和采样设备落后,难以胜任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的山东近岸海域例行监测、综合调查、海上应急事故处理等工作。

2、*-*年能力建设目标

使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达到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满足海洋环境管理现阶段和未来5~10年的需要,真正使山东成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与技术强省。

3、能力建设方案

仪器设备能力建设共需投资1547万元,需在今后几年逐步实施,所需资金由国家、省及地方共同承担。另外,每年海洋环境监测运行经费全省需80万元。详情见附表6.1。

(二)重点入海点源、海上船舶和石油平台常规监测

完成工业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达标排放的监测和调查工作,为确定入海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提供依据。

1、重点污染源

监测项目:常规项目(流量、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及行业特征污染物;

断面设置:在排污口设一个断面,点位及监测项目见附表6.3。

2.海上船舶和石油平台监测项目:石油类。

3.入海河口

(1)监测项目:流量、水温、pH值、悬浮物、氯化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总磷、挥发性酚、油类、总汞、铜、镉、铅、六价铬。

(2)入海河流控制断面

200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入海河流监测计划见附表6.4。

(3)主要河流总量监测。

到*年实现重点河流主要污染物(氮、磷)总量监测。

4.监测频次和时间

每年监测3次,分别在5月、8月、10月进行。

(三)近岸海域海水、底质监测及陆、海水质准同步监测

根据海洋环境管理的需要,针对重点污染源控制指标,到*年逐步实现海洋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的多介质立体监测,实现沿海7市地基本同一时间的陆、海准同步立体监测的例行化,以了解和掌握陆、海水质污染状况和污染分布状况。

1.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1)监测点位:结合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确定的污染治理重点区、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本着内密外疏的原则,合理布设和优化监测站点。全省设置海水水质监测点位101个,其中滨州地区6个、东营8个、潍坊7个、烟台28个、威海21个、青岛25个、日照6个。详细点位情况见附表6.2。

(2)水质监测项目:水温、水深、透明度、pH值、盐度、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油类、总汞、铜、镉、铅、六价铬、有机物、苯并(a)芘、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放射性核素等;同时每年监测生物及底质。

(3)监测频率和时间:海水水质每年监测2次,分别在5月和8月各监测1次,重点城市10月加测一次;生物及底质每年监测1次,其中生物在10月进行,底质在5月进行。

(四)建设山东省海上重大污损应急监测系统

围绕山东省海上重大污损应急反应系统,建设应急监测系统,对海上溢油、赤潮等突发污损事故开展应急监测,为山东省海上重大污损事故应急对策、善后治理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五)开展海洋生态监测

到*年,根据海洋环境管理的需要,按照统一计划、技术规范、标准方法、标准物质、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逐步开展海洋生态监测,摸清山东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动态变化,为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提供标准与依据。

(六)*年山东省黄、渤海环境综合调查(第一次)

1.调查范围

(1)陆域调查范围:山东省沿海市地。

(2)海域调查范围:山东省近岸海域,北起渤海滨州地区无棣县,南至黄海日照市东港区。

调查的重点是港湾、河口及大中城市毗邻的沿岸地区。其中渤海近岸海域有滨州港、东营港、莱州港、龙口港;黄海有胶州湾、芝罘湾、套子湾、威海湾、石岛湾、桑沟湾、五垒岛湾、青岛港、烟台港、威海港、石岛港、龙眼港、石臼港、日照港等海域。主要入海河流和重点污染源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2.调查内容

(1)自然、社会、经济概况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自然概况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近岸海域状况等;社会概况的行政区划、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城镇人口等;经济概况的国民生产总值,工、农、林、牧、渔的产值,港口吞吐量,农田面积和农药、化肥使用量,城市给排水等。

第6篇: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海洋污染;环境监测;治理

引言

海洋总面积约为33600万km2,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9%。海洋对于地球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被称为“生命的摇篮”。但是在海洋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人类活动不可避免的对海洋环境带来了污染与破坏[1]。随着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海洋污染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2]。目前,海洋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海洋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海洋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也已成为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阻力,对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当面临环境问题时,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环境监测手段和治理方法解决这一危机,逐渐成为当前环境学者们研究的重大课题。有学者认为,预防主要分为两方面:环境损害预防和环境风险预防[3,4]。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一直采取的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这也是我国海洋污染治理的指导思想。

1 海洋污染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

对海洋污染环境监测首先应该着手于对污染现状、污染分布和污染程度进行监测。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会带来污染。如果不及时对污染进行处理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掌握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等资料情况,才能快速的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理。其次海洋污染环境监测要对海洋中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通过对比变化数据,分析污染的变化趋势,交于有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最后海洋污染环境监测要对突发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在人类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突发污染,应该及早的监测出污染状况,并把突发状况汇报应急处理部门进行处理,减少突发污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 海洋污染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和抵御突然海洋污染灾害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5]。但在实际工作中,在体制制度上、技术措施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限制了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具体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2.1 海洋污染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学科。由于海洋污染监测涉猎因素较多,运用资源巨大,因此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6]。目前为止,我国海洋污染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在污染监测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对有效开展海洋监测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建立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是我国海洋污染监测工作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于海洋污染监测工作的健康有效地的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海洋污染监测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作为其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我国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在工作职能、监测体系建设、海洋突发灾害及海洋污染事故损害评估等方面相关制度有待于完善和规范。

2.2 海洋污染环境监测技术手段有待加强

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属于应用型学科,各种污染监视、探测工作都依赖于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和先进的监测设备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而且目前我国海洋污染监测机构工作经费与研发经费缺乏,对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7]。许多海洋污染环境监测技术尚不成熟,短时间内不能正视投入使用,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随着我国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海洋污染监测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污染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海洋污染监测网络的整体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污染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3 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对策

充分发挥海洋环境监测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法律制度等手段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各地区的海洋污染环境监测机构和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运作,以提高各地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工作高效运行,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或监测缺位现象的出现,建设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秩序。不断对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细节进行完善,形成科学高效的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制度体系。

根据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同时,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形成梯队建设,推动我国海洋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

4 海洋治理中需要明确的一些问题

发挥政府在海洋环境治理和消除污染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克服“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的局限性。实践中,关于政府的这一责任,主要是指政府及时进行采取治理措施,以减少海洋污染的持续发生,对人们生活健康造成的影响。由政府承担海洋污染治理责任是同政府作为社会资源管理者的职能相对应的。政府在海洋污染治理事件中的作用和地位要因时间的不同而发生适当的转变。在污染范围较小时,由相关政府部门监督污染责任方自行清污。如果污染范围对海洋环境重大损害时,污染责任方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政府的作用和地位就大不相同了,这时就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治理程序体系,对海洋污染事故的发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以防止污染的持续扩散,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污染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5 海洋治理中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5.1 建立完善海洋污染治理立法体系

建立完善的海洋污染治理法律制度是海洋环境管理的基础,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加剧,立法工作变得更为重要。建设完善的海洋治污法律体系,首先,应该填补海洋污染治理立法的空白。目前,我国关于海洋污染治理领域的立法较少。建议在创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法》、《海岸带管理法》等法规时,明确设立对海洋污染治理的相关法规。使海洋污染治理更加专业化,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污染治理法律体系,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2 明确法律责任,保障海洋污染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明确法律责任需要从源头解决海洋污染治理部门内部及其与治理主体之间关系,明确政府是海洋污染治理责任的主体,使污染治理执法坚强有力。首先,要建立环境行政的统一高效管理。每个部门责任者应亲自抓治理工作,确立第一责任人,对不履行海洋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责任人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其次,把海洋污染治理的具体责任交于污染治理的具体责任者,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不遵守污染治理法规者,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大惩处力度,保障海洋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周世锋,秦诗立.海洋开发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45.

[2]宋亚莲,孙娟.浅谈环境监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3,4:45-46.

[3]杨留强,王彦昕.试论我国环境责任的重构[J].广州环境科学,2008,1:45-48.

[4]王千,李哲,范洁.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情报,2013,3:44-48.

第7篇: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 监测系统; 指标体系; 海洋经济; 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2-64-03

0 引言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制约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特别是国家对海洋经济的综合管理能力已不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1]。主要表现在:第一,海洋经济监测信息获取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海洋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第二,海洋经济评估能力条件不足,难以满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三,热点问题跟踪监测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2];第四,国际海洋经济发展信息不足,难以满足维护海洋经济安全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能力建设,为海洋经济宏观调控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实现的核心技术、系统数据安全的保障机制等内容,以期为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推进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有助于沿海海洋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重点考虑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的规范统一、可操作、与国家系统的衔接、前瞻性、可拓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等方面的内容。遵循如下设计原则:先进性与前瞻性原则、适用性和拓展性原则、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统一性和标准化原则、安全性与保密性原则和可管理性原则。

1.2 数据安全

系统具备操作履历和日志管理功能,记录所有用户的每一个操作。系统具备过载保护能力,当系统负载过重时,系统自动拒绝访问请求。设置访问频率,当访问频度超过规定,系统则自动在一段时间内拒绝该用户的访问请求[3]。

为保障企业上报数据的准确性,系统建立了一套灵活简单的流程审核设置功能,管理员可根据监测的业务量,设置系统当前的审核流程级数。

1.3 数据管理

系统具有标准化数据导出功能,按用户需求全部或批量导出各种类型海洋经济数据。提供丰富的报表功能,常用数据可快速提取。向管理员提供数据导出功能。

1.4 系统架构

为了充分考虑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开发,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体系,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既符合当今软件技术发展的潮流,又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业务需求,并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在该软件构架下,系统功能模块主要以软件中间件的方式实现,可以分布在网络的任何结点上,为不同的业务应用提供相应的服务。用户客户端主要以浏览器的形式访问系统提供的服务,仅需安装少量特殊的客户端的系统。系统所需的数据以分布方式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均通过数据访问中间件进行访问。

系统逻辑上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基础设施层、基础数据层、信息服务层和业务应用层,这四个部分通过标准协议和接口形成有机的整体[4]。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5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设置、用户管理、数据填报、数据审核、我的填报、填报查询、数据催报、企业信息、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系统设置:该模块主要实现监测地域信息设置、审核流程设置、系统审计、数据清理、数据导入、数据导出等功能。

用户管理:该模块实现系统用户的增加、删除、查询、修改及权限的设置。

数据填报:该模块主要实现企业经济数据的填报功能,列表显示未填报经济数据企业,填报完经济数据后,企业信息从该页列表中自动删除。

数据审核:该模块实现各级管理员对于本辖区内填报企业经济数据的审核功能,符合要求的经济数据,通过审核后提交到高级管理员继续审核,不符合要求的经济数据,退还给企业后,由企业修订后重新填报。

我的填报:该模块实现对各级管理员或企业用户查看通过该用户名填报的企业及经济数据情况。

填报查询:该模块实现对各级管理员或企业查询通过该用户名填报的企业信息及企业经济数据。

数据催报:该模块实现各级管理员对于本辖区内监测企业未按时上报经济数据的催报工作,企业用户登录后即可看到催报信息。

企业信息:该模块实现对所有监测企业信息及企业经济数据的查询及管理。

数据分析:该模块实现对生产总值分析、总产值分析、产业数量分析、产业总成总值分析、产业结构数量分析、企业监测数量分布分析等数据的分析功能。

数据统计:该模块实现按不同地域的常用的报表的统计功能。

报表打印:该模块提供常用的各类统计报表的打印功能。

2 系统实现

2.1 系统开发技术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采用B/S架构,开发语言为JAVA,采用业界流行的Strust2+Spring+MyBatis技术,并融入了Query等先进的功能组件。应用框架分为三层,符合业界流行的常用分层方式,通俗易懂,简洁明快。表现层使用了部分portal技术,包括单点登录、集中的权限控制、个性化界面定制等。

海洋经济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征,与操作系统机器版本无关。系统不依赖任何特定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等。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借助于Weblogic、Websphere等商业应用服务器发挥出强大的功能和很高的系统稳定性。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实现采用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面向对象的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 11g,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Linux企业版,客户端采用Microsoft 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要求IE7.0及以上。

2.2 系统运行实现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作为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提供整套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涉海事业单位、涉海部门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本系统录入海洋经济监测数据,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运行后主要界面如图3和图4所示。

3 系统安全保障技术

企业的经济数据涉及到企业的核心利益,因此,系统的安全尤为重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在主机安全防护、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用户安全、安全评估、安全审计等方面进行建设。

3.1 主机安全防护

综合运用主机安全加固技术、主机核心防护技术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这三种技术手段,使服务器的安全等级达到最高。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不低于C2的安全级别。

3.2 备份与恢复

采用服务器备份、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措施,建立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机制。

3.3 数据库用户安全

在用户组、用户、角色、操作权限四个层次上设置的权限机制,保证对数据库的安全操作。

3.4 安全评估

采用安全评估扫描工具,包括基于主机的扫描器和基于数据库的扫描器。在主机系统的安全性检测、主机系统安全漏洞发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关的授权与认证探测等方面,落实安全评估扫描的具体工具和措施[5]。

3.5 安全审计

采取安全审计措施,并通过多层次的审计手段,形成一个功能较完备的安全审计系统。例如,记录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所有活动的过程,不仅能够识别是谁访问了系统,还能指出系统正被怎样地使用,为确定问题和攻击源提供依据;完善系统事件记录,便于迅速识别问题。

3.6 数据集成与数据服务

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是解决异构平台、异构环境、异构数据库的统一访问、统一存取的最佳方案,相比传统的数据库访问,其通用性、访问权限控制、资源占用率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通过调用中间件提供的数据库访问接口来完成数据库访问操作,使应用系统对各种异构数据库访问的复杂性相隔离。数据库访问中间件主要支持数据库访问控制、访问权限控制、线程调度管理、数据处理等功能。

4 结束语

建立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是提高海洋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需要。“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既是任务,又是保障体系,通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的建立,可以为各级政府实现如下目标。

第一,使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省海洋经济数据的运行态势,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宏观了解[6]。

第二,提高各级政府对全省海洋经济的管理效率和能力,使各级政府部门中的全省海洋经济数据得以集中汇总利用,通过准确和及时数据预测和分析服务,主动为全省海洋经济运行提供数据服务。

第三,提高各级政府的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综合数据查询服务,增强政府调控区域经济、驾驭区域变化、应对突发事件、总揽全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殷克东,刘雯静.中国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5:94-99

[2] 全占岐,贺芳.辽宁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4(13):43-44

[3] 谭前进,林和平.基于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6:199-202

[4] 管仁初,林和平.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医疗辅助诊断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7.33(16):272-274

第8篇: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对于构建和谐、有序、健康的海洋开发秩序至关重要。1993年,第4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将“海洋综合管理”确定为沿海国家的政府职责,得到与会各国政府首脑的签字承诺。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基础保障是各级政府海洋部门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海洋功能区划作为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法”确定的海域使用管理三大重要制度之一,对确保海洋开发的有序有度,避免开发结构失衡、布局混乱和环境受破坏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三年多来,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海洋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体系,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所划定的主导功能,对《意见》确定的重点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满足发展需求;制定《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管理办法》,保证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有效实施,为海洋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规范海域使用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核心。近年来,福建省在海域使用管理中认真实施权属确定、有偿使用和功能区划等制度,扭转了海域使用“无序、无度、无偿”的状况。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人大今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项目受理和审核工作程序,实现海域使用项目受理审核网络化;建立健全海域工作首问负责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积极提供咨询释疑、管理顾问、协助申报等全方位便民服务。

三是创新海洋工作机制。创新是推进福建省海洋工作的重要动力。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新形势的需要,围绕创新服务方式,进 步把海洋管理工作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海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乡镇海洋与渔业站建设,面对基层、服务一线,增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建立适合福建省实际的海域评估制度,对全省海域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定级,为海域使用权的征用补偿、招标拍卖提供科学的依据。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的招标拍卖工作,保证国家海域资源的保值和增值。推广南安、漳浦等地海域使用权证抵押贷款的做法,增强用海者滚动融资能力。抓紧制定《福建省海域使用补偿办法》,维护“失海”渔民合法权益,保持渔区稳定安定。实行海洋科技项目责任制,调动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支持科技人员进入“科技兴海”主战场,为海洋事业发展提供和储蓄动力。

加强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资源极其宝贵,但海洋生态也相对脆弱。我们只有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克服单纯开发意识和单纯保护意识,强化海洋资源与环境的科学保护力度,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上下功夫。海洋资源也是有限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建省的海岸线曲折率全国第一,造就了众多的海湾,成为最为突出的海洋资源优势。福建省外海由于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风大、流急、浪高,现阶段除航运和捕捞外,开发利用受到很大限制;海湾内风平浪静,成为填海造地、港口建设、临海工业和水产养殖业竞相开发的热点区域。1986年的海岸带资源调查显示,全省13个主要海湾总面积5694平方公里,而到2000年已被围填1462平方公里,占海湾面积的24%,个别海湾已填海域加上近期的需求已经达到1986年海湾面积的40%左右。而且各地对围填海的需求还在不断加大。摆在面前的现实已经造成海湾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生态系统在不断退化,渔业资源在不断衰退,海岸防灾减灾能力在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海洋主管部门,我们将力求在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为各级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建议意见。我们将充分利用主要海湾数模研究的成果,不断完善和提高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评审工作的水平,确保海湾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加强海洋生态建设,新建、扩建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到2010年,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要达到20个。加大无居民海岛管理力度,力争到2010年,实现对100个无居民岛进行封岛保护。

二是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上下功夫。福建省的海洋生态环境除了因围填海造成的海湾纳潮面积减小,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受损害外,陆源排海污染以及海洋自身污染是海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陆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畜牧业排泄物的间接排海,是造成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污染的最重要因素。海上船舶拆解、船舶废油废水等废弃物污染以及水产养殖污染也不可忽视。近年来,由于沿海经济发展,陆源排海污染日益严重,导致近海水质下降,赤潮频发。据统计,2000年,福建省发生赤潮2起,面积10平方公里,而到了2005年则已达14起,面积已达224平方公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加大力度治理陆源对海洋的排放污染,成为保护海洋环境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根据昨天上午黄省长讲话的要求,治理陆源对海洋的排放污染要实行溯源追究制管理。我们将与环保等兄弟部门一起认真研究,共同制定这一制度的实施办法,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海量。同时,我们将抓紧建立一批近岸海域赤潮监控区,实施高频率、高密度的赤潮定时定点监测,提高赤潮预警能力,最大限度减轻赤潮灾害对渔业、旅游业和人民群众健康等造成的损害。对海洋自身污染,我们也将加大治理力度。通过合理的养殖规划布局,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技术,减轻对近海海域的污染。

三是要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上下功夫。福建省地处太平洋西岸台风和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多发地带。海洋灾害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防抗海洋灾害已成为海洋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目前福建省海洋综合监测能力还相对薄弱,防抗海洋灾害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昨天下午,在刘副省长和国家海洋局孙局长以及几位司长的见证下,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签定了共建福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的协议,我们将借助国家的力量全力加快福建省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为龙头,通过卫星遥感、船基、岸基、浮标、潜标和地波雷达等立体监测网络系统,加强海洋灾害的实时、立体跟踪监测,及时有效地开展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高质量、业务化的服务。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渔业防台风应急预案》,制定《福建省风暴潮和海啸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能力,为福建省海洋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依法管海,努力创造和谐海洋

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法制保障。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海洋法制化建设工作,全社会依法管理海洋的意识越来越强。我们将围绕努力创造和谐海洋,进一步加强海洋立法与依法行政工作,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创造一个祥和的环境。

一是完善海洋法律法规。我们将重点推进“海岛保护条例”等法规空白领域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完善海域管理和海洋保护、海洋渔业管理、海岸带管理、海洋防灾减灾等法规体系建设,形成更加完备的海洋综合管理法律制度。同时,加强已出台法规的贯彻落实和相关制度配套。特别是要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与兄弟涉海部门密切配合,搞好衔接,进一步细化操作办法,增强实施效力。

第9篇:海洋监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辐射环境 监督性 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2012年2月8日,国家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规范(试行)》(环发[2012]16号)(以下简称“规范”),将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列为核电厂重要环保设施,要求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作为核电厂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之一,对核电厂实施监督性监测,及早发现事故隐患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防止措施,提高核电站运行的可靠性,以保证核电厂周围辐射环境安全,对保障核电高效发展有重要意义,对缓解公众质疑核电安全有重要帮助,对提升省级环保部门辐射监测水平有重要促进,也是福岛核事故后我国进一步加强核电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大陆8个在建核电省份,11个在建核电厂址的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辽宁红沿河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第一个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组织的预验收,目前设备性能稳定,系统运行良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借鉴意义。

二、辽宁红沿河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总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分为两部分:

一是核电厂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其中包括一个前沿站和九个自动连续监测子站。前沿站位于距红沿河核电厂约22公里的复州城;九个监测子站中七个分布在核电厂各方位角,两个参照子站分别位于前沿站和大连子站。

二是核电厂流出物监测系统:一方面配备独立线路实现流出物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另一方面,建设一个流出物监测实验室,并配置必要的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

同时,在前沿站建设一个标准气象场,占地面积320平方米。

1.监测和分析内容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由9 个监测子站和1 个前沿站两部分组成,用于对环境辐射水平及相关气象参数、样品中放射性物质等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并实时按统一协议传输监测数据至省级数据汇总点。复州城前沿站的实验室主要负责定期采集、储存环境样品,开展样品前处理及分析工作。其实验室测量分析内容包括:环境γ 辐射水平、陆地介质(空气、陆水、土壤、陆上动植物等)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海洋介质(海水、海洋生物、海洋沉积物等)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流出物监测系统由气态、液态流出物在线连续监测子系统和1个流出物监测实验室组成,前者共用核电厂自行实施的流出物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的采样与监测设备,配置独立的相应传输机通信设备,实时同步传输在线连续监测数据至省级数据汇总点,进而传输至环境保护部现场监督单位、省区市及国家数据汇总处理中心。流出物监测实验室则主要承担流出物的抽样监测并承担事故时应急样品的分析功能。

2.硬件

硬件能力指标如下:

监测子站大气γ剂量率测量范围:0~1Sv/h,能满足正常和事故条件下环境辐射监测要求;

监测子站NaIγ谱仪能量分辨率<8%,能同时识别核素数≥13,并给出每个核素的剂量率贡献;

监测子站所有取样系统能够在断电恢复后自动累积取样;

自动监测系统能够24h不间断工作;

通信系统具备双路自动切换功能;

监测子站全年数据获取率≥99%;

外电源丧失后非取样设备(主要为大气γ剂量率仪)持续运行超过72小时;

通讯网络全部失效时数据能在现场储存超过3个月;

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4 欧姆;

监测系统可在-30℃~45℃条件下正常工作。

3.使用寿命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应确保其在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整个寿期内的监督性监测功能的实现,其首次投入安装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的质保期为三年。

3.系统调试

(1)前沿站

为确保前沿站实验室功能的完整性,对实验室主要系统进行了功能验证,主要有:

前沿站气体管路的气密性试验;

前沿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的切换试验;

前沿站实验室送排风性能验证。

(2)监测子站

设备调试主要包括:

高压电离室的稳定性测试;

NaI连续谱仪的能量分辨率测试;

取样设备的功能性验证;

UPS蓄电池续航时间测试;

子站接地电阻测试。

(3)数据传输及处理中心

数据传输及处理中心一方面接收来自各监测子站、标准气象场以及核电厂流出物在线监测的数据信息,同时还需要将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发送至省级数据汇总点。主要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工作站、大屏幕控制工作站、值班计算机、图形报表工作站、网络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络机柜、软件加密狗、打印机。

数据传输及处理中心的功能测试主要以软件功能为主,主要测试的内容有:

显示功能测试;

通讯连接及线路切换测试;

数据报警功能测试;

地图功能测试;

报表生成系统测试。

4.试运行

2012年10月,环境保护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组织检查组对红沿河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进行了预验收检查,检查组通过档案文件审查、现场踏勘检查和主要仪器性能的抽查测试,认为系统总体符合批复意见和建设规范(试行)的要求,连续监测系统已调试完毕,前沿站实验室具备硬件监测能力,系统可由辽宁省核与辐射监测中心投入试运行。截至目前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5.问题与建议

子站及数据汇总显示软件无技术规范要求,开发者仅能按照经验和使用者要求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易造成开发功能不完善,后续不断进行改进升级,影响系统稳定;

监督性监测系统应设定具体的系统设计指标,例如重要设备参数要求、在线数据获取率等,以便完善系统功能要求,在设备采购、调试和试运行中能够很好的进行监督与测试,保证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建设规范中流出物实验室及前沿站的监测用房只给出了参考配置面积和功能用途,如进一步细化给出具体面积对应实验仪器设备明细,可以使监测用房配置面积更加合理,有效避免空间浪费和不足。

三、结束语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数据应按照及时、准确、公开的原则,通过省级环保辐射环境监测机构——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环境保护部三级较为严格的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技术审核、校核、复核后,由环保部或省级环保部门向社会公众实时公开。目前,各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已全面开展并陆续建成和投运,《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办法》需要尽快出台,这是确保监测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监测数据准确及时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