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企业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

第1篇: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目前,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我国的建筑企业管理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建筑企业的绩效评价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将企业与员工的发展相结合,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相结合,满足员工个人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而不只是简单的关注到员工的薪资、福利及晋升等这些基本问题。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员工能够适应、配合企业的发展要求。

    一、建筑企业绩效管理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的形势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的挑战。建筑企业的经营状况、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都跟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悉悉相关。在建筑行业,我国应用计算机是从人力无法完成的复杂结构计算分析开始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区域规划、建筑CAD设计、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资台账管理、工程计划网络制定等经营管理方面,20世纪90年代又扩展到工程量计算、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深基坑支护、建筑物垂直度测量、现场的CAD等施工技术方面的应用。因此,研究我国建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问题,有利于建筑施工建筑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目前,在我国企业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项目管理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而建筑企业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都要依赖于建筑企业中的处于各种岗位的员工来实现。在社会制度的背景下,在社会关系空间中,建筑企业员工个人追求自我认同,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之间势必会产生矛盾,这是导致建筑企业员工身份认同困境的根源所在。

    二、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建筑建没工程项目都在搞项目绩效评价,但多数建筑企业管理绩效评价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缺乏硬性指标约束,评价机制流于形式,缺失合理、公平公正、科学。在众多的诸如加薪,升迁等对策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近年来兴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给所有建筑企业指明了一条新出路,对员工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建筑企业员工自身特征发生了变化,因此当他们处在同样的环境中时,便会产生更大的困惑,而这些变化也更是会反应在行动上,进而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员工的自我身份认同困境具体体现在他们的身份分类的矛盾、目前身份归属的矛盾以及未来身份归属的矛盾上。基层组织对建筑企业管理评价工作认识不足。

    (二)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由专门的评价小组来进行评价,这种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开性,但同样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方面。以庞大的数量与巨大的规模向城市流动,穿梭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建筑企业员工到后来的外出务工者,这样的词语逐渐被人们提起,建筑企业员工以及建筑企业员工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出现了,即制度以及政策的变化,建筑企业员工的自由流动,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是建筑企业员工对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城市居民的排斥、建筑企业员工的城市适应、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成为了建筑企业员工流动衍生的社会问题。然而把焦点聚焦到建筑企业员工自身,在这些社会变化与变迁后,其身份也悄然声息的发生着变化。

    (三)绩效评价的“经验主义”

    组织往往利用这些资料来确认表现出色的“明星”员工,并对他们加以培植以便让他们承担更重大的责任。职业生涯管理就是将组织和员工的工作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共同目标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努力加以实现的过程。从个人的角度看,成功的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就是如何对个人的需求、理想、愿望与个人实际的能力、技术、动机等特征作出现实的、中肯的自我评价。因此,对员工尤其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员工而言,必须能够将自己的能力、技术、价值观等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是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这其中还包括员工对于组织中存在的机会的评估过程。那前面所做的工作完全没有必要了。

    三、国内建筑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领导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够

    绩效评价是项目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想要取得成功,那么领导就应当十分重视并支持绩效评价工作,并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工作才能有针对性的贯彻实施。如果领导意识到绩效评价是项目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就应当给绩效评价活动提供相应的人、财、物方面的支持,甚至亲自参与或监督,以便评价得以顺利进行,评价结果也必然受到重视。在实践评价中,领导很少意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绩效评价只不过是一种费时、费力、费钱的工作,只需要日常的观察、考核可以做出评价,所以绩效评价工作无法真正有效开展、发挥作用。

    (二)对绩效评价定位模糊

    我们从小就一直在探索:我们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要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这样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要形成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我们怎么才能提升生命的品质,让生命有意义。从心理学角度看,职业生涯是我们认知、情感和社会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解决在认知、情感和社会观念方面面临的问题。从生理角度看,职业生涯是以生命周期的理念为基础,对我们自己的体力、体能、智力、智能等从发育、成熟到衰退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实践证明,目前我国很多建筑项目管理由于对绩效评价的目的认识不够造成的绩效评价定位的模糊。

    (三)绩效评价培训工作不到位

    从组织的角度来说,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以便使员工能够沿着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前进,并成功地驾驭其发展过程。众所周知,当组织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时,会给组织中的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生涯发展机会。然而也要认识到,即使组织是处于衰退或战略调整阶段,更应该设计各种开发计划为员工创造职业生涯机会。有时组织发展速度的放慢,会迫使各建筑企业在开发和管理职业生涯方面更具有创造性。

    (四)绩效评价方法选择不当

    很多国内建筑企业并不是在分析自身建筑企业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绩效评价方法,而是复制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机械的套用,而不根据实际情况和建筑企业自身特点做出相当调整,使绩效评价过程成为被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间的一种博弈,也使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工作氛围,打击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绩效评价丧失本身应该具备的意义,非但没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反而影响工作情绪,甚至降低了原有的绩效水平,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应有的麻烦。

    综上所述,不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已经影响了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在该理论出现以前,企里是人适应机器,后来马斯洛提出,员工的潜能、价值实现应当得到重视,坚信人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即达到自我实现。

    四、加强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建筑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文化,是指建筑企业成员所培养的共同规范、共同信仰和共同追求,它具有强大的心理激发力、精神感召力和能量释放力,并弥漫于建筑企业文化群体之间,把每个个体的行为整合起来,维系主导并昭示着建筑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引导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在企业中要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为员工规划好职业发展方向和晋升通道,激励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挖掘出员工的最大潜力。例如营销管理者除了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外,还需要足够的营销管理知识和能力。基于营销人员的专业等级晋升而规划能有效摆脱业绩提成的诸多弊端。很多建筑企业的方法是营销人员业绩的好坏,在薪酬方面做出体现,业绩好坏同时也关系到营销人员在企业的发展,这种做法在中低级营销管理者中实行比较合理。但如果营销队伍的庞大,营销业务增大的情况下,把握营销合同、降低营销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防止客户资源流失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熟悉各种法律知识的高级营销员、主任营销员。对这类员工的等级设置如果与营销副经理、经理同级,会极大地激励其在自己擅长的营销领域得到职业发展。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调查显示员工最看重的是公正的业绩考核,愉快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的自主性,其次是稳定的薪酬福利待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采取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方法。岗位轮换是指在公共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或某些具有特殊工作性质职位(财务、人事、审计、计划、物资等)的公职人员,有计划地交流轮换岗位的制度安排;挂职锻炼是指为了使年轻的公职人员增长才干,在一段时间内安排其到基层部门实地担任一定职务的内部交流活动。

    同时,管理人员还要根据组织的需要和发展要求,考虑是选择外补晋升制还是内升晋升制对组织更为有利。外补晋升制是指当组织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由本部门以外的公职人员进入补缺的方式。其优势在于,扩大了选择范围,可以吸收卓越人才;能够因事择人,促进组织创新,提高工作效率。问题是,新任人员对工作环境不熟悉,与原组织成员融合需要时间,外补过程对原部门公职人员的情绪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内升晋升制是指当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由本部门内职务较低的公职人员晋升补缺的制度。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第2篇: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建设;成本管理

随着建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安全与成本是相互作用的,安全管理好了,企业成本也会降低。而如果建筑企业营利能力和调控能力差、财务管理水平低、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也会间接导致建筑企业出现安全事故。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成本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与措施。

1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成本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呈多元化趋势。而建筑企业产品具有体积大投资大、地点固定、单件性等特点,其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露天高空作业多、流动性强、人员安排复杂、生产技术多样性等特点,为此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企业成本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通过对安全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并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

2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成本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措施

2.1 提高安全施工的自控意识

建筑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工种交叉作业多、施工周期长、现场可变因素多,搞好文明施工是减少各种施工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筑施工企业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的一项具体措施。安全施工时建筑建设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必须全方面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设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职工的业务素质,以及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员工违反劳动纪律和违反规章制度现象时有发生且得不到有效控制,是企业尤其是基层单位安全管理的难点之一。很大一部分是侥幸心理与自控意识不强所致,因此针对此施工中应以严格管理,是各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应不失时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要加强职工反习惯性违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使职工认识到习惯性违章,违章指挥是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和误操作的主要原因。并坚持“违章必究,从严治电,奖惩结合”的原则,对反违章行为以及发现异常,避免事故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对违章行为予以批评并予以罚款。

2.2 建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首先要建立安全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安全员为主牵头、以各个工程处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领导班子,其中包括各工程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检员。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在各个工程处建立个人岗位责任制、奖惩办法、监察制度等,从思想上、技术上重视起来,切实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必须根据施工进度制定出安全的阶段性目标。如各种机械的安全使用性,土方开挖后运、堆放的要求,机械噪声的控制等都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二是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督促总承包单位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严格控制承包单位不得将主体工程进行分包。杜绝分包工程的再分包,防止无资质队伍以劳务分包的形式参与工程建设。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办法,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等不规范行为。

2.3 实行目标安全责任管理

目标管理是有体系地使问题明确,并做出深思和决定,它是确认问题、防止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它的最终目标是行动决定,是成果本身。而责任管理是确保目标实现的保障。为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运转有效的责任目标履行状况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通过考核绩效,完善机制。通过奖惩,确保责任落实。无奖惩的考核将失去存在的意义,目标责任的落实也将变成空话。同时通过考核,不断消除安全保证体系中的管理缺陷,使体系得到持续改进,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考核。其次是目标设定要真实、具体,目标责任管理的首要任务便是找出组织中的明确目标。

2.4 强化安全标准化管理

安全标准化管理就是将标准化工作引入和延伸到安全工作中来,促使企业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地贯彻实施,持续改进,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安全设施的标准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包括安全防护措施标准化和安全宣教设施标准化两部分。其中,对用于安全防护的设施,如栏杆、盖板、水平安全绳、密目网、脚手架的搭设及脚手板的铺设,速差保护器、标准工具箱、配电箱、绝缘手套及防触电用具等,凡是需采购的物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安全防护用品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凡是需要加工的,按照“有边必有栏,有口必有盖”做法,要求统一出图,按统一的标准制作和涂色。对用于宣传教育的标准设施,如安全措施提示牌、事故警示牌、安全事故回顾长廊等,按统一的规划,大小和规格进行制作。

2.5 建立施工安全评价制度

第3篇: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文化;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25日

一、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又是一种实践性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总和,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人们认识、探索、肯定和发展自身的一种方式。学习型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引领和支撑企业成长为学习型企业的一种组织文化,它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延伸,也是整个企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在长期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为:以系统思考为主线,把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这两项理念的突变与团队学习这项组织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并以此形成一种长久生存、发展的信念和精神力量,使整个企业充满创造性,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自觉地、不断地修正自己,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本质

(一)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学习型企业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个人学习,组织的学习才成为可能。同时,倡导员工必须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通过自我超越,敏锐地认识到自己知识力量的不足和学习的需要,将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的终生学习。这样,企业就以个人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不断提升组织的智力水平和创造力,使企业在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倡导员工个人学习和鼓励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基础。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开放、创新、应变。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应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鼓励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开放、交流和学习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在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时代,具有能够快速改变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又一特点,它要求组织必须有一种创新应变的人文精神,使企业能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组织的知识基础,让员工不断地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积极参与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创新,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在竞争日益加剧、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培育一种开放、创新、应变的企业文化是保持强大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三)强调整体的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整体观点的重要性。这里的整体观点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企业员工特别是领导层要把整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智能生命体”,即要让组织具有整体意志与整体传力;其次,领导者应以整体、系统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员工的错误,对于出现的问题应结合多方面因素共同考虑,避免决策失误。

(四)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展开全方位“学习”的企业文化。它始终把“学习”作为其重要特征加以强调。“学习”精神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一是“终身学习”的精神;二是“全员学习”的精神;三是“全过程学习”的精神,即要求“学习”贯穿于每一环节,使组织的每一步都打上学习的烙印;四是“团体学习”的精神,即以“团体学习”促进个人成长,达到完善企业文化的需要。

(五)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自我精进的企业文化。人是企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资源,企业文化的各个部分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每个人都有渴望自我精进的内在需求,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们相互交流、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使员工们的工作热忱得到充分激发,且更富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80年代初引进质量管理,逐步在全国大中型企业开展和普及。1987年3月ISO9000系列标准正式,1994年又代号GB/T19000 idt IS09000族标准。2000年12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2000版GB/T19001-2000idt ISO 9001:2000(《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作为我国国家标准,经不断改进一直沿用至今。本人通过对自己所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全过程具体参与,深入观察IS09001标准监督审核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通过走访调查其他类似企业,发现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施IS09001标准的目的存在问题。很多建筑设计企业出于相互效仿或是对企业包装的考虑,在同行竞争、市场宣传时可以谋取便利,为获取认证证书而突击认证。当要接受监督审核时,建筑设计企业组织几个人突击准备资料,应付认证监督,这就使文件规定的方法不能指导实际的操作,给实际执行造成困难,这样突击的效果使企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企业拿到证书后,各项工作仍沿用传统做法。这样的短期行为,无法保证设计产品的质量,也难以纠正和预防质量上的问题。这与质量标准的精神背道而驰。

(二)建筑设计盲目选择认证机构和咨询公司。只要能获得证书就行,有的建筑设计企业干脆找咨询公司全权代劳,将实施认证方面的所有任务与工作全交给了咨询机构,要求咨询公司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情况文件,代作内审。另外,建筑设计企业不注重考察认证机构的背景,有很大的随意性。谁能够保证该企业通过认证,就和谁家合作。

(三)质量目标不具体。一般建筑设计企业都有相对明确的产品市场定位,但却没有明确的质量定位,虽然企业规定质量方针为“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这样口号式的不具体、未量化的质量目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达到这样的质量目标,也就相当于没有质量目标了。

(四)建筑设计企业本身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代表随意选任。管理者代表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有的建筑设计企业在任命管理者代表时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通常委派能抽出时间与精力去应付文件编制和现场审核,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联的人员,要么委派没有质量管理经验与专业知识,无力潜心钻研ISO9001质量标准的人员。这都会造成管理者代表无法制定合理而明确的质量方针或目标,无力自行领导编制企业质量文件,只能凭空想象或盲目抄袭,最终不能适应建筑设计企业的需要。

2、对领导层的审核流于形式。由于建筑设计领导层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获取认证证书,没有上升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高度,为保住证书,建筑设计内部审核只能流于形式。

3、内审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内审员常常得不到被审核单位的配合,内审工作甚至被抵触,部分领导不理解不支持,缺少积极从事内审工作的内部环境。另外,内审工作缺乏激励机制,内审员均是兼职,建筑设计企业没有建立对内审员合理的补贴制度,内审员缺乏从事内审工作的动力。一些建筑设计企业对受审核单位在内审中所发现不符合项的奖惩规定不合理,使得内审员与受审单位的关系受到影响,给内审工作带来压力,使建筑设计企业不能通过纠正及预防措施来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五)人员素质较低。建筑设计企业缺乏有效管理人才,企业主管人员关心的首要问题是建筑设计企业的近期效益,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及战略考虑,没有对和企业质量管理有影响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和素质培训,很多员工对此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导致认证工作无法开展和执行,更谈不到体系的持续改进。

(六)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存在问题。建筑设计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都较薄弱。质量意识、科学、规范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没有深入到管理的各个层次中。如出现不合格品时,不敢公开,私下处理,使问题无法暴露在监督审核的过程当中;质量记录以临时补充为主,平常在设计管理过程中不重视整理和收集;统计技术停留于作一两张图表应付认证审核,只作定性分析,忽视有效性和经济性。

四、建筑设计企业建构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思路

通过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企业只重视短期效益,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有效提高企业软实力,结合建筑设计企业特征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有关理论,在构建学习型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组织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促进学习型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发展。建筑设计企业的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立应该以组织和制度的建设为基础,这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将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化、制度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设计企业除了创建相关的制度、组建学习型组织外,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还要着重塑造组织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管理者应从顶层设计、带头学习、模范执行等方面开展。

(二)实施适当的人力资源政策,构建和改善学习型企业文化氛围。除了提高员工素质外,建筑设计企业还要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用人政策,为构筑先进的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创造有利条件。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设计企业,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建筑设计集团,可以说是学习型建筑设计企业文化的典范,其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鼓励员工加强学习,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花旗”文化。

(三)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企业要形成知识共享、协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管理体系,通过采用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在技术层面上为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技术平台,以保障和促进集体学习、信息共享、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实现。知识管理强调知识分享的重要性,知识管理策略的重点是对基于特定任务的专业知识的获取、解释及传播。通过各类知识管理项目、活动及系统的开发和运作,可以将基于特定任务的专业知识显性化及共享,使其得以更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知识管理的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建立、分发、使用、评价和更新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技术提供支撑。知识管理技术就是指能够协助人们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它是一个技术体系,涵盖了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各个环节;同时,它又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整体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知识管理服务。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要对为建立学习型组织作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肯定,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利益;二是要进一步激励员工从企业的发展出发,为企业进行更加卓有成效地学习和创新作出更大贡献。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建筑设计企业物质激励的着眼点应是在组织内部拉开不同知识层次和学习、工作能力层次的报酬档次,并将员工的报酬和他们与同事的合作关系挂钩,以鼓励有效的学习和团队沟通。建筑设计企业的精神激励主要是要通过营造鼓励学习、祟尚创新的文化氛围,给予员工信任、理解、尊重、继续学习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激励。建筑设计企业通过建立这些激励机制,为培育学习型组织及其文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构建知识型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提高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无论是提供建筑设计服务、开发建筑设计产品还是进行建筑设计创新,其行为主体都是建筑设计企业的员工。建筑设计企业除了传统上的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操作技能等岗位教育外,还要注重提高员工的各项素质,鼓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也是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2003.11.

[2]宋俊超.浅析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建[J].前沿,2007.11.

[3]杨永根.中小企业如何推行IS09000标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1.

[4]莫劲松.ISO9000与中小企业[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2.8.5.

第4篇: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

Abstrac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and not for contract management give enough attention, cause in the practice, contract management level compared with quality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ags behin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tract management issues discussed in details,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help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tract management;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 T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合同纠纷案件频发,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给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在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必须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以及科学的实施来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根据国外经验,合同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大于技术优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对施工企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相关概念

所谓的施工合同主要是有关项目业主及其人和承包单位就项目规定的目标或者内容,达成一种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书面协议。一般来说,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相应的合同实施保证体系。(2)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3)做好协调工作。主要是对工程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材料、机械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标段之间的关系做到有效协调,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4)对合同实施情况进行有效追踪。(5)形成合同变更管理程序。依据既定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做好有关合同条款以及技术要求所导致的纠纷的商务处理工作。[1]

二、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公正性缺失。在实践中,建筑施工合同文本中的大部分条款主要倾向于发包方,其中对承包方义务强调较多,而较少的制约业主的行为,尤其是对业主违约以及赔偿等的规定不清晰,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处罚办法。建筑工程行业的过度竞争以及不平等合同条款等问题给有关的索赔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干扰因素,再加上建筑工程本身特点是工程量大、投资多、工期长、参与者多,且所处环境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索赔经常发生,且数额很大。

(二)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在许多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并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又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也就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以及有关的操作程序,就不可能对有关合同的审核、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解除以及监督等重要环节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此外,在合同归档管理以及信息分析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2]

(三)合同管理人才缺乏。由于合同管理涉及较多因素,专业性强,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此,对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而在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其合同管理人员常常一人身兼数职,这就难以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在一些施工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合同管理工作,或者没有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只是简单的将合同管理工作当成一种事务性工作。

三、改进合同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在实际中,由于合同管理直接关系到经营、工程造价以及施工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对合同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设立专门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从事工作。应该建立一种包括专职部门以及兼职机构的合同管理部门,将合同管理贯彻到施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要设立专职的合同管理工程师、合同管理员以及职业法律顾问,并且对其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能以及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流程进行明确化,最终建立一个包括合同谈判、履行、审核以及监督检查等环节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具体来说,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交底制度。要由相关的企业合同预算机构做好有关合同中的组织设计以及投标报价方法,如多方案报价法以及不平衡报价交底工作,使得有关的项目合同部门能够熟悉工程量清单的构成,施工方案以及采取的措施。接着由合同部门与有关技术机构进行有效协调,判断施工方案是否能够进一步优化,最后做好有关技术性与经济效益的论证研究。2.合同会审制度。借助会审,要充分的了解合同中的内容构成,全面认识合同,重点保障合同中那些技术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有效发挥合同对施工过程的有利影响,最大化的降低不利影响。3.合同审批制度。在正式签订有关的合同以前,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的审查与批准制度。也就是说,在各个业务部门进行会签以后,要及时上报相关预算部门进行审查,接着,报请有关的企业法人代表签署意见,正式表示同意签订合同。通过以上的手续流程,能够有效强化合同签订的基础。[3]

(三)细化管理流程

从正式签订合同,对有关合同文本审查、招投标文件、合同策划,例如,工程预算、合同谈判、合同策划以及合同签订,到签订合同以后,形成一种合同实施保障合同保障制度、实时跟踪合同实施情况以及做好对比分析、合同变更、索赔等流程,都要形成一种有效的工作程序,切实实现职责明确、奖惩分明,防止互相扯皮的现象出现。

(四)强化合同审核

主要从合同合法性、完备性以及公平性等三方面着手。其中,合法性分析主要有:工程项目是不是具备招投标、签订以及实施合同的先前条件;当事人是不是具备相应资格;有关合同的内容是不是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符合。完备性分析主要有:合同条款是不是完备;合同中的种种文件是不是齐全;合同用词是不是准确;能不能有效预见工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公平性分析主要是合同应该能够公平分配权利与责任,如果规定甲方具有某种权利,那么就必须要分析权力的行使对乙方产生的影响,这项权利是不是能够受到相应的制约,甲方是否存在滥用权力的可能性。等等

(五)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有机结合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培训人才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工作环境以及薪酬福利进行优化,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注意从企业内部的优秀工程人员中选择一批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年轻人,做好相应的职业培训工作,有效缓解企业管理人员不足的缺陷,确保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法律法规,精通合同业务,熟悉工程造价以及会计账务。

四、结语

总的来说,如何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与合同履行有重大关系,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施工合同的有效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罗德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问题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09)

第5篇: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cost-management an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based on these question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F27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各个企业也正在完善自身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对于项目成本的管理了,而由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在成本管理上还不是很成熟,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去完善。

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1.1 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一部分建筑企业中所用的成本管理的方法多半是延续了很久的落后的方法,企业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先进的、有科学依据的方法体系。在管理手段方面,虽有不少企业使用了计算机,但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尚未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善和高效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项目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信息难以及时地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和储存,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掌握成本的变化情况,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控制和降低成本。

1.2成本预测工作滞后

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阶段完成投标项目的成本预测,这是国际工程承包通行的作法。但目前在投标阶段仍是按照政府规定的预算定额直接计算项目投标价格,跳过项目成本预测,即使一些施工企业进行了成本预测,也由于缺乏对项目的总体把握,难以做到动态地、事前地预测成本发生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只能考虑一种平均的、大概和粗略的项目成本。成本预测滞后造成投标报价与实际造价较大的背离。

1.3成本计划编制缺乏基础

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应由财会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制。但目前的实际是技术人员不参与成本计划的编制,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只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不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保证了优质快速但保证不了低耗高效,财会人员普遍不懂施工生产的特点,无法配合技术人员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成本计划因脱离实际而无法执行,起不到控制成本费用的作用。

1.4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多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未能充分发挥技术部门、质管部门、经营部门、采购部门、人事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将成本与工期、质量的控制孤立起来,技术与经济相分离,成本控制缺少系统的研究,更没有建立起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形成了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的成本管理局面。

1.5成本考核及奖惩机制不完善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对应,无法制定完善的成本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因此,企业无法客观考核成本管理业绩,以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严重制约着低成本战略的顺利运作。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决定了奖惩机制缺失,出现奖惩不公或奖罚不到位的现象,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成本控制效果。

2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2.1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

(1)全员成本管理。包括专职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的成本管理,也包括各个项目部、班组以及设计、技术、采购、生产、维修、行政管理等各职能部门广大职工参与的成本管理。全员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将成本管理目标与各个成本责任部门、单位、班组以及个人应负责的责任成本相结合,把成本考核的指标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形成经济核算、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紧密结合的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系统。

(2)全过程成本管理。就是对影响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事前管理包括设计、采购和投入生产前的成本管理;事中管理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事后管理包括维修、保养和使用中的成本管理。

(3)全方位成本管理。指市场、科技、人力资源三位一体的全面成本管理。首先要注意市场变化对成本管理的影响,使成本管理适应市场;其次,应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对成本管理的重大影响,有效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节约成本支出。此外,还要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效益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

(4)全环节成本管理。全环节成本管理就是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管理环节开展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及时有效地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找到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2.2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实施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以达到目标成本所需要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不仅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企业实现各项指标的基础,因此,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1)建立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组织结构。其本质是明确成本管理工作中各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①公司层次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确定项目施工责任成本,制定监督和管理措施,实施过程控制,开展或组织项目成本核算,负责奖罚兑现的审计工作。涉及策划、工程、计划、预算、技术、劳资、财务、审计等部门;②项目层次的管理机构,主要由成本核算、预算统计、物资供应、工程施工等部门组成,它们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组织项目部人员,在保证质量、如期完成工程项目施工的前提下,制定措施,落实公司制定的各项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完成上级确定的施工成本降低目标;③岗位层次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成本会计、预算统计员、施工员、材料员等岗位,负责完成各岗位的业务工作和落实本岗位成本管理职责和成本降低措施,是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关键。

(2)编制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程序。程序是为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所规定的途径。程序一般应形成“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应书面或文件化的,主要包括: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的确定程序和方法;项目责任合同及内部岗位成本责任合同;成本计划和成本核算;人工、材料、机械等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成本管理业绩的考核及激励机制。

(3)合理配置成本管理体系中资源。成本管理是贯穿整个施工活动而发生的一个动态过程,是施工管理人员通过对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等各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和调度、应用的过程,以达到优化配置、动态组合的目的,从而在合理的消耗下完成施工产品的生产。由于成本是在过程中发生的,因此,成本控制是通过对过程的控制来实现,而过程的控制又取决于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合理配置施工活动中各种资源,是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的基础。

2.3应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除了建立成本管理体系的保证机制外,还应在成本管理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以有效实现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1)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应贯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全过程,一般包括目标成本预测、目标成本分解、目标成本审批和下达、目标成本核算与反馈、目标成本分析、目标成本考核六个环节。目标成本管理的六个环节可以分作三个层次,成本预测和成本分解是第一个个层次,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是第二个层次,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第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循环反复,紧密衔接,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从而形成了目标成本管理的循环过程,实现控制目标成本的目的。

(2)应用价值工程分析。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它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通过价值工程的应用,能使产量与质量、质量与成本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统一。建筑施工企业在应用价值工程时,必须把各专业人员(如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材料供应、财务成本等)组织起来,利用集体智慧,在对工程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现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达到预定的目标。

(3)实行标准成本计算。标准成本系统是为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而建立的一种成本计算和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部分。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标准成本制度是组织成本差异核算的规则,成本差异分析的目的是查明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差额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实施成本控制。

结论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规模化发展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式下,成本控制水平已经取代施工质量成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而,对现有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的剖析,及时发现成本控制的不足,对其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已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所在,这对于其整体的经营、管理与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健 . 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04

[2] 李锦 .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 . 财会通讯 ( 理财版) ,2006; 01

第6篇: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补充,是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工具。通过对企业内部、行业、产业链等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企业运营状况,为改进企业运行流程、提高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率,为管理者高效、准确、数据化的决策提供信息保障,这就是管理会计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了建设以信息化系统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体系,建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为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本质;创造价值

一、引言

自2014年11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指导意见》作为国内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启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2015年12月财政部又了关于征求《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15】26号),该《基本指引》标志着国家引导的管理会计转型将逐步在企业层面落地。以管理会计评价管理成效、提升管理决策水平、创造企业价值,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在会计标准建设、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方面,主要侧重于鉴证类会计和记账类会计(简称财务会计),会计数据大部分为收支数据;利用会计数据参与强化管理、经营决策、趋势预测等方面的作用没有挖掘,会计数据未对企业创造价值发挥重要作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单位应运用管理会计准确分析和把握价值创造模式,推动财务活动与各业务环节的有机融合。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基础上,结合单位内部环境,相应确定管理会计应用重点。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2016年管理会计将在企业逐步落实,并将日益完善[1]。

二、管理会计创造价值链的效应分析

管理会计以企业现在、未来的资金流动方向为主线,以提高投资价值为目标,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预测趋势的科学依据[3]。管理会计可为建筑施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价值空间、促进市场扩大发挥一定作用。

1.管理会计的价值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战略型管理会计、价值链型管理会计两类,二者共同之处就是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空间。自1981年英国学者Simmonds提出战略型管理会计[2]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发展战略,对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会计数据提供管理与分析”的论断以来,战略型管理会计由于迎合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求,一直在完善和发展中。战略型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一是从战略高度针对本企业、市场客户、竞争对手组成“战略三角”,在管理会计中实现数据信息的“三位一体”;二是针对企业发展规划、市场地位、投资预测建立“核心决策支撑”体系,借助管理会计数据,促进本企业价值链的延伸、提升与完善。战略型管理会计关键就是需要企业家关注“发展战略”。价值链型管理会计是以创造、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以投入产出比、预期投资收益等为根本。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下去、壮大起来,就必须特别注重“价值链”的经营活动。从思想理念、人力配置、经营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围绕“价值链”进行梳理。联合应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搜集、存储、分析、处理、提取与企业管理决策高度相关的信息数据,让“数据”参与企业家、管理团队的快速及准确的决策中。整合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消除投入产出比劣项,建立有机一体的横向价值链;整合本企业、下游供应商、潜在客户、老客户与资金、投资的“数据关系”链,建立有机一体的纵向价值链。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管理会计制度和实施工程中,利用管理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方法理性构建横向与纵向价值链,实现价值链的有理性、有逻辑、有竞争优势的组合,创造企业价值的竞争优势。

2.管理会计具体内涵目前企业推行的是财务会计,其与管理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明确:财务会计要完成企业运营与决算的所有任务,而管理会计体系则要紧密围绕决策与价值来构建[4]。二者具体区别如表1所示。建设管理会计体系是一项工程,要按计划、分步实施:第一步要研究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将管理会计融入规划和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第二步是建立与完善企业考核、管控等规章制度,要实现管理会计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密切协同。具体内涵如表2所示。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在实际工作中,梳理物流与调度、现场与作业、客户与市场的关系,推进业务以“财务数据表达”,推进业务进程与管理决策的“无缝”衔接,从而实时地把握企业、客户、市场关系的最佳资源配置,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会计理念和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如何在推进管理会计发展时期,实现企业从战略规划、具体业务工作与决策支撑的有效网络连接,值得深入研究。

3.管理会计发展趋势管理会计正在完善和发展中,其趋势有:一是从产品盈利能力、渠道扩展到客户盈利能力系统分;二是在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PerformanceManagement)中延伸,推进管理层与价值链的对接;三是向预测会计转变;四是要植入EPM方法(信息化系统)的商业分析;五要实现信息化和数据分级共享,当作业务来管理;六是完善成本管理技巧和能力等。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决策服务,本质上是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最终是为管理者高品质决策、创造企业价值服务的工具。

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建设要分步实施。首先,推进在建施工项目的管理会计进程。建筑施工企业由众多的工程项目单元组成,工程项目运行是否安全、有序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直接关系企业的命运。在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上,要通过加强项目管理,以项目合同为目标,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确定物流顺序,实时核算投资与收益,推进信息化系统与施工业务的深度融合,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标,为企业获得信誉及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针对未来施工项目的管理,要做好可行性研究,突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工程抗风险能力等的结论,在管理会计中建立量化的指标体系,为投资决策提供透明、实时、科学的依据。在银行贷款与还款、合作者签约、工程设计、建设进程等提供基础资料及数据分析,量化的数据是管理会计的关键。再次,在管理会计中要推行建筑规模与限额设计一体化系统。限额设计就是要按照批准的设计可行性报告、扩初设计和投资估算控制等设计总概算,同时设定审定的投资额、工程量分解表、工程流程图等组合联动数据结构,根据审定的额度进行方案研究与筛选,以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限额设计控制工程投资有纵向和横向两条线控制:纵向控制是按照工程及限额设计过程从前往后依次进行控制;横向控制是对内部专业及设计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进而保证设计质量的一种方法。管理会计在这方面作用很大,不仅可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还是保证投入产出比达到合理值的最佳方法。最后,管理会计中,紧密联系新型材料、新型结构件及新型零部件跟踪数据库。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时刻关注新型复合建筑材料、零部件等在施工及设计中的运用,一是可直接降低工程的投资;二是可保证工程拥有较高的质量;三可降低日后建筑整体维护费用。这些都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部分。

四、管理会计需要科学计量价值

在财务会计中,类似客户资源(市场开发)、数据库、知识产权等资产并没有作为资产教学计量,其实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对建筑施工企业很重要。企业内部针对研发等机构的奖惩有成熟的做法,但目前还没看到作为资产计量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涉及建筑施工企业有关分支机构的评价指标做了初步分析。市场开发分支机构每年都会完成规定的工程任务额,工程实施后所产生的利润,一般会有约定的部分可以归属为该开发机构。这对企业来说,相当于这个开发机构每年都在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收益。因此在管理会计核算中,市场开发机构可以作为一项客户资源类的资产计量。笔者建议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具体为:设该机构的资产价值为V,设该机构年度平均的经营任务额度为A,设开发机构所创造的净利润部分的系数(一般按照任务额度的1~1.5%计取,具体看公司在市场开发方面的政策)为µ,设企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R。从上式可以看到,提高该经营开发机构资产价值的主要因素为:一是获得更多的任务份额以提高A值;二是获得效益更好的任务以提高系数µ;企业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对于市场开发机构的年度计量来说,基本上相当于常数。在这个公式里,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会提高市场开发机构的资产评估值。因为收益率的降低意味着企业需要用更多的资产才能实现同样的收益额,所以对开发机构来说是合理的。

五、建设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议

1.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长期聚焦于成本管理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成果。成本管理也是管理会计范畴的一个重要模块。从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来看,研发部、市场开发部、项目部、工程公司、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基本上是层级越高越需要管理会计来辅助决策。对于体量巨大、业务多元的央企,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以及发挥高效作用尤为重要。

2.对标先进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有诸多先行的优秀企业。但对于建筑施工工程公司,能够直接对标的具体企业并不多。通过对多个优秀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1)战略层面的认同。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和认识要到位,是实施的坚定支持者,这一点必不可少。(2)信息化系统的支持。管理会计的精髓在于实时抽取管理状态的数据信息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调整或修订,减少企业损失,增加企业价值。要落实“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投资收益管理为中心”,信息化系统必须跟上。(3)公司价值的呈现。管理会计是对管理效果的数据化,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判断业务的运行状况。30年前,企业80%的业务价值都能够体现在财报上;但现在只有20%的公司价值可以在财报上看到,其他80%的价值都在人力资本、技术优势、知识产权等资产上,计量这些资产的价值是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4)人力资源的支撑。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对人力资源、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财务与业务融合的推进和实施,财务人员要深刻理解具体业务的实际运转,而业务人员也要学会运用“会计语言”,管理会计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

3.打破部门壁垒,有效实现财务业务融合推进管理会计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打破部门壁垒,实现真正的经营数据真实可靠、实时化、口径统一化。例如德国汉高公司在建设管理会计上:将大部分财务分析、业务控制职能等整合在全球公司的财务部门下,即整合在集团CFO之下,而并非整合在每个事业部下。通过整合,一是可以确保财务特别是管理会计具有最大的独立性;二是具有更大的协同效应,之前每个业务部门都有各自的会计体系,统一在CFO下,各个部门能用统一的管理会计体系下实现监控、分析和指挥运营。在这方面,很多央企的建筑施工企业有财务主管委派制,这对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有利的。汉高在管理会计框架上设置了“金字塔”式的三个层级:第一层是实现业务的信息整合,以信息化和报告系统为基础;第二层是在信息整合之后,实现对于信息的分析;第三层是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对于改进业务的建议和方向。面对“金字塔”,员工在工作当中都要自问,自身所做的工作到底创造了怎样的价值,调动了全体员工的主动性。

六、结束语

第7篇: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并在工程施工被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工程施工而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如果建筑企业中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和能力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流动率过大,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展,进而制约企业发展。调查分析表明,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工程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动率相对较高,例如工程项目经理、工程造价工程师和土建工程师等,他们均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骨干力量,因此该类职工的流失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损失是无法估计的。那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该怎样留住人才使自己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提高企业职工的忠诚度,这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需要加强重视和有效解决的重大问题。

1、职工忠诚度的具体含义

所谓企业职工的的忠诚度,主要是指企业职工针对所在企业具体表现出来的行为指向以及心理归属,也就是表示企业职工对于所在企业甘心情愿奉献的程度的高低。职工忠诚度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行为的忠诚度,其二是态度的忠诚度。两者之间紧密结合,密不可分。态度忠诚必须以行为忠诚为基础和前提,行为忠诚是态度忠诚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衡量职工是否忠诚的标准不仅是看职工对于所在企业的态度方面,还必须根据其对所在企业做出的具体行为来确定。所以,忠诚度较高的职工必须是对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政策措施等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真心热爱所在企业;同时,具体工作当中表现为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以集体利益为重,以企为家,积极献言献策关注企业发展。

从主客观角度来看,职工的忠诚度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主动的忠诚,其二是被动的忠诚。主动忠诚主要是指职工从主观上就拥有忠诚于所在企业的期望,该期望可能因为其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实现了完美统一,企业能够为其个人发展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而形成的思想观念。而被动忠诚则主要是指职工并非期望忠诚于所在企业,但因种种因素影响(薪资待遇等条件较好等)和制约(找不到更理想的职位等)又不得不暂时忠诚于所在企业。而这些影响和制约因素一旦消除,其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随之消失。

2、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忠诚度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

针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调查表明:建筑施工企业职工的忠诚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二是职工个人的问题。下面分别做以总结分析,先就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1)企业薪资待遇的问题。职工的薪资待遇是衡量其能否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由于过去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为国企,给予职工的薪资待遇较低,给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与其所创造价值相比更是不成比例,因此很难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随着民营建筑企业的兴起,其较高的薪资待遇以及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对传统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许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对高薪资待遇的诱惑纷纷跳槽另谋高就,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

(2)企业用人机制的问题。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用人机制,人才的使用还存在沿用过去“按资排辈”、“走后门找关系”等办法的现象存在,已严重不符合时展需求。人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选择、培育、使用机制,很多职工有才无处用,不能发挥自己特长人尽其才,造成了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浪费的现象。此外,很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少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学习培训活动,只希望人才能够全心全意为企业奉献力量,而对于人才的个人发展需求考虑较少,导致人才对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丧失信心,造成了职工忠诚度的不断下降。

(3)企业人文环境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同样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有机结合,才能树立起职工和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向同一目标而努力奋斗。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导致了职工对所在企业缺乏信心,忠诚度也随之下降。当职工认为在企业中无法充分发挥个人价值时,其选择跳槽离开该企业也就不难理解了。

(4)企业沟通渠道的问题。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或者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通常还在沿用过去金字塔式的组织构架,很多重要信息在上下级之间要经历漫长的传递过程,严重影响信息的反馈和及时处理,这就造成了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的问题。很多企业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职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缺少了解,对自身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更是毫无所知,这种情况下,职工的忠诚度下降可想而知。

职工个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据调查表明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占流失人才比率最高的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大都是从校门直接进入了建筑施工企业,开始时都踌躇满志,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还有,部分施工企业因任务少而让职工长期处于待岗状态,如此种种都造成了人才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前景堪忧,从而选择另谋高就也就在所难免。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大都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且工作地点不固定,很多拥有丰富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和能力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改善环境也可能离开企业。

3、保持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忠诚度的措施办法

(1)保证薪资待遇的科学合理。对职工而言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就是薪资待遇。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市场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职工的薪资待遇。要通过工资体现出职工的自身价值,可以将绩效考核与工资待遇挂钩,根据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奖惩。此外,还要将人才的薪资待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使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2)保证用人机制的市场化运行。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打破传统用人机制的弊端,根据市场规律建立现代化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用人机制。并结合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规划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要广开思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让人才能够人尽其能,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发展奉献力量。同时也给予其提供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和空间。

(3)保证人文环境的健康良好。健康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和塑造人才。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为职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要给职工安排适合其发展并能够体现其人身价值的工作岗位和锻炼机会,使其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并对工作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此外,还要为职工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4)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企业要为职工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保证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要让职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让其参与到生产经营管理中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共同的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同时要实现上下级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沟通顺畅,让职工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若想保证职工队伍稳定、减少人才流失、增强企业凝聚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企业职工的忠诚度。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首先认清企业自身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解决,使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的才能,同时也体现其人生价值。此外,忠诚也是相互的,在职工忠诚于企业的同时,企业更要忠诚于职工。如此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新.员工忠诚的认识误区与应对[J].人力资源管理,2009(6):31-32.

[2]王国武.培育忠诚员工12金规[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0.

第8篇: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管理对策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一)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通病

目前,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我国部分企业都存在以下几点毛病:

其一,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工作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够重视;其二,财务信息不够精准。如今的众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核对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力度不够,财务管理混乱。另外,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盛行,但是也给有限的财务管理资源造成了困扰,使得财务监督力度不够,财务信息不够准确。其三,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缺乏。建筑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不仅需要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相应的建筑行业知识以及一定的市场调研能力,能够根据相应的市场情况做出财务信息判断并采取由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力薄弱

第一,应收款的管理问题。一是没有严格的赊销制度与对策,导致支付赊销无度,企业支付能力降低。同时也存在账面有钱,实际利润为空的现象。具体是指某些建筑企业为拿下项目而向银行大举贷款,应收款项迟迟未收到,以致所获项目利润几乎都用作缴纳银行贷款利息。或者,由于资金未及时到位,无法进行下一项目投资,导致再次投资受损,实际利润额度缩小甚至为空。第二,存货的管理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都存在月末存货占用的资金都在成本的两倍左右,以致企业资金呆滞,周转不灵。第三,企业的现金管理问题。现金闲置与资金紧缺是最明显的两个问题。现金闲置的原因在于预算不合理,实际使用现金远小于预算使用现金,而资金紧缺的原因是预算未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导致预算使用金额远小于实际使用金额或是不按照预算进行资金下放,导致资金紧张。第四,缺乏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主要表现为之关系现金不重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建筑机械等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得物料不受管理和保护,使得资产损失严重。

(三)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广泛存在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部分投资企业的资金不到位进而将风险转嫁给了建筑企业,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使得建筑企业的财务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拖欠民工工资事件、材料商拖欠事件、建筑市场发票真伪等问题都会给建筑企业的财务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阻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其次,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项目建设的始终。主要表现为资金的筹备和回收。为了承接工程的贷款和举债建设的财务危机。第三,是企业自身管理的问题。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管理不当。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改良对策

(一)常规的财务管理改良

首先,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风险分析与应对能力。其次,完善建筑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权责结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三,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控制,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第四,加强对财务管理与监督。按照新会计准则,规范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流程。同时,加强内部财务审计与监督,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

(二)加强对建筑企业存货与应收款项的管理

对于建筑企业的存货管理,一方面要尽可能压缩企业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的滞留。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企业物料采购、使用和存货制度。防止停工滞料的现象出现。可以采取分批进货的放大,获得更多的折扣,降低进货成本。

对于加强应收款的管理问题。首先,是对承包工程的论证,要事先考虑建筑企业是否能够及时获得可靠的工程建设资金,对甲方进行信誉评价。其次,在施工期间特别是竣工验收之后,要定期与甲方商讨应付款的问题,加强催收力度,并采取企业是可行的催收措施,保证建筑企业的资金丰厚。第三,对于某些烂账,需要制定完善的收款方法,责任落实到人头,规定收款时间。并且,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可以对顽固的账目采取凋解、仲裁、司法等措施实现应收款的管理。

(三)强化建筑企业的财务预算与核算管理

第一,事先对甲方进行信誉评价,将有限的资源投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让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降低,并且,加强对亏损项目的财务管理,使得亏损事态得到控制。第二,加强企业资本性的支出,对赊贷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第三,严把预算关,确保信息的科学性与严密性。对于预算中涉及到的利润总目标、年度各项指标即分目标,要通过层层分解的方式进行严格把控。第四,要将建筑企业的预算、核算与绩效考核、奖惩挂钩,促进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自我调控。

(四)明确职能部门的权责,形成全员财务管理的意识

首先,明确职能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实现权、责、利三者的有机结合。对财务管理这一项工作进行仔细梳理,使得财务管理的权力和责任落实到人头,以达到全过程管理的效果。全过程管理是指从目标成本的制订、施工设计、施工过程、到竣工交付,对各个阶段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使得与项目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有财务管理的意识,提升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其次,是促使全体人员都拥有财务管理意识。确认责任中心是前提,实行封存工资,实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对有财务管理意识,节约成本的人员进行奖励。同时,进行个人经手成本的核算,对每个人进行绩效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另外,要定期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学习和经济状况分析。

参考文献:

[1]陈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6)

第9篇:建筑企业管理体系范文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再贴近些说,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现代社会可以讲是合同社会。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

一、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常见的有:

1、合同主体不当;2、合同文字不严谨;3、合同条款挂一漏万;4、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5、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6、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

(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2、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发;3、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4、应当追究的动过了诉讼时效;5、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6、应当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历史根源

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在计划经济年代,建筑施工任务是上级下达的,是按地域分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是按照财政拨款(加点企业自筹资金)结算的。一切都在上级计划控制之内。建筑施工企业只管生产,无须讲经营,更不讲什么效益。发包方给任务只需一纸“委托书”,双方根本不讲什么合同不合同,只要有“委托书”就行。同样总分包之间不讲什么合同。因此,长达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年代里,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没有合同这回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合同管理了。

八十年代初期,建筑业开放改革,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出现了市场竞争,施工任务的取得再也不由上级下达,而是通过招标投标,中标的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建筑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接触合同,引入合同意识和合同管理,但由于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当时的合同是很不规范的,也没有什么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过于简单和粗糙,甚至有漏洞,并由此引出了不少教训,交了不少学费。

对比八十年代初期,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完善得多了,可以说基本到位。但三十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问题。

(二)认识根源

首先,是对市场与合同的关系缺乏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什么合同。合同是市场的产物,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些业内人士不了解市场与合同的必然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只顾到市场承揽任务,却不去签订合同或者草率签订,结果遇上纠纷就没有协商与调解的依据,或者依据不足。

其次,是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这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施工任务到手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甚至忘记了,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回复到计划经济的旧观念上去。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或者对发包人的迁就。

(三)法律根源

这里是指合同的法律根源。根源在于两个滞后:合同法律滞后和我们的合同法律意识滞后。

由于合同法律滞后,再加上上述的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我们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更为滞后,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合同法律的作用,从宏观来说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来说是规范合同各方主体的行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任何离开合同法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四)制度根源

这里是指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由于存在以上三个根源,因而也导致了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滞后,跟不上合同管理的客观要求。建筑业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只有合同而没有合同管理。由于吃亏交了学费,于是开始建立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但很不完善。及至九十年代中后期才不断补充完善,由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中止或终止、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定下来。到目前为止,企业的合同管理,可以说基本上有章可循。但由于有以上三个根源,加上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

三、解决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可从下述四方面着手:

1、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

2、组织好在职学习。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进行短期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听电视讲座,参加法律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考试。同时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以上努力,使其在岗位成才。

3、选送有关院校深造。每个企业都应培养较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所以应选择热爱社会主义、工作出色、有发展前途的骨干进有关院校深造。企业要舍得花钱进行智力投资。

4、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企业领域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通过以上途径,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

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构成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体系的动作,必须通过定期的检查来保证。要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一句话,对合同管理体系也应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三)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上述两项治理对策,都是企业内部战略措施,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则是一项外部措施,目的是借助外部措施,推动内部的合同管理。

“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开展起来的,目的是提高合同履约率,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