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对服装设计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服装设计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服装设计的理解

第1篇: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拼接艺术这种手法在服装设计中十分常见,实际上在数千年前这种拼接艺术在某些远古国家就有了一定的运用。在早期,应用这种拼接艺术的为我国部分生活水平不高的人群,受限于经济条件,没有能力购买服装,只能够将不同的面料拼接到一起做成一件衣服。随着这种艺术的不断发展,拼接工艺在现代时装设计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受到了消费者一致欢迎。与传统服装设计相比,拼接设计具有更强的自由性,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进行设计。服装拼接设计采用的面料与色彩等各有不同,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服装款式的设计,这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现代服装设计中拼接艺术的应用

2.1结构拼接

首先是不可分离式结构的拼接设计。在服装设计中这种拼接艺术在色彩与面料的选择比较自由,设计出的服装风格也多种多样,能够让人感觉到明显的视觉变化。而拼接不同面料的线的设计除了可以在常规省道线上体现出来,非常规省道线也能够应用这种设计。结构拼接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除了可以自由选择面料与颜色,同时利用拼接产生的分割线可以使服装结构得以优化。在服装款式的设计中,必须对服装结构这一要素进行充分的考虑,面料间的拼接应将人体曲线展现出来。不可分离式结构拼接的优势在于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款式,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能够将两种风格表现在一件衣服上。其次是可分离式结构拼接。这种拼接设计的特点在于服装上的某些部位可以单独设置并与整体分离,可采用一些拼接部件或者拼接方式实现不同部分的拼接。在设计服装时,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选择合理的拼接位置。目前,可分离式拼接设计最常见的就是可拆卸帽子,这种设计方式丰富了同一件衣服的款式,并且穿着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款式进行改变,不仅降低了服装的清洗难度,同时也更具个性与装饰效果。还有就是无规则结构拼接。这种设计无论在款式、面料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规律都不是很明显。无规则结构拼接主要应用于服装表演、舞台装等等,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不需要对服装性能、运动技能等进行考虑,打破了传统服装的局限性,在服装的审美性、时尚性等方面有着更高的关注。

2.2面料拼接

就服装设计来讲,面料这一要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是体现服装品质、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服装造型、色彩等。在服装设计中选择不同的面料完成拼接设计也是十分常见的。就毛皮与梭织、针织面料的拼接而言,梭织、针织面料的服装通常过于单一,而将毛皮拼接在这些服装的某些部位上,可以使服装显得更加时尚,不仅提高了服装时尚性与品质,同时也将穿着者的个性凸显出来。其次是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拼接。普通针织面料在延伸率与弹性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并且针织产品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若在编织时运用细针距针织机,那么面料的舒适感与细腻感则会更强,完全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若在编织中运用粗针距织机,那么面料的体积感与蓬松性将会很好,比较适用于宽松、夸张的造型,其服装风格也比较粗犷、洒脱。然而针织物的主要结构还是由线圈组成,因此卷边、脱散、回缩等问题难以避免,在缝制与穿着中,服装会由于拉伸而产生变形,进而影响到外观与整体造型。为了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拼接技术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拼接设计,机织面料就很好的克服了上述缺点,因此对于一些容易变形的部分,采用拼接设计是非常适用的。再者是相同面料的拼接设计。在面料拼接的过程中,选择的拼接面料具有较强的自由性,服装拼接中在颜色、面料、面料的正反面等的选择都非常自由。对于相同面料的拼接而言,这种拼接方式能够节约面料的开发实践,同时也突破了传统服装款式的局限性,通常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效果是很不一样的,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对于相同的面料而言,为了表现出趣味性的视觉效果,也可以进行面料的肌理方向与不同位置的图案拼接。

2.3色彩拼接

在服装设计中,色彩拼接往往能够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能够使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得到很大的满足。因此,色彩拼接艺术应运而生。在服装设计中,色彩拼接形式直接会影响到服装的整体风格,例如为了体现奔放、热情的风格,可以采用纯度较高的对比色拼接设计,而拼接彩度较低的拼接形式则能够体现出质朴、典雅的风格。服装设计色彩拼接中,常用的色彩拼接方法有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等等,在拼接过程中通常不宜运用过多色彩,除了考虑服装的个性之外,还应对服装的流行性予以充分的考虑。

结语

第2篇: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一、关于服装史教学

目前在服装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将中国服装历史以及西方的服装历史区分开来,将中国服装历史理解成是中国“过去的传统服装样式以及设计理念”,将西方服装历史则理解成是西方的“过去的传统服装样式以及设计理念”,而且它们都通过文字或者图像的方式来展现给学生,导致教学与现实过于遥远,而且学生也仅仅能站在历史之外记住一些文本内容,不能进入到历史情境当中,理解服装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将西方的现代服装历史作为中国的服装历史当中一个环节来进行理解。由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开始,西方的一些有特色的现代服装就已经渐渐地进入到中国当中,而且渐渐地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服装的主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学习西方的服装历史自觉性就能够得以提升,它彻底地清除了服装的文化传承以及创新上的障碍。当前在我国各个服装院校当中的老师、学生乃至于业界设计师,对于中国服装的现代设计都存在着一定的芥蒂,很多人都认为学习西方的服装设计风格越多,就会导致自己的风格越少,这是片面的,对我国的当代服装设计发展十分不利,而把西方的现代服装历史看做是我国服装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这一芥蒂。

二、关于美学教学

从整体上来说,服装美学可以单独当做一门课程,不过也可以将其作为充分贯穿于服装设计的教育进程当中的通识性知识教学。当前,服装美学大多集中在对服装的形式美进行研究的工作当中,借助形式美规律对服装整体造型、服装颜色、使用面料等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将人体形态抛开的形式美。如今的服装美学,需要充分地与现代人心理相互适应,从单纯的服装形式美上升到动态形象美的层次,形象美是借助服装来为人体形态进行二次创造后所形成的新型的美感。事实上,在服装制作完成之后,其形态还没有真正地完成,只在它穿着在人体上,而且人体运动的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形态才是服装的真实形态,此时服装的美感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仅仅从服装自身所具备的形式美无法彻底、全面地展现服装的美感。在中国的传统服装观念当中,认为衣服放在衣服架子上,体现出来的美与否是非常直观的,即便穿在人身上也只是更换衣架而已;但是在西方的服装理念当中,坚持的理念是将服装看做是人体“第二皮肤”。皮肤离开人体之后是很难谈及其美与不美的。

三、关于设计教学

进行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效果图的绘制是比较基本且必要的一项训练,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设计思维的表达水平,不过,也正是由于表达设计思维,因此中国以及西方在设计思维上的差异也能够直观地体现与效果图当中。当代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效果图的绘制和服装造型实验充分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体形态再次创造。在设计教学当中,需要学生们充分地理解服装基本构成原理。进行造型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可以对人体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且从多个侧面展开形态设计;无论学生们使用平面裁剪的方式或者是立体裁剪的方式,其主要针对的对象都是立体人体,且关心的内容也都是在着装之后立体的形态,令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假如将人体平面化,就会失去很多观察角度,失去创造机会。服装需要在立体的空间以及运动过程当中对着装进行观察,且不断地进行新的理解和反复性的调整,这种设计教学,能够令学生们思维层次提升到创造和设计的层面上。而这就是西方现代服装的设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比方说,法国服装设计类院校和我国大部分服装设计类院校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基本上都是高强度实践的课程,并融合学校内部的设计制作以及学校外的实习实践,需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成熟的实际动手的能力。

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观念上的更新和完善,对我国目前服装设计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借助对中西方服装的设计思维上存在的差异的总结和分析,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去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反思自身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人才培养的力度。

作者:张庆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涛.中西服装设计思维差异对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J].纺织服装教育,2013(06).

[2]冯志民.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纺织导报,2014(02).

[3]章建春,吴金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3(23).

第3篇: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服装设计语义是通过对服装表达意义相关元素的重新解构,对相关符号元素的排列、综合等构成方式来重新解读服装设计的意义,从而使消费者能够更完整地理解和穿着服装。在服装的诞生之初,服装便集驱寒蔽体的实用需求和满足自我表现的社会功用于一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已经演变为具有文化和象征意味的语义生成。

在现代社会,服装与个人的社会背景有着必然联系。不同款式、不同材料的服装可以代表不同的身份与地位,也能够反映个人的个性与品位等,从某种角度来讲,服装本身就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所传达的语义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价值之一。服装如果单纯的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遮体御寒的功能,则不会有当下如此纷繁多样的服装款式和设计形态,更不会有所谓时装的诞生,正是现代人对于服装语义所承担的个性区别、身份表征等象征作用的广泛认同,才有了服装设计的精彩纷呈。

服装设计之所以能够传达设计语义主要在于两点:其一,人们希望服装成为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是自我个性和品位的外在显现。其二,人们对于表达语义的服装符号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价值认同,即服装传达的设计语义可以被着装者和社会大众所接受与理解。以服装形制、色彩、纹样和质地等方面分别来看,不同的元素所指代的语义有所不同。如通常西装代表商务与正式,红色代表热烈和激情,牡丹代表传统与优雅,而皮草则象征富贵及地位等。德国哲学家本塞将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为自然、技术、设计和艺术四种对象,认为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用,而服装设计的过程也正体现了这三个阶段。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从三方面来对设计语义进行解读,并与服装设计进行融合与创新。

前期用户研究

设计师所设计的服装要赢得市场的认可,那么在服装设计之前,必要的用户研究则不可缺少。不少设计师通常进行服装设计时,将设计完全作为艺术创作来创意,对市场与消费者群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将服装作为设计师自我表达的工具,使得服装与市场产生了脱节。

服装是为人而设计,服装设计必须考虑到用户的语义表达诉求,成熟的服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实践时都会对以下问题作出深入思考:服装消费目标人群有哪些?目标人群特点是什么?目标人群对于服装的定位是什么?消费者想要通过着装来表现什么?只有这样多方位的思考,服装设计的目标和价值才能够体现。纵观整个服装史,没有哪位有成就的设计师是在忽视社会风俗和消费者语义表达变化的基础上“闭门造车”而来的,相反,他们都在敏锐把握整个社会的文化走向和用户着装需求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用设计去满足消费者的表现欲望。布瓦列特迎合新一代改革妇女们的自由追求,将她们从紧身胸衣的噩梦中解救出来,因而成就了“世界第一位时装设计师”的美名;夏奈尔又将女装从男性的审美观中解放出来,追求女装的独立而也成为现代时装史的里程碑;“朋克教母”韦斯特伍德的成名也是迎合了70年代初反主流、反时尚的街头文化发展的需要,他们都是通过对文化和社会心理有敏锐把控的基础上作出的设计反应。服装设计从来不是不顾消费者实际购买需求的艺术创作,优秀的设计师总是能够准确预设消费者的需求期待,感知触手可及的文化现象,将最艺术化的服装面貌与最贴切的用户需要完美结合。

中期设计构想

消费者对于服装的消费通常是消费符号化的服装语义,以此来彰显消费者自我个性和自我身份。服装所传达出来的设计语义能否为消费者和同群体内的其他社会成员所理解便显得至关重要,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定势下,设计理念定位太过超前或者过于晦涩都将不利于服装语义的顺利表达。

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国际品牌选择进军庞大的中国市场,而它们在中国的战绩却不尽人意,除奢侈品以外,很多国外品牌的销售业绩总是赶超不了本土品牌,虽然那些本土品牌包装的像国外品牌。这种局面的产生并非是单纯消费心理的问题,虽然中国很多大的服装企业也在追赶日韩、欧美的服饰潮流,但是并不是完全的照搬模仿,而是将国外设计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处理,既不会尾随潮流表现平庸,又让顾客踮起脚尖可以触及得到,创造顾客可以接受的新潮与时尚,在潮流与时尚的风潮中把握了中国人所能接受的“度”。消费者在看待服装时有一个期待视域和接受范围,而他们仅会在这一区域内进行选择。这便要求服装设计师们准确拿捏尺度,“高而可攀”是服装设计师设计实践中对消费者时尚需求不错的

选择。

后期设计表现

服装是由穿戴者在相应场景中进行个性化展示的重要外在条件,是人与环境和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服装在人的行为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服装的作用既有社会性的又有自然性的。而服装社会性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其各个设计元素和手段所表现的符号和意义上,服装的意义则是通过服装语言表层意义显现出来的,其通过恰当的设计表现达到消费者个人意义和价值的升华。

服装设计的表现既要考虑到消费者所处文化语境下文化的认知度,还要将消费者置于整个大的空间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使服装表现能充分促成其语义的生成和环境信息的匹配。例如宴会的正装的设计和选择,即是着装者本人身份、品位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又是对不同参会者的尊重,以及整个会场的气氛呼应,都是通过设计表现来促成宴会的和谐。

优秀的服装设计有一种气质,人们可以轻易嗅出她的名字,古语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形写神的服装设计显然更加高明。

结语

第4篇: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服装大赛 服装工作室模式 设计理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2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工作室模式在服装设计领域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服装设计室所创作和设计出来的服装作品抱有很大的期待。可以说,服装工作室模式不仅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同时也是服装设计领域一个不可估量、极具前景的服装设计发展模式。而服装大赛作为一种规格较高的服装设计方面的相关赛事,对于现阶段服装工作室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把握和领会服装大赛的内涵和精髓,发挥服装大赛在服装工作室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更好的进行服装工作室的教学改革,提升服装工作室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和水平,成为服装工作室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服装大赛引领服装工作室教学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师有所帮助。

服装大赛是服装设计领域的重要赛事,它不仅是对于参赛者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实施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考查,同时还使得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将平常在服装设计课程上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将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在巩固自身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灵活运用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都获得较大的收获和更好的提升。不仅如此,引导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和相关人员积极参加服装大赛,还可以开阔其设计视野,及时了解和把握当下服装设计流行趋势和重要设计理念等,使参赛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都得到一次洗礼和飞越。

但是在现阶段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太到位,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进行服装设计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服装设计大赛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整体设计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并且以服装大赛中所流露出的服装设计方面的前沿理论和流行趋势,积极有效的改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服装设计个人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继而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当今服装设计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导师为核心的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当今服装设计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服装设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服装设计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学生在参与实际的服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加深自身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及时的了解和把握现阶段服装设计领域的新型设计理论和流行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综合能力和设计操作技能。而受到服装大赛的影响,服装工作室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在保留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之外,同时应该根据现阶段服装大赛的参赛要求以及参赛成果等,及时进行相关改革,以提升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实际的服装设计需要,从而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质量和设计修养,提升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的教学有效性。

首先,服装大赛是对学生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考查,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改革时,任课教师应该将对于学生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使学生在学习服装设计原有理论的同时,能够结合服装设计的实际需要和消费者的消费需要结合起来,积极进行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设计素养。在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任课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往往习惯于采用较为保守的教学模式,采取分班教学、分段授课的教学模式等,注重对于学生服装设计理念的讲授和灌输,在服装设计实践方面教师也习惯于带领学生进行已有服装款式的设计和实际剪裁操作。

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相关原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但是,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异于是一种无形的制约和扼杀,不仅不利于学生服装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还会增长学生的惰性,使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而疏于进行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设计等方面的创新。而在现阶段的服装大赛中,对于学生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的考查已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及时发现自身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存在的这种问题和缺陷,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上,并且将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自身的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杜绝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单纯的对前人的设计成果进行复制,从而提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在现阶段的服装设计大赛中,对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知识储备等的考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服装设计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会投射到学生的设计成果上,提升学生服装成果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服装工作室教学时,在注重对于学生服装设计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和提升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良好的文化修养对于学生服装设计水平和设计成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并且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将自身学习和储备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服装设计操作中去,以提升自身服装设计成果的文化气息和文学意蕴,使其更符合服装设计的原本理念和设计要求。

通过观察和分析现阶段的服装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服装设计成果不仅有着时尚和美观的外表,同时,还具备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这种文化知识的灌溉和注入不仅提升了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使其更加符合服装设计的要求,更加贴合服装设计所服务的目标需要。

例如,在进行古代贵族服装的设计时,很多设计师会选择黄色或者是红色、金色等这种看起来非常高贵、大气的颜色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虽然看起来很漂亮,很有贵族的气势,但是,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以紫为贵”的传统理念,也就是说,在进行古代贵族的服装设计时,紫色要比红色、黄色、金色等颜色更加能够凸显其贵族地位,同时也更加符合我国古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服装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除了要追求创新和服装造型的美感之外,还应该从文化和历史现实出发,在特定的设计条件下,以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意蕴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服装工作室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鼓励学生认真研读优秀的文化书目,提升自身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自身在进行服装设计时的创作质量。

第5篇: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教育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能够在传统实用类服装设计领域取得成就,而且能够参与到舞台服装制作、影视造型等相关行业中。在社会文化事业极大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不乏用武之地,社会也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熟练掌握制版和缝制工艺以及服装营销、服装陈列技巧的人才参与到服装相关行业中。因此,服装设计课程应以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多面性的需求为方向,进行全面课程改革。

(二)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教育的宗旨进行职业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是个体毕生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这是现代心理学对职业心理进行研究之后所得的重要结论之一,这也意味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影响会持续一生。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走向,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也必须注意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宗旨。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方式

(一)以实践教学开展为目的进行教材改革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注意到服装设计课程本身的应用性。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中,无论是对服装设计的理念的表述,还是对服装设计方法的教学都显得太过死板,这样的教材不仅制约了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而且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局限。因此,有必要以实践教学的开展为目的进行教材改革。教材改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服装设计专业书籍,选择其中应用性较强的那些作为教材;第二,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在原本的教材理论基础上,另外自编一本全部是应用实践知识的辅助教材,在服装设计课上使用,辅助教材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从刻板的理论教学中跳出来,通过动手设计、动手成衣,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以就业为目的进行教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就必须在教法改革中明确“就业”这一目标。无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所处的环境始终是学校而不是职场,因此,学校应从教学环境变化的角度实施教法改革,即应用校企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与当地服装设计公司、大型影楼等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在企业注入资金,为学生争取综合性较强、设备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应用课程与服装设计的日常应用联系起来。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实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们也能够从教学指导当中获得有用的反馈,从而更好地总结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教法改革,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学的岗位指向性理解的更好,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的进行教师职业素质再教育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如果教师们本身的职业动手能力不足,对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类型以及职业前景了解不足,也就不能给学生做出表率,更遑论对学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再教育,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使教师对服装设计应用领域的最新动态有所理解;其次,学校可以将教师安排在企业中进行岗位再教育,使教师通过实际感受增加对服装设计应用的职业理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

三、在服装设计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应充分应用学校资源不同的课程改革方法对各院校的教学资源要求不一样,对学校的办学实力要求也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进行课程改革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本学校所占有的教学资源和所拥有的教学实力,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不使课程改革活动成为学校发展的压力。

(二)课程改革应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在以人本教育为主要教育思想的今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发展需要的特殊性,例如,刚入学的学生社会经验太少,直接使用校企联合教学的方法更容易使他们的职业心理发展受到挫折,因此应该先从学生对教材、对服装设计学科的熟悉和认识开始进行教学,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则更适合于高年级学生。

四、结语

第6篇: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北京服装学院与东华大学及大连轻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都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省内东北师范大学与东北电力大学的学生积极参与服装设计大赛取得突出成绩,获得一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这种方式已经在上海、杭州、武汉等服装业发达地区开始流行,上升势头明显,数量也是越来越多。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服装设计工作室,开设了从寻找灵感、绘制设计效果图、成衣结构制作、市场营销完整专业课程,并通过各种探索性实践,培养学生对专业更深层次的理解,挖掘学生独特的设计才华。研究与实践工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随着服装市场发展的多元化,国际每年专业的服装展会较多,如国际五大时装中心时装与订货会,国内北京、上海、广洲等发达城市举办的时装博览会与时装周及多种形式的展会众多。这种形势下要求服装类毕业生应具备较全面的综合设计能力。

2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应该是集艺术性、科学性、应用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改革课程内容之间缺少联系和协调的问题。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优化,对教学知识结构内在关系的同构与整合,形成“专业教学、实践操作、课题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将有效解决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通过设计整个服装教学课程,将有利于构建能够为现代化服装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新型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真正践行教学、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课题研究顺应服装产业化的需求,具有极大地应用与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针对服装设计学科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强调教学中设计与实践、课程案例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为目标。也为我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拓宽教学研究领域,向深层次、系统性发展。

2.1发挥较强的逻辑思维

服装设计课程为该专业主干课程,128课时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二个学期完成,第一学期64学时《服装款式设计学》基础理论课注重其深度,以逻辑思维为主,发挥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程中侧重逻辑思维方法来讲解服装设计基础知识。如在讲解理论知识后进行设计训练时,教师首先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发现、观察、收集与整理创作素材,从中发现美创造美,学生可选择大自然中的花卉、植物或动物为设计主题,通过写生学生对蝴蝶翅膀上丰富的构成纹样与梦幻般的色彩产生兴趣,经过对蝴蝶的写实到写意、夸张与变形、打散与重构等一系列概括归纳,构成新的装饰图案用于服装设计上,设计的作品既时尚又实用。这种设计手法是以蝴蝶特点为表征是有目的创作过程,是一种锁链式、递进式的逻缉推理思维方式,通过对蝴蝶纹样系列设计而寻求必然的设计效果,是一种有规律严谨的逻辑思维设计。课程中发挥学生逻辑思维优势,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寻求服装艺术发展规律与本质。可见,逻辑思维在服装创作过程中成为一种理性方法或工具,以减少由感性认识局限所产生的偏差,指导服装设计创作与实践。实际教学中工科院校学生易于接受,有助于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基础原理,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2.2“专题创意”设计工作室模式

《服装设计》64学时服装设计实践课注重其广度,加强学生形象与发散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经过联想、组合、移用、类比与变异等创新思维方法,重新组成新的形象,采用师生互动专题研讨、专题设计学等授课方式,创建“专题创意”设计工作室模式,克服学生思维单一,采用多样化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适应现代服装设计多元化、小众化、快时尚的需求,使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掌握服装设计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后续课程3周《综合创作设计》进行实践操作,任课由学校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组成,采用大量实际案例与具体项目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与社会招标,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锻炼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3结语

第7篇: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20世纪70年代,国内高等院校陆续开设服装设计专业,学院派服装设计随之出现而明显区别于市场化服装设计。不成熟的设计理念、不考究的面料、无法标准化的制作工艺、服装功能性和市场针对性的欠缺是国内学院派服装设计最初出现的主要问题,服装业内对之报以质疑、观望甚至是反对的态度。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压力,中国服装企业必将实现从劳动力密集型、订单式加工、低利润率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转向能源与技术创新,产品附加值提升,实现品牌运作战略的模式转型升级方能生存。国外服装品牌不断占据国内市场和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现状迫使服装企业品牌意识迅速增强,追求设计背后的文化与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趋势下,学院派服装设计因其深厚的文化艺术特质和潜在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学院派服装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化艺术领域并进入国际视野,国内各时尚行业也开始理解、认同、欣赏、扶持学院派服装设计,服装企业与专业院校之间的合作日渐增多,学院派服装设计在时尚领域逐渐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形成不可忽视的时尚力量。在欧洲,学院派服装设计以英国伦敦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美国的帕森斯设计学院等闻名世界的高等院校为主要代表。这些院校重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富有创造力、超凡敏感度和独特设计才能的职业设计师。每到毕业季的设计展,是学生们初露峥嵘的机会,他们骇世惊俗、天马行空的设计引来时尚媒体和服装商家的关注。在校企双方的努力下不断实现各种扶持项目和合作,许多新生代设计师大量涌现,而这一点也正是院校吸引来自全世界热爱时尚的优秀学子争相报考的主要诱因。国际间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增多,中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跨越地域与民族的全球化趋势下快速进步。尽管如此,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从近几年各类青年设计师大赛以及院校毕业生作品展的设计水平判断,当今国内学院派服装设计水平仍落后于国际上先进水平,尤其在设计观念、创意能力与设计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国内院校仍需不断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方法,吸收前沿的设计理念,鼓励尝试新的设计因素,拓展学院派服装设计更广阔的领域。

二、学院派服装设计主要特点

学院派服装设计的创作往往体现设计师对服装、对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理解与感悟,借以服装造型作为表达媒介,以人的静态与动态甚至于所处环境空间为设计创作主体而展开。学院派服装设计以学院派特有的培养模式与方式启动,从灵感来源、创意方案、材料认知开始,注重艺术前沿思潮与时尚流行观念的传达,倾向于运用艺术化的服装表现手法与视觉语言,设计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以下为学院派服装设计具有的显著特点:

1创意性

虽然创意性是设计的基本属性,但在服装设计领域,并不是所有的设计都具有创意性。创意性是设计富有个性的关键,它是设计师个人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与设计师的生活阅历生存状态紧密相连,也是设计作品与设计者之间存在的一种依赖性。富有创意性的服装设计作品不是为满足时尚受众们的猎奇心理,满足即时的哗众取宠和商业利益,而是会以设计师内在坚不可摧的创新精神为凝聚力,创造崭新的服装观念、形式、穿衣方式甚至是时尚观念。突出的创意性是学院派服装设计的根本,这种创意性源于创作者内在的惯式思维与设计习惯和追求,使得原创作品无以替代。相对受设计甲方制约的市场化服装设计,学院派服装设计的创意性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和表现空间,设计理念、手法、材料、展演方式等都是设计师实现创意的方面,这使得学院派服装设计更具有超凡的魅力和特殊的时尚影响力。

2艺术性

服装设计本身具有艺术性的特质,而学院派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则更加突出其类似于艺术创作的思维模式,具有着类似于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实验性以及表达形式的兼容性。从服饰美学来讲,人的着装一方面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是人自身存在价值的反映。人们通过服装表现个性的解放与自由。学院派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中最富有创意的领域,是当代艺术氛围下的产物,其设计与艺术形式一样成为人们表达个性的手段,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对学院派服装设计的影响是本质性的。当今的时尚流行变化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学院派服装设计更是呈现高度的自由,而与当代艺术的前沿状态不谋而合。设计师们透过泛化的主题,解构置换的多种手法来传达无穷的艺术性创意。

3时尚性

学院派服装设计以拥有前卫的设计观念,追求创意和实验性的表达方式而居于时尚流行趋势的前沿。最新技术研制的新颖面料或工业材料、夸张的外在纹样或刺绣装饰、怪诞离奇的配饰、化妆造型等表现手法无不传达出设计的前卫时尚性,而这种时尚性具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感,不仅传达设计师在某一时间段的设计状态和追求的时尚观念,而且表现出设计师对时尚的“超前意识”。设计中的超前时尚性是设计师社会消费心理与人们感性需求的超越和升华,是设计师超越于流行之前的设计意识,对时尚潮流及人们的穿衣观念将起到重要影响。

三、学院派服装设计的实现途径

一般我们认为,学院派服装设计往往处于服装设计“金字塔”的顶端,曲高和寡。而本文所提及的设计的实现途径主要是指当代的学院派服装设计从设计的属性出发,通过艺术特质的实现与企业合作的商业实现两种途径,设计走出校园的局限,挣脱设计师自我限定的藩篱,使得设计最终走向大众,深入品牌,经受艺术、时尚趋势及消费市场的深度检验,最大化地实现设计理想,从而体现服装设计所具有的多重社会价值。

1艺术性的实现

学院派服装设计通常是将时装与艺术杂糅,渗透着艺术和设计的综合表现形式。设计强调时装与社会、时装与人、时装与环境、时装与空间、时装与介质的对话,作品也呈现类似装置艺术的特质,达到内容与形式的艺术化统一性表现。早在196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节”上,艺术与时装的创意设计就成为讨论的焦点,艺术家与设计师共同探讨艺术和时装的关系,为彼此的创作提供崭新空间。学院派服装设计灵感多源于艺术思潮的影响,作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完全受市场销售条件的影响,消费群体与设计师有着基本的群体归宿感和类似的艺术审美追求。设计师也越来越多兼具艺术家身份,作品参与艺术展览与拍卖。2012年9月,北京今日美术馆,“时代映像——中国时装艺术1993-2012”开展。(见图1、2)展览“旨在构建一个具有专业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展览平台,通过展示中国时装设计历年来的原创精品名作,回顾中国20年时装设计的发展历程,以此来思考中国时装设计的文化基因和根本。”所展出作品的设计师不乏来自高校的教师,其学院派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中蕴含深厚的文化艺术性,并具有学术的现实意义和极强的可观赏价值。类似“时代映像”这样的时装艺术展览从某种角度来讲便是服装设计实现的一种途径。这种由权威时尚机构发起,在公开艺术展示空间进行的专业性极强的高水平大型展示以及由专业机构收藏作品的方式便是学院派服装设计得以实现其艺术创造和社会价值与意义的主要途径。

2以企业品牌开发为目标的实现

对于一位学院派服装设计师而言,超前的设计意识、规范的专业技能、高级的审美趣味的确在很多设计师职业生涯中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然而,不走向市场的设计却基本等同于个体化的艺术创作,很多刚走出校门的新生代服装设计师便常常因其学院派的设计思路与习惯而一时无法胜任市场化设计的工作。学院派服装设计师与企业合作深入品牌、走向市场势在必行。首先,理性选择企业合作伙伴非常重要。品牌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企业秉承不同文化理念与运营策略,具有不同的资质与规模,学院派设计师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不以一时利益为目的,应充分运用专业智慧,遵循理性与谨慎的态度。设计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有前景的展望,在不断的磨合与沟通过程中,做出短期或长期的合作意向。学院派设计师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服务,以创造企业所需的品牌附加值,满足企业品牌开发的需求;另一方面这种合作也为设计师创造了设计的支持与发展平台。其次,作为设计师,应充分了解企业文化与现状并以企业品牌发展所需为设计的直接目的,结合市场变化与需求保持设计的创新思维,敏锐感知面料、工艺、销售等方面资讯,充分利用已有设计资源实现设计各个流程,如面料从质感、纤维特性、色彩与花色的把握,样衣与版型的细节调整,工艺制作要求与细节处理,成衣后的染整与收纳甚至销售环节的展示。学院派服装设计师与企业的合作是用市场检验设计的过程。设计师应尽早完成与服装企业的磨合,迅速成长为合格的从业者,坚持个人设计理想,拥有设计使命感,将学院派设计走向企业,深化品牌理念,延展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

四、综述

第8篇: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抽象绘画;服装设计;应用

抽象绘画的出现是西方现代艺术进程中的重要现象,对传统的艺术工具论有很大的冲击,从而颠覆了艺术再现的经典观念。服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人们生存的基本前提,具有保暖、遮羞等实用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装饰性。服装的艺术性是评价服装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抽象绘画艺术的出现给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抽象绘画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不仅能够起到装饰、提高个性效果的功能,还能够融合一定的产品功能,从而达到内外结合的作用。本文就抽象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抽象绘画概述

抽象绘画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是一种无法辨识,联系或思考其形象的绘画。抽象绘画是二十世纪开始出现并流行的全新绘画观,为绘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创作思维。关于抽象绘画的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抽象绘画也是来源于现实事物,只不过是将事物从现实世界中简化和抽离出来了;其次,抽象绘画是形而上精神的图释;最后,抽象绘画是知觉的无意识表达。一般,抽象绘画具有不可辨识性与形色自由与和谐的特征。

当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抽象绘画为其提供了许多的灵感。服装设计与抽象绘画具有很微妙的关系。首先,抽象绘画与服装设计具有相通性,它们都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美表达出来。其次,抽象绘画是一种先锋艺术的艺术门类,因此将抽象绘画运用与服装设计当中,能够给服装设计以启迪,为设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抽象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服装图案上的应用

抽象绘画对服装图案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服装图案是服装设计中的主要装饰元素。在服装图案设计过程中,抽象绘画的独一无二性为服装图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服装图案的个性化。抽象绘画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直接应用时主要通过绘制、刺绣、印染等工艺手段来表现,这种形式非常直观,能够直接、准确的表现抽象绘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特点。还可以通过借鉴抽象绘画中的题材将抽象绘画作为辅助的图案去应用。另外,抽象绘画在服装图案设计当中应用以后,为服装图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内容。抽象图案的不可辨识性以及设计风格的多样性给服装图案设计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服装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混合搭配,给了服装图案设计更大的空间。目前,现代抽象几何图案、随意形图案以及幻变图案在当代服装设计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除了图案的选择素材之外,抽象绘画还为服装图案的创作手法的创新提供了许多帮助。其中,泼溅和笔触的创作形式是抽象绘画图案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2.服装构成中的应用

构成就是将不同或者相同的几个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在服装设计中,构成的形式对视觉的表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抽象的构成形式能够将独特的现代经典视觉表达出来,给人以无尽的美感想象。其中,留白是抽象绘画中服装构成的表现方式之一。不同的留白能够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服装构成中的分割效果则能够展现不同秩序的视觉美感,并且能够为服装在视觉体验上增添出动感。不同的组合方式也是抽象绘画在服装构成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例如通过图案和图案的不同组合通过一定的构成形式呈现在服装中,能够使服装的艺术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服装构成中不同素材的搭配也展现出很多的优势,通过混搭,能够形成不同寻常的视觉体验。

3.服装色彩上的应用

色彩是最先引起人们视觉记忆的服装元素。因此一件完美的服装只有精湛的工艺和个性的款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恰当的色彩表现,因此色彩对于服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抽象绘画在服装色彩中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例如多色混合、单色块的组合以及黑白搭配等等,都各具自己的特点,分别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4.抽象绘画丰富了服装设计的表达方法

抽象绘画除了对服装设计的图案、色彩、构成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同时也丰富了服装设计的表达方法,从而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例如抽象绘画与工艺手段的创新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艺水平,从而更好的将服装理念表达出来。

三、结束语

抽象绘画给了服装设计师们很多的灵感,无论在创作思路上还是材料选择上,都有新的思路。抽象绘画应用于服装设计当中是提高服装的时尚性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将抽象绘画作为当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应用到服装设计中,还有助于扩展服装设计艺术表现领域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带给人们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陈肖孟.抽象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

[2]薛瑰一,李莹.当代服装设计中的抽象艺术[J].学术论坛,2013,12:185

第9篇: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范文

教学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规律和观点。在反映服装教学观念的案例中,执教者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加以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这个“亮点”完全可以反映出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展现出他的教学设计水平。比如:学习服装设计起初以点、线、面作为服装设计的基础和重点,后来逐渐开始重视服装绘画效果图的绘制。这样一来,往往美术基础好的同学容易得到高分,而那些美术基础差的同学则一筹莫展,甚至失去对服装设计的信心。近年来,随着资讯的发展与传播,服装行业的发展激发了服装行业的设计人才的专业化,更明晰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及行业的需要。服装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款式和样板设计,它包含了产品定位、需要特征,也包含了企业和品牌的定位和特征。无论是点、线、面为主导的服装设计教育,还是绘画效果图为内容的服装设计,都片面地把服装设计理解成一种与绘画相关的技能。实践证实行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产业化的设计过程,一个“合适”的设计需要同时满足许多相关的不同需求。因此,服装业的发展要我们重新审视服装设计,重新审视我们所从事的服装设计教育。服装设计教育需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因此,我们教师在激起认知动因、安排认知方法、组织认知内容和利用认知结果等方面采用的策略,应突出地展现出现代服装教学的一个或几个基本教学观念。

二、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自主精神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幻灯片组合播放、讨论等方式,交流活动是通过“会话”来实现的,交流的对象除师生交流外,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可以交流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体会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比如:08服装班的王艳红、苏小琴等同学他们就有新的创意,自己到街上买了各自喜欢的面料,结合自己所学的设计技能,做出了自己喜欢的服装并且天天穿上,总的来说是时尚,虽然做工不是那么精美,但是款式很动人。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

三、知识构建体现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假设,它必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不断地变革。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如:结合人体曲线,更好地描绘出新型款式。因此,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反馈和调控的操作来安排好这一过程。作为一个即将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学生而言,服装设计的专业技能是他们从业的基本手段和必备能力。包括从对各种面料、辅料的性能和作用的了解到选择和使用面料、辅料的能力,建立在面料基础上的设计造型能力,平面和立体的制版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操作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有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发展设计能力的基本体现,包括眼力训练、脑力训练和表达能力训练。在现代设计中,眼力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基础和体现。而表达能力已不再停留在从前的绘画效果的基础上,它包含着对各种新工具的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必须走出纯粹是课堂练习,要针对行业进行改革。

四、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

一般的演示课件只能按事先设计好的数据、过程向学生作出展示,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课件的演示结果,更有甚者,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计算机的演示走,计算机课件反而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障碍。在新理念下,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所用数据可以修改,使课堂成为实验室;我们学校开通了无线网络,让所有的学生带笔记本电脑来,可以随时在网上交流新的学习要点。在 CAD教学中,学生可以不断的练习,可以跟世界接轨的服装新潮流互动。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

五、服装设计课程要与企业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