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生态修复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修复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修复报告

第1篇: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2011年12月11日,应海南省科协的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系生态学专家李百炼教授来海南进行为期四天的学术交流访问。

12日下午,李教授参加了由海南省科协与海南省林业局共同举办的专题报告会,全省林业系统部门负责人、省内高等院校生态学专家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共70多人参加此次报告会。在报告会上,李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及海南省的实际需求,以“森林公园发展现状、模式与趋势、对海南发展森林旅游的建议以及森林景观恢复”为主题,从“生态复杂性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生态建模与生态修复理论” 、“生态景观理论”及“师法自然生态修复的重要理念”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生态系统修复及生态系统管理的切入点、重要性以及国际科技前沿生态研究情况。

在谈到森林公园发展时,他以美国田纳西州盖岭保城为例,指出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是盖岭保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服务多功能开发是盖岭保旅游业的发展保障;以家庭为主体、老幼皆宜是盖岭保旅游业繁荣的核心与动态;互动以及参与是盖岭保旅游业成功的秘决;并建议海南省的五指山、吊罗山等森林公园要打造全新的国际旅游品牌,必须加入国际旅游元素,如动态、互动参与的旅游理念等。李教授一一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会后与海南省林业局就有关的领域内容作了进一步交流和讨论。

13日下午,李百炼教授还为海南师范大学的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的生态复杂性》的专题讲座。李教授为师生们讲解海岸湿地的作用,尤其是红树林可以减少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另外,湿地还是海洋生物的繁殖基地,对海洋水质、海洋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历史上,西方国家,包括美国都有过湿地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带来灾难的教训。他说,这次是第一次来海南,他发现到过的酒店几乎都建在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一般距离要求至少200米以上。另外,在河边、海边建水泥堤坝,也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他举例说,河道本来都是弯弯曲曲的,如果人为拉直,将会带来灾难。在海南省科协、海南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李百炼先后考察了海南吊罗山、东海岸、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等地。他建议,海南应减少对海岸湿地的破坏,并尝试通过立法保护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使海南免受重大自然灾害影响。(林文 编辑:梁婧俏)

(海南省科协)

第2篇: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是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达到的一种更高境界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我党在马克思生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形成的旨在扼制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最新成果。党的十报告中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重要性,并且要争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建成美丽中国。

二、当前中国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也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环境恶化危害公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并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严峻的生态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各种资源需求与供应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虽然矿产、林业等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

二是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污染现状日趋严重。从环境污染状况来看,近几年,我国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全国大江大河有近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超过劣V类水体水质,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然突出,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有11%的城市超标,城市大气环境以可入肺颗粒物(PM 2.5)污染为主的混合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每一年因为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疾病甚至死亡的案例也数不胜数,这给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三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例如部分地区对国土资源的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无序开发使全国近80%以上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漠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以上,全国水土流失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此外,河湖干涸、地面沉降、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都亟需引起重视。

由此可见,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维持下去,只有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供需矛盾、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三、强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宣传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与生态意识

党的十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目前多数人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不断强化。若不破除传统的观念和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和思路并付之于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树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建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党的十报告提出“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是必须强化政府责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约束和规范环境行为的法律制度。三是建立市场会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3.提倡科技创新,促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解决资源环境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能力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能力。应当更加注重科技自主创新,在紧跟国际新技术新进展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力争抢占国际新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加强开发的同时,也要加大先进技术推广与应用,不断将新科技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去。

4.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生态既要保护又要修复,要加大对已遭到破坏生态的修复和对生态脆弱地区的投入和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促进形成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一是加强监测预防。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实行严格的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强化监督手段,为污染防治奠定基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能力。二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三是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四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生态产品要直接惠及百姓,要大力加强林地、水源、湿地、草原等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2]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求是,2012年第12期;

第3篇: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哪种修复方法适合松花江的水生态修复,要根据松花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1)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把河流恢复到原始状态。完全复原意味着对所有上下游及滨河带的输入输出(水质、水量、泥沙、生物有机体)的改变、复原,由于河流和流域的联系,只有在对整个河流系统和绝大部分流域都进行完全修复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在松花江多年的治理实践中,修建了大量水资源利用工程、防洪工程等(如取水口、排污口、拦河坝、堤防、河流裁弯取直、渠化等),加之各种人为破坏和干扰,河流原始形态和面貌已发生巨大变化,不可能再建立过去的那种原始条件。2)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态系统是在保持动态平衡时,不断发展演化的。河流生态修复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稳定性。正相反,河流系统必须依赖于一定程度的洪水、侵蚀和水质变化的扰动,来保证其多样性。河流的退化正是由于河流生态系统失去了动态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生态系统在自然力与人类共同作用下,已经形成了新系统的动态平衡。因此,没有必要让河流恢复到原始状态。因此,松花江水生态修复的目标应该是结合防洪、河道整治和城市景观建设等工程规划,对河流系统恶化甚至丧失的(或即将要恶化和丧失的)必要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修复,完善河流自调节机制,并使其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2松花江水生态系统修复的任务

2.1松花江地貌学特征的改善

地貌学特征的改善包括恢复河流的纵向连通性、横向连通性和竖向连通性;对松花江而言,就是要保持其纵向蜿蜒性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实施退耕还湿,恢复滩涂生态系统;加强沟通水系,增强过洪能力;加大恢复植被力度,增强滩涂生态功能;修复缓冲区,控制人为干扰和过渡利用;采用生态型护坡,避免河道直线化和河岸的混凝土化,使其具有作为河流的自然形态。

2.2水质、水量、水文、水力条件的改善

水质条件的改善要通过污水处理、控制污水排放、生态技术治污、源头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改善河流水系的水质。水量条件的改善是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维持河流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和最低生态水位)和最大流量(最高水位)。水文情势和水力条件的改善是尽量保持自然河流丰枯变化的模式,使河流两岸水陆交错带以及滩涂湿地有适当的洪水的干扰,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3生物物种多样性恢复

生物物种多样性恢复包括濒危、珍稀、特有生物物种的保护、水陆交错带植被恢复、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等。

3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

3.1社会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同时修复

松花江水生态修复应在满足防洪、供水、发电、旅游等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态功能。

3.2与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松花江水生态修复应该符合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要与松辽流域和哈尔滨市的防洪规划相协调,还应与有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市政建设规划、自然保护区等规划相衔接。

3.3自然自我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

松花江水生态修复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当外界干扰未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时,可以按照自组织功能靠自然演替实现自我恢复目标。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时,则需要辅助人工干预措施创造生境条件。然后,充分发挥自然修复功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某种程度的修复。

3.4确保生态系统用水需求

应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用水,应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确保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

3.5确保河流水质达标

污水达标排放,控制面源污染,确保河流水质达标。

4松花江水生态修复措施建议

目前的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江段,现有江道形态已失去天然河道的特点,这是哈尔滨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造成的。在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应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修复,建议如下:1)虽然受两岸堤防限制,整个江道形态固定,但江道内河流的蜿蜒形态依然存在。同时,鉴于现有堤防是多年历史形成的重要防洪体系,而且目前还达不到100年一遇标准。因此,建议两岸堤防位置不变,保持现有江道水流形态的蜿蜒性以及两岸堤防的非自然形态。2)江道内已有不少滩岛、浅滩和深潭,地表景观较为丰富,具有多样化的水生环境和动植物栖息地,不易再造浅滩和深潭,而应结合《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防洪规划修编报告》,清除主江道有碍行洪、恶化航道及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淤积滩涂,增强河流的泄洪功能。3)现状堤防已将江道严重缩窄,最窄处仅有1.5km,不宜为了土地开发利用或顺直堤防。将堤防向江道内推进,进一步挤占河流的空间和洪水的行洪空间,不利于河流的防洪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修复。4)鉴于现状堤防、大坝等人工构筑物破坏了江道水流的横向和竖向连通性,可采取措施恢复或改善,修复松花江两岸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使该江段河流廊道成为具有生命源泉意义的百里生态长廊。5)由于大顶子山航电枢纽的建设以及松花江7个规划梯级的建设,河流纵向连通性修复困难,但需加强河流水生鱼类等生物的生态监测,一旦发现有发生生态问题的趋势,及时进行科学研究并采取适当修补措施。6)合理设置生态缓冲区。从哈尔滨市的实际出发,应用生态修复理论,针对哈尔滨松花江城区段堤岸及堤内水陆交错带,研究探索能促进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联系,恢复横向、竖向连通性,并适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的生态型河流堤岸及生态缓冲区。修复中,应尽量采用非工程措施,如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如生态良好部位不加干扰自然修复、破坏部位人工植树种草等措施。但为了保证堤岸的安全,在某些部位,如冲刷较大的部位,可采取工程措施,修复材料应尽量采用建筑材料和植物材料的组合。

第4篇: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关键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建设;难点;重点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23-02

一、《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水生态保护及修复》课程的诞生和建设的原因是:1)严重的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由于当前水问题是区域发展的一大问题。因此为了保持和发挥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水为主线,从应用的角度进行现状各种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对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成为了必然[1];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的有力途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程是2009年开设的新课程,2012年有正式出版的教材。目前还没有公开出版的课件。该课程是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以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水问题为目的,实现水生态文明而设立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具有实践应用性。针对各种生态系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生态保护与综合修复的措施及方法,并与实例相结合。课程的内容会随我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进程而发生改变,需要及时更新和扩充。本课程定位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课程,适合于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老师、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可以让使用者更便捷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时代,适应大学课堂教学时限性及提倡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统一的特点、网络课件建设的需要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推行,均决定了多媒体课件建设的必要性。课件的建设不仅可以让河海大学的大学生受益,也可让想学习该课程的其他高校的老师、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受益。

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建设的重点

1.确定课件内容遵循的原则。《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课件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水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课件内容遵循的原则是水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2.典型案例素材的收集,突出课件的实用性和代表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突出特征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学习此课件的目的就是会制定一个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案。如何把一个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案包含的内容(生态概况介绍、生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生态退化程度的判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法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恰当的实例相结合,让此课件的学习者可以模仿,可以成功地按自己学习的课件理论,为自己关心的区域制定一个完美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以解决当地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与水相关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扼制并使退化的生态系统逐渐修复。

3.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文字、声频、视频素材,充分利用来自Internet的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等来表述并构成课堂要件。在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中,既体现课本知识,如主要知识点、典型区域生态退化程度的判定、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适宜保护及修复方案的制定等的讲解与交互操练的设计,又驾驭于课本内容之上,突出背景知识的介绍、注重相关知识的链接,以增大学生的信息输入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解Q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4.课件的后评估及完善。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学生对使用本课件的意见和建议,汇成研究报告,探索适合以学生和使用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网络课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的方法。

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建设的难点

1.内容言简意赅。言简意赅是好的课件的特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涉及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生态系统的功能及退化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判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流域生态修复及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共7章36万2千字的内容要在32学时内以课件形式展现,以水为主线突出应用性也需要言简意赅。

2.案例及时更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研究对象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加大,如何在案例上体现这种影响。当前全国各大流域和省市都在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问题会解决,新问题会产生,相关案例也会及时更新。例如南京市母亲湖--玄武湖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每年六月份左右出现的水体富营养化,已经受到重视,通过清淤疏浚、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性鱼类、水道改造、城市雨污分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和城市绿化带的建设等修复方案来得到改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流动性的加大,宠物的放养概率加大,以及中国节日放生的习俗和人们对放生的误解,水生宠物的放养将给玄武湖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的另一潜在的生态问题――生物入侵问题,玄武湖生态系统生物入侵问题及其如何修复成为了需要更新的案例。

3.及时补充前沿知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新发展起来的学科,知识体系还不完善,好多问题还没研究透彻,得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比如:生态修复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概念和分类体系;生物修复的分类体系还不健全;微生物从胞外环境中吸收摄取物质的方式--胞饮作用的机制还没被公认。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分类的生态修复研究仅限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问题;工程生物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及其风险问题等等,都是有待通过未来的研究来补充的内容。

4.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涵盖内容很多,但课件要在整体框架下突出重点,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及用途学习和掌握最需要的。而且目的人群不一样,重点不一样。对于河海水文水资源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南方水多但水质差的地区,他们关键需要掌握的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但也需要了解总体的思维过程,在课件中如何体现是一大难点。

论文中已讨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但还有以下方面没有提到:1)某一区域在进行生态修复之前如何设立生态示范区进行生态修复试验,了解决定生态物修复技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并评估生态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局限性。2)退化的生态系统的修复既是合理地采取可能的一切措施,短期内要达到显著的修复成果是不容易的,因为生态系统对于修复的措施要进行消化,做出反应,得花时间,另外,大气污染的干湿沉降带来的非点源污染是无法短期内彻底消除的,只有每个国家、每个流域、每个地区、每个产业及每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均采取节能、节材的生产方式,进行水土保持,不乱砍乱伐、不乱猎乱捕、不随意排污,才有可能保持整个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良性发展,最终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因此,生态修复不是靠个人的努力,或靠某个专门部门,而是要靠全世界所有的人,所有的部门,同时为有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生态型地球而努力才行,因此说“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或一个国家的挑战,而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战”。如何在本书中阐述和贯穿这种思想,是未来需要探讨和补充的内容。3)当前是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水污染等生态问题也不仅仅是中国有,关于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不仅仅只是国内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现在高校培养的学生将来不仅仅只在国内,完全有可能在国外就业,这也要求进行双语化的教学,因此也要进行课件的双语化建设。

第5篇: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美丽中国”的价值解读

 

作为我们党的新理念,解读“美丽中国”的关键是厘清其本质和价值。根据十报告的内容,可将“美丽中国”所追求的价值作出三种划分。

 

—是经济价值。“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存在—个基本前提,即“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既然是实现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经济价值的追求也必然是题中之意。这清楚的表明经济发展是“美丽中国”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只是发展的模式、路径“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_的原则”开展。换言之,“美丽中国”并不是排斥经济发展,而是要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环境价值。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报告还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也就是说,“美丽中国”其中的突出内容在于对环境价值的追求一将环境保护、自然恢复置于突出地位。十报告中专门对环境价值追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足见环境价值对于“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是美学价值。从对“美丽中国”的字面解读不难看出“美丽”二字的特殊意义。正如党的十报告中所指出的,要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些表述无不彰显着“美丽中国”对美学价值的追求,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恢复,更要将所追求的价值水平提升到美学这样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既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判断、新思考、新要求,也是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

 

通过从价值层面对“美丽中国”的解读不难看出,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更高的价值追求。该理念整合了对于已有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美学价值的追求。同时,这三种价值之间不是互相矛盾的关系,而是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二、“美丽中国”与环境保护的契合

 

中国发展进程中一直伴随着环境问题。“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十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执政理念的新发展,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驱动力,必然要与时俱进地适应执政理念的发展。因此,研究“美丽中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美丽中国”之要求重新解读环境保护,十分必要。

 

(一)以“美丽中国”引领环境保护

 

其一,“美丽中国”是环境保护的新目标。环境保护通常被认为是对环境要素和功能的恢复、改善和维持,是对环境的“医治”。“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不仅要求对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还增加了“美化”环境的目标,这是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其二,“美丽中国”是环境保护的新标准。“美丽中国”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正确的解读“美丽中国”,将其转换成可操作性的标准,进而引领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是其应有之义。环境保护各项体制机制均需按照“美丽中国”的标准进行梳理、整合、重构,以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其三“美丽中国”带动多元价值的整合。经济价值、环境价值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价值。“美丽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等基础性价值与高层次美学价值之间的完美整合,并且在整合的过程中提升了基础性价值的“品味”,促进了环境保护与其他诸价值的融合以及对更层次价值的追求。

 

(二)以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其一,彰显美学价值。“美丽中国”理念对于价值的追求没有仅停留在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上,它还关注了更高层次的美学价值。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环境的美学价值一舒适感对人类的影响重大。正如世界银行对美学价值的重要性的表述:洁净的风景点或清静的居民区会提高生活的质量。这怡好印证了“美丽中国”的相关表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其二,共同推动发展模式转型。“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其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模式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而环境保护的目标,或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人类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与重构。二者都是对传统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这一模式的批判,力图探索或重构新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

 

其三,促进多元价值整合。要实现“美丽中国”对经济、环境、美学价值的共同追求,环境保护必须改变单纯追求环境价值的传统理念,以追求环境价值为基础,以整合环境、经济、美学价值为手段,以实现三种价值共赢为目标的新理念,以环境保护促进多元价值的整合。

 

三、“美丽中国”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新审视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扭曲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中有明确的阐述。我国法律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确定为“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这种定位是基于以往的实践与认知,即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因为只有矛盾双方才是对立统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与“美丽中国”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统_而非对立的关系判断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在“美丽中国”理念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且应当共同实现的。从本质上讲美丽中国”所要实现的生态文明是生态环境与文明和谐双赢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通过对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增进社会福祉的同时,化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目前,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问题,同时还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也在结合旅游、房地产等项目进行综合开发和运作。

 

(二)环境保护中美学价值体现不足

 

“美丽中国”中“美丽”二字是彰显美学价值的—个印证。环境除能给人类带来环境价值之外(如清洁的空气和水),更能带来“舒适感”(如青山碧水给人带来的舒适,这种“舒适感”即美学价值的体现。尽管我国环境保护中也有保护美学价值的考虑,但从总体上来说体现仍不充分,特别是没有将对美学价值的追求置于重要位置。

 

然而,对环境价值的追求并不必然同时实现对美学价值的追求。美学价值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和改善基础之上的。从本质上说,人应该追求生活经历的深层次和丰富性,以目标的多样性和精神世界的高度充实为生活意义,实现物质的和精神的综合生活质量和幸福价值。美学价值作为_种“舒适感”正是对精神生活质量和幸福价值的体现,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基于此,“美丽中国”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环境保护也不能单纯停留在污染治理和改善环境的水平上,美学价值也应成为环境保护中重要的内涵和目标予以体现。

 

(三)价值整合能力不足

 

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美学价值尽管能够整合,但三者如何整合,以及在整合中环境保护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思考。显然,仅以目前常用的处罚、许可、收费等单纯着眼于“医治”环境的体制机制无法实现价值整合;仅以目前单纯的环境修复、污染治理工程无法实现价值整合;仅以单纯的“禁止性”保护亦无法实现价值的整合。唯有反思环境保护自身的定位与价值,进行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环境保护整合多元价值,实现多元价值的共赢,才能真正契合“美丽中国”对环境保护提出的新目标、新标准。

 

四、“美丽中国”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思考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尚不足以完全适应“美丽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新判断。“美丽中国”的提出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和转折点。以此新理念的提出为契机,我国必须对环境保护价值进行重新定位,以此作为新起点,使环境保护更好地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

 

(一)环境保护的重新定位

 

解读“美丽中国”不难看出,环境价值必须与人类追求的其他价值统_、整合,才能实现“美丽中国”对多元价值的追求。经济强大但环境污染不是“美丽中国”,单纯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也不能实现“美丽中国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也不是“美丽中国”。经济、环境、美学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将这三种价值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决策和考量才能实现“美丽中国”。

 

需要说明的是,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否意味着“保护优先”是将环境保护置于各类目标和价值的优先地位?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报告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保护优先”提出的目的在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环境价值减损这样_个我国基本现状判断下,要实现经济、环境和美学价值的共赢和统_显然需要优先考虑和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保护优先不意味着对经济价值的拋弃,而是在对三种价值共同追求的前提下,为扭转我国目前环境恶化、环境价值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应对现实的价值取向判断,是实现“美丽中国”对三种价值共同追求在现阶段的手段,而非最终的目的和结果。

 

(二)环境保护价值的转化

 

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在利用资源、影响环境,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节约环保,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6]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审视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从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作用来看,环境保护应当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环境与人口、科技、资本等同样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核心要素来经营,即“经营环境”。也就是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方式、模式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7]

 

(三)美学价值的实现

 

“美丽中国”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其对于美学价值的追求,要在环境保护中实现美学价值。首先,要通过环境立法、环境政策等环境保护规范对美学价值的追求进行宣示,将其落实为一项相应的程序。其次,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变过去单纯的“医治”环境的理念和做法,将环境“美化”置于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突出位置。再次,研发实现和体现环境美学价值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技术要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美学价值的体验和实现问题,不仅要研究将污染治理好、生态修复好的问题,更要将如何使环境进—步“变美”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最后,建立美学价值的评价指标考核体系。指标考核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将美学价值通过量化的形式加以表现,通过一定的量化标准对美学价值的水平进行衡量。通过量化指标反映的情况,来评价环境保护诸领域的实践对美学价值实现的程度。

 

注释:

 

[1]孙秀艳、贺勇等:《美丽中国:执政理念新发展》,《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2日。

 

[2]汪劲:《环境法律的解释:问题与方法》,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59页。

 

[3]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7页。

 

[4]吴明红、严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一以黑龙江省为例》,《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6期。

 

[5]罗勇:《低碳创新——我国可持续城市化的新契机》,《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

 

[6]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求是》,2012第19期。

 

[7]周生贤:《构建共同参与大格局》,《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5日。

 

*本文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招标项目(HBZC-2012-0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创新课题(2012B05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佳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3。

第6篇: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关键字:Kariba水坝;赞比西河

对于Kariba水坝的后续工程选择,赞比西河管理局(ZRA)特别感兴趣的有三个选项:

(选项1)修复现有的Kariba水坝

(选项2)重建现有的Kariba水坝

(选项3)拆除Kariba水坝,并更换为沿赞比西河的一系列十到二十个较小的水坝。

1 序言

在对选项进行评估之前,首先需要卡里巴大坝的功能进行了查阅调查,此大坝主要的功能:防洪、发电、养殖,以及因为卡里巴大坝的修建才形成了卡里巴湖。除此之外,还查阅了非洲几个水坝的基本信息,根据此来进行评估的参考。对于潜在成本,我们将其理解为如果采取某种方案,实施过程和实施之后会形成的全部成本;对于收益,则是实施某种方案后,会获得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总和。

2 选项1-修复

修复: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补救

潜在成本C:C=Re+WI+FI+SR

其中R(Repair)表示:修复的费用,由于修复只是做简要维护,需要修复多次,且由于破坏会持续,那么修复的费用会逐渐增加);Fl(flood low)表示:防洪泄洪功能下降引起的g接损失;Wl(W low)表示:尽管修护了水坝,但是发电功率会有所下降,由此引起的损失;SR(Security risks)表示:修护之后的大坝,仍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此会周边居民等带来生活困扰等产生的间接成本。

收益P:P=Fc+V

Fc表示:在修复期间,水库可以继续保持原有的功能,并且相对于重建和替换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卡里巴水库可以继续获得发电、防洪和养殖并获得收益;

V表示:修护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由此形成的间接收益。

3 选项2-重建

重建:将原有的已经受损的大坝拆除,然后在相同的地方重新修建一个大坝。

潜在成本C:C=De+B1+Tr+Hu+Fs+Eh1

De表示:拆除大坝需要拆除费用以及拆除后的废料的处理费用;Eh1(environment hurts)表示:生态破坏所带来的间接成本。在大坝拆除到修建完成之间,卡里巴湖水位严重下降,这危及到卡里巴湖的生态,生态破坏之后,原来在卡里巴湖生活的动物们将难以生存,大型的湖缩小会引起气候的恶劣变化,以及其他由环境破坏所引起的损失,以及大型大坝对环境的影响。Fs(function stop):在修建期间由于大坝拆除了,水库防洪发电和养殖将全面瘫痪,这将会引起巨大的直接损失,Tr表示:湖面下降,卡里巴湖旅游业将会停滞,这会引起巨大的损失B1:修建同样的大型大坝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施工成本、以及修建完成之后较低的维护费用。

收益P:P=Fh+Sp1

Fh(function high):重建一次,能使水坝的使用期延长,而且在使用期间,大坝的维护的费用也会明显低于维修选项,并且重建之后,会大大提高卡里巴水坝的防洪泄洪、以及发电和蓄水的能力,由此会带来很大的直接收益。

Sp(safe protect)表示:大坝重建之后,大坝的安全性能会得到提高,降低安全隐患从而得到的间接收益。

4 选项三-替换

替换:是沿赞比西河修建一系列10~20个较小的水坝。

替换的潜在成本c:C= Eh2+De+Cf

Eh2表示:大坝系的修建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因为需要在多处修建,大范围的改变原有生态环境,生态破坏会引起严重的损失;B2表示:一系列较小水坝的修建费用以及后期很小的维护费用;De表示:表示:拆除大坝需要拆除费用以及拆除后的废料的处理费用。Cf(cultivate fish):由于大坝变成较小坝之后,或将会使卡里巴湖的水位发生波动,生态可能产生较小变化,影响到原有的养殖业从而引起损失。

收益P:P=Fc+V+Fh+Sp2

Fc:原有大坝可在最后拆除,则水坝可继续发挥它的功能,继续发电防洪,由此产生的直接收益。V:新的大坝系修建完成之后,再拆除原有的大坝,则对卡里巴湖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所以不会引起像重建那样的损失,由此形成的间接收益、

Fh:替换之后发电量和防洪能力与原来相当甚至超过以前,由此形成的直接收益。Sp2:根据水动力学知识可知,阶梯形式的水坝,安全性很好,由此产生的间接收益。

第7篇: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中存在生态补偿制度不合理;生态补偿体系不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不健全;生态补偿市场不充分;生态补偿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完善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补偿的原则包括:开发与治理协同;新账与旧账分治;政府与市场结合;分类与共建并进。文章提出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补偿的对策建议为:构建生态监测和生态标准两种体系;建立补偿评估与补偿谈判两种机制;完善事前补偿与事后补偿两种制度;优化环境税制和补偿费用两种手段;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加强环境法规和生态管理两种保障。

关键词:

江西省;矿区;生态修复;补偿机制

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江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开发与利用比较活跃,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环境的破环,仅江西赣州因稀土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而需要治理的费用就高达380亿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江西矿业经济总产值对GDP的贡献度很高,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与此同时,我省正在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探索建立省属矿区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对促进我省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江西省属国有矿区开发与利用情况

2014年江西省地矿局共实施各类地质矿产勘查项目293项,合同总经费约7.5亿元。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7项,经费6234万元;中央财政项目7项,经费4436.6万元;中央地勘基金项目6项,经费7508万元;省地勘基金项目28项,经费8182.9万元;自有矿权投资项目73项,经费8299.17万元;地矿单位矿权合作项目28项,经费8029.7万元;对外矿产勘查项目120项,经费3.18亿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我省国有矿区开发与利用现状,我们基于中部六省的视角,分别从矿业单位个数、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品销售率等方面来分析我省矿区经济发展水平。

(一)中部六省矿业企业单位数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来,2013年中部六省采矿业中湖南和河南的企业单位数最多,分别为1442个和1236个,而江西、安徽、山西处于一个层次,分别为520个、479个、446个。其中,四大类采矿业中,江西矿业企业分布较为均匀,而山西、湖南多集中于煤炭开采业。

(二)中部六省矿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来,2013年在中部六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山西是投资最多的,达1475.01亿元,江西是最少的,为252.17亿元。其中,四大类采矿业中,江西非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为115.39亿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最低,为27.74亿元。

(三)中部六省矿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来,2013年中部六省矿业主营业务收入差距明显,山西采矿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最高,达5654.19亿元;其次是河南,其主营业务收入达5339.33亿元,江西采矿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最低,为940.49亿元。其中,四大类采矿业中,江西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最高,为384.56亿元,而非金属矿采选业最低,为170.91亿元,这与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不相符合。

(四)中部六省成本费用利润率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来,2013年中部六省矿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低不平,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湖北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1.59%,而安徽为0.06%。对于江西四大类采矿业来说,其成本费用利润率相对较为平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为8.23%、10.6%、8.55%、10.3%。

(五)中部六省产品销售率情况从表5可以看出来,2013年中部六省矿业产品销售率相对平稳,例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西的产品销售率分别为99.13%、99.13%、96.92%、99.2%、99.39%、99.61%。对于江西四大类采矿业来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产品销售率最高,为10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产品销售率最低,为98.68%。

二、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为保护与修复我省省属国有矿区的生态环境,实现我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出台了《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省省属国有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省属国有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凸显,矿业开发与矿区保护的矛盾严重,已成为矿产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生态补偿制度不合理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相关税(费)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资源税,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的各类矿产资源税收;第二类是资源管理的相关税费:包括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国家出资勘探形成的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1]在高层次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中,没有矿区生态补偿方面的条款。2006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及2008年《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原则上提出了对矿山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但是在具体的分区域、分种类如何进行补偿方面没有细则出台。

(二)生态补偿体系不完善生态补偿是相关利益者之间关于生态环境的责、权、利统一对等的过程,需要相应的制度支持和技术支撑。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只提出原则性的补偿,不但没有界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明确补偿方式和标准等,导致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不足、补偿期限太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影响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技术支撑还不够: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生态价值评估体系、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没有完善,缺乏统一、权威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2]

(三)生态补偿管理不健全生态补偿管理涉及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税务等众多政府部门,各部门都有相关的管理职能,有些职责交叉,难免产生冲突,有些职责缺失,难免产生真空,没有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因此在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管理上难以形成合力,容易出现管理越位或缺位问题。与此同时,“重规划轻监督”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对于矿区企业事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事中对矿区受损者的补偿、事后对生态环境的修复等缺乏全程监督和控制,因而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往往流于形式。

(四)生态补偿市场不充分现行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出,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投资。这种补偿方式一方面导致政府负担过重,无力主导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另一方面市场化运作的不足使得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补偿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矿区生态补偿市场的不充分还包括:一是缺乏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机制,表现在评估机构不一、评估体系不清、评估技术不高,导致生态补偿价格随意性大;二是缺乏生态补偿公平谈判机制,表现在生态补偿方式、补偿标准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确定,矿区生态环境受损者缺乏参与的平台和积极性,导致生态补偿不合理;三是缺乏生态补偿市场融资机制。目前,我省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补偿仍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多是由政府财政支出,生态补偿资金获取渠道较少,生态补偿资金获取总额不大。

(五)生态补偿资金不到位现行矿区生态环境补偿资金大都是“杯水车薪”,难以完全治理和修复矿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一是因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重,历史欠账多。2012年国家42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认为,赣州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稀土开采污染遍布赣州的18个县(市、区),涉及废弃稀土矿山302个,遗留的尾矿1.91亿吨,被破坏的山林面积达97.34平方公里,仅残留1.9亿吨废渣的治理就需要70年。初步治理需要26亿多,而整个综合治理大概要380多个亿。[3]二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来源单一,矿山企业补偿不够。目前,我省矿区生态补偿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几乎全靠财政投入,而财政支出不足,补偿标准过低,不能充分地起到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作用。同时,矿山企业多只重视自身利益,对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对矿区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更是能拖就拖、能赖就赖,补偿资金不是不足就是不到位。

三、完善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补偿的原则

(一)开发与治理协同原则生态补偿不是采取矿区“先开发、后治理”的旧模式,而是要把生态补偿纳入矿区开发的全过程,从一开始就要实行“边开发、边治理”的新模式,从矿区开发之始,就要在矿业权转让中明确生态补偿问题,就要在矿区开发的时候明确企业恢复矿山的责任。

(二)新账与旧账分治原则矿区面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应该视具体情况新旧账分别对待。对省属国有矿区历史遗留的生态破坏问题即旧账,由政府负责治理,通过财政支出解决;而对于矿区生态补偿制度出台后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即新帐,必须由开采企业承担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对矿区受损者的补偿等一系列责任。[4]

(三)政府与市场结合原则生态补偿模式包括政府主导、政府直接补偿和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模式。原来的制度更多倾向于矿区生态环境由政府“买单”,通过财政解决相关的费用。现在要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方式,多渠道筹措矿区生态补偿资金。

(四)分类与共建并进原则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不同的矿区开发现状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区、分时、分类、分层地补偿。另一方面要全局统筹,建立矿区生态环境共享共建机制,整合各个相关利益者对矿区进行共同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四、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补偿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生态监测和生态标准两种体系一是构建矿区环境信息采集和统计体系,加强对矿区生态破坏程度的实时监测分析,提高矿产资源环境统计资料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真实性。同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及时掌握矿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为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二是构建矿区生态补偿标准,明确生态补偿内容。应根据矿区的实际生态环境破坏状况,确定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及标准,避免补偿内容的不完全或重复,低估或高估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程度,对矿区生态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结合相关利益者的补偿意愿,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标准。

(二)建立补偿评估与补偿谈判两种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评估机制。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损失涉及土地、植被、水污染和居民健康损害等方面,应由第三方生态补偿体系评估机构来进行生态损失估价。并且,不同的环境污染损失采取的评估方法不同,比如农作物的损失可以用生产率变动分析法、土地损失可以用替代市场法、居民健康受损可以用人力资本法等等。[5]因此,需要尽快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的具体评估方法,提出各种评估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操作原则,寻求多种方法结合的最佳途径。二是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谈判机制。生态补偿谈判机制是指矿区生态环境破坏者与受害者双方就补偿方式、补偿标准、补偿期限等进行平等、自愿的一种协商机制。要改变目前完全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机制,转向基于市场化的生态补偿协商机制,确立矿区生态环境受损者(包括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市场主体地位,与矿产开采企业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谈判,就生态补偿达成协议。

(三)完善事前补偿与事后补偿两种制度一是完善事前补偿制度。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区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对矿山开采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要与环境保护规划充分衔接,列入规划的许可范围,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分类要求保障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因此,矿业权管理机构批准出让矿业权时,必须要求申请开采者在报告中含有相关的矿区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计划。对于已经取得矿业权,并进行矿产资源开采,但未履行或履行不足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企业,可以暂停开采,限期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整顿。二是完善事后补偿制度。矿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或事后,必须采取足够的行动,实行矿区生态环境的补偿修复。例如,对短期开采的实行“一次性补偿机制”;对中期开采的尝试“年度租金制度”;对长期开采的探索“股份制补偿方式”。[6]

(四)优化环境税制和补偿费用两种手段一是适时开征环境税。应循序渐进,逐步构建矿产资源环境税制。资源环境税的征收可按产量或价格进行征收,税率确定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挂钩。在初期,主要针对水、土推行易征的污染排放税目,条件成熟再考虑开征全覆盖的环境税。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税收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1)惩罚性税收机制,主要是通过强制性税收,迫使企业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2)激励性税收制度,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或减免,鼓励企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适当收取生态补偿费。生态补偿费主要针对矿区环境污染征收,因此可根据矿区面积大小进行征收。有人认为,对于生态补偿费,因与环境税的重合,可考虑“费改税”,将生态补偿费的征收制度设计融入到环境税中。我们认为两者不同,环境税应主要针对修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生态补偿费主要用于对矿区受损者的补偿。三是可以探索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备用金征收模式。对于矿区资源开发的企业,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采矿许可的权利,强制其交纳一定备用金,保证金的交纳可以在银行建立专门的企业生态修复账户,根据企业在实际开采中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来确定账户金额。

(五)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一是探索公司化运行机制。由政府发起,社会资本进入,成立专业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公司,由公司具体承担矿山生态修复资金筹措、运行和治理项目管理。在所有制性质上,公司可以是政府投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也可以是政府委托的纯民营企业。二是推进矿山生态资产证券化机制。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它可以通过灵活的融资方式,应用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矿区生态资产证券化基本上可以采取两种方案,第一种是直接将矿区某些权利如矿业权投入证券市场,可以称为直接证券化;第二种是将矿区的某些资产如矿业权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可以称为间接证券化。三是探索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收益”的原则,通过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回收资金并获得土地出让收入,即通过出让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后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增值收益的方式,拓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资金渠道。四是探索组建生态银行。生态银行是以促进矿区生态环境建设为目的而经营信贷业务的银行,应和相关银行构建专业性的生态银行或开发相关的生态银行业务为我省矿区生态修复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团体、家庭和个人在“生态银行”开户后,就成为了银行的正式“储户”,并将获得银行发放的“绿色存折”。[7]储户们通过参与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获得的“绿币”,这些“绿币”可以兑换旅游景区门票或其他公共服务,以此提升公众参与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矿区生态建设中。五是建立矿区生态环保创业投资基金。尽快设立江西省属矿区生态环保创业投资基金,并主要用于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资金或来源于政策性银行联合出资,或向外部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通过建立生态环保创业投资基金、发行生态建设彩票、培育生态环保信托业等方式为江西省属矿区生态补偿提供资金支持。

(六)加强环境法规和生态管理两种保障一是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建设。我省尚未建立完整、规范的生态补偿法规制度,在矿区生态补偿领域中的实践活动依据的是各级政府制定的带有生态补偿性质的规范性文件,比较零星、散落。要紧紧抓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全面强化生态治理制度,根据省属矿区生态补偿的需要,尽快制定或修订江西省属矿区生态补偿修复的指导意见,为矿区环境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加强生态补偿行政管理。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损害涉及水、土和植被等,而不同的生态损害分别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不利于矿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应由环保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协助,在国土厅成立跨部门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机构,负责全省编制全省省属矿区生态环境整治专项规划,确定工作目标任务,组织分期分批实施。同时,成立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厅,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负责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实施、监测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云中.关于完善我国矿权和资源税(费)政策的建议[J].中国市场,2013(36).

[2]王尔德.国家拟扩大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跨省补偿或将破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4-30.

[3]任明杰,刘兴龙.赣州稀土污染样本[N].中国证券报,2015-1-30.

[4]刘洋,李文华.生态补偿应新旧账分开算[N].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5-25.

[5]李启宇,曾凡英,何凡论.盐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盐矿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4(9).

[6]骆云中,许坚,谢德体.我国现行矿业用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资源科学,2014(3).

[7]邹睿思.生态价值评估、资源证券化与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8).

第8篇: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摘要】煤矿区经过长期采煤后,由于地质条件发生改变,形成局部区域塌陷,既造成了城市环境的破坏,又给城市建设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探索塌陷区治理方案,修复生态环境势在必然。本文以唐山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建设南湖生态城为例,从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文化传承等方面对塌陷区治理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该实证研究对各地塌陷区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唐山南湖

【作者简介】高怀军,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唐山路南区人民政府,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及管理研究。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更加注重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唐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多年的煤炭开采给城市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为改善城市环境现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2006年底,唐山市市委、市政府经过组织现场调研、专家论证后,最终决定启动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对塌陷区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南湖生态城。该区域规划总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8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态城风景区和77平方公里的四个生活片区和商业区。

一、以安全评价为基础,合理确定治理目标

对煤矿塌陷废弃地的治理利用,安全问题是全部工作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1.对规划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专项评估。由河北省地勘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做出了《开滦唐山矿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该报告分别对拟治理区域的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对规划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估,根据以上几项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和治理建议。

2.编制了采煤沉降区及周边区域地震小区划。由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制了《开滦唐山矿采煤沉降区及周边区域地震小区划》,对断裂带活动性、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结论。

3.对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整体评价。由中国煤炭研究院唐山分院做出了《唐山市南湖区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整体规划评价报告》,通过覆岩破坏高度计算、建(构) 筑物荷载影响深度计算、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做出了建筑可行性评价结论,并划定了适宜建筑范围。

根据以上评价结论,对各专项评估结果确定范围进行叠加,在同时满足各评价结论的前提下,确定了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宜建设区,为采煤塌陷区综合利用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另外,为确保地上建筑的安全,建立地表沉降监测预警系统,利用高精度gps对地表的垂直及水平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位移超警戒值时自动发出报警,为地质灾害的预警及防范提供了保障。

二、以规划为引领,科学定位城市功能

生态修复工作,规划是龙头。该项治理工作以“变废宝,变劣为优”为规划理念,突破观念束缚,使环境实现质的飞跃,还自然以青山绿树,碧水蓝天。规划目标是使唐山的城市内涵得到本质提升,实现“凤凰涅槃”,将因资源开采而形成的采煤废弃地建设成现代化生态城市。在功能定位上,突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确定该区域产业培育和产业选择的生态原则,确定产业遴选目录,避免形成过度开发及环境破坏。控制规划期内生态城适宜的人口及各项用地发展规模,确定生态城建设与发展用地的功能分区、大的空间布局,并确定开发模式和时序。对交通模式提出各自适宜的路网结构,并在生态城内建立起便捷、安全的绿色交通体系。基于上述先进的理念,总体规划的编制打破了传统的方案征集或招标的形式,邀请国内外多家设计机构,组织了国际咨询活动,吸收各家设计单位的先进理念,最后由一家单位完善整合,确保了规划方案的最优化。

三、以生态保护修复为宗旨,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保护生态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采煤塌陷对地质条件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同时也形成了天然的生态资源。这一天然的生态禀赋,恰恰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应该充分加以保护和利用。

1.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实现变废为宝。对现有的各类垃圾,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煤矸石、粉煤灰等进行清理,将其作为道路的基础材料;对自然水坑进行整理,形成大规模的湖泊及水系;对湖中树木进行保留,形成湖心观光岛;对现有的片林及绿化进行保留提升,形成良好的自然园林景观。最终,经过改造提升形成了包括九湖五岛在内的11.5平方公里的水面,16.5平方公里的森林及园林景观,植物品种达160多种。

2.营造自然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对湖岸采取自然的处理,采用木桩及石笼护岸,禁止使用混凝土;湖岸护坡采取“枝桠沉床”法,利用废弃的树枝打捆,用木桩固定,形成井字形,达到固土作用;保护地表黏土层,利用其隔水性,防止湖水渗漏,避免人工防渗处理。这些做法有效地保护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使生物种群得以扩大,目前有鸟类60多种,鱼类30多种。

3.建立生态指标体系,提升生态城的综合功能。编制了包括绿色生态、新能源开发、绿色节能建筑、数字信息系统等各项指标在内的《唐山南湖生态城生态指标体系》,以该体系为指导,科学推进南湖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工作。

四、以技术为支撑,实现土地利用因地制宜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土地、充分利用土地,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废弃地,也是保护土地工作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能够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后的废弃地,成了专家及各级政府重点研究的问题。

1.探索利用最新技术,确保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对地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传统的观念认为采煤塌陷区不可利用,但随着条带开采、充填技术等采煤新工艺的利用,以及地面塌陷预测技术、建筑抗变形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为采煤塌陷区的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这些技术应该在塌陷区修复中得到积极推广。

2.尊重生态现实,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对采煤塌陷区的利用,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综合地质评估结论,按照禁建区、限建区及适宜建设区的区域划定,做出相应的规划安排。对禁建区范围,主要以生态保护、涵养为主,建设园林绿化景观;利用现有水域,进行综合改造,建设湖区水景。对限建区范围,按照地质评估报告的要求,在满足建筑物限高、建筑密度、建筑结构等要求下,建设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在适宜建设区范围内,可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正常的开发建设,释放土地的应有价值。总之,采煤塌陷区的合理利用,符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政策,应给予鼓励和支持。但在利用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发生盲目性和过度开发等问题。

五、注重历史积淀,实现城市文化传承

采煤塌陷区作为资源开发的产物,在对环境产生破坏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在改造恶劣环境的同时,不能将历史遗产简单地做毁灭处理,应予以选择性保留和发扬,形成一脉传承的城市文化。

1.保护重点工业遗产。对现有工业遗产,包括工业厂房、标志性建筑等予以保留,将其进行环境改造,使之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我们追忆历史的痕迹及标志。开滦煤矿的风井、日夜转动的提升绞车都已经成为了人们对开滦100多年历史的记忆。

在治理过程中对这些历史遗产要做充分考虑并妥善保留。同时对煤矸石山等标志性地貌也要充分利用,使历史痕迹与景观山体相得益彰。

第9篇:生态修复报告范文

钻井废弃物对井场周边环境特别是水资源产生了严重污染。就水资源而言,随着人们用水量和排水量的逐年增加,天然水循环愈来愈明显地受到社会水循环的影响,一系列水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地表水受到污染等应运而生。这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的表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水环境的承受能力,同时对水资源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钻井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改善我们的水环境和生活环境,并使水资源可持续利摘要用,以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每年每口井的钻井废弃物的占地将产生一定的费用,若每口井产生的钻井废弃物都得到无害化处理,每年将节省大量的占地费用,同时避免钻井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对钻井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首先是对钻井废弃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再对钻井废弃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泥池通过无害化处理后,在其上再覆土退田还耕,每年将节省大量的占地费用。实施钻井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保护井场周边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以及生态环境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为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泥浆池无害化治理方法及相关要求

泥浆无害化处置必须对废弃泥浆全部进行无害化(固化)治理,泥浆池表面覆土厚度不少于0.5米。

2.1治理方法

2.2废水处理(1)废水处理后达到BG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部分水作为施工用水进行回用。(2)由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现场监测,对治理达标后的废水由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进行排放。

2.3废弃物固化处理标准(1)废弃物处理必须进行不渗透的完全固化。(2)废弃物固化后其浸出液的污染物浓度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3)确保固化后的泥浆池有足够强度和防渗能力。(4)对废弃泥浆进行固化处理,待固化后,由当地环境监测部门取样进行监测,并出示监测报告,浸出液污染物达标后回填。

2.4治理过程(1)将泥浆池表面作为施工场地,同时对其池内的污泥进行现场测量,施工采取先处理半边,后处理另半边的方式,这样可以利用原有固化池平台来解决无施工场地的问题;(2)将废弃泥浆固化施工的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3)挖掘无污泥,按比例将主剂与污泥(包括污水池内的沙袋和沉降污泥)进行混合;(4)在按比例将辅剂与污泥充分混合,最后分批将混合后的污泥转入固化池内;(5)清理现场,固化池池面覆土还田,覆土厚度40cm,各池覆土层持平。

3井场生态修复

井场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废泥浆无害化处理,核心是植被再造,内涵是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钻井废泥浆无害化处理;二是消除井场垃圾,平整井场;三是种植沙漠植物,恢复沙漠植被。第一、二部分解决了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因此,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垃圾处理及植被恢复

3.1垃圾处理及井场平整完井后的井场往往会遗留部分钻井、压裂、固井、试气过程的剩余物资,如少量水泥、陶粒、石子等,还有包装袋、油污等其他废弃物。回收包装袋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剩余水泥、陶粒、油污和石子等部分也可回收利用,没有回收价值的,就地混入沙漠土壤体系中。

3.2井场平整回收垃圾后,对井场进行平整:其中,将废泥浆再生物浅埋在沙层5—10公分深度,埋藏厚度平均达到15公分。由于这种泥浆再生物相对沙层来说,更具吸水性,容易保存水分,有利于植被生长,因此,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3.3恢复沙漠植被由于榆林气田地处毛乌素沙漠,它的主要降雨季节集中每年的7、8月份,春季的4、5月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雨,生态修复必需充分利用雨季降雨量相对较多的条件,进行植被再造。在春季和秋季雨量相对充沛的季节处理井位,将泥浆再生体埋入湿沙层的同时,将沙漠植物的种子植入泥浆再生体中,使其自然发芽生长。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