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小学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

第1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血脂异常人群64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2]中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空腹血清TC ≥5.18 mmol/L, 和(或)TG ≥1.70 mmol/L, 和(或)LDL-C ≥3.37 mmol/L, 和(或)HDL-C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均采用调查问卷采集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生活行为方式、既往健康状况、服药情况、家族史等。对照组血脂异常人群保持原有生活饮食习惯, 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健康管理措施干预6个月, 方法如下。

1. 2. 1健康教育根据血脂异常受试者的体检报告, 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 使受试者充分了解血脂异常的病因、病理发展及其危害性等, 制定可行的健康管理计划。

1. 2. 2膳食干预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制定每位受试者的个体化饮食方案。控制原则: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控制总热量, 选择能够降低LDL-C的食物, 戒烟和限盐, 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1. 2. 3运动干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如太极拳、慢跑、爬山、爬楼、骑车、打球、游泳等简便、有效、可行的运动项目, 保证中强度有氧运动, 每周锻炼3~4 d, 60 min/次左右。

1. 2. 4跟踪随访通过电话、短信或家庭每月随访受试者1次, 了解受试者干预措施实施的情况和健康状况, 根据受试者在执行健康管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 3血脂检测分别在干预前后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5 ml, 离心分离血清后, 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LDL-C和HDL-C含量。

1. 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干预前, 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干预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和提出干预策略的一种健康行为, 其通过调动人们积极性, 利用各种资源来控制疾病发生, 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高, 大多数人逐渐认识到亚健康的早期干预的效果要远远优于疾病的治疗, 健康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由于血脂异常人群无任何症状, 所以大多数人对其健康危害性认识不够。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人们对血脂异常危害性的认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由于血脂异常与人们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因此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通过膳食干预纠正血脂异常人群不良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如戒烟、限酒、限盐, 减少过多的热量摄入, 控制和减轻体重, 从而控制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根林, 张华, 徐玉叶.血脂异常的调脂策略.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9):204-205.

[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5):390-391.

第2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建议;对策

1 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原因及意义

(1)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特点。学校图书馆是教育阵地,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据点,对学生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学校图书馆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地方,它不仅是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育研究服务中心,而且是学生进行再次教育,自我培养、提升情操的中心。所以对其管理工作难度也会有所提升。图书馆中读物十分丰富,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需要阅读的读物进行阅读,从而能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其中的阅读汲取书中有用的经验及思想。比如,学生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些事情的解决方法,或者从一些典型的事件,好人好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做好对其图书管理工作才能合理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图书馆资源丰富,是学生进行课后自我辅导的有力武器是辅助老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不可否认的是,学校中图书馆书籍上及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及,所以图书馆一项都是学生的好去处,无论是对作业缺失内容的弥补,还是对于自身知识不足的补充,都会通过图书馆书籍的阅读来填补,由此达到进行自我辅导的目的。而老师在课上会为学生补充比较多的课外知识,此时,老师就会通过图书馆的图书来补充这一部分缺失。

(3)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提升综合能力,扩大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复合型人才越来越稀缺,社会越来越需要这类人才,所以对于当代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学生必须努力将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读大量的书籍,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2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图书馆对一所学校意义重大,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大部分情况下,很多学校对于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已经做到十分重视,能够按照一定制度与规定进行管理,在实践中收受显著效果。但是依然有不少学校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致使资源得不到合理地利用。

(1)学校对于图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在图书馆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其管理的各个环节不够标准与制度化。读者进行阅读之后的图书随意摆放,没有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整理,为了方便管理和防止图书的损坏,有的学校图书馆部分书籍并进行外借,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的利用,造成浪费。且图书分类不够细致化,显得凌乱,读者查找时比较困难。部分学校对于图书更换的预算较少,导致图书开支少,馆内图书更新慢,臧书种类或者数目较少,无法满足师生阅读需求。

(2)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低下,对于管理专业化知识比较缺乏,工作时不够娴熟与专业。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起着师生与图书馆链接在一起的纽带作用,没有管理人员,师生们就不能顺利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否对图书馆进行有序管理,影响极大。一般其情况下,学校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很少有专业院校毕业的,所以大部分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化的学习与培养,没有专业化的知识支撑,难免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显得外行,业务水平低下,管理能力明显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在与老师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顺畅等,都是问题所在。

(3)管理模式落后,制度不够完善。在少部分的学校中,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学校,对于学校图书的管理一般是人工的方式,至今为止依然保持这种方式,没有改观,而校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与麻烦也没有进行更新。但是在计算机信息化的当下,这种方式不免显得落后,而且人工管理手续繁杂,工作量极大,不利于登记注册和师生进行借阅。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但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不按一定的规则办事,就会使工作变得杂乱无章。

3 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工作

图书馆是学校师生的一个重要的场所,老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会与其打交道。所以无论有多艰难,学校都应该做好对其管理工作,改变过去落后思想观念,发挥图书馆最大作用,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对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增加图书管理预算,加快图书更新速度。对于图书管理工作,首先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建立起一套完整地管理监督体系,校方应该安排专人定时对图书管理工作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方案进行改正。增加预算,除了定时更新图书增加图书数目之外,还要聘请一些专家顾问进行指导,使管理专业化。

(2)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由于学校图书管理人员很大程度上是外聘的临时人员、退休老干部或者在这一方面上并不是专业者,其往往责任意识不高,对待工作散漫,得过且过,所以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是一个长久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枯燥无味的工作,长期从事这一个工作,会使人心烦意乱,从而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与老师和学生进行良好沟通,不能够时刻为有问题的师生解决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有一颗为他人服务的心。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与实际生活中,同时还要聘请相关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对图书进行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和信息管理素质,使工作人员做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投入到无味的工作当中,无怨无悔的为老师同学们奉献。

(3)制定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条例都“有法可依”。在学校的图书馆中,有各种各样规章制度,比如职责类的制度《图书馆馆长的职责》和《图书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借阅类的规则制度《教师(学生)阅览室规则》、《借书证办理制度》、《图书借还规则》,还有其他类型的《图书采购管理方法》、《图书注销管理方法》、《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则》等。在这些现有的制度上,我们还应进一步细化,对于新问题的出现及时添加规则到制度当中。而最重要的是,管理人员必须把这些职责中的规则落实到实际当中,切忌空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图书馆的最大作用,为学校师生造福。

(4)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一味的进行人工化管理在无形当中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效率低下。时下,计算机高度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改革,更新原有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技术,运用新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效率。有效利用信息管理平台,不仅能够使管理显得高度专业化,而且使以往图书编排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第3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定位不明确,水平参差不齐,致使企业管理效率较低,甚至因为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破产。招聘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积极分析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出全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财务专业人士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为进行有关财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企业类型,通过在招聘会上请招聘企业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共收到100家企业的有效问卷。根据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定位等四个主要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回收的问卷对以上问题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的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业务知识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全面教育。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如图一所示:

企业除了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外,还对专业人才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数学知识有要求,其中对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

2.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企业财务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如图二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的问题上,企业更为重视敬业精神(18.21%)、责任心(15.86%)和职业修养(16.56%),以上三个方面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要求,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远高于对业务素质(19.88%)的重视程度。

3.企业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要求

业务知识不等于实践能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比较重视财务人员的决策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而对这几项主要能力的关注也存在着差别,如图三所示:图中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更注重财务人员的公关能力,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决策能力。企业财务人员需要经常与银行、税务、政府部门等打交道,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

4.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岗位划分

调查数据显示,100家被调查企业中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存在差别、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不同从而导致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有差别这一观点的占68.59%;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差别不大,从而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知识要求差别不大这一观点的占29.12%;而持财务管理就是会计这一观点,将二者等同的比例为2.29%。基于以上认识的差异,企业关于财务管理与会计岗位的设置也存在很大不同,将会计与财务管理分开设置的大约占35.12%,在会计机构中设置独立财务岗位的占28.59%,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占36.29%。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竞争的加剧,大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与区分,这就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关于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定位等四个方面要求的调查分析,能够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明确方向。根据以上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尚存在以下不足:

1.重财务专业课程,轻相关业务课程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会计、财务、金融、税务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而目前高等院校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在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忽视金融、税务、法律等课程。法律、金融等本就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而教学中对以上课程只是停留在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的层面上,并未让学生深入学习,有些院校甚至将这些课程作为考察科目,一学期结束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了什么内容。这种教学状况导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财务管理课程学好就可以了,极为不利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水平财务管理人才。

2.缺乏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财务管理在现实当中体现出更多的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如果财务人员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隐患,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最终的失败。财务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修养,相比业务素质,用人单位更看重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修养。目前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基本没有,高校将精力主要放在学生财务业务知识的培养上,对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培养基本忽略,只是在大一的公修课《思想道德与教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缺乏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特点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3.缺乏有效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更注重学生业务知识的培养,而轻视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就是缺乏实践课程,目前高等院校的实践课程基本上仅限于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增加ERP沙盘模拟实训课,而该课程虽是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但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效果。有些院校在毕业前安排了实习,但这些实习多以学生自由自愿的形式开展,学校没有相应的监督,也缺乏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难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财务与会计是等同的,这一观点不仅在很长的时间内影响着用人企业,更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一些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的教学目标上定位不明确,甚至出现混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课程的设置基本相同,最多是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偏重于财务,而对会计专业学生更偏重于会计学,以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在职业选择上更多的是偏重于会计;二是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财务理论,学会公式套用,缺乏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差别不大,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手段的改进,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实际工作中仅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而欠缺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很难全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不懂金融、经济,就很难从微观以及宏观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准确把握。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因此,高等院校应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改变过去仅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轻视相关专业课程的做法,切实加强对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设置经济、法律、税务、金融的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提示学生学科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注意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2.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高危行业,财务人员没有较高的职业修养不仅可能给自身带来麻烦,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危机。为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财务工作者,高等院校在注重学生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给予充分重视。一是可以在各个学期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财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操守;二是可以开展讲座,以反面教材作为宣传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3.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

财务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仅注重理论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令学生眼高手低。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一是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RP沙盘模拟等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活动,配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开展案例分析课程,以增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安排实习机会,高校可以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摆脱过去学生实习的管理方式,将学生每个学期的实习状况进行反馈计入学分。

4.明确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

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财务管理需要会计提供信息,以便于分析、预测和决策,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别:会计主要是对实际发生事项的核算,财务人员需要决策和预测,财务活动中面临着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对一系列突发事项作出迅速反应,这就决定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公关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从而要求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科教育上必须进行区分,明确财务不等于会计,在教学培养上两者应该是有区别的,从而促使高校真正按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企业要求进行学科教育,而不是按会计学科培养出顶着财务专业的名号实际仍以会计为就业取向的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王碧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9,(12).

第4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在医学院校教学中实验室所占比重达到三分之一,而实验教学的进行一定是要发生在实验室的。故实验室建设的好坏和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因为实际操作才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最终目的,而能够让学生在学校里理论联系实际的唯一场所。但是无论建设还是管理都无法离开实验室使用的主体人。因此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建设管理实验室。

一、目前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状况

实验室建设是要配合学科相关知识内容建设的一项需要通过日常积累的长期性工作。医学院校原本的实验室是以学科为基础建设单位,建设相对独立的实验室。而实验室的管理当然也是由学科带头人担当,事实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

(一) 缺乏远见和全局观

原有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由于以科室为单位,仪器上报计划缺乏整合都是以自己科室的角度出发,所选设备档次偏低,缺乏先进设备和高精设备,影响实验室整体档次,无法把实验室建设和研究水平推上更高水平。此外,由于缺乏远见,导致在规划时把有限的资金分散投入,不但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各学科实验室之间重复购买,建设的现象较多。由于资金有限也导致实验室设备能够承载的实验人数受限,工作效率不高,这些缺陷最终都体现出实验室建设重点不突出,科研条件不够完善。

(二) 忽视科研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的管理内容包括实验室所属人力资源和财物的全面管理,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多年来,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上已经形成重物轻人的模式,一味的注重仪器设备更新,忽视实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实验室科研队伍一般由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师和科研人员在高校所获得的重视远远超过实验技术人员所获得的重视。实验员在高校通常被列为教辅人员,在医疗单位被列为医技人员,待遇普遍偏低,从而导致实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容易造成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因此,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除了要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研究人员外,还应积极培养实验员,在管理上积极改进让这些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起来。共同为既定的科研目标服务,打造具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这也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点项目之一。

(三)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使用率低

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是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单独建设。实验仪器购置后,安放在哪个实验室所有权就归哪个实验室,由实验室管理者无偿占有、无偿使用,谁都不愿与其他教研组协作和服务,没有一套完备的共享的机制,造成仪器利用效率低。这就造成了实验仪器的大量重复购置。

二、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医学院校实验室除了承载着科研任务外,还是教学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他的管理十分重要。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下让我们结合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具体分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 应具有协调能力从全局出发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在建设和管理上不能在只局限于自己学科上来进行建设管理。从所有学科的角度上出发来合理制定实验设备和仪器的采购,避免多学科都涉及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以及分散购置。重复购置浪费学校资金,分散购置导致单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有限可能造成教学和科研中无法满足学生或者科研人员的使用,利用率大打折扣。医学院中有很多学科都有交叉,这意味着部分实验项目是相同的,因此多个学科实验室负责人应从全局出发,协调配置可共同使用的仪器设备,将这些设备集中起来统一建设一个专门实验室,例如,药学院的常见的分析化学实验室,制剂分析实验室,药物合成等实验室都会使用到精密的分析天平,如每个实验室只配备几台这种昂贵的天平,当学生实验课和多个科研人员进行试验需要用到分析天平时,难免出现排队现象,这样大大的延长了试验时间。当把多个实验室的分析天平集中到一起建设一个分析天平室,由于设备集中数量大大增多,不但使分析天平课能够承载的学生数量,同时也减少了科研人员等待他人使用分析天平的几率。除此之外一些使用率比较低的实验设备且多个实验室需要时,通过协调无需多个实验室全部购买,只需单个实验室购买,多个实验室使用,既节省资源、资金又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率。

(二) 管理上不应过于保守,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

管理上不能过于保守,应将实验室适当开放,不能因为担心设备损耗或者便于管理就在没有教学任务和规定的科研任务时,就将实验室关闭。还有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精密仪器越来越多,实验时需要学生和科研人员过硬的技术,而过硬的技术是要靠多次练习和操作才能磨练出来的。这都是需要实验室在一些业余时间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是需要管理者有破除过去保守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为了顺应潮流,同时满足科研是需要部分自由空间来发挥的前提,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都需要管理者在思维和模式上进行改革,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实验室的功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兵.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第5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 软件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88-02

一、概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软件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和在线远程教育系统等教学平台,计算中心、虚拟现实实验中心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等科研平台,以及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等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的投资占到很大比例。计算机软件资产已成为高等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针对计算机软件资产这种具有无形、易复制、时效性强等专属特征的特殊资产,仍参照传统硬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作为一般性的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在资产核算、资产使用和处置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软件资产的管理迫切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制定一套切实可用的管理方法。

二、软件资产界定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明确规定{1},软件资产是指以软件载体、许可、信息化成果的拷贝(含文档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资产,或者授权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批量同类资产:软件资产载体包括光盘母拷贝、软磁盘母拷贝、硬盘母拷贝、移动存储母拷贝、互联网下载文件的源文件等;许可证包括产品外包装或者载体盘面上的安装序列号、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的内置信息,以及电子文档格式的授权码等。

计算机软件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具有成本价值、使用价值和创造利益的作用,满足资产确认的基本属性。然而,相对于一般固定资产而言,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易复制等专属特征,在现有的软件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软件资产的认定认识不够。一谈到高校的资产管理,传统上更多的是涉及到有形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往很多人误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集中在软件载体上,又因软件载体的价值很低而往往被人们忽略了软件的真实价值,故从观念上忽视了软件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2}。

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性,购买软件产品时,单位只是获得装有软件的载体(如光盘)和授权许可序列号(或物理密钥);仅从软件载体本身无法感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将许可软件装入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其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用户界面或其他硬件设施体现出来。软件具有易复制性,表现为软件不同于其他实物资产,无需成本即可随意拷贝复制,虽然成品软件大多设置了加密授权程序,但若管理不善容易被他人盗用许可密码,给单位带来侵权违约风险,若加强管理,使用价值就能大大提高;时间效应是计算机软件的共同特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不断升级和更新,新的高性能软件不断涌现,促使单位加快软件淘汰更新速度。正是由于软件的专属特征,使得人们对软件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正是由于其“无形”,使得大多数单位没有将其作为资产真正加以管理。

2.软件资产价值核算难度大。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很多,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对不同配置方式形成的计算机资产进行价值核算时,存在无章可循,核算难度大的问题{3}。

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其价值核算按照购入成本计算,一般不存在问题。然而对于那些和固定资产一同购入的软件,往往没有区分与固定资产是否可分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与固定资产不可分的软件,往往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可以分开的软件,其价值核算需要根据购入时的单独计价成本进行核算。

对于委托开发和自主开发形成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国内高校间往往没有统一的价值核算标准。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一般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而对资助开发的软件,其价值或者成本核算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受赠的软件,其价值核算往往需要根据该软件是否是商用软件区别对待。

另外,由于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期限或者存在维护和升级要求,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因此,在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体现与时间效应相关的价值核算方面管理比较混乱。

3.软件资产管理制度欠完善。按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5},计算机软件总体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测试软件和其他软件等类型,具体来说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图文处理软件、专业专用软件、应用事务性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软件等。上述软件的配置方式又可能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国内高校目前普遍缺乏不同配置方式下不同类型和功能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6}。

更多的高校由于进行校、院(系)二级管理,针对价值较低的软件或者专门的工作软件, 各个院、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或委托开发, 由此存在许多重复的购置和过高的维护成本。另外由于软件的无形特征, 在软件并未过期,但常常会因随依附固有设备的报废而报废,从而导致软件资产的流失。再加上软件的日常维护、版本的更新,使软件登记、价值管理等工作更加困难。因此,高校对软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急需改进。

4.软件资产管理模式陈旧和专有人才缺乏。我国高校仍主要以实物管理的模式进行软件资产管理,无法适应计算机软件资产的无形、易复制和时效等专属特征。

软件资产管理的对象既包括购买后存储于某种载体中的软件,也包括被安装在各个计算机硬件中的软件,其存在方式比一般有形资产要丰富得多。大多数高校现有的“一物一卡”、“账实核对”等传统实物资产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软件资产管理的要求。

软件资产的形成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不同方式,而且软件资产的管理涉及到软件采购(研发)、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与删除等全过程。目前国内高校的软件资产管理主要针对购置且具有标价的单一软件,而对其他配置方式形成的软件资产和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过程软件资产的变动管理往往是空白。

另外,由于高校设备采购和财务管理部门,往往缺乏软件价值核算和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在软件的采购、登记、管理和维护等过程力不从心,漏洞较大。

三、高等学校软件资产管理对策

针对国内高校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参照《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令第35号){4}等国家和部委文件精神,考虑软件资产的专属特征,提出如下软件资产管理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根据软件的不同功能特征及其与固有设备(如计算机或固有仪器设备)的依附关系进行分类管理。

对伴随计算机购置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和与专有仪器设备配套的应用软件,其价值需要依附于具体硬件设备才能体现,对于此类软件资产,可采用实物资产管理的现有制度进行管理;对各类可单独购置的应用软件、管理软件和测试软件等,不仅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进行价值核算,而且需要考虑软件升级和维护过程软件资产价值的变动进行动态管理。

考虑到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受赠而形成的软件资产价值认定和核算方面的复杂性,对该类软件宜与上述购置类软件区别管理。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软件资产化的认定及价值核算尚无统一规定,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IAS38)对计算机软件资产的认定及会计核算问题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软件类无形资产有形管理制度。

2.完善软件资产价值核算体系。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建立相应的价值核算和配套的价值管理体系。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依据购入成本进行价值核算;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宜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对自主开发的软件,不仅应该按照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成本核算,更应正确评估所形成软件资产的可能创造利润、节省投资方面带来的附加价值。

同上段所述,对软件资产,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软件升级和维护费用,建立等软件资产价值的动态核算体系。

3.建立软件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及其实施细则。在国际上,软件资产管理(Software Asset Management, SAM)有专门的标准“ISO/IEC19770-1”可依。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单位(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为指导企业或部门对软件资产的采购、部署、移动、更新、升级、维护、报废及删除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保护,提供了规范和依据。

事实上,我国最近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2},也全面体现上述软件资产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该暂行办法对软件资产管理中授权、配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管理提出指导性的规定,为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相结合奠定了基础。

目前,高等学校迫切需要做的是,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在软件资产界定、入账价值核算、建立软件资产档案管理和软件配置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实现软件的配置、使用、保管、维护和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4.加强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和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软件资产管理包括授权管理、配置管理、使用管理和处置管理等过程,需要具备预算、采购、财务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协作。

目前国内高校迫切需要开展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并培养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为软件配置、招标采购、验收测试、处置报废等重要环节把关,确保软件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效运行。

注释:

{1}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

{2}郭宁.高校软件资产价值分析及管理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No.(6):122-125.

{3}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课题组.浅析人民银行软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基层论坛, 2011年,No.11:64-66.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35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

第6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时间管理法;高职护生;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49-03

时间管理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下,通过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工作,本质就是一种个人的作业计划,教会人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增强个人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现代管理实践中,时间管理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研究是把时间管理法应用于高职大一护生的学习实践,实施时间管理方面的干预,观察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级护生。入学的高职大一护生共分为4个大班,抽取其中一个大班,学生人数为161人。然后再随机分组,获得对照组学生80人,实验组81人。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神志清楚,自愿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愿意配合本课题研究的学生。

2.调查工具。①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由黄希庭等编制,该量表1共有44个项目,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3个分量表组成。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1~0.81,重测信度在0.71~0.85。本量表每个条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5点评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调查问卷量表编排于试卷上,量表前附有指导语和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的主试均由教师担任。采用以班为单位集体施测,统一指导语,问卷当场收回。干预前发放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93.8%,其中观察组76份,对照组74份。两组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总分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干预后发放调查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95.0%,其中观察组81份,对照组71份。②考试成绩包括第一学年两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涵盖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及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共有25门考试科目的成绩。

3.研究方法。观察组学生,实行时间管理法的教育,包括讲座4学时、时间管理互相沟通2学时(1学时为45分钟);每一个月的自我时间管理的自我记录和改进作业;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的时间管理自我记录表;对照组学生无上述时间管理法的干预措施。讲座具体干预内容如下:①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向观察组护生介绍大学三年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我时间管理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学习时间管理方法,并加以应用。②学习时间管理的常用方法,介绍如下:a.ABC时间管理法是美国企业管理顾问艾伦・莱金(Lakein)创立的,提倡编制每日工作时间表。首先,在每天工作开始时,对全天工作列出清单,然后根据事件特征,将一天要做的事情分成ABC三类:A类即最重要且后果影响大的事情;B类即重要但影响不大的事情;C类即无关紧要的事情。其中抓紧做的是A类,B类次之,C类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必理会。b.时间“四象限”法。著名管理学家科威提出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又不重要。对于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务――尽量减少;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可以委托授权;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务――尽力去放弃。c.帕累托原则又称为“80/20法则”或“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最初是用于经济领域中的决策。其中的内涵是:如果工作项目以价值排序,一般来说,80%的价值来源于20%的价值。因此,作为学生要做的是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时间表,找出那些最优价值的20%的项目,尽量压缩低价值的时间浪费,将时间管理的重点放在真正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的事情上,以提高学习的效率。③学习时间管理的技巧,学会授权和拒绝的艺术。学会授权和拒绝艺术也是合理使用时间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有效地利用时间,管理者必须学会拒绝承担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责任,以保证完成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另外,要避免“时间陷阱”。最危险的“时间陷阱”就是活动轮回,即漫无目的的行为反复循环出现。宜采取的针对措施为:明确列出有价值的学习目标,并为各目标保留执行所花费的时间,按照计划实施,并定期进行阶段性评估。④学生时间管理沟通和指导。包括学习时间、课余时间、睡眠时间的管理沟通和指导。⑤时间管理自我记录表,学生自我计划和评估时间管理活动。

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学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及第一学年两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

二、结果

由上可见干预前尚不能认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学生ATMD量表总值有差异(P>0.05),说明两组学生在干预前时间管理水平无显著差异。

说明干预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按照每个学生总得分计算,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在干预后观察组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没有比对照组学生高。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三、讨论

根据2001年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中的论述,一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是这个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但是时间管理技能可以通过实践来形成。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能够降低学习倦怠的状况,学习成绩也能提高。从本次研究观察的指标看,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时间管理水平从统计学角度来说没有显著差异,两次期末考试成绩也无显著差异。预先设想并实施的时间管理法的干预措施,没有达到在实践中提高护生的时间管理水平,从而没有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因素较多,时间管理水平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已有的多项研究也表明,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积极等现象。如何提高高职护生的时间管理水平呢?在可以查询到的文献中,对时间管理量表的研究和学生利用时间的状况调查较多,实施干预方案目前没有查询到。本研究采取的是讲座、指导沟通、自我时间管理记录的方式,但是成效不显著。因此,应该继续探讨其他提高个人时间管理水平的方法,在具体的指导中发挥优势。

总之,本课题对学生的时间管理情况进行了干预,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和观察。在护理教育改革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观念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罗增辉,师宾.护士长做好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6,(2):48-49.

[2]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3]李黎明,等.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46.

[4]鞠梅,陈海英.护理管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34-45.

[5]杨险峰.80/20法则与秘书时间管理[J].秘书之友,2011,(1):39-40.

[6]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7]易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感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28(9):1081-1085.

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12―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类B类项目(ZB12663S)

第7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问题

我国曾在教育资源上极度匮乏,随着国家政策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资源逐步丰富起来,城镇及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逐年增加,私立及民办学校也逐步多了起来。但是在这些学校中,都存在经济资源运作问题、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制度未被严格执行等。学校的收入有限,经费出现问题会导致教师收入减少、教师质量下降,对教育质量造成影响。面对这样的问题,合理利用中小学的资金、配置教学资源,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实际工作中,总结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1 近年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 经费管理混乱 目前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最严重的就是经费管理混乱,中小学中广泛存在超标收费或乱收费的问题,同时学校财务支出也存在着盲目与花费过度的现象。收费混乱一般有几种问题,一是学费、资料费、学生活动费用超额收取;二是收取不必要的费用,借用毕业、订服装、考试等名目,过度收费,甚至重复收费。对于不需要缴纳特定费用的学生,也被莫名收费。而支出的问题类似,资料采购过度,没有严格的计划,教室中安装的投影、电视和计算机,往往使用率不高。有些学校设立了健身房、舞蹈房,装备齐全,但是使用率极其低下,平时并未在学生课余时间或体育课时利用,这无疑是对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加班费、监考费等费用的发放,也有部分学校存在给教职工发放的福利过度的倾向等。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对报账的管理不严,发票的来源、购买的条目审核不足,导致经费流入不应该流入的渠道,浪费了中小学的财务资源。资金未被利用到预期被利用的地方是对教育经费与学校固定资产的侵占。甚至使中小学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经费管理的混乱使得有些中小学到了依赖贷款维持经营的地步。

1.2 政府及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对于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经费使用混乱问题、收费混乱问题及资产侵占问题,源于监督部门管理力度不足,更多的是一种放任不管的态度,甚至出现包庇、阻碍查处及管理变革。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层级的隔离也导致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无人问津。在经费的拨付之后,便不再过问经费的使用去向,中小学也不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支出过度与资产侵占问题更可能与学校的高层领导有关,问题即使被发现,也难以被有效解决。

1.3 管理岗位不固定、责任心缺乏 在学校中,无论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者,位置不固定都可能导致其短期行为,缺乏责任心。学校的教师及领导在每学年的工作岗位都有可能有较大的变动,这种不固定可能引发意识上的不稳定,导致各个岗位上的员工缺乏责任心。这也是造成财务管理秩序不佳的原因之一。对学校管理层而言,由于在岗时间有限,可能出现对已发生问题视而不见的问题,同时也会出现“抓住机会挥霍”的思想。过度支出及侵占资产的问题便会越发严重,责任心也无从建立。

1.4 审计工作不到位 审计工作是为了实现财务目标,有助于利用财务资源,与财务管理效率密切相关,审计工作实施到位既能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又能提高单位的财务效率。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审计工作往往被忽略,审计与督查未能起到防范和处理财务管理混乱的作用,层层的管理部门,对财务问题重视不够,直到问题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才会着手处理。这无疑助涨了前面提到的支出过度,经费管理混乱,侵占学校资源等问题,并使这些问题进入恶性循环。不仅中小学内部对财务管理不重视,省级市级等审计、监督部门也并未将此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财政和审计部门更多的是将工作重心定位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对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部门关注较多,而中小学并不在此列。受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等各种因素限制,教育系统的审计监督更是被遗忘掉了。

2 改善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建议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问题大多来自管理者主观因素以及制度因素。在本节中,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从管理者及制度方面,对中小学财务管理提出建议。

2.1 对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 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审计监督,体制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小学在全国各地比较分散,受地区及省市的地域因素等影响,管理手段难以统一。我国财政部与国家教委早在1997年就在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中指出,对不需要设置财务机构的或者不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这种方式已经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对中小学财务管理活动的集中式管理,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活动,由一个统一的机构管理,这个机构可以是地区性的,也可以以县、区等为单位划分。当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活动在一个集中的管理核算中心掌控下,对学校的财务资源所有权、使用权进行管理,那么学校经费开支、收费都将被规范。学校中只设立管理报账的人员,由这个人员与统一核算中心机构进行联络。

另外,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及金融机构的优势,中小学财务管理可以逐步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增强信息的透明性,也可以辅助教育主管部门对其的监督。随着担保与信托等金融产品的发展,在中小学教育融资问题上,可以探索利用信托等为教育进行市场融资。但是要合理设计产品,避免招致过大的风险。

2.2 加强人员素质提高 中小学中教师及管理人员岗位变动较大,导致责任心缺失,对问题视而不见。在对财务管理的进一步改进中,一方面要改善中小学财务人员更换频繁的问题,引进财务相关专业的人员,提高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在职人员,学校要加强对其的培训,进行职称考核,继续提升其专业素质,并与其他机构进行交流,提供培训机会。这两方面的努力都会加强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尤其是民办学校,国家监管不严,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少,办学的专业性与公正性不如公立学校,在学校发生损失时,能否保证教师及学生的利益,保证就学与就业的权益等,也是需要通过加强财务监督来保障的。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就业人员的责任心。

2.3 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 根据新出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中小学财务管理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中小学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与检查。另外,对《会计法》、《审计法》和新颁布的《中小学财务制度》定期学习,使之作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操作准则,逐步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对财务管理进行事前和事后的监督。

对学校的预算管理进行监督,将收入与支出纳入监督范围,这将使得学校的经费使用更加透明。对于支出,以具体票据为原则,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支出理由是否充分,支出数额是否在规定范围以内,层层经办人及监督领导的签字。对于校内物资采购等支出项目,要审核其采购的需求,采购项目实现的途径,集中管理的方式,可以杜绝较多的不规范行为。对学校的建设规划进行衡量,避免过度开支、资金的随意挪用等。并且将学校的收入严格管理,避免学校负债过重,收入要来自于学生,花之于学生,每学期结算。

对上一部分中提到的审计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对中小学的财务监督下一步的建议,则是发挥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中小学会计工作及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并推进管理制度落实。从学校内部到区、市等教育监管机构,层层监督,避免疏漏。

3 小结

本文主要从目前中小学财务管理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认为中小学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经费管理混乱、管理人员队伍及体制不完善、审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出现疏漏的成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改善提出了针对财务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及审计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建议是战略性的,对具体地区的具体学校,存在特殊的情况,还应该由该学校进行调整与细化,得到战术性的、操作层面上的改进方式。

参考文献:

[1]刘炳江.中小学财务管理模式与部门预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王传瑜.民办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P区几所民办中小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8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预算管理 现状 原因 建议

学校对一定期间的资金财务活动所作出的安排就是学校进行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表现。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用经费仍然是以“包干使用”为基础,经费预算并没有真正运用到位,致使教育经费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标准和依据,因而造成一些学校在进行经费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科学合理的管财、理财。这样既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由此可见,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预算的管理对实现中小学校长足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现状

中小学的教育经费预算不仅是政府预算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学校发展计划,维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其主要表现就是加大了在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尽管如此,仍然有大部分中小学存在经费预算紧缺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领导层不善于管理经费预算,没有统筹全局,科学、合理的运用教育经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中小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到进行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尤其是加大了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的投入,大大促进了各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种发展势头的促进下,由上级下拨的中小学教育经费也有所增长,因而使得各中小学财务工作量明显增大,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没有认识到财务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建立科学有效地财务经费预算管理机制,因而学校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部署,无计划的盲目开支,没有全面分析学校经费支出的合理性,致使中小学出现经费紧缺的情况。

(二)经费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预算编制落实不彻底,流于形式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经费预算管理体制,但仍然出现了经费紧缺的情况,这是因为在进行经费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致使预算编制具有盲目性。部分中小学在进行经费预算管理是,没有按照“科学分析、以收定支”的要求,虽然编制了预算,但预算编制却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致使预算编制成为流于形式,不仅扰乱了学校的经费预算管理,同时还扩大了支出标准。与此同时,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学校领导层成为了决定经费支出的主体。这是经费预算管理中的最大弊病。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只要学校领导审核通过就可以支出经费,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因经费的使用缺乏监督和管理,中饱私囊的情况也在经费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多有发生,人为的造成了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

(三)中小学金费预算编制随意性大

各中小学进行预算编制的时间与学校具体招生时间不相符,因此往往会出现夸大招生数目和报到数目的情况。

在进行经费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前瞻性,无法准确估算下半年的支出预算,常常会有虚报预算编制的现象产生。

预算编制的不透明,往往仅由学校的财务部门经手,导致了预算编制信息沟通不畅,过于封闭。

(四)在进行经费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成效的预算

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只侧重于收入预算和投资预算,但却忽视了成效预算。致使学校的实际需要与实际支出相差甚远,阻碍了学校的经费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的同时还给学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的实现埋下了隐患。

二、对中小学进行经费预算管理的建议

只有完善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体制,才能科学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从根本上缓解各中小学的经费紧张,教育事业发展受阻的情况。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强化学校各级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责任意识。

“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要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其单位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是在法律条款中有明确规定的。由此可见,学校的各级人员不仅要充分了解经费预算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积极完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体制,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在学校的推行。不仅如此,还要设立专门的经费预算管理部门,专理经费预算的相关事务,明确该部门人事责权,知道你给相关准则规范,要求学校教职员工严格执行教育经费预算的相关流程,规范学校经费预算编制,以保证学校教育经费的规范、合理利用。

(二)建立一批高素质的经费预算管理队伍。

在现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人才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就是其最好的佐证。在规范各中小学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人才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专理学校经费预算管理的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及个人素质不仅决定着学校经费管理体制的强化程度,同时还影响着学校经费预算的合理利用,关系着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各中小学就必须建立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帮助学校推进教育经费预算管理,规范学校经费预算的编制,实现学校的长期发展。为此,学校要加强培养高素质财务工作人员的力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仅如此,还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经费预算管理体系的认知,提高其理论素质,为学校经费预算管理队伍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三)推进经费预算管理的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管理。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各中小学的经费预算管理也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信息化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经费管理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判断,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每一笔经费。在此基础上还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安排教育经费在学校的发展项目中的分配,避免造成学校的“财政赤字”。不仅如此,还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体制中的相关规定,把好经费预算的关口,保证教育经费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运用。

(四)利用审计监督来保证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

科学真实的审计监督,是事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只有切实做好了审计监督工作,才能为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各中小学在推进学校教育经费管理的同时,还要推进经费预算的审计监督工作,在保证学校经费预算管理流程的顺利进行的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发现在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学校经费管理把关,以此保证学校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三、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情况下,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中小学校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获益良多。中小学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贯穿于学校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中小学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推进中小学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经费预算管理体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妥善处理学校经费预算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推进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是顺应时展的趋势,同时也顺应了当今中小学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佩佩.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

[2]田晓霞,张岩峰.高校内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J].财会通讯.2009

第9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农村小学小学管理中应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为家校合作管理奠定基础。(1)在宣传中要找准对象,由点向面拓展。一些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不到位,参与意识极低,让全体学生的家长都能在思想上认识到参与管理的重要性较为困难,故而在宣传过程中可先选择一些具有进步思想、有代表性的家长作为宣传对象。如与村委会合作,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借助村级会议等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宗旨等进行宣传。由点向面逐渐展开,通过长期坚持让大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得到提高。(2)在宣传方式上,学校不能以管理者的姿态自居,而要和家长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座谈、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在对家长宣传学校的管理理念、方法时,不能以机械的“讲听”方式进行,而要辅以各种案例,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家长了解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在宣传中也应广泛地收集家长的意见,家校双方相互探讨,共同交流。只有提高了家长的参与意识,才能让家校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二、拓宽途径,引导参与,广泛引导家长参与管理

在以往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方式较为单调,多以每学期的家长会形式为主,家校管理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还是停留在学校单方面管理的层面上。为此,在推进农村小学家校管理中,拓宽家校管理的途径对提高家校管理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1)在家校管理的方式上要以多样化的方式而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过程中。如可以村为单位,以村长或村社中具有一定权威和先进思想的家长作为带头人,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或根据学校实际而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如学校也可举行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日学生家长可到校参观、参与学校的活动,和教师进行交谈,提出意见或建议,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如学校可建立班主任-家长管理模式,在每学期开学初,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家长对班级的学生情况、管理方法等进行探讨。(2)在引导学生家长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发挥家长的管理作用,引导其对学校的管理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如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有什么措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学生家长提出意见,都可以让学生家长提出来。二是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把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的具体措施告知家长,让家长能配合学校的管理,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校放学后学生是否及时回家,如果没有,家长是否和学校取得了联系,这就需要形成一种互动模式。三是要注重建立家校圈、校讯通、意见箱、朋友圈、QQ群等多种沟通方式,为家长参与管理提供方便,促进其广泛参与管理。

三、优化方法,及时沟通,形成家校互动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