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
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荷花》描写了夏日公园里荷花盛开时的情景,教学导入时,我准备了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儿,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在舞蹈。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弊端。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3.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一切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言语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感到自身语文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点评,真实直观。
身为教育工作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重要性入手,探讨目前小学高年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Abstract: The primary stage is the prime time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of this stage has a uniqu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s educato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upper primary language, explores the problems of the upper primary teaching,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pper primary grades;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e th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是承接初中学习的基础,同时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比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为了取得小学语文理想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展开论述。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而且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石和桥梁。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创造性的培养是其他学科也是一个学习基础。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教与学生掌握科学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独立的探索和获取新知识,这也是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目标。
二、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新课改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诸多思考,在实践中也切实遇到了一些难题,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现实的小写高年级语文教学在面临应试升学率的压力下,逐渐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他们感受到的更多是学习任务。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并不是单一方面的,第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面对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社会和家长更关注与学生能够上什么样的中学,忽视了语文对于学生情商的培育。第二,教师的原因。小学的高年级语文知识已经具有很广的涉猎面,而一些语文教师知识面狭窄,脱离了现实讲课文,没有趣味性。第三,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大多是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反复式学习。
(二)不能平衡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度
新课改后,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这成了许多教育者困惑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首要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常见一些语文教师紧紧追逐分数,忽略了语文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我们不反对考试,考试是检验学习的效果的方法,但并非唯一标准。将语文学习的素质教育慢慢渗入到应试教育中,逐渐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有问题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常见的问题有:第一,读写严重脱节。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有的教师重写轻读,这样读与写生硬的割裂开,学生的读写能力不足。第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第三,教师在教学范文时,只限于大纲要求逐字逐句分析重点,而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这样不利于语文的学习。
(四)网络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多媒体应用走进课堂。但是并不是运用了现代科技就是素质教育的实现的标志。在语文教学中,网络媒体也存在不当使用的问题。例如,很多语文授课中,大量的直观图片的植入,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空间慢慢变得懒惰;只关注与课件上的内容,忙着做笔记,而忽视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课件应用得不偿失。语文的学习,一个是学习方法,再就是领悟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水平的着手点
质量是教学的立足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对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建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激发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培养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教师要掌握大量的教学资料充实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拥有自己的感染魅力。其次,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已经具备感知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之外,拥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者制定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
(二)平衡语文素质教育的渗入实行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并不是用现行的模式直接取代原来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关注学生情愫的培育,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注意点转到了吹拉弹唱上面,轻视语文基础的学习。我们应该紧抓“基础”,避免被各种新潮却不实用的教学形式左右,要认识到,提高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发展的基础。就小学高年的学生来讲,其身心和理解、接受能力已经不同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开始关注尝试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素质教育的实行过程中我们要与学生的身心相结合,将读书这样一件事情,作为健全学生身心的一种启迪式学习。
(三)教学过程普遍性问题建议
针对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普遍性问题,笔者建议,首先,读写结合的方式。在多读之后肯定能够逐渐参透文章的意蕴,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仿写”的方法,创新的开始是模仿。其次,创建一些激励性比赛,鼓励学生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再次,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师自身要不断扩充知识面,加强文史知识和文学的修养,要有总结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最后,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型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因此,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感知。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会使人终身难忘,久久回味。
(四)恰当使用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在语文历史考证的过程之中使用多媒体,影像画面会给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善于在恰当的时间运用网络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营造文学氛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仅是学习继承没有创新,没有融入时代元素,我想这样的语文教育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主动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类比、推理、判断、发散、转化等创新心智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表演等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习惯。语文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
结语
语文,是我们的国文,我们文化传承的基础学科。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是新课改的要求,是现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语文教学肯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用网络技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报告》山城区第九小学课题组
【2】小学毕业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水中心小学,坤鸣
【3】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花茸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推动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一个基础课程,其课堂教学水平效率的提高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具体如下。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1.部分教师还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还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是教学的主人,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充分展示其自我的课堂主动参与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不够,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相对偏低。除此之外,有些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使整个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佳。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够完成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所要诠释出的重要意义没有得充分的发挥。
2.教师不注重将课外知识融入课本知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生从其他方面接受语文知识的能力不断地增强,而且渠道也越来越多。网络、多媒体等都能够给予小学生许多新鲜的知识。面对课外知识爆棚的压力,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顺应形势,将课外知识也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相关语文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有些教师不注重课外知识和课本内容的融合,仍然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依据,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往往感到缺乏新意,缺乏足够的热情,许多知识已经被小学生在课外学习过,这样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不会提高。
3.教师不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计算机、网络、幻灯、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的出现使小学各科教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无论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还是教学手段上,都有着重要的改革和推进。有些教师由于不愿意使用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显得没有那么积极。比如,教师在讲授《渔夫的故事》这节课时,如果还是那种老生常谈的教学模式,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后,进行课文中一些重点内容的讲解,学生学习的时候没有任何新意,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这样就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在教育新形势下,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法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
1.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小学生是一个自我表现意识强,但自我控制力不高的群体。在这个教学群体中,如何使小W生能够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地促进他们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喜爱,从而促进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呢?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后,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就会加深,他们接触相关知识后自我表达的欲望和自我学习的意识增强,更愿意深入地进行课堂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使自我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多交流沟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小学生这个教学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地给予学生关怀。通过更多的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比如,教师在进行《蝙蝠和雷达》这节课的讲解时,学生对于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类比会存在一定的困惑,教师通过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及时解决,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成就感。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指的是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学习,通过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来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引入来不断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
3.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够得到及时地解决,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是重要的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反馈,通过考试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及与家长进行沟通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反馈。除此之外,教师要对教学反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
小学语文这门基础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热爱以及树立一种文学的情怀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通过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
前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的快速发展,平稳开展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发展与改革进行一番深入的阐述和剖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开展了多年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有相应的改革和进步,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种种偏离语文的现象。第一,目前阅读教学不分年段,一律采用自读――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这一看似为“自主探究”的阅读方式实则取得的效果有限,而在教学改革中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无法达到其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解读过于浅显和程序化;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时也缺乏整体的、到位的认识;第三,老师对于课程的设计不够完备,无论是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引导,还是古诗词的分析、汉字的讲解等各个内容,课程的设计都没有完整的体系和特点,这导致学生在内容含义的理解上,感情的把握上都缺乏深入的感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第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由于积累的语文知识有限,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是仅仅限于对于课程作业的完成,并没有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语文知识认识体系,培养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基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2]。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精彩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改革措施需要围绕着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文阅读上,我们的教学可以在限定时间,让学生反复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同时我们的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指导语文课程课文的阅读,如丰富检查检查学生是不是读熟了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试读、采取分段、分角色进行课堂阅读等,而在阅读中提高让学生先理解语文课文的含义、感受课文所反映什么感情,从而在课堂课文阅读中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师生的双向交流,同时还需要形成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可以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有利的避免教师费时低效的分析和讲解,通过交流讨论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够有提出自身看法、见解的几乎,使得课程的学习更能够涵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2,3,4]。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展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5]:
1.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整体性,老师在讲解中需要更多注意语法、逻辑、修辞等相应学科的方法、技巧的借鉴,努力使自己的讲解更符合语言结构规律。同时还要在讲解中使用学生用语、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用语,创造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的语言环境,使自己的讲解:“深入人心”。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导向教学模式等多种创新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语文教学课堂更为的活跃。
3.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投入,需要以“教”带“学”,通过从课堂教学方式的主动求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更高效和丰富。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活跃气氛 激发兴趣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改给教育天地带来了新气息,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撞击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思想。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要求当代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以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以渔”的智者。在探索中,发现从教育主体出发,我们常常能收获意外。
一、更新教育理念,推行教学改革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平等”方式进行,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转变到“共同探讨”,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学习助手、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学习方法正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的教法应符合学生的学法,要不断探索识字学习规律和良好识字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方向地学,充分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使其各方面都得到积累、培养与提高,让全体学生都自主地、全面地、快乐地发展。
二、教给学生方法,更易学好语文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意见。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实施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培养。把学法指导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领会、掌握或运用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引导学生领悟、运用。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在设计练习题和批改作业时,注意启发学生掌握和巩固有关学习方法。教学时要因生施教,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将难点分散,划分出层次,降低难度。这样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过程远比预定的或计划好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对于同类型教学重点文章,先带着学生学习一、两篇,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其他文章。如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表现其思想品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总结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写身边熟悉的人。教师还要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仅教给他们读懂各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够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关注每个学生,深入合作学习中。充分抓住教育教学契机,尊重学生,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生成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只有教给他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才能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悟”出方法,才能掌握得牢,运用得灵活。层次性的目标教学使学生进行异步学习,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在课堂中多用激励性评价进行教学并及时捕捉课堂闪现的教学机智进行生成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习。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启发学生继续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抓住这些时机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开掘出蕴含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采用的随机的、激励性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由于学生气质、智力、基础存在差异,在学法的适应性上有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选择最佳学习方法自学,然后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教育及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领悟生活、提高能力,想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就要让学生爱上课文。新课程蕴含的新思想、新理念给我们巨大的冲击和困惑,但新课程构建的理想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和创造,让教育真正成为孩子光明未来的护航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如何解决课堂上学生假自学、假讨论的问题,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而陆游也在诗中强调:“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说如果想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一是要花气力;二是“要躬行”。因此笔者下一番苦功夫,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修正理论,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实践,实现了突破。
一、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是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决定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灵活性差、走形式、重热闹等现象,造成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效的学习。即便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阻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部分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强,导致课堂教学实践的浪费;老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教学效果“浮夸”,语文课“趣味”没了。而在学生身上体现的,是学生对语文兴趣不浓,课堂学习缺少主动性,这种情况下老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无力,值得思考。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由小学语文学科教材特点决定
小学语文教材以教科版的教材为例,教材内容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等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但也存在着让教者和学者困惑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老师让教材再现并非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要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那么,老师如何灵活运用教材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学生怎样通过教材获得知识、学习方法和技能,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所在。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马克思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老师独立地创造性的“教”,学生独立地创造性的“学”。笔者个人认为“高效”,更深层次的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达到效果。尽管教与学没有定法,但是只要我们肯专研,就会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1.课前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
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离不开集体的智慧。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议课、研讨,这样能加深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教师间的共同发展。经历集体备课的打磨,和老师课前精心研讨,课堂充分展示教学理念,课后认真严肃评课。教师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教师在初始教案的基础上,我们再分工、再合作研展、再个性完善、再上一个层次,使之更加完善。在合作研展的主备陈述、合作研讨、同课同构三个模块中,先由主备人陈述个案的编写过程及问题解决建议,通过集体研讨达成共识后由主备人完成同课同构导学案。教师备课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开始,省时、提速,高效实用,如此,教案年年优化再优化、更优化,最终教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导学案,应用于教学和指导教学中来。
2.一分钟演讲有效利用时间
以前每当上课走进教室,都会看到一些学生窃窃私语,似乎课g的话还没有说完,也有的在等待着老师的命令,如果你不说话他会一直静静的等待。总之,充分利用时间学习的同学并不多。我也曾多次提醒学生“一寸光阴不可轻”,一节课浪费一分钟,一学期就是二十多节课,想一想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呀!每节课前的一分钟可以预习或复习一下呀!这样时间不就利用起来了吗?虽然多次强调,但还是有虚度时间的学生。正当我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语文课前的一分钟演讲为我带来了灵感,我认真让学生进行课前一分钟演讲,布置的内容多半都与每个单元的主体课文有关,还可以说一说身边发生的趣事,打动自己的小事。我们知道演讲能够积累词汇,提高学生背诵、理解、口语表达等能力,这样安排内容也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有时我还搞点小花样,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我还让他们结合内容配乐、找动画片当解说员等,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学习目标指明方向
我们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简洁而准确,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会哪些知识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真正走进课本,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本堂内容的方向标,我试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刚开始,学生有些无从下手,但经过几次锻炼后,学生参照以往老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后,渐渐地能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对于本堂课学习什么内容,都能了熟于心,学习更有方向性,更有高效率。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可以圈画生字、生词、成语、找修辞方法等。此时的学生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如果发现平时爱溜号的学生此时很安静、很认真,我也会悄悄地趴在他耳边说:“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适时的评价与鼓励对孩子的积极作用无处不在。
4.课文朗读深化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最讲究朗读,没有朗读的课堂会是一片黯淡。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感知文章传递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朗读,培养多种能力,包括说话、表达、交流、演讲等能力。我的课堂中朗读方法多种多样,有高效朗读、快速阅读、有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指导读、老师范读、学生悟读、小组读、小组选代表读、对桌齐读,读后要有一定的评价,另外,对被评价者进行三度评价,这样既鼓励学生学会了评价,也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在讲授六年级上册余光中的《乡愁》时,我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再讲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揣摩其中蕴涵的感情,最后反复诵读,诗中的情感、思想便一点点被学生领悟了。
5.课后反思及时纠错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语文课只有教师认真地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在下一次语文课中扬长避短,实现新的跨越。反思这节语文课对教学内容的“解构”是否到位,通俗点说就是反思这节课老师是否把重要的知识点解释清楚,难点是否得到了突破,以及教学内容所反映的价值观内涵是否得到揭示,并提出改进措施,还要通过对学生反映的分析,反观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理解方式合拍。还要反思教师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效果,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阶段的划分与教学处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情境的设置,提问质量,师生互动,板书的设计,多媒体等教学技术的运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课题的引进,课堂作业的布置,因材施教,小组活动的设计等,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最后,还要反思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分析和估计是否符合学生现状,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思想方法的理解状况及其原因,学生在课堂中行为表现、语言表达等及其原因分析,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反馈到教学设计的改进中。
总之,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点粗浅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丰富多彩的策略和方法有待于我去发现,我也清楚的知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绝对不是一种口号和形式,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愿和我的语文教学的同仁们,共同孜孜以求,探索出一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性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刘瑞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1,(12).
[2]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一、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好刺激,兴趣更是学习知识的源泉。因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打破传统,不能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要善于激发、鼓励、唤醒学生,要善于构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这类教学情境的作用,将学生潜在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出来,让学生愿意去学习,敢于去领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泼水节是非常陌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年龄与思维特征的影响,单纯依靠对课文的阅读是很难让小学生感受到泼水节所呈现的快乐情感。针对这类现象,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再结合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播放一节关于泼水节的视频。在视频当中,学生们看到人们在节日中相互追逐、相互泼水,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且还能听到人们的欢笑声、叫喊声以及泼水带来的哗哗声。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更加了解了什么是泼水节,而且能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感受到自身仿佛也在泼水节当中,尽情的笑、尽情的玩耍,那种自由自在、那种幸福感觉很快就在学生们的心底产生出来。学生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及时抓住这种感觉,让学生们再进行阅读,然偶谈谈如果你在泼水节上,你泼出去的水,应该送出怎么样的祝福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很快将点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说将水泼到自己的好朋友身上,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学习越来越好;有的也说将水泼到老年人身上,希望他们身体健健康康;有的泼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希望他们工作顺利等等,其实思维激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感情的真挚与细腻。阅读课的成功应该是让孩子们感觉到课堂给他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激情的、热烈的氛围。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为课堂增添情趣,让课堂更加直观形象。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培养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
二、以阅读为途径,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学生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很多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其实教师稍加指点,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就可能促成更多的精彩,但是教师就是不愿意去给这么一个平台,还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继续教下去,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缺乏,最终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例如:学习我们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应该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去荡起双桨,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小船儿走得很快吗?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学生们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中有一个“推字”,小船儿跑得很快。让我们一起荡起双桨,体会小船向前破浪的,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去理解、去阅读这句话。“划了这么久大家也应该很累了吧,我们休息休息,看看北海周围的精神,读一读第二句话,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这样的方式,特别适合小学生,也抓住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们非常开心,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说我看到了绿树红墙,有的说我看到了白塔,还有白塔的倒影等等,美丽的风景还吸引了我们,我们都忘记了划船,此时应该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让学生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学生们经过表演,充分将海面上飘荡的那种感觉展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对这份舒畅再次进行回味,慢慢进入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以阅读作为途径,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进课文的意境,然后慢慢感受。只要真正进入了这种意境,学生必定能感受到课文带给他们的精彩与震撼。
三、充分利用现实的生活情景
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需要对学生本人进行重视,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重视。通过生本教育的方法来开展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们能够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口语交际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需要从学生周围的生活汇总选取适当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创设成具体可感的情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让他们主动去阅读。对于小学生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配合。
例如,阅读《我的影子》一文时,对于影子是该文的难点,也是亮点,于是笔者尝试让学生找寻影子,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尝试着去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自己的影子是什么形状,在何时才会出现影子。因此,学生们自觉地开始阅读课文,仔细斟酌文中的字、词、句,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通过自己的想象介绍了生活当中所遇见的影子,将这篇空洞难懂的语文教材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发挥了自主性。
【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设置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探求知识动力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意识;问题教学;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进行问题探索、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坚持以问题为纽带,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觉察问题,促进学生探究新问题。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上讲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正确的问题教学法策略,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
1 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当前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究其原因:①心理素质差,发言时心慌胆怯,②思维混乱,害怕别人笑话,③不积极思考,无问题可问。但是“学贵有疑”,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面的限制,容易产生种种疑问,质疑问难是创新的源泉和原动力,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学习的起点。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多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相机点拨、启迪、引导直到问题解决。这样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动机,而且能互相引发思考,发现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也由不敢问到敢问,再由敢问到善问,扩大了创新思维的空间。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创造思维中的灵感往往在紧张探索以后的松弛状态下才会出现。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能使学生被绷紧的神经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他们的思维也将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精辟见解也可能由此而出,他们的智慧之光将会闪亮。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享受到了“自由”的快乐,并从大家的议论中得到了较好的交流,让自我认识到了更多的问题,有时更会因此而茅塞顿开,这样就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开拓了自己思维,人的认知能力与各种素质也在不断的交流中得到了提高。所以,创设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2 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如《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阅读之后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如果紧扣这一难点,将其分解成如下几个小问题,就降低了难度:(1)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2)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忙而不请别人?(3)诸葛亮为什么把动身时间选择在第二天四更时候?(4)诸葛亮为什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这四个小问题都和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关。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顺利回答这些小问题,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学生自以为无疑的地方,由教师来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思考、讨论,探究正确地结论。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一般是一种浅表性的疑问,而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一般是深层次的探讨,特别是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方面更深一层。由此学生看到自己思考与教师思考的差距以及思考解决问题方式的差距,使学生学会思考。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既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有很多人都惊异于幼儿掌握知识的速度,究其原因,就不难发现,幼儿有一颗好奇的心,伴随它的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断地向大人提出问题。就是凭着这份好奇和一连串的问题,他们由无知变成了有知,由单纯变得丰富,融入到了这异彩纷呈的世界中来。假如我们每一个人能永远保持这份好奇,永远有好问的精神,那么无论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新的形象。
然而,事实却是,这份好奇往往被陈旧的教学方式所扼杀了,这应该说是教育的悲剧。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说过:“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那只能说是教学的失败。”
南宋理学在师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疑”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无疑可问,其中一个原因是教师沿用老一套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参与、探究。教师把学生一个一个的问题解决了,学生自然也就没有问题了。在语文教学中,要提倡“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的思想。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见疑、质疑和释疑,主动探究问题,发展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学生的疑问,只有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过程才真正开始,只有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才刚刚开始。学生提出问题,变教师质疑为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前提,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困惑;反思;对策;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112-01
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时常困惑,时常迷茫,在反思中进行着我的教学。也许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用探究的目光审视我的教学行为。
困惑之一:实验教材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刚开始教实验教材时,最大的困惑就是难以完成识字任务。实验教材最大的亮点和难点,就是识字量增大了。一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识字7个之多。这在客观上确实存在实际困难。但我的课堂教学又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教学环节和新课改、新理念相违背、相脱节呢?
反思一:阅读教学挤占了识字教学时间。这也是许多教低年段语文教师的通病,往往认为课文分析、讲解是主要的,精彩的,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而识字教学是次要的,枯燥的,学生多写几遍就会记住的。在这种认识下,低年段识字教学成了课堂结束时的匆匆收尾,却花费大量时间、提大量问题去思考、理解、感悟原本简单的儿歌,原本简简单单的课文。教学着力点的偏移,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本末倒置。
对策:1.低段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在于识字,是打基础工程,必须过好识字关。按照“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原则,低段语文教学对课文的讲解要简洁、明快、清楚,切忌太深太繁。2.识字教学一定要因文而异,突出重难点,力求一课一得。在教“双”字时,第一个“又”捺变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掌握,指导学生书写。最容易混淆的是“切”和“动”的右边,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大人的样子切切菜,再动动手、动动脚,最后编出口诀:“切菜要用刀,活动要出力。”其它的生字可由学生自主识记,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困惑之二:学生缺乏识字兴趣,缺少识字愿望。
反思:学生感觉识字教学枯燥乏味,明显表现在爱读课文,一提到识字,就像瘪了的皮球,打不起精神。原因有三:1.教学形式单一。每堂课重复三步走:请同学们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出示小黑板,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同学们看看该注意那个字,提醒你的小伙伴。2.识字方法太简单,加一加、减一减、数部件、加减替换法重复使用,缺乏新鲜感。3.识字方法教师指导太少,学生的思维未被充分调动起来,识字成了被动接受。
对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要特别注重创设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可采用: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夺红旗、过独木桥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记。
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下面简单介绍几种:1.字理讲解法。如学习“肚”字时,告诉学生,“月”在左旁和下底时表示肉而非月亮的“月”。以后,学生见到“胳、膊、腿”等字时,也就理解这些表示身体部分的字为什么是月字旁。学习“热”字时,告诉学生四点底表示的是“火”而非“四点水”。学生也就清楚,为什么“热、煮、烈”这些都跟火有关的字都是四点底。2.动作演示法。有些字,教师不用讲解,一个动作就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如教“看”字时,请学生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教“办”字时,教师两手一摊,说:“怎么办呢?我的两只手就是‘办’的两点。”教“为”,一手挠头,一手下垂,用不理解的语气说:“为什么呀?”用形体语言告诉学生,“为”和“办”两点位置的不同。3.编字谜法。猜字谜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项活动,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结果往往记忆深刻。如“十张口”(叶);“半个月亮”(胖);“加一半,减一半”(喊);“六十天”(朋):“十八口”(杏)等等。4.实物演示法。通过出示实物,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汉字的奇妙。如学习“笔”字时,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学习“尖”字时,让学生观察削好的铅笔。学习“灭”字时,拿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5.联想法。看到“沙”字,联想到水少而沙现;看到“汗”字,联想到干活累了流汗。看到“怕”字,联想到心里害怕,脸都吓白了。6.讲故事法。为了区别“午”和“牛”的,讲一个学生“我妈妈今天下牛(午)不上班”的笑话。当识字方法被学生掌握并自主创编时,课堂将会是灵感迸发、智慧闪烁、情趣无限。
困惑之三:识字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识字吗?
反思:当识字教学步入轨道之后,我又感觉我的课堂教学缺少了点什么。因为,识字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它应该在快乐识字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识字教学,在强调工具性的同时,也应体现人文性。
对策:在识字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表达,得到正确的价值导向。如在教学“让”字时,教师创设情景:在一辆公交车上,上来许多人,你会给谁让座?一个生字教学,贯穿了对孩子品德教育的渗透。有的孩子说,会给老人让座,因为全社会都应该尊敬老人,关爱老人;有的孩子说,会给孕妇让座,因为她们站着很吃力;有的说,应该给残疾人让座,他们更需要帮助,需要关心……在练习说话时,教师指导孩子用礼貌用语。生字教学,并不仅仅是音、形、义的教学,它还包括很多,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