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微课课程开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课程开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课课程开发

第1篇: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一、特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包含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特殊教育康复理论、特教学校学科性知识、学科信念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特殊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残疾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特殊教育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能包含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反思创新能力、职业特殊能力。专业情意包括对特教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

二、微课的概念及其应用

微课是近年来由国外微课程传入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类型。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一届微课大赛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中,对微课的概述如下:

微课的概念:“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内容。微课的类型分为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其它类型。

三、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课资源的开发,首先能够促进特校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全面把握教材、分析教材,促进特教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其次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提高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特殊教育基本功;通过对微课课程资源开发,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反思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开发与利用,从而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事业的理解和对工作的向心力。

1.规划内容,合理选题

微课选题是微课的核心。微课主题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学科知识点,做好内容的整体规划;然后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某个教学过程进行选择。可以是学科知识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也可是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过程,可以是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也可是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2.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在明确教学内容后,教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巧妙的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要对教学的环节、过程、具体内容、教学语言、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快速引入课题,内容讲授线索清晰,合理安排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和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

3.实施课堂教学,制作微课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课按照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主要呈现形式,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策略常常内隐于教育实践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示其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即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精细化。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 以视频为载体记录、再现和诠释真实的课堂。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掌握并使用相关的现代教育设备与技术进行录制、编辑和处理。

4.拓展其他教学资源

微课是一个有机组成体, 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还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专家点评、学生反馈以及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丰富了微课的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理论与技术,保证资源使用的方便性。

四、微课对特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微课不仅是特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它无论是对残疾学生的学习还是特校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互动改进与提高

微课以它的资源多样、情景真实吸引残疾学生,以它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是内容变得更加精简,以短小精悍更加符合残疾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能够促进残疾学生的学习,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学生的人数的减少,多重残疾更多的体现在他们身上。特校教师要求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材施教,加强残疾学生的个别化教学。

2.利用微课,提高特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通过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不断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在微课的使用和更新过程中,不断提高特校师生信息素养,从而逐渐“微课”资源从量的累积到质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在广泛共享微课资源的同时,通过开展对资源的讨论、评价等活动,借助师生的群体智慧促进资源内容的不断更新丰富,从而使资源达到新的扩展和提升。

3.基于教师教研,促建特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微课为教师提供真实而不加修饰的课堂教学和超媒体环境,为研究课堂教学、激发教师自主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微课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更是尚未见正式的研究。作为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式,我们要密切关注新的教育教学动向,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2期

[2]吴安燕、陈继良、张弘毅.《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软件导刊》,2013年6月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4期

第2篇: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曾说:“没有语文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相反,没有课程开发也就没有语文教师的发展。三级课程政策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挑战”的成分多于“机遇”的成分,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才能迎接挑战。所谓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教育计划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的总称。课程开发能力是指一种将学习者的经验内容的总体从整体的角度去改善的专门特性。课程开发能力不仅包括具体的课程开发,也包括注重平衡性的教育课程的全体和各学校自身的语文教师团体的专业力量。“语文教师开发课程思维方式是指语文教师自身所拥有并运用于课程活动中 ,直接影响课程活动的实施、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思维方式是指语文教师自身所拥有且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具体表现出来的理解、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的所有思维方式的统称。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语文教师课程思维方式的现状

1.语文教师的校本课程思维意识与课程观念较弱。

“对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师职前教育中所学习的是无课程的教育学,语文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的知识技能。”校本课程开发中,语文教师专业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摈弃陈旧的课程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因此,“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 。但是目前,许多学校仍将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工作的中心。校本课程在这些学校流于形式,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2.语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思维意识缺乏。

长期以来,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的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期的计划体制也使校长和语文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多数语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只是为“开发”而“开发”,是对现行学科和教材的翻版和补充,于是出现了不是按学生兴趣特长而开设、而是按语文教师“特长”开设的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往往是“师自为本”,学生没兴趣也只能被迫学习。

3.传统教学文化导致语文教师对校本课程的适应转型较慢。

我们将学校改革简单视为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改革的机械拼凑,没有上升到学校文化的高度予以必要的整合,结果使改革事倍功半。美国学者富兰(M.Funna)说过:“如果欠缺一个支援性的学校文化,课程改革无望。而学校文化转变是一件长久而棘手的事情。”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变革,是学校新文化与旧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磨合的过程。只有学校新文化的建构,才能使校本课程开发不流于形式,才能使校本课程融入国家、地方课程的体系,成为一个和谐不可分割的整体。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需要新的学校文化与之相适应,这种新文化的特征应该是注重创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亲近自然、尊重差异、多元民主、合作参与。

三、提升语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思维方式的对策

1.提高课程意识。

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提高语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思维方式的前提。而我国语文教师多数只有教学意识,缺乏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语文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是语文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包含有: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明确的课程意识支配着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教育角色以及语文教师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

2.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理念是:语文教师即研究者,语文教师只有边实践边研究,才能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语文教师进行的研究与学者和科学家的研究不同,语文教师的研究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语文教师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研究的客体。所以,行动研究是语文教师的主要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行动研究者是语文教师本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语文教师实践中进行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提高语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能有效解决教育中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将二者结合起来。

3.丰富校园文化底蕴。

学校文化指学校中的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仅靠语文教师转变观念、加强相应知识结构的改变,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开放的学校文化,才能极大地促进语文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语文教师的创造性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4.完善评价机制。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评价是一个对其自身开发的评价与质量监控的过程,它不应该仅仅是总结性的,更应是一种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正如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lebeam)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为了改进”。“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决策,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参考资料:

1.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6期。

2.崔允部、沈兰《校本课程:辩护与批判》,《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11期。

3.张永谊《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6期。

4.张立昌《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适应性及其改造的目标》,《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5.靳玉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6.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第3篇: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课程 微课 开发现状 设计方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渐成熟,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将计算机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并开设了一些有关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课程。如何利于计算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成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

一、计算机课程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指的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以实践为教学目标的,通过录制短小的视频,记录老师们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或者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等的全过程,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教授课程知识的教学。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课时短,内容精的显著特征,它的优势在于微课的教学内容所涵盖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对传统课堂上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进行教学,还包括园艺、厨艺、手工等等教学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制作简单、交互性强、可以将现实情境再现,并且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易于传播。微课所用的教学时间很短,是围绕某个教学案例、教学环节或者某个知识点、习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所以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有较强的优势。

二、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现状

1、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设计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对微课视频进行制作时,常出现镜头画面单一、画面不清晰、制作技术简单、以及趣味性不强等问题。由于视频录制的主要内容是老师的教学过程,因此在录制时,老师也只是将录像机或相机固定在一个位置,对着教师、黑板拍摄,并没有对景别进行调换,致使画面单一缺乏转换,趣味性不强。而画质不好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采用高分辨率的录制工具,这些问题都会对微课优势的发展起到制约影响。

2、在开发微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教师是微课视频的制作者,在对视频进行制作时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对于微课的设计方法没有完全掌握,对拍摄脚本的撰写和拍摄录制技术不够熟悉,对录屏软件、课件制作的软件也不够熟悉,后期剪辑加工技术难度太大等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着微课资源的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方法

1、规范微课的设计开发流程。首先确定课程教学的目标,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录制视频,最后对视频进行后期的剪辑处理,这是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主要流程。许多老师采用微课教学实际上并没有依据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因此对于微课教学的利用并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们还需要注意将微课的设计流程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针对计算机微课程的内容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设计高相对应的电子课件、微课教案和习题等。其次制定好微课视频拍摄的脚本,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再次,将拍摄的视频进行后期的处理,并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开展微课教学,最后还要根据微课资源的实际应用情况,学生对微课资源的接受程度对微课资源进行完善化的处理。2、注重微课设计开发中的创新。在对微课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时,重点不仅仅在于老师对微课视频的制作和应用,还在于微课视频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老师可以从电视和广播中获取经验,对微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需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拍摄和制作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例如形式上可以借鉴电视广告,以做广告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一来,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们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3、微课资源的完整性策略。目前老师对微课的制作主要是依靠自己利用相机或者录像机对教学内容进行录制,由于缺少高技术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工具常常使视频质量不佳,因此,学校要为老师做好微课视频制作的资源配置工作,通过为老师提供相关书籍和工具,提高他们对微课视频的录制质量。4、加强对微课制作的评审。在老师们制作完成微课视频后,学校要对其进行审核,只有通过了学校的审核才可以被利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审核的内容包括微课视频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视频的清晰度和趣味性等,以此不断提高老师们的微课视频的制作能力,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小结: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在当前我国对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学校和老师提高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以实现微课优势的充分发挥。

参 考 文 献

[1] 曹春荣. 计算机课程教学新思想、新方法的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 2014(07)

[2] 孙悦. 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突出技能培养[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第4篇: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程 PPT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43-01

一、引言

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最早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施并获得了成功,被国际外语教学界公认为是一项成功的外语教学策略。有些国家出于统一语言、社会稳定的需要,专门由政府立法把它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1]国外的“双语教育”,在我国称为“双语教学”,近几年我国部分中小学、高职、本科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探索,即把英语教学大胆整合到非语言学科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由我国的现实情况决定的。[2]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精通双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3]微课程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在美国传统教育中兴起的“微型课程”概念,“微型课程”又称为短期课程、专题式课程或者模块课程,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小容量的学习单元(学习专题)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4]“微型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引人美国的课程改革,因其自身周期短、灵活性强、易操作的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本文以计算机双语的微课程建设为例,讨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项目开发双语微课中的软件测试实例,为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双语课程的研究提供了范例。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双语微课程的开发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双语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相结合,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双语微课程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自学,再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协作学习掌握和内化知识,实现先学后教的计算机双语课堂反转。下面以基于翻转课程的软件项目开发双语微课程中软件测试为例,讨论微课程的设计环节。

1.教学分析

在计算机双语教学软件项目开发时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是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个章节主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软件测试,如要求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概念、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原则、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的步骤、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测试等。现以“测试用例的设计(Testing samples design)”为例进行分析与设计。

1.1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白盒子法测试用例的设计(如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黑盒子法测试用例的设计(等价值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际用例的设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针对具体问题用不同方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难点:条件组合覆盖、错误推测法。

1.2教学条件分析

教室中必须要配有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等教学设备,教师应熟悉计算机软件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及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能熟练使用教学课件。

1.3学习评价设计

本课程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学习评价方式。[5]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即在课堂中及学生完成随堂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巡视课堂、观察学生操作的情况,通过询问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设计

首先依据软件项目开发的课程标准进行视频素材的选取,一般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创作和加工。

然后再进行微视频内容的设计。这里将其分为三个步骤。步骤一:展示软件测试后的实例结果,进行翻转教学。[6]先让学生对测试用例的设计有一定的认识,再引发其对学习这个任务的兴趣;步骤二:先后使用不同方法进行用例设计。从实际测试用例的设计入手,让同学们对这个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步骤三:进行测试方法的总结。总结不同的测试方法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接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详细的脚本设计。脚本设计完成后,再根据脚本进行视频的制作,用录播软件将上述过程和步骤都记录下来,在后期的编辑过程中,把画面编辑好后,再配上解说词和标注。

三、结语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项目双语微课设计中,需要教师在对本课程内容非常熟悉及英语口语非常熟练的前提下进行大胆创新,通过内容翻转和新的教学手段,促进高职计算机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丽:“双语教育在我国的实践”,《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

[2]魏日宁:“文莱的双语教育及其启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3]白丽洁.学前教育专业情境教学法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J]. 校园英语,2014.

[4]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5]陈葆华.浅析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经贸,2014.

第5篇: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电子商务专业;微课程开发;应用

引言

现阶段,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传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师生缺乏交流互动,针对这些,高校积极的去创新,改善教学方式,新时代,微课的应用已经开始被很多高校采纳,高校需要对电子商务专业微课程进行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学水平。本文是针对信息化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意义、电子商务专业微课程开发、电子商务专业微课程开发的应用进行简单概括,仅做参考。

一、信息化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学生在手机上或者年网络上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主流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微课程主要指的是一个短视频,这个短视频规定时间为十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为主题进行课程的教学。微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手机录音视频、PPT等手段,微课程的组成是由画面、结构、语言、文字组成。信息化教学中微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微课程的优势就是时间短、教学的知识点明确,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比较自由的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来自由选择学习某种技能或者是某种技术,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升其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出现分神的几率很低[1]。

二、电子商务专业微课程开发

1.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课程标准

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目前的状况,将这两者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信息化发展教学的特征来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去学习,做到对症下药,避免学生走太多弯路。其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去安排课程,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和新教材的内容去制定课程。对于课程的标准需要将企业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方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确定电子商务专业部分核心课程微课程开发

开发电子商务微课程的相关人员需要从核心课程出发进行设计,主要原因是因为核心课程的操作性强,可以让学生抓住课本中需要学习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通常缺乏训练,对知识的认识度不够,而且每一节课程的时间都是有限制的,学生在进行下一节课堂之前,前一节的课程基本忘记的差不多了。微课程的出现,可以改变以往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关人员在选择核心课程之前,需要从实际出发,将电子商务专业中比较核心的2到3门课程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加强学生对微课程的认识[2]。

3.电子商务核心课程制作微课视频中知识点

相关人员需要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筛选,然后将这些知识点用手机录音、PPT、手写板等方式来进行微课程视频的制作与处理,相关人员在对知识点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例如对图像图形的制作时,需要将其划分为几个知识点、图形案例、软件界面功能介绍等,将电子商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微课程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三、电子商务专业微课程开发的应用

1.搭建网络平台

微课程视频要想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就需要有专业的平台,将微课程视频放入此平台内,这样可以方便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随时下载。高校进行网络平台的搭建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进度进行详细了解,平台的内容需要具有专业性,部分人员在搭建平台之前,需要将微视频制作完整,然后将微视频按照电子商务教材的核心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优先排列,需要做到重点突出教材知识的核心内容,将做成的微视频放置到平台上。高校需要将wifi覆盖整个学校,以便于学生对微视频的运用和学习。

2.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作用

微视频是一种快捷的学习知识的渠道。高校除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以外,还需要制定相关制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或者范围内去进行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充分的发挥微视频的功能,提高学生运用微视频的能力。在微视频课程教学的前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微视频自己预习即将要学习的额课程,而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做到有目的的学习,在微视频课程教学过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的去观看视频上的知识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3]。

3.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一般情况,学生在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大都会将电子商务课本抛在一边,不去理会。而对于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学生而言,学生只是学到了微视频上的知识,没有进行后期的学习和提升。从这一现象来看,高校要想给热爱专业学习的学生创造后续的学习平台,就需要通过基础性的知识微课制作和设计,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可大力开发电子商务核心课程中关于提升综合能力的微课程,也就是锻炼学生电子商务能力的课程,学生在放假期间,可以在家中通过微课视频对专业知识的进行巩固,加强对电子商务知识的实践。

第6篇: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1 对校本课程内涵的理解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一词是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等特征.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本质上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变革, 它具有隐性和显性、有形与无形的特征.校本课程的作用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各学校将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到了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

2 校本课程的开发

2.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在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重视个体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2.2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开发的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手、眼、脑综合运用的过程,通过实验可以加强中学物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著名的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教授朱正元就当时中学的办学条件,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育思想,要求广大物理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实验开展起来,让学生动起手来.在新课改的今天,强化实验教学就显得更加突出.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精神中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等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 可以指导对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中, 选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实验专题,开发物理探究性实验校本课程, 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我校基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物理教研组开发了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中选择的实验是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趣味物理实验为教学内容,如不倒翁的原理、趣怪的饮水鸟、烟花在下落时为何呈现球形、帆船为何能逆风前进、在太空中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声波制冷冰箱的原理、磁冰箱的原理、如何分辨生熟鸡蛋、在失重条件下如何测物体的质量等,该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如何用实验方法观察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更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技术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开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于以下三方面: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应用中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提高发现探究与创新的能力,逐步养成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同时,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2)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趣味物理实验》的内容呈台阶式上升,既关照全体学生初步感受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又让具有理工科倾向的学生有进一步开展探究实验的条件,更让有今后从事科研愿望的学生有机会走向高校、社会,进行物理前沿体验式实验,因而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张扬他们的个性特长.

(3)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显得格外重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永远流淌的小溪”.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力军, 是具体的组织者、实践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变化,必然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①形成了教师的课程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形式等,必然有助于形成课程能力;②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趣味性、知识性和专业拓展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这对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要求教师站在整个课程的最高点,对整个学科有整体的、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了教师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教师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

2.3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1)自愿性的原则

在实施的过程中,提前将《趣味物理实验》课程的安排挂在校园网上,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和潜能自主选择学习.

(2)主体性的原则

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并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的主体.

(3)一致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尽可能与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步,灵活地作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力求与物理教学内容同步.

(4)补充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的“不足”部分的有益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实现对国家、地[JP3]方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完善二者之不足, 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

(5)实用性的原则

物理学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联系非常紧密, 因此, 开发校本课程时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来源于生活,让物理走进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6)开放性的原则

既要切合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又要灵活安排,分段实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最佳的实施时空,科学安排课时和学习进度.

2.4 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评价应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主要是对课程、教师、学生的评价.

(1)对课程评价

学期末,教师都对本学科的课程从优势与不足两方面进行评价,学校参考开课情况、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因素对各门校本课程进行评价,适时调整教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学校、教师、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

(2)对教师评价

学校通过听课、调查访问、研究报告, 或进行成果展示等形式,对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主要有“五看”:“一看”学生选择的人数;“二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三看”同组教师听课后的反应;“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满意度;“五看”教师教学案例、教案的实用性、撰写的课程纲要、反思能力等进行评价.

(3)对学生评价

第7篇: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不断加深,各行各业纷纷地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日常的运营管理,这也就意味着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专业教师就要树立全新的以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然后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当中全面的应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的改革,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络上的丰富教学资源,不断的提升基础微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规范性。

1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设计开发过程

当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基础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市场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各方面需求,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的目标,科学有效的完成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微课程的设计。然而,在实际的微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过程当中,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地梳理全新的微课程理念,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微课程对于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使基础教学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现阶段。虽然大部分的学校都引进了微课程进行教学,但却没有及时的对计算机当中的重要硬件设备进行更新,也没有添置能够满足学生各方面学习需求的足量计算机设备。这就使得在基础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部分的学生无法实际的进行相关的操作,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计算机硬件本身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校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从而会使得重要的硬件设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故障,这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开展。

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全面加强微课程应用的优势

与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不同,全新的微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视频的展示来完成相关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当中的疑点、难点、重点分别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单点授课的实现进程,同时也能通过视频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够实际应用基础教学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成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当中增加微反思、微互动、微练习等的微型系列教学内容。另外,微课程当中的教学视频具有相对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以丰富多彩和动态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主题。在进行微课程视频制作的过程当中,教师通常将视频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这样还能够很好的配合其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和教学活动。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视频的反复观看,从而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为了确保微课程教学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络上的丰富资源,然后分别以互动性、实验型、探讨型、讲授类型的形式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确保教学质量能够得到稳步提升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授课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的微课程的主要特点

3.1授课时间短

教师在进行微课程制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较强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元素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然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完计算机应用基础重点和难点等相关教学。这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的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在微课程教学当中利用启发、表演、问答等着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而活跃的基础微课程教学氛围。由于微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多要点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能够有效地将不同的知识面和知识点融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知识点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微课程设计。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将各种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融会贯通。利用生动形象的微课程来进行教学,能够将传统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精炼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难度。

3.2趣味性较强

教师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然后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可以分别制作重点视频、难点视频以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拓展视频,然后将其共享到校园网络平台当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微视频的下载,利用支持为视频格式的播放设备和仪器,就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微课程视频的学习和浏览。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仪器连贯性地播放不同的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构建具有较强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微环境。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全面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4全面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有效措施

4.1精准选题

微课程视频需要在短短的十分钟以内完成大量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的展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能够精准科学地进行教学主题的选择,并在微课程视频当中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微课程视频制作的过程当中利用有效的方法营造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充分地将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4.2设计创新

为了能够确保微课程视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作用,教师还必须要对视频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不仅要在视频当中增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要在视频当中加入具有创新性和创意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是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络和移动技术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也可以在教学内容当中增加与学生特长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的知识,还可以考虑地域教学特点和区域发展情况,有效的在微课程视频当中融合具有投资性和区域性的教学资源。

4.3视频录制

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视频录制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效的将录制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可以借助视频软件、电脑、话筒、耳麦等的工具完成录制。在录制之前,需要对耳麦、话筒进行调试,还需要确定视频录制的清晰度,这样能够使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的清晰性、美观性、明确性大幅度提升。教师也可以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进行剪辑,截取视频当中能够充分地体现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主题的内容,也可以在视频当中增加文字描述,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视频当中所呈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

4.4提升质量

微课程本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形式,在社会发展和微课程教学模式不断的更新的情况之下,微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引进先进的微课程理念和微课程教学方法,不断的提升为课程视频制作的质量。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有效地将全新的微课程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学生进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有目的性地增加一些具有创意性和时代性的元素,并在教学视频当中体现与学生实际生活一些相关的内容,从而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微课程的接受程度。

5结束语

计算机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计算机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的过程当中,我国的计算机水平和互联网络技术不断提高,这为全面推动信息时代和计算机教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为了能够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能够与社会和时代保持同步发展,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对现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情况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然后利用互联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将微课程彻底地贯穿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始终。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地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然后及时地对微课程进行全新的开发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确保微课程教学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明秀.微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及在校内外的应用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01):115-116.

[2]朱林.浅析《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课程建设现状及应对策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J].巢湖学院学报,2015,17(06):132-135.

[3]罗雨滋,付兴宏,王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02):17-18+47.

[4]徐婕,刘金虎,陈瑾,单广翠,张利香.《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开发应用———基于Moodle和云平台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1):145-146.

[5]周华.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电子制作,2015,(10):128.

[6]郑红梅.解析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0):137-138.

第8篇: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关 键 词幼儿园课程;家校合作;课程资源;网络直播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3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幼儿园在实践摸索中逐渐明确了课程构建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园本特色课程。但是,在课程建设中,幼儿园常常忽视了家长的主体参与。一项研究表明,家长对幼儿园如火如荼的课程建设往往一头雾水,高达81%的家长不知道幼儿园在使用什么课程,或者不了解幼儿园在研究什么课程;83%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上课,游戏和自主探究活动不算是课程。[1]这意味着幼儿园的园本研训、课程研究被孤立为幼儿园和老师的事,与家长和孩子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这导致幼儿园错失了家长和社区等丰富的课程资源。

为此,第一实验幼儿园汲取新教育所倡导的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不断创新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着力唤醒家长的主体自觉,与家长一起建设园本课程,与孩子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创新亲子活动形式,促进家长的课程理解与认同

亲子活动是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幼儿园课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幼儿园一般都会通过家长会、家园开放活动、艺术节等开展亲子活动。这些都是构建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需要幼儿园对其进行整合梳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从而为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一幼在实践中认识到,亲子活动不应该局限于幼儿园的教室和操场,而应拓展家庭和社区资源,让亲子在美好的自然与社会中感受生活,增进亲子关系。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与孩子一起游戏,有利于家长理解儿童世界,建立与儿童一起成长的理念。基于这一认识,一幼不断拓展游戏课程空间,策划了系列丰富而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春天,仙林湖风景如画,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环湖徒步,感受湖光美景带来的身心愉悦,在湖边的草地上开心地玩着各类亲子游戏,完成了一个个有挑战性的游戏任务。秋天,栖霞山红叶似火,师生、家长一起登高望远,在爬山的过程中锻炼坚强的意志,沿途捡拾火红的枫叶,和孩子一起感受家乡的美景。冬天,初雪的清晨,家长志愿者早早来到幼儿园,带着孩子们穿上雨靴,戴上手套和帽子,一起扫雪,顺便再堆一个憨态可掬的雪人……

生动多彩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家长收获了满满的亲情,更增进了家长对于游戏等幼儿园课程的理解。许多家长开始积极支持幼儿园开展的探究活动。例如,大三班的叶叶妈妈是一名垃圾废品收购站工人,得知幼儿园美工课活动需要用废旧的牛奶盒子时,每天在垃圾分类时都会留意收集。一个月后,叶叶妈妈将清洗干净的几十种牛奶包装盒送到了班级。在众多像叶叶妈妈的家长支持下,大三班的创意美工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此后,在垃圾分类环保教育实践中,幼儿园还邀请叶叶妈妈带着孩子参观垃圾分类回收站,给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大三班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幼儿园对家长资源开发的反思。选择教育背景良好和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家长作为家委会成员,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普遍的做法,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更受青睐,而外来务工家长等低收入弱势群体常常被忽视。实际上,弱势家庭或许没有支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专业能力,但是他们会用淳朴无私的支持,撑起家园共育的一片天空。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形式,为家长陪伴孩子共同学习与实践创造机会,吸引每一个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二、开发网络直播课程,吸引家长主动参与课程实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等媒体已成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借助网络媒体技术,能够链接学校、家庭和社区,整合学习资源。栖霞区在新教育实验中,整合行政部门网络资源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资源,构建了CCTALK数码社区。只要借助一部手机或电脑,家长和学生便能实现实时在线学习。这为一幼开发新的课程形式,让家长和社区更加方便快捷地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借助CCTALK数码社区,一幼开发了沪江网CCTAK网络直播平台,让师生、家长利用手机上网,现场视频,实现在线学习。例如,当教师在班级开展交通安全学习活动时,现场连线了一位交警爸爸。这位交警家长现场指挥交通,直观地向孩子们展示如何看信号灯过马路的技能。为了拉近亲子距离,一幼在寒暑假开发了“萌宝俱乐部”,采用网络课堂的形式,每周一次,邀请爸爸妈妈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开展各类家庭亲子活动,让孩子们不出家门就能和小伙伴们互动学习。

丰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工作要求。网络直播课程的开发极大拓展了一幼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思路,借助这一平台,一幼建立起互助式家园指导模式,使家庭教育指导成为幼儿园家园工作的一项常态内容。

如今,一幼以沪江网络CCTAK网络直播平台、家长园地、微信和网络群等为常态手段,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大型活动、后勤保障等等内容,让家长在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状况的同时,不断感受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也积极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实现了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建立动态课程资源库,激发家长参与课程的主体自觉

在亲子活动课程和网络直播课程的创新开发过程中,一幼认识到,家长和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特殊的资源。他们不仅是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资源,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动态资产”。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明确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2]e极开发家庭、幼儿园和社会资源,并保持其活力,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将亲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不断传递给家庭和社会。

在课程开发实践中,家长增进了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幼梳理总结已有资源,并开发潜在的家长资源,建立了动态资源库。

一幼对全园家长资源(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进行充分挖掘、清理,并分类整合,进而形成了全园共享、随时更新的家长信息系统。在日常教学中,各班教师通过小班入园家访,对本班家长资源作出详细{查,并在幼儿入园的三年中,逐渐将家长资源从孩子的家庭拓展至“亲友团”,积极争取更广泛的社会人员参与幼儿园教育。经过三年的家园合作,许多家长与幼儿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些已经毕业离园儿童的家长,也会时常关注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成为一幼永久的教育资源。

例如,中三班晓晓的爸爸是消防支队大队长,一幼不仅邀请他对老师和孩子们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还通过他获得了消防队的支持,带着孩子到消防支队观看消防队员的日常训练,一起观看消防安全教育影片等,并带领孩子们现场体验消防器材,如消防车、消防栓、防护衣等,让孩子获得直观感受,拓展消防知识学习途径。借此,一幼与消费支队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共建关系,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社区作为幼儿的重要生活场域,同样蕴含着宝贵的课程资源。幼儿园的探究实践活动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一幼带着孩子们从家庭的小空间走进生活其中的社区,或为社区的孤寡老人取快递,教孩子如何使用数字和二维码取物;或参观社区垃圾回收中心,让孩子们知道原来喝完的牛奶盒清洗干净后,能成为美工室不可多得的材料;或把社区吹糖非遗传人请到幼儿园来展现绝技,丰富了孩子们角色游戏的内容……

动态资源库建设实现了家长与社区资源的共享与动态更新。如今,一幼从教学楼的外观设计、园服的款式与质地选择,到各类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处处都有家长和社区参与的印记。例如,幼儿园每个学期都会举办食堂厨艺大比拼,不仅邀请家长担当评委,更邀请拥有厨艺“绝技”的家长一同参加比赛。赛后,食堂师傅根据获奖菜品,为孩子们开发和创新更加美味、营养的菜肴。如此,让家长对孩子在园饮食更加放心、满意,更加自觉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是幼儿园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藏,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园共同努力。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家长的主体自觉性,才能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为幼儿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未来,一幼会继续努力,在课程开发实践中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37-53.

第9篇: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一、初等教育专业课程分析初等教育专业是指在高师所设置的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由于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特殊性,初等教育专业是指小学教师大专化的教育。1984年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试办五年制师范专业,开始了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的尝试;1998年南京师大首次招收小教本科专业学生,标志着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进入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可见,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层次和类型是不同的。按照教育部师范司对一部分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较好的中师加大投入,充实、提高后可升格为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精神,我校自1999年由原来的中师向五年制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转轨,并开始招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2000年我校又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的初等教育专业的文、理科方向的学生。经过尝试和实践,我们认为: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既不同于‘五年一贯制”的小学教育专业,又有别于师范专科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三、二”分段。从学年分段看,课程设置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三年比照原中等师范课程设置进行,后二年比照师范专科课程设置进行,因而兼有中师和师专的特征。显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无法照此模式开课。同样,初等教育专业也不能照搬师专课程,因它们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是不同的,师专培养的是初中教师,课程设置应强调专业性,而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课程设置更应强调师范性。如果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只是简单的叠加或机械模仿,则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尽管教育部也出台了初等教育专业的各科培养方向的课程方案,但如果各校的课程设置只是照搬照套指导方案,形成一个模式,不能体现学校特色,槁好校本开发,实现培养目标恐怕会出现阻抗。

 

针对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征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开始了‘着眼大局,立足本校,挖掘潜力,全员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探寻工作”目的是抓好课程建设,办好初等教育专业,适应小学教育需求,培养优质毕业生”

 

二、校本开发的探新工作

 

为实现培养目标,达到校本开发的目的,我们主要从强化学习,理论先导;真抓实干,注重实效两策略出发,脚踏实地地进行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探新工作。

 

(一)强化学习,理论先导。校本课程一词是根据英文‘School-basedcurriculum”翻译而来,为正确掌握其内涵,我们组织广大师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从而正确指导行动,明确校本开发的目的。

 

1.专家指导。主要指聘请高校的课程论和教学论专家、教授来校讲课,并建立专门的、长期的合作关系。

 

2.教育硕士论坛。主要指利用本校教育硕士资源,对相关老师进行理论讲座和辅导。

 

3.名师点击。主要指利用本校高级讲师和骨干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点评。

 

4.自学研讨。主要指组织教师先自学,然后集中讨论,谈心得体会,达到学习的目的。

 

通过学习,我们的共识是: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开发出来的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校本存在于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于每一位教师的身边。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并以理论为指导,人人都可以参与校本开发,学校就能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气象。

 

(二)真抓实干,注重实效。虽然初等教育专业的校本开发工作可资借鉴的参照系不多,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阻抗,但我们通过理论学习,采取有力措施,还是真抓实干地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开发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体现学校特色。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应当突出特色,体现水平。为此,我们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开发了以下课程:教育技能技巧课;教育科研基础课;小学教育实践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地方特色教育课等等。并要求学生至少选修3门课程,以保证对学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能力培养。

 

2.符合小学教育实际的课程开发。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明确而具体的,要使毕业生能很快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真正研究小学教育和小学教育改革动态,主动适应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做到想基础教育之所虑;急基础教育之所难;谋基础教育之所求”。因此,初等教育专业的校本开发必须适应或超前于小学教育改革的需求。

 

我们的做法是:从量上精简课程内容,反对抽象、空泛的陈旧内容登堂入室,把压缩出来的课时还给学生,增设内容充实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贴近小学教育实际的课程。从质上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在‘强化基础,服务基础教育”的原则下,建立少而精,博而通,实用而前位的课程内容,放开教师手脚,解放学生身心,为素质教育前提下的创新性小学教育服务。因此,我们注重开好以下课程供学生选择:文科综合课程;理科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计算机信息课程;小学专题性研究课程等新型课程。从而为毕业生走出学校,很好地适应小学教育的需求奠定厚实的知识基础。

 

3.考虑教师专业化特征的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专业素质。据此,我们认为初等教育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要考虑到教师专业化的特征,注重培养职能专业型教师。首先,要调整课程结构。主要做到突出师范性,加强学分制;注重现实性,开设综合课;彰显主体性,增多选修课;立足开放性,反对单一化。其次,要强化实践性课程。主要做到延长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增设教育技能课,突出教育调查和教学观摩等实践活动,开设教育信息、专题研究等综合教育实践活动课。最后,整合课程内容。主要做到打破学科界限,综合各学科知识,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和开发。这样做,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奠定学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基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