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中做好角色转换,更新观念
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如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的第一章P13,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最后由兴趣小组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并展示评奖,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拼出了名为如“战车”、“风筝”、“夕夹山、倒影入溪”、“蜜蜂”“二零零八”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迭起,真正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新课程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激励他们探索与创新。如华师大八年级函数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于是在《实践与探索》中,我借助多媒体,从学生熟知的《乌鸦喝水》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实验:以量筒代替玻璃瓶,以玻璃球代替小石子,探讨数量关,并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教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要求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渐形成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中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教师创造和加工的对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选取更好的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素材,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色彩,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P14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P122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更新评价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同的机会,增设了许多弹性内容,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只注重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应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如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结合具体情况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意识等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思维过程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方式展开的,离开过程就无法理解教育活动,更无法实现教育目标,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单纯追求知识的教育是一种结果的教育,这种教育要走在时代的前面是不可能的。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也不表现在思考的结果上,而是表现在经验的过程,表现在思考的过程中”。①但是中学数学课堂的现状仍然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把知识塞给学生,搞题海战术,对数学教学的过程缺乏重视和理解,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背道而驰,强调数学教学的过程特征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突出特色之一。
本文所探究的“过程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首先是在新知识教学时促进和强化学生“图式”形成过程,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和活动”教学法;其次是优化设计揭示师生思维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什么课程像数学一样提供给学生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如何把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暴露给学生,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方法;最后是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教给学生冰冷的知识,要让数学课有“数学味”,就必须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学生怎样看待数学,也就是学生数学观的形成很有帮助。
一、“过程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化”。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如概念和定理往往都比较抽象,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定理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若把概念当成“文字”抛给学生,让学生去记忆背诵,我认为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把概念、定理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找到概念的载体,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和建构。
例如,八年级数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将概念告诉学生,那么,学生对函数仍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思维活动,只有机械地接受。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它的底发生变化时,高的变化情况;一天的气温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市场上菜的价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同时也都有两个变量,其中一个量变化时,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有效地给出函数的生活模型,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我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这些模型,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形成对函数概念的主动建构。
2.重视数学操作和活动加速学生认知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简单的模仿和训练,动手操作实践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和“用数学”,新教材在这方面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各节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全等的判定方法,还为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提供很好的素材。在边角边定理一节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动手画出两边分别为5cm、7cm,有一个角为60°的三角形,请各个小组展示所画的三角形,发现它们并不一定全等;再要求学生画出两边分别为5cm、7cm,且夹角为60°的三角形,结果发现各组所画的三角形都能完全重合(即全等),从而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对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也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操作体验,小组合作与交流,得出结论,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个定理,而且发现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重视暴露师生思维过程。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要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由于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限制,学生思考问题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而教师为了节约上课时间,总喜欢带着学生走“捷径”,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思路,这样教师的思路没有充分暴露,使学生也没有认真思考,学会了解题,但思维水平没有提高,课堂教学实际上变成了解题技能训练,课堂仍然是淹没在“题海”中。我认为:教师应选择有思维价值的课题,精心设计,开放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把自己的思维活动方法展示给学生的同时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可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知识并培养能力。实际上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都应该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放在首要位置,这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非常吻合的,建构主义也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4.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过程。
数学教材中很多定理的证明及例题和习题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有好处。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容量,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把这些定理慷慨地“奉送”给学生,而忽视了对教材所蕴含数学思想的充分挖掘。
教科书中这种例子俯拾皆是,教师应注意挖掘,让学生在知识的普遍联系中建构,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和研究数学问题及认识世界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隐含的、有思想价值、思维价值的内容展示出来,将发现和探索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二、对“过程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1.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理念发起挑战。
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强化”的特殊作用,反映数学的学习和教学上就是“满堂灌”和“题海战”。教师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做大量的数学习题,这样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建构主义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对所学知识建构,所以说建构主义一开始就承认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或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协作者,建构主义的立场实际上是教学思想的直接支持。诺丁斯说:“建构主义的特殊力量就在于使我们对教学过程作出批判性和富有想象力的思考。相信建构主义的前提,这就使我们不再单纯地寻找答案,而是拥有对教学方法的可能选择做出判断的有力准则。”
2.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法学法对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作用。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在中国的教学中已经实施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一整套教和学的理论,在这种体系下学生“双基”扎实,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教学效果,至于到底选用什么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则取决于所学的知识本身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比如有的教学内容学生理解已经达到抽象思维的水平了,这些知识和概念就用不着再浪费学生的时间去讨论和交流,而那些学生不易理解而又具有思维价值的知识,则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操作探究、合作交流中形成对新知识的完美建构。我认为只有把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3.教师的作用仍应充分发挥。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地位,但每一教学环节的进行,又都离不开教师事先所做的精心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师本身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极大(这一点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所有环节的顺利进行都是在教师的规划和控制之内的,学习的发生并非纯粹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因此,我们在加强对学习者自主学习活动研究的同时,也要积极重视关于教师工作的研究,全面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总之,“过程化”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我在没有写此论文之前已经尝试“过程化”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经过两年时间实验的班级无论在均分和优秀率上都要明显好于其他的平行班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注释:
①胡典顺.数学教学的过程特征和过程价值初探.数学通讯,2007,(23).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涵义.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1).
[2]章建跃,郭丽华.建构观下的数学教学.数学通报,2006,(6).
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
1.教学前反思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就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在 “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
上课前,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如:对反比例函数y=1/x,当x1 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进行讲解。结果发现当讲完这道题目时,很多同学很迷茫,我赶紧调整思路,采用特殊值代入法,同学顿时茅塞顿开。还可以用图象法,从图象上找出x1和 x2所对应的y1和y2的值,直观的去比较大小,这样同学们又进一步熟悉了函数图象,同时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了真正的理解。
因材施教,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此,我在教学时,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其中一条边是6,求另两条边的长。我将此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6,求底边长。
变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6,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思路,教师不应回避,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不断反思,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教学后反思
3.1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从“失”的方面,也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去审视,去查找问题,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
3.2 比较反思。作为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经常听同行们的课,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探究优化教学的方法。
3.3 学生“学”的反思。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并从教师的评价、指点中得到启发。如,一次作业后,我就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这次作业,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完成作业后,你发觉自己学到了什么?”等,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哪些是欠缺的,哪些是更新的知识,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材施教,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一、两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考意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再加做,对于书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师;教师置换培训;目标
河北师范大学承接了“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以下简称教师置换培训),笔者承担了美术学科的培训任务,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培训具有显著的成效。本文中的教师置换培训是指,由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到河北省各地参加顶岗支教实习,由此置换下来的教师可以有时间进行脱产研修。参与美术学科培训的主要是河北省农村和县城的初中美术教师。笔者曾经在第一届的教师置换培训中,对参加培训的美术教师和培训后对河北省县域内的初中美术教师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在对调查做过分析之后做了一些思考。
一、对河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师置换培训的建议
1、关注教师需求,提高教师置换培训的针对性
在培训前对参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美术基础及其对培训内容、方式的需求。然后组织学科教学专家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并论证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力求方案符合县域内初中美术教师素质提升的切实需要。每期培训结束之后,根据参培教师的反馈情况再次对培训方案作相应的修改与调整,使下一轮培训更加贴合参培教师进行专业提升的实际需求,从而大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师置换培训方式应多元化,并关注教师的主动参与
教师培训的方式是整个培训工作的载体,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带来的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观摩研讨、经验交流、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微格教学等方式。丰富的培训方式,不仅能够使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也能够促使参培教师与授课教师进行探讨、解答困惑,同时也使参培教师之间能够保持良性互动,进行校际经验交流。
教师培训应把参培教师作为主体和中心,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调动参培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教师是经验丰富的成人,每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领域,培训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给予材料,使参培教师反思、评价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在平等、合作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整合原有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只有在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学习中来,他们才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体验。
3、教师置换培训内容应同时并重美术学科教学知识、美术前沿知识和美术技能知识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美术教师缺乏的一般是学科教学知识,但是由于县域内美术教师有一部分是非美术专业出身,他们欠缺美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急需在此方面得到提升。教龄时间在10年以上的美术教师相对比较缺乏美术专业的前沿知识,笔者发现,在调查的初中美术教师中,教龄达到10年以上的教师比例占到五分之二多,所以培训内容不能忽视美术前沿知识和美术技能知识。因此,教师置换培训在重视美术学科教学知识的同时应适当关注美术前沿知识和美术技能知识。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县域内初中美术教师对科研持淡漠的态度,不少美术教师觉得科研比较难做,还有一些教师不知道教研该怎样做。 所以,教师置换培训应适当关注美术科研课程与活动的设置。
4、教师置换培训应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拓宽美术技能
参加教师置换培训的初中美术教师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他们不仅年龄跨度大、教学经验不同,职前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即使是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他们在职前学习期间或学油画、或学国画、或学设计、或学动画等等,美术专业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更何况有一部分美术教师是非美术专业出身。因此,在教师置换培训中尤其是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教学时应当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特点,设定不同的目标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使参培教师都能在原来的美术专业基础上得到提升。
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的美术技能一般比较单一,这是由师范美术院校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所决定的,但是却不适合美术新课程教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要求降低美术技能的难度,并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置换培训的美术技能学习应当以拓宽为主,而且这也适合非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参与学习,并且充满兴趣。
5、教师置换培训应关注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和职业激情
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教师培训不断,尽管培训者为培训煞费苦心,然而不少一线教师却是应付式的、被动地培训着。另一方面,从教师工作的热情来看,如果一位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增加,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进取心减弱、工作中缺乏激情与创新等种种状况。更何况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地位非常不平等,在县域内的教学环境中常常不受重视,这就更加容易造成县域内初中美术教师教学激情的缺失。
然而教师培训一般更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关心教师如何掌握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如何更好地工作,却很少关心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主体的情感发展和精神世界,而这正是激发教师热忱地投入到工作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置换培训应当关注激发县域内美术教师的培训激情和职业激情,可以有计划地为他们安排精神生活菜单,用活动构建参培教师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样既可以使参培教师在置换培训中快乐学习,丰富培训期间的生活;又能够促使参培教师关照自己的精神世界,涵养理想,增强调适生活的能力,由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里的挣扎转为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教师的精神世界得以构建才能在美术课上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把人文精神引进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联小,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山村小学现已在全国教育界声名鹤起,于2007年9月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他们成功的秘密,就是用激情实现超越。校长董春玲从做校长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让教师在激情与理想中开心的生活着。因为她觉得: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会培养出一个有激情的生命;一个没有梦想的教师不会培养出有追求的学生”。如果通过培训能焕发县域内美术教师的职业自信和生命激情,使其成为一个顽强向上、充满激情的群体,把职业转变为事业,那么县域内的美术教育必定会绽放光芒。
二、河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师置换培训的目标定位
通过以上几点的思考,笔者认为河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师首次置换培训(第一次培训之后,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后还会有提升性的置换培训)的目标应当按照三维目标编制,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员在多元灵活的教学方式下,能够主动提高和拓宽美术技能,致力于提升美术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并在激励机制的促使下参与科研、关注科研,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员在校际交流——学习规划——理论学习——技能实践——展评总结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学习、合作学习、专家授课、微格教学、导师带教等学习方式,完成理论提升、作品展览、课例展示、教学比赛、课例研修等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趣味的学习活动、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素质拓展活动中,学员能够体验到愉悦和意义的价值,能够在开发潜能的基础上,涵养理想和激发职业激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反思性教学 应用策略
在教育改革进行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是指让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当作是关注的重点,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思考,并且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通过反思进行改进,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反思性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保证自己的教学能够高效地进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反思性教学是困扰着众多教师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的反思
课前的反思是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反思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课前反思之后,教师能够在讲课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层次的讲解,让学生能更快地跟上教学步伐,使得学生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掉队的现象。同时教师在课前进行反思时还需要进行课件的设计,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课件的设计不能一味地沿用传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课件的调整,使得课件内容不仅能够包含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魅力,进而激发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了及时地反思才能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是数学课堂的教学基础,对教学的目标达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函数的单调性》这章的教学时,我会在课前反思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能否真正地判断函数的递增和递减,是否能够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单调性的判断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难题,但是我会在反思的过程中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感受函数单调性的规律,并且通过课件的帮助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观察,通过课前反思的方式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对于函数的单调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前反思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也能对教学目标进行更有效的完成。
二、课堂的调整
在初中数学课堂地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反思,进而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修正,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能偶顺利地进行下去。课堂教学也是验证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平台,帮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节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堂节奏的掌控,过快的课堂节奏会让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步伐,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并且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适当的课堂节奏不仅仅能够帮助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使教师对课堂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得到及时地课堂反馈。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够跟上我的教学节奏,我会进行反思,发现我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能力跟不上我的教学节奏,我会放慢我的教学节奏,保证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反思也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课后的反思
课后是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和运用的主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需要重视课后的反思,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巩固和复习。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后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忆这是教师需要进行反思,活动式的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理解,这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很明显的作用。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通过梯子和尺子进行量出学校围墙的高度,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都充满了兴趣。
结语
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效的反思性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师能够更有效的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反思性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满足了当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运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加霞、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总结;教学艺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总结通常只会涉及课堂教学的末尾阶段,即对一整堂课的授课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这样的教学总结虽然有着特定的教学价值和功能,但是不太注重与课前、课后的衔接,从而限制了教学总结的有效性. 正因如此,建议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探究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总结方法,运用好教学后记,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一、课前有效总结
在初中数学的课前总结环节,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的学情,了解全体学生在前面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常容易犯的错误,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便于数学教师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导入并给予学生相应的解答,让学生的课前疑惑不至于保留到课后. 此外,在课前,数学教师要多总结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生活案例等,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 总之,课前总结对于整节数学课的教学来说,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和职能.
二、课中有效总结
初中数学的课中总结,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一些突发的教学灵感进行总结. 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伴随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随之增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也会随之增加. 正是因为如此,教学中一些突发状况可以有效激发教师教学上的灵感,教师可能会在瞬间想到一些有效科学的教学手段或互动技巧,所以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免得课后出现遗忘. 同时,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并不是自主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活动之中不断尝试和总结一些新的想法以及思路,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增强自己的教学效果. 此外,对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喜、怒、哀、乐等课堂表现,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到边总结边调整,有效捕捉促进自己教学改进的这些珍贵信息,要善于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领学生迈入几何的世界,培养学生几何意识以及思维,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遭遇思维障碍并出现表情变化时,数学教师可以及时导入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的几何教学工具,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增加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更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课后有效总结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总结中,课后总结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进行总结时的时间和精力也更有保障. 课后的有效总结,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经验和教学失误的总结,以及学生知识缺陷的总结上.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对课堂教学经验进行及时总结,作为自身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的重要资源. 每当课堂讲授结束时,每个数学教师都能够体会到自己在讲课之中所规划的课堂结构,以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的这些感悟,是对自身教学经验不断总结的结果,也是自身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基石. 比如说,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引导教学活动,从而在课堂中做到随机应变,怎样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应当成为数学教师课后认真总结的地方,对于自己的经验和收获,还要学会及时同他人进行分享,增强与其他数学教师的互动与交流.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总结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失误,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获得成功,总会要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岗位上,出现纰漏以及失误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只要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纠正和改进,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解决对策,在日后的教学中才能有效规避和减少该类教学失误的再次发生,让失败和失误成为自己成功的铺垫.
最后,一节课下来,数学教师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整掌握课堂所授知识,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在总结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要及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缺陷进行总结,看哪些数学内容和知识点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安排合适的习题教学和复习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地查漏补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结 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总结,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加强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密切课前总结、课中总结与课后总结之间的联系,不断的反思自己数学教学方式与方法,及时总结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学生的学情和学习成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进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文兵. 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法的巧用[J]. 才智, 2010,(18) .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前言
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来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特征,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数学基础进行全面了解,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优化课堂结构,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对学生有力的指导,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持。基于这一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除了要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作用之外,还要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为此,我们应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优化课堂结构入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通的课堂结构是老师具有主体地位,采取了老师主讲的模式,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在这一课堂结构中,课堂教学过程相对单一,教师和学生在角色设定上都过于僵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老师主讲的单一局面,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了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积极优化,应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改变老师主讲的单一局面,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实效性,充分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2、在数学课堂中融入趣味性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因素,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3、分析初中数学特点,使初中数学课堂变得多元化
要想改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单一性的问题,就要对初中数学特点进行正确分析,并积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多元化,改变初中数学课堂单调、呆板的问题,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教学需要。
三、初中数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教学方法创新入手
教学的有效性也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多老师都有体会: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对学生进行讲题考题训练,但落实到学生身上往往是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是不是题讲得越多越好?概念是数学的灵魂,而新授课中设置例题的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学生体会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就题论题,解后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生的学习只能停留在例题表层。解后反思既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也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获希望、获取经验的过程。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4,底长为6,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这是课本上一道很平常的习题,只要知道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的学生应该都不难得出它的结果是14。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是,我们解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求出这个14吗?找到这个14就匆匆开始下一题的讲授,我们就将失去这道题本来应该得到的更多、更宝贵的东西,无异于进宝山而空返。
四、初中数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为了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老师的作用,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把握教学原则和教学特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目前来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老师要利用课堂提问环节,做好教学指导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指导质量,就要利用好课堂提问环节,对学生的课堂知识进行检验,并在提问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逐一解答,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提问环节是做好教学指导的关键,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手段,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引导的实施
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教学引导,使教学引导成为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学引导的实施力度,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只有做好教学引导,才能保证学生获得有力的支持。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引导的实施。
3、老师应发掘数学特点,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引导
考虑到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难度,应在课堂教学中将例题和习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引导,把握课堂教学原则,积极开展习题教学,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从优化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创新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出发,正确分析学生特点和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满足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潘润翠;提高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2]张立杰;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3]黄汉昌;提高数学作业讲评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1年Z3期
[4]晏磊;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年26期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5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已经得到本质上的转变,开始从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变为能力教学,对学生能力进行提升,有效改善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效益。多媒体技术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媒体环境实现了教学体系的优化,达到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从本质上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从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内容出发为学生构建立体、生动的教学课堂,从本质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手段[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本质上的发展,开始逐渐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且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成效。
改善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并没有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转化和丰富,造成课堂学习知识死板,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厌恶等心理,造成学生学习效益大打折扣。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数学知识,将死板的教学内容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使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升了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效益 学习效益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让学生克服由初中数学教学知识较为抽象导致的数学学习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三维的教学体系,从多方面展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大大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印象,这对学生学习效益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
提升了学生数学能力水平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大脑等,让学生实现多感官接收,这对学生多元认知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该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等让学生进行多媒体训练,给予学生良好的能力培养空间,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2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教师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关系,依照教学关系确定多媒体教学内容,明确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益。
正确定位,把握好教学关系 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置,结合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对多媒体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形成与自身发展相协调的学习体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握好师生关系,积极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成长[3]。
笔者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的过程中就充分分析学生特征,从学生了解的正数加减法出发,通过多媒体对各项正数加减法过程中的符号变换进行展现。该教学完成后,笔者又将其拓展到有理数范围,通过多媒体对各项有理数加减法过程中的符号变化进行展现,让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有理数加减法的经验。
合理设计,形成正确教学理念 教师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要依照新时期初中数学知识和能力教学指标对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多媒体教学能够全面优化学生知识和能力,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益。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布局,突出课件重点,通过计算机技术完善多媒体课件内容,保证课件背景、色调、布局等设计均与初中数学教学需求相协调,以教学设计丰富课堂体系,以教学设计带动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高效益、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笔者在“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过程中就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全方位设计,结合本单元教学需求,选取直线、射线、线段、角、正方形、长方形等作为主要展示图形。笔者选取较为鲜艳的颜色作为上述图形的填充颜色,希望通过颜色从视觉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刺激,让学生能够很快记忆上述图形,快速掌握学习内容。除此之外,笔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对图形进行归类,实施图形类别教学,让学生结合划分好类别的课件进行多姿多彩的图形学习,为后续图形的认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拓展途径,优化数学教学体系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各项教学途径进行合理拓展,将各项教学方法融入多媒体环境中,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效益,改善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时适当融入探究教学、自由讨论、师生互动等,避免大段视频教学导致的课堂固化,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多媒体教学体系[4]。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探究式问题,鼓励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内容对数学知识本质进行挖掘,使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反思,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笔者在“勾股定理”教学的过程中就通过多媒体对勾股定理进行验证,以多媒体视频对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进行展现。该过程中笔者设置问题“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勾股定理验证时运用了哪些定理”等让学生反思,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除此之外,教学完成后笔者还询问学生“勾股定理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进行挖掘,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合理反馈,加强数学教学交流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依照学生具体状况形成对应教学体系,对多媒体结构进行调整。要构建合理反馈途径,通过网络体系构建反馈通道,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充分提升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的教学质量,改善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益。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实施适当课后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定,确保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适当配合教师多媒体教学,保证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能够顺利实施。
3 总结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理念,对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合理把握,形成系统化、层次化教学体系,从而完善多媒体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对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层次进行深化,不断融入新型多媒体内容,丰富教学知识,从本质上拓展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改善学生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建兴.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156-157.
[2]高洪生.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2-63.
【关键词】 解题反思;初中数学教学;作用;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好的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 因此,分析“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途径对初中数学教师实现教学相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1. “解题反思”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解题反思”可以让学生发现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积累解题的经验,从而在解题中对数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
例1 已知一股台风在距离A城400 km的B处,以北偏东60°的方向沿直线BF移动(如图1),其影响范围为250 km以内,试问A城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解题思路 由题目可知,判断A城是否受到台风影响,只需要知道台风在距离A城最近时,A城是否在其影响范围内即可.
解题过程 (如图2)过点A作ADBF,交BF于点F.
∠ABD = 30°,ABD为Rt,AB = 400,
AD = ■AB = 200 < 250,
A城将受到台风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在反思后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迅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2. “解题反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既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发现各部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2 比较■和■的大小.
解题思路 依据“b - a”的正负情况进行分析:① 若a > b,则a - b > 0;② 若a = b,则a - b = 0;③若a < b,则a - b < 0.
解题过程 (利用作差法)
■ - ■ = ■.
■ - 2 > 0, ■ > 0,即■ > ■.
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完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反思,在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中,如果不知道a、b的具体数值,则a和b之间的三种关系都需要进行讨论,缺少任何一种情况的讨论,其解题过程都是不完整的.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a - b|的值,学生经过刚才的解题反思,很容易就会找到解题的思路,仍然从a > b、a = b和a < b进行解答,从而将加深对绝对值判断大小的理解.
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将不同数学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拓宽学生解题的思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解题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很多初中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只关注解题答案是否正确,如果答案正确,则不再对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如果答案错误,就急于改正错误,而不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使得在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思考解题方法或者出现相似的错误,从而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避免使用题海战术,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例3 如图,已知AD = BC,AC = BD,求证:∠C = ∠D.
解题思路 在三角形中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方法为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行求解. 题目中已知有两边分别相等,因此只需找到另外一边构成三角形,利用SSS求解,或者找到已知两边的夹角构成三角形,利用SAS求解. 由题已知条件分析,利用SSS求解最为合适.
解题过程 连接CD.
AD = BC,AC = BD,CD = CD,
ADC ≌ BCD, ∠A = ∠B.
又 ∠AOD = ∠BOC(对顶角相等),
∠ADO = ∠BCO(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即题目中∠C = ∠D.
虽然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有限,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和思考,学生仍然可以利用隐藏的条件,顺利找到解题的思路. 由此可知,学生只有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注意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使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解题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如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指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解题反思”,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鞠锦瑜. “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作用[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12):18.
[2]徐北康. “解题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