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

第1篇: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制造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17-02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1年,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102,594亿元,同比增长31.8%,按产出计算,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超过了美国的19.4%,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侵害员工、消费者、资源及环境等利益等社会责任问题层出不穷,企业社会责任亟待提高。

一、我国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1.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处于较低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往往只是停留在政府号召及企业口头承诺的基础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与西方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理念认识不清,责任管理落后、责任信息披露不足,各方面工作都有待加强。尤其当短期经济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发生冲突时,企业往往追逐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

具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2012年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披露:2012年,中国100强系列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分由19.7分上升为23.1分,整体从旁观阶段进入起步阶段。但是从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来看,装备制造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20.3分,处于起步者阶段(20-40分),汽车制造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仅为14.6分,处于旁观者阶段(20分以下)。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食品加工制造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仅为17.9分,处于旁观者阶段。可见,我国制造业绝大多数企业处于旁观者阶段,社会责任水平低,提升的空间很大。

2.制造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在企业间有较大差距,制造业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灾区”

据蓝皮书分析,汽车制造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14.6分,处于旁观者阶段,而汽车制造业30家样本企业得分差距较大,得分最高的企业为58.0分;得分最低的企业仅为-1.0分;两者相差59分。样本企业中无卓越者(80分以上)或领先者(61-80分),2家企业为追赶者(41-60分),4家企业为起步者,24家企业为旁观者。装备制造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20.3分,处于起步者阶段,装备制造业29家样本企业得分差距较大,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的为69.5分;得分最低仅为1.0分;两者相差68.5分。29家样本企业中无卓越者,仅有1家企业为领先者,4家企业为追赶者,4家企业为起步者,20家企业为旁观者。该行业中,69%的企业尚处于旁观者阶段,可见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情况发展不均衡。从行业上来看,制造业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灾区”,自2010年8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期间有明显社会责任缺失的110余篇新闻,制造业在社会责任缺失方面位列第二,仅次于金融保险业。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我国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1.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员工合法利益无保障

目前,我国制造业安全生产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频频发生。2013年吉林德惠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燃烧事故更是造成119人死亡,这些都说明我国制造业安全生产问题依然非常严重,是当前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另外,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工资低、过度加班问题,导致员工过劳死、职业病等情况频发。有的企业恶意拖欠工资,劳动保护措施不力,严重侵害了员工权益。据统计,2009年有14.4%的职工被拖欠工资,近60.2%的职工有超时劳动现象,其中劳动密集型私营制造业企业人均周工作51.8和53.16小时,37.6%的职工领不到或未能足额领到加班费。

2.企业诚信极度缺乏,消费者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制造业企业中普遍存在为了追逐短期经济效益,以次充好,制假贩假,隐瞒产品设计缺陷,虚假广告宣传,质量问题出现后,售后服务不力,甚至消极应对投诉问题,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有的恶意拖欠各项货款,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诚信的缺失,导致消费者利益被侵害的事件层出不穷,甚至越演越烈。近年来“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达芬奇家具”、“毒胶囊”事件等,五花八门,触目惊心,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缺失的主要方面。

3.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缺失,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企业作为社会的主体,自觉保护环境应该成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我国许多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备简陋,环保技术水平低下,缺乏相应的环保专门人才,有的企业任凭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料排放,导致生态失衡。2010年的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渗漏,2011年的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长期违规排污,2012年广西金河矿业公司鸿泉立德粉材料厂严重镉污染等事件频繁发生,从多个角度显示出“只顾利润、不顾其他”的道德危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众多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非国营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企业的短期发展。

(二)原因分析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严重缺失,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

许多企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欺骗消费者,逃避惩罚、违反承诺、不讲信用。制造业企业这种不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非理,不但增加了政府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成本,而且也使社会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制造业企业自身也付出了自毁形象和声誉的惨重代价。

2.企业违法成本太低,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尚未形成

从经济角度看,违法成本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守法者的多寡。在道德环境不好,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社会里,道德缺失者可以获得额外收益,企业守法反而吃亏,所以它的最优策略就是不守法。以年产1000万吨的水泥厂为例,如果投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脱硝设备,每年将增加成本超过5000万元,但停用1天就能省几十万元,即便被环保部门查处,最多也只是被罚20万元,“违规排污有得赚”,因此,一些企业斥巨资搞环保只能是赔钱赚吆喝,有的企业宁交罚款、排污费,也不去治理污染。再如,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罚款上限是“货值金额十倍以下罚款”或“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大多违法企业而言,由于罚款不能伤筋动骨,挣的钱远远多于罚的钱,一些企业被罚后还接着违法。即便一些违法企业被吊销许可证,也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企业违法违规现象过轻处罚,容易纵容企业侥幸心理,企业的逐利性必然驱使它继续铤而走险。

3.企业社会责任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企业经营活动的法律法规,但是没有一部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专门性的规范。从整个法律体系上来看,还有待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不健全,就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缺乏强制性约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得不到提高,相关部门也无法可依,无法做到有效监管。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当地的GDP,对于一些企业的一些不道德行为也是视而不见,他们只是重视企业利润与税收,忽略了对企业不法行为的监督与管理。

三、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和建议

1.推广社会责任理念,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在企业中大力宣传、推广社会责任的理念,加强社会责任方面教育,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把履行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只有把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当作一种永恒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企业文化当中去,制造业企业才能实现健康长远发展,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才能实现。

2.强化企业的自律约束,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

一般而言,一个社会中人们的道德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为此而做的制度安排。针对我国当前信用危机呈现普遍化的情况,要特别突出强调企业自律约束,就是从内部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尽快制定一套对社会和伦理行为负责的企业责任制度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尽可能使其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制度”。通过企业责任的内部制度化,形成企业正确的行为规范,以此对企业的经营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

3.完善对企业失信行为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违规成本

只有强化企业监督机制,加大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戒,才能使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行为更加规范。首先,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给每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以公平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确立市场规则和信用。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增加企业的违规成本,并且加强执法力度,一切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该罚就罚,该停业整顿就停业整顿,该勒令其退出市场就勒令其退出市场,使每个企业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下竞争。最后,应加强和规范社会监督,新闻媒体、商会、行业协会和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舆论导向作用。

第2篇: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论文关键词:煤矿事故,企业社会责任建议

 

我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0%左右,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30——50倍。尽管2009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1以下,死亡人数也比2008年下降13%(表一),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煤矿安全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其中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矿生产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等违法违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和企业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监管不到位、安全生产培训不见效,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安全生产基础依然十分薄弱,事故隐患依旧大量存在,在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历史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煤炭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煤矿企业强调社会责任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年份

死亡人数(人)

百万吨死亡率(人/百万吨)

2001

5670

5.07

2002

6995

4.64

2003

6702

3.71

2004

6027

3.08

2005

5986

2.81

2006

4746

2.04

2007

3786

1.485

2008

3092

1.182

2009

第3篇: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生命周期;核心竞争力

入世后的中国企业正在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洗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己成为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发源于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悄然兴起。近年来,企业破产逃债、食品安全、煤矿事故、严重环境污染等企业社会责任事件层出不穷。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策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一)CSR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它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

(二)CSR的内容

对顾客的责任,企业在向顾客提供高质量产品同时保障顾客的基本权益。如保障顾客对产品的安全使用、知情权、求偿权等。对员工的责任,企业的兴衰与员工息息相关,没有员工的努力就没有企业的繁荣。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包括劳工权益、人权保障等。对债权人和供应商的责任,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应依据法律及合同的规定对债权人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供应商企业有按时履约、诚实守信、平等合作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的责任,企业总是处在某一社区范围内,作为其中的一员,对社区的经济、文化、环境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有对所在社区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保护社区环境、积极参与社区的慈善公益事业等。对资源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的责任,为了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有义务在制造产品时降低资源的消耗、应有意识地设计节能环保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和损害。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在社会有需要的时候,企业需要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内容广泛的自愿性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有层次的,第一个层次作为最基本的层次,就是守法和诚信经营;第二个层次则是指在经营过程中关注环境,关注员工权益和股东利益;第三个层次才是超越经营领域的“道德分配”。

二、企业社会责任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1.部分大企业起到了表率。一部分具有经济优势及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认识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尽到基本责任基础上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海尔捐助了57所希望小学;农夫山泉的“一分钱公益”活动;蒙牛集团“一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行动等。这些行动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对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部分中小企业则不尽如人意。这些企业甚至连基本的社会责任都不能实施,如:降低工资标准,不给加班工资,少缴社会保险,更有甚者,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受最低工资制制约、不顾及安全生产条件、不参加社会保险等。河北一家塑料厂因工人加班时间过长,没能通过SA8000标准即不符合“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而失去订单。

(二)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李钢通过调查研究显示: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非常关注。所调查的975人中的947人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很差”或“不怎么好”,表明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公众的期望相距甚远。

1.企业社会责任不完善。具体表现如下:(1)用工不规范。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在劳动合同签订尤其是那些劳动环境比较危险、企业安全保障措施比较差的企业表现最不好;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8年,世界最大的产煤国中国产煤27.16亿吨占世界42.54%,但是全国的矿难死亡人数达3215人,占全世界矿难死亡总人数的80%。中国2008年的百万吨煤死亡率为1.182,而美国是0.05,中国是美国的62倍。发展中的煤炭大国比如印度、南非、波兰一般为0.5,英国矿工自2002年至今一直保持0死亡率。(2)信用缺失。中国经济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企业信用缺失问题非常突出。据研究,我国企业由于信用问题,导致间接和直接的经济损失达6000亿。(3)虚假广告,信息失真。利用广告、信函、传单等散发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主要表现在:扩大产作用和性能,尤其是化妆品、药品、保健品。(4)环境污染严重。当前,我国企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特征依然明显,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基础之上,导致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和谐。据测算,我国每创造一美元产值所消耗的源,是美国的4.3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资源利用效率过低。再生产利用率不高,循环经济比较落后。

2.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盲目性。总的来看,社会责任是我国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企业没有社会责任管理计划、记录和年度报告,没有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报告的意识。

(三)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社会责任理念。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是家族制企业,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较深,对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淡薄,因而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主动性不够。

2.政府管理的缺失。一些政府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不深,在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的不够,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少外部压力,从而企业不会主动改进目前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企业间的激烈竞争更加剧了这种困境。

3.企业道德的缺乏。市场经济的趋利原则诱使一些企业经营者只顾眼前、见利忘义,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也带来了人们观念的积极转变。但市场经济的趋利原则、等价交换原则,也淡化了人们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造成道德约束错位或缺位现象。

4.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包括把企业的各项社会责任规范化、制度化。目前,这些相关法规制度还不健全,缺乏可操作的细则;有很多规定相互不配套、不系统。

无论是专家的调研结果,还是相关资料显示的实际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认清现状是重要的,改变现实、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更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

三、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策略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任重道远。不履行整个社会不答应,随便履行又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对这个问题一些企业还十分迷茫,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企业找到提升社会责任的途径,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应注意的问题

1.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着重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手,只有企业真正强大了才能对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而社会责任本身也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途径,二者相辅相成。

2.根据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有步骤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的发展必然经历创立、发展、成熟、衰退的循环周期。一个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要求和尽到的社会责任也不同(大致如图所示,X轴代表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Y轴代表在相应的各阶段企业实施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其次是逐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策略

1.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调控。就是从道德的角度对企业经营思想、营销行为等进行规范和约束。它是企业自觉的、内在的行动和制度安排。主要内容有:树立市场营销理念,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企业道德形象建设;制定伦理型营销战略,重视道德因素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建立企业道德规则,规范企业行为;重视对自身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对非道德行为的控制等。制定并公布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等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使企业不断改善社会形象。

2.政府积极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政府要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好的社会条件。政府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应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支持,如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媒体和民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协会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促导机制。政府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领航员,政府的倡导作用是企业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土壤。

3.提高领导者素质。企业的发展是与企业家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核心作用,企业家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

4.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企业要制定相关的战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只有这样,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实施,才能成为体系,才能融入企业之中。通过战略确保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所需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

5.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手段。面对势不可挡的企业社会责任浪潮,立法机构必须通过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来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劳工立法、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劳工保障机制、建立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完善最低工资立法,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诚然,以上这些策略作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措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周过银,张少标.SA8000:2001社会责任事实标准指南[M].海天出版社,200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透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U].上海企业.2004(11)

[3]宋远见.试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J].理论建设.2005(4):48~50

第4篇: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 社会责任取向 影响因素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综合社会契约责任。它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在内的所有责任。而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责任领域来操作,因此对于这些责任的基本取向非常重要。这个基本取向就叫做企业社会责任取向。近年来,我国的学者对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没有进行本土化研究。本文宁德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调查问卷的设计将从企业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展开,立足本土化研究,分析现状归纳总结出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宁德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现状

2012年宁德市民营企业共有56584户,占福建省GDP的9.4 %。近年来宁德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然在误区。此次调查从2012年3月初至3月中旬,分为市区、郊区和县级地区三个层次,共发放问卷131份,最终回收117份,有效问卷98份。其中,其中44%左右的问卷集中在制造业,共有43家;其次是房地产和建筑业,共27家,占28%;其余行业均在10%以下。此外接受访谈的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有屏南县税务局,屏南县发展计划局,东桥民营企业家协会,蕉城区环保局,宁德制造业协会等。

通过对数据进行归纳处理,宁德市民营企业在经济、法律、伦理、慈善的取向即“四取向”表现上有较大的不同。四取向全有的只有11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22%,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重视其中的两个或三个社会责任取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9.80%、34.69%(见表1)。没有过社会责任报告有52家,约占调查企业的53.06%,说明宁德市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取向的重视程度不高。52.6%的企业认为建立社会责任取向,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增加成本,带来财务负担,减少企业的利润。

二、 宁德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取向方面存在问题。

此次调查发现部分民营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其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首先,质量问题。宁德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2010年宁德市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抽查显示,一些产品的合格率不足70%。在这次走访调查中,54.08%的企业未提供合格的产品,损害了大众的权益(见表2);其次,广告宣传失真。此次调查发现,56.12%的民营企业宣传的产品并不真实(见表3),误导购买者,从中获利;最后,不少民营企业走的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获取廉价的高额利润,如屏南碧泉生产的一次性竹杯。

2.法律责任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合同问题。76家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当员工在遇到如职业病、欠薪等问题,46.3%的企业没有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其次,对员工保障力度不足。员工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即“四金”差异明显,提供“四金”占7.14%(见表4);员工福利的类型比例不均,提供养老保险占88.42%;提供医疗保险占76.19%,而住房公积金与其他福利所占比例不到10%(见表5)。最后,工时和加班问题。在被调查的企业中,52家企业每周加班不超过12小时占52.06%;17家企业每周加班超过12小时占17.35%,46.12%的企业没有加班补助。

3.伦理责任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了解,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认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违反法律法规,违反伦理道德是可以的。其一,未按时缴纳税款和贷款利息的程度高。按时支付利息的只有11家,占11.22%(见表6);按时缴纳税款所占的比例为13.27%,而大部分企业均是偶尔未按时缴纳(见表7)。其二,生态问题未引起重视。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只有9家企业致力于绿色环保无污染生产经营,占9.18%。46.31%的企业未处理废料、废气,这些均体现了宁德市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取向不高。

4.慈善责任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39家企业未参加过公益捐款,占39.80%,25.13%的企业未对社区进行过捐款或其他捐款活动,甚至搞“空头捐款”。通过访谈了解其误区主要表现在:其一,树立慈善责任取向是一种形式;其二,参加慈善活动是“面子工程”;其三,树立慈善责任取向是大企业的事,与中小企业无关。

三、宁德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宁德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调查研究以及进一步的走访调查,发现了影响宁德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因素有管理者的经营思想的转变程度、政府监管力度以及社会监督力度这三个方面。

社会责任取向是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取向较大程度是由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决定的。此次调查,发现宁德市大部分传统的民营企业的经营思想认为企业的宗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导致企业的经营者只关注利润,忽视了承担社会责任,做出了错误的社会责任取向。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一,管理者的经营思想的转变程度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有正向的影响。2009年宁德市工商联组织的调查报告中显示,63.9%的公众认为政府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第一责任人,宁德市各级政府肩负着公众利益,在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取向的科学建立中,应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督。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二,政府监管力度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有正向的影响。于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政策法规所无法规范的,因此更应加强中介机构、民营协会、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第三方全方位的社会监督力度。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三,社会监督力度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有正向的影响。

四、改善宁德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建议

1.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监管和引导。

宁德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监管和引导,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观念,对具有良好社会责任取向的民营企业,应予以表扬和宣传,并予以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对那些树立错误社会责任取向的民营企业加以引导,必要时采取措施,使其社会责任取向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行。

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为建设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服务。

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促进第三方社会力量的发展,使其在宁德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建设中发挥作用。宁德市的五区八县应加强社会力量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大众和民营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监督体系,营造建设科学的社会责任取向的氛围。

3.改变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取向。

通过宣传、教育等渠道,使宁德市民营企业家全面认识到自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作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转变经营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海西建设的精神,使他们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将科学社会责任取向的观念贯穿到企业的细节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水嫩.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2-53.

[2]晁罡,袁品.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08,5(3):50-51.

[3]朱永德,徐宁.惠州市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与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2009,29(5):22-23.

作者简介:

第5篇: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74-02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随着经济全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在也在全球企业界展开,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今年来中小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社会责任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人们对企业责任的思考,政府、企业、学界也开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我国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通过对抚州市中小型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分析,影响中小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以期为中小型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建议。

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定义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要考虑利益相关者,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基于社会经济关系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基于社会关系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基于环境关系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国内对社会责任管理的研究相对比较国外比较零碎,侧重点不同,未形成系统性眼看就。大都是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出发,并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之中。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整合,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经济、法律、道德等责任,达到社会、经济双赢的管理过程。

责任意识有所增强

三、抚州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中小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9.6% ,2009年,抚州市中小企业总户数为69721个,占抚州地区企业总数的约95%。从客观现实来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也已取得一定的进步。尽管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但社会责任意识已有所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批重视社会责任的知名企业,但在中小型企业中还存在意识薄弱现象,企业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在社会责任管理中如何处理经济、社会、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不清。

(一)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造成资源利用率低

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不但关系到当代人类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一种典型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作为对环境和资源的直接影响者,应当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尽可能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要承担治理企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的环境污染的费用。据国家环保局统计,我国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工业生产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占我国污染资源的60%。

在调查的抚州中小型企业中,很多企业也存在问题,在被调查的企业中85%的企业,特别是工业生产企业存在环保设备简陋,这些企业环境保护水平低下,缺乏专门环保人才。一些企业不光消耗大量资源,而且在生产中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如被调查的一个水泥厂,其污染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虽然已经使用了除尘设备,但企业门前的马路上还是覆满了灰尘。

(二)企业缺失诚信,忽略消费者责任

企业对消费者责任是指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品种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各种不同的需求,并重视消费者与社会期福利,致力于社会效率的提高。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利益应,唯有通过这种方式,企业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中小企业中存在欺诈消费者和客户、合同履行率等现象,期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是中小企业责任缺失的典型代表。

在调查的抚州中小型企业中,多数企业产品销售辐射面都较为小,主要集中在江西省各地区,以及抚州周边县乡,产品影响力较小,市场都有待扩展。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建立时间较短,没有更强的影响力,而更多企业建立时间虽然比较长,但生产设备老化,长期未能引进新型技术,导致产品性能落后,未能带动更打的消费需求。还有小部分企业因缺乏对产品应有的检验程序,未按国家的质检要求履行质量承保,导致因为质量问题与客户发送纠纷和安全事故。

(三)履行员工权益不完全,效果缺乏保障

许多中小企业以追求企业低成本来追求企业发展,而这种企业发展大都建立在损害员工权益的基础上。在被调查的抚州中小企业中,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且签订集体合同的现象就更少;企业缺乏安全文化意识培养,生产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造成很大程度的安全隐患;80%的企业中员工工作时间长,拖欠工作现象严重;许多企业违反劳动法等法律跪地要求相当严重,社会保险覆盖率很低。

(四)社会责任理念易树立,员工思想易转变

虽然抚州中小型企业中存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但作为中小型企业本身具有一些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一系列优势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组织关系和机构相对简单,企业内部的人员关系相对简单,因此在企业容易中容易树立相关理念并得以实施。在调查的抚州中小型企业中,大多是为民营企业,企业产权相对清晰。企业家一旦清楚认识并在企业中树立社会责任理念,很容易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实践。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管理的效果也会体现较快,效果较好,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和向心力亦较快得到实现。

四、抚州地区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

中小型企业作为一种营利性组织,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然而,中小型企业的一大特点是淘汰率偏高,据调查,我国中小型企业淘汰率近70%。因此,面临生存问题,许多中小型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有限,所以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缺乏主动性。

此外,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就意味着企业利益的减少,把在实施社会责任管理所支出的成本和资源与追求企业利润看做两种对立的行为,也就无法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长远效应。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由于对自己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不清楚,对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不够,就形成了企业在日常的管理经营中忽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导致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问题。

(二)政府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政府对企业的评价指标往往多停留在经济层面,同时地方政府与企业间存在密切的利益关系,地方政府因经济利益诱惑而放松对企业的监督和管制。地方的GDP指标是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许多中小型企业不惜牺牲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压榨员工的权益来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且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维护和推动企业生产为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条件,也给企业的这些做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以致于企业忽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五、完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管理的主体地位

企业社会责任种种不良现象出现的根源之一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管理主体的混乱或缺失。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中担负着第一角色,必须清楚认识到企业是社会责任管理的主体,特别要理解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其本质是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双赢。管理者要超越传统企业目标的边界,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利润的取得以及自身的发展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企业要努力服务于社会,通过实现其社会价值而取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发挥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着眼于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在内的各项社会责任,并最求各责任的协调发展。

(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保障机制

调查中笔者发现,在中小型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管理中多停留于形式,即使有些企业有相关管理部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相关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应在一定的企业自身机制中得以实现,即在一定的框架下进行,也就是企业要提供实行社会责任管理的保障机制,也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一企业管理机制为保障,包括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相对应的组织机构、企业文化、企业家思想等。

(三)政府要加大指导和规范,提供有效的监督机制

近几年我国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在立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制定和完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政府工作不应流于形式或放任自流,政府应依据这些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规范和指导作用,通过强制性约束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行为使之履行社会责任。

除法律规范外,也要利用相关政策激励企业,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政府应采取诱导的方式,如实行税收优惠和实行企业诚信记录等。正如一些地方通过政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来促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六、结语

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社会良知的呼唤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实际上,更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外包形成的全球生产体系催生的必然结果。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不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付出很大代价。同时也认识到不仅要使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中小企业还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的社会形象,才能够更多地赢得顾客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满意。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维文.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诸说及评析[J].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月刊.2007,155-158.

[2]侯俊军,张冬梅.企业社会责任的两种本位解释[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48-52.

[3]张国建,朱立龙.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72-79.

[4]张晨.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沙漠种土豆环境和原料一箭双雕[J].WTO经济导刊.2006,15-16.

[5]邱明星.从企业自身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对其盈利目标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08,120-124.

[6]朱瑞雪,郭京福.社会责任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28-30.

[7]王富华,杨东.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角度之思考[J].改革探索.2008,9-11.

[8]SimonZadek.责任竞争力:使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市场中具有重大意义.省略 ,2007.

[9]邓子刚.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的研究.2008,87-90.

[10]雷杰,李蕾蕾,何存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经济问题探索[M].2008,104-108.

第6篇: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管理;财务会计;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近几年来食品质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命安全问题等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企业责任意识淡薄、经济利益至上的理念密切相关,所以现代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企业的主导企业,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和优势,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所以研究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与步骤,近几年来研究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实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量化,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会计概述

(一)社会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在管理学领域,存在两种观念,一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责任观,主要内容是企业的唯一责任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种是社会责任观,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责任并不是单一的,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是要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然后再是追逐更多的利润。其中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是息息相关,所以为了实现企业的生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具有必要性。总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的长远生存与发展,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其在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社会效应承担应有的责任,主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公益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经过上面的介绍了解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作用是把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信息传递出来,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正确决策的信息。企业社会责任衡量是目前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难题,如果使其像以财务报表的形式进行反映,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主要指的是根据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社会企业应该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比如环境、公益、经济、消费者、企业职工等这些要素的现实情况进行如实反映与监督,以便为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信息,以此达到提供社会整体效益、促进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

(二)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1.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对社会生态环境、资源等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忽视自然和社会规律,对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平衡。经过研究和调查发展,我国能源的开发量与消耗量严重失衡,资源消耗速度大大超出了自然环境再生与净化的能力,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所以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国有企业作为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企业,应该承担起自身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责任与义务。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该承担起保证产品安全、消费者利益等社会责任,以此保证社会稳定,建议良好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经济发展。

2.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需要发挥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管理者与引导者的职能,保证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经营与发展。政府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国有企业信息和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的披露,所以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依法进行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

3.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内部管理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一方面是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情况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为管理者决策、分析等提供参考和依据。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管理经营者社会效应的有效反映,而且是对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的暴露,有利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有全面的认识,发现企业的财务问题和社会责任,以此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比较落后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且其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员,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忽视了国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整体来看比较落后,过多的企业资源用于生产与经营,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与发展。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落后是导致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众多问题发生的根源。因此,必须要提高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针对目前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忽视了应该承担和履行的社会义务与责任这一现状,国有企业不仅需要保证正常的生产与经营,而且更加需要认识到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国有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到进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重要性,承担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完成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社会责任报告存在问题

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不全面。目前,国有企业的很多报告的内容呈现“报喜不报忧”的特点。虽然近些年来国有企业认识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社会责任报告,但是就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来看,并没有社会公众感兴趣并且希望了解的内容,可见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并不全面。就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来看,没有对负面信息进行深刻地披露,或者是有选择的披露部分社会效应低的负面信息,往往那些重大负面信息没有进行说明与披露。这种行为使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降低,同时没有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其次,社会责任报告的缺乏专业性。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形式位于次要位置,非会计形式则位于主导位置。就目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来看,大部分企业使用较大篇幅非正规的形式或者非正规文字对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介绍,整体篇幅以文字为主,并且只是就企业的原则和经营目标进行描述,而缺少对企业原则和经营目前实现行为的介绍,忽视企业行为的描述,这样的社会责任报告无法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因此,在进行社会责任报告编写过程中,要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罗列,以更好的呈现出社会责任信息价值,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还需要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编写的专业性,对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详细的罗列,此外,还需要构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规范和标准,把国有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有效报道,提高企业的真实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不可推卸的国家义务,不仅关系着国有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与国家长远利益息息相关。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就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立法来看,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来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进行约束和规范,存在很多的法律空白和不完善的制度。即使我国在近些年制定了部分国家法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缺少专业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实施制度,通常导致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没有具体的依据可以参考,这样往往导致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念的界定,而且不利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发展。例如我国的国家电网和石油企业,虽然存在社会责任信息会计披露,但是由于缺少法律的规定和约束,在信息披露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除此以外,政府缺少相应的推动力,除去证监会对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较为严格外,大部分的政府部门仍然是采取鼓励披露的方式。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只是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对其当年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披露,整体上来看缺少社会会计责任信息披露的专业平台,无法满足获取信息群众的需求,总之社会责任会计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完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法律披露体系,可以强化社会责任会计实施的氛围,增强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创造利润的意识,以此保证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和实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法律披露体系,这也是体现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一方面根据经验与规律,积极总结增加对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信息法律建设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成果,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减少国际间的差距。

(四)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有待改进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学理论为基础,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仍然是以传统的会计学理论为基础,缺少针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同时缺少会计学理论与企业学科的有效联系与沟通,未找出实现会计学理论与其他理论有效联系的方法。此外,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时,由于受到传统企业经营思想的影响,缺少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视,部分学者过于注重对企业经营会计与的研究,缺少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重视,这也是导致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不足的原因。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础是以会计学理论为参考依据,对国有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监督。在这一过程中,会计学理论需要与经济学、社会学、计量学等学科实施综合应用,共同服务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界定出会计目标和计量方法,建立一个会计学理论新的分支,比如可以把用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要素设定成社会责任支持、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国有社会责任会计对传统会计来说是一项创新,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完善与成熟,在计量学方面,传统会计是以货币记录为主体,体现货币信息在企业的流动情况。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存在区别,因为社会责任产生的人力消耗、生态环境的损耗并不能直接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国有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研究时,应该综合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种要素进行信息披露,从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体系,把国有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量化,以此实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五)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体制不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危机成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难题之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诚信度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内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披露相比,财务会计报告可以通过第三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保证诚信和公信度,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失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其公信度不高。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责任权利与义务、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以此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合法性。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少权威性的检查与审核,不利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公信度的提升。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制,有利于企业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目前整体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较弱,并且国家也未出台要求企业强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法律法规,所以凭借国有企业自愿进行信息披露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要求,所以建议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机制,是符合我国现有国情、社会、经济等主体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需求。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辅助、监督和检查指导各个国有企业按照要求定期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然后按照统一的标注对其披露情况进行评分,并且通过实践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机制;其次,还需要提高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加强审计人员的再教育;最后相关的设计机构可以立足我国现有的国情,借鉴国外已有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审计标准,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不断明确审计和监督的主体、客体以及范围,凭借国家政府、审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等机构,保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公正和独立,以此促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款及信息披露的实施。其中社会责任会计的利益相关者,是利用契约和企业产生利益关系,所以也可以成为国有其实社会责任会计监督的主体之一,这样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以国家法律和审计机构的监管为保证,保障责任会计信息的真实,利用一定的强制性保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辅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督,以此促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进程,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的发展。

结语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引导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获得经济利益是其经的主要目标,但是国有企业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做好国家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进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的建设时,需要充分发挥国家、企业和社会的努力,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公信力,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海霞.浅谈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J].财经界,2013(30):207

第7篇: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公路运输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8-0114-03

[基金项目]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200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关于物流业的社会责任探讨――以广州公路运输企业为例”(批准号:08gdcsr013)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姜斌远,广东培正学院市场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喻旦辉,广东培正学院市场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广东 广州 510830)

一、强化公路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意义

1.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在市场经济中,少数公路运输企业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地去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公路运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确保股东的利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快捷的运输服务,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承担纳税义务,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因此要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

2.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路运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公路运输企业应该有长远发展的观念,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益之间存在矛盾时,作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判断。公路运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会节约物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企业寿命,为企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外部生存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公路运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会对股东、员工和社会负责,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取消费者的信赖,赢取政府的信任,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3.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人都具有责任感的社会。如果社会成员没有责任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没有责任感的社会其凝聚力就会大大被削弱,社会的和谐程度将会受到极大损害。公路运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遵守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因此,公路运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必备要素。

二、广州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给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目前,广州公路运输企业发展有5大优势:第一是区域优势,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的南大门,粤港澳“大珠三角”的整合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加强,使广州市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第二是区域交通优势,以广州为中心的两小时生活圈内,有5大港口、5大机场,铁路运输非常发达,海陆空立体交叉运输网路形成,需要公路运输作为连接的纽带,2008年广州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3.3亿吨,比上年增长13.4%,占全部货运量的67%。第三是产业优势,珠三角是我国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广州产业集中度高,以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等支柱产业为基础,形成中国乃至东南亚的生产制造中心,强大的经济优势促进了广州公路运输企业的飞速发展。第四是文化优势,广州是千年商土,历来的重要商业地,也是中国进出口产品交易会的所在地。第五是政策优势,2003年广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发展广州市物流产业的纲领性文件――《广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用10~15年时间将广州建成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和总体思路,提出加快广州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随着该规划的实施,为广州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三、广州公路运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广州少数公路运输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少数经营者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一味地压低劳动力价格,减少员工福利待遇和社保缴费,损害员工利益;二是少数公路运输企业在利益驱动下,超载运输、破坏公路运输设施,并诱导驾驶员疲劳驾驶连续作业,形成安全隐患,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灾难;三是极少数经营者为获取经济利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如价格欺诈、欺行霸市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四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套牌经营、组装车经营甚至骗货等,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自2007年以来,截至2008年11月25日,广州市交委共查处各类非法营运行为4,877宗、拘留伪造证件及暴力抗法的违章当事人52人,将3名“克隆车”司机判处有期徒刑。

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淡薄。少数公路运输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不遵守社会法律法规和制度,疯狂追逐经济利益和个人享乐,只要能赚到钱不择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不清楚,社会责任观念淡薄,甚至根本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在经营过程中依靠损害员工和消费者利益、破坏社会资源和环境等非法手段获取利润,损人利己,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2.企业内部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不健全。企业自身的组织保障和内部制度建设是影响企业责任履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多数公路运输企业在组织制度建设上明显不足,没有规范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对于社会责任管理没有高度的组织保障,并且在战略规划上没有提到明确的位置,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来保障社会责任的实施。这样就产生了企业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实施社会责任,导致社会责任的缺失,给社会带来了灾害。

3.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范与社会监督不够完善。我国有关企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无法涵盖各个方面,只能依靠企业的自觉性来履行社会责任,因此造成许多公路运输企业钻法律漏洞,忽视社会责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新时期广州公路运输企业的社会责任

1.对内部员工爱护的责任。由于珠三角地区公路运输繁忙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限制,货物集散的速度和服务质量要求高,确保制造业的生产、市民的消费和货物的进出口顺利进行,导致广州公路运输企业员工承受的工作压力大。因此,企业要改善作业环境和休息条件,确保员工的作业安全和正常休息,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员工安心地为公路运输企业服务。

2.对外部公众的爱护责任。公路运输企业要为广州社会

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既要保证将货物安全,准时、快捷地送给客户,也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价格要公平合理,不得有欺诈和牟取暴利行为,要自觉承担对客户和社会公众的爱护责任,杜绝违章超速驾驶和扰民野蛮装卸,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3.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广州公路运输企业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会产生废气、噪音、尘土和交通拥挤等问题,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因此,广州公路运输企业不应片面强调环境的经济价值,还要重视其生态价值,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4.降低运输成本的责任。广州公路运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2008年,全国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但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美国为10%左右,物流成本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因此,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把公路运输企业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将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水平。

5.对国家贡献的责任。广州公路运输企业通过创新和服务,既满足社会需求,也增强了经济实力,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按时足额缴纳税款。随着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州公路运输企业要增加投资,扩大经营范围,不断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五、强化广州公路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1.公路运输企业应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和理解社会责任。在社会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企业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清,企业处于一种低责任的状态。广州公路运输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首先要做的便是全面的、正确的掌握企业社会责任这个理念,从整体上来了解并正确的贯彻落实到企业的日常运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1)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不单指社会公益责任,也不只是运输安全责任,它既包含了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也涵盖了更高层次的责任。(2)企业社会责任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从低到高地做到最高的水平,这需要一个过程。在此,企业也应该明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绝对不是增加企业的负担。(3)将企业社会责任贯彻到日常经营运作中,全面把握企业社会责任,还要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公路运输企业日常运作的规范,不但要从概念上理解,还要从行动上贯彻落实好。

2.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事关企业的生存、良好形象以及长远的发展,广州公路运输企业要吸取教训、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选择切合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1)从道德的角度对企业自身经营的理念和运输行为等进行规范、约束和控制,在企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企业社会责任战略。(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要从组织保障和内部制度上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在运输服务过程中处理好与客户、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广州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3.贯彻《劳动合同法》,关心员工利益。广州公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j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良好条件的工作环境和休息场所,保障其合法权益,员工的工资标准及社保缴费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为员工提供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安全技能等培训,针对珠三角地区公路运输网络复杂的特点,开展公路运输线路识别和优化运输线路等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并给予员工升迁的机会。

4.公路运输企业要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市场秩序。广州公路运输企业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诚实守信,维护市场经营秩序,认真履行运输服务合同的承诺,遵守社会道德,主动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服务。公路运输企业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安全文明驾驶,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配合政府部门加快公路运输驾驶员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公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公共信息平台,推动驾驶员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5.将环境保护作为公路运输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和生态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也是造成运输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将环境保护作为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战略。广州公路运输企业必须树立环保意识,首先,要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建立和实施环境保护的战略,将“预防污染、节约能源”的思想贯穿到企业日常经营当中。其次,企业还要提高科学技术,尽可能地节约能源,用少量的资源创造出大量的价值。如定期对机动车辆尾气装置进行检查、保养和更换,使尾气排放达到标准;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环境保护,对粉尘物品运输必须实行硬盖密封运输,严禁沿街遗撤、泄漏,减少公路运输企业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减少交通堵塞,把环境保护作为公路运输企业积极追求和实现的最基本目标之一。

6.采用高科技手段降低运输成本。广州公路运输企业要采用高新技术,建立公路运输信息公共平台,把货物、车辆和货运场等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目前,广州达人物流公司在政府支持下,正在建立广州公路运输信息公共平台,利用高科技手段对货物储存、运输进行动态控制和调度,减少集货等待时间,合理安排运力,杜绝空车运输,减少对流运输、交叉运输和迂回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广州社会经济总体运行水平。

7.强化政府对公路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导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企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政府监督管理才能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政府通过法律制度和政策引导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纳税处于同等地位。公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赢利的需要和市场竞争因素的存在,很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依法经营,难免出现不道德与违规经营行为,因此,政府是保证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主体,政府应该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发挥主导的作用。发挥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推进公路运输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法》中,并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制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地方法规,以员工福利待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为主要内容,制定相关的政策激励公路运输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这3个方面进行。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有多种多样,公路运输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吸取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合理部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运输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将公路运输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3)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运用政府的审计、交通、环保、劳动和消协等部门对公路运输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专业的、如实的、全面的监督,严厉打击那些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企业,奖励和表彰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企业。

参考文献:

[1]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发展看,过去五年是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原则和指南等大举进入中国的五年。期间最能反映中国企业快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知识、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恐怕就是“报告运动”了。曾有人将2006年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依据之一就是国家电网公司了中国首份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名的报告。统计表明,2010年底,中国企业报告的企业接近700家,中央企业报告的数量超过了40家,中国企业在“十一五”期间无论是报告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尽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履责的共同选择。相信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陆续编发CSR报告。从报告这种最直观且较为系统地反映公司责任管理与实践情况的载体入手分析其作用和价值,对于更多的中国企业较好地把握编发责任报告和推进企业责任管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电网公司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探索方面创造了诸多“第一”,其报告的内容体系日益完善,尤其2010年度报告又有了多方面的创新。系统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发现,CSR报告具有三重属性和价值,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兼具业绩报告、责任宣言和企业名片三重属性,并由此生成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促进公司品牌形象塑造的三重价值或作用(如图所示)。

CSR报告的非财务业绩报告属性与管理提升价值。编发CSR报告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无疑在于企业发展理念和组织行为方式发生的“革命性”变革。随着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的引入,社会责任管理使企业由一个只管内务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变为兼顾内部价值目标实现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关切与诉求的社会化经济组织,由此才能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性变化体现在CSR报告中就是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和目标、所肩负的责任以及是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履责业绩的好坏等问题有所阐释。报告要系统披露企业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业绩,要对各利益相关方都有所交代。近年来,无论是全球契约组织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倡议组织都要求其成员组织在CSR报告中披露公司履责改进及报告改进的情况,而持续社会责任报告毫无疑问将不断地通过组织内部的自觉反思调整和外部的监督推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正是报告作为非财务业绩报告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核心价值。

6年来,国家电网公司CSR报告的“业绩报告”属性日益凸显。最直观地体现在由第一年的几乎没有量化的非财务业绩数据披露到最新报告中披露较为系统的量化非财务业绩数据;还体现在报告对公司履责管理与实践的逻辑梳理。报告系统披露了从公司的责任理念、战略,到管理和实践推进,再到业绩和评价(意愿、行为和绩效)的逻辑安排,更加凸显业绩报告的属性。

此外,随着报告受社会关注程度的提升,由报告引发的企业自觉改善责任管理与实践推进的工作也在大踏步地向前跨越。6年间,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发端,国家电网公司先后成立了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制定和了《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绿色行动白皮书》、在无锡等地区公司推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特别是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建立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模型,首次明确了公司的6大利益相关方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分为战略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和业务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并将这种机制归纳为8个步骤:梳理议题、明确目标、了解期望、分析影响、拟定方案、实施计划、评价业绩、总结改进,致力于提高利益相关方满意度,实现公司综合价值最大化。这些管理举措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报告内容,更重要的是对促进国网公司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促进履责实践、提升企业价值起到了直接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CSR报告的责任宣言属性与促进沟通价值。在全球各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中,利益相关方是一个共同的重要环节,它解答了企业对谁负责和负哪些责任的问题。因此,一本规范的报告就是一本主动回应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宣言书。基于对企业社会责任本质内涵的把握,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通过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内生于运营过程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福利。并坚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标准和追求目标。

从首份报告对利益相关方仅做简要描述,到2008年度报告中开始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核心问题予以回应。2009年度报告中系统梳理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类型、内容、方式和保障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回答利益相关方提出的18个问题,再到2010年度报告将通过报告与关键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形成可持续发展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的综合价值创造潜力作为报告的动因,连续3年不断完善和披露公司所担负的“共同责任”(对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负有的责任)和“特定责任”(针对其不同利益相关方所承担的责任)信息,系统披露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履责承诺、履责目标及取得的业绩。可以看到,国家电网公司对自身社会责任角色、履责对象、责任范畴和重点及业绩指标等都有了日渐清晰的认识。

该公司用几年时间,实现了从首份报告有点“以我为主”的“工作报告”式的CSR报告到今天“以利益相关方为履责对象和衡量目标”的履责业绩信息的系统披露升级,同时也实现了从“我的工作和责任”到“我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业绩”的责任角色转换。这种报告编写方式、角度的改变是报告“责任宣言”属性的直接体现,反映出企业通过报告,兑现责任承诺,不断增加公司透明度,起到了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交流,增进社会认知和互信互助的作用。

CSR报告的企业名片属性与形象塑造价值。与企业年报和对外宣传手册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对企业价值观、战略和业务发展、履责实践及业绩的全面反映,是基于公司对社会责任内涵的把握,全面履责的权威性、系统性信息披露,具有客观、真实、全面地介绍企业的企业名片属性。相比年报侧重披露财务运营信息,CSR报告披露的信息更丰富、更亲和且更有实证性,回应 了更为广泛利益相关方的愿望和利益诉求;相比公司宣传手册而言,CSR报告则更为真实、客观和权威,具有法律效力,可信度更高。

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取代公司的宣传手册作为对外交流宣传的官方重要公开信息。在“公司名片”这重属性基础上,CSR报告很好地起到了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作用。一本规范完整的CSR报告,一般都有公司的Logo释义、公司概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公司战略以及围绕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责任取得的业绩等。这一属性帮助企业不断对外发出正面的引导信息,帮助增进各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和认知,改善企业形象并提升企业声誉。

6年间,国网CSR报告为公司赢得了多方面的荣誉,增加了亲和力,改善了社会公众形象。而如果国家电网公司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很难凝聚到今天的企业社会声誉价值。

在CSR报告的三重属性和价值中,报告的三重属性由内向外延展,报告的三重价值由内而外推进。报告的三重属性和价值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双向互动,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由内而外,从企业内部走向外部社会,报告实现从核心价值到社会价值的同步提升。企业的内省与外部督导,共同促使企业年复一年不断提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步完善管理,改善利益相关方沟通,平衡好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取得优良业绩并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公民。

第9篇: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共同治理 独立董事

2006年1月1日,我国公布和实施了新的《公司法》,其中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国首次将公司的社会责任写入了国家法律。2006年深交所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率先将社会责任引入上市公司,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行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相关制度建设。2008年初,国务院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由此可见我国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从制度层面进行引导规范。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还是道德责任、自愿行为,如何能够落实企业社会责任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缺陷出发,基于独立董事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以期对我国实践和发展社会责任,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缺陷与独立董事职能

( 一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缺陷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在于其能够在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利益相关者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的载体”(Donaldson and Dunfee,1995)。李维安、唐跃军(2005)认为公司治理的主体不应仅是股东,还应该包括债权人、消费者、职工、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广大利益相关者。席宁、严继超(2010)也提出公司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协调与政府、监管部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完善员工和中小股东的参与机制,以增强公司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程度,从而改善公司财务绩效。由此基于改进目前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进入董事会、作为公司各契约方共同参与治理公司成为可能的选择。但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同时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哪些方面至今在学术界和企业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这种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势必存在问题;第二,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利益不可能总是一致的,有时甚至是相悖的。如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企业不能通过继续亏损经营或者减少缴税使工人不失业,因为这样将又损害了股东利益或者国家利益。那么公司的决策到底该保护哪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利益相关者进入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下,董事会会不会变成利益相关者相互争夺利益的战场?第三,利益相关者理论无法真正解决利益均衡问题,因为现实中企业很难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存在困难,在能力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其中具有相对优势的一方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必将寻求机会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此博弈过程中具有较强优势的利益体势必会对其他利益方造成过度损害,这些都将导致契约有效性的降低甚至企业契约的解体。第四,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另一困惑在于,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追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应该是企业的目标,但利益相关者价值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是指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都达到最大化还是企业创造的整体价值最大化?

( 二 )独立董事职能 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次重要创新和尝试。至20世纪末,美国已有29个州修改了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公司治理不仅为股东服务,更要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独立董事及其制度就是在这种法律变革的形势下,为满足企业发展与竞争对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需求而产生的。郭强,蒋东生(2003)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本质作用是企业契约规则的监护人,同时是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短期合约的裁定人和边际调整人。独立董事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独立于大股东、独立于经理人、独立于公司契约中各利益相关者,这种角色一旦进入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并成为决策主体,便从根本上割断了各方与企业绝对控制权相联系的可能性,从而使契约规则的权威性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维护。而且独立董事以权力制衡者的角色进入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可以看作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间接行使和分享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替代形式。它能在众多参与契约的利益相关者发生分歧时有效抑制因讨价还价而可能增加的谈判成本,又能使他们按风险均衡地分享企业控制权,同时不影响企业决策效率。而且这种替代形式还将履约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相互监督的难题转化为他们对独立董事的共同监督,从而使监督问题从复杂变得简单,还节省了监督成本。所以独立董事代表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能够给所有参与契约的利益相关者们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

三、独立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 一 )独立董事选聘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独立董事职能发挥的根本基础是其独立性的实现,各国对独立董事候选人独立性的资格认定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独立董事与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独立关系;二是独立董事与公司之间的独立关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独立董事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键时刻发出不同于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的客观和公正的声音,保证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但是目前,我国独立董事普遍是由公司的大股东或者管理者从相关行业的大公司中选取有能力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因为他们具有相关的行业知识储备,也有的从其他公司的独立董事中物色优秀的人选,聘请他们同时担任该公司的独立董事,或者从各自的朋友圈或关系人中选择,这是致使独立董事失去独立性的一种来源方式。其次,不论独立董事的来源如何,独立董事的最终提名和决定权一般都是掌控在公司大股东或者管理者的手中,这也意味着,对掌控提名权实际上就是掌控了独立董事的立场和倾向。对此,布莱恩.R.柴芬斯谈到:“传统上,董事会董事长通常决定选择他认识的人”。提名和自己取向一致的人担任独立董事,大股东和管理者以后办事更加方便,今后他们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也将流于形式,不仅如此,独立董事还会成为他们的帮手,根本忘记自己的存在价值,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维护也只存在口头上了,更别谈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 二 )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独立董事比例也常在公司治理研究中作为董事会独立性的替代变量。陈智,徐广成(2011)利用我国A股市场的数据,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指数,实证检验了内外部公司治理因素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因素是影响社会责任履行的主要因素,独立董事的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独立董事越多,越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卢代富(2002)通过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不仅需要营造与企业社会责任相一致的公司运作外部市场环境,而且要让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曾小青(2009)从理论上分析了作为公司机构中主要监督方的独立董事和审计师拥有的诸多优势后,认为独立第三方应在公司监督机制中起到决定作用,在独立第三方的监督下,将会使公司管理层更好地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进而尽心履行社会责任。王建琼,何静谊(2009)以2005年的沪深两市的制造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独立董事比例正相关。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是与公司不存在利益关系的在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有一定身份的人物,独立董事对公司行使独立于各方的监督权力。他们代表了股东之外不同的利益团体,拥有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专业知识或者其他资源,并且更懂得如何遵守诸如环境保护和职工权益等的规定,以避免企业遭受经济处罚、媒体负面报道以及声誉的损失等。同时由于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者之间无重大利害关系,他们可以降低内部董事与公司管理层合谋的可能性,能够有效维护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因此笔者认为,与执行董事相比,独立董事更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独立性就越强,进而越能影响企业做出平衡各方利益的公平决策。并且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使得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会越来越愿意履行其社会责任。

( 三 )独立董事薪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谢德仁(2005)认为,作为经理人的独立董事, 其本身首先是问题的一部分, 只有在其与股东之间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之后,独立董事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对关联博弈激励思想和委托激励理论的运用和拓展,黄再胜(2003)考察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激励悖论以及风险分担问题,讨论了独立董事激励合约的基本参数特征。在考虑团队合作的情况下,讨论了诱使独立董事高水平合作的关联激励机制。刘德学,何勇(2004) 则从独立董事发挥参与公司决策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作用的角度来研究独立董事的激励问题。通过建立博弈模型,邱风,张青(2006)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失效的最根本的原因为独立董事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简新华,石华巍(2006)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 分析了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内涵,认为“独立性悖论”不是不可克服的,独立董事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作为企业法人利益的维护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调人,分享企业剩余并不一定会丧失“独立性”。罗党论(2007) 认为独立董事报酬是作为激励独立董事努力工作、发挥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作用的主要手段,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独立董事积极性的发挥。党文娟,张宗益(2008)运用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建立了对独立董事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模型,重点研究了考虑任职期限的业绩激励以及考虑期限的股票期权激励等两种形式的激励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激励模型对独立董事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最后得出了一系列技术性结论。独立董事的实质是利益相关者的人,代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进行决策, 并对管理者经营行为和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由于管理者与委托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即成本问题, 因而独立董事与委托人之间也会存在同样问题。若使独立董事作为人真正发挥作用,那他们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经营才能,还需要有足够激励来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主动采集充分的信息,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不是仅仅作为 “花瓶”。同时,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独立董事权力较小却责任重大的情况,这样独立董事就承担比较大的风险。 所以独立董事的固定薪酬很低,机会成本较高,这样独立董事的实际效用就不会高,机会成本可能高于独立董事的实际效用,影响独立董事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有必要调整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调动独立董事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价值增长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而正确行使企业剩余控制权。此外,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是否一致也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这主要是因为独立董事如果在本地,会对本地社区、环保要求和职工情况等掌握比外地董事更多信息,发表意见时也会相应考虑这些情况。其次,独立董事的出席会议情况,勤勉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试想,独立董事忙于自己的事情根本不出席会议,或者委托其他人代为投票,自然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基于独立董事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 一 )确定独立董事选聘机制 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根本是独立性,不仅要在形式上达到独立,更要在实质上体现独立。如果独立性得不到满足,那么独立董事很难发表不同于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的客观和公正意见,如何才能使独立董事真正实现独立呢?独立董事由谁决定独立董事的人选和来源,由谁提名,就直接决定着独立的立场,决定独立董事会代表哪方的利益,这也是独立董事是否能够获得独立性、能否以公正的态度裁决公司政策,充分发挥其决策和监督功能的关键所在。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独立董事的选任来源。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在人才市场中专门成立独立董事部门,将独立董事的以前的任职经历、个人资料和特长都保存在人才市场,形成独立董事资料库。当用人公司选聘独立董事时,他们只需要向该部门提出相关人选要求,需要哪种类型的独立董事,工作人员会依照记录中的备案人员背景和经历与需要独立董事的公司要求相匹配,最后确定合适的人选。独立董事人才库,可以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和优势,依靠市场力量为公司物色合适独立董事人选。第二,独立董事人选的提名和选拔。企业可以由在任的独立董事组成的提名委员会负责人选的提名。在提名委员会的参与和监督下,对独立董事候选人进行甄选和提名,可以避免由大股东或者管理人员掌控独立董事提名的问题,确定独立董事提名单。最后,独立董事新人选由股东大会来做最后的裁定。通常情况下,董事会的内部董事都是由大股东和高层经理人担任,但是股东大会是由全体股东的代表组成,包括中小股东,因此更具公正性和代表性,由股东大会选举确定的独立董事人选最终代表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这一方式使得独立董事更能体现他们的职能所在。独立董事的确定权一旦脱离了董事会和经理层,独立董事就没有必要迎合他们的需要,也不会受到大股东的控制,才能真正的实现对相关方利益的维护。

( 二 )增加独立董事比例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到底多少最合适呢?各国都在公司治理法规中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问题做了相关规定。美国机构投资者协会规定公司董事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独立董事。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规定英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人员为独立董事。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推出的《上市规则》指出上市公司必须确保董事会在任何时候至少有两名独立董事任职。日本上市公司管理机构规定,日本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人数必须达到半数以上。以上都是各国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或者在独立董事制度不断发展健全的过程中提出的相关规定,由此看见,美国和日本对独立董事人数比例的要求比较高。而在实践过程中,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比例远远超过法律法规的规定比例。美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比例平均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目前我国独立董事比例为董事会总人数的1/3 ,并且公司在董事会设立独立董事职务很多时候不是上市公司或者管理层的自愿意图,只是按照规定办事,很多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并不支持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因为与他们的个人利益相矛盾。独立董事的比例代表董事会的独立性。在每人1票、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规则面前,若独立董事不能超过半数,独立董事作用的有效性就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是无效的。同时他们也不能对董事会的决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仅局限于通过声明或辞职向其他利益相关者报警。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在制度中规定能够使独立董事的意见影响董事会决定的独立董事人数,至少能够达到半数。必须在法律上进行规定也是我国独立董事建立时间短,市场机制不发达所致。其次,笔者建议在目前的审计、薪酬、提名委员会外加入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社会责任委员会,切实做到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对关系利益相关者切身利益的公司重大决策,如将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员工身心健康等,社会责任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具有一票否决权。被独立董事否决的提案如果拿出再议时,必须要由全体董事的2/3以上同意才能通过,并且要在公开披露的决议中列明社会责任委员会独立董事的意见。最后,独立董事比例的确定和不断提高,不仅需要通过相关政策部门的法规规定来约束上市公司,而且需要上市公司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止公司内部人控制的情况蔓延和加剧,从源头上、主观上支持独立董事制度的存在。

( 三 )确定独立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独立董事采用固定薪酬支付报酬方式。独立董事大多是专家学者、管理者或者政府官员等,本身都有很好的职业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作为独立董事从任职公司获得的报酬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很难真正激励为委托人服务。所以独立董事的激励政策也不是无关重要。公司独立董事薪酬激励可以采用有区别的激励组合的形式。分为隐性激励约束方式和显性激励约束方式。隐性激励约束方式是声誉激励约束机制,因为作为有身份有地位的独立董事,通常对身份和声誉比较敏感。期望通过任职独立董事和公司绩效的提升,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在管理者市场体现个人的声望,有的独立董事希望通过任职独立董事,获得更多的机会。因此,要在其工作业绩明显时给予名誉奖励,记入其在独立董事资料库的个人资料,提升其声誉价值,同时,要考虑到独立董事的个人能力、社会地位和工作成绩来合理激励,不能在公司内部和市场中形成不公平的待遇。同时,声誉激励也可以约束独立董事的行为,如果独立董事与大股东、经理层相互勾结,损害了其他契约方的利益,或者造成公司的绩效下降,商界、人力市场都会对独立董事的工作能力、职业操守进行批判或者持有微词,这些负面影响也会记入其个人资料,影响到独立董事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显性激励约束方式主要是指物资激励。考虑成立独立第三方“独立董事协会”。公司提取费用给协会,协会根据独立董事在公司任职情况,对企业社会责任等的发挥作用支付独立董事相应薪酬。

(四)创造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环境 独立董事可以参与公司的决策和行动的探讨,对公司的决策发表意见。独立董事是兼职的,与经理层和大股东相比,信息匮乏不言而喻。公司应为独立董事有效行权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源,这是有效行使其监督职能的前提条件。为保证独立董事有效行权,法规上应确保独立董事可以完全接触到公司所有的相关文件,并能自由的调查相关问题,同时也负有对公司信息的保密义务。公司应当充分利用独立董事的专业优势和身份优势,给独立董事创造条件,帮助公司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独立董事群体也应当注重自身决策能力的提升,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做公司社会责任等决策的“加速器”,而不仅仅是作用有限的“监视器”。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唐跃军:《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治理指数与企业业绩》,《管理世界》2005年第9期。

[2]席宁、严继超:《利益相关者治理与公司财务绩效》,《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3]李灿:《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目标函数》,《当代财经》2010年第6期。

[4]郭强、蒋东生:《不完全契约与独立董事作用的本质及有效性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2期。

[5]张凡:《关于独立董事制度几个问题的认识》,《管理世界》2003年第2期。

[6]陈智、徐广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软科学》2011年第4期。

[7]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8]曾小青:《论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9]王建琼、何静谊:《公司治理、企业经济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经济经纬》2009年第2期。

[10]谢德仁:《独立董事:问题之一部分》,《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11]简新华、石华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悖论”和有效行权的制度设计》,《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