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材料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8年9月股神巴菲特18亿港元投资比亚迪新能源,同年10月英特尔投资2000万美元注资深圳创益科技,11月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向新奥集团旗下新奥太阳能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并组织总计1.21亿美元的贷款……这些逆市行为不由令人感到诧异。
尽管充满各种风险,但中国已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新能源投资市场。近4年来,由于传统能源领域内存在诸多限制,外资主要涉足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这的确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将从16%上升到21%。根据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统计,预测2010年太阳能产品的销售额将达到400亿元左右,而到2020年这一市场将达近千亿元规模。
据统计,在过去的2008年里有近高达6亿美元的私募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究其根本原因,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平均回报率高达20%,是中国最好的投资领域之一。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似乎也给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全球金融危机逐步侵蚀中国实体经济,大批出口型企业倒闭、重工业企业减产、部分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但是也有人坐收渔利,钢材、硅料、设备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让不少光伏企业能够“笑傲”危机。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和光伏行业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未来原料成本有望降低40%-50%,光伏发电成本有望提前与传统发电成本接轨,光伏发电的商用和普及有望在两年内实现。发电成本降到每度1元人民币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如果光伏发电成本达到或接近传统发电的成本,那么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所带来的商业机会不言而喻,这或许是VC、PE在逆市中大笔投入绿能领域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哈佛框架;BYD公司;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在评价企业业绩过程中一直以来都起着非重要的作用,它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从各个角度分析企业经营成果并预测未来。哈佛分析框架下的财务分析全面考虑了关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战略、会计、财务、前景的分析,克服了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从而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鉴于此,本文利用哈佛分析框架分析BYD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并预测其发展前景。
一、战略分析
BYD公司创立于1995年,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上市,其产业包括IT、汽车和新能源。公司历经20年的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先者,资产、收入均已超过百亿。
IT产业,主要集中在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手机、电脑零部件及其组装业务。发展战略:二次充电电池方面,继续开拓锂离子电池和镍电池的应用范围,巩固其市场地位;加强对铁电池的研发,提高其性能表现,稳步扩充铁电池产能,以配合新能源汽车业务蓬勃发展对铁电池带来的需求。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开拓相关市场的业务,继续稳固与新旧客户的合作关系,提升综合竞争力。
汽车及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传统燃油汽车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战略:传统燃油汽车方面,把握SUV市场契机,积极部署开发新SUV车型,准确定位消费者群体,细分目标市场。新能源汽车方面,加快车辆交付速度,结合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自主品牌在SUV市场强势崛起的契机,加推中型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和紧凑型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进一步丰富新能源汽车产品线。
二、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从表我们可以看出,近五年来BYD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的流动资产逐年增加,大于流动负债的增加幅度,其中由于销售收款的政策发生变化,各应收款项每年的增长幅度较大。从指标的数值来看,虽然近几年来逐年稳定的增长,但其数值仍低于通常认为的稳定可靠的标准,表明企业流动性不足,短期偿债的压力大。近五年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地提高,且均为60%以上,同时,利息保障倍数逐年下降,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较弱,企业财务风险较大。
(二)营运能力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这两个指标逐年下降趋势,表明企业的营运能力逐渐变弱。存货周转率指标低说明企业销售情况不佳,存货存在积压。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低说明企业存在大量的不容易迅速收回的账款,而大量的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影响着企业正常生产运营。BYD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下降与汽车销售政策的变化有关。
(三)盈利能力分析
从表可以看出,近五年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都成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减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增涨幅度也大于销售收入的增涨幅度,导致净利润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四)发展能力分析
从表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2年的各项发展能力指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企业发展能力较弱。2013年则均有较大幅度上升,2014年净资产增长率仍保持较大幅度上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有所放缓,净利润增长率呈现负值,净利润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稳步恢复、金属部件产品实现高速增长等。说明BYD生产规模得到扩大、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发展能力得到好转。
三、前景分析
(一)前景预测
从宏观战略和环境保护两个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当前和未来重点培育和支持的领域,预计将继续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性能、成本优势及驾乘感受的持续提升,以及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而BYD凭借汽车、电池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的核心技术,预计可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同时,通过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突破,打响民族自主品牌,可带动传统燃油汽车发展。
随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加与技术层面的产业更新换代,将带动移动通讯终端的需求增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手机品牌厂商将选用PMH技术的金属外壳以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BYD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二)风险预测
1、市场风险:汽车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市场容量逐渐缩小,随之而来的是品牌时代,价格竞争转为价值竞争,公司一旦不能在有限的市场容量里面逆势增长,那公司将被边缘化,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经营风险:一方面,随着销售的增长,固定资产投入大量增加,产品固定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增长,用工成本增加,零部件存在涨价的风险,一旦零部件价格上涨,产品变动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产品成上涨风险大。另一方面,竞争对手新产品的集中投放,部分新进品牌价格下压,加剧市场竞争程度,公司利润将面临较大考验。
3、财务风险:BYD近五年资产总额增长77.5%,而其中81.13%来自于负债,负债额急剧攀升,资产负债比率居高不下,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接连攀升。偿债压力不断加大,财务风险加剧。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刚、曹志鹏.财务分析新思维[J].首席财务官,2015(2):55-57.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不断发酵的欧美日债务危机更是宣告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破产。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于2009年提出了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2010年10月,国务院提出计划用20年时间来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促进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新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是整个宏观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与积极支持是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新产业选择原则
3.1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提倡绿色消费,即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消费已成为主流,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选择需要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就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选择那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能源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和拓展。
3.2市场需求大
市场需求是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所选产业产品应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
3.3技术先进
所选择的产业产品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能够集中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3.4防范产业发展风险
目前新产业发展前景大,市场格局尚未成型,但已呈现出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应避免一哄而起,浪费资源的现象。各行业发展都有其规律和周期性,因此,在选择新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需要系统地考虑其产能过剩、核心技术、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等风险,并趋利避害地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
4新材料产业投资前景分析
4.1国家政策支持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正式出台,包括新能源材料、功能膜材料、碳纤维材料、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4.2市场规模
2010年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8000亿美元,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是更大的市场。《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总规模的目标。与2010年约6500亿元的产业规模相比,新材料产业“十二五”末的产业规模将是“十一五”末的3倍。
4.3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从《决定》看出,政府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具有明显的优先次序:“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和半导体照明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当前新材料发展呈现出高性能化、高功能化、高智能化;复合化;环境化等趋向特点。因此,准备把握政府支持的发展方向重点,认清当前产业发展形势是企业选择新材料产品的重要前提。
4.4进入新材料产业的公司定位
拥有核心高新技术的公司,融资能力强的公司,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节能环保类公司,具有独特市场渠道的公司,拥有核心人力资源保障的公司。
关键词: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01
1 前言
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力的拉动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还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汽车产业对科学技术、劳动业、建筑业、服务业、重工业、轻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比如说在美国每6个就业岗位就有一个与汽车有关。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汽车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将达1亿以上。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但是随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故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
2 正文
贵州省清洁能源汽车产业也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朝着健康的方向蓬勃发展。如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各级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2015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20%;2016年不低于30%,并确保逐年提高等。
意见提出,对在贵州省生产或销售并纳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按照国家标准的50%进行补助,并免征免征车辆购置税、车船税。比如在贵阳,纯电动车型按照续航里程的进行阶梯化地方补贴。购买进入新能源车型目录的纯电动车型,根据续航里程的不同,购车补贴可达3.75―8.25万元不等。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方面,购买进入贵阳新能源车型目录的插混车型,可以获得4.5万元的补贴总额。新能源汽车在享有补贴的同时,意见也明确给出了其享受的一些"特权"。如实行独立分类注册登记、新车入户自主选取车牌便利,省内异地零距离检车、不受摇号上牌、尾号限行等政策都加快了贵州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如去年由奇瑞万达交付给贵州公交公司的新能源公交车就有几千辆,包括新建成的中环路BRT专用公交车等;再如预计今年年底在筑建成的规划年产能30万台的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等,足以说明目前贵州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
在今年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改新能源汽车为 “清洁能源汽车”, 重申“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这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线上的又一转折点。
从定义上来说,清洁能源的范畴比新能源更加广泛,主要是指用清洁燃料代替传统燃油的环保型汽车,属于广义的新能源汽车。资料显示,除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现阶段可用于汽车的清洁能源还包括了天然气、甲醇、乙醇、太阳能、沼气等等。
(1)天然气汽车。天然气汽车是以油改天然气为燃料的一种气体燃料汽车。截至目前,我国的天然气汽车的运营数量和规模十分巨大,并具备十分成熟的技术与运营经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CNG(压缩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达496万辆,LNG(液化天然气)汽车保有量约为23万辆,天然气汽车总保有量达519万辆,CNG汽车加气站为4700多座,LNG汽车加注站为2650多座。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天然气汽车保有量的第一大国。
(2)氢燃料电池车。氢燃料电池车的驱动力来自于车上的电动机,氢燃料电池车可以理解为一辆“自带氢燃料发电机的电动车”。国际上很早便有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开发,如丰田Mirai是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也是少数实现量产的车型。此外本田、现代、奔驰等都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型。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电池车都展示了我国在氢燃料电池车开发应用上的实力和进步,但我国氢燃料电池的研究水平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氢燃料电池轿车车重200多千克,价格贵5倍以上。而且氢燃料电池车仍然处于技术验证与特定考核试验考核阶段。
(3)甲醇汽车。甲醇汽车就是以甲醇作为主要燃料的汽车,也能以汽油或汽油-甲醇混合燃料为燃料,是一种甲醇-汽油燃料灵活转换的具有节能环保科技含量的新型汽车,也可以由普通汽车改装而成。甲醇汽车较常规动力汽车具有动力好、尾气常规排放量下降、经济性等优势。今年3月12日, 吉利汽车在贵阳市举行甲醇出租汽车批量交车仪式,200辆吉利甲醇汽车正式交付贵州蓝色众联甲醇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投入运营。据悉,该批车辆投入运营后,贵阳市吉利甲醇出租车市场保有量将达到600辆。2015年6月,贵阳市获批成为全国甲醇汽车试点城市后,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实施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制定出_了《贵阳市出租汽车及驾培行业推广甲醇汽车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与措施。根据该政策措施,此次吉利控股集团针对蓝色众联公司落地交付200辆吉利甲醇出租汽车,标志着贵阳市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预计至2017年末,贵阳全市将新增吉利甲醇汽车近3000辆。
3 结束语
中国作为汽车制造第一大国,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清洁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新的课题,或将是一个新的市场机遇。
参考文献:
[1]吴军瑶,罗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研究[J].2013(04).
[2]黄安华.清洁汽车-中国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J].世界汽车,2005(05):12-14.
[3]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意见[S].黔府办函,2015(155).
[4]陈全世,信继欣.中国电动车辆研究与开发[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十大新秀闪亮登场
方大集团(000055):将节能进行到底
临近两会,节能减排政策有望再出重拳,节能减排概念股有望在A股市场上持续走强,享有节能减排行业“领头羊”美誉的方大集团无疑最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LED完整产业链核心竞争能力强。方大集团是国内知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节能环保、轨道交通设备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等三大产业体系。三大产业均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是我国节能减排行业的“领头羊”。其中半导体照明产业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装饰、普通照明灯等领域。方大集团在我国率先进军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形成一条从氮化镓(GaN)基LED外延片、芯片、封装、荧光粉到半导体照明工程应用产品开发、制造直至终端市场推广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成功实现氮化镓基半导体照明外延片、芯片’“中国造”,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公司作为LED产业龙头之一,核心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将受益于国家LED产业的飞速发展。
定向增发扩产能节能建筑前景广。公司拟定向增发解决公司产能瓶颈问题,做大做强公司主业。2009年公司公告,拟通过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000万A股,发行价格不低于5.39元/股,用于节能幕墙及光电幕墙扩产项目、地铁屏蔽门扩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以促进我国在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更快的发展。按照国务院建筑节能改造安排,2008-2010年要完成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而2008年仅完成4000万平方米的改造,未来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公司作为国内节能幕墙业务的开拓者和地铁屏蔽门的领导者,市场占有率高,日前公司又中标深圳湾体育中心幕墙工程,是继中标深圳大运中心主体育馆幕墙工程之后的又一个大运会幕墙工程。但公司的发展已处瓶颈之位,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此次定向增发若能顺利完成,公司将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为依托,有效整合公司的现有资源,扩大节能幕墙及光电幕墙、地铁屏蔽门等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在目前的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司未来在节能建筑领域也将大展拳脚,前景看好。
宝新能源(000690):新能源发电担大旗
公司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1亿元,同比增长104.83%,大幅增长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2008年两次电价调整在2009年释放全年效应;2)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前高后低”,下半年用电量逐月回暖,3)荷树园二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相继于2008年6月14日和9月18日投入商业运营,2009年公司装机容量大幅提升。公司未来两年具有良好成长性:电力项目:甲湖湾陆上风电一期已经于年底投产;甲湖湾陆上风电二期有望在2010年投产;荷树园三期已经取得前期路条,有望在2010年上半年核准获批,预计于2011年投产;房地产项目:公司以6亿元取得了梅县GP2009-15号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总占地面积为951933平方米,预计该项目可以产生5.57亿元。
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施工设备,近期重点推进陆丰甲湖湾发电厂超超临界节能环保发电机组的立项工作,打造陆丰甲湖湾清洁能源基地,力争实现公司电力装机容量较大规模的增长,以达到公司做大做强新能源电力产业的战略目标。公司的风电项目将成为其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同时也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金风科技(002202):风机龙头业绩超预期增长
金风科技是我国风电整机行业的三大龙头之一,日前公司公布业绩增长预告,风电场销售进度快干预期是公司2009年业绩超出预期的原因。
目前国内有利的风电发展环境造成公司业绩超预期。发改委在2009年公布了风电上网标杆电价,针对国内风资源不同情况划定了四类风区,并规定了对应的标杆电价,这给国内的风电场开发带来了稳定的预期。同时,在2009年,由于国内风电整机产能提高,规模效应显现,产业配套更加完善,国内风电机组价格大幅下降,大大降低了风电场投资成本,使风电场投资更加有利可图。
在2010年风电发展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当年新增装机我们预计会超过1000万千瓦,并且由于行业产品特点,市场会向行业领先公司集中,对金风科技这样的龙头公司非常有利。
从公司的产业基地布局来看,基本都位于国家重点发展风电场的地区。公司的这种布局有利于公司在当地生产风机以减少产品的运输成本,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目光远大,国际化序幕已经拉开。公司的目标是在保持国内较高市场份额(25%以上)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收入分布中国、美国和其他区域三分天下,同时争取在未来几年内达到行业前五。公司H股拟上市主要是为了配合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依然乐观。风电作为在目前条件下除水电外最有优势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中国在很长时期内优先发展风电的政策不会改变,国内市场我们预计在未来3年内仍然可以维持20-30%的年增长。金风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风电机组制造商,未来在开拓国内外市场过程中,仍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江苏国泰(002091):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
公司控股子公司华荣化工是我国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龙头企业,电解液一般来说占到了锂电池成本的25%左右。公司IPO项目的投产将使产能从2009年底的2500吨提升至5500吨,从而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此外,江苏国泰和子公司华荣化工还投资了亚源公司,拟投资8000多万建设300吨的六氟磷酸锂项目,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最核心的原材料,其成本占到电解液生产成本的60%左右,目前公司原料依赖进口。如果未来能够顺利生产出合格的六氟磷酸锂产品,实现原材料替代,公司将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具备长期核心竞争优势。
锂电池产业链的行业机遇:锂电池产业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下游的需求增长来之多个方面,包括而不限于:1)对传统铅酸电池的替代,例如电动自行车领域;2)新能源汽车局面的打开会显著的拉动动力电池的需求,而锂电池是最佳选
择之一;3)消费电子领域需求的继续增长,包括手机、电脑等;4)配合新能源发电系统而需要建设的电网储能,锂电池也能分得一杯羹。江苏国泰作为电解液的龙头企业,公司锂电池电解液定位高端市场,产品质量高、价格优势突出,应用广泛,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值得重点关注。
奥特迅(002227):两市唯一的电动车充电站概念股
关注电动车充电站的潜在机会。电动车充电站作为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必然在电动车市场启动之前爆发。公司作为在国内A股上市的唯一一家拥有电动车生产资质的生产商,拥有大量在手现金,产能弹性极大。如果电动公交车价格瓶颈和充电站标准问题得以解决,公司有望在充电站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市场可能认为,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我们认为,随着低碳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运输载体,以V2G汽车充电平台为分布式储能手段将成为汽车和电网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近期将密集出台,从而加快电网企业建设充电站的步伐。
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4年市场空间近90亿。我们以深圳为样板分析,结合对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的成本结构判断,前瞻性和定量的计算出V2G充电平台充电系统4年的全国总市场容量将达到近90亿元,其中充电站充电机69亿,交流充电桩市场17.7亿。
公司具技术优势、营销优势和先发优势。公司是最大的直流操作电源制造商,高频智能化充电模块对公司而言是成熟产品。公司的400V*30A大功率高频智能化充电模块在输送相同功率时,具有模块数量减少,大功率模块对节约充电站占地及采购成本等显著优势。公司和南方电网合作,完成了深圳大运中心、和谐两个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134个充电桩的设备供应,具有突出的先发优势。同时,以电网为主要客户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对竞争对手形成资质和市场壁垒。
作为V2G汽车充电平台主要受益上市公司,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业绩弹性值得长期看好。
天威保变(600550):输变电+新能源
公司是两市最著名的太阳能龙头企业,其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布局基本成型,“输变电+新能源”的双主业、双支撑战略初见成效,在变压器、多晶硅、薄膜电池及风电设备领域具备强劲的实力。
2020年前,国家电网特高压建设总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作为国内大容量、高等级变压器的三强之一,公司将充分受益于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变压器类业务将维持稳定增长的局面;风电业务今年完成了产能的建设,具备了年产500台1.5Mw凤机的生产能力,并在国内、外分别获得了风电场订单,凭借多年积累的装备制造经验及与各大电力集团长期的合作关系,明后两年,风电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天威薄膜一期46.5Mw单结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已经开始试生产,并与泰国绿色能源公司签订了“东南亚薄膜市场独家合作协议”,2009-2011年,分别提供5Mw、25Mw、40Mw的薄膜电池组件。总投资31亿元的二期项目(150MW)也已经开工,预计2010年底投产。总投资1亿元的天威薄膜研发检测中心也于近日挂牌成立,成为全世界技术最先进、涵盖工艺最全面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之一;天威四川硅业、乐电天威硅业两条年产3000吨多晶硅的生产线今年全部投料试生产,明年产品开始批量下线,继新光硅业(1260吨/年)之后,公司多晶硅业务规模大幅扩张。
随着国内“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的启动,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也将大幅上调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去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光伏产业开始走出金融海啸冲击的阴影,需求开始复苏。电池企业景气迅速回升,各大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多订单充足、满负荷生产,对公司的电池和多晶硅两大领域都会形成正面刺激。
我们估计2010年将是太阳能行业新一轮高速成长的开始,全年装机达到10.38GW左右,增速近70%,而且我们认为超预期的可能性很大。太阳能行业的迅速增长有助于电池和组件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这对天威英利、天威薄膜以及尚在集团中、的天威新能源都将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
法拉电子(600,563):携手比亚迪新能源订单有望超预期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薄膜电容器及铝金属化膜生产企业,目前主营业务仍然是薄膜电容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市场格局依然是绿色照明、家电和通讯领域,但未来新能源领域用交流电容大有可为。国内直流电容市场规模约为100多亿,交流电容市场规模与直流电容市场规模相当。公司传统优势在于直流电容领域,近年来逐步加大在交流电容领域的研发与投入。从产能情况来分析,目前位于海沧新区的新厂址有四个厂房用于生产传统直流电容,一个厂房用于生产交流电容,从收入比例来分析,当前交流电容占公司收入10%以下,规模仍较小。交流电容可应用于节能及新能源领域,如变频空调电机、风电电机、混合动力车用电机等,主要起逆变作用。在混合动力车领域,交流电容用于动力管理系统、刹车能量储藏系统以及直流转交流的过程,因此,一辆混合动力车需要配套三个交流电容;电容单价在千元以上。公司目前有产品配套给比亚迪公司,但该业务产生的销售金额占公司全部销售金额的0.1%以下。我们认为通过与比亚迪的合作,公司将提高在新能源领域的知名度,并有望带动公司交流电容的销量。新能源领域用交流电容是公司实现长期发展的必要产品。
基于节能灯市场繁荣与新能源订单有望超预期增长,公司盈利前景值得期待。在政策法令的强制推动下,节能灯外需市场需求超预期的增长,我们认为这种景气情况有望持续至2010年全年,这是原因之一。比亚迪F3DM已上市,这无疑对法拉在混合动力车领域的订单获得提供了超预期空间,而在风能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的准备,2010年也将步入初步收获期。2010年,法拉新能源领域订单有望超预期,这是原因之二。
金晶科技(600586):发力太阳能超白玻璃
公司是玻璃行业龙头之一,国内领先的超白玻璃供应商。超白玻璃是薄膜电池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部分用薄膜电池建造的太阳能电站其发电成本已经逼近甚至低于当地火电成本,作为太阳能光热、光电转换系统的基片,是目前国际上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突破,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为太阳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超白玻璃价格相对稳定。超白玻璃需求较为温和,价格也相对稳定,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用超白玻璃上半年已获得瑞士奥瑞康认证,该认证能为业内广泛接受,有利于促
进公司超白玻璃的推广应用。预测2009年超白玻璃销量维持在200万重箱,低于年初预期。此外,三季度公司纯碱项目已接近达产,但仍处于微亏状态,如果纯碱价格回升乏力,则四季度纯碱业务仍难于实现盈亏平衡。
开启产业升级破冰之旅。在太阳能超白玻璃需求尚未集中释放之时,在多晶硅行业被列入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之际,公司率先逆市加码上新项目,超白玻璃产能大规模扩张,开启产业升级破冰之旅。公司从产品结构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战略出发,决定以太阳能特种玻璃基片生产建设为起点,拓展生产太阳能深加工玻璃,拟投资151627万元建设600T/D和1000T/D的太阳能特种玻璃生产线和一个太阳能功能材料加工中心。该项目可年产1000万重量箱太阳能特种玻璃,年产1000万平方米太阳能加工玻璃,项目达产后公司玻璃产能增长50%,超白玻璃产能占公司玻璃产能的40%左右。
公司目前三大业务板块中,纯碱和普通玻璃市场波动性较大,行业前景堪忧,惟独超白玻璃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公司未来发展成败系于太阳能产业的兴衰。
东方电气(600875):打造中国的新能源旗舰
公司是新能源领域典型的绩优蓝筹股,主要产品为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气电的发电设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公司于2009年底通过定向增发顺利完成集团主要资产的整体上市。随着风电和核电业务进入成熟期,公司将华丽转身为新能源旗舰型上市公司。
风电业务上,2010年将进入风电收获期,杭州基地投产产量增加20%至1600台,待结算风机有1431台,前两年的质保金退回提高毛利率,风电业务使公司成长性得到保证。
核电业务规模化效应已经显现,核岛产品毛利率赶上火电2010-年将达到1520%,收入达到30亿,2011年核电收入超过100亿元,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看点。
低碳业务快速崛起,公司成为中国新能源旗舰。火电、风电、核电毛利率稳步提升,净利润增长确定性大。在同行业公司中,东方电气的市销率偏低,期指推出后,蓝筹股价值将被发现,东气市值有望被修正。相对于同行,公司股本较小,资本公积很高,未来股本扩张潜力很大,这更增添了公司在目前股价下的吸引力。
上海电气(601727):核电设备制造业龙头
公司为中国最大的综合型装备制造业集团之一,综合竞争优势显著。电力设备板块的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收入的约50%60%左右,其他还有机电一体化板块、重工设备板块等,一起构成五大核心业务板块。公司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环保成套装备以及精密数控机床分别属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重点发展的行业。公司在相关行业具有突出地位和显著优势,曾经制造出一大批代表国家装备工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产品。公司在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位列第148位。
公司在核电设备领域具有强大优势,龙头地位日益牢固。公司与东方电气一样,既是火电领域龙头,又是核电领域龙头。在核岛领域,通过与美国西屋等公司合作,基本可以实现核岛部分的所有设备制造,包括核锻件、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核泵、安注箱等核心设备。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AP1000和EPR两大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厂商,核岛主设备国内市场份额达46%,为国内电站设备商之首。公司位于临港工业区的核电生产基地建成后,核岛和常规岛设备的产能将大幅增长一倍以上。增发项目达产后,公司核岛主设备产能将由目前的2.5台套升至4-6台套,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产能由目前4.5台套升至8―10台套。
为适应未来中国乃至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上海电气正在扩张核电成套设备、大型风电机组、极端重型铸锻件、低碳火电设备、超特高压变压器等大型设备产能。经过本轮产能扩张之后,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核电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和全球最强的极端重型铸锻件制造企业。鉴于公司在电力设备行业中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未来在风电、核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大量在手订单可保障公司未来4-5年业绩,投资者可密切关注。
不仅如此,随着12月份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临近,解决气候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共鸣,全球发展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经济的整体趋势也已经逐步确立。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沪深股市低碳概念股,也将从“主题投资”转向“趋势投资”,后市低碳概念股行情升温还会有一个很大空间。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提前布局迎接低碳时代。而把握低碳概念股投资机会,申银万国则建议关注三大板块。一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作为先进信息技术和高级物理电网的充分结合,是解决未来能源输送问题的理想方案,是低碳经济时代电网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前景看好。短期来看,特高压与数字化变电站是当前智能电网中短期建设重点,需求将大幅增长,同时,用户侧智能化以用电信息采集为核心,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也将快速增长。相关上市公司如特变电工(600089)、国电南瑞(600405)、思源电气(002028)、国电南自(600268)等将从中受益。
二是风电和核电。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更适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12月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临近,我国也将面临更大的碳减排压力,未来也将更坚定地发展风电、核电。随着今年第四季度国网公司投资进度的明显加快,用于风电、核电方面的投资比重有望继续提高。因此,特别看好风电与核电设备的龙头企业东方电气(600875)、湘电股份(600416)等。
湖南新能源产业也已起步,以湘电股份为代表的风电设备制造业、以长沙中电48所为龙头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业已走在国内同业的先进行列。但其他一些起步较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发展极不平衡,制约甚至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大发展和进步。
如何科学、有效地拓展和管理好湖南的新能源产业,即时为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产业链实时基础数据;如何专业地为生产企业提供最新行业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所求,建立和组织行业战略联盟机制,统筹解决新型企业所面对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这些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能源需求
由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我省每年从外省调入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调入电煤超过2500万吨,调入石油超过600万吨,调入天然气超过9亿立方米。可见能源紧缺仍然是影响和制约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而这些都属于常规能源或传统能源的范畴,因此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
2.新能源及其产业
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除化石能源等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等),目前尚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亟待推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新能源技术、新能源设备研发,完全符合湖南四化两型建设需要。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风电设备制造以及生物质发电等方面已具备一些领先技术和龙头企业。但要将其打造成新型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3.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涉及从整体规划到具体生产、调度、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及节能降耗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提出新能源产业战略研究的课题,就是试图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新能源产业战略模型(数据库结构),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分析、制定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依据,这对于推进湖南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使其迅速成为千亿元支柱产业具有前瞻性意义和作用。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昭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其中所列七大新兴产业有四项涉及节能环保产业、现代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因此,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各级政府需从国家层面的战略前瞻性角度来认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千亿元支柱产业没有前瞻性眼光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高度重视,统一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新能源及其产业研究各方面的工作。湖南必须尽快制定省级中长期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要陆续进入年度计划,并将新能源发展工作切实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畴。
1.支持鼓励技术创新
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鼓励、支持研发机构和科技人员锐意创新,追踪世界前沿科技,发挥风电设备、光伏制造技术既有优势;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投入,结合湖南农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设备开发应用,不断培植新的以及更多的技术优势行业,在各级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建立和健全省、地(市)级风电、光伏、光热、地热、生物质能以及新型燃料电池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最大力度地支持新能源技术创新,最大效应地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2.积极推行产学研道路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科专业强势以及各级新技术产业园区实力,积极推行产学研道路。具体来说,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组建湖南省新能源战略研究会,作为社团机构,可以在政府部门、研究院所以及生产企业各方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宣传贯彻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制定实施战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着力于能源经济领域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推广;另一方面,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科研成果市场转化,促进新能源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间的对接交流与合作。在展开长期研发技术交流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新能源产业联盟机构,形成优势互补的联盟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3.积极帮扶新能源企业
政府层面要大力支持、扶植新能源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做到有效管理现有企业,积极培养新生企业,努力将其做大做强,切实形成支柱型中长远发展模式意识;社会层面则调动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新能源战略研究会(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协会的科技创新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另外,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行业产业联盟机构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帮助新兴中小企业克服技术难题,统一、协调地推进行业壮大、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强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共同做大做强湖南的新能源产业。
就像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年初宣布2015年美国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生产100万辆的目标一样,我国也在2009年年初提出了2015年电动汽车生产量将达到50万辆、2020年达到5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总量的发展目标。国际能源署更是在2009年提出了2015年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70万辆的预测。
在电动汽车的热潮带动下,电动汽车的关键部分――动力锂电池也得各界追捧,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宣布进军动力锂电池行业。
然而,随着电动汽车推广的不尽如人意,电动锂电池行业开始出现未爆发而先过剩的苗头。
诱人前景
电动汽车主要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EV)。2013年,全球锂电汽车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13年全球电动汽车(PHEV和EV)销量21.4万辆,同比增长78.3%。2014年销量预计38.5万辆,同比增长80%,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70万辆。
另据国际能源署估计,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70万辆,2020年将达到690万辆。
在电动汽车美好前景的召唤下,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锂电池的发展蓝图也甚为诱人。
根据真锂研究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高达3816.74万千瓦时,较2011年的2663.58万千瓦时增长了43.29%,其中交通工具的电动化带动了锂离子电池590.77万千瓦时的销量,虽然占比只有15.48%,但较2011年增长了101.95%。
按照60千瓦时车型计算,如果电动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车的水平,那么仅电动车对正负极、电解液、膈膜的需求量就要超过2012年全球锂电池行业材料的总量。
在全球动力锂电池预期的美好蓝图下,中国也对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厚望”。
根据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要求:到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车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时,纯电驱动模式下综合工况续驶里程分别不低于150公里和50公里;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元/瓦时以下,循环使用寿命稳定达到2000次或10年以上;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达到2.5千瓦/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00元/千瓦以下。到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至1.5元/瓦时以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却不尽如人意。2013年2月,美国宣布2015年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无法实现;而我国实施的“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工程今年收官也交出了一份让人尴尬的成绩单。
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未如期启动,而与电动汽车配套的锂电池行业却还在加速扩张。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仅有10家左右动力锂电池企业,到2013年底已达到105家。这4年期间,产业资本都瞄准了新能源汽车概念,不断地投资建厂,产能急剧扩张,许多地方政府也将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地主打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一大批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落户,纷纷打造百亿元级或千亿元级的锂电制造基地。
进入2013年,动力锂电池生产商减缓了扩产步伐,现有的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平均已不足30%,动力电池行业大规模的投资还未实现盈利,便已进入寒冬,企业急需寻找赢利点释放闲置产能,但仍有后来者急于冲入动力锂电池行业。
如果按照我国2015年规划的50万辆新能源汽车测算,我国动力锂电池的总需求量约47.6亿安培小时,市值将达400亿元左右。
据高工锂电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份,动力锂电池行业整体产能规模已达到40亿安培小时,而且全国项目规划的拟建产能仍有201亿安培小时。
动力锂电池产能过剩苗头已现。由此导致锂电池上游的四大关键锂电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目前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投资过剩迹象。
除了规划产能与需求的差距悬殊,动力锂电池还存在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带来的恶性竞争问题。
由于最初我国政府、科技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存在较大的分歧,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路线选择上一直没有定论,2011年才明确方向,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发展方向。
我国政府、科技界最初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分歧,导致了动力锂电池行业低端产能重复的局面。
如正极材料的选用方面,我国企业最初跟随美国选用磷酸铁锂做正极,后来开始模仿日本使用锰酸锂和三元材料,企业发展一直被市场牵着走,重复开发严重,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最终导致生产仍局限于单体锂电池等低端产能,大功率锂电池组等高端产能很少。
此外,我国的动力锂电池的技术积累还不够,企业间相互抄袭模仿严重,原创的技术较少。
各地政府大力支持,资本大量涌入,投资项目增多,相关的锂电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都已经显示出产能过剩的端倪。
窘境成因
分析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目前面临的未爆发先过剩的窘境,有三个原因不得不提。
首先,电动汽车发展不如预期,市场需求不足。
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制定了到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但电动汽车行业整体依然是呼声高、市场购买力少,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囿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一般不超过150公里,相比于传统燃料汽车400公里的行驶里程,确实差强人意;二是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高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的价格,无法让消费者接受,如果短期内不能在技术和工艺环节获得突破以大幅降低成本,仅靠政府补贴进行推广将难以持久。201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总量为21.4万辆,销量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中国,销量分别为9.66万辆、3.2万辆、1.76万辆,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45%、15%、8%,三国合计占据全球68%的市场份额。以美国为例,2013年其电动汽车的销量实现了飞跃,但不足10万辆的销售量占全年汽车市场份额不足1%,虽然特拉斯的成功引爆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期待,但其特殊的消费群体和设计理念难以复制,电动汽车的快速大众化推广依旧难以实现;欧洲国家也面临同样情况,如德国,2013电动汽车的销量仅为6800辆,不得不将到2020年100万辆的目标调至60万辆。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中央部委频繁发文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但据中汽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552辆和12791辆,2013年的产销为17533辆和17642辆,主要以公共部门采购为主,私人消费占很小比例,而且总体产销量与2015年50万辆的目标相差甚远。
其次,锂电池安全稳定性问题也成为制约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的障碍。
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令人担忧,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锂电动力电池起火爆炸事件,使人们对动力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怀疑。锂离子电池因其本身含有活泼金属锂,一旦发生短路,极容易发生爆炸,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不可能完全杜绝安全性问题;另外,一辆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锂离子电池单元数量是惊人的,因此电池单元之间的一致性问题非常关键,如果各电池单元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在电池工作中,每个电池单元的电压、电流、电阻、温度等都不一样,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池的一致性必然持续恶化,容易发热导致温度升高和缩短寿命,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会加速这个过程,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动力锂电池在生产和使用环节中有诸多因素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生产时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是电池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动力锂电池产品标准门槛的缺失也是导致动力锂电池行业鱼龙混杂的重要原因。
目前行业内只有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标准和动力电池认证标准,在动力锂电池、系统集成、系统安全性等方面处于标准缺失状态。各厂商在该领域的认知不同和实践标准不同,导致目前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在产品开发理念、流程、生产工艺设计等方面与汽车行业不匹配,甚至差别迥异。而且动力锂电池企业又各自为政,敝帚自珍,低水平重复开发和建设不现实的自主产品和技术体系,最终导致动力锂电产品处于完全混乱局面。同样目前动力锂电池企业没有行业准入限制,新能源汽车概念的热炒又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动力锂电池规划项目每年倍增,其中很多不具备动力电池研发生产技术和资本实力的企业也纷纷加入,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缺乏核心技术。
发展建议
尽管电动汽车市场尚未启动,但其将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毫无疑问的,与之相配套的动力锂电池行业也应是大力发展的行业。如何引导、规范动力锂电池行业进入良性发展循环,无疑成为监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应该重视的问题。
首先,应该对动力锂电池行业进行合理的政策指引,防止投资持续过热。
尽管我国对动力锂电企业的生产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任务,但重复引进、重复研究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国家应大力协同,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合作攻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
一是加强行业产销形势的监测、分析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信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及时制定出台专项产业政策和规划;二是明确技术装备路线,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三是建立动力锂电企业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创设锂电企业产能过剩预警机制,严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四是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做好统筹规划,防止各级政府为追求政绩而盲目上马项目,对于拥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的项目适当予以照顾,对于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的企业不予批准新建项目。
其次,应该提高动力锂电池行业的集聚度,实现行业内不同企业的差异化定位和多层次发展。
围绕上游锂电材料或下游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合理布局,抓住市场优势和成本优势,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一是政府要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和联合重组,做大做强做优,形成若干全国知名的锂电聚集区,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基地。二是企业要合理制定发展战略,专注不同的领域,在技术路线未完全明确的前提下,不要盲目跟风新能源汽车项目,提高不同市场的掌控领引能力,实现差异化定位。优势企业紧跟国际步伐,在高端产品开发上,争取早日获得突破,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中小企业可在中低端产品成本和品质上精耕细作,实现多层次发展。
最后,应推动成立动力锂电池产业联盟,加强行业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光伏产业 福建
一、福建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起,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7-2009》,《福建省新能源振兴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包括推进公共应用,奖励自主创新,推广ED和光伏产品,对产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其中LED外延片和芯片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漳州云霄、龙岩永定、泉州晋江和南安、莆田城厢等光电园区。
工业硅。福建硅矿资源丰富,产量约占全国的9.4%,世界的6.7%,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纯度最高的矿区之一,这为当地较低成本获取多晶硅原材料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福建省的硅石资源丰富、品位高;而且小水电站遍布全省各区,由于丰水季节电价较低有利于与硅矿资源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福建省的初级硅提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省内硅材料生产企业多集中在硅石资源与水电资源相对丰富且配套的山区县,尤以三明、龙岩地区为主。2010年福建有各类工业硅冶炼企业40多家,工业硅年产量约10.85万吨,产能20余万吨,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地。
多晶硅材料。目前,福建省还不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均由省外国外采购。2010年福建多晶硅产量614吨,仅占全国的0.14%,世界的0.04%。福建的企业、科研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在探索采用物理冶金法从工业硅中提取高纯度硅相关技术。长期以来福建多晶硅提纯技术落后,2012年8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承担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关键技术研发及检测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项目成果已在福建亿田硅业有限公司获得应用,大规模产业化在即。
太阳能电池制造。福建晶硅电池目前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但非晶硅薄膜电池有优势,南安市三晶电力阳光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台资企业创辉,金宝利公司等一批光伏电池企业先后建成投产,2009年福建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500兆瓦。福建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已进入,企业超150家,产值超100亿元。全省12个专业产业园区,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及云霄,华安,长汀等地,区域性光电产业聚集效应显现。福建光伏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发展规模也跃居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上游有多晶硅生产企业、硅片生产商,中下游则有阳光大地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自2011年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下降,这对福建光伏产业造成重创。在困境面前,只有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光伏产业才有可能得以突破重围,健康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人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其次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到至2015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水器40万平方米,2015年累计保有量达100万平方米。太阳光伏制造业方面到2015年福建省要实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值达600亿元。但欧债危机及美国的光伏电池“双反”案件势对福建省这一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只有加快启动国内市场,才能走出困境。
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用途广泛。福建海岸线长、岛屿多,太阳能可供应岛上居民用电和渔民出海打鱼使用。城乡公交亭使用太阳能的棚顶,既能遮风避雨,又能充电照明。太阳能还可用于农村灌溉用电,解决景区、偏僻农村用电难,也可用于城市夜景工程,既经济又省力。
2011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2.2吉瓦,首次突破吉瓦级,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装国。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看,我国都已具备了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
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及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08年,国家批准的4个上网的光伏系统上网电价是4元/ k W h。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和2009年初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使光伏电站建设的初始投资大大减少。2009年3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的特许权招标结果,产生了1.0928元/kWh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高不可攀。并网型地面光伏系统和附加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已经下降为2万~2.5万元/ k W p,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上网电价已经接近1元/kWh。离网系统的初始投资,也已经下降到约4.5万~5.5万元/kWp。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供应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电站建设与商业供电,一是居民消费品及照明应用。目前电池组件价格的下跌总体有利于下游应用产业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延展应用领域等。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目前已降至每千瓦时0.8元,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下降。虽然与煤电0.2至0.3元的发电成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从环境成本及成本趋势等综合分析,太阳能发电已日趋现实。一旦通过提高太阳能转换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中国光伏业将彻底完成从政府补贴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整个行业才能迎来变革式的大发展。
三、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国外相比在总体生产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福建没有高纯多晶企业,光伏应用市场弱小,即外销工业硅――购进高纯多晶及电池片――外销电池组及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灯及工艺品),市场、原料均高度以来外部,市场风险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前景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以及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生产数量巨大,国内消费较小。虽然现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厂的生产能力较大,但其成品主要出口,国内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这就势必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同时也就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福建的光伏应用市场。我国生产的太阳电池连续5年96%以上出口,国内安装量不足2%~4%。2009年我国当年安装量约占全球2.2%,累计安装量只占到1%左右。目前省内光伏应用产品基本是太阳能灯系列,以外销为主。
2、 主要材料需进口。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为晶体硅,在目前就技术而言,我国的硅生产能力虽然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进口,然而成品加工完毕以后又大多数出口,这就造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应用市场发展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极大严重阻碍我国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国外对光伏行业的一系列政策等都会给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带来直接影响;
3、 光伏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相比国外而言,我国的光伏技术比较之后,另外,虽然国家近几年的投入资金研发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总体比国外还相差甚远。再者,在国内对光伏行业的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国内大学中开设与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共计两所。这就造成了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短缺,从技术方面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资源日趋匮乏,可再生能源逐步为人所重视的今天,光伏产业前景依然被看好,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那么,靠什么来复兴光伏产业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扶植,这就相应的给光伏发电企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对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1.加速启动国内市场
随着2014年1月23美国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光伏市场的状况将难以持续,政府必须着力扩大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70%左右,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国内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2011年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104kW,仅为欧盟新增容量的1/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发电上网发电的比例较低,除了技术水平因素外,太阳能发电并网消纳不足更多是体制原因,是体制性过剩。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无疑具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量大,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有太阳能资源,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应该采取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就近开发就近利用,不应该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方式利用,或者说至少在近期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
2.推进行业兼并整合
解决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政府应该拯救光伏行业,施以必要“援手”维持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不能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使其受挫。我国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维持领先地位是使我国在新能源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同时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经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已经影响到银行贷款、当地就业、地方税收等方方面面,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必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失业增加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过,“救市”不是救企业,而是救行业,政府应该在光伏企业整合过程中,尽量把手从企业当中抽出来,将企业的优胜劣汰交给市场决定,只要加强行业指导即可。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面对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光伏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通过技术取暖来度过寒冬。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材料、光电转化效率、光伏电池生产装备、光伏系统集成和建设,以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等等,目前这些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全球的差距并不很大,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要使我国光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加大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福建省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一是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工艺技术及其关键设备、高光电转换率的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LED一体化、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离网型太阳能发电模块化产品,支持开发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推进太阳能光伏专用玻璃、电池生产辅助材料、组件封装用相关辅助材料、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发展硅锭和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以及封装等光伏制造设备,形成晶硅铸锭、硅片切割、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品、辅助材料及装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产业链,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制造设备省内配套。二是太阳能发电设备。重点支持开发或引进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其中LED500亿元,太阳能光伏600亿元。
4.转变政府补贴方式
光伏发电与常规电力相比经济性较差,目前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通过优化资金使用,以有限的补贴带动尽可能多的光伏发电,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竞争机制,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达到可以与常规电力相竞争的水平。近年来推动的“金太阳工程”就是以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用户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尽快调整新能源产业政策,把政策重点由过去的扶持产业转到培育与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方面,促进新能源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均衡发展。要改变补贴方式放大带动效应。将光伏发电补贴方式从补贴装机改为补贴发电量,从补贴发电端改为补贴用户端,补贴发电量可避免虚报装机、以次充好,补贴用户端相当于降低了部分销售电价水平,可比补贴发电端效率提高数倍。
参考资料
1、魏政,于冰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
2、邓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