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超高层建筑安全管理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技术
就目前我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工作来看,由于住户对建筑的功能性与美观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楼层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钢结构的施工难度日益加大。钢结构的材料采购、施工设计、现场安装、构件加工、现场施工管理这些工作的综合性较强。因此要想做好超高层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
一、施工前管理工作
(一)施工技术准备
要编制合理的施工计划,将施工设计完美的融入到施工中去;完善及确定施工检验标准,规范工程各方面的行为,为日后施工提供保障。
(二)吊装准备
目前的吊装施工是要是采用塔式自升式起重机,这种起重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动臂式与平衡式。
他式起重机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在起重性能方面,能够满足工程对起吊机最大、最小半径以及最大起重力矩、起重量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施工项目是超高层建筑,随着起重高度越来越高,起吊机的起重量在实际中会相应减小,这是由以下两点因素引起的:
1、起重机上钢丝绳的长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钢丝绳本身的质量较大,因此需要扣除掉钢丝绳自身的重量。
2、由于绳容量的限制,卷扬机在进行过高高度的施工时,吊钩滑轮的钢丝绳要适当减少走数。
对于内爬塔式起重机而言,卷扬机的绳容量要特别注意,要经常检查起重卷扬机内部钢丝绳的数量,这是起重极限高度的决定性因素。
对外附着塔式起重机的施工重点是要了解标准塔身的高度,来判断是不是适合工程需要。
(三)施工现场准备
在施工安装前,超纲曾钢结构建筑的职工需要做好如下准备:构件堆放、构件堆场、零部件以及连接件的验收、丈量器具以及测量仪器的准备、基础复测以及组织施工质量和安排工具设备材料。
二、超高层钢结构加强管理的作用
(一)保障施工有效性
就目前钢结构建筑施工来看,详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能够顺利运行的保障。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能够保证施工达到计划效果,满足施工的有效性。因此,施工管理单位要晚上对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强化施工技术管理,保障施工的工期及质量。
(二)保障施工质量
施工方案是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只有制定了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时才有一个可以作为有效参考的依据。施工时,遇到实际情况与施工图纸安排不相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遇到这种问题时,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是合理修改施工图纸的保证。施工人员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若是擅自修改,可能会对施工建筑造成一定质量影响。遇到问题时,应按照施工管理技术规范向上级监理部门汇报,由监理部门来处理。因此,从保障施工质量方面来看,编制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是其有效保障。
(三)促进施工发展
详细的施工管理技术方案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由于对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了施工进度的有效性,因此,要完善施工管理技术,让超高层钢结构的建筑施工能够有效发展。
三、施工管理技术分析
(一)信息化管理施工
随着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功应用于建筑领域,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建筑企业施工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在施工的组织管理方面,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管理技术,在整个工程的投标招标、工程预算、拟定施工计划、管理成本、人力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建筑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远程监控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强化对钢结构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督工作,这种监控方式是发展施工管理的新方向。
(二)发展重点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的特点与性质需要进行仔细研究,以此来保障建筑施工参数的准确性。像是复合地基承载力与变形参数、抗剪强度参数、高层
筑深埋变形参数等方面,其参数都应准确给出,保障施工质量。
在地基的浇筑上,要根据地基的特性,完善其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系列化、低成本、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在灌注桩施工方面,在充分考虑承载力与环保施工的前提下,要开发出能够适应不同底层、不同承载力、不同直径与不同长度的先进成桩设备与工艺。、
(三)创新发展施工技术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来看,在今后研究方向上,应将环保施工、信息化施工、桥梁施工、建筑改造、深基坑施工、盾构施工以及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应作为重点创新的研究对象。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与结构必将复杂化,因此建筑施工的自动化、绿色化、信息化是施工技术的创新方向。
在施工工艺上,优化施工方案是节省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的保障,施工方案的优化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像是建筑数据采集与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自动搅拌混凝土的控制、cad图纸的设计方案等,都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相信在日后施工中,计算机将发挥其自身优势,帮助完善施工管理更细节的方面。
(四)钢结构的构建建造
在制造构建之前,需要先进行焊材与钢材的工艺试验,这种试验需要结合规范要求与制造工艺来进行。焊接工艺试验要包含施工中出现的所有接头的要求与形式,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用规范要求的形式。对于一些有经验的承包商,可以通过借鉴的方式,看看原有制作工艺中,对焊接工艺的评定资料。
(五)构件检验以及吊装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吊装施工,施工场地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而施工产地狭小、施工准备时间紧凑、施工条件较差是目前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吊装工作对整个钢结构工程施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准备工作时间内的各方面组织工作显得相当关键。尤其是在钢结构的堆放工作要合理规划,对钢构件的施工顺序进行合理堆放,从而避免施工中出现无序状态,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所以在钢构件的进场顺序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
(六)钢构件的安装与精度控制
在当前的超高层钢结构施工中,国内普遍采用吊装“四角”钢柱和“三梁一吊”技术,即通过将“四角”钢柱与相邻柱体间的位置合理调整后,再进行主次构建的吊装。通过采用先吊装主、次梁和斜撑支柱的方法,为整个吊装工程提供基准,保证后续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高效施工。
在精度控制方面主要以测量和校正为主。在高层的钢结构吊装施工过程中,垂直度、轴线以及标高的偏差是衡量整个吊装质量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整个施工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只有在安装的过程中进行反复测量核准基点和标高,才能确保施工吊装的准确无误。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运用到经济、社会、管理等学科知识,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效益的好坏,因此务必高度重视造价管理,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以尽量少的投资,创造出质量最优的工程,使建设单位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万荣涛.浅谈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j].浙江建筑,2009(03).
[2]王禄鹏,李晋民,王长宁,朱斌.高层钢结构施工管理技术[j].钢结构,2008(01).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是指10 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总高度超过24 米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 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里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
二、离层碗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一)高层建筑施工自身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高层建筑安全施工有以下显著特点: 1) 高层建筑作业高度高。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 50 米以上的高空与10 多米高度的作业有质的不同。高层建筑楼面预留洞坠人致死更是常有发生,平常不大注意的小石块从百米高空下落可以砸死人。另外,高空作业物料上下困难,就连最方便的自来水也要采用特殊措施才能上去。一个小小火苗容易造成火苦,扑灭也较平地困难。因此大量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的。2) 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立体化,在一个垂直空间许多层次上都要进行工作,上下层次互相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如某高层建筑工程,上面有人想看看升降机在哪里, 当头探到井道口,而下面正好把升降机开上来, 一下子把人轧死。上面落物砸死下面人员的事故就更多了。3)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一般都在两年左右,大的项目工期可达三至四年,许多设施放置以后就要使用一年至几年,在此期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人为的与自然的因素都能使正常的设施转入危险状态, 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事故。
(二)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问题
1)建筑安全立法滞后于建筑市场的发展。全国普谊存在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设计、越级施工、层层转包以及伤亡事故误报、漏报瞒报不报现象。2)建筑安全管理落后。我国很多地区没有专门的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很多企业趁转换经营机制之机,撤销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削弱安全人员,使得施工中安全工作无人负责,无人监督管理。3)建筑市场混乱,缺乏制约措施。在当前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由于缺乏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一些企业非法转包,越级发包现象严重。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和非法中介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收受贿赂,不顾企业安全资质,使得一些建筑企业资质与所承接工程等级不符,给施工带来不安全因素。4)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建筑行业的许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临时工,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岗。这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事故层出不穷。5)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不足。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的实施。经费的欠缺使得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落实。
三、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
(一)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1)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愈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主要包括:加强专业安全知识 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2) 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在施工中,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资,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贵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贵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
3)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施工前,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首先是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索,并依据实地记录 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施工中,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特别是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卸料平台等经常性活荷载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计算的模式进行搭建。掌握全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
(二)加强施工中的事前预拉和过程控制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程的规定, 用工手续要完备;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 编制安全管理网络,使成为整个工程的完整体系;严格实行书面安全交底,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教育计划大纲,编制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每个参与工程施工的新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制度。同时,施工单位专职安全人员应巡查工地,随时了解施工过程,检查施工中的防范措施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去执行,检查安全制度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对施机械设备加强平常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根据工程进展, 分阶段对重点部位举行特别专题安全会议, 将安全防范和安全措施安排在施工之前, 及时提醒 督促有关单位注意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如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当场剖析原因,及时指正,限期整改。对预防措施和纠正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跟踪验证,保存验证记录。同时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促进施工安全生产。总之,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是牵涉到各个方面的细致工作。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 充分发挥每个人在安全施工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安全施工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减少事故发生几率,使高层施工的安全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兴隆,各种建筑体呈现出一个复杂化、综合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新形势的建筑风格层出不穷,这同时对建筑体的安全要求要提高到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层次,尤其是对建筑火灾的防控,这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条件。本文首先提出了目前存在的建筑火灾问题,然后总结了建筑物的火灾特点,接着分析了建筑火灾的起因,最后重点研究了对火灾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建筑;火灾的起因;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综合国力快速发展,科技水平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人口的增涨速度也不逊色。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并朝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前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然而,与别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主要谈一谈火灾的相关事宜。
一、目前存在的建筑火灾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的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城市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且大部分已建和在建的高层建筑都位于人口密集的繁华城市中心,一旦发生火灾事件,不能像一般建筑那样从外部进行灭火,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其破坏力具有全局性和连续性。
所以,分析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及其火灾成因,指出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提出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控制和扑救的策略,探索符合地区实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于避免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建筑物的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起火因素多,烟火蔓延快,疏散和救护困难,因而损失特别严重。建筑物的火灾具有以下特点:
1.起火因素多,火势迅猛,蔓延途径多
高层建筑本身建筑面积大,功能复杂,使用单位多,人员集中,内部装修易燃材料多,火灾隐患大。高层建筑各专业竖井林立,发生火灾时,这些竖井就像高耸的烟囱,构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径。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3.0 m/s,烟气沿着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能达到3-4m/s。一座100m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只需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与此同时,火势
也将蔓延扩大。
⒉疏散困难,伤亡严重
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员集中,垂直疏散距离远,火灾发生后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造成伤亡事故。加上发生火灾时的烟气,火势竖向蔓延快。给大厦人员安全疏散带来困难。据统计,50层高的建筑,人员全部由楼梯疏散到地面需要2时11分。因此,火灾时容易发生有人被烧死、熏死甚至冒险跳楼摔死的情况。由此可见,很多人员密集的高层建筑,当火势涌起,短时间内疏散是很不容易的。
3.消防设施有限,扑救困难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由于受到消防设施条件的限制,给灭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现有的登高消防车的高度很难满足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任务的要求。如国内消防登高车辆限于24m,深圳可达50m,超过这个高度无法从室外扑救。国内外高层建筑的火灾已发生多起,有的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当高楼失火,消防人员徒步登高,不仅消耗体力,还会与自上而下的疏散人员发生“对撞”,加之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蔓延快等,拖延灭火战机的营救时间。因此,消防设施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⒋高层建筑钢结构耐火性能不够
高层建筑一般是采用钢结构或部分采用钢结构建筑材料,超高层建筑必须采用钢结构,因混凝土结构太重,而钢结构质轻,可以承受高强度负荷,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力构件无法采用传统的包裹或涂料方法进行防火保护,所以火灾发生时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倒塌。
三、建筑火灾的起因
火灾致因因素分析是建立防火安全体系和提出防火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的分析高层建筑火灾致灾因素是建立防火安全体系和提出防火对策的必要前提。产生原因如下:
3.1建筑设计审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高层建筑在设计时未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如,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或有的形同虚设。而这类消防设计的不合理是可以通过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避免的。
3.2防火设计仍需完善:当前在结构防火设计上还存在问题,高层建筑防火规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条规主要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中要求根据建筑物类别定出耐火等级,再根据耐火等级规定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而新型结构并没有涵盖在规范中,目前也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规定这些新结构新材料的防火性。与此同时,现有规范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在许多高大空间结构中已无法适应,超出了规定的范围。
3.3建筑上的有些材料是易燃物:很多建筑物火灾都是由装修材料引起、扩的。装修材料中多为易燃、可燃物,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大;装修施工也存在一些问题:装修时只考虑造型美观,而忽视消防安全,而且有的装修队伍消防素质低、消防意识淡薄、以经济利益至上而忽视很多消防因素,所以在施工中埋下很多消防隐患,甚至有些装修单位不向公安消防机构报审就擅自装修,为降低装修成本,还改阻燃物为可燃物,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抗灾能力。
四、建筑物的火灾防控对策
在我国经济发展尚欠发达的条件下,建立以管理为纲目、技术为手段的建筑防火安全体系,突出管理对技术的指导与协调原则,是符合当前国情和切合实际的现代防火安全观。对于现代城市建筑物,要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效益,必须以安全系统为目标,确定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弥补因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的制约带来的措施的不完善或不协调 。充分了解高层建筑安全体系的构成,并把体系实际运用,是避免发生火灾的前提,这也是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最有效的措施,因此,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对策主要有以下4点:
在技术(硬件)方面:①建立完善的救火系统;②加强“三同时”;在管理(软件)方面:③加强相关人员安全管理及培养相关人员安全意识;④健全火灾应急预案。本次研究以有效的解决高层建筑防火为目的,并希望为高层建筑的设计、防火安全评价和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设计单位要切实执行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单位和监管单位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的相关制度,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上。各部门、各岗位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使消防安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火灾隐患得到整改。
相关单位要加强日常防火巡查,消防部门要定期深入各高层建筑场所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隐患自查整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要求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对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消防部门应依法给予处罚,使存在火灾隐患彻底消除。强化各项安全措施,切实做好日常防火巡查工作,确保消防安全。
初期的火灾扑救: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有效地控制建筑初期火灾对掌握战斗的主动权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强对高层建筑熟悉,通过熟悉建筑内部结构和周边环境,有针对性地制订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方案。同时,强化技战术研究,解决初战控火、抢救人员、强攻近战、火场供水、消防设施应用、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问题,用科技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掌握灭火救援的主动权。
五、结论
建筑物的火灾问题不容忽视,毕竟这是和人们的安全息息相关的。设计建筑的人员应该全力以赴,在牢固使用的基础上追求别具一格的风格;施工人员不应偷工减料,切记不要使用易燃的装饰材料;消防人员应强化消防设备及技能;大众人民,也应注重防火防灾。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共同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龙标,卢结成,陆法同等.电气火灾产生的机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8,8(3):25-28.
[2] 张晔.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特点[J].山西建筑,2008,34(31):205-206.
[3] 王旭,高永庭.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6,6(3):6-10.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高层建筑发展的必要手段,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科技含量高,施工复杂,必然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把握重点工序的施工技术等进行优化施工。随着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科技的持续更新,高层建筑施工必然要求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1、基础开挖深度大,埋置深度大
地面对高层住宅的负荷较大,并且荷载量相对集中,对地基基础系统的承载能力以及抵抗变形能力要求较高。对抗震系数要求也很高,顶部要有足够的承担风引起的巨大的倾覆力矩。高层住宅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这也是基本的要求。高层建筑一般的基础埋置深度都应该在地面以下至少5m处。高层建筑施工方案的正确选择对于建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地基基础的埋置深度对建造工期和建造造价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2、高层住宅体量大,工程量大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高层建筑平均每栋15000㎡左右,这就说明,高层建筑在单位占地面积上的工程量增加很多,这给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加大了难度。并且由于自身的高度问题,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等问题需要处理。此外,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单位比较多,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是许多大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常常遇到的问题,往往给项目的施工计划、组织、管理等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非常重要。
3、高层住宅施工周期长 、技术要求高
高层住宅的建设所需工程时间长,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是由其复杂性和工程量大的特点所决定的,为了保证工程量的高效、高质的完成,以及保证在酷暑及寒冬天气中工人的健康,高层住宅比多层住宅的时间也会相应较长。要想有效缩短工程工期,必须在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施工这两个方面下功夫,应当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4、施工条件复杂、安全隐患多
高层建筑多是在闹市区进行施工的,由于市区的建筑较多,密度较大,施工用地比较紧张,这就使得项目的施工用地占地面积少,施工过程中,还必须保护相邻建筑、道路、管道、电力设施等不受损坏,所以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采用妥当的围护和加固措施。在我国,施工现场事故屡见不鲜,要降低事故率,首先就要做好施工人员的防护措施,保证人员的安全。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合理增加安全措施实施的费用。
5、建筑层数多,立体交叉作业量大,机械化程度提高
高层住宅建筑层数多,为了加快工程的进程,一般采用多专业的工种以及多工序的平行流水立体交叉式作业。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施工现场多采用机械化施工,相对多层建筑而言,这种立体交叉作业配合更加紧密,同时要求现场有高水平的管理者,让这种多工种、多工序的作业配合地井然有序。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待级配报告出来后, 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 在搅拌混凝土的实验室当中,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之前就确保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能够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在混凝土搅拌实验室里进行试配时,一定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
2、严格养护制度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该及时到位,不能出现由于混凝土具体有的强度等级各不相同或者是温度差异的变化引起的收缩裂缝现象。根据混凝土表面具体的湿润状况来进行浇水,特别要注意对梁部位的混凝土进行保养。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工期, 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 在配级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严格的情况下, 仍出现了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分析其原因, 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造成的。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配比基本相同和生产工艺条件的混凝土组成。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 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 即标准差过大。因此应分批评定, 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 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也同时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4、建筑裂缝的控制
裂缝的类型有很多,包括不稳定、稳定、运动、愈合以及闭合等。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会不可避免产生微裂缝,但是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以确保质量。因为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一般都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因此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很大。“抗”和“放”是裂缝的两个有关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三、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质量控制措施
1、做好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1)、轴线控制
轴线垂直投测采用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轴线垂直引测的基准控制线尽量利用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测量范围从一个基准面上引。或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投射孔,采用激光铅垂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控制轴线引至楼面后应闭合,对闭合差进行调整分配,分轴线尺寸时应从一个方向分划出主要控制轴线,再从这些控制轴线细化各条梁的轴线。
(2)、标高线控制
建筑物的标高根据业主确定的已知高程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固定,并在建筑物上设置标高控制基线,地下室标高由基坑四角往下引测,楼层标高由外墙或电、楼梯井往上引测。高程向楼层上传递时应注意,凡在钢尺长范围内的楼层应尽量做到从一个起始点向上传递,不能逐层作为起点向上引测,以减少累积误差。另外高程传递时应进行尺长误差校验。
(3)、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采用激光铅垂仪和经续仪对建筑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做好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强度控制
混凝土浇筑是整个高层住宅建筑中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工程,因为高层住宅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会随着气候和工作条件的影响而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公共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又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有关,所以要严格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水灰的比例。严格高层建筑养护制度,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不仅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而且能够使建筑施工的周期缩短,但是即使在控制非常严格的情况下,也偶尔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后果,所以应该严格高层建筑的养护制度。
3、做好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首先是做好基坑支护的安全管理,在基坑开挖前,就应该根据土质情况、环境等确定支护方案,避免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其次做好脚手架和防护的安全管理,充分计算后确定高层建筑的脚手架,根据施工工艺编著手脚架的方案。做好施工模板工程,我们知道施工方案包括制成的设计、制作以及模板的安装和拆模等等,针对混凝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季节性措施,做好支撑系统,严格计算,详细绘图。
结束语
要想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必须在总结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施工中的技术和质量作出进一步的控制措施。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必须在质量控制和施工技术上同时齐头并进,统筹兼顾的开展高层建筑的施工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宏.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
关键词:高层建筑;水暖施工;施工技术;技术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it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more and more people crowded life development and city by city, land supply and demand tension, the building had to senior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complex, including plumbing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sing part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roughly divided into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plumbing installation and civil construction are closely linked, directly affects the total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and the completion quality for image structure use function, service life and even the city has play a decisive role role. Therefore, this paper around the plumb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discussed; and some plumbing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and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plumb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chnic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由于土地空间有限,我国大中小城市逐步迈向高层化、地下化等方向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关系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能否实现,也决定了业主居住时的是否能正常生活。水暖安装工程作为土建施工的附属项目,与土建施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工程不论大小,它的水暖设施功能运行是否正常高效,取决于三个方面:设计是否合理优选;材料设计是否合格、质量是否有保证;施工是否严格符合规范要求。设计的依据是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要求、市政资料,结合水暖设计规范以及地方环保条例,在此基础上要求设计人员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建筑水暖设计各环节更合理、客观、经济、科学,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及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目前最常见最普遍的范例就是商品住宅不少住户投诉散热器不热,给住户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给开发商也造成不利影响。除了部分因施工不规范、产品不合格产生的质量问题外,主要还是设计不合理、系统不科学,没有比较、优选及监督,脱离实际过于理论化。因此设计人员要花一定的时间深入到施工现场及住户中去,了解情况,收集数据,跟踪运行效果,不断比较、优化、调整,才能更合理、客观、科学。
一、高层建筑水暖工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
高层建筑水暖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做好施工安排,选择适宜、合理的施工技术,严防水暖管线的堵、漏、冻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水暖工程施工的质量,为高层建筑提供优质、安全的水暖工程系统。但是在施工单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水暖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却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重视。
1、水暖管道渗漏问题
管道渗漏是水暖系统较为常见的问题,通常是由于水暖设备材料质量没有达到标准、管道连接处的处理不当、管道预留孔尺寸不合格等原因引起的。同时,产生以上问题还可能是由于水暖工程施工设计中对水暖管道设计的不够相信,没有对管道的渗漏或者堵塞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案,导致施工中管道出现问题。
2、土建工程配合问题
高层建筑中水暖施工与土建工程施工的很多环节都是相互交叉、联系的,因此,必须做好两者的协调工作,才能够保证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与水暖工程施工质量都能够达到标准。但是,在实际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致使两者相互交叉,彼此制约,产生负面影响,拖延了高层建筑施工的进度对施工质量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二、建筑水暖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及材料工艺质量要求
1、高层水暖施工材料质量要求
任何建筑的参与都是由人,材料,施工技术,也即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组成的。进行高层建筑水暖施工的质量管理也必须从材料人手。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没有高质地的材料,一切建筑施工质量都不会有保证。要坚持“选好不选次” 的原则,从管材、管件、设备等细节中切实抓好材料的进货、验收、保管、试验,待一切检验合格后按材料定额发给水暖班组使用。这里,我们重点强调一下对材料进场验收这个环节的控制,进场材料验收是材料采购程序最后一个关键工序,也是工程施工前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杜绝不合格的材料用到工程上去,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前提。
2、高层水暖施工工艺的要求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水暖工程的施工质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水暖工程的施工计划应符合土建施工计划的安排,水暖安装工序,穿插在土建施工中去,同时要求土建施工也应给水暖安装创造必要的条件。②控制工序活动中的各种关联因素。在土建主体施工期间,除看好预埋配合外,有条件的给水管道,排水立管,给水立管,喷淋干管等,应跟随上去,以减轻后期压力。在砌筑抹灰期间,应先抹灰粉刷,在土建给出准确的抹灰厚度后,进行采暖立支管过墙、板套管的安装。③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水暖预留开始,到水暖安装,试压整个过程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保证土建与水暖工程的配合,避免不必要的返工现象。
三、提高高层建筑水暖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策略
1、要加强对水暖设备材料质量的管理力度
众所周知,建筑一旦投入使用后,水暖管材的更换将会十分费时、费力,不仅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浪费财力和物力。遗憾的是,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在水暖工程主要材料、设备及制品使用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或部颁发的现行标准进行材料的技术质量鉴定,有些工程的主材说明书中甚至没有标明其型号、规格、国家质量标准代号、出厂产品检验证明或代号等。水暖设备材料是高层建筑水暖施工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暖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水暖设备材料的管理。不仅要对设备型号、规格、说明、使用方法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还要在使用之前进行严格的抽查,以保证设备材料质量的达标。在施工管理中,一定注意设备材料不能受潮、生锈,以免影响质量,进而影响施工效率。
2、完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施工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同时也是激励施工人员创新工作的保证。因此,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在原有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水暖工程施工特点以及土建工程施工的相关问题,完善管理制度,并彻底贯彻落实制度条款,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使其能够在制度管理下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在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对水暖施工前期准备阶段、中期施工阶段、后期验收阶段进行全面地技术管理,从而避免管理漏洞,提高技术管理效率,为高层建筑水暖施工保质、按时、安全完工提供制度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高层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水暖施工技术也随着发展起来。施工单位只有不断地改革管理观念,创新水暖施工技术管理手段,及时掌握高层建筑水暖施工过程的主线,才能够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水暖施工的质量,促进水暖工程施工保质、按时、高效地完工,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水暖设施。相信,随着我国水暖施工技术与技术管理手段的发展,高层建筑水暖施工技术管理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适应现代高层建筑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脚手架 安全监理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与大型的公共设施也逐渐趋于规模化,关于建筑建设的各项技术要求与标准也越来越高。在整个建筑施工中,脚手架是不能缺少的,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保证脚手架的质量,那么就会大大增加施工过程中高空坠物、部分坍塌等事件的发生,从而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就我国目前在脚手架应用方面的现状而言,在脚手架的材质与技术方面相较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国内很多的施工单位对于新型的脚手架认识不足,从而使得我国在脚手架在施工中的整体运用方面还有着很大的不足。下面针对脚手架的特点,谈一谈建筑工程中脚手架的安全监理工作。
2、建筑工程脚手架的安全监理控制
脚手架的地基和基础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满足脚手架承载力的基础上,保证底部的稳定性,并在支座附近设置两个纵横的扫地杆,以保证立杆的均衡受力;立杆的底部应该安置相应的底座,其顶部可以考虑选择搭接的方式,其他区域应该利用对接扣件进行对接;对于纵向水平杆的设置来说,应该尽量的将其设置在立杆的内部,并且在进行对接的时候应该遵循交错布置的原则,尽量避免同步同跨的设置模式;作业层的脚手板在施工中应该保证满铺与稳铺,并在其坡道、平台两端等一些比较容易产生相对滑动的区域进行固定操作,以保证其整体的稳定性;对于不到24m的脚手架,可以选择拉筋和顶配合附墙连接的方式进行接连,也可以选择一些刚性的连墙件与建筑物之间进行可靠性较强的连接,但是不能仅仅使用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进行连接工作,而对于超过24m的双排脚手架,只能采用刚性的连墙件与建筑物之间进行可靠性较强的连接;不仅如此,对于24m以内的脚手架,还应该在其外侧立面两端,布置一个可靠的剪刀撑,并在设置过程中遵循从底部到顶部的顺序,且每两个剪刀撑之间的间距不应超过15m,而对于大于24m的双排脚手架,应该在其外侧立面上连续的设置剪刀撑,且每两个剪刀撑之间的相关参数都要满足工程的标准要求。
3、建筑工程脚手架的安全监理措施
3.1 完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整个建筑施工的首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整个建筑建设的质量,因此想要保证建筑工程中脚手架的安全,就应该先从施工方案上入手。首先施工方案的设计应该严格的遵守相应的标准,并且保证其在施工应用之前已经通过了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审核;其次是要保证整个施工方案在内容上的全面,并且方案在危险源处理方面也应该有系统性的策略,同时也要完善方案中的应急预案等针对性较强的部分;最后要促进施工方案的具体化,把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从而增强脚手架的安全管理。
3.2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脚手架质量的直接因素。对于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在各个施工人员之间施行可行的考核机制,其主要工作重心在于保证各个脚手架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都符合国家特种人员安全技术证书的标准要求,并构建能者居上的岗位考核原则,以增强施工人员内部的竞争;第二是各个主管部门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且提供适当的途径让施工人员学习脚手架施工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第三是相关的技术人员在编制方案的同时,还应该跟架子工长或者是班组进行适当的交流,让实际的施工人员明白脚手架施工方案的重点和细节,从而促进脚手架施工工作的高质开展。此外,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架子工长应该严格的监督和检查自己负责区域的施工现状,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尽快的解决。
3.3 增强脚手架技术与材料控制
由于我国在脚手架技术方面的不足,所以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应该合理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者是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来进行自主研发;其次,还应该组建脚手架技术交流中心,并适当的开展脚手架技术的探讨会,并在脚手架施工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的进行科研工作,从而完善脚手架的施工技术。在材料控制方面,应该在脚手架各个部件使用之间,根据相应的标准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测,检测通过以后才能投入使用;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定期的对脚手架进行全面的复检,保证其满足施工的要求;最后还应该对脚手架中钢管与扣件等部分做全面的防锈与防滑处理,以提高脚手架的寿命。
3.4 规范脚手架施工过程
脚手架的施工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特定的人员进行施工作业,还需要规范其整个施工过程。在脚手架的使用方面,除特殊情况外禁止其他人员对脚手架进行拆动或者改动;其次还要保证整个脚手架施工现状的整洁和有序,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最后在恶劣天气的条件下,不要进行脚手架的施工工作。在脚手架的拆除方面,首先就应该划出一个特殊的区域作为拆迁区,并且禁止无关人员的进入;其次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相应的施工人员应该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最后在脚手架的拆除工作中应该遵守从上到下、先搭后拆的原则,禁止上下同时进行拆架工作。此外还应该规范脚手架的施工计算工作,细致的对脚手架进行分部计算,从而减少其计算方面的误差,进而保证脚手架的施工质量。
3.5 积极排查和处理安全隐患
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来说,首先就应该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特别是在其可行性和标准性方面,对于达不到相应标准的设计方案应该返工修正。其次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来预测脚手架施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要派遣相应的监理人员进行脚手架的日常检查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和制度进行责令整改,同时对于整个建筑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都要进行书面的通知,并令相应的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在这之中,如果施工单位没有按时整改或者根本就没有整改,监理人员应该根据安全隐患的危险程度和施工进度,发出局部停工令并通知建设单位,以辅助脚手架的安全隐患处理。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在建设施工方面也会有新的标准和要求。而脚手架的安全监理作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本文通过对脚手架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深入了解,较为系统的阐述了脚手架在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监理工作,给广大的建筑安全管理人员带来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意义。但由于不同的建筑工程在施工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结合建筑施工的具体特点,做好建筑工程中脚手架的安全监理工作。
5、参考文献
[1] 王杰伟,姬保成,秦永发. 建筑施工安全监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A]. .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3.
[2] 冯斌,张建中,陈守昭. 故障树分析在脚手架安全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74-80.
[3] 周竞天. 超高层建筑安全监理工作方法研究——以北京国贸三期大厦为例[J]. 建设监理,2013,03:43-48+81.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安全施工,管理
近年来,随着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多,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需求同时不断地扩大,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或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季节)等原因,屡有发生基坑垮坍、路面塌陷或基底隆起、临近建筑物沉降不均造成开裂等等工程事故,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宁波主要以软土地基为主,本文通过以北仑的宁波贝联大厦工程为例,从安全监督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竭力避免事故的产生。案例基本情况:宁波北仑贝联大厦工程地下两层,基坑长约122米宽约86米,开挖深度8.8米,深基坑局部13.1米,是迄今为止北仑基坑开挖深度最大的工程,以其作为成功案例,对深基坑的施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工程场地原土标高-1.10米,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外侧采用Φ500、Φ700高压旋喷桩挡漏土。本文通过对该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及挖土过程中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文章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撑施工及土方开挖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从工程开始启动,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研究相应对策。
1. 1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不稳定因素存在
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施工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相差较大,仍按原设计施工将达不到理想支护效果;又如支护施工遇流砂、软土层,因其自稳性极差,一旦开挖可能即刻坍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支护工程施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等。
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管理人员思想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影响施工质量,可能造成工程事故。比如: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施工中随意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使用材料不合格;有些施工单位片面要求施工进度,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了质量为本的方针,使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1. 2 深基坑开挖过程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开挖和支护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两者缺乏协调,容易诱发工程事故的发生。基坑围护属临时性支护,由于维护不当可诱发事故发生。基坑土方施工时间短,人力、物力施工机械相对集中,思想麻痹,盲目施工,指挥不当等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基坑放置时间过长, 或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可能施加的动荷载未加考虑,基坑坡顶荷载超出设计要求,或重型机械离基坑太近不利基坑安全稳定;未能及时构筑基坑排水沟和集水池,基坑内大量积水。或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导致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屡见不鲜。监测等施工动态反馈信息可能有误或反馈不及时,施工中盲目遵循原设计方案,开挖过程没有定期或根本没有对基坑的沉降量和位移量进行观测或未对所测资料及时分析、研究,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诱因之一。
在贝联大厦工程施工中,从基坑支护施工包括钢筋混凝土压顶梁、混凝土支撑梁以混凝土护坡以及砖砌挡墙支护体系;基坑开挖顺序;基坑开挖后的排降水措施、监测手段等方面提前充分作出了施工准备,考虑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拟定了处理方案,以至于工程的顺利完成。
2 深基坑支撑施工及土方开挖的安全工作
2. 1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1) 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并让每位参与者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
2) 按图施工,动态监控。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及设计所依据的资料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的情况,相应作出一些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3) 重视信息法施工,强化信息反馈施工的技术分析与管理。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单靠数学力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性状作出足够准确的预测,只凭施工经验亦是有一定限制。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才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监测方案应在做施工设计方案时一同考虑,定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性,从而为及时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提高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2 加强质安管理工作
施工中应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以人、物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技术上、生产安全上) 选任得力、专业性强、安全意识强的人作安全员,并相应明确安全职责,签订安全合同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做好“五同时”教育工作,将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并强化到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制定并做好质量安全检查措施,列表列出常见施工事故和施工质量隐患或通病的出现部位,产生原因,预防和补救措施。对深基坑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部位,应明视挂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 3 保证施工质量与认真组织施工
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土方开挖的合理组织也是开挖成败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弥补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反之,低劣的施工质量和错误的施工组织会使合理的设计付诸东流,在这方面有着许多深刻的教训。除施工质量外,施工组织也不可忽视,土方开挖前应制订。开挖方应严格按设计程序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先撑后挖”的原则。工程实践证明,开挖顺序不同,支护结构的位移也不同,不合理的施工顺序会大大增加支护桩墙的位移,甚至出现险情。
此外,施工前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当出现险情时,准备可供选择的应急措施,以免险情出现时,措手不及,延误抢险时机,导致工程失败,造成严重损失。
2. 4 加强施工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支护结构设计成功与否,要通过施工实践来检验,而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要通过监测手段来了解。可以说,监测工作是支护结构安危状态的眼睛。它的重要性已为多数的设计、施工及建设单位所认识。因而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施工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施工安全。但也有部分建设单位对此重视不够,认为监测工作可有可无,不愿投入资金,马虎应付。有些监测单位素质不高,,不按时观测,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以致在支护结构处于危险状态还未能提供预报,造成事故。一些深基坑支护工程发生坍塌事故,除施工质量的原因外,监测单位未能及时提出预警,以致延误抢险的时机,也是事故及发生的重要原因。
施工监测工作的有无及好坏,不单是影响到基坑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到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如邻近的房屋、道路、地下给排水、供气、通讯等设施的安全都依靠监测结果来维护。有些情况下,基坑开挖的失败对邻近环境造成的损害、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会比基坑工程本身更为严重。有时支护结构的位移并未引起支护的失稳,但却引起周围建筑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及倾斜等,这些都需要由监测结果来判断与证实。施工监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监测结果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对设计结果进行检验,以致修改设计方案,施工前期的信息反馈可作为修改后期支撑方案的依据。例如,当前期开挖和第一道支撑后支护结构的位移较小,就可以考虑是否削减下一道支撑的数量以降低造价,反之,当前期开挖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内力比预计大得多,则应考虑是否加强下一道支撑以策安全。这就是动态设计及信息施工,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应积极推广。
另外,在基坑开挖监测中还要逐步积累资料,以便制订适合本地区软土的基坑支护结构位移沉移控制值。当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或位移速率达到多大数值时就应发生预报,超过多大数值就濒临坍滑破坏。这些控制值对今后的深基坑设计施工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5 重视降水排水及止水问题
在基坑开挖,降水排水及止水(以下简称水处理) 对工程的安全与经济有重大影响,多数基坑工程事故与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水处理的主要目的是:1)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内保持干燥,使土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2) 防止坑底出现流土(流砂) 及坑底土泡水软化,降低强度;3) 坑外土层降水后减少对围护桩墙的水压力,提高支护稳定性;4) 降水或止水可防止坑外土粒流失,引起地面沉降而影响邻近建筑安全。对于不同的地基土层和具体工程,以上4 点中各点的重要性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