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污染治理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污染治理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一、普查工作目标

(一)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二)建立市、各县(市、区)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建立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

(三)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和平台,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

(四)提高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环境监督和执法体系。(五)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年度。

三、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一)工业源

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1重点污染源

(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2)11个重污染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详见附件)。

(3)16个重点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详见附件)。

2一般污染源

一般工业污染源范围是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二)农业源

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对象为分散农户、专业户、养殖场和农场。

农业源普查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养殖场与养殖户。

(三)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农机、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和其他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等。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区(不包括村庄和集镇)为单位,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四)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等。

四、普查内容

(一)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经济规模、主要产品、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代码、所有制、排污口情况、排放去向等。

2原辅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7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情况,包括监测项目、浓度,在线监测安装位置及套数,在线监测运行情况等。

(二)农业源

1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的主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农膜和秸秆等污染物的调查。普查内容主要包括:

(1)肥料:包括化肥、有机肥两大类。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人畜粪便、土杂肥、厩肥、沼肥等。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名称、有效成份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2)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主要调查: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份及其含量、农药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3)农膜:本次普查主要针对地膜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地膜厚度、覆盖面积、使用量、回收量等。

(4)秸秆:调查内容包括产生量、直接还田量、露天焚烧量、随意丢弃量、饲料利用量、燃烧利用量、堆肥利用量、材料利用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调查。普查内容主要包括:畜禽种类、养殖组织模式、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畜禽体重、采食量、精粗饲料主要成份含量,粪便和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利用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运行状况。

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鱼、虾、贝、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饵料、鱼药、肥料等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面积、饵料、肥料、鱼药的生产厂家、品牌、剂型、有效成份及其含量、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养殖排水情况。

(三)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医院基本情况,能源消耗、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污染治理、医疗废物的处置等情况;医用辐射设备使用情况。

3以城市市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和以县(市)、贾汪区为单位的农机排气污染情况等。

4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四)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包括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情况、污染物的处理量等情况,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污泥的产生和处置利用情况等。

2垃圾处理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基本情况,包括处理处置工艺、运行情况、处理量等,以及废水、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渗滤液、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五、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一)废水

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二)废气

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三)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四)脱硫设施

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五)核与辐射

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六)农业源

1种植业。地表径流包括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难降解的农药;地下淋溶包括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农药;地膜残留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水包括化学需氧量、铵态氮、总磷、总氮、铜、锌、pH等;固体废物包括含水率、总磷、总氮、铜、锌等。

3水产养殖业。养殖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铵态氮、硝态氮、铜、锌等。

六、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市级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工业源。工业源中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和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市农业源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

3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1准备阶段(*3-*3)

(1)成立机构(*5-*8)

市、各县(市、区)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机构”),抽调专职人员从事污染源普查工作。

(2)落实经费(*5-*3)各级普查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编制污染源普查经费预算,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各级财政部门按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通知要求,核定经费,纳入预算,按时拨付。

(3)技术准备(*6-*3)

*年11月制定普查实施方案、确定普查技术路线、制定各类普查对象的普查实施细则。

*年3月-*年3月按照国家、省普查机构要求开展污染源监测,污染源单位建立、整理排污台帐和原始记录。

(4)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聘用(*1-*3)

各级普查机构从环境管理、科研、监察、监测等部门及行业、企业环保人员中抽调有一定业务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任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与审核普查员的工作;普查员可从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单位、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环保协管员、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及具有一定学历的社会人员中招聘,经考核合格后聘用。建立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信息网络和分片包干责任制。

(5)培训及考察(*9-*3)市、各县(市、区)通过分级培训,使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组织普查骨干考察国家普查试点单位,掌握污染源普查的重点和难点。

(6)污染源清查及普查前的准备工作(*8-*3)

各县(市)、区、各普查组清查企业及其它污染源普查对象,9月开展模拟普查试点;普查对象要整理原始记录和台帐,核查主要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生产能力等情况。

(7)宣传动员(*6-*3)

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建立定期简报制度,及时向普查领导小组和相关普查单位通报普查进展情况。宣传工作要贯彻普查工作的始终,包括全面普查和总结阶段。

2全面普查阶段(*2-*12)

(1)填报阶段(*2-*5)

*年2月至4月,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采取分组、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分片包干的方法,对排污企业和普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4月完成入户调查。

*年2月至5月,县(市)、区普查机构审核、填报普查表和进行数据录入,5月上旬各县(市)、区要完成辖区普查数据汇总和上报工作。在普查实施全过程中,市普查机构将组织对各县(市)、区普查质量进行检查、审核、监控和验收,对检查不合格的地区要重新进行普查。*年5月31日前,各县(市)、区完成数据录入并将原始数据报送市普查工作办公室,经市普查领导小组审核后上报。

(2)汇总阶段(*5-*6)

*年6月底前,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和汇总,报省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配合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市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抽查,基本完成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

(3)报告编制阶段(*7-*12)

县(市)、区普查办公室对汇总数据进行校核、加工、分析,最终由市普查办公室形成总体报告。

3总结阶段(20091-20097)

(1)市、各县(市、区)普查机构对污染源数据进一步校核、汇总,建立和完善市、各县(市、区)污染源数据库,建成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普查结果,开发利用普查成果。

(2)各县(市)、区普查机构进行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开展自下而上的验收和评比,召开污染源普查总结表彰大会。

七、普查组织实施

(一)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

(二)组织机构

市政府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统计局、农业局、农业机械局、林牧渔业局、*局、工商局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下设综合组、技术组、宣传组、后勤组,负责普查工作的具体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保障等工作。主要职责是:

1组织制定*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经市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贯彻落实全国污染源普查行政法规,根据国家、省的总体方案,组织制定全市污染源普查相关的实施细则及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负责污染源普查经费的落实、使用以及普查后勤保障工作。

4组织实施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各县(市)、区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质量控制和验收。

5建立污染源档案,负责相关软件的运用和数据库的建设,组织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

6向市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污染源普查报告,根据领导小组决定普查数据。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设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中,可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居民委员会、有关教育单位临时聘用部分普查员。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由*人民政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市环保局牵头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和各阶段的工作方案,落实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按照各自部门职责分工,指导和督促检查地方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及支持地方环保部门组织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并按照各自职责协调落实相关事项:

市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相关部门筹办新闻会,组织协调有关宣传活动。

市发展改革、经贸、商贸等部门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市*部门负责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市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市市政、城管等部门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

市农业、林牧渔业部门负责农业源的普查。工商、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

市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的普查。市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市农机部门负责农机排气污染的普查、监测及排污系数、物料衡算等方面的研究及验证,负责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市卫生部门配合做好医院污染物的普查。*军分区后勤部负责按全市的统一要求组织协调在徐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各县(市)、区普查机构牵头会同县(市)、区有关部门开展本地区污染源普查的组织动员,按照属地管理组织开展本区范围内的工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农业源的入户调查、数据录入和校核。

(四)培训

市级负责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县(市)、区分级负责其余普查人员的培训。通过分级培训,使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五)质量保证

市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确定普查工作评价的标准,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县(市)、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六)宣传动员

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各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要组织召开污染源普查动员大会,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八、普查经费

全市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市、各县(市、区)财政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市级财政普查经费主要用于:市普查机构设置及开办;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订总体方案、编制各项普查及实施方案;培训县(市)、区普查骨干、数据录入人员;开展宣传;全市重点污染源普查;普查数据汇总、分析和数据库建设;污染源监测;普查检查验收、考核、总结、表彰;普查分析报告的编制和成果的开发应用。

县(市)、区级财政普查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机构设置及开办;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普查员的培训;普查组织动员和宣传;入户调查及数据录入;数据审核、检查验收、总结;普查分析报告的编制。

市、县两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别列入各相关部门的部门预算中,分年度按时拨付。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九、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第2篇: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污染源普查工作 2、完成了普查资料收集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环保部、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局派专人分类收集污染源普查纸质、电子文档及声像等普查资料,认真审核后进行了装订、编目、立卷。目前,已经完成24盒污染源普查纸质档案整理。做到及时整理、真实完整、分类有序、安全存放。

3、完成了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的编写工作。根据《技术报告编写大纲》的要求,县污染普查办组织技术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经过两个月日夜奋战,先后完成约4万字的工业、农业、生活、集中式四类污染源普查技术分析报告和工作总结。

(二)环境管理工作

1、项目审批情况。完成了**锰业、富宇锰业及惠友锰业搬迁环评审批手续的基础工作;配合卫生、教育等部门搞好项目申报的环评审批工作;完成了**县换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兴农茶叶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完成了县中医院搬迁的环评审批工作。

2、环保执法情况。一是查处污染纠份案件。共处理污染纠份案件25件,其中环境污染纠纷3件、县长热线15件、环境7件。二是开展环境专项行动。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对城区陶瓷行业、有燃煤锅炉的宾馆、规模较大的餐馆,施行整改,制定了《**县城区大气污染整治方案》,开展了城区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尾矿库的环境监管,巩固治锰、锌行业污染治理成果,防止锰、锌行业污染反弹,制定了《**县环境安全隐患整治专项动方案》,对全县有环境安全隐患的尾矿库进行全面整治。 (三)环境监测工作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环保技术规范的要求,我局按时保质完成了一、二季度的酉水河地面水常规监测;完成了碗米坡库区,大坝、隆头、清水坪点位的枯水期的地面水质全面监测,发出监测报告10份;另外高质量的完成了每月的白岩洞、格则湖饮用水源的环境月报监测并及时编制出监测报告。

(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厂区的“三通一平”及河堤护坡工程已完成施工,累计完成土石方填实约8万立方米,浆砌石挡土墙约6000立方米。目前,厂房和处理池正在建设,管网建设已完成招投标。整个工程预计年底竣工投入使用,营运后可实现cod年减排1058吨,可切实解决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五)环保宣传工作

1、借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契机,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电视讲话、悬挂标语横幅;制作了《碧水蓝天写春秋》环保专题片,主要从污染源普查、钒矿“三禁”、污染减排、项目建设、机关服务建设等五个方面宣传;在政府宣传窗口——led显示屏上连续一星期播放环保宣传片。从而扩大环保宣传面,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2、组织我县中学生开展《2009年第七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要求我县中学生积极参加此项活动,围绕我县水资源保护、节约水资源等方面进行构想。

3、聘请通讯员,实行重奖。聘请《**日报》、《团结报》社记者、通讯员作为我局环保通讯员。凡环保信息、通讯、调研报告等在国家级两办和党报刊物及省、州、县网站及刊物发表的均可获奖。目前,我局已先后在《团结报》和省、州环保网站刊登文章40余篇。

(六)、队伍建设工作 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和培训会,开展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环保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辖区环境质量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建筑施工、餐饮娱乐业油烟噪声污染较为严重,工业废气扰民问题还比较突出。

2、环境监督管理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三同时”管理还没有完全落实,环境综合整治还没有切实到位。

3、环保能力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依法行政能力、综合执法能力、统一监督管理和协调能力还比较弱,规范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4、环保宣传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等。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对非法炼钒保持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继续巩固电解锰企业污染治理成果,严防污染反弹;继续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2、继续抓紧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要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力争年底前完成日处理生活污水1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8公里。

3、加大减排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根据减排计划,深入企业,督查企业落实减排措施,对国家、省、州重点控制的污染源按季度开展监督性监测,及时掌握减排动态,对减排任务行动缓慢的企业,提出通报,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企业,实行停产治理或关闭,确保2009年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第3篇: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191;于甘肃省办公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兰州730000)

摘要院气候要素和大气污染是雾霾产生的主要成因,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雾霾治理成功经验及启示,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提出依法治霾、数据共享、综合控制、联防联控和绿色出行等雾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院雾霾;生态环境;绿色出行;低碳发展;治理

中图分类号院X51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43-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和两广地区等30 多个省(区、市)发生持续性雾霾天气。2014年10 月以来,我国京津冀、山东、河南、山西及陕西等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多地现浓雾或重度霾,且污染程度严重。雾霾治理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公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借鉴国外雾霾治理的成功经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我国雾霾的发生已刻不容缓。

1 雾霾的形成

“雾”和“霾”是两种天气现象。“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霾”是大量极细微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能见度小于10 千米,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2]。雾霾的成因很复杂,主要由气候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相对湿度高和静稳天气是雾霾形成的基本气候条件,而大气污染则是雾霾形成的主要诱因。一方面,雾霾形成有赖于特定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风力风向、降水降雪等,雾霾形成与静风天气、低气压、高湿度等气候要素联系密切。另一方面,雾霾形成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交通排放的废气、燃油产生污染物、道路粉尘等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环境要素密切相关。据北京PM2.5 来源的一项研究分析报告,北京市PM2.5排放源细气溶胶污染来源包括,机动车燃油排放约23%,工业燃煤和工业燃油排放约18%和5%,生活燃煤排放约14%,居民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动排放约19%,农业活动和秸秆燃烧贡献约为7%和4%,城市道路开挖、未覆盖道路、建筑工地、工业烟尘和城市外矿物粉尘约7%等[3,4]。根据2013年1 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京津冀、太原、西安、郑州、济南、武汉8 个雾霾期间污染严重的城市进行大气污染特征分析表明,PM2.5 和PM10的浓度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和煤烟型复合污染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5]。我国化石能源中煤炭和石油在能源消费中占90%左右,全国有31 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 万辆,燃煤和燃油产生大量污染物,建筑工地扬尘、道路粉尘以及露天燃烧等这些都与雾霾形成有直接原因。

2 雾霾治理的启示

雾霾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曾出现“雾霾”天气。但经过长期治理,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雾霾防治体系,在根治雾霾方面积累了丰富值得借鉴的经验。见表1 所示。国外雾霾治理的成功经验是我国解决雾霾问题的“他山之石”,对我国雾霾治理具有重要启示。[6,7]

2.1 伦敦烟雾治理的启示。1952 年12 月,伦敦发生英国史上最严重空气污染事件,短短几天时间死亡人数达上万人。英国政府成立专门的比佛委员会调查烟雾事件,1954 年的《比佛报告》,指出家庭供暖煤炭燃烧是烟尘最大制造者。自查明成因后,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雾霾。主要启示是:一是制订法律法规控制污染。如《清洁空气法》、《环境法》等。二是确立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并及时通报。三是控制超大城市的规模及其人口密度。通过建成33 个新城,容纳23%的城市居民。四是实施产业转型。不再单纯依赖制造业,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五是出台一系列抑制交通污染的措施。包括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车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六是扩大城市绿化带。伦敦城市中心区有1/3 的面积被花园、森林和公共绿地覆盖,还在伦敦城市外围建成大型环形绿地。通过环境立法、部门协作、监测体系和控污治污等措施,如今的伦敦已摆脱了“雾都”之称,大雾天气已经减少为每年不到10 天,成为了人类宜居的国际都市。

2.2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治理的启示。1943 年7月,洛杉矶遭受雾霾攻击,政府成立专门烟雾委员会调查证实,烟雾为光化学烟雾,主要来源于汽车不完全燃烧尾气排放、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以及油田、炼油厂油气排放物。科学家哈根斯米特进一步证实,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汽车尾气。自此,洛杉矶采用综合治理、制定标准,立法保障、数据共享等多管齐下的治理模式展开雾霾治理。主要启示是:一是加强综合治理。1945 年洛杉矶当局成立了大气污染治理监督办公室,1947 年划定了洛杉矶郡大气污染控制区,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模式。二是设定科学标准,加强立法保障。先后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等。三是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1975 年规定所有汽车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此举被认为是治理雾霾之关键。四是全民数据共享。1997 年7 月美国环保署在率先提出将PM2.5 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政府官网上实时公布全民共享,2006 年美国环保局针对PM2.5 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了24 小时周期内PM2.5 最高浓度、年平均浓度标准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今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天数从1977 年的121 天下降到0 天,已摆脱“烟雾城”,找回昔日蓝天。

2.3 东京大气污染治理的启示。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东京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受害人数骤然激增,日本通过出台法律条例、建立环境标准、实时数据共享、整治汽车尾气、加大城市绿化等策略展开长期治理。[8]主要启示是:一是出台法律条例。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日本政府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噪声规制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排烟规制法》,构建了较为科学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二是建立环境标准。2009 年9 月9 日,日本环境省公布了PM2.5 环境标准。三是加强环保检测,实时数据共享。日本环境省设有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对包括PM2.5 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并通过网站实时。四是整治汽车尾气。1992 年日本环境厅制定《汽车氧化氮·碳氢颗粒法》,鼓励发展小型车及低排放车种,规定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和排入大气废气的最高量,并设置废气浓度测试点,严禁超标车辆投入运行。五是加大城市绿化。东京市政府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楼顶必须绿化,在注重绿化面积同时重视绿化体积,绿化措施以种植树木为主。

2.4 德国鲁尔工业区空气污染治理的启示。20 世纪中期,德国鲁尔工业区曾出现过严重空气污染状况,后来通过100 多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使莱茵河流域焕然一新。主要启示是:一是立法制定排放标准。1974 年德国出台《联邦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大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通过立法制定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项法律后来成为欧盟范围内的典范。二是限制可吸入颗粒物排放。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方面是车辆限行、限速,对污染严重地区车辆禁行、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同时在超过40 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允许驶入环保区;另一方面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开发清洁能源、安装颗粒过滤装置。三是提倡绿色出行,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德国十分注重加强民众环保宣传教育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作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大国,德国大力提倡市民选择绿色出行,许多公司80%的员工每天都乘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上班,绿色出行已成为一种潮流和共识。

3 我国雾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3.1 依法驱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各国在雾霾污染后采取的最重要举措就是立法先行,立法已经成为依法治理雾霾和保护环境的根本。我国雾霾治理的关键就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治理雾霾污染提供可靠制度保障。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有了新的《环境保护法》,但还需一系列关于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如出台《清洁空气法》,从国家法律层面设定空气质量具体排放标准,出台《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工业企业排污控制法》、《排烟规制法》等,构建环保领域全覆盖、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执行有力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使大气污染防控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制定。各地应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防保结合、细化标准、综合控制大气污染排放。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禁止在政府规定范围场地设置露天烧烤,机动车停车三分钟以上应熄火等等,《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提高无证排污罚金到50 万元,实行对单位和责任人双罚制等新举措。第三,制定明确的环保评估和奖励惩罚体系、责任落实制度、举报监督机制等。成立以环保部门为主的多部门联合执法队伍,推行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综合执法、区域执法。加强执法力度,落实执法责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排污超标企业处罚标准使企业违法必究。此外,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方略,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指明了方向,检察机关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效弥补了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环境保护能力方面的不足,有效增强了依法治理雾霾和保护环境的力量。

3.2 数据共享,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建立标准统一、多区域全覆盖、全网络多共享、现代化信息化的雾霾监测预警系统,构建大气污染成分监测体系,细化雾霾预报预警核心需求,提高雾霾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实现雾霾监测预报精准化,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预警预报、协同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控和预报预警能力。第一,环保部门可以联合气象、海洋、国土、林业等多部门构建覆盖城乡立体式、全方位、高密度、全天候的环境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实现对雾霾天气的系统检测,可包括气温、湿度、能见度、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大气颗粒物、大气组分等全面监测。第二,通过政府网站或移动通讯网络及时公布当日、次日的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等级,建立24小时对各地区监测数据的预警机制,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及时向公众通报有效信息,并就如何做好防护提出建议,同时不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参与度。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为建设空气质量预报和空气污染监测预警体系提供科技支撑保障,通过激光遥感技术、透雾监测技术、机动车云检测等高新技术,提高雾霾预报预警的监测水平和准确性。加强雾霾天气预警预报技术和形成机理的研究,加快工业防污、脱硫、脱硝、防尘、除尘等技术研发,科学有效地提高大气污染的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3.3 多管齐下,加强空气污染综合控制。第一,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总量。采用限制生产、限期整顿、关闭停产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钢铁、煤电、石化、有色、焦化、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燃煤硫份和氮氧化等污染物排放治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污染新增量。第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集约化发展的环保道路。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服务业、信息产业等。第三,推行科技环保。加强科技攻关,推动新能源研发和应用,加大环保科研资金投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如低硫煤、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沼气、海潮和风力发电等等。第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依靠科技节能减排,提倡环保型节能技术,推动发展节能工程。在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倡节能减排措施,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提倡节能环保,做到节约用电、用水、用气、用煤、用纸、用油、一次性资源等。第五,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新建和改善,辅以机动车税费调整,市区增设自行车车道,让市民自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私家车发展、重新规划机动车车牌号、采用限号出行等方式控制机动车出行数量,大力推行纯电动汽车使用,发展高能效低排放新兴节能汽车,淘汰高污染柴油车辆和超标旧汽车。第六,发展绿化。大力发展城郊森林和社区森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扩大绿化覆盖面积的同时增大绿化体积空间。

第4篇: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办按照市局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通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上半年的各项工作均已保质保量的完成。

(一)有效落实了《年度生态任务书》。上半年我办根据年初工作计划的具体要求,服从于、服务于《2009年度宁波市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的考核获优目标和“两创”硬指标;完成了慈溪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制定并下发了《慈溪市2009年度生态建设实施意见》、《慈溪市2009年度生态建设任务书》和《慈溪生态市建设工作机制与工作制度》;完成了《慈溪市2009年度生态建设任务书》重点实事项目的公示;初步完成了《2009年慈溪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完成了《2009年度生态建设任务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的初稿,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

(二)稳步推进了“两创”工作。“两创”工作是今年生态建设所确定的中心任务。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抓全面启动、抓组织发动、抓创建指标达标和抓资料的建档,使“两创”进入程序,力争创建活动于2010年一举成功。由于“两创”的指标是刚性的,也是动态的。国家和省对“两创”的考核指标是不断调整、充实、提高,以始终保持“两创”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为此,我们在“两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了高标准、高起点,决不满足于低限达标。一是有效开展了“两创”指南手册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宣传手册的编写工作。二是继续开展了抓“两创”工作生态建设典型示范项目工作,对“两创”典型示范项目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广泛收集项目,现已完成初稿。

(三)有效开展了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一是完成了省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调研,初步制定了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二是基本完成了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村环境现状的录相拍摄和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

(四)切实加强了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梅湖水库上游源头综合整治试点方案》;二是完成了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中的饮用水源地源头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的制定;三是完成了灵湖水库任佳溪村湖墩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的调整,发挥了环保服务和监管职能,工程经费由设计概算的270万元降到60万元。

(五)广泛开展了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了《2009年慈溪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做好了“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的策划、协调工作,现己完成《了慈溪市纪念“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方案》报批,开展了环保志愿者、机关干部环保公益活动日,成功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了生态环保宣传月活动。

(六)充分发挥了《慈溪生态建设简报》的作用。《慈溪生态建设简报》是一份推广经验、传递信息、探索问题、沟通情况、指导工作和开展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和工作园地。因此,要办好把这份简报,达到“大家爱看、实在有用”的目标,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压力。

为了办好这份简报,我们定下了“四条基本标准”:一是有特色。就是围绕生态建设中心工作,贴近上级领导关注的问题,紧扣生态任务这个重点,及时反映我们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动态,及时反映大的行动,大的典型,及时反映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建议,及时通报上级指示、信息等。二是有质量。就是在内容上有较高质量,数量上有一定密度,形式活泼多样,文风精炼朴实;材料真实,事实清楚,全面客观,时效性强;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文题相符。三是有影响。就是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同志看了我们的简报后,对我市生态建设工作更加了解、更加重视、更加支持,在省、市局和市政府那里有位置,在部门那里有影响。四是有效果。就是在我市生态建设上各地各部门能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争先创优的局面,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荣誉感。现已成功编发第一期《慈溪生态建设简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切实加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一是对去年立项开工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进行了检查,完成了3个村的初步设计审核。

二是对去年立项开工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三是确定了2009年度2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名单的;四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细则》己完成第二次修改稿,转下月召开联合会审会议后发文。

(八)不断深化了基层生态系列建设。一是完成了宁波市生态村考核验收前的指导工作,成功创建了45个村,创建申报通过率达到82%。二是积极与相关局沟通协商,进一步健全完善了《2009年度生态建设任务》相关配套制度、措施。

(九)有效落实了市人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决议”。一是完成了凤浦湖、窖湖、灵湖水库保护区内污染源的普查和里杜湖、外杜湖、白洋湖三个水库保护区污染源的调查;二是切实加强了梅湖水库上游源头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己召开梅湖水库上游源头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部署和安排,并完成各项任务的整治方案。三是基本审了定岗墩村、尖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因该镇分管镇长不在位,评审会推迟于6月中旬召开。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抓好年度《生态任务书》的落实。按照主次分开的原则,对“有难度、需重点突破”的任务,确定为公示项目,将推进和落实情况每季见报、每两月上《慈溪生态建设简报》,增强抓落实的刚性;按照《2009年生态建设任务书》的考核办法,6、7、8三个月作重点跟踪,9、10月作重点督查督办,11月份结合年度任务调研作拉网式普查,掌握第一手资料,12月上旬完成生态建设任务年度分析报告;12月下旬抓好年终考核。同时,我们将高度重视《2009年度宁波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中“一类目标”的工作(1+4),继续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系统和综合措施,密切把握工作动态,积极推动任务按期完成。一是对重点工作和任务实施挂图作战。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列出进度图表,推动工作落实;二是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以市生态办的名义,密切联系各地各部门,做好联系、衔接,加强工作通报和交流,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形成合力抓工作的局面;三是认真对照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不断寻找差距,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千方百计确保完成。

(二)进一步加大“两创”工作的推进力度。对创建工作深入的调研,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制订详细的迎检工作方案,提升优势指标,缩短差距指标,切实提高评估创建达标度;

进一步细化“两创”方案,排出“两创”计划表,做到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一步接一步,步步紧逼。适时组织“两创”技术培训,编印“创模”手册和生态市创建手册;落实“两创”示范项目,抓好“两创”成就展的策划,今年7月前精选出“两创”的精品、亮点工程和“两创”技术核查路线,确定展示“两创”的精品、亮点工程并完成建设方案,迅速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形象直观、多功能的生态环境示范点(工程);(7-8月)递交创建申请,使创建进入程序,做好“两创”动员大会的准备工作,使“两创”工作实质性启动;有效开展“两创”资料整编工作,本着“全面、真实、细致、统一、规范”的原则,落实指导性材料、说明性材料和补充性材料等支撑材料的丰富性整理;9月前完成“两创”技术核查路线内相应区域环境整治方案;着力营造好“两创”工作的“两个氛围”,即工作和舆论氛围;积极主动进位,防止在环节上出现问题,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实,紧紧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把“两创”的各项任务落实好、完成好,确保2010年6月前完成所有精品、亮点工程,沿途区域整治全面达到“两创”考核要求。

(三)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的推进力度。组织开展试点系列培训和专题辅导,帮助试点镇、村制定试点实施计划,组织试点镇村负责人到农村环保工作较好的地区进行考察。

(四)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的推进力度。一是重点开展梅湖水库源头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待市政府批文后,立即组织实施;二是于8月底前完成9个水库源头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对9个水库源头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为明年继续有效开展源头污染治理作好准备;切实将里杜湖、外杜湖、上林湖三水库建成合格饮用水库示范库。

(五)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的推进力度。一是以扩大环保“国策”意识为载体,开展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决定选择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村、“两创”检查点(社区、企业)开展全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试点,扩大全民生态环境教育覆盖面,使社会公众成为生态环保宣传的主体,成为生态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二是进一步营造环保宣传氛围,突出抓好环保公益广告的宣传。以生态考核为引导,指导各镇(街道)开展环保公益广告宣传一条街活动,选择公路出入口竖立环保公益广告牌,在城乡(镇、村)显要位置、各类公众场所设立环保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张贴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画。三是加快“两创”指南汇编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宣传手册的编写工作。四是抓好4个重点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工作。把市委党校建成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把全市50%的中小学校建成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把电视台办成生态文明传播基地,把《慈溪日报》办成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基地,利用他们的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来引导建设,搭建一个致力于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的开发和推广,为社会公众环境提供教育的优势平台。

(六)进一步抓好《慈溪生态建设简报》的编发。一是每月要保证出2期以上的简报,对简报的重点内容列出计划安排,进行约稿。信息内容多时,适当增加发简报的次数。二是切实把握《简报》的特殊性。提高《简报》的时效性、真实性与针对性,增强《简报》的导向性和可读性,做到《简报》的全面性、综合性、专题性,达到《简报》的反馈性、灵敏性和直接性。三是抓好《简报》的参考性。《简报》信息刊出后,对上级---要让领导掌握相关动态、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横向---可使相关部门、单位相互沟通信息、相互借鉴;对基层---应起到指导工作、推进工作的作用。四是抓好信息报送制度。使信息报送制度化、信息来源规范化。

(七)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力度。经现场踏勘,在全市完成12个位于限养区、非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生态化改造;拟定标准,指导龙山、掌起、观海卫、逍林等4镇2000羽以上水禽养殖场有效开展污染治理试点工作;

对年存栏猪200头(牛20头)以上规模等畜禽养殖场、屠宰场进行环境专项全面普查。逐个登记,逐个检查,查清情况,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对污染现状要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治理整改意见,建立起畜禽养殖环境管理档案。

(八)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两创”示范点的建设。围绕亮点抓提升,继续健全完善各类亮点工程培优标准、措施、步骤,在各镇、街道创建亮点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精选精品工程,完善考察线路,按照做精、做亮的要求,加快建设和整治,全面突出生态内涵,真正体现我市“两创”水平,真正使“亮点”线路、“亮点”工程、“亮点”单位都成为创建的“精品”工程;办好“两创”成就展。要在“选好点、创亮点、有看点”上作文章,在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等领域培育生态示范点,坚持面上打基础、点上求突破,竭力推出生产环境教育基地和生态系列创建、绿色系列创建中的典型。

(九)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抓好2008年项目的推进督查,力争完成50%的项目验收。对09项目开展每月一次的督查,督查情况在生态简报上,力争80%项目进入实施。同时,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确保进度督查的实际效果。

(十)进一步深化基层生态系列建设。积极培育天元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加强帮扶指导,确保9月底前申报;配合实施环保“国策”意识和“两创”氛围开展慈溪市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抓紧制定《慈溪市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和《慈溪市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标准》,抓紧下发《关于开展2009年度慈溪市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创建的通知》。为确保20个创建目标的如期完成。

(十一)进一步抓好市人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决议”的落实。

做好迎接7月份人大代表对“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决议”执行情况督查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有看点、有展示、有材料、有汇报”。

一是饮用水源村庄生活污水活理,要求:桥头、龙山、横河、观海卫、掌起五个水库的生活污水治理必须完成。其中:横河7月中旬完成,

二是城河治理:五条马路的餐饮业、横河小轴承油污染集中设施建设7月中旬完成50%左右。

(十二)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每月组织要开展一次环境整治明查或暗访,10月份召开环境整治现场会,11月前完成庭院整治复评,12月完成庭院整治验收考核。

第5篇: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审核;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概念及实施关键

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执法体系,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较为及时、高效、准确、权威的环境监测数据。但由于环境监测属于一项长期性与短期行为互补的工作,存在着人为误差以及客观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影响,对监测数据收集造成影响,形成数据误差,出现数据异常的情况。环境监测数据审核,需要富有长期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利用程序软件及审核平台,从大量环境监测数据里剔除异常数据,形成较为科学的分析报告,进而得出合理而准确的结论。而发现和判别异常数据,并对其进行合理分析,是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重要内容简介,也是体现环境评价分析报告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实施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代表性。②准确性。③精密性。④可比性。⑤完整性。在进行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审核时,必须严格按照这五个实施关键点,对照环境监测过程中相互制约的各个干扰环节进行审核和分析,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二、环境监测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这两个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有:由于环境监测体系的不完整、监管不到位、监测人员水平及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出现人为修改监测数据或者不检、漏检等现象。而客观因素则主要体现在监测硬件的落后,大部分的监测站都还存在人力取点取样的情况,监测能力及监测水平不高,相应的自动化数据获取能力差、缺乏数据记录及数据分析的可靠硬件措施。

鉴于以上两大数据误差原因,不仅要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流程的管理控制,避免出现人为的误差,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原始性和准确性。继而采用科学的审核手段,对环境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从数据的原始性、规范性、时效性、合格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审核,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审核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审核数据的最重要指标。在实践工作中,必须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数据,根据其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才能产生具有代表性和价值的分析数据。虽然目前样品采集仪器越发精密、分析方法也更为科学和精确,但是如果是采用人为观测或者数据读取记录,则不可避免的出现人为误差。

比如在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如果采样人员在废水采样时,没有同时进行样品采集和瞬时流量测定,而只是简单进行了样品采集而选取了稳定流量;或者在浮标法测流时,测量的距离和次数达不到规定要求等情况。类似这样的不符合规范的样品采集,影响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也必然给监测数据带来较大的误差,不能反应监测的总体情况。

在进行这类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时,审核人员应着重审核在原始环境中采集样品时的采样记录是否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在考察监测数据记录的代表性时,还要注意考察是否有采集时周围环境的偶然性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影响的记录。

四、审核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监测数据样本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其原始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三个方面。在环境监测中,记录的原始性代表着最真实的记录数值。而记录的规范性是指根据程序进行采集、记录和整理。由于大气、水体环境污染等存在着一些突发性因素,因此在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更应及时准确的记录在案,以保障监测数据及环境评价分析报告的有效性。

在进行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审核时,一般会采用同组同样本的实验室数据进行校对检测来进行校核。同时考察数据记录的时间点以及规范性,如果发现数据记录出现小数点精确性不足或者时效性缺失的问题,必须对数据的准确性及涵盖范围做出说明。不准确的监测数据不应作为环境评价报告的组成部分,而仅只能作为参考。如果同组数据中出现矛盾,则应重做数据监测。

五、审核监测数据的精密性

监测数据准确性审核中,针对监测数据精密性的审核是最为重要的内容。首先要审核实验室测试用仪器的精度符合规范要求,还要特别注意是否依照国家技术及行业规范对每一批的样品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此外,有没有按照规范要求采用校核手段进行样品测试,比如说对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平行分析、密码样本分析测试等。此外还应审核相应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内容,充分审核数据的严密性及空白实验值的大小和分散程度,这样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密性。

六、审核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可比性分析是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审核较为直观的一环。对于选取具有可比性的项目及分析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在相同的时间段和时间点而又由不同的监测站点及监测人员提供的监测数据,则可以非常直观的探查出异常数据。这种数据比对,可以涵盖环境监测数据的采样、监测、数据处理等全过程,是一种以外部校核为手段的准确性审核。在进行比对性分析审核时,不仅要对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参照比对,也可以对相同的样品或者同组的样品进行比对分析。此外,要善于利用类同监测对象的环境统计资料作类比分析,比如两个工厂产品相同,工艺条件相似,其污染物性质、成分、排污状况大致都在一个范围波动,将两个工厂的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审核,则更为容易进行综合分析和准确性审核。

七、审核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以及监测预案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环评监测以及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等不同阶段的监测。而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及监测阶段,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及规范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某些特殊的环境监测项目中,需要针对项目做不同程度及深度的环境监测,采用的监测要素、数据分析方法、监测频率次数以及记录描述要点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审核监测数据完整性时,应以国家及行业规范为准绳,同时针对项目的特殊性,依照既定的环境监测预案进行数据完整性的审核。比如说在进行工业废水监测中,不同类型的排污企业其必检的项目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根据行业的不同,其单项应有侧重点和着重性。而不能因为行业特殊性取消其中一些个人认为不具有监测价值的项目,出现漏检漏查漏报的情况。一旦出现监测数据的缺漏,则应重新监测全部数据,而不能补充监测,使得监测数据出现时间和空间上的断层,导致监测数据的整体误差。

八、结束语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是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及环境评价分析报告编写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进行监测数据准确性审核时,需要根据“五性”原则,依照国家规范及行业规定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及筛除,选取符合真实情况的数据记录进行报告分析。审核人员应当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的环境监测数据,以保证数据审核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鹏飞.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J].北方环境.2011年第07期

[2]王艳芳.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简析[J].河北水利.2005年第05期

第6篇: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近日,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对我省部分地区农村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报道。对此,国务院、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相继作出重要批示。现根据市政府办公室通知和区政府负责同志的批示精神,就做好我区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部分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不法分子唯利是图等原因,致使部分假冒伪劣食品流向了农村。在《经济分析报告》中,就特别提到了我市的一些县区和批发市场存在经营和销售“垃圾食品”现象,这些“垃圾食品”专门供应农村市场,并且十分畅销,严重危害了农村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我区农村食品市场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能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各镇、街道、工业园区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敏锐性,正视问题、狠抓整改、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把深化农村食品安全整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下大气力抓紧抓好,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安全形势稳定。

二、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各镇、街道、工业园区及各有关部门要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不断把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推向深入。

一要加大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力度,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各镇、街道、工业园区及各有关部门要以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为重点,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转移,携手联动,重拳出击,立即开展一次农村食品安全整治活动。一是狠抓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对种植业开展农药残留整治,宣传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粮食、蔬菜等的污染;对养殖业开展兽药残留整治,消除违禁药物使用,规范使用畜禽饲料添加剂和兽药行为。二是狠抓农村食品生产环节整治。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对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业户坚决予以取缔。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切实保障食品质量。三是狠抓农村食品流通环节整治。要认真落实网格化监管措施,加大稽查频率及覆盖面,依法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要以副食批发市场、学校周边、农村小卖部为重点,加大对经营“三无食品”及过期变质、霉烂食品行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垃圾食品”,一经发现要依法处理,坚决清出市场。同时,要追根溯源,端掉制售不合格食品的窝点,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食品的流入。四是狠抓农村餐饮业整治。重点对饭店、小食店、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审查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坚决杜绝食源性疾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以上四项整治工作,各镇、街道、工业园区要不等不靠,自接本通知之日起就要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各辖区开展检查,争取工作主动。

二要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构筑群众监督网。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普及食品安全、科学饮食知识,加强对假冒伪劣食品危害性的宣传,传授鉴别假冒伪劣食品和维护消费权益的方法、途径,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各有关部门要保证举报受理电话畅通,广辟执法信息来源,整合监管力量,及时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现象,真正建立起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群众监督网络。

三要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守法诚信意识,完善食品供应网络。要教育引导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增强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守法诚信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针对农村食品生产销售网点规模小、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的现象,鼓励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物流公司、大型超市向农村延伸网点,通过在镇开设连锁超市、在行政村开设便利店等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

第7篇: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2009年伊始,为搞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工作,省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决定分别在潍坊和滕州召开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培训班。这是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盛会,来自十七个市的普查办技术人员汇聚一堂,研究如何做好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工作。这次培训会议,既是一次技术性的培训会议,也是一次善始善终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动员会,同时也是各市普查工作经验的相互交流会,与会人员不仅通过培训掌握编写技术报告的方法,又能了解省局对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因此这次培训会议非常重要,是我们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的加油站。自20*年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克服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直接承担普查任务的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普查工作有序开展;各级普查战线的同志们、特别是奋斗在一线的基层普查人员,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在此,我代表省环保局党组、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为我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一年多来普查工作简要回顾

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自20*年9月开始,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式展开,20*年是污染源普查的全面普查阶段。一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和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公室有关文件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年6月初,全省140个县(市、区)完成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数据的县级直报国家任务;20*年8月底,在反复核查基础上,完成第二次上报的初报工作;9月份后,全省各级认真组织数据汇总、审核与分析,对普查数据库进行进一步核实;20*年12月5日,山东省顺利完成第二次上报工作(终报)。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县(市、区)工作扎实认真,普查表填报质量较高。进入全面普查阶段后,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普查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在基层的普查工作人员,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从前期省普查办核查情况看,全省大部分地区县(市、区)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工作人员态度端正、认真负责、业务熟练,能够比较深入细致地了解普查对象相关情况,掌握数据准确、客观。在前期工作中,*市领导重视,组织协调力度大,普查办工作人员积极努力,认真负责,表格填报较为规范完整,质量较高。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漏填错填率较低。*等普查表格备案说明整齐规范、翔实条理。*/*县等在前期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的情况下,加大工作力度,工作进度和质量有较大改善,指标漏填率和差错率相对较低。*等工业污染源总数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普查办人员加班加点,按时完成直报任务,表格填写质量比较高。*加强业务指导,市、县两级表格审核工作深入细致。6月9日至17日,国家普查办核查组以*为样本,对我省普查表填报质量进行了现场核查。两市、区普查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数据质量较高,得到了国家核查组好评。

二是省、市级汇总分析扎实有效,有力保证了普查数据库质量。20*年8月底第二次上报以来,全省普查工作重心转移到汇总分析上来,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各市普查办多次向本级局党组汇报,进行专题研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多次会审。10月7日至15日,按照国家普查办新下发的汇总分析通知和表格要求,省普查办召集全省业务骨干80多人,对全省普查数据库分行业、分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形成数据汇总审核工作报告、数据汇总分析报告,完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数据材料,积极迎接国家的检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污染源普查终报数据的质量,达到全面消除疑似数据,11月26日至12月4日,省普查办组织各市负责技术和数据处理的业务骨干对全省污染源普查终报数据进行再次审核,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于12月5日按时完成上报任务。20*年10月18日至22日,以国家普查办陈斌主任带队的国家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与汇总核查组在我省进行了现场检查。并以章丘市为样本,对数据录入工作进行了核查。核查组对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全省普查战线同志们的辛勤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年多来,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在坐各位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在此,再次代表省环保局党组、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级各部门从事普查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组织好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

2009年是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总结验收阶段,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工作,是今年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首项重要任务,是整个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画龙点睛之笔。各级普查机构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组织技术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做好编写工作。

一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准确认识技术报告编写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和环保规划服务的,是为国家和全省环境保护方面科学决策服务的。普查数据是这次工作的重大成果,不仅提供了全省企业的污染状况、排放总量等详情,而且是实施“十二五”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技术报告是普查数据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充分反映这次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性、指导性。首先,技术报告是普查成果鉴定的核心报告。技术报告是反映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过程的技术总结,是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的集中表征,是普查数据逻辑性、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的系统分析。我们搞污染源普查,不能满足于成为数据的管理员,更重要是成为普查数据的分析员,要形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成果。其次,技术报告是总结阶段工作的基础。从污染源普查的整体工作看,技术报告既是对前阶段普查工作集文字、数字、图形的综合说明,又是下一步普查公报的基本素材,是普查数据开发利用的基础。我们以前在*年搞过工业源普查,在*年搞乡镇工业源普查,但这次普查范围涵盖工业、农业、生活和集中式,普查范围之广,普查工作量之大,是前几次普查所不能比的,因此,技术报告一定要客观、充分地反映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工作。可以说,技术报告编写工作,既是对近一年多来污染源普查质量的检验,也是各级普查成果的体现,技术报告完成与否、编写质量高低与否,事关整个普查工作成败,关系着一年多来各级普查机构和参与普查的领导、同志们的政绩与荣誉,各级各部门一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谋划,切实组织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的相关工作。

二是明确时间要求,制定编写工作计划。省里已将上半年的工作要点下发各市。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要求,在技术报告编写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三个突出”要把普查资料开发应用与当地环保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要突出重点,突出当地特点,突出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作用。省普查办已下发文件明确今年的工作安排,希望各地提前准备,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春节前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报告编写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抓紧时间,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编制工作计划、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计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实施办法等具体措施,及早着手开展工作。为确保效率和精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封闭作业的方式,以排除外界干扰。市级普查机构要于2月底前完成两个报告的编写,并一式三份报省普查办。

三是要配齐配强人员,加强人力保障。在总结表彰阶段,省里将开展三类评选活动,第一类是工作成果的评选,根据技术报告质量和水平、数据开发应用的创新和推广程度,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第二类是科研成果的评选。*年工业源普查,就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列课题,参加省市科技成果的评选。第三类是荣誉成果的评选,就是评选全国和全省普查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表彰来调动编写技术报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县两级环保、农业部门要组织专门写作班子,专人负责,专职从事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同步完成工作报告的编写,写作班子原则上不少于3-5人。要加强经费保障,确保编写工作顺利进行。期间,省普查办要组织专项督察,对人员配备不齐、工作开展不力的进行通报。

四是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开展工作。这次污染源普查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是典型的“多线、多兵种作战”。除环保部门外,还有农业、畜牧、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前期各部门同力协作顺利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下一步,我们必须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对部门职责的分工安排,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并自觉做好相互配合。农业部门除具体做好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写外,还要充分发挥在整个农业源普查方面的牵头、综合作用,切实组织好农业源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要通过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极大地密切部门、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增进同志间的友情和友谊。

三、对这次培训提几点要求

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北海培训会议后,为结合实际做好我省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省普查办在济南专门召开了技术报告编写研讨会议,组织部分市普查骨干就技术报告编写大纲进行了讨论研究,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编写纲要,为全省培训作了比较充分准备。这次培训的具体内容,有关同志在随后的培训中会详细讲解,我就不多说了。为办好这次培训,提两点要求:

一是认真听讲,充分研讨。希望大家充分利用两天的培训时间,认真听讲,自觉维护秩序,遵守培训纪律,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希望各位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本地的报告编写和成果开发工作。如果有好的想法和工作建议,大家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省普查办的同志要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努力,把技术报告编写工作做好。

二是切实搞好会务保障工作。有关部门要组织好此次培训工作,妥善安排食宿,使参会人员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完成此次培训课程。

第8篇: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环境规制;养殖规模;面板分位数回归

中图分类号: F32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7)01-0037-12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701005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1]养殖业污染重点表现为面源污染,具有隐蔽性、分散性、不确定性、空间区域分布不均衡以及监管成本高等特征,是世界各国在畜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难题。[2]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养殖业中的畜禽粪便产生量已大大超过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在全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畜禽养殖是造成水质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甚至已超过了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染的作用。[3]鉴于畜禽养殖污染的严峻形势,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及各类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把养殖业环境污染作为环保的重点治理领域,通过各类政策措施对其污染问题进行了综合防治。

在对养殖业污染的治理过程中,一个无法规避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规模化养殖间的协调发展。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养殖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在养殖业规模化进程中大量集中产生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对空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规模化经营与生态环境保护似乎成为养殖业发展的“两难困境”。[4]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众多学者对规模化经营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试D为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从现有文献来看,首先,经营规模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李太平等[5]、王俊能等[6]从生产技术角度认为,规模化经营有助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在降低污染物产生量的同时还强化了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实现;王清军等[7]、茹蕾等[8]从交易成本上提出,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降低污染的监管与治理成本,为环境保护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已证实了规模化经营有助于农业污染问题的改善。其次,部分学者基于环保视角分析了环境保护的实施对经营规模的作用。环境保护是通过一系列环境政策工具将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内部化,通常可以将环境政策工具分为直接管制、经济手段和软手段三种类型。直接管制是通过环境规制确定必须遵守的环保措施和要求达到的目标,经济手段是利用环境税、排污许可证等手段改变经营者的成本收益,软手段是采用宣传、教育和相关环保技术推广等方式达到环保目的。[9]目前,现有研究已从经济手软和软手段的角度分析了环境保护对经营规模的促进作用,但对于环境规制的直接管制如何影响经营规模的分析还较为少见。例如,周力[3]通过对我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研究认为,由于规模化经营能够降低养殖户的污染治理成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严格的环境规制将促使农户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罗小娟等[10]通过对生产技术的分析发现,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用有助于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环境规制不断完善,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养殖规模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充分了解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规模间的关系,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现有文献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1)我国养殖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多种经营规模,环境保护的实施对不同养殖规模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而现有文献较少关注到这一问题。(2)现有文献的实证研究多采用宏观数据,缺少来自微观调研数据方面的支持。(3)多数研究采用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无法全面反映出近年来环境保护与养殖业经营规模间的关系。

基于此,本文拟以我国蛋鸡规模化养殖为例,利用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开展的规模化养殖入户调研微观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不同养殖规模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佐证,从而推动环境保护与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协调发展。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第1期侯国庆 等:我国环境规制对畜禽养殖规模的影响效应

二、理论分析

农民家庭经营是我国畜禽养殖的基本形式,以农户为切入点的源头控制可以有效防控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根据Schultz[11]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农户从事畜禽养殖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当农户从养殖中获得的收益增加时,农户会加大畜禽养殖生产资料的投入,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养殖规模随之扩大;反之,当农户从养殖中获得的收益减少时,农户将会更多地通过其他收入以满足对于经济收益的追求,而其他劳动的增加将造成农户养殖劳动力等生产投入的降低,养殖规模出现缩小。上述分析在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和农民工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也获得了有效的印证。[12]

根据农户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假设,可以用方程(1)来表示农户的养殖预期收益最大化模型:

π=Max(∑ni=1αipiqi-∑mj=1wjxj)i=1,2...,n;j=1,2...,m(1)

方程(1)中,π为农户的预期养殖经营收益,pi为第i种产品的预期销售价格,qi为第i种产品的数量,αi为预期价格pi的存在概率;wj为第j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xj为第j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随着我国养殖业中环境规制的不断严格,畜禽养殖污染作为外部不经济的产物将被内部化,“谁污染、谁治理”成为最直接的治理方式。因此,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除了生产性要素的投入外,环保支出成本将随着环境规制的愈加严格而不断增加。本文在方程(1)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环保支出,从而将环境规制的影响纳入到农户预期收益最大化分析过程中。此外,在进一步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后,方程(1)变为如下形式:

根据方程(2)可以发现,环境规制对于养殖预期收益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并分别发挥着负向和补偿两类作用,具体如图1所示。图1环境规制对农业经营规模的影响

从直接效应来看,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规制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了生产总成本的上升。但实际上,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农业生产技术还具有溢出效应,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Porter[13]从“创新补偿”和“先动优势”的理论角度论证了环境规制对生产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并提出了著名的“波特假说”;随后众多学者通过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14-17]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规制最终能够减缓或抵消环保成本造成的生产成本上升,即环境规制发挥了“补偿效应”。具体来看,一方面,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方程(2)中的技术变量A增大,从而带动了畜禽产品产出的增加,总收入扩大;同时,生产技术的进步还有助于畜禽产品质量的上升,从而提高了产品预期销售价格的存在概率αi,即进一步拉动总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生产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生产资料利用率的提高,即在不影响产出的情况下,饲料等生产资料的投入量xj将减少,畜禽养殖的生产投入成本降低。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中料肉比、料蛋比等饲料转化率的提高,正是养殖技术进步带来的积极效果。综上,环境规制的直接效应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对养殖预期收益表现为负向作用,而环境规制通过带动生产技术进步产生的间接效应对养殖预期收益又发挥了补偿作用。因此,考虑环境规制下的农户预期收益情况,必须对负向作用和补偿作用的大小进行比较。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农户生产规模已形成多种层次,不同规模的生a经营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小规模经营农户仍主要采取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畜禽养殖,对于技术的利用水平相对较低,环境规制带来的生产技术进步对其畜禽产品销售收入和生产资料投入成本几乎没有影响,更多地表现为环保支出增加导致的生产总成本上升,即环境规制的补偿作用小于负向作用;最终,环境规制造成小规模经营农户的养殖预期收益降低。为满足经济收益的需求,小规模经营农户将更多地从事畜禽养殖以外的劳动以弥补养殖收入降低带来的损失,造成养殖劳动力等生产投入下降,养殖规模缩小。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环境规制的愈加严格对小规模养殖户的经营规模具有负向影响。

与小规模养殖户不同,畜禽养殖大户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化生产水平,甚至部分专业大户的养殖模式已类似于企业的规模化养殖,大量采用技术设备依靠机械自动化方式开展养殖活动,养殖技术的利用水平较高。当环境规制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后,畜禽养殖大户将会更多地享受到生产技术进步带来的补偿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消环保支出造成的负向作用;最终,环境规制将有利于养殖大户的生产预期收益的增加。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农户会继续加大对养殖的生产资料投入,养殖规模随之扩大。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环境规制的愈加严格对畜禽养殖大户的经营规模具有正向作用。

三、数据来源与核心估值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数据来源于2015年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在全国开展的蛋鸡规模化养殖入户调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鸡蛋生产与消费国,自1985年以来我国鸡蛋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蛋鸡养殖业规模巨大。[18]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养殖环境规制的不断严格,农户在蛋鸡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在综合考虑研究目的和调研条件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课题组在此次调研过程中重点选择了2014年我国禽蛋产量排名前十位省份鉴于禽蛋产量中的85%为鸡蛋[19],因此禽蛋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即为我国鸡蛋主产大省。 中的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湖北和四川等6个省份,并在考虑东西部地区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了西部地区鸡蛋主产省份陕西,共计对全国7个蛋鸡养殖大省开展了规模化养殖入户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受访户进行选择,然后通过入户一对一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共获得有效问卷678份。样本户中的产蛋鸡存栏量均高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对蛋鸡规模化养殖最少为300只/户的统计调查标准。

(二)核心估值设计

环境规制是本文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变量,从目前的实证研究来看,环境规制变量的选择十分困难,但适合的环境规制测度指标对研究结果具有显著影响。[20]现有文献中对于环境规制指标的选择方式主要包括:(1)定性方式,部分研究直接以是否具有环境政策以及环境政策的数量为指标,对环境规制进行了测度。[21,22](2)定量方式,使用较多的方法包括:通过人均GDP衡量环境规制,即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环境规制随之愈发严格[23];通过污染物排放强度衡量环境规制,原因在于污染物排放强度越大,环境规制将越严格[24];通过污染治理费用衡量环境规制,更高的环境治理费用代表了愈加严格的环境规制。[3]鉴于我国环境保护过程中并非缺少相关政策法规,而主要问题是执法难度较大、环境规制的效果并未完全发挥[25],因此采用定性方法衡量环境规制可能导致后续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而主要的定量指标侧重从宏观角度对环境规制进行测度,无法反应出本研究中农户面临的微观环境规制情况。

基于目前我国“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原则,本文认为农户作为畜禽养殖的经营者同时也是环保的直接执行者,农户对于其所在地区环保严格程度的判断能够有效反映出当地环境规制的实际执行情况。此外,我国在畜禽养殖业中已具有各类环境规制,农户作榛肪彻嬷频闹葱姓撸能够对整体环境规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较单独使用某一类环保指标更能全面体现各类环境规制的综合情况。基于此,本文选择农户对其所在地区环境保护的感受作为衡量环境规制的变量。

养殖规模是本研究中的被解释变量,考虑到仅利用单一年份的养殖规模无法全面反映出环境规制与养殖规模间的关系,且估计结果中出现偏误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此次调研中除了对受访户2015年当年的产蛋鸡存栏规模情况进行调查外,还采用回忆调查法追溯了农户2014、2013两年的产蛋鸡存栏规模。由于通常的蛋鸡养殖周期为500天,且农户在一年内淘汰的蛋鸡批次有限,因此采用回忆法调查获得的近两年产蛋鸡存栏规模的准确度很高,可以真实地反应出农户当年的实际养殖情况。

(三)样本统计分析

1.环境规制情况

四、估计方法与变量设置

(一)估计方法

为了对研究假设进行有效检验,本文将基于环境规制对不同养殖规模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模型为这一研究需要提供了有效的计量方法。同时,由于面板数据在估计结果方面的优势,本文最终将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自Koenker和Bassett[26]提出分位数回归方法以来,由于该方法能够解释因变量在不同分位数下与自变量间的关系,且估计过程不易受极端值的干扰更为稳健,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研究中。式(3)为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函数表达式:

yi,θ=X‘iβθ+εi,θ(3)

其中,yi,θ为养殖规模的下θ分位数,X‘i为第i个样本的影响因素向量,βθ为θ分位数的回归系数向量。通过式(4)可以获的βθ估计值:

β^θ = argmin[∑yi ≥Xi βθ θi |yi -xi βθ | + ∑yi ≤Xi βθ (1-θi )|yi -xi βθ |] (4)

目前,关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现有文献主要以固定效应分析为主。对于如何消除面板数据中的固定效应,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27-29]本文按照朱建平等[30]与刘玉萍等[31]的研究思路,通过引入虚拟变量的方式消除面板数据中的固定效应,然后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现对面板数据的分析。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消除面板数据中的固定效应特征:

yi,t=x′i,tβ+z′iδ+λt+μi+εi,t(5)

式(5)中,z′i为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特征,x′i,t可以随个体及时间变化,μi表示个体异质性的截距项,εi,t为随个体与时间变化的扰动项,λt为第t期独有的截距项,可将其解释为第t期对因变量y的效应。通过对每个时期定义一个虚拟变量,然后将各虚拟变量带入回归方程后获得式(6):

yi,t=x′i,tβ+z′iδ+γ2D2t++γTDTt+μi+εi,t(6)

其中,当t=2时,虚拟变量D2t=1;t≠2时,虚拟变量D2t=0;以此类推。其次,对式(6)进行分位数回归,通过采用自举法估计,在重复抽样的基础上,利用各自举样本联立估计从而可以获得不同规模分位数下的回归模型。

(二)变量设置

本文计量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户经营规模,主要解释变量为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环境规制。但是,在考察农户经营规模相关影响因素的过程中,还应对一些与经营规模密切相关的变量进行控制。因此,在参考现有文献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户主个人特征(年龄、教育水平、养殖经验)、家庭特征(蛋鸡养殖劳动力占家庭人口的比例、蛋鸡养殖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养殖特征(养殖用地面积、是否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和地区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与环境规制共同引入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以研究环境规制对不同养殖规模的影响。相关变量定义及描述见表3。

六、结论与启示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环境规制也因此日趋严格。为进一步了解环境规制与养殖规模间的关系,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蛋鸡规模化养殖为例,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第一,环境规制对养殖大户的经营规模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小规模养殖户的经营规模的负向影响并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并没有因为环境规制造成的成本上升而受到影响,养殖经营主体有能力承受较高的环境标准,由此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第二,在大规模养殖的经营主体中,环境规制对规模的正向影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增强,表明规模越大的养殖经营主体实现环境保护与畜禽规模化养殖协调发展的可操作性越强。

第三,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还受到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与养殖经营特征的影响,且各因素的作用在不同养殖规模分布下存在一定差异。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获得如下政策启示:

首先,对于畜禽养殖大户来说,应转变以往认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不利于养殖规模发展的错误理念,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国家的环保举措。养殖大户可充分利用环境规制带来的生产技术进步,依靠先进技术的运用提高畜禽产品产出、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养殖的综合竞争力,发展规模化经营。

其次,由于农户已有能力承受较高的环境标准,因此可通过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其养殖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防控。为避免环境规制执行过程中规制实施者与被规制农户间的不合作博弈,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设计合理的环境规制模式,引导农户增强环保意识,将传统的污染产生后的治理模式转变为对污染源头的有效防控;通过引入激励相容的环境规制,引导农户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两者间的监管交易成本,为环境规制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再次,应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对不同养殖规模影响的差异问题,并兼顾其他各类因素对规模化经营的作用,避免环境规制上的“一刀切”。我国畜禽养殖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经营情况在不同畜禽品种与地区间差异巨大,“一刀切”的环境规制将对农户的规模化养殖造成^大压力,甚至导致部分农户的被迫退出,可能影响畜禽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化发展布局。因此,政府在环境规制的实施过程中可结合不同畜禽品种在各地区的实际养殖情况,通过采用适度的过程补偿降低环境保护带来的生产成本压力;通过加大对生产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以提高畜禽产品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实现对养殖经营收入的补偿,最终带动农户实现环境保护与规模化养殖的协调发展。

当然,本文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我国针对畜禽养殖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境规制,但环境规制对于畜禽养殖规模的影响与经济作用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充分发挥。尽管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已考虑到了这一问题,但使用的数据长度仍相对较短,还需要进行多期的跟踪调查,以进一步了解环境规制的长期实施对畜禽养殖规模发展的影响,这也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崔晓,张屹山. 中国农业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3(8): 4-16.

[2]袁平,朱立志. 中国农业污染防控:环境规制缺陷与利益相关者的逆向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11): 73-80.

[3]周力. 产业集聚、环境规制与畜禽养殖半点源污染[J]. 中国农村经济, 2011(2): 60-73.

[4]沈能,张斌. 农业增长能改善环境生产率吗?有条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检验[J].中国农村经济, 2015(7): 17-30.

[5]李太平,张锋,胡浩. 中国化肥面源污染EKC验证及其驱动因素[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1):118-123.

[6]王俊能,许振成,杨剑. 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发展模式研究――从环保的角度[J]. 农业经济问题, 2012(8):13-18.

[7]王清军. 规模经营背景下农村环境行政管理的挑战和对策[J]. 环境保护, 2014(21): 51-54.

[8]茹蕾,司伟. 环境规制、技术效率与水污染减排成本――基于中国制糖业的实证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 15-24.

[9]IRALDO F, TESTA F, MELIS M, et al.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Links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J].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2011, 21(3): 210-222.

[10]罗小娟,冯淑怡,REIDSMA P,等. 基于农户生物-经济模型的农业与环境政策响应模拟――以太湖流域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13(11): 72-85.

[11]SCHULTZ T W.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4.

[12]王子成. 劳动力外出对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迁移异质性视角[J]. 世界经济文汇, 2015(2): 74-90.

[13]PORTER M E. Americas Green Strategy[J]. Scientific Amercian, 1991, 264(4): 1-5.

[14]BERMAN E, BUI L T M.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Oil Refinerie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1, 83(3): 498-510.

[15]HAMAMOTO M.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06(28): 299-312.

[16]张平淡,朱松,朱艳春. 我国环保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126-133.

[17]陈坤铭,季彦达,张光南. 环保政策对“中国制造”生产效率的影响[J]. 统计研究, 2013, 30(9): 37-43.

[18]杨宁,秦富,徐桂云,等. 我国蛋鸡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调研分析报告[J]. 中国家禽, 2014, 36(7): 2-9.

[19]吴常信. 中国蛋鸡改良未来策略[J].中国家禽, 2010, 32(17): 2-3.

[20]FLORAX M, MULATU A, WITHAGEN C A.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A Meta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tudies[R]. Tinbergen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2011, 01-039/3(21): 1986-1997.

[21]BUSSE M. Trad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New Empirical Evidence[J]. Journal of Wand Trade, 2004(38): 285-306.

[22]虞t,张晖,胡浩. 环境规制对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1(8): 81-88.

[23]ANTWEILER W, COPELAND B R, TAYLOR M S. 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91(4):877-907.

[24]JAVORCIK B S, WEI S J. Pollution Have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irty Secret or Popular Myth?[J].The BE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 Policy,2013,3(2):1244.

[25]李,马岩,姚磊磊. 中国工业环境管制强度与提升路线:基于中国工业环境保护成本与效应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3): 31-41.

[26]KOENKER R, BASSETT G J. Regression Quantiles[J]. Econometrica, 1978(46): 33-50.

[27]KOENKER R. Quantile Regression for Longitudinal Data[J].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2004(91):74-89.

[28]KARLSSOM A. Nonlinear Quantile Regression Estimation of Longitudinal Data[J].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Simulation and Computation, 2007, 37(1): 114-131.

[29]罗幼喜,田茂再. 面板数据的分位回归方法及其模拟研究[[J]. 统计研究, 2010, 27(10): 81-87.

[30]朱建平,朱万闯. 中国居民消费的特征分析――基于两阶段面板分位回归[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2(7): 680-688.

[31]刘玉萍,郭郡郡,刘成玉. 人口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2(3): 13-18.

[32]范剑勇,冯猛,李方文. 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 世界经济, 2014(5): 51-73.

[33]刘修岩. 空间效率与区域平衡――对中国省级层面集聚效应的检验[J].世界经济, 2014,(1): 55-80.

第9篇:污染治理分析报告范文

然而,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给全市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在进一步加剧,水、电、土地等要素供给压力持续上升,部分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日渐恶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的面临形势更加严峻,难度在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为:一是水环境方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依然严峻,主要湖库、河流、河网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质总体上逐年恶化,20*年*流域的水质达标率仅为80%,甚至还出现了水质性缺水现象;二是大气环境方面,尽管总体良好,但是各种常规污染物浓度水平仍在逐年上升,酸雨污染问题突出;三是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泥的处理还没有好的技术措施,对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四是海洋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近海海域水质明显恶化,镇海、北仑港区的监港工业,以及象山港海域水产养殖对海洋水体的污染严重。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全市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直接关系到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关系到全市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市一直重视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将*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系统服务功能强大,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人居和谐,生态文化繁荣,具有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国际化开放格局、浓郁江南水乡特色、适宜于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生态型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的科研工作基本上处于被动跟踪状态,对全市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市建设中面临的关键性技术还缺乏系统研究,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支撑能力不强,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生态市建设科技支撑能力。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两创”战略,以《*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市十一五环保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针对*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从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和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环境安全与综合管理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与示范工程,开发与推广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成套技术、与工艺装备,建立我市污染物控制、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管理科学决策技术体系,提出解决我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技术措施,为生态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计划到2011年,通过本专项的实施,着力在5个重点领域组织实施20余个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与科技示范工程,突破50余项关键技术,示范推广100余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套装备,显著增强科技对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的支撑能力。力争到2012年,使我市COD排放指标下降,下降强度降至1.1千克/万元GDP以下;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达到国家生态城市考核的水(环境)功能区要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争取达到50%以上;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55天/年;工业固废得到有效处置和利用,处置和利用率达到99%以上;全市生态社区(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环境优美乡镇达到80%以上。

三、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

根据专项的总体目标和生态市建设的实际需要,未来4年,我市环境保护科技专项重点确定5个方面的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

1、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利用

农村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及农业排水污染控制技术;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饮用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和控制技术;农田N、P优化管理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建设技术;湖库生态控制技术。

2、大气污染控制和废气治理

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及污染物削减控制技术;燃煤设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同步控制与治理技术;工业排放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汞污染、二恶英、VOC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脱硫副产物(CaSO4、CaSO3)资源化利用技术。

3、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在社会循环与生态循环中的转化形态与污染途径识别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的产业化经济技术政策和管理机制;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城市污水厂污泥减量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村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4、环境安全与综合管理

以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虚拟地理环境等技术为核心的生态市规划、评价与管理的信息与决策系统;环境质量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环境质量监测和预警技术;危险化学品排放源调查识别及泄漏后应急评价与污染修复技术;环境容量与排污权交易相关的政策法律保障技术体系。

5、典型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舟山港海洋生态环境数据库、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港口海域突发性污染预警和迁移控制技术;象山港生态变迁、海域生态评价、纳污总量控制和生态修复技术;典型滩涂湿地-杭州湾河海岸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生态社区(新农村)资源与环境建设模式支撑技术。

四、重点研究项目

围绕专项目标与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按照支撑和引领相结合、研究与示范同步推进的原则,未来4年,全市着力组织实施20个重大重点环境保护科技项目与示范工程。

(一)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利用

1、饮用水源污染生态控制技术集成及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调查、评价全市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和成因,以及水体中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风险,研究典型库区水质管理与预警模型;研究主要饮用水源地污染控制生态工程模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及农业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集成与优化方案;开展典型水源地小流域污染与水土流失的生态控制工程示范,研究各种技术措施对小流域污染与水土流失控制、脱氮、除磷、杀菌的效果及其机理;利用RS、GIS和在线监测及无线传输系统,研究环境因子对甲藻、硅藻水华形成的影响,开发甲藻、硅藻、微囊藻水华暴发预测、预警模型以及藻类暴发后的补救方法和应急措施;研究典型富营养化水源地水生物生态修复。

预期目标:提交《*市饮用水源污染控制与应急处理方案》及*市典型饮用水源水库水质管理与预警模型;以小流域为控制范围,建立污染控制与水土流失控制示范工程1个,日处理入库水量100t/d;建立典型水源地水体生态修复示范基地1个,示范水体面积≥1万m2;提供典型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工程模式或技术方案2套。

2、农田N、P管理与污染控制的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通过农田N、P利用和作物生长过程的定位监测,分析农田N、P的使用、迁移、转化和流失的规律;分析总结农田N、P转化和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小区的定位观测,通过农田N、P形态转化和迁移的机理试验,建立模拟农田N、P循环转化过程的定量模拟模型;根据农田N、P的迁移、转化规律的分析,在农田N、P的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污染控制措施上提出控制技术和减排方案;对已建立的农田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系统进行修正,同时集成农田N、P迁移转化机理模型、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农田灌溉预报模型和分布式面源模型,建立农田养分管理与污染控制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

预期目标:根据*市主要农田耕作制度的特点,建立农田N、P迁移转化、农田水分管理、作物生长过程的模拟模型;提出主要农作制度下农田N、P优化管理的方案和减排方法;建立面源控制措施筛选的指标体系;建立研究区农田N、P管理和污染控制信息化平台,并进行百亩田间示范试验区建设。

3、*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开发农田径流氮磷污染控制技术,设计与优化农田径流汇集与缓冲的沟渠系统;高效富集氮磷耐水本土植物的选型与净化效果研究,开发去除氮磷的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研究农村生活污水氮磷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开发管理方便、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和适用小户型的污水处理设备与装置;研究受污染农田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结合*土壤污染现状提出实用、有效、经济的解决方案;进行农村废弃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污染防治研究;提出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政策体系框架及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的科学管理措施。

预期目标:提供*市典型示范案例,农田氮磷污染物去除率达60-80%;生活污水要求BOD5、COD、TN和TP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中一级标准;提供不同类型受污染农田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提出农村废弃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污染防治对策;构建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政策法规管理体系框架。

4、高难度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我市化工、医药、制革、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种类多等特征,开展典型的工业废水高效低费处理技术攻关,攻克高浓度、高毒性、高盐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并开展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研究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印染/造纸行业的中水回用技术、废塑料清洗废水处理技术和资源化、高效悬浮生物载体的研发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规模化养殖污水处理技术。

预期目标:针对以上不同行业的废水,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处理工艺,确定最佳的运行参数、处理效率和经济指标,并建设10个相应的示范工程,开发2种以上新型高效悬浮生物载体产品。

5、*市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与尾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改造为多模式A/A/O工艺的关键控制参数与实施方案;活性污泥-生物膜法联合工艺提高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硝化功能与容积负荷的关键技术参数与实施方案;化学除磷与生物氧化耦合技术;研究填料低氧A/A/O改造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与出水稳定性;好氧池溶解氧智能化控制与运行方式;现有尾水深度处理工艺的技术改进,解决中水异味、水质稳定性的技术方案;中水输配与使用过程的水质安全性监测与评估体系。

预期目标:技术成果应用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一级B排放标准;提出适合于际情况的升级改造技术流程与方案;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示范工程和中水回用示范工程;明显提高全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水平。

6、*市河流环境流量研究

研究内容:调查、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在*市樟溪河环境流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市河流环境流量机理研究、评价测算以及环境流量维护改善等问题;构建河段水文水利数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相关参数的率定;结合研究区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生物生态与水文、水质综合分析,确定各类生态环境需水范围;根据各类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成果,结合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目标,以及地区发展相关规划,探讨保证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对策及措施。

预期目标:通过樟溪河环境流量课题研究经验推广应用,发展完善生态环境需水机理研究基础理论;构建适合于*半山区(原)河流的环境流量计算模型和评测方法体系;提交*市河流环境流量研究报告。

(二)大气污染控制和废气治理

7、*市重工业区大气中恶臭污染物控制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进行*市环境大气中恶臭污染源调查,收集各类采样方法的规范和资料,建立切实可行的采样方法;按照恶臭分析的标准,建立大气中恶臭监测技术方法,使实验室分析测试人员正确熟练地掌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质量控制程序;利用感官测试法(三点比较式嗅袋法)或仪器分析法(分光光度法、GC、LC、IC等)对环境大气中恶臭污染物各项指标进行全分析;研究编制恶臭污染控制的法规、标准和政策;探讨恶臭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控制对策等;确定大气中恶臭物质的成分,摸清恶臭污染源,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降低大气中恶臭污染物浓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预期目标:配备高水平的恶臭分析仪器,建设恶臭治理实验中心,完善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丰富和健全*市环境大气监测体系;建立环境大气中恶臭污染物分析及防治方法;提交*市重工业区大气中恶臭污染物控制对策研究报告,为环境大气中恶臭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8、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推广及设备研制

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目前国内处于试验阶段的电子束法、脉冲等离子体法和活性炭法脱硫脱硝技术,通过实验室模拟分析,深入研究其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为实现工业化应用提供充分、有利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各种工艺应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净化率、装置成本、运行费用以及副产物处理和二次污染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开发出能够在燃煤锅炉上广泛应用的、高效、低耗能、易操作的同时脱硫脱硝工艺,为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目标提供可靠的技术和装备。

预期目标:了解摸清我国目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进展情况,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煤设施烟气脱硫脱硝控制技术与装置,进行技术集成和设备研制,重点开发结构紧凑、投资与运行费用低、效率高的新型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和设备,并建示范工程2个。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

9、*市简易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市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现状,对其污染物产生途径、污染类型、污染对象等提出科学的评估。探索简易垃圾填埋场生态景观与植被恢复、土地再利用途径与技术,包括特殊环境下耐性植物的筛选与种间适配种植技术研发。根据*市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特征,通过实验室模拟分析,研究污染治理新工艺最新研究技术,建立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预期目标:提交*市废弃简单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现状和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文件;开发出*地区简单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提交相关技术文件;建立垃圾渗滤液治理示范工程,其环境治理水平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中的要求。

10、*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及河道污泥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调查研究*市城市污泥(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与河道疏浚污泥)现状,了解污泥的性质、产生量、处理处置现状并进行分类,对国内外其它城市现有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高温好氧堆肥资源化关键处理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堆熟污泥回料关键技术、最佳供氧技术及策略、一次仓堆与二次条堆条件控制、温度与湿度控制、堆肥一体化处理设备等关键技术,实现堆熟污泥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利用疏浚污泥及工业固废制造保温节能建材的关键性技术研究,提出最佳材料配合比、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

预期目标:建立剩余污泥高温好氧堆肥示范基地1处;将剩余污泥或疏浚污泥制成保温节能建材,实现技术产业化;完成*市城市污泥现状调查报告及国内外现有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对比分析报告;提供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2套、制定企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四)环境安全与综合管理

11、*市数字生态建设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内容:构建“数字生态”的框架体系,建立*生态市建设的决策支持系统平台软件,利用该平台软件,可增加专题数据、插入专业决策模型,从而快速地构建示范应用系统,同时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与共享,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生态建设决策支持平台和平台。在此基础上提供管理者对*生态市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决策以及建设效益评估的会商决策平台;并针对水环境污染物排放监管、水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污染事故预警机制建设的需求,建立基于GIS系统的水环境数据库,发展基于GIS的的水环境安全监管和应急决策系统示范。

预期目标:将*生态市建设中的基础信息进行“综合集成”,构建*生态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把社会发展模式与生态系统过程相联系,建立各类管理和决策的应用系统,开发“过程模拟-评价-决策-可视”一体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软件2-3套。

12、*市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环境监测组织机构;建立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环境监测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定环境监测评价的环境标准和相关规范;培养适用于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技术人员队伍;选设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监测网点;构建先进的环境室内分析技术设备、自动监测设备及在线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环境污染新问题和应急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建立能满足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环境信息系统和满足区域生态系统安全风险或预警评价的评估模型系统;研究环境监测运行机制。

预期目标:培养一支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技术人员,构建生态系统安全风险或预警评价的评估模型系统,编制《*市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市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施计划》。

13、化学品泄漏后环境应急评价和化学污染环境修复研究

13-1、化学品泄漏后环境应急评价和环境修复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市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周围环境、气象条件、水系情况等因素)和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数据库,研究开展应急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采样分析方法、监测频次等,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提出各类事故污染范围的确定、后果评价及应急处置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受损环境修复的措施和对策。

预期目标:掌握*市自然环境、主要化学危险品品种及使用管理情况,建立应急环境监测及后果评价的布点、采样分析、监测频次原则和方法,通过筛选确定环境污染后果评估数模,提出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和环境修复方法。

13-2、化学污染土壤评估及修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我国现有对污染土壤调查评估技术如国标、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对被化学污染的土壤进行调查评估,提出化工、农药类企业污染场地分类方法与管理对策,并研究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包括微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和化学-生物联合修复)等修复技术。

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提出化学污染场地的调查和风险评估方法,优化筛选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典型化学污染场地土壤污染修复实用技术,提出治理对策,恢复其生态功能对策和措施,为土壤环境安全管理和土地功能转换提供技术支撑。

14、*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市面临的艰巨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任务,借助排污权交易制度这种以市场为基础的且被初步证明行之有效的环境经济手段,从*市最紧迫的废水COD总量控制工作入手,以*流域COD总量削减为目标,构建*COD排污权交易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调查研究*COD排污收费制度现状,构建*流域COD排污权交易体系,经污染源分析及选择,确定COD排放总量目标,进行COD初始排放权分配,制定排污权交易规则,构建排污监测系统模式、排污权交易平台及排污权交易的监管体系和交易绩效评价体系;确定*COD排污权交易类型和政府角色定位;研究*COD排污权交易配套政策与服务体系。

预期目标:在污染源系统调查和环境容量分析基础上,建立*市*流域的COD允许排放量的分配原则和核定程序,构建*COD排污权交易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旨在保证排污权交易体系高效运转的配套政策与服务体系。

15、*流域重点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推进计划

研究内容:对*流域印染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市印染行业生产技术特点以及环境保护对印染行业发展的要求,提出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根据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评估体系对*流域重点印染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并结合*流域工业污染源削减分配方案,制订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推进计划,确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和源削减计划。

预期目标:建立*市印染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制订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推进计划,推进*流域工业污染源削减分配方案;提出相应的考核措施和对策。

(五)典型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16、*舟山港海域环境监控体系及突发污染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建立*舟山港区典型海域的海水理化、石油、化学品、生物多样性的特征数据库;研究典型污染物来源快速识别技术与实时监控技术;进行海域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运、扩散研究,建立能模拟港口泄漏化学品污染物及溢油污染扩散迁移过程的三维水动力模型;研究突发污染的预警与应急预案,建立典型污染物突发事故的仿真模拟系统;研究*港船舶压载水外来生物风险及对策。

预期目标:建立1套*舟山港生态安全数据库;建立30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高通量快速分析技术;建立10个重金属的高灵敏度分析技术;建立2-3个重点污染源区域的现场在线检测新技术;建立2-3套应急预案,提供相关应急处理的技术示范;构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成1个港口海域生态环境安全研究平台。

17、象山港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针对象山港目前富营养化、热电厂温排水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港内围垦工程及港内工、农业生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热点和难点问题,调查象山港热电厂邻近水域环境生态基础信息,研究和建立基于灵敏指标的区域海洋环境生态损害精确评价指标体系和海洋环境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研究象山港高温期大型海藻的生态养殖及综合利用技术;分析象山港水动力变化规律,建立涵盖整个象山港在内的三维数值模式,并利用三维数值模式计算分析已有和拟建围垦工程对象山港水动力影响;研究象山港区域海洋纳污总量控制技术。

预期目标:建立热电厂邻近水域环境生态基础信息数据库;确立生态损害的物化和量化精确灵敏指标体系和1-2项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建立不同水温(6℃-30℃)环境下海藻间养、轮养新模式以及海藻与鱼类生态养殖模式各1套;建立三维数值模式;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域环境容量优化分配方案和区域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总量控制与分配方案。

18、东钱湖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改善东钱湖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在充分了解东钱湖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状况、污染状况以及渔业养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研究的成果,进行东钱湖环境容量研究;选择合理的环保底泥疏浚,控制内源污染;通过针对性的生态修复试验,从生态系统角度,重建水生生态系统结构,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河口区湖泊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建立东钱湖水域管理政策框架体系。

预期目标:经过调查研究,得出已实施措施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生态修复试验,完善目前的生态修复方案;提出更全面更完善又切实可行的东钱湖综合整治措施。

19、*市滩涂湿地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

研究内容:调查和获取湿地的相关生态、环境、地貌因子等数据,实现各类生态资源数据库的集成,建立滩涂湿地GIS管理系统;进行滩涂湿地演变趋势分析、湿地生态功能评估、滩涂湿地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具体方案。

预期目标:建立滩涂湿地GIS管理系统;滩涂湿地演变趋势分析;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制订滩涂湿地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具体方案与措施;滩涂湿地动态保护与利用方案实施的管理措施研究。

20、*市生态社区(新农村)资源与环境建设模式支撑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从*市生态社区(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和发展现状出发,针对新社区(农村)建设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和技术瓶颈问题,把“节能、节水、节地、治污、循环利用”等生态技术要素融入社区(新农村)建设中,进行关键性支撑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集成与示范,全面推进*市生态社区(新农村)资源与环境建设的水平。重点开展*市社区(新农村)环境与资源现状调查研究、社区(新农村)优质杂排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社区(新农村)及小城镇生活污水实用型处理技术研究及示范、社区(新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及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提供*市社区(新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调研报告;开发适合于社区(新农村)推广使用的优质杂排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技术;开发适合于社区(新农村)以及小城镇地区的半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及工艺,形成技术规程,建设2-3处示范工程;解决*新农村废弃垃圾堆场的污染问题,建设生态修复示范工程2处。

五、创新平台建设

以支撑科技发展、改善创新环境、提升研发水平为目标,加快构建适合我市环保科研发展和资源共享的环保科研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建成四大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

1、加快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加快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增强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的能力为目标,不断加强对研究中心的管理和指导,推进研究中心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对研究中心的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实验装备。力争将中心建设成为我市工业水处理、水生态修复、烟气脱硫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多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高地和创新源头。

2、组建*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科研重点实验室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下简称“POPs”)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一类污染物之一。我市目前拥有众多化工企业(如镇海炼化、台塑台化、LG甬兴等)和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在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的同时,其产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我市环境安全的威胁正在逐年增加。根据我国履行POPs公约和全国POPs调查、土壤调查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在依托市环境监测中心现有检测和科研力量的基础上,着手组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展POPs的检测、监测以及安全处置和科学管理。

3、启动建设*市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依托*大学并联合具备设备生产能力和良好经济技术实力的环保企业,启动建设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着力在工业废水和含持久性污染物废水处理、工业中水回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安全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为农村、社区生态建设提高关键工艺和与成套设备;为企业污染控制提供工程工艺设计、技术检测服务推动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

4、培育发展环保技术咨询服务平台

以现有*市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咨询机构、清洁生产审核中心、环境监测中心等为依托,培育发展一批环保技术咨询服务平台。运用共建共享的机制,对大型科研仪器与设备、环境科技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战略重组与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技术保障服务系统,增强服务平台对企业和个人的数据、技术和人才共享服务,为环境科技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

六、分年度计划安排

实施年限:20*年6月~2010年12月

20*年6月~20*年12月:编制年度项目申请指南,启动第一批7个左右专项重点项目,2~3个重大项目。

2009年1月~2009年12月:启动第二批7个左右专项重点项目,2~3个重大项目。开展第一批重点项目的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启动第三批6个左右专项重点项目,2~3个重大项目。前几批重点项目结题验收,总结实施经验;开展示范推广、应用;“十一五”总结,绩效评估。

七、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

由市科技局和市环保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领导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协调处理专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要积极参与专项的实施,实行市县联动、部门互动,共同组织实施专项中的重大、重点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制订,各项目的组织评审、咨询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推荐与遴选,指导监督重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开展项目的中期评估和绩效考核。专项中明确的重点项目在组织方式上实行课题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以择优委托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2、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全社会对环保科技的投入,着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市科技三项经费、环保专项资金等经费将作相应安排,支持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环保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本地区开展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树立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思想意识,加强企业对本专项的科技投入,凡参加承担本专项实施的示范企业,要求企业科技投入经费不低于财政科技投入的经费。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将专项的实施与人才使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科研院所及相关高校、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及各类研发人才,增强我市环境科研技术力量,力争形成一批从事环境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推广的环保技术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