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电器件研究报告范文

光电器件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电器件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电器件研究报告

第1篇:光电器件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传感器技术》 教学改革

一、引言

《传感器技术》是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并称为支撑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传感器的地位和作用、定义、分类、发展趋势、选用原则、一般特性等基础知识,其涵盖了磁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力敏传感器等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传感器的结构、主要参数、检测电路、典型应用及检测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的多传感器融合信息技术和现代检测系统等发展日新月异。纯粹的传统传感器原理讲授则跟不上时展,满足不了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要求,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探索“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背景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是1999年初由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提出的。其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形成方面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思维的动力来源于对问题的敏锐意识,对问题孜孜不倦的探索则是激发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源泉。问题导向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即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问题意识,刨根问底解决问题,从而逐渐达到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并做到活学活用。

三、《传感器技术》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实施

根据上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要求,笔者对《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尝试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传感器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很多,对该课程传统的学习方法以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为主,而对知识产生的背景,特别是知识应用的条件和局限性等则重视不够。为此,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在《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上,我们对该课程知识点以研究问题、探索未知的方式帮助学生领会、掌握和加以应用,并不断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公司和研究机构网站及专业论坛,从而补充大量科学前沿知识和应用技能。譬如,在讲解热电阻传感器时,笔者将学生分为六组,让他们课前分别查阅热电阻传感器在家用电器设备(电冰箱、电饭锅、烘干机等)、住房设备(空调、电热地毯、太阳能系统等)、汽车(电子喷油嘴、液位器等)、测量仪器、办公设备(复印机、打印机等)、医疗(体温计、人工透析机等)六个方面的应用。查阅资料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调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会享受获取知识的满足,又会以质疑与批判性思维方式,从而不断提出问题;而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查阅的结果,并对困惑的问题进行相互分析和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则着重于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在热敏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偏置电路等关键或较难知识点上随时集中或分组讲解。并且,笔者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方向,作了热敏电阻在光辐射计量方面的应用研究报告,激发学生对学术前沿和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热情。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浓厚的学术和研究氛围,学生不仅能够突破已有的书本知识,上升到应用层次领会课程知识点,而且对传感器技术涉及的前沿新知识进行构建,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有利于钻研精神的养成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体性,即将学生由传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为此,在《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将教师作为学习主导,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习方法,即将学生的中心位置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认为,《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重难点内容。因此,在课程内容上不预先设定重难点,而是将重难点的划定指派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根据自身的兴趣点,相对独立地进行专题研究。这样,专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即为重点内容;而需进一步查找资料,通过向老师请教和学生间交流才能理解的内容则为难点内容。在《传感器技术》教学中,我们预先设计了夜视成像技术、光子计数技术、电视成像技术、非接触测温计数等十余个学习专题,要求学生分组在这些学习专题中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其次,要求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并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以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譬如,有一组学生对微光条件下的光电成像技术产生浓厚兴趣,我们则引导他们关注外光电效应器件中的像增强器,并将此列为课程重点内容。通过自主查找像增强器相关公司网站和论坛归纳其中的难点内容,并逐一解决。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使得其对本课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程教学效果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时间则由老师的课堂讲授扩展到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四、结语

对于目前《传感器技术》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研究,我们还有很多没有解决或是忽略的问题,其探索也只是初步的。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感器知识,努力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构建的转变,由接受学习向探索学习转变,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8):22-25.

第2篇:光电器件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绿色信息通信网络;节能减排技术;故障;服务范围;发展目标

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作为现代化电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电力企业生产计划实施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地扩大这种网络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有利于提高系统运行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绿色信息通信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大限度了满足实际生产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加强对绿色信息通信网络及节能减排技术的深入理解,促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达到现代化电力系统构建的具体要求。

1绿色信息通信网络的相关要点

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所谓的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主要是指将用户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在保证信息高效传递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网络设备及相关资源的消耗量,构建出可靠的互通型通信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实际应用范围的扩大,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需求,为通信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可靠地保障。与此同时,随着信息通信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中的服务器、路由器等不同的网络设备使用中总耗电量将会不断地加大,约占全球设备总耗量的5.5%。因此,现阶段信息通信行业的更多从业者关注的时如何将信息通信网络中的碳排放及能源消耗量控制的有效的范围内,实现信息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常见的节能减排技术

2.1分布式基站技术

通过对基带处理单元及射频处理单元的深入分析,采取分布式优化组合设计方法,可以形成可靠的分布式基站结构。在具体的网络规划过程中,集中设置在机房内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基带处理单元、无线网及核心网络控制设备等,采用光纤的方法对射频单元及基带处理单元进行针对性地处理,促使最终得到的绿色通信网络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网络覆盖的实际要求。相比传统的信息通信网络结构形式,加强分布式优化组合设计方法,有利于提高系统资源及基站地理空间的利用效率,减少基站设备的能源消耗量,确保所有的设备能够出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工作状态。

2.2适用于设备能耗控制的节能减排技术

这种技术使用中主要包括:①优化电源结构设计,促使电源切换过程中的能耗可以控制在节能控制范围内。在直流输入设备的电源设计中,需要在板卡内部设置工作效率高的电源。而在交流设备电源设计中,应加强AC/DC电源的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源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②结合绿色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合理运用燃料电池进行能量输送,确保绿色信息通信网络可以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2.3网络中的休眠节能技术结合信息通信网络设备设计要点,可知这些设备的有效使用,可以满足不同时段流量控制的实际要求。一般情况下,各种网络设备在3:00~7:00的时间段内虽然处于闲置的状态,但其实际的耗电量非常大,降低电能的利用效率。因此,为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提升绿色信息通信网络运用过程中的生产水平,需要加强对休眠节能技术的合理运用:运用预测算法实现流量聚合,并对不同时间段内的流量预测提高必要的参考信息。这种网络模式相比传统有限网络模式,电能利用效率可以提高50%左右。

3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3.1绿色信息通信设备系统方面的应用

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现阶段GSM网络使用中其中的载频数量超过了450万,基站工作中煤的消耗量逐渐地增加,给绿色信息通信网络的推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设备在功耗、温度、运行成本方面的相关需求,应加强绿色信息通信系统的合理运用,实现电力生产设备的扩展与升级。具体表现在:设备生产商可以通过选用最新的功放芯片在相同体积的PCB上实现更高的功放效率,降低单盘厚度和面积,提高光电器件密集度优化PCB电路布局,从而减小设备体积;选用高等级的电子元器件,提高设备在较高温度下的正常运转可靠性,进而降低空调耗能;改进散热片设计减少热阻,提高热传导性能。系统运行中基站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要点表现在:基于负荷的TRX关断。BSC根据每个载频板的话务情况进行判断,将空闲时长超过门限时间的话音信道载频板所对应的功放模块PA工作电压关闭,当监控的话务负荷上升或者下降时,BSC会立即激活被关断的TRX,以满足话务需求,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3.2优化绿色温度与湿度控制调节系统的有效设计

结合信息通信设备系统的组成结构,可知温度与湿度调节系统在整个系统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确保了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在对温度与湿度控制调节系统能耗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制冷系统能耗保持在20%左右,空调的送风及回风系统功耗保持在12%左右。同时,不同类型设备的参数设置、系统容量大小、与系统相适应的设备等,都对信息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注重绿色温度与湿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1)构建可靠的通风系统。这种系统是基于温湿度传感、气体学、热学原理的智能控制技术,利用机房室内外温差形成热交换,依靠大量的风道有效地将机房内的热量迅速向外迁移,从而达到有效降低机房内部温度的目的。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关闭空调,通过新风节能系统将室外冷空气经过滤后引入机房内对设备散热。新风节能系统采用壁挂式小体积安装,在外界温度较低时节能效果明显,但是根据机房内部运行网络设备工作环境要求温度范围为15~30℃、湿度为40~65%;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2)构建可靠的热交换器系统。热交换器系统构建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保证内外空气是完全隔离的。在对内部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可通过外部的冷源实现,加强对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的严格把控,最终实现绿色信息网络使用中的节能减排,热胶交换器示意图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在具体的交换过程中,通过热交换芯体结构的作用,可以实现冷、热空气的正常交换,促使内部空气可以结合热交换芯体膜片的功能特性,及时地被外部的冷空气吸收,最终达到密封性机房内外环境的良好性。

3.3绿色照明系统的有效使用

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出可靠的绿色照明系统,可以满足绿色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的实际需求,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母的。相对而言,这种系统的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性良好、运行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绿色照明系统使用中的节能减排要点主要体现在:①优化开关线路的整体布局,并将LBD等作为主要的照明设备;②在公共区域安装光控开关,加强节能灯的有效使用;③结合公共区域不同设备的分布状况,加强对光源间距的合理控制,优化设备的声光控功能;④选用新型的阻燃型材料作为走线槽材料,保持与信息通信设备之间的独立性;⑤构建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加强对照明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实时分析,扩大绿色信息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范围。

4结束语

为了减少电网建设及电力生产活动开展中相关能源的消耗量,需要构建可靠的绿色信息通信网络,加强对其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合理运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大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促使电力生产计划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为供电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结合现阶段电力系统建设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未来系统服务功能优化过程中将会加强绿色信息通信网络的使用,节能减排技术的利用效率也将逐渐地提高,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给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作者:卢媛 杨禹太 单位:国网威海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艳.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8):29.

[2]梁春雷.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节能减排技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9):26~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