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七巧板游戏规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巧板游戏规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七巧板游戏规则

第1篇: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一、精设探索性游戏,激引主动探究

探究是有效数学课堂的标志性特征,学习自发主动地开展探究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融合趣味性与探索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活动,不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还激引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自主建构数学模型,发展数学探究能力。

探索性游戏是指具有游戏性质的数学实验、综合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边玩耍边探究,动手又动脑,探索性游戏中学到的东西是最为深刻而有效的。我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探索性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一课中,我在组织学生认识了升和毫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后,设计了一个探索性游戏活动:自制量器并利用自制的量器测量出常见容器的容积。我给学生提供了塑料瓶、量杯、卡纸、剪刀、胶带等材料,让学生利用塑料瓶自制一个简易的量筒。原本就喜欢动手的学生踊跃制作,借助量杯将定量的水倒入塑料瓶,在瓶身外面竖直贴上纸条,在纸条上画上刻度,标注数字,不一会儿,一个量器就制作完毕。接着,我组织学生一起玩量器,在玩耍中先估测各种容器的容积,再利用自制的量筒验证猜测,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积极主动探究,逐步增强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在对各种容器容量的具体感知中建立丰富表象,深刻理解掌握了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概念。

二、妙设合作性游戏,催发自动合作

合作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积极心态。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合作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学习方式。合作性游戏为学生的合作创造了机会,使学生体验到一两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从而催发学生自动合作,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性游戏将多人组合在一起,通过众人的合作完成游戏任务,合作性游戏以其趣味性将学生吸引到一起,为了游戏的成功而自发合作,紧紧团结在一起,集众人的智慧与力量成功完成游戏任务。我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设计和利用合作性游戏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激励学生在竞争中凝心聚力展开合作,在合作性游戏中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中,为了巩固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整数运算能力,我设计了一个“算24点”的小游戏,该游戏是一项合作性的团队游戏,游戏规则为:每四人为一小组,利用加、减、乘、除运算算出24点,速度快者获胜。我先组织了小型合作性游戏,让各小组组内开展算24点游戏,每人任意出一张拍,先算出结果者赢得四张牌,比一比规定时间内谁赢取的牌张数多。在小组游戏后,我又组织了全班性比赛,这回由我从一副扑克中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以小组为单位算出24点,每组写出算法,哪组的算法多,哪个小组就获胜。这一大型的合作游戏激起了每个学生的斗志,激励着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为了小组能够取得胜利,每个小组的成员自发合作,献计献策,团结同心,合作意识高度释放。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合作中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运用自如,口算能力大大增强。

三、巧设创造性游戏,启迪灵动创新

创造性游戏是发挥学生想象,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游戏活动,结构游戏就是诸多创造性游戏中的一种形式,是让学生利用积木、七巧板等材料搭建出不同物体,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在数学教学中,我巧设创造性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奇思妙想,启迪学生灵动创新。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我在学生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后,组织学生玩七巧板拼图游戏:从七巧板中选择几块拼成不同的梯形,比一比谁的拼法多,看一看谁的拼图新颖奇特、与众不同。游戏活动中学生放飞想象、灵动操作,相互之间你追我赶,互不示弱,选择不同形状的七巧板拼出各种各样的梯形。七巧板拼图游戏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深化了学生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该拼图游戏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2篇: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关键词】游戏 数学 小学生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丰富教学法

数学是一门讲究思考能力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得其法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动力,不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小学生一般比较活泼好动,课堂学习的时间也不能有效维持。而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就可以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游戏教学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1.有利于实践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性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要求指出,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制定教学课程,课程的设置和学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玩游戏可以是所有年幼孩子所倾向的爱好。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应从总体上考虑并兼顾学生的特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游戏,并从中体验快乐。

2.有利于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新事物往往都会有浓厚的探究兴趣,但很难持久。学习数学需要坚持,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放松。而在课堂教学上运用游戏,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容易产生倦怠的感觉,反而充满动力,不断深入学习。

3.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学习思维和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可以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考虑以游戏的形式化难为简,化繁为易,把问题形象具体化,逐步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注意教学中运用游戏时的细则

1.强调知识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娱乐作用为辅

在教师设计游戏之前,首先要紧扣教学内容进行过程设计,防止脱离教学目的而出现纯粹的游戏。游戏的趣味性是为了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的目的。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这次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设计一次有趣的游戏。七巧板中有不同形状的图形,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发挥创造性,尽可能地利用七巧板拼出更多的图案,哪个小组拼得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为了实现认识图形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拼图的过程中,要提示学生借助前面学到的图形知识来观察它们的特点,懂得区分这些基本图形,以免学生只顾着胡乱拼图而忘记自己所学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的意义,保证游戏有序进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这种游戏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全面思考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相互探讨和合作学习,最终解决问题。但由于小学生比较莽撞冲动,也可能会诱发不良的竞争意识,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这样就会大大影响了游戏的学习性,还会阻碍课堂教学。教师对于游戏的规则和秩序要严格维持,保证游戏的公平有序。

3.及时指导和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普遍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在开展教学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结果及时作出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如游戏的规则以及游戏出现的突况等。当学生在游戏中出现疑问时,教师能够及时为学生解决疑问,给学生明确的指导,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还要对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表扬或奖励,对违反游戏规则的学生及时指出,保持学生的游蚧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以学生的人身安全为游戏的首要条件

有些游戏比较激烈,有些游戏需要到室外进行,这些都要充分考虑好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保证学生的安全。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中可通过教会学生使用温度计来观察数值的变化。以“神奇的温度计”作为教学游戏,准备热水和冰水作为测试温度计的物质,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看谁能准确地测出杯中水的温度。但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温度计中的水银属于有毒物质,学生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切勿打碎,以防中毒,以学生的安全为前提才能有效发挥游戏的教学作用。

四、结语

总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动态的数学游戏,不仅能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起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同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罗敏文. 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

第3篇: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一、空杯心态

“蚂蚁”教官打从一开始就多次强调要我们每一个学员要怀有“空杯心态”,让每一个人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的头衔,这里没有老总、总监、经理,我们不分男女老少,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学员。

一个空的杯子才能再去装进去东西,一个浅显的道理揭示了一个人人存在的问题。确实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过去的成功,以往的经验,用于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角色中,得到的结果和自己前期计划是差距甚远,导致四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让自己陷入了瓶颈。这些时候,我们就该具备“空杯心态”,将自己倒空,别被那些成就、经验、利益、学识等,看似重要的东西给束缚了自己。而从我的观点来看,“空杯心态”其实就是对过去荣耀、失败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变相的否定,只有真正地舍弃之后,才有更多的空间去获得更多的东西。可是否定别人很容易,否定自己却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现在物欲横流,个性张扬的社会形态,人们越来越多的是在关注着自己拥有了什么,怎么才能更好的抓住自己的东西。一个人也只有两只手当你总是抓着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时,却又丧失了去抓更有价值的东西的机会。

二、制度制定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两天来所进行的游戏并不是要考验我们的体能或耐受力,而是让我们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感觉、去感悟。可以说,有一百个参训者,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感受,有一百个不一样的心情。明确的目标,统一的领导、有能力的团队成员、详尽的计划都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而将这些珍珠穿起来的线就叫规则。所以,在每一个项目开始前,教官再三强调的就是规则。而我们是否意识到教官制定的游戏规则就好比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呢。我们试问一下我们公司的制度清晰吗?合理吗?在执行吗?制度是具有权威性的规则、标准和行动方案的集合。制定制度是为了完善、改进并促进今后工作,并让大家明白在工作中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大体上如何去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制度而不落实制度的情况大有存在,定制度,不予实施,要制度何用?好比我们拓展中的游戏,那怕你很快完成了,但没有按照规则来执行,完成又何用?制度是约束行为的规范,在执行落实制度上,不能口头笼统地“严肃处理”,要增强执行力度。建立必要的奖惩措施,明确制度执行责任人岗位的责、权、利关系。领导必须模范遵守规定,带头执行制度,要帅之以正、不徇私情、上下一视同仁。让身边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才能保证上、下一致共同执行制度。在公司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制定一套好的制度比谴责下属更有效。

三、充分的策划

“运送球”项目中,我们有些操之过急,事先没有策划好,多次重复犯同一个错误却没有及时改正的经验,而在“愚公移山”项目中,我们全体做了充分的演算与策划,最终找到了最优方案而胜出。这让我想到在今后的工作中,事先要做好周密的计划,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做计划是很有必要的,每项工作都要精心策划,每个细节都要运筹到位,否则就会出乱子,甚至前功尽弃。而上升到公司的发展,我们更容易发现在竞争日愈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生存就必须制定一系列发展策略。而在这一系列策略的形成是要根据市场环境,通过理论研究、市场调查充分策划而成的。

四、统一的指挥

纵观我们两天来的训练项目,“七巧板”、“同舟共济”、“孤岛求生”、“愚公移山”、“同共进退”等,无不彰显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重要性。在2009年公司也因应实际运行情况,对组织架构作了重新调整,按理应权责明确、统一指挥的。可现实往往是,基层员工感觉领导太多,谁都可以发号施令,谁都在管,好像有问题时却不知谁能最终负责落实。这种组织方式,仍然缺乏清晰的职责分工,虽然看似人员不少,但真正负责的人不多,且负责人的责权不明确,既违背了统一领导的原则,又使管理的效果事倍功半,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

管理必须讲求秩序,即所谓“凡事各有其位”。合理的秩序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确定的,有赖于有效的组织。责任主体不明确,双重或多重命令对于权威、纪律和组织的稳定性都是一种威胁。如果不注意坚持统一指挥与统一领导原则的严肃性,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将难以估量,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反应速度终将受到制约。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各级领导、各层次管理人员反思。

五、团队的力量

在这次训练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团队,像“愚公移山”、“同舟共济”、“七巧板”、“孤岛求救”、“同共进退”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靠团队协作来完成的,合作使我们融入团队,合作使我们力量大增,合作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正像有人说的:“不要以为你什么都行,离开团队,你可能一事无成;也不要以为你什么都不行,有了团队,你也许什么都行。”所以,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放下自己的个性与喜好,以团队的利益作为最大的利益,尽全力做好自己任务的同时,更要注意整个团队的协调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胜利。竞技中是这样的,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更应如此。体会还有很多,但真正理性的分析可能不是一次拓展训练就能总结得出来的。我们已由“行”而“知”,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第4篇: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39-02

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有多种,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新课,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特点及其编排特点,并结合所学数学内容和特点,做到新课导入既趣味盎然又富有实效。笔者认为,导入环节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趣味性

导入要富有趣味,但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为求趣而用趣”上,富含趣味且蕴藏丰富应是我们的追求。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

游戏:根据关键字词猜一猜

①我认识他。

生:是校长?(教师摇头)

②他不认识我。

生:是国家总理?(教师摇头)

生:再给个提示。

③中国、美国。

生:姚明。

师:对,是姚明。还有两个关于他的关键词,你觉得会是什么?

生:篮球、个高。

师:很好。今天,老师把“姚明”请到了现场了,你们看。

(学生随教师的手指往后门望去,但后门空无一人。当学生转过身来时,只见教师从后裤袋里摸出“姚明”,学生哄堂大笑,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

师:你站在姚明身边,大概在他的哪个位置上?

……

上课伊始,大部分学生的思绪还都停留或徜徉在课间10分钟的状态,此时的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些懒散、迟缓,甚至有些混沌。而趣味性的课前游戏刚好能改变学生的这种迷糊状态,并借趣味之手把学生引入学习之中。一上课,教师就与学生玩起了“猜一猜”游戏,虽说游戏时间不长,但作用却不可小觑:①引发学生的关注。特别是那无中生有的一指,更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师身上了。②一次思维运动。学生在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关键词或句进行猜测推理中经历了一次充分的思维运动,因为每一个推理活动都经历了观察、猜想、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的过程,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都在短时间内启动。③新知的生长点。由游戏过渡到“和姚明比身高”,悄无声息、毫无察觉地把学生引入思考之中,既延续了猜的思维活动,又启动了学习新知的活动。

二、实效性

数学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的,新知的学多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复习引入式导入新课的方法就适应了这一特点,它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如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二)》的引入:

师:“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图形?”“你拼的图形都用了哪些基本图形?”“这几幅(拼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点?”教师抛出这样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引出:“像这样由2个及2个以上图形拼成的图形,就称为组合图形。”

整个导入朴实无华,除了能唤起学生所学的已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在其中,直切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和生长点处。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复习旧知,意在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避免由于学习间隔较长【图形的面积(二)(第五单元)与图形的面积(一)(第二单元)】而造成的知识回生困惑,为新课的展开做好准备;让学生自主用七巧板拼图形,则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并认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的一种图形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再依据学生个人经验和思考习惯,分析各组合图形的组成方法,既是活动经验的积累,又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吸取好方法,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更为用割、补等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学习埋下伏笔。

三、简洁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摸球游戏――可能性》导入片段:

游戏规则:袋子里有9个球,每人每次只能摸一个,摸到绿球老师赢,摸到蓝球学生赢。

(3个学生分别上来摸球,都摸到绿球,学生就嘀咕开了)

生:老师,袋子里的球是不是都是绿球啊?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我们3次摸出来的都是绿球,袋子里可能都是绿球。(教师板书:可能)

师:如果说袋子里都是绿球,这样摸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一定都是绿球。(教师板书:一定)

生:(一齐要求)老师,把球倒出来吧(教师倒出袋子里的球,结果9个全都是绿球)。

生:我们不可能赢,老师,你骗我们,太贼了……(教师板书:不可能)

师:(笑了)在这次事件里,大家有什么想法?如果同学们想有赢的可能,怎么放球?

学生在游戏中自觉运用“一定、有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完成了对旧知的一次复习;把矛盾点(为什么3人摸到的都是绿球)隐藏其中,在课伊始引发学生的质疑与猜测,在“老师你骗人”群情激愤中,教师通过引导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结合操作现象与袋子里球的实际情况分析,明白袋子里球的颜色种类决定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紧接着以“如果同学们想有赢的可能,可以怎么放球”,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通过实际操作过程,结合操作结果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导入环节时间不长,简明扼要、直截了当,虽是在玩摸球游戏,但主旨明确,蕴含丰富,简约不简单。

四、新异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导入方式无论效果多么好,如果经常、反复地运用,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导入效果。因此,导入方法必须灵活多样,给学生一种新异感。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一搭》中的导入片段: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观察?

生:观察就是很认真地看呗。

师:(请一女同学上台)谁来介绍她的发箍?

生:粉红色的发箍上点缀着好几颗亮晶晶的星星……

师:你瞧,观察得多仔细啊。如果老师把发箍戴在自己的头上,会怎样?

(全班哄堂大笑)

师:(急了)为什么笑了?

生:发箍戴老师头上,那就太可爱了。

师:老师又没戴上,你怎么知道老师戴上会很可爱?

生:我能想象出你戴那发箍的样子啊,哈哈……

师:这就是想象!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描绘”出一些无法看到的事情或东西。

……

第5篇: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一、传统游戏与中班幼儿的发展

传统游戏种类繁多,如体育类的传统游戏中包含走、跑、跳、钻、甩等动作,而这些动作不仅能能促进中班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还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和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传统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还有一些走跑类的传统游戏中,如 中班幼儿经常玩的游戏“贴烧饼”,两个孩子一个追一个跑,被追的幼儿在贴上后要马上站住,在奔跑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与其他人相撞,这不仅锻炼了幼儿跑的能力,还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还能发展中班幼儿的自控能力。又如“摸瞎子”游戏中,瞎子必须用布蒙住眼睛,根据生意去听去寻找同伴,这个游戏对中班幼儿有一定的难度,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要克服各种障碍到达目的地,这能锻炼幼儿的意志使幼儿获得耐挫能力。

传统游戏不仅仅发展幼儿的动作、锻炼幼儿的脑力,还能丰富幼儿的常识。在传统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它对幼儿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

二、幼儿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中班的应用

1、传统游戏在幼儿园的意义——有利于“勤俭办园”

幼儿传统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也简便,可以进行废物利用,可以发动幼儿园教师自制玩具。如“踩高跷游戏”中要用到的高跷,这个游戏需要幼儿每人一个高跷,如果幼儿园集体购买,那么这笔费用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家里喝剩下的旺仔牛奶罐子和塑料绳,在空余时间与幼儿一起将这些材料制作成高跷,这样的高跷由于是幼儿一起动手制作的,幼儿会更加爱惜,玩的兴趣也会增强,这样下来,仅高跷一箱游戏材料就为全园节约了一大笔经费。

2、传统游戏在中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1) 晨间来园活动。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幼儿陆续来到幼儿园,老师们为孩子们在活动区角准备了许多适合桌面活动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如益智区里可以提供“青蛙跳井”“老虎吃小孩”这样的棋类游戏,使幼儿在下棋的同时练习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还能增强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

(2)晨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与小班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增强,喜欢做一些“跑、跳、钻、攀”的动作,在游戏中,幼儿更愿意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己挑选玩具或者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有些能力强的幼儿还会自己改变游戏的玩法。而像“跳像皮筋、抽七打八”、“卷炮竹”“切西瓜”等游戏,为独生子女发展交往能力提供了机会,游戏中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

(3)教育活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传统游戏。如健康活动,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那我们我们就选择“梅花桩” “过桥” “跳房子”等游戏。美术活动,幼儿园中班艺术目标之一是“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或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我们就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制作七巧板,制作完成后还可以放在一致区里供幼儿游戏。

(4)过渡环节。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过渡的的时间,如:幼儿的课间、饭前排队,饭后的午间、离园前等,这时我们就要根据需要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游戏材料携带方便的传统游戏,安排在在零散的时间中。如“抽陀螺”“翻花绳”“炒黄豆”等。这些传统游戏不仅能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减少了幼儿站着枯燥地等待时间,还能使幼儿学习更多新的游戏,体验游戏乐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幼儿间无事可做,相互追逐打闹发生危险。

三、传统游戏在应用中的注意点

1、收集传统游戏

幼儿传统游戏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没有书面的材料记载,都是口头流传,这些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多多少少存在着某个时期或者某个地方的特点,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健康的,不利于当今幼儿发展的内容。因此,幼儿园教师首先在搜集传统游戏时要注意筛选,舍弃一些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游戏,选择一些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符合中班幼儿五大领域的活动目标的传统游戏。

2、改编传统游戏

在收集筛选传统游戏过后,教师还要进行一定的改编,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的实际情况在对每一个传统游戏进行再一次的检查,考虑每月主题活动,幼儿在实际玩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幼儿的不同需要,以及幼儿的教育意义。在改编时可以适当保留传统游戏的基本的形式结构、内容、情节或者这个游戏的亮点,把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中班幼儿、不符合当月主题内容的部分,在名称、儿歌、开展形式、游戏角色、动作需要、游戏材料等方面进行改编。

第6篇: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论文摘要] 作为底蕴深厚、氛围宽松、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具有极强的功效。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传承、改编、整合出发,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以期引起重视。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迈向现代化幼儿园行列的步伐加快,教学设备、媒体也得到了飞速的更新与换代。在感叹当今孩子童年生活无比先进的同时,我们不免可以看到,在孩子走近高科技产品的同时,正日渐疏远着那些草根化的、蕴含丰富教育资源、娱乐成分的民间游戏。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重审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挖掘并扩大其中合理优秀的资源,并将它适时、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1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价值

1.1 底蕴深厚,利于民族文化教育。儿童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渊源流长。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的历程中,得到了流传并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继承发展民间游戏时,都进行了民族化、地区化的浸润。也因此,其表现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所配的儿歌都是当地语言,朗朗上口、趣味性强,为游戏赋予了质朴、诙谐、活泼的本色,既赢得了幼儿的青睐,又为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草根化的教学蓝本。如民间游戏《炒黄豆》、《拍大麦》,不仅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更反映了一片喜庆、欢快的农村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儿歌朗诵中,感受了农村田园生活的快乐,达到愉悦身心,增进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1.2 氛围宽松,利于幼儿全面发展。民间游戏内容简单,易学易会,其附载的童谣儿歌一般都比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儿童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情绪较为明快,始终处于欢乐之中。这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对于胆量较小的小班幼儿,他们可以在没有心理压力,放松状态中,大胆表达,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五谷歌》、《十二月红》,就是在幼儿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了解植物生长、节令、节气等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3 简便易行,利于活动组织开展。首先,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陸,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其次,幼儿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几颗干核桃,几个小沙包等等。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有的游戏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

2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2.1 改编创新,增强游戏时代气息。第一、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将民间游戏在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抛纸球”“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拓展法是根据具体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木头人”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其游戏的童谣内容虽有情趣却不太符合当代幼儿的精神,就需要将童谣进行改编并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像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在“滚铁环”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明出铁环的不同玩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第二、从游戏的组织形式、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和材料的投放形式三方面对民间游戏的形式进行改编与创新。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可以让小班幼儿去请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在游戏材料的投放形式上,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以投放天然的和半成品材料为主。并要尽力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幼儿能自发积极地动手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2.2 创设区域,丰富幼儿游戏内容。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在各区角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能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等。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各种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服装等;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既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第7篇: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材料要有所突破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数学教育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符合需求。材料准备还应注意放手让幼儿参与,切忌老师包办,让幼儿成为材料创设的主人。材料准备应把握以下三点。

1.教育材料的品种要多样

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材料要不限于一幅图、一堆玩具,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可成为数学环境的材料,如自然类材料:石子、树叶、沙、水、土等;成品类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计算器、七巧板、扑克、算盘、时钟模型、棋类等;辅助类材料:剪刀、纸、彩笔、橡皮泥、操作板、沙盘等;废旧物品类材料:塑料泡沫、布条、线头、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小石子、贝壳、火柴棒等。多样的品种,熟悉的物品,会让幼儿倍感亲切、倍加喜欢,从而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育材料的数量要充足

教师要充分认识操作材料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能有怕麻烦的思想,尽可能地准备足够数量的教育材料,同时满足多人操作,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对环境产生兴趣,又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教育材料的层次要区分

材料准备既要区分层次,又要相互关联,切忌笼而统之,提供的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如我们创设的“量的守恒”数学环境中,既有探索长度守恒的材料,又有探索量的守恒、面积体积守恒、液体守恒的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项或多项去探索、去体验。

二、幼儿活动的场所环境要有所突破

在创设数学教育环境时不仅着眼于一面墙、一个角,而是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所,营造数学环境,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让数学元素充满幼儿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学习。

1.活动室

要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营造数学环境。室内墙面有大有小,在设计时根据墙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画面,可布置加减、排序、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数学内容,并可在下方摆放活动材料,供幼儿操作验证。在活动室角落设计数学角时,要注意设计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又可以不断更新,同时还要考虑教育材料和操作工具便于幼儿取放等因素。

2.盥洗室

要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可在盥洗室布置一些小块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供幼儿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湿一下,然后往平滑的瓷砖墙上一贴,图形就牢牢地粘在墙上。此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将无目的简单拼贴、排列,变成有主题的拼贴、排序,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从而让幼儿在兴致勃勃的“玩乐”中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和观

察力。

3.楼梯

在楼梯上可设计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把几何图形、阿拉伯数字等内容按规律排序,让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上下下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观察力。

4.阳台与走廊

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但它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所以也可充分利用了这一场所,营造数学环境,如在地板上画上“迷宫”“房子”等,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游戏、自娱自乐地学习。

三、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要有所突破

把丰富多彩的数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需要不断创新数学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当前,应着力在创新“操作式”“游戏式”教育模式上下功夫,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知识、获得

知识。

1.情景模拟教育法

在幼儿数学教育时可设置一些案例或情景,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创设“自选商场”,供幼儿学习“3的加减法”时使用,让幼儿扮演顾客,在“商场”里选购三种物品,教师扮演收银员向幼儿提问,让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以及数量,再根据物品的特点列出加减法算式。亲身体验、亲自感受的情景模拟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

效果。

2.趣味游戏教育法

幼儿数学教育中可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竞赛、在娱乐中掌握数学知识,并享受学习趣味。如,在阳台一角设置小型“保龄球馆”,幼儿可自由去打保龄球,也可由教师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按要求的数量去击打,按颜色去击打,击打后说出总数,幼儿按规则去游戏,胜利了可给予一定奖励。再如,幼儿每人在数学角取一张小卡片(实物、圆点、数字),然后各自去找朋友,要求找到的朋友所持卡片上的数量与自己卡片上的数量合起来是5,朋友找到后互相友好地碰一碰,可以碰头、碰脚、碰手、碰屁股、碰肩膀等。趣味游戏法可以让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收获幸福快乐。

3.多变操作教育法

幼儿数学教育中可针对营造的数学环境,摆放一些不同的操

作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手法去操作,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如,在走廊的数学角里布置数学内容,旁边有供幼儿操作用的长短不一的毛线。幼儿可拿毛线当测量工具去测物体的长短,又可拿毛线任意绕在几个扣子上形成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梯形,还可以用毛线任意摆成数字或组成有规律的图案等。多变操作法,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4.求异创新教育法

第8篇: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关键词】益智区 4~5岁 幼儿 坚持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125-02

坚持性是指在某种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持续或持久的一种行为倾向。坚持性是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我控制发展的标志,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5岁幼儿的自控能力不强,做事常虎头蛇尾,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容易退缩,借口说“我不会”“我不想做”就半途而废。研究表明,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转折期,随着年龄的增长,4~5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逐渐完善,兴奋与抑制过程渐渐趋于平衡;同时,其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发展,为坚持性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做中学”“玩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笔者以幼儿喜爱的益智区为载体,在引导幼儿开展益智区活动时对4~5岁幼儿的游戏行为、表现进行了持续性的观察与引导,归纳总结出在益智区活动中施以教育影响、有效促进4~5岁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为形成坚持奠定基础

有研究认为,儿童获得一种“心理理论”的质的飞跃期是4岁。此时,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幼儿园生活,已开始把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与日常行为规则相联系,并能对具体行为做出初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在益智区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幼儿自主设置合理的区域游戏规则,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和掌握行为规则,逐渐内化并将概念转化为执行功能,进而约束和控制自己的游戏行为,促进坚持性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益智区材料,讨论并制定区域规则,使全体幼儿都明确不同种类游戏的内容、参与人数、次数、玩法等,如让幼儿知道飞行棋可分2、3、4人共同游戏,游戏时要投掷骰子后根据点数走相应的步数,按照规定的路线图以先走到终点为胜,要是在路上被吃掉棋子需返回起点重新开始,不得耍赖。其次,制定规则后,让幼儿之间互相监督,共同学习遵守规则,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将遵守规则逐渐内化为自觉行为,做到公平游戏。在益智区活动中,当两人玩飞行棋时,一人退出会影响游戏的继续进行,不遵守游戏规则乱玩一通也会影响游戏结果,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时就会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主动维护和遵守游戏规则,从而自发地产生坚持。

二、投放挑战性的区域材料,引发幼儿主动的坚持

新异刺激往往会引发幼儿自发的探索活动,4~5岁幼儿的游戏表征水平提高,游戏的兴趣显著增加,水平也提高较快。作为探索性区域的益智区,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好奇并极具挑战性,教师科学地投放具有挑战性的区域材料,有助于诱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使其产生主动的游戏行为,坚持完成游戏。益智区材料投放应该多样化,兼顾幼儿的不同能力和水平,例如有助于幼儿发展智力、可供多人玩、培养幼儿坚持性的各种棋类;有助于幼儿认识具象物和抽象物,促进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发展的七巧板;有助于培养幼儿观察力、辨别力和注意力的拼图;有助于发展幼儿排序能力和创造力、颜色大小不一的串珠;有助于幼儿锻炼思维能力、增长知识的日常物品图片和接龙卡片,可开展分类游戏和接龙游戏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益智区的部分材料,将其设计成规则游戏,由于每次游戏玩伴的水平不同,输赢结果会有所不同,也会刺激幼儿为了赢而不断重复,坚持游戏。有的游戏幼儿可单独完成,但有的游戏需要合作进行,教师要注意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尤其是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纠纷时,往往容易影响其对游戏的坚持,教师要根据情况适当地进行干预,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坚持游戏,促进其坚持性的发展。

三、通过言语指导,稳定幼儿的坚持

3~6岁幼儿的注意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放弃眼前的任务,而4~5岁幼儿的坚持性受外界条件的变化影响最大。教师是幼儿信赖并具有一定权威的人物,在幼儿游戏时,教师积极的言语指导能对幼儿的坚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4~5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拼图游戏由于涉及整体与局部的辨别、色彩与图象的统一,对于幼儿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玩了一段时间的拼图游戏后,能力弱的幼儿愿意尝试36块大数量的拼图,但出现困难时容易气馁,甚至会放弃离开。这时教师可以适当介入,给予幼儿不断的鼓励和夸奖,如“你能仔细观察,拼出了小熊的身体,真棒!”“这辆汽车还差一个轮子,再仔细找找是哪几块,马上就要成功了!”等。幼儿在拼图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所信任的教师给予的情感支持,受教师关注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坚持完成拼图的动机或愿望,使坚持逐渐趋于稳定。

四、l挥榜样作用,促进幼儿积极的坚持的发展

4~5岁幼儿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发展,渴望得到旁人的认可和喜爱,会主动模仿身边熟悉人物的行为,或有意识地成为教师、家长和同伴认可的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性,发现并及时表扬幼儿坚持活动的良好行为,发挥幼儿身边熟悉的教师和同伴的榜样作用,引发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坚持。例如,幼儿与同伴一起走迷宫,寻找到达出口的路线,当遇到困难时,A幼儿想放弃离开,B幼儿坚持想办法走不同的路,A幼儿一边看B幼儿游戏,一边看其他幼儿游戏,最终没有离开,过了一会还主动向B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两人边商量边做,最后终于一起走出迷宫,完成了游戏。在同伴榜样的影响下,幼儿更愿意在游戏中坚持下去,同伴间的合作也是一种支持,有助于幼儿战胜困难,坚持完成游戏。

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有良好坚持的幼儿,通过分析榜样事件引导幼儿,让幼儿知晓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亦能激发幼儿自主的坚持。在区域活动总结分享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游戏过程时,一名幼儿说:“昨天××拼完了大拼图(30块),很厉害,今天我也拼完了大拼图。”教师伺机表扬这名幼儿敢于挑战,并鼓励他再次尝试其他的新拼图,该幼儿表现出兴趣盎然的样子,得意地表示还要再玩拼图。

五、创设体验成功的平台,巩固幼儿坚持性的发展

幼儿年龄小,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容易产生退缩行为。教师可以在益智区中为不同能力的幼儿创设体验成功的平台,当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游戏或达成目标时,幼儿的心情是愉悦的,也会对下一次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益智区,教师可以准备块数不一、难度不同的拼图供幼儿选择,鼓励幼儿探索拼图的方法,从易到难,逐步体验成功的乐趣,并在不断挑战中坚持游戏。教师先引导幼儿明确游戏的玩法,如接龙游戏可按数字、长短、数物等特征进行接龙,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当幼儿急需帮助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共同观察接龙卡的图像特征,商量如何接龙,在基本玩法之上创造新的玩法,一步步地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使游戏不断延续下去,巩固幼儿坚持性的发展。

第9篇:七巧板游戏规则范文

关键词: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一、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能力,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幼儿时期关于创新能力的拓展,对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最珍贵的东西从人才转变为信息,又从信息转变成为创造的能力。谁能夺取先机在未知的领域做出成就,开辟出他人不曾发觉的商机或机遇,谁就是时代的引领者。一个孩子将来能在事业上生活上发展到何种境界,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

二、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

1.抓住游戏对儿童创新能力的启发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而游戏中通过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景,使游戏本身富有浓厚的创造氛围。象征性的主题游戏需要选择主题、创编情节、角色协调,各种现实物的替代符号的创想和灵活运用以及人际矛盾的协调等,这都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激励他们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具有其他活动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要求儿童拥有与他人进行言语沟通,自我控制,理解他人和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营造宽松愉悦的游戏、学习氛围

研究表明,宽松的氛围可以释放孩子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过程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宽松良好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一般较有自信心,爱冒险,善于尝试新事物,喜欢以创造性的方式表现自己。孩子喜欢动手,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作为家长或老师,如能在合适的时间,适当地干预、指点、示范,就能促进孩子的创造行为。

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自由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此时父母应尽量袖手旁观,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要急于宣布结论或提供答案。只有在孩子缺乏信心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时,父母才可伸手帮一把,提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如:“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为什么不这样试试看呢?”以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重新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这类活动一般每次持续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为宜。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新激情

幼儿阶段在人成长的一系列阶段中,扮演着“好奇宝宝”的角色,从3岁至6、7岁,儿童记忆力会有显著的提高,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阶段,儿童的无意想象经常出现,而有意想象日益丰富。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观察能力的提高和表象的丰富,幼儿的想象活动发展出创造性成分,而随着各种知识的不断丰富,脑中储备的大量表象以及思维发展的抽象概括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创造能力便得到明显的发展。

作为家长或老师,应不时启发孩子勤发现,多思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及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自身的思维模式,创造模式。比如,父母给孩子买了一个电动玩具小汽车,可以适当询问孩子“这跟你原来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之处?”“这跟平时我们家里的小轿车有什么不同?”“怎么样才能让玩具小汽车往前跑,往后倒,往左转弯?”再比如,孩子喜欢吃红烧鱼,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询问他“鱼还有什么不同的做法?”“红烧鱼和清蒸鱼在味道方面有什么不一样?”“红烧鱼的味道是甜的,酸的还是辣的?”

通过这种适当的引导,可以引导孩子多问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4.课堂学习引导

幼儿进行学习的环境基本是幼儿园的课堂和家中。在幼儿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珍惜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训练。

例如,美术的发散训练,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绘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可以是天空、太阳、云彩、溪流、大树、家和爸爸妈妈,通过绘画的线条及涂鸦了解孩子们的性格及内心感受。比如,一个幼儿大部分涂鸦的色彩都是红色和黄色,则能反映出他热情的性格;但如果是绿色和蓝色为主调,性格则偏沉静。

再例如,音乐创造性的培养,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小鼓,培养幼儿的结构感及音乐感,也可以弹着钢琴让孩子们自由的哼歌吟诵,对思维的发散具有极大的效果。

除音乐美术这些基础的素质教育环节之外,家长还可以在家买一些提高孩子创造能力的教具,如七巧板、沙画、算盘等,教会孩子们使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操作过程及最终成品了解孩子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5.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参加社会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激情。例如带领孩子们参观当地的科技馆,了解科技作品,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或是参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增加爱心的同时,接触社会百态,为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结语

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具有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和前瞻性。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可以超越一切。创造想象的性质是科学思想发展的前奏,儿童的创造想象蕴含着理想性,潜在着指向未来的方向性。

孩童时期的异想天开在成人世界看来过于虚幻,但却代表着未来科学幻想的先声,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成为世界教育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郭璇.论自我意识在儿童个性和潜能发展中的培养价值[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0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