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群众文化的性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群众文化的性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群众文化的性质

第1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地位与作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05-01

文化在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体现人类精神世界观、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基层文化发展繁荣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环节。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不计个人报酬、利用自身在文艺方面的技能向基层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他们在促进基层文化繁荣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通过他们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承担的主要职责、与基层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更好的发挥文化传播、服务群众职能。

1 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分析

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文化传播承担的主要职责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上级文化部门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群众中的宣传,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志愿组织一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二是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是当地文化部门开展日常文化工作的重要助手;三是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维护基层文化公共设施、培养管理基层文艺骨干中发挥重要职能;四是组织群众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活动,动员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提高文化活动参与面中起着重要作用;五是负责将当地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向外面做宣传推广,提升当地文化知名度;五是基层文化志愿者在探索基层群众文化传播发展的新模式、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短缺、激活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探索文化志愿服务新模式,能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的局面,也能激活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第六,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构建基层和谐群众关系、促进基层社会和谐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作为一个重要载体能有效将不同的人群结合在一起,从而缔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新型人际关系中是以消除偏见、为共同的目标而团结起来,发挥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构建良好、和谐的基层群众关心起到助推作用。

2 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基层文化传播中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是基层群众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在基层群众文化传播中,具有文艺特长或文艺专业的文化志愿者以社会文化辅导员的身份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培训等工作,开展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研究工作,是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其次,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对基层群众提供的文化之源服务能够有效满足群众喜闻乐见、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要求,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中。

再次,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来源广泛,都是从群众来,然后再将自身具备的文化特长应用到群众中去,志愿为群众服务。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既有来自退休的专业文艺骨干、有在岗教师、有的是具有文艺特长的群众。这些志愿者来源广泛,因此,在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过程中,更能了解群众之所需,开展的文化传播活动更能引起群众的支持。

最后,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有助于在基层群众中间形成一种文化学习与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都是来自基层,他们通过建立基层文化学习活动、开展培训群众学习文娱活动等形式,有助于在基层群众中营造一种互帮互助、和谐团结的良好氛围。通过营造这种氛围,一方面不仅能够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形成以一种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还呢个使广大基层群众充分认识到支持、参与基层群众文化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有利于形成全民关心基层文化、支持基层文化的良好氛围。

3 大力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基层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推动基层文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其发展壮大的必要性。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逐步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制度,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基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要将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体系当成一项,重要任务,适应基层群众对文化发展逐步提高的要求,加大对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为基层群众带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高质量文化作品。开展对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培训要根据志愿者队伍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步骤的进行充电,以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

二是要不断开拓基层群众文化志愿服务资源。基层文化管理部门要不断开拓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资源,在加大对志愿者培训力度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服务支持资源”和“服务对象资源”两个新问题。因此,基层文化管理部门要切实开拓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资源,加大必要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调动广大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争取社会有影响力的任务、党务工作者、文艺知名人士扩充到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中,不断开多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新空间,形成让基层群众满意、让基层文化弘扬的志愿者服务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1] 蔡祖喜. 论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1, (12):273

[2] 张冬丽. 30团开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J]. 兵团建设, 2011, (5): 51

第2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生理小种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169-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23

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是危害全球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然而田间病菌在长时期的高压选择下会发生变异,病菌群体的生理小种结构发生动态变化,使得具有单一R基因的品种抗性丧失[1,2]。因此为了不断挖掘抗性资源、克服抗病品种的感病化、合理布局抗病品种,对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型结构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尤其重要。

围绕稻瘟病菌群体生理小种变异动态的研究报道很多[3,4]。开展对湖北稻区稻瘟病菌群体小种组成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北省水稻稻瘟病重发区远安县2006-2010年稻瘟病菌为材料,根据中国鉴别品种和单基因品系对其进行群体毒力结构的分析,旨在明确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型结构,并揭示其变异规律,以期为湖北省水稻稻瘟病抗病品种的合理使用提供可靠信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的分离与培养

2006-2010年从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远安县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上采集稻穗瘟标样267份,共计分离得到500个有效单孢。稻瘟病菌单孢参照杨小林等[5]的方法进行稻瘟病菌单孢的分离与保存。

1.2 稻瘟病菌致病型测定方法

1.2.1 鉴别品种及其播种栽培 以7个中国鉴别品种和9个携带单个已知抗性基因的品系鉴定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的稻瘟病菌群体生理小种(致病型)。水稻种子按常规方法浸种、催芽,以水培方法进行栽培管理。

1.2.2 稻瘟病菌悬浮液的制备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参照陆凡等[6]的方法。

1.2.3 接种鉴定、病情调查及小种命名 秧苗4~5叶期时喷雾接种鉴定。7 d后待苗叶瘟发病稳定后进行病情调查,调查参照Silué等[7]的标准。病级统计分析时,1~3级归为抗病反应类型,记为R;4~6级归为感病反应类型,记为S。

对利用单基因品系鉴别品种鉴定出的小种依Kiyasawa[8]的命名法命名,对中国鉴别品种的小种依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联合试验组[9]的命名法命名。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中国鉴别品种的稻瘟病菌群体生理小种分析

根据在中国鉴别品种7个品种上的反应,对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远安县的50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的测定。结果表明,以丽江新团黑谷为感病对照,500个菌株对其均有致病性,7个鉴别品种中除对照外的6个品种,有2.0%的菌株对其中任1个品种均不致病,有7.2%的菌株对其中1个品种有致病性,有15%的菌株对其中2个品种有致病性,有24.2%的菌株对3个品种有致病性,有29.2%的菌株对4个品种有致病性,有12.6%的菌株对5个品种有致病性,有9.8%的菌株对6个品种均有致病性(表1)。供试的500个菌株包含了ZA、ZB、ZC、ZD、ZE、ZF、ZG 7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群,出现53个生理小种。7个种群中ZA、ZB、ZC 3个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33.6%,27%,27.8%,其余4个种群的出现频率均未超过10%。在出现的53个生理小种中,ZA1和ZB1的出现频率相比其他小种较高,分别为9.8%和9.6%,其次是ZC1和ZC9,出现频率超过5%,其余生理小种的出现频率均非常低(

2.1.1 不同年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 为了研究稻瘟病菌群体生理小种的演化规律,分别采集、分离2006-2010年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的测定。结果(图1)表明,2006年的120个菌株出现了6个种群22个生理小种型,没有出现ZF群;2007年的80个菌株分属7个生理小种群,出现19个生理小种型;2008年的100个菌株可划分为5群30个生理小种型,没有出现ZE和ZG群;2009年的100个菌株可分为6个种群28个生理小种型,没有出现ZF群;2010年的100个菌株分为5个种群34个生理小种型,与2008年的菌株一样,没有出现ZE和ZG两群。5年里共同出现的种群是ZA、ZB、ZC、ZD 4个种群,ZE、ZF、ZG 3个种群在不同的年份中有消长,且ZA、ZB、ZC 3个种群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ZD群,ZA群的出现频率除在2007年有回落,低于ZB群的出现频率外,在其余年份里均略高于ZB、ZC群的出现频率,ZB的出现频率在有些年份里稍高于ZC群的出现频率。总体上讲,在这5年里ZA、ZB、ZC、ZD 4个种群出现频率的波动幅度不大。

同属一个生理小种群的不同生理小种,在不同的年份其出现频率有回落或上升。作为优势生理小种,ZA1、ZB1、ZC1分别在5年的菌株群体中有出现(表2),2007年菌株群体的优势生理小种、次优势生理小种同属ZB群。应用Bowman等[10]的信息统计学理论,可发现5年菌株群体的生理小种丰富度有变化,2008-2010年3年的菌株数同为100,但在生理小种的丰富度上有差异,分别为3.04、3.02、3.35,可以看出2010年的小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前两年,也高于2006年和2007年的结果,生理小种丰富度最低的是2007年的菌株群体,其丰富度为2.77。

2.1.2 不同水稻类型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特点 2006-2010年稻瘟病标本均采集于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远安县,该县以种植籼型水稻为主,粳稻和糯稻为次,通过分离、纯化、培养收集的50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中有89.3%的菌株来源于籼型水稻,极少数来源于粳稻和糯稻,籼型水稻上的菌株出现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ZA群和ZA1),而在粳稻和糯稻上因获得的菌株少,小种分化也很少,没有出现明显的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

2.2 基于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品种的稻瘟病菌群体致病型分析

根据在已知抗性基因鉴别品系的9个品种上的反应,对2009-2010年的203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型的测定。结果表明,以丽江新团黑谷为感病对照,203个菌株对其均有致病性,对于除丽江新团黑谷外的9个鉴别品种,有0.49%的菌株对其中任意1个品种都不致病,有4.43%的菌株对其中1个品种有致病性,有21.18%的菌株对其中2个品种有致病性,有26.60%的菌株对3个品种有致病性,有16.75%的菌株对4个品种有致病性,有22.66%的菌株对5个品种有致病性,有6.90%的菌株对6个品种有致病性,有0.99%的菌株对7个品种有致病性,没有发现对其中8个或9个品种致病的菌株。供试的203个菌株在可能的29个致病型中出现72个毒性类型,此72个毒性类型在菌株中松散分布,没有任何1个类型的出现频率超过5%,能侵染3个品种的11、43、54等3个致病类型相对而言有较高的出现频率(3.45%、2.96%和2.96%),其次是侵染2个品种的致病型10(2.96%),其余致病类型的出现频率都非常低(

2.3 稻瘟病菌对鉴别品系的侵染力

对于中国鉴别品种,除感病对照丽江新团黑谷外,受侵染最低的是特特勃(33.6%),其次是珍龙13、四丰43和东农363(受侵染率60%左右),最高的是合江18(71.6%)。而对于已知抗性基因的单基因品系,有18.2%的菌株对携带抗性基因Pi-kh的品种有致病力,其次是对携带抗性基因Pii的品种(25.1%),有35%~45%的菌株对抗性基因Pik、Pi9、Pish、Piz、Piz5有致病力,受侵染最高的是抗性基因Pi1和Pita2(50%左右)。这说明Pi-kh在湖北省的抗病育种中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表明,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型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致病型结构的研究对掌握稻瘟病菌群体田间的时空变异动态、合理布局抗病品种、进而控制病害的流行和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基于中国鉴别品种和单基因品系,对来源于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远安县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致病型)和遗传系谱的测定。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丰富的生理小种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多样性。根据对中国鉴别品种的致病性反应,单孢菌株可分成7群53个生理小种;根据对单基因品系的致病性反应,单孢菌株可分成72个致病类型。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群体在致病型组成上有差异,但在优势致病类型和优势谱系上没有明显的不同,表明湖北省稻瘟病抗性品种布局稳定。通过来自于大田稻穗颈瘟标本的病菌对鉴别品系的侵染力分析,发现在Pikp、Pii、Pita2、Pi9、Pish(1)、Piz、Pikh、Pi1(t)、Piz5 9个稻瘟病抗性基因中,Pi-kh受病菌的侵染力最低,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11],初步认为在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含有Pi-kh基因的品种在抗性育种中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祁云,伍尚忠,朱小源,等.广东省稻瘟病菌的遗传宗谱与致病性的关系[J].植物保护学报,2000,27(4):289-294.

[2] CHEN H L,CHEN B T,ZHANG D P,et al. Pathotypes of Pyricularia grisea in rice fields of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J].Plant Disease,2001,85(8):843-850.

[3] 周雪松,宋成艳,王桂玲,等.三江平原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及主栽品种抗病表现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8):41-46.

[4] 刘晓梅,李 莉,姜兆远,等.2002~2012年吉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J].吉林农业科学,2014,39(2):68-70,77.

[5] 杨小林,陈其志,张 舒,等.湖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132-133.

[6] 陆 凡,郑小波,陈志谊,等.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趋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1):39-42.

[7] SILU? D,NOTTEGHEM J L,THARREAU D. Evidence of a gene-for-gene relationship in the Oryza sativa Magnaporthe grisea pathosystem[J].Phytopathology,1992,82(5):577-580.

[8] KIYASAWA S. Establishment of differential varieties for pathogenicity test of rice blast fungus[J].Rice Genetic Newsletter,1984,1:95-97.

[9] 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联合试验组.我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0,10(2):71-82.

第3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深度

近年来,文化部提出的群众文化四基建设——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这一科学命题,是新时期群众文化新的历史任务。“基本阵地建设”旨在解决群众文化的物质基础,“基本队伍建设”力图在人员素质等构成因素方面实现突破,“基本活动内容建设”则强调了群众文化的主体性质,“基本活动方式建设”揭示出了群众文化的创新问题。很显然,“四基建设”这一宏大命题突出了群众文化内部各要素的突变。这一突变是符合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的,因为它强调了对群众文化本质需求的满足,把人民群众对文化权利的实现作为了最基本的任务,这就为人民群众实现文化小康提供了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主题,对建设群众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四基建设的内涵和战略意义也必将更加凸显出来。基本阵地建设通过地方财政可以得到解决,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创新,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于基本队伍建设的成效。因此,群众文化的人员队伍建设就显现出相当的份量。本文现就群众文化基本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目前基层文化建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社区文化”,其政策依据是“城市发展社区文化,农村发展乡镇文化”。社区文化作为城市化战略在文化层面的内容,往往被提得很响,社区文化的队伍建设也就相应受到关注。而农村的文化队伍建设似乎远没有社区那样迫切,还处在自在阶段。至少在认识和建设理念上与社区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很明显,这种城乡文化差别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4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1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现状

1.1过分重视文化活动,忽视文化辅导大部分文化馆的干部在进行文化宣传工作与文化辅导工作时,往往过分重视文化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对群众文化的辅导。文化活动的开展虽然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化宣传的作用,但是与群众之间的直接交流较少,对群众的文化取向以及文化程度没有深入的了解,与群众直接的交流不够。在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活动与辅导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并重的。文化馆群众辅导工作的减少,不利于我国的群众文化的交流以及群众文化的建设。

1.2文化辅导质量问题在对群众进行文化辅导时,辅导质量关系到文化馆群众辅导工作的效果。在众多的文化馆群众辅导上存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辅导课程数量的减少,辅导课程类型单一,辅导人员在进行辅导时没有制定具体的辅导内容,出现辅导不够深入的现象。这几个方面对文化馆的群众辅导质量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使得文化馆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文化辅导的质量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服务质量的问题。由于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的形式化、非专业、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服务水平下降,未能为群众提供真正的、高质量的、深入的文化辅导。另外,在群众服务意识上,许多干部以及文化馆工作人员存在着认识不深刻的问题。未能积极、认真的辅导群众;没有深入了解群众,在群众的文化辅导工作上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1.3注重个人创作,忽视群众文化辅导许多文化馆干部在工作安排以及工作重心的把握上出现问题。具体表现在过于重视个人的创作工作,反而忽视了对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追求个人创作本是好事,但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个人创作工作中去,对于一个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人员而言,显得有些不负责任的嫌疑。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作中应该怀有一颗负责任的心,积极地投入到群众工作中去,为发挥文化馆的作用,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做出贡献。将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与个人创作之间进行科学的安排,合理地分配时间。

2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

2.1明确群众文化辅导的性质,建立完善的文化辅导体系党的十精神,明确规定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要注意对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在此方针的指导下,文化馆要明确群众文化辅导的性质,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提高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方面上,加强对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通过对群众文化进行积极的引导,实现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发展目标。积极地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在精神文化的发展与推进方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持。群众文化辅导的目的不单单是做好文化辅导工作,还需要起到贴近群众,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交流方向。促进群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对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通过完善的体系对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进行一系列的有效的约束和安排,避免出现工作上的重心偏移。为明确文化馆的工作重心,确立有效的群众文化辅导方式提供体系支持。

2.2提高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意识,促进文化馆的服务性工作的发展针对目前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出现的辅导人员工作问题,需要提高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意识,促进文化馆的服务性工作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对相关的辅导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一方面提高其辅导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提高其服务意识。文化馆是为了促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促进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形成的主要机构。文化馆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服务性的关系。文化馆需要发挥文化工作的优势,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辅导课程,提高课程质量,依据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兴趣,增加课程种类,促进文化馆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的形象的形成。例如,可以开展老年人喜欢的书法课程、舞蹈辅导、歌唱辅导或是乐器辅导。同时可以从高校中选取各个专业的志愿者或是长期的工作储备人员,提高文化馆的队伍水平,充分促进文化馆的职能的发挥。

2.3强化群众辅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推进文化辅导工作顺利进行责任意识是每个处在工作岗位的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针对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出现的相关辅导人员责任心不够强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辅导人员应以工作为主,以群众为主,树立责任意识,协调好个人创作与群众辅导之间的关系。积极地与群众交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对于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应有责任心、耐心,提高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质量。积极探索更好的群众文化辅导方式,例如在社区中展开群众文化辅导交流会,开展适当的文化活动,建立广场文化。在各个艺术课程上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技艺的传授。

3结束语

第5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426-02

群众文化的传播加速了如今社会的发展步伐,并为当今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的新的市场,此外,群众文化对如今社会群体的发展具有非深远的影响意义,尤其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群众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群众文化重要的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并且对人类文明发展以及对社会经济价值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生产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推动。一定程度上讲,文化的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类对事物的判断。群众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群体发展的基础上,它能反映或者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发展迹象,所以,对于群众文化的认知我们应该将其看做社会文化这个大整体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进行剖析[1]。

群众文化的发展包括艺术、游戏这些娱乐项目的发展,其并不是单一的文字形成的传承,因此我们在对群众文化要想全方位的进行了解,需要站在一个客观正确的认知平台。群众文化的发展区别于传统文化形式的发展,虽然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群众文化除掉娱乐之外,并没有其他显著的功能作用,所以群众文化经常被孤立社会文化的主流发展之外。艺术、娱乐能够将人们从繁重的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消除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在这一方面群众文化就显现出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1娱乐交流功能。娱乐交流功能是群众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功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群体性的娱乐活动,是人类群体发展的本能需要,因为有群体活动的出现才有了群众文化的产生,并且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其本身的技术要求较低,老少皆宜,所以参与的人数较多,这样的群体活动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娱乐,这种主动参与的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并且最大限度的缓解人们的压抑情绪[2]。

1.2仪式团结功能。人类生活中一些重要事项的举办需要一些仪式的支持。因此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出现了巫术仪式和宗教仪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庆祝仪式。对个体而言,仪式贯穿于一个人一生,从最初的出生仪式到最终的丧葬仪式以及逐渐夹杂的各种庆祝仪式,由此可见仪式在一个个生命的凋亡和延续中占据的重要作用。在仪式的庆祝中往往需要人类群体的参与,这也就赋予了仪式特殊的文化含义。

群众文化是人类群体的产物,也是因为人类群体活动的多样性发展使得群众文化更加的饱满化。人类群体在一个个仪式活动或是娱乐项目中由陌生到熟悉,期间的凝聚力也会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而加深,这就是群众文化独有的团结功能。

2.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其本身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只是这种文化价值的表现有其独有的特殊性,致使很多人忽略了其潜在的文化价值。

2.1群众文化和主导文化。现今我国的主导文化体现的仅仅是社会主义重要的核心价值,也能反映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如今主导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将其潜在的社会价值更加全面的发挥出来,从而保障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和谐发展。如今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还影响着人们正确价值观的确立[3]。

然而,随着群体文化的飞速发展,因为其特殊的文化发展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民的参与,人们在参与群众文化的活动中不仅仅在精神上得到了放松,并且还加深了对群众文化的认可,进而方便主导文化在群众文化基础上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也为群众文化发展成为主导文化的展示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随着主导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也会随之深入到每个人的脑海中。

2.2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今的文化产业发展分成两个层次的发展,分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两种层次的文化建设发展,在其根本目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中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为了社会公益的发展,是站在非盈利的角度上呼吁人们保护当今社会的文化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种非盈利性质的文化事业发展主要的组织者是政府。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盈利性质,并且需要借助于文化市场这块踏板实现自己的盈利目的。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这种因为文化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推动着一个国家文明的进步还能加快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步伐。

群众文化具有娱乐性的特点,正好可以被文化产业加以利用,在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的同时还能提升社会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促进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还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社会群众对文化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加深人们对社会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的传播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步伐,并为当今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的新的市场,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群众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占领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群众文化作为如今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一份子,为如今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使其拥有坚固的群众基础,这就拉近了社会群体和群众文化的距离,与此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红瑛.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2):257-257.

第6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群众文化是一种在群众中自我开发、形成的大众性文化,是文化得到发展的一种体现。当传统的群众文化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时,就需要针对群众文化开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开展群众文化的有效策略,使群众文化得到有效开展的同时,丰富广大人们群众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群众;文化;活动;策略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文化娱乐作为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使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和升华。随着经济发展,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丰富。当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光时,不仅是在家休息,而是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

一、群众文化的概述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贯穿着整个人类文明史;作为一种文化结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作为一种生活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所有生活方式。而文化是指在很长一段的历史发展中,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是文化,是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物质积累。我们所说的群众文化是有内涵的,是通过学习得到的,并不是天生就会有的。群众文化是人类工作以外由自己参与、开发的具有社会性的文化活动。创造这种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精神世界的需求。

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投入资金不足,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强。然而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达不到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的完善和发展。部分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跟不上时展的脚步,部分县级城市虽然存在群众文化建设,但是缺乏科学的方法,使得群众文化难以得到延续,因此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二)缺乏专业的群众文化人才,群众文化机构还需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公益性的,主要依赖政府的资金支持,很少有企业和个人进行资金的支持。由于社会制度的因素,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人才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导致从事群众文化方面的人才在逐年减少。然而群众文化的建设根本离不开专业群众文化人才的引导,群众文化专业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群众文化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无法顺利的开展。

(三)群众文化的内容不够新颖,无法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群众文化活动是人类娱乐消遣的一种减压的方式,对于构建和谐的精神文化、和谐的人际交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群众文化活动缺乏专业人才的引导,国家资金的投入也严重的不足,导致群众文化活动的规模受到限制。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专业的指导,组织性不强,通常都是敷衍了事。群众文化的内容不够新颖,无法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发挥群众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寓教于乐、传播文化知识、规范行为、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意识的作用。

三、有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

(一)加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发展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类的自身修养与素质的提高。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自身素质将自然而然得到提升。想要全面发展群众文化,就需要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制定有利于群众文化发展的政策的同时,加大群众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科学合理的利用国家投入的资金,完善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不断的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使群众文化活动在各个领域得到充分开展。

(二)培养优秀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逐渐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众文化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同样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也进入了我们国家,并且得到了基层群众们广泛的认可与发展。使得我国逐渐意识到了文化发展和创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如今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对传统风俗习惯、传统道德、传统礼仪、传统知识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优秀的群众文化离不开优秀的工作人员。积极的引导群众文化工作者,创造出与时俱进的群众文化。

(三)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大部分城市和乡镇地区的娱乐形式以打麻将、打扑克等含有赌博性质的活动为主,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是群众自身文化修养的体现。对于群众文化形式单一,并且群众缺乏群众文化意识的地区,群众文化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文化意识,使群众能够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精神层面得到满足和丰富。例如,开展广场舞、羽毛球、毽球、马拉松、自行车骑行、篮球等多形式的比赛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对于益智类方面的比赛,可以通过象棋、围棋、五子棋等形式进行开展。结合群众的爱好开展多元化的群众文化形式,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使群众文化得到有效的开展。培养群众的团队合作意识,将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众组织到一起进行文艺汇演,例如剪纸、街舞、演奏等,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教育作用和宣传作用,使群众文化更加具有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否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追捧的关键在于活动是否符合群众兴趣爱好,是否具有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效果。新形势下,想要有效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加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完善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优秀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引导和组织群众开展群众文化;不断的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满足群众的精神层次的文化需求,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白域.如何有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2015,04:8.

[2]刘红霞,黄莹.浅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策略[J].大众文艺,2015,09:9.

[3]杨建峰.有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15,12:25.

第7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途径

前言

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功能是提高广大民众的文明素质,让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逐步树立社会文明健康的良好形象。而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精神文明良好的载体,群众文化工作除了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之外,还向民众宣传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引导人们形成文明道德的社会风尚,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而群众文化工作在建设社会精神文明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路及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既要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寻求自我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责任,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会的繁荣进步。要想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我们党在宣传文化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强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依照上述原则,我们群众文化的工作思路也就更加明确了,那就是: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是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唯一途径,而实现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2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

突出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群众文化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群众文化工作担负着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任务,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即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最高宗旨。坚持公益性质,就是牢牢守住群众文化事业的阵地,认真履行公益性职责,把社会效益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陶冶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操,引导群众进行文化消费。在当前,我们要大力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来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时时处处不忘突出“主旋律”,激励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深化改革,强化职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群众文化工作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应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弥补经费的不足,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文化馆寻求再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得到了空前的增长。这就必须要有与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既要承担大量社会功能和传播、生产精神产品功能,又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进行文化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人才资源,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现代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借助市场规律,工作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群众,增强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较好地掌握公益性与市场的关系。

3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人们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辅导的工作。在当今就是要培养现代人、教育现代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首先,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抓住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精神,按照突出主旋律与多样化并重、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健康的民俗色彩并重的原则,积极因势利导,将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给群众文化活动赋予新内容、新形式、新意境。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强大的综合功能和教育功能,比如新春佳节,各地人民都要搞一些喜庆的节日活动,诸如耍龙灯、观花灯,使地方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节日得到集中的体现并日趋丰富、完善。群众文化工作正应抓住了这一特点,搞好节日期群众文化活动就能带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并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将人力、物力、财力向这个时期倾斜,每年提前部署、周密安排,抓典型、做好示范,使节日期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广大群众求乐、求知、求美的需要,这样就使群众文化工作跃上新的台阶,为民族的振兴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深化改革,强化职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得到了空前的增长。这就必须要有与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产业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市场经济规律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产物,发展文化产业,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再次,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发展通俗文化事业,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不仅在中国,就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而在我国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习惯。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发展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场文化一度非常繁荣,当时,广场成了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动场所,为活跃当时的精神生活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虽没有以前那种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

第8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一、群众文化教育的内涵

(一)个人文化教育

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之下,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需求也和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科技文明和社会文化的不断融合,导致了目前群众文化教育必须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表现形式来吸引足够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教育活动中。而在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也必须囊括不同的文化元素,向群众展现出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社会实践文化教育

“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带给群众的是巨大的思想冲击,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保证自己的生存能力,群众不得不实时的调整自己,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一调整过程,群众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群体压力和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群众文化教育中必须含有帮助群众减轻压力的作用,让群众在文化教育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好的进入社会实践,从事社会活动。

(三)民族文化教育

一直以来民族文化都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体现,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国实行群众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群众文化教育中含有先进的民族文化教育是必须的,这有这样才能够在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构架出民族的脊梁、激励出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我国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一)群众文化意识的匮乏

就群众文化的实质而言,其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展现。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人对于群众文化的认识仍旧不足,大多数群众仅将群众文化教育看作是一种娱乐活动,却忽略了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群众文化认知的不足导致我国的群众文化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没有达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此外再加上部分领导认为群众文化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从而在群众文化教育上不但不给予支持甚至加以干涉和阻拦,导致群众文化教育成为空谈。

(二)群众文化教育投入不足

思想上的认知错误带来的是对群众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进而导致群众文化教育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开展。该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很多地方政府抱着“经济发展才是王道”的思想,将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文化投入的自然相当少。另一方面是资金投入的不足,引领群众文化,指导群众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也严重匮乏,群众文化教育缺少组织者和领导者,教育活动呈现出一种松散状态。

(三)区域性文化差异较大

文化是和经济水平、历史传统、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的,但是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差异加大再加上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我国的群众文化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例如在经济相对发到的东部沿海地区,群众文化教育可以说是已经深入人心,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民族成分更加复杂的中西部地区,群众文化教育仍旧处于起步阶段,意识和组织形式都明显的落后于东部地区。

三、群众文化教育新途径探索

(一)改变意识观念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群众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发展群众文化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文化意识为导向,用群众的理念,文化的理念和民族的理念来构建,再用文化的意识在群众中发动,推广和普及,形成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合地域经济文化水平的群众文化教育体系。此外,各级领导也应该及时的转变观念,对于群众文化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力支持群众文化教育的开展,做到政府和民间共同发力来推进我国群众文化教育建设。

(二)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开展群众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对此,地方政府必须要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之上对于群众文化教育建设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将群众文化教育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体系中,从根本上为群众文化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地方企业也应当积极的配合政府政策,给予群众文化教育建设以适当的支持,积极的争取融资渠道,将群众文化教育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相得益彰的文化共融模式对于群众文化教育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三)建立专业的教育队伍

第9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事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86-01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除自然条件与南方沿海地区有根本的不同之外,其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省许多地方政府,一时还不能拿出大笔资金对文化事业给予充足的投入,这就需要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自谋出路,寻找自我发展的契机,为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付出更大的努力。本文试就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谈一下不成熟的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实行新的聘任机制,规范岗位编制设置

制定规范严格的奖励机制,聘用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过硬、组织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中层干部,对那些闲散惯了、不干事、争好处的人员要毫不留情地让他们待聘甚至下岗,激励他们转变观念,产生危机感。群众文化队伍要由一支业务过硬的、组织得起来的、叫得响的优秀骨干业务人员组成,实现人员的优化组合,这样,才能激活群众文化事业的肌体。聘任制的实行,需要建立在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并且需要制定一系列有保障的措施,经职工大会讨论,在大多数人的拥护下,才可以逐步实行,以顺民心、民意,使聘任制不至于在各种变化的因素中半途而废,更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使这一制度得以顺利进行。

二、建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引领群众文化走向繁荣

仅靠干部下海经商,靠出租房屋,靠走穴演出,都不是群众文化事业的真正出路,也不可能解决文化事业未来的生存问题,因为这些途径的最终结果往往是改变群众文化事业的性质和宗旨,减弱群众文化事业自身的影响力,使群众文化事业失去其特殊性、吸引力和凝聚力,而逐渐走向消亡。

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必须要在其自身的职能和业务上下工夫,在群众文化生活上下工夫,在辅导上下工夫,在创造群众文化精神产品上下工夫,让大家喜闻乐见,将群众紧紧吸引,凝聚在“群众文化”这个伟大事业周围,才能是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出路,才能推动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要不断争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争取他们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群众文化工作活动有了载体,有了一定的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保障,才能不断增强活力;有了活力再遇到任何风险时,就有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能使群众文化事业不断走向繁荣。

三、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

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并不是说只要社会效益,不要经济效益。过去,总有一些人认为,只要一讲经济效益,就不是社会主义文化,甚至认为就不是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想法,是思想僵化,仍然停留在旧有体制上的一种旧的观念。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