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养殖消毒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
明确体系建设应解决四个重点问题
提高认识理清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改革试点的工作思路
"多宝鱼事件"引起的反思陈智兵,陈文
我国海岸带生态现状研究进展海洋与渔业 滕永青,孙娟,玉水雄
正交试验法筛选黄颡鱼饲料和适宜生长温度徐彦山,张家松,李清华
山塘水库最佳养殖模式:罗非鱼与淡水白鲳混养陈德寿
斑点叉尾鮰80:20池塘养殖试验李权,李永煌,董礼雄,翁如柏
泰国虎纹蛙土池高密度养殖黄锐,包贤康,梁锦基,董礼雄
高档水产养殖新品种介绍罗罔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钟良明,罗钦洪,吴育煊,谷平华,何开广,谢增钢
鱼种越冬管理五措施郑卫东
藕田养鱼技术王笃兰
石斑鱼养殖中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叶芳
鲜活水产品运输方法知多少罗罔
小型冷库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改造钱立元
鳗鲡疾病的无公害防治方法苏文钦,苏少龙
谈谈水产养殖用渔药——辛硫磷吴晓君,施高茂
深圳东部沿海海胆寄生虫调查研究彭景书,周文川,徐远珍,赵秋龙,黄敏红,雷美华
11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2006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形势的分析与建议吴湘生
渔船保险中船舶检验的重要性王玉
打造山区渔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产业角色何昭亮
当前渔业渔民面临的困惑与难题刘楚斌,黄俊杰,洪广凭
客都梅州捕鱼世家——麦家陈爱东
吃鱼生螺生易感染寄生虫病成器
紫红笛鲷体内三种违禁激素残留水平的研究海洋与渔业 方富永,徐美奕,蔡琼珍,黄霞云
鳄龟温室养殖技术研究王正印,张志敏
东莞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特征黄永强,李本旺,张汉华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叶永健
眼斑鲷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汪学杰,刘超
名优品种——大刺鳅蔡雪芹
赤眼鳟网箱养殖的网目与饲料问题浅析陈炎超
不同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周振峰,张志
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朱兴国,李恒国,张裕哲
龟鳖养殖成功四道关曾旭权,尹林
黄鳍金枪鱼在水池中的蓄养和产卵李加儿,许晓娟,区又君
养殖鱼有异味的原因与解决方法钟建培
辨别优质鱼种有四法英雄
秋孵后亲鱼池塘混养蓝鳃太阳鱼技术陈德寿,卢林
山区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李侃权,李兴伟
甲鱼越冬后期死亡的原因及预防黄镜华
钢质渔船船体腐蚀的原因及对策郑楚明
单细胞藻类培养中敌害生物的防治吴松
水产品药残成因与预防郭国防
黄喉拟水龟幼龟的常见病害防治魏成清
罗氏沼虾四种常见病的方治黄乙
9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欧洲虾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迫在眉睫
10月全国主要水产品市场价格
鲨鱼伤人的奥秘宋盛宪
互保——广东渔民防灾减灾最佳组织形式曾林清
加强海洋与渔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郑映微
浅谈东莞市休闲渔业发展路宁宁
对虾——营养与美味兼备温文
"鱼美人"选美也赛"三围"芹圃
国家海洋局领导到广东调研林学玉
饲料卫生与安全对水产动物健康的影响刘丽波,李桂峰
红树林湿地在海洋生态中的开发利用蔡小辉,王玉俊
国外人工藻礁的研究进展于沛民,张秀梅
澳洲宝石斑人工繁育林海中,谢杰峰
川纹笛鲷人工繁育与养殖黎祖福
真鲷人工繁育王在文
鳜鱼水库网箱养殖高建文
大规格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陈健光,陈振权
草鱼水库网箱养殖技术要点陆秀
斑点叉尾鮰养殖实用技术吴文壮
对虾养殖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处理和预防海洋与渔业 刘上志,黄邦双
高温季节池塘养鱼注意事项李侃权,张国权
如何养鳖不生病杨菁
养蝎把五关家庭致富方老黄
印尼(鱼旨)科鱼类幼体饲料开发和应用李明华
水产品加工厂的废水处理林美金
气提泵与沙滤池原理的妙用张乐
鳜鱼病毒性败血症综合预防措施杨波
常用鱼体消毒液的配制及注意事项张是,季广志
5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6月全国主要水产品市场价格HtTp://
5月广东水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水产品市场的格局与机遇王继东,崔凯
湛江虾业之路如何走?蔡志辉
突破三渔问题构建和谐渔业路宁宁
海藻食品日益受宠温文
近年来资源养护典型执法行动李小平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建设概况黄猛
广东省2006年度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跟踪监测评估和标志放流研究报告(节选)
人工鱼礁产业的科技支撑和今后的研究课题何国民
佛罗里达鳖人工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张志敏,李良生
千年笛鲷染色体核型研究郑元升,王小丽,蒲含林,麻建军
平潭海岛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深度开发研究陈素文
加强药残监控促进水产品出口陈毕生
棕榈油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李明华
高产鱼池水质管理技术要点熊炎成
锦鲤养殖技术要点顾新国
"畜-沼-渔"三位一体生态养殖技术李侃权,刘基正,吴新方,廖庆繁
草鱼"新三病"的防治李恒国,赵厚会,杜心永
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病发流行调查林明辉,钟晓波,黄志斌
通过病例看池塘用药误区海洋与渔业 刘超华,彭启良
9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
大力推广"三区养殖法"促进程村蚝产业发展张小兵
欧盟水产品市场考察关歆
大海捕鱼:一网鱼虾一网金刘少才
少吃鱼翅的文化思考冯正平,林肖玲
美国银斑生物学特性与池塘养殖李海潮,黄伟平,谢杰峰,余家雄
广东鳗协周年回眸
播种祈求成就明天黄富雄,郑钟新,张凝铂,苏香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策略研究苏广明,刘强
罗非鱼池塘投放光合细菌后水质研究车南青,杨俊奇
鳄龟稚龟养殖技术探讨刘翠娥,李若利,刘继芳,王建明,梁启防
面包酵母悬浮液中添加脂溶性维生素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率的影响施军
养虾池水质恶化的几种有效处理方法吴琴瑟
细鳞斜颌鲴人工繁殖万云辉
池塘草鱼健康养殖技术朱忠延
锯缘青蟹健康养殖的几个关键技术海洋与渔业 吴缥飘
单胞藻类培养技术叶芳
红虫消毒处理规范操作郭少忠
排污口水质化验两项辅助技术的改进潘本兴
海洋测绘中的GPS/GLONASS组合技术杨秋波
春夏季鲩鱼常见病防治方法苏文钦,苏少龙
用鲜树叶巧治鱼病郑天龙
本文概述了我国历年来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强调了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养殖种类
l、甲壳类
世界养殖的虾蟹类有30多种,其中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是著名的三大养殖虾类,其它一些较重要的养殖品种还有:日本对虾、印度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宽沟对虾、短沟对虾、小褐对虾、白对虾、巴西对虾、桃红对虾、西方对虾、南方白对虾、加州对虾、食用对虾、蓝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另外,近几年许多淡水虾类和海淡水蟹类如红螯螯虾、雅比虾、麦龙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据缘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龙虾类等。
2、鱼类
世界海水鱼类养殖上百种,其中重要种类有:虹鳟、银鲑、大西洋鲑、褐鲑、大西洋首鱼、红姑鱼、海鲑、条纹鱼、鲶鱼、鳅、鳗鲡鱼、石斑鱼、大西洋鲽、遮目鱼、条纹鲻、线鳍西鲱、红笛鲷、军曹鱼、兰鳍金枪鱼、黄条、罗非鱼、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金鲷、花鲈、尖吻鲈等。
3、贝类
目前,世界上约有海水养殖贝类30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为褶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大扇贝、皇后扇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珍珠贝、菲律宾蛤仔、皱织盘鲍、杂色鲍、硬壳蛤、缢蛏等。
正在研究和开发养殖的贝类有:绿鲍、滑顶薄壳鸟蛤、密鳞牡蛎、)巴西牡蛎、紫枢扇贝、圆扇贝、墨西哥湾扇贝、短颈蛤、砂海螂、地鸭蛤、剃刀蛏、长竹蛏、大砗磲、鳞车磲、砗蚝、奶油蛤、又蛤、黄蛤等。
4、藻类
目前养殖的经济藻类品种有:褐藻的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裙带菜;红藻有麒麟菜、江蓠、红毛藻,角叉藻,龙须菜及紫菜;绿藻主要是礁膜。近年来有些种类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得到重视,小规模的养殖也已开展。如绿藻的Enteromophaspp.,Lanlerpaspp.,褐藻Claodosiphonolamurannus等都被广泛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的水产总产量不足50万吨。50年代末期,我国加快了水产事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的水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水产品总产量到2000年达4278.99万吨,比1999年增加156.5万吨,增长3.80%。发展最快的当数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除了我国的渔业政策引导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外,其三要原因是我国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力度。从而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大规模的新品种引进工作始于50年代末,早在1957年,我国就通过民间渠道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1959年我国政府接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赠送的原产于北美洲的虹鳟发眼卵5万粒和稚鱼6000尾,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先后从孟加拉、日本、埃及、美国、泰国、越南、非洲、墨西哥、苏联、印度、澳大利亚、英国等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其主要品种见表此1。
我国引进新的品种,丰富了我国的水产种质资源。而且大多数品种也不同程度地得以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淡水养殖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罗非鱼。1998年,全国养殖罗非鱼达52.6万t,遍20个省市、自治区。第二是罗氏沼虾,1998年,全国罗氏沼虾总产量已达617万吨。在海水养殖中,扇贝、牡蛎养殖最具有代表性。海湾扇贝引进后,我国的扇贝养殖发展极为迅速。扇贝养殖原来不足10万吨而到了1998年扇贝养殖总产量已达62.9万吨,扇贝不再是海珍品,而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大众水产品。牡蛎养殖更是如此。1991年,全国牡蛎养殖总产量为8.7万吨,而到了1998年,全国牡蛎产量已高达283.3万吨。应该说,这是与新品种的引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我国的对虾养殖,最高年产量高达22万吨,养殖面积达220万亩(1992)。1993年以来,由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使我国的对虾养殖受到严重影响,但2000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已恢复到20万吨左右。在这一产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引进的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
另外,推广应用较好的品种还有淡水白鲳、斑点叉尾、胡子鲶、露斯塔野鲮、虹鳟、牛蛙、大菱鲆和条纹鲈等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成就是显著的。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品种较少
多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把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移植作为水产养殖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并普遍重视发掘利用与相关目标性质的遗传改进等工作。其良种的培育基地、实验场等年有增加。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亦越来越大。近几十年来,引种集中在改良本国水域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遗传改良本国的养殖品种和直接将引进种类投入市场。以达到提高水体的生产能力,获得更高质量的养殖品种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商品。因此,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引种的力度。在19世纪和20世纪期间,欧洲、亚洲、北美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鳄科、鲑科、鲤科、鲶科等39种鱼类。其中,10种鱼类的驯化效果显著。18种鱼类驯化有效果。6种鱼类驯化效果不好并有副作用。5种鱼类的驯化结果不清。
在此期间,欧洲总计引种39种。其中,欧洲鱼类20种,亚洲区系与鱼类9种,北美区系鱼类16种;有26种鱼类已成活于新的水域,已形成了自然种群,占移殖鱼类的66%。在这些移植鱼类中,移植的16种鱼类中,有13种(81%)已驯化。北美移植鱼类约有40种。其中,25种鱼类已驯化于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有近半数鱼类为外来种。亚洲地区移植的鱼类有70余种,其中中国60种、日本7一8种、斯里兰卡15种,在这些鱼类中约20训化成功。前苏联对引种驯化工作十分重视,自18世纪至20世纪,共进行了13个科的76种鱼类的移植,向976个水域(包括海域、湖泊、河流和水库)进行了1572次植移。对无脊椎动物(贝类等)和饲料无脊椎动物的移植也十分重视,19世纪中叶,移植39个种,移植437次,放养68个水域。这期间移植的目的是改变这些水域的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饵料生物的区系组成,增加天然水域和水库的经济鱼类资源。到80年代初,驯化鱼类的年捕捞量平均为35万公斤;移植饵料资源后,每年可增产2.5万一3万公斤,引种驯化产生了经济效益。60年代后,该国开始注重养殖鱼类的引种,60年代至70年代,从我国引进“四大家鱼”中鲢、鳙、草鱼,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繁事基地,利用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进行苗种的早繁早育和商品鱼养殖,使全国池塘养殖生产发生了革变化,由过去单养鲤改为鲢、鳙、草和鲤鱼混养,苗产由过去的100~50公斤大幅度提高到300~350公斤。在各国的引种鱼类中,主要是鲑亚种、白鲑亚科、鲟科和罗非鱼属的种类,如虹鳟、红点鲑、大西洋鲑、几种大麻哈鱼、湖泊性白鲑、洄游性白鲑、匙吻鳟、高首鳟、俄罗斯鲟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贝类则以美洲牡蛎、欧洲牡蛎等。
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有广阔的浅海滩涂;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淡水水域。可引上的新技术和养殖种类相当多。但是,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特别是一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
2.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如虹鳟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澳州龙虾、条文鲈、扇贝等多次从国外引进,有的因引种后的保种及纯系复壮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
4.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
经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检查、检疫。有的虽履行了检查、检疫手续而未能真正做到检查、检疫,甚至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民间渠室和三资企业的商务活动引进的种类根本不履行检疫手续。因此,难以杜绝和查处病虫害的带入,这一点,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充分关注。
四、发展战略与对策
1.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
要使我国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必须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上程跟踪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
2.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
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对我国的渔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在检疫方面的问题。检疫是引种中重要的一关,世界各地农作物引种中因检疫不严带进病害的例子很多,损失也很严重。应抓好检疫关,防患于未然。在实施引种的过程中,应对新品种和随其而来的所有工具、饵料进行严格的检疫、消毒并隔离饲养,确定无疑后再转入大面积养殖。特别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水产品流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有些养殖品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而流入中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漏检,今后应加大执法力度,严防带入新病原。
3.应尽快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并加强对原、良种场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不少地方原、良种资源的紧缺和浪费并存。因此,建议一是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国家级原、良种场的年检。同时,要制定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并实行原、良种的定点生产,取缔无证生产。二是建立健全权威性的国家原、良种监测机构。建全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苗种生产规范,三是加大对原、良种场的资金投入,改变原、良种研究和推广滞后于生产的局面。四是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实行全封闭隔离保种和扩种工作,以保持和提高亲体与苗种的质量,防止种质退化。从而提高原、良种场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4.应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物种进入新环境,适应后一般会获得长足约发展,因为新环境中通常缺乏限制其发展速度的天敌。因此,如果对此估计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种的结果弊大于利,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如克氏鳌虾的引种就是一个例子。克民整虾原生长在美国南部,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大约50年前被引入我国。这种虾生命力极强,被引种后迅速在我国淡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产稻区繁衍开来。由于其性情凶猛,喜穴居,捕食幼蟹,毁坏庄稼,对当地自然物种和埂田堤坝有危害,因此被当地的居民视为敌害。藻类引种也是这样,在尚未对欲引进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史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前盲目进行引种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引种进入自然环境后进行侵略性生长,使原生境中的种类生长不良甚或消失,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因此,引种之前应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引种之前应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后再推广。
5.切实搞好引进后的保种和推广工作
引进的优良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对于缩短周期,增加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少品种和技术尚未能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其原因之一是多数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保种和推广基地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级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另一原因则是资金短缺,没有足够的保种与推广资金。引种通常只是引进少量亲体,然后经由这些亲体大量、反复地繁育后代以形成新的种群。引种的初期,经精心选择的品种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优良品性。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当地环境的融合,与当地相近种群的混合,引入品种会在各方面有些变化,一些特点因缺乏及时的补充而渐渐消失,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性。任何品种都存在着衰退的趋势,而及时地补充新的纯正亲体则是防衰退的最有效途径。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原产地补充新的亲本相结合,就可既经济又安全地保证引进种的长远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的进度。
6.今后应重点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及渔业新技术
(1)在立足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一些生长周期短、直推广、品质优良的养殖种类,并通过驯化、繁育使其尽快达到产业化。
一是应考虑种质的引进更新。如我国各地虽多次引进罗非鱼、海湾扇贝、罗氏沼虾、虹鳟、德国镜鲤、巨藻等,多数已发生退化,因此必须扩大引进的种类。对罗非鱼,应重点引进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来罗非鱼原种和不含卵孵化的罗非鱼新种。以更新现有亲鱼和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并建立相应的区域性保种中心和繁育中心。通过保种和扩种,使现有的罗非鱼种质得到更新。对海湾扇贝、墨西哥扇贝、罗氏沼虾、虹鳟、德国镜鲤、应以引进原种(或优质种)为重点,经过保种,使现有余体得以基本更新。
二是新养殖对象的引进和驯化。从国家来看,应重点和继续引进适合我国北方海域养殖的鱼、贝类和适合我国南方海域养殖的贝、藻类为重点,并积极引进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淡水养殖种类。其主要品种如大菱鲆、条纹鲈亲鱼、俄罗斯鲟(俄国鲟、闪光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俄罗斯淡水白鲑、斑点叉尾新品种,美国拟石首鱼、欧洲大扇贝、朝鲜栉孔扇贝、新西兰鲍、万氏白对虾和缅甸沼虾等,
(2)应考虑引进海水集约化育苗、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深海抗风浪网箱和沉浮式网箱制作技术,某些经济鱼、虾贝类的关键育苗技术,紫菜冷冻床育苗技术,耐盐植物,高效饲料配制与加工技术,养殖病虫害的快速诊断与监测技术与设备等。
关键词:鱼粉加工业;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鱼粉是饲料工业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原料,随着饲料产量的逐年增长,需求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饲料行业已经经历了高速度、高增长的时期,步入一个稳定增长的新时期。由于近些年的水产养殖业不断扩大, 水产饲料快速增长, 鱼粉需求则进入持续高增长阶段。
1鱼粉行业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1.1 概述
鱼粉行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主要有恶臭和废水污染. 恶臭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期厂区鱼粉恶臭, 包括原料的堆放、蒸煮、压榨、干燥、过筛过程中产生的恶臭, 臭气浓度可高达2000(无量纲)以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 臭气浓度厂界标准值为20(无量纲)); 运输原料时鱼汁水滴漏和恶臭气体的泄漏. 废水主要来自于生产废水, 冲洗废水, 职工办公、生活污水, 除臭设施外排污水. 此外还有生活垃圾, 锅炉废渣、烟气, 生产设备噪声等污染问题.
1.2废气处理工艺选择
恶臭气体的净化方法有很多。如掩蔽法、空气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或化学吸收法、吸收-吸附法、臭氧除臭等等。下面就几种主要的方法介绍之。
1.2.1 掩蔽法(中和法)
掩蔽法也可称为臭味消解法。此法是将带恶臭气体混入整个带香味和(或)带轻度香味的有气味混合物中的一个方法。掩蔽法一般说来,他的经济性通常要比其它方法低,但该法并不是一种满意的处置方法。尤其是在恶臭物质中混有有毒物质(如硫化氢)时,更不能使用此法。因为该法毕竟没有将有毒物质处理掉,而仅仅是将其掩蔽掉而已。
该法使用的最广泛的地方是在敞口的臭味发生源。因为在敞口的臭味发生源,无法或很难将臭气收集起来进行治理,采用掩蔽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1.2.2 空气氧化(燃烧)法
由于恶臭物质一般情况下都是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硫和有机胺类。因此可以采用氧化的方法来处理。氧化的方法有热力氧化法和催化燃烧法。前者是将燃料气与臭气充分混合在高温下实现完全燃烧,使最终产物均为CO2和水蒸汽。使用本法时要保证完全燃烧,部分氧化有可能会增加臭味,例如,乙醇的不完全氧化可能转变为羧酸。催化氧化法是将臭味气体与燃料气的混合气体一起通过装有催化剂的燃烧床层。和热力燃烧相比,由于使用了催化剂,燃烧的温度可以大大降低,停留时间可以缩短。因此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可能可以减少。一般来说,热力氧化所需的温度在760℃以上,停留时间在0.3-0.5秒左右;而催化氧化的温度仅为300-500℃,停留时间低于0.1秒。理论上说,催化氧化要优于热力氧化法。但是,由于催化剂中毒、堵塞等原因,且由于热力焚烧可以回收热量等诸多原因。目前国内外热力氧化已越来越多的取代催化氧化法。
该法的优点是净化效率高,可达99.5%(催化氧化法)和99.9%(热力氧化法)以上。但是,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若不回收热量,其运行的经济性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此法比较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这些厂家的生产相对比较正常,通过氧化装置可以回收燃烧的热量,作为干燥机的热源。
1.2.3 水吸收法
由于恶臭气体多数不是有机硫、有机胺就是烯烃类物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以采用清水吸收的方法来处理。但是由于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大。一旦该物质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吸收效果将会急剧下降,甚至于完全无作用。因此,应经常更换新鲜水。这样一来,吸收产生的废水量太大,由于吸收液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故太多的废液造成废水处理的负担加重。对于无废水产生的蒸干鱼粉企业,采用此法会增加废水。
水吸收法的经济性较好,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较低。但净化效果不好,平均净化率一般不会超过85%。
1.2.4 化学氧化吸收法
由于恶臭气体多数不是有机硫就是有机胺类物质,故可以采用酸或碱来吸收。又因为恶臭气体中一些硫醇、胺类溶解度较低,可以采用氧化的方法将其氧化成臭味较轻和溶解度较高的化合物。对那些溶解度较高的化合物,则可以分别采用酸、碱吸收净化。据有关文献介绍,采用氧化、酸和碱三级处理的工艺,已经获得了除臭的最高效率,达到99.99%。该法处理的废水很少(水冷却后循环使用),少量必要的废水经水处理后排放。
1.2.5 吸附法
吸附法是一种动力消耗较小的脱臭方法。吸附法脱臭效率高,采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两性离子交换树脂、硅胶、活性白土等。由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较小,故吸附法主要适用于臭气浓度低的废气,并且对含颗粒物浓度较高的废气易于堵塞吸附剂,也不适宜。鱼粉生产的恶臭废气不宜采用吸附法处理。
1.2.6 联合法
当除臭要求高、被处理的含恶臭的气体难于用单一的净化工艺满足要求时,或虽能满足要求、但运行费用很高时,则要采用联合除臭法。
前已述及,用化学氧化吸收脱臭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稳定、占地面积较小,但由于鱼粉厂恶臭气体温度高、成分复杂,单一的氧化吸收法处理效率较低,而且对处理设备也容易造成;而吸附法的吸附容量低,只能适用于低浓度的恶臭气体。而生物滴滤法对高浓度臭气的处理效果较好,而且运行费用低。为此,选择“生物滴滤-化学氧化吸收”串联的净化方法,在氧化吸收前增加生物滴滤工艺,可以减少后面吸收法处理的负荷,降低吸收法处理的氧化剂用量,从而削减运行费用。同时,由于采用生物-化学二级处理,与单一的生物法和化学氧化吸收法相比,提高了废气净化效率,保证废气能达标排放。
1.2.7 臭氧除臭法
臭氧的作用:⑴杀菌消毒。 研究表明,臭氧是广谱、高效、快速杀菌剂,它可迅速杀灭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各种病菌,病毒及微生物。臭氧是一种氧化性非常强的物质,利用它的氧化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的生物结构,使之失去生存能力。利用氧化性来杀死微生物以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合物还有很多,比如常见的氯气、漂白粉、高锰酸钾等。但是,这些杀菌剂不但比臭氧杀菌速度慢,而且一般的杀菌剂对人体有害。臭氧与一般杀菌剂不同,因为多余的臭氧可以很快分解成氧气,而氧气对人体有益无害。自然界引起臭味与腐败味的主要成分是氨、硫化氢、甲硫醇、二甲硫化物、二甲二硫化物等,臭氧可以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氧化分解为无毒、无臭的物质,从而达到除臭的效果。
2. 对鱼粉行业的几点建议2.1 合理安排生产,走集约化道路。
鱼粉原料得益于海洋资源, 海洋是一切生命的摇蓝, 资源的宝库。海洋资源虽然丰富, 但却不是取之不竭的, 应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充分利用海洋的开放性, 加强联合,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和海域使用、资源分配、资源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的要求下, 统一、合理安排生产, 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我市的低值鱼产量有限(约20-30万吨/年),鱼粉生产厂众多,难于保证生产原料需求,大家都无利可图,也不利于技术改造和提高产品质量,应当进行整合联合,最好按地域形成几个鱼粉生产集团或鱼粉企业联盟,尽量控制新上鱼粉加工项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帮助、协调、指导这项工作.
2.2 提高鱼粉行业环保门槛,实行优胜劣汰。
北海是全国环保重点城市之一的东南亚旅游休闲海滨城市,作为基础条件的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凸显.然而在城市的某处时不时闻到恶臭,却是值得关注.环保部门要抓好环保把关:⑴严格要求企业做好项目的“三同时”工作,确保污染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⑵采用密封性好的车辆,甚或采用制冷车辆进行原料鱼运输,防止鱼汁水滴漏和臭气泄漏污染运输路面和沿途单位﹑人群;⑶生产时原料鱼的临时堆放点必须防日晒雨淋,若不能及时加工,需冷库存放,防止原料鱼腐烂变质产生恶臭气体污染环境;⑷生产车间采用密封式设计,并尽量减少生产车间的空间,以便收集车间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提高恶臭处理效率;⑸完善污水管网,实行清污分流,生产废液要求全部回收浓缩生产鱼粉;⑹采用先进的联合法或臭氧法除臭,达标排放.
2.3 政府主管和质量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政府主管和质量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鱼粉厂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坚决打击制售假劣鱼粉的不法生产、营销行为,依法贯彻执行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饲料标准制度。
2.4 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建议成立北海市鱼粉行业协会。鱼粉生产企业要组织起来,形成有能代表鱼粉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代言人;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严格自律,生产合格的产品,与制售假劣鱼粉的现象作斗争;通过鱼粉企业的整顿,质量管理,鱼粉销售价格的协调,北海完全可以成为国内知名的鱼粉基地。
关键词:鲫鱼;养殖技术;池塘设计;水体质量
鲫鱼是我国淡水鱼市场上主要的消费鱼种,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由于其生命力顽强,我国南北方都在养殖鲫鱼。虽然打开了鲫鱼的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有许多企业在这个市场上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市场上缺乏相应的总结。
1鲫鱼养殖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
1.1池塘的选择和设计
在池塘的面积设计问题上,根据养殖的数量来确定,一般面积以0.35~0.89公顷为宜,过大的池塘不利于管理。根据季节的不同,池塘的深度也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在夏季需要加大池塘深度,使鲫鱼避暑,一般为1.6~2.6米。池塘的形状设计为长方形,方向为自东向西。由于鲫鱼的新陈代谢,池塘底部会有一部分泥垢,为防止水体污染,需要在底部设置一层水泥,尽量保持其厚度不超过0.25米。池塘北侧应设计投饲台,比水面高出35厘米左右,方便工作人员饲养。
1.2环境设备及系统设置
鲫鱼是否可以安全生存的前提是其养殖的池塘环境,而池塘环境主要有水体构成,因此保持水体的干净整洁是重中之重。一般保证水体透明度在24~36厘米之间,从而使水呈现出豆绿色或偏黄色,这种状态的水质才能满足养鱼的要求。同时,水里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氧气,过多或过少都会对鱼产生危害,所以应配备增氧机。鱼在不断的新陈代谢,同时水的酸碱度也在变化,因此池塘还需设置排水系统,来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保持在中性或弱碱性状态。应设置投饲机,可以自动定时并且抛洒均匀,减少人工劳动力。
1.3鱼种的放养
为使资源充分利用,放养时需要将多种多样的生物投放到池塘内,从而促进鲫鱼和其他生物共同养殖,禁放鲤鱼和草鱼等有竞争关系的鱼类。要以鲫鱼为主,将鳊鱼、鲢鱼作为次养鱼,其比例通常8∶1∶1,还要投放少量的水草等植被来促进鲫鱼生长。放养鲫鱼的鱼苗时,应选择生命力顽强、无伤残且生长速度快的。放养的数量以池塘体积为依据,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在18000~20000尾。其放养时间一般为春秋两个时段,秋季时段一般为秋末,春季时段为3月初到4月初。
2养殖后期调控和管理工作
养殖后期,重要的是管理工作,如果没有后期的完善管理,得不到好的成年鲫鱼,更不能确保收益。
2.1鲫鱼鱼病的防治
受水体环境的变化、管理不精等问题的影响,对鲫鱼的生长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鱼病,养殖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在日常工作中,若有死鱼出现时,工作人员要及时捞出,然后深埋。想要成功的减少鱼病问题的出现,就一定要把预防工作做好,将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鱼苗准备阶段,可以将鱼苗先放在适宜浓度的食盐水中杀其体表的菌类。在放养鱼苗前,可以适当投撒生石灰来清理池塘污垢。将鱼苗投放后,每隔15天左右泼洒鱼虾安等药物,预防表皮毛细血管出血症、鳃霉病等鱼病。同时对使用的工具要进行不定期的消毒处理,防止滋生病菌。在捞捕季节,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熟练的技术,以防错伤等问题。
2.2饲料的合理喂养
投放鱼苗后,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饲料的投喂。根据天气、湿度等情况,要合理搭配饲喂次数与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到鲫鱼的摄食程度,谨防浪费。喂食过程中,保障饲料的品质和投撒均匀。必要时可以自己加工饵料,以禽粪为主,进行精加工,确保鱼苗可以有效地吸收营养。选择饲料时,尽可能选信誉度较高、定营养丰富的产品。养殖池塘随鲫鱼生长时期不同,其系统内粗蛋白在30%左右,这就要求饲料的蛋白含量最低不得低于25%,最大不得超过29%,防止营养过剩。
2.3水源、水质的要求
养殖前重视水体,同样养殖过程中也要保持池塘水质营养丰富、水体干净。应定期向池内注入新水,最好5~8天注入1次新水。同时还需要14天换1次水,去除无营养的老水。养殖过程需要增氧机不停的工作,来维持水中氧气的浓度,供鲫鱼呼吸,遇到阴雨天适当减少新水量,加大氧气的浓度。
2.4日常管理
派遣专人巡塘,每天早中晚观察池塘动态,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白天可进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塘环境和鱼的状态。同时,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测,从而调整养殖行为,促进鱼的成长,但为了使抽样结果更准确,抽取的样本一定要大,过小可能会引发错觉,对结果造成偏差。
3结语
鲫鱼养殖技术不仅要求池塘的安全和合理性,还要求工作人员做好选苗和后期管理工作,并定期加强管理和完善。只要按照技术要求的,每一步踏踏实实的做好、做稳工作,鲫鱼的养殖成果一定会再创佳绩,给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祝玮.浅谈鲫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J].北京农业,2011,(15).
[2]叶金云,解经启,刘文斌.鲫鱼养殖配合饲料投喂技术规程[J].科学养鱼,2010,(11).
[关键词] 生猪养殖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35-02
农村传统的千家万户饲养生猪方式,现已逐步被规模化饲养所替代,也成为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增长点,这样中小型规模养猪也的确很适合人口多. 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现情,无论从饲养户数,年生猪出栏量,都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中小型规模化养猪场饲养量的增加,其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猪场对周边的群众生活. 生产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极大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给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留下了重大隐患。解决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已急不待缓。
一、中小型猪场存在的问题
1. 猪扬卫生要求标准低
选址随意性,猪场形成脏、乱、差。留守在农村部分富余劳力和50.60的半劳力,甚至70岁以上在家养老留守的老人,见养猪生产投入少,又有利可图,本来又有养猪的传统习惯,在家闲着无所事事,就来个土法上马,也不问是否在居民居住的集中区域, 公路,河道,学校. 医院等公共场所周边,很随意到处乱搭乱建,或利用闲置的公房,仓库,学校等空房舍随意加以简单改造,养上个几十头到百头不等数量的生猪,建成个四不象的小型养猪场。这些猪场都无任何生猪排泄物,病死猪无害处理等必备的设施。给人畜疾病传染,环境污染等, 留下了极大隐患 。
2. 饲养管理与基础设施落后
饲养管理不到位,圈舍建设不完善。在走访中发现,由于投入的不足,猪场设施十分简陋,猪舍一不能防风断雨,二不能防寒避暑,春冬贼风随处来,夏秋圈内热浪滚,遇到阴雨天,圈外下小雨,圈内漏大雨。走访中发现就有猪场冬天被冻死,夏天被热死猪事例举不胜举。圈内经常多日不打扫,粪便不清除,消毒不及时,不到位,对疾病的防治,有小病自己乱用药,遇大病乱投医,瞎用药,烂用,使用药剂量随意加减,给药途径不规范,应添加在饮水中的药物而用去拌料,应拌在饲料中的药物加在饮水中,盲目的用药使生猪产生了抗药性,而不到防治疾病的效果。错过了对疾病最佳的防治时机。盲目使用抗生素和高铜高锌的添加剂,破坏了猪的微生态平衡,使猪肉的药物残留超标,从而是肉品的质量不能得以保证。
3. 圈舍消毒设施不健全, 消毒制度不执行
大多数中小型猪场基上都末建何消毒设施,就连进出门的消毒池都有,更无消毒专用设备的配置,猪场使用的喷雾器有的都是农田使用喷农药的,对消毒制度的概念缺泛, 场主对如何选购消毒药物,正确配比使用不了解,猪场根本没有专用经常消毒过的工作服和鞋帽。消毒用的品品种单一,常期使用同一种类的药品和方法,有的只注重场地消毒或是在猪发病后,去被动消毒,平时根不注重主动对环境、圈舍、饮水、饲料、进出猪舍人员等的消毒。还有个别场主还错误的认为消毒无作用。消毒不消毒一个样。
4. 猪场防疫意识淡薄
猪场防疫无程序,防疫操作不规范。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型猪场根本无自己猪场的生猪免疫程序。防疫病种,防疫时间随意性,防疫看大势,对生猪重大疾病防疫不二免,防疫注射时生猪保定不到位,打飞针,防疫时使用疫苗剂量随意加减,疫苗保管不按要求,猪防疫前也不作健康捡查,防疫后也不问是否有免疫仅映,更不作免疫抗体的检测。根本不知道猪群经防疫后的病种是否巳形成抗体,是否需要二免或加强免疫,错误的认为这要打过防疫针,就保百病不发,太平无事。
5. 管理制度不完善
人员管理无序,猪圈开放大家看。养殖户缺乏科学严谨的疾病防控意识,猪场无任何防护隔离设施,场门口无任何禁示标志和看护人员,一些闲杂人员,尤其是从事屠宰生猪人员.经营生猪的经纪人,已及其它猪场场主或饲养人员,不经任何消毒防护处理,就随便进出猪场,养猪场自身人员也经常出入其它养猪场,去东家聊天,西家“求径”,回来时也不径换洗消毒等经必要防护处理,就直接进入自家猪场。无形中形成一条人为的病源传播途经,为猪场人为的铺设了一条感染疫病的通道。猪场还到处放养鸡鹅鸭鸟和饲养其它家畜。养猪饲料,用具无专用库,在圈内外到处乱堆乱放,确不知这样的行为,也会给生猪疚病的传播和疾病混合感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6. 生物安全处理没力
病死猪乱抛乱扔,粪便乱堆乱放。小型猪场其上修建在农村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很多猪场对病死的猪不作何的无害化处,而将病死猪随便扔到河里或小沟小塘里,有的就抛弃在自家猪场猪粪堆或粪池中。粪便处理根本没有必须合理有效的基础设施。
7. 生猪品种资源和饲养技术有待提高
生猪品种不优良,饲养品种混杂,饲料乱购乱配又乱喂。有百分之九十的小型猪场,不注重种猪的品种和商品猪的品种改良,选留母猪时,是见母留,个别的猪场还在自然,近亲繁殖。猪场不能做到自繁自养,到市场购买苗猪时,不问是土种良种,二元还是三元,有病病,见毛就是鸭,是猪就购进,在外地市场购进苗猪,回来,就发病死亡多头的事例比比皆是。从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进新的疾病进场。由于猪场规模小,饲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龄遍大,尤于各种原因,及少参加专业培训,接受新技术能力差。科学管理猪场饲养生猪的理念十分淡溥,及少采用新技术,接受新品种。
二. 建议对策
1. 按照防防疫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址
因地制宜在合理规化上求创新。合理规划与选址,是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和养好猪的先决条件。规划时严格执行我国近年颁布实施的《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17823)、《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03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5033)和《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HJ/T81)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准则。结合新农村和星级小康示范村的建设,加快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各级地方政府依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猪场注意功能分工,严格疫病的净化和消毒隔离。使猪场既不致于成为周围社会的污染源,同时又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求各乡村在划定符合养殖条件的区域,并在养殖小区周围建有围墙或隔离沟,并建立绿化带,形成有效的隔离带。总体规划一定要从保护环境出发,把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粪污处理和利用。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排废方便、无污染、供电供水和交通便捷。也可以尝试由村委会或其它经济合作组和经济实体,在养殖区域内建集中式生物发酵猪舍,分散租售给户养猪,然后关闭零散的养猪场点,这样既能解决农村传统分散猪场所造成污染,又能让农民自己增收致富,同时也有利于统一管理,饲养技术的统一指导,产品统一销售。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改进圈舍结构和饲养模式,提高了养猪放益,更有利于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既着眼于了近期效益,也考虑了长远环境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美丽的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2. 要广泛宣传,各级责能部明确责能,在精细管理上求创新。
2.1 分层次、多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规模猪场场主对,理污染政策法规的理解和对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职能部门要加强组织培训和指导工作,结合实际对场主及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组织现场参观学习先进实用治理技术和行之有效的养殖模式。做到一看,二学,三落实。
2.2 千百年来,我国种养结合的养猪模式给我们留下洁净的天空和一方肥沃的土地,怎样才能让小规模养猪户更好地传承这种“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并用极低的成本完成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循环经济”。 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结合农村改厕改水和兴建沼气池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监督作用,可对兴建治污设施效果好,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有条件地区可组织人工收集干粪,进行无害化处理,引进加工有机肥复合肥企业,推广有机肥料机制。推广“猪-沼-电-肥”,“ 猪-沼-果”,“ 猪-沼-渔” 等养殖模式, 使生猪养殖与水产养殖. 粮. 果生产等有机的结合,这样既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从而达到生态养殖的最佳效果。
2.3 在养殖区域建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结合国家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和保险理赔扛杆,责能部门确保无害化处理监督到位,彻不可将无害化处理当作表面文章来做,要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责职。
2.4 农牧部门在供应防疫的疫苗同时,一定要做好登记和空瓶等包装物按时收回,集中统一作无害化处理。
2.5 农牧、环保、卫生. 保险等部门要责能明确,互相配合.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严格执法,彻不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不管,行政不作为,一定要对部分猪场场主及相关人员,将病死猪乱丢乱弃,粪便乱堆乱放,防疫疫苗和剩余疫苗已及使用完的疫苗空瓶乱抛乱扔,环保意识淡薄,自觉性差,猪场无有放治污设施和治污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经宣传教育无效,治理改进乃不达标,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应予依法行政,要依法予以进行行政处罚。
3. 加大科技投入、在使用扶持政策上求创新 。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第一原动力,应结合实际从加强疾病预防、加强良种体系建设、建立技术推广队伍等方面入手。如建立建全好乡村级畜禽防疫员,政府投入,对各饲养场实行免费统一按制定好的,各场实用的免疫程序进行防疫,确保防疫效果,使猪场保证无疫情,零病例。实行猪场投入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猪肉品质安全。要求各场制定好转型升级创建达标时间表,根据各场完成情况,实行奖罚制度。加大品种改良的投入和行政推动力度,坚决淘汰落后劣质种猪,县级建有品种改良站,统一供精,实行母猪人工授精,培养各猪场有自己的人工输精员,改良生猪饲养品种,继续巩固集中免费提供良种。不应从规模养猪场大小认英雄”。 对大小猪场所饲养统一实行高放农业保险,政府对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补助等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
4. 结合科技入户,加强实用技术辅导,在典型引路上求创新。 科学养猪是确保养猪业高效发展的前提。养猪业是对管理、技术要求高的,风险较大的行业。地方政府和责能部门,尤其是农牧技术部门,应以县乡镇农牧单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为主体,根据猪场业主和饲养人员,按其饲养的规模,生产条件,品种,文化水平,年龄层次等实际,制定好详细技术培训计划,精心组织,采取多层次,全方位对生猪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自配,生态养殖,安全用药等技术集中学习培训,参观学习先进实用有效他人典型做法。以科技范户为抓手,全面带动幅射户。大力推广经济实用的养殖技术,如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等。调动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登门踏圈,针对各饲养场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必进行一场一技的现场指导,指导各场制定好日常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如防疫制度、日常记录制度、卫生制度等。根据各场综合实力,落实养猪综合配套措施,鼓励指导场主可根据饲料来源.饲养目的、生理状况和个体大小自配饲料,以降低饲养成本。充分发挥最佳生产性能。
三. 结语
【关键词】高职院校 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教育 环保意识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化学会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绿色化学”口号。“绿色化学”是指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使绿色化学的观点与新课标的教学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一、 联系地方环境状况,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利用化学学科优势,教师可以密切联系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工业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水、工业“三废”的无节制排放,不仅阻碍了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危及人体的健康。我们应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和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指导学生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实施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明确发展经济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提倡绿色化学,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内容
现行的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一定的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时刻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例如: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中,多余的氯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教师可同时讲解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在谈到“硫和氮的氧化物”的问题时,教师可讲解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大气的污染与防治;在谈到“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时,教师可介绍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危害,以及汽车尾气的处理;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出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减少污染;在讲“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时说说能量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应合理应用化学,用绿色化学观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并为人类在绿色的地球上生存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化学教材中实验所占的比重很大,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产生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危害。 在化学实验中实施绿色化学,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药品的利用率,减少原料的消耗,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学校的开支,同时可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师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利用微型仪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能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和试剂在器皿中的附着量,从而减少实验中的“三废”。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2. 改进化学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化学实验总伴随着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做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考虑这些实验有没有污染环境,是否可循环利用、可回收再用、可再生利用,如何防止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与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程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 实验操作规范化,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化学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和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难得的机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尤其是涉及绿色化学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药品的取用和称量、液体的量取和转移、过滤等基本操作过程中,准确熟练的动作可避免药品洒落、挥发而造成污染。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程序倾倒或回收,这样才会牢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创意利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