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第1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质使得这一学科的软硬件环境极为重要,不仅需要条件良好的网络教室,数量充沛的教学设备,先进的软件资源,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纵观当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整体教学环境,城市地区的小学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虽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教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软件资源匮乏,这些都极大束缚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地区,软硬件设施满足日常教学都较为困难,更无从谈及网络教室、计算机、软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课堂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前紧后松,即一堂40分钟的课程,教师往往用15-20分钟授课,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练习、活动。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自觉性好、主动性高的学生来说较为适宜,便于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行探索学习中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处于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时间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他们将此作为奖励,利用自由练习时间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加之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不足,对教学密度和难度的掌握不够,极易造成课堂管理的失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散漫。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课堂活动,但由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妥,很多练习都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设计、创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热情不高,课堂成效不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对策

切实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并提出切实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软硬件环境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

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针对一些小学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匮乏的现状,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度倾斜资金,保证学生学习所必备的环境,完善网络教室、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设备,同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使其能够更好胜任工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不管信息技术课程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竞争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此学科的重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合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开展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分开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结对互帮的等形式,强化授课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多元方式教学策略灵活运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类和操作知识类,对基础知识课程来说,可以选择讲授法,同时配合图解法和提问法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影响。而对于操作知识类,则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第2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119-03

随着计算机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在我们大众生活中日益普及,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巨大的作用。但随之而来也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例如: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在兼容性上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每天要面临着计算机病毒和系统漏洞的威胁。虽然同学们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编写初步程序,但是当面临这些软硬件系统的故障时,由于缺少具体的实践机会和实际维修经验,他们显得茫然失措,各种问题随之而来[1-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简称《组装》)在我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基础必修课之后开设的一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的素质教育选修课,该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的重要衔接和补充。本门课程的学时数为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面向全校选修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同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软件安装、系统维护,并具备对微机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该课程的特点是门槛较低,实践性强,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广,可延展性强。然而在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环境的限制,学生缺少的具体实践机会,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不了社会对综合性实用人才的需要[5-7]。

1 目前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组装》教学模式和方法由于缺乏硬件设备的支持,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介绍,对器件的发展构造、原理用途等进行枯燥地阐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5-7]。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门课程如果采用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模式,需要配套建立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因为计算机组装与实验机房的建设对设备材料的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提供大量的设备。而计算机硬件设备经过反复拆装,设备的故障率比较高,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很大。因此在一般的高校里面,按照“理论+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开设本门课程,还不是很多。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加速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更新速度,而随计算机设备更新配套的教材和资源库的建设相对滞后很多[8]。现有的教材和资料知识体系相对陈旧,类似于视频文件形式的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不是很充足和新颖,因此展现给学生的信息量不是很丰富和生动,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兴趣、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差别很大,如何针对这种差异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授课老师面临着的重要挑战。

2 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1 教学方式改革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提出“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以互动教学为理念,网络教学为辅助,项目驱动教学为线索,团队协作精神为灵魂。首先利用基础中心已有资源,进行优化再利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组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分为硬件拆装区和系统安装区,为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场地保障。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尝试互动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上学生被动的地位。教师主要是设计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学习建议和指导。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实践性强的部分,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方式;对知识性方面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发展。这样学生从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成探索和研究式的自主学习。

2.2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之组织与安排,我们采用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具体的实验项目为载体,把所有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四个教学情境中:计算机拆卸与组装、计算机选型与配置、计算机系统安装备份及优化配置、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然后按照这条主线细分为12个项目,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按照学生对计算机的一般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在项目1的“课程开篇导读”模块中,教师首先介绍组装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进度安排,让同学们对课程有个整体认识与了解,随后参观计算机硬件配件的展示区,学习计算机发展史,增强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填写计算机组装课程学习调查表,反馈计算机基础知识背景,最想学习的知识和最喜欢的教学模式等内容,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这样为后期的因材施教和课程项目调整提前做好准备。项目3的“微型计算机硬件部件市场调研”的亮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参加市场调查和社会实践,跟踪计算机的软硬件市场最新行情,从市场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学生首先在网上了解计算机整件和散件市场行情,熟悉计算机各个部件的性能指标,然后到周边的电脑市场做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计算机配件的最新产品和采用的最新技术,回来以后做总结,写成社会实践报告。在适当的时候,给同学提供发言机会,交流他们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主流硬件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指标,满足社会对综合性实用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他的实验项目的设计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前后照应的思路,让学生逐步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3 实践教学过程改革,分层次和分组教学

由于本门课程是全校公选课,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选修本门课程。同学们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起点不一样,差别很大,如果按照统一的模式教学,将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情况。因此在本门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高起点的学生,按照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一点,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学会解决多种情况下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部分同学自发组成电脑维修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免费为别人维修电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新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底起点的学生,要求稍微低点,主要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主要参与回答电脑咨询和市场行情调查相关事宜,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实验环节,由于需要指导学生拆装电脑,如果学生的人数过多,老师往往指导不过来,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充分发挥优秀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竞选组长,采取组长负责制,然后按照不同的专业和层次的组队原则,分成不同小组,每组4人,团队协作完成实验项目,加强了团队协作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取长补短,在分工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通过团队成员的帮传代作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了提高他们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在组装计算机软硬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实验项目安排小组之间竞赛,丰富了课堂教学环节。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使每个个体得到充分发展。

2.4 考核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主要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考核的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把这门课程定位考查课,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既不同于期末一次性纸质考试,也不同于大作业的提交,而是采用过程考核模式,从课程初始阶段即明确课程学习所需完成的任务,形式灵活多样,如实验报告、市场调研、分组讨论、成果展示、课程答辩等等。

本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因此取消了理论考试,突出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考核,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相关,制定出相应的考试标准。具体的考核模式为:通过期末考查,结合平时作业和实验作业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期末考查:通过综合能力考核与测试,记录学生的综合成绩,成绩占50%,要求学生当场提交实验结果。平时成绩占50%,主要依据为平时作业及平时考勤。平时上课时,教师应认真检查和记录,给出科学合理的平时成绩。平时的实验项目以案例驱动为主进行设计,在完成实验项目以后,提交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对于综合性的实验项目,采用现场考核模式,计入平时成绩。这样以来,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出勤率高,完成实验的认真程度很高,期末提交作品的质量很高。

3 结束语

本门课程是我校于2009年新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选修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深受同学们的重视和欢迎,形成了“抢选”、“旁听”等热烈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学生上课的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兴趣浓厚、积极回答问题,出勤率提高;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了与人相处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效果很好。当然,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硬件拆装的计算机主要是台式计算机,设备的配置相对过时;随着笔记本电脑在大量普及,学生渴望了解关于笔记本电脑方面的更多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郝心耀.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谈公选课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0(34).

[2] 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0(2).

[4] 张错玲,张佑生,张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的收获与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10(1).

[5] 张晶,李心广,王金矿.全校性选修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5).

[6] 陶建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8(19).

第3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计算机硬件基础是计算机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涉及到计算机组成、结构、原理。学完该课程后学生应当掌握数字逻辑基础、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数据表示、计算机各硬件部分的组成及功能、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组装与日常维护等。学好了计算机硬件基础,学生在今后学习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等应用课程时将会领悟得更加透彻。

二、计算机硬件基础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办法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最大不足之处是:重理论,轻实践。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高职课堂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课为辅,这就造成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即使听懂了也没有办法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学生虽然知道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的组成,但是依然有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拆开主机箱,不能具体说出机箱内各个部件的名字。其次,课程设计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计算机硬件基础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科学、有趣的课程设计,才能吸引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学习质量和效率。要做好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任课教师要重视学生思想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和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融入思政元素,树立国家正面形象。为了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适当提高学生平时成绩占比,给学生一定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突出学生主体

《计算机硬件基础》作为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对课程理论知识有全局的把控,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样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课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全面地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也要尊重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表现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信心;课程的终结评价应当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这两部分评价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四)拓展学习渠道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任课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分组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案例演示,学会归纳总结,达到增强对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的目的。教师可以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开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组织参观计算机生产基地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强调工学交替

学习借鉴“四环相扣”教学改革成果,课程教学目标应当围绕能力标准,课程本身按模块设置,教学过程充分工学交替,考核评价采用理论教考分离与过程考核相结合,避免教师单方命题。

三、市场对计算机硬件人才的需求情况

通过在当今主流应届生招聘平台进行了解,社会市场对计算机硬件方面需求的人才主要需求量同样巨大,一般要求应聘者需要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数字和模拟电路基础知识,具有数字电路设计经验;(2)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软硬件架构;(3)具有单片机、ARM等处理器硬件设计基础;(4)具有独立完成模块调试、故障诊断、维修能力;(5)熟悉计算机编程;可以看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好编程的同时,若能在硬件方向有所造诣,求职竞争力会更加大。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就业市场需求为驱动,系统规划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实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第4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主要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重视实践性教学和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日益紧密,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应用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该课程以培养各专业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为导向,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良好的基础。

1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方面

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不仅班级人数众多而且学生的数量多,加之近年来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由于学校机房配置的电脑数量较少,而且设备陈旧,往往难以确保人手一机的实践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或者是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自己很少有操作的机会,实训的缺乏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并运用计算机解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些操作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大量上机实训才能掌握。如果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得到实践训练,时间一长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办公软件是Office 2003,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而学校中有部分机房的计算机配置过低,硬件和软件落后,而且经常出现故障,这种状况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1.2 教师方面

(1)教学方法更新慢,教学模式落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模板,以“填鸭式”为主要教学模式[1],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像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主体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将难以实现和完成教学任务。

(2)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试也只是凭学生的一张试卷给出成绩,缺乏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核。这种方式重视对理论和结果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使教师无法了解真实的教学效果,而学生也会因成绩不公平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1.3 学生方面

当前,很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都有电脑,而且这些地区的初高中已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操作能力,而一些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学生则很少接触到电脑,其计算机基础水平普遍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各个学生计算机水平不同,影响了该课程教学的实施。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识不足, 思想上不够重视,总觉得自己原本已经具备计算机基础,而高职院校中所学的计算机又过于简单,结果导致考试失利;还有一部分学生了解到该课程只设置理论考试、不重视对操作能力的考核,因而在学习中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常常出现课堂上不认真、考试时死记硬背的现象。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途径

2.1 学校要改善软硬件水平,为教学的实施创造条件

(1)在该课程教学中,学校应不断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在大班上课时,针对学生听不到教师讲课的问题,应在学校机房内配备有扩音器。同时,机房内应安装配置齐全的计算机,并定期维护,避免因发生故障而影响教学效果;及时更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使实训内容符合理论知识[2]。

(2)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选定合适的教材。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数量增多、规模变大、专业设置广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已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各专业学生的教材非常重要,最好是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教材内容应该尽量与本校机房的软硬件配置相近,教材里应配有截图说明、操作步骤等形象具体的内容,还应有与理论内容相配套的上机题目,学生可以边听边看边练,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和训练操作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充实师资队伍,以达到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目的。

2.2 教师实行分层次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1)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新生入学初期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的状况,可对学生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在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前,应先调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根据调查的结果,把学生分配到按照不同层次划分好的教学班。

(2)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觉地探索,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3)结合情景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以往抽象、枯燥的课本教学,能够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给学生,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3]。例如,在讲述PowerPoint中的模板、配色及插入声音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份编排设计美观、背景音乐优美的、符合年轻人审美的ppt文件,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思考如何制作,然后教师再讲解,即创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增加实践环节,运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针对目前机房紧张的问题,为了尽可能地利用机房的电脑资源,学校应当采取错时上课的方法。可以将实训课设置在下午或晚自习的时间,尽量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进行操作练习,及时地将理论内容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可以结合多种方式,如平时课表现、上机实践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将各方面的成绩综合起来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全面了解教学效果。

2.3 学生要提高思想认识,多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学生平时从思想上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和操作,在课后抽时间多进行上机题的操作练习,在这一过程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地请教老师或同学,多看、多练、多动手,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3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教学方法模式更新陈旧等,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当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软硬件设施,实行分层次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2,3:241-242.

[2]刘文东.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86-88.

[3]李光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9:144-145.

第5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在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教育机构、银行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技术部门,从事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岗位的技术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成人高等教育 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66-02

一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当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位置,也是学生(包含在校生及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尤其是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要,掌握好计算机基础知识,他们便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成人高等教育的一本通识教材,其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软硬件知识和计算机的初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技能与方法、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多媒体使用常识,通过课程教学使得成人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技能。

二 计算机文化基础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在云南中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中已经开展多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方位地发展到了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可视化,而且学校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加大投入建设计算机机房,让学生可以边学习、边操作,提高了知识的可实践性,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从目前笔者教学的成人教育的学生情况来看,他们都来自不同地方和单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同,熟练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单位上应用计算机机会较多,成了这方面的实践专家,有些学生则表示自己是“电脑盲”,平时基本不接触计算机,连键盘都不熟悉,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大多数老师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样可以让上课内容更直观逼真,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它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活动缺乏互动性,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过于关注教学课件,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缺陷,难以有针对性地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三,容易导致课程内容“断层”。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是社会上成年人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大部分都集中在晚上及周末时间。由于上课时间,及形式的限制,课程教学时间基本上是一周一次课或集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2周)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授课期间学生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还不能保证按时上课,如果学生再不积极学习,将会导致课程内容发生“断层”,每次学生觉得听到的东西都很生疏,而且还有强行“填鸭”的感觉,学生甚至有“听天书”的感觉。

第四,教学软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基本都已参加工作,而当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教材基本是Windows XP+Office2003,与现在主流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有一定的差距,而很多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学校由于条件限制,许多设备更新不及时,设备相对落后,一些教学点甚至连机房都没有,学生只能上计算机理论课,不能参加实践,老师空讲理论,根本不能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滞后的教学内容和相对落后的设备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第五,计算机上机实践课过于死板。学生上实践课进行动作操作基本上都是以教材附带的实践指导书为中心开展的,学生上机只是为了验证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积极创造思维能力,实践课变成了以验证性内容为主,而鼓励学生创新性开发性的实践内容基本没有或不多,许多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实践要求内容后就无事可做,存在“吃不饱”的现象。

三 对策及建议探讨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及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笔者结合在课堂上教学的一些实践过程,提出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下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对策及教学建议。

第一,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的教学多媒体课件不是把书本的内容简单地搬到多媒体上,而是需要通过老师的智慧和教学经验进行二次创作,从书本知识中提炼凝缩出重要的知识点,然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直观,课件中要穿插教学案例,通过案例组织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再听课,然后为解决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样一层层展开教学。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应该在教师机上演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积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加强上机实验操作,增加实践课的课时,使学生有更多的上机练习时间,提供机房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笔者认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所有课程都可以放到机房,且教师讲课时间最好控制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这样可以留出较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让他们自己实践,不断发现问题,最后,教师可以留出特定的时间,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三,更新机房软硬件设施。传授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更新机房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教学管理软件,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软件的及时更新可以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还要尽可能地更新机房的硬件设备,淘汰一些陈旧落后的设备,同时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及时地介绍计算机知识的新技术和新发展,让学生对计算机的技术前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改变综合性(应用型)实验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己动手的课堂、课后练习要布置合理恰当,题目要全面、具体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学习Word应用软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设计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穿插表格和图形的毕业论文的文档的设计和排版;在学习Excel后,让学生制作有图表、函数和公式的统计表;在学习完成PowerPoint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份演示文稿,文稿要求使用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来表达一个主题,并且让学生进行附带演示稿的演讲。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仅让学生能通过考试,还能更好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体验网络高效的应用服务能力,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应用进入了全新的世界,网络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成年人应掌握好网络资源的搜索及延伸的知识,如电子邮件的收发、资源的下载,聊天工具的使用等,这些都使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学生入学后让班长建立班级QQ群,把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及要求、重点难点的知识点、样例实验素材及模拟试题都放到网上,供学生下载使用,学生作业的提交及回复也通过网络发送来完成,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

第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每个组都包含一些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同学,让他们在实践课时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对于一些难度大的综合实验,如简单信息系统的开发,则由小组合作完成,鼓励学生互帮互学、分工协作、共同进步,对于同学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则通过教师机讲评,并把最后的操作结果放到网上,供同学们随时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结束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成人高等教育重要的基础公共课程之一。教师需要了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应用的方法和技能,让计算机在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芦.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部分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第7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在成人教育中,绝大部分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高低不一,学习时间扳,操作练习时间有限,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学院的软硬件资通,提高面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计算机教师所要解决的关健问题。

成人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面对的是学历结构多层次,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的学生群体,要想在教学上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在实践中做到有针对性教学和实验指导,而这些基础是建立在任课老师对学生群体的认知程度,故而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

一、成人教育的学生特点

1.年龄结构不一致,社会背景复杂。参加函授的学生年龄差别较大,有刚毕业的或参加工作几年的年青人,还有参加工作十几年的,甚至二十几年的中青年。这些学生中,有社会待业青年、商人和有固定工作岗位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2.专业知识结构不一样。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原来所学专业有文理科之分、在学历上有大专与中专之别,有的甚至是中学毕业。

3.原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高低不一。在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中,有些学生原来就是计算机专业的,所以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先进技术和理论;有些学生则由于以前学习和目前工作的关系也掌握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有些学生由于工作的环境比较有限,所以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

二、学习《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面临的困难

1.面授时间短,知识把握不牢固。由于整个面授过程时间为16天左右,而《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只有32个课时,其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各占一半。通常,个面授过程在4天内完成,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学生在面授之后回到工作岗位如果没有再学习和操作的机会,就容易把所学知识忘记。

2.计算机硬件资源不足.伴随着成人教育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有的计算机硬件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不但不能在课余时间到计算机实验室练习操作,就是连正常的实验课都可能出现无计算机可用的情况。

3.实验课指导教师太少。计算机实验课只有一位指导老师,学生间题很多,往往一次实验课下来,只有十五六位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因此大部分学生处于有问题却请不到老师解答的境地.

三、提高《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教学质一的探讨

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面临重重困难,作为计算机教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学习顾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计算机实用基础》这一门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从课堂教学抓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上机指导。此外,计算机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重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无论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都希望上完一堂课之后学生能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及其技能全部掌握。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思想交流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组织教学过程的职责在教师,怎样的教学过程才会有满意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必须讲究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科学性指教学内容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概念、原理、定义、公式、数据准确无误,分析、阐述、推理、实验严谨正确,逻辑性指符合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律,能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懂科学知识,掌握要领,学会技能;启发性能帮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归纳总结掌握问题的实质,学习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本领,帮助学生自觉回顾归纳过去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探求未知,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世界奥秘的愿望和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积极进取。趣味性指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科学的魅力吸引学生,努力学习,共同探索计算机世界,洞察计算机奥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不仅对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是重要的,而且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兴趣是学习过程的动力,理想的学习效果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强大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是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出发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研究表达方式,综合利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研究教学进度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二)大力提倡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逻辑性强,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等优点,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很大的暗示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实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操作演示中难以实现。若只讲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则使学生难以理解,实验课时更是手足无措,容易产生人—机心理障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人们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开发人以及人以外的一切学习资源,有效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及实现最优化教学目标的过程。随着多媒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媒体CAI,简称MCAI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交流式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形式多样,生动活泼。MCAI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的处理,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演播系统,可进行视、听一体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不足。2.高度文互,因材施教.MCAI实现了“人机对话”功能,能根据学习者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控制学习节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潜力,缩短学习时间。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成人教育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层次不一的矛盾。3.信息量大,重现力强。MCAI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把记录贮存的教学内容调出,大大缩短教学内容重现的时间,同时学生可以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拷贝,以便离校后继续学习,从而有效地解决面授时间短,知识把握不牢固的问题。4.界面友好,操作简单。MCAI系统只需要键盘或鼠标等简单输人设备,即可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以完成整个教学教程。同时,良好的操作界面和简单的操作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克服人—机心理障碍。

(三)盆视计算机实验课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里大作用

由于《计算机实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认真上好理论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准备,加强指导,争取上好计算机实验课.

1.教师要认真思考,做好准备,上机前给学生布置好实验作业。教师在布置实验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的代表性、实用性。把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实验作业布置给他们,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辅导,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耐心地辅导他们。同时,还可利用成人教育学生计算机水平高低不一的特点,让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大力挖掘学生资源,缓解实验辅导教师人力不足的压力。

3.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克服学生的人—机心理障碍。从心理学来说,人都具有希望被尊重的心理,年龄越大,这一心理就越明显,即自尊心越来越强。所以在面授期间,教师要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积极并真诚地鼓励他们,消除成人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成人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在不断地体验进步的乐趣的同时取得更大的进步,学到更多计算机操作技巧,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

(四)注意传授自学的方法,提高再学习的能力

第8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 计算机 教学措施

目前的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响应政府和社会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相关要求,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内容却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相关单位对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相关要求,因为多是计算机普及时的一些知识与技能,比如计算机的发展、打字基础、word与excel简单操作等,这些内容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并没有差别,当然计算机专业除外。高度统一和落后的内容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不能满足幼教相关机构对教师课件制作能力的需求。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内容需要改变,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创新教学内容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开设需要增加实践性内容,如果时间有限,可以相对弱化理论性的内容。对于从事学前教育非必须掌握的东西,应该大胆地少讲或者不讲。计算机研究领域的谭浩强曾经说过,把二进制、汉字码、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等作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基础内容,实际上是一个普及计算机教育的误区。高等院校尚且如此,遑论中职院校,学生的数理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本来就相对较低,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而且在未来的事业中这些原理性的东西用途并不是很大。

可以把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计为三个层次:其一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结构等内容;其二是计算机初级应用,包括系统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应用等相关技能;其三是计算机中级应用,包括Photo shop图像处理、Flas制作等相关技能。此外,教师可以适度向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情况,比如软硬件的改进和网络技术的更新,让学生在购置设备时有所助益。

某些人认为,让中职生学习Photo shop和Flash没有必要,这是没有对学前儿童的思维进行正确认识。学前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要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效率,必须加入一些生动的东西,例如色彩、动画等。该课程立足于应用,没有应用前途的课程,是没有意义的课程,具有实践性质的课程,才是有意义的课程。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Photo shop、Flash内容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改变教学方式

1.应用嵌套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感兴趣,但是作为学校来说不能只教技能而不教理论,学校的课程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技能之外,教师必须传播一些专业理念和学习方法之类的内容,让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的全方位了解与掌握,何况,有些理论性的东西对于技能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理论内容学习的兴趣。应用嵌套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结合,是可取的。实施嵌套教学方式后,理论与技能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通过技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通过理论可以促进技能的学习,操作与技能的结合,有助于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计算机构成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练Windows基本操作,然后再讲解相关的软硬件知识,或者是以计算机图像为媒介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如此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什么是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什么是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何谓内存、何谓外存,软件有哪些、如何进行软硬件操作等知识。以Excel绘制图表为例,教师可以以实际的图表建立操作为依托,讲解筛选数据、确定横纵轴、分布一条或多条数据线、标示图例、建立表头、对图表与表头进行颜色字体变换、更新图标样式等理论知识,如此,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图表操作的直观印象,并且迅速上手操作,这比说得口干舌燥或者是一个人在那哑声操作高效得多。

2.应用样例教学方式

所谓样例教学方式,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对样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搜集材料、思考问题、重组材料、讨论交流,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目标图像。应用具有直观性和创造性特点的样例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形象思维较强的特征,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样例教学方式必须围绕一个实际的情境处罚,而这个情境中需要包含可以思辨的点。

以“画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一张名片的特征与优缺点,教会学生重要特征的操作方式,然后让学生收集素材进行分析后制作自己的名片,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协作完成。以在PowerPoint中创建动作按钮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动作按钮的特征,教会学生基本技术的步骤,之后让学生讨论并建立自己所喜欢的和适用的动作按钮。

3.应用任务教学方式

任务教学方式,是通过对主题任务进行设计与分配,驱动学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以excel数据处置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中国在伦敦与里约奥运会所获奖牌比较的主题,然后给学生分组,由学生进行组内任务的分配,任务可以包括材料的收集、数据的录入与统计、条形图的创建、数据分析与撰写报告四项,学生根据对自己和同组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进行任务选择,并互相协作完成对中国在两届奥运会上的奖牌数分析的任务。

在任务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讲解或演示任务操作的思路、步骤以及可能的结果。根据任务的水平,可以将任务分为基础任务和扩展任务;根据任务的创造性,可以将任务分为封闭任务和开放任务。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所以一般完成基础任务和封闭任务即可,难度太大、任务过于复杂只会增加学生的厌烦情绪。何况,课件制作所需要的图片或动画制作技能也不是高深的。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一些拓展任务和开放任务,这并不强求。

参考文献:

第9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

《计算机原理教程》是一本以理论计算机为对象的系统讲述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产生发展的基础理论、计算机运算器、存储器、指令系统、控制器、总线结构、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接口、DMA、通道处理机、汇编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等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这些都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该书是作者20余年计算机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总结,是一本系统学习计算机理论和方法的入门书。

该书独具特色地解析了软件程序设计的顺序、分支、循环、子程序调用、中断等程序结构对硬件的依赖关系,系统地讲述了指令的一般设计方法,详细讲解了DMA、通道等部件计算机和相关指令的设计,将程序设计结构、程序执行和计算机组成结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机地揭示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相互关系,特别强调“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完善与发展”的思想。

书中介绍的计算机的记数原理、信息存储原理、限位数运算原理、总线结构的数据传输原理、计算机控制原理、指令与程序设计原理、主机与外设信息交换原理、软件与操作系统原理、多处理机系统与网络计算机系统发展原理等,不仅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也是计算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结构清晰,内容更加系统连贯,没有知识瑕点。书中用理论模型计算机作为剖析的目标,知识性和理论性较强,方便深入浅出地阐述。由于理论计算机没有实际计算机那些应用上的复杂问题,因而全书内容系统,结构相对简单,直击目标,更易于学习内容的把握。书中对计算机各个部件的论述都给出了逻辑原理图,这些原理图都可以直接成为实际计算机设计的设计图。通过原理图的设计,不仅能够简单直观地讲解计算机的理论,而且也实际培养了读者的计算机设计能力。

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紧密配合讲解计算机,也是《计算机原理教程》的一个特色。书中将硬件发展和软件的需求联系起来,以十分简单的形式给出键盘管理程序和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实例,这种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处理方法,贯穿全书。这种处理手法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软件和硬件不可分割的关系,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软件对硬件所起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机原理教程》虽然是一本教材,但所阐述的内容,许多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例如对补码制的理解,对虚拟存储空间和操作系统管程的解释等都有更深的内涵。特别是对书中所述计算机启动运行的全过程的描述,为读者揭示了计算机的整体工作过程,为将来进行深入地学习和全面地理解计算机创造了条件。

该书也兼顾到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编译方法和系统程序设计等内容,在讲述硬件的同时,介绍软件的方法,这不仅使内容更加完整,而且也为读者专修这些课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计算机原理教程》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计算机知识引入起点不高,内容系统连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都可以看懂学会书中的内容,跟随作者设计的步伐,逐渐进入计算机系统的领域。该教材可以作为计算机系统知识学习的第一门课。

配合计算机原理课程,作者还编写了《计算机原理教程习题解答与教学参考》,供教学和学习选用。读者若深入学习计算机设计,可学习《基于QutartusII的计算机核心设计》教材,它可给计算机原理内容更实际的支持,《计算机原理教程》的许多设计,都可以直接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实例。

《计算机原理教程》不仅适用于本科计算机专业,也适合于本科计算机应用专业。书中带“*”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非计算机专业可以选讲,而且这样处理的结果,不影响全书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