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空间设计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程改革背景
课程设置优化与教学方式改革,一直是各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关注的重要问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重表现、轻思考,重个体、轻协作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是目前的设计教学设置中,各设计专业之间的联系与交叉较少,学生缺乏专业横向拓展能力以及对于复杂设计的系统解决能力,特别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尤为明显。由于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自身特点,常规的单向个体化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工程解决能力与设计综合协作能力的培养上有较多不足。学生往往只关注表面形式设计与单项软件表现技法,缺乏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与此同时,由于教学中缺乏竞争机制,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专业主动性不足。这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场发展。由此可见,当前的教育模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与调整。目前,许多高校都对设计课程的优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课程设置逐步向模块化交叉方向转变,目的在于打破过去相对孤立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之间的交叉性与实践性。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上,更加注重设计解决能力与逻辑关系。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属于高年级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四年级综合设计课程),作为高阶专题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训练侧重点从低年级注重单项个体专业技法训练,转向综合方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同设计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由于商业空间设计系统化与综合图纸表现能力要求较高,单个学生在课程常规时间内完成整套空间设计方案与图纸表现的难度较大,而以设计团队的方式进行设计分工与合作较为合适。这也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计划与模式
(一)课程结构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常规教学主要包含商业品牌调研、设计方案研讨、图纸表现三个阶段,课程周期为5周,60课时。
(二)专业要求
经过本科三年的专业系统学习,大部分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方案设计能力和标准化图纸表现与绘制能力,并掌握室内设计方法、市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制图、装饰材料与施工等相关专业技能,同时要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3dMax、SketchUp、PhotoShop、InDesign等多种设计与绘图软件。
(三)课程定位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是典型的综合型空间设计应用课程,从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具有“收官”的意义。商业空间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的最后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结束后即进入毕业设计周期。因此,该课程可以作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的准备。由此分析,商业空间设计无论从课程结构还是专业定位来说,都比较适合作为试点来推行教学改革。
(四)团队实战模式
团队实战模式是一种竞赛性的评比机制,通过全真模拟设计企业内部的项目竞争与合作机制,以全真设计项目为主导,按照标准化的竞赛评比规则,提升设计教学中的互动性、竞争性;以全真项目与高强度设计教学计划,提升学生面对复杂设计项目的综合解决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第一,以设计小组为竞赛单位,进行合理的分工与角色定义,包括设计主案、设计表现、施工图表现、后期排版。第二,以设计竞标方式下达任务书给设计小组,提供设计基地与场地的环境真实图片,进行项目前期的环境设计评估。第三,按照标准化的竞图评比原则,针对每个设计阶段对流程进行阶段式横向与纵向的分层评价与排名。第四,通过比图竞赛的方式进行小组设188计研讨会,采取竞争与淘汰式评分,并作为各组最后的课程结课分数。团队实战机制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设计角色扮演,主动进入课程计划,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系统型商业空间设计任务。相关的教学改革机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与专业协作意识,以主动引导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以及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另外,通过团队实战模式,能够提升设计教学中的市场真实感,让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设计研讨期
1.设计项目分析
改变传统的分段式理论讲解和课题练习的教学方式,以设计项目为教学中心,以实践教学为先导,由此实现“以赛代练”,实践支撑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设计项目:以“惠州西枝江南岸商业会所设计”为课题项目下达设计任务,地点为西枝江大桥对岸、独栋建筑临街三层,面积450平方米。设计主题:让学生自拟会所商业主题,给予学生一定范围的设计自由度,能够更好地调动其设计的积极性。完稿要求:教师提出项目完稿的设计要求和图纸标准,同时以基地环境分析为契机,详细介绍商业空间设计的类型空间等相关基础性理论知识。
2.商业系统与品牌调研
商业空间设计前期的重要环节是对商业系统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就“西枝江商业会所”进行设计定位与品牌调研。设计团队分组:2到3人一组,原则上允许自由组队,教师可以推荐同寝室友相互组队,以方便讨论与相互沟通。学生以设计主持、图纸表现、后期处理与排版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要求做到能力互补、分工协作。商业系统调研:各设计小组自拟商业品牌选题,并且进行选题汇报与说明。以网络与现场调研结合的方式,从商业定位、经营模式、品牌形象、概念植入等多方面进行商业系统比较分析。调研简报竞评:以设计小组为单位,采取小组互评与教师讲评的双向方式,进行商业调研简报竞评。调研简报竞评按照百分制的计分方式,学生互评与教师讲评成绩按照4比6的计分方式进行评分。
(二)方案深入期
1.设计平面方案
进入空间实质设计阶段,学生要针对原始空间平面进行平面布置与调整,要求每个小组提出3套设计方案以供评估讨论。
2.平面研修
授课导师对小组的平面方案进行3轮修正与深化,逐步分析与优化空间平面,每小组保留1套平面方案,并且按照百分制的方式计分,以教师讲评分数为主。
3.手绘表现
要求每个小组结合前期设计成果,包括商业定位与设计风格,以设计手绘的方式表现空间立面形态,研讨形态与空间关系。
4.电脑辅助设计
学生按照前期设计成果与手绘草图,使用SketchUp软件对空间格局进行完整的模拟与表现,主要研讨空间分隔比例与材质关系,要求每个空间都有两张不同角度的表现图。
5.方案中期阶段总结
经过严谨的方案修正与设计,以及3次小组间深入的整体方案竞图与研讨,基本完成了方案中期深入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结合前期各小组的流程得分,对全部设计小组进行中期项目评级与分数排名。
(三)方案完稿期
1.电脑辅助设计
由前期Sketch模型推敲进入3DMAX+VRay实景灯光渲染与材质调整阶段,要求灯光渲染气氛逼真、材质表现到位,每个空间要有2张效果图。
2.工程图纸绘制
学生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完整的室内施工图纸,要求图纸准确、图法标准,用A3画幅出图30张左右。
3.完稿出图与排版
要求每个设计小组使用PhotoShop、InDesign等软件完成整体方案图纸,包含前期商业调研预案、室内设计效果图(25张左右)、完整的室内工程施工图(35张左右)。最后使用InDesign软件排版装订出图。
四、课程改革总结
(一)改进与提高
第一,通过团队实战体系的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的系统性与专业化,学生的设计专业能力与绘图表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第二,通过设计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增强了学生的设计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充分理解了真实项目中严格的竞争关系,深刻感受到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本质。第三,通过课间的设计讲评能够使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高效,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其设计参与感与积极性。第四,通过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的深入与推广。
(二)难点与不足
【关键词】 工作室教学;产学研;理论;实践
1室内设计教学目前现状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行业的强势崛起,室内设计做为一个探索人类生存空间的领域也悄然走俏起来。对于室内设计的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大,所以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室内设计专业。但是过于陈旧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设计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单是一门软件的操作员。企业需要的是具备扎实基本功和熟悉行业规范的资深设计人员,而这往往与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不小的差距,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不得不在社会上再锤炼三五年才能够称得上设计师的称呼。如何缩小这段鸿沟,让我们的大学教育体系能够更上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马上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是我们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推出,恰恰适应这一需要。
2工作室教学的特色
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艺术设计领域,特别是在室内设计行业。室内设计行业是探索人类生存空间的行业,是一个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在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是书本所不会提及的,而在工作室教学中结合项目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会在学习设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客服设计困难,并最终完成设计,学习到很多设计知识以外的知识。使学生的设计能力更加理性和成熟。老师也能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知识点的分析讲解,并在项目中提高能力总结教学经验,使整个的教学体系更加成熟,通过工作室的项目锤炼,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双师型”教学人才。并且,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为学校的扩大知名度,提高社会效益,同时创造更的教学环境。
3 工作室教学的要求
工作室教学由于其特殊的培养模式,也需要特殊的教学条件。首先,如何引进项目,就是最大的问题。项目的引进必然要依托于企业,所以和行业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就能为工作室的项目引进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平台,而工作室也就成为了企业的一个设计室,绘图室,或者预算室,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并以此进行教学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快的适应社会。其次工作室教学对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纽带,教师队伍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工作室教学还要求我们的老师具有高水准的实战能力。设计不是纸上谈兵,工作室教学结合市场,那么设计就要符合市场的游戏规则,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实战能力满足工作室教学的需要,是工作室项目制面临的最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自身师资队伍的提高,通过和企业合作鼓励老师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参与大型项目的设计工作,在提高设计经验的同时也增加额外的收入。然后,吸引行业精英加入教师团队,和学校签约,成为外聘教师,客座教授。定期到学校参与学术交流,担任课程任务。同时引进优秀的“双师型”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去。再次是工作室的运作和管理,当有了项目和人才之后,工作室的运作如何可持续的进行,一是硬件上的,工作室应具备一个公司所需要的基本硬件条件,特别是设计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二是在工作室的管理体制必须完善,给工作室教学提供体制保障,并且工作室教学开始会充满困难,政策上也应该对工作室教学有相应的支持。
4 工作室教学的实践探索
重庆工商大学建筑装饰艺术学院从大二年级开始展开工作室教学,结合行业龙头企业重庆港鑫建筑装饰公司设计分公司作为平台,将设计项目引入工作室,并在学院内开设自己的设计分公司,并派驻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师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担任了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把实际项目引入教学,学生在课程环节中参与了诸如云阳大剧院室内装饰设计,永川第二人民医院室内设计,市委党校新办公楼设计,中国农业银行云南支行总部设计。等实际大型投标项目。综合性项目则分类别进行课程,比如云阳大剧院项目为例,则可分为文化空间,商业空间和办公空间三门课程进行分别设计,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过程中还必须考虑项目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避免以前课程中设计思维的单一和脱节。以文化空间为例由于实体具体项目的存在,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地考察,分析现场情况,收集当地素材及地域文化。并从中提取设计语言。这往往是以前设计中容易被忽视掉的环节。而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同学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做出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报告。在接下来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会组成一个专家委员会,要求每个同学上台汇报自己的方案,并指出修改意见。同时下课之后也可以和项目设计师进行交流并且配合建筑表现工作室做出自己的方案效果图。在项目深化的过程中,设计师会组织同学到港鑫公司茶园实训总部参观工厂,同学们能再厂房内看到自己的设计师如何由图纸演变为实体。接下来同学们能够到项目的现场跟着工人学习装饰材料的安装并总结方案设计和现场施工所存在的问题和经验。由于有自己的设计工厂,同学们可以不断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大胆发挥创意。而这又是已经成熟的设计师所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断的交流碰撞出来的火花,才可以推动设计理论的不断前进。
5总结
设计是一个需要和社会密切结合的行业,各种时代讯息都能在设计中反映出来。而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所以闭门造车的培养思路是行不通的。工作室教学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思路中大学的教育思维,从更实际的角度挖掘设计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题。通过和老师不断的交流沟通,通过不同的项目锻炼,通过解决各种实际存在的设计困难。通过真正的参与和总结最终培养出一个和格,全方位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建筑;人性化;体验;景观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o-economic and spiritual life requirements are increasing. In particular, consumer goods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modern life spare time. This is a higher demand in the commercial complex set design. In addition to the good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we need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sensory experiences. In this paper, som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Thematic commercial complex is a unique path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commercial building ;Humane ;Experience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建筑设计呈现主体化设计趋势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商业建筑及其经营方式正向多元化发展,复合化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倾向。所谓复合化倾向是指将多种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组建筑之内的设计倾向。这种复合型商业建筑大多集购物、餐饮、娱乐、健身、办公、居住于一体,有的还包括剧场、会议中心、艺术画廊以及教堂等内容,通常由一个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规划。这类购物中心在设计上往往采用以下处理手法:
⑴根据各自的功能特征进行合理的配置;
⑵将购物、内部交通及娱乐休憩相对分离;
⑶步行商业空间更趋于室内化;
⑷公共部分布置成优美的游赏环境;
⑸巧妙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进行设计
近几年来,以“主题”命名的方式作为建筑设计的一种新思路给建筑赋予了特定的生命力,商业建筑主题化设计趋势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例如主题公园、主题酒店、主题餐厅等等。但这些主题都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城市文化相结合使之更具备地域特色。
人性化体验主题理念的商业综合体
人性化体验主题的商业综合体来自于体验经济概念与现代商业综合体的有机结合。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20世纪90年代对体验型经济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并提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就消费理念来说这对于消费着来说是在商品消费中获取的精神商品,也可以称之为“精神消费”。正如体验经济理论强调的,商业交易中消费过程重要性的上升使消费行为的结果退居次席。这种过程的重要性,延伸来讲,便是对消费本质的重新定义,即“一切消费的本质是对精神的消费”。人性化体验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又需要一个特定的表现形式在支撑它的理念。现如今普遍应用的元素有历史文化、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等。
历史文化主题
实践证明商业建筑也可以作为所在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城市文化的传播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在建筑的形式上或者是内部空间的处理上把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到新建筑的设计中去,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是商业建筑设计中最能吸引眼球的手法。
例如,上海豫园商城就是将区域内的老城隍庙和豫园等传统环境,以及街道、广场与骑楼等老上海商业街的元素有机融合到了新商城的设计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主题;再如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当中,将传统文化特征与现在城市特色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秦淮风光与文化品位的特殊主题商业群。
生态景观主题
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越发的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又无法脱离城市的生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也无法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自然的风光。因此以生态景观为商业建筑主题的设计也为人们所关注。具体可表现为:将室内绿化、水体和小品、壁画等相结合的方法。室内绿化采用花卉、绿篱、草坪和乔灌木的搭配,水体设计运用露天广场中的喷泉、雕塑、水池等来营造商业建筑环境园林空间,也有的采用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台阶及地下空间进行景观设计,把建筑变成一个三维立体花园。如日本福冈波多水城的设计就以水为主题建筑物形似峡谷状,位于一条新开辟的运河两岸。整个商城显现出浓郁的西方建筑色彩,融饭店、办公和贸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当地举办大型节日庆典、商品市场推广及社区公益表演的最佳场所。商城内部分为5大主题区域,分别命名为:星际天地、月亮步道、地球步道、海洋世界和太阳广场。日本的博多水城与众不同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大众化设计与现代购物中心相结合的观念,也给传统的购物中心注入了新的血液,游客们可以通过商场内特有的拱廊往返运河两岸。日本著名的建筑师矶崎新先生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曾把该建筑推崇为20世纪后期最重要的建筑物之一。
休闲娱乐主题
休闲娱乐是最早也是最多的和商业建筑融合的元素,休闲娱乐元素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购物之余享受休闲娱乐设施使顾客在原地就能享受到人性化的体验。此类较成功的案例有香港西九龙中心,其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在购物中心镂空的中庭顶部设置了一部过山车,开动时无论乘坐者还是购物者都会被吸引,从而在中庭中形成了一个娱乐焦点,休闲娱乐和购物的结合让消费者体验到了剧场化的、独一无二的购物感受。
在国外拉斯维加斯的forum shop at ceasara以古罗马建筑风格作为内饰主题,大理石地面,
偶尔有古罗马士兵的模型出现在柱廊之间。让顾客仿佛身临其境,充分体验到了古罗马集市的氛围,仿佛进行了一场游玩。
结语
对现代文明而言, 购物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消费, 也是一种文化享受。顾客对服务和休闲的各种需求的满足是对商业空间的设计的新的要求。现代的商业空间要摸清社会需求变化的
脉搏, 在经营上将购物横向扩展, 形成多功能的综合性生活中心。利用大型核心主体商店与多种商业设施配合,商业与服务配合的做法,为人们的各种公共活动提供适宜的空间; 同时,注重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实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和完善空间的体验感觉。
参考文献:
[ 1]洪麦恩. 现代商业空间艺术设计[ 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 2]夏维中.百年商业变迁[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
[ 3]朱铭.商业美术设计大全[M]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2.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过去单一功能的商业建筑无法满足城市日渐多元化的生活要求,以商业作为基本功能,与娱乐、居住、文体、交通、办公、餐饮等有机综合的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商业综合体整合了原有城市商业中心的种种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其出现和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形态。商业综合体项目往往规模较大,功能较多,因此项目所服务人群的定位很重要,其次其功能分区,交通组织,以及城市形象也是这类建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成功的规划设计,甚至影响着整个区域的环境和交通。
1.城市商业综合体相关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将多种生活功能空间进行高效的组合,形成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随着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城市综合体也需要融人更多的发展理念,使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多样化的生活能够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它将商业策划思想融入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规划思想中,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更需要正确把握市场行情。
处于发展中的当代商业综合体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2.1 功能复合化
多元综合是当今建筑空间发展的一大趋势,综合体内部多种功能间相互协调平衡、相互激发,使得建筑更加能动地发挥其职能和功效,因此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现代商业综合体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购物”场所,而更加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消费”中心。零售业只是商业综合体的一个功能组成部分,而餐饮、娱乐、文化等多种城市功能则占有更大的比重。通过这样的配置,使各功能之间产生互补性而构成统一整体,形成完整的商业群落,发挥地区商业中心的功能,能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要。功能上的高度复合化,使之相比其他类型的商业设施具有更加完善的城市属性,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现代消费中心。
2.2 规模集约化
商业综合体的出现符合商业经济对于规模效应的追求。这种规模效应来源于空间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企业本身规模扩大越过一个门槛时,可带来生产集中的经济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带来一种乘数效应。商业集聚是不同业种、业态的商业设施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为消费者提供综合购物和消费机会的区域。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形态来源于街道和广场——一种典型的体现规模效应的产物,其通过统一的开发建设,创造出具有集聚效应的空间载体,从而实现规模上的集约化。广泛的业种、业态为消费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大规模的主力店、小型租赁店聚集于一处,给购物者提供了莫大方便,发挥出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2.3 空间城市化
商业综合体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街,却又保持着商业活动所必需的空间环境特征,融合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优势,因此受到公众的欢迎。街道、广场、水系等城市元素被引入到建筑内部;区域、路径、节点、地标、界面这些城市设计要素,也充分地体现在商业设施内部的空间上。在功能复合化和规模集约化的共同作用下,各部分彼此之间紧密协作,共同发挥出系统的整体作用,从而使消费者在购物、娱乐、游玩等活动中与环境产生互动,构成充满活力的城市有机体。
2.4建筑形态多样化
通过采用单体式或组群式的处理方式,商业综合体展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单体式如南京大观天地Mall采取独立单体式,周围三面为城市街道,内部自成一体。这是我国大多商业综合体一般采用的形态。而组群式是以线性内街式、点式内广场式或复合式等形成商业综合体的形式。
2.5运营一体化
产生集聚效应的传统城市商业空间,城市商业中心区一般是通过自然的集聚发展产生的。而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类型和规模,则是通过市场调研和人为设计确定的,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具体来说,商业综合体是一种经过整合的商业设施,通过充分的市场分析,有计划地确定集聚的规模和构成。在其后规划、设计、开发、租赁及管理等一系列过程中,都进行着统一的运作。
3.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法
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总结一套科学的实用的有效设计模式,以及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策略的科学发展观。
3.1合理的总体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综合性强,导致人流和车流多且杂,在总图规划阶段要布置好商业综合体的各功能分区,使交通关系清晰。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的核心就是合理的将各种功能空间有效、高效、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综合体的功能空间几乎包括了所有常见城市公共建筑功能,最有代表性和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功能空间有:办公功能、居住功能、酒店功能、零售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公共设施、会议功能、休闲功能、以及停车设施。商业综合体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协同组织在一起,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系统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互补型:不同功能区间之间的功能互补构成整体。2)系列型:将功能上具有延续性和互通性的区间进行组合形成的整体。3 )主从型:确定一个或一组功能区间,另一些功能区间附属于这些主功能区间。4)比较竞争型:功能相同的区间并置,通过服务的多样性和顾客的选择性产生集聚化效应。实际存在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往往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灵活地综合运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3.2商业综合体空间组织
商业综合体空间的构成较为复杂,一般包括了展示、娱乐、休闲等不同功能空间。通过一定秩序和关系的整合,使这些不同的功能空间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功能单元空间、交通空间、公共空间以及室外过渡空间是商业综合体的四个主要基本空间结构。如果按照空间性质功能进行划分,商业综合体空间可以分成商业空间、辅助空间以及交通空间。商业空间就是进行消费活动的空间,是商业综合体内消费者进行直接消费活动的空间,,其是商业综合体的核心空间。辅助空间就是商业综合体的次要空间,是相关工作人员活动的空间,其不是商业综合体的重点空间,却不可或缺。交通空间起着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过渡的作用,通过交通空间引导消费者的流向。
在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中,应当遵循一定的人性化设计原则。首先,开放性原则。开放性的空间能够扩大消费者的活动选择范围,从而使得消费者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空间体验和感受;开放性的空间能够强化环境意向,为不同人群提供相互融合的客观条件。建筑在功能空间设计上更加开放与灵活,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其次,多样性原则。不同背景的人群对建筑空间有着不同的使用需求,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空间元素和类型必须多元化,呈现多样性,才能有效地发挥空间功能作用。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功能不再只是购物,还需要具有餐饮、娱乐、休憩等相关功能。第三,可识别性原则。可识别性是指消费者通过对环境和事物的感知,认识到某一空间的独有特征。在商业综合体空间中,消费者通过接触建筑空间的功能、形式等特征,认识相应的功能分区,并将其与其他功能分区相区别。
3.3交通设计
1)停车组织。停车组织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和运作效率,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停车组织的规划就是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有关土地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在地面空间严重不满足停车要求和土地昂贵的情况下,常常选用建筑内部结构停车,但是其造价高于地面停车。合理的规划设计,增加不同功能的共用停车空间可以大大减少停车空间。
2)交通系统。交通系统组织形式的选用应该根据周围环境的交通状况和地势特征确定,主要有平面和立体两种。平面交通组织形式适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间比较开阔且流线简单的地区。以人流和车流为基础,分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两种方式:①人车混行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由于空间上的干扰性强,不安全因素多。为了限制车行速度,设计中常利用曲折的边界和粗糙质感的铺地材料;②人车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车流通过相对独立的人口和流线进入基地。其优点是流线十分清晰,交通相对干扰少。缺点是流线比较长,为了保证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车流的通行。
立体交通组织将人流和车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间高度,大幅度地减少了不同交通之间的干扰,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的城市空间。立体交通组织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间,解决了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在我国城市已有较多应用。
4.当代商业综合体建筑发展趋势
4.1注重建筑的文化表达
不少商业综合体往往过分注重其时代性、商业性的表达,而忽视了地域文脉的传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借鉴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强调区域历史与环境,追求建筑的文化表达成为必然的趋势。对地域性的表达不仅要体现在建筑造型处理上,也包括室内外空间的处理上。例如对传统建筑空间原型、历史元素和符号等的现代演绎,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塑造“城市精神空间”,突出了建筑的个性与地域性。
4.2个性造型、空间丰富
每个场所都应该是个性的,虽然“个性”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有个性的场所都会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形成归属感。当代的商业综合体有化零为整的趋势,让人们在空间装换时的步行或休憩其中感受到愉悦,从而缓和其压力并增加逗留时间。甚至有些独特的商业会晤等需求,它们本身被当做空间艺术品设计,大大有别于其他空间和消费氛围。许多商业综合体建筑顺应当代建筑潮流,在简洁的形体内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其造型以基本几何体块进行组合、结合立面表皮化处理,使得整体生动有趣,增强了商业综合体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
4.3公众参与化
这里的公众参与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在我国已处于起步阶段,但尚未完全落到实处的公众参与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公众参与是在公众需求多样化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协调措施。以往建筑师往往进行主观控制,公众市民参与未得到真正的贯彻,或只是象征性或实验性的参与。目前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公众座谈会、公示设计成果等公众参与的方式正逐步得到实行。另一方面,随着网上购物的逐渐普及,商业综合体作为功能性购物场所受到挤压,因而对购物场所的娱乐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公众参与的另一方面指公众参与的内部空间娱乐体验化,即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他们自身成为创造体验的主体。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念,论述了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思想和要点。城市土地需求大,通过合理的整合设计,集中各种功能空间,配以合理的停车和交通系统,确定好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形态和开放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主要思想。
参考文献
[l]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桢栋.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The fashion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for Business combination
摘 要:城市商业综合体①项目因其大部分位于繁华而人流量大的城市中心区,故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建筑项目而言受众群较大、使用率更高。研究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环境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发展,同时还对未来城市总体经济规划具有重大影响意义。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大商业综合体的分析总结,并对北京蓝色港湾和三里屯village两大商业综合体环境设计进行调研分析,以及通过实际项目方案的实践研究,探讨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设计中体现的时尚性设计,以期对当代我国城市综合体环境设计及其未来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时尚性设计、商业综合体、商业环境、建筑空间
一、引言
“时尚一词已是这个世界的潮流代言词,英文为fashion,它是指人们对社会某项事物一时的崇尚,在如今社会里,多指就是流行得体的一些东西②。”随着世界的发展,“时尚”一词已不再单纯形容T台上那让人看不懂猜不透的另类时尚服装,不同类型的标新立异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都被打上了“时尚”的标签。
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中国作为一种“泊来品”,发展逐渐加快并升级为新都市综合体。它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及产生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满足了现代都市发展的一切需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宠儿,其体现的时尚性设计趋势不言而喻。
城市商业综合体带来的对城市商业形式变化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现代商业活动中一个非常流行亦或者说时尚的内容就是体验消费。体验消费虽不能取代购物消费而成为主流,但消费者对于它的这种巨大需求量成为购物消费的重要补充形式,其带来的人气是购物消费的重要支撑。在传统的百货类与商业街设施,大型表演与其它服务类方面所占比例甚少。而新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几乎无一例外地包含了餐饮服务,大型的挑空中庭结合促销及展示活动,娱乐场所等体验性消费形式的空间组织形式,成为商业环境设计的新亮点。有些甚至把城市的文化活动与集会功能纳入进来,如深圳龙岗Mall的中央表演广场兼具城市集会功能。因此,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模式无疑成为了城市时尚生活的代名词。换句话说,当商业综合体成为人们所崇尚的购物消遣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场所,当这种商业综合体顺应城市发展需求应运而生并引领城市经济新的发展方向的时候,它的整体的商业模式所带动的其他产业的新兴与发展就是一种时尚性的设计。
二、世界著名城市综合体的总结与分析
通过对世界上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各个综合体作为成功案例所体现的时尚性设计元素。以此作为调研分析与实际项目实践的借鉴。(详见表1)
三、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北京市内两大商业综合体三里屯和蓝色港湾的调研,从建筑空间角度剖析商业综合体环境设计体现的时尚性设计,总结出可供借鉴的时尚性设计元素。
1.开放空间的时尚设计
商业环境中的中庭与室外商业街,是商业环境中非营业性的开放空间。商业开放空间不仅是买卖、经营、购物之所,而且作为城市文化的窗口,成为城市生活的生动写照。同时它具备舒适的步行条件,结合了游乐活动,文娱设施,文化展示,而成为城市中欢乐愉悦的场所,是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背景,有“城市大起居室”之称。它为人们提供了休息、交往、观光会晤的空间,同时,将商业人流高效地组织到交通中去。
三里屯的“开放城区”理念是将十多栋建筑(主要是低层)组合起来,建筑的高度和风格各异,因而形成不同的空间和视觉感受,但同时维持宜人的空间尺度;而许多通道、巷子、小径和庭院,纵横交错环绕于其间,同时形成城市广场。这种布局形成了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整个区域成为真正的“开放空间”,是公众可自由穿行的“街区”,以便利人行交通;另一方面,人们通过逗留时可欣赏到区内的环境景观和各种活动,使行程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和感受。从城市设计角度来看,“可渗透性”的街区也创造了视觉上的连接和延续,有助于人们对城市的识别和体验。(图1)蓝色港湾的商业街区虽然与城市周边的连接不太紧密,但通过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点面结合与立面风格独具风情的演绎,使蓝色港湾形成了高低错落,拥有异国风情的商业街区,增加了消费者的休闲意境和购物趣味。
商业综合体的中庭是商业建筑关注公共性、舒适性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人们追求“安全、舒适、愉快的购物”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三里屯和蓝色港湾的建筑空间形态丰富,都设有不同形式的广场和下沉空间设计。(图1)三里屯南区Big Orange广场位于南向入口处。广场内设有喷泉景观,各建筑的外立面正好为这些活动提供绝佳的背景,大型的LED屏幕成为传递信息、与公众交流互动的有力工具。广场上还设置有艺术造型的音乐播放设施。这里有不同类型的艺术表演以及艺术活动,更加增添了艺术文化的氛围,成为不同背景、国籍或趣味相投的人们聚会交友、市民们周末或假日休闲的好地方。三里屯北区开放式庭院格局设计更接近四合院的氛围,为喧闹都市中的清静庇所,下沉庭院的设计不仅使这里成为一个放松心情、享用午餐和咖啡的好地方,还为各大时装秀和创意活动提供了一个绝佳舞台。蓝色港湾内部广场的设计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活动演绎的舞台。大尺度的开场以及中心广场喷泉景观的设计都成为整个商业环境中的亮点。蓝色港湾的主入口处有以雕塑为中心的广场,不仅有喷泉设计,而且围绕其周围还有可供休闲的座椅,并且休闲座椅在夜晚的灯光效果下会更具特色。
2.形式多变的商业空间入口时尚设计
商业建筑入口区域是小型的公共空间,商业建筑入口空间除了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还需要综合处理人们的消费行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使用功能、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各种要求。入口空间不仅确定了商业场所的空间氛围与基调,而且参与整个空间秩序的形成;入口的个性化创造有利于城市空间特色的形成,入口代表着商业建筑的性格,标志着区域或城市的社会特征及内涵。蓝色港湾的主入口(图1)透明的玻璃边庭使得入口空间呈现出透明的质感,能够将原本的内部空间显现为外部空间。蓝色港湾入口空间在设计方面注重空间互相渗透,共生共存。台阶和坡道使建筑入口空间升起,增加商业建筑主入口的氛围。其他细部,如雕塑,柱础,或其他标志物增强了蓝色港湾入口的可读性,丰富了入口立面与建筑的层次与深度。而三里屯的商业入口空间形式更加多变,根据不同街区和店面的需求,设置独一无二的入口形式,使整个内部空间更加灵活多变。
四、项目案例分析
项目类型:城市商业综合体
项目名称:“新天地・尚生活”SHAOXING・CHINA
设计时间:2012年8月开始
规划用地面积:745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9900平方米(其中整体商业面积60000平方米商业街区49000平方米、办公40000平方米)
项目地点:中国绍兴
1、项目简介
“新天地・尚生活”SHAOXING・CHINA项目是地产公司配合绍兴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与消费需求的变化启动的商业项目。该项目是位于绍兴市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的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
从项目所地处的位置分析,该项目的建立不仅要使各大商圈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作为整个绍兴新旧城区的轴线链接纽带,使整个绍兴的城市发展更加具有丰富性和连续性。
2、规划设计
通过对项目的综合分析与定位,项目为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图2)。使其成为绍兴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同时为周边市民乃至整个绍兴新旧老城轴线上的消费者提供一个区别于其他商圈的特色的商业体验。体现出现代商业环境的设计已大大突破了传统商业环境设计理念的束缚,走向了具有开放、时尚的设计方向。通过对项目的定位上就可以充分体现出商业环境的设计发展定位趋势具有前瞻性和时尚性。
项目的整体布局(图3)上,办公楼位于主干道与梅山江水道的交界处,建筑物的建成拥有良好的视野效果,建筑高度也丰富了整个城市的天际线,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大型商业中心位于主干道交叉处,体验式商业则位于整个项目的中心区域,形成了人车流的有效分离。中心广场位于商业中心与体验式商业中心位置,有效地聚集人气,为其提供了展览、活动、演绎为一体的精神场所。特色的水主题空间设计环绕整个项目内部,成为连续性空间的整体纽带。整体设计充分反映了现代商业环境的时尚性设计理念。
项目业态布局上,选择合适的业态混合开发,将各个部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大型商业中心汇集多种的功能,特色商业街区提供体验式休闲,成功的加强了个物业形态的经营,实现真正意义的一站式消费中心。从综合的角度将“新天地・尚生活”商业综合体打造成为一个与绍兴城市发展高度融合的项目,使其成为绍兴文化与灵魂的标签――现代城市名片,成为绍兴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者。
3、项目前景分析
项目自身的价值上,“新天地・尚生活”商业综合体很好地克服了绍兴当地发展纯粹居住、商务所造成未来发展的局限,具有非常强的自我成长、自我繁荣、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自身的功能定位,使其实现了24小时的都市繁荣,整体的提高了综合体的使用效益。这种由自身价值带动其经济增长的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定会成为新的商业发展趋势,所体现的时尚性不言而喻。
五、结语
通过对三里屯和蓝色港湾的调研分析,以及在实际项目的设计实践中,总结得出在建筑空间方面环境设计的时尚性元素,还有在实际项目中如何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来充分的运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时尚性设计理念来实现商业环境的成功。并为我们今后的商业环境设计提供了借鉴,对中国未来商业环境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注释:
① 商业综合体,为当今地产模式的最高形式,它是伴随着城市功能的综合化、规模大型化和空间与流线组织复合化而顺应成长的一种全新的复合地产。HOPSCA由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 Building)、公园(Park)、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会议中心(Convention)、公寓(Apartment)等的英文单词或词组的首个单词的首个字母构成。
② 百度百科“时尚”一词基本概念http:///
参考文献:
[1] 陈莉.商业景观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2] 徐伟勇.浅议商业建筑内部空间――中庭[J].江西建材.2008
[3] 罗建中.北京三里屯之演化――三里屯village实例分析[J].建筑学报.2009
关键词:传统商业街临潼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1.背景
图1临潼石榴古镇项目区位图
图片来源:导师提供
2009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了《曲江新区扩区发展规划》和《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曲江新区和临潼区共同建设“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理念,并将临潼着力打造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商贸会展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图1)。临潼地区本身已经拥有兵马俑、华清池、骊山等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在这样的发展框架下亟需开发与这些知名景点相配套的,能够留住游客的旅游项目。
因此,“石榴古镇”整体项目通过打造“石榴山庄农业观光园”,“石榴古镇”传统商业街,高级会所、高级度假酒店这四大板块的项目以达到发展临潼地区旅游业,提升地区文化形象与层次的目的。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石榴古镇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商业街部分,通过传统商业街的特色地域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展示,以及特色民宿工艺作坊等业态形式吸引各地游客的驻留。
2.项目定位
在临潼地区的大的旅游发展背景与“石榴古镇”整体项目框架之下,“石榴古镇”传统商业街部分的定位归纳为以下:以临潼地区文化与关中文化为主题背景,通过传统民居聚落形式的商业街,设置餐饮、特色住宿、民俗文化体验、特色商品贸易等主要功能,为游客提供食宿、休闲养生与购物娱乐等旅游活动项目。
二、结合商业策划的设计模式探索
传统商业街本身是由城镇的居民区逐渐转变而来,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推移,它所承载的不只是商品的贸易往来,在商品与贸易模式上逐渐的含有了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等。因此,受到了游客的观赏喜好。
纵观国内当今的传统文化商业街成功案例,大致可分为两类:有历史渊源的街区保护与开发,例如丽江、乌镇等知名景点;另一类是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开发背景的新建的传统商业街,例如成都锦里、文殊坊等项目。“石榴古镇“传统商业街的设计思路与后一种模式较为类似。借助区域内的旅游景点、文化内涵,以此为内涵进行开发。因此,在临潼地区进行本项目的设计时,除了需要回应兵马俑、华清池等同源文化时,还需要挖掘当地的文化背景特色。
因此对这样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时,设计模式应当是要先从其所含的文化内涵入手,对其所需传达的文化内涵进行重新建构,并将这些文化通过商业的方式转换为实际可操作的内容,最后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表达出来。
1文化背景建构
1.1临潼文化
临潼,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其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境内有秦兵马俑、华清池两个5A级景区。根据史料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文化背景,归纳出可用于本项目的临潼地区文化要点如下:
1.石榴文化
临潼是中国石榴文化的发源地,石榴文化的历史悠久并且内容丰富。体现在诗歌、服饰、礼仪、传统节事方面。除了作为含有经济属性作物外,石榴无论是花、果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具有美好的象征寓意。
本项目中,石榴文化占据的是主要的地位,可衍生出与石榴相关的小吃、石榴饮品、石榴主题养生护肤、石榴花与果皮染色工艺的服饰、石榴果实酿酒坊等种类;或者可以作为景观:一定数量石榴树的种植作为景观热点的季节性展出;或者以石榴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例如赏诗、品酒、手工制作等可参与性强的活动。
2.爱情文化
临潼的华清池景点是唐太宗与杨贵妃二人爱情的见证,另石榴的与一众,也有对美好爱情的祝福。因此,本项目也可以因借这一现状,通过商业内容或者建筑设计的手法表达。例如相关温泉养生会所、主题广场节点、相关纪念品销售、特色沙龙等形式。
3.唐文化、丝路文化等。
这二者也都是根植于临潼当地的文化背景之中,可以辅助石榴文化内涵作为商业街文化多样性的支撑。可以通过特色商业零售、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等手法来体现。
1.2关中文化
基于本文的研究对于关中地区文化的特色归纳总结主要从两个方面,物质形态的和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
1.物质形态文化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关中民居建筑、饮食小吃等
2.非物质形态文化:戏曲表演、传统手工技艺与特色工艺品、节事风俗等。
1.3当代旅游文化
项目除了要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作出回应外,还需要与时俱进。由西方或者新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人们的追求也许纳入设计策划的考虑之中。归纳为以下几点:
1.酒文化:围绕项目的主要主题:石榴文化可以衍生出与石榴文化结合的酒吧、酒窖,等通过酒窖对酿酒工艺的展示,酒吧的酒品销售来展示石榴、酒文化。
2.咖啡沙龙:咖啡沙龙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作为休闲娱乐与交流的场所,咖啡沙龙相对于酒吧营业时间更长、环境相对安静,适合颐养身心。
3.创意市集:当今艺术创作人群中独立创作已成为重要的流派与组成部分。创意市集正是为这样的群体展示销售作品的形式。因其受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并且对于空间与时间的需求都比较自由,因此,在商业街的商业策划中它是一个能够出彩的节点。
2商业策划
2.1整体框架
根据上文对于文化背景的建构,将商业街所包含的商业内容根据不同业态分为以下的功能板块,形成支撑设计内容的总体框架,便于后期设计工作的展开。
创意市集、特色商铺、民俗餐饮、特色酒坊、特色客栈和民俗博物馆(百子庙)区。这些内容是根据游客到访商业街的空间与时间的行动轨迹,分成了体验游玩、餐饮住宿、购物、祈福、拜谒四大功能形态。(如图5.16)
图2商业功能框架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根据以上的商业功能框架,以下的步骤将逐步细化商业街所需的商业内容与形式。
2.2商业内容策划
商业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商品”,环绕这个基本要素展开的买卖活动构成商业街的全部内容。建筑师的职责是给与这个特定内容以最佳的反映形式与空间。上文确定了在商业街内提供哪些商品,而通过何种形式的空间来承载这些“商品”是作者接下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研究的内容。
1.商业内容构成(表5.2)
表1 石榴古镇商业街商业内容构成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根据前文对现有实例的调研,以及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得出上表,其中在商业内容上,各板块之间内容有部分的重合,因此这五大功能组成板块并不是互相孤立与割裂开来的,因而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尤其是在设计之初进行功能分区布局的时候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2.3商业空间形式
1)内部空间类型
艺术设计的分类有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网页艺术设计、版式设计等设计分类.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建筑上进行设计或者修改的一种装饰活动.在环境设计上只有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稍有区别以外,它们所涉及的范围不同,但本质上还是对建筑物的改变装饰设计.平面设计是指在各大媒体书刊杂志上的设计创新的一种形式改变.平面设计包括有书刊杂志设计、广告设计、新闻媒体设计等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的特点是重于创造和实践,设计主要是靠设计者的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来完成的.设计要介于设计物的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综合表现.
商业设计是在商品的销售模式或者商品的外观进行设计而目前的商业设计主要是在商业活动的运营、销售、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的一种设计活动.商业设计是根据商品的销售模式和提高企业品牌形象,增强企业商业价值的本质意义为目的的一种设计活动.商业设计可以为企业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中具有独特而先进的代表作用[3].商业设计主要介于对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进行准确了解,对商品市场的发展状态明确把握,更要了解设计物的设计范围,才能明确地开发研究出真正具有创新设计的价值意义.商业设计主要包括有商业规划设计、商业动态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商业布局设计等设计方式.
艺术设计与商业设计的关系
1设计和生产的关系
设计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说是设计,因为生产是根据设计来实行的.一种商品的生产也是根据客户需求或者消费者的意识进行设计才能生产.所以,设计其实就是生产的动力,设计所针对的对象与结果都与生产所针对的对象具有相同之处,其实设计与生产具有结合的辅助效果.设计是在商品的外表与本质精神进行改变和创新设计.而设计的思维是源于设计者的创造设计思想和商品的设计方式和设计范围.设计者根据商品的设计范围发挥,制造出超想象能力对创造设计物进行设计,得出的设计物,必然是艺术设计与商品设计的综合表现.
2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一个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而一个设计的设计物也离不开市场,所以,市场与设计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发展的.设计离不开市场的发展,设计是市场的根源,如果设计的设计物在市场得不到任何的回馈与收获,那么设计的设计物不具有设计的意义了.设计的效果是由市场来反馈的,所我们对商品的设计要具有谨慎设计计划,准确把握设计在市场的正常发展.
第一,设计是在商品的生产和研究的一项非常艰难而费时的工作.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商品在市场的发展,在设计的研究与生产,我们必须解决商业弊端的源头,向生产商品进一步从精神上和外表上进行设计.使得商品在市场中具有提高企业品牌形象和皮业商品价值的体现,为赢得商品在市场中的立足之地.
第二,设计的方法是由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和用户的满意程度进行参考.设计是来自于设计者的思维和产品的开发研究范围而定的.设计者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产品开发设计的范围等因素进行设计.设计也是由姚经过深思熟虑才能总结才能得出,为了满足客户的设计要求,我们通过会议、非正式会议、问卷调查等诸多方式进行获得相关知识,才能第一时间解决设计方案.
设计在商品或者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意义.设计在满足客户的前提下,创造了商品的利用价值;设计在开发研究产品的新产品时,为商品提供了质量和审美的价值利益;设计在设计企业的商品在市场的发展进步时,设计为企业制造了经济价值.无论在外表还是实质精神上的改变设计,社会或者企业都能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价值意义[4].
3设计与消费观问题
如今,社会消费时展时期,消费者都追求新颖而独特的商品,既对商品的外观具有一定的设计要求,也对产品的实际价值有较多的标准.消费品在消费者心理的标准地位也提高了很多,如果没有创新与设计,那么商品的发展与消费会走下没落.特别是,消费者追求品牌的现象越演越烈,在品牌中只有优胜劣汰,没有价钱便宜,设计与消费者的消费已成正比关系,随着设计的新颖和独特,消费者的消费也提高.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与商品的外观改新与设计有关.所以,设计成了消费者心中的依靠.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提出了更好地要求,而居住环境由于其特殊性,也成为人民关注的一个焦点,并且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爆炸发展以及人民对于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居室设计行业越炒越热,其巨大的市场前景不可忽略。但与市政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所相对的却是居室设计人才的缺乏。虽然目前我国从事居室设计、经过合理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操技能训练的人员不在少数,但真正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发展生命力的专门人才还是非常缺乏。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居室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我校在对包括上海盈衡、上海同济、上海聚通、上海南汇设计院等在内的国内大中型设计企业进行了调研,同时参考了国内众多学校对居室设计课程教学成果以及我校以往毕业生的行业在岗率统计后,我校对居室设计课程的培养层次做了新的规划,得出的结论为:居室设计课程设置与培养内容应当以企业为导向,同时植入职业发展与提升内容,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居室设计发展型专业人才,更好服务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3]。目前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显示出不适应性,由于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原因,“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了。此时,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摆在每一位高职教育者面前不可忽略的问题。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工作坊式居室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坊居室设计课程主要是指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放在一个实操环境(如工作坊)下,通过加大实操技能课程的项目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工作坊式高职居室设计课程的应用
(一)转变课程教学思维
在高职居室设计课程中采用工作坊式教育模式,师生首先应当转变思维,从思想上剔除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思维,从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动脑教育向手脑并用教育转变,从验证理论结果向增强动手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多环境教育转变,加强社会合作,从教学中创造附加生产力,从单纯检验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向检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全面素质转变。
教学思维的转变,既是做好工作坊式居室设计课程教学的前提,也将会对整个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教学内容上的转变
居室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工作坊式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运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综合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素质能力专项强化训练,培养居室设计相关企业一线的居室设计师助理人才。因此教学内容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流程式教育
将课程教学作为一个流程管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完成一个室内设计的完整流程:概念设计、表现设计和细化设计。
2、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通过概念设计增强学生的手绘能力,通过CAD施工图纸、三维效果图增强学生的软件掌握程度。
3、职业素养的塑造
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塑造,由于工作流程式的课程教学方式最终会产生实际的成果,而一件室内作品的完成并不可能由一名学生独立,其中有许多地方是需要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探讨的,在这一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严谨工作态度、刻苦学习精神和默契的合作能力。
4、教学资源的丰富化
为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在教学资源上,工作坊式居室设计课程教学就离不开诸多可以实际操作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录像、教学文件、实训工作室、实训工作坊、校外实训基地等。此外为增强教学成果,更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教学知识和相关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还设置一系列的相关课程,被分别放置在居室设计课程的前后,如前修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设计,工程图学,Photoshop,AutoCAD,3dsMax,结构与空间等,为学生在居室设计课程中进行手绘和软件操作做好铺垫;设计平行课程,商业空间设计,这门课程同居室设计本身有一定的相同性,同时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集中学习,增强学习效果;设置后续课程:小型景园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这些课程由于需要用到居室设计课程中学习到的大量理论知识和实操工具,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居室设计课程的一个后期检验阶段。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育内容的转变是为了进一步符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在工作坊居室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同社会需求的实际联系起来。居室设计的基本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建筑居室设计的能力,创造出功能和美学等方面均有创新的生活空间,让学生了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表意与构成形式的关系,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与规律,能灵活运用于居住、餐饮娱乐、酒店宾馆等典型室内空间中,并熟悉施工工艺与材料构造[4]。
根据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以及专业特点,在工作坊居室设计教学中,我们必须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同专业工作结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入美学理念等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工作坊居室设计课程的教学重心在于课程设计环节,即在居室设计课程设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以学生就业上岗的知识技能为授课内容,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讲授理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在课程讲授中大量应用了“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设计,包括国内外优秀的获奖的设计成品、教师的设计成品和教材中的设计案例等多种实例为主,分析案例中所应用到的室内空间、主要细部构造及其施工方法等,在这一过程同时应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增强,强化学生动脑和动手的任务训练,增强学生的应用性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综合能力有机融合,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可入职的能力,减少毕业后的实习环节,从教学中即可获得实践经验。
根据工作坊式教学工作的本质,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该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的平台放到企业,放到施工现场,建立了“课堂教学—实训中心教学—施工现场教学”的流程化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为教学中心,以实体项目为主要手段,可将学生直接带入施工工地、现场,通过现场的教学与实训,教师和企业一线专家与学生共同协作,采用与课堂抽象教学效果截然不同的直观演示,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机衔接,增强学生岗前实践和组织协调及应变能力,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工作坊式高职居室设计课程的成果
我校工作坊居室设计课程成果显著,通过该门课程的工作坊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此外还为全程工学结合,将企业用人需要与工作流程融入项目课程中;项目化教学,按居室设计所涉及的类别与企业共建项目资源库;校企共评,校企共同参与课程成果评价,细化考评机制。同时我校居室设计专业校本教材由我校合作企业一线专家与本专业教师共同编写,包括实训指导书、校本实训教材,教材内容实用,切合实际教学内容,这些教学成果不断提升了居室设计的课程教学成效,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我校其他课程的实践性探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与良好的思路。
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实践,将教学方法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兴趣引导、问题切入法:
兴趣引导、问题切入法,可加强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在项目课程中教师刻意设定若干个存在问题的案例,让学生来寻找其中的问题,这种“找错误游戏”可使学生在设计项目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和探索性,对学生的自我再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动态小组讨论法
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问题自由组织临时的学习小组。这种临时组合的学习小组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学生们的讨论,提高了学生们共享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传播知识的能力(交流与沟通)。学生在不同的组织小组中, 因组织的变化和学生的不同会产生更多的交流机会,碰撞出创意火花。
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过程,组织不同的项目小组,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如在别墅设计项目中,由于项目的特点,开始阶段需要查找的资料和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较多,通过小组的讨论和组长的任务分配,发挥了项目小组的团体优势。小组讨论设计项目中的问题也会使小组成员加深对设计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堂小组讨论中学生是以主体的方式出现,教师是旁观和指导者。小组成员这种“七嘴八舌”看似混乱的讨论,会极大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这种参与式教学,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从“合作”和“争论”过程中充分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角色扮演法
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模式中,角色的扮演在教学中分为两部分,一是师生角色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企业的设计总监,掌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实施质量;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企业的员工,在设计总监的指导下,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
课堂中教学组织上,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扮演,在居住室内环境设计课程项目中第一个模拟任务就是需要学生对“客户”进行调研,这种教学的安排有时候是“真题实做”而多数情况下是在模拟下进行。无论是真实还是模拟的过程都必须根据所得出的“调研数据”基础上,来展开下一步的设计任务。首先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人构成;一名学生扮演客户,另两名学生扮演设计师,扮演客户的学生根据对自己未来“家”的需求,提出设计要求,扮演设计师的学生根据调查客户的条件、分析“客户”的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特别是扮演“客户”的学生,不太易进入角色,这恰恰是教师需进行指导的关键点。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和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设计方案会更加切合实际,这种角色的扮演体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对接。强调了“教与学”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向性”这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工作情境教学法
工作情境教学真实化,真实项目“做中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黑龙江测绘科学研究所在艺术与设计学院建立了数字城市项目实训室,(校中厂)把企业的数字城市项目拿到学校;企业工程师和学校的教师共同按照企业的项目标准指导学生完成实际生产项目。这里教室已经不是传统的教室,工厂也不是传统的工厂,而是校企共同打造的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的场所;教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赋予了更多的企业工程师的角色;企业工程师不仅充当生产中工程师的角色,同时也兼有 “教师”的职能。教室则再现了企业的环境,学生融入到了这种“企业”的真实氛围中,环境激发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该项目的引入和教学情境的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产生了变化;学生不仅是在学习,同时也是“产品”的制造者,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即可取得相应的报酬,这里已经不是单一功能的学习环境,学生体验的就是“工厂”。
五、从易到难的进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较适合学生整体水平比较接近的班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针对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的项目目标和课程的重点、难点的分析,从易到难的原则逐级布置,学生在完成较简单项目任务并具备一定的经验后,再完成较难的另一个项目任务。
根据学情分析,选择、“进阶式教学”的方法是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进阶基础,由于进阶阶梯是低难度的,所以学生可以整体推进到下一个“阶梯”的项目中。“进阶式教学”实施中学生能力的“接力”就应选择具有适当性,阶梯之间的联系应比较紧密,各阶梯之间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又各有鲜明的目标,以便形成学生能力的整体递进。
六、难易不同项目并进的教学方法
从普通住宅室内到复杂的别墅设计,因难度的不同,在教学规律中都是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式教学方法。但在学生能力有较大差别班级的情况下,把难易不同的项目并列,让学生来选择,这种强调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学习兴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采取了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来分组,实施难易不同的方案并进,通过学生的自选、把难易不同的项目分配给对不同项目有着不同兴趣的群体学生中;不同项目的差异性,会给不同项目小组带来不同的问题,而恰是这些差异及问题在共同交流中,不同项目小组都会得到启发,并在相互的讨论中体验和分享不同项目的设计经验。
七、实物演示、参观法
实物演示、参观法是多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艺术设计类,材料与工艺、室内设计制图与识图课程中,学生对材料及构造了解较少,不能把现场的工艺、结构转化到图纸中,主要是这类课程的知识是需要通过直观“视觉经验”来取得,而通过教学课程的实物演示、学生到施工现场的参观和教师或企业设计师的现场讲解等这类教学方法实施,学生的这类经验会得到提升,才能把这类视觉印象转化到图纸上。
八、课程教学多方参与、成果多方评价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住宅室内和商业空间设计这类实训课程中,教学过程不再是由一个老师从头到尾的贯穿于始终,课程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内容聘请企业的设计师穿插几个“专题讲座”,和到企业调研。企业的设计师和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因此每一位“参与人”在学生的成果评价上也就成为参与者。
学生参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改变狭隘的知识性评价为宽泛的综合性评价,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上还注意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多维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主体进取的动力。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