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项目化 趣味化 动手为先导 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63-01
1 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的特点与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电”,看不见而摸不着。电子电工课程,是一种理论性、抽象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的学科。就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物理时也反映:“电学难学,力学好学”,更何况,电子电工专业中的电子技术课程,比起高中物理中的电学,不知要深几个层次,其实是一门连高校都感到困难的课程。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却是技校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都很差,并且初中数学、物理基础薄弱。学生学习难度之大,教师必须充分考虑。
据多年的职校调研事实表明,目前职业学校中,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学习困难现象相当严重。让初中基础就较差的学生去学习系统的电子电工技术系统理论,难免会产生枯燥、乏味感,影响学生学好专业的信心,专业对他们也就失去吸引力,加上教材与生源素质不相适应,造成教学困难,毕业生动手能力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就业需要。
多年的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一个班中,有几个课堂理论教学适应性很好的高一新生(高分生)与一些对课堂理论毫无兴趣的新生(低分生),同时接受动手性技能训练与测试,结果后者却超过前者。这说明低分生在技能操作中未必次于高分生,不同的学生(指初中教师称呼的所谓“优生”“差生”),对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是不同的,智能的表现与发展也不同。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对他们来说不适应。而“优生”的出现,是因为他更适应于某个教师或某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就是说,“优生”“差生”具有相对性。作为一名电子电工专业教师自然要改革传统教法,研究适合生源实际的新教法,通过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职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现实,达到教与学的相互适应,开发职校学生的潜在智能。
2 项目化、趣味化教法的推出
电子爱好者都有体会,学电子关键在于多动手,不动手而学好电子是不可能的,许多理论上不懂的东西,在动手过程中都会慢慢被理解、消化。笔者对电子电工班学生专业课教学的摸索与反复类比认为,在目前生源与职校现状下,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先动手,后理论”即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专业基础为主线,以培养技能为中心,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这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也不同于社会上维修部师傅带徒弟形式的教学,是一种“将教学过程项目化、趣味化”或“溶电子基础理论教学于项目性、趣味性实验实训中”的教学方法示意比较如下:
所谓“项目化、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学习电类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理论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项目化、趣味化,形成具体的操作任务,而提前进行实验实训教学,以培养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培养、激发了兴趣后,再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学生通过系列兴趣性制作,再配合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有计划的理论引伸教学,使学生在稳固形成各种技能的同时,也能掌握系统理论知识。
如何实施在动手过程中学理论?如何将基础理论教学溶于趣味性实验之中?这要求教师吃透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精心设计相应的趣味性小制作电路,把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到电路中去。还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与顺序连贯性,所设计的小制作电路要形成一个系列,与教材相配合。同时,使电路功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吸引力,电路要精心设计,反复试验,并做出样品,使学生对电路的功能坚信不疑,学生做了成功率要高。这样可以提高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创造轻松愉快的心境,教师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渗透到这种兴趣性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造并把握这种时机,见缝插针,随时挖掘实验中蕴含着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引伸讲解,使学生在获得技能技巧的同时,牢固掌握基础理论。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忽视与削弱基础理论教学,反而促进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不同的只是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是通过“趣味性系列小制作”这座桥,沟通了“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两个环节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双丰收,达到“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的统一。
3 项目化、趣味化教法的实践效果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项目化、趣味化教法”使初学者容易入门,消除了以往初学者对电子技术的那种神秘而高不可攀的感觉。学生通过趣味项目的制作兴趣倍增,强烈的求知欲和班级制作学习的气氛为专业课的学习扫除了障碍。学生手头都有各种制作电路,学习的灵活性大,便于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学习,课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全班学生平时都忙了起来。教材中的电子、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已不知不觉地在应用与探讨中搞懂了不少,并且理解得比较透彻。在制作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除了教师及时进行解答指导外,还发现学生经常会自行翻书找资料寻找答案。显而易见,学生爱上了电子!学生能够自行学习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了,班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专业学习气氛,“项目化、趣味化教法”模式深受学生喜欢。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有人预言:“未来是电子世界”。教学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中的电类专业教学与社会产业结构不相适应,跟不上电子电工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发展速度。虽然,每年有相当数量的技校毕业生走向社会,但从质量上看,还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不能从事专业劳动。这与职校专业课教学质量、教学形式、学生动手技能的优劣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如何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改革、研究教学方法,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赢得社会声誉,形成招生、经费、设备等方面良性循环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重视绪论教学,了解课程内容
绪论的内容是本书内容的精练,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总体要求。所以,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电子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子电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常用低压电器与机床电路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中阶段那些乏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2.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很多内容靠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讲解是很生涩的,如果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会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况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生不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
二、专业知识的储备
1.把握基础理论“够用”原则
不能仅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基础理论过分薄弱,将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把握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培养的尺度,保证必须的基础知识。
2.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原则
在注重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非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工作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自我表现。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当前,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主要是完成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非专业能力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专业能力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侧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来判断处理问题,如,新调试的机床电机的旋转方向与标记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出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根据三种电机如何进行改变方向的控制理论,学生很快提出新的问题。
2.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中专生应具有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这也是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补充。我们对中职生的要求并不高,完成电路故障的位置元器件的大体判断。这些都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3.提出简单设计任务的能力
【关键词】 电工实训 改革 实践
Abstract: Electrician training is a course linging theory with practice,improving the operational ability and close to the actual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society ,and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The essay analyses th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ctrician training in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hich puts forward and applies to engineering teaching,object teaching,simulation teaching,Siemens lab demonstration teaching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so on to teach b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achieving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electrician training;reform;practice
电工实训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前面学习了电工学或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后的再深入学习、巩固,是理论联系实际而又偏向应用的一门实践课程,主要讲述电工基本知识与操作、电工仪表、照明电路、电机与变压器、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等内容,为学习好后续课程如电机拖动、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打下基础,也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化观念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电工实训基本情况
电工实训实验室2010年之前的主要设备是由我们自行研制的3种不同实验内容的实验操作台共60套及三相电机40台,2010年电工实训实验室成为了我校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建设实验室,目前已建成了一个全新的150多平方米的电工实训实验室,有50套综合电工柜、100台三相电机及各种电工仪器设备,主要面向电子类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课程实践学时为1周,1个学分,必修课。
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往的实验教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了一些客观上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对学生的实验课程质量产生了影响。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2.1电工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电工实训作为电子工程学院的一个特色实践环节,一般参加实习的人员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实习时间一般会被安排在每一个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几周,这个时间段一般是学生最忙碌的时候:复习、期未考试、课程设计,这种超负荷的压力导致大部分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这一门课,在实习期间敷衍了事,无法集中精力在电工实训上。同时学生多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方面更是囫囵吞枣,敷衍了事,这些情况的长期存在,不利于学生丰富实践经验,提升自身技术操作能力。[1]
2.2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校电工实训的理论环节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学等电子基础理论知识,实践环节包括电工基本工艺、连接和调试实际电路、故障分析修复、设计和调试新功能电路。理论方面,仅靠PPT演示,根本不足以让学生对电工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马上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间连接电路时相互模仿,相互抄袭电路图,遇到错误时无法根据电路图查找原因并解决,不能真正体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2.3教学课时少,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对于电工实训的理论课程,我校仅安排6个课时,而实践环节也仅有24个课时,由于课时有限,授课方式仅限于统一集中讲解和实践操作,师生之间没有充分的互动,学生被动学习,以致于制约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与此相关的实训内容如单相、三相照明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等等,内容陈旧,缺乏新意,而且十几年来一成不变,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水平只能停留在根据电路图进行简单连接和调试,对常用元器件有一定了解。正是由于课时少,方式单一,内容陈旧的限制,学生在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达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成为设计型,创造型人才。[3]
2.4师资配置不足
通常,在150多平方米的电工实训实验室,有50套综合电工柜、100台三相电机及各种电工仪器设备,同一时间可以满足100个学生同时进行实验,但只配备了一个教师,教师很难实现有效的管理,由于实验室大部分设备是强电设备,在无法实现有效管理时,对学生的安全存在很大威胁。同时师资不足容易造成对实习设备与工具的管理达不到相应水平,导致设备缺乏合理的配置,检查、维修缓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不仅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严重影响到电工实训的本质和目的。因此,电工实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高职《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一、引言
借鉴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力争做到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实训课项目相结合、相渗透,采取“强化基础、服务后续课程、注重应用和实践、融电路理论知识到电路实践操作技能之中”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落实,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高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于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路》是电气类、电子类、机电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关联的后续课程多,与实训项目、考电工证、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涉及面广,学科作用大。主要基础课程为《应用数学》《物理》,后续课程有《电机学》《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电气检修实训》等。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掌握电工的技术通识和通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并重,并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所培养的目标人才为现场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
三、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非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
(2)具备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能力,以及电气识图和仪器、设备选型能力,能根据电气图连接实际电路并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3)具备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排故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电路知识;具备岗位所需的电气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电工基础操作技能;具有应用电路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编写出版配套的教学改革教材
编写配套的《电路基础》教材,2010年7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在理论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不刻意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着重概念的阐述,把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大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建立概念、掌握方法、联系实际。每章由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小结和习题构成;每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自测题,让学生及时思考、巩固和考核,达到讲、练紧密结合。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该教材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邀请电力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构建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企业的认识实习《电路基础》理论课电工工艺实训电能计量、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实训“维修电工”“进网电工”考证。
利用学校的仿真设备,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教师结合设备、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现场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中,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是如何相结合的,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各仪器、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加促进了学习热情。
改进、完善电工实验室,除开设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电工工艺”“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等实训项目纳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范畴,将“维修电工”“进网电工”鉴定项目引入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考证的通过率。
六、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理念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略去过深、过严谨内容,淡化抽象的逻辑推理、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上。
尽量结合工程实际来讲解电路知识,如讲授功率因数概念时,介绍相应的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带学生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置;学习三相电路时,结合校内各教学楼、实验楼和实训中心的用电情况,介绍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
合理选择实验、实训和实习内容,既考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开拓视野,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储能元件电感、电容的特点、电路描述,掌握三种功率的意义及计算,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及相量图,并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特征,并能分析计算简单的三相电路。
了解谐波分析法,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的意义和求解。掌握简单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再针对具体专业选取后续课程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掌握与实践、实训、考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2)电工实验,自编《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教材,精选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在电工实验室设计、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学生 电工基础 兴趣激发
从近几年技校招生情况看,生源主要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是中考都不参加的群体。这些学生大多数厌恶数学、物理,自然不喜欢以数理为基础的电工基础。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激发学习兴趣
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理论接受能力差但喜欢动手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一些电子元件时,笔者先发给了学生各种各样的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然后让他们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等这些家庭常用的电器,要求学生在电路板上查找各种元器件,并且引导他们记下这些元器件的型号以及作用。这样不但能方便快捷地掌握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动手能力。
电工基础有很多内容都是配有实验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些实验的演示,并且要保证其准确性。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一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一边设置问题引导他们回顾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边演边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实验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技校学生就读技校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学一门实用的技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理论化,学生感觉不到他们所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的作用,所以就没办法用心去听。因此,在电工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讲一些学生在生活里面能看到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电流”这个概念,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效果并不好。这时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水流”“水压”“水泵”等概念进行辅助讲解。在讲解这些物理量之前,可以简要以“水流”为例。自来水的流动都是在水压的作用下由高压的一端流向低压的一端,但如果要让水从水井流向楼顶,这时一定要在水泵的作用下才能实现。从而说明“电流”也是在电压作用下实现由高电位流向低电位的,而电荷只有在电动势的作用下才能实现由低电位流向高电位,这里的电动势的作用就相当于“水泵”的作用。
理论的学习都是为指导实操打基础的。所以,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工科类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讲授“并联电路”时可以联系到教室里面(家庭)的线路布局,进行讲解;讲授“自感”“互感”时,可以联系到教室日光灯里面的镇流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这些实例既取材容易又联系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是实在而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针对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电工基础课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做出有区别的教学。比如电子专业、汽修专业等的电工基础的上课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突出专业特色。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知道自己的专业课应该侧重学习哪些内容,抓不住学习重点。因此,在上电工基础课时,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与专业课教师一起研究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突出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工基础教学内容融入到专业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学习内容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
四、将电工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实操课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操课。电工基础课作为一门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则严重与实操课教学内容脱轨,甚至有些电工基础课教师根本不了解自己所教课程的实操内容,这样很不利于电工基础教师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因此笔者认为,电工基础教师应该主动地联系各专业的实操教师与他们一起讨论实操内容,以制定相应的电工基础课教学内容。这样无论学生是上专业课还是上实操课都能实实在在感觉到电工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的存在,让他们理解电工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高峰.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中国科技信息,2006(6).
【关键词】电气工程;办学条件;专业规范
一、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概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众多领域,是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具有机电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结合等突出特点,使学生掌握系统控制、电工电子、电气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控制技术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控制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出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过硬综合素质高级技术专业人才。本文涉及的电气工程专业一般是包含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中国电力工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电气工程人才有大量需求,因此我国电气工程领域对培养相应的人才非常重视,并且我国主要的工科大学在教育和科研上对电气工程专业的投入比重相对较大。
二、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内涵
中国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电能,主要研究电能从产生到利用各个阶段的规律的专业。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电磁理论。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电信息,因此电信息技术的研究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同时,现代通信和计算机载体主要是电信息。所以电信息技术的研究也属于电类专业,其中电气工程是专业母体。电气工程是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具有较强的学科派生和交叉能力。如其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造就了新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同材料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纳米电工技术和超导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同电子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电力电子技术,而后者也进一步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并且逐渐发展成为电气工程的一个分支。电气工程专业的范围主要有电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电气装备制造与应用以及电工基础理论三部分电气工程的基础,是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主的电工理论。他们属于电磁学的发展外延。
电工理论运用于实践产生了新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等性技术,因此电工理论是主要的理论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一般涉及制造电动机、变压器、发电机等电机设备,也涉及用电设备等电气设备和电器制造,同时包括电力控制装置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设备的制造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主要指上述装置和设备的具体应用。电力系统一般涉及电气自动化和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制造和运行必须相互统一,电气设备的制造同时要兼顾实际运行状况,如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需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三、电气工程专业的方法论、影响因素、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介绍
电气工程专业由于理论分析较多,比较注重对数学工具的使用。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实验研电气工程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完成主要的学习和教学任务,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研究的支持下,学生在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知识过程会事半功倍。
电气工程专业紧随现代科技,引入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教学研究。同时在进行电气工程的理论分析、试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时,教学也经常运用到等效与类比等科学方法。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过程中,派生出了很多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等学科。这些专业由于是电气工程专业派生而来,被划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与其派生而来的专业统一被称作为为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作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母体,又被派生而来的专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电气工作专业的专业宗旨主要是培养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运行、装备制造、和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掌握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的培养具体目标主要是,该专业学生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技术,控制理论和电工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通识性知识和对应的专业知识。
基于电气工程专业特点,学生在下列知识和能力上也有要求:
第一,掌握扎实的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人文学科的管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
第二,系统地学习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如信息处理、电机学、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等知识;
第三,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对电气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第四,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第五,能在电工领域内掌握不低于1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并清楚学科发展未来趋势;
第六,具备一定的适应工作条件、进行科学研究和信息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四、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和知识体系
第一,熟悉系统的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和相关电路理论;熟悉并会运用电子电路原理,会分析和解决相对复杂的电工电子电路问题;能掌握基础的电磁场理论;掌握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具备能检测、分析并处理电气系统物理量的能力。
第二,掌握扎实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理论等相关知识;掌握力学和机械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能掌握不低于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第四,能掌握在工程中测试与表示常用物理量的能力,以及掌握设计和调试电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电气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一般包括:
第一,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
第二,专业类基础技术与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控制理论、电路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一般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第三,专业方向技术与知识。如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以及其他专业方向的技术。
第四,实验和实践技能。实验和实践技能主要包括简单的设计与调试电气系统实验技能、设计和调试相对复杂电气系统的初步实验的技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电工基础;教学改革
《电工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电类各专业教学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提高的关键课程。为此各校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讨。
1现《电工基础》课程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1对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了解不够对当今社会电类职业人才的需求把握不透彻,制定的课程标准不具备特色,需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重新定位修改。1.2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有脱节的现象电工基础课程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大部分电工基础知识是在后期开展电工上岗证考核必考的内容,由于学习时段跨度大,前段理论知识的储备到电工上岗考证实践应用时学生已经把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需要重新组织学习,费时费力,影响教学效果。1.3教学内容整合度不够当前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完备性,没有完全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讲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学内容整合度不够,没有形成适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连贯性的技能训练项目。1.4教学辅助平台有待建设和开发尚未建成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室和开放式实验室;具有特色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尚待开发;尚未建成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待加强。1.5课程考核“一刀切”传统的考核方式太过单一,即期末理论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这种考核方式太过单一,忽略了操作技能的考核。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显然以上存在的问题很难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忽略了高职教育中重应用、实践的特点。因此对高职高专《电工基础》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2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针对企业职业电气岗位应具备的安全用电、电气自动化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操作使用、检测维修、质量监控的能力等基础专业知识和能力而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掌握电工安全规范操作、仪器仪表使用、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技能;具有较强的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技术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电气设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专业课程和从事专业工作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奠定基础。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修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学习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建设电工基础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衔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的示范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标准,形成电工基础、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
3课程改革内容
3.1重新修订课程标准根据岗位职业群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适用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国内外应用到电工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把握电工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企业调研,了解社会对电工技术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比照目前国内外高职高专电类专业中电工技术课程的教育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保制定出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3.2重构、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将学科最新发展的成果作为教学的内容,注意技术的发展和方法的引入,实现教学内容和和职业的结合,学习和就业的结合,教学情境与岗位的结合,在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双线并重,实现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和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变原来的按理论体系划分为按应用能力划分。以对一个典型电子电气产品进行研究为项目载体,结合职业标准整合重构课程内容,展开介绍电工基础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糅合电工上岗考证相关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为促进“双证书”建设提供基础保证。3.3做好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设计,明确技能培养目标,制作配套的教案、课件。3.4教材建设结合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开发编写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材。教材内容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领域职业的任职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应用能力的,教学的内容是以职业岗位为标准,结合电工考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向导来进行选取,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工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电路的能力,为后续电工考级和后续学习做好准备。3.5教学方法改革运用启发、讨论、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等多模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着力强调“工学结合”。建成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室,以对一个典型电子电气产品进行制作为工作任务,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将电气测量方法、技能训练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备技能。3.6教学资源的建设建设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同时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还需配备网上学习资源,把视频、动画、图片、仿真模拟、PPT课件放在QQ群、微信群、校园网络等社交网络平台,为课程教学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资源。3.7考核方法改革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多元、综合考核评价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第一部分:理论课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理论课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满分100分。1.课堂考勤,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测试,占50%;2.期末考试,占50%。第二部分:实践环节考核成绩评定方法:1.按“电工上岗证”实操应掌握的应知操作进行模拟考试,占总成绩的70%;2.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综合总成绩=第一部分(占50%)+第二部分(占50%)。
4结束语
通过对本校2015级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学实践,课程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改革后,课证融合,将职业资格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课程之中去,为学生考取电工技能相关证书和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杨.高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崔瑾娟.基于电工考证的高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
关键词:项目教学 模块化 《电工技术基础》
大多数中职院校均开设《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为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其学习成效对后续课程的影响乃至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后的潜能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既要考虑到理论知识的“必须、够用”,又要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往往有点顾此失彼,与实际达到的教学效果不相符合。结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基于项目解决的教学模式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从高职教学的实践出发,讨论以项目教学为主线来贯穿整个《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模式,项目教学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项目的内容和任务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确定,因而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简介及现有教学情况分析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用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位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电源与负载的安装与测试等技能。由于这门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论学习上的难度和因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容易造成理论学不好而实践又不会的两难局面。采用项目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现今中职院校的一些学生对《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存在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专业课枯燥乏味,专业基础知识简单无用,不用心学习,只会在考前采用突击背背的方法。而任课教师又由于教学课时削减、实验设备缺乏、实验仪器落后、电子企业的行业保密政策等的限制,也无法为其提供直接接触社会,获得感性认识的机会等原因,很难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深入讲解。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实践的开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自觉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要采用项目解决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即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以行动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重在项目情境的设计与效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集理论、实践、职业素养为一体的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和指导作用。项目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
1.项目的准备
在项目的准备阶段,由师生共同确定项目的内容、目标和任务,再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经教师认可,项目的实施要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学生具体负责项目的夹施,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基于以上认识,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分解成六个大的实践项目,通过来源于实践生产生活需要的应用项目解决来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际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六个项目分别为:家庭中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系统的组装与维护、三相电路系统的组装与维护、电动机的工作与维修、常见变压机械的检修和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与检修。每个项目都有五个具体学习与操作模块组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生产实践应用技巧、独立小实践项目解决和项目解决过程性评价。通过实践项目化的内容安排和模块化的项目解决过程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2.项目的实施
项目教学实施是按照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来进行,在任务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首先明确学生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然后按照已经确定的工作步骤和流程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师适时、适当引导学生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实施的流程:(1)项目导入;(2)师生共同分析项目,确定若干任务模块;(3)第N个任务即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实施其第N个任务,并提出问题;(4)教师引入相关新知识;(5)学生用已有知识提出实施任务的方案;(6)完成一个任务,并进行任务评价―;(7)重复3至6环节直到完成最后一个任务,进行任务评价;(8)把N个任务进行综合调试完成整个项目;(9)项目整体进行过程性评价、总结归纳和改进。
在教学过程模式上,以项目为中心,采用边讲边做、讲讲做做的知识与实践交叉互动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兴趣,增强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落实到所给出的完整项目电路教学中去,这样使分散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给出的项目突出应用性和综合性。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项目教学评价
项目教学评价作为项目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起着导向性的作用。项目教学评价的重点可定位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可以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来,亲身体验成果的发生过程。让学生领会并初步懂得围绕项目开展项目教学的一般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项目教学对学生检查和成绩评定一般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其中包括操作情况、作业质量、完成时间、技术指标测试结果及有关项目问题的问答情况(最好以口试形式进行)、创新开拓的能力等,占总成绩50%,由教师综合评价后给出得分;二是学生职能素质的考核情况,其中包括安全操作、文明操作、团队协作、在小组所起的作用等综合能力,占总成绩30%,由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后给出得分;三是期末考试,把整个学期中的项目教学知识要点及操作技能、测试方法以书面形式考试,占总成绩20%。将过程性的评价和结果性的评价等多元化评价的有机结合是项目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职业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素质发展。
三、《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实践体会
1.项目教学实践关注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认识到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通过项目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解和把握课程必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也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对教师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位置。
2.项目教学实践成功与否的基础是项目设置的综合性和职业问题解决性
好的项目应该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相关联,即具备一定的综合性。项目的这种综合性可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供保证。完成项目往往需要多个专业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完成学习,有必要综合一些课程。项目教学在考虑综合性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项目教学中,需要设置综合能力培养的具体环节。落实各项综合能力指标,需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项目设计应有相应的规划;在项目实施中需重点观察的方面;在项目总结中需突出的内容;在项目考核中应该包括的内容等。
3.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拓展延伸
在完成项目制作后,分析与讨论的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思考才是最佳的提升学生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希望能够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当他们有了如下疑惑:为什么我们组的电路没有制作成功?为什么我的测量数据误差这么大?……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思考问题和试图解决问题的意识。此时,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归纳、分析、总结项目教学中用到的知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归纳总结,学生会对以前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将实际与课堂所学的区别、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及时告诉学生,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宽,求知欲更强,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可以达到拓展延伸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总而言之,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主要特点是避开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重在培养动手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适合《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需要,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钱一平.电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吴春旺.高职机电专业《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3]龙晓庆.基于“项目驱动法”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众科技,2008,(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need for technical talent is increasing.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ty,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the way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from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skills training,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兴趣;实践技能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ty;interests;practical skill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41-01
0 引言
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是职业教育。在科技教国、科技兴国的战略施行后,我国加强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力度,企业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行业与产业的技术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转变为了技术密集型,而不再是原来的劳动密集型。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要培养出满足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就需要职业教育者更新观念,施行科学的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与专业实践的能力。
1 重视专业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若想使学生掌握好所学课程,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情况下,部分高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在思想上往往对学习有所抵触,因此更需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针对机电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水平不高,甚至存在逐年下滑的情况,所以不能简单的强调理论学习,应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的基础就在于兴趣,进入职业院校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入校前通常缺乏对自己专业的了解。针对这一情况,就更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大致的讲,可以从下面的几点着手:第一,灵活化教材之中的基础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实验的内容(趣味实验提前进行)。与原有的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相比,先实验后理论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首先进行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之后,向其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与实验相辅相成。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引申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第二,可以将学校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档案进行整理,采用光盘、录像、书面材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特别要重视对优秀毕业生发展情况的介绍,以此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第三,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鼓舞士气,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来学校举办讲座,介绍学习经验、工作体会。
2 教学方法灵活,加强感性教学
在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之中,应把实践性教学、课堂教学、电子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矿山、工厂的生产之中去,在熟悉各种仪表、电器设备、工具的原来的基础上,能对其进行熟练的操作,在工人师傅与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加工机械零件、修理电机、维护与检修高压开关柜及接线安装矿用电器设备的任务。如此一来,能够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与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也得以提升。由于电子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在电子教学的同时加入课堂教学内容,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系统的介绍给学生,在此情况下,学生通常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效果也就比较地理想。
3 注重技能培养,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
为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技术型专业人才,我们应特别注意下述的几方面的内容:
3.1 理论教学要结合技能考核,有所侧重 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考核,考试类别可以包括综合维修钳工、综采维修电工、矿井维修电工等等。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与进行专业技能考核时,教师应对实习与技能考核的要求有个准确的把握,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专业技能的指导。
3.2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机电专业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了《电力推动》、《电机学》、《电工基础》及《电子技术》等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利用学校实验室(钳工、电子推动、电工、电子等实验室)让学生参加实训活动。为了确保学生能准确的掌握相关的技术(控制线路的接线、线路板的安装、仪表仪器的测试与使用等等),教师应在实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另外,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车间、矿机修厂与宗采工作面等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仪表仪器的使用与电气设备的安装、操作、维修、测试的相关技术,由此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就得到了培养。
3.3 校企联合促进毕业生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策略。具体来说,“请进来”指的是邀请企业中的工人师傅到学校中举行专题讲座,让教师与学生更好的把握企业的用人要求;“送出去”指的是安排教师深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去,以便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使其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更好的做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学校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在对具体岗位的技术要求与设备状况有了充分的把握后,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组织教师进行实用型教材的编写。
综上所述,此种教学模式是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施行的,在这一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因此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看,此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行业适应力,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在职业院校中贯彻此种教学模式意义深远,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的人才,才能让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魏龙.高职机械类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