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走基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调研指明方向
为切实查摆问题,提高服务水平,洛阳市政府金融办坚持将开展调研作为主抓手,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办党组把每年的4月和5月定为集中调研月,工作人员敢于走基层,接地气,深入到各银行、证券、保险及企业进行走访,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地就思想作风、服务意识、工作措施、作风转变等方面进行查摆,取得了许多真实资料,这些一手材料也成为下一步开展工作的“指路灯”,为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指明了方向。
理论学习强化意识
为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金融办将每周四下午定为政治理论学习时间,雷打不动。每次召开学习会前,提前制订学习方案,认真筹备学习材料,会上传达近期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重要会议及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业务知识培训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实理论知识。
洛阳市政府金融办还坚持每周一召开例会,每月召开查摆问题讲评会,每季度召开党组问题剖析会,定期查摆和剖析问题。通过定期查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正,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形成了团结、务实、奋进的良好机关氛围。
为增强机关党员干部宗旨意识,金融办开展了讲一次党课、组织一次讨论、重温一次入党宣誓、解决一批突出问题、联系一家困难户等“五个一”活动。通过开展宗旨意识教育活动,机关党员干部深化了对宗旨意识的理解,着力解决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工作作风以及群众观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总编辑带头深入基层,采写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强的新闻
“走转改”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长江日报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成立以总编辑何建新为组长的“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为各采编部门负责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方案,落实时间、地点、人员,确定一批走基层联系点,广泛动员采编人员积极参与,分期分批赴基层。
长江日报精心办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报道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人们爱读爱看,实现最佳传播效果。按新闻规律做好报道,强化新闻意识、创新意识,多抓鲜活新闻,突出报道的实际效果。
9月7日,总编辑何建新深夜进入金桥大道跨铁路桥工程施工现场采访,连夜写稿发稿,坚持到凌晨3时半,采写出头版头条消息:《金桥今晨合龙 武汉大道贯通》,并链接两个“今日重点”版的报道。
该报道生动展现重点工程紧张火热的建设状况。如项目经理黄富伟“结婚24年,一家三口逢年过节都是在工地上过,四五年才回家过一个年”。稿件新闻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消息写到金桥建造环境复杂,“比江上建桥还要难”,“一个塑料袋掉落到武广高速的接触网上,都会造成全线瘫痪。”在工地现场还挖出独家新闻。在和市民吴春江的攀谈中,得知这名普通的防疫医生,坚持跟踪拍摄金桥大道跨铁路桥建设施工进展情况,用照片来记录历史,记录城市的变迁,展现了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关注和热爱。
通过“走转改”活动,长江日报涌现了一批短小精悍、清新活泼的好作品,如《地铁2号线开挖全国最深隧道逃生通道 长江水中悄然冻制“冰立方”》、《让贫困学子如愿上学》、《汉兴街“片医”程新芹 巡诊6个小区送健康》等报道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二、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反映人民心声,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长江日报通过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了解人民、服务人民,反映人民心声,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统一起来,积极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推动和促进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随着城管革命深入推进,长江日报启动“战线行”系列行动,从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公交、水务、供电、园林、环保等行业切入,每周聚焦一个战线,每天进行追踪报道。记者兵分数路,对聚焦行业的重点部位以及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探访,发现问题,收集民意。组织行业负责人与市民“面对面”,对话交流,现场解决一批问题。对现场承诺解决的问题进行追踪,对群众反映突出的该行业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报道一些解决较成功的个案和经验。该行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得到武汉市长唐良智的充分肯定。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长江日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策划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基层的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产生了广泛影响。长江日报发起“我们一起看工地”活动、“爱我百湖”志愿者行动,增进了百姓对城市热爱,帮政府与百姓搭桥沟通,贴心为基层群众服务,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编辑记者们在这些活动中拓宽了视野,了解了民生,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很多记者认识到,精彩在基层,感动在基层,创新在基层,只有把身子沉下去,才能真正贴近群众的心灵,有所感悟和收获。
三、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报道与“走转改”活动有机结合,深入基层抓典型、捞活鱼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长江日报将做好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报道,作为新阶段“走转改”活动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创新做法的宣传力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基层抓典型、捞活鱼,聚焦现场看文化、百姓说文化、文化人看文化。
按此要求,长江日报编辑记者在走基层时着力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服务上下功夫,更好地反映基层的火热生活,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采写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如报道《江城旧房子华丽变身创意文化园》,展现了文化建设给城市带来的新气象,记者走访昙华林、“花园道”、龟山脚下、外滩里等地,深刻体会到:创意让昔日的老厂房褪去“灰姑娘”的面纱,露出艺术气质,使得这些地方成为时尚、艺术的聚集区。
自从新闻界的“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深入群众、融入群众,本来就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分内之事。深入基层“接地气”,加深了对国情、市情、民情的了解,听到了老百姓的心里话,也深刻体会到了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
就荆视《江汉风》而言,生存的土壤是社区,只有扎根社区,才能近距离地感受和聆听群众的所思所想。为此,我栏目开展了“《江汉风》我的社区我的家”活动,通过在社区里评选“社区大明星”,在社区里推出“社区团购会”,在社区开展“社区大讲堂”,切切实实地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栏目与社区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为居民办实事落在了实处。
今年6月下旬启动以来,每周六,《江汉风》栏目必到一个社区。在社区里不仅有打折的商品可以提供给居民,让居民享受在门口就可以购到称心如意、物美价优的商品,同时携手医院等单位进入社区,免费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社区大明星”的选手都是由社区报名的居民,通过展示和比拼,秀出了居民的才艺,也娱乐了社区居民。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以及普及家庭安全常识,我们在每个社区都要开展一到二次“社区大讲堂”的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我们先后请荆州市消防支队讲家庭防火知识,请市天然气公司讲天然气的安全和保养,请市交管局讲文明出行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另外,我们还在每个社区中开展了热线登记,面对面、点对点地了解居民的诉求,及时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荆视《江汉风》将触角延伸到居民的心中,结合城区现有社区,对栏目记者进行了对口社区的分工,在每个社区都确定了相关记者,通过社区记者站驻点挂牌的方式,了解社区居民的呼声,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今年6月23号,栏目组女记者周颖作为第一个站长,进驻了沙市区文星楼社区。在社区里,周颖的电话联系方式、QQ号码一一公布,让社区居民更加方便快捷地与记者沟通。此后,《江汉风》栏目组陆续有十多名记者先后在社区里担任记者站站长。目前,荆州中心城区共有社区150多个,我们23名记者随着时间的推进,将逐一进驻。栏目组要求,社区站长每周必须与社区居民委进行联系,建立自己的社区信息库,了解社区里的新鲜事、稀奇事、好人好事;社区居民的求助,社区站长也要进行整理,第一时间反馈给需要受助的居民。要为社区居民服好务,解决好实际困难。我们只是真心为百姓做了一点事,收获却是巨大的。如今,每到一个社区,记者、主持人总是被姨妈姨爹拉着手问长问短,亲切得如同一家人;街头遇到,热情地打招呼,熟悉得如同左右邻居。
“橙色娘子军”是《江汉风》的一支服务社区居民的快速反应队伍,五名女记者组成的这个小分队经常走街串户,进社区,跑部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橙色娘子军”的口号是“帮忙帮到底”,她们五人以帮忙为己任,踏踏实实地为居民办事,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是居民关心的事,就是娘子军关注的事。这支帮忙的队伍,起到了职能部门和居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在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的同时,认认真真地为社区居民说了实话,办了实事。“橙色娘子军”成员已成为本地群众需要得到帮助时第一个想到的人,走到哪里,认出他们的市民,总要围着说些鼓励的话,或是提建议,报线索;乘坐的士,有些的哥执意不肯收钱,表示是代表市民表达感谢。我们为市民帮了忙,却收获了更多感动和温暖,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也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们就在他们身边,有困难请说话。
从近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展示出来的成果和效果来看,我们的身边有着无比丰富的新闻资源,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平凡者、小人物的非凡与伟岸。千千万万平凡的人们,汇聚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是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生活的奠基人。三百六十行默默奉献的人们,苦苦坚守的工作,成就了大社会的辉煌与壮丽。走近他们才是走进了时代,报道他们才是张扬了精神的楷模。
从2006年开始,《江汉风》还陆续开辟《高温下的劳动者》、《记者体验》等专栏,聚焦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今年8月份,在酷暑来临的时候,通过记者走基层,先后体验了公交车司机、水务集团水务抢修队、荆州火车站的建筑工人等多份职业。通过体验,了解了我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最近,我们又走近环卫工,进行环卫工生存状况调查。那些辛勤工作、收入微薄、生活拮据的劳动者让人心酸,也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共鸣,热心市民纷纷为环卫工捐钱捐物,大家发出倡议,应该多关心环卫工,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改善他们的待遇和工作生存环境。此外,从2007年起,《江汉风》连续发起“荆州好人”评选活动,联合大众共同寻找平民中的英雄,老百姓的偶像,人世间的善良,倡导“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市民态度。他们有的见义勇为,有的孝老爱亲,有的诚实守信,事迹看似平凡却不简单。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长期做好事甚至一辈子做好事很难。如今,选举出来的好人榜样已成为荆州市民的精神道德标杆,这一活动已成为荆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2011年“荆州好人”评选再度启动,那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将再次温暖和感动很多人,我们也将积极倡导大家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
避免模式化
做为地市级党报记者,跟随领导下基层调研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也就出现了程序化的报道,不管调研的内容是什么,总会出现领导在群众中间,领导在田间地头,领导在看新设备等,当然这样的报道不能说错,但也可以说毫无新意,再比如,有些记者一到收获季节就会先打电话问一下宣传部门今年收成如何,领着任务,甚至是自己在心中画好的画面,于是满载粮食的拖拉机上面坐着一个乐呵哥的老农民的画面就会出现在报纸上。此类下基屋的画面,完全是将“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相接合的产物,完全是记者懒惰心理造成的,是对读者的一种敷衍,伤害了自己所从业媒体的公信力,推垮了自己当初的新闻理想。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记者对基层不熟悉,不愿意沉下去;二是记者为了完任务而下基层,缺乏精品意识;三是记者责任心不强,新闻价值观不正确。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一程序化的报道模式呢?相信喜欢摄影的人都会知道解海龙所拍的《大眼睛》,更不要说摄影记者了。这也可以说是摄影记者走基屋的榜样。当时,解海龙是北京一文化馆宣传干部,为了拍摄这张照片,解海龙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发掘新闻题材。“所以说发现并拍下‘大眼睛’姑娘苏明娟,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解海龙说。1991年,他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跟着一群孩子。解海龙的目光在寻找感人的瞬间。他看见了正在那儿低头写字的苏明娟,这时,正巧苏明娟一抬头,把解海龙的心牢牢地抓住了,他发现,这孩子的眼睛特别大,有一种直抵人心的感染力。解海龙迅速地换上了变焦镜头,稳稳地端住相机。当女孩握着铅笔再次抬头时,解海龙果断地摁下了快门。前后只拍了两张底片,一横一竖,那幅竖图成了经典。
据了解,解海龙一直有为失学孩子做点“实事”的信念。他做选题时,并没急着到贫困山区去,而是先“做作业”,到图书馆查资料,对当时的情况做深入了解,再走入一线,同吃同住,才拍出《大眼睛》《小光头》《我要上学》等佳作。
这就给我们一点启示:做足功课,事半功倍。这里做足功课绝不是提前想好构图,然后到新闻现场让人摆拍,而是根据现场的真情实感,抓拍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说跟领导的记者在拍好领导照片的同时,多多思考,拍一些真正的新闻照片,一般来讲,领导能去视察的地方都是比较重要的地方,因此发现的新闻也多是有份量的,就看摄影记者怎么去做了。
为什么我们每年都可以看到很多关注失学儿童、贫困家庭的照片,却很少有这种“震撼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做新闻太程序化了,缺少“深入”,没有真情实感在里面。所以说新闻照片好不好,看你深入的程度够不够。
摆脱“高大全”
现在很多摄影记者喜欢将英雄人特广角化,拍成高大全式的照片,更有甚者摆拍新闻照片,还美其名曰在摆中抓拍,一唯地追求照片完美。记得的有一年的冬天,有一位摄影记者随扶贫人员进山里慰问,本来拉的大彩电(当时还是老式方块形式的)是开车送上去的,但是这位记者非要让扶贫人员再重新找一个空电视箱子从山下往山上抬,结果照片出来后看上去很美,但是受到读者质疑――这抬的是电视吗,不仅抬的人很轻松,甚至抬电视机的绳子也是弯的,因为它没有承受重量。由此可见,任何摆拍的有违事件真实的所谓新闻照片都是不可取的。新闻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来不得半点艺术加工,来不得半点艺术升华。
新闻照片需要美感,但更重要的是真实。还有一位记者去山里拍一位老战士,来到山里一看,当年的老完全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做做饭带带小孙子什么的,但是这位记者去之前可能脑海里已有了固定的老高大形象的照片,硬接着这位老到村里扫大街,照片是有冲击力,但是这村里已实现卫生社会化,有专门的人员打扫,再说一个八十多的老人天天去打扫卫生,这可信吗,照片一出很受读者质疑,不仅弄巧成拙,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报纸的公信力。
新闻报道摄影以瞬间纪实为其特点,在拍摄的一瞬间,做到恰当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人们的视觉,震撼人们的心灵,则是十分难能可贵,也是摄影记者需要终生追求的目标。
新闻照片要讲究真实性,可以用镜头来渲染,但不能扭曲,更不能一味地拍成高大全模式照片。
做好图配文
摄影记者有时候会同文字记者一起下基层,这时就要做好协调工作,不能斤斤计较,不但会独挡一面也要会协同做战。
有时候新闻线索很好,但不适合用图片来表达,这时候如果文字记者一起就可以请文字记者来采访,但是如果没有文字记者的时候,摄影记者就要担当起文字记者的角色,所以说,做为摄影记者也要养成用文字写新闻的习惯,一方面能够调整自己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自己写图片说明的能力。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做到独当一面。当和文字记者一同去采访时就要极力配合文字记者,不计较个人得失,比如文字记者正在采访时,摄影记者在拍摄时就不要影响采访对象,更不能在文字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走来走去,不宜连续使用闪光灯。
以满足农民技术需求、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为出发点,积极选派区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30人,深入农村、深入农业产业基地、深入经营主体开展“技术走基层”活动。每名科技人员负责一个村、联系一户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结合,开展“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推进“六良”(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全年全程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速落地、推广。通过“技术走基层”活动,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让基层和农民群众感受到农业部门的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
二、主要活动内容
1、全力指导灾后农业产业重建工作
做好农业产业灾后科学规划与重建,加强灾后农业产业重建项目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监管,实现90%的项目在4月20日开工建设,年底全面开工并完成投资50%以上,确保重建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
2、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培训活动
围绕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等,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大力开展以种植业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为重点培训对象的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广泛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要农机化装备,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动物疫防控技术、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防灾减灾、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培训活动。全年计划完成农村骨干农民培训1500人次,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培训8万人次。
2、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活动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技术专家组和指导员团队,以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支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基地6个,遴选培育茶叶、食用菌、猕猴桃和生猪养殖等产业的农业科技示范户500户,逐步构建“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快捷通道,并辐射带动主导产业生产户5000余户。
3、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依托灾后重建项目和农业项目,扎实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推广粮油高产创建技术、万亩亿元示范创建技术、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和测土配方技术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等,建设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2个,建设万亩亿元示范区3个,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个,并以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推广配方施肥面积5万亩(次),完成稻田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土壤酸化改良面积3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0.3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0.1万亩、安全高效茶园建设2万亩,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面积2.5万亩。
4、着力开展技术防灾减灾活动
以水稻、茶叶、食用菌、猕猴桃和生猪养殖等产业为重点,制定并完善相关疫病的技术防灾减灾预案。力争实现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统防面积8万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达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确保全区农畜产品生产安全。
5、努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活动
积极争取农机化示范培育县项目,大力引进、推广适宜丘陵山区农机具示范应用,同时,结合地震灾后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滴灌、喷灌节水技术和机械化施肥技术等,力争2014年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40%以上。
6、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活动
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加大农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的指导、服务力度,细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发放“明白纸”,推进标准化生产。督促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生产档案,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及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动物防疫免疫工作。以“三品一标”农畜产品为载体,把包装标识、生产档案、索证索票等有机结合,构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农业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和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科教科,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也要成立“技术走基层”技术服务小组,形成上下联动,有效促活动工作的扎实开展。
2、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按照省市活动方案要求和本区活动开展内容,根据区域重点和农事季节,按照“技术方案细化到县、技术措施落实到村、技术人员服务到户”的总体要求,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制订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等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技术方案,因地制宜组织实施。
3、加大经费投入。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植保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层建设等项目,集合各项目资源,加大对“技术走基层”活动的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
根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宣传部安排部署,阿克苏日报社结合实际工作,精心组织策划“新春走基层”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一是领导重视,精心部署。阿克苏日报社多次召开编委会议,策划宣传报道方案,指定部门主任负责,选派记者、编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采写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充满亲情、温暖人心、喜庆热烈的百姓故事,展现广大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迎新春的喜人景象。
二是开设专栏,集中报道。2月2日起,阿克苏日报(维汉文)在重要版面集中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并配发开栏语,刊发了《月亮湖“花开满园香”》《霍加吐鲁斯村张灯结彩迎新春》等48篇稿件,同时,在自治区媒体刊发稿件4篇,展示了基层振奋人心的变迁变化,地区推动实现总目标的积极成效,为地区春节前夕营造了喜悦祥和的浓厚氛围。
三是报网联动,上下共振。“新春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新媒体(零距离、阿克苏日报微信公众号、阿克苏手机报(维汉文版)、阿克苏新闻网(维汉文版))统筹联动,网上网下步调一致,在首页头条及时转载推送记者、编辑来自一线的报道稿件,切实增强“新春走基层”活动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我局迅速成立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协调组织该活动的开展,又多次率领干警深入一线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参与者,并对该活动给与大力的支持,从各个方面包括物力、财力上予以倾斜,关心下基层干警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并给与经济上的补贴,使干警下的安心,下的放心、顺心。不论局里的经济状况如何紧张和拮据,只要是活动的需要,全力的投入,为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下基层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个切实的保障。
为提高对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的认识,我局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实践中,领会活动的精神实质。学习相关文件,并且及时总结经验,对好的做法给与肯定,不足的地方及时查漏补缺,予以改正。我局干警过去较少的接触乡村,对于农村生活了解不够,在学习和交流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使干警真正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和农民兄弟建立了鱼水感情,切实树立了良好的政法干警形象。
根据省、市、区政法委的要求,为认真做好政法干警下基层工作,深入基层,服务民生,我局认真执行“六个一”的要求,自接到通知之日起,我局迅速行动,安排两名司法行政干警,为曹门村委会七八九十村组的联系人,两名干警坚持每周抽出一整天的时间,深入村组,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做好发动宣传工作,努力提高村民的知晓率。特别是8月份以来,为了加强工作的深入进行,两名干警在作好本局的日常工作之外,每天坚持到联系点开展工作,作到两不误、两促进,把工作和下基层活动有机结合,把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在联系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切实坐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并开展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夯实了基层基础,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具体做法是:
一是设立咨询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现场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发放普法宣传手册、针对不同的群众发放《顺河回族区司法局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城镇社区居民法律常识宣传页》和《农民居民法律常识宣传页》宣传单,深得群众好评。
二是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单、联系卡400余份。
三是制作10个标牌,在四个村组的显要位置张挂。
四是在村组争取到办公地点,挂上政法干警下基层联系点招牌,成为一个接待群众、联系群众的固定地点。
五是到村民、村组长家中进行走访,排查问题,了解情况。
六是在四个村组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组织一次大型的法制宣传活动,出动人员13人、版面6个、横幅3个、现场接待咨询76人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是制作宣传喇叭,在主要的街道广为播放,提高知晓率。
八是做好工作日志,要求有详细的记录,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具体到位,做到特别是8月份以来,天天下基层,天天有记录,每天走村入户不下50人次。了解群众的心声,解答咨询。
九是在四个村组主要的位置悬挂5条横幅,“没钱打官司,法律援助帮助你”的宣传作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十是购买100张红黄两色宣传纸,每张裁成四份,用毛笔书写宣传口号,在大街小巷现已张贴200张,做到五步一个标语,一个路口一个宣传栏。
十一是在东郊乡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每周一天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到受理点作法律宣传,接待咨询,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十二是8月15日我局聘请法律服务工作者根据干警收集过来的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上了一次法律宣传课。
十三是根据年初区人大代表提案、提议的答复,积极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目前,给联系点辖区内的学校送去法制宣传页、法制宣传册。
十四是对辖区内开展一次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特别是对四个村组,挨家挨户的访问了解,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广泛宣传调研的基础上,目前,正在抓住村组反映得两个比较尖锐的问题,着力加以解决。
曹门村委会朱屯村地处新曹路中段沙岗寺生活区对面,现有人口160余户4百80余人,村民长期饮用地下水,离村200米远是开封市化工8厂,十年前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剧毒物质硝基苯泄露,严重污染周边地下水源,至今水质发黄混浊含有一股苦涩的杏仁味道,经化验污染超标,含有致癌物质,不能再继续使用。
村民一致要求能否参照曹门村委会9组的情况,请自来水公司给与方便,解决朱屯村7组村民的吃水问题。为了给群众接决实际问题,由二位干警到公司接洽,目前,公司根据相关规定,把村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到现场勘察、评估、造计划、进入到工作程序中,正在努力解决朱屯村7组村民的使用贵公司用水一事。
曹门村委会沙岗寺村第九组反映,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组里牵头经大家同意把村里的一条年久失修的土路改造成马路,涉及到的村民共有十九户,其中十八户村民按照事先的约定把集资修路款一户一千元按时交纳,只有村民马某以种种理由拒不交付这笔有组里垫支的一千元,给组里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同时引起群众的不满,现经村组开导无效,反映给局干警,请求给与调解。局两名联系人组织了村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到某某家中进行调解,并向乡政府反映情况,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出面调解,某某仍以家庭困难为由拒付修路款。
村组和某某搞得很僵,某某扬言要上访,而陈泗刚据理力争,为了不使村组的财产流失,一定要把应该得到的一千元修路款要过来。
为了妥善处理好这起冲突,由联系人挑头组织东郊乡民事法庭的法官和村人民调解员和包村干部共同出面调解,到马某家中多次做工作,把工作做到前边,把这起矛盾纠纷妥善的化解掉,博得双方当事人的满意,把这起有可能矛盾激化将要上访的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为稳定一方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一、辖区基本情况
__辖区,地处城区西南,312国道与沪陕高速从辖区经过,面积约2平方公里,区内辖有21家工厂企业,(大多破产、重组),有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近万人。目前,企业下岗职工3000多人,特困户35家,五保户6人,留守儿童200名左右。社区内成立了社区治安巡逻队,建立有卫生室,社会治安、就医状况总体上良好。
二、“大走访”给基层派出所工作带来的启示
(一)坚持抓治安防范和治安管理工作是做好派出所工作的关键所在。治安防范和治安管理是基层派出所的日常工作,派出所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矛盾纠纷排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矛盾纠纷大到土地纠纷、合同纠纷、债务纠纷,小到家庭纠纷、消费纠纷、婚姻纠纷、赡养纠纷逐年上升,但每一项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发现不了,解决不好,不仅影响民警在群众中的形象,甚至引发民转刑以及上访案件的发生。大走访活动的开展,为民警提供了一个抓矛盾化纠纷的平台。在走访活动中,派出所对矛盾纠纷排查现场办公,现场协调解决。属于管辖范围之外的,积极呼吁有关部门给以关注。随着大走访活动的深入,先后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8起。现在不少陈年的疙瘩解开了,多年的婆媳关系好转了,家庭趋于和睦,邻里握手言和,居民社区也逐步趋于和谐,“大走访”真正起到缓冲器的作用。二是抓人口管理。当前,人口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无周期性规律。通过“大走访”活动,深入群众之中,可有效地实现辖区人口动态管理。在走访中,派出所重点加强对辖区企业、建筑工地、出租房屋、集贸市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掌控,并摸索出了人口管理的“三个延伸”法:对重点人口由管好“特殊重点人口”延伸到管好“有不良记录人员”;对暂住人口由提高“暂住证办证率”延伸到提高“信息采集率”;对常住人口由“静态管户口”延伸到“动态管身份证”,实现了人口管理的“以动制动”,这种方法很管用。三是抓隐患整治。“大走访“活动的开展,民警沉到底,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隐患。在走访中,派出所定期对辖区企业、网吧、商业经营网点、居民家中进行走访,及时消除治安隐患和消防隐患,清理解决疑难积压案件,不仅亲近了群众,也为老百姓拉起了一张“平安”之网,实现了警务在社区和农村工作中实现“软着陆”。不仅有效地发挥了民警“宣传员”、“疏导员”、“服务员”、“信息员”、“调解员”、“保安员”作用,也有效规范了执法执勤,使我们在执法中更加符合群众的期盼,提高了群众满意率。
(二)坚持为为民服务是做好派出所工作的根本宗旨。首先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依法严格治安管理,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良好的治安秩序,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最大服务。其次是要提升派出所的服务质量。派出所是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民警服务态度好坏,形象是否可亲直接关系到民警队伍的整体形象。通过大走访活动,深深体会到,派出所应坚持为民服务:一要一心为民办实事。听取群众意见,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充分发挥职能,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善于发动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对老百姓来说,每一件事都要实实在在,每项工作是掷地有声地,来不得半点虚假。派出所在走访活动中,从群众最关注的地方出发,把身份证办理、户口迁移和小孩入户等户口管理规定有关业务宣传资料发放给群众,并进一步规范了服务措施,达到了群众满意。二要乐于为民办好事。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做好群众最关心的事,把方便送给群众,为群众着想。对在走访中发现学龄儿童没有户口无法入学查证属实的,无条件为其申报户口。对辖区内没有户口、身份证的“五保”老人,主动为其办理,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办理“五保”手续,使其在国家优惠政策下安享晚年。针对辖区企业多,外来人员多的特点,组织民警深入企业送温暖、送法律、送服务,开展安全检查、发放安全防范手册,增强安全生产和防范能力。派出所为民办好事,件件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让群众感到了党的温暖,树立公安干警的良好形象。三要倾心为民难解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急群众急,想群众想,在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标准。在走访活动中,派出所民警走下去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坐到一条板凳上拉家长,谈前景,聊发展,听到了不少掏心窝子的话。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分门别类、登记造册。比如辖区的下岗职工多、生活无着落,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多,看管力量不足等。先后协调金鼎、博润等大企解决闲散劳力50余人,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辖区内织接帮扶对子,互帮互助。并经常到孤寡老人和特困户家中问寒问暖。这些看起来是小事,其实都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大事,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真心地帮难解困,很受群众欢迎。
冒海群 长沙市美容美发协会副会长
长沙市化妆品安检协会副会长
邵阳市人大代表
19年的历程,她一直以专业、认真、负责的态度,让顾客也包括自己年轻了十岁,也把原来的一家小店发展到现在的5家直营连锁店和12家加盟店,打造出一批优秀的团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抗衰老顾问和专家。她说这是她一辈子都不会放弃的事业,因为好养眼就是她的生命。经过19年的探索和发展,好养眼发展成为引领国际健康美丽的高端消费的美容行业领航品牌,在抗衰老领域里独树一帜。
冒海群:顾客选择了好养眼,就等于选择了我冒海群
财智:您是怎么走进美容行业的呢?
冒海群:我很欣赏一句话: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手。既是可以学一门技术,同时又出于兴趣和热爱,我在1997年10月创立了第一家店。
财智:您觉得这个行业对您回报最多的是什么?
冒海群:首先是我自己拥有了年轻、健康、美丽,同时所有经好养眼变得美丽和健康的朋友们对我的一份认可,再者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平台。
财智:当时起“好养眼”这样一个名称,有什么缘由吗?
冒海群:当时就是希望所有走进好养眼的人都能年轻十岁,因为年轻十岁好养眼,年轻十岁更养眼。
财智:走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从小做大、做强,一路走开哪些事件让您难忘?
冒海群:创立企业之初由于自己经营不当,亏得一无所有,也是朋友支持了我几万块钱,由于不懂行业,带着几个徒弟,打造人才的过程中无比艰辛。
财智:人是企业发展之本,好养眼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团队,那您在留人用人上是怎么做的呢?
冒海群:首先要找好自身定位,好养眼是以技术和效果为导向的企业,以诊断式服务模式在企业里打造了一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专家团队。要发展连锁,必须要打造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分工合作,我们企业才能得以稳步发展。
财智:在拓客留客方面您又有哪些好的经验分享?
冒海群: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人为本,一定要抓住顾客的需求,最重要的依然还是品质。把最好的给顾客体验,顾客体验了之后才会信任我们,信任到了一定程度上才会依赖我们。
财智:你们是怎么拓新客的?
冒海群:一个是锻炼我们团队出外拓客的能力,第二是异业联盟的方式,第三是通过互联网的资源整合来拓客。
财智:客人到好养眼来最希望得到什么?您感觉在护理过程中,她们最关心什么?
冒海群:我了解过,顾客首先最关心的是企业是否诚信,其次是她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一个最好的服务,第三是需要安全感,品质要有保障,对人体要安全。当顾客选择了好养眼,就等于选择了我冒海群。
财智:您是怎么为顾客做好产品和项目的把关?
冒海群:第一我会看企业的背景,第二是选择品牌的技术含量,第三是科技含量,第四是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财智:有没有因为项目或者产品的问题,曾经导致过与客人的纠纷?
冒海群:19年中,我们切切实实以人为人,当顾客不满意我们马上帮她解决问题。因为我服务的对象是人,人是有生命的,当她把身体交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负责任。首先是安全,其次是有效,才能做一个长远的品牌和长久的事业,所以我的把关一定严格。
财智:您认为从业者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冒海群:要有爱心,要非常热爱行业、热爱企业,最重要的是热爱顾客。美容行业和抗衰老行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要有学习的技能;再者就要有耐心,我们的行业是精细的行业,不是粗糙的行业,必须要精心、耐心;最后是坚持心。
财智:新员工招募进来后,你们会提供哪些培训和帮助?
冒海群:对于基层员工,我们要有三个月的时间。一开始是接受我们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培训,包括她的形象要进行改变;第二是手法和技术的导入;第三是仪器结合起来综合性的培训。
财智:外界认为美容行业门槛低,人才参差不齐,从业者又认为这个行业需要非常专业的技能,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冒海群:这个行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这个行业生命力很强,因为健康美丽是人类最渴求的事物,我们建立的是美容和养生的管理平台,把国内外的美容养生技术和高科技仪器引进来进行良性推广。
财智:您认为中国美容技术未来如何跟国际对接的呢?
冒海群:中国人对美和养生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对抗衰和治未病的理念上还是不具备很强烈的意愿。在国外的一些机构,他们的抗衰老观念已经很强烈,衰老就像是一种疾病来对待。而中国,只有生病了才是病,我相信中国未来养生抗衰老行业一定会越来越有发展前景。
财智:国家也在不断规范美容行业的良性发展,您觉得未来中国美容养生市场如何?
冒海群:我很坚信,中国美容养生市场潜力一定是巨大的。过去十年的实践,我们更多的是讲究休闲、放松、娱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懂得养生,不知道怎么保养自己,造成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绝对是亚健康状态,未来抗衰老和亚健康调理市场一定是很大的,而且是造福于人类的。
财智:您是怎么看待未来医美行业的发展?
冒海群:三年前,我就已经看到了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抗衰老的效果。比如我们的5A立体抗衰疗法,包括美容抗衰5部曲和养生抗衰5部曲。面部的美容抗衰第一部是金美人细胞排毒抗衰疗法,第二部是韩式水氧SPA能量美肤疗法,第三部是美塑去皱疗法,第四部是生物祛斑术,第五部是微雕。面部必须是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最大的效果,身体也是一样的,第一部是心灵疗法,第二部是三通排毒,第三部是全身能量养阳疗法,第四部是女人味腺体疗法,第五部是自体干细胞疗法。也是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完美结合,这是必然的选择。随着资源整合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在和谐地对接。生活美容售后服务做得比医疗美容相对来说细致和贴切,医学美容真正帮助顾客解决身体和面部核心的问题。
财智:很多老板会带大量的客人去国外接受抗衰和医美的疗程,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冒海群:我们不能反对,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来真正帮到顾客。要保护好我们的顾客。我对这块很严谨。
财智:您愿意带顾客出国吗?
冒海群:我愿意,但一定是我了解过,百分之百安全我才会带出去。我们的顾客就是我们的家人,19年了,这种责任我们要严谨再严谨。
财智:当您压力很大的时候,会怎么舒压?
冒海群:一是我喜欢学习,二是看看易经等,修炼自己的内心,一切都是心的问题,当我静下来,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就从困境中走过来了。
财智:您觉得学习重要吗?
冒海群:从技术,到服务,到管理,从一个美容师学徒走到今天能够成立一家连锁机构,我觉得这一切源自于学习、用心。今天我能够给顾客做诊断,能够给员工做教育培训,这些能力都是学习而来。
财智:您认为是什么支持您开了一家又一家店?
冒海群:我身边的这群女孩子这样帮助着我,我愿意帮助她们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这是我真实的想法。我自己从一个学员到创业,也是朋友借了我一万五块钱起家的,这个过程中我很想建立一个平台,像当年被帮助的自己,去帮助我身边优秀的员工,高管,她们也能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在好养眼企业里,感恩永远是放在第一位。我也会教育员工,一定要以感恩之心做人,以感恩之意做事。这是好养眼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首要品德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