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剧观后感范文

影视剧观后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剧观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剧观后感

第1篇:影视剧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英文影视剧;听说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47—02

一、引言

近年来,如何利用英文影视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应用影视剧教学有诸多优势: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语言场景,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不同的异国风情,使学生体会到中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听说的兴趣,掌握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但利用影视剧进行听说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活动组织松散,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学生只关注影片的娱乐性。教师对影片的选择随意任性,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作用。因此,笔者尝试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交际法教学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现代语言教学理念[1]。Peter Skehan(1999)指出,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完成所给予的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获得接近自然地语言习得方式,使潜在的语际语系统得到拓展”[2]。Skehan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定义为含有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任务以意义为主;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首先要完成任务;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Jill是研究任务型教学法的专家,他提出任务型教学阶段的三个步骤:任务前阶段,任务链阶段和语言分析阶段。

1、任务前阶段(Pre—task):设计任务。

2、任务链阶段(task cycle):完成任务。

(1)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2)计划(planning):各班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分析阶段(language focus):评估任务。

(1)分析(analysis):分析其他各组执行情况。

(2)实践(practice):练习语言难点。

(二)以任务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的影视剧听说教学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英语听说课成为英语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教师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英语听说能力是语言技能中最为灵活的部分,是语言交际最为重要的手段,难以迅速提高和掌握。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性教学法最新理念的发展,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它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生动的任务,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备受关注,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际教学层面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听说课堂。作为英语影视剧,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运用影视剧进行听说教学方面,以任务型教学为理论依据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评估任务,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丰富有趣的听说任务,促进听说水平的提高。

以J Willis的任务型教学理论的三个步骤为理论基础,笔者举《律政俏佳人》为例说明影视剧在英语听说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律政俏佳人》是一部青春励志喜剧片,故事情节幽默生动,发音清晰自然,语速也适中。电影对白涉及到各个生活场景:餐厅对话,购物,课堂学习,自我介绍,朋友聚会,法庭辩护,毕业典礼等。以这部影片为听说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积极进行各种课堂教学任务的执行,达到良好的效果。

1、任务前阶段(pre—task)

教师根据不同类型影片的需要介绍其背景知识或者重难点表达方式。《律政俏佳人》的英文影片名是“Legally Blonde”,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对“Blonde”这个词汇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所知甚少。教师在播放影片前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①What’s the image of blonde? ②In the west,what kind of prejudice people have against blonde?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做出点评:在西方社会,人们一般对金发碧眼的美女抱有偏见,认为她们只是外表美丽,内在浅薄。金发女郎通常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成为愚蠢无知的代言人。

2、任务链阶段(task—cycle)

教师对此部影片作相应的介绍:埃尔伍兹是一位外表美丽,性格开朗活泼的金发碧眼女郎。她的男友沃纳亨廷顿三世大学毕业后被哈佛法学院录取。在他的眼中,外表不够严肃头脑不够聪明的埃尔会成为他政治仕途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沃纳向埃尔提出分手。埃尔为了赢回男友,努力考入哈佛法学院。作为金发女郎,她在哈佛受尽了歧视。但她刻苦学习,并且在一桩谋杀辩护案中有精彩表现。最后,埃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收获了爱情。

(1)影片播放前,教师提供一些重难点词汇,并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因为影片较长,可以挑选几个精彩片段供学生欣赏,并提出相应的问题:①在餐厅,埃尔以为沃纳会向她求婚,但沃纳却向她提出分手。这一情节生动有趣,具有幽默的效果,也适合学生模仿。观看前,提出问题:What did Elle expect Warner to do on the date?Why did Warner want to break up with Elle?②埃尔和埃米里士满的邂逅。在第一堂课上,埃尔因为没有预习而被教授赶出教室,埃米里士满给了她一些如何在不同教授的课堂上表现的建议。观看前,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①Why does Emmett advise Elle to speak up in Callahan’s class and sit at the back in Royalton’s class?②What does Emmett think of Mrs Stromwell?What makes him think so?③埃尔参与到布鲁克温德姆谋杀辩护案中,她去监狱探访布鲁克温德姆,询问布鲁克的不在场证据。针对这个片段,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What is the reason that Elle comes to see Brooke?②What was Brooke doing on the day of her husband’s murder?Why did she refuse to give her alibi in the first place?

(2)填词听写练习。教师挑选部分精彩片段和语言片段设置空格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例如,埃尔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精彩而富有哲理,阐述了激情和法律的关系。这部分对白可以让学生做填词听力练习,发音清晰非常适合学生模仿从而习得标准的语音。

On our very first day at Harvard,a very wise professor quoted Aristotle.“The law is reason free from passion.”Well,no offense to Aristotle,but in my three years of Harvard,I have come to find that passion is a key ingredient to study and practice of law and of life.It is with passion,courage of conviction and strong sense of self that we take our next step to the world…remembering that first impressions are not always right…you must always have faith in people…and most importantly you must always have faith in yourself.

(3)角色扮演。教师推荐几个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在真实有趣的场景中习得语言。比如,购物场景:埃尔为准备和沃纳的约会在服装店挑选衣服,售货员试图把过季服装以全价卖给她,而当场被埃尔戳穿;在课堂上:埃尔因为没有提前预习,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被赶出教室的。比如下一场景:在餐馆,埃尔满心欢喜认为沃纳会向自己求婚,而沃纳却向她提出分手:

Warner:You know how we have been having…all kinds of fun lately?Well,Harvard i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world…I need to be serious.

Elle:Of course.

Warner:My family expects a lot from me.

Elle:Right.

Warner:I expect a lot from me.I plan running for office someday.

Elle:I fully support that. You know that.Absolutely.

Warner:But the thing is…if I am going to be a senator by the time I am 30…I need to stop dicking around.

Elle:Warner,I completely agree.

Warner:That’s why I think it’s time for us…Elle,pooh bear…

Elle:I do.

Warner:I think it’s time for us to break up.

Elle:What?

Warner:I have been thinking i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Elle:You are breaking up with me.I think you were proposing.

这一片段极其具有喜剧冲突效果,学生可以反复精听,进行模仿表演。整个电影中,幽默诙谐具有喜剧冲突的场景还有很多,学生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来进行模仿表演。

(4)故事复述。影片放完之后,根据学生的程度,教师把片中故事情节发生的顺序打乱,让学生排列故事情节。如果学生的口语程度较好,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影片的内容按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5)观看过程中,教师根据影片的内容布置相应的词汇任务。比如,让学生记下生动有趣的口语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这部影片,学生能够熟悉一些法律词汇。例如:jury陪审团,cross examination盘问,interrogation审问,prosecution,overrule否决,subvert颠覆,hearsay传闻证据,be addressed as被尊称为,juryman陪审员等。

(6)角色分析。埃尔作为影片的主人公充满了人格魅力。比如,开朗热情,积极向上,刻苦努力,乐于助人等。在观看影片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①What are the qualities that make Elle so attractive as a person? ②Do people often judge others unfairly,just based on looks?

(7)影评或观后感。看完影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影片的感受写下观后感或影评。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导演,会如何修改影片的结局?

3、语言分析阶段(language focus)

在影片的放映阶段,教师可以随时停下来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影片放完后,各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教师也同时对各组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利用英文影视剧进行听说教学,有利于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播放影视剧,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能够使学生习得标准的语音语调,学会地道的表达方式,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课堂上播放英文影视剧,不能仅仅做为一种娱乐方式,而是应当做为重要的提高学生听说能量的手段。而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促进听说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任务为中心促进师生互动,能够实现学生提高听说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馨.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关、综合观与真实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S1):221.

[2]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95.

[3]于薇.特色英语教学模式——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

[4]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杨慧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外语界,2008,(1).

第2篇:影视剧观后感范文

很多人熟悉胡军,都是从那部《蓝宇》开始的。

在此之前,胡军主要活跃于话剧舞台,除了一部《东宫西宫》让他小有名气并获得意大利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之外,没有什么称得上代表作的影视剧。在孟京辉2030~编写出版的《先锋戏剧档案》一书中,还收录了胡军参演《等待戈多》等先锋话剧的剧照。1998年的《原野》是胡军最后参演的一部话剧,台下的观众只有七八人,演出之后媒体的评论也尖锐无比:“想看看不懂,想走走不了,想睡睡不着。”这让胡军对话剧开始失望。虽然曾经在面对“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艺术”的问题时表示过要专心于艺术,可胡军最终选择了离开话剧舞台。

“人总是要经历一些挫折才能成长的,现在走过来了,也就不觉得那时候是什么大事了。”胡军告诉《新世纪》周刊。不过这句话要放在2001年的香港电影金马奖上,就有些难以让人信服了。他念大学时曾经说过:“要让街上卖咸菜的都记住胡军这个人”,而《蓝宇》为他博得名气的同时,还有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只是最终奖项被影片中另一个主角刘烨夺走,胡军当时并未掩饰自己的失落,他表示这是自己最用心的一部电影,连做梦都是在讲台词,“没得奖确实很意外”。

不过此后他的事业似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2004年金鹰奖最受观众欢迎电视剧男演员、2005年古装剧最佳男演员及风尚内地男演员等奖项接踵而至,然而2006年以《长恨歌》李主任一角再次入围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后,又一次与金像奖擦肩而过。“如果说获奖是对于演员表演的一种肯定,那么我们都应该去争取,但争取的是一个过程,而不在乎是否最终获得这个奖项。”胡军说,现在的心态平和了许多。

而在国内影视演员纷纷向国际影坛进军的时候,胡军也觉得“有机会想去试试”,因为拍摄某国际知名手表广告,他与好莱坞的导演和制作班底有过接触,“以后可能也会拍摄影视作品吧,走向国际、走向世界这是中国人多少年的梦啊。”

但纵观他至《蓝宇》之后的作品,虽然数量不胜枚举,可无论是电视剧里的大侠还是《长恨歌》中的李主任,就连期望值很高的《好奇害死猫》,也以平淡收场,没有一个角色能媲美《蓝宇》中的捍东。

“中年的胡军少了些大气,也有了些遗憾。”百度贴吧里,有观众在《好奇害死猫》的观后感里写下这样的话。

这种遗憾与演技无关,“胡军的演技没得说。”影评人文隽评价,这也与胡军的公众知晓度无关,“他很活跃,你总能常在娱乐新闻的头条位置找到他的名字。”虽然胡军自己表示:“成绩的好坏是要靠观众打分的。”但他的百度贴吧极高的人气也能够证明其成绩的好坏。

胡军是一个喜欢按照自己喜好来选择角色的人,“不管是电影还是

电视剧,我接戏对于类型以及题材都不是特别在意,最重要的是角色,如果这个人物吸引我,也是我过去没有扮演过的,我就去接,跟成本、投入这些无关”在《卧薪尝胆》扮演夫差一角,是因为“夫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暴君,他志存高远、心怀抱负、充满智慧,我很喜欢。”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艺术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着很多方面的原因,我很高兴大家能喜欢《蓝宇》,也希望以后可以再遇到这样的电影,但这要靠机缘,我从不强求。”胡军说。他的不强求也许会带给他更多的自由空间,但事业上要再度提升,可能就需要更多的调整。

“一个演员,要拓展自己的事业,跟作品本身分不开。”文隽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机遇很重要,但自己的选择也相当重要。有的演员看着什么都具备了,可就差那么一点火候去提升自己。”

第3篇:影视剧观后感范文

观后感之《北京青年》感悟青春

最近,在看《北京青年》,只所以去看,一是受《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系列的诱惑,二是觉得里面有自己喜欢的演员,所以就从第一集一直的看了下来。《北京青年》讲述的是新一代的北京青年改变自己不成熟的心态和性格,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故事,该剧续写了赵宝刚导演继《奋斗》与《我的青春谁做主》后的“青春”系列作品,作为“青春三部曲”的终结篇,不仅延续了前两部中对两代人不同观念的探讨,也将父辈与年轻一代对人生价值观念的对撞以更为激烈与深入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前两部我也看过,很喜欢剧情中很幽默很时尚的台词,很喜欢年轻人很乐观的态度,总之看了很乐呵,没有更多的辛酸,也没有更多的深思,除了演员们都很养眼外就是心情很爽。剧情背景以及整个情节我都不是很理会,总之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年轻人恋爱、创业的一些事。现在看影视剧,我更多的是喜欢看一些,无厘头的嘻哈片子,因为会让自己在工作之余获得更多的快乐。

今天的《北京青年》除了演员依旧很养眼和台词依旧很搞笑外,有一点我始终很困惑,重走青春为了谁?四个兄弟为了重走一回青春,放弃了工作,出外闯荡,很搞笑,也很不现实啊,有点吃饱了撑的感觉,现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很多青年会放弃公务员、教师、医生的职业,自己去外面打工赚钱?假如他们生活在农村每天都为生活奔波,他们绝不会去想青春是什么,假如他们是飘在外乡过着漂泊的日子的打工仔们,他们想不到自己的青春是什么……,假如他们整天都在为几百元的学费发愁,假如他们每天都在温饱线上挣扎,青春早已是个模糊的概念,早就被现实生活冲刷的无形无踪,正因为他们过惯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别人没有的物质条件,所以他们青春的心躁动了,不安了,开始了所谓自己要的生活,他们有父母坚强的靠山,他们可以在闯荡后一无所有的回家,他们可以在遍体鳞伤后有休整的港湾,所以他们敢去拿前途和青春做赌注。不知道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的年轻人对重走青春怎么想,也不知道每天都在苦苦研读苦苦挣扎着想在公务员队伍中有一席之地的莘莘学子们看了这部剧有怎样的感想,是否也能放下书本和他们一样的去闯荡,去实现自己的青想,是否也能把自己的职业看淡看轻,是否会出现全国各省公务员考试会倍受冷落的事情发生。总之我很不理解。

剧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欣赏和娱乐,《北京青年》我还是想看,但是很多的剧情不敢苟同,也没有共鸣,剧中有一句话“年纪轻轻明明很痛苦,却还要硬端着”,这是女主人公在相亲中对男方的一句概括,这也是很多人放弃职业去寻找青春的根源,他们厌倦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们不是为自己活的,我们是生活在大家庭中的一个个体,我们的存在我们的作用就在于在每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坚守,哪怕一生一世。每一份职业都是周而复始的轮回,贵在一份坚守,马路清洁员他们的一份坚守让街道整洁,交警的一份坚守让街路秩序井然,老师的一份坚守让学生成才……,很多的职业需要我们坚守,而且是必须坚守。《北京青年》他们的放弃让自己轻松,他们的追求让自己的感情得到了释放,但是留给父母的是担心、是放不下,他们快乐的是自己却把痛苦留给了别人,这是当代年轻人该做的吗?总之我是不能理解。青春的诠释是什么,是在付出中长大,在承受中坚强,敢担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青春的概念。

第4篇:影视剧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影视剧教学;中国文化

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留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效率,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正在慢慢改进,以适应新的情况。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留学生主要会遇到三大方面的问题:(1)汉字难学;(2)发音不准,尤其是声调;(3)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交际。针对汉语,尤其是目前使用的现代汉语的特点,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处理这些问题,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厌学情绪。

电影和电视剧是年轻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中早已经引入了“视听说”,即在课堂上有效运用英文电影、电视剧进行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视听说”的模式还没有普及,相关教材也十分有限,笔者在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将电影和电视剧带入了课堂,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还要在此探讨一下。

一、影视剧的选择

电影和电视剧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集声、光、影于一体,非常生动,利用真实的视听材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故事、场景之中,不仅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去接触中国语言,而且还能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的文化。

影视作品非常多,在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1选择普通话为主的影视剧。中国的方言很多,七大方言区①之间南北差异就很大,其下又有若干方言点,差异就更大了。当下流行的很多影视剧融入了相当大部分的方言元素,以吸引观众,比如在中国热播的《武林外传》就使用了多地方言,而中国方言和普通话、方言和方言的差别主要在读音上,其次就是一些词的使用上,方言剧或者掺杂方言太多的电影和电视剧会对学生的发音和词语应用起到误导的作用。

另外,港台版配音的电影选用时要慎重,因为“港台普通话”和我们所学习的发音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2选择贴近生活的影视剧。留学生在中国生活,作为二语学习者,[1]尽快融入身边的生活也是一种学习语言的好方法,选择一些带有生活场景和交际场面的电影和电视剧,对教学有很大帮助,至于武侠类、魔幻类尽量避免选择,对于历史剧、宫廷戏只在学习相关历史名胜和服饰还有著名的历史故事时简单截取一部分,如讲解故宫、长城、圆明园、汉服、旗服和四面楚歌等概念时使用。

3选择国际上影响大的影视剧。提起中国,功夫就是一张名片,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知道李小龙、李连杰、成龙和周润发,对他们主演的电影也十分熟悉。选择这几位国际影响力很大的演员的影片,可以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例如李小龙在20世纪70年代出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普通话版)等影片以及成龙、李连杰的经典影片都是外国留学生比较熟悉的。还有一些外国电影甚至是迪斯尼的动画片在国际上影响很大,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大部分学生都熟悉自己母语的对白,在学习中可自觉转化,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理解汉语对白的意思。

二、分对象教学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育把学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2]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不同。初级学生注重的是字词和发音以及简单交际;中级在初级基础上进一步扩充词汇量,加强应用,规范语法并渗入一部分中国文化;高级再提一档次,以规范的语法教学和文化文学为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根据学生的目的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影视剧资料。

1初级。初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词语,背熟了一些对话之后,急于表达,但是语言程度限制了学习的深度,这一阶段没有大量涉及语法,由于缺乏语法规范,他们的表达往往只有熟悉他们错误的老师才能听懂,生活交际往往受挫。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和《家有儿女》这类只出现小朋友使用的简短语句和小朋友遇到的不复杂情况的片段指导学生学习,既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又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小朋友的生活。

2中级。中级的学生处在一个提高的阶段,语言的更加精准和文化的进一步深入是他们学习的目的。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影片引入课堂,引导他们语言转化。例如,有的学生不知道“蝙蝠”用中文怎么表达,他一直根据他的母语称之为“猫鸟”,让老师不解,以为是猫头鹰,直到《蝙蝠侠》引入课堂,学生马上对应起来,不会再犯这个错误了。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是最旺盛的,语言的规范程度提高,文化方面的理解更广更深。

3高级。高级的学生可以用中文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希望了解更多的文化和历史,有历史感的电影可被引入课堂,如故事片《孔子》和纪录片《故宫》,这些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思考、学习,并能了解古代的服饰和古代人的思维模式以及古代其他文化。在国际上获过大奖、饱受争议的电影也可以引入课堂,比如陈凯歌的经典影片《霸王别姬》(Farewell My Concubine),如果按照英文名直译为“再见,我的小老婆”就和影片主题相去甚远。留学生通过对这部影片充分讨论,既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也可以了解中国清末到“”的历史,更可以了解到“霸王别姬”这个历史典故在本片中的独特含义。留学生在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不同文化发生碰撞也可以擦出许多思考的火花。

三、具体教学方法

选择影视剧,按不同级别的学习目的分类,可以使学生有适合当前学习的影视资料,但这不是简单的生活娱乐,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指导完成的,方法也很重要。

1 在看影视片段以前,老师可以先在书中找一个或者设计一个类似场景,让学生模拟交际。或者提出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看电影。例如,电视剧《金婚》第一集中出现的佟志和文丽相亲的场面就非常有趣,语言运用也比较简单。这样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影视片段比看完后问问题效果要好得多。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影片中的典型人物如何使用语言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语言体现他们的个性特征,比较自己的答案或自己的表述和影视片段中有什么不同。

2影片中的某些插曲和对话要能完全听懂,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多看、多听、多练、多积累。老师可以就一个问题找几个类似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比较,同时要求学生看的时候做笔记,增加积累。看完以后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观后感,并且要求尽量使用影片中的句子,重视模仿。也可让学生尽量用原文中的句子复述整部电影,或者让大家交流一下各自做的笔记,讲一下自己的发现,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发现和心得,这样可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复述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和听力 。

3在看学生看过的、熟悉的影视作品时可以设置字幕省略,这样做使学生更注意练习听力。在学生基本能听懂、记忆比较深刻的时候显示中文字幕,以提高学生识记分辨汉字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对高级的学生放大家都很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尤其是前四集,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4合理划分影视片段,碰到有关文化习俗的地方,停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讲一下中外文化习俗的差异。也可以节选其中精彩的一小段,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这样既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模仿性,锻炼他们的口语,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5对同一部影片可反复看几遍,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我们看电影不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学习。每遍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第一遍我们可尽量听懂内容,稍微做下笔记,第二遍可进行精看精听,仔细做笔记,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影片,这样看完这部影片会有很大收获。

四、教学效果

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看电影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投入教学过程时,学习效果是最佳的。

1安排在影视片段前后的学习活动,既帮助学生理解原片,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练习给学生提供了交流运用语言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普通话发音使学生能找到自己发音的不足。中文字幕的对照对学生的认读汉字是一种强化,课后的写作练习对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因此,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3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通常大部分的学生对影片的理解程度表示满意,能回答大部分理解问题、完成练习,而这些学习活动并不影响他们对影片的欣赏。教师还可以把影片中一些表达上与课本中根本没有提到的常用口语表达法挑出来给学生讲解,学生平时不可能想到这样来表达。因此,很多学生课后反映这样看影视片段让他们学到地道的表达法,而且印象深刻,使他们获益匪浅。

4学生对于中国的文化理解加深了,文化是融入生活中的,不深入中国人的生活难以发现中国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但影视片段的表现是有现实基础的,理解了影片,不难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5优美的影视音乐也能一定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教学效果不止步于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课外的娱乐和交流都是学习的另外一种方式。学生渐渐在娱乐中学习,自觉地选择影视作品,带着学习的目的欣赏,提高是非常明显的。

五、结 语

优秀的影视剧有鲜明的主旨、完整的故事情节、优美动听的主题音乐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好的影片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结合影视片段,寓教于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转变为实用的交际工具,调节语言学习中的“失重”现象。[3]留学生在美好的视听享受中无意识地强化了听力、汉字,在具体的场景环境中温习了所学的知识,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

把影视带入课堂虽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有很多问题,如影视剧的选择标准、课时的分配、不同需求学生的具体调整、教学侧重点的调整等需要进一步摸索。

注释:

①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七大方言区主要分布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上述各大方言中闽粤方言与普通话差距最大,吴方言次之。

[参考文献]

[1]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影视剧观后感范文

摘 要:社会的发展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学生的视听能力较为薄弱。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视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视听教学;多角度教材;文化背景知识;自主学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这一时代对日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日语教育达到能够让学生应用日语、进行社会交际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单纯地应付考试。

在外语学习的五项技能“听、说、读、写、译”中,“听”是排在第一位的,听力是日常交际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另外,据日本国际教育学会统计,在日本语国际能力考试中,没有海外学习经历的考生听力得分相当低,而且大部分考生都有反映说听力是最难的部分。既然听力在日常交际及考试应用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在日语教学中,视听课程有着怎样的地位呢?据笔者调查,大部分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精读等课程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课时,就周课时量来说,视听课仅占专业课程比重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视听课只在低年级开设,高年级很少开设视听课,一旦课程结束,学生只能在摸索中自学。大部分学生认为视听课程对自身听力能力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总而言之,听力教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此外,就我国多年以来的日语视听教学来说,都存在着一种按照听力教材按部就班讲授的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也满足于带领学生听录音、对答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气氛沉闷。就教材来说,我国的大多数听力教材的内容设置与日本语国际能力考试的听力题目相差无几,课文比较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最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在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实用技能,视听课的教法与教材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交际和运用是学习语言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标。因而,日语视听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定位在训练和培训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日语视听教学中应做到:

一. 选取多角度教材

在实践教学中,有教师认为:所谓的视听,其重点在于“听”,“视”会造成教学娱乐化的严重后果。笔者则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单纯的听是无法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的。况且,在现实的交际环境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各种嘈杂的背景音乐、说话者的音量及日语中的含糊不清的语言表达等等。这就要求听者要注意观察说话者的表情、手势、所处环境等视觉信息,这种信息不仅能帮助理解,还能帮助辨别话语的真实程度。因此,笔者认为,视听教学决不能偏向于“听”忽视“视”,而是应该“视”与“听”双管齐下,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过: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惊奇、精神上的享受可以使人情绪兴奋,情绪兴奋可以激励人积极地对待学习活动,这是形成认知兴趣的第一步。此外,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形象信息的记忆比语言文字信息的记忆更深刻。因此,有必要针对教学环境和学习者特点,选取多种教学材料,不能拘泥于传统教材。

21世纪作为信息时代,随着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迅猛发展和高度繁荣,为视听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日本的动漫、连续剧、电影、新闻节目及各种广告等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是极好的教学资料,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但是在选择资料时,笔者认为应该选择避开中日争端、远离政治、贴近现实生活、趣味性强的影视作品。近年来,有一些日本影视作品将中国人故意刻画为素质低下的形象,把中国社会描绘得水深火热一般,若是选择了这些作品进行教学,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得不偿失,会使学生对日语、日本社会产生一种反感情绪。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甄别,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

在基础教学中,教师可告诉学生要在视频资料中听取的单词的中文意思,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对应的日语单词听取出来,这种练习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及对话语的捕捉能力。因视频资料中有大量的视觉信息,有助于学生截取信息,即使是初级水平的学生也可以进行此练习。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可以让学生逐步开始听整句、整段的句子,在“视”与“听”同步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对一些精彩场面的台词记忆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所选取的视频资料的时长,以笔者的经验来说,5分钟左右的视频的教学效果最好。过长的视频资料或是一整集的影视剧,会让学生陷入剧情、忽视对语言的观察。因此,在选择立场正确的视频资料的同时,教师还要截取适当时长的精彩场面,教师可提前简明地说明故事情节、前情提要等,以帮助学生理解。还有一点就是教师需将视频资料的中文字幕遮挡住,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

二.加入文化背景知识讲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所熟悉的内容听解速度比较快,有时候尽管听到的是学过的单词,但是对生疏的内容的理解就困难得多。要正确地理解日语对话,就必须需要文化背景知识的帮助。讲授文化背景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音技巧、积累语言知识,还可以结合视听教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实感,促进学生对日本社会的理解,使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密切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曾经给学生看过一个日本关于地震预警机器的广告,该广告中出现了“家政科”(自然科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的基本原理中汲取营养,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科)、“NTT”(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等单词,就大一下学期的学生水平来说,是可以完全听懂这两个单词的。但是学生在听到这一部分时一脸茫然,无法理解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只知其音不知其意。

此外,在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初级日语听力教程》中,有一课的内容为“いい部屋を介してください”(请给我介绍个好房子),所听的资料都是关于如何租房、看房的。在题目中出现了“敷金”(押金)、“礼金”(向房东表示感谢使用,退房时不返还)、“”(在日本,典型房间的面积是用榻榻米的块数“”来计算的,而不是用平方米)等单词。就教学活动来说,教师若是只引导学生听出单词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向学生介绍该单词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此一来,就需要教师充分备课,讲授时才能让学生听明白、理解透彻。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上文中,笔者已提到大部分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视听课所占比重偏少的问题。再加上学生自身对“听”的重视也不够,自主训练意识偏弱,一直都偏重“写”与“译”的练习。在笔者做的调查中,每天能坚持听力练习的学生不足十分之一。这已经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一种习惯,偏向笔头能力。如此一来,就需要教师多做尝试,引导学生多做课外学习。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笔者曾经做了一些尝试,例如:布置听力作业让学生独自完成,听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待学生将全文写出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指定某部影视剧让学生观看,看后在课堂上用日语发表观后感;多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日语影视作品等。

尝试的结果是,笔者发现学生对自己已经听过多次的资料更加敏感,上课时更有激情,看影视剧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听、反复地听,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听解能力。

综上所述,单一的课本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全球化背景下日语视听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在缺乏语言环境下的非母语学习,更加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使其学以致用,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A类立项课题《北部湾经济区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JGA25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孙颖.国际化时代的日语专业视听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03)

[2] 陆琰.浅谈高职日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3] 黄慧.论日本文化与日语教学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4] 傅艺.影视片的英语视听教学之方法和途径[J].宜春学院学报.2006(05)

[5] 秦莉娜.日语多媒体视听教学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08)

[6] 曲英娟.浅谈日语视听教学改革――日语国际能力考试中听力测试的启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第6篇:影视剧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

前言

按国家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成为学校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主题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置主题,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主题班会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召开的班会。主题班会通过心理教育的形式上展现,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把握主题班会的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双方互动,共同分享心理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00后,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存在很多心理隐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召开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主动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

2.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隐患,选定的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题的选取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贴近社会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愿意参与,参与后又能收获知识。因此,在开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充分的调查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要明白, 只有引起学生共鸣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热点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用心投入,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主题才具有时代性和启迪性, 才能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预期目标。

2.2周密设计,便于操作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的成功与否除了主题要选准,关键还要有周密的设计。班主任作为这场主题班会的筹划者,要认真研究,做出详细设计方案。

(1)背景设计

背景设计应以简洁、舒适、温馨和适用为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有轻松、优美愉悦的感觉,不能让学生产生拘束感和紧张感。布局的材料可以因地制宜,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座位不用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而采用圆形的编排方式,让学生教师之间产生亲和感。

(2)过程设计

过程一定要有条理性、悬念性,步步启人心扉,在全体学生中产生共鸣,让中学生们能用心去感受。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育环境中,要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性。为了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班主任则要在班会中提前设计好丰富多彩的活动。

(3)对象设计

学生是主题班会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组织者。因此,主题班会一定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如他们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等,这样的主题班会才可以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认同。

2.3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在确立班会主题时要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且依据主题班会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位学生都能且都乐意参与其中。此外教师应善于根据自己的教育要求和计划,融入学生的愿望,老师不刻意安排,但也不完全放手,做到心中有数,宏观把控。

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确定了主题,制定了方案,接下来就要考虑以何种形式来呈现,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基本形式。

3.1专题讲座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它是一种比较正式,场面比较大的主题班会,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解决某一普遍性学生心理问题的而开设的专题讲座。讲座可以安排自己的学校老师,也可以聘请当地专门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专家以讲课为主。讲座结束后,一般还会组织一段时间的师生互动。这种形式的组织和实施方便,适合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2实话实说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渴望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偏差。这时,我们可以围绕学生处理问题遇到的困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仿照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鼓励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在学生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3.3讨论会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讨论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好的形式,有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教师通过前期工作,找到特定时期学生们常遇到的共性心理困惑,大家共同讨论,找到问题的根尤。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指出为什么有困惑,如何解Q困惑,并对学生循序善诱,帮助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还可以开展很多形式,如学习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的主题班会;观看优秀作品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看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和影视剧,并组织学生评论,写读后感和观后感;参观式心理健康教育题班会,带学生参观可以引起心理共鸣的地方,利用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形式。

4.结束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中学生学会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管理自己。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更要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让主题班会起到育人作用,而非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詹万生主编.《班级德育,第五册》.北京市: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高妍.《四年级主题班会设计》.小学教学参考(教育管理),2014,(3)

第7篇:影视剧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影视欣赏 艺术修养 音乐教育 智力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影视欣赏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少儿早期影视欣赏和业余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巨大进步。

当前不少的教师和家长,不但没有提倡启发少儿看电影,培养他们影视欣赏的鉴赏能力,认识人生的道理,而且还把看电影当作洪水猛兽,百般阻挠,使许多少儿出现逆反心理。

前苏联影视理论家P・尤列涅夫在《银幕的造型世界》的序言中指出:“如果没有电影和电视,那么现代人的生活将是不可想象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影视艺术对现代人业余生活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对影视艺术的审美是不可想象的。影视艺术从一个全新独特的视野参照文学,参照社会和人生,它不仅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作者美学观的再现,也是导演、演员等人的美学思想、感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展现,“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它是电影的原材料,但是,它本身已成了一种异常复杂的现实”,“由于电影画面含有各种言外之意,又有各种思想延伸,因此我倒是更应该将电影语言同诗的语言相比”,这种画面的诗的语言同样具有认知、开智、审美、立德的功能,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那将会使学生丧失培养影视阅读的能力的机遇,也失去了熏陶学生情操的有利机会,而我们如果能合理地创造性地把影视欣赏和教学结合起来,我们也就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文化”,也为提高一个人的终身的文化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通讯》台刊上专辟了“影视欣赏”、“歌词欣赏”、“书法欣赏”等栏目,并把它纳入了文学鉴赏的范畴,可算是远见卓识之举。而在语文实验教材的《语文读本》第四册中也收录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八篇中外著名影视剧本。我们有理由相信,影视欣赏的开展将会为少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个新的生长点,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孩子习惯于消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仅仅是不由自主的视觉印象,孩子仅仅是‘看看’而己,艺术印象也是一带而过,没触及到个性,没引起思索,没有提出任何问题。这样的看欣赏影视是不可取的,甚至有时会对少儿带来很大的危害,如果少儿只停留在视觉阶段而不能深入下去,不能让少儿领悟其中的艺术魅力并感受理解最终养成审美判断的能力,即使看过电影,那也只能算是一种“凑热闹、好玩”而己。

我们也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或家长组织少儿去看电影,都要求他们要写观后感,他们一听要写就兴味索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先以教育者的姿态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再好的影视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好的动机也往往没有成效。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首先“顺其自然”,有条件的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少儿们探导影视的视觉效果、人生道理以及影视的艺术魅力。

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请注意这里的“借助”二字,让少儿先以一种自由的心态去感受,他们才会“主动”“愿意”。比如在知道少儿要学习《祝福》一课后,教师和家长可以先通过介绍叶圣陶的《一生》和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等小说激起学生兴趣,然后简单介绍鲁迅的《祝福》也是关注旧社会妇女命运尤其是后妇女命运的经典之作,接着就让他们观赏影片,少儿心无旁骛地看完之后,在大家兴致勃勃的讨论时,教师和家长可以不经意似地评价电影,“电影中有个情节是小说中没有的呀,导演怎么不尊重原著呢?”这样,不少的儿童和少年会在课余引经据典分成两派开始争论了,因此,“顺应”学生的审美心理并非无为而治,而是一种艺术。

影视艺术为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教学创造了很大的空间,“长文短教”、“长文新教”就有了可能。以《陈奂生上城》为例,我们可以让少儿们在这篇小说中“找焦点”(黄宏小品),让学生在比较中去认识不同的作品表现主题等的异同之处。以《失街亭》为例,学生先观赏影视剧,然后就可跳出情节从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以及当时的形势等方面具体理解街亭之失的责任该谁来负。研读的切入点小一些,同样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良好的效果。

审美是影视欣赏和文学作品教学的共同需求。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能在影视艺术和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才能为少儿终生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养科,为培养少儿懂得影视、欣赏影视、热爱影视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少儿只会欣赏影视是不够的,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音乐教育能促进个体智力发展,已在实践中证实,并得到全世界公认。

从生理上看,音乐的学习,无论是唱歌、舞蹈还是器乐,所使用到的生理器官比其它任何学科都多,每个生理器官都有相应的神经中枢,随着各生理器官的协同活动(音乐学习需要眼看、口唱、脑思、耳听、手动甚至四肢及全身的运动),各个相应的神经中枢也在协同活动并建立了相应的自然联系。久而久之,一个器官及其神经中枢的活动也会牵动其它器官及神经中枢的协同活动;其次,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左肢的频繁活动大大促进了右脑的发育,克服了重左脑轻右脑的现象,使脑的左、右两部分相辅相存,协调发育,这样个体对音乐的学促进了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

从心理上看,少儿阶段出现了两个智力发展的高峰期。三――四岁和六――八岁是开发培养智力的黄金时期,而当孩子在这一阶段被领进奇妙的音乐世界后,他们的精神愉快兴奋,求知欲望强烈,智力视野开阔活跃,这对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早期业余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素质培养。近年来,随着业余器乐演奏等级的成功举办,学习钢琴、电子琴、手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学生与日俱增,以至每年暑假期间的等级考试盛况空前。无疑,业余器乐演奏等级考试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早期业余音乐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由于“考级”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培养了孩子们的音乐素质,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促进了全面发展。

二、“考级”制度的实施,对业余音乐教育起到了指导和评价的作用,这有利于教师及时检查修正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系统化和全面化。

三、“等级”考试客观上为高等艺术院校 提供了选才的沃土,提供了优秀生源同时为全社会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充分肯定早期业余音乐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某些误区。

一、学习年龄太小。部分家长片面理解早期教育,往往在孩子三、四岁或四、五岁时便不顾客观实际擅自主张让其学习,接受技能训练,笔者认为,多数孩子最好从六、七岁开始学习;学习时间太早往往是弊大于利(少数身体、心理发育迅速的孩子除外),这是因为:

个体智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是3―4岁,这一时期的多数孩子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来看都不宜于接受乐器训练。因为他们的手指柔软易于变形,易于疲劳,不宜长时间做单调的动作,更难于完成学习所有的基本技术。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孩子的注意、记忆等基本心理特征极不稳定,能力低下,其脆弱的神经系统难以担负起学习乐器所有的心理负荷,这一阶段学习,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并且极易产生恶劣的负效应。

六――八岁是个体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己长得相当结实,手指机能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能做较为精细、准确、协调的动作,而另一方面,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加强了,记忆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发展,大脑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也有了较大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多数孩子可从这一阶段开始学琴。

实际上,早期音乐教育不仅是学习器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条件让孩子自由地听听中外名曲,观摩高雅的音乐会,讲讲音乐家的小故事,做做活泼有趣的音乐游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专业化倾向明显,这是业余音乐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部分家长和教师不顾客观实际向孩子增加太大的压力,向孩子布置太多太难的曲目,进行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笔者认为在早期业余音乐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以专业的规范要求孩子,但绝对不能过分地进行纯技术的训练,因为这无论从早期教育的实质还是从少儿身心特点来看,这样做都是不适当的。

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从来都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在培养人”。而早期业余音乐教育正是要培养少儿美好的心灵,启迪开发少儿的智慧,陶;台他们的情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以促进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家长和教师应努力创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孩子的启发、鼓励,通过游戏,欣赏等多种方式调动机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不能不顾实际单纯地进行大强度的技术训练,这样,才符合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能带有太多的功利目的,以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学习钢琴、小提琴的孩子都要成为演奏家、作曲家也是不可能的。仅以成都地区为例,大约每三百个学习钢琴的孩子中仅有一个能考上川音附中钢琴主科。所以,在早期业余音乐教育中,必须坚持正确的培养目标。至于专业化,家长们应保持平常心,说不定也会有水到渠成之时。

三、学琴进度太快。这是急功近利思想在教学上的具体表现,部分家长和教师对早期业余音乐教育的实质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过分注重技术训练,过分追求教学进度,甚至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因为考级而只会演奏考级曲目的现象。笔者认为,早期业余音乐教育中这种重量不重质,盲目追求速度的做法十分有害,这是因为:

从少儿身心发展来看,虽然六、七岁孩子的身体已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其手指机能依然很低,不能长时间大强度地接受技艺训练。所以练琴必须适度,既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集中突击:其次这期间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知觉、注意、记忆等心理特性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个体在音乐方面的差异也客观存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反复、重复的原则“重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不断的重复中加强注意,达到记忆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掌握绝非易事,它要求孩子付出时间、付出心血,因为即使一首简单的儿歌也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渲染手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教导学生,指导学生了解学习音乐知识,更重视指导学生掌握音乐技能,有时还要讲述某些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轶闻等。显然,如果教学进度太快,只能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以器乐学习为主的早期业余音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在它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由于上述教育误区而导致了在某些方面的失败:一是部分孩子在初学时兴趣很大,技能提高很快,可是三、五个月或半年之后都相继厌学,停滞不前;二是家长带孩子学琴断断续续,缺乏持久性三是家庭与教师缺乏配合,随便调换教师;四是部分学生不得不中途而废,干脆不学了,等等。这些不良后果的产生原因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部分是孩子的确缺乏音乐先天条件,但笔者认为,多数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与教师或家长在教育、教学中的失误有关。

第8篇:影视剧观后感范文

一、现阶段高校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性人才。据调查,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丰富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大部分高校普遍把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列为选修课。现阶段,高校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在管理政策方面通常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具体开设中,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状况如下。

(一)可选的教材种类过多

在我国高校中,由于可选的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材种类过多,因此,在选择上并不统一。比如,有的高校所选用的选修教材以讲义为主或者由自己编制的教材作为主要授课资源;有的高校选择以文化教材为主的讲义教案;有的高校选择专业的历史类教材。这些教材大多都是由授课教师任意挑选的,其随意性比较强。

(二)设置的课时量无法达标

由于所选择的教材不一样,很多高校在把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作为选修课时,所设置的课时量达不到标准。通常情况下,按照选修课的标准,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课时应该保持在16~30课时之间,但是,很多高校没有达到这个要求,课时量不足16课时。

(三)考试方式多样化

因为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所覆盖的信息量比较大,通常情况下,考试主要以考查为主。比如,论文考查方法、书面考查方法、采用统一以试卷为主的考查方法及观后感考查方法等。

(四)学分是学生选课的主导思想

以学分为主要的选修点,具有如下特征:课程内容在以同等学分为基础的前提下,考核相对较容易且所设置的课时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按照学分的标准选课,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修满学分的目的,所以,在选修课中都比较主动。

(五)所选课程边缘化严重

学习任务有冲突时,学生会选择请假或者退课;部分学生选修了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但并不能保证遵循课堂的规定。那么,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存在不重视通识类课程的思想,而这种情况也是大部分高校开设通识类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作为大部分高校的选修课,但是,在实际的学习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每个学校在选材上比较自由,学生给予的重视度以学分为主,对于这类课程的认识过于边缘化。如果要想更好地培养综合性人才,就要充分借助于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这个有利的平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从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大力改革。

二、创新高校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条件

目前,社会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顺畅。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渗透,这为我国高校着手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技术资源和教学条件,同时,也为创新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给予了极大的便利。

(一)历史文化研究兴盛

现阶段,历史文化研究逐渐兴盛,不论是传统的历史学研究还是现代边缘化学科的历史研究,都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历史文化包括了众多丰富的知识,现代考古学、文物研究学及传统服饰学都与其关系密切,在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历史学科,非常有意义。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兴起,这些有效的历史成果可以伴随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和新闻媒体的迅速普及,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拓展历史文化知识最有力的基础条件。

(二)现代科技非常发达

现代教育在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科技时代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现展比较完善的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我国,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室中通常都会配备电脑、电动屏幕及投影仪,学生可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优越性。此外,为了让不同2017年7月(下转第9页)的学校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广大高校教师已完全掌握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技巧。而且,很多高校教师依据实际需要制作了非常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这不仅为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方便,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各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广泛交流。

(三)丰富的图书网络信息

很多年前,我国很多高校就普遍配备了图书馆。而现在,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科研,图书馆内不仅配备了传统的纸质性书刊,还有非常丰富的检索资源及网络书刊,这些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便利。

(四)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力普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与国外先进的办学方案有力结合,让广大师生在新时代的思想教育方针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力量。大部分高校都提倡要为社会培养大量综合性人才,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和自主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在新时代教育思想中更好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巩固自己,高校以期实现通过通才教育观培养德、智、体全面良好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上述内容结合了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和相互联系来阐述创新历史文化通识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条件,这些条件不仅是在教育领域中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更为历史文化通识课的改革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尤其是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为通识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孕育出了非常成熟的条件。

三、高校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策略

由上述高校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有利教学条件可知,只有对高校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实现创新与改革,才能使这类课程达到有效开设的目的。相对于专业历史课而言,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主要是从教学要求设置的角度来实施的。所以,作为教师,应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素养,同时提高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坚持现实性与历史性的完善统一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坚持现实性与历史性的完善统一。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文化通识课,可以更广泛地了解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高校学生相对与其他类学生来说,思想更成熟、更稳定,他们拥有较多的知识和较强的理解能力,具备对相关的历史问题和现实社会问题进行正确评价与判断的能力。所以,在历史文化通识课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启发性的询问方式让学生从相关问题中联合古今中外的历史进行深入理解与思考。比如,以科举制度为主要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效结合现代人才选拔制度和现代的教育制度模式进行全方位分析,这样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便于他们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二)坚持其他专业知识与历史知识的相对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选修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学生来自于各专业。通识类课程从设置目的上来说,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是互补的,那么,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学科专业分布情况对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进行选编。比如,如果选择此类课程的文科专业学生比较多,那么在授课中可以多增加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如果选择此类课程的理科专业学生比较多,那么在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上要偏重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不仅便于打开学生专业知识和历史知识相结合的成才之路,也可以大力提升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兴趣。

(三)坚持选用优质的课堂教学辅助资料

高校学生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所以,教师在选择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相关教材方面,要注意所选教材的多样化和优质性。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遍应用为当代历史文化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用传统的纸质书刊资料,也可以选用多样化的电子媒体课堂。但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很多学生受影视剧和网络视频的影响,对于一些传统的历史知识的了解非常模糊。同时,由于很多已逝去的历史场景通过普通的文字叙述方式不能给学生更好的启发,也根本不能让他们在脑海中呈现出比较具体的画面,更不用说与现代的现实生活进行比较联系。而在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中,高校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选用优质的课堂教学辅助资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将电子资料有效引入课堂,为学生放映一些比较有深度的纪录片或者是专题文献片,充分体现出历史文化知识的形象生动性,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由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先生拍摄的《金陵十三钗》就从侧面反映了的残暴肆虐,学生对这些远去的历史没有什么具体印象,但是,通过这些影片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当时中国的真正状况;而老舍先生的著名作品《骆驼祥子》,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旧中国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为学生讲解中国近代史中优秀的商人时,可以列举“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具体发家过程,如果学生对这位人物不太了解,教师可以为他们讲解“红顶商人”的真正意义就是亦官亦商,他的发迹与当时清政府的主要人物、左宗棠都有很大联系。一个人物牵涉出更多的人物,不仅让学生们对胡雪岩智慧的头脑给予更充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们对当时清政府的实际状况和当时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实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近些年,有关清朝的片子比较多,这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可以为学生们带来丰富的音画效果。这些影片的观感性和可视性都非常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坚持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统一

高校在对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中,要坚持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统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据相关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选择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学生,对历史都非常感兴趣或者对历史的某方面有很多疑问,并且很多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基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这些学生的实际心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辩论、自由抒发自己对某件历史事件的真实想法,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只有讲授的实际内容能够引发学生在某种思想上的共鸣,才能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深入探讨。每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思维能力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他们表达的想法也不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久而久之,这种观念可以潜移默化到其他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能够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方式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方便了授课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知识掌握状况,也对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五)灵活运用课外教育资源

课外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覆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当前社会交通便利,旅游业也非常发达,很多社会公共资源在逐一对外开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可有效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组织他们参观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展览。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具有历史意义的玉器、瓷器、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及装饰等,然后在课堂中结合每个朝代的发展状况对这些参观后的展品进行论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体会感受历史文化的丰富;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写作用具,如笔、墨、纸、砚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人们的文房四宝,而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通过在布帛或者竹片上进行书写,可以让学生在室外利用一些简便的碎竹片亲自练习写字,再与我们现在所用的书写工具进行比较,学生就会发现写字既有趣又有意义。相对来说,课外的教育资源更直接、更充分、更有利用价值、更能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内进行灵活交流,不仅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在实际观察体验中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了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对于高校学生的重要性。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也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方法。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需要更多综合能力强、自学能力强、理解能力强的多样化人才。时代在发展,学生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更广泛的知识巩固自己、提高自己。在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鲜明特点,保持教学活动组织的多样性与动态性,从而真正做到切合历史文化知识传播的特点,达到真正服务于增强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目标。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的内容广而丰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文化通识类课程成为受到大学生广泛喜爱的课程,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发挥出通识教育的德育和智育作用,为社会塑造出更多优秀的合格人才。

作者:杨峻岭 单位:铜仁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颖华.论高校历史文化通识课课堂教学方法[J].牡丹大学学报,2011(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