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研究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智慧,探索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或规律,从而发现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发现疾病预防与治疗以及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医学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科研思维形成的过程,在医学实践中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提出科学问题,形成医学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设计、调查分析、统计分析来验证,对所获得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逻辑判断。医学科研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为思维形式,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多种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操作,以达到探求临床诊治/业务实践规律的最终目的[1]。医学科研以研究课题为对象,经过细致拟定研究方案,科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医学活动中的问题。
医学科研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继承性、连续性等特点。在医学科研过程中,科研活动所取得的成就依赖于正确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要求研究者具有首创精神,开拓创新,见人所不见,发人所未发。科研人员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现在科学研究中尤为重要。要争取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创新成果,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是高质量科研的基础、核心与灵魂。本院中心实验室大力引进质谱技术,率先在医院系统开展质谱技术的临床药物分析和临床实验研究,对于开发专利技术、培养创新科研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具有先见之明的重要举措。因此创新思维是医学科研人员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科学研究是从发现科学问题、立项研究到发现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的加工创造的过程,科研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具备科学思维,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必须有事实依据和科学理论根据。从实验设计到实施,都必须遵循普遍认可的科学原理、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随机化、实验对照、盲法、重复等实验设计,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的每一个过程,不捏造数据,不杜撰结果,科学求实,确保科研过程的科学性和科研结论的真实性。医学科研虽然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但是科研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应当对前人的论文结果批判性地继承,具有质疑思维。科学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合理的怀疑精神,要依据事实思考,勇于怀疑一切现实的权威意见,许多伟人就是因“怀疑”而创立了新的科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由怀疑神创论而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源于怀疑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科学理论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宗教教条,去伪存真是科学研究的精髓,怀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2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主要起着上下协调、横向联系、内外沟通、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沟通信息的枢纽作用。依赖于日常工作中的摸索和积累,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以适应新形式、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全面提升行政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规矩办事,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级部门的“红头文件”或者领导的请示批示报告处理事务,承担着制订计划、下达指示、作出决议、进行安排等基本职能。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大多数都是与人打交道的事务性工作,因此要求管理者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本思维,医院的发展需要每位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同时需要医院管理者注重自身修养,增加人格魅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扩展知识面,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提高医院行政管理者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2]。行政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绝对不是机械化的每天的重复性劳动,因而可变性强,具有明显的时效性,这就要求行政管理者在处理事情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思维,善于根据事物的变化,学会变通,改变思维的角度,摆脱常规或错误的思路,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行政管理工作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执行,因此要求行政工作者在处理事情时要有原则性思维,工作中以原则为出发点,遵守基本规则。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考虑灵活性,即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地处理事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思维运用的完美体现。
(1)申报的科研课题应具各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
(2)申报的科研课题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着眼于临床医学、医技科室技术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研究,使科研工作直接为提高医疗服务、计生服务质量和培养人才服务。已经有明确结论的课题不再立项,切忌低水平重复选题。
(3)申报的课题必须是学术新颖、立题依据充分、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课题组成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4)每年月日前,各课题负责人申报下年度的科研课题(含专题调查项目),填报《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所有项目栏电脑打印后一式六份送医务科汇总。特殊项目视情况随时申报。
(5)每年月日前,由医务科组织本院“学术委员会”论证、审批申报课题。由课题负责人进行答辩,“学术委员会”根据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审议并提出评审意见报院长批准后由医务科报上级科研受理部门。
(6)已获各级部门资助的科研课题负责人及前两位主要合作者,原则上只能参加两项区级以上课题,超过两项不予申报。
(7)没有查新咨询结果的课题医务科不予组织论证及申请。
2、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1)申请的科研课题正式批准后,由医务科建立科技档案,通知课题负责人,并到医院财务部办理科研经费立账手续。
(2)科研经费应专立账目,单独核算,计划使用。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由医务科审核,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3)立项课题的课题组应将课题临床病例及实验工作记录在“科研课题记录本”上。
(4)医务科定期召开科研课题协调会,详细了解课题进展、科研经费开支等情况,积极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督促课题按计划开展。
(5)医务科对已立项入档的科研课题进行一年二次的例行检查(月旬、月旬)。课题负责人每半年要对课题做一次书面小结并向医务科提交“课题研案阶段性报告”。
(6)立项科研课题如调整研究人员,需填写“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员更换申请表”,经医务科审核盖章后报立项部门审批。
(7)科研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要向医务科提交“结题报告书”及课题研究报告、发表的论文。
(8)科研课题不能按计划实施,可酌情给予一年以内延期,仍不能按期完成的,医院将收回科研经费。
3、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1)获得市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医院按上级拨款的同等数额给予科研经费投入,非资助立项课题可申请医院拨给一定的科研经费。
(2)上级拨款的科研经费一旦到位,院财务科应设立专账,并发给课题负责人专用小账本,以便核对收支情况。
(3)经物价局批准的普查或其它检测项目的科研经费收入,在检查结束后,课题组应将收取的款数全部交给院财务科,部分作为科研经费的补充,并分别记入财务专帐及课题组小账本内,课题组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
(4)课题组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试剂、药品、交通费、接待费等,按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5)科研经费用完,但课题仍未完成者,其后发生的一切费用不得报销,课题研究再需经费,则由课题负责人向立项单位或本院院长提出申请,获得追加经费方可报销。
(6)科研经费不得用于与科研无关的开支。
(7)申报的科研课题一旦立项,医院按立项级别对课题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办法按科研奖励的规定执行,立项后无故中途终止项目者,要退回奖金,并根据情节对课题组给予
【关键词】科学研究单位 科技专项经费 财务管理
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国家财政对科研活动资金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科学研究单位的科研经费也逐年提高。科技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是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项目立项时,要进行经费的预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按批复的预算进行经费支出的核算和控制;项目完成后,要进行项目验收。加强和规范科技经费的财务管理,亦是科研单位圆满完成科研任务的关键。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述了科研单位的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科技专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依据不科学,随意性较强
按照国家项目申报的相关规定,项目预算的编制应当结合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目前,科研单位科技专项预算大多是由项目负责人填报的。项目负责人的预算意思淡薄,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且对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缺乏了解,在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等经费预算时常出现与现行相关规章制度不符合的情况。
(二)项目经费执行过程中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造成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差距较大
在我国,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管理,“重立项,轻跟踪”;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重核算,轻预算”;课题老师负责经费使用,“重支出,轻计划”。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当项目经费已经下达到财务时,项目任务书常常未下达到本单位财务部门。使得,财务部门只能按照项目报账单据进行财务核算,而无法按照项目任务书对项目经费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项目验收时,项目预算科目与财务核算科目不一致
在项目下达的任务书中,详细规定了项目开支的科目,项目的财务决算报表也是按照任务书的科目设置的。财务的核算科目是按照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的,与项目规定的开支科目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在项目验收时,填报财务决算报表时,需要将原始的财务科目进行调整归纳,转化为课题预算中规定的开支科目。这个转化过程,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项目经费的核算和管理。
(四)项目绩效考评体系的不完善,重立项,轻考评
只重视收到了多少科技经费,而忽视科技经费的具体使用,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
二、科研单位科技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项目预算编制,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本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项目预算的编制是一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有专业领域的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而项目组成员大多是各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国家规定的财经制度和财务制度不了解,而财务人员对科学研究项目的专业知识也缺乏了解,任何一方单独编制预算,都会导致预算的不科学性。因此,项目预算的编制需要二者共同参与,编制过程中各负其责,以保证预算编制合理性和真实性。
(二)在项目实施期间,加强项目执行部门与财务部门以及项目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科研经费的核算工作
加强管理,制度要先行。科研单位应完善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立项、拨款、课题跟踪、结题等项工作;财务部门有责任指导课题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按照项目经费预算的约定,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并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符合国家和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在批复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使用经费,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各负其责,把好各关,使科研经费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发展。
课题经费到达后,财务部门应当及时取得项目预算书、任务书等相关资料,并参照项目任务书中规定的开支金额,办理项目经费的支出,严格控制经费开支的范围和标准,防止科研经费超范围、超标准支出。
对于科研项目较多且金额较大的单位,首先项目组可以设置专门的项目联系人,负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协调沟通。这样既可以使项目负责人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工作,又可以保证科研经费合理、有序的执行。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科研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知科研经费的账务管理,熟知科技经费预算的编制过程,还要对科技经费申报的全过程要有所了解。三是提高现代化手段和加快有效信息平台的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科技处、项目组、财务处等部门项目财务信息的共享,增强相互间的沟通,改变各职能部门处于割裂的状态。
(三)统一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财务核算科目的对应性
为了避免在项目验收时填制相关财务报告时取数的困难,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避免填报的随意性,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在财务核算年初开账设立明细科目时,应在规定的经济收支科目下,合理设置三级项目预算科目,编制项目预算科目与财务核算收支科目对应表。比如项目预算中“国际合作交流费”,是指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而财务收支科目中没有“国际合作交流费国际合作交流费”,财务核算就分别在因公出国(境)费用、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咨询费(国际合作交流)等科目中列支;而项目预算中的“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则在印刷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版面费、专利费、文献资料)、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等科目中列支。
(四)建立一套绩效考核制度
不仅在项目完成时,对项目完成成果进行考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应分阶段进行绩效评价。不仅将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纳入考核,经费支出使用情况、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严格预算管理等都应纳入评价考核体系。通过对拨款、支出、结余、实现目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综合评价,切实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管理好、支出规范、效益好的课题,应给予奖励。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转向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执行人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同时根据情况可以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等措施,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逐步形成一套预算有标准、执行有约束、决算有考核的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结语
只有把项目预算、执行、决算、绩效考核密切结合起来,并将科研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贯穿于项目的申报、执行、验收全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促使科学研究任务顺利完成,科研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英文名称: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软科学研究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呼和浩特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115X
国内刊号:15-1103/G3
邮发代号:16-1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成本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成本管理学课程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的作用
作为高等学校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室)范围内,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过程。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作用主要有:①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传授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和减少错误理解而造成的损失。②为现场教学和科研训练打基础。首先,学生进行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调查、参观和实习等实践活动,必须先通过课堂教学接受课程的基本知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传授课程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基于所学内容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③有利于学生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自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自学提供保证。④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讲授和研究方面的问题,以便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目前在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重学术研究、轻教学”和“科研硬、教学软”的现象,忽视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研究者认为应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放在第一位。[1]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2]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必要重视和加强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总结好的教学方法,以便加以推广运用。
(二)成本管理学课程的主要特点
进行成本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首先要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学课程的特点。成本管理学课程是高等学校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居于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之间。该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①体系的完整性。各高等学校的作为一般性的成本管理学课程大多按板块分为总论、成本核算和除了成本核算以外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成本管理的内容,是一门信息量比较大的课程。这一课程体系内容涵盖一般性的成本管理工作内容。至于一些处于研究状态的、还不成熟的成本管理内容,如战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等,在各高校的成本管理学或成本会计学课程中列入的情况则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研究的成本管理学课程是一般性的成本管理学课程。②学习内容的侧重性。目前的成本管理学课程侧重于成本核算的教学,成本核算教学占课程教学内容较大比重。在教学中,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进行核算方法的传授。③作业(习题)课和课堂实验的课时较多。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一般会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和教师进行指导或辅导。一般来说,作业讲解课时占总课时的12%左右。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内容
成本管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堂中,为实现教学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有关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和实践的方式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一般有教师的讲授、课堂讨论、习题的布置和讲解、实验等。基于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作用、一般的教学形式和成本管理学课程的特点,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成本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具体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科学研究法、图表演示法、归纳总结法、整体和局部法、前后呼应法、重难点精讲法、前问引导法、后问复习法、互动问答法、比较分析法、追根溯源法、作业巩固法、幽默教学法、检验巩固法、事件导入法等。
1.科学研究法。它是指在课程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初步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完一些基本理论和知识,如关于成本、费用概念的不同观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观点,可要求学生撰写小的论文谈谈自己的见解,教师再根据学生撰写论文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也可让学生上台报告自己的研究见解,然后再有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法的采用,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后续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准备。
2.图表演示法。它是指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用图表形式将一些教学内容直观、醒目、简明和完整的表现出来,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有集中、总体了解和掌握的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成本管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较为普遍的运用,如用图表表现的成本体系和有关方法体系、费用汇集与分配主要账务图、用账表或框图相连接的方式反映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程序、成本计算单和成本报表等。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复杂的内容直观和形象化、节省了大量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记住有关的内容。在运用的图表设计上,注意图表要准确、清晰、美观、简洁、明了、易懂和好记。
3.归纳总结法。它是指对成本管理的一些具体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成一般的知识,以便学生记忆和举一反三推广运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成本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将各种形式多样的费用分配方法归纳为比例分配法和扣除分配法,将各种比例分配法归纳为一个在相关内容的处理上可以套用的一般公式,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的公式归纳为适用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的一套公式、适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的两差异和三差异分析的两套公式等。
4.整体与局部法。它是指根据事物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辨证关系的原理,正确处理成本管理学课程的整体内容与局部内容之间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正确处理第一章介绍的成本管理的总体内容与后面介绍的各章内容之间的关系、成本核算总体内容与费用汇集和分配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等。通过这种方法运用,使学生既看到森林又看到树木,不至于迷失学习方向。例如:在教学中,一般可用主要账务处理图来总括和系统反映从要素费用汇集与分配到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等费用汇集与分配的全过程,同时说明各个阶段费用汇集与分配的具体方法,以及前后阶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了解完整的内容和局部处理内容。
5.前后呼应法。它是指在教学中使有关教学内容前后顾及、相互接应、衔接连贯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成本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要处理好前述成本分类与后述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费用汇集和分配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前述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核算与后述成本计划、成本分析之间的前后呼应关系。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有关内容,不至于学到后面知识忘了前面的知识现象的出现。
6.重难点精讲法。它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按重要程度进行恰当的取舍,对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时间进行详细和深入讲授,对次要内容进行简略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潘懋元等(1984)认为,“这些重点常是理论的核心或关键部分,教师要围绕教材重点组织教授内容,以引导学生抓纲挈领。”[3]成本管理学课程的内容较多,面面俱到和不分重点和难点地讲授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难点精讲时注意要讲授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难以理解和容易误解或混淆的内容。在成本管理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一般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简化分批法和分步法、成本计划编制方法、标准成本法和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法等。
7.前问引导法。它是指教师在开始讲授新内容之前,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出将要讲授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运用前问引导法不只是在开始上课时提问,而应将方法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例如:在讲授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之前,提出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什么,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不是仅指产品成本,应如何构造成本体系等问题。
8.后问复习法。它是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提出与前次所讲授内容相关的问题,了解学生课后复习情况和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开始上课时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知识上是有效果的。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与上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相关,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予以点评,如果回答正确的话要予以肯定,对回答不正确和全面的话,可以让其他同学再提出新的答案和补充,使学生加深对一些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进一步提高认识。
9.互动问答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以及学生与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从而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改变单纯由教师一方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性教学方法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可用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过程、讨论和案例教学中。其作用在于让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教学过程的参与性,使教学信息在教学互动中得到沟通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清楚和误解的认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问答不仅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而且在课间和课后都可以进行,课间和课后问答都应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就案例发表意见和进行争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0.比较分析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异同点,界定有关内容,以便准确掌握有关教学内容和加深对有关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成本管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在教学中进行了比较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五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比较、定额比例法与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的比较;一般分批法与简化分批法的比较、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比较、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比较、成本分析内容与成本核算内容的比较等。
11.追根溯源法。它是指教师对一些教学内容不仅介绍其基本原理,而且还说明其形成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成本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要说明有关概念、计算公式和结论的形成过程,揭示有关内容的本质,而不是让学生简单记忆已经形成的公式和结论等内容。例如,在教学中说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形成原理、计划单位成本的测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
12.作业巩固法。它是通过教师布置课堂和课后作业,讲解作业和总结做的情况,解决学生在做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已学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成本管理方法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成本管理学课程涉及的计算内容较多,因此,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熟练运用有关计算方法的目的。教师应在学生做完作业后对所做作业进行讲解。在讲解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对作业的类型进行总结,对作业中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分析和点评,以便让学生知道所做作业的不足之处,解决存在的问题。另外,在讲解作业的过程中,还可对作业中一些涉及有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强调说明或提问,提醒学生注意。例如:在讲解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作业时,强调说明五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异同点和特殊处;在讲解分批法的作业时,强调说明一般分批法与简化分批法的异同点、简化分批法的优缺点;在讲解分步法的作业时,强调说明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异同点和优缺点等,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13.幽默教学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幽默的语言或故事解说某些教学内容或导入将要讲授的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使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吸引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要运用好这种方法,就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幽默方法和技巧,如对比法、借用法、夸张法等,其中的借用法在运用可借用学生熟悉的事、流行的词语和歌词来解说某些教学内容。
14.检验巩固法。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生产经营环境为背景,让学生独立完成具体的成本管理操作,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方法的技能的一种在成本管理学课程实验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形式过去一般在理工科的教学中采用,最近一些年来,这种教学形式也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得到采用。实验教学形式一般分为知识学前实验、知识学后实验和设计实验三种类型。实验的检验巩固法是运用于知识学后的实验的教学方法。采用检验巩固法,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运用该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①要求教师事先精心准备实验的资料或教材、有关实验的账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要求学生复习有关的知识;②在实验过程中,主要由学生自己操作,教师予以适当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③实验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验报告,教师要对报告批改和总结。
15.事件导入法。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闻事件导入将要讲授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事件的导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和吸引注意力。教师所导入的事件一般应是与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相关的、大家熟悉的和热点事件,如在讲授质量成本管理内容之前,先讲几件近期发生的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新闻事件,提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可采用与事件导入法相似的导入方法有漫画、典故、悬念、成语和名言等导入方法。
成本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综合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家龙,尹俊,周纯.武大三“名嘴“激情秘诀[N].楚天都市报,2010-7-23.
关键词医学科研人才;评价;管理;制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1]。医学科研人才的评价不仅是科研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科研人才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加强医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医学科研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和使用等工作,是打造研究型医院的关键步骤[2]。然而,现阶段我国对医学科研人才的评价研究尚存在不足,例如评价体系简单化或主观化,评价指标片面,缺乏科学性。因此,医院通过建立一套客观、科学、动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符合我院科研管理需求的医学科研人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医院的科研人才评价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科研管理部门对医学科研人才的初步遴选及限项类课题的推荐
1评价管理制度
1.1评价制度
现阶段,科研人才评价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存在评价行政色彩过浓、评价手段单一、评价分类不详尽等问题。例如评价指标主观、缺乏科学性,评价手段过于简单;或者一味追求量化和标准化,片面强调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以上情况均很难客观科学地评价医学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医院主要通过对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行分类评价,利用医学科研人才评价管理系统,构建数据库,实现评价的多样性和客观性。此评价管理系统通过专家访谈法(Delphi法)确立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由基本素质、学历职称、学术造诣、科研业绩、成果转化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法)设定权重,例如对SCI论文数量、累计影响因子、课题层次、课题数量、技术发明、理论创新(论著数量)、成果转化等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从而对医学科技人才复杂的智力劳动成果及科学研究进行了客观、科学的评价,人才的价值得以真实反映,从而为医学科技人才管理提供较准确的依据。此评价管理系统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可行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研究型医院对医学科研人才评价工作的实际需求,能客观地反映出医学科研人才在学术业务及科研业绩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1.2激励制度
注重强化激励机制,旨在提高医学科研管理部门对医学科研管理的效率,给予医学科研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医院对不同岗位的人才进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医院匹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修订《科技奖励办法》,对优秀科研人才进行立项资助及奖励,实现管理的人性化和科学化。例如,处在不同阶段的人才的需求和内在的特质各异,因此针对不同层次人员要给予不尽相同的培养措施[3]。因此,依据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的特点,设立不同基金,实现个性化管理。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京科九条”、“京校十条"、"京医十四条",医院联合社会资本建立转化基金;针对留学回国人员设立启动基金;针对青年科研人才设立种子基金;针对有应用基础研究经历的科研人员设立培育基金;针对海聚人才、院外课题中标人员、奖励及专利获得人员、高水平论文作者等设立匹配基金等。
1.3约束制度
为推进学术风气建设,提高全院人员学术道德水平,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学术行为违规处理管理规定》和《学术道德准则》等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具体采取如下措施:(1)科研人员需在科技处备案:备案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如不备案发表文章不予认定。(2)加强科研管理者意识:加强科技处内人员意识,正确引导科研人员发表文章,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监督。(3)加强宣传: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学术诚信承诺,在医院网站上传学术道德文件,举办学术道德相关的讲座。
2初步成效
医院科研人才评价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医管局青苗计划、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等的评价与选拔。医院青苗计划的遴选,通过科研人才评价系统推荐15项,立项6项。通过此系统排名前6名的项目与实际立项项目的符合率为83%。医院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的遴选,通过青年科技人才评价系统推荐35项,立项7项。通过此系统排名前7名的项目与实际立项项目的符合率为86%。人才作为医学科研发展的战略资源,是科研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4]。因此,经过多次科学论证,通过科研管理系统推荐的项目与实际立项项目的平均符合率约为85%,此系统可望在各市属医院的科研人才评价工作领域推广应用。此外,从更深层次分析,随着此制度在医院的探索与推行,近年来医院的科研实力得到提升。从中信所的SCI数据情况分析,医院的SCI论著数量及排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数量由2011年的72篇上升到2015年的190篇,排名由2011年的61名上升到2015年的62名,见表1。
3讨论
医学科研人才评价管理系统,通过文献调研法建立了医学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架构的雏形,并在深入分析医院科研管理部门的需求的基础上,通过Delphi法确立医学科研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以权重大小对医学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因素、各指标进行均衡,从而在整体水平上优化指标,对三级指标进行量化并建立相关参数,例如:对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进行分类评价;提高了成果转化的权重系数;调整了重点学科的权重;提高了高水平SCI论文的权重系数,因为科研论文是对自己科研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只有发表学术论文才能让同行了解自己的科研成果,才能与同行之间交流,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5];利用多层次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建立医学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通过对医院现有的科研人才数据库进行测试评价,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科学性、可靠性分析,进一步检验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最终制定一个可进行综合评价的,高效、快捷、动态的医学科研人才评价管理系统。科技人才管理制度的创新在于实现了科研人才的个性化评价,针对每位科研人员进行纵向评价,即科研人员自身的对比,将其现有的科研业绩与既往和未来对比,同时,也实现了科研人员之间横向的对比,将其科研业绩与全科室(本专业)乃至全院人员(跨专业)对比,使其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取长补短,从而更快的成长进步。其次,此制度可望通过分析全院科研人才的数据库,实现科室、团队之间的动态评价,从而为医院的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再次,此制度可望实现可视化显示,最终形成医院科研星标,从而辅助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人才进行精细管理。最后,医学科研人才评价管理系统的特点是数据实时更新,从而实现了科研人才评价的实时化和动态性。医学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医学科技人才的评价,能很好的反映出科研人才的真实客观情况,具有综合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等优点。此外,评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果表明,此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便,能有效提高医院医学科研人才评价工作的效率。科研人才评价管理制度实现了科研人才的个性化评价、科室乃至团队之间的动态评价;可望实现可视化显示,形成医院科研星标,对加强医院医学科研管理决策的精细化、民主化、科学化建设以及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经多次论证,此制度可望在各市属医院的科研人才评价工作领域推行,对科研人才进行科学动态管理,因才施用、各尽其能,针对不同医院的特点,培养一批符合时展的自主创新型人才及团队。
参考文献
[1]孙凯洁,班志森,张华宇,等.某三甲医院十年间人才引进情况分析[J].中国病案,2016,17(3):21-24.
[2]凤磊.研究型医院科研人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2):97-99.
[3]罗涛,孙凯洁.医改新形势下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病案,2016,17(12):43-44.
[4]李媛,张育军,蕾,等.依托信息化平台的立体化科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评价[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5):571-577.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设备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教育事业,以计算机为教学工具,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是现在教育事业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实验室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建设好实验室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具有设备管理妥善、实验室安全高、实验室资料有序管理,使实验室的资源能更充分的利用势在必行。
三亚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要任务是保证教学计划内的实验课程的完成,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科学、合理、高校的利用实验中心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实验中心的成员是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的基本队伍,实验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中心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法需要实验室成员的努力,通过一名实验中心的实验员的工作经验,浅谈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心得。
1、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管理
为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保证实验室一起设备的完好率,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实验室管理员的科学管理,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为此,通过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本人觉得设备管理过程最重要的有一下几点:
第一,填写学生上机登记表,若机器出现问题,以便实验室管理员查清楚损坏机器者。
第二,教学使用仪器设备过程中造成的损坏,经查明原因,若个人造成的损坏应由个人赔偿,若查明不清是否是个人损坏的,则由班级负责用班费赔偿。
第三,学生每次开机前,先检查计算机是否完好,开机后软件是否正常运行,如遇问题,不得擅自处理,应上报实验室管理员,让技术人员处理。
第四,学生上机应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使用软件,不得开启去本课程无相关的软件。
第五,严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装、修改、删除、对硬盘进行格式化等操作,禁止学生使用电脑过程中安装游戏软件。
第六,安装硬盘保护卡,避免由于学生误操作引起计算机系统不稳定,,甚至计算机系统崩溃的情况,以及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
第七,安装还原精灵,以便保护电脑操作系统和文件。
第八,下课后,学生应按正常关机将电脑关机,摆好鼠标、键盘,和将实验室凳子摆放整齐,并随手带走桌面上废弃物。
2、实验室档案管理
实验室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管理的综合系统,要把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必须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实验室档案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中心教学档案管理和是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2.1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可以及时向管理资产部门提供重要和准确的信息,如设备的数量、设备的面值和设备的总价值,实验室需要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实验员记录好实验仪器设备的准确信息和原始数据,对每一批进入到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要做到账、物相符,认真记录好设备的相关信息,如设备的名称、设备的规格、购置日期、单价等信息,做成相应的表格,如设备一览表,当相关部门盘点资产时可以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专门的设备管理员也利于及时掌握仪器设备的变动情况,如遇设备的报废、设备的调出、设备的转移的情况,设备管理员应需做好报废、调出、移的手续,并保留好相关书面确认单,以便能够及时调整账目,刻刻做到账物相符。
2.2实验中心教学档案管理
做好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使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能有目的、有组织地从设定教学计划到实施有序的进行,实验中心需将相关实验教学文件归档,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课程安排计划,教师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学生的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资料。
(1)实验中心教学课程安排表需根据各个学院提供上来的实验教学教师的课程表来安排,不能和学院实验教学教师的课程相冲突,按每学期分类归档。
(2)教师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需在每个学期结束前上交一份到实验中心,管理员按每学期分类归档。
(3)学生的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资料由实验课教师分别按专业、年级、学年、学期、班级分类收集,学期末将这些资料上交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进行分类归档。
3、实验室安全管理
3.1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意义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消防安全问题,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关系到保证学校公共财产不受损失,更关系着上课的学生和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高校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时常可见,如:1987年北京大学生物楼发生火灾,烧毁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经济损失达到7.4万元。福州大学计算机系微机实验室起火,烧毁苹果微机40台,空调8台,仪器设备经济损失达5.5万。2008年5月8日,某学院实验室实验设备长时间供电,实验设备老化、失灵,引发火灾,原因是实验室的仪器在用电过程中,长时间未拨下插头,造成仪器发热着火而酿成火灾。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预防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保障财产安全、人员安全、维护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3.2实验室安全隐患
计算机实验室有以下原因易导致发生安全隐患:
(1)计算机实验室里摆放电脑设备多采用木材桌子,木材桌子本身是可燃物,如有电脑在使用过程发生烧坏现象,可引起火灾。
(2)实验室内用电线路多,都常设在地板、隔墙后面及吊顶中,若发生故障,难于检查维修。由于计算机长时间连续工作,也可能造成绝缘损坏、电源和某些元件接触不良而发热引起火灾。
(3)计算机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是15到30摄氏度以内。若实验室温度过热,将导致电脑频繁死机,致使元件损坏。
(4)计算机设备是一种电子产品、带电设备,由于长时间带负荷运行,若电子元件及电缆电线老化及发生短路等情况,随时可能引起火灾。
(5)有吸烟的学生不小心把没有熄灭掉的烟头接触到有塑料的电线或者垃圾桶里的可燃物品,将导致发生火灾。
3.3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管理规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定是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客观前提,没有管理规定,安全防火管理就无章可循,结合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建立可行的安全管理规定,如《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创业综合实验室管理细则》,此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检查和监督,对遵守者应当表扬,对违反规定者,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
(2)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实验管理员的安全防火技术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加强实验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熟悉和了解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做好维护和检查工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3)加强实验室管理员的责任心
注意实验室的通风按热装备,实验室应安装窗帘保护电脑设备不被阳光直射,减少其化。网络布线和电源线要避免横跨人行通道,减少对线路磨损。
(4)严禁吸烟和带食物进入实验室,不准在实验室内随地吐痰、乱丢纸屑,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通道畅通,避免纸屑堆积遇到机器发热而引起火灾。
(5)实验室要配备轻便消防器材,灭火器等消防用具要摆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定期找专人检查,确保有效。
4、总结
以上是从一个实验员的角度介绍了一些实验室管理方法的体会,管理好实验室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考验实验员的过程。管理好实验室需要实验员不断地改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仪器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改善实验室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三亚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徐谨,郭子新.实验室档案管理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93
[2]洪建超.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J].甘肃科技,2009
[3]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
[4]俞利君,李可丰.探讨一种合适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J].学术探讨,2009
[5]乔兴旺,曹端,李洋,向东,张洪武.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
1.“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的现状
特色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且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有自己的风格和形式。定位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适时确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具置。由此可知,特色定位则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差异化发展而在目标受众心中占据其独特的、有利的位置。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是一所依托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吉首大学的于2002年兴办的新兴独立学院,其办学层次介于一本、二本与高职、高专之间。由于办学历史不长,缺乏母体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师资力量薄弱,特色定位意识淡薄,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计划上,虽有课程设置,但缺乏能力、素质培养方案;虽有理论教学安排,却无实验、实训教学安排。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仅有教师的课堂讲授,少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也只有学生的考试成绩,缺少学生自己运用管理理论进行实际管理的项目和成果。正是这样,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管理学课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竞争优势,学生在其工作岗位上也表现出磨合期长,难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管理学作为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其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定位理论,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特色定位,不仅能使此课程对学生更具吸引力,还可以提升此课程的前瞻性和实用性,进一步促进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自身特色,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通识素养宽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熟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文献综述
关于定位,1969年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和广告专家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美国《产业行销》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定位是人们在如今仿效市场上所玩的游戏》一文,指出广告创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麦迪逊大街上流行的新把戏是定位。[1]1972年在《广告时代》上发表《定位新纪元》一文,随后围绕“定位理论”发表了一系列阐释性文章,“定位”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1980年在其经典专著《定位:广告攻心战》中指出:“在传播的丛林沼泽中,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实施市场区隔。”[2]1996年杰克•特劳特又与史蒂夫•瑞维金在联发表的集大成之著作《新定位》中列出了消费者的五大思考模式,帮助企业抓住消费者心理。[3]自此以后,“定位”一词被广泛使用。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引入“定位”一词并迅速运用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4]国内学者欧阳白果[5]认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特色定位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体现地方需求特色,以立足实际、扬长避短为原则,在强化应用型同质基本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异质的差异特色。蔡劲[6]认为一方面应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开设场域课程与本土化的课程;另一方面应根据本地的人力资源多方联盟特色,充分发挥社区对学校的带动作用,鼓励学校课程创新。黄海燕[7]认为特色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应通过特色定位寻找差别、识别差别并显示差别。林祥柽[8]认为特色化就是要避开与强校、强势学科相同的发展方向,走自己的路,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寻求独特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特别是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每一所高校的每一个学科专业都要找准发展方向,在具体方向上形成自身特色。谭海、毛淑华、谌洪茂[9]认为特色是在“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基础上,达到“人有我专”的程度。基于上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特色定位的研究,结合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运用定位理论,从学生的心理与差异化竞争的角度,探讨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的具体途径,必将进一步推动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应以学生心智为出发点,去寻求一种独具他特色的定位,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若从学生心理层面考察,“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应直指学生心智,在其心理阶梯上寻找到一个有利位置,或者重新构建一定的心理阶梯。这个位置能够给学生一个简单、快乐的学习理由,同时也是学生面对复杂管理信息环境压力时一种便利的解决途径“。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中所运用的数列代码中的位序代码,也应代表着一种学生评价的排序和量度。而且“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还应考虑到学生一方面可能会受到其原有心理结构的制约,另一方面新的管理信息又可能会对他这一心理结构进行修正和改变,最终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位序序列。其次,若从学生富有竞争优势的角度考察,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更要体现出鲜明的“竞争导向”,即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10]也就是要实施差异化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喜欢,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管理创新意识,培养出深受企业青睐的具有应用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4.“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的具体路径
根据上述“管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定位应遵循的心理基础理论和差异化竞争理论,落实到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特色定位,应坚持“立足并强化应用型基本特色,构建并突出异质特色”的基本思路。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具体的特色定位。(1)“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应突出应用性与创新性。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应用型人才”“分类管理”等概念。2012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突出了新建本科高校“地方性、应用型”的特点。2013年1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工作。2014年2月,总理在国务院常务理事会上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建设转型”的观点。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特意提出“鼓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学校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11]其实,在此相关政策出现之前,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就曾经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以及独立学院,均应走应用型的道路。由此可知,独立学院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但这与职业院校培养的职业型应用人才有所不同,应该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相应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也应紧紧围绕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来展开。其具体体现在管理学教学目标上,就是培养理论扎实、管理实践能力强的一线中高层管理人才,并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其管理类专业的不同特点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分别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教学大纲。唯有如此,独立学院才能在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上突出应用性与创新性,在人才培养上体现出独特性、实用性,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在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中的定位优势和持久的竞争力。(2)“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教材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主要载体和基本依据。因此独立学院管理学教材的建设,既要体现独立学院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又要具有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编写应突出“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应紧贴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精心选编课程内容和结构。首先,理论的编写应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结构和特点。其次,教学案例的取舍应体现实际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突出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在管理学教材的建设上还要重视整个课程体系的全面构建。整个管理学教材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主教材、多媒体课件、网上课程互动平台、案例库、学习指导书、标准化试题库等一整套教学资源的构建。[12]总而言之,在“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上,无论是选取、编写还是讲解,都要结合最新的用人单位需求、符合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条件,这样才会真正体现其前瞻性和实用性。(3)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应体现动与静的结合。在具体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保证必要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教学的重点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而作为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案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专业课程见习教学。在案例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编写、应用针对性强的真实案例,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去分析、探寻,以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实训、专业课程见习教学中,应主动带领学生深入管理实践第一线,到企事业单位去观察、体验实习,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判断、分析、诊断现场实际管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管理应用能力。(4)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应尝试微课与MOOC的形式。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微课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也适合教师教学使用。MOOC则是指“大众公开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它有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由课程介绍页、教学视频、教学习题和教学论坛四大核心要素构成。MOOC可以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依托互联网即可在家学习,能够满足大规模学习者学习需要,师生之间还可以及时互动。现阶段互联网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教师可以结合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其优越的成长环境,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共享当前火热的教育资源,大力发挥专业教师的特长,大胆尝试以微课与MOOC的形式进行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彻底打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限制,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妙趣横生。(5)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应有项目开发与作品的呈现。大一新生往往对管理学这门课程没有任何基础,所以应以其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例,开发此管理项目。首先可以让他们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写出自己所在组织的主要成员,各自担任何种角色,拥有哪些权力和承担哪些相应的责任。其次画出自己所在组织的组织结构图,接下来让他们做好本组织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然后让他们按计划开展自己组织的活动,在活动进行中要充分体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五大职能。最后上交一份财务报表,体现自己组织本学期开展活动的收入来源和费用支出,同时附上一份活动总结,写出自己组织的活动经验和教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5.结语
管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更广泛的社会科学基础(文化、生产力水平等)密切相连。“管理学”又是大一新生最先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普遍对此抱有较高的期望。[13]所以,“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特色定位既要遵循“管理学”课程本身的规律与特点,同时又要让学生对此课程学得满意。为此,学校必须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大胆改革与创新,教师也要对学生所在的家庭、班级、协会、学校等组织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与分析,结合这些学生所熟悉的管理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和想法。这样可以使管理学理论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3]李宝元.广告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严学军,汪涛.广告策划与管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7]黄海燕.江苏高职院校特色定位差异化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14,(5).
[5]欧阳白果.论独立学院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专业特色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0).
[6]蔡劲.台湾地区特色学校发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3).
[8]林祥柽.天津市属高校特色化发展的路径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5).
[9]谭海,毛淑华,谌洪茂,等.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及其特色定位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10]刑以群.管理学(第三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55.
[11]刘彦军.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外延、路径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4,(31).
[12]关光辉.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0).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预算管理
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财政资金支持促进科研创新,科学事业单位在资金方面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其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科学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对各专项资金均要求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此相对应,各科研项目均应有一套适合项目本身的管理制度,以明确经费的使用方向、结构和目的。随着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资金的体量不断增大,一些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就显得过于宽泛,导致经常出现一些与科学研究不相关、不必要的开支,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一套适时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管理便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将使科研项目经费出现滥用与浪费。
(二)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在科研项目中,经费的使用需要接受监督、审计和决算,而这一系列经费过程管理的基础就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为了提升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目的和使用标准进行规范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均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组长负责,其掌控着从预算到执行各个阶段全过程的管理。然而由此衍生的问题是,项目负责人虽说是其研究领域的专家,却往往缺乏财务管理知识,难以应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项目组组长或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很少以消耗指标和基础数据进行测算与编制,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估计,难以客观反映科研项目的支出需求,使得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大多形同虚设。
除此之外,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其与市场产品等生产性项目的成本预算不同,无法准确估计项目的研究周期与经费消耗。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多种方法才能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这就决定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差异性,在经费执行过程中也会导致出现偏差。
(三)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不善。将经费支配权交给项目组组长,从主观层面上放松了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通常情况下,科学事业单位都会制定自身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多数科学事I单位在经费管理方面,其规章制度不能完全满足可操作性的要求,或者在经费支出管理方面缺乏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无法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
此外,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项目组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及其预算内容并不熟悉,经常出现比如经费报销时,机械地按照财务规章制度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但与项目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难以将经费支出与预算完全对应,经常在事后才发现脱节的问题等。
(四)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这两部分不仅是科学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对其科研实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流程包括资产形成、资产支配、资产处置等,在各环节都存在问题,比如在资产购置之前,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产生重复购置等问题;或者由于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属于非偿还性资金,因此导致科学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缺乏长远规划,仅考虑眼前一时之需,而且部分仪器设备仅有极少数科研人员懂得操作使用,一旦这些科研人员离岗离职,这部分仪器设备就如废铜烂铁般堆放在实验室,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极为低下;不少资产直接归属项目组管理,项目组画地为牢、轻视资产管理,导致出现小而全、重复购置等现象愈演愈烈。
(五)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意识。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项目组争取来的,因此经费管理也是项目组的事情,经费开支、预算编制与决算均由项目组负责,超支或结余经费由项目组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与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无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人员在经费管理方面的参与度不足,且参与意识较差,造成了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问题。
(六)内部审计的作用有限。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准确执行财会制度是科学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内容,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为了减少直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促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提升,应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漏洞,及时填补,做到未雨绸缪。不过,现阶段的科学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并不重视,一些单位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也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独立性仍然较差。
二、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对策
从对以上问题的梳理中不难发现,当前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作用,确保科研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法律意识,对单位的科研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视,同时提高科研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的水平。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预算标准不科学、计划期制定不合理、执行考核评价不规范和可比性较差等。因此,在项目需求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准确把握,保证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要规范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在充分保证预算刚性的条件下,要对其作出一定的动态调整,从而形成动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机制,提升预算的准确性,不但能满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需要,也能节省财政资金的消耗。
(二)健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具有经济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列入日常管理规划。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单位情况,保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不冲突,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可以使管理人员遵章进行管理,并起到相互制约、制衡的作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应确保可执行性,按照管理制度,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批复书、财务制度要求,对项目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规划,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监督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实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管理功能与预算执行相结合,避免发生偏差,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1.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科学地编制经费预算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形成的基础。为了妥善解决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程序脱节的问题,在立项时,应规范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为经费使用确立依据,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科研管理部门应以课题指南确定科研项目的立项方向,并按照项目申报条件与规定严格审查,指导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申请书,清晰、完整地表达出项目思路:第一,从专业角度,项目组需合理设定项目任务与目标,按照历史数据分析科学假定环境、限制因素,合理确定项目基本预算;第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单位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从财务角度,为科研项目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尤其是项目支出预算中的支出类别、控制额度,并充分考虑预算的专业性,严格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查。
2.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规范调整。确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后,应根据批准文件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追加预算。但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为了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需要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做出规范合理的调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调整是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需建立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并健全分类申报、审核和定期研究制度。严格审查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从源头上防止出现经费申请混乱的状况。健全经费使用计划和决算制度,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做到计划性、科学性。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管理,并公开支出明细,通过公开的形式,确保科研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也能够起到引导和威慑的作用。
(三)充分发掘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的功能。首先,科学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应树立和加强资产管理意识,通过整体规划所购置资产,提升资产使用的合理性;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以项目组具体的实际情况为标准,构建完善的资产共享平台,实现统一管理,避免重复购买资产。其次,充分发掘单位现有资产潜力,最大程度上发挥现有资产功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也是避免资产重构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关制度,比如资产使用制度、维护制度和报废制度,严格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检查,人员调离或离职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保证单位资产不闲置、不流失。
(四)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科学研究是科学事业单位一切工作的中心,为了确保科学研究的顺利推进,需要做好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而在管理工作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撑,让科研人员创造出更多的新科技和新产品。
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单位管理人员应增强管理意识,提升参与意识,主动参与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去,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明细等,监督管理经费的使用,确保一分一厘都用在科研项目上,而不挪作他用。
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根据科学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经费投入和效益分析相结合,按照投入产出原理,科学评估项目绩效目标。同时,根据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等,制定可实现的绩效考核目标,为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保驾护航。S
参考文献:
[1]王琪.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5,(03).
[2]黄红花.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财政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5,(04).
[3]张川,娄祝坤,王志成.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财务研究,2015,(02).
[4]张川,娄祝坤,王志成.科研经费管理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8).
[5]高新华.浅析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5,(04).
[6]邱从龙.加强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