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队团建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综合测评;评价指标;系统架构;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A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eam Spirit Culture
ZHOU Yuancheng
Abstract: Team spirit culture is a composite system that consists of various interrelated factors. Building the team spirit culture needs the system framework and the actual content, but also the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 of being complete, forward-looking, measurable, dynamic, gradual and practical fo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ased on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establishing the index weight by AHP and assessing by FC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key strategic elements of team spirit culture can be fully reflected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level, advanced degree and impetus intensity. It is an effective and workable method that can achieve fairly accurate evaluations and objective conclusions.
Key words: team spirit culture,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rchitecture, evaluation model
一、团队精神文化的内涵
团队精神文化是团队受一定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制度规范影响经过实践而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主要是由团队的愿景、价值观、精神、道德、理念、意识、作风、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要素构成的意识形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团队愿景是团队精神文化的根本追求和动力之源;团队价值观是最抽象最深刻的核心要素,是团队所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它决定团队命运,支配和左右团队精神文化诸要素;团队精神是团队精神文化的灵魂、提炼和结晶,是团队的精神支柱;团队道德是团队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延展,是制度文化的必要补充,是团队精神文化的精髓;团队理念是团队一系列价值观的信奉和追求,是团队的思维框架和最高管理智慧;团队作风是团队精神文化的折射、行为指向和规范。这些要素除本身自成体系外又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价值观体系产生扫描捡核功能、其他要素发生反馈作用的复合文化系统。总之,团队精神文化系统,作为团队文化的核心,对团队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起统领与决定作用,是团队活力的源泉,对团队的生存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团队精神文化的建构
团队精神文化是多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复合系统,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既要把握建设的系统框架和实际内容,又抓住建设的关键与核心。
1.团队愿景。阐明团队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一般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关键因素分析法、战略要素评价矩阵等方法对团队及其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团队存在的理由、性质、前景和发展方向、核心理念、任务,弄清“团队为什么存在”、“其业务是什么?”、“要成为什么?”等问题;然后根据现实性、关键性、协调性、权变性等原则,灵活运用相关分析法、决策矩阵法、博弈论法、模拟模型法等方法确定团队愿景,制定科学的团队目标体系。
2.团队价值观。团队或多数成员一致赞同的关于团队意义的终极判断。诚信、创新、品质、完美是核心。团队价值观规定着团队的运动轨迹,左右团队的行为规范和共同追求。如何塑造团队价值观呢。第一,甑选、评估和提炼。深刻检讨团队或公司组织的宗旨、故事、传说、专门语言、书面以及其它正式演示,对良好价值观加以保留改造,对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坚决取缔。第二,建构。在对团队文化背景进行调研、诊断、评估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价值观念,根据团队环境和实际情况,对团队原有价值观念进行批判继承、提炼和升华构建以社会奉献、自我实现、良好伦理道德、强烈社会归属感和成就感等追求为核心的科学团队价值观体系。第三,领导推动。团队领导积极倡导、宣传、教育、引导、推广并全面贯彻落实。第四,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奖惩、培训、组织、制度等保障机制,不断创新价值观模式,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功能,使价值观深入人心并成为行动的指南。
3.团队精神。为了团队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作风和群体意识,是团队愿景、价值观、管理信条、团队意识、规范、作风的凝练。团队精神集中表现为一体感、士气、协作、专注、求精、拼搏、开拓、创新、服务、奉献、卓越精神。其基础是公正公平公开的内部环境,核心、精髓是基于信任的协作,最高境界是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它是团队的动力、支柱、灵魂和统帅。影响团队精神的因素主要有团队管理方法、成员数目、成员关系和目标融合度等。因此,团队精神修炼,首先,铸造团队精神。遵循共生原则、协作原则和创新原则,树立共同的目标、愿景和价值观,对团队美好意愿、良好作风和优秀主导意识进行取精存真,从企业文化母体中摄取营养,结合优秀的团队精神进行补充、完善、概括、提炼,构造出符合团队实际、满足时代要求的团队精神。其次,培养团队精神。密切关注诸如领导方式、相容性、信息沟通等凝聚力影响因素,掌握行为诱导和控制及其方向与作用点、避免禁忌等激发要领;激励团队需要的、对团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行为;通过参与、尊重、认可、分享等措施培养民主气氛,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形成团队整体搭配的团队默契,达成高度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帮助团员规划并发展其事业,鼓励全力投入工作,促使其不断追求卓越。最后,强化团队精神。运用有效的制度和精神激励机制,强化领导角色,加强团员间的信任与合作,活用正向激励方法,创建互尊互信的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形成群体心理定势,转化成潜意识,建构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4.团队道德。团队基于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而作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是调整团队间及其内部成员间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道德观念、信念、意志、价值、理想、准则、行为、规范、修养等。一般在明确道德本质特征,认识道德结构、功能、运行与流变机制基础上,通过塑造良好的团队领导道德观,培养优秀的团队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使命感,克服合谋、偷懒、搭便车等不良道德行为;通过道德规范、教育、修养、建设等提高道德素养和道德境界;通过建立业绩评价体系来协调团队关系;运用内聚自约、均衡调节、导向激励等管理方式培养良好的团队道德意识,制定科学的团队道德规划与建设战略,构建科学的团队道德体系。
5.团队理念。关于团队的观念和思维。主要表现为学习、权变、诚信、服务、合作、优质、管理等理念。优秀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团队组织理念或传统是团队理念的源泉。第一,设计。运用实践、差异、持久、系统等原则,通过设定团队远景、提炼团队哲学、确立团队核心价值观、指定团队宗旨、概括团队精神、确立团队道德、设计团队作风来构建出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团队理念体系;第二,实践。通过体现亲彩、发挥激励作用、营造良好的团队环境等途径,运用反复法、翻译法、环境法、游戏法和英雄式领导法实现团队理念,用团队信念、口号、标语、守则、座右铭凸现团队理念。
6.团队作风。团队在一切实践活动中所采取的一贯作法与风格。它集中体现团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一般在团队意识和团队规范的作用下,通过培养、教育、引导形成脚踏实地、善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开拓、甘当配角、责任共担的工作作风;创建学习型团队,培养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良好学风;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作风;通过环境、制度、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建设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总之,应根据团队的工作性质、任务、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确定团队作风建设内容,树立良好的团队作风,如厦门航空根据现实需要构建了富于特色的“六勤、五心、四美、三不怕”团队作风。
三、团队精神文化的综合评判模型
拟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团队精神文化综合评判模,其他的模型方法因篇幅原因在此不再赘述。
1.选定评价要素,确定评判集。设U=(u1,u2,…,un),ui表示被考评的因素,i=1,2,…,n;评判集为V=(v1,v2,…,vm),vj表示评价标准,j=1,2,3,…,m。
2.确定各评价要素间的权数分配。引入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即权数分配集A,A=(a1,a2,…,an),ai表示第个因素的权重,ai>0,且ai=1。权重的确定有统计调查法、德尔菲法、AHP法、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可参见相关文献)。
3.确定模糊评判矩阵R。评价要素和评价等级之间的关系,即从U到V的模糊关系,可用模糊评判矩阵加以描述,用R表示。
R中的元素rij表示从因素ui着眼,评判团队对ui各等级评语的隶属度。R的具体确定:(1)专家
评判。由文化专家评判组成员对各项评价要素给出评判等级vij;
(2)整理评判结果,求出因素ui各等级评语的隶属度rij:rij=Vij/N,上述i=1,2,…,n;j=1,2,…,m,N为评判专家人数。
4.求出综合评判结果B。设综合评判结果为B,可用指标权重向量与单因素评判矩阵R相乘得之:B=AoR=(b1,b2,…,bm)。求B的具体方法有:(1)采用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M(∧,∨):B=AoR(b1,b2,…,bm),bj=(ai∧rij),(j=1,2,…m),即o取∧(取小)、∨(取大)运算。但此法可能因评判因素较多或主要因素影响使运算结果失真。(2)M(·,{十})算法:B=AoR=(b1,b2,…,bm),bj=(ai·rij)=(a1·r1j){十}(a2·r2j){十}…{十}(an·rnj)。即o取·(乘积算子)和{十}(闭合加法算子)运算。(3)普通矩阵乘法:B=AoR=(b1,b2,…,bm),bj=ai·rij。取o为M(·,+)算子。如果综合评判结果B中的各元素相加不等于1,则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用B中隶属度最大者所对应的那个评判等级作为评判对象的等级,即为综合评判的结论。
5.求出文化最终得分值。因B仍是一个m维向量,若再给定评判集上的考核评分列向量C,那么,团队精神文化的评价结果将是一个明确的代数值:Q=B*C。根据Q的数据大小进行排队比较,可判断比较不同团队精神文化的优劣。
四、团队精神文化的综合测评
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团队精神文化,仅了解团队精神文化的构成要素、内容和建设实践是不够的,还应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层次分析理论等科学理论方法,根据完备、前瞻、可测、动态、渐进、实践性等科学原则,选择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其整体水平的关键战略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理论方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其整体水平、先进程度和动力大小。
(一)团队精神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下面,以某团队精神文化为例运用多层次多算子二型模糊数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拟选取团队精神文化为测评对象,团队愿景、价值观、精神、理念、道德、作风为一级指标ui,取U=(u1,u2,?撰,ui,?撰,u6),ui=(ui1,ui2,?撰,uij,?撰,uim),i=1,2,…,6;j=1,2,…,m。假定5个等级V=(v1,v2,v3,v4,v5),v1-优秀;v2-良好;v3-中等;v4-合格;v5-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划分等级),建立团队精神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二)团队精神文化的测评
1.初级指标的综合评判计算
(1)“团队愿景”的综合评判。团队愿景评价的权数分配向量A1=(a11,a12,…,a1m)=(0.2,0.3,0.35,0.15)(见表权重栏)。根据专家评判结果利用模糊评判矩阵公式计算模糊关系矩阵R1得出:设N=7,
运用综合评判公式与方法计算得:
B1=A1oR1=(0.286,0.2,0.3,0.286,0.143)
=(0.235,0.165,0.247,0.235,0.118)(已归一化)。
(2)“团队价值观”、“团队精神”、“团队理念”、“团队道德”、“团队作风”的综合评判。同理,可计算出:
B2=A2oR2=(0.218,0.218,0.25,0.314,0);
B3=A3oR3=(0.244,0.244,0.273,0.239,0);
B4=A4oR4=(0.232,0.232,0.275,0.146,0.116);
B5=A5oR5=(0.131,0.249,0.279,0.218,0.124);
B6=A6oR6=(0.244,0.273,0.239,0.122,0.122)。
2.“团队精神文化”的综合评判。
B=AoR=Ao(B1,B2,B3,B4,B5,B6)T(团队精神文化要素的权数分配A如表)=
=(0.222,0.222,0.228,0.218,0.109)。B综合评价说明:评审小组对精神文化的评价是:
有22.2%的人认为该团队精神文化为优,有22.2%的人认为良好,有22.8%的人认为中等,有21.8%的人认为合格,有10.9%的人认为差。按最大隶属原则该团队精神文化状况中等。
3.计算综合评判B的评价值。因B仍是一个5维向量。若取评语优得5分,良好得4分,中等得3分,合格得2分,差得1分,则取评判集上的考核评分列向量为:C=(5,4,3,2,1)T。根据最终得分值计算式:Q=B*C,计算出该团队精神文化最终得分值为:Q=(0.224,0.224,0.224,0.219,0.11)*(5,4,3,2,1)T=3.227分。据此可评判该团队精神文化比中等水平略偏高。如果通过对不同团队精神文化水平实得分的计算、排序,还可比较不同团队精神文化水平的优劣。
五、结束语
在明确团队精神文化基本内涵上阐明了团队精神文化理论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设置之科学原则构建团队精神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团队精神文化进行评价,可操作性强,评价较准确,结论较客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关于职教集团的界定
鉴于职业教育与经济生产天然的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参考企业集团的定义。目前,较为权威的企业集团定义是:“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但它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参照企业集团的定义模式,可以对职教集团作如下相关界定:职教集团是以一所中心学校为核心,联合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以资产、契约、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共同开展产、学、研活动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
根据上述定义和相关政策法规,可以推定,作为一种具有准公共性质,又引进了市场机制的办学联合体,职教集团具有如下性质:职教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地位,但它是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组成的产学研联合办学体;职教集团的组织结构呈现多元化、多形式和多层次性;职教集团主要以资产、契约,以及资产托管经营和长期优惠合作等混合形式为联接纽带;职教集团内部存在利益的共享性和一致性,但对外它必须防止将教育事业商业化。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分析
(一)职教集团办学的类型
按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主体构成和运行特征不同,可将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划分为行业型(或专业型)职教集团、区域型职教集团和复合型职教集团三种类型。
一是行业型职教集团。这类职教集团的突出特点是行业主导。一般是以行业名牌学校为龙头,以开设同类专业的中职学校为主体,联合同类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的职教集团。
二是区域型职教集团。这类职教集团的突出特点是政府主导。一般由区域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依据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整合区域内的职教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获取职教集团的聚变效应,提高职教的整体办学能力和集团的服务能力。
三是复合型职教集团。这类职教集团的突出特点是多元主体、多元协商。一般以名校、行业或政府为主导,以特色专业为纽带,联结区域、行业、中高职学校等多元主体,探索多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跨区域、跨行业、校企结合、城乡联姻、中高职衔接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根据集团化办学的不同主导团体的属性,美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院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企I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二)国内几种职教集团办学模式的研究
1.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管委会+理事会”模式
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09年10月,是一个以交通职业教育为主旨,以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原北京交通学校)为核心,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机构组成的行业性、契约型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集团目前共有39个成员单位,其中包括6个政府部门、8个北京市交通行业国有集团公司,5所中职学校,1所高职学院,2所大学,1个科研机构,1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体制上实行“管委会+理事会”的管理体制。
(1)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管委会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管委会是由北京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委路政局、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六个政府部门的领导组成。管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均由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的局级领导担任,管委会成员均由相关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处级领导担任。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管委会是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的决策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①负责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发展和运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引导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
②为交通职教集团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引导交通行业大型国有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实践。
③搭建起交通行业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国有企业、职业院校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国家、北京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在首都交通行业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④打通交通职教集团为交通行业大型国有企业服务的有效途径,拓宽交通职教集团教育产品的输出渠道。
⑤受市交通委委托制订行业从业人员准入标准,推动交通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建设;制定有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标准;制定和修改交通职教集团章程;制定交通职教集团基本规章制度;制定交通职教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2)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主要职能
①准确掌握企业对职工队伍建设的需求,开展订单式教学,优先向合作企业员工提供优秀毕业生;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优势,为企业员工再培训创造条件,协助企业完成在职职工的培训任务。
②立足解决交通行业的技术、管理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科研课题,发挥交通职教集团内科研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开展交通应用技术与管理的研发工作。以交通职教集团名义向政府申请科研经费,研发成果由交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共享,并向行业进行推广。
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将交通职教集团掌握、研发的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向行业、企业推广,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
④利用交通行业优势,在现有职业技能鉴定能力的基础上,扩大和增加鉴定范围,鉴定级别,为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的不断提高创造条件;引领交通职教集团内院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⑤负责交通职教集团日常运行过程的具体工作,落实交通职教集团各项工作任务。
2.上海现代护理教育集团
上海现代护理教育集团是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上海组建十个职业教育集团的具体目标之一。在上海市教委与市卫生局的共同指导下,确定由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牵头筹建的上海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牵头单位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上海唯一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科定位以护理专业为骨干,医学检测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为主干,眼视光技术等专业为特色。学校实行中职与高职教育相通、全日制与业余教育相结合、国内与国外职业教育相整合的办学形式,在教学资源和办学质量上处于领先地位。该学校的高职护理专业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开展中外合作护理教育。该集团的成员单位有10所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10余所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和部分国外、境外的相关学校。主要特色:
①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素质。
②加强集团内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统一的专职教师队伍的培养、聘用、评价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与认定办法,集体备课、临床实践等计划。聘用与培训医疗机构的护理临床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衔接中、高职教育模式,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期望。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在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衔接中、高职护理教育模式。
④拓展护理实训基地平台,营造就业准入管理体制。
⑤凸现国内、外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化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达到集团与国外多所大学学分互认,扩大外延发展,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模式,努力探索外向型、国际化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使护理教育向着社会化、现代化、综合化、多样化、终身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树立上海市护理教育品牌,逐步进入国际教育市场。
3.江苏立信职业教育集团
以无锡立信职业技术中心牵头自行组建,集团以中心校的教育资源为基础,实现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发展地区的广泛联合,开展长期的国际合作,与当地支柱产业建立比较深入的联系,率先构架了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的三层集团组织模式,较早探索了以契约为主的集团合作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集团中实践探索比较深入,也具有一定发展成果的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现已发展成有江苏、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四川、重庆、黑龙江、辽宁、上海十个省市的20个集团成员学校和50个企业参与的跨地区、跨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品牌化战略、规范化运作、开创性探索的系统做法。由于江苏立信职业教育集团主要是在中职的基础上组建的,又比较突出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突出的一条是超越联合的限制,建立最广泛的战略联盟。例如,在办学上实现“南北合作”(与华中、华北合作,一个地域中南北两地的合作)、“东西合作”(与西部地区合作)。职教集团与企业的合作重在将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的发展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之中,并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广泛联合各类企业,扩大合作范围,为集团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拥有了相当的实力。
主要特点:
①以服务区域产业为宗旨的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上集团要对现有的专业进行整理,对有明显优势的专业进行优化,同时也加紧开发新专业。要对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就业市场进行有计划的调研,眼睛盯着市场,手里抓着市场,步调跟着市场。今后集团的专业设置将更具有动态化的特点,总的原则是“稳定骨干专业,完善新增专业,办活短线专业”。要发挥各学校核心专业的引领作用。把好的理念、好的做法引入其他R抵小<团内优秀的专业带头人对新专业的带头教师进行传帮带。
②以专业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着力强调课程的实践环节,大力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使课程中贯穿技能的培养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在课程开发上,一个主要目标是将知识传授与操作实践相整合。在学制设置上,要逐步实行更大的弹性学制,引入“2+1”“1+1”“1.5+1.5”等模式。大胆改革教材,使学生理论够用,实践为重。
③以综合能力为中心的师资队伍建设。集团要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教师攻读研究生。集团内异地学校教师就读研究生,给予住宿、兼课的优惠条件。集团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推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编辑集团的学术刊物,为教师撰写论文、论著和编写讲义提供平台。
④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总体素质较差的现实情况,以德育为抓手,是集团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也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时代需要。德育工作要坚持以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就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理想教育要以校园文化为抓手,要开发更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创造理想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融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业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德育融入学生培养和发展之中,对学生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善于深入实际和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美国职教集团的模式研究
美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院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1.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技术准备计划(Tech-Prep)
美国政府希望通过“技术准备计划”整合就业、升学、终生发展、提高就业者的技术水平以及提升教育效率等多重目标。“技术准备计划”的课程改革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整合:一是在学校内整合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二是在学校与工作现场之间整合学科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三是在综合中学、职业学校与社区学院之间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中等后职业教育课程。学生在高中所学的职业技术的学分,既是高中毕业所需的学分,又是社区学院相应专业的学分,即所谓的双重学分课程(Dual Credit Programs)。高中毕业生既具备进入社区学院相应专业继续学习的机会,又具备成为熟练技术工人的资格。完成了该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技术领域的证书或副学士学位。该计划目前还发展出了“4+2” “3+2” “3+3”等多种模式。“技术准备计划”一般由下列教育机构共同参与构建:社区学院、地方职业技术学校、综合中学、四年制的学院或大学、各类学徒组织以及私立教育机构。“技术准备计划”作为贯穿“从学校到工作”和“从学校到职业生源”两大教育改革运动的一项经典项目,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无缝过渡的系统,通过“技术准备计划”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几个方面的改革。
美国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各项目主要由联邦政府研究认可,以立法的形式出台或以国家教育发展计划的形式推广,再由州一级政府根据本州的特点立法或出台文件,以此来保证执行的力度。联邦政府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基金会、研究机构会对项目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余部分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学校和当地行业协会、企业。
2.院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通过社区学院,以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培养具有宽泛学术基础的人才,以及为个体提供谋求高工资、高技术职业的系统技能的培训。
ATE是一项由联邦政府倡导,1993年由美国国家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发起,旨在满足技师人才需求、有效整合产业与教育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计划投入3.8千万美元。根据2004年的研究报告,目前参与计划的主要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通过ATE正在实现新的转变。ATE主要通过大专和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系统地促进美国各地区的高级技术教育水平的提高。ATE不仅使学生为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继续教育的坚实基础。
ATE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把教育和产业部分联合成为一个部门,共同策划、实施、评估培养方案,其整合是全程性的,从需求评估开始一直到最终的就业,在合作中,技师课程是由产业团体代表帮助修改并参与试行,在教学材料方面有77%的更新,采取产业标准本位的开发理念,设计并实施了266项教育产品,并且运用产业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以最终确认技师培养的合格程度。由于工业界认识到需要大量的掌握科学、数学和技术能力的技术员,所以很多的ATE项目和中心都在使用或开发各自领域里的技术标准或能力标准,也有部分项目使用了学校专业开发材料中的标准。这样一来,由于在教学与培训中已经加入了产业界实际需要的内容,所以更有利于毕业生的雇佣。
3.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即通过教育管理公司对教育机构实施委托管理或承包,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集团,教育集团作为第三方提供教育设计、管理与财务服务。以1973年成立的阿波罗集团为例,该集团针对的是成人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市场。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阿波罗集团为39个州和遍布世界各国的99所大学、163所学习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教育项目和服务。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深圳市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法规
依据相关法律、政策、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织实施办法,明确集团化办学的法律属性、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业务范围,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准入、退出和过程评价制度,以确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合法性和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规范性。
1.赋予职业教育集团合法身份和地位
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明确职业教育集团的法律属性,赋予其身份、地位,明晰职业教育集团与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其他相关组织、集团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2.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形式
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成立专门联j协调机构或高于所有成员单位的集团总部机构,形成合理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加强对集团内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成员单位资源的整合、配置,促进资源共享、人员互通、生源对接。
3.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作权限和业务范围
制定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准入、退出和过程评价制度,规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作权限,理顺职业教育集团与政府主管部门、其他职业教育机构、相关行业、企业的关系,明确集团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业务范围。
4.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制定并出台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的实施办法,明确行业、企业和社会中介教育机构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对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合理的角色划分与功能定位,发挥多元主体的参与职能。
(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
1.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
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通过制定政策、搭建平台、提供信息等方式,引导职业教育集团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利用评估、投资、拨款、税收政策、购买教育与培训等多元杠杆实现对集团运作的管理和调节,协调集团各方的利益,引导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方向。
2.建立财政投入为基础的多元投资体制
坚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公益性,确立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投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鼓励相关企业以入股的形式,对关联的职业学校进行规模化投资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我市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合理调整职业教育布局,鼓励企业向集团成员学校开放资源,参与人才培养,许可条件成熟的企业与高水平职业院校联合兼并或托管集团内部的其他职业院校。
3.建立合理的集团组织结构
推动集团化办学由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转变,建立“一会(董事会或理事会)和三系统 (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的组织结构,董(理)事会履行集团的最高权力和集团决策,负责对集团化办学的统筹、协调和管理。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
4.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管理职能
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实行集中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推进管理的扁平化和信息化,处理好集团内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做到“有控制的分权”。合理规定集团内部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实现成员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保障集团化办学的健康、有序运行。
(三)激活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
1.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协调机制
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各主体的责、权、利,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政府发挥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导作用,统筹资源配置,协调多方利益,为集团化办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行业负责制定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规划,主导制定行业专业人才的分类标准、岗位资格标准,提供动态的行业岗位需求信息,逐步实现由行业统筹安排“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职业教育集团人才培养对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自发参与职业教育,参与学校专业、课程、师资等建设。学校主动服务企业,服务企业用工、培训、产品研发,形成人才合育、资金合股、教学合作、研发合作、产业合建的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企业成为共同的育人主体。
2.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激励机制
制定资源共享的交换原则,按不同途径和方式,解决产权界定、利益交换和成果占有等问题,寻求集团内教育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接轨的模式以及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创新,真正实现集团内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落实企业合理分担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经费的相关政策,采取税收调节或税收转移支付等措施,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支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3.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监控机制
改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府监控模式,推进职能转变,实行“政事分开”,完善制度环境,健全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评估和监控制度;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认证制度,建立与国际管理标准接轨的认证体系、规范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和应对职业教育市场的国际竞争。
(四)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分类指导各区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结合不同模式的要求、内涵和特点,选择相应的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在现阶段,力推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校企共建模式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统筹,以行业为依托,以专业为纽带,由核心职业院校和核心企业主导,联合其他相关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集团,促进学校育人与企业用工紧密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融合,提高职业院校的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集团内部运行上实行教育、科研、就业的一体化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一体化,实现教育内外部人才市场的接轨和贯通,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集团内校企之间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同步进行,毕业生采取定向实习就业、有序分流。
2.中高职衔接模式
以办学规模大、人才培养质量高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技术学院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以人才培养链条为主线,通过专业链接、生源对接,在集团内实行中职与高职分阶段、分层次合作培养人才。中职与高职各有定位,不同学历层次的教育在不同层次学校完成,分别在中等职业学校、龙头职业院校、就业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企业内完成,通过“分段式”和“梯级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中高职有序衔接、相互促进、联合发展。
3.区域联动模式
以我市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导,联合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推动跨区域的合作办学,实现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区域间的职业教育连锁互动、协调发展。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充分发挥我市职业教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整合不同区域间职业教育生源、专业、教学、师资、实习等资源优势,开展教师交流、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共享、“分层、分段”人才培养合作等,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实现省域或国家范围内职业教育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五)提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保障条件
1.坚持政府统筹、行业参与,促进资源化配置
改变职业教育条块分割和资源分散的现状,优化人力、物力、信息、政策等资源的配置,促进资源利用的公平、合理共享、高效。构建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相衔接、职业教育与培训相沟通,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融通,职高、技校、中专一体化的大职教体系。政府支持在职业教育集团内尝试高、中职的有序衔接,自主命题对口单招,实现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给予集团一定的专业设置权,课程开发权;鼓励校企双方在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方面的互通;支持在职业教育集团内建立等级递增的技能考核鉴定机构;支持集团内成员单位共享的公共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等。
2.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引导和推动集团化办学
制定《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实施办法》,加强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指导下,以自律为准绳,以服务为宗旨,切实提高自身公信力,承担协助政府主管部门间接管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职能。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紧贴产业、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逐步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和推行统一规范的行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的有效性。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管理运作,通过监督企业、信息引导和制定行业职业标准、行业职业教育标准等途径,引导和规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和企业密切联系,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良性发展。
3.增加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公共财政扶持力度
在深圳市层面制定出台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专项财政支持政策,以多样化的形式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先安排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经费支持。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政府基金,以项目为载体,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经费支持。在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的布局和安排上优先考虑职业教育集团的共享平台建设。
4.发挥社会主体参与职能,促进多元投资,鼓励社会捐资
出台多元主体投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办法,保障多元投资主体对于职业教育的合法投资受益权,同时设立投资风险的分担化解机制。建立职业教育成本行业企业分担制度,并赋予行业企业统筹使用的支配权,或在时机成熟时作为投入职业教育集团获得的股权。出台鼓励社会捐资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如设立深圳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基金,面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范本三篇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一
设计思路与原则
本次培训将按照团队组建—磨合—成长—成熟4个模块进行设计。
第一阶段创建营:寻找个人及团队激情根源打破成员内心隔阂设立团队核心;
第二阶段熔炼营:建立团队信任营造团队沟通平台化解团队冲突;
第三阶段挑战营:打破自我设限寻找团队潜能团队自我目标设定与突破团队协作配合;
第四阶段卓越营:允许将领导权交给其它人鼓励团队以外的联系容纳意见分歧打破常规。
培训流程
07:30-09:30【集合出发—前往****】
09:30-12:30【团队创建—打造卓越团队】
12:30-13:30【补充能量—午餐、休息】
13:30-16:30【景区游览—**特色体验】
16:30-17:00【总结分享—合影留恋】
卓越团队--创建篇
项目名称:破冰起航
项目介绍:破冰就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激发热情与斗志。通过精心设定一系列的团队游戏认识自我,了解团队并快速融合在团队之中。
团队建设: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学员平均分配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男女比例均等、互相熟悉姓名。主动寻找自己的团队,快速进入状态。
卓远团队--熔炼篇
项目名称:激情百分百
项目介绍:这是一个以团队为中心的组合竞技项目,项目包括:鼓动心声、不倒森林、管道传球、激情节拍。各小组,通过完成4个激烈有趣的团队项目,考验每个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沟通协作能力。
培训目标:在大家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达到可能的成功效果;时间一眨眼即将过去,一项任务都很难完成,何况四项呢?那就来体验一下团队的力量吧!我们不但能够完成,而且比想象的还要成功,来体验一下挑战的刺激吧!一切皆有可能!让你的想象变成现实,让你的思想变为行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卓越团队--沟通篇
项目名称:急速六十秒
项目介绍:在一个限制区内(封闭的环境)放置了30张未知的数字信息;各组成员的任务是在四次进入限制区的机会,每次60秒的时间内把场内一个绳圈内1-30的数字信息卡片按照依次全部的要求交给培训师;限制区内只允许一名队员活动。
培训目标:
1、体验高速度的配合,体验团队成功的极大喜悦;
2、团队内合理分工、有效计划、强大的执行力;
3、团队的智慧是个体的差异,只有能将个体的不同
4、聚在一起,这些差异将给团队带来极大的智慧;
5、竞争不是目的,双赢可能才是最佳的选择;
卓越团队--挑战篇
项目名称:龙舟竞技
项目介绍:龙舟竞技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培训目标:要求队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并合理利用信息进行团队协作与配合,提高队员组织、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和技巧。
卓越团队--娱乐篇
自由骑马:圈内骑乘
动物观赏:马、骆驼、鸵鸟、奶牛、梅花鹿、小白兔、山羊、山鸡、孔雀、野鸭等。
水上活动:水上自行车、小天鹅、水上飞索、单人皮划艇、水上飞碟、快艇、水上竹筏等。
射箭飞镖:男士弓、女士弓、飞镖、飞盘、斗牛机、打气球等。
卡丁车:赛车手的前身,体验F1的飚车感觉。
协力车:考验人之平衡性与协调性。
各种球类: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网球等
康乐活动:卡拉OK、手动足球、台球、象棋、围棋、麻将、飞镖、投篮机,WII电子游戏等。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员工是一家企业基础,是一家公司的基石。此次,**户外大本营特别为**单位职工策划了一场户外拓展训练活动方案,达到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活动主题:凝聚你我,打造“赢”团队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团建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改善部门之间的交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参与人员:各部门成员
活动地点:**田园农庄、**岛**农庄、**农庄、**果蔬、**农庄
活动流程:
8:00-9:00集合前往活动基地(自驾或大巴)
9:00-9:30破冰起航,热身分组,活跃氛围
9:30-10:40拓展项目:无敌风火轮。考验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建立集体节奏对团队的重要性,个人与团队的默契度。
10:40-12:00拓展项目:毕业墙。自我管理与定位,帮助他人进步和成长,甘于人梯的精神,团队配合与协作
12:00-13:30在农庄用餐及午后休息
13:30-14:30拓展项目:勇闯雷区。增强自信,挑战自我,坚强的韧性和毅力是关键
14:30-16:30四项娱乐活动:真人cs、射箭、划船、新奇车
16:30-17:00活动总结,学员分享,合影留念,开心返程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三
课程心路: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再通过专业培训师的引导,达到熔炼团队、完善人格的积极作用。
行程安排
08:30—09:30集合,前往****拓展训练基地
09:30—10:30破冰热身活动目的:初步形成团队气氛
10:30—12:00共同进退、*行万里,活动目的:团队分工,团队创新,沟通,团队协作,团队承担,步调一致
12:00—13:30午餐休息。(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十人一桌,九菜一汤)
13:30—15:00热身游戏,高空断桥,活动目的:潜能开发,突破与挑战
15:00—16:00穿越电网,活动目的:团队凝聚力打造
16:00—17:30毕业墙,活动目的:团队凝聚力打造,团队承担,生死与共,企业团队感恩
17:30回顾总结、发表感悟,合影留念。带着一天最真实充满幸福的记忆,快乐的心情启程返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素质人才,而且更需要高效率高效益的团队。一个团队的团结协是一个团体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此次我校举办团日活动,以建团90周年,建校85周年为大背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建团来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壮丽画卷,充分表现当代共青年团员积极向上的健康风貌,继承民族前辈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激励我们年轻一代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自觉肩负起实现为校争光、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崭新面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团分支的凝聚力,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习更加多除书本外的其他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向多方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此次团日活动,我班团支部组织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活动,回顾并了解团建设的曲折过程和学校发展的光辉历史,用科学的发展观看待团建设和学校未来发展。通过活动增加团支部凝聚力,提高团结精神,参与意识,提高团员归宿感,体现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团支部面貌。
三、活动主题: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形式及地点:
1.爱的奉献 钟落潭至从化附近的孤儿院
2.开荒种地 马洞村临近学校周边的荒田
3.校外游园 番禺长乐园
六、活动开展:
1. 前期准备
a) 3月25日学院支部召开团日活动动员大会,接着班支部组织班委召开班委会进行商讨具体细节
b) 3月28日班委成员在团支书宿舍决定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
c) 4月5日团支书、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着手制作海报和撰写详细策划书,并制定合理详细的路径考察和安排
2.活动安排:
a) 爱的奉献
1. 组织委员考察安排行走路线和目的地
2. 上课期间,我们自行准备送给孤儿院儿童们的礼物(不论大小最好每人一份,也可以多人一份)
3. 4月15日上午9点钟出发(可步行或骑车,视情况再定),在孤儿院进行义工帮忙,陪小朋友玩耍、做功课。
4. 下午5点钟安全返回学校
b) 开荒种地
1. 由班长和团支书接洽马洞村委会,租借一块荒废的田地。3. 体验生活,感受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此后这片土地可以和学院及马洞村委会商议作为每次学院团日活动的奖励。
c) 校外游园
1.4月20日之前订好长乐园的团体票,21日准备集体搭公交地铁前往目的地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000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职能与优势、大力加强专业社团建设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激发自身潜能与创新思维、提升就业能力、辅助就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校;社团建设;发展
1 高校专业社团的内涵及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认同之下, 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 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的程序成立学生团体。它拥有自我监督机制、和谐的学习氛围、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 具有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精神。高校专业社团是在学院、系、专业教研室指导下,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以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为基础,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学习的学生团体。
2 高校专业社团的组织活动形式
高校专业社团聘请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定期指导社团活动,同时帮助社团联系企业单位、组织参观实践、指导社团成员书写科研论文、参加专业比赛。专业社团成员以本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体,社团设立团长和常委,协助指导教师制定每学期社团学习、活动、实践计划,组织学生安排学习研讨、参观实习活动。
3 高校专业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3.1 坚持以就业能力的培养指导社团活动全过程
高校社团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个人适应能力为社团活动原则,坚持以培养就业能力指导社团活动全过程。专业社团组织活动突出个性培养和共性规范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特色,以规范的企业选材标作为指导社团活动的准则。近几年,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刻苦踏实的精神、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要求较高,所以在社团的各项活动中由指导老师或社团管理部门针对各项能力的培养制定社团活动的“必修课”,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2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专业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是社团发展的动力。以津城建学院为例,工程管理专业下设“图量价”工作坊、工程管理学社;电子商务专业下设“BIT”学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下设“地3”学社;营销专业下设“房地产”联合会。社团活动围绕专业学科特色、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开展活动,通过讲座、研讨、实践等活动方式,提高社团成员专业学习兴趣,丰富专业知识,扩大专业知识面;通过实践走访企业,了解行业用人标准与规范,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3.3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专业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专业社团以专业性为社团特色开展活动。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多以本专业知识背景作为入职手段,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成功求职、考研、创业,所以专业社团的活动必须紧密围绕专业知识学习展开。通过社团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扩大专业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规划职业道路。
3.4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自主性辅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
社团活动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从策划到实施都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社团负责人及其活动骨干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组织社团活动,同时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就是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社团活动有很强的自主性学习要求,在社团活动中虽然没有考核,但潜在的竞争压力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学习环境,社团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参加竞赛、论文写作、实地调研、暑期实践、认识实习等方式,使每个同学加深对岗位和行业的了解,从而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3.5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社团活动不同于课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社团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社团发展的目标。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平台和专业指导,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过程,所以社团活动应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校企结合,利用招聘会、毕业生的人际资源和关系单位的企业资源,帮助社团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开办讲座,组织学生走访企业,了解岗位要求,针对岗位要求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可以达成就业意向,解决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选人难”的问题。
4 高校专业社团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果凸显
虽然该校专业社团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但通过近两年毕业学生成功就业的事实证明了完善的专业社团建设机制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学校育人体制起着重要作用。
4.1 社团成员成功就业案例营造积极的奋斗氛围
该校“怀远房地产联合会”三届会长都在自己的择业就业过程中取得了成功。2009 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成功应聘金地地产销售经理助理,2010 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成功竞聘到世联地产策划部,2011 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2011 年参加北京龙湖地产招聘,与研究生同台竞技,最终成功竞聘。2009 年“怀远房地产联合会”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
4.2 社团优秀的科研项目成果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BIT”电子商务学社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研发专业论文答辩、选课、导师选聘系统,该系统成功运用于教学实践,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4.3 社团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图量价”学社、工程管理学社成员每年参加全国广联达算量大赛,2008 级工程管理学生荣获第三届“浙江五洲杯”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总决赛全国二等奖。2010 年“图量价”学社团支部被评为市级优秀团支部。同时由于该学社紧密结合工程管理专业,造价预算从业人员社会需求量大,该学社成员毕业后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保持在学校就业率平均值之上。
总之,高校专业社团的发展与建设弥补了高校教学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专业实践的机会,毕业、就业、择业的过程被提前融入了社团活动之中,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学习不再盲目与茫然。明确的专业社团发展目标、完善的专业社团建设机制、成熟的社团发展规划确实发挥了辅助教学、辅助学生成功就业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 学生社团 建设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中职学生以一定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基础,自愿参加的群众自治组织。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学生内心世界,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校学生社团开展情况,对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建设进行简要探析。
一、中职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1.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学生社团以学生为本、以第二课堂为主要手段的群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体现着校园文化“三育人”的内涵,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
2.学生社团是对德育工作进行有益补充。学生参加社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自我成长模式的一种选择,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人翁的位置,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加强,活动中那种争先进争第一、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吃苦精神、追求上进精神会不知不觉的得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可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学社社团可促进学生就业和将来职业的发展。学生参加社团,一方面可让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另一方面,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意识很强,学生参加社团,对培养他们的责任、质量、服务、团队合作等意识和提高组织、沟通、协调、表达、实践等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总之,学生在社团中能发展兴趣、提高能力,这对促进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将来顺利就业,实现人职匹配,为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有很大的作用。
二、中职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社团整体布局不合理。当前,虽然各类学生社团虽然很多,但由于中职校学生总体素质不高,加之学校的硬件实力和软件水平还不能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提并论,学生社团的整体布局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文体娱乐类社团比较多,而学术性和服务性的社团偏少且覆盖规模较小。因此,学生社团活动的总体质量和品位不高。
2.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松散,欠缺稳定性。由于中职生在校时间较短,以及社团干部管理水平不高、更换频繁等原因,学生社团具有流动性强、稳定性低的特点。另外,由于社团对会员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和会员流动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社团组织比较松散。这些都不利于优秀社团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
3.学生社团建设的资源配置不足。当前,大多中职校配置给学生社团建设的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其需要,特别是对中职校而言,比较突出的主要有指导教师力量配备不足、具有较高特长水平的学生太少、活动场地少和活动经费紧缺,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
三、对中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建议
1.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团建设。要确保学生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社团中去,对于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培养会员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改善社团松散的状况,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在社团中建立团组织,发挥共青团较强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让参加社团的学生团员即是所在班级团支部的团员,又成为社团团支部的团员,具有双重身份,既保护社团自治的内在活力,又确保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
2.加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和使用。社团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指导教师给予的指导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拔、聘用和考核,除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发挥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建设一支完备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并落实专项待遇。
3.注重学生社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他们都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号召力。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座谈会、户外素质拓展等,加强与社团骨干的联系与交流,增进感情、掌握情况、改进工作、完善管理。
4.加大对社团活动资金扶持力度。对学校而言,一方面应给予社团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硬件方面一定的支持,为社团能正常地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应在经费上加大投入,设立专项的社团活动经费,并把此经费纳入到学生活动的正常预算当中。建立有效的经费监督机制,健全学生社团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合理使用、有效监督。
关键词:建设 大学生艺术团 高校
随着高校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部分高校已经拥有初具规模的大学生艺术团,它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大学生艺术团对大学生的美育所起的作用也逐渐引起众多专家学者关注,但是在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管理这一问题上,至今仍未得到人们的重视。考察和反思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管理的困境,寻求其应对策略小则关系到师大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大则关乎全国高校的艺术团建设路线,本文所及试图给予大学生艺术团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现状
为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安徽师范大学也拥有自己的大学生艺术团。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是校团委指导下的大学生艺术爱好者团体,是大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园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艺术团下设办公室、歌唱队(通俗唱法组与专业唱法组)、舞蹈队(含民族舞和现代舞)、戏曲队(含黄梅戏、京剧等)、器乐队(含吉他、二胡、古筝等)、综艺队(包括主持、相、小品等)。主要承办组织学校文化品牌的大型活动,如“青春新秀”新生才艺大赛、“青春飞扬”校园舞蹈大赛、“青春畅想”校园歌手大赛等。
二.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响应国家“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和人文素养”的方针政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仍然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艺术团人才建设:重人事分配,轻指导培养
在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过程中,艺术团的指导老师、学生干部都发挥着核心作用,但现实情况中这种核心地位的作用却体现地十分不明显。
首先,艺术团艺术指导教师师资队伍缺乏。指导老师的各方面能力如思想水平、艺术修养、专业技能等都很大程度决定了艺术团的兴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的艺术团指导老师通常都身兼数职。一方面,部分老师是从外校聘请过来的,没有闲暇时间对艺术团成员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艺术团教学常常只停留在艺术理论层面,而很难转化为真正的艺术实践;而本校老师一般需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再投入艺术团的指导中去,工作时间紧张,压力大。另一方面,学校并未给予艺术团的指导老师核拨合理的教学工作量,致使老师们只是将艺术团的指导放在除正常工作以外的任务,也极大挫伤了艺术团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艺术团学生干部素质堪忧。一方面,艺术团的学生干部的选拔,仅仅只是经过艺术团的组织面试予以认可就录用了,但通过简单的面试根本发现不了被选入学生干部的素质、心态和能力等。除此之外,学生干部队伍出现低年级化现象,学生干部一般都是大一做委员,大二做干部,出现严重的岗位分工层次,大多数同学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执行性、事务性的工作,这对艺术团的发展工作造成严重阻碍。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干部心态不正确,表现出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为了个人私利加入到艺术团来。一些艺术团成员不积极投身于艺术团工作,“部长级”的干部们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严重缺乏个人自主决策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本部门职责尚不明却,对于其他部门协调问题根本帮不了忙。另外还严重缺乏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如文书习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
(二)艺术团管理建设:重形式管理,轻实际规范
从艺术团的建设发展前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团的建设组织制度,如果在艺术团人才有所保证的情况,制度设计不合理又将制约艺术团整体建设的发展。
首先,艺术团规章制度不规范。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只建立一些约束力不强的规章制度以及艺术团招生章程,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体制。有些大学生艺术团虽然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章程制度,但根本就不落实到实际中。艺术团团员纪律涣散,甚至自动脱离团队,影响整体排练效率和节目质量。由于缺乏有效地规章制度,使得大学生艺术团出现教学内容随意变动、日常管理和教学严重脱节、训练时间无法保障等问题。
其次,多校区之间管理不协调。新校区的建立使得院校资金、重心、中心等方面可能会发生转移,对老校区将会产生影响。这种结构性的侄桔也会影响到多校区办学条件下艺术团的成立与发展。目前许多高校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多个校区而各校区相距比较远,大学生艺术团的许多工作无法与新建校区相协调,如何继续进行开展工作又成为我们建设的又一难题。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不断进行扩充发展,学校校区已经发展为两个校区,两校区之间艺术团的沟通交流非常之少,制约了艺术团建设的发展。
再次,艺术团创新管理不够,部分高校艺术团完全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和表现形式,每年计划与表演的节目基本相同,没有更好地以现代社会发展与当代大学生内心追求为依托,导致社团的存在仅仅是依靠传承,没有创新,不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时尚与新鲜因素的存在,从而阻碍着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
(三)艺术团平台建设:重活动开展,轻基础保障
艺术团基础平台的建设很大程度来源于学校对于艺术团的投入,这些投入将很好地带动艺术团工作的开展与建设。但由于各校对于艺术团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建设平台的构筑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一。虽然国家及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且相关教育部门也出台相关的文件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但在实际实施上部分高校的教育领导对于艺术团建设还是存在观念上与现实的分歧。有些领导对于艺术团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对于艺术团的作用认识不清楚,仅认为艺术团只是学校开展文艺活动的团体,只要拿名次挣面子就行。更有甚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一种无足轻重的任务,那些活动多少并没有关系,因此对于艺术团发展平台的构建的投入便十分少,不利于艺术团的发展。不过这只是少部分的现象,大多数高校的领导还是十分重视艺术团建设,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团的建设才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在建设过程中领导过于依赖下属学院的大学生艺术团,主要的表演基本交由学院自行上报节目中选取,严重制约了校级艺术团建设的发展。
其次,艺术团后备资源保障不够。像艺术团这种带有很强艺术性质的团体需要保证有固定的训练场地、专业地指导和一定的活动经费等,但往往很多学校的艺术团却无法保障这些基础需要从而制约了艺术团的长远发展。此外,目前全国大学生艺术团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各自指导老师自行编排的,并未材,形不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艺术团的教育活动大多也仅限于单纯的排练和文艺演出,难以涵盖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育旨。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目前除舞蹈排练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外,其余各项训练团队没有固定的场所,这是学校投入不足的表现之一。
三.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现实方法
大学生艺术团建设过程中之所以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关键就在于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偏差。每一所学校都希望自身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能够得到长远发展,因此只要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能够将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工作做好的。
(一)利用艺术团建设的核心内容,让建设人才充实提高
前文已述,艺术团建设核心作用的发挥在于艺术团的指导老师,学生干部。只有加强艺术团人才的培养,才能确保艺术团更加长远的建设和发展,否则都是空谈。具体地说,要基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教育部在2006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但实际许多高等院校艺术教师的配备均未达到该标准。在安徽师范大学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各高校应通过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增加艺术教师编制数目,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投入到院校的艺术教育中来。各高校还要积极发掘社会资源,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吸收引进理论专家来学校进行基础性的讲解,方便大学生艺术团及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逐一解决。第二,加强艺术指导教师对大学生艺术团的指挥能力,制定出符合艺术团未来发展方向的合理性规划,并积极引导学员发散思维,积极进行创新,提升整个团队的艺术表现力,并对艺术团的大型活动作整体性策划。第三,将指导老师对于艺术团授课课程及相关活动的指导上报学工处记录相应的课时数,并把艺术团和相关的职称评定、奖金等因素挂钩,将艺术团的建设活动与现今我们提倡的第一课堂有效结合起来。
其次,每学年伊始,艺术团面向全校学生招收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学生,通过层层选拔考核后成为艺术团的一份子,并通过对参加艺术团的同学适当增加素质拓展学分等方式,吸引更多同学加入艺术团这个大集体。然后还可以由各学院举荐艺术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到艺术团,或者通过比赛和活动,发现人才并积极培育,将获奖者或优秀选手吸纳到艺术团中,把思想过硬、能力突出、素质全面、有艺术特长的骨干提拔为负责人,为艺术团的深远发展提供干部保障。第二,大学生艺术团需要定期安排课程,每一位大学生艺术团的成员都应当按时参加授课,完成自身所应掌握的关于艺术团的基本知识及相关乐理知识。除专业课培训之外,还应加强队员之间合作性的训练。第三强调艺术团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艺术团团结一致的精神,一方面增强同学们的团结精神,另一方面使得同W们对于艺术团的热爱不断加深。
第三,加大对艺术团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力度,不仅要注意艺术团历史资料的保存,更要注意艺术团精神的传承。要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不断加深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对艺术团的热爱。在提高艺术水准的同时,自觉维护艺术团形象。
(二)利用艺术团建设的制度构设,让建设管理持续有效
艺术团的建设组织制度对于艺术团的建设发展前景来说至关重要,要想一个团体的长远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作保障。
安徽师范大学学校团委应派遣相关指导老师来进行艺术团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时要遴选出一批具有管理才能、工作积极上进的学生干部群体来协调指导老师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实现艺术团的组织建设,最终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
首先,实施严格的纪律与考勤制度,将日常出勤纳入每次考核中。参与艺术教育课程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及教务的有关规定,在教务处和团委的通力协作下,大学生艺术团维护日常教学,监督教学成果。制订详尽的艺术团管理章程,让学生艺术社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自主化。艺术团在活动组织的规范、常规训练的考勤、评聘奖惩的标准等方面都应予以细化,具体操作要落到实处,保证艺术团的常规运作。明确艺术团内各岗位的职责,遴选工作负责、责任心强的人担任艺术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明确规定成员间的责任义务,并不断完善艺术团内部管理体制,明确艺术团未来发展理念和方向。
其次,制定并完善校艺术团外出交流锻炼等相关制度。要不断地积极组织本校艺术团与外校艺术团加强交流,开展文化交流晚会、联谊会等活动,给予社团成员锻炼自身的机会,提供艺术团能力完善的平台。
再次,艺术团成员的观念要时刻创新,艺术团的创造力、创新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艺术团最终走向何方,以及是否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在创作艺术品制度上不能急于求成,应加强成员之间的商讨,才能出作品、出精品。因此,应充分保证艺术团可以依照其成员的特点,不断提高艺术团精品活动的层次。
(三)利用艺术团建设的内在基础,让建设平善夯实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是校团委指导下的大学生艺术爱好者团体,主要负责和承担学校日常演出和外出比赛任务,以及艰苦的训练任务。因此建立专门的艺术团训练场地添置完备的艺术设备服装刻不容缓。
首先,高校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全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小组,要将艺术团作为全校艺术教育的奠基点,不断促进师大艺术团的发展。从制度和政策方面确认其组织领导地位,并积极取得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能够切实保障好艺术团建设的后备资源。
其次,加大对艺术团的投入力度,通过学校财政部门专门设立艺术教育和大型活动经费,并将其在整个师大的财政经费中单独立项,并根据艺术团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逐年添置大学生艺术团所需基础设施和必要器件,为开展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再次,积极参加学校之外的比赛。能够通过结合院校特色,打造出高质量的节目,强调节目的质量,不一昧追求节目的数量,代表学校参加各界的文艺比赛,力争获得优异成绩,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比如迎新生迎新年双迎晚会、校园文化节等活动,为艺术团的深远发展搭建基础平台、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趁机扩大艺术团在学生中的影响。目前高校规模的扩大,因此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运用新媒体手段和建立网络工作和交流平台,来促进校区之间的交流,并且深入了解不同地区关于艺术团构筑的新模式和新体制。
四.结束语
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探究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更是现今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发展的新途径。针对如今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状况,我们需要不断认识和应用经验,提高当前师大艺术团建设的示范性。围绕人才,平台及管理方面的改进,为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提供有利用价值存在的发展经验,为大学生艺术团提供发展动力,从而帮助各大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建O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2010-07-30013.
【2】庄骏,熊惠琳,向思诺,李云,张琦. 跨校区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8:253-254.
【3】罗文芳.大学生艺术团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情感读本,2015,02:48-49.
【4】赛罕.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现状与建设[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5:124-127.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J]. ,2006,09:26-28.
关键词:职校社团 提升 综合职业能力
重视社团建设发展的意义,正视社团发展的现实问题
学生社团既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又是学校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既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策略。
社团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甚至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作为德育抓手或载体的社团建设,对于中职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长期建设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其自身暴露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正视且期待我们解决:
其一,社团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社团规模、活动质量不平衡。
其二,参与热情不持久。主要是新生入校盲目参团和社团招募贪图数量,不考虑组团后的训练难度和人员管理难题。
其三,社团经费不充足。主要是学校没有专项社团活动经费预算,而部分社团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有限。
其四,活动场地不固定。80%以上的社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设备和器材,使社团活动开展面临困难。
其五,指导老师不深入。教师参与社团指导大多为义务兼职,投入精力和指导水平不足,指导的频率和效率无法得到考核和保障。
最后,价值导向不明确。目前学校大多社团的创建、运作、管理基本是由学生来完成,为此社团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驱动性。职校生受年龄和阅历影响尚未形成完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且缺乏科学的操作经验,为此社团的创建与运作带有盲目性、功利性,无法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厘清就业核心能力需求,发挥社团正向育人功能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企业对于职校学生就业能力评断和需求情况的变化则是职校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指标。
综合职业能力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人立足社会、获得生活来源、取得社会认可、谋求自我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关于就业能力,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评价指标,瑞士戈德斯密德提出“五要素说”,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提出5类16项技能。本文所指的综合职业能力界定主要是参考汪怿在《教育发展研究》中提到的中国职校生就业能力研究。分为三个层次:专业基本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专业基本能力是职校生获取职业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企业“留得下”;社会适应能力是指职校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过程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企业里“用得上”。专业发展能力是新的就业形势对职校生在多样性、多变性的职业生涯中提出的新要求,它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毕业生,会在工作中突现优越性且形成可持续发展力,最终在企业里“能发展”。
结合文献调研分析:职校毕业生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水平比专业技能更受用人单位重视。特别是有85.6%外企在招聘毕业生时把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道德素养作为首要因素进行考虑,其次也需要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众所周知,企业人力部门对入职新人在培训方面将倾注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而培训入岗后层出不穷的“不安心工作、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缺乏服从意识、缺少奉献精神、不辞而别”的现象令企业损失严重且对于职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心存疑虑,进而影响到职校未来实习或就业的信誉。调查中对于专业发展能力,其受重视的程度从受访企业来看排位比较靠后,这与企业类型的差异有关。生产型的企业对此不是很看重,这也与当前职校生就业低移现象有很大关系,在此类企业当中,80%以上的中职毕业生毕业上岗后就能胜任普通工作,或与没有接受过学历教育的打工者处在同一个职业群。但在管理、服务型企业当中或者是在生产型企业的管理岗位中,职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重视程度相当靠前,提及率高达67.3%,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可见,专业发展能力也决定了职校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考虑职校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一样不可忽视。
现代企业用人最关注的首先是责任心和态度,其次是学习和沟通能力,最后才是专业技术能力。企业对毕业生的切实需求促使职教人才培养理念与时俱进: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由“技能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转换,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迁移到实践层面,职业学校在有效、高效推进基础文化与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可借力社团建设为辅助,正视社团发展瓶颈,改进社团运行模式,提炼社团育人价值,架构社团培养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间的正向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社团成员个体形成积极工作态度、健康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发展其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使他们在具备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快速成长为企业“用得上”、“能发展”的好员工。
科学合理地推进学校社团建设,有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多途径保障社团组织规范化,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服从意识
职校生与高中生相比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体力、精力,课堂学习之外,他们渴望能与志同道合的同伴组织成团,一起训练、快乐活动;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学校的关注和专业老师的指导,对他们的社团给予肯定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如果学校能将社团活动成效纳入学生的学分考核,将更能激发学生在校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热情。
职校教师相对于义务段教师和高校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外,可以投入一定的时间和心力培养并发展个人兴趣:文学、二外、摄影、体育健身、艺术设计、化妆、礼仪、表演、手工等。
首先,职校教学和学工部门通力协作,通过问卷调查摸底学生兴趣爱好的整体状况和分布情况,围绕人数多、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固定选修课开设时间,“聘用”教师担当社团兼职教师;通过网络选课的方式,根据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社团组建和教师安排、提供课时保证;凡建立社团必备有规章制度、教学内容(活动方案)、考核方案、学期成绩(考核等第)等管理资料,资料齐备,规范运作的社团,学校可考虑在绩效考核中以选修课的形式固化对指导老师的常规考核。
其次,作为社团指导教师,教学能力以外的个人魅力为学生欣赏钦佩,对于依靠兴趣组建的非正式组织,指导教师实施在社团中引导学生进步成才的成功几率高且阻力更小。职校可鼓励指导教师大胆启用优秀学生维系日常社团管理,如活动通知、上课考勤、纪律考查、训练监管和任务检查、学分统计等工作。这样既可以培养社团成员在外力作用下的服从意识,遵章守纪,又能让他们在寻找社团归属感的同时增强个人责任感。其次也可以让职校生在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小社团即是一个小社会,小集体又像一个小单位。在指导教师的正确价值观影响下,社团建设可以规避学生自建的盲目性、主观性;社团规范管理的同时可以消除学生自治的随意化、短期化。长此以往,能坚持在校期间参加社团活动、积极参与社团训练、认真对待社团任务的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具备了企业未来所需的集体意识、服从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成为可选人才。
2.多手段打造社团建设品牌化,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竞争意识
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相对于初高中校,有其本身特有的职业特点。学生自主组建社团源起兴趣,也起源于对学校现设专业或未来职业的喜爱。为此,职校社团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应着力考虑发展社团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成为专业发展提升的又一平台空间。
学校在社团组建伊始,应有意识引入职业意识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的目标。其一,社团项目上要有一定数量与学校的主干专业和品牌专业相关,服务于求知欲强、技能水平高的学生,提供舞台让其通过课外修炼的方式提高专业技能,有望参与专业竞赛,为己为校争光;其二,学校将全员育人理念引入社团建设,“聘请”或“邀请”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承担社团业务培养工作,为打造品牌社团、精品社团出谋划策、把关提优;其三,学校对于精品社团在经费、场所、设施、培训方面要有所侧重,积极营造品牌社团创建氛围,对于专业负责教师要辅以工作量绩优考量、评优职评优先、深造进修优先等相关激励措施;对于品牌社团竞赛评比立功的学生要给予校级奖学金、评优先提名、就业必保障的奖励,激发品牌社团成员自我奋进、勇创佳绩;其四,学校在品牌社团的创建上要着力做好宣传、包装等品牌文化营造,让品牌社团的学生能明确定位、积极进取、注重提升,自觉延长品牌社团的生命和扩大其影响力。
在品牌社团里学习、成长的学生无异于在一个知名企业内工作的员工,一个品牌就是一个标志;一种身份就是一种状态,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进取意识、可持续发展水平等在打造社团品牌价值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培养和发扬,这种专业发展能力恰恰是企业最看重的品质。
对于学校和社团自身而言,社团整体或者成员个体间,数量多、质量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引入品牌社团创建,在一定意义上也对其他社团的生存和发展施加了竞争的压力,学校借以年度社团集体评奖、个人评优等各类物质精神双向评比机制,考查各社团自身建设对于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学校影响力等方面的贡献度,从而确定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社团得到学校后勤保障的力度,如经费奖励、场地优先、设备增置、培训保障、对外宣传推荐等。社团间的正向良性竞争,无形间会激发学生的积极训练态度、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归属意识、集体拼搏精神等,这种方式培养产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书本说教于学生个体而言更具有体验感、情境性及现实意义;在社团资源整合和效率最大化的同时,社团整体或个体的优胜劣汰对于不合格的群体或个体本身也是一次教育和刺激,或可引导他们查找或发掘自身的不足,正确对待并及时改进,以期对未来求职就业产生最小的影响。
3.多方式促进社团发展社会化,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企业的宗旨是效益第一,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兼顾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统一。在社团实际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学生社团都出现“虎头蛇尾”、“骄傲自满”的现象。一些社团成立初期规模很大、人气很旺,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便大相径庭;一些社团在斩获一些荣誉后,就开始满足现状,止步不前。究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方缺乏一个长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为此,在继续做实做好年度集体、个人考核评比的基础上,学校可尝试引入社团的企业运作模式,实行社会化管理。
其一,社团企业化运作,模仿企业的运营方式,各社团内部民主选举或招聘总经理,部门副总等职务,部门须涵盖:主抓社团日常训练管理的业务部;主管社团经费收缴、使用的财务部;负责社团会员招募、考核及辞退的人力资源部;承担宣传、外联、销售的公关部。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致力社团的管理与发展。
其二,学校负责组织对各社团总经理、部门副经理的招聘、试用、培训和考核,使其运行统一规范、责任明确到位,引入岗位意识,模仿企业运作模式,以点带面,通过优秀社团管理干部的培养,植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培养“社会人”工作理念,以期日积月累地培养社团管理干部间的协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三,学校应赋予社团一定的自我运作空间,对于部分展示性、技能性或可产生经济效益的社团,在相关申请手续和安全预案、活动策划、后勤保障到位的前提下,可批准社团成员利用课余或休假时间进入社会开展公益性或营利性活动。在社团与社会进行外联的过程中,会员的心理素质、待人接物能力、周密计划意识、分析应对策略、创业营销能力、品牌宣传能力等均能得到全方位、真实性操练,这些是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也是社团指导老师无法分身代劳的。
一、活动意义
为了活跃公司职工的文体生活,培养团结合作、顽强进取的团队精神,致力于为员工打造更好的互助交流的平台,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的原则举行职工五一文体竞技比赛。具体方案如下:
二、活动概况
1.参赛范围:某某全体职工。
2.报名时间:20_年_月_日——_月_日。
3.报名方式:所有参赛选手将选手姓名(组队比赛的需报回队友姓名)、参赛项目统一报回某某办公室。
4.比赛日程:拱猪比赛(三楼大教室)4月29日上午。
乒乓球比赛(停车场)4月29日下午。
象棋比赛(三楼大教室)4月30日上午。
羽毛球比赛(训练场)4月30日下午。
三、比赛细则
1.乒乓球比赛
①比赛分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进行单轮淘汰赛,采用11分制,即双方分数先达11分者胜,3局2胜;
②比赛采取抽签形式,分组根据实际报名人数议定;
③奖项设置:男子单打前三名和女子单打前三名分别给予相应奖励。
2.拱猪比赛
①比赛进行单轮淘汰赛,3局2胜;
②比赛采取抽签形式,分组根据实际报名人数议定;
③奖项设置:比赛前三名(组)分别给予相应奖励。
3.羽毛球比赛
①比赛分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进行单轮淘汰赛,采用11分制,即双方分数先达11分者胜,3局2胜;
②比赛采取抽签形式,分组根据实际报名人数议定;
③奖项设置:男子单打前三名和女子单打前三名分别给予相应奖励。
4.象棋比赛
①比赛进行单轮淘汰赛,3局2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