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能源双控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双控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双控制度

第1篇: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摘 要:新的发展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是发展中遇到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协调共赢的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严格责任考核和追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政策,分析了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重点问题;建议

贯彻落实《建议》对环境保护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绿色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一 、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协调共赢。

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我国一直在努力探索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十二五”期间越来越多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发展与保护之间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 ;也不能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甚至搞垮经济,这同样不算本事。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共赢。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 育成新的发展优势,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预防是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要着力完善环境预防体系,推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划定生态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要求,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的开发边界,以及耕地、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的保护边界,这些边界就是生态红线。通过红线划定,逐步优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

二是开展战略和规划环评。战略和规划环评是对区域发展战略、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提出应当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减少决策和建设中环境失误的重要手段,要强化其刚性约束,切实对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

三是注重标准引导。标准是技术的先导,环境标准是提高产业准入水平和倒逼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特别是强化地方的环境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技术 创新、转型升级。

四是实施资源能源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进一步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强度,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减轻污染排放、促进环境治理。

二 严格责任考核和追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既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经济长期粗放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与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密切相关。“党政同责”核心是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共同做好环保工作,“一岗双责”就是各部门都有环保的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后果必严惩。通过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构建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担当或问责制度,让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落地生根。这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

三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十三五环境保护必须以改善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蛹苹。大气、水、土壤,既是提供生态产品的环境要素,又是容纳污染物的环境介质。环境治理的重点就是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将三大行动计划的路线图落实为各地的施工图,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改革完善总量控制制度。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在继续实施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基础上,增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差别化总量控制指标,鼓励地方实施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进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气化、石化及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一批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通过大工程带动大治理。二是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达标排放既是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环境责任的底线要求。工业生产是主要污染源。据估算,如果现有工业污染源均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再减少40% 左右。三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新污染源排放达标。对现有污染源,综合采取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深 度治理、限产限排、停业关闭等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是相互补充、互为 依存的唇齿关系。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短板,也是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 四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实施化肥、农 药零增长行动,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在做小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做大生态环境容量,确保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四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环境保护的严峻现状和民众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治理的改革方向。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行联防联控,建立环保机构和区域协作机制,对区域性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提高环境治理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2篇: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梯;节能;回馈制动法

0引言

科学技术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电梯节能越来越被关注。电梯节能是绿色建筑的组成成分,研究其节能技术,对建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电梯是高层建筑上必备的垂直运输工具,其消耗电能很大,在目前节约能源的社会大环境中,电梯生产和使用满足节能的要求,是电梯发展的方向。

1电梯节能技术的现状

建筑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高层建筑随处可见,高层建筑中的绝大多数的电梯都是变频调速电梯,变频调速电梯绝大多数都是采用电梯机组中的电容储存电能方法进行节能的控制。电阻在进行调节的时候,能耗较大,且释放大量的热,导致电梯控制柜的温度普遍较高。最近几年来,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电梯的设计生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经济效益和节能的长远的角度上面来看,要使得电梯的驱动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就必须将电梯的节能问题放在国家的能源战略的位置上面,并且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为电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支持。在国外,电梯的技术和使用上面都进行了优化设计,例如:进行分层、单双数设置,减少了电梯运转过程中的动作,从而降低了电梯运行的能耗。

2电梯节能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纵多,高层建筑内的电梯使用频率较高,电梯使用带了了巨大的能耗,所以推动电梯节能工作显得刻不容缓,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梯节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跟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的电梯节能的起步晚,基础薄弱;其二,节能电梯的普及率还较低;其三,没有想要的国家节能标准来对电梯节能进行强制性规定;其四,电梯节能技术的推广缺少支持;其五,用户注重短期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其六,人们对选择电梯还存在一些误区。

3实现电梯节能的途径

电梯是位能负载的,其在运行的过程中,频繁的启停,而且根据载客量的变化、上下行的变化,电能的消耗都不一样,所以电动机是四象限运行的。要达到节能的目的,可以充分利用电梯的运行进行发电,例如:在下行的时候,电动机处于发电状态,进行电能的再生,目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是在变频器的直流母线两端并接上能量回馈装置,并且采用有源逆变技术将再生能量及时高效地逆变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交流电反送电网电梯的发电装置能够将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能送到其他的用电设备上面,起到节能的效果。同时可以对机房的空调温度进行调节,以降低空调运行带来的电量损耗,目前常用的是双PWM控制技术。实现电梯节能的途径主要有三大类别:采用回馈制动法、提高电动机负载的运行效率、电梯的群控技术。下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3.1采用回馈制动法

回馈制动法是将电机消耗的电能,通过某种形式,又转化成电能进行再次的利用,这就能够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利用电梯的势能来转化电能,是一种回馈,所以能够减少单位时间的电能的消耗。回馈制动法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技术,其还可以进行不断的优化,以提升其能量的转化效率。

3.2提高电动机负载的运行效率

提高电动机负载的运行效率能够减少电能的消耗,其中电梯的群控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个目的。其将电梯的驱动用变频器调速取代传统节能方法,以提升电机负载的运行效率。

3.3电梯的群控技术

电梯群控技术对减少单一电梯的能耗作用不大,但是多样一整座电梯采用群控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协调各个电梯之间的工作,以对电梯的停靠,运行进行智能控制,就能够提高电梯的传输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

4电梯双PWM控制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梯的整个转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两个控制回路组成,双PWM控制系统主电路拓扑图如下图1。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前的简单的驱动回路设计,使得在双PWM控制系统中,整流部分和逆流部分都采用的是全控制IGBT管,这样就使得能量的回馈能够随时的进行,并且电梯的机电线路不会产生过电流,实现交流及快速四象限运转。PWM系统的整流控制能够实现器件能量的双向流动,可以认为整流状态下是同相位的,逆变过程是反相位,在电梯节能设计中使用这个系统,可以使得功率达到理想的状态。输入的电流谐波接近0,有效的降低了谐波的污染。

5推广电梯节能技术应采取的措施

推广电梯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所必须的,根据我国目前电梯节能的状况,分析发现,推广电梯节能技术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即:加强回馈质量技术的研发、制定相应的电梯节能标准、制定节能监管制度、改进电梯的控制算法。

5.1加强电梯再生能量回馈质量技术的研发

虽然电梯的能量回馈技术能够达到一定的节能的目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有待完善,能量的回馈质量还不高,虽然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是依然还有提升的空间,需要有关部门需要加大这方面技术的研发。

5.2制定电梯能效标准

目前缺乏相应的能效标准,使得电梯节能缺乏相应的参考,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定制相应的技术规范,并把电梯纳入到政府的节能采购的清单中去。

5.3制订电梯节能审查和监管制度

目前,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的电梯的种类较多,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梯的能耗差距较大,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审查和监管制度,才能够对电梯进行优胜劣汰,给节能电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4改进调度控制算法

目前,还有一大部分的电梯调度算法是对任意请求进行反应,但是这样的载客率不高,而且频繁的动作,能耗较大,为了解决这种现象,需要对调度控制算法进行优化,以根据建筑客流量的特点,进行识别并对请求进行选择性反应,减少电梯动作的次数,增加满载率,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6结语:

电梯是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电梯同时也是建筑能耗较大的部分。推广使用节能电梯有一定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的节能电梯的覆盖率还不高,所以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渐提升节能电梯技术的同时,同时增加节能电梯的覆盖率。

参考文献:

[1]黄娟丽.PMSM 驱动电梯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0.

[2]赵彬,姚宽亮.电梯节能及能源再生技术探讨[J].价值工程,2011(20).

第3篇: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关键词:绿色税收;双红利;环境;税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4-0023-03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加剧,这些都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切使人们意识到:只有单纯的GDP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而只是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学界在着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问题时,绿色环境税收也应运而生,承担起宏观调控自然环境的责任。绿色税收体系正是基于此而设置的一整套有利于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的税收制度体系。

一、绿色税收的理论回顾

绿色税收通常意味着从环境税中增加的税收用以减少那些扭曲性赋税,如劳动所得税等。绿色税收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它们不应当仅仅对环境有益,也应当通过增加就业而提高效率。有关这方面的影响在文献中被称为“双红利”。双红利假说是绿色税收中最为关键的理论基石,如果该假说不能成立,绿色税收便失去理论依据。在许多文献中,有关的讨论是针对双红利是否是绿色税收的最终结果而进行的。Pearce(1991)认为,双红利有两层含义:一是环境税率的提升和降低其它扭曲性租税对环境造成的均衡效果;二是税赋改革后,遏止交互效果所剩余的效果。Bovenberg and Mooij (1994)年提出,影响双红利的两个效果:收入循环效果①和税赋交互效果②。当收入循环效果大于税赋交互效果时,就业增加,环境品质改善,双红利假说成立;若是收入循环效果小于税赋交互效果,其结果则是就业减少,双红利假设不成立。Goulder(1995)就双红利提出了弱形式与强形式两种定义。弱形式是指:若环境税可以同时减少污染和降低税赋的经济成本,则双红利假说成立。强形式则是:若环境税除了可以减少污染外,还可对社会产生净经济利益,则双红利假说成立。经过近几年来在理论与实证上的争论后,目前比较一致的共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双红利假说才有可能成立。

二、外国绿色税收的现状与政策效果

评价一项环境税的有效性,了解它们所开征的原因是有必要的。广义上说,环境税有七大重要功能,分别是:提高环保要求的完整性,使外部效应内部化,促进经济效率,为最小的成本减少污染来提供激励,鼓励创新,产生税收收入为治理环境和其他扭曲性税收提供财政上资助,扩大政策工具的范围和加强其他环境政策工具。一项环境税收不必完全满足所有这些功能,但是,所有的环境税收用于补充现有的政策措施。这导致从总体方法论上评价税收作用产生了困难,也导致那些倾向于将自身影响加于政策所强调的环境问题上的各项政策相分离。另一个决定环境税收的有效性的难处是许多税收实施时间不长,关于它们的有效性还未取得准确的信号,或者他们强调的环境问题需花费一二十年才有明显的变化。由于以上的这些限制,没有文献在理论基础上定量地研究绿色税收的效果。因此,下面通过实例和数字来说明,而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于欧洲环境署(EEA)。

下面以三个欧洲国家――丹麦、荷兰和英国为例来分析特定的环境税收政策以及这些税收对环境的影响,旨在通过这些例子得出环境税收的确是实现一国环境目标的有效途径。

1.丹麦

丹麦的能源税在世界上所有不可再生能源像石油、煤和天然气中是最高的。这些能源税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的石油危机中就已设置,因为石油价格的上涨影响了丹麦,当时,丹麦对外资源依存度高达95%。80年代,这些税率有所增长,用来维持价格激励,抵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下跌。90年代,能源税开始被看作基本的政策工具用以抵制气候变化,也作为相对减少丹麦对外资源依存的工具。1992年对家庭征收二氧化碳税,1993年将其扩大到企业。在1994和1998年环境税成为生态税改革第一阶段的组成部分。这些改革包括逐渐增加二氧化碳税,修改工业企业能源税的征收,废除了温室气体税收的补偿和开征了二氧化硫排放税。而导致温室效应的能源消费税率对家庭和企业是一样的。如果达到了强制性环境协议标准,那将可能包括能源审计,并有义务根据特定的标准来投资治理。这些税收的特点就是对能源投资补贴的条款。税收改革的主要目标不是为政府增加收入,而是使税收回到私人部门。通过对能源储蓄措施的激励和占丹麦GDP总量2%的边际劳动收入税的减少来实现的。

丹麦较高的能源税已经对其能源储备有了持续的激励作用,也促进了对其他免税能源的广泛使用。这些税收已经影响消费者行为而导致能源消费的减少。比如,降低室内温度,使用更多能效高的设备等。它们也导致了征税燃料向免税燃料使用的转变,人们更多地使用最清洁的天然气。1970―1990年,造成温室气体的能源的净消费者减少了10%~15%。而丹麦能源税收体系对宏观经济水平的影响甚小,因为这些税收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对税收收入的使用也完全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能源税收年收入达到20亿丹麦克朗,通过投资补贴劳动力税的减少和费用的减少而转移回消费者身上。另外,这些税收对能源储备有重要影响,也会激励能源使用的创新。丹麦商务部指出:“丹麦这么多年的经验就是并没有因为绿色税收而破坏我们的竞争,并且我们在环境领域还开拓了新的出口方向。”丹麦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风力叶轮机生产商,仅在1996年就有6.5亿欧元的收入并提供了近1万人的就业岗位。有关能源的环境税已经实现了丹麦政府的环境期望。二氧化碳税的征收使其排放量从1988年到1995年减少了100万吨。1999年丹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5 600万吨,比1988年减少9%,从1994年开始逐年减少。

2.荷兰

荷兰为达到不同的环境目标也开征了许多环境税种。下面介绍其对水的使用,水污染和水处理方面的情况。从前,有关水污染的一套收费体系由国家和州的水务委员会出台,并用来控制对水资源中污染物的排放。这些费用主要作为对污染水质处理和管理的财政支持。1995年两次新的环境税的开征,主要是地下水开采和垃圾填埋地的废物处理。地下水开采税旨在补偿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差价,因为地表水需要更多处理,所以更贵一些。垃圾填埋税的废物处理税则是为了补偿已填埋废物,已焚化废物之间的差价,因为后者虽然对环境有益些但需要的费用更多。这项税也旨在提高环保意识和减少废物。1999年,对饮用水开征17.5%的附加税是为了激励有效用水。在这个框架下,为了不加重负担和满足基本需求,先前的60加仑水是免税的。这项政策为了保护每年500万到1 00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为了保护环境税收的价格激励,荷兰政府已将他们的环境税指数和通胀指数联系起来并加以指数化,为了避免这些税收提供错误的价格信号。

据199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对饮用水征税导致家庭用水减少8%,企业用水减少12.6%,而地下水开采税减少了非饮用目的的自己开采,工业减少了6%~35%,农业减少了9%~51%。尽管工农业开采地下水减少,但是对家庭和农业小规模的开采税的免除已经导致了地下水开采的增加,这表明有必要减少和减小环境税制中的免除部分。

3.英国

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包括资源枯竭,污染和农地的锐减有着丰富的经验。1996年,英国开征了垃圾场税,作为一种激励去减少被填埋废物的数量。税率设定在每吨非惰性废物11英镑,直到2004年,每年增加1英镑,而惰性废物每吨2英镑。2004年4月开始,对每吨聚合物或浓缩物征收1.6英镑的税,用来补偿包括噪音、灰尘、视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环境成本。对以上产品征税的环境收益通过聚合物价格表现出来,反映了他们真正的社会和环境成本,也鼓励人们使用可循环回收的聚合物。

垃圾场税已经成功改变了人们的行为,这种变化会通过税收水平的增加而持续。许多公司现在正投资物质再生利用设备,这些看上去受垃圾场税而直接驱使的。尽管仅有29%的公司积极开发物质再利用、回收,在征税之前将之降到最小化,64%的公司已经关注再利用、回收,或者说由于而使自己的废物排放最小化。这充分表明货币的激励能用来改变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

通过以上三个国家有代表性的环境税政策,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政策效果良好。因此,扩大环境税的涉及面并逐步提高其税率,使其尽量反映环境的社会成本和污染的外部性,才能真正发挥环境税保护环境的作用。

三、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绿色税收体系,他们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从20世纪90年代起,OECD国家也掀起了绿色税收改革的热潮。21世纪,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也应考虑绿色税制的要求,将绿色税收思想贯彻到税制改革中去。绿色税收政策应当遵循收入中性原则,应以调控为主,积极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税基的设计要合理,税率的设计也要掌握好。下面就建立我国绿色税收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1.完善资源税并扩大其征收范围。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征税对象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地资源等。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应尽可能包括所有应该给予保护的资源,所以对资源课税的基本原则是普遍课征、级差调节。另外,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应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以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对耕地的保护。

2.开征新的环境保护税。按照国外的通行做法,环境保护税是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而开征的专门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通常作为专用基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而我国目前已有的各种有关环境污染的收费项目是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主体应包括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以丹麦的能源税制度为例,在资源税的基础上对含碳、硫的燃料开征二氧化碳税等,另外,还应设置一些具体税目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噪音、垃圾等。

3.改革消费税,加大其环保功能。通过价格机制限制损害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消费,鼓励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通过对相关的产品征收消费税的方式,提高其生产成本,进而达到提高个人消费成本的目的,鼓励健康性的消费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如对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电池、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征收消费税以控制资源的过度消耗。对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而对资源消耗量小、可循环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以及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等,征收较低的消费税。

4.实行税收差异或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在所得税和关税等税种中体现“绿色税收”精神。税收政策应该向环保产业倾斜,逐步降低环保产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负或税率。只有这样才能鼓励环保企业的产品研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环保产业中去。如企业购进的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允许一次性摊销,对于企业进行的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固定资产投资,可采用加速折旧。在关税方面,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治理污染设备、环境检测和研究仪器,应免征或减征进口关税,对不利于环保的产品和技术实行高税率。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国家对环保的资金投入也逐渐加大。2006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2 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当年GDP的1.2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绿色税收此时也应适时出台了,其的收入应该实行专项管理,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Economic Instrumen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Denmark, Dan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00.

[2] 付伯颖,齐海鹏.关于环境税收几个问题的探讨[J].税务研究,2002,(1).

[3] 武振.构建中国的环境税收体系[J].当代经济研究,2003,(11).

[4] 廖晓靖.OECD国家的环境税及其与我国之比较[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6).

[5] 李慧明.OECD的绿色税制改革评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5).

[6] 王谦.可持续发展中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贸经济,2003,(9).

第4篇: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实施“四集群”发展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集群规模壮大,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二、工作打算

1、强化对工业经济的预警分析和指导。一是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建立严密、及时、有效的预警预测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准确判断、科学决策,切实为实现明年增长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经信、商务、财税、金融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对重点骨干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和优质服务,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思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构建优势产业突出、核心企业支撑、产业集群发展、产品配套协作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一是突出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开发轻卡载货汽车、特种车、汽车零部件等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发动机、轮胎、电池等配套生产企业落户,积极融入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的生产体系。突出发展煤矿机械、水泥机械、陶瓷机械、石油机械等整机和大型配套设备,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扩散和转移,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发展;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医药中间体、生物制药、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等产品,新建一批生物医药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导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向下游产品延伸,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设医药化工行业信息网络平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建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挖掘骨干企业和品牌优势,鼓励企业进行产能整合。鼓励区内各类建材企业向资源丰富、生产要素聚集的地区转移。积极培育和引进陶瓷名牌,提升江北瓷都的知名度,建成江北最大的陶瓷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物流平台和信息交流中心。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技术,推动建陶、水泥、冶金、耐火材料等行业实现清洁生产和高效集约化生产。大力发展有机高分子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冶金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依托优势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突出色织布和高档衬衣两大品牌发展,研发系列配套产品,提升服装品牌。以服装城为依托,加快服装市场升级改造,实现市场与企业互动,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整合内部资源、聚合现有生产能力,引导服装加工专业村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巩固和扩大产品出口,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打造九大特色产业集聚区。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资源集约的要求,以大企业为龙头,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整合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规模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建设开发区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双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双杨高档建陶生产物流集聚区、昆仑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区、昆仑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金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罗村建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岭子耐火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般河流域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等九大特色产业集聚区,使其成为承载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发挥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平台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内外科技合作机制,继续开展好“百名专家行”活动,加快科研成果的引进和转化。二是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和引导,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进新产品产业化和重大产品技术改造。三是依托各产业集聚区,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集聚式发展。四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引才引智工作。五是进一步扩宽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引导各种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以上。

4、策划建设好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结合我区四大主导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对接好国家、省、市有关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紧盯国家鼓励、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加大前期工作投入,搞好工业项目储备,抓好跟踪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对2011年排定的30家重点骨干企业、30项工业重点项目以及列入全市“双百”企业和工程,严格落实挂包领导、挂包部门的职责,完善联络员制度,强化区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的职能作用,及时掌握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情况,加大政策扶持,切实增强骨干企业发展后劲。明年重点抓好鲁丰织染有限公司投资6.6亿元年产5000万米高档匹染面料生产线项目、鲁泰公司投资3.82亿元新上年产1800万米高档色织面料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淄汽投资5亿元新上10万辆轻卡和电动汽车项目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项目。

第5篇: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后勤服务式酒店侧重服务,主打服务质量品牌,此类酒店不同于星级商务酒店和经济性酒店,星级商务酒店提供高品质高价位的全服务,而经济型酒店则紧紧抓住一个重点一住宿,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以精炼的客房产品为灵魂提供有限的服务和简约的设施。对于后勤服务式酒店其经营有自己的特色,与客人培训接待相关的服务要求比较高,主要提供住宿、餐饮、会场、健身这四类服务,为保障服务质量,人员及物资配备比较充足,成本构成主要是人员成本、能源成本、原材料成本,这三类成本中人员成本占到总成本的35%,能源消耗及直接材料成本也居高不下。

二、后勤服务式酒店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体系现状

后勤服务式酒店由于长期依托主体培训业务,因此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市场化竞争和管理意识,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够先进,在各项制度的落实方面缺乏相应考核监督,造成一定程度的管而无效的的局面。

2.成本管理面临的压力

目前的管理状况使得管理者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时也不能满足酒店的经济价值管理,制约了酒店的整体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面对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和能源原材料成本,酒店面临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此类酒店从目前整体成本控制水平来看,通过控制成本发生和费用支出来提高效益还有一定的潜能。

3.成本管理面临的重点问题

此类酒店不仅应该切实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加强管理,而且应该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上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把成本管理工作重点放在未来成本的控制和降低上,深入细致地进行成本构成和特点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势在必行。

三、影响后勤服务式酒店成本控制的因素分析

从酒店总经营成本构成比例上看,后勤服务式酒店成本构成以人员成本、餐饮客房原材料成本、水电气能源消耗三项为主要组成部分,三项合计占总成本的80%左右,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因此,后勤服务式酒店应加强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把成本控制重点应放在人员成本控制、采购原材料控制、原材料消耗控制、能源消耗支出控制,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五个方面。

1.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在后勤式酒店服务定位的基础上,明确酒店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对象和内容,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分别对不同的责任中心制定符合酒店服务特点的服务产品,在产品作业法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确定全面合理的目标成本,据此构建完善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

2.人员成本控制的管理

后勤服务式酒店以服务为主要任务,因此有时不计较岗位及人员设置的合理性,而一切以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为目的,有些管理人员为了工作的便利,不能很好地控制本部门员工的数量,存在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想法。后勤服务式酒店受行政管理因素多,管理级次及岗位设置比较多,有些管理岗位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人员工资约占总成本的30%左右,如果将外包的保安保洁支出也计入人员成本,那么人员成本支出基本上可达到总支出的39%左右。因此科学合理设置管理级次、制定岗位人员编制成为控制人员成本的关键。

3.物资购领用存的管理

对于酒店而言,客房用品、餐饮原材料消耗,酒店维修材料使用都是很大的消耗支出,餐饮客房原材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左右,而且种类又多又杂,不太好管理监控。客房服务的主要材料成本是客用品和卫生用品,部门成本毛利率最高,成本的可压缩性较低;餐饮服务的主要材料成本是餐饮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35%左右,成本可控余地较大;日常维修中设备的维护检修影响维修材料的成本支出,这些材料消耗是酒店成本的重要组成各部分,且是能够体现成本控制成效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酒店成本控制而言,材料成本的控制成为酒店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

4.能源消耗控制的管理

能源消耗支出方面与目前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相关,酒店能源消耗的重点控制环节在公共资源的消耗支出,以及设备性能维护等方面。水电气等能源支出约为总成本的20%左右,在能源消费支出方面,一方面酒店公共区域面积较大,应当对公共区域节能责任划分、维护使用管理环节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实,另一方面对酒店的制冷和供暖温度实时监控,制定细致的方案,以提高酒店设备有效使用率,降低能源浪费造成的成本消耗。

四、提高后勤服务式酒店成本控制的对策

1.构建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方面

(1)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接待服务的产品。针对酒店客房服务、健身娱乐服务、工程维修服务,餐饮服务,会议室服务等服务项目制定出作业流程,或者叫产品,通过梳理产品全过程,确认每项产品包含的作业内容和应达到的管理要求。这样可以区分哪些是有效作业,哪些是无效作业,对于有效作业进行优化,对于无效作业则取消,尽量减少每项作业中的无效劳动,保证每项作业都是有价值劳动,从而使服务产品体现出价值最大化。

(2)制定每项产品的作业成本。为每项产品制定作业内容和工作流程,制定出每项作业的作业成本。例如,后勤服务式酒店一般不接待散客,服务对象基本都是参加会议和参加培训的团体客人,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培训周期的班次设计相应的客房服务产品,例如对不同周期的班次在客用品配备标准,布草换洗频率,每天客房卫生服务次数等方面制定科学的客房服务产品,以达到科学合理的客房服务成本,据此控制酒店的客用品、卫生用品使用量,以及对客房用品进行合理的预测及考核。

例如,后勤服务式酒店餐饮服务多以自助餐服务为主,这也可将不同标准的自助餐设计为不同的餐饮服务产品,理顺生产流程,建立生产标准,对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制作规格设定标准,对每个产品制定出作业成本,同时根据季节适时调整产品作业内容及作业成本。

(3)按照各部门的作业总量核算出各成本中心的目标成本。采用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酒店各服务产品的作业成本,进而制定各责任中心的目标成本预算,同时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相互制约,在成本控制管理环节中同时发挥作用。

对每个成本责任中心的目标成本进行科学的测算和确定,在制定目标成本时结合上述作业成本管理的理念,将目标成本指标按形成产品的作业环节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作业环节,通过目标成本总量来控制酒店产品的各个作业成本;同时通过归集和分析作业成本指标的结果来修正目标成本计划,通过这样目标成本分解到作业,作业成本控制目标成本,在这个控制过程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归集分析,不仅能达到目标成本控制的目的,又实现了成本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各环节成本管理措施。设立成本流程监督检查机制,配备专业人员岗位,定期对成本控制环节流程进行落实和监督检查。

2.人员成本控制方面

酒店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国家劳动人事政策的改进,社会保险制度的加强,酒店用工成本年年攀升,后勤服务式酒店不仅要不断加强合法用工制度,而且要不断加强人员成本管理,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力。

一方面,后勤服务式酒店在人员构成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主体单位而言,基本上中层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全部为外聘员工,造成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较差,成本管理上不能尽心尽力。通过产品设计能够计算出合理的岗位设置及岗位用工人数,核算出各类人员目标成本,达到控制人员成本的目的。

另一方面不仅将酒店服务产品的设计做为控制人员岗位和编制的基础,同时在简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设计酒店管理级次,逐步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达到定岗定编定员的目的。

同时,要注重员工岗位业务技能的培训和成本控制意识的培养,因为员工素质和责任心影响着酒店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越高,酒店的人员成本构成就越合理,人工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就越能发挥作用。

3.原材料成本控制方面

制定严格的物资购领用存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酒店物资在各责任中心、各项作业、各产品之间的使用和管理行为。根据各项服务产品涉及到的酒店所需物资来确定酒店所需采购物资的种类品种,例如,客房内各项客用品的品种,工程维修所需水暖电料,餐饮所需菜品等,以此作为日常采购物资的基础,同时核定各物资最佳库存控制量。

(1)采购成本控制。采购是物资进入酒店成本体系的第一个环节,从源头开始就要严格控制,包括申购程序和审批权限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物资质量价格的要求,采购数量的核定,采购时间的把握,采购方式的确定等等。例如,客用品、工程维修用品可采用大批量采购,餐饮材料为保证材料新鲜应采用小批量采购,但是每天做好采购计划,尽量减少随时性的采购,因为小批量和临时性采购会加大采购成本。

(2)生产成本控制。根据责任中心完成的服务产品种类数量监督核算客用品、原材料的申领和使用情况,计算责任中心的材料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控制成本支出。例如,客房部生产成本控制重点在于按标准配备客房用品和提供客房卫生等服务,对未使用的客用品进行回收再利用等;餐饮部成本控制重点在于投入产出比,餐饮部材料成本控制人为因素气的作用比较大,所以必须制定产品生产作业成本标准,对菜品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

(3)库存成本管理。酒店必须有合理的库存物资保障酒店日常经营过程当中对物资的需求,但是如果库存物资量过大,则会造成酒店资金占用,影响资金流转。因此要测算酒店各项物资合理的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例如:客房物资科按照保障天数和客房入住率综合核定库存量,工程维修物资按照酒店各设施维修率在核定库存量等。

4.能源成本控制方面

能源消耗是酒店经营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影响能源消耗的因素有很多,制度因素、管理因素、人员素质因素、设备性能因素等等,每个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酒店能源成本的总量,对能源成本的控制管理,主要是节能减耗,酒店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强节能减耗工作。

将能源消耗按责任中心划分,分别安装能源使用计量工具进行统计,制定公共区域能源使用管理控制制度,按责任区域划分管理责任。工程部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检修保证设备运行能力和运行质量。重视和引进新的节能科技,进行必要的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多方面加强能源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5.业绩考核的能动因素

酒店成本管理离应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结合业绩考核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双蠃的选择。酒店成本管理应本着以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本,以员工主动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为本。为此,应当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成本控制与业绩考核挂钩,将成本管理和控制作为业绩评价的重要方面,制定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出管理者及员工节约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成本控制工作获得内部的管理动能。

五、结论

第6篇: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关键词: 二氧化硫; 污染现状; 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59-01

一、我国S02污染现状

(一)S02的危害。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污染物,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很容易被进一步氧化生成硫酸或硫酸盐,是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因。S02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焙烧、冶炼及化工生产等热过程。

(二)我国S02污染状况。随着我国经济和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1995年以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6年起实施总量控制后,二氧化硫排放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西南地区高硫煤产区和中西部能源基地以及部分北方重工业城市排放量较大,而沿海城市和工业不发达的中小城市较小。

二、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二氧化硫治理技术现状。脱硫方法可划分为燃烧前脱硫、炉内脱硫和烟气脱硫三类。但无论从脱硫技术本身的成熟程度还是从工业应用的经济效益及广泛性来看,烟气脱硫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效率最高且经济合理的脱硫技术,尽管烟气脱硫技术属于末端治理,但在我国烟气脱硫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战略中正发挥重要的作用。

1.燃烧前脱硫技术。该技术方法有物理洗选煤法、化学洗选煤法、煤的气化、液化等,微生物脱硫尚在开发,现阶段主要应用研究方向是燃煤的气化、液化。

2.炉内脱硫技术。炉内脱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固化剂,炉内脱硫的主要技术方法有LIMB炉内喷钙和LIFAC脱硫,这两种方法投资少,有利于老厂改造,但脱硫率仍然很低。近年来,我国在重庆、洛阳、北京等地建设了工业型煤厂,在集中成型基础上开发的集中配煤、炉前成型技术已在北京、天津等地部分推广。目前,工业型煤的总生产能力近600万吨。我国研究和开发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至今也已进人第四阶段,研制以流化床和燃烧为基础的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3.烟气脱硫。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可分为四大类,即湿法、(半)干法、电法及其它脱硫技术。其中湿法可采用湿法抛弃流程(石灰/石灰石抛弃法、钠碱法、双碱流程、加镁的石灰石/石灰法等)和湿法回收流程(氧化镁法、钠碱法、碱式硫酸铝法、柠檬酸法、湿式生物脱硫法、液相催化还原法、石灰/石灰石回收法、尿素法、PAFP法、NADS法、化学氧化法等);(半)干法包括喷雾干燥法、炭吸附法、分子筛法、氧化铜法等;电法包括荷电干式喷射法、电子束法、电化学膜法、电解法等;其它脱硫方法有硫化碱脱硫、微生物烟气脱硫、气动脱硫等。

(二)二氧化硫治理的发展方向。燃烧前脱硫和炉内脱硫都引入了清洁生产的范畴,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果电法脱硫的关键技术得到解决,也将成为新一代高效的脱硫技术。但从目前来看,适合我国国情的脱硫技术要求成本较低,投资较小,老厂改造方便。现阶段能够达到要求的技术只有改进的石灰/石灰石法。特别是湿式石灰/石灰石法脱硫效率高,原料丰富,价格便宜,技术成熟,依然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该法固有的易结垢和堵塞等缺点,影响了吸收塔操作,尚未得到解决。今后脱硫技术中PPCP法和湿式石灰石/石灰法脱硫添加剂的研制等是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进展

(一)已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1998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了“两控区”划分方案,共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5个地市,S02排放量占全国的60%,是全国酸雨和S02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国务院批复“两控区”划分方案后,“两控区”采取了一系列S02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已初见成效。

(二)加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1.降低煤炭含硫量。进一步限产关停高硫煤矿,对现有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施行限产或关停。加快发展动力煤洗选加工,降低煤的硫份和灰分,大力推广使用无燃煤和型煤,严禁使用高硫煤。限制城市燃料含硫量,对城区内居民炉灶逐步禁止燃用原煤,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逐步提高城市燃料中清洁能源占能源结构的比例,煤炭消费应限制在一些工业企业和城市集中供热中心。

2.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改、扩建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机组安装高效烟气脱硫设施并配备安装自动监测装置为主。对现有火电机组采取措施,削减二氧化硫排污量。

3.控制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锅炉二氧化硫,应逐步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燃煤锅炉,城市市区内逐步淘汰小型锅炉,并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取代分散的中小型锅炉,在城市市区内积极改建燃气、电锅炉等。

4.控制工业炉窑二氧化硫排放。工业炉窑应优先使用电、气体燃料、低硫油、优质低硫煤、洗后动力煤或固硫型煤,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5.控制民用燃煤炉灶二氧化硫排放。城市二氧化硫污染除冬季采暖和工业燃煤污染外,点多面广的居民生活和社会服务用煤所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也很严重。控制民用燃煤炉灶二氧化硫排放,就要严格控制原煤的使用,提高城市用电、用气比例,划定禁止使用、销售高污染燃料区,限制原煤等高污染燃料的使用和销售,限期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点或其它清洁能源措施,扩大清洁能源使用量,大力推广电采暖新技术,逐步实现燃气化、电气化。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

6.控制工艺工程中的二氧化硫。继续分批淘汰各类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同时实行以清洁生产为主的控制措施,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加强硫的回收,并使之资源化,仍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必须配套脱硫设施。

第7篇: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关键词] 医院;供热系统;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b)-0153-04

近年来由于雾霾天气频频发生,空气质量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绿色环境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也将节能工作提升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医院业务量增长的同时,医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医院作为重点用能单位,日常的能源消耗量很大,如何长期经济运行,保障冬季供暖质量是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安全供热所必需[1],因此加强经济管理,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将是医院后勤管理部门今后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作为占地面积占地53 07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7 660平方米,开放床位750张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节能降耗工作如何开展,将直接影响到医院日常的运营成本,也关系到医院未来的发展,因此医院的节能工作势在必行。

1 医院主要能源消耗种类

我院的日常能源消耗种类主要有电力、天然气和汽柴油,电力和天然气主要用于医院建筑环境系统、生产服务系统、综合服务系统的使用。汽油和柴油全部用于车辆燃油消耗使用。

电力用于建筑环境能源系统主要为内部照明系统、供暖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各种电机、风机、水泵等机电设备使用;用于生产服务系统主要为各类医疗设备消耗使用。用于综合服务系统消耗主要为电梯设备用电、污水处理站用电、以及室内设备用电等使用;医院电力供应均由北京市电力公司供应。

天然气用于建筑环境能源系统主要为院区提供冬季采暖热源等使用,用于生产服务系统主要为医院蒸汽消毒使用,用于综合服务系统消耗主要为院区提供生活热水等使用。

2 能源消耗分析

2.1 主要能源消耗分析

通过对我院近几年电力、天然气、汽柴油主要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气所占医院能源消耗比例最高。见表1。

我院的天然气主要被医院的供热系统使用,当前佑安医院的供热系统均采用自供方式,设有燃气蒸汽锅炉房1座,由4台每小时产出蒸汽量6吨的燃气蒸汽锅炉组成,供暖面积近7万平方米。锅炉房的4台燃气蒸汽锅炉冬季全部开放24 h运行,高低区用户分别各有2台,夏季则采取2用2备,每天运行15 h。产出的蒸汽通过分气缸进行分流,负责为全院的生活热水、蒸汽消毒、冬季采暖等提供热源。见图1。

2.2 天然气消耗分析

我院是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考虑到医院的特殊性质,医院工作人员、患者对洗浴要求较高,一年四季洗浴频次没有明显变化,生活热水用量变化不大。蒸汽主要用于供应室消毒、洗衣房消毒干燥、食堂炊事,各月消耗量变化并不大。在进入冬季供暖时,医院工作区需要提前进行供暖15~25 d,由锅炉房的蒸汽锅炉供暖。第二年停止供暖时间需要比法定供暖截止时间3月15日延长15~25 d,由此导致天然气使用量骤增。所以医院消耗天然气用量具有1~3月份较高,12月份最高,其它各月耗天然气量基本一致的变化特点。以冬季为例,在对生活热水、蒸汽消毒、冬季供暖对天然气的使用量统计中,冬季供暖所消耗的天然气量最大。

3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作

3.1 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锅炉房是一个能量转换的场所,它既是产能中心又是能耗大户[2],由于冬季供暖所消耗的天然气量最大,因此针对为医院供暖提供支撑的锅炉房供热系统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改造工作,从而降低天然气使用量,必将对医院整体的降耗节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改造前的供热系统存在缺少基本的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无法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热源,造成了能源的损失;日常需手工进行温度调节,司炉工人工作量较大等问题。我院的在建设“绿色医院”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工作,通过对供热系统应用气候补偿调控系统、进行自动化监控、采取分时分温控制技术等措施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后的供热系统节能效果明显。

3.2 气候补偿调控系统

气候补偿调控系统能够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从供热源头――锅炉房对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每时每刻进行自动、有效的调整来控制出水温度、室外温度变化[3],始终保证锅炉房的供热量、散热器的放热量和建筑物的需热量一致,防止用户室内发生温度过低或过高的现象。当室外温度降低时,为了维持原有的室内温度,二次供水温度应适当提高,气候补偿器将自动加大锅炉供应的热水供应量,提高二次供水温度;当室外温度上升时,二次供水温度应适当降低,气候补偿器将自动减小锅炉供应的热水供应量,降低二次供水温度,从而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4]。

通过应用气候补偿调控系统有效解决了用户的需求与外部环境变化不匹配、人工手动调节温度、依靠工作经验节能、资源浪费等问题,可以分别控制和调节各区域的温度,真正做到了按需供热,按需取热,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在不影响供暖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能耗损失,达到了节能效果[5]。

3.3 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

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是根据我院供热系统的特点,采用现场总线型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把整个供热系统内的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统一引入到中央监控计算机进行监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总线对各台锅炉进行实时监控,具有故障报警,实时数据检测,自动记录分析每台锅炉的工作情况,连续运行时间及状态,控制每台锅炉开启顺序和运行台数等功能。操作人员通过操作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界面对整个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操作[6]。

通过应用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供热系统内的锅炉、电动阀、水泵等设备和管网数据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有效解决了以往锅炉房的管理人员无法对整个供热系统的管网状况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无法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前防范、无法对供给热源进行实时调节等问题。

3.4 分时分温控制技术

分时分温控制技术是以干管形式从锅炉房输出,再以支线的方式连接不同的建筑物的系统。在每个支线的入口处,安装电动三通阀门和多功能智能型锅炉系统控制装置[7],从而可分别对不同的区域(如:办公楼、门诊楼、图书馆等)针对性地设置供暖温度曲线,编制一周的供暖时间程序,在不同时段按照不同要求合理运行,达到按需供暖,实现分时分温控制的供暖管线人性化管理方式[8]。

3.5 烟气余热回收

在锅炉尾部安装烟气余热冷凝器回收装置[9],通过该装置提高锅炉的软化水箱水温,有效收集烟气冷凝水,杜绝冷凝水倒灌锅炉,把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最大程度回收,通过回收利用水蒸气潜热,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和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减轻高温烟气造成的热污染,达到在同样室外温度下减少燃气用量节约燃料的目的[10]。

4 改造后的成效

4.1 经济效益

由于冬季采暖消耗天然气量最大,以我院近几年在采暖季消耗天然气的数据统计为例,如表2所示,在实际采暖期内,由于集中供热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致使供热面积不断增加,我院通过对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后,以2010年供暖季为基准,2011~2013年供暖季期间累计减少天然气消耗量约13.5万吨,节约经费约31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自我院对供热系统实施节能改造后,统计对比分析2010~2013年的每年供暖季天然气消耗量,2010年天然气消耗量占30%,2011年天然气消耗量占23%,2012年天然气消耗量占25%,2013年天然气消耗量占22%,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2012年属寒冬,温度低于往年平均气温,故供热季消耗天然气较其他年份略高。同比分析2010~2013年的每月供暖季天然气消耗量,以11月和12月统计为例,2010年的11、12月天然气消耗量与2011、2012、2013同期比较也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通过对供热系统实施节能改造后,每月在原有基础上节约能耗10%左右,从而有效实现了节约天燃气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4.2 管理效益

对供热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后,不但可以使从操作人员全面及时了解整个供热系统的管网状况,及时检测系统参数调节热网,提高设备燃烧效率改善供暖质量,减少能耗与污染物的排放,而且实现了集中管理,有效减少了供热管理的环节和操作人员的数量,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和人员成本支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11]。制订一系列能源使用管理制度、操作标准、工作手册,为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能源的合理利用,建立各项能源管理制度,确保各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对主要耗能设备的维修、操作进行细致的规定,使得各用能系统得以较好的运行。有效提高全院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医院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4.3 安全效益

供热系统实现计算机集中控制后,通过实时调节供给热源,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保障,减少了对司炉工作人员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并可对故障进行实时报警和预测,防范于未然。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宣传口号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在保证资质有效、管理规范、制度齐全、责任明确、安全操作的情况下,不出现安全问题。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安全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 意见和建议

在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通过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设备,对供热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节能改造,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逐步提高了医院后勤工作的精益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对建设现代化的医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对医院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5.1 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

5.1.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与责任制 参照国家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适合医院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科学化的能源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定,设定科学合理的节能目标,加大监管考核力度,建立可操作、可执行、可考核的节约奖励制度和浪费处罚制度,充分体现出“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有效落实责任制[13]。

5.1.2 加大监督管理与考核 医院成立专门部门对各单位节能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节能管理岗位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能耗指标不达标、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能源的单位,将要求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单位进行月度考核。

5.1.3 开展合理化建议 结合各部门日常实际工作,充分利用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医院开展节能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定期收集各个部门对节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进行研讨,对采纳的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和在节能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经济奖励,持续改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5.2 积极开展宣传培训

5.2.1 积极宣传,对标学习 节能工作离不开全体职工的参与,应充分利用医院的门户网站、宣传栏、报刊、微信等媒介,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学习等工作,不断创造良好的节能工作氛围,逐步提升医院的节能工作文化建设。对标管理,借鉴其他医院好的做法和经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节能工作的管理水平。积极组织能源管理负责人参加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12]。

5.2.2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医院能源管理部门负责对能源管理人员开展国家关于能源的法律法规、节能专题、知识讲座等的培训,逐步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各部门负责开展对本部门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使节能管理精细化,设备操作规范化,以获取能源效率最大化[14]。

5.3 整体优化耗能系统和设备

5.3.1 技术引领,整体优化 定期开展医院能源的计量、统计、分析工作,为医院的节能改造提供数据支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以建立“绿色医院,低碳医院”为目标,以先进的技术为引领,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仪器和设备,定期对医院的耗能系统和设备不断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造。

5.3.2 建立健全台账,保证可追溯性 医院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统计台账,及时、准确、全面填报统计报表,按时上报统计资料,并对报表的填写和上报方式进行明确要求,及时建立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完整准确。

5.3.3 开展统计分析,有效利用数据 开展能源消耗动态统计分析,对医院及各部门按月、季度、年度统计和分析能源消耗情况,并进行动态跟踪,以预防为主,有效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杜绝能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赵唯萍.医院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作研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设备,2010,(10):67-70.

[2] 徐飞.关于锅炉房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232.

[3] 王宇清,汤延庆.供热系统的自动调节设备――气候补偿器[J].科技咨询导报,2006,(9):63.

[4] 陈亮.气候补偿器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10,26(10):43-46.

[5] 陈章政.气候补偿器自动调节性能研究[J].仪表技术,2013,(1):35-38.

[6] 庞庆春.关于供热系统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化改进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5):34.

[7] 云树艳.锅炉房节能改造[J].可持续发展,2009,(2):57-59.

[8] 刘江彩,耿惊涛.高职院校供热节能改造技术分析[J].煤炭技术,2009,28(10):162-163.

[9] 王建国,宋玉梅.燃气供热锅炉房节能措施分析[J].区域供热,2008,(1):41-43.

[10] 袁星.浅析燃气锅炉房节能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6):111.

[11] 郝建东.医院燃煤锅炉与燃气锅炉运行成本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9,(4):63-64.

[12] 朱传标.锅炉房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J].上海节能,2010, 26(11):35-36.

[13] 鞠国栋.医院供热系统节能管理措施浅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6):57.

第8篇: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关键词]工业节能;能源消费;节能途径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16-02

1 重庆市工业节能工作的总体形势

1.1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增长趋势逐年减缓

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与能源消费同步增长的。重庆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2012年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284.94万吨标准煤,较2010年增长16.4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近年来,重庆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限制发展高耗能产业。2012年全市煤炭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66.64%,较2010年下降2.36%,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40,为近15年来最低水平,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幅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幅度,能源增长幅度逐年减缓。

1.2 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庆市积极发展轻型通用飞机、节能环保、纳米材料、高档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新兴制造产业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软件等信息服务业,2012年新兴产业产值增量占重庆全市工业增量比重已达到35%。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2011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年减少标煤消耗337万吨,减少SO2排放25651吨,减少COD2547吨,减少重金属污染排放453吨;2012年完成国家下达的焦炭、铁合金、电石、锌冶炼、印染和铅蓄电池目标任务,同时超额完成铅冶炼、水泥、平板玻璃和造纸目标任务。

1.3 工业投资推高全市能源消费量

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80.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作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投资总量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2.7%,较2011年增长21.1%;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比最大,占工业投资总量的78.5%。从工业投资变化、制造业投资变化与工业能源消费变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工业能源消费增长趋势与制造业、工业投资增长趋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见工业投资的增长对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详见下图。

1.4 新增高耗能项目对节能目标完成影响凸显

由于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未彻底转变,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特别是工业项目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新增高耗能工业项目对全市节能目标的完成具有较大影响。根据重庆市政府每年公布的年度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重点新增高耗能项目主要分布在能源建设、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综合性轻纺等行业,包括重庆合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双槐电厂二期工程(2×66万千瓦)、重庆安稳电厂扩建项目(2×66万千瓦)、德国巴斯夫公司MDI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高耗能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全市节能目标的完成影响巨大。

1.5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完成难度巨大

2012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8285万吨标准煤,用电量723亿千瓦时,能源消费总量较2010年增长16.4%;2013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9907万吨标准煤。按照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十二五”后两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量仅有71万吨标准煤,2014年、2015年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目标各为40万吨标准煤,目标完成压力巨大。

1.6 节能基础工作有待完善

《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实施六年,已无法适应当今的节能形势,需尽快修订完善。节能奖励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目前重庆市市级节能项目奖励资金额度明显低于国家奖励额度,不利于提高企业实施节能项目积极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有待优化,目标的下达必须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节能目标进行分解,才能使企业存在一定的节能空间。节能监察监测有待强化,相关标准需进一步制定修订。

2 重庆市工业节能的总体途径

2.1 强化分类指导的节能途径

按照五大功能区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及资源禀赋,科学分解节能目标,实行分类指导。城市发展新区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分解节能指标要考虑到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作为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要督促其通过转型升级,降低区域内能源消耗。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作为生态涵养和保护的核心区,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耗量,明确限制发展的产业。

2.2 完善统计监测预警的节能途径

依托重庆市云计算产业,运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建设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对企业用能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加强预警预测,定期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公告,并在主流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

2.3 健全工业节能的市场化途径

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在火力发电、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及宾馆、商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展试点工作。开展节能自愿协议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节能自愿协议的认识。深入研究基于节能量交易的许可制度、能效证书制度等指标分配机制,探索开展重庆市节能量交易工作。

2.4 完善法律监督和标准体系

加快制(修)订《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重庆市循环经济条例》等地方法规和《重庆节能监察办法》、《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约能源评估和审查办法》等办法。继续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扩大标准覆盖的产品范围,及时修订提高标准技术指标。开展节能服务产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制定节能服务标准。

3 加快推动重庆市工业节能的几点建议

3.1 继续实施工业节能重点工程

以锅炉(窑炉)节能提升工程、电机能效提升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工程、污染严重企业环保搬迁工程、节能环保产业园区示范工程、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工程、节水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十大工程为重点,继续开展工业领域节能工作。

3.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三大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生物、新能源三大先导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3.3 积极推进能源替代工作

研究制定煤炭消费减量管理办法,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产能过剩行业耗煤项目实现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逐步推行以天然气或电替代煤炭,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加大对渝东南地区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有效利用风能资源,合理规划风电项目。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在秸秆、林木废弃物集中的区县布局一批生物质能发电工程。

3.4 加强节能评估与审查

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准入,新建高耗能项目能效水平未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的一律不予通过节能审查。强化能评在控制能耗增量方面的约束作用,将节能评估文件和审查意见作为前置性条件,未经节能评估审查和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不准开工建设;对建成后未通过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投产。加强能评后期监管,对已建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措施落实情况和实际能耗、能效指标进行监督检查。

3.5 严格落实目标责任

实行节能目标及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的过程监管,对完成目标困难的区县(自治县)要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制订具体行动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实施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未完成节能目标区县的有关负责人不得评优树先和提拔重用,暂停对该区县(自治县)新建高耗能项目核准和审批,暂停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3.6 完善和落实财税优惠政策

完善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的跟踪协调,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的规范使用。完善市级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政策,根据合同能源管理推广情况,确定并及时调整年度奖励资金额度。结合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探索建立财政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

贯彻执行国家在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方面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取得节能、节电、节水显著效果和从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企业、单位,依法依规给予税收优惠。落实节能服务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3.7 拓宽节能项目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创新适合于此类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家援助资金增加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投入。探索设立节能减排基金,用于企业节能技术咨询、购买节能设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重大节能工程项目的示范和推广。

参考文献:

第9篇:能源双控制度范文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和市环境保护局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环保中心工作,突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改善辖区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建设宜居为中心,狠抓污染减排及城区扬尘污染防控两个重点,做好环境监管与绿色信贷、环境宣教与绿色创建、专项行动与环境后督察工作三个结合;努力实现环境管理队伍水平、依法行政能力、区域环境质量、群众满意度四个提高。进一步深化环境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充分发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年度主要工作目标

(一)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双减排任务;

(二)完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基数档案整理和现场核查工作;

(三)辖区环境质量总体水平在上年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和改善;

(四)辖区内大气环境监测子站全年优良天数不低于303天,月均降尘量、道路扬尘污染监测值好于去年;

(五)辖区内无较大等级以上的环境污染事件。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落实环境质量责任,扎实推进各项环保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总书记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工作要求,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和面临问题,按照全市“双减排”及环保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分解目标任务,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措施,解决辖区突出环境问题,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3、把环保工作列入街道和政府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内容,督促其自觉宣传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评制度,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在区财政新增财力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工作。

(二)突出“双减排”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1、加强对辖区“双减排”工作的组织协调,按照全市今年主要污染物指标年度削减任务,制定《区今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实施方案》,把减排指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

2、引导或强制企事业单位使用清洁能源和低硫灰粉环保煤,推广单位联合集中供热,以清洁生产审核工程缩减so2,促进污染减排工程全面落实。年内完成辖区内6台燃煤锅炉拆改任务。以对电镀企业执法检查为重点,加大对企事业单位cod排放治理力度,对污处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污染物排放不能实现达标或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使辖区内重点企业废水排放实现稳定达标,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达到60%以上。抓好医疗废水处理监管工作,实现达标排放。

(三)强化大气污染整治工作,切实改善辖区空气质量

1、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监测值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03天以上。

2、继续深化扬尘污染防治“三级挂牌”管理办法,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对各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进行专项整治,监督检查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控制二次扬尘污染。

3、继续对餐饮、洗浴业烟尘和油烟进行整治,建立餐饮、洗浴业环境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居民楼下的新建、改建、扩建餐饮服务项目不予审批,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油烟污染问题。

4、在冬季采暖用煤高峰期,开展燃煤烟尘污染专项治理,对各燃煤锅炉用户煤质进行不定期抽查,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确保辖区内无“冒黑烟”现象。

(四)坚持环保为民,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

1、组织开展重点污染企业排污总量核定和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综合整治。凡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进行限期治理或挂牌督办;对治理后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按照惯例权限,由政府依法关闭。

2、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查处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违反“三同时”制度、不能正常运转污处设施、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依法从重进行处罚。

3、加强环境查处,提高环境处理能力,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管理,严格夜间建筑施工审批,及时查处噪声扰民现象。全年环境办结率达到95%以上。

4、严格辐射和危险废物监管。做好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全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5、继续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确保提前超额完成市环境保护局下达的排污费征收任务。

(五)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控制新增污染源

1、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加快环评审批速度;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坚决限制“两高一资”项目,消除环境隐患。强化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检查。

2、按照《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三同时”现场执法检查,提高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率。

(六)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统计和污染源普查,扎实推进创模工作

1、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精心组织六·五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纪念宣传及“环保进社区”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强化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环保科普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养成节约资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认真做好环境统计工作,确保统计的真实性、实效性,为环境管理和各项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