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管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加强;水资源管理;意见
中图分类号: TV2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我国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日益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战略性自然资源,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不仅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安全。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 方法和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水资源的具体特点,加强水资源管理,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生态发展的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好规划,遵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能够利用当前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效,使其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漏洞
1.水资源管理体系亟需完善
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的产权状况不明晰,在水资源的管理中,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时,谁先发现、谁先开发,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样水资源管理机制就难以协调,并且严重违反了我国《水法》的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虽然国家有水法存在,但它却形同虚设,往往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规定和制度来执行,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而且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从而在水资源方面的供需矛盾显得更加尖锐,这也是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体系急需完善的根源。
2.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
我们生活所需要的水大部分是淡水资源,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是“水球”,然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却只占其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淡水又不能直接被人们利用,当前我们饮用的淡水资源主要靠地下水。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分布又极不均衡,加上工业发展以及地表水的污染和浪费等,人们对地下水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因此对地下水的开采愈来愈频繁,开采量也愈来愈多。更严重的是,我国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人们对地下水无节制地开采,在地下水大量流失的同时,还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塌陷的安全隐患,大大地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水资源在市场上的价格太低,市场配置不合理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节约意识尤其是节水意识比较淡薄,人们都认为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没有必要过分地节约。同时,国家为了方便人们用水,对水的定价较低,甚至可以说与水的价值极不对称,这使得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不懂得节约和珍惜,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更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三.关于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几点意见
1.国家需要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
要想水资源的管理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法律上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水法,为依法管水依法治水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可以变“取水权”为“水资源使用权”。现代的水资源既可以带来一定的利益,又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确保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而“水资源使用权”的确立则是市场机制得以起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对于一些具体管理工作,如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水灾防治、水量调度,都应出台具体的法规,使管理措施法制化。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建立法制性的水务机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章来开展日常的工作。第二,完善执法体系,切实提高水务的执法能力,保证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有切实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和法律素质并重的队伍,为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总而言之,国家政府部门应加快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完善,以不断完善当前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并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合理分配水资源,切实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的污染浪费问题,并在解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同时,着力解决供需矛盾。
2.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行统一管理
针对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混乱,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发挥好水管部门的重要功能,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统一管理。水管部门要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切实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可以根据整体的需水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分配方案和计划,还要发挥好它的监督功能,致力于自身监督职能的发挥,监督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3.调整水资源的市场价格,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市场价格体系
由于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水资源是可以供我们无限使用的可再生资源,节水意识不强,他们不注重爱护和珍惜水资源,从而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污染,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体现水的真正价值所在,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采用价格杆杠不断完善现有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严格控制水资源的价格,适当地将水资源的价格调高,使人们从水价上看出水资源的紧缺度,同时注重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从而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控制人们的用水量,使人们自觉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4.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管理
作为现代水资源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考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等多方面的用水需要,以及所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量,还要把握好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资源情况,从而更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所提出的方案进行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要规划好各种不同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量和利用量,对各个部分和不同情况下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区别出不同情况下的用水情况,从而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加大节水宣传力度
为更好地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国家要大力推行节水政策,动员全社会人员一起加入到节约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而且我们可以从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着手,通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法律尤其是新《水法》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法制观念,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工农业用水大户,必须规范和整顿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推广节水方式,比如在农业上可以避免使用灌溉的技术,可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喷灌等技术。在工业用水方面也要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可以要求其通过工艺设备的改革、废水的回收和利用、高效换热技术、汽化冷却技术等节水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和用水量,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要树立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观念。
6.利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管理
我们处于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当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的四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的科技水平也提高了,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好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开发出有效的节水工具和节水方式,对水资源的利用要做到合理有效,尽可能的节约水资源,从而从科学的角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我们应该积极分析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张广玲. 浅论当前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0,(10) .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成为未来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及环境挑战,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于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达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当前面临的复杂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我国做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决定。事实上,煤炭消费与水资源紧密相关,水资源不仅受到煤炭消费全过程的显著影响,同时也是煤炭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煤炭消费对水资源有什么影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对煤炭消费总量有哪些约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水资源方面有怎样的协同效应?如何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基于水资源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这些问题对于制定国家及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指标和解决方案,促进煤炭消费与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煤炭消费全过程对水资源的影响
我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的逆向分布特点对区域煤炭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提出了挑战。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及西北地区,但是由于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南方,因此富煤地区往往水资源较为短缺,大部分重点煤炭基地处于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特别是在晋陕蒙宁甘等地区,原煤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60%,而水资源量不足全国总量的5%,地下水模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是煤炭开发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
煤炭消费全过程包括了煤炭从开采、洗选到中间转化、终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其水质有显著影响。在煤炭开采和洗选环节,煤炭开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方式,影响了地表水的入渗、产流过程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另外,矿井涌水、煤矸石堆积淋溶以及洗煤废污水的排放造成了区域水环境污染。在煤炭转化和利用环节,煤炭下游产业多属于高耗水、高排放行业,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超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尤其是在缺水地区,不仅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废污水排放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巨大。以山西为例,每开采1吨煤平均破坏2.48m3地下水,局部地区矿井涌水量高达地下水利用量的70%以上;煤炭开采洗选业用水占到工业用水量的20%以上,废水排放量也较大,煤炭开发利用与区域水资源水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水资源对煤炭消费的约束
受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中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为此,我国做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决定,提出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的“三条红线”,从取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提出了量化约束,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值得注意的是,水资源系统的时空循环特点决定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用水效率的提高会使相同用水总量下耗水量增加,回归地表、地下水体的水量(生态环境用水)减少;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与枯水期的来水量最为密切,而后者又受到枯水期用水量的影响等。因此,“三条红线”指标的确定和分解不仅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坚持公平、高效与可持续原则,而且要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进行细致模拟和严谨分析,才能达到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要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对煤炭消费全过程的取用排水具有制约作用。用水总量红线,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全社会取用水量确定的控制指标,也对占工业用水总量将近50%的煤炭相关行业的取用水产生了约束;此外,煤炭开采伴生的矿井涌水总量超过了60亿m3,而矿井水利用率尚不足60%,未来必须要求实现全部处理和利用。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提出了加强节水用水管理、强化用水定额管理、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三项措施,明确了行业运行过程中的节水考量制度,给出了行业节水改造的工艺导向,这些都给煤炭相关高耗水行业的合理发展布局以及节水工艺改进等提出了挑战。限制纳污红线,是基于河湖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量,从源头上控制排放污水的约束性指标,煤炭开采洗选及下游产业链部分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限制纳污红线对废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必须将水资源作为煤炭消费总量的一项硬约束。一方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全社会的涉水行为进行了规范,也会限制和约束煤炭相关行业的取用排水方式;另一方面,煤炭相关行业的规划布局必须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目前,“三条红线”各项指标已分解到全部的省级、地市级和90%的县级行政区,应结合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对相关行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及污染排放等的要求,有利于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落实以及区域水资源的保护。
三、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水资源协同效应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不仅涉及煤炭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受到水资源、大气、健康、就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领域的协同效应值得深入研究。在水资源方面,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一是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煤炭的生产和转化利用量,有利于直接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涌水,降低相关工业企业采煤用煤过程中的取用水和废污水排放,对用水总量控制和水质达标具有积极作用,属于直接效应;另一方面,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用水模式的调整,煤炭替代能源生产和利用的发展将改变相关工业企业的用水特性,而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质达标产生影响,属于间接效应。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分析不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节水水平下煤炭消费的水资源协同效应影响指标。首先,综合考虑煤炭的消费需求、资源约束以及环境约束等因素,设定了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煤控情景和不实行控煤的基准情景两种情况,同时考虑煤炭相关行业不同的节水水平,设定实行节水的节水模式和不节水的常规模式两种情况,二者组合形成四种方案。其次,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考虑工业用水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煤炭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和节水潜力,将相应指标(特别是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煤炭主要相关行业。最后,将不同方案下各行业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是否满足“三条红线”指标要求。测算表明,假如不采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及节水措施,未来煤炭相关行业需水将超过1000亿m3,这将给工业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结构优化将带来严峻挑战。
结果表明,一方面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可以降低煤炭开采和转化利用对区域地下水、地质和水质等方面的影响,对于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实现“三条红线”指标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节水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可以降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对煤炭消费总量的约束,对煤炭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达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对煤炭消费的制约,实现煤炭消费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煤炭总量控制和节水技术应用缺一不可。
四、措施和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相关行业发展面临的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基于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中央相关政策精神和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从政策、机制、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煤炭相关行业与区域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发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煤炭相关产业建设布局和发展规模。
在煤炭相关产业的规划布局中,必须重视并实行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在宏观层面上,必须在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和范围内进行煤炭相关产业规划,尤其是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产业规划。在微观层面上,强化取水许可,落实煤矿的开采以及煤炭下游产业等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在缺水地区,限制高耗水、高污染建设项目的上马。
(2)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规划煤炭相关行业的用水需求,强化用水与排水的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各地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要求。在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的基础上,细化重点煤炭基地各地市和各煤炭相关行业的取用排水相关指标,建立煤炭相关行业的“三条红线”的监测、管理、监督和考核机制。
(3)采用政策调控和市场调节“两手发力”,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相关节水技术的创新研究和节水工艺的推广应用。
大力扶持清洁和可再生替代能源的发展,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依赖。完善水资源价格体系,促进煤炭相关工业企业积极投资节水技改项目,提高煤炭及相关替代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促进缺水区域节水规划和煤炭相关行业节水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细化用水定额管理。
(4)建立完善煤炭行业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积极探讨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体以及受益地区为主体的补偿机制。促进老矿区的节水改造以及新矿区的技术革新,改善煤炭开采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5)推动水权转换的实施,满足煤炭相关产业发展的合理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健全水权交易机制,建立水权交易平台,推动水权交易的法制化。深化水权转换实施后对区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加强水权转换地区生态环境监测,推动水权转换地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配置。
(6)提升重点煤炭基地的水资源监测和信息化水平,为煤炭产业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加强重点煤炭基地和煤电基地的用水过程监测,建立完善用水计量和监督体系。提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撑区域水资源实物量核算和水经济核算,探索编制煤炭资源和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关键词推进流域 水资源 统一管理 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huimo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unified management, help to coordinate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ver basin management with administrative region management, integrated watershed interests demand downstream,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water distribution,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river sand mining and other water problems, it should be land use right demarcation work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s soon as possible, river, canal, reservoir delineation of the scope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water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eam, clea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by Quan Heshui, legal, administrative, economic, social and other mean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make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to serve the people,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of river area, promot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Keywords promoting reunification of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tudy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水磨河流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东郊,上游是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下游是乌鲁木齐市“菜篮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及以石油化工和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园区。水磨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372.2万立方米,流经乌鲁木齐市的天山区、水磨沟区、米东区等行政区,为该地区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生活饮用及绿化提供水源,是支撑流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水磨河为水磨河流域的干流,流至米东区境内称老龙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372.2万立方米,是溶岩裂隙溢出泉汇流形成的河流,全年径流量稳定,无明显的枯水期。
水磨河主要五条支流分别为:碱泉沟、硫磺沟、八道湾沟、碱沟和西山梁沟。碱泉沟原是一条泉水形成的沟河,目前泉水涌量极少,主要承接沟侧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年径流量150万立方米,现河道已被全部封闭;硫磺沟由榆树沟和宋家沟两条沟系汇流而成,年径流量分别为132.l万立方米/年和126.l万立方米/年,全长10.6公里,在水磨沟七纺附近汇入水磨河;八道湾沟发源于葛家沟,由地表水及裂隙泉水汇流而成,其中游有九道湾水库,下游在米东区境内汇入水磨河,年径流量为350万立方米/年,全长34.2公里;碱沟发源于碱沟煤矿一带,为泉水汇流形成的小河,年径流量为627.6万立方米/年,河长约12.5公里,在米东区境内汇入水磨河;西山梁沟发源于六道湾地区的红光山,河长5.4公里,原由裂隙泉水汇流而成,现泉眼干涸,主要承接一号立井和造纸厂的污水,径流量为157.7万立方米/年,在下游七道湾王家磨闸汇入水磨河。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绿化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的发生,造成地区严重的干旱灾害,水磨河泉水来水量急剧减少;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采补失调,形成大范围的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地表水水质污染日益加剧等人为因素,使流域原本就非常脆弱的供用水平衡,已无法维系。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解决流域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问题,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流域管理体系,保障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正在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调研组,从水磨河的源头沿水磨河及下游老龙河河道,直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取得了第一手的调研资料,对水磨河流域的各个支流及干流的分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并结合流域近期及将来发展情况,对水磨河水资源管理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分析,进而提出关于努力推进水磨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几点探讨意见。
水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情况
根据自治区水利厅新水政字[1998]35号《关于对“新疆水磨河流域范围报告”的批复》,水磨河流域范围包括干流水磨河和支流硫磺沟、八道湾沟、碱沟等河流及其地表分水岭所包含的区域,流域面积281.4平方公里,河道全长89.9公里。
1、水磨河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水磨河污染问题可谓历史久远,多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及水磨河流域管理处针对污染防治做了大量工作,如水源区保护、河道整治、清污分流、荒山绿化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几年,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激增,排入水磨河的工业、生活污水量随之加大,导致水磨河河道水质恶化情况加剧,已严重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磨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水磨河水系的源头,以泉水汇流成河,据检测其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从水磨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流至七道湾古牧地分水闸处联丰桥断面段,全长8.3公里,为水磨沟区工业企业聚集区,有纺织、电力、煤炭开采、造纸、建材等各类企业,每年产生的工业污水有近45万立方米直接排入水磨河中,沿河6900户居民每年排放生活污水近47.8万立方米,同时,沿河岸有许多生活垃圾倒入河道,加剧了水磨河水质的污染。经检测其水质部分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水体呈半透明状,尚能满足下游农业灌溉用水要求及一般景观要求;联丰桥至水磨河卡子湾断面全长约3公里,其间有七道湾工业园、六道湾煤矿所排混合污水和七道湾污水厂所排处理污水汇入其中。据了解,七道湾工业园、六道湾煤矿所排混合污水已经纳入污水管网,进入七道湾污水厂处理,但由于各种原因,七道湾污水厂拒纳该污水,在管网入口处关闭闸门将其由泄洪渠排入水磨河,这股污水年排放量达到460万立方米,根据监测结果得知,其对水磨河下游水质主要污染物超过40%,污水中污染指标浓度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七道湾污水厂目前日处理污水3万立方米,年排放污水约1080万立方米,虽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但几项主要指标CODcr、BOD5、氨氮等均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标准限值;从卡子湾断面到塔桥湾水库的进水控制闸西工闸断面,长约8公里,本地居民称古牧地河,河道穿越米东城区,污染来源是河东污水厂所排处理污水,该污水厂目前日处理污水20万立方米,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处理后和部分未处理的超标水混合排入水磨河。经调查监测,此段河道一直到下游老龙河,河水中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等污染指标浓度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为劣V类水质。
从源头的II类标准水质到尾闾的劣V类水质,水磨河泉水加上沿途排入的污废水,乌鲁木齐市大部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进入了水磨河,每年约1.4亿立方米污废水流经米东区。原本清澈洁净的水磨河泉水进入米东区境内后,已变成浑浊的漂浮着垃圾杂物酱油色的污水,水体已完全失去了使用功能,不要说养殖,就连农业灌溉、林业绿化都无法使用。经调查,目前,下游塔桥湾、青格达湖、卧龙岗水库、八一水库均未蓄存水磨河(老龙河)河水,塔桥湾水库已成了空库。
水质污染造成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说明现阶段水磨河的污染状况是不容乐观的,而水磨河水资源管理现状是上下游管理脱节、供排水管理分家,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水体水质,最后的结果是无人对水负责,用水的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行供、排、用统一协调管理,这是水磨河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流域涉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流域干支流河道全长89.9公里,其中有堤防的河道不足30公里,其余均为无堤防的原始河道。水磨河主河道上游11.7公里,由水磨河流域管理处管理,下游16.5公里,由现米东区水务局管理,其它支流河道无明确的水行政主管单位;流域内现有水库3座,分别为塔桥湾水库、九道湾水库和卧龙岗水库,总库容1500万立方米。
塔桥湾水库为中型水库,位于城北7.5km的长山子乡境内,系平原灌注式中型水库,水源主要靠截汇水磨河(又称古牧地河、老龙河)的河水,设计库容1200万立方米,最大水深为6m,为水磨河的尾闾库。水库于2002年-2003年进行了除险加固,目前运行正常。其主管单位为米东区水务局所属的塔桥湾水库管理站,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005年以前,水库蓄水除了用以灌溉,还可以进行水产养殖。受益者为羊毛工和长山子两乡,灌溉面积1.3万亩,水产养殖面积900亩,年捕捞量100吨左右。2005年以后,水污染加剧,水质严重恶化,不但养殖的鱼类死亡殆尽,就连种植农作物,都无法保证存活,原先靠水库水灌溉的羊毛工、长山子两灌区只得打井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造成该地区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水质不断恶化的严重后果。同时,水库的功能也就演变成为防洪抗旱,蓄水调水,水库管理站也没有了水费和养殖收入,现米东区政府只得每年补助30万维修经费和20万的人员经费;九道湾水库是水磨河支流八道湾沟的拦河水库,库容230万立方米,除蓄存少量八道湾沟地表径流外,还可通过渠道引蓄水磨河河水。水库主管单位为米东区古牧地镇水管所,因淤积严重等目前正在进行除险加固。
3、水资源匮乏造成流域供用水管理矛盾日益突出
水磨河是由泉水汇流而成径流稳定的非季节性河流,全年径流量稳定,无明显的枯水期。其源头水质除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等指标略超标外,其它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同时也是优质的工业用水水源。
根据水磨河流域管理处2007年统计情况,2007年水磨河流域办理取水许可证单位与个人共62家,年径流量为3247.94万立方米,总供水量为1671.46万立方米(其中工业供水占总供水量的13.18%,农业供水占38.14%,生活供水占36.55%,绿化供水占4.52%,建材供水占0.47%)。
数据表明,在水磨河流域上游,由于没有调蓄工程,一方面,未利用的泉水量超过48.5%达1576.48万立方米;另一方面,占总供水量50%的农业、绿化、建材供水(生活供水中也包括一部分绿化用水)全部集中在5、6、7、8、9这几个月,从而造成了灌溉期的几个月用水需求量大于泉水来水量,供不应求,而非灌溉期的几个月来水量远大于用水需求量,水资源白白浪费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流域上游水磨沟区经济发展方向已明确定位,绿化面积逐年扩大,住宅小区大规模发展,绿化用水和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大,预计到2010年以后将达到高峰,而且用水同样集中灌溉期的几个月。流域下游,虽已建九道湾水库、塔桥湾水库等调蓄工程,但由于水质严重恶化,无法用以灌溉;与此同时,乌昌一体化实施后,米东区正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城市人口激增、重化工工业园落成投产,用水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如何保质保量地为城镇生活绿化、农业灌溉、渔业养殖以及工业园区企业生产提供合格充沛的水资源,已成为我水务部门必须设法解决的首要问题。
4、城市防洪工程设施薄弱,防洪能力差
水磨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由夏季区域暴雨形成,有些年份冬季积雪较厚,春季气温回升快,也会发生春季融雪洪水。水磨河主河道长27.2公里,是水磨河流域的主动脉,肩负着向下游灌区输送农业灌溉用水和行洪的重任。1999年灌区改造工程实施前河道基本上无堤防,只能通过20m3/s以下的洪水,河道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3左右,输水渗漏损失严重。2001年,从水磨河源头到七道湾的上游8.3公里的河道经过水磨河节水改造工程的整治,河堤以浆砌片石砌筑,使河道的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水磨河支流碱泉沟、硫磺沟、八道湾沟、碱沟、西山梁沟及芦草沟,除穿越城区的部分地段,均为无堤防的原始河道,防洪能力5到20年一遇。按照乌鲁木齐市防洪规划,乌市城区应按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水磨河流域的防洪工程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转暖,超过2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发生频繁,洪水漫堤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防洪问题解决不了的原因,我们认为是现行的多龙治水管理模式造成的,同一条河流上下游段名称不同、水行政及排污监督管理单位不同、防洪设防标准不同,不能进行全流域系统的防洪规划,更不用说按照规划申请资金逐步完善防洪体系,统一标准,统一实施了。
目前水磨河流域存在问题的分析
水磨河流域位于首府的城乡结合部,进行流域治理,解决流域中存在的问题,为流域内各用水单位提供洁净充沛的水源,确保供水安全,事关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措施的体现。
米东区成立前,水磨河上下游分属不同的行政区,从未实现全流域管理,同一条河流连名称都未统一,水磨河流域管理处的管辖范围,实际上仅仅只有水磨河主河道在水磨沟区境内的已确权划界勘定管理保护范围的11.7公里河道,其它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设施,要么由工程所在行政区域管理,要么没有明确的管理单位。各个部门基本上按行政级别和区域划分管理层次和范围,形成了水资源管理部门、地区分割的局面.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水资源流域间、区域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调配机制,水资源的配置、利用效率低,又难以有效缓解缺水地区突出的水供求矛盾,使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水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污染防治、防洪抗旱等工作的执行,一直是“多龙治水”的模式,管理主体的过多分散,造成管理责任的松弛,特别是公益性水利事业缺乏管理,资源保护的无力,水土流失、水量分配失调,防灾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跨部门、跨区域之间的管理权限不明、利益和资源之争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流域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难以有效协调监管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与治理工作,这已经成为本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
流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系统,水的流动性和循环性决定了水资源具有流域的特性,流域的上中下游、左右岸、支流和干流、河水和河道、水质和水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等,都是流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自然条件下的天然系统。水的流动特性、循环特性、多功能性和流域的属性,决定着我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河流水资源时,必须以流域为完整系统来进行综合考虑,统一安排。水磨河流域的这种以行政区域为主相对分散的管理体制,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全面、协调和系统,与流域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和特性相违背,必然会出现不统一、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一系列水问题,必然影响到流域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解决水磨河流域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根本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建议:1、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理顺管理机构和体制,明确水磨河流域管理处流域水行政管理的主导地位。水磨河流域的管理范围,建议参照自治区水利厅新水政字[1998]35号《关于对“新疆水磨河流域范围报告”的批复》划定的范围,包括干流水磨河和支流硫磺沟、八道湾沟、碱沟等河流及其地表分水岭所包含的区域,同时也包括流域内塔桥湾水库和九道湾水库。
2、协调好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之间的管理关系,统筹流域上下游的利益需求,全面考虑流域防洪减灾、水土保持、水量调配、水质保护、河道采砂等涉水问题,尽快进行水利工程用地的确权划界工作,划定河道、渠首、水库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建立统一的水行政执法队伍,明确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权和水行政执法权,采用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等手段,综合治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使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地为人民服务,保证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3、进一步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一是要完善规划体系,作为流域管理的一个基本的依据,认真抓好涉及全流域性的各项规划,包括各项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解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流域水资源配置问题,以及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多方筹措资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逐步解决流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二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包括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水量分配机制建设和排污权统一管理机制建设。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的能力,做好防汛调度预案,推进重大工程的建设。四要提高执法能力,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
4、进一步加大水磨河污染治理的力度。根据水磨河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要彻底解决水磨河污染问题,还水磨河以“清白”,应从两方面做工作:一方面加大污水排放监管力度,将沿河排放污水纳入市政排污管道;另一方面,进行水体功能划分,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市政工程建设投资力度,沿主干道通往污水处理厂的市政排水干管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但由于从沿河居民、大中型企业、塑料回收加工厂及养殖场到市政排污干管的排污支管线还未完成,致使排放的污水没有出路,最终流入水磨河,造成污染。建议政府出面协调,加快修建排污支管和干管连通的进度,以截断污染通道。
由于历史原因,水磨河从未进行过水体功能划分,若以灌溉标准要求,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水磨河,下游农灌区还可以勉强接受,但考虑水磨河下游的塔桥湾水库、青格达湖、八一水库和卧龙岗水库的渔业养殖功能,七道湾污水处理厂和河东污水处理厂排放的达到排放标准的中水,污染物指标中多项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标准,无法满足下游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可以说是不达标的。因此,建议政府对水磨河进行水体功能划分,确定水磨河各区段的水体功能,同时要求向水磨河排污的企业,根据所在区段的水体功能,确定其排放标准,不达标,坚决不允许排放。
5、利用中下游九道湾、塔桥湾水库或新建温泉山水库,彻底解决用水不均衡造成的水资源利用率低的矛盾。
一、住宅建设单位必须认真研究当地水源条件,量水而行,量水建设。对凡不能通过城市管网供应自来水的住宅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均须持由具备资格的水文地质勘测部门和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提供的水源评估报告和水质监测报告,到市地矿局和市公用局办理用水审批手续。
二、建设单位在申请立项或规划要点时,须持上述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文件。否则,市计委不予立项。
三、对不符合水质要求的住宅建设项目须建设水处理设施,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否则,市建委不予办理开工手续。
关键词:水电企业 以人为本 开发利用 人力资源
水电企业是促进社会和谐家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水电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发展的途径。但由于水电企业大都是老的国有企业,很多管理制度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后仍继续延用,以致于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职工“铁饭碗”思想仍然很严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笔者从人本管理的角度认为,要促进水电企业的发展,保证水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有效利用。
一、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观
以往的水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仅仅进行战术管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具备战略性、整体性和前瞻性等新的特性。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该仅仅限于事务性管理,而必须在战略决策的层面,根据水电企业管理方法的变化、战略结构的改变、当前人力资源的情况等等,形成一个总体的战略规划。同时,应该对当前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企业反应速度和灵活性的大幅度提高,形成水电企业的内部网络,实现水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化、信息化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就是人,这也是水电企业中开发潜力最大的生产要素,所以,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好人和留住人,才能促进水电企业的长久发展。
同时,职工的合理流动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体现在职工成长的整个过程当中。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建立起一个合理的人员流动渠道,使职工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根据水电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所有职工的工作能力、业绩、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直接和工资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为水电事业的发展尽职尽责。
三、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水电企业内部,要为广大职工营造一个可以按照客观事实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的平台,职工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安全状况提出质疑,对工资分配等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畅所欲言,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来“守护”。只有为广大职工创造出一个舒适宽松的工作氛围,才能够真正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职工之间在工作上能够你追我赶、共赴前程、互相学习、创先争优。
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文明程度。例如,可以在施工工地建造职工浴室,在职工聚住点较集中的地方建篮球、排球等活动场所,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对职工食堂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使广大的职工有“家”的感觉,能够更加舒心的生活、更加安心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整个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第一,进行人员的合理有效配置。可以结合水电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情况,内部公开招聘,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使所有的职工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身的特长。
第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例如,在水电企业内部,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于薪酬分配体系进行优化,使岗位工资和奖金的激励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与此同时,还应该给予那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有成就要求的职工自我实现的机会,给职工劳有所获、劳有所用的真实感受,这样,既能充分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实现职工、企业“双赢”。
第三,进一步完善职工的考核标准。对于广大职工进行德能勤绩廉各个方面的全面考核,奖励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赏罚结合,惩罚并举,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对有贡献的职工,可以通过表彰、树榜样等形式,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使他们有成就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
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以人为本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求水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和人才需求情况,进一步完善职工的岗前培训工作,并且及时做好工作中的教育培训计划。另外,企业应该加大对于职工外出参加培训的投入,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完善现行职工工资制度
要按照“企业能承受,职工能接受”的原则,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并逐步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让职工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生活质量的关心,带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自愿为完成企业远景目标而努力工作,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结束语
以人为本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对于整个水电企业的生存具有深远意义,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大推动力。水电企业只有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以事业、待遇、情感留人,才能保证职工安心扎根企业,心甘情感留在偏远山区工作、生活,为水电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代亚丽.煤炭企业以人为本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探索[J].山东煤炭科技,2009,(04).
关键词: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
1水资源管理概况
于2001年实现了对甘肃省水资源的全面、科学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对当地水资源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最终希望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来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定的甘肃省水资源管理方案,加强对甘肃省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的管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实现当地水资源管理的目标以及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很大意义。
2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管理任务艰巨
甘肃省是我国内陆省份之一,全省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年降水量极少,生态环境抵抗力差,地势多为高原和丘陵,当地呈现地多水少,地高水低的水资源分布形态。尤其在高扬程地区,水资源极为匮乏,增加了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难度。
2.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甘肃省农田灌溉工作落后,主要是通过漫灌的方式灌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极低;此外,人们日常生活节水意识较差,水资源少却不能有效利用,使得甘肃省水资源匮乏问题更加突出。
2.3水资源定价不够合理
水资源物价管理部门只按照水的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来收取水费,不仅违反了水资源的价值规律,也造成了水资源管理的恶性循环,阻碍了甘肃省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4执法力度不够
在水资源管理中执法力度不够,常常引发由于相关利益冲突而导致的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破坏水利设施的案件屡禁不止,这给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5科技支撑不足
由于甘肃省内黄河流域面积大,治理任务艰巨,管理操作复杂,因此对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非常高。目前,水资源的管理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水平较低,科技支撑不足,致使甘肃省水资源管理工作一直处于缓慢推进中.
3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对策
3.1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
贯彻依法治水、科学治理的理念,水管部门要努力做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避免各自为政、多头治水现象的发生。统一农村与城市的用水标准,科学、合理的核准水价,从而实现用水许可管理能力的强化以及水资源费用的合理收缴。
3.2优化水资源配置
由于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该地区长期处于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抵抗力差,生产技术水平低的状态,因此,在进行水资源配置时要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依靠水资源管理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目标,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效益[2]。
3.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由于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的水资源极为匮乏,所以,针对当地农业发展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更新农业技术,以高水平的灌溉方式替代传统的灌溉方式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应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实现生产、生活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4加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原有的水利基础设施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实现农业安全用水的同时提高灌区的调蓄能力,为解决城市、工业用水需求以及远程供水问题提供新思路。
3.5发挥雨水集流工程作用
可以通过借鉴“121雨水集流工程”建设当地的雨水集流工程,充分发挥雨水集流工程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人民的用水压力。
3.6建立水权转让制度
通过水权转让的方式带动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改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优化调整水资源的消费结构,让人们参与到水资源的管理中,从而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实现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化。
3.7引入市场机制
传统的低价以及无偿用水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今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形势。将水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水价,通过建立完善的水价体系以及运营方式提升水价,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当地经济的增长。
3.8公众参与水资源的管理
要注重培养群众的节水意识,通过节水宣传教育调动人们共同管理水资源的积极性,实现水资源管理的全民化、普遍化。除此之外,在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建立相应的群众水资源管理协会,引导用户参与水资源管理,从而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科学、高效化。
3.9严格水政执法
推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政策,严格落实依法执政方针,做好群众的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管理氛围,切实做到引导和惩戒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维护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用水秩序,从而提高人们用水的法律意识,减少相关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执法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提高其执法能力,以确保水政执法科学、有效的落实和贯彻[3]。3.10增加科技投入甘肃省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因此,各部门的协调及资金支持都要切实做到最优,此外,通过增加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先进的施工设备,以科学技术作为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支撑,对该地区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甘肃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法治理等措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义强.甘肃省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刍议[J].甘肃科技纵横,2014,(8).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对措施
长江流域水安全关乎全国大局,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确保管理的合理性,实现对长江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
1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思路分析
依据现代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形式情况来看,管理的总体思路如下:上游加强对水电站的等蓄水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游的管理的重点是两湖、汉江水量分批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管理;下游要抓好大型引调水工程的管理。长江刘宇水资源管理目标如下:将确保流域用水安全作为主要目标,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合理的应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项手段,对水流域管理法规法规和管理制定等各项内容进行完善[1]。依据长江水流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逐步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管理。
2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形式
2.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长江上游地区水利工程陆续建成,这些工程使水资源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使长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得到了改变,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的调度方式,完成对中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的确定。中游地区水库建设使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发生了改变,要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这也导致两湖局部地区水资源工序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下游地区具有较强的引江能力,这有可能会引起用水安全问题,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要加强对该项内容的重视。
2.2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加剧
现阶段,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水资源开发,已经导致了部分湖泊湿地发生了较为眼中的萎缩情况,甚至引起了一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这将会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2]。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布局情况的不断改变,以及水资源开发程度的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变得更为严重。
2.3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国家经济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对新形式进行分析,要对新要求落实,做好水资源管理定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3]。水资源管理中,要推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确保在经济转型期间,合理用水需求。
3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合理措施
3.1构建水资源规划体系
以《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等规划成果作为基础,完成对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等各项工作,完成支流与干流及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合理编制工作,并且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流域水量调度方案,以及相应的应急方案,并且要构建完善水域水资源规划体系。
3.2完善管理体系
(1)评估现有水资源管理制度。在评估现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要尽快对管理体系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细化,不仅要对提出的内容进行落实,并且要做好相应的规范工作。(2)对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例如,水电站等蓄水工程的计划和调度方案审批制度,年度用水计划制度、延续取水后评价制度等。并且,需要在该基础上,工程一套完善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从而规范和强化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3.3构建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体系
依据长江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用水控制指标,然后与各省级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些协商,再报给国务院或水利部门批准,然后执行。合理分解流域总控制量指标,然后由各个升级依据流域分配的实际指标情况,再逐渐将用水总指标分解落实到下以及行政区,如果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发现用数量超过地区指标,应当进行取水限批,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水资源的质和量都是一个变化过程,尤其是水资源量,年际变化较大。除此之外,一些取水户会依据自身生产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取水,在该过程中,可能需要对用数量进行上调,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统一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区域、流域、用水户用书的安全性[4]。年度用水计划的制定与审批是统一调度流域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要具体工作中,要依据行业在用水特点上的差别,制定复合边度编制技术要求的用水计划,并且在该过程中要结合现代预报技术,审批年度用水计划编织技术,同时与现代预报技术进行合理结合,制定一个合理的年度取水计划。流域结构在具体工作中,要依据管理权限,开展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确保取水的合理性。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由多个部分共同工程,水战等蓄水工程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工程部分,其在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中占有的地位极其重要。水电站等蓄水工程在具体应用过程具有调节径流特性,能够使径流的时空分发生改变。除此之外,水电站等蓄水工程调度运行方式相对于设计条件确定,会对各个水站蓄防水次序、库区、下游等水户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水电站的投资主体存在差异性,没有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由此可见,做好水资源管理意义重大,要构建水利水工程初期蓄水、运行和正常运行期调度方法审查和监督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主要支流、干流和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应急和调度方案。长江是我国战略水源地,是我国“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在具体问题分析过程中,由于跨流域调度水工程设计区域广,受水区丰枯与水源区遭遇的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跨流域水工程调度与水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的制度的研究与制定,实现对水源区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保护,从而促进调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是从目前我国的设计情况来看,并未为出台跨流域调水管理相关规定。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流引调水工程的数量较多,饮水量巨大,做好供水安全保障有着巨大意义。从多年来沿江取水的实际情况来看,咸潮上溯影响和枯水年、枯季期间安全供水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加强对引水调工程年度计划管理技术上,加强对中下游引水调水工程调度系数和应急调度管理方案的合理制定,同时应当适时启动中下游调水工程调度方案,从而应当长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安全问题。
3.4构建流域节水体系
3.4.1提高节水意识
随着我国工业。城镇化进程脚步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要落实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新高度,对节能、节地等关系进行统筹,对税务管理体质改革进行深化,并且要创新节水机制,全面加强对节水宣传,使社会的节水意识能够得到全面提升[5]。
3.4.2依据企业特点,促进企业节水
水资源论证与取水管理中,依据用水户行业自身特点,对节水技术和节水成本进行调研,通过合理的手段,鼓励企业采用节水措施。加强对区域用水、行业的用水水平的研究与分析,对于用水超值指标要求企业,对其再次取水要申请不予批注。
3.4.3通过经济手段,加强节水
通过分析,探索水权转让制度,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节水措施,对于采用节水措施节省的水量,通过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实现对水量的科学管理管理,通过该平台,使节水企业在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收益。开展流域节水型企业、家庭、社区评比工作,从资源费用中获取一定的资金,将资金用于硬件以及奖励上,提高人们的在节水上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合理的进行水资源配置,实现了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随着水资源开发程度、利用效率、利用水平的提升,促进了节水型社会的构建,确保了城乡用水安全性,同时对于改善湖泊,保护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俊.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人民长江,2012,21:6~10+20.
[2]王方清,王孟,吴国平,涂建峰.长江流域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人民长江,2013,22:1~4.
[3]刘雅鸣.深入贯彻实施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着力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J].人民长江,2013,10:1~4+14.
[4]袁群.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启示[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4:1~4.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基本体制;核心制度
Bas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to its core systems
Ai ze zi•A bu du re xi ti
Abstrac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wear them only through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iciency targets. Currently, the vast majority of inland arid zone river over-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diversion uncontrolled, no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management has no effect, which caused many water disputes, ba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ocial conflicts. Currently, we are not miss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capacity, but the missing management performance constraints of human misconduc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innovation is a very urgent event. The current water resources cris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 is the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tradition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inking and practice no longer suited to the new era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shape need, they would hav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ideas Oh, and establish a new water management ideas.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ic system; core system
1.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基本体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其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资源,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开发、利用水资源单位和个人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③国家制定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题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协和生态坏境用水。④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国务院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宏观调配。⑤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从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各人,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 请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⑥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⑦其他一些河道、水域和水工程保护的基本制度。⑧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与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⑨水利为基础产业,国家实行优先发展水利产业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及境外投资者大力兴办水利。
2.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制度
水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水权管理的必然性。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是十分显著的,不可能极大地满足人们“以需定供”的愿望,将有限的水资源理清权属关系,按照以供定需的配置原则,协调好各方的矛盾,约束人类过渡的水事行为,规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对于维护流域良好秩序,科学有效地管好水,用好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资源管理的核心制度。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提升,水资源的稀缺行将更加突出,水权管理的体制绩效将更加显著。没有水权制度作保障,水权的不明晰,任何地区任何人都可以不顾他人的用水需求,随意地从河道中引水,其结果必然是上游地区占尽区位优势,中、下游地区饱受害之苦,生态坏境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水资源的稀缺特性决定了水权管理的必要性。共同使用稀缺的公共资源,其悲剧的结果必然是资源的过度利用,直至枯竭,并引发更大的争执和矛盾冲突。在水权没有明确之前,谁都可以任意地取用河水,但水权一旦明确,水就成为私人拥有、私人享用的物权,受到法律保护。同样的道理,在排污权未受到严格控制之前,任何排污者都可以随意地向河道排污,但一旦排污总量限定后、水功能区划确定后,排污权也就成为私人拥有、私人享用的物权。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水资源悲剧的发生。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始终是可持续长远利益的大敌,流域内的经济主体从自身的现实利益出发,在追求资源的占有量、谋求财富的最大化方面,其投机心理和机会主义是难以克服的,让他们自觉做到有限度的,顾及全局的,兼顾他人的经济活动是很不现实的。因此,实施水权管理,加强约束机制,是提高水资源管理效果的必然选择。
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水权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最大特性,就是它的不可替代性,拥有了水权就意味着拥有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今大到国家,中到省区,小到部门和行业都在强调和争取所拥有的水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都在为可能获得的水权录取各自的适宜度发展空间。水权的拥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的确确已成为利益攸关、效益攸关的敏感问题。为此,许多国家都不惜动用武力,直至战争。因此,对于干旱地区来讲,水权的拥有和水权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水权管理是加速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途径。中国未来的水管理制度,应实施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战略,对于干旱内陆地区更应如此,要在全社会与水有关的各个环节,建立节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水权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有效地扼制水资源;公地悲剧的发生和发展,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确立一套制度框架。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稀缺、水权主体的明晰、法规制度的健全,制度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水资源通过市场配置的收益会越来越高,水权市场将会呈现出越来越发达的趋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47条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这是建设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水权管理体制的法律依据,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实施,为水权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撑。
水权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事关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大问题。以前,我们曾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地寻找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链接点,小心谨慎地把握水行政管理与兵团用水管理的全属范围和尺度,结果始终无法突破源流与干流水量分配有效调控这一关键问题,随着水权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许多复杂问题由繁化简,许多难题都迎刃而解。科学合理地界定流域的初始水权,依据初始水权制订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调度方案,将实施水权分解并人流域的四级水权管理体系中去,各部门、各用水户在权属范围内各司其责,这种总量分解控制、目标分级管理、权责明晰到位、全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水资源管理新机制,已被实践证明在塔里木河流是极为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TV213.4;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24-01
水污染问题是一直困绕我国人民用水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点问题,加之我国水资源相对贫瘠,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我国水域的特殊性质影响,我国较早提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合治理的管理方案。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完善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对于解决我国水安全问题,改善我国用水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现状概述
1.1 地表及地下水资源恶化愈发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不断发展,工厂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并且多数污水未经相关的处理,即排放至自然水体,我国水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相关科研数据显示,我国5133处评价水功能区中,复合水域功能要求的仅占总量的49.5%;
1.2 多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
随着各地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对城市居民饮用水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近期发生的丹江口水库面源污染问题。此类问题,不仅破坏了水源生态,还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1.3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出现频繁
受多种人类活动影响,近几年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出现频繁,例如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广西贺州镉污染等。此类事件不仅影响较大,还会造成不成程度的经济损失。
2 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联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目标
就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而言,各部门间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管理目标,严重阻碍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主要对多种水污染物排放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规定;我国水利部门的管理方式以防为主,从水资源功能的角度,对其承受污染能力进行相应的划分,并执行“至上而下”的管理措施;而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则是由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入手,结合现场水域污染实情,实施以治为主的管理。不同的水资源管理主体间不能形成相对统一的管理目标,就会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对于污染指标和排污总量指标等污染指标的核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阻碍了各部门间的联动。
2.2 管理规范与标准兼容性差
我国多个部门涉及到水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水利部门、国土资源部们以及环境保护部门,而这三个部门依据自身工作重点,均制定了相对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其中水利部门侧重于对地下、地表水资源进行分级分类、水质分析以及质量调查工作;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资源调查和质量监测;而环境保护部门则侧重于污水、地表水环境、水污染源监测以及水质鉴定等工作。一方面,三者受工作侧重影响,均有自己独特的水体监测指标,,不同部门间存在较大的监测指标差异,导致联动困难。另一方面,各部门进行同一目标的检测时,也会存在操作规程和测定方法上的差异。并且,针对不同的技术,对于水样会要求不同的采集、处理、保存方法。以上两种差异,使得三种部门间很难形成同一的意见,在对同一水源进行联动管理时,易受到彼此影响,不仅未达到联动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诸多工作不便。
2.3 水资源管理体系缺乏相应的统筹联动
水资源管理体系缺乏相应的统筹联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第一,水质监测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水利部门针对我国地下水和地表水相关监测工作内容,设有全国性水质监测网络;而我国环境保护系统,依据其工作数据,设有国家地表水监测网。不同的监测主体部门、监测体系,在监测内容、监测频率
以及监测站点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协作配合和统一规划,导致工作重复,从而造成物力、人力、设备的浪费。第二,区域和流域管理机构,是分别负责区域环境监督执法和辖区水资源行政管理的主要部门。但从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管理情况来看,二者缺少有效的联动、协作,很难互补发挥出联动的实际效用。第三,当相关部门发现水污染源之后,行政执法责任不明。针对不同水环境问题,其监管主体、执法对象、执法主体以及执法内容,均或发生不同的变化。整个执法过程缺乏有效衔接、协作,从而导致排污问题屡禁不止。
3 完善联动机制的有效措施分析
3.1 统一各部门管理目标
针对各水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差异,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标准,使其在管理标准上取得相对的同一,从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首先应加强对各水域对排污的管理,即优先统一环保部门与水利部门,在水域允许排污总量上的认识。水利部门应就各大水域的水体总量,核算其承受污染能力,并依据各流域特点,细分至省交由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再依据实际监测情况进行更细致的管理分化。
3.2 规范水体监测管理
我国应统一制定水资源管理相关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逐渐统一水利、国土资源以及环境保护部门间的检测方法及操作规范,从而推动各部门间有效的联动协作。
3.3 水体监测与水环境管理联合执法
对水资源管理执法而言,应形成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执法模式。针对不同水域的监测主体不同,将水资源细分为地表水执法、地下水执法、流域执法以及区域执法等,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多种监管主体联合执法的形式,提高水执法效率。
结语: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故而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而言,仍存有管理目标不一、管理标准不兼容、管理统筹联动性差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水资源管理上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管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