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

第1篇: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1.课例研究的提出是教科研回归本原的一个举措。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往以教授专家的研究作为蓝本的,以探索教育规律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以科学主义为主要研究范式的教科研,与教师的日常工作距离甚远,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异化。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是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师幼共同成长为首要目标。

2.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绘本是孩子“人生第一本书”。绘本善于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述幼儿平时难以理解的、较为深邃的内涵。

3.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走进课堂却还是近几年的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不到位,绘本阅读教学也曾陷入种种困境之中,这也吸引了更过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借着前人的经验,在绘本阅读的切身体验中,也引发了我们对绘本阅读的教学的一系列思考,激发了我们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学习的热情,关于优化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我们通过探索优化绘本阅读教学途径、挖掘绘本中与孩子相关的多元价值来优化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使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渐渐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

4.好的绘本犹如一粒幸福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开出美丽的花朵。绘本阅读的世界是有趣、快乐、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世界,我们将寻找适合幼儿阅读需求和特点的绘本,探索优化的阅读指导策略,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以课例研究作为一种载体,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这种方式,在平时的学科教研组活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寻求理论向实践转移的有效途径,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这个载体进行实际操作,让老师们在“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使得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实践智慧不断提升,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达到优化绘本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

1.绘本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宜性。

2.绘本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适宜性。

3.绘本阅读教学环境创设的适宜性。

4.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5.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评价的策略。

四、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7月

五、研究对象语言领域组成员及其所任课班级的幼儿

六、研究方法

1.课例研究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好课例撰写和分析记录,研究在绘本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中所出现的教学问题和事例,从问题中反思研究,将课例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为探索有效的绘本教学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文献,广泛收集资料,掌握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提取有价值的教育素材,联系实际,不断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最新经验和理论依据,保证课题向纵深发展。

3.行动研究法:将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相结合。教师在研究中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提高研究的质量。

七、主要参加者

八、研究措施与步骤

(一)研究措施。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明确研究目标。明确课例、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等相关理论,了解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逐步理清思路,探索绘本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运用,对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有较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2.语言领域组绘本教学优秀课例的设计、研究、剖析。在课例研究中,基于真实情景进行“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帮助教师将已有的经验上升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使教师在行动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体现“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再跟进”。“三个阶段”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独立自主教案的原行为阶段;同伴在集体备课时进行探讨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同伴研课成果的新设计阶段;邀请专家进行听课后指点,再次升华教学理念的新行为阶段。连接三个阶段活动的是两轮有引领的合作反思:(l) 教师的个人教学反思;教师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2) 专家和同伴的评课反思;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这样的流程多次往复,达到螺旋式的上升。

3.以教学案例(录像)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全面的剖析,寻找活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进一步达到优化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目的。

(二)研究步骤。

1.启动准备阶段(2010年10月)。主要任务是拟定课题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研究者自身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高,为后续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1)梳理和总结过去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经验、了解本园绘本阅读开展现状,以优化课堂策略作为绘本阅读的切入点进行研究。

(2)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成立课题组,并确定以语言领域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小组以及子课题研究内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讨论制订课题计划。

(3)广泛查阅、收集有关早期阅读、绘本阅读、课例研究、优化绘本阅读策略的文献资料,制作索引目录,把查阅的有关资料提供“菜单式”理论学习目录,供语言领域组的成员互相参考学习。

(4)做好前期的问卷调查。

2.实践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5月)。本阶段是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是组织实施课题计划,收集来自实践点的反馈信息,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备课、说课、观察反思,开展“跟进式课例研究”、“优质课评选”“绘本阅读教学案例剖析”“中心问题交流会”等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不断探索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制定各阶段研究目标,讨论开展研究的形式。

(2)开展“优化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策略”的调查活动。

(3)开展绘本阅读相关研究活动。如:课例研讨、中心问题交流会、教学案例研讨、优质课评选、片段教学等活动。

(4)搜集典型材料,整理、撰写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课题研究案例及课题论文专辑等。

(5)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和交流。

3.梳理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整理、总结、展示绘本阅读课题研究成果。

(2)撰写课题总结。

九、预期成果

第2篇: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绘本教学;教师指导行为;问题;对策

“绘本”英文译为“picture books”,诞生于欧洲,中文直译为“图画书”。绘本教学在本文中是指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带领幼儿一起体验相同的绘本阅读的活动。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是讲述绘本的重要价值,以及针对这些价值,幼儿园该如何有效利用绘本展开绘本教学,但教师在将绘本的重要教育价值与幼儿的吸收能力嫁接起来方面,重要作用同样不言而喻。因此本文致力于发现教师在绘本教学中的不适宜行为,力争探索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合理的教师指导行为。

一、教师不当指导行为分析

1.绘本呈示过程中的教师不当指导行为

绘本教学中的呈示行为分为导入行为和导读行为,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行为主要为语言指导,配合以眼神、表情、姿势等动作指导。经相关研究表明,绘本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以绘本的封面导入所占比例最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没能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导入形式,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丰富多彩的绘本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等设置多样的导入方式,应该是目前幼儿教师在导入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对于幼儿来说,绘本的导读要求教师的语音语调要充满感情,富于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在实际生活中,教师的导读大多属于“自导自演”,不能充分关注幼儿的反应,也不注重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由于其自身的年龄特点,不能主动将绘本内容与文字很好的连接起来,教师的导读这时就显得至关重要,你呈现给幼儿的是什么东西,幼儿可能直观反应就是什么东西,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类似于“灌输”的效果。

2.绘本对话过程中的教师不当指导行为

绘本的对话行为分为提问行为和回应行为。因为幼儿不是成人,他们需要教师时刻的关注,需要体会到参与其中的快乐,而每一个幼儿教师也都会在教学内容上积极与幼儿互动和交流。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会问幼儿“什么样子”、“什么感受”、“接下来可能会做什么”或者“你觉得这样做对吗”等等一系列融合了观察性、判断性、预测性和假设性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但是,有问必有答,教师在充分注意了提问的方式后,却没能对提问的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也就是教师的回应行为并不理想。重复答案、敷衍、打断或代答所占比例较高,这些回应方式都不利于幼儿对绘本内容的融入,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种仅停留在绘本表面层次的回应方式,侧面说明了教师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无法起到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作用。

3.绘本指导过程中的教师不当指导行为

首先,是幼儿自主阅读中的观察与指导行为的不适宜性。通过对实际绘本教学活动的观摩,笔者发现教师对幼儿自主阅读的指导缺乏必要的观察时间,在指导之前没有充分了解幼儿的需要,这就违背了教师指导是要在了解幼儿的困境与内在需要的前提。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强加给幼儿,努力引导幼儿朝着自己理解的方向迈进,这就使得绘本失去了它应该发挥的价值,也使得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无形的埋没。其次,是幼儿延伸阅读中教师指导行为的不适宜性。在这一过程中,不当的教师指导行为表现为指导过于简单化,指导的内容倾向于将教师的主观意愿或者说是教师期望中的幼儿对于绘本内容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幼儿,使幼儿的行为最终达到教师期望的效果。这种指导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体验,剥夺了幼儿“自主阅读”的权利。最后,是只重结果不重教育契机的教师指导行为的不适宜性。幼儿现实生活的需要致使教师对幼儿绘本教学的指导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个目的性跟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设定的教育目标有关,家长希望孩子在绘本活动中得到什么技能,教师就会将教育目标设定的偏向于这个方向,最后导致所有孩子在这一活动中基本都学会了同样的本领,没有使绘本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二、建议和对策

1.基于观察的指导才是好的指导

提高观察能力,是对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幼儿园的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最主要的观察来源于幼儿的言语表达,认真观察与倾听幼儿在绘本教学中幼儿自身对待绘本的理解,教师就会发现幼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施加下一步更加适宜的指导行为。除此以外,还有幼儿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能观察到幼儿的心理世界,因为表情不会说谎,只要教师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幼儿对教师讲解的绘本的喜恶,窥探幼儿的内心世界,当他们表现出专注或者将身体靠近教师或者绘本的时候,这就表明了幼儿已经积极的融入到了绘本故事里。

2.学会等待的指导才是好的指导

面对教师的提问,幼儿的回答常常是天马行空的,也许他们的答案与教师期待中的相差甚远,也许他们的回答会有些不着边际,但是老师们,请你们放慢脚步,学会等待。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白孩子的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期望之中的回答固然值得鼓励,但是意料之外的答案也更加值得聆听。在绘本教学中,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幼儿会对某一句话或者某张图片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他与同伴去争论、去思考,但这种等待绝对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漠视”,它的出发点是锻炼幼儿在绘本活动中发展主动探索的能力。

3.家园合作的指导才是好的指导

在前文中我们曾提到“教师对幼儿的期待”,其实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种期待更是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待,家长们期待教师把幼儿教育成哪种人,期待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哪些本领,教师就会下意识的往这些方向引导幼儿。然而,家长毕竟不是专职教师,他们的很多想法都不成熟,想当然的认为幼儿学习的知识越多越好,至于绘本,当做学习之余的读物就可以了。很明显,这些不成熟的想法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绘本的重要作用耐心的传播给家长,也许家长需要指导,幼儿的情感体验有时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4.自我反思的指导才是好的指导

这里所说的自我反思是指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是提高教师绘本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绘本教学前、绘本教学中和绘本教学后进行反思,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有利于下一次教学水平的提高。善于发现自己在绘本教学中指导方法与策略的问题,才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指导水平和行为,这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重大。如果教师尝试每节活动结束后都对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反思,认识到自己“这次哪里做的不好”,“可能换一种方式更好一些”,“下次我要注意什么地方”之类的反思活动,一定有利于幼儿教师积累经验,增长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有人说,绘本就像一双柔软的手,一边牵着天真懵懂的儿童,一边牵着浩瀚的知识的海洋。教师的恰当的指导行为,能让幼儿把绘本教学当成一次其妙的旅行,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将是一场受益无穷的美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杨明媚.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4]李忠玲,张茜,林泳海.谈教师对幼儿绘本阅读活动的指导[J].幼儿教育,2011(12).

作者简介:

第3篇: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规范性指绘本阅读室从建立到管理到使用,每个环节、每个流程、每个岗位,都有一定的规矩和标准,以便更好地发挥绘本阅读室的效能。

1.建立层层负责制的网状管理体系,规范绘本阅读室管理细节

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绘本阅读室应用价值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发挥绘本阅读室作用,可采取“管理重心下放、工作效率上升”的工作思路,建立以“班主任―绘本阅读室专管教师―教研组长―教学主任―园长”层层负责制的网状管理模式,在绘本阅读室的日常管理与应用、教育科研、阅读实践活动组织等方面实现班级、教研组、课题组灵活对接,互相影响与渗透,同时又具有高度自主性。还要制定与健全绘本阅读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图书借阅等各项制度,从而以管理规范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层层负责,层层问责,确保绘本阅读室的每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管理科学,规范到位。

2.把关绘本图书质量,把握绘本阅读室图书的品质与教育内涵

绘本阅读室的图书品质是吸引教师与幼儿阅读热情的关键。绘本与一般图书相比,图文并茂,甚至有的绘本只有图没有文字,它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述幼儿平时很难理解的、较为深邃的内涵,

包括哲理、生命、爱的主题。因其图文共赏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给孩子带来视觉美的享受,符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因而非常适合低幼儿童阅读。如,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观察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图书应选择那种图画大、画面传达信息量小且文字少的,便于孩子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大班的孩子观察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可以选择画面文字相对丰富的图书,给孩子适宜的刺激,使孩子在原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3.发挥环境隐性教育功能,营造绘本阅读室多元化的阅读环境

阅读兴趣要从小培养,环境支持与熏陶最为重要。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发挥环境隐性教育功能,是绘本阅读室管理与应用的必备条件。因此,采光良好、温馨舒适、开放创新、安静不被打扰的阅读环境可以提高幼儿阅读兴趣,提升幼儿阅读质量。

如,我园的绘本阅读室首先注重了采光通风良好,墙面主色调为粉绿色,适合幼儿宁静身心,沉浸于书香;桌椅颜色与形状充满童趣,都是按照幼儿身高设计,开放式橱柜高度相宜,便于幼儿取放图书;墙面的装饰图案接近幼儿审美情趣,活泼生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温馨提示语告诉孩子绘本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图文共赏、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

二、绘本阅读室的管理与应用应体现高效性

本文中高效性有三个内涵。对于绘本阅读室本身来说,主要指这份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即绘本阅读室的具体应用程度具备高效特点。对于教师来说,则是通过对幼儿的阅读指导,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充满爱心、善于学习、乐于合作、能够审美的教师。对于幼儿来说,则是指通过绘本阅读室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与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相结合,在教师与家长的双重指导与影响下,切实能促进幼儿在读书中获得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即对幼儿的教育效果达到高效性。

1.合理调整课程安排,提高绘本阅读室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既有的教育课程基础上做适当调整。基于目前幼儿园班级中幼儿人数众多的现状,我们可以采用班级分组活动的策略,比如,将一个班级的幼儿分为两组,利用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的区角活动的时间组织幼儿到阅读室活动。每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有组织地在绘本阅读室进行阅读活动,确保绘本阅读室教育资源的最大化使用。

2.依托绘本阅读室这一载体,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把每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都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本身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书籍内涵的把握、对孩子阅读活动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绘本阅读室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促使教师专业获得提升。如,教师们通过绘本教学设计、撰写案例反思、教育叙事等。其中教师选择绘本的过程可以扩大教师的图书浏览量,了解孩子的喜好;分析绘本教材的过程,无形中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欣赏与鉴别的能力;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指导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而课后反思与撰写论文等可以促使教师多动笔,将自己的经验教训提炼总结,便于今后工作的改进。

3.在园阅读与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有机结合,扎实高效促进幼儿阅读习惯养成

绘本阅读室中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固然对幼儿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非常重要。但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由于其独特性,不仅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使孩子心灵得到更多关爱,让彼此情感更加亲密。因此,除了绘本阅读室的自由阅读、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之外,我们要将在园阅读与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有机结合,更快更好地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可多向家长宣传养成阅读习惯的好处,以及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并通过家园沟通的多种方式指导家长如何挑选绘本故事、好书推荐以及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等,也可以开展阅读室图书走向家庭活动,建立家长借阅图书制度,把幼儿园优秀绘本资源直接呈现给家长。绘本阅读室的应用价值也由此发挥到最大化。

第4篇: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材

学前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阶段,关系着国家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因此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的平均年龄在5岁至6岁,在这一时期内,孩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的增强,对于父母的依赖感相的相对降低,以及孩子在参与社会互动中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理解力的提升,以上的特点都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内的主要心理活动和想法。而绘本教材的阅读和讲解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个主要课程,对于提升孩子的想像思维,认知能力,参与社会互动以及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绘本教学课程是学前教育阶段的一个主要课程。当前,绘本教材种类丰富且市场种类良莠不齐,并不是每一种教材都是科学的适合孩子发展的,作为学前教育的专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选取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我们只有在进行相对基础之上的选择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将绘本教材的选取作为本文的切入点来阐述绘本教材选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其他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来充实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在一定的选取材料的基础上做出阐释和解读。

一、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

当前,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实际课堂教学中和教育思想中依然存在着极大的滞后性,并没有顾及到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状况,应试教育思想和前期准备在学前教育阶段就极为明显,幼儿园大班的课程设置和重点倾斜对象是小学教育中的相关应考学科,我认为这是极为不科学的,忽视了教育中的受教对象的天性,也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仅仅为了短期的教育收益和教学成绩。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现实所束缚甚至直接将孩子的创造力扼杀了,学前教育中并没有遵从孩子的天性而开展教育活动。绘本教材作为一个图文并茂的教材,其中图画占据了教材的绝大多数,这对于幼儿的视觉冲击力是非常大的,一个良好的绘本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用一个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理解世界,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但是由于各个学校对课本选材的偏差及老师认知的错误使得在课程教材的选择上面临着很大的漏洞。以上是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生存和教学状况。[1]

二、绘本教材选材的必要性

由于孩子的认知思维能力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不同时期,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认知水平,互动能力的提升。在不同时期,需要的教育方式和知识类型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科学的学前教育需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和心理成长轨迹进行科学的选择。绘本教材作为现阶段塑造孩童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只有依据相关的学科知识来建构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科学模式才会促进学前基础教育的进步。孩子在大班时期正是学习能力旺盛,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需要锻炼的一个时期,对于事物的认知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水果和动物了,而是朝着自己未知的领域探索。但是,当前的市场上绘本教材丰富,种类多却良莠不齐,质量也无法保证。选材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我们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一定科学的选择。正确的绘本教材是实现优质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只有在选择合理的教材基础上,才能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三、绘本教材选材的措施

绘本教材的选材需要依据标准来进行选择,以下是正确选择教材的标准和措施,我们只有遵循教材选材的相关具体要求才能真正的促进教材选择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第一,遵循大班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在5岁时,随着孩子对于外界事物认识程度慢慢加深,以及对于父母依赖程度的降低,和孩子动手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已经远远不能局限于婴儿时期对于外部的简单认识,基于这一点,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选择的绘本具备内容相对丰富,能够满足适龄儿童的需要。[2]

第二,紧扣教材大纲,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选材的过程中,本着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主的理念,切不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教育发展的灵魂和本质所在。我们在进行选材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落实素质教育科学理念,绘本教材的难度适中,太难或是较为容易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我们需要在进行这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分析才会做出正确的举措。

第三,注重教材内容中,画面的色彩搭配与素材选取的整体效果。整个画面中的明暗亮度以及画面整体的观感对于临摹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认为画面选取过程中,根据画面的整体效果进行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教材选择的正确与否,选用色彩较为鲜亮的颜色会增加画面的整体效果,给人以较为强烈的观感;并且在幼儿阶段并不适宜选取配字较多的绘本教材,要注意图文搭配的得当性。而画面效果的整体搭配和选材内容的难易与否也会影响到创作者的情绪和创作手段。而且我们的选材创作者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孩子们存在着很多的创造欲望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选材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

总之,正确的绘本教材可以提升孩子发展能力和想象空间,培养孩子的认知技能,塑造良好的性格,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和能力进行教材的选取是顺应教育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上文的探讨中,我全面的分析了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分析和解读才会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在绘本教材的选材上,我也提出了具体的三点选材建议,这些都是根据孩子的成长实际以及教育技术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我在教学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得出的一些理论性成果。我认为,我们只有不断的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就会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针对学期初制定的保教工作计划,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本学期保教部工作作以下总结和反思。

一、落实情况综述

(一) 课程建设——重在实践、研究和提升以项目研究《“情绪”活动实践验证》为载体开展实践研究

本学期,我们根据区教研室关于对“情绪绘本活动的现场调研”,同时也结合实幼开展情绪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实践研究。

1、 研究中的举措:

(1)首先通过对《实幼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篇》中的“情绪活动”进行解读,提升教师对“健康情绪”类活动的实践与认识,对健康教育下的“情绪活动”有所理解,学会价值判断,能够实践操作。

(2)通过观摩研讨,引导教师从实践入手加以改进。我们通过小组教研、部门教研等多种形式,多次对各班老师们的情绪绘本教学进行了观摩与研讨。每一次的观摩研讨,我们结合《实幼健康教育课程领导篇》中关于对“情绪活动”的研究与提示,通过“深入课堂、品味内涵、打磨技术、创造精品”等程序和途径,促进教师在价值把握、专业认知、教学技术上提高和发展。我们从教师对于情绪线的把握拿捏不准,常常出现没有理清情绪线,而导致环节的设计与提问、回应效果不明显和教学实践中,以老师说的多,幼儿说的少,老师高控制为主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多以观察与谈话为主等方面鼓励教师一起发现这些问题,一起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发现和讨论的过程,就是我们研究和改进的过程。

(3)通过专业引领,帮助教师把准方向学会取舍。在我园开展“情绪绘本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中,特级教师、特级园长邵乃济老师带给我们的专业引领和专业思考成为每一个老师成长的阶梯。尤其是邵老师对问题的发现和研究,对研究现场的带动和组织,从参与每一个教研活动到每一次非正式的问题讨论,都蕴含了她对“情绪学习活动”的思考与理解,为我们的实践研究“听诊把脉,指点迷津”。

(4)为了了解情况、查找问题,搜集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的困惑与困难,我们通过现场调研,鼓励教师学会思考把工作做细,对此我们进行了 “情绪绘本教学活动”的现场调研,通过现场调研了解本园“情绪课程”的实施情况,将现场调研结果与课程计划制定的调研结果相结合,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现状。

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 通过教研,理清每一个情绪活动的情绪线,在找到绘本活动中的情绪线,如何通过幼儿的已有经验推进对绘本情绪的理解?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2) 在观摩研讨后,应及时分享“情绪精研”组的研究经验,带动更多的教师进行实战和研究。

 “大班幼小衔接”课程方案的研究与调整

1、 调查问卷,家长反馈,修改实施

通过对家长和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小衔接”的想法和困惑,形成调查报告,并对之前实施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进行修改。对家长和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小衔接”的想法和困惑,形成调查报告。对原来的试行方案进行分解,结合实幼健康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讨论修改意见,细化实施方案。对目前实施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包括作息、内容、指向等)进行修改,通过家园各种渠道,鼓励家长、幼儿一起参与,完善课程文本。

2、 专家指导

聘请不同层面的小学校长进行专题讲座与辅导。根据讲座中谈到的“入学前的5大准备”,结合家长的实际困惑开展讨论。通过框架解析、活动实例等方式,介绍我园幼小衔接课程的相关内容,疏导家长的担心和顾虑。

3、 实施课程

我们根据安排,实施幼小衔接课程。在田野活动课程中,我们邀请家长和幼儿参观附近小学(包括公办、民办),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全面深切地感受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激发了孩子们争做一名光荣小学生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为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田野活动,大班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向往小学生活,从健康心理和习惯养成方面,帮助幼儿和家长建立自信,积极过渡。

(二) 园本研修——利用资源,重在规范,提高质量进一步开展“器械运动”研究,促进各年龄段幼儿运动兴趣和能力发展

根据上学期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对器械运动方面继续推进和深化,分析和梳理各年龄段幼儿“器械运动”中的动作发展和指导策略,形成研究文本和实践案例。

2月——我们通过小组和集体互动深入实践,进行实地观摩和研讨

3月——我们通过个别和小组形式对每个教师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策略进行整理,形成实践案例。

4月——我们通过小组和集体研讨进一步对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孩子喜欢玩这个器械吗?哪些动作得到了发展?哪些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推进这些动作发展中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在实践中,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和引领?进行分析和研究。

5月——我们通过小组和集体对研究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梳理,先在小组中进行汇总,再到大组中进行交流。开展本学期“运动达标”测试。

6月——我们通过大组交流、质量分析与汇总,之后做好课程文本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三) 队伍建设——重在关注与支持规范化见习基地内涵发展

通过课题立项研究、课程方案架构、带教特色梳理、带教成果展示等,我们在“回顾、交流、分享、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推进见习教师规范化工作的进程,让工作做得更有效,让培训变得更实在。

 区域骨干教师

了解和关注我园参加区域层面各类工作室学员的学习动态,充分发挥她们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丰富我们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

 本园中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和新教师,依据见习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和做法开展实训,帮助其建立规范实施课程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中年教师则依托各级组的资源和力量开展实训,形成个人的专业特色。通过组内听课,对5年及以下的新教师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借鉴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与做法,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下学期工作设想:

1、进一步对幼儿园的运动环境进行研究和调整,结合《指南》的发展要求,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第6篇: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绘本 健康情绪 教学策略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就幼儿发展而言,情绪的安定与愉悦是健康幼儿的重要表现,对日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情绪,使其能辨识、理解自己与他人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拥有调节、控制和适当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呢?绘本教材和绘本教学应当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和手段。具体来说,可以把绘本中的具体情绪事件作为幼儿健康情绪教育活动开展的资源与媒介,通过相应地教学促使幼儿在与绘本故事充分地对话交流过程中,增进对具体事件的正确认知与情感认同,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行为习惯,全方位助推幼儿健康情绪的发展,为其身心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绘本阅读活动《不要和青蛙跳绳》为例,就绘本教学如何助推幼儿健康情绪发展进行探索。

一、围绕目标指向,遴选适切内容

就绘本而言,不同的内容在促进幼儿健康情绪发展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选对了合适的内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只有清晰地呈现“感知性事实资料”的绘本才能让幼儿对故事中主人公经历的情绪事件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感受、分享、讨论,加深幼儿对情绪的体验与正确认知,以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这个“感知性事实资料”是呈现了幼儿的某种情绪状态的故事(背景、诱因、发生发展)。在这个故事中有主人公丰富的情绪体验、有隐含的情绪知识、有积极正面的情绪处理行为,能为日后幼儿处理常态生活中的情绪问题提供正面的示范和榜样。

【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感知性事实资料”分析】

1.绘本内容是以小男孩壳壳的视角讲述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亲子情绪冲突事件。事件起因:自己心爱的跳棋被妈妈当成废物扔掉后和妈妈的情绪冲突。然后又通过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动物们抢妈妈)来自我舒缓愤怒的负面情绪,并在一个人的幻想游戏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再一次发现自己对妈妈的爱。

2.基于这个事件,有主人公生动的情绪表现:从有点生气到非常生气(愤怒)的情绪行为的表达到自然愈合恢复愉快心情,每一程度的情绪都有伴随的情绪行为,或语言或非语言的。通过这样的事件感知使幼儿知道情绪生发不仅有原因而且还有程度的区别,情绪的消退还有自然地舒缓过渡,非常有利于幼儿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

3.这个情绪事件处理中,最可贵之处在于壳壳气呼呼地喊着“我最讨厌妈妈了”,然后跑到院子里,他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愤怒的情绪。但他没有采取破坏性的发泄方式,而是结合了幻想与运动,通过想象出和大象、长颈鹿、鳄鱼、青蛙等动物来家里抢妈妈,壳壳用比赛跳绳的形式和动物们尽情玩耍,不知不觉就可恢复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情节处理极具幼儿视角,它告诉幼儿通过运动和游戏排遣愤怒的情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日后幼儿处理常态生活中的情绪问题提供正面的示范和榜样。

4.绘本前后的画面情节非常有对比性地呈现了壳壳受到心理创伤时和自我调节后的情绪表现差异,更有利于让幼儿在读图理解表达的基础上丰富对情绪的认知与体验。

二、找准目标定位,细化环节落实

促进健康情绪发展的绘本教学活动要同时兼顾幼儿健康情绪发展和阅读能力发展两大核心经验。我们认为:基于先期对绘本内容特质的删选,两者指向的核心目标应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即教师有目的、有策略的教学设计在发展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经验与文学作品内容的交互作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辨识情绪、理解情绪,助推健康情绪的发展,所以这样的绘本教学两大核心经验必须紧密结合,合力推进。

(一)厘清发展线索,科学制订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情绪发展各有特点,当前的阅读水平也各有不同,加之每个班级的主题背景和幼儿的经验各有差异,所以,首先应该思考每一次活动前幼儿现有的经验在哪里?其次,要厘清绘本情绪发展的线索在哪里?再次,思考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助推的健康情绪发展目标在哪里?

如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中,故事的情绪发展始终围绕两条线索:其一“跳绳”是故事的情节线索,主人公因为生气在房间里跳绳,因为跳绳打碎花瓶而愤怒,因为跟动物抢妈妈而比赛跳绳,因为跳绳而很好地保护了妈妈;其二“妈妈”是故事的情绪情感线索,主人公因为妈妈的失误而生气,因为妈妈的呵斥而愤怒,因为保护妈妈而舒缓愉悦,因为分享妈妈的鄱升华了对妈妈的情感。

基于这样的分析,在《爱妈妈》的主题活动背景下,各年龄段本次绘本教学的目标制订如下。

小班目标:(侧重情绪识别与表达)

1.观察画面,引导幼儿发现主人公生气时的表情特征。

2.能够表达自己生气时的感受。

中班目标:(侧重情绪的表达理解,能初步了解调控)

1.观察画面,感知主人公生气时的表情特征并理解其中的原因。

2.愿意和同伴说说舒缓“生气”情绪的好办法。

大班目标:(侧重情绪的理解与调控)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的原因。

2.愿意交流自己的情绪体验,大胆表达能舒缓“生气”情绪的好办法。

3.感受家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爱的情感。

所以,厘清幼儿学习的背景及所选绘本情绪事件的线索,结合各年龄段情绪发展的侧重点及核心指标制订促进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助推幼儿健康情绪的发展。

(二)抓准关键要素,细化目标落实

教学目标要得以真正落实,必须紧紧抓住绘本的优势,抓住关键要素进行细化。这其中,选择合适的画面进入幼儿的视线就显得格外重要。

1.根据健康情绪的关键经验。

要围绕本年龄段幼儿情绪发展的侧重点及绘本的重点情绪认知目标进行重点筛选。

如在中班进行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教学中,我们以主人公壳壳的情绪为主线进行筛选,删除妈妈和孩子间一来一回的情绪冲突,避免幼儿对复杂情绪理解的困难。把两种生气的画面选为重点阅读画面,重点观察画面关键细节的预示,串联故事情节,让幼儿对阅读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根据情绪转折的关键情节。

绘本故事情节因为情绪事件的发生而跌宕,而事件中的关键情节不容小觑。解读关键情节画面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产生、转换的原因,对情绪的程度有更深的感知和理解。

如在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的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关注情绪转折发展的关键点,理解“气话”是生气情绪发生时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关于生气情绪感知的重要信息,我们把主人公壳壳和大象比赛跳绳的情节定为重点阅读环节,把因为“气话”引发出后面的比赛跳绳的情节定为自主阅读环节,让幼儿很清晰地理解了原来生气时说的“气话”,根本不能代表自己真实的想法,这让幼儿对生气情绪有一个更深的感知和理解。

三、依托科学流程,实施对应策略

助推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一般步骤及导向目标的情绪关注维度与策略可以如下图表述。

如图所示,幼儿的健康情绪发展可以分为以境引情―以言表情―以知解情―情知导行四大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导向目标的情绪关注维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

(一)以境引情――关注情境・情绪

如何以绘本中的信息作为开启故事主题、传达故事情节、引发幼儿阅读兴趣的一扇窗是很值得研究的话题。绘本的原创者在整体设计绘本时其实都是煞费苦心的,比如封面、环衬、扉页等都是构成整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选用合适的具有表现力的画面情境唤醒幼儿的情绪,激发阅读的兴趣是关键。

如《不要和青蛙跳绳》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扉页,提问“壳壳有一个最拿手的本领是什么”来引发故事的主题;接着,通过猜测“今天壳壳和他的跳绳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迅速地将幼儿带入故事主人公的情绪世界,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推测走进故事,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以境引情将引发幼儿深入阅读绘本,以加深他们对绘本故事的感知与体验。

(二)以言表情――关注识别・表达

以绘本为媒介开展健康情绪教育,最关键的目标是要引导幼儿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协助幼儿成为一个积极的表达者。对重点阅读画面,教师应有目的地运用“问题支架”引导幼儿仔细读图,关注图画中所蕴含的情绪主题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总结、归纳情绪知识,完成对情绪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如在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支架:

1.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壳壳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哪一个表情让你感觉壳壳生气了?(没有笑容 撅着嘴巴)

3.壳壳这样做可能还会发什么事情呢?你从哪里发现的?

4.花瓶都斜了,可能已经发生了什么?后果会怎么样?

问题支架不断引发幼儿进行“视觉思考”,牵引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去揣摩角色的心理,去辨识自己及他人的情绪表现,然后用幼儿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组装表达幼儿自己的认识。

以言表情的过程既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又是其准确辨识情绪、理解情绪,完成情绪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的过程。

(三)以知解情――关注理解・体验

在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情绪事件探讨中,让幼儿对故事中主人公经历的情绪事件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感受、分享、讨论,唤起幼儿已有的相似经验,才更有助于幼儿真实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加深幼儿对情绪的体验与正确认知。

如在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中,与幼儿讨论: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一般都是谁会送你礼物呢?你是怎么收藏这些礼物的呢? 这些提问链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情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壳壳生气的原因。还有,联系绘本中的事件我们设计了一个悄悄话环节:你觉得壳壳的妈妈讨厌吗?你的妈妈有没有让你讨厌的地方?这并非引导幼儿负面的消极情绪,而是让幼儿把平常生活中压抑的负面情绪有一个及时的宣泄,更加深对情绪的正确认知与体验。

以知解情是教师与幼儿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互动对话,倾听幼儿的心声,支持幼儿真实的表达,这也是健康情绪培养中安全的心理环境营造的需要。

(四)情知导行――关注调控・回归

基于幼儿对具体事件的正确认知与情感认同,健康情绪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当幼儿面对真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时,能够尝试学习绘本中主人公的情绪调控策略,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行为习惯。

如在绘本《不要和青蛙跳绳》中,我们引导幼儿思考:平时,还有什么让自己消消气的好办法呢?下次,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教师能适时引发幼儿嫁接绘本中主人公情绪调控的策略,接纳、鼓励幼儿自己的情绪调控方法并引导幼儿讲讲这样做的感受与体验,肯定幼儿良好的情w反应模式与行为习惯。

情知导行是幼儿在情绪认知的基础上尝试并学习调控策略,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效途径。

实践表明,依托绘本中的情绪事件开展助推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幼儿园开展社会领域与语言领域目标整合的活动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参考。由此,不断拓宽幼儿健康情绪培养的媒介与资源、拓展促进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其他活动可行性,并在实践应用中循序渐进,一定可以为幼儿健康情绪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付国秋.积极心理学介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

[2]麻晓磊.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王艳梅,汪海龙,刘颖红.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刘云艳.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第7篇: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一、“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

在第一研中年级组全体教师一起研读教材、共同设计活动、制作教具。通过集体研读大家了解到:早期阅读《快腿儿的早餐》是大班《幸福的种子》丛书中的一个故事,它不仅有流畅、幽默、舒紧有致的绘本,也有色彩鲜艳、过目不忘的画面。蜥蜴能迅速奔跑,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有些蜥蜴还有断尾自救的本领。小小的蜥蜴有这么多有趣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对动物的探究欲望,再加上剪纸风格的画面和主题活动《神秘洞》相符合。但是通过年级组全体人员一起研读,发现故事篇幅较长,有场景变化、情节发展,涉及蜥蜴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特点,更有中国味浓郁的剪纸画插图,幽默的语言风格……这个故事其中包含的信息之多,如何在一次集体活动的时间内指导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成为大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本活动目标定位于语言能力的发展,阅读习惯的养成,蜥蜴生活习性的认知或客观的生活态度的情感探讨、剪纸审美价值的挖掘……这更让大家举棋不定。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全体成员再一次反复阅读分析绘本,查找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再三商量决定修改故事内容。大家仔细斟酌每一个相对应的图文,然后删掉部分内容,修改个别词语和句子,并以快腿儿断尾自救的过程为故事的和重点。

成文后,发现这样虽然解决了故事篇幅长、教学目标难以把握等问题,但语言文字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张力,特别是幽默感,更因故事的改编,组织幼儿自主阅读失去了凭借的唯一载体——绘本。

经过一番的热烈讨论后,把以前构思,重新以完整的故事为设计蓝本,“蜥蜴断尾自救”还是教学重点,具体的设计方案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还邀请家长积极配合丰富幼儿关于蜥蜴的知识储备,帮助孩子认知变色龙是蜥蜴大家族中的一部分。通过“研”教材和集体的智慧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所感悟:集体备课是“磨”课的第一步,大家在“磨”中领悟,在“磨”中成长。

二、教学实践,“研”教学细节

在年级组长的引领下大家精心设计了活动,为了便于幼儿集体阅读和讲述还制作了PPT课件,活动在大一班、大二班展开了,两位老师执教后,大家利用对比的方法对活动中的一些教学细节进行了“第二研”:

首先是活动的导入:A教师通过认读封面直接导入,让幼儿认识故事的主人公“快腿儿”,知道故事名称《快腿儿的早餐》,并且了解“快腿儿”的外形特征。B教师以剪纸蜥蜴导入。让幼儿认识蜥蜴的同时,引发幼儿兴趣,又可以介绍剪纸风格的特点,从而引出本次绘本。这样整个导入更加自然,富于趣味性,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浓厚兴趣。B教师的导入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A老师让幼儿带着问题自由阅读,然后解决问题,交流讨论,蜥蜴用什么方法摆脱大野猫的追捕。幼儿能说出快快逃跑和断尾。为了让幼儿更清楚的了解掌握。B教师增加了剪纸演示这一环节,用事先准备好的剪纸蜥蜴和大野猫演示了蜥蜴与大野猫一个追一个逃,以及在危急关头蜥蜴一扭身体断尾逃跑的过程。这样更加形象逼真地表现蜥蜴断尾自救的本领,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最后在活动拓展知识部分,A老师总结提问:什么动物也有断尾自救的本领。这个问题局限性较大,幼儿只知道壁虎有这一本领,知识拓展不够。B教师在A老师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在与幼儿续读完故事结尾部分后,引导幼儿说说其他动物遇到危险后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巧妙地从蜥蜴断尾自救保护自己引申到其他动物的自救方法,如:变色龙通过变色保护自己,电鱼通过电晕敌人保护自己,刺猬通过变成刺球保护自己……。幼儿与同伴一起交流,达到了拓展知识的效果。

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细节研讨,为后面老师组织活动提供了有效教与学的方法,最终形成了最佳教学方案。

三、听课、评课,全员参与“研”反思

反思一: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神秘的蜥蜴入手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好奇心和求知欲。

反思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同时更有多种阅读习惯的培养。

反思三:早期阅读总而言之是幼儿从载体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载体可以是故事书,也可以是广告、动画片等,而且任何载体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幼儿基本上不可能在一次阅读中就能完全获取里面的信息。

反思四:这次“一课多研”每个老师经过反复的设计、推敲、提练,展示出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活动,活动中老师们都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深入挖掘绘本所富有的教育价值,自然地渗透着教育元素,让幼儿了解晰蜴的生活习惯。

反思五:活动中几位老师自身的语言也极具魅力,首先,老师的语言具有生动性,能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这样更加能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其次,老师的语言具有激励性。被表扬的幼儿就很自信,其他没被表扬的幼儿也会听的很认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反思六:一个成功的绘本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认真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灵活组织过程。

四、展示“一课多研”的教研过程,分享园本教研经验

以年级组为单位的“一课多研”活动仅限于本年级组内开展,如何让其他年级组了解“一课多研”的教研过程,共同分享有效教研的经验呢?于是我们进行了“第四研”——园本教研展示活动,以此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展示活动中年级组全体教师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向大家介绍了活动的全过程:研教材、研活动设计、研教具制作、研活动细节、研活动反思……“一课多研”的展示让全体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和学习。

第8篇: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儿电脑教学;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65-1

电脑是未来社会信息产生的核心和支撑点,以电脑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对未来的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很快普及到每一个幼儿园,条件好的幼儿园都配置了娃娃电脑房,几十台机器能同时上网,幼儿在机房里玩得不亦乐乎。但幼儿园至今没有一套成熟的教材,没有统一的电脑课程。很多幼儿只会在电脑上用金山画王,玩玩网络游戏,甚至看一些充斥着很多成人广告的视频,电脑的教学作用没有得到正常的发挥。

自从我园开设了娃娃电脑房,配置了二十多台新机以来,我园教师在娃娃电脑教学方面玩什么,怎么玩等方面进行了两年多的摸索,发现电脑在幼儿教育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此跟大家分享。

一、基本功训练——鼠标的灵活运用

幼儿要学会用电脑,首先得熟练地运用鼠标,否则连正常的开关机、打开程序都难以完成。但由于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不够好,明明心里想把鼠标移到某个地方,但手就是不听使唤;明明知道双击才能打开程序,往往双击无效。这时教师切勿操之过急,光凭教师的示范和语言说教是效果甚微的,教师可以直接拿鼠标在鼠标垫上晃动,让幼儿直观地看清手中的鼠标移动能指挥屏幕上的箭头,最关键的是让幼儿自己摸索练习,尝试和积累经验。

让幼儿学会用鼠标,可以有多种方法,简单的涂色软件,配对连线小游戏等等幼儿感兴趣的小程序,直观又方便,孩子比我们聪明,学习得很快,所以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他们,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

幼儿开始接触电脑时,往往害怕电脑被自己搞坏,当按错地方出现了其他程序窗口或无意关机等现象时,有的孩子会求助,有的则胆小不敢再玩了,这时老师千万不能吓唬孩子,要给予安慰和指导,告诉他们正常使用电脑是不容易坏的,消除孩子的胆怯心理。

二、教学活动中操作——自主学习的乐园

电脑具有生动、形象、互动性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它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在语言活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教学环节中让幼儿通过电脑里的有声读物,边听故事边看图书,根据自己的进度翻页,并可以跟着录音一起读等等,把绘本教学组织得有声有色。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预先设置交互的科学实验,让幼儿积极去探索,也可在电脑上制作有趣问答的小课件,幼儿自己尝试答题,答对答错会有不同的结果回应,这种交互式的学习和探索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幼儿认知的欲望。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既可以通过电脑欣赏一些名家名画,又能通过软件已有的图元和底图,再加上丰富的剪裁、粘贴、拷贝、复制、擦除、拖动、搬移等功能,使得美术作品炫丽多彩。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成功积累中获得提升,因而带来了学习的内驱力,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电脑绘画游戏特别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电脑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确切地说不是我们在教孩子,而是他们自己在教自己。

三、共享主题资源包——睁大眼睛看世界

幼儿园进行主题教学时,教师会在网上搜索大量相关的资料,会制作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件,这些资料都作为主题资源包存放在幼儿园的资源库里,除了主题活动时使用以外,就束之高阁了,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我们把图片、PPT、视频等等的主题资源存放到幼儿的电脑中,让幼儿自己去点击翻阅这些资源,是对主题教学内容的再认识,也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引申。幼儿在自主查阅中会有很多的新发现、新问题、新思考,他们睁大眼睛看这个世界,拓宽了知识面,觉得世界上有许多他们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事物,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四、使用儿童浏览器——绿色的上网环境

现在的网络环境复杂纷呈,适合幼儿浏览的网页和成人的网页都混在一起,幼儿的分辨能力比较差,难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且幼儿的控制能力不够好,不会自己掌握上网的时间,这时儿童浏览器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儿童浏览器一般分成成人控制面板和幼儿操作界面,成人控制面板具有控制幼儿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否只访问儿童类网站、退出需要密码等等的设置功能,老师为了让孩子上网寻找和查看一些资料,可以把相关的网址添加到儿童浏览器里,也可以对某些不合适的网页作黑名单处理。幼儿的上网记录随时可以查询到,有利于教师分析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在幼儿操作界面中,既有动漫世界,又有游戏天堂,既可以学习知识,又可以浏览儿童网站,没有太多的广告和片,为幼儿创造了一个绿色的上网环境,利用儿童浏览器,孩子还能自己在休息时欣赏各种故事和歌曲,丰富了孩子的自由活动内容。

第9篇:幼儿园绘本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 学前情境化教学 探索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36-02

1 概念的界定

情境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校内创新型实训基地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技能教室为充分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而创设的授课模式。在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后,给学生们以真实的职业岗位实践环境,在真实和模拟的职场环境中完成“准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培养与技能训练。

美国著名的情境认知研究专业家布朗和科林斯曾这样说: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他们不能孤立地向前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的大脑中。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

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Brown、Collins& Duguid)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他们著名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这篇论文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文中的观点被后来的研究者们频频引用,使之成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开创与指导性之作。作者认为: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随着理论研究者们著作的出版,教育实践领域开始认识到这一理论的强大生命力,由此,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应用也开始发展,教育实践研究者们开始对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进行探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开发尝试。

作为省级中等职业示范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良好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和先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助力专业学生职场模拟和实操训练,这些实训室包括包括全景幼儿园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实训室、美术与手工实训室、感统训练室、绘本教室等等;校内实训场所涵盖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幼儿园的配备以及校外生产型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共建幼儿园所和早教机构,经营功能和教学功能并进,学生在职场环境中承担具体的岗位工作,搭建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对接平台,学生真正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这个过程使情境化教学模式得到充分的应用。

2 情境化教学模式应用基础

2.1 背景

中等职业校在整体教学改革建设中大多会依据一定的教学模式展开。我校采用“12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本专业特色鲜明的“园校结合、交互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此模式在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影响因素基础上,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分科目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体系;深化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情境化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课程结构,完善了专业课程情境化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和发展了有利于学生的学校特色精品课程。

2.2 构建“五大领域”课程体系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内容中全面性、启蒙性是其主要特色。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期间,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介于此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这“五大领域”淬炼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形式,构建课程体系。

我们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在课程改革中进行课程改革理念的宣传与讲解,协调各方面关系,促进与教师的充分沟通和理解,推进课程改革的充分开展和顺利实施;更新学前教育课程理念,牢牢确立“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理念,摒弃以往学科倾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均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成长服务。依据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核心内容,展开切实的每门课程的开发与改革,并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五大领域”课程体系,依据“五大领域”,将课程划分为职业素养、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及职业拓展四大模块。积极调动教师以培养学生形成真实岗位能力为目标,开发各模块内的课程,最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2.3 完善课程标准

学生良好的个人专业素养的形成,有赖于学校课程的专业系统的修习。专业能力的形成也依赖每门课程达成相应的能力成长与形成。完善的课程标准可以通过每门课程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制定详尽的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课程标准,标准对接学生的测评即可实现人才的方向性培养,并形成系统的制定标准的模式。

2.4 重视精品课建设、校本教材开发、信息库

(1)精品课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准备开发建设三门精品课幼儿舞蹈、美术与手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依据情景化教学模式,设计精品课建设要求,完善三门课的基础文件及材料,同时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情景化教学模式改革。以精品课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启动并逐步深入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2)校本教材开发。开发校本教材《幼儿舞蹈创编》和《美术与手工大绘本》,《活动设计教案集》依据课程改革理念及课程标准,开发基于专业能力形成的课程内容,并配合基于学生中心的课程编排,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3)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试题库、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电子教案、论文等。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2.5 推进情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1)滚动式修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保障情境化教学模式伴随着课程改革得到的切实实施。

①教师下企业。采取校内校外培训与研讨结合的方式,每年派出下企业教师5人次,并开展校内下企业汇报,请各位教师围绕本专业课程与幼儿园课程的共性,相互关系,以及采取何种手段渗透到教学中来加以论述。旨在促进教师新教育教学理念及方式的掌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②情景化教学法。以岗位角色为工作任务,在实训课课程嵌入情景化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角色扮演,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进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情境中。

(2)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化全景模拟教学模式”。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幼教专业特点,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探索出符合幼儿教育专业特色的“情境化全景模拟教学模式”,以幼儿园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全景再现的环境中通过见习、实践、实习和教师课堂引领等完成教学任务,并逐步尝试自主创新,实现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

总之,每一种教学模式其实都来源于一个专业日积月累的教学尝试,中职学前情境化教学在实训中的探索与应用同样也是将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实的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融合当时最先进教育理念的通过总结和概括最终提而生的。教学要有法,但又无常法,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让教育教学长育常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阿尔佛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教育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 魏微.英语浸入式教学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4,18(3):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