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

第1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114-01

老年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是组织及器官逐渐退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过程,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由于老年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可形成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状态,这些不利的因素使老年人容易患病,所以老年病人的护理也是我们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对一些实际工作中护理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1、精神的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性情孤僻、抑郁或脾气暴躁、听力减退、感觉迟钝、表达欠清。此时更需要护理工作耐心细致、体贴和周到,要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要从言语态度、操作手法的掌握上下功夫。要熟悉老年病人并发症多,病情多变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故观察要严密细致。

2、饮食的护理

老年病人的饮食要营养丰富均衡易消化可口,一日三餐要荤素搭配、稀稠结合,多吃豆类制品、新鲜蔬菜与瓜果。同时要注意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病人应忌吃海鲜食物,以免引起过敏性反应而加重病情;高血压、心、脑、肾病患者宜吃低胆固醇、低盐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主食量、忌食蔗糖及甜食。

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对卧床的老人坚持早晚洗脸、洗脚、会阴清洁,经常擦浴,更衣。受压部位要多按摩,勤翻身、勤拍背、多饮水,以预防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4、睡眠护理

老年病人一般都睡眠差,睡眠质量不高,而长期睡眠不佳又直接影响身体的恢复。因此应给病人一个安静的环境,室内温暖适宜,通风好,床铺要柔软舒适、清洁卫生,便于入睡。

5、老年病人用药期间的护理

保证给药途径的通畅,严密观察病人用药时易出现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特别是对慢性病病人因为用药品种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之本身肝肾的吸收、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要特别注意药物过敏的发生。采取措施预防胃肠道用药的反应,保护好老年人静脉血管以保证用药。

6、排便的护理

老年人由于牙齿受损咀嚼不便,蔬菜摄入较少,加上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减缓,常常引起粪块干燥,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给病人增加了不少痛苦。因此要让病人多吃瓜果和煮熟煮烂的蔬菜,以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蠕动,通畅大便。

7、运动的指导

第2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用药;合理性;原因;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85-02

党的十相关会议中明确提出应该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1]。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有效落实党的十的方针政策应该中着手应对的重要工作。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开发发生退化,经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服药的机会自然而言的也会增加。对于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服药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既经济又方便,受到老年患者的广泛青睐。但是,老年患者在居家服药的过程中是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给患者带来的怎样的影响,应该如何有效的消除诸多的不合理因素,就成为了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2]。为了对老年人居家用药胡合理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护理方法和对策展开全面的研究,我院针对乡镇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病患者,随机的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老年人居家用药的不合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次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效地护理对策能够显著改善用药的合理性,现在将研究的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需要常年服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6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0岁,最大的为86岁,平均年龄为71.3岁。患者的病史最短的为6个月,最长的为13年,平均病史为4.5年。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居家服药治疗。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小学文化程度的最多,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还有少数的患者为文盲。大部分患者为农民,没有退休工资,靠享受国家给予的老年人生活补助和子女维持生活,所有的患者均参加了居民医保[3]。

1.2 方法

采用调查的方法老年患者的用药状况,医护工作人员通过亲自上门,为患者建立管理治疗卡,通过与患者沟通的形式。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服药情况、各项生命体征状况。同时,医护人员通过认真的倾听患者自己的主诉,了解患者在居家服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问等。在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整理所获得的信息,总结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因素,并且很对具体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上门护理服务,认真的向患者讲述与其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服用治疗药物的各种性能,均衡服用药物维持其在血液中浓度的重要性,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等。通过多次上门真诚的护理服务,建立起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友好的关系,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4]。同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状况,合理的服用各种治疗药物,在病情变化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电话咨询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前往医院进行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护理人员再次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将本次调查的结果与护理之前的对比,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

1.3 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护理前后用药合理性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得到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P

2结果

在对60例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用药合理性护理之前,不能够合理用药的老年患者有54例,占90%,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有针对性护理之后,60例老年患者中只有5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性的问题,占8.33%,护理前后老年患者用药护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同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概括起来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人各项身体的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减退,导致患者的视力、听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都发生严重的下降,导致患者在日常的用药过程中出现忘吃、多吃等多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老年人尤其是乡镇农村的老年人,大部分都具有相对较低的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由于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患者对于与疾病和治疗药物相关的一些知识无法理解,对于相关的注意事项具有较低的接受能力[5]。同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患者为了节约会自行购买廉价的药物,降低了药物应有的效果。

(2)环境因素

患者居住的环境中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宣传或者是相关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人为了赚钱,不愿意参与到村镇举办的健康讲座中,认为参与这些降低的护理人员是为了推销药物,只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敷衍了事的讲解。患者在家中可能缺乏家人的相应关心和照顾,从本次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有一半老年人的子女不知道父母服用的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有的甚至都不知道父母最近在服用药物。同时,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同类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患者在村内可能会与熟人、亲人、朋友等交流自己的病情,同类疾病患者之间会相互分享自己服用的药物,采用的治疗方法,达到的治疗效果。通常对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就会被其他患者私自采用。但是,病人自己殊不知,这严重的违背了现在医学上讲求的个性化治疗。

(3)治疗因素

有的患者由于对自己所患的慢性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短期不能够确定明显的治疗效果,就会选择更换医生或者是医院再次治疗,由于频繁的更换医师,不同的医师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疾病的治疗缺乏持续性。有的患者可能过于相信广告,认为广告中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只要贵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完全不听信医生的建议,私自到药店购买昂贵的广告类药物。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误导也是导致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一个因素。某些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水平,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给予患者错误或者是误导性的指导[6]。

3.2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护理对策

针对老年人用药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用药不合理状况的关键。可以采用的护理对策有:

(1)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医护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不是十分明确的内容,应该自己核心准确了再给患者答复,防止给患者一些误导性的答复。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能够提高对相关疾病和治疗药物的了解。

(2)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为了防止患者忘记药物的服用方法,制定一个备忘手册。手册一方面记录患者的具体用药方案,另一方面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考核。患者每次按照具体的方案用药之后,就在备忘录上作出标记,防止漏吃或多吃情况的发生。

(3)加强患者自我服药能力的训练

有些患者可能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和记忆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各种药物不能够很好的记住它的名字和服用量,医生为了方便患者记忆可以再药物的盒子外边用不同的颜色标记,或者将药物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方便患者记忆。

(4)加强人文关怀和健康宣传

医护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的对患者开展家庭护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患者家人对患者的关系情况等进行全程监测。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护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关心。同时,在对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进行与其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更加了解,同时了解合理用药的好处。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在患者的村镇内举行相应的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人一同参加。

参考文献

[1]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18-319.

[2] 《影响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因素的回顾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14).

[3] 李海菊 ,郭春花 ,王嫒嫒 .影响我 院老年住院患者潜 在性 不适当用药 因素的回顾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33(14):11.89―1192

[4] 赵欢,薛鹏,刘建秋.基于 Beers准则的社区老年慢性病 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32(3):241-24

第3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口服用药 常见问题 护理 探讨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问题,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衍生出一系列医疗保障、生活料理、疾病护理等问题。人老病多、用药亦多,这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都发生一系列的功能变化,各个脏器均出现退行性变化,住院老年病人用药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本文对我科100名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住院老年病人在口服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使药疗监护得到有效保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我科68岁—89岁,平均(78.0±4.3岁),住院老年病人100名(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话),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54例,中学28例,大专以上18例;伴发1种疾病者45例(占45%),伴发2种疾病者19例(占19%);伴发3种疾病者16例(占16%);长期同时服4种药物者12例(占12%),5种以上药物者59例(占5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1.2 调查内容

问卷的内容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临床常发生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常见问题自行设计,共6项。经我院五位护理专家审核修改,认为效度可靠,重测信度为0.80。重点内容包括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常见存在的问题和护士对病人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两方面。

1.3 分析资料的方法

对回收到有效问卷结果用百分率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中的常见问题

2.2 护士对病人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过程中存在护理工作不到位现象,如护士发放口服药时不能做到服药到口,发药后又不能及时督促患者服药,因此,有41.0%的患者因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分辨率差,曾发生过漏服服药;有40.0%的患者由于不懂得药理知识,擅自服用院外带入的药物;有30.0%的患者不按指导服药;有25.0%的患者不能按时服药;有23.0%的患者有不能自行拆除药物包装;又如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护士发药时不备水或水凉后未及时为患者补充热水,从而使患者不能及时服药,造成患者漏服药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3.1 老年病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调查中发现,有47.0%的老年病人在服药过程中发生过呛咳。临床上常有多种疾病因素可导致老年病人吞咽功能障碍。有28.0%的住院老年病人希望自己独立服药;调查中有64.0%老年病人住院期间自行用药,不同程度影响到住院期间正常药物服用。由于服药种类太多、次数频繁也会造成病人忘记服药、不能按时服药等安全隐患。

3.2 护士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老年病人服药

对老年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评估不全面。老年病人记忆力减退,且所服药物种类繁多,有些药物需分别服用,因此,容易发生漏服或忘服药物。反应出临床护士对老年病人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了解老人的困难。护士对老年人实施人文关怀认识不够,护理工作中存在服务不到位现象,护士在发药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服药到口原则,未能及时督促,致使病人漏服药物,影响治疗。本调查中有23.0%的老年病人不能自行拆除药物包装,护士在发药前有时未能及时打开包装,导致老年病人不能及时用药。另外,13.0%老年病人不能自己准备服药用水,护士履行职责发药时备服药用水,可避免老年人因备水困难发生烫伤等意外。

3.3 增强护士服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住院老年病人服药安全的保障[4]。

护士从负责备药、发药到协助老年病人服药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服药安全,护士长应加强护士对服药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服药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使护士做到主动对老年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针对老年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也要给予协助与督促、指导。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5],坚持执行服药到口原则,服务到位是有效预防老年病人服药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保障。

3.4 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安全服药宣教和管理,提高患者服药安全性。

有些老年病人在住院前就长期服药,已形成自己的服药规律,对病房护士实施的服药到口顺从性差[6]。因此,护士长、护士应加强对病人家属、陪护人员的管理,主动向他们宣传安全服药知识,并及时与其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和分析患者服药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告诉他们预防措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以提高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服药安全性。

4 口服用药常见问题的管理措施

4.1 加强对护士的服药安全教育

4.2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

4.3 加强家属或陪护人员管理

4.4 加强老年病房管理力度

第4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问题;护理对策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体质虚弱。由于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不断增长,故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应有足够的估计和重视。为了给病人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现对我科40例60岁以上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老年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2~85岁,平均(68.8±8.8)岁,均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病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14年,阻塞性肺气肿平均8年,平均入院次数4次,本组病人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25例。

2 护理问题及对策

2.1心理问题

⑴焦虑: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久治不愈,体质逐渐虚弱,加上担心病情加重产生的经济负担等,易导致恐惧、焦虑心理的产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出现焦虑较普遍[1]。⑵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常为小事发火,顽固,不合作,逃避甚至有攻击行为。⑶所有的慢性病几乎都会使病人心理上造成或多或少的失落感[2]。⑷罪恶感、自尊低落:因患病给家庭带来很大影响,甚至觉得活着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负担,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2皮肤问题及对策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易感因素及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其压疮发生率很高。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消瘦、病情重或因活动时气促而拒绝翻身,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除了常规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措施外,应注意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或者使用刺激性的皂夜或沐浴液,并跟患者和家属解释好翻身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设翻身登记卡,详细记录翻身时间、皮肤颜色等,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气圈、棉垫等,必要予上气垫床防褥疮护理,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注意营养支持。

2.3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跌伤跌倒致伤 是危及老年患者健康的严重问题,其中跌倒所致股骨颈骨折是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由于患病引起身体不适,常有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受限且反应慢,自我估计不足,在日常活动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所以病房内、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留陪人,上、下床及变换时动作宜缓慢,床边设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2.4用药安全及对策

老年期生理功能改变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和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改变,故老年人用药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4]。有统计资料表明,老年患者多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残疾,往往长期使用多样药物,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患者常忘记吃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顿送服,并且要监督患者将药全部服下,不能将药放置在患者身边。以免患者遗忘或错服。吞咽困难的或病情危重的患者,不宜吞服药片,最好将药片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不能吞咽或昏迷的患者,应经胃管注入药物。服药后注意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2.5饮食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食物消化、营养的吸收功能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减少,而且慢性疾病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因此,针对我科老年患者,更应该合理调配饮食,以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注意病人的饮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增强食欲。病情容许的情况下,一般每天饮水1500ml以上,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2.6睡眠障碍及对策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住院病人的睡眠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执行护理措施时应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尽量安排在白天,在执行护理措施时,护理人员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病情反复发作,对病人学习、工作、心理或日常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通过护理干预来改善呼吸科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维持和增强老年患者健康的目的,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4 参考文献

[1]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2]刘瑛,包春雷.社区护理[M].修订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8-120.

第5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哮喘; 预防措施; 家庭干预

[中图分类号] R25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82-01

1 老年哮喘病的临床特点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这种疾病虽然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但还是由于其反复发作的特征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不变与烦恼,况且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究其病理,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并引起症状的。

在哮喘的易感染人群中,老年人是一个巨大的群体,经研究发现,感染是老年哮喘临床的主要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气道清除功能减弱,这样的话,细菌及病毒感染便极易复发,致使气道上皮细胞损伤。(2)一些老年人用药习惯于全身使用皮质激素,这样更易发生感染。(3)一些老年人长期吸烟可导致气管净化能力减弱,进而使肺泡中吞噬细胞功能减弱,也促进了感染的发生。相比于青壮年患者,老年哮喘患者重症病人多,缓解天数长,且更易发生呼吸衰竭,其原因在于首先是老年人的肺组织弹性减弱,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胸壁僵硬,呼吸肌无力,呼吸中枢敏感性下降。其次,由于老年患者中重度发者多,且老年哮喘病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需用全身激素。最后,许多老年患者不能长期坚持用药,病情未得到良好的控制,再加上用药技术不佳,肺功能基础差,造成老年患者的再住院率明显高于青壮年。

2 老年哮喘病的预防措施

2.1 生活中注意生活细 尽量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如春秋季节尽量不要让老人到公园、花园等公共绿化场所,以免因花粉诱发过敏;家里大扫除时,尽量避免灰尘引起老人的过敏,同时在选择床品如被子、枕头等尽量不要选择羽绒类的,就连冬天的御寒服也是如此;此外家里还要避免饲养猫、狗等小宠物,它们对引起老人的过敏也是一定的罪魁祸首;饮食习惯上要注意不要经常选择辛辣食物,这些食物对引起老人哮喘都有一定的诱发力。

2.2 用药习惯上对一些可能加重或诱发哮喘的药物一定要避免或慎用 如普萘洛尔等β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类消炎止痛药。这些药物会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起咳嗽,加重哮喘症状,故应慎用;此外,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征,其用药剂量要比青壮年适当减低,如氨基糖苷类,会对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即使调换此类药物;另外,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如大环内酯类与激素联用,就会降低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为前者可增加后者的抗炎作用。

2.3 对于哮喘的治疗要未雨绸缪,提前发现,及时治疗 在此要向患者及家属推广并指导家庭使用峰流速仪检测肺功能,以便于及时准确地把握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有咳嗽、胸闷、眼睑鼻发痒、连续打喷嚏等先兆,就要使用峰流速仪进行检测,当最大呼气流值(PE-FR)>20%,就表示有特异性气道过敏存在,就要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措施。

3 老年哮喘病家庭干预

3.1 家庭支持 哮喘病由于其病程长的特征,常常对自己的病情产生烦躁、厌恶的情绪,进而懈怠对其的治疗,致使病情反复,再加上家属对这个既不严重又久治不愈的病人自然产生的厌烦,便会给病人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应努力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树立对治愈哮喘的信心,建立对生活、生命的热爱。让病人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保持一个平稳安定的心境,会有效避免精神刺激,减少诱发哮喘的机会。

3.2 饮食指导 患有哮喘的病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会有一定的加大,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选择食用鸡蛋、牛奶、瘦肉、大豆及豆制品等食物。同时餐桌上应适当减少肥肉、鱼、虾、蟹等食物。家属要尽量根据老年哮喘的病理体征,做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以高蛋白、高钙、低糖类、低盐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量多餐。尽量避免进食如海鲜、蛋类、乳类、葱蒜等,因为这些食物会诱发哮喘。

3.3 生活环境 对于老年哮喘患者来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相当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来保持房间清洁,大扫除时要尽量避免灰尘飞扬。另外在季节变化时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预防感冒。寒冷天气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围巾,使颈部保暖, 防止气管炎发作。在春秋时节,要尽量避免引起花粉过敏,由花粉引起的哮喘多呈明显的季节性。

3.4 病情观察 可以说,对于老年哮喘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对治疗效果很有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智、呼吸、发绀、出汗等情况,要加强夜间巡视,尤其3:00-4:00 点是哮喘易发作时段。

3.5 监督用药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容易遗忘,再加上对病情的厌恶,作为家属要在治疗用药期间耐心、细致、体贴入微。及时提醒病人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还要熟知病人所用药物的药名、剂量、用药时间方法、注意事项等,以便监督患者用药情况,说服其按时服药。

4 总结 总之老年哮喘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隐蔽性,且极易与其他疾病混合存在。面对老年哮喘患者,我们应多实施综合治疗,坚持治疗与疗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患者合理自身营养、加强锻炼、努力戒烟,尽量减少焦虑和抑郁,提高其肺功能。还有应加强对老年哮喘患者的家庭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艳,林梅.社区老年哮喘病的家庭护理指导[J].中外医疗,2009,(31).

[2] 王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J].中国医药指南,2009,(8).

第6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1002-02

老年人是发生跌倒等意外的高危人群,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的重要原因。眼科患者除老年人一般特点外,还表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何为眼科老年 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专业、更全面的护理,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减少护理缺陷和防范护理 纠纷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分析我科2002~2004年老年住院患者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有效回避了护理风险,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年在我科住院眼科老年患者431例,男192例,女239例;年龄65~9 9岁,期间发生意外摔伤3例:1例睡前服用苯巴比妥片后凌晨起上厕所,步态不稳摔倒在洗 浴间,导致颅内出血;1例下床时动作过快而滑坐在床边地面,出现上肢前臂骨折;1例则因 坠床致骶尾部软组织挫伤。针对住院老年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组织全科人员分析讨论,订 出相关防范措施并实施,2005年至今收住院老年眼科患者均未发生摔倒坠床等 不良事件。

2 不安全因素

2.1 环境因素

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老年人肢 体协调功能减退、灵敏性降低及对居住环境适应较差[1],病区环境中地面不平整 或地面上 有积水、过暗灯光、浴室或走廊缺乏扶手、病床无床栏,患者不按需使用助行器,着不适合 的衣服鞋子均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等意外的潜在危险因素。

2.2 生物学因素

眼科患者 除老年人一般特点外,还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如:眼前闪光感,眼前黑影、视力 模糊及视野缺损等,此外,治疗中使用散瞳药物后视力模糊,以及手术眼敷料包扎等,使得 许多习惯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生。

2.3 药物因素

眼科手术中常规选择巴比妥类镇静剂作为麻醉前给药,部分患者在服用镇静药 、降血压药 后会影响平衡能力[2],甚至会出现嗜睡、眩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如夜间双眼视 力差或肢体活动能力下降者更易发生意外。

3 对策

3.1 改善病区环境与设施,保障患者安全

病房内 布局应合理安全,光线充足;地面平坦清洁无积水;走廊和病房内无阻碍物;走廊或浴室内 设有扶手;设有明显的防滑标志。晚间活动光线明亮,入睡后及时打开地灯。考虑到老年患 者的需要,配置有床旁护栏的病床,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3.2 评估跌倒风险,进行早期干预

①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对存在跌倒危险因素的患者重点床头交 接 班,外出检查有人陪送,对有卒中后遗症、心脏病史、年老体弱视力极差等高危人群,做好 患者及家属的工作,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患者的行动安全,以防意外发生和引起护 理纠纷。②使用特殊药后的观察:使用巴比妥类镇静药、引起低血压、低血糖的药物的患 者应重点交接班,多巡视及观察。告知患者和陪人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好上床后服用,尽 量夜 间床旁大小便,必要时使用床头铃寻求护士的帮助。③护士多关心体贴患者,满足患者的 合理需要,主动给予协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讲解预防跌倒 的措施,使其在思想上重视,杜绝摔伤等意外的发生。

3.3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安全管理

①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护士风险意识。结合临床 发生的不 良事件中,利用护士会、护理查房等机会,分析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改进安 全措施并实施。对临床易出现的安全隐患,护士长重点把关,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全面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②加强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特别是午间或晚班护士,应认真履 行职责,按时巡视,及时发现意外发生的潜在危险。③提高护士应急抢救能力。熟悉眼科 老年患者心理、生理变化规律,具备多学科护理知识。制定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应急预案及 处理程序,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及演练,一旦发生不良情况时立即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将患 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重在预防,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正确评估 患者可能导致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综合实施包括提供良好住院环境、密切观察患者所服药 物的不良反应,作好健康宣教等在内的预防措施,对保证眼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减少意 外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戴慰萍,张红霞,范建群.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影响安全的因素与评估[J ].护士进修杂志, 2007,22(10):900-902.

第7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人的寿命也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文献回顾,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了预防跌倒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社会、家庭更和谐。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预防;护理

跌倒是指人体失去正常的姿势,不自主的跌落在地面或较低的平面上[1]。在美国,跌倒导致死亡已成为70岁以上老人死亡的第六位原因[2]。老年人因跌倒而发生骨折者概率为3%到5%,常见部位为髋部、脊柱和前臂部位[1]。国内每年约有1/3的65岁以上、1/2的80岁以上老年人,经历过跌倒事件[1]。老年人跌倒后由于伤残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问题[1]。因此了解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重要举措。

一、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一)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特别是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的老化均可导致平衡失调、步态不稳而致跌倒,同时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表现为对险情不能及时发现,在快速回转动作的复杂过程中,失去平衡,发生跌倒[3]。马敬东等研究发现,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跌倒的风险增加6倍[4]。Lvers等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视力的敏感性是再次跌倒的危险因素。老年性传导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甚至耳垢堆积均会影响听力。有听力问题的老年人很难听到有关跌倒危险地警告声音,听到声音后的反应时间延长使跌倒危险性增加[5]。前庭功能对维持机体的立体定向有重要作用,而本体感觉系统与维持的稳定性有关,故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的退行性减退均可致眩晕和平衡功能降低[6]。Lord等[7]研究发现,65岁以上在最近1年中发生过两次或更多次跌倒的老年人比那些没有跌倒或跌倒1次的老年人步幅节奏显著下降和多变。同时骨质疏松也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以女性居多。研究指出,女性跌倒的概率约为男性的2倍[8]。

2.疾病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如:脑卒中、帕金森综合症、脑动脉供血不足、进行性核上麻痹等[9]。张健等研究显示,在急性治疗期有过跌倒的脑卒中患者的比率为14%~64.5%,在康复治疗阶段有24%~74%的患者有过跌倒,在返回社会生活的脑卒中患者中跌倒比率为37.5%~73%,其中有47%的社区脑卒中患者发生过一次以上跌倒[10]。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均可使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而突发晕倒。目前我国有83.12%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患[11],而这些患心脑疾病的老年人也正是住院老年患者中最易跌倒的高危群体。蔡叶佩[12]对入住本院老年病房后发生跌倒所致骨折或头部损伤的老年患者32例进行回顾研究,发现这些患者中有16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等,占总数50%。表明了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危险性越高。还有视觉认知降低:如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都有可能引发跌倒。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或其他因伴随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而匆忙去洗手间、排尿性晕厥等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性[13]。

3.药物因素

多种药物会对老年患者的意识、精神、步态和血压等产生影响,导致感觉迟缓、眩晕、平衡感减退和直立性低血压,影响平衡,增加跌倒的发生率。这些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镇静催眠药、血管扩张剂、降血糖药等,均可使老年人反应变慢或削弱其认知能力,使其稳定性下降而引起跌倒[14]。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众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15]。研究显示,服用一种精神类药物的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是未服用组的1.5倍,而服用二种以上的跌倒危险性是未服用组的2.4倍[14]。

4.心理因素

跌倒的心理因素受跌倒的情绪和平衡信心等影响[11]。害怕跌倒的心理可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沮丧和焦虑心理可削减老年人对自己、环境和他人的注意力,不易发现危险情况,从而增加跌倒的机会[17]。

(二)外在因素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范宝华等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51%与环境因素有关[18]。昏暗灯光或灯光直射致老年人眼花看不清、地面过滑或不平整、楼梯无扶手、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子、活动区有障碍物等均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而且周围环境较差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可引起老年病患者跌倒次数增加[19]。

二、老年人跌倒的防护措施

(一)做好入院评估

收集老年人的既往史、用药史,视力情况,步态和平衡能力,判断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险,准确筛选出易跌倒的高危人群,对有潜在危机的患者要增加评估次数,根据具体情况修正,增减或更改措施。

(二)坚持适量规律的体育锻炼

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决定运动强度、时间和种类,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太极是一种有氧运动,可增进患者的肌力、骨骼关节活动度和心肺功能[20],尤其是可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是适合老年人长期预防跌倒、安全而简便的运动。邱玉宇[21]等将54例老年人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太极拳组进行为期10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的培训和锻炼,对照组则按照往常生活,干预前后对老年人进行评估(包括单腿支撑时间、直体前屈和反应能力),结果显示,太极拳组老年人单腿支撑时间、增强直体前屈和反应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太极拳能增强老年人平衡能力,改善身体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止老年人跌倒的目的。

(三)积极康复治疗可降低跌倒发生率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目前康复治疗及护理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恢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使患者的运动尽可能地达到协调和随意,减少跌倒,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蓝青[22]等将脑卒中致单侧偏瘫的患者4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入户干预[22],干预措施包括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指导、对家属和陪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及定期纠错并调整训练方法,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显示,6月后,对照组明显出现肌力减退,关节僵硬,并出现2例跌倒,而干预组未出现跌倒。

(四)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患者反复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重视。陈赛娇[23]等将65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178例,对照组采用说教式的集体教育,观察组则采用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结果证明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防跌倒教育,能提高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认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跌倒发生率。

(五)做好药物治疗护理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使用前护士应详细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按医嘱正确给药。及时停服不必要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跌倒发生。对晚间服用抗精神药物,特别是服用安眠药量较大者,安排陪护人员,并放置护拦。邓石凤,梁斌[24]等人选取该科15例中风跌倒患者,其中12例正在服用影响血压或认知功能药物,老年人血压调节能力下降,服药后血压波动大,或出现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不适,故而增加跌倒的危险性;服用影响认知水平药物后(安眠药等)患者警觉水平、思维反应能力,肢体协调功能下降,导致跌倒意外发生[25]

(六)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摆脱跌倒的阴影

鼓励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疏导。对于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认识跌倒的危险性。田洪江等研究显示,发生过跌倒的老年患者,约有50%者对再次跌倒产生恐惧心理[26],因此应帮助其了解如何预防跌倒,克服恐惧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

(七)改善老年患者活动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跌倒的发生,医院及家庭均要改善居住环境,使老年人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环境。叶林娟[27]等将78例脑梗塞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内科常规护理,即护士以执行医嘱为主;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以及环境方面的改造,如:晚间开启床头灯、穿防滑鞋、设立警示标志、安排陪护人员、增加巡房及重点交班,6月后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干预组出现1例跌倒,跌倒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3例,7.69%)。

三、小结

老年社会的到来给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关键在于全面、有效的评估和积极消除各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通过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共同努力,使跌倒发生率降到最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主编.老年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8.

[2]张金花.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最新进展.护理与康复,2006,5(5):336.

[3]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14.

[4]马敬东,刘筱娴.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国外医学:社会分册,2002,19(6):70.

[5]郑爱珍.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10.

[6]吕筠.老年伤害研究回顾.疾病控制杂志,1999,3:300~303.

[7]Lord SR,Lloyd DG,Li SK. Sensorimotor function, gait patterns and falls in community dwelling women. AgeAgeing,2000,25(4):292~299. 

[8]王秀华,何国平.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当代护士,2004,3(期):10.

[9]张玉兰,马腾霄,王勇琴.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06,5,23(5):29-31.

[10]陈君,石凤英,李泽萍.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324~1325.

[11]宋江丹.老年跌倒的原因及护理.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4(21):81~83.

[12]蔡叶佩.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和预防护理对策.上海护理杂志,2005,7(8):75.

[13]Sieri T, Beretta G. Fall risk assessment in very old males and females living in nursing home. Disabil Rehabi,2004,26(期):718~723.

[14]潭明晖,与普林.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发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9(24):

[15]Gales J,Menards 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elected medications and falls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1995,29(期):354~358.

[16]王志红,詹林.老年常见病的护理.老年护理学,2004,184.

[17]Medizinische Abteilung CL,Lory-Haus,Inselspital Bern,et al.Falls in elderly patients-assessment of falls with reference to etiology and prevention.Ther Umsch December,2000,57:733~738.

[18]赵慧华.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与预防.临床护理杂志,2005,6(4):3.

[19]Kallin K,Jensen J,Olsson LL,et al. Why the elderly fall in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ies and suggested remedies. J Fam Pract,2004,53:41~52.

[20]许红璐,燕铁斌.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1 

[21]邱玉宇.太极拳锻炼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研究.护理研究,2008,6(3):252~254

[22]蓝青,陈利群.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护理研究,2006,20(12):3190~3191.

[23]陈赛娇,何金莲,刘细莲,等.两种健康教育方式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5,20(13):60~61.

[24]邓石凤,梁斌,等.中风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6,5(2):231~232.

[25]霍丽莉.药物致老年人跌倒临床分析及护理.前卫医药杂志,1998,15(4):248~249.

第8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 应用效果;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0.028

高血压所引发的并发症非常多,且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致残率、病发率以及死亡率正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1]。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61%的脑卒中患者、51%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压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水平,收缩压降低2 mm Hg将使冠心病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8%与11%[2]。而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良生活方式、身体过于肥胖以及精神过度紧张等等,其中肥胖、不合理饮食、吸烟及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则是国际上公认的危险因素[3-4]。即使现在能够采取服降压药的方法来降低患者的血压,但长时间且大量的服用降压药容易让患者身体出现耐抗性,并且会影响患者的新陈代谢[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11年5月本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70±6)岁,年龄最大为82岁,最小为59岁;其中22例合并脑动脉硬化,15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心律失。全部患者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诊断后并发肝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9±5)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71±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的时间为12个月。

1.2.1 心理干预 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的疾病,患者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老年患者通常很难坚持服药。一些老年患者家庭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不能得到子女的支持,导致老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孤独以及抑郁的情况,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老年患者血压的持续上升,部分老年患者甚至放弃服药。作为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各种心理疏导的方式让老年患者清楚不良情绪对于疾病的严重影响,高血压倘若不能接受正规的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致残,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6]。护士应该时常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多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去[7]。

1.2.2 认知干预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介绍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和治疗原则、目的,说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重要病因,进而可导致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降低血压值并保持在适宜范围可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8]。并且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和宣传,在医院中或者社区中展开各种健康咨询、讲座以及讨论,促进医学知识在老年人身上的普及,向他们讲述相关的高血压以及药物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并以科学的眼光对待,不乱用药,根据宣传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养护。同时,也应该将患者家属作为健康教育对象,以加强家属对老年人高血压的认识,并主动监督老人做好日常饮食控制、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和监督其定时服药等。

1.2.3 饮食干预 采取对应的饮食干预策略来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两个危险因素:高盐食品与肥胖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食物要以谷物为主食,必须要限制脂肪的吸收,要多吃豆制品、牛奶、瘦肉以及鱼肉等,蔬菜应该多使用芹菜与青菜,并且要注意植物油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患者每日的摄入量,不能吃腌制类的食物。此外,采取逐渐减少盐量的方式,让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用的食盐控制在3 g以内[9]。

1.2.4 不良嗜好干预 吸烟会导致患者的体能受到影响,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潜在提升了患者并发脑血管疾病的风险[10]。护士应该告知老年高血压患者吸烟的危害,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对应的戒烟办法。此外,过度饮酒会导致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疾病,并且会降低降压药的疗效,护士要指导高血压患者尽量降低饮酒量[11]。

1.2.5 用药干预 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体素质方面较差,所以护士要指导患者选择药效比较温和的药品。在用药初期要使用较小的剂量,然后注意患者的血压情况,再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加减,并且要注意不能随便停止药物治疗。治疗不能急功近利,要防止血压下降过低导致脏器供血受到影响。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的疾病,护士要询问患者的病史,并且要注意患者使用的药品是否存在互相作用[12]。

1.2.6 运动干预 要积极鼓舞老年高血压患者参与运动,让老年人选择自身爱好的运动方法,例如降压体操、气功、跳舞、太极拳以及散步等,让老年人养成坚持运动50 min以上的良好习惯,不限制具体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让老年人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血压,还能够获得减肥的效果[13]。

1.2.7 血压检测指导 家庭回访或电话访问:在接受护理干预1周后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每2周入户访问1次,入户访问检查患者对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并通过邻里、亲戚、家属和患者本人调查患者饮酒、吸烟和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情况,每位患者均做好详细记录;在对患者进行入户访问时由专职护士监测血压。护理人员也可以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血压的监测,向患者介绍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以及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同时还应该强调测量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根据相关规定,舒张压下降超过10 mm Hg,下降到90 mm Hg的是显效;(2)舒张压下降不超过10 mm Hg的为有效;(3)血压下降达不到以上水平的为无效[1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2%(P

3 讨论

最近几年以来,老年高血压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老年高血压具有发生率高、并且并发症多的特点,因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低,许多患者无法获得持续的治疗,致使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反复无常,非常容易并发脑卒中等并发症[15-16]。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寻找一种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品质,对于降低国内社会的医疗负担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对患者使用降压药的同时,辅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本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老年高血压患者所存在的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大、心理异常以及不良嗜好无法纠正等行为[17]。所以,本文所提出的护理干预主要是从不良嗜好干预、心理干预以及饮食控制这3个地方入手,在这个基础之上,辅以运动干预与用药干预的策略,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大量的实践证实[18],护理干预获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并且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致残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有降低。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的治疗措施,不但要给予降压药,还必须给予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并且还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战胜高血压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韦素惠,黄凤珍,叶小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5(2):74-75.

[2]李娟,李文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85-86.

[3]靳永萍,刘社娟,莫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2(4):76-77.

[4]蔡金辉,成守珍,许碧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08,9(33):52-53.

[5]黄丽霞,吴秋霞,张秋娟,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22(3):79-80.

[6]陈希萍,李子萍,潘杰,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6):55-56.

[7]周爱惠.依托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护理干预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34-35.

[8]任秀兰.高血压病护理进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9):37-38.

[9]黎加国.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1,2(7):44-45.

[10]冯翠艳,张平.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0,16(9):69-70.

[11]王改生,牛桂芬,侯银萍.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3):61-62.

[12]李桂娟.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J].首都医药,2009,16(10):25-26.

[13]温育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11(7):31-32.

[14]朱建玲,姚伟琼,陈树丹,等.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原医刊,2006,33(2):51-52.

[15]陈务贤,郑梅,李宏,等.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2(11):44-45.

[16]林运,左惠娟,冯春荣,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及血压控制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2):32-33.

[17] Vik S A,Maxwell C J,Hogan D B.Measurement, correlates, and health outcomes of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seniors[J].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2004,38(2):35-36.

第9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沟通技巧也是需要我们尤为关注的,这也是使病人满意,让治疗工作更加顺利所不可或缺的。在沟通过程当中,应当尽量注意语言的亲切得体,给患者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病人的自尊心,在回答和询问过程当中,用语应当包含同情和关心,用礼貌而热情贴心的话语拉近与病人的关系,反之,生冷、硬、粗俗的话收到的则是完全相反的结果。[2]自然坦诚的和病人交谈,不装腔作势,不模凌两可,言语的通俗易懂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交谈和沟通效果。其次,对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各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也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和病人之间的沟通,面部的微笑可以让病人感觉到亲切,握手和轻轻拍肩等动作同样可以使得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怀,以此减轻病人在患病期间的孤独感,配合治疗。充分考虑到病人的需要,将服务进行于病人开口之前,给病人以更为贴心的感觉,这些都是护士在工作当中所需要关注的要点和努力的方向。

二、生活护理是关键

伴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提升,生活护理则应当成为护理过程中的所需要尤为关注的地方,也是整个护理的关键所在。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特点,在饮食当中应当符合低脂低盐的治疗性饮食要求,部分老年人对此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对于已经习惯吃较咸食物的农村病人尤为反对。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述,让他们了解低脂低盐饮食的重要性,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早日康复。另外,由于年龄原因,老年人都存在味觉减退和牙齿松动等情况。所以,在老年人的饮食提供上,应当尽量保证食物的柔软,为老年人提供易消化和咀嚼且饱含纤维的多样化食物。同时还应根据老人情况适当的使用缓泻剂,达到防止便秘和促进粪便软化排出的目的,针对心梗病人还应当对其加强嘱咐,让他们排便不宜用力,避免对病情的加重。在强化生活临床护理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对病人用药之后的各种反应做出密切观察和记录,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对中年和老年患者来说有较多的区别,因此,我们应当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等等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严格控制剂量,仔细观察变化,重视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从而实现辅助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三、健康指导是辅助

“人人要健康,健康为人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句话,对病人实施各方面的健康教育也是临床护理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为了让健康教育发挥作用,辅助治疗和康复,我们应当将其融入整个护理工作当中并持之以恒的开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和患病情况,我们可以就具体情况采用示范教育、文字教育以及口头和形象教育等,也可以将多种教育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这样的教育过程,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也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患病相关的一些医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住院期间的配合治疗,同时这些简单医疗知识的普及对病人出院后对疾病的良好防范也有了极大的效果,减少了相关疾病的复发率,实现保护健康的目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