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学校环境建设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环境建设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环境建设规划

第1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 大学校园 规划建设

高等院校的总体环境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校园规划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把高等教育的功能要求以一种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协调的空间形式展示出来,保证学校发展的系统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从而创造出一个高效率的、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高等教育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客观形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对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对高等教育的物质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当今在高科技、高技术、社会快速发展的挑战面前,如何结合实际搞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已成为关系到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问题,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建设以及老校园的环境创新等问题,是关系办好高等教育的首要环节。高等教育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校园规划建设必须先行。

一、老校园建设规划需注意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及专业内容的增加,对老校园总平面规划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因而和新建学校一样,为了保证老校园协调和有秩序地发展,必须制定一个新的、完整的发展规划,作为控制改建扩建的指南。但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是在校园总平面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各个校园有其自身布局特点和建筑风格。根据我国现有校园建筑密度较低,结构松散,功能分区及各区用地比例不尽合理的状况,在制定新的续建规划时,必须充分收集现有校园各方面的情况,在以实用为主的前提下,确定校园协调发展的方式,并研究出各个局部的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因此,需要对学校的建设规模和规划布局,建筑物层数和建筑物大小、体型及校园绿化,道路管线,环境等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同时需要对校区内的总平面规划和建设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

针对老校园总体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特点,老校园建设规划需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老校园总体建设规划前期工作一开始,应该注意各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如:①校园用地红线图;②校园及校园附近可能发展的地形图;③校区现状平面布置图;④有关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学校的总体发展规模,专业设计等文件。

(2)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校区规划的定额和政策。根据上级批准招生办学的规模,按国家对高校校舍建设规定面积定额进行核实。在此基础上,了解和评价现有设施和教学、活动场地等情况。预测哪些项目由于课程结构,学校发展的目标和入学的人数的变化将会受到影响。进一步调查发展专业的具体要求,各专业使用原有教育设施的情况及目前适应新教学计划的意见和将来教学科研设施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便于规划、建设时统一考虑。

(3)充分考虑利用高校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如学校用地紧张,影响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条件,因此需要对校园附近各单位及居民点的现状,包括这些单位的生产状况是否转向,是否发展,甚至对发展地区的地质情况,办理各类征地手续的可能性及其他各种因素应了解分析清楚,便于对多个校区总体规划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作出实事求是的全面分析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佳规划建设方案。

(4)重视校园布局的使用功能合理,分区明确,用地比例适当。以教学区为校园中心,教学区与学生区、体育场地及教职工住宅区联系密切,满足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的要求,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5)充分注意节约用地,适当提高建筑层数,加大建筑体积,提高建筑容积率。对校内较集中的绿化区,应更多的吸取我国传统的小空间的庭院绿化及造园特点,丰富校园的艺术造型。

(6)在规划中应注意到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因此既要考虑各专业必备的教学用房,同时还需考虑多学科试验用房,满足其功能的需要及将来的发展。

(7)学校学生人数和学校办学的规模及其发展,对校园规划影响很大,因此,校区建设规划中应尽可能考虑充分,对发展规模应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论证。

二、调整校园建设规划中采取的几种措施

结合国情,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挖掘现有高校的潜力,在原有校园基础上根据校园自身布局和环境特点,进行改建、扩建、新建调整工作。有些大学老校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格局,建筑形式也有其独特的传统风格。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它们反映了时展和变革,这是非常宝贵的,也是新校园难以求得的。在规划中必须注意保持这些特色,使校园在形式上,空间上和功能上都能协调发展。

老校园总平面建设规划的调整工作是在总平面布局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原有规划中的一般层数偏低、布局松散、建筑密度小、功能分区及各区用地比例不合理现象,对原规划的调整,应采取的原则是坚持实用为主,在新规划建设中对艺术性和合理性应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调整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重新确定分区。对分区不明、互相包容等后果严重者首先要着手解决。要抓住分区这个重要环节,根据已有建筑布局及周围环境,重新确定功能分区。

(2)有些已建的建筑,其位置不合理,但如改变用途更不合适,因此,只能考虑作为过度性用房。同时应妥善处理好校区内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

(3)疏通人流,规划道路网。为了保证教学区功能的正常运转,避免车辆、行人混杂,拥挤堵塞等现象,应采取加宽或增设通道和规划网络环路,这样做虽要花一定的建设费用,但确是长治久安之策。

(4)提高土地利用率,应向空中发展。对今后新建部分,如学生宿舍,教学大楼等应在五、六层以上,个别学校(大城市)还可适当建多层及高层,其它建筑也要求合理的提高层数。以解决校区内绿化用地及活动场地。

(5)若原建筑质量好,经严格技术鉴定和采取相应措施,也可进行加层处理,但在规划上必需进行经济论证,采取拆短建高。此项工作需从严掌握,逐步改造。

根据各校在不同地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特点,通过校园规划方案比较、分析研究、确定调整后的校区总平面建设规划,如能长期按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即可促使老校园土地比较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园教学、科研、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提高起到保证与促进作用。

三、保持校园建设规划的连续性

校园规划建设是一件连续性工作,它应贯穿于规划实施的每一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校园发展规划的制定仅仅是规划过程的开始。规划的长期实施不但取决于规划本身上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有组织上的保障,使规划的意图能不断延续下去。因此,高校应建立同校内各方面人员组成的规划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规划机构主要是协调规划实施工作,定期提供规划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并及时反馈到规划上去,使建设规划能与事业发展规划密切结合,同步和谐。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负责参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并负责实施。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能直接与规划联系起来,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其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包括了解和正确评价现有设施和教学、科研活动的状况对建设规划的影响,预测哪些建设项目将由于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入学人数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受到影响。

(2)协调校区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以及校园与城市发生的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研究校区内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好校领导的参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方式方法。并制定有关管理文件,确保各单项工程建设计划与长期发展目标相协调。

(4)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把学校有限的资金及建设项目,结合轻、重、缓、急的实际情况,负责合理安排各年度基建计划,收集有关工程设计资料,拟定工程设计任务书。

第2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12月6日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2006年10月上旬,我校安排了为期七周的生产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编制程序及各阶段的内容及编制深度,初步掌握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实际规划设计的能力,巩固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并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现就将本次的实习情况总结和汇报

一、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私营公司,迄今为止成立时间仅一年多,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某规划设计院秉承“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完成了多项总规,控规和详规的编制工作,并成功的从丙级单项姿质升级到丙级姿质,目前公司全体职工正在以更高昂的姿态更积极的行动准备资质的再次升级,预计到2008年能更上一层楼。公司下设设计所两所,拥有国家注册规划师4名,国家注册建筑师2名,国家注册结构师2名,高工数名,设计师若干。

二、实习基本情况

10月8日,我与徐**,孟**等三人正式开始了在某规划院的实习工作,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公司将我们三个都分到了一所,并按照学校的要求为我们每人分派了一位指导教师,我很荣幸*院长能担任我的指导教师,*院长是原唐山市建设局局长,虽然在用计算机画图方面有点跟不上,但在专业理论方面却能给我以极大的启示,在实习期间我在*院长身上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足以受用终生。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实习期间,我们三人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承担了某市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参与了某市某镇总体规划,某管理区控规的编制任务;承担了某县喜峰南路街景设计,某开发区小区详细规划等几个修规的编制任务。

四、实习中专业理论的实践:

(一) 新农村建设

工程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在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撑,是改变千百年来农村落后的生活习惯和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一场伟大革命。

按照唐山市和某乡新农村创建工作安排,我公司受某乡政府和各村村两委委托,承担该乡新农村规划编制任务。我们三人共完成6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分别是西小寨村、河南庄村、东祈尔村、西二十里铺村、三官庙村和黄台村。

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主要文本包括:村庄概况、现状条件分析、规划依据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村庄性质与规模、规划目标、新农村建设规划、防灾规划、环保节能规划、分期建设、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主要图纸包括:村域规划图、村庄建设现状图、村庄建设规划图、村庄工程规划图、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图等。

实习体会

在承担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中,我系统的学习了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并根据在学校做新农村的经验出色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受到裴院长的好评。期间,我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学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在文本中加入了财政预算的内容,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我只能从头学起,好好的向所长及裴院长请教;再如,做实际的工程必需对现场地形特别熟悉,这样做起设计才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也最符合实际。下面我将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学到的一些专业理论整理

1、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3、村庄规划远期到2020年,近期一般为3-5年,并于建制镇(乡)总体规划期限相协调。

4、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 设整治规划三部分。

5、村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规划两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综合分析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状况,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划定村域范围内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依据建制镇(乡)总体规划,在村域范围内确定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垃圾处理、能源供应、农田灌溉、雨水积蓄、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及规模。

6、村庄建设规划应包括村庄用地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公共建筑安排、景观风貌规划、农宅规划设计五个方面。

7、近期建设整治规划(1)制定村庄近期建设和整治计划,确定项目内容,预测工程量及投资,提出时序安排和村庄整治行动计划表。(2)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合里安排村委会、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健身场所、信息服务站、露天剧场和农村超市等的建筑形式和体量色彩,成为地方特色明显、高低错落有致,标志性的村民活动中心建筑群。(3)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农用沼气;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设生态庭院;提供节能、节地地新型健康住宅设计方案。

8、村庄道路疏导方案:打通断头路,拓宽狭窄街道,硬化主要路面和街道。设置照明设施;结合道路改造,布置联村集中给水系统,雨水排水管沟因势利导排入自然坑塘;布置垃圾收集点和清运场所。

9、单独编制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一般包括“2图1书1表”,即两张规划图纸,一个规划说明书和一个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表。规划说明书还应附有基础资料汇编,村民意见反馈、专家意见等资料。

10、规划完成后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由乡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批准,经批准的村庄规划规划应在显著位置于以公布。

(二) 某市某镇总体规划

工程简介

2001年某镇由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院进行过总体规划编制,经过4年的实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镇政府提出对某镇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修编,由我单位承担了本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地理位置:某镇位于某市西北部东邻滦河与阎家店乡、大催庄镇三个乡镇相望,南连蔡园镇,西北与某县尹庄接壤。镇域总面积45.33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紧邻滦河,位于某市西北15公里处。

规划范围:某镇总体规划范围为本镇行政辖区(镇区和17个行政村),总面积45.33平方公里, 2004年镇域总人口14139人。

某镇性质:某镇是以铁矿采选、化工业为主的资源开发和第三产业并重的综合型工业重镇,是某市西北部的小城市。

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主要文本包括:总则、某镇域规划、某镇区建设规划、规划实施对策和措施、附则等。

主要说明书包括:某镇域规划、镇区建设规划等。

主要图纸包括: 镇域现状图、镇域布局规划图、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图、镇域村庄建设规划图、镇区现状图、镇区建设规划图、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镇区道路系统规划图、镇区道路坐标与竖向规划图、镇区管线综合规划图等。

实习体会

由于我们还没有开过总规的课程,在学校没有做总规的经历,所以参与总规时觉得很困难,很多东西都不懂,加上某镇总规已经做了一年多了,等到我们参与时已经是最后阶段了,很难插手,所以我们参与的不是很多,大多时候就是改改图,检查一下文本等,但我们还是认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去阅读有关乡镇规划的书籍,看不懂的图纸就去问。感谢我的导师,他很耐心的帮我讲解每一张图纸,并详细的讲述了这一年中他们做总规的经历,还专门为我们三个人复印了河北省建设厅新颁发《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并一再强调要好好研读,我们三人在认真学习新文件及大量专业书籍的基础上也参与了几张简单图纸的设计及绘图过程,虽然参与的很少,但我们还是尽力去做了,最后的成果院长也比较满意。

经过这次做总规的经历,我对乡镇总体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概了解了做总规的工作流程,也亲身参与了方案汇报,这对下学期做总规方案也有了一定的帮助。

专业理论总结

1、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战略与目标,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建制镇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十至二十年,同时可对城镇的远景发展提出设想。镇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滚动编制。 3、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规划纲要,确定镇域规划、镇区规划的重大原则、统筹考虑影响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4、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明确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要求,对近期建设地域内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提出控制要求并作出具体安排,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

5、历史文划名镇应当编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规划,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或有特色的建制镇,可根据需要增加专题研究。

6、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对住宅、卫生院、敬老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经行日照分析,确定合理日照间距。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估算近期建设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7、镇区规划应包括:(1)对镇区居住、工业、仓储、绿地、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布局,提出土地要求。(2)确定镇区道路网布局、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控制点坐标、标高,做出竖向规划设计。(3)确定镇区中心位置和规模,提出学校、卫生院、文化站、信息服务站、体育健身场所、市场、超市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4)确定镇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措施,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确定绿地系统发展目标与布局,划定镇区各类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镇区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5)对镇区的供水、排水、供电、通讯、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及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确定地下管线,架空线路的走向与布置;确定污水和垃圾处理方式;建立综合防灾减灾防疫系统;划定镇区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范围(黄线)等。

8、建制镇总体规划成果报送审批前,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公示,充份征求公众的意见,对有关意见采纳结果应当公布。

除此以外,我们三人还积极参与与承担了某管理区控规、某县喜峰南路街景设计和某开发区小区详规等地规划编制任务,其间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由于文字有限,就不再一一论述。

五、收获与不足及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

通过为期七周的生产实习,在参与到实际工程的规划编制工作后,我了解了总规、控规和修规等编制工作的编制程序及各阶段的内容及编制深度,掌握了一定的城市设计的编制方法。在这期间,收获颇多:在做新农村规划中进一步加深了近期规划的内容,初步学会了财政预算的方法;在做某镇总规中,初步学会了做总规的方法及流程,通过大量阅读有关书籍及积极的向导师请教,我在镇区人口规模预、用地功能的划分、镇域村庄空间布局及管线综合布置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做街景设计及某小区修规中,我深深体会到实际工程与理想的差距,我们在学校做的方案有时太过于理想化,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很多因素如地形,现状道路,经济情况等考虑的很不到位,这在以后做方案时应加以注意,同样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主要是对小区的经济指标的认识及计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收获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完整的参与某市某乡总体规化的规划编制工作是一大遗憾。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都尽心尽力的完成了公司分派的每项工作,只是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学校还有好多课程没开,实际的工作经验也少,课外看的专业书籍少等等原因,自己觉得和公司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以后我一定会更加认真的学习专业课程,多参与实际工程的工作,课后多读有关的专业书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增强审美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好好学习CAD、PhotoShop和3D等画图软件,并做到熟练操作,提高自己的实力,使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早日成为注册规划师。

总之,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了许多学识和见识,受益匪浅。通过实践,深化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另外也认识到了自己部分知识的缺乏和浅显,激励自己以后更好的学习,并把握好方向。同时,这次实习锻炼了自己,为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增添了不少新鲜的活力!最后,感谢学校和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六、学习的专业书籍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道路与交通》

《小城镇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手册》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第3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一、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介:

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私营公司,迄今为止成立时间仅一年多,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某规划设计院秉承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完成了多项总规,控规和详规的编制工作,并成功的从丙级单项姿质升级到丙级姿质,目前公司全体职工正在以更高昂的姿态更积极的行动准备资质的再次升级,预计到2008年能更上一层楼。公司下设设计所两所,拥有国家注册规划师4名,国家注册建筑师2名,国家注册结构师2名,高工数名,设计师若干。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0月8日,我与徐殿根,孟凡力等三人正式开始了在某规划院的实习工作,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公司将我们三个都分到了一所,并按照学校的要求为我们每人分派了一位指导教师,我很荣幸裴院长能担任我的指导教师,裴院长是原唐山市建设局局长,虽然在用计算机画图方面有点跟不上,但在专业理论方面却能给我以极大的启示,在实习期间我在裴院长身上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足以受用终生。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实习期间,我们三人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承担了某市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参与了某市某镇总体规划,某管理区控规的编制任务;承担了某县喜峰南路街景设计,某开发区小区详细规划等几个修规的编制任务。

四、实习中专业理论的实践:

(一)新农村建设

工程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在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撑,是改变千百年来农村落后的生活习惯和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一场伟大革命。

按照唐山市和某乡新农村创建工作安排,我公司受某乡政府和各村村两委委托,承担该乡新农村规划编制任务。我们三人共完成6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分别是西小寨村、河南庄村、东祈尔村、西二十里铺村、三官庙村和黄台村。

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主要文本包括:村庄概况、现状条件分析、规划依据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村庄性质与规模、规划目标、新农村建设规划、防灾规划、环保节能规划、分期建设、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主要图纸包括:村域规划图、村庄建设现状图、村庄建设规划图、村庄工程规划图、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图等。

实习体会

在承担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中,我系统的学习了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并根据在学校做新农村的经验出色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受到裴院长的好评。期间,我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学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在文本中加入了财政预算的内容,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我只能从头学起,好好的向所长及裴院长请教;再如,做实际的工程必需对现场地形特别熟悉,这样做起设计才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也最符合实际。下面我将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学到的一些专业理论整理如下:

1.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3.村庄规划远期到2020年,近期一般为3-5年,并于建制镇(乡)总体规划期限相协调。

4.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三部分。

5.村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规划两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综合分析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状况,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划定村域范围内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依据建制镇(乡)总体规划,在村域范围内确定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处理、能源供应、农田灌溉、雨水积蓄、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及规模。

6.村庄建设规划应包括村庄用地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公共建筑安排、景观风貌规划、农宅规划设计五个方面。

第4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 高校新校区 校区建设 规划设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所以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扩大规模,以满足社会需求。对于高校规划要按照高校发展的规律和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将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要登高望远,认清形势;要做到100年不落后,以适应时代要求。做好建设规划是寻求高校理性建设之路。下面我就怎样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一、注重特色和文化内涵

要打造高校特色,高校领导者就要深刻了解发展状况,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优势,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高校规划的经验和建筑风格,但绝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而忽视自身特点、布局和结构。目前不少高校建筑风格雷同,特色越来越少,甚至连原来的特色也被破坏,这是很不应该的。

二、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建筑美学的统一

高校是求学治学的场所,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为师生生活学习服务的,因而新校区的建设规划首先必须满足教学、学习、科研、实习、生活等功能的需要。在单体建筑的设计方面首先要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如图书馆的设计在空间布局上要充分考虑藏书和借阅的便利,考虑基础学科和专业资料的协调,学生学习参考和教师科学研究的协调,书库位置与阅览室的协调布置,以及一些无障碍设施的布置。又如教学楼的设计,要考虑有足够的教室数量且教室的面积要合适,既能满足大型公修课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小班学生自修的需要,还要紧跟当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其次,在校园整体规划中,功能分区要合理,注重以人为本,动静分区,疏密得当,如生活区和教学区分离,娱乐区与实验区分离,避免出现运动场与图书馆紧邻、浴池与教学楼紧靠、学生公寓和教学楼仅靠繁华道路等情况。在校园道路设计上要坚持干道、辅道配合,硬化、美化结合的原则,主干道尽量选择直路、大路,减少弯路、转角,校园小品景观可适当铺设石子路等,道路宽窄要符合周围人流的需要,科学测算人流量和高峰时间,避免出现上下课高峰拥挤堵塞现象,为学习生活造成不便。最后,在满足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校区规划应具有整体风格,适当设计校园景观、绿地和小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美化校园环境,又体现高校的文化内涵。高校校园规划应该疏密得当、动静合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师生营造优美和谐的修身治学场所。

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如果建设规划不能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则势必造成土地和资金上的浪费。在规划时特别要关注的是给后人留下什么,今天的建筑到将来有多少能成为古迹。高校可以有标志性建筑物,但不能多,否则会出现形象工程和数字工程,华而不实。有的高校原本可利用的空闲地就少得可怜,在建设规划中不是考虑如何使用和提高这仅有的土地利用率,而是和别的高校进行攀比。如盲目搞大型雕塑,建造假山、假水、假河流,甚至不惜花重金用汉白玉仿造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等等。由于规划的不合理,不少项目今天建了明天拆,导致资金的大量浪费,不切实际的事情时常发生。

四、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从微观处看,在制订建设规划中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高校目前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所以就要细化到哪里配套什么,哪块土地怎么安排,环境怎么改造,留出多少绿化地;哪里的路上修过道暗沟,水电暧、通讯、排水、排污、煤气等管道穿路敷设及维修的便利都要考虑到。即使临时需扯、安的管线也要事前考虑到,虽然当时投资的可能会稍微多一点,但总比过一段时间扒路、拆墙、打洞等好得多,也节约得多。

五、留有发展空间和余地

有的高校在新校区规划设计时一次性把所有的土地都全部设计完成,建筑物填充得满满当当,这就约束和限制了高校未来的发展空间。当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科技、新材料日新月异,高校人更应该有发展的眼光,不断超越,不断开拓,因而在规划设计中要预留一些土地,作为发展的空间和未发展空间。预留的土地并不意味着放弃和荒废,可以巧妙安排、合理开发,如安排成苗圃花房、创业园区、实习基地等,在未来若有更好的项目,则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设和发展新校区是高校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的标志,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好事。高校在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科学冷静,严谨客观,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以适应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为基本原则,建设功能合理、布局得当、环境优美、品位高雅、富于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新校区,严格尊重规划,执行规划,为广大师生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高等院校真正成为修身治学的圣地。

参考文献:

第5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南疆高校;建议

中图分类号:D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10-02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多次会议上,反复要求“新疆的现代化建设,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首先要以改革开放的文化来引领。”为新疆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鼓舞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组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访谈专家、召开座谈会、参观、走访等形式,搜集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录音资料,了解到南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贯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精神文化建设,崇尚顽强坚韧、扎根荒漠的胡杨精神和甘于奉献的红烛精神;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注重针对性、系统性、动态性和严格性的制度建设;在行为养成、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注重加强民族团结、、反渗透教育,自觉抵制来自西方敌对势力对校园文化的干扰;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南疆高校比较注意校园设施的建设投入,倡导中华一家,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美化环境的育人工程。

加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然成为学校的共同心声,为此,笔者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上,坚持“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部署。南疆高校要把加快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建设领导小组,高校领导应当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倡导者和灌输者,校领导对校园价值观的积极倡导和表率作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学校领导要统领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由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各学院联合出台实施方案,对全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全校动员,上下联动,高位推进,在全校掀起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

二是统一机制。南疆高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建设目标,纳入学校对各部门的年终考核里,首先明确各部门建设职责,建设项目责任人。其次,制定出建设的步骤与时间。形成全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教学学院配合开展,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是统一规划。南疆高校需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从学校发展、校园建设、培育新人、课程设置、管理育人等各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大学总体规划之中。在校园环境建设设计上更加凸显学校精神的“胡杨”与“红烛”的人文内涵、“师范”与“农业”教育理念。学校对外使用标识系统上,应统一风格、颜色、标志设计,让人一看便知,记忆深刻。

四是统一流程。南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出台、建设项目实施、专家评估验收、师生参与效果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为平台,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方面的工作还需统一部署、统一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流程,这样既避免了建设工作中出现缺失,又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质量、高效果。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上,落实“四个层次”

一是凝炼大学精神,构建精神家园。南疆高校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将中华精神、新疆精神、兵团精神紧密融合,构建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大学精神——胡杨精神。南疆高校都建设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胡杨精神的本质表现。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献身精神。南疆高校要发挥大学传播优秀文化,引领社会前进,道德示范传承的作用。真正实现“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强化制度,守土有方。作为祖国西北边陲,在新疆办大学,首先担负着为国家、自治区稳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而在新疆南疆办大学,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这一任务的意义更加突显。在南疆流行一句话:新疆的稳定看喀什,喀什的稳定看师院。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学生行为或活动文化建设方面,把维护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反渗透,作为文化行为、活动的重要内容。把“守土有责”作为全校师生的坚强信念。

南疆高校应坚决贯彻区党委的决定,稳扎稳打,安排到位。坚定不移地站到、反渗透斗争第一线,不畏风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仅做到“守土有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而且,要做到高校在反渗透、反、讲法制、固边陲上的“守土有方”。

三是加大投入,环境育人。南疆高校,北倚天山,西枕帕米尔高原,南抵喀喇昆仑山脉,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环境较差,条件艰苦,既无地理优势,又无经济优势。在读学生人数众多,学校既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为广大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氛围,建设具有中华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独特的人文理念为一体的环境文化,同时,也需营造高雅优美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师生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精力、平衡心理、鼓舞士气、激励热情,确保以最佳精神状态投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重视主体,行为养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这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

首先是学生要学习教师,做教师知识的传承者,做教师精神的发扬者。

其次是学生要学习“自己”,依据学校的具体目标按规定进行严格的“自我加工”。

再次是向社会学习,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刻苦学习、服务社会、献身祖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关系,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

第6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我们重新对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讨。新课程强调:第一,地理与生活联系,“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第二,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的需要,重建学生生活。第三,地理课程要从纯科学走出来,回到学生生活世界。

面对这些要求,地理组全体人员经过多次研讨,达成了地理学科规划三方面的共识:一是要加强地理学科思想建设,转变学科观念;二是要加强地理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校特色课程开发;三是要加强地理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根据学科规划共识,我们进行了诸多尝试变革。如在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等方面就做了详尽的规划设计。本文主要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作一些具体说明。

我们主要在两个方面对地理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规划。首先是对旧有校本化课程的规划。新课程对高中地理内容整合编排后,学生普遍感到高一自然地理学习困难,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基础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规划中大胆尝试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验,将必修一的这部分知识进行编排上的调整,利用周三下午校本教研的两节课,分散难度实施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课程实施的难题。其次,这次规划我们加大了特色课程的开发,这是我们组学科建设在本轮规划中的重点项目。结合学校资源优势,我们创建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课堂”,构建了“天文”“地质地貌”“环保”等3类特色课程,强调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地理实践、环境教育和乡土地理为主题的特色地理教学。

以“地质地貌”课程和“环保”课程为例。课程内容我们设计了实地了解祁连山褶皱构造及丹霞地貌景观、认识三大岩类并采集岩石标本、开展青海湖环境考察、生态调查;教学时间安排是,5月在青海湖区教学,7、8月在祁连山区教学,10月在西宁城区和湟水河流域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一律为野外科考加论文写作。具体到野外考察活动的内容安排,以5月青海湖区考察活动为例,本次活动我们规划中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走近青海湖,了解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实地考察青海湖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气候特点、植被状况、鸟类资源、鱼类资源、畜牧业现状、种植业类型、土地沙化状况,返校后以小组为单位写作科考报告。

这样,乡土地理教学也就融合在类似的科考活动中。如7、8月份我们规划实施的祁连山区教学,虽然是“地质地貌”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但其中也穿插了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考察祁连山区自然环境(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气候特点、植被状况、矿产资源等)和人文环境(畜牧业现状、种植业类型、土地沙化状况等),要求他们做好祁连山区东西部差异的考察,并重点考察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考察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为何要有这样的重点要求?就是为了加入乡土地理的内容。湟川中学地处河湟谷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西北地区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河湟谷地,通过对河湟谷地特有的干旱区丹霞地貌的实地考察,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丹霞地貌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条件的地域差异,同时进一步了解祁连地区特有的丹霞地貌的成因。通过这样的课程规划和实施,让学生亲身感受丹霞地貌景观大美的同时,了解学校,了解西宁,了解自己的乡土地理环境,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无论是对校外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的规划还是对校内课堂教学的设计,本次学科规划,我们都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中感受地理知识的价值,从而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利用地理环境育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地理环境,在生活环境中学习、领悟地理知识。这是学校“回归生活”教育价值追求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课程学习中,我们让学生求真、行善、审美、健体;在生活空间和生活实践中,我们让学生体验到地理之美,感受到地理的巨大魅力所在。我们认为,这既是课程的学习,更是育人的“本真”。

第7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益为重点,集中力量深化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为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条件均衡、平等优良的教育资源,促进全县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整合资源,科学安排,合理布局,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二)均衡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保障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统筹中央、省、市、县各种渠道的项目资金,科学规划,超前发展,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

(三)新建与旧改并举的原则。在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布局规划,进行布局选址、规划设计、规范建设;相对薄弱学校改造及相关改扩建项目,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向高标准要求过渡,逐步达到标准化。

三、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

(一)工作目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2011年开始实施,用两年时间,通过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学校建设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适用”的标准化学校,使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坚固安全、生活设施配套、校园绿化美化、运动场地标准、实验设备规范、信息管理到位,促进城乡间和校际间的均衡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优良环境。

(二)建设任务。用两年的时间投资7263万元,新建校舍6000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32341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87800平方米,绿化美化校园及新建文化墙,配备教学仪器和图书,配置教师办公桌椅426套,安装计算机教室3个,建成“班班通”105个,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405台,添置学生宿舍物品柜、物品架231套,钢床426套,食堂餐桌椅395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6套,添置后勤设施设备21套,不锈钢餐具5650套,更换学生课桌凳8740套,安装直饮水设备63套。

四、建设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应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相关规范执行,合理选址,科学规划,标准建设。

(一)学校布局。中小学校的布局,应根据乡镇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综合条件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为原则,根据“规模”办学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

(二)学校选址。一是学校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地势较高、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二是学校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输气管道和高压走廊等。三是学校应避免学生跨越公路干线、无安全通行防护设施的河流及水域。四是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音等污染源,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三)学校总体规划。学校必须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教学、图书、实验用房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有良好的建筑朝向;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相邻的校外建筑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划、消防、日照等有关规定;教学用房与体育活动场地应有合理的间距。田径场地和球类场地的长轴宜为南北方向;校园内的交通应便捷,校园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学校的主出入口不宜设在主要交通干道边上,校门外侧应设置人流缓冲区;校园绿地及种植园地应与校舍建筑统一规划和建设;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校门;学校应设置旗杆、旗台,并宜位于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的显要位置。

(四)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一是学校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用地、绿化用地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二是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使用面积应按规范要求设计。

(五)教学装备。各科教学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四个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课外活动器材能满足学生需要;教室和专用教室的设施齐备、安全,达到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建设标准;严格仪器、设备、设施及各类耗材的管理,并及时保养、维修、更新、补充,仪器、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5%,保证安全使用;小学和初中生均图书分别达到20册和30册,并定期补充、更新。

(六)信息技术。计算机生机比小学达到15:1,初中达到10:1。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配置和校园网资源库建设符合国家、省规定标准;实行电子校务,各项工作逐步纳入信息化管理;电子备课设备、设施能满足教师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可以使用和制作课件,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严格信息技术和设备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提高使用效益。

(七)生活设施。各类生活设施符合相关要求,方便舒适;免费提供充足饮用水;安排就餐的学校须提供良好的就餐条件,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信誉度、满意度高;设置满足师生需要的水冲式厕所,保证清洁无味;学校能提供校内初步卫生保健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工作的落实,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务求实效。

第8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大学;建设规划;信息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34-03

一、前言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以实现业务处理电算化为主要任务的起步阶段、以校园网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网络化校园建设阶段和以信息服务集成为主要任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

以中南大学为例,我校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用计算机处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等业务以来,陆续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已建成了以校园网、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数据库平台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精品课程库、网站群等为代表的丰富的信息资源群,以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为代表的业务处理系统以及以信息门户、迎新离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跨部门信息系统,不仅已能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还走出了一条以信息技术服务、跨部门系统建设和自主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路。[1]

但和国内高校一样,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也面临许多问题,[2]信息化需求多样化、水平差异化、服务个性化的挑战依然存在,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的任务依然繁重,随着应用的不断丰富,数据越来越多,系统的运维越来越困难,出现了信息化时代新的工作低效率问题。[3]

二、数字大学及其定位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教育信息化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以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宽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给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技术和新方法。

面对新的形势,重新审视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面临的种种问题,可以发现其根源在于数字化校园关注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数字化、网络化上,建设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校务管理和校内服务方面,对学校教学和科研支持不够,虽然有学者分析了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问题[4]和数字化校园中科研支撑平台建设问题[5],但服务教学和科研并没有成为当前国内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的中心任务,因此,要克服数字化校园的不足,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必然要开展数字大学建设。

数字大学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时间和空间维度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模式深入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优秀成果不断涌现,管理与服务高度信息化,与大学实体相互依存的信息化和虚拟化大学。

数字大学除在现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关注高校各种环境、资源、活动等的数字化,推进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外,还将更加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教育信息化的服务范围,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着力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模式、管理服务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实现各项职能的支撑力度。因此,数字大学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更高阶段,在数字大学建设阶段,信息技术将充分展现其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数字中南”建设规划

“数字中南”是对中南大学建设数字大学的简称,“数字中南”的建设任务和内容非常丰富。限于篇幅,下面仅介绍“数字中南”的四大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及其支撑服务体系。

1.建设面向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以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通过建立集移动学习系统、视频教学系统、虚拟实验室于一体的网络虚拟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开展互动、自主学习提供方便,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构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培养所需的虚拟实验平台、教学评价平台、师生交流平台以及基于“云技术”的移动学习资源平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设学生自主学习社区,鼓励学生与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其他学生一起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其特长,展示其个性;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多媒体教室进行数字化升级,配备无线上网、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反馈系统等设施,方便师生开展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互动式交流等教学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面向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中,要注重新的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用信息技术支持新的教育理论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要注重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信息化需求,切实解决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支持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用新的信息技术、新的信息平台进行教学创新。

通过建设面向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可以为“数字中南”提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教学创新的信息化环境,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2.建设面向科学研究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第9篇:学校环境建设规划范文

1多媒体教室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各高等院校高度重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大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建设,以满足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的多媒体教学需求,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多媒体教室的规划建设中忽视了特殊课程的多媒体教学需求,未规划建设有特色多媒体教室,造成了特殊课程的现代化教育的缺失,例如我校经过多年的现代化教育发展,使得各校区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3个校区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数量已基本满足了基础课程的多媒体教学需求,为了保障3个校区现代化教育的有序发展,满足特殊课程的多媒体教学需求,必须规划建设特色多媒体教室。

1.1高配置多媒体教室

近年来某校对早前建设的多媒体教室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设备性能同新建的多媒体教室设备,从而有效提高了全校多媒体教室设备运行性能,保障了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课件的运行需求,然而对设备运行环境要求高的特殊专业课程,目前的多媒体教室设备配置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如:(1)机械设计专业软件UG、PROE、Catia、SolidWorks等;(2)建筑设计专业三维软件APM等;(3)游戏设计专业软件;(4)美术绘画赏析;(5)音乐欣赏;(6)摄影作品展示等。由于我校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所开设的特色课程较多,对计算机的配置、投影仪的清晰度、视频展示台的性能和音响效果均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特殊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的需求,提高专业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必须提高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配置、投影仪的清晰度、视频展示台的性能、音响效果。加大特色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国内各高校尤其是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应将特色多媒体教室做为建设和改建重点,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特色高配置多媒体教室。

1.2网络多媒体教室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校区的各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基本实现了无线网络TYUT_IPv6_WLAN和有线网络的覆盖,网络的建设发展为多媒体教室提供了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在多媒体教室结合网络能够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尤其对特殊专业课程的教育,网络的建设尤为重要。为适应教育部“质量工程”对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加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投入,推进研究性教学,故应规划建设网络教学平台,配合课堂教学,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精心打造一个让师生教与学互动的数字化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针对各学校教学教务信息化的特点,在已有教务管理系统基础上直接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教学支撑环境”。数字化教学支撑环境包含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型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拓展多媒体教室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升多媒体教室网络化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提高特殊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1.3智慧多媒体教室

根据学校多媒体教室分布在各校区的不同的教学点,且教学设备型号各异,操作繁琐,对教师要求高,课堂设备故障率高,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大,技术人员无法直接快速了解故障情况,使得课堂多媒体教学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质量。如何集中管理好学校的多个校区的多媒体教室,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实现更加优化的教学环境和效果,使学校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我们需要研究规划下一步多媒体教室的重点建设工作,规划建设智慧多媒体教室系统,以实现学校远距离多个校区的多媒体教室的智能化控制、远程管理、远程维护以及远距离的安全防护,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

2多媒体教室管理

为了科学管理好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室,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效,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多媒体教学,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有人力的保证,方能把信息化建设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的发展,建设好我校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2.1多媒体技术队伍建设

第一,要形成相应的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索,为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第二,要形成相应的信息化技术运维队伍,以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第三,要形成相应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化管理队伍,提高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多媒体教室分布不同的教学点,每个教学点都有相距有一定的距离。随着未来各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数量的增加和多媒体设备使用年限的延长,多媒体设备故障率的也将攀升,现有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各校区教学点分散,技术人员少,这些都给管理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必须做好多媒体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的建设规划,以确保各高等院校未来多媒体教学工作的有序发展。

2.2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管理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多媒体教室大多分布在多个校区的多个教学点,存在着众多品牌、不同型号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设备故障统计、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等工作中需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为此设计开发使用《高等院校校园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保障多媒体设备运行的正常率,规范管理手段,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全方位保障多媒体教学工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