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

第1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黄河,这条出现在亚洲的一条大河,以它那伟大而又坚强的力量,养育了几千年以来一代代华夏儿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1同学们:

在我们的祖国中有许许多多壮丽的景观,比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昔日黄河咆哮这向渤海奔去这一景观让我们叹为观止。如今黄河不在咆哮更多的是浮在江面上的垃圾和鱼的尸体,我们的黄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这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人为了图方便就随意把垃圾和未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黄河之内才导致了黄河现在的样子。

同学们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黄河继续这样下去了!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为了保护黄河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1建议有关厂家应把经过处理的水排入黄河。

2在黄河两岸多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

3建议有关人员把黄河江面上的垃圾清理掉。

4对两岸的人们说不要在黄河边洗衣物,因为洗衣粉里的化学物会对江里的水生物造成影响。

以上几点是我对保护母亲河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2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汉江,千百年来哺育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汉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生态责任,“一江清水送北京”是我们紧迫艰巨的政治任务。近年来,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废水污物直排江河,建筑废渣随意倾倒,白色垃圾随手丢弃,汉江不断遭受污染。母亲河需要我们的关注,更需要我们的保护。为此,我们郑重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

一、做保护汉江生态的积极倡导者。保护汉江需要广泛宣传,营造保护母亲河的良好氛围。我们要积极倡导环保理念,自觉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宣传环境保护以及母亲河保护知识,从而提高身边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使保护母亲河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带动全社会参与到汉江生态保护中。

二、做保护汉江生态的积极维护者。汉江的保护,需要抵制一切污染、破坏行为。现实生活中,水资源的过渡开发、工业企业大量排污、垃圾废物随意堆放等诸多问题都在影响着母亲河的健康。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珍爱水源,杜绝浪费,抵制水资源滥采,劝阻在河岸堆积垃圾、废弃物的不文明行为,坚决抵制非法污染等违法行为,积极参与到母亲河的生态监护活动中。

三、做保护汉江生态的积极实践者。汉江的保护,需要人人动手,以实际行动参与。我们要广泛开展有意义的实际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积极实践保护母亲河、清洁母亲河的生态体验活动。

共享一片蓝天,共饮一江清水。保护汉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行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养成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

积极投身“保护汉江、爱我家园”的 活动中去,让我们共同担当保护汉江的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倡议人:夏玉波

城关镇中心小学少队部

20__年11月25日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3亲爱的各位同学: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而黄河源是母亲河的母亲,处在黄河入海口的我们,世代受到黄河的恩惠。是母亲河的哺育让我们有了现在的富饶和文明。可是当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汲取知识的时候,黄河源头的孩子们却正遭受严寒的威胁,孩子们被子单薄、没有可以添加的冬衣、没有褥子可铺,晚上睡觉的宿舍,在冰凉的木板上仅仅铺一条毯子,由于缺乏被褥,有的孩子晚上仅仅就盖一个破旧的棉袄,每个冬天,对黄河源头的孩子们来说都那么难。孩子们的脸和手都生了冻疮,疼痛难忍。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心,反哺黄河源,向他们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为了孩子们能够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读书,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快到冬天了,好多同学地棉衣又到了换新的'时候了,当您准备把这旧的棉衣棉被扔掉的时候,当您把已经过时的衣服尘封箱底的时候,您是否可以捐出来,温暖一下黄河源的孩子们那?

黄河源头的孩子们期待着我们的帮助。今天您伸出援助之手,改变的,可能就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同一个母亲同一个明天”共饮黄河水的华夏儿女应该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温暖黄河源,不是青海自己的责任;而是每一个黄河儿女共同的义务。让黄河源头的孩子们都能在宽敞温暖的教室里上课,能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共同的期待、共同的责任。而我们这些高校学子更应该首先站出来,力所能及为母亲河的源头做一点贡献。让那里的孩子不再遭受严寒的痛苦,让他们也能够温暖的读书。

“温暖黄河源我们在行动”,我们在此向大家发出倡议,为黄河源的孩子们捐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我们将11月25日定为“保护黄河源日”,并将于11月25日(本周日)在餐厅东进行“温暖黄河源我们在行动——高校学子携手温暖黄河源”大型爱心募捐活动(主要募集过冬衣物、书本等)。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热情的双手,来为他们的明天托起一片希望吧!让黄河源区的孩子们也感受一下冬天的温暖,让黄河源区的孩子们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吧!!!

此外,“保护黄河源日”当天还会举行保护黄河源协会驻济高校志愿者联盟论坛,届时,山大、山师、济大、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教育学院等近二十所高校志愿者代表将会齐聚建大,共同商讨保护黄河源、保护母亲河事宜。

高校学子携手温暖黄河源、保护黄河源、保护母亲河,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4同学们:

长江、黄河是13亿中华儿女赖以生存的源泉,他们用宽广的胸怀,无私的滋润了两岸土地,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他们奔流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望着那气势磅礴、奔腾而去的长江、黄河,忆往昔,曾有多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长江、黄河那磅礴的气势,一泻千里的气概,又怎不让人所赞叹?可是,现如今,那往日壮美的母亲河,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那震天动地的阵阵涛声,就正如长江、黄河的哭诉,是那般凄凉和无奈。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无情的砍掉大片大片的树林,古时绿树成荫、水草丰美的黄土高原,在人们无节制的开垦放牧下,使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壤变得疏松,大量的泥沙被冲入了黄河,黄河便失去了以往的清秀,变得浑浊起来。并且两岸的土地,肥力不断下降,给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早在几千年前,长江中还居住着成千上万的珍稀动物,那时的长江被称作世界孑遗生物避难所。但现在,由于工业生产的废水不断排放,加上长江上繁忙的运输和人类的乱捕滥捞等,人为因素的原因,使得长江中生活的大量珍稀动物以惊人的速度从世界上消失,进入生存的倒计时。不仅这样,长江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失去了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看着这些巨变时,会急切的想要挽救我们的母亲河,那么我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1、节约每一滴水,减少用水量。

2、禁止人们频繁的航运,以及禁止在长江流域捕杀珍稀动物。

3、禁止在长江、黄河中排放污水和乱丢垃圾。

4、向身边的人发出倡议,引起他们对母亲河的重视,自觉保护母亲河。

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使我们的母亲河更加清秀,更加壮美!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5同学们:

古诗云:“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说的就是黄河这种魄力雄伟,一泻千里的壮景。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河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滋润着两岸土地,养育着各族人民,书写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征程,建立了一个个众所周知的里程碑,是十三亿中华人民的摇篮。

也许在我们昂首挺胸跨入新世纪时,母亲河正感叹“岁月不饶人”,以泪洗面,匆匆告退历史金碧辉煌的殿堂。是的,我们亏欠你太多了,母亲河!再你春风得意之时,滚滚黄沙从天而降,无情地侵入了你纯洁的体液里;青翠的树木呀,伴着“嗞嗞”的切除声,在您的哭诉中一排排地倒下,巨大机械的铁蹄对您不住蹂躏。“我体内可爱的生灵们呢?”您问,当我们在历史的大树中填上“生灵们已在大河中孤独地离去”这样一笔,您是否背着我们痛苦流涕?

“我该退出这个世俗了吧?”您苦笑着面对世人。“不不!不会!您将永葆青春!”这是我们坚定的声音。

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1.注意“思想”宣传,并制定《环境保护宪法》让保护环境的这个念头,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扎根。

2上级部门能够在各个“关口”设置“环保袋”,便于垃圾投放。

第2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一、文献回顾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1992)提出,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收益。

湿地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湿地旅游的研究大都基于生态旅游的相关原理,但也存在其独特性。鲁铭、龚胜生(200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湿地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丁季华(2002)指出,以具有观赏性和可进入性的湿地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对湿地景观、物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和观察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开展不应该改变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应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概况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口的河海交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孤东海堤、丛式井架、海上钻井和采油平台、黄河三角洲湿地博物馆、黄河水体博物馆、胜利油田科技展览馆、天鹅湖、清风湖、亚洲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黄河三角洲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资源。黄河三角洲湿地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的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划分成,沼泽湿地生态区、海滩湿地观光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新国土观光区五个游览区。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种子植物共有42科,400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植物是主要的植物物种;野生动物1555种,水生动物4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种;淡水鱼类108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3种;鸟类36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尾海雕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51种。

(二)湿地旅游开发状况

黄河三角洲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

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已开发了五个区域,在沼泽区可以欣赏沿途的动植物风光,去浅滩摸蛤蜊亲近自然。在海滩湿地区可以看到为防止海水倒灌而修筑的围海长堤,观看淤泥堆积而成的海滩。在槐林生态接待区,体验全国最大的人工刺槐林。芦苇湿地观鸟区,除了野生迁徙的鸟类之外,还有圈养的丹顶鹤、灰鹤等珍稀鸟类,为游客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提供一个新的途径。2.6万公顷的天然芦苇荡,春季万物复苏,夏季充满生机,秋季荻花如雪,冬季白雪皑皑,其间不断传来野生动物的叫声,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黄河三角洲湿地最佳旅游时节是每年的夏秋两季,这段时间景区内植被最茂盛,景色最为壮丽。游客峰值出现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占全年游客量的40%左右。主要以自驾游方式为主,以及市场上少量的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一个景点的旅游产品。

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缺乏管理

当前景区的路线是在油田开发时所用路线基础上铺设的,未考虑游客的游览需求。尤其以自驾游的游客在景区内需重复往返于停车场和主要景点间,因此旅游旺季时易发生游客拥堵的问题。景区内没有专门管理人员和警示标示,随意停车等现象严重,增加了游客受伤的可能性。不规范的管理会影响景区内野生动物的繁衍生存,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二)居民参与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黄河三角洲周边居民在当地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参与人数少,对当地旅游规划项目了解较少。目前景区没有餐饮和住宿设施,游客的就餐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居民在路边随意叫卖当地农产品,饭店以个体经营为主,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景区内缺乏员工,如环保工作人员,以及对游客进行疏导的设施和服务人员。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路线,加强服务管理

发展生态旅游要把保护放在首位,核心区要坚持保护,缓冲区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限制的开发。完善景区内道路的建设,能够单向循环,以提高游客游览效率。可以采用圆环式设计,让游览的进出口、停车场相近,但并不相互影响,充分考虑游客的游览体验。路线设计避免横穿某个区域,减少游客和野生读物直接接触的机会,进而达到旅游和保护两者的和谐相处。在景区内增加导览等服务人员,既可以增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整合旅游资源,提高居民参与度

第3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历史上黄河入海口流路是在三角洲的扇形范围内自然变迁的。随着长期的治河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河口流路的变化是可以人为地干预和控制的。1949年以后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特别是在1976年改用清水沟流路是成功的。但是,随着黄河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进入河口地区的水量成大幅度减少趋势,致使河道向海域输沙的能力也大大减弱,逐渐导致尾闾河道不断萎缩,过流断面不断减少,拦门沙发育减慢甚至向海口内入侵。为此,长期稳定清水沟流路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关系到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黄河的长治久安,意义非常重大。对此,笔者就新时期如何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拟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仅供同仁参考:

1坚持调水调沙,实现河口减淤疏浚

实践证明,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8次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效益,特别是对黄河下游的河口河道来讲,起到了巨大的减淤疏浚作用。因此,调水调沙作为河流治理的工具是具有生命力的,效果是良好的,但是,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也应切实考虑和解决好对河口地区不利方面的问题:

1.1调水调沙的运用应解决多目标、多效应的协调和实现。通过调水调沙,在实现河道的减淤冲刷,保持水沙通畅下泄的同时,也应通盘考虑河口地区的防洪工程设施的防洪和能力,入海流路的稳定问题。这是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1.2就黄河口而言,其冲淤演变的方向和特性不紧紧受制于来水来沙条件,同时还要受到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等,因此,在进行调水调沙运用时,还应考虑海洋动力等其它相关条件。这样才能对稳定黄河入海流路,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

1.3应加强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预报工作,对于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调水调沙是实行年度调节还是多年调节值得商傕。只有通过对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的科学预测,并结合考虑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才可能实现调水调沙的科学决策。

2提高河口防洪抗凌能力

河口的防洪抗凌能力是关系到能否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问题。近年来黄河口的来水来沙量一直在减少。水少沙多使主槽淤积以及河口侵蚀基准面位置继续下移,河槽进一步萎缩,输沙能力进一步降低,致使河口段主槽平摊流量减少,同流量的水位抬高,过洪能力减小。由于水沙条件恶化,河道断面形态又出现了对防洪十分不利的二级悬河,滩地横比降增大,中常洪水也可使河势发生改变,形成横向流或者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所以,应进一步加固和完善堤防和河道工程,对黄河大堤进行加高加固,加快淤背区建设力度,使悬河变为地下河。同时选择适当河段,采取挖河疏浚、束水导流、护滩保槽、稳定河势等措施,从而达到减轻河口的防洪压力,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目的。与此同时,冰凌也是造成不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课题。来水量减少,封河水位低,开河时更易形成冰坝,因此,充分发挥水库防凌运用模式的作用,抬高封河水位和降低开河期的下泄流量。应采取在开河期要有实现分水防凌的条件,利用齐河北展宽工程、垦利南展宽工程和东平湖等都可以用于分水防凌措施。

3加强河口治理的科学研究,为稳定黄河入海流路提供理论支撑

众所周知,稳定黄河入海流路必须要有理论支撑。因此,加强河口的治理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黄河口演变规律错综复杂,受许多内在条件和外界因素制约和影响。为此,必须正视河口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这一基础工作。

就目前而言,一些急需的系列资料尚不具备,制约了河口治理方案的探索和改进。利津断面至入海口有112公里的距离,利津站的水文特征值难以代表河口段的河道情况,无法据此对河口冲淤变化做更为科学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在丁字路口附近建立一个水文站,搜寻整理并分析入海口附近的水沙资料。其次搞好黄河河口河势、拦门沙等情况的观测及近海海域地形测量工作,大力开展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为今后的河口治理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只有这样才是综合治理黄河河口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为了更有利于黄河河口的研究与治理工作,建议尽快启动“数字河口”工程建设。

4实现河口统一管理和依法管理

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环节,还得靠完善可行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河口治理的各项工作由黄河河口管理局、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共同管理,工程投资也由三方筹集。多部门共同管理对河口综合治理与开发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如今,黄河河口治理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黄河三角洲和东营市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允许有重大决策出现偏差。因此,黄河河口治理必须纳入统一的管理渠道,只有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保证河口治理的有序进行。但由于河口治理与黄河流域的整体治理密不可分,河口来水来沙量的调控是河口治理成败的关键,而黄河全流域水沙又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同一调度的,因此建议,成立由黄委会牵头,地方政府、胜利油田以及海洋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河口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加大法治管理,实行以法治河,此举也是黄河河口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有的相关法律对河口的一些特殊情况针对性不强,加之不完善、不具体。虽然在河道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都已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有时在各法律之间又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操作难度大。建议尽快制定《黄河河口管理法》,实行黄河河口的法制管理,笔者相信,只有法律、法规作支撑,一定能够有效对河口的综合治理发挥重大的作用。

第4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滩涂;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

2009年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与资源利用成为近年来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实施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滩涂资源、海盐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等重要资源,尤其是其丰富的滩涂资源,为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但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护与开发并行,才能促进高效生态经济顺利发展进行。

一、目前黄河三角洲滩涂主要开发利用的方式

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蕴藏量大、开发利用价值高等特点。黄河三角洲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廉价的地租,吸引了大量化工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在此落户。

(1)海产养殖和石油开采

黄河三角洲浅海地区滩涂地区平坦开阔,潮上带为黄河淤积平原, 潮间带跨度大,淡水径流量比较大,地势比较平缓,水质肥沃,饵料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当地居民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滩涂的这一优势,加大了海水养殖的力度,扩大海水养殖的范围,在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建立了众多养殖基地。海水养殖的品种有中国的对虾、鲈鱼、梭鱼、梭子蟹等,养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而且远销日韩等国。三角洲内浅海及滩涂油气田资源丰富, 现有油气田16 个, 年产石油能力达到460×104 t。

(2)填筑滩涂,扩建城市、交通及港口

近几年来,由于环渤海经济圈和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带动,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开发也迅速展开,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滩涂的开发利用和城镇的建设。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黄河三角洲通过填筑滩涂,以达到扩建城市、交通和港口的目的。现有油、商、渔港11 处, 分布在沿海10个港址上, 有东营港和黄河港2个对外开放港口, 港口吞吐量约264.65×104t, 其余均为二、三级渔港自然港口和盐、油专用港口。

(3)制盐与盐化工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当地廉价的地租和丰富的海盐资源,沿海化工正在逐渐形成规模。三角洲盐业原料海水和地下卤水资源丰富, 是盐业及盐化工业发展的优良场所, 盐场遍布东营市三县两区的沿海地区, 主要有广饶盐化集团公司盐场、东营区王岗盐场、垦利县盐场、垦利县永丰制碱厂、利津县及乡镇制溴厂、河口区新光盐场、新户盐业一、二场等。

(4)滩涂围垦种植

近年来,由于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人口稠密, 耕地稀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几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对滩涂进行了大量围垦,来扩大耕地面积,进行发展种植业,以缓解人地矛盾。这些地方现已成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及温带水果生产地。

二、目前黄河三角洲滩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滩涂资源过度围垦和无序开发,导致滨海湿地退化

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耕地稀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加大了对滩涂的围垦,大量湿地遭到过度开垦和无序开发,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不仅使湿地生物失去了栖息地,滩涂埋栖性贝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被破坏,埋栖性贝类资源衰退,使湿地景观急剧减少。

(2)众多化工企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污染日益严重

由于黄河三角洲滩涂廉价的地租,众多工矿企业纷纷落户,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例如溴厂和农药厂的设立,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加上沿岸生产生活污水的无度排放、入海河流的污染、海上泄漏油事故的不断发生、海水养殖自身造成的富营养化等原因,陆地有害物质入海量增加,海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致使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环境污染状况不断恶化。当地居民由于长期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水平显著下降,部分当地人也因污染而得上一些疑难杂症,遭受病痛的折磨。

(3)滩涂开发利用程度低、效益差,经济结构不合理

从黄河三角洲现有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和程度来看,总体说来存在技术落后,经营粗放,滩涂开发科技水平低、效益不高等问题。黄河三角洲滩涂开发目前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技术,属于高消耗、低产出的类型。在品种改良、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法均滞后于滩涂开发的需要。在黄三角的滩涂经济结构中,传统的盐化工、石油化工业、海水养殖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刚刚起步,旅游业尚未发展。长此以往,开发沿海滩涂靠消耗资源而不是优化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无法持久下去,还会造成对滩涂资源环境的破坏。

三、建议与结论

随着省政府和国家战略的出台,我们必须以客观正确的姿态重新对黄河三角洲未来的滩涂利用与开发做出准确的定位,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真正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径。笔者认为加强黄河三角洲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高效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遵循三条原则:其一,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的原则;其二,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现有滩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政策的原则;其三,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不能破坏生态系统。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加快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滩涂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关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加强滩涂盐田改良,海水养殖生态农业,建设盐生经济作物的开发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切实加强生态经济模式的研究,为合理利用滩涂资源提供科学的研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互协调,从而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注重滩涂保护,建立完善滩涂的保护政策体系,建立起滩涂保护和发展的管理协调机制,理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统一规划,合理分配职能。(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高生,李克勤,战立伟.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动态变化及保护对策.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394—398

第5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石嘴山市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29-02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地处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总面积5 310km2,总人口73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9.2亿元,是宁夏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黄河流域13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也是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石嘴山虽然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西缘,但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全年降雨集中,平川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80mm左右,贺兰山林区年降雨量在447mm左右。

1 水资源利用现状

石嘴山市水资源主要是黄河过境水和地下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均采自地下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308亿m3,黄河入境实测年径流量277.373亿m3,出境年径流量241.2亿m3;4条支干渠引水量为10亿m3左右,年平均排水量为6.09亿m3;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为3.384亿m3/a,污水处理能力0.511亿m3,中水处理能力0.33亿m3,中水回用量700万m3。地下水日供水能力为31.38万m3,实际年取水量为2 767万m3。人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07m3,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10。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1.1 水资源总量 石嘴山市多年平均降水量7.308亿m3,平均产水模数2.25万m3/km2,其中地表水资源1.004亿m3,地下水资源量计3.977亿m3,重复计算量3.374亿m3,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m3。

1.1.2 过境水资源量 石嘴山市过境水资源主要为过境黄河水。根据自治区分配我市的“87”水权分配方案,我市的黄河水资源量为5.935亿m3。

1.1.3 水资源利用状况 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为11.003亿m3,其中引用黄河水9.767亿m3,当地地表水0.082亿m3,地下水1.116亿m3,污水处理回用量0.038亿m3。农业引用黄河水9.721亿m3,占黄河取水量的99.5%,工业用水量和城镇生活取用地下水0.887亿m3,占地下水取水量的78.6%,形成了农业高度依赖引黄灌溉,工业和生活依靠地下水的用水格局,同时,中水回用量偏低,仅占污水处理回用量的22%。

1.2 城市集中水源地概况 石嘴山市经矿产资源储量委员会批准的水源地共有8个,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水源地水质,I级的有1个,Ⅱ级的有4个,Ⅲ级的有3个。水源地探明的可开采资源总量为31.779万m3/d,实际开采量为12.6万m3/d,2012年生活供水量为0.232亿m3,日用水量约为7.5m3万/d,依托地下水源地共建有7座水厂,覆盖供水服务人口61.57万人。

1.3 工业企业自备井用水概况 全市共有工业自备井用水户349家(两个城市区164家,平罗县185家),614眼工业用水源井,2015年工业取用地下水0.654亿m3。

2 存在的问题

2.1 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石嘴山市的基本水情。石嘴山市水的供给主要依靠过境的黄河水,包括存储量有限的地下水大部分也是黄河灌溉补给,现自治区分配我市的“87”水权分配方案为5.935亿m3,按照石嘴山市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石嘴山市的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将达到13.83亿m3,而现有的水资源严重不足。

2.2 地下水超采严重,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石嘴山市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在宁夏重点布局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基地,是依托托厂矿建设了石嘴山市,打自备井取用地下水成为了企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主要水源。特殊的自然地理和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石嘴山市农业灌溉高度依赖黄河水灌溉,城市生活、工业和生态用水高度依赖地下水的现实。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绿化面积的增加,大量地下水的开发使用,导致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水环境污染。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石嘴山市已形成5个地下水超采区,基本涵盖了贺兰山山前洪积扇及部分冲湖积平原区。地下水的超采,造成潜水通过弱透水层对地下水进行越流补给,承压水水质有恶化的趋势,Ⅳ类水已占据超采区地下水的近一半地区,使本就脆弱的水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制约了石嘴山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平较低 我市的第一座污水处理厂2001年1月1日投入试生产,第一中水厂于2004年年底试运行,中水管网覆盖率低,范围小,只是定向为大武口发电厂和石嘴山发电厂等大用水户供水,中水使用量440万m3,回用率仅为不到22%,虽然从2003年星海湖、瀚泉海、盐湖等调蓄水库,但雨洪水资源化利用的不确定性,造成雨洪水资源利用的难度,浅层微咸水的利用还处于空白。

2.4 水源地保护工作滞后 石嘴山市探明的6个备用水源地还未划分保护区范围,正在使用的6个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虽然划定了保护区范围,但缺乏保护措施,致使违法侵占现象时有发生。

2.5 农业灌排任务艰巨,缺乏灌区末梢水资源调蓄工程 石嘴山市处于青铜峡灌区末梢,相比其他地市农业灌溉难度较大,排水困难,虽然自治区实施的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可解决大部分排水问题,但因财力有限,加之3个县区中,自备井管理和统建供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黄河水和地下水、县区区域各自为政,建设的星海湖、翰泉海、银善水库等只能调蓄区域局部水资源的配置,缺乏灌区末梢的调蓄工程,从而使丰水期存不住水,缺水期无水可用。

2.6 水系不连通,水环境质量堪忧 一是石嘴山市处于极大排水干沟的下游,由于沟道上游城市及工业污水排入,水体水质恶化,致使石嘴山市的水环境不佳。二是受自然条件限制,我市水体不连通,湖泊、水库,境内水域富营养化严重,均未达到功能水体的要求,2012年石嘴山市4个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只有25%。三是城市地下水水源地因保护区面积大,投入不足,受城市发展侵占和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水质受到极大威胁。

2.7 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虽然石嘴山市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在宁夏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国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水务一体化体制还未理顺,多龙治水现象依然存在。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各县区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和各水功能区的纳污红线,对全市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建立水资源的保护体系。加强黄河两岸、湖泊、水系、沟系、渠系及湖泊湿地保护,利用技术支持实现分质供水,节约保护水资源。

3.2 优化水资源配置 以水资源利用为抓手,加强骨干水源工程、水系连通、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推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力度,严格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脆弱区的水生态修复,建立符合石嘴山市水情的水资源用水、管水体系和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用水安全的水环境承载格局,找准水资源在支撑经济社会发挥中解决的路径和措施。

第6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河南平原 浅层地下水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301-1

1面临的问题

河南平原属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包括河南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和东部黄淮海平原,面积77330km2,总人口约7000万。西部近山平原城市密集分布,东部平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区域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原生劣质地下水和地下水污染等因素影响,加剧了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以淮河为界,河南平原南北气候过渡性明显,南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北为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平原区自北向南分布有海河、黄河、淮河三大水系。地貌形态以黄河冲积扇为主,地势西高东低,黄河以北略向北东倾斜,以南向南东倾斜。海拔高程从西、北部边缘的200m、南部边缘的120m向东逐渐降至50m以下。历史上黄河的频繁决口、改道,形成古河道高地、洼地、沙丘沙地、决口扇等微型地貌。

3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3.1原生水文地球化学异常

3.1.1高矿化地下水

高矿化地下水也称之为地下咸水,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与冲积平原的交接洼地、黄河冲积扇前缘、黄河背河洼地、黄河故道及两侧的槽形洼地。高矿化水的矿化度与其水化学类型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矿化度越高,水化学类型越复杂。矿化度为1-3g/L的浅层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SO4・CL-Na・Ca・Ma、HCO3・SO4・CL-Na・Ma、HCO3・CL SO4 CNa、CL SO4 -Na・Ma等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的修武-获嘉-延津一带和安阳东部区域和黄河以南的开封-通许―鄢陵以东,分布面积15344km2。矿化度大于3-5g/L的半咸水,其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Ma、SO4・HCO3 -Na・等,主要分布在虞城、民权一带的黄河故道,分布面积298km2。浅层高矿化水的成因类型一般为古盐渍化型,多与地下水径流滞缓和地下水浅埋有关。

3.1.2高氟水

浅层地下水含氟量高于1mg/L的地区,主要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黄河以北多呈片状分布在浚县、内黄、修武和封丘的东部。黄河以南,呈断片状分布在开封-许昌-周口-商丘一带。含氟高于1mg/L的区域面积259514km2,其中氟含量高于2mg/L的地区在周口北部局部、封丘-长垣东部,面积达2728km2。从高氟水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地下水中的氟含量与黄河堆积物,尤其是与次生黄土中的含氟矿物高、地下水径流滞缓存在正相关联系。

3.1.3高铁、高锰水

黄河两侧及以北高锰高铁呈三条带分布:一是现代黄河河道影响区,在郑州-开封-民权北一带,浅层地下水铁、锰含量分别达1.1mg/L和1.5mg/L以上;二是黄河古河道带和背河洼地,在新乡北-滑县-内黄一带,水中铁、锰含量均超标50%以上;三是新乡西北至安阳浚县的太行山前与黄河冲积平原交接洼地,浅层水铁含量超标近30%,锰含量超标20-80%。地下水中富含铁、锰多与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有关,一般在还原环境下,含水介质中亚铁含量较高。

3.2浅层地下水污染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区多分布在乡镇周边及城市废水排入的河流两岸,面积69168km2。根据污染程度,近山区及驻马店市南东的确山、平舆、正阳和周口东北的太康等地为轻微污染区,污染面积21983km2。水中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COD、硫酸盐、氨氮等因子均达污染程度;中等污染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的焦作北部、新乡东南地区以及鹤壁的淇县、浚县。黄河以南郑州东部-许昌-驻马店一带等,面积达30145km2。主要污染因子有:总硬度、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亚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及氨氮等;严重污染区以条带状分布在黄河以北的新乡-濮阳-清丰等地,黄河以南多以片状分布在的开封东南、扶沟、淮阳、沈丘、漯河等地,面积17040km2。主要污染因子有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硝酸盐、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氨氮、亚硝酸盐等。

人类活动中环保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地下水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农田化肥、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得浅层地下水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三氮、挥发酚、铬、氰化物、氨氮、有机氮、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

4浅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4.1加强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勘查

河南平原区多以抽取浅层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途径的城市,多数存在着开采不合理、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局部污染加剧、水资源衰减等问题;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突发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城市居民饮水安全。近年来,气候干旱日益严重,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为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应当建立城市供水水源储备机制,包过建立非常规的并有一定开采周期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4.2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河南平原近山前地区有不少矿井排水,矿井排水大幅度降低了地下水位,疏干了浅部含水层,引起区域性地下水资源枯竭。多数矿坑排水中部分水质较差,随意排放常造成水土污染,破坏地面生态环境等。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对矿井排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用水。因此,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排水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第7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对策建议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1.63万。榆林市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区内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398mm。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4.7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可利用量为5.46亿m3.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2.75亿m3.2015年末规划新增加需水量为5.42亿m3,2020年规划新增加需水量为6.00亿m3.新增加的需水量,除少部分在提高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的条件下在境内可以解决外,大部分基本都需要从境外调水。

1 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1)底子不清,储量不准。现有水资源的资料和数据均沿用上世纪90年代的数据,加之多年来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实际数据与原成果有较大差距。

(2)水利工程的利用率都达不到设计供水能力,亟待加固维修,提高利用能力。

(3)数量短缺矛盾。“十二五”期间,全市供水能力缺口为4.5亿立方米,水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4)生态用水日趋紧缺。部分地区用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这个问题正在逐渐加剧。

1.2 水环境污染严重

榆林市北部有煤、西部有气、南部有盐,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建设,工矿及城市用水量将显著增加,其废污水排放量也将急剧增加,工业废液、废渣渗漏和直接排放将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目前全市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达标排放的仅占总排放量的15%。

1.3 水资源没有做到合理有序开采利用

在全市范围内仍然有不顾总体规划乱采、超采地下水的现象。据调查,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导致全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2.5米,局部地方已达6米。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地表植被生长缓慢甚至枯死,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1.4 水资源利用率低

一是节水宣传不到位,市民的节水意识不强;二是法律法规缺乏具体操作细则,监督不力,查处不严;三是节水灌溉技术仍粗糙,高新节水技术应用少,农业灌溉平均用水定额为322m3/亩,灌区渠系利用系数在0.5以下。四是工业企业节水措施配套差,万元产值用水定额高,重复利用率低。

1.5 矿产资源的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打穿了地下隔水层,引发了地表水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周边植物枯萎,生态破坏,使不少井泉干枯,库坝干涸,河溪断流,树木枯死。

2 水资源开发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建议

2.1 科学普查,合理规划,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放在首位

首先应摸清全市水资源的家底,尽快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全市水资源普查,对重要水源地进行详细勘探,然后编制全市水资源中长期规划,规划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方案。

2.2 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与水的承载力相适应

一是搞好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审查,提高水资源对引进项目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二是做到以水定项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水资源量不能满足项目要求的,坚决不引进。第三要在留足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发展能化工业,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利益。

2.3 从源头上治理水体污染,提高中水利用率

首先应考虑各县区建设污水处理厂,解决排放污水问题;其次要健全监测体系,督促各企业配套污水、废水处理系统,提高中水利用率,使排放水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同时还应注重水源地的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落实责任,从源头上预防污染,确保水质的安全可靠。

2.4 规划建设新的水源工程

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蓄水工程。建议加快王圪堵、朱盖沟水库等水源工程的建设,积极搞好总体规划,开发利用天桥岩溶水、黄河漫滩地下水,还要加快黄河龙口引水工程的建设,中远期规划新建碛口、大柳树黄河引水工程,为榆林市中长期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证。

2.5 改造、提高现有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

榆林市节水的重点环节仍然是农业灌溉,国有灌区年引水量4亿多立方米,渠系利用率仅为0.5左右,毛灌溉定额高达1329m3/亩・年,要加快对国有灌区进行技术改造,仅国有灌区可节水50%,年净可节水1亿立方米。

2.6 加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的动态监测

煤炭开采会直接破坏地下水的储存条件。矿井大量抽水会导致矿井周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致使周边地面植被枯萎。因此,要实行动态监测,根据监测信息,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

第8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自驾车在东营旅游是非常惬意的,因为东营市没有山,尽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到东营可以享受那种驾车几小时看不到人烟的空旷景象。东营在山东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芦苇、红柳以及野生动物的乐园让人大开眼界。

在山东有句颇为流行的广告语:泰山在这里崛起,孔子从这里诞生,黄河由这里入海。东营市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土地,人文资源虽然不多,而作为黄河入海口的自然景观却有着独特风貌。虽然5000年来黄河曾经几次断流,但自2004年起,黄河入海口又恢复了它的原貌。

东营黄河大桥

处于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中心,是沟通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南北两部和连接胜利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区之间的交通枢纽,是黄河最下游的一座公路桥。大桥全长2817.46米,宽19.5米,主桥5孔,长682米,是中国跨径最大、桥面最宽、载重量最大的新型的钢斜拉公路大桥。站在大桥桥头远眺,南部县城群楼林立,周围畦田广阔,碧绿葱茏。在黄河大桥的左侧,大桥公园将神化传说和现代游乐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公园风格。地址:垦利县可泊车

东营港拦海长堤

渤海岸边,有一道人工从海里筑起的拦海大堤,这就是人称“海上长城”的孤东海堤。其全长57公里,底宽38米,顶宽10米,高5米,一色的大青石护坡,柏油灌顶,气势雄伟,坚固异常,多次挡住风暴海潮的冲击,称为滨海地区人民生活和孤东大油田建设牢不可破的保护神。大堤北侧,是气势浩大的东营港。夜晚,灯光照耀、星光万点,如同一座富丽堂皇的水上宫殿。南侧不远,就是黄河入海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黄河水体纪念碑

黄河水体纪念碑是一座东西长790米,高2 5米,宽1米的墙体。从黄河源头向下每隔5公里取水0.5立方米,直到黄河入海口处,共取1093个水样,进行防止泥沙沉淀的重水处理后,分别注入方形玻璃罐中,并分别用中、英、法、德、日5种文字注明各水样提取的经纬度以及黄河到此点的长度,按自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排列筑入白墙之中。这1093罐黄河水包含了黄河在整个流程中的色彩变化,代表了黄河从起源到入海的全过程。地址:清风湖畔可泊车

天鹅湖旅游度假区

总面积63平方公里,是一所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水上游乐园,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湖区。

天鹅湖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主体部分,水域辽阔,景点繁多,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鸟类资源,尤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天鹅著名。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大批天鹅相约而至,景色美丽壮观。

天鹅湖有栈道直通湖中心的太阳岛,岛上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假山花圃锦绣迷人,遇到雾多的早晨或黄昏,远远望去,犹如苍苍茫茫的水面上骤然浮起一座空中楼阁,若隐若现。天鹅湖内还有4座生物岛,布列在中心岛的四方,面积有1800平方米。岛上百乌云集,每到繁殖季节,这里便是鸟的产床。区内还有温泉浴场,浴场温水取自地下1000余米处,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经常洗浴,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位于东营市东北部,地处黄河入海口与黄河故道之间,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面积15.3万公顷,是东营市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旅游景观之一。黄河三角洲是融广袤、新奇、野趣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区,旅游资源以奇、特、旷、野、新为特色。这里是百鸟的乐园,目前已发现鸟类269种,数量1000万只以上,其中包括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如丹项鹤、白头鹤、大鸨、大天鹅等共41种。区内草木丛生,狐兔出没,仍保留着原生代的特色。这里是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最大的人工槐林,共有11 300公顷,还有数万公顷芦苇及其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内有着特殊的生态环境,被誉为“地球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年轻、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内有著名的五大帚观 黄龙入海、长河落日、草原秋色、芦花飞雪、镇海锁浪。

黄龙入海:在黄河入海口处,平时宽阔坦荡而又平静,河岸边茫茫的荒原与河水融合在一起,在蓝色的天空下闪着金黄色的色泽。河海交汇之处,是一条黄蓝分明的水位线,恰似两匹绚丽的绸缎,在此打上 个同心结,系在黄河三角洲的颈项上。一旦进入汛期,入海口则别有一番气势,河水涌浪滚滚,涛声阵阵,天水一色,如一条黄色巨龙冲向大海,河洪与海潮相碰响声震天动地,使人惊心动魄,终生难忘。长河落日:站在黄河岸边观日落,能会体验到李清照所写“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景色。广漠的黄河呈橙红色,天上一个太阳,水里一个太阳,两者交相辉映,黄河如茫茫沙漠,西不见首,东不现尾,有一种大自然的威严。草原秋色:秋天,丰茂的牧草一片金黄,秋风吹至,似海浪起伏,牛羊徜徉其中,天鹅、仙鹤在水泽草丛间嬉戏,野兔膘肥体壮。秋天的草原殷实丰铙,是黄河口旅游黄金季节。

芦花飞雪:黄河口每一处凹地和水泽边,都是一片片的芦苇。这里的芦苇植株高大,万片的芦苇像荒原上天然的屏障。冬天芦苇成熟时,苇穗由淡紫色转为粉白,成絮状物,像蒲公英一样在空中、荒野上随风飘扬,似云如雪,为茫茫三角洲披上一层朦胧的诗意。

镇海锁浪:在河海交汇处的北侧,有一条宛若长城的堤坝,这就是镇海锁浪保护油田开发建设的孤东围海大堤。大堤始建于1986年春,南起黄河入海口孤东南环路东段,北止桩西北端滩头,底宽10米,高5米,青石护坡柏油铺顶,全长57公里。堤外是烟波浩淼的大海,黄河之水注入渤海,似一条黄龙扑向大海,蔚为壮观。

配套设施:在东营港附近有金岛宾馆,是二星级宾馆,离自然保护区只有4公里,于东营港内的海员俱乐部,可以吃到各种海鲜。离自然保护区10公里处有规划完善、建设规范的现代化小镇――仙河镇,为游客提供吃、住、娱、购一体化服务。

游程建议

第9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GIS生态敏感性;多因子评价法;聊城市

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变化的适应能力[1-2]。生态敏感性研究可以反映区域生态系统在遭受外界干扰时,发生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进行生态修复的难易程度。生态敏感性越强,对外界的干扰越敏感,遭受生态环境破坏后修复的难度就越大。通过生态敏感性研究可以明确研究区域现状自然环境背景下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落实到空间上,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可实施的策略及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京杭大运河畔,东倚岱岳与济南市相连,西以卫运河为界与冀南、豫北接壤,北与德州市毗邻,南滨黄河与水泊梁山隔河相望。地处北纬35°47'~37°02'、东经115°16'~116°32'之间,京九铁路纵贯南北,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境域南北长138公里,东西宽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90.89万人。

聊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8~13.4℃,无霜期193~2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63.0~2740.8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6~62%,年平均降水量为567.7~637.3毫米,东部、东南部多于西部、西北部,年平均地温15.4℃。

聊城市境内地形较为平缓,除东阿县沿黄河一带有十余座石灰岩剥蚀残丘外,其余皆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在22.8-47.8米之间,莘县西南部最高,海拔49米,高唐县的东北部最低,海拔27.5米。聊城市地貌主要为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沙质河槽地六种类型。聊城市主要河流为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金堤河及小运河,境内除黄河、金堤河属黄河水系外,其余均属海河水系。聊城市地势平坦,土层较厚,沙粘适中,垦殖率高,灌溉条件优越,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境内土壤分为褐土、潮土、盐土和风沙土四类。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生态敏感性评价时,常采用多因子综合评定法。为使构建的指标体系既能准确描述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又能保证建模和运算的可能性,对于评价因子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3-4]:

(1)代表性和科学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尽可能反映城市自然景观资源与生态状况,并能够对整体评价和后期规划设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可操作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应在数据收集上具有可操作性,数据能够被准确搜集,并且数据对规划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3)区域完整性原则。生态敏感性分区从理论上讲,不可能和行政区划相一致,但人类活动受到行政区划的强烈影响,在资料获取和生态敏感性分析时主要以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进行。

根据对聊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对城镇开发建设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作为生态敏感评价一级指标,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安全与水土保持、水综合、生境植被、生物多样性。在一级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对各一级指标体系的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建立二级指标体系。

文章选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值[5-7],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研究。综合各项因子的评价结果,结合相关评价标准, 将区域划分为极度生态敏感区、重度生态敏感区、中度生态敏感区、轻度生态敏感区、一般生态敏感区[8]。

2.2 评价方法

采用多因子评价法对聊城市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多因子评价法可以更加全面、综合地反映出各类评价因子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的影响[9-10]。构建反映上述五类指标状况的各类生态敏感性指数,对各类指标下的影响因子进行计算,分级赋值付权重进行叠加计算后,首先完成各个一级指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后对各一级生态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叠加,完成综合评价。

主要数据源包括聊城市T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解译数据、30米×30米数字高程模型,地貌类型分布图、土壤侵蚀分布图、地质灾害分布图、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蓄滞洪区、水环境功能区等多种基础信息数据。

采用取权重法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指数计算[11-13],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SSj为j空间单元某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指数;C(i,j)为j空间单元i因子敏感性等级值,n为因子个数,Wi为i因子影响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权重;根据分级标准来确定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因子评价结果

3.1.1 地形地貌敏感性

对高程、坡度、坡向、地貌等单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地形地貌敏感性分布。聊城市地形地貌大部地区属于轻度及一般敏感区域,地势平缓、地势起伏较小,为典型的黄河冲击平原,地貌以缓平坡地、河滩高地、浅平洼地为主。聊城基本的地形地貌条件对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基本不存在限制,大部分土地经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均可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使用。

3.1.2 地质安全与水土保持敏感性

对土壤侵蚀、地质灾害、土地盐渍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单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地质安全与水土保持敏感性分布。东阿县西部沉砂池区域、茌平县西北、东昌府区东南部、临清市南部是地质安全与水土保持敏感区域,区域内应避免与环保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保持水土,恢复生态。

3.1.3 水综合敏感性

将水环境功能、水源保护区、蓄滞洪区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水综合敏感性分布。聊城境内多条重要河道流经,其中黄河、京杭大运河、徒骇河、马颊河、南水北调引黄干渠等属于聊城境内的骨干水系、航道、水源、重要景观和生态基质,对聊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河道蓝线范围内禁止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各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照相关规范内严格限制城市建设,通过控制、管理土地利用,达到保护水资源、维护并强化区域水系格局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保障雨洪安全。

3.1.4 生境植被敏感性

基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来揭示聊城市植被生长状况的空间差异。植被指数是表征绿色植被的相对丰度和活性的辐射量值,可简单地通过不同遥感光谱波段间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计算获得[14]。

通过对聊城市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林地分布情况,再利用影像数据中近红外波段(NIR)与可见光红波段(R)进行运算,得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计算结果[15]。

式中,nir表示近红外波段;red表示红波段。NDVI值越小,生态敏感程度越高。选取聊城市2010年(TM30×30m)的遥感数据,用EADRAS软件对其进行解译,并计算不同年段的NDVI指数,进行植被指数分析。

聊城市属平原农业区,农田是主要的生态环境构成因子,天然植被稀少,造成生态结构单一,系统稳定性差,对外界影响因子的抵抗力较低,易发生生态破坏,系统恢复力较差。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聊城市植被现象较为突出,水土流失情况相对严重,不利于水土保持与生态系统完善,应加以治理,做好植被保护工作,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

3.1.5 生物多样性敏感性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内分布并保护着多种野生动物物种和高等植物物种,是聊城市生物多样性相对富集区域。聊城市域范围内设立了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市级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7处市级森林公园,受保护的国土面积仅占总国土面积的5.87%,生物多样性保护受阻。

通过建立核心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严格禁止非保护类的建设活动;建立缓冲区,避免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干扰,起到隔离与保护作用;重点加强保护区之间的生态廊道建设,提高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增强景观连通性;城市建设应以保持生物和自然过程的连续性为原则,高等级公路建设或改造前,应预留野生动物通道。

3.2 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

根据生态敏感区划分得到的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

极度及重度生态敏感区面积约2169.1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39%,主要分布在东阿县洛神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东阿黄河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唐清平省级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用地,以及水域、土壤强度侵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坡度大于25度地区。极度及重度生态敏感区是对全市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一旦遭受破坏较难恢复,对维持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地区应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育为主,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中度敏感区面积约2007.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49%,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度侵蚀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区、植被覆盖程度较高地区。对于核心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缓冲与保护意义,起到隔离外界污染作用,同时防止城市无序连绵发展,该地区应该重点加强植被保护与退耕还林建设,防控水土流失发生,逐步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轻度及一般生态敏感区面积约4367.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12%,主要分布在现状建成区及其周边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缓,地质灾害不易发,是承载城镇建设的主要空间,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控制污染排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产业选择上以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清洁产业为主,加强城市内部绿化建设。

4 结论和建议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根据对聊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选取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地形地貌、地质安全与水土保持、水综合、生境植被、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敏感评价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对各一级指标体系的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建立二级指标体系,构建两级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RS遥感解译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值,采用多因子评价法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研究。

聊城市生态环境敏感区分布以轻度及一般生态敏感区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51.12%,极度及重度生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河湖湿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5.39%。聊城市植被构成以耕地为主,植被结构单一,区域连通不强,虽然生态敏感度较低,但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并伴有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现象。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应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育为主,构建绿色生态保护带,加快平原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建设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林业重点保护节点,以农田林网、河流道路四旁树木为绿色通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生态环境不敏感地区,应严格控制建设强度及建设类型,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全面促进资源集约与节约,加强城市内部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构建与保护,与区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体系,同时起到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扩张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鹏飞.规划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沈刚.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生态城市规划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4.

[4]李丽娜.上海生态敏感度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5]赵跃龙,张玲娟.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1998(1):73-78.

[6]戴英,张晓晖.基于GIS的城市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J].地球物理学展,2003,18(2):353-356.

[7]赵焕臣.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8]左志莉,周兴,吴壮金.广西贵港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6):1172-1177.

[9]SUNGRYONGHA,DHONGDJUNG,etal.Arenovatedmodelforspatialanalysisofpollutantrunoffloadsinagriculturalwatershed[J].WatSciTech,1998,38(10):207-214.

[10]CASSELGINTZM,PETSCGEKHELDG.GISbasedassessmentofthethreattoworldforestsbypatternsofnon2sustainablecivilizationnatureinteraction[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0,59:279-298.

[11]刘康,欧阳志云,王效科,等.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评价及空间分布[J].生态学报,2003,23(12):2711-2718.

[12]尹海伟,徐建刚,陈昌勇,等.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2006,26(1):64-69.

[13]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2):68-70.

[14]田汶鑫.基于遥感影像进行城市植被信息提取的研究现状[J].硅谷,2012,(15):22-2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