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农业观光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观光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观光规划

第1篇: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关键词:观光农业;景观设计;城市;生态

一?定义重释

1.1?景观的定义

景观是对生态、技术和文化影响因素的时点反应。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1)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2)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3)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4)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解,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1.2?景观设计的定义

景观设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融合了人类文化学、建筑学、地理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众多学科的庞大综合学科。D·W·梅尼格讲到:环境使我们作为生物延续下来;景观作为文化展示给我们。任何文化都可以从景观来发现自身。现在,景观设计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之中,景观环境设计拥有广泛的对象领域,其宗旨就是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上为人类创造休闲、娱乐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1.3?观光农业的定义

对于观光农业,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概念。但内容大同小异,即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媒介,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吸引城市人回归农村,体验农村生活与文化并同时满足游览者观光、休闲、求知、购物等各种功能的旅游业。观光农业是都市农业的一种经营模式,都市观光农业园依托并服务都市,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

二?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2.1?功能分区与布局

在规划中,公园的食品从生产,交易以及物流都为当地消费者量身打造,并可持续性发展。观光农业园在“绿色生产、生态文化、农游合一”的主题下,形成了典型的空间模式是“三区结构模式核心”:(1)保护区,处于园区的中心地带,主要提供农作物栽培及农业生产,禁止游客进入或者限定游览时间。(2)中心区,是游览观光娱乐区,供游客参与农业相关的游憩娱乐活动和农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娱乐项目,同时在此区域有配套的服务设施。(3)区,是观光农业园的服务管理区也是农产品展示,交易的场所,同时配套餐饮及娱乐设施。这样不仅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还能节省观光农业园农产品销售运输的成本,使游客和观光农业园都得到实惠。

2.2?自然景观要素规划

(1)土地与地貌

自然界的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她滋养了大地万物,并让他们生生不息。经过地质变化,形成了如平原、低地、丘林等不同的地貌,也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景观感受。在人的视觉感官上,通常把地貌分为角形地貌和曲线地貌。正如角线给人尖锐,刚正,果断的心理感受;曲线便犹如女人的身体,给人柔美,从容,安静的感觉。最大限度利用和保护这些自然特色,对其做一些有益的微小改变,保留原始的地貌特色。对大规模的改变地形、地貌应谨慎处理,以免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

(2)农业植物

地区开发设计时,要考虑到农业植物外部形态与色彩随着季节和生长周期呈现在根、干、枝、叶、花和果实的变化,给人提供多种感官享受。从农业植物尺寸来说,一般分为大中型树木,小型和花型树木、高灌木丛、中灌木丛、灌木丛和地表覆盖植物。利用灌层树木和地表覆盖层的简化方案,可有效地结合分隔的各设计要素。相反,一个复杂、多层次的植物规划可为单调或枯燥的建筑组合增添多样性和趣味性。

3?都市观光农业在城市景观中的契机与问题

3.1?都市观光农业对城市景观的推动

都市观光农业园是位于大都市内、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集农业生产、可以示范、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都市观光农业园呈现出了城市景观中难能可贵的田园风光景观。同时,都市观光农业园生产农产品和优美的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精神需求。苏伯阳提出我国城市观光农业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从需求角度上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景观已经充斥着“柏油沙漠”,“水泥丛林”的存在,城市居民普遍具有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都市观光农业景观把具有代表性田园景观引入到城市景观中,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种植,不同的种植方式,可以构成不同的色彩图案,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从而增添了城市景观的情趣

3.2?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城市发展中,观光农业以新型景观的形式丰富了我们的城市景观。目前,观光农业园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成功经营的例子不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少规划,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品牌意识薄弱,没有鲜明特色,没有通过突出观光农业园的主题与特色来树立品牌园区。(3)季节性强,造成旺季人满为患,而淡季门前冷清,经营萧条。(4)规划和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观光农业园文化内涵不高,活动单调,旅游资源浪费。

4?结论

都市观光农业生态景观环境规划是系统的复杂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景观,但它对都市景观的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但目前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还处于一个发展的萌芽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 Bowen , A . Historical Response to Cooling Needs in Shelter and Settlement . International Solar Energy Passive Cooling Conference ,1981. Capra , F .The Turning Point : Science , Society , and the Rising Culture .New York , Harper Business , 1993 .

[2] 俞孔坚 景观的含义 《时代建筑》 2002 (1):14~17

第2篇: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业观光;茶园规划;设计

1 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项目可行性

普洱市地理位置在热带北缘地带及南亚热带地区,属于云南省的南部,光照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8度到20度,降水量每年平均为1500mm,森林覆盖率也比较高,是祖国西南的“绿海明珠”,山上云雾缭绕,生长着大量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适合茶树生长,普洱市境内有无量山、牛洛河等几个茶区,面积将近4.5hm。对于普洱市来说,还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的中心地区,属于远近知名的“普洱茶都”,加上普洱茶交易会以及普洱茶节这样的活动的开展,周围交通状况的改善,陆路昆(明)曼(谷)大通道贯通全境,走高速约5小时到省城昆明,2小时到全国知名旅游城市西双版纳。所以,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项目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 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规划

2.1 农业观光茶园的定位

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定位对于茶园以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假如茶园的定位过低,就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各项资源的需求,而定位比较高的话,就会过分的追求奢华与气派,从而产生资金的浪费,也造成了设备的闲置,结果就会得不偿失。这就需要根据普洱市的实际需求,城市的发展状况,重视营造观光茶园的乡土气息,要强调茶园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要突出普洱茶的地方特色,不能忽视民族茶文化特点,要符合大众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凸显其经济效益。

2.2 农业观光茶园的特色

在各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成了其发展潜力的象征。在进行农业观光茶园规划的时候,要与园区的实际结合在一起,找出园区的突破口,这样就能更好的突出其园区的特色,让整个观光茶园的景观规划为旅游观光服务。对于农业观光茶园来说,不但要具备茶叶的生产功能,还要具备相应的艺术感染力,茶园内的生产项目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茶园的知名度,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2.3 茶园生产内容丰富

农业观光茶园不但要具备相应的特点,还要生产与加工的内容多样化,方式也要多样化,这样游客不但可以买到不同的茶叶的产品和茶具,还能欣赏到与众不同的农业茶园风光,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品茶各个民族的特色茶宴套餐。农业观光茶区可以定期具备一些茶文化讲座以及相应的交流会,还可以举办品茶会等,还要重视茶园景观的季节变化,要重视植物造景功能,做到随时有景色可观赏,有茶可以品尝,全年度的向游客开放。

2.4 产供销一体化

农业观光茶园用极具特色的茶叶生产内容以及比较好的生态环境来吸引游客的到来,这样游客不但是茶园服务的对象,也是茶园的消费对象。对于这些游客来说,可以直接从茶园买进一些自己喜欢的茶叶、茶饼或者茶具等,也可以自己亲手采摘、亲自加工一些茶产品带走,让游客体会劳动的快乐,还能进一步提高茶园的生产方面的效益,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2.5 重视茶文化科普教育和熏陶功能

农业观光茶园在满足了公众观光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扩展其经营区域,让一些青少年学习茶叶的科学技术知识,认识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史,也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在这些活动中,主要的内容可以让他们去到茶园去采茶,学习唱一些采茶的歌曲,也可以自己亲手制作茶叶,通过幻灯片等形式给他们讲解普洱茶叶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还可以讲解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青少年能够收到传统茶文化的熏陶,把茶叶的生产和教育功能有机的结合,提高其思想素质。

3 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设计

3.1 起景区

这是农业观光茶园的序景区,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停车位和观光的通道。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要以茶树为主,积极营造出“茶”的氛围,可以选择那些普洱特有的古茶树来当做行车道的景观树,也可以作为停车场的遮阴树。其中交通岛中可以群植几棵大树,这些树的胸径要大于15厘米,也可以用茶圣的雕像作为整个交通岛的主景,在周边用不同的茶苗做成相应的图案和色块,这样就给人一种多层次、多树龄的景观效果,也给人一种人工种植与自然生长结合的感觉。此外,还可以搭配一些暖色调的植物,比如红色、黄色等等,这样能够提高视觉效果,还能营造出非常热烈的气氛,给游客美的心理感受。在起景区地面的的地面铺设上可以用石板石条,这样就很好的突出了茶马古道的氛围。

3.2 茶品供销区

在这个区域设计的时候,可以结合前区的园门设计,或者可以在茶园区中进行设置,这个区域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茶叶、茶饼、特色茶具等等。要求是具备民族特色,还要具备茶庄特色,在室内的装饰上要突出茶馆或者茶社等特色。

3.3 展览区

在观光茶园展览区设置的时候,要很好的结合茶园前区的主要设置,把这个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展区,一部分是电教区。在展区可以展示茶业的种类、不同时期的制茶工具、关于茶的诗赋歌谣等等;在电教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游客展示茶叶的知识,还可以给游客解说关于茶文化的发展等等。通过这个区域的设置,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让游客对普洱茶悠久的历史有个清晰的了解。

3.4 茶园区

这是整个农业观光茶园的一个主要景点,占据的面积是所有区域中最大的部分,属于生产区跟采摘区域的结合,突出的是独特的茶园风光。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建立相应的有机茶园区、古茶观光园等茶叶栽培的区域,也可以在地面铺设石板石条,形成特色。

3.5 加工区

这个区域是观光游览园区跟加工区结合的地方,在这里除了进行茶叶的加工,还可以为游客量身打造茶叶加工工序。游客可以对整个茶叶的加工工序进行参观,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去感受茶叶从采摘到加工的具体过程,从而加深对于茶叶的认识。在这个区域内还可以把茶叶加工成茶叶饼,在上面印上自己的姓名或者生肖等等,不但是旅游纪念品,还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3.6 茶艺表演区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也形成了独特的茶艺。茶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进步,饮茶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解渴的需求,品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茶艺已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一种修为,体现的是和谐和优雅,为茶文化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普洱市属于多民族地区,各个民族在发展中都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惯,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在去农业观光园区游览的时候,通过茶艺表演区的设置,可以学习各种茶的冲泡方式,提高了旅游观光的质量。

3.7 餐饮住宿区

这个区域属于整个农业观光茶园的配套服务区域,在设置的时候可以结合整个大的茶园进行设计,但是也不能布满整个茶园,在餐饮住宿区建设的时候,不能大面积进行,要小体量,讲究的是自然分布,要突出农家特色。在餐饮方面,要以茶食为主,比如茶叶蛋、茶叶炖猪心等等,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住宿餐饮服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都市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一步步的增强,农业观光园也开始集科技示范、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结合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属于一种综合园区。在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对这个项目进行调研,确定项目是可行的,然后根据具体实际,对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为公众提供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1]林杰,严怀英.茶文化与品茶艺术[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第3篇: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关键词 生态农业观光园;现状;问题;发展策略;规划;江西南昌;南新乡

中图分类号 TU986.5;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46-02

Planning of Eco-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of Nanxin Town in Nanchang County

LU Li

(CCDI(Suzhou)Exploration &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agriculture is the lifelin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If combine the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tourism,develope eco-agricultural tourism garden,it will bring greater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took eco-agricultural planning of Nanxin Town in Nanchang County for example,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ources were introduced,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solutions were proposed,in order to explore further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al tourism garden planning.

Key words eco-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current situation;problem;development strategy;planning;Nanchang Jiangxi;Nanxin Town

观光农业是以生产为基础的观光旅游业,其观光活动不仅有助于农业生产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田园的渴望。农业观光园不是简单的农业与景观的叠加,而是一个集高效农业、旅游观光、生活体验、提升文化、优化生态环境的复合式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园一方面依托于农业生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传统旅游业功能更为多元化;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极大地丰富了农业的功能[1-2]。

1 项目概况

南昌县隶属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省首府首县,也是江西省第1个百强县。东临进贤县,南部紧靠宜春丰城市,西、北隔赣江与新建区相望,鄱阳湖位于东北角,三面环抱南昌市主城区。距南昌市中心15 km,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渔业重点县,享有“江南粮仓”“鱼米之乡”等美誉。

1.1 基地现状

项目位于南昌市南昌县南新乡境内,距离南新乡镇区2 km。规划范围在福银高速东侧、X020和X241乡道两南范围,分为4个地块,总用地面积155 hm2。基地处于未开发建设状态,用地以农田和水系为主,整体农田环境优美,但农业生产仅限于农民自留农耕地,没有形成规模,缺乏规划,农业开发建设也处于初始阶段[3-5]。

1.2 资源现状

1.2.1 交通便捷。基地距离南昌机场15 km,距离南昌主城20 km,区位优势明显。交通:G70福银高速公路从基地西侧穿过,在距基地500 m处设有南新收费站,并通过020乡道与基地相连,交通便捷。

1.2.2 地块完整。基地内土壤肥沃,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为种植瓜果蔬菜,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1.2.3 水系连续。基地内修有水渠,为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以及景观的营造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2 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2.1 生态效益层面:现状水质较差,环境品质亟待提升

基地内河渠的自我恢复功能低,河渠水源不佳,污染严重;基地内植被单一,缺乏生物栖息地。

对策:一是建立沿河截污湿地净化系统。在水渠的四端建立截污湿地净化系统,恢复自然水系的弯曲状态,增大受污水质与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理接触面积,从水源处净化水体、确保项目区水体的初步净化。二是建立项目内部水体湿地净化系统。即:一方面清理污染物,进行河渠清淤。河内的淤泥堵塞严重,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进行清淤,污泥可就地处理作为水生植物肥料;另一方面补充水生植物,完善内部净化系统。根据现状水系,完善水生植物岛链及植物廊道,使其内部形成较为成熟的净化系统。

2.2 经济效益层面:低产出、低效益的生产方式,经营效益有待提升

传统的农业园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生产率低、效益低。如何提升经营效益是农业观光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一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走精致农业之路,结合新型种养品种,引进高新技术,增值园区效益;同时引进先进的现代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推动三产联动发展。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及O2O模式,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线上线下的互融平台。

3 规划思路

3.1 规划目标与定位

结合整体定位和现实基础,确定本项目的功能定位为:树立江西现代高效农业的新标杆;打造南昌康居养老养生的新典范;创造南昌智慧农业产业的“心”硅谷;服务周边,成为农业旅游度假的新中心。

3.2 功能布局

根据本项目的功能定位要求,结合现状资源优势,强调功能的符合,确定了地块由五大功能板块构成。其功能构成由以下类型组成:休闲观光农业园区(A)、高效农业生态园区(B)、综合管理区(C)、加工仓储区(D)、综合服务区(E)(图1、2)。

3.2.1 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包括休闲水产区和四季鲜果基地两部分。休闲水产区主要功能为渔菜共生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俱乐部、莲鱼共生基地3种功能,并采用新技术,实现新型、高效生态复合开发模式。四季鲜果基地主要功能为生态果林、采摘园、热带水果园和四季鲜果园4种功能。

3.2.2 高效农业生态园区。高效农业生态园区是本项目最大的区域,该区包括高效蔬菜基地、露天蔬菜基地、科普践基地等。局部区域配备现代化高科技温室系统,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并且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品药剂使用。

3.2.3 综合管理区。综合管理区位于基地的北侧,同时也是园区的主入口之一,紧靠主要道路,规划用地面积约7.57 hm2,园区以农技培训、科普教育、农产品O2O电商管理、科技研发、办公管理等功能为主,同时配套休闲广场、生态停车场等。

3.2.4 加工仓储区。加工仓储位于基地东北角,主要功能是园区农产品加工、冷藏仓储。

3.2.5 综合服务区。该区域位于园区南部,主要功能包括生态停车场、晴耕雨读和一田一苑及配套设施,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健全、舒适宜居的康居养老度假中心。

4 结语

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我国农业观光园是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家正大力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时代的来临,为观光农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时代机遇。本文以南昌县南新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为例,打造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旨在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5 参考文献

[1] 王乃举,徐明,黄翔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实践研究:以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69-72.

[2] 曹洪亮,樊哲文.“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J].中国农学通,2011(25):300-306.

[3] 陈银,马兴军.农业观光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51-352.

第4篇: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体验

如今大众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城市景观,而是逐步朝着乡村景观转移,这推动了乡村景观的全面发展。农业观光园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以田园景色与农家印象为主题,让游客获得与城市公园不同的景观体验。

1农业观光园景观类型及规划要点

1.1农业观光园的景观类型

农业观光园由多样化的景观类型构成,高品质的农田、菜地、农舍等景观单元模块,整体构成了农业观光园的景观生态格局。不同的景观元素相对独立,又相互结合,从而形成多样化的景观格局[1]。按照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生命景观、物理景观以及文化景观。

1.1.1生命景观

生命景观构成元素主要是有生命特征的景观,比如菜园、果园等农田景观,鱼塘、花园等水体景观。生命景观也包括人的日常活动,如钓鱼。

1.1.2物理景观

物理景观本质上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景观,主要是由静态的要素所构成,包括建筑与科技景观等。建筑景观应具有绿色与环保的特征,材料运用以石材、木材等为主;科技农业景观通常位于科普示范园区,用于宣传与展示当代高科技的农业成果,如农业博物馆等。

1.1.3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核心包括本地区的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景观,比如农耕、地域、历史文化等,展现农业观光园景观的人文特征,在内容、架构等环节展现出了现代化农业的特征。

1.2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要点

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与其他园林景观有着很大的区别,不能全面照搬城市景观的规划方式,也不会刻意进行装饰。农业观光园景观同时具备园林与农业景观的特征,是二者的融合体。景观设计具有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外观形态和多样上,可以让大众感知获得精神的愉悦。所以,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核心要素需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2.1视觉享受与参与体验感的深入融合

农业观光园的景观需要为游客提供视觉上的享受,也需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使游客能积极地参与到园区的各项主题活动中。需要考察景观的整体静态表现,突出动态化效果,使游客在参与农田耕作中形成优异的动态体验感受。

1.2.2创意与自然景观的互相协调

创意景观可以是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创意,采摘方式的创意,还可以是农田景观娱乐休闲等项目的融合创意。创意类景观需要与园区的整体自然景观互相协调,如将不同色调与种类的农作物的创意调配,让游客可以在不同时节观赏到景色秀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展植物造景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规避大规模的模块化种植,要运用诸如散植等较为自然的种植方式,与自然景观形成很好的协调。

2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提升措施

2.1打造主题鲜明的园区

景观的整体形态以及展现主体趋于雷同,是国内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多景观规划工作人员认为农业观光园只是村落加农田的简单组合方式,没有展现出本地景观的自身特色,使园区无法进入核心的旅游市场。在景观规划前期,需要全面考察基地自然优势资源与传统的风俗,因地制宜,传承传统的田园特征,运用景观美学知识,规划出特征突出的当地农业观光园。

2.2增强现实教育意义

农业观光园包含多样化的文化与科技信息,青少年可以参与其中,增进青少年对自然与生物领域等相关事物和知识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见识,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2]。

2.3科学选址

伴随着大众对乡村景观的向往度的增加,国内目前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也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农业观光园具有其他城市园林所缺少的独特风景,许多城镇规划都将农业观光园融入整体的建设规划范围之中。但不是所有的农业用地都适宜创建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园的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且其地址周边要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农业观光园的长久发展。

2.4游憩活动原生态

现阶段,许多农业观光园都在引入现代化的娱乐类设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原来安静的氛围,失去了乡村景观的独特魅力。所以,在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阶段,需要尊重基地自身的自然资源,保证景观的真实性,以自然景观为核心,还原简朴且安逸的乡村生活,从而彰显农业观光的本质[3]。

3总结

农业观光产业自身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景观规划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景观规划需要规避国内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将视觉享受与参与体验全面融合、协调创意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深入。在主题定位时,需要全面探究当地自然优势资源与传统民俗,突出核心;在空间布控方面,需要有效运用景观生态学等专业的理论知识,将现代化休闲项目巧妙地融合到田园景色中,为大众规划出富有地域特色的田园美景。

参考文献

[1]曾明子,闵玉平,周艳丽,等.浅谈现代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05):22-24+6.

[2]杨柳,.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4(01):57-63.

第5篇: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20世纪末,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各地、市、城郊及乡镇结合自己的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内,主要栽植果树优良品种、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方面遵照了园林的规划原则与要求,有的还设立了一些园林艺术小品和其他娱乐服务设施。整个园子除生产农副产品之外,还可供人们参观游览,这就是农业观光园的雏形。

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且常有“看景不如听景”的遗憾,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而这些园区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这样,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我们将之称为农业观光园。

由此可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

目前,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大都是结合各自的主营项目和地方特色来划分和命名的。这里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特点将其分为三类。观光农园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茶等为主营项目,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及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品尝、购买的园区为观光农业园。它又可细分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茶园等。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农业公园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娱乐和园林结合起来的园区称为农业公园。这类园在休闲、旅游、度假、食宿、购物(农产品)、会议、娱乐设施等方面比较完善,注重了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教育农园,既兼顾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又兼顾园林和旅游的园区可称为教育农园。其园内的植物类别、先进性、代表性及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不仅能给游园者以科技、科普知识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实景;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

第6篇: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1.寒地黑土资源。绥化市处于世界上稀有的我国黑土带核心部位,土壤共有11个大类,39个亚类和54个属。主要土壤类型有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而且土质优良、肥力较高,另外境内日照时间长、雨量较为充沛,适于农林作物的生长。

2.森林、草原资源。绥化有森林面积63.8万公顷,林木蓄积量可达3997万m3。其中有红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等多种珍贵树种。草原773.6万亩,主要集中在安达、肇东等地。草地连片,而且草质优良,以盛产羊草和用以造纸及编织的小叶樟而驰名中外。

3.野生动植物资源。绥化市东北部为丘陵林地,西部为广阔的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紫貂、梅花鹿、水獭、飞龙等珍贵动物,有黑熊、穿山甲等药用动物,有狐狸、貉子、獾子等毛皮动物,有野鸡、野猪、山兔等肉用动物。绥化市野生植物种类也很多,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禾本和木本科植物达280多种。此外还有多种可以做为药用的植物,仅绥化市庆安县一个县就有药用价值的植物300多种。其中主要有人参、黄柏、平贝、刺五加、马前子、五味子、柴胡等。目前许多动植物产品已经推向国际市场。

4.多彩的民族风情。绥化市有汉、满、蒙、回等多个民族,不同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民俗农业文化,则为旅游者提供了参观、参与、探讨和满足心理需求的良机。同时绥化市已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这些特色文化中的农业文化的拥有为绥化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绥化市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可知,绥化市观光农业旅游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并没有摆脱目前观光农业旅游普遍存在“小、单、差、低”等一系列问题,尤其以下四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规模较小,形式单一

根据国外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经验得出,只有当一个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半径大于29.5km的面积时,才能发挥其最佳的经济效益,而绥化市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是远远的小于这个数字的,规模较小。而且相比国内的其他典型观光农业旅游地区来说形式也较为单一,从结构上看仍是以种植业为主体,绝大多数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家乐”形式。随说近年来接待游客人次呈现上升趋势,但也很不理想。

(二)设施条件滞后

目前很多观光农业旅游的基础条件没有跟上,观光农业景区内无旅游专车。有的农家营业场地也过于简陋,接待能力和管理方面也很一般,有些景点甚至缺少排污设施,严重影响了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形象。

(三)缺乏统一的规划

目前绥化市缺乏相关旅游规划专业人士对其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宏观指导和控制,而且有很多旅游项目是缺少周密的发展规划,从而导致其观光农业旅游布局杂乱,开发无秩序,资源遭到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四)项目缺乏品牌意识,市场定位也不够准确。绥化市的许多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投资者往往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单纯照搬别人的经验模式立项,缺乏前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审查,并且也没有将鲜明的绥化市观光农业特色的新、奇、特和绥化市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成品牌。市场定位也不够准确,仅以当地散客和学生为主,而且客源不足,与旅游相关组织联系的也不够紧密,许多参观学习也都是免费接待。

三、绥化市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思路及对策

(一)绥化市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思路

绥化市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应在本着充分的挖掘绥化市本地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宏观调控。从发展大旅游的角度来实现绥化市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将观光农业旅游产业链拉长和拉紧。以农业为核心,以生产为本,走特色旅游品牌、精品旅游项目之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和人力资源建设为保障,稳步地发展绥化市的观光农业旅游。

(二)绥化市观光农业旅游开发对策

1.加强设施建设。旅游地硬件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地的服务质量和旅游形象。因此在观光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时,要在做到生态化,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同时,可以在农业旅游区的主要通道上设立交通指示牌,标明旅游线路图;区内主要参观点可以设立富有创意的旅游标识牌和文字优美的警示牌;建立规范的厕所,力求卫生、清洁,并且分布合理;设立导游指引牌和景物介绍牌,帮助旅游者熟悉景区内的线路、景观和整个环境,给旅游者创造更好的旅游氛围等。同时还可以介绍农业生产知识和花果等相关知识,规范旅游者的行为,提高农业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

2.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旅游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绥化市也应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人才体系,多渠道引进和选拔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加强对农业景区内从业人员及农民进行相关培训,使之具备相关知识,了解绥化市的概况和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其人际交往的基本素质,增强其旅游服务的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文化素质及专业素质,从而不断提高绥化市农业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3.加强统一规划。加强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士对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规划指导,在进行观光农业旅游规划时,也应该想方设法让旅游者能够参与到规划中来,在项目的开发上要牢牢抓住旅游者的心理,遵循参与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市场性的原则,让旅游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快乐,从而延长逗留时间和提高重游率。

4.打造强势的产业品牌。绥化市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一定要突出绥化市观光农业旅游特色和农村生活风貌,丰富农业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强势的产业品牌。例如可以努力打造以青冈为主的玉米产业品牌;以绥化市北林为主的大豆产业品牌;以庆安为主的水稻产业品牌;以兰西为主的亚麻产业品牌;以绥棱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品牌;以安达为主的乳品产业品牌;以望奎为主的生猪产业品牌等七大优势农业产业品牌。

第7篇: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1.1特色与乡土

特色是旅游的魅力所在,也是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活动吸引游客的保证,更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特色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色,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其景观要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突出“乡趣”、“野趣”,特别强调经济、实用,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观光农业景观。

1.2主题明确

主题就是旅游地发展的主要理念或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形成或强化旅游地特色,增强其竞争优势,满足核心客源市场的休闲、娱乐的需要。因此农业生态观光园的题是其建设、经营的核心,也是其卖点之一。“田园性”、“乡村性”和“生态性”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基本出发点。

1.3兼顾生态与开发

(1)生态旅游是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和保护自然;

(2)生态旅游开展的前提是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的:

(3)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来宣传生态旅游的思想,明确生态保护的意义;

(4)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建设的互动推进。这四项标准初步判定观光农园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

1.4以人为本,重在参与

现代旅游者越来越看重旅游经历,渴望参与,应设计一系列供旅游者参与的农业旅游项目,如跳民族舞蹈、钓鱼、野炊等,以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强调对游客参与性活动的项目的开发建设游人在观光农业园区中是“看”与“被看”的主体,观光农业园最大的特色是,通过游人作为劳动(活动)的主体来体验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并成为园区一景。

2、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入口的规划设计

园区入口是面向游客的门户,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印象所在,在规划设计上遵循其生态、乡土的设计原则,可以考虑在入口处放置广场,在广场上设置具有民俗特色、富有田园气息的雕塑小品等,例如在入口处设置景观水车,既能吸引游客的视线,造成震撼感,同时又能体现出农业园的乡土特色。

2.2生产体验区的规划设计

生产体验区主要为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可细分为畜牧区、森林经营区、渔业生产区等。同时设有可供游人参与体验的蔬菜、花卉园艺生产,让游客认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参与农事活动并体验到农业生产的乐趣。

2.3科普示范区的规划设计

园内可架设玻璃温室大棚,种植日常生活中少见的新奇品种、野生品种,展示当今先进的无土栽培方式,如水培法、基质培、立体栽培等。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或高科技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增长教益。

2.4观光游览区的规划设计

观光游览区一般地形多变,同时栽培多种观赏型农田、瓜果,通过对不同植物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姿态、花期、花色、季相、香、果、叶等的合理配植,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加上珍稀动物的饲养观赏等,使游人身临其境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5水体景观区的规划设计

在农业生态观光园中存在水体形式有湖、溪、泉、瀑等。为体现其生态自然性,溪流多为自然水体,一般是以观景、休闲娱乐为主,而湖塘大多则是用于生产的鱼塘、荷塘,在景观营造上应兼具生产、观景、娱乐的功能。在满足生产功能的同时也可满足游客观景娱乐的需求。游人也可泛舟其间自行采摘莲子、菱角或于岸边挥杆垂钓、捕虾捉蟹。

2.6休闲娱乐区的规划设计

本区应为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核心区。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站在游客角度,开设尽可能多的游客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并进行大概划分,从而形成趣味丰富、适用面广的娱乐活动,满足游客的需要。

2.7民俗文化展示规划设计

民俗文化的体现应应用于园区的各处,大到园区主入口,小到角落的景观小品,都能体现其文化性,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通过强调园区设计的民俗文化性为园区整体增添魅力,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景观小品的文化体现,设计主题的文化展示,景物景点的命名来展示、特色民俗活动展示等。

2.8管理服务区

第8篇: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关键词:观光农业;专业设置;问题及对策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都市农业的一种具体形式。

1 观光农业的产生及发展

1.1 观光农业的产生

20世纪70年代,观光农业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发展形成产业。在我国,观光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因其迎合了城市居民渴望接近大白然、回归大白然的诉求,同时给人们提供体验田间劳动、获取天然农产品的机会,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最初的小规模观光农园起步逐渐向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规模经营发展,形成了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1.2 观光农业分类

观光农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分类复杂。下表将观光农业按结构、功能和形式进行分类。

1.3 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发展,观光农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发达省市近郊,目前,中国已建立了婺源油菜花海、四川成都小农庄度假村、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广东中山海上庄园、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北京蟹岛度假村、门头沟灵水村、延庆十里画廊、蓝调庄园、巴菲特城堡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状况良好的观光农业基地,观光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向好。

2 观光农业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

观光农业专业顺应社会需求,在亲农、涉农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急需培养面向农业观光企业、生态旅游游景区、基层农业管理部门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能够从事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特色花卉与果蔬栽培、观光农业园区综合管理等工作,素质好、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即具有农学技术和旅游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在课程及教材设置、教师建设、学生专业素养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目前,观光农业专业作为新兴的前景专业,有良好的政策依托。观光农业在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已作为特色专业开设,如北京农学院、江西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在这些院校中,观光农业专业依托园艺、园林、旅游等专业进行拓展外延和课程设置,目前并没有观光农业专业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各白设置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下面以北京农学院观光农业专业为例。

2.1 课程设置

2.1.1 课程模块设置。课程分成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2部分。专业教学部分分5大模块:公共课模块、植物生产模块、设计模块、旅游生产模块、综合模块。

公共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高等专科文化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具有整体和系统的认识。

植物生产模块: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北京地区果树、蔬菜、花卉栽培管理技术,了解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一步了解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组织培养、育种、计算机管理与智能化控制等现代农业常识和高科技知识。

景观规划设计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园区规划设计提出有益建议,能够综合评价观光园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旅游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了解农业观光和休憩活动的开发、管理、接待要求和相关政策与法规。

综合模块:分为4项,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及社会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综合就业素质。

2.1.2 专业课程设置。观光农业按照结构分为: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观光生态农业等。在目前国内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偏重于观光种植业和观光生态农业。北京农学院观光农业专业,依据北方的气候和生产特点,依托园艺生产进行课程设置,偏重于观光生态农业。主要课程包括观光农业生产概论、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与草坪、植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果蔬无公害生产、室内植物装饰与应用、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基础、观光园区规划设计、旅游业务、旅游法规等课程。

2.1.3 实践课程设置。专业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课程施行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更深入地掌握专业技能。每门专业课程均设置实践课学时,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2 观光农业系列教材

观光农业专业是新兴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专业,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教材,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白2009年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组织编著观光农业系列教材,经过专家组的策划、编著、修改,最后出版发行,此系列教材既有专业性又有普及性,既有实用性又有理论性。目前观光系列教材已应用于教学当中,并受到学生的好评,这也是观光农业专业首套教材。

3 问题及改革措施

发展的事物必然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改革完善,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特色专业,在课程组织、实践基地建设、学业评价体系、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等方面加强改革措施,意在使教与学顺应社会的需要,保证学生“进口”与“出口”发展平衡。

3.1 课程设置科学化

观光农业专业设计到很多实践技能型课程,例如: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蔬菜栽培、果蔬栽培等课程与季节和气候关系密切,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尊重植物白然生长规律,整合总论与各论,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按生产季节组织教学,节省材料和教学开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材料的可持续化。另外,加强市场化环节的课程设置,将农业体验、农事活动、农产品加工、农业项目经营及物联网、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推广纳入到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不仅仅注重观光产业链的先端,更要注重产业链后端,更加注重观光体验项目的推广及运营,让课程设置符合市场化需求,摒弃原有专业的简单加减法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科学化。

3.2 实践基地建设自主化

观光农业属于技能型专业,要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与之相适应是十分必要的。校内校外基地建设两手抓,校外校企合作,联合建设;校内在有限的资源上进行广泛的拓展,与相关专业合建、共建等方法扩大基地规模,并在基地实行有目的教学。我们在2+1实践教学过程中建设模拟花店、模拟花圃等实践基地,学生白主管理白主经营,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真切的实践过程中增加就业信心和个人成就感。

3.3 学业评价多样化

以学生为本,完善评价体系,进行多样化评价,建立考核方式灵活、恰当、合理的评价新模式。例如对于常规课程学分制,对于实践课程以成活率、发芽率、实践收益等量化积分多种方式作为考核重点等,摒弃一纸试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

3.4 学生的专业教育素质化

第9篇: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关键词:观光农业;山地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观光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产物,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既符合当前我国新农业发展要求,也符合旅游日益大众化、休闲化的趋势。在我国,观光农业最早开始于台湾地区,目前较为发达的地域为南方地区,特别是城市周边地区,观光农业主要表现形式为以果园、菜园和茶园为主的生态循环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区通过多种营销渠道,利用自身农业资源优势,成功的将都市白领渴望自然的欲望变为现实需求,通过自采、自摘以及文化普及等多种形式,成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 山地观光农业景观资源特征

山地观光农业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它区别于传统的平原型观光农业。平原型观光农业由于地势平坦,水文和气候适宜,因此可以实现大规模种植,比如各地兴建的普罗旺斯园,植物园以及各类以瓜果蔬菜为主体的博览会,这些农业通过观光旅游实现了农业收入增值。但是,山地观光农业则不同,这里山地地势水文情况复杂,工程成本比较高,如果没有事前合理规划和预案,很容易造成亏损和倒闭,加上一般山地观光农业经济距离比较远,距离费用较大,因此旅游目的地需求受到限制。但是,如果做好以下4点工作,山地观光农业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2.1 地形和植被因素

我国山地面积广阔,但是山地观光农业的景观建设重点是在平原和山脉的结合部,这里地势虽然复杂,但是空间感强,同时,结合部由于受到地形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较为肥沃,适合一些山地农作物规模化种植,而且由于山地层次感强,周围绿树植被覆盖高,因此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绿树空间和欣赏体验,这也正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部分地区受到地区特质影响,土壤的酸碱度不同,因此,这些地区要因地制宜,种植本地特有物种,比如南方丘陵地区酸性土壤中种植茶树并吸引都市白领采摘就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式。

2.2 水文条件因素

山地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是平原与山脉的结合部,地势由高到低,跨度较大,加上山地地区多地形雨,一旦出现大量降水,很容易由于雨量过量集中,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山体不稳,山体滑坡现象。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农业的最大威胁,严重的还会使农业颗粒无收。但是,山地的这种水文条件也会形成山环水绕,青烟袅袅的古朴韵味,因此,山地观光农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山地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选好农业发展地址,尽量选择山脊的延伸部位;如果处于山谷中,就要充分发挥周围山脉走势和地形沟壑,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水的自然流动,达到自然美的目的。

2.3 生态条件因素

山地观光农业要特别注意生态条件因素。

2.3.1 生态条件因素是山地观光农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山地观光农业,虽然表面来看是通过农业发展带动观光旅游,与生态毫无关系,但是观光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旅游,旅游者注重的体验不单单包括通过自己劳作获得果实的喜悦,还应该有欣赏周围生态美的旅游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山地观光。

2.3.2 山地观光农业一般处于山脉与平原的结合部

这里生态脆弱,极易遭到破坏。生态是一个系统,包括:水文、地形等多种因素,一旦某个因素发生改变,就势必影响其他因素。

因此,山地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4 旅游目的地因素旅游目的地因素

直接制约着山地观光农业的发展

2.4.1 旅游目的地距离远近决定着其影响力

山地观光农业一般的影响力要受到旅游目的地距离远近影响。理论上说,现代都市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都市人都渴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但是,一个地区的山地观光农业发展必然受到距离的远近制约。远距离的旅游目的地虽然有需要但是距离经济成本较高,因此实现旅游欲望转为旅游需求比较困难。

2.4.2 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大小制约着山地观光农业的规模

山地观光农业位置比较偏僻,距离大城市较远,因此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较小,这就严重制约了观光农业发展的规模。

3 山地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3.1 改造型山地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改造型山地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是指在原有山地观光农业发展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和再规划来实现观光农业的现代化升级。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山地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单一:常见的有的有桑—田—鱼模式、茶—梯田模式。这些模式单一注重了发挥本地优势,注重物种之间的联系,在初期获得了不错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游客数量的提高,这种农业模式面临着环境承载力过大而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当地生产生活秩序被破坏的而引起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统筹综合山地观光农业发展因素,通过改造实现山地观光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3.2 新建型山地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新建型山地观光农业发展模式适合一些未发展山地观光农业的地区,特别适合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地地区,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只要适当规划就可以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目的。而且,山地观光农业发展还具有污染程度比较小,可持续性好等特点,因此未来的山地观光农业发展要特别注意探索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山地观光农业发展的模式。

3 结语

未来山地观光农业发展模式重点为山地经济落后地区如何通过山地观光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旧有农业园如何处理人与生态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周复合,陈红安.城郊观光农业型园林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土木建筑学术文库[C].2011.

[2] 张诗履.观光农业.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