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绿色建筑;室内照明;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14X(2015)05-0065-03
“十三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指出,我国要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照明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建筑总能耗比例达到30%~40%,因此降低照明能耗成为了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手段。现阶段实现照明节能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使用高效照明灯具,例如采用T5荧光灯及更加高效节能的LED灯具。在同等光通量的情况下T5荧光灯比T8荧光灯节能25%~40%以上,而高效LED灯具比T8荧光灯节能50%~60%以上[1-3]。
(2)使用合理的控制技术,如通过人体感应、照度检测、声控、智能化控制等手段可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减少照明开启时间。在走廊、楼梯间、办公区域采用合理的照明控制技术与传统常亮对比照明能耗降低40%~80%[4-5]。
(3)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照明优化设计,通过选用合适的灯具并进行合理布局,降低照明功率密度,合理的照明设计能降低单灯的功率及安装的灯具数量,因此也可以降低的建筑灯具采购成本[6-7]。在以上3种实现照明节能降耗的途径中使用高效照明灯具及使用合理的控制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社会上有广泛使用。而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照明优化设计的技术手段并未进行大规模实施,现阶段照明设计计算还停留在用于满足相关设计标准的层面上。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办公建筑的设计阶段使用照明模拟技术对室内各功能空间进行照明优化布局,达成在建筑运行阶段降低照明能耗的目的。
1项目介绍
本项目为典型大型办公建筑,地下1层,地上17层,总建筑面积2.3万m2,标准楼层占总建筑面积70%,达到1.5万m2。项目拟申报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及美国LEED铂金认证,力争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具代表意义的超低能耗建筑(图1)。项目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幕墙,自然采光条件良好。建筑运行相对比较规律,节假日及夜间很少使用,主要是工作日(8:30~18:00)使用。为达成超低能耗的目标,本项目未设置过多装饰照明,主要采用高效LED作为照明光源,灯具以悬挂式平板灯或嵌入式筒灯为主。
2计算机模拟
2.1模拟软件介绍
本项目采用DIALux软件进行照明模拟,此软件可免费获得,是当今市场上最具功效的照明计算软件,它能满足目前所有照明设计及计算的要求。同时,DIALux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它所有的更新升级版都供每个用户免费使用。DIALux软件中灯具的输入参数具有固定的文件格式,世界上主流灯具厂家的的相关灯具文件都可以通过DIALux中的内置下载链接进行下载。用户也可根据灯具厂家提供的参数自定义灯具,DIALux提供可生成标准灯具文件格式的工具,用户只需输入相关参数,即可生成可供DIALux使用的该灯具的参数文件。
2.2模拟设置
(1)模拟参数。本项目室内表面做法及其反射系数。(2)建立模型。根据家具布置图,建立室内空间的三维模型。选取不同的灯具进行模拟,将灯具布置到合适的位置,灯具安装高度离地面2.7m。(3)灯具布置方案。本项目以位于建筑南侧和北侧的两块主要办公空间为例,共设计了3个灯光选型及布置方案,其中南侧办公空间面积为408m2,北侧办公空间面积为264m2。
3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1)模拟结果。采用上节中的模拟设置对项目南北侧的办公区间进行模拟,模拟得到两侧各方案的点照度图所示:办公区1(南侧)(2)结果分析。对以上3个方案的模拟结果对分,方案二照度值标准较低,不符合标准要求,方案三平均照度值过高,会产生浪费,不符合本项目超低能耗的理念,而第一个方案平均照度与标准要求最为接近,故本项目采用第一种方案。因方案二计算照度不符合标准要求,因此仅对方案一及方案三进行对比分析。方案三比方案一,功率密度高出0.77W/m2,两块主要功能分区合计面积为672m2,因此方案三比方案二多安装约518.88W,按照现阶段LED市场价15元/W的单价计算,灯具初投资增加了7783.2元,17层共额外增加投资132314.4元。按照建筑年运行250天,每天运行8小时,共计2000h,年运行能耗增加1038kWh,电价按照0.98元/kWh,折合1017.24元。
4结语
利用照明模拟技术是优化照明设计的有效途径,通过模拟,优化灯具选型及布置方案,可合理布置灯具密度,在满足相关标注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照明功率密度的要求,减少初投资费用及运行费用。
参考文献:
[1]赵家敏.公共建筑照明灯具节能经济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4(3):27-28.
[2]何叶.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4.
[3]庞蕴繁,薛才之,毕晶权.照明基础和照明节能[C]//第七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4]刘家英.照明控制与节能[J].现代建筑电气,2010(6):12.
[5]王文升.智能照明控制与节能[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4):120-122.
[6]吴江燕,马小军.六安办公楼的照明模拟分析[J].电气应用,2012(18):35-37.
[7]谢敬,康毅.DIALux软件在照明优化中的应用及其精度验证[J].黑龙江电力,2015(2):19.收稿时间:2015-07-19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误区;策略
近年来,全球都在协作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建筑能源消耗量据统计可以达到总耗能量的27.6%,排放的温室气体更是占到全国排放量的1/4。高耗能建筑已经为社会整体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而且我国人均能源量和国家储备量都很低,大部分还是污染严重的燃煤,农村和城市房屋中使用这种高耗能资源的建筑非常多,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首当其冲的能源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建设绿色节能建筑。
1.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的概念引入我国是在1994年,其对人民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至今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与我国气候条件类似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采暖耗能可以超过同类型国家的三倍,建筑设计、通风设计、资源再利用、环保材料使用、绿化配置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自2001年,中国就开始了绿色建筑的试点工作,相关技术规范《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也已经退出,建筑评价标准也已经在2006年投入到了使用中。绿色建筑理论给出相关指导后,我国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结合其地域特征进行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实践,建设起了一系列的绿色生态节能小区,为日后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先行经验。
2005年,我国首个绿色实验建筑实例在清华大学的研究中心做出了示范,节能水准基本实现了零耗能采暖;2008年,深圳市的建筑科学院组织建造了建科大楼,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材料、设备、工艺,真正实现了地区化和低成本,技术水平达到了当时的国家三星级和美国LEED级;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的建设也严格遵照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希望保证更加绿色的生态环境、有效节约资源,进行低碳健康的绿色生活。万科企业管的建筑材料使用的是可再生材料,为我国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绿色建筑实践基础。
2.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2.1绿色建筑的设计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指的是根据建筑的设计要求考虑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协调性发展,综合分析建筑的能耗、水电、材料、环境、功能,令建筑竣工后同时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建筑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能源节约,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减少耗电较大的空调使用,尽量利用自然风,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进行布局;选购建筑材料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可再生资源,节约用水;建筑外部的外观设计应该与周遭环境相适应,和谐互补;建筑内部的涂料类建筑材料要选用气味较轻,以及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的材料,空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令居住人员保证身心健康。
2.2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对整体设计加强重视,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只由局部的判断建筑整体设计。象征性的加设一两块节能玻璃或是摆上几盏太阳能灯并不能实现建筑整体节能;使用节能设施但其本身的运作耗能反而更高,也会失去节能措施应有的效果。
根据建筑地区的当地条件进行设计,绿色建筑不能由一个地区的实践案例生搬硬套到另一个地区,应该结合本市的城市规划进行设计,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文化习俗、功能要求、资源分布等等,都必须考虑清楚。
生态科学前提,绿色建筑的设计必须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通常实现自然生态的保护都是通过节能减排,即减少能源消耗,例如蓄热;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绿色建筑的设计并不只是考虑建筑生态性,对于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性也要参考进来,在保证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尽量保证居住成员的舒适度。例如,建筑建设时使用节能材料,可以采用地热作为取暖、降温的新型材料;夏季防热使用外遮阳设备,达成舒适的室内效果。
2.3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可以分为: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基本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信息会不断更新调整,这时就需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调整设计方案。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绝对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而是必须参考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等因素。
3.绿色建筑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
3.1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多项结构设计。当前我国的建筑外墙结构材料多使用烧结实心粘土砖,在烧制过程中会大量破坏土地资源,更会污染大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就需要采用节能效果好,当地生产的环保材料,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建筑物的首层地面需要防潮隔热处理,特别是室内房间通风效果有限,人体的舒适度很容易受到阴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绿色建筑的设计必须进行严密的保温防潮设计,多层设计保证建筑质量。
3.2自然通风窗户设计
使用自然通风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但是窗户若是设计不合理,自然风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针对窗户的设计也要专门列出有针对性的试验。通常的窗户设计使用的都是双层玻璃中空塑钢窗,门窗传热系数控制在2.7W/m2・K。
除了普通的窗户,绿色建筑的冬暖夏凉设计中还包括:百叶窗设计,夏季将自然风顺利引入,冬季将百叶关闭,减少散热量。此外,建筑物中还需要设计热压通风系统,需要建筑物设计出合适的进出口高差,绿色建筑的绿色种植屋顶有效提供的通风条件,屋顶上还可以设置风帽。
3.3空调和生活热水系统设计
常规建筑设计中要为建筑提供较多的空调,但是空调设备使用会消耗较多能源,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周遭的湖泊水资源,为空调系统提供夏季冬季最重要的冷热源,减少能源消耗。由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当地条件有关,所有设计人员不能照搬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要结合当地地理条件的具体特征分析设计需求。
4.结语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在中国建筑设计中其存在着能源消耗量大、资源使用不合理、居民舒适度低等多个问题,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我国的传统建筑带来了良性改革,更好地利用了建筑周遭环境资源,实现了自然文化的融合。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绿色建筑设计并不完善,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及改良。
【参考文献】
[1]李义.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实践[D].湖南工业大学,2013.
现代社会,绿色建筑在建筑学中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探索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有关建筑的教育课程中要将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本文将从绿色建筑的含义及设计两部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并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内容;探索研究
环境作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必须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绿色建筑的相关思想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建筑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高校都增设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程,但关于绿色建筑并没有比较统一的教材,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都是由学校自行进行安排。下面,笔者将就最近几年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进行探讨。
一、绿色建筑的含义
现在有关绿色建筑的含义有很多,如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以及节能建筑等。根据这几个定义和绿色建筑含义的差别可以得出:“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在使用寿命期中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和建筑材料,并能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能意识到建筑设计师在整个自然环境中责任的重大,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绿色建筑设计的兴趣。但是对绿色建筑含义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要让学生能对绿色建筑的内涵理解的更加深入,老师还要增加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讲解。在对其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能直观了解绿色建筑的样子、需要做到哪些重要的方面。考虑到评价体系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感觉到乏味,可以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由此来让学生了解怎样利用建筑设计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有关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设计之中。高校中建筑学的大四学生对普通民用建筑的设计相关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了,所以在课程安排时可以适当减少建筑的美观、作用等方面的教学课程,而将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展现在气候和环境特征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设计的讨论上。通过建筑设计体现对环境的关注以及绿色建筑室内及室外的环境设计、建筑整体构型以及的结构设计的讲授,来指导学生怎样设计绿色建筑的各个空间,以达到更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绿色建筑技术很多,在教学中不能讲解全部,重点应该放在和建筑设计结合密切的部分。比如自然通风及遮阳技术,通过融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在设计时怎样在气候和环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应用绿色建筑技术。
三、绿色建筑教学成果检验
(一)绿色建筑含义教学效果检验
检验这个方面的效果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让学生对当地的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并对调研的建筑进行评价,写出调研报告。在这种调研过程中,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绿色建筑的样子,将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的建筑相结合,而且能在调研中学习到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二)设计题目的检验
绿色建筑的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而这其中设计题目的设置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地形设置能够直接对学生绿色建筑设计能力进行考察,所以绿色建筑设计题目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大四学生来说,选择设计题目时要考虑到这些学生已经具备解决建筑的作用以及美观这些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做绿色建筑设计,在设计中又融合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比如在设计中要考虑环境气候的变化,还要周全节约能源的问题。这时如果建筑类型比较复杂,学生的精力就会过多放在对功能的处理上,而忽视绿色方面的设计。所以可以选择设计绿色小别墅,这种建筑的特点在于功能比较简单,造型也是灵活多变的,学生能将更多的注意力用于解决建筑和生态的相关问题上。对于要设计的地形设置,首先要确定城市。这个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行确定。建筑设计一定要契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征,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并要了解当地的乡土植被和材料,所以学生对设计地点的选择可以自行决定。但是因为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在冬季和夏季在温度调节上的要求不高,所以在设计中不能明确体现节能因素,因此,建议学生不应选择气候温和地区。在对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这个部分,要制定准确的评分标准。绿色建筑的评分指标和传统的建筑课程设计评分指标不同,传统建筑课程设计主要评分标准包括建筑的功能、外形构造及图面表现等。而绿色建筑根据其含义应该增加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节能程度、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这些评定标准,还应该增加设计创新这个评定标准,用来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方法。
四、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要以掌握其含义和设计的基本原理为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设置教学、实践调研以及设计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对学生在设计绿色建筑中的创新多加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设计绿色建筑的能力。
作者:许茗彦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磊,刘加平.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04).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设计原则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绿色建筑属于一种生态建筑,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能源系统更加生态化、多元化。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坚持绿色建筑的整体美化原则和简单高效的原则,不断改变传统建筑行业的高污染、高耗能状态,根据不同的绿色建筑项目选择更加合理的设计技术,比如,太阳能采暖技术、水资源循环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从而促进低碳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绿色建筑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建筑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就开始重视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主要指的就是对某建筑进行设计时,把土地、能源进行有效利用,将一切能用到的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降低资源的损耗,从而实现人与自热的和谐发展。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绿色建筑能够把当地特有的资源和材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大限度降低能源的消耗,从而保证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采用绿色建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能源,尤其是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的绿色建筑在消耗能源时几乎接近零;(3)在具体的绿色建筑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首先对当地的地理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对房屋的通风性和采光性进行有效设定,从而使得人们居住的环境能够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1]。
3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3.1整体美化的原则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发重视建筑技术的整体美感。因此,建筑企业的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整体美化的原则,要把设计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整体美感的目的。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绿色建筑时,还应该多关心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能为了施工建设而破坏当地的环境生态平衡,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天然的地势地形,做到因地制宜,减少环境污染,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3.2简单而高效的原则在进行绿色建筑时,还应该注重能源的利用问题。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重视人工智能化设计,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坚持简单而高效的原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节约能源,从而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3健康而舒适的原则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舒适的居住条件,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保证室内畅通,让室内的环境处于舒适的温度湿度[2]。与此同时,还应该要有良好的空气流通,要保证采光功能,从而让用户能够在健康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3.4同步化设计原则建筑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节能环保功能,不是只从一个环节入手,而是应该从整个设计过程进行节能。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比如,方案构思、前期分析、各专业深化初步设计等,同时还要控制好施工图纸的设计,争取达到低碳、节能的要求。
4设计绿色建筑中的技术问题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研究力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建设绿色建筑时,不管是设计方还是需求方都应该进行及时沟通,一旦遇到突发的情况,双方应该聚到一起尽快找到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以免耽误建设进度,从而保证建筑的质量。
5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选择
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选择是一项比较有技术性的工作,由于不同的绿色建筑项目不同,所使用到的能源、材料、人力等都有所不同。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5.1设计方案针对绿色建筑而言,设计方案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选择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对绿色建筑项目设计的需求进行仔细分析,同时也可多借鉴一些国外优秀的案例,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建筑的具体情况,把自己的独特想法融入到设计方案中,从而达到绿色建筑的目的。此外,设计人员还应该凭借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确立建筑中自己的视角,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在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利用,从而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更加合理化。5.2太阳能采暖据相关调查显示,之前传统的采暖方法主要是以煤炭燃烧为主。但在实际燃烧过程中,总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比如一氧化碳等,过多吸入一氧化碳,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同时,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发生温室效应,也会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使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采用太阳能取暖能够降低成本,避免环境的严重破坏。5.3水资源循环在进行具体的绿色建设设计技术选择时,设计人员一定要注意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选择。众所周知,水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时,应该充分利用好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5.4环境绿化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如果现在人们还不重视对环境的绿化,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必会走下坡路线。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环境的绿化,对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移栽高大乔木,乔木有吸收路面热量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氧气的含量,从而给人们建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6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更加具有环保价值和资源充分利用的能力。因此,相关的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建筑项目采用合理设计技术,坚持整体美化的原则和同步化设计原则,不断改变之前传统的建筑方法,采用太阳能采暖、水资源循环等相关技术,从而使室内设计符合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牛犇.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一、绿色建筑概述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在大自然中,绿色常被认为是生命色、环保色。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肆意地破坏环境无疑对我国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绿色发展成为了我国接下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建筑工程行业中,能耗高是建筑行业的显著特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环境破坏也变得更加严重,所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无疑成为了控制能耗的第一选择。在建筑设计中加入绿色设计理念,不仅可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量,而且也可降低能耗,增强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动力,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未来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2.绿色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新能源使用原则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化石能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为了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能源相比,风能、太阳能等能源供给方式更加环保,而且属于可再生能源,具备不断开发应用的潜力。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中,为了降低工程能耗,设计者可增加对新能源的应用力度,例如,在屋顶、墙壁的设计中引入太阳能,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不仅可提升室内的舒适性,而且也可降低能源的消耗。(2)遵循环境保护原则提升环境质量,无疑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目标。在建筑工程中,随着工程的进行,大量的废弃物出现在施工现场,例如,废水、废气以及建筑垃圾等,不仅会导致施工环境遭受污染,而且也会引发资源浪费问题,增加施工成本。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设计者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时,积极引入低能耗、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从而提升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3)注重以人为本原则建筑工程的建设目的根本在于为民众提供生活、工作的空间,所以“以人为本”是设计者需遵循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建筑时,为了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需要提升室内空气的流通性,使环境更加舒适、惬意。此外,采光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注重增强室内环境的采光性,可以提升室内环境的美观性,在其中工作、居住的感觉也会更加舒适,同时也可降低能耗,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二、以长沙丁家文体中心为例践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案例概况
丁家文体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九路与盼盼路(远大三路)交接处东北角,场地呈长方形。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785.13m2,总建筑面积为5539.76m2,文体中心共5层,建筑高度22.25米,主要功能为文化用房、体育用房。
2.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
项目场地选址不存在本地区文物、历史建筑、风景名胜、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植被和其它保护区。场地内无需要保留的建筑物。没有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没有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没有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建筑主朝向为南向,建筑间距大,有利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户外活动场地设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利用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不仅为行人提供游憩的良好条件,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长沙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乡土植物。场地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通过植物截流、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等方式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地面生态设施;除机动车道路,其它硬质地面设置透水铺装。场地内人行通道与场地外人行通道的连接处、入口等位置均设置无障碍设施。同时,合理布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为机动车停车位配建充电桩。
3.建筑设计
建筑形体规则,造型简约,内外均不采用大量装饰性构件。屋顶采用保温屋面,外墙采用岩棉外保温,外窗采用双层中空的L0W-E保温玻璃,电梯采用电梯群控、轿厢无人自动关灯等节能技术。项目为公共建筑,在其公共部位采用土建装饰一体化设计,可以减少二次装饰过程中的浪费。建筑外立面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不采用国家、省、市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4.其它
项目建筑砂浆全部采用预拌砂浆,现浇混凝土均采用预拌混凝土。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项目走廊、楼梯间、门厅、大空间等区域的照明采用分区控制能节能控制措施。采用变频措施进行供水系统加压,实行雨污分流,采取高性能阀门等措施对管道阀门漏水、渗水情况进行预防。用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采用高性能阀门、零泄漏阀门、合理设计供水压力、室外埋地管道保护、水箱、水池溢流报警装置、进水阀门自动联动装置、分级计量水表等装置和措施避免管网漏损。按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绿化灌溉采用喷灌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项目一楼采用分体空调设计,二至五层采用多联机空调,末端均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独立定制。
三、落实绿色建筑理念与提升设计质量的途径
1.加大环保材料的应用推广力度
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要求下,建筑设计者要注重节约资源,并且不得破坏宝贵的生态环境,确保自然环境与人可以得到和谐发展。因此,设计者可从多个角度出发,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基础,注重将环保材料应用到设计方案之中,并增强环保材料的应用与推广力度,保证周边环境不因建筑工程而遭受破坏、污染。与传统建材相比,环保材料无论是在安全方面,还是在节能方面,均有着巨大优势。以硅酸铝保温材料为例,其不仅防火、防渗性能突出,而且可存储多余的热量,在保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降低能源损耗。
2.加大绿色建筑理念的宣传力度
设计人员是否重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会成为影响绿色建筑设计质量的关键。因此,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设计者必须要知晓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贯彻到每个设计环节,方可提升设计质量。建筑企业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导与宣传,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扎根在每个设计者的心中。例如,建筑设计单位可定期开展主题培训活动,增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宣传力度,监督每位员工的设计行为,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应用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从而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倡导绿色建筑理念过程中,建筑单位可做好以下工作:(1)设计人员要明确设计要点,以标准、规范为基础开展设计工作,在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2)将绿色建筑有关设计要点、知识以海报、通知等形式张贴在宣传栏中,做好设计人员培训工作,帮助每位设计人员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开展原则与执行要点。
3.增强绿色建筑设计实施监管力度
做好设计人员的监管工作,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在方案中得到体现。此外,加强监管力度,不仅可提升设计质量,而且也可避免材料浪费情况出现,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可以有效落实。在监管过程中,建筑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筑工程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设计标准与规范,设计人员要在标准、规范的要求下开展设计工作,加大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力度,做好采光、保温等设计工作,降低能源损耗。同时,制定完善的奖惩政策,激励各位设计人员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下的设计工作,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
四、结语
关键词:绿色建筑;模式;流程;专业
1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建筑思想传入国内,到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以及最新版(2014年版)绿建标准(GB/T50378—2014)的颁布实施,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伴随着研究绿色建筑并进行实践的越来越多,对现有绿色建筑设计模式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不那么尽如人意。本文在分析和反思绿色建筑现有设计模式的基础上,试图对绿色建筑设计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为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2国内现有绿色建筑设计模式浅谈
当前,我国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期策划、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最后向项目业主提交建筑图纸,进行跟踪服务、施工监理和验收。大多数设计单位的主体设计团队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5个专业。其中,建筑专业要控制项目设计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前期的策划、设计阶段,而结构、设备专业在前期设计工作中较少介入,其工作重点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本专业的最佳方案,在各专业出现冲突、矛盾时协商解决办法。现有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是以上述传统的设计流程及专业配合方式为基础,加入绿色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团队)来与主体设计团队合作,指导各个专业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及申报工作。在具体操作中,绿色设计专家(咨询团队)除了完成评估申报的一系列文件外,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评价标准及项目情况,构建达到预定星级的技术条款目录,并反馈给设计单位,要求各个设计专业进行“符合性”设计。在这一过程中,绿色设计专家处于主导地位,而传统的设计团队则依赖于绿色专家进行相关设计。
3对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的反思
我国为何会形成这样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呢?因为拿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文件,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模拟,远远超出现在中国常规设计的水平,一般的设计人员不具备这个能力,而且由于中国惯有的设计低收费,已经超负荷工作的设计人员对完成这些工作缺乏基本的主动性。所以造成,绿色设计专家(咨询团队)指导设计单位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及申报工作的现状。在《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刍议》①一文中,作者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现有的评价体系是否能真正体现绿色建筑的价值内涵?现有的设计模式能否使绿色建筑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反思。绿色建筑本是一种价值倾向,是以可持续的态度应对当前建筑的发展。国内现有的评价标准是以符合条款多少的方式来决定建筑的的绿色程度,这在某些状况下是有失偏颇的。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考虑地域、场地、造型、技术、成本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优秀的设计案例因为与某些控制性条款相违背而得不到绿色认证的状况。(2)对现有绿色建筑设计模式的反思。在“绿色建筑咨询”的设计模式下,设计单位并没有深入理解绿色建筑的价值内涵,只是机械地听命于绿色建筑专家,各个设计专业对自己的职能和努力方向不清晰。对绿色建筑咨询团队的依赖,大大降低了他们对绿色建筑的热情和学习绿色建筑的自主性,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极为不利。
4绿色建筑设计新模式探索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绿色建筑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反思,并在实践中探索绿色建筑设计的新思路。笔者试图以一个普通的设计单位为出发点,依托原有的设计流程,明确各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职能,并进行相关的技能学习和培训,在此基础之上探索一个简洁明快的设计模式,以期使大多数设计单位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动权。
4.1发挥现有设计流程的功用
前文已经对国内现有的设计流程及专业配合方式进行了说明,这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科学合理且符合国情的工作模式。在探索绿色建筑设计新模式的道路上,无需对现有设计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而是要充分发挥其功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和补充。
4.2各设计专业职能明确
设计单位各专业工种要加强绿色建筑的相关规范、知识、技能的提升,掌握相关软件及操作方法,明确各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各环节中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在不改动现有设计体系的条件下,去除“绿色专家”这一角色,而将其职责收入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个具体专业中。这是新设计模式探索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不能只是口头功夫,需要各设计专业付出艰辛的努力。各专业的职责可参考表1所示。
4.3新模式探索
在结合现有的设计流程及各专业职能明确的基础之上,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新模式进行探索,此模式主要包括设计流程和专业配合两个方面(图1),二者之间是循环往复、彼此促进的关系。
4.3.1设计流程
本文提出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是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上,加入绿色设计的环节,并将其统一在一个流程中。首先要确定绿色设计目标(绿色星级标准),建筑专业根据前期策划和业主诉求来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评估,评估结果和预定的绿色设计目标相比较,一般会出现某些差值(室内环境舒适度、节能减排程度等),此时引入设备专业,根据此差值大小来决定水、电、暖加强程度的强弱。经过这第一轮建筑专业与设备专业的协调、反馈,进行方案的调整,得到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筑、结构、设备专业进行第二轮的协调、反馈,进一步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再次与设定的绿色设计目标进行比对,若能达到要求,便进行施工图设计,使方案落地;若仍未达到要求,则需要进行下一轮或更多轮的方案优化调整(大型项目往往如此)。此流程与传统流程相比,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反馈次数明显增多,而这也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价值内涵。
4.3.2专业配合
由上述的设计流程可知,建筑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依然起着主导的作用,但结构、设备等专业的工程师能够介入策划、方案等表1-专业职能表专业建筑结构设备水暖电职能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场地条件等因素,优化总平布置、平立剖设计;加强对各种材料的掌握;研究建筑的形式、细部构造等被动式节能;.....加强对建筑专业、设备专业的支持;加强对幕墙结构、钢结构、薄膜结构等新型结构的掌握.....优化竖向设计;雨水、废水利用;中水利用;水循环系统;.....被动式采暖和制冷技术;充分利用高温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生物沼气等;.....根据照度计算确定最优光源;高效节能的供配电系统;.....图1-新模式探索(作者自绘)设计前期阶段,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设备专业的重要性被明显加强。此流程下的项目团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人各司其职,不需借助绿色咨询团队就能很好的掌控绿色设计的全过程。
5结语
本文提出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是否科学合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证明。希望设计单位摆脱绿色建筑设计咨询的现状,当每一个建筑师、结构师、设备师都在做因地制宜的“绿色”努力时,绿色建筑设计便不再“特殊化”,而变成一种“常态”的设计。
作者:尚立国 摆茹月 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焦舰.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刍议[J].城市空间设计,2015,(4):18-19.
[2]马末妍.基于LEED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3]付晓惠.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关键词】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6)04-0124-02 DOI:10.16844/10-1007/tk.2016.04.079
引言
当今社会环境下,节能环保已然成为了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我国目前强调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建筑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发展,特别是在耗能较为多或者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更需要特别注重节能环保,毫无疑问的是建筑行业就是耗能较为多的行业,因此有必要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建筑行业当中,以实现其更好的发展[1~2]。环保意识和建筑结合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从提出绿色建筑的理念之后,使得建筑环保化逐渐变成可能,通过绿色节能技术来进行建筑设计以及施工,能够显著提升建筑节能效果。在进行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绿色建筑特性,并根据相关的设计原则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打造绿色建筑,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达到真正意义上绿色建筑目标[3~4]。
1绿色建筑设计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顾名思义就是把环境和建筑进行充分的结合,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当中,尽可能地降低建筑对环境所造成的各种负担,同时还需要对建筑自身的能源消耗进行严格控制,在维持周边生态环境平衡这一关键基础之上来建设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上述就是绿色建筑设计内涵以及基本思路。概括起来说就是做到保护环境、节能资源、减少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建筑的特征主要涵括下面几点:在建筑形式以及设计思路层面和传统相比,采用绿色建筑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以及正式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了人对自然环境破坏的约束;然后营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实现节能-生态-功能三者的完美协调统一。
2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根据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一种自然和谐的双赢局面,因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下面几条原则来进行考虑:①从以人文本的角度出发;②尽可能节约资源并降低能耗;③满足气候适宜性;④建筑资料利用率最大化;⑤系统性规划以及设计;⑥因地制宜,对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总而言之,进行高层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建筑的场地,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所设计出来的建筑必须满足当地的气候因素、自然环境、水文、地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其对环境的影响见到最小,甚至是没有污染。最后应该积极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因为新材料和新技术对于提升节能环保的效果非常有效。
3高层建筑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3.1建筑的选址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之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舒适度,深入分析建筑地址周边环境的情况,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周边环境和建筑对于建筑能耗的影响。在选址的时候应该把气候资料、地质资料等全部采集起来,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设计实施充分的论证以及研究,对相关规划、最好的朝向以及层数、规格等进行明确。
3.2节能技术的应用
(1)朝向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需要综合分析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应该使得建筑尽可能多的面向太阳。尤其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让其多接受太阳的照耀可以节省很多的能耗。现代节能技术一般都习惯追逐阳光的方式来设计。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应该具备较为显著的高低差异,此外还应该具备丰富户型格局,这样可以使得房间日照时间更趋于合理。总之,设计人员应该从环保的层面出发,合理的控制各个楼宇之间的距离以及朝向。
(2)自然风应用:所设计的节能建筑应该能够对自然风的调节作用进行合理利用,以满足居民对冬暖夏凉的要求,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场地自然风风向的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间距控制和规划,合理布局,降低对夏季自然风的阻挡,同时还需要防止冬季自然风直吹建筑。确保建筑内部能够形成自然的对流,使建筑能够形成流畅的通风条件,通过对自然风的合理利用来节约能源的消耗,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3)保温技术应用: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的时候需要对当地的气候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保温技术。通常而言,需要在建筑的墙梁、屋面、外墙等地方设置自保温技术,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4)阳台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更多的时候都会选择挑出阳台的方式,因为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增加高层建筑的面积,同时还可以为高层建筑形成一定的遮阳区域,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的节能,同时对于建筑生态系统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效果明显。
(5)节能门窗技术应用:在建筑当中,门窗是能量损失最为严重的位置,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到气压和风力的改变对于门窗的影响,对门窗做出抗压、防风、隔声等设计,装设合适的节能门窗等,此外还应该防止出现光污染。
(6)水资源利用技术:在实施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民用建筑的地理位置来对其排水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使得所设计的给排水系统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尽可能的回收雨水以及中水,利用雨水收集器再结合节流、存储、净化等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实现绿色、节能、生态的目标。
(7)绿色景观技术:建筑绿化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同样是重要的绿色元素,总所周知,绿色植物能够调节碳氧平衡,能够降低空气的污染,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降低噪声,节省能源,并改造室内外热环境的效果。绿色房屋节能设计的关键之处就是因地制宜,采取立体绿化的模式,使得植物绿化效果达到最好。
4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位于广州市的某科研办公楼,这个楼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8万m2,总计14层,其中低下2层,地上12层。该建筑的主要功能有:实验、办公、研发、学术交流、生活以及休闲辅助设施、地下停车等。设计建筑的时候采用功能立体的叠加方式,以便各功能块按照流线组织、空间需求、性质等分别设置在各个竖向空间体块中,另外,对于有不同功能需求的建筑护构造,这样便构成了从内到外的独特建筑形态。
4.1建筑技术支撑
之所以要建设建筑物就是人们的需要,因此在实施设计的时必须更加关注使用者的健康指数,此举一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在设计该楼的时候,首先利用过计算机来对阳光、通风以及噪声等情况进行精确模拟,再结合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设计手段,最终实现最佳建筑室内外环境效果,这样使得用户的健康指数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4.2围护结构设计
本文中提到的建筑在围护结构节能方面使用了很多的节能措施,比如说创新外遮阳保温、节能玻璃、绿化屋顶、保温墙体等,最终完成了65%的节能设计,该大楼的平面布局为“吕”字形,所以对建筑的进深进行了合理的控制,此举大大提升了室内自然采光面积。
(1)外墙节能措施。该建筑选择的外墙保温隔热措施包括挤塑聚苯板复合墙板加挤塑式水泥聚苯板、聚氨酯泡沫喷涂材料复合墙板加挤塑式水泥聚苯板以及外墙保温装饰板等三种形式。为了方便将柱和梁包裹起来,需要在建筑下部墙面内侧喷涂聚氨酯泡沫,但是并没有热桥,此外,上部采用“外墙外保温”隔热措施。
(2)屋顶和架空层节能措施。对于屋顶设计结合实际具体情况还有位置,采取了倒置式屋顶、种植屋面、散温屋面以及屋面遮阳等多种节能技术。屋顶采取的是30mm厚XPS倒置式隔热构造,同时部分使用种植屋面,在屋顶的花架上面装设光伏电池板、平板式太阳热水集热板可以对屋面实现遮阳的效果。选择倒置式屋面有能够使防水层和基层避免遭到热变形的干扰,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防水层的寿命进一步延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对高层民用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节能、环境、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从建筑最开始的选址、布局开始一直到建设的投入使用,都需要考虑能源的消耗、水资源、采光通风等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个性化的绿色设计,确保建筑在设计、建造以及使用的整个过程当中都能够体现低能耗生态化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胡晶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9):20~21.
[2]蔡旭.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运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
[3]赵文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门窗,2015(10).
关键字:绿色建筑;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 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建筑的探索,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建立以低碳经济、环境、生态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观,尽管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在我国早已开展,但对于建筑的低碳发展研究却是刚刚起步,研究和探索低碳经济时代的建筑设计策略,真正实现建筑的低碳之路,也是必须做出的选择。
1低碳经济时代的建筑设计策略
1.1 紧凑 集约的建筑设计策略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使得城镇建筑面积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l996—20O6年,我国城镇建筑面积由61亿扩大到1 75亿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还是粗放型行业,大量的资源、能耗都消耗于建筑行业,这种粗放、随意的建筑业发展模式和低碳经济要求的节能减排极不相称,建筑物(包括人类在建筑物中的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建筑规模、面积越大,建筑材料消耗越多,能源也就消耗多,碳排放也就多。紧凑城市的理论提供一个建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视角,那就是“集约、紧凑的建筑”其核心理念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用地集约—— 建筑的立项要真
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科学决策,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重复建设和扩大建设规模的倾向,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好建筑规模,不攀比,不贪大,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2)布局紧凑—— 在保证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将空间形态做到紧凑,提高建筑面积的有效使用率。例如在住宅建筑中控制住宅套型面积标准,超标者高税控制,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享受在,公共建筑中减少过多的共享空间,提倡合理的交通空间,以减少建筑面积,节约资源、能源。
1.2结合自然的建筑设计策略
尊重自然资源进行设计,建筑设计要根据场地不同的地形、地质、地貌顺应自然进行设计,不要见山就开,见水就填;尽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要做到“轻轻碰地球”的原则,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精心设计包括风、光、热、水、气、土、林等气象及天然资源,在建筑设计中一定要坚持立足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为主的设计原则;建筑的总平面设计要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场地总平面设计要不破坏当地的文物、自然水系、湿地、森林、基本农田和其它保护区。美国加州拿巴谷地的多米尼斯酿酒厂是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默隆用铁丝和石头做成的一个大石箱。他们选用了石材来构筑这个100 m×25 m×9 m大型“雕塑”,他们针对当地白天特别热、晚上又特别冷的特殊气候条件,用铁笼子里面填充石块的方法来构筑外墙,里面用钢骨架来支撑,这样就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隔热、保温表皮。石块的密度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用的是当地的玄武石,颜色从深绿到黑,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又可使光线通过,在室内形成了极其奇妙的斑驳光影。这些都体现了设计师建立在艺术基础上的对于建筑和气候、地域的深刻理解和务实。
设计结合自然还要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这方面,我国已有许多学者展开研究,并已有了众多研究成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教授等设计的延安枣园村的“绿色窑洞”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1.3节能技术适宜的建筑设计策略
在低碳建筑的探索中,应该提倡应用“适宜技术”解决人造环境舒适的物理性能,以达到健康、节能、舒适和经济的要求。首先,“适宜技术”要因地制宜地采用节能技术,事实上,在我国很多地方,很多技术手段被盲目采用,例如,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利用外遮阳可以得到很好的节能效果,但是很多新建建筑,大量使用双层皮幕墙,尤其是内循环的模式。这种技术在温带国家是一种能取得极佳节能效果的成熟技术,但在湿热地区的不当使用却增加了额外的空调负荷。其次,不宜盲目追求高技术,更不能将建筑节能简化为若干高技术措施的拼合。因为节能技术适宜不是“贴标签”,不是高科技“作秀”。而是基于地域气候,基于各类高技术与低技术、主动技术与被动技术的综合择优与整体融合。
1.4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设计策略
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策略要求建筑选用的材料和采用的构件在其寿命结束时能够再循环(Re— cYCle)和再利用(Reuse);这些材料或构件可被应用为再循环产品的原料因此还涉及到在材料或构件寿命结束时能把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在此,结构工程师起着关键作用,在他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结构最终是可以再循环和再使用的,所选择的材料对结构寿命终了时的处置方案起着重要作用。
全寿命周期的建筑策略要求建筑师运用严密推理和定量化评判的现代思维方法制定最佳方案。从而可指导低碳建筑系统优化设计,实现“全寿命”、“全系统”的低碳,以满足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建筑过程尽可能减少不可替代资源的耗费,控制可替代和可维持资源的利用强度,保护资源再生所需的环境条件。例如要注重节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再利用等。除此之外,建筑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都产生大量的垃圾,坚持全寿命周期低碳的建筑设计策略,就要把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能充分循环再利用,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5 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温度、湿度、通风、光环境等有了更确切的要求。另一方面,能源危机意识的增加,使人类更加注重于能源的有效利用。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策略成为了必然选择。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or smartOr brain Build— ing)”,即能够对内外环境做出反应的建筑。美国智能大楼协会(AIBI)将它定义为:通过大厦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率和高经济效益的舒适的工作环境。智能建筑通过“智慧”尽可能利用气候能量(光、热)来调节室内物理环境,以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智能化建筑设计策略要求建筑师必须用自动化综合技术观念来设计,建筑师不只是创造空间的艺术家,他还要考虑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空间的舒适性,能源的高效使用,从而减排低碳。
2低碳建筑的发展方向
2.1绿色建筑定义及标准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提供健康、舒畅、安全的使用空间;(2)减少建筑对外在环境的影响或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3)贴近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共处、和谐共处。
通常建筑行业所指的“绿色建筑”并不是普通理解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之类的。当然,也不是指非常高、新、尖的科学创新技术。这里所指的绿色建筑是一种建筑设计概念或象征,是整个建筑在开发设计、建设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理念。体现在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的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的设计与施工。更好的体现出使用者健康、简朴、自然的使用方式或居住方式。是环保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低碳建筑的统称。
2.2绿色建筑的特点与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
国内绿色建筑主要特点:① 节能型建筑,包括节地、节材、节水、节能,主要强调的是减少资源的浪费;② 保护环境,强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③ 满足使用需求,强调建筑本身的功能,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是节约资源、提高建筑物本身适用性、保障能源安全、改善建筑与自然环境质量、提高建筑实用性等等。发展绿色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民生发展、节约资源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节能减排、和谐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能有效降低或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资源浪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性的和谐发展。是顺应形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绿色建筑成为在气候极端变化下,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大力推进绿色建筑也成为建设领域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合理选择 绿色设计建筑 传统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132-02
注重以人为本,节约能源,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理念,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是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方向。怎样在使用室内环境、功能要求、建筑设计之间寻求平衡点,怎样正确地处理好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之间的关系,需要符合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为了实现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追求建筑美观的同时,还应当达到适宜的室内环境|量。与文化、艺术、历史属性完美结合的,是建筑绿色理念、建筑技术,这些存在于当下的建筑作品之中。所以,在绿色建筑之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就是怎样做到建筑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怎样达到绿色目标,促使技术选择经济性最优,这也是设计的重要内容。
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1 健康舒适原则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舒适的居住条件,那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就应让室内的环境处于舒适的湿度和温度,要保证室内畅通。除此之外,为了要让用户生活于健康和舒适的环境,还需要保证采光功能以及空气流通质量。
1.2 整体美化原则
当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的时候,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事物的实用性,而更多将方向点转变成了对美感的追求。所以,绿色建筑设计也自然是包含于其中的。因此,建筑企业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将周围的环境和建筑有效地结合起来,还要多关心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整体美感目的的同时,也需要保护良好的生态平衡。
1.3 同步化设计原则
应该从整个的设计过程进行节能,要从环节入手,这就是真正实现建筑企业环保功能的时候。设计人员在设计绿色建筑时,要控制好施工图纸的设计,对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争取达到节能、低碳的要求。
1.4 高效、简单原则
能源利用的问题,也是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的。设计人员应当重视人工智能化设计,要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坚持高效而简单的原则,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尽最大的努力节约资源,保证国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风能、太阳能就是可再生资源,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就是先进的技术手段所包含的内容。
2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选择
绿色建筑的项目不同,所使用的材料、能源、人力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设计的相关人员在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
2.1 方案的设计
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案例,要仔细分析项目设计需求,就是在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选择的时候,针对绿色建筑而言,设计方案的选择在其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按照当地建筑的具体情况,达到绿色建筑的目的,将设计者的独特想法融进设计方案之中。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确立自身的视角,凭借自身之前的工作经验,为了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更加合理,要将自身所学习到的设计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各个环节之中。
2.2 水资源循环
绿色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就要将水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而设计人员在对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进行选择的时候,都应该特别留意,对水资源利用的选择,而水资源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而存在的。
2.3 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的范畴,而之前所用到的最主要采暖方式是以燃烧煤炭为主的。只是在进行燃烧取暖的过程之中,会有很多的一氧化碳等产生,这些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除此之外,还会有二氧化碳的产生,可以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会产生温室效应,因此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的建筑企业已经渐渐地开始使用太阳能取暖,这样可以避免环境的严重破坏,会降低成本,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和意义。
2.4 绿化环境
从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为了防止经济发展的趋势走下坡路,就应该积极地重视环境的绿化作用,因为现在社会中,人们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所以,相关的部门为了给人们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就应当提升氧气的含量,积极地重视对环境的绿化,对我们生活的周边移栽高大的乔木。
3 优化设计过程之绿色建筑
3.1 设计优化的初步阶段
在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规划的阶段,要结合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场地中气候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朝向和空间布局上对建筑的声、热、风场、光等进行优化。假设在前期就仓促定案,那么就会造成很大的不足,且建筑设计的项目一旦通过报规,是较难以再进行修改调整的。对建筑进行通风模拟,是为了优化室内外空间的布局,促使建筑物可以达到最好的通风条件,确定出最佳的布局方式;通过总平面设计的优化分析,可以优化建筑的阴影分布,保证充足的日光进入每一栋建筑之内,对建筑物的体型和平面布置进行调整,以确保最好的日照效果。
3.2 气候适应性及建筑设计优化
在对不同经典绿色建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地域建筑的发展和创新,都涉及到了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外观是依据人的文化、传统、审美、风俗等要求,顺应地形、气候、地貌等自然的条件,是地域建筑给外界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人工环境带给人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问题,会导致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满足生活和工作这一共性的基础,就是建筑的功能对、文化、生活习惯和工作等个性特征的满足;技术的衡量标准和材料的选取,是经济性所决定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样的因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绿色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气候的适应性,所得结果是通过对不同建筑的气候、文化、功能等适应性研究。
4 结语
绿色建筑的设计,是设计团队协同合作的整体设计过程,其出发点是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对高技术的采用,对优化设计手段完成经济合理技术措施目的的分析,方便长久使用及维护,达到提供优良环境的实现,绿色技术之中更加注重对简单技术措施的鼓励以及对成本的控制。绿色的建筑理念,应该更加注重绿色技术和建筑的结合,为了达到技术简单、低成本、高收益的效果,要采用高技术的手段对绿色建筑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 康守和.从建筑设计及运行管理谈绿色建筑节能关键技术[J].山西建筑,2015(4):203-204.
[2] 冯雅,高庆龙,钟辉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南方建筑,2015(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