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合作用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理教学;多媒体;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3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21
高中地理是一门领域广、内容多、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水平要求高的学科,利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和记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有疲劳感甚至出现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丰富自己的地理课堂,吸引学生使学生学而不累,学得有兴趣、有希望,这就成为我们每一个地理教学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就如何让丰富地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如下。
一、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课堂的容量,优化课堂结构,直观、生动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教学工具,一堂高效的地理课堂不能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旦这样,课堂就变成了“视频课”“图片课”“文字课”,因此,必须更新多媒体的使用的观念。
1.课下要精心准备制作多媒体,把自己的讲课思路和多媒体结合。
2.在一些抽象,不好理解的内容上建议使用多媒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事半功倍。
3.多制作flas和视频,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思考,讨论的情绪。
总之,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地理课堂,我们要利用好多媒体,但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学,只有和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二、做好地理和各学科的结合
(一)生物知识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生物的光合作用原理使其在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有理利于作物果实品质的提升。反之,在降水多,光照热量不充足,则不能发展谷物的种植而主要发展畜牧业。不同的植物景观能反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茶树代表酸性土壤,温暖湿润的环境。大型的食肉食草动物在广阔的草原区,而灵长类善于攀援的动物则在茂密的林区,所以生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好。
(二)化学知识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化学风化就是岩石反生了化学反应,云贵高原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以及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区淋溶淋失率高等都是化学知识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三)物理知识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地理和物理是最紧密结合的两个学科,无论是大气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表面形态都是与物理知识分不开的。高低气压要利用对流原理来解释,“雪后寒”要利用蒸发吸热去解释,冷暖锋过境的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成云致雨的条件等等,做好物理知识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也能提升课堂效率。
除了以上学科能在地理中应用比如还有数学的计算,英语单词的单个字母的代替如:E代表东是East的缩写,体育知识也能广泛地利用到地理课堂,如美国职业篮球(NBA)“达拉斯小牛”“休斯敦火箭”分别代表了农业的畜牧业和工业中的宇航业。欧洲足球水平高与平原面积广,草地广布有密切的关系。总之,教师能熟练的掌握其他学科,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来,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和丰富,使学生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其学习地理成就感,自信心,使课堂更加融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我们想要的。
三、用好生活中的常识
1.谚语是主要的生活常识之一,比如华北地区比较流行的有:“长五月短十月”这说明了农历的五月和十月大约是公历的六月和12月份,则是昼最长和昼最短的季节。再如内蒙东部地区的“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的是中温带地区春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时间的差异反映了物候变化。
2.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内蒙古草原地理“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吊脚楼。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原红”四川盆地的皮肤白净,低纬度地区的黑人,高纬度地区的白人等等。
3.出行与旅游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所以要事先掌握自然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才能方便出行。在野外探险生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宿营地,如何躲避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等等。
4.另外,其他方也有广泛的地理知识,如:古诗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歌曲“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人民币的版面中的西湖、泰山、桂林山水都存在着地理知识。
总之,用好生活中的常识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地理和掌握地理知识的一个捷径,所以教师在备课和讲课的时候要把生活常识熟练地应用到课堂中。这样的地理课堂才是丰富多彩的。
四、用好板书和板画
板书是整节课的体系和基础知识的体现,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会给学生轻松的感觉,板书忌讳的是两种,一种是:潦草的几个字;另一种是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字,所以,教师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板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调动自学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细胞,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自学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既有趣又有收获。
(一)通过生活生产实际创设情境
生物学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的科学,很多知识可直接用于日常生活中,研究这些知识就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觉得轻松有趣。例如:讲“细胞呼吸”和“酵母菌代谢类型”时提出,为什么酿酒时先来水后来酒?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运用成语,谚语,诗词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成语,谚语,诗词来设计悬念作为开场白虽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进而诱发学生期待心理激发自学兴趣。例如: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时运用了“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学习 “植物向光性”时运用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通过试验观察创设情境
生物学是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试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用观察试验创设情境不仅生动具体而且将直观的感受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起着积极作用。例如:学习“植物细胞渗透作用”时,让学生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同浓度蔗糖溶液和尿素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情况的不同,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精心设计,明确自学目标
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囫囵吞枣目的不明,在教学中不论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教师预先设计好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一可以指导探索发掘课文内容的方向;二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思考得出正确答案;三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克服了盲目性。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一课,在学习“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时,先投影出示准备好的问题:(1)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要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3)为什么要在无空气的环境且用好氧细菌检测?(4)此试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然后分组提问回答,教师只用较少的时间归纳即可,这样不仅调
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了盲目性,而且还有了完成课堂练习的时间。
三、合理安排,保证自学时间
课堂时间有限,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讲授和自学内容,必然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和自学时间无法保证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首先教师要真正明确开展课堂自学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次是要深入分析大纲和教材,列出章节精讲的内容和必讲的重点和难点,将讲全讲细改为讲准讲精,给学生留下较充裕的自学时间。每节教材的前言和对某些现象或过程的描述由教师讲解较好,并适当增删内容,力求做到生动,富有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对自学内容的引导作用。而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一般由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得出准确答案。对于重点的知识,难点或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尽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课,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涉及很多生物化学知识,比较抽象,主要由教师讲解,而“三大代谢和人体健康的关系”通俗易懂由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列出各种疾病,然后小组讨论,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并提出预防措施.如不吃早餐对身体有什么不利,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长期素食好不好,如何正确减肥等等。这样经过学生的阅读讨论,既解决了重点问题,又突破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的过程”这一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及时点拨,解决自学疑难
中学生自学能力有限,如整章整节自学,易造成学生只记住字面意思,不理解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估计问题和要点,难点,布置自学后要注意学生的动向,及时进行点拨。例如“有丝分裂”一课,先播放一段FLASH动画,动态演示有丝分裂的过程,同时要列出问题: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DNA分子数的变化。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观看动画时将注意力集中到关键信息点上,通过有点拨的自学和教师的精讲,易突破自学难点,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一、发展沼气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沼气是指利用生活垃圾、污水、人畜粪便、植物茎叶以及杂草等为原料,通过密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厌氧发酵、分解,制取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沼气利用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有机融为一体,通过“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使得经济链、生物链、生态链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良性运行,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了资源,成为解决农村生态、农村能源、农业环保和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载体,推动着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有效改善农村用能结构
沼气是农村广泛使用的一种气体燃料,它是由植物残渣、动物粪尿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经过某些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产生的,与化石能源相比具有无污染、清洁、可再生、多效、廉价的优点。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适宜群众居住较为分散,交通相对不便的农村地区使用。据测算,农村一个五口之家,养猪5―10头,就可建一口与猪舍、厕所连通的8―10m3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实际可利用沼气500―550m3,可以解决全家当年90%左右的生活用能,相当于减少薪柴消耗2吨左右,保护3―4亩林地免遭砍伐,或是节约用电800度、标准煤0.4吨、液化石油气0.25吨。与液化石油气相比,年可节省燃料费用600元左右。因此,利用沼气做动力燃料,清洁无污染,制取方便,成本又低,既能为国家节省石油制品,又能降低作业成本,开辟了新的动力资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改良土壤,促进种植业发展
由于人畜粪便及秸秆经过密封发酵后,在生产沼气的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沼肥和沼液,沼肥和沼液中因存留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某些植物激素和对病虫害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物质,对各类作物均具有促进生长、增产、抗寒、抗病虫害的功能。
沼液是一种速效的液肥,用于果树叶面喷施,收效快,利用率高。叶面长期喷施沼液,可增强光合作用,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分化;花期喷施沼液,可提高座果率;果实生长期喷施沼液,可促进果实的膨大,提高品质和产量。试验表明:柑桔叶面喷施沼液,产量增幅可达到9.3%―27.5%,果实增大,表皮光滑,颜色鲜艳,病斑较少;施用沼肥的柑桔比常规方法种植的柑桔含糖量高出40%。农作物种植有关试验表明,采用沼液浸种技术,可促进水稻增穗,增加结实率,增加种子千粒重,增加产量6%―10%,还能有效控制水稻的稻叶蝉、稻飞虱、纹枯病、小球菌核等病虫害;玉米施沼液肥,产量增加5%―8%;用沼液浇施白菜,比用常规方法提高产量20%,而且提前一周上市。
将被烧掉的大量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加入沼气池密封发酵,既能产气又沤制成了优质的有机肥料,扩大了有机肥料的来源。充分利用好沼气,可使有机肥料成倍增加,带动粮食、蔬菜、瓜果连年增产,同时产品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产品鲜嫩无污染,总体生产成本下降。沼气技术的推广利用,使广大农民可以将自家产出的沼肥直接用于家庭种植业,为大面积使用有机肥料创造有利的条件,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健康水平
发展利用沼气技术是卫生环境工作的一项重大变革,发展利用沼气技术,沼气池、厕所、牲畜圈栏联在一起建设,粪便直接入池密封发酵,取消了露天茅坑,消除了臭气,减少了蚊蝇孽生地。沼池中的粪便经厌氧发酵处理,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可以减少95%左右,其卫生效果目前在农村没有其它处理方法可以相比。使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液代替清水冲洗畜禽圈舍,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这不仅使农民居住的环境卫生大有改观,而且还能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为搞好农村除害灭菌工作找到新的途径,有利于减少和控制畜禽疫病的传播。
(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发展沼气技术,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沼气替代薪柴,保护了森林植被,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以沼气代煤,减少了煤生产、运输和燃烧对环境和大气的污染。施用沼肥和沼液,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轻了化学污染。据调查,在燃用沼气室内,一氧化碳的浓度比燃煤降低80%,二氧化碳浓度降低60%,二氧化硫浓度降低80%,飘尘浓度降低90%,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沙、保护农田等功能,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测算,建一口6―8m3的沼气池,每年可节约薪柴2吨。
沼肥和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是富含多种养分的活性肥料。畜粪等经沼气池发酵后肥效可提高1.5―2倍。一个沼气池年产沼肥15吨左右,肥效相当于1.5吨商品复合肥。而化肥所不能比拟的是,沼肥能有效地改良土壤。连续施用沼肥1―2年,土壤团粒结构好,孔隙度增加,容重下降,保水保肥能力强,有机质、全氮全磷及有效磷均上升,有利于土壤中的细菌群落良好生长,抑制病虫去的发生。沼肥沼液用于水产养殖,能改善鱼类生长环境,为水生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农户普遍反映,有了沼肥的生物作用,化肥、农药、动植物激素、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可以不用或少用,从而产出绿色或有机农产品,取得更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五)创造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一个沼气池就是一个“致富池”,沼气综合利用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搭起了一座天人合一的桥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多方面的社会效益,最佳的生态效益。
一个8m3沼气池,一年节省燃料支出600元,节省化肥、农药支出500元,节省劳力75个(折1500元),直接经济效益2600元左右;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村公共卫生,防治面源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农业部成都沼科所专家所估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的四倍计算,一个沼气池的综合效益可达13000元。
二、当前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沼气池的累计量达1700万口,并且以每年200万口的数量在递增,沼气的推广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总理在2006年“两会”期间特别提出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希望的公益设施建设,要求各个地方都应把为农民建设沼气当作政府的一件重要大事来抓。在实践的过程中,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积极创新,开发出多种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猪――沼――粮,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猪――沼――林等等,取得了显著效益。但是在当前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推广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缺乏规划,无序发展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户用沼气池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建池户各自行事,沼气池建设没有与农村整体建设及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统筹考虑,无序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重沼气池建设,轻建后管理
一些地方为完成沼气建设计划任务,在前期建设上花了很大人力物力;但在建成后的使用管护上缺乏必要的措施。随着大规模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技术服务工作和设施管理问题也必须提上日程。虽然大多数沼气池都建在农户庭院中,并由农民自己管理,但总还要考虑一个专门维修、保养问题。我国前两代沼气池没有成功推开,既有技术不过关的原因,也有后期维护不当的因素。所以,管理与维护也不可小视,这是关系沼气池长期良性运转的保障。
(三)重沼气使用,轻综合利用
农村沼气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是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其好处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各地虽然在宣传沼池的综合利用上做了不少的工作,但不够深入、不够广泛。农村中相当一部分人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沼气建设的认识上,对沼气新技术缺乏了解,只知道沼气能够点灯做饭,不了解沼气、沼渣、沼液的其他功能,更谈不上综合利用。
(四)服务体系不健全,沼气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与档次
部分建池乡村,沼气设备无处买,出现故障无处问,使用技术无处学,农村沼气培训与服务体系几乎空白。部分沼气设备生产企业制造业比较落后,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技术研制及创新能力缺乏,先进技术引进意识薄弱。同时,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及实施单位没有足够的集聚效应,产学研结合还不够紧密,一些沼气发酵机理还没有进步解决等,这些均影响沼气产业的发展。
(五)相关法规与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与制定
如部分沼气设备生产的税收能否进一步优惠,能否加大沼气相关技术的研制经费与技术力量投入,沼气发电并网的价格确定等。
三、科学发展农村沼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沼气的发展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沼气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建池、改厕,才能形成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因此,首先,要向主管农业的各级领导宣传发展农村沼气对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与意义,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其次,要向农民兄弟宣传沼气的好处与使用技术,增强发展沼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宣传,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关心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支持农村沼气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法规,政策调控
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作为产业还未完全成熟,故国家相关法规及政策应对其倾斜,不可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要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税收、价格等手段,加以引导。有学者建议:规定畜禽养殖小区污染物必须要进行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农村小城镇建设规划要配套生活污水厌氧净化系统,国家实行资源环境成本货币量化,加大对污染的惩治力度,出台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若干规定,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能源推广机构建设,实行积极的投资融资政策,建立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等等。
(三)综合利用,发挥效益
效益是沼气能够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全国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开展沼气、沼液、沼肥的综合利用,沼气池的效益末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此,必须跳出就沼气论沼气的传统思维,以建设生态家园的思路来定位沼气、发展沼气,研究开发沼气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推广沼气贮粮、水果保鲜、沼液浸种、喂猪、叶面喷施,沼渣种植食用菌、养鱼等综合利用技术,扩大沼气利用范围,使沼气在生态家园中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四)创新机制,搞好服务
农村沼气建设集农业生产、工程建筑、管理服务为一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服务是关键。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是充分发挥沼气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沼气服务体系只有实行市场化、物业化、专业化、社会化运作,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科学发展农村沼气要跳出沼气抓沼气,要拓展外延,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小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相结合,加速沼气产业化发展。同时鼓励在部分乡村积极发展沼气协会,通过协会为广大沼气用户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设备维修、沼气设备供销等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德金.新形势下农村沼气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