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

第1篇: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物流运营管理在现代生产企业管理中占有首要的位置,同时良好的物流运营管理也是保证现代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许多生产企业还是存在出货管理混乱、供应链管理薄弱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现代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区域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发展下去,必须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生产企业从传统的物质产品生产制造逐渐扩展到非织造性的服务活动,物流运营就属于这一部分,因此加强生产企业的物流运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将立足于我国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现状,探讨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策略,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一、我国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现状

1.出货管理混乱

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在物流运营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出货管理混乱,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出货管理制度,受资金的限制,大部分企业的出货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生产企业管理层对于出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导致生产企业低效运营,从长远来看,这不仅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

2.运营管理流程低效

运营管理流程低效也是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我国很多生产企业都是在09年经济危机之后开展产业转型的,这导致传统的运营管理策略很难适应当今的发展要求,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企业在制定物流管理的运营策略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导致运营流程繁琐、低效。运营管理流程的低效,不仅会影响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正常运营,还会引发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给生产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

3.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落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观念,在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产品质量把控不严、供应链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这会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市场口碑,从而造成生产企业融资困难。管理管理落后的具体表现在,管理者不清楚如何确保产品适时、适量的投入市场,从而导致货物囤积、缺货的情况发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上的三种现象,并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二、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措施

1.区域规划

合理的区域规划,是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此外,加强生产企业的区域规划,还能有效的提高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从而有效的节省时间和人力,达到控制运营成本,增加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效果。首先,要对生产企业内部的仓库、生产车间、厂房等区域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确保在各部门的配合下,物流运营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要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3]

2.存库物流出货管理

存库物流出货管理是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有必要加强的部门,为了提高仓库物流出货管理的高效性,应该建立完善的仓库物流出货管理机制,并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仓库物流出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加强仓库出货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供应商的选择、物料竞价选择以及成品库存,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物流运营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物流运营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做到人尽其用。物流运营管理人员要做好成品、备品物流出货的详细记录,从而使仓库物流出货工作都在严格的监督下有序的开展。

3.流程改善

剔除与现代生产企业发展不和谐的部分,也是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重要途径,生产企业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并开展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寻找物流运营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解决办法,从根本上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水平,流程改善的目的,是提高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交货的速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以往的工作经验出发,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现状与发展要求,来改善物流运营管理工作的流程,从而做好流水线规划与人员的安排。

4.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相关部门的整体水平,减少因为专业水平不足引起的问题,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专业人才是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这一点在物流运营管理工作上也同样适用,企业高层要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物流运营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从而吸引专业人员参与到生产企业的物流运营管理工作当中。为加强团队的建设管理,还应该从生产企业的文化上入手,完善物流运营管理的用人制度,并促进绩效管理,从而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奠定基础。[4]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出货管理混乱、管理观念落后、运营管理流程低下等问题,只要生产企业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与时俱进,就能改善落后的物流运营管理的现状,从而促进生产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志峰,.现代物流运营管理在石化企业中的运用——上海博科资讯某大型石化企业一体化物流咨询方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2:64-66.

[2]高悦凯,熊文杰,孟芳.以生产企业主导开发的果蔬物流园区商业运营模式的探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4,3:86-90.

[3]李宁.基于两阶段串联DEA模型的煤炭企业生产-物流协调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矿山机械,2013,2:106-110.

第2篇: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概念

说通俗一点,所谓的财务管理就是“管账、管钱”的。当然,现代的医院财务管理也并不是其字面所表述的那样简单,其包括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清偿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具体是指医院中所有合法扩建、医疗物质采购以及所有资金流动等,但凡医院运营过程中涉及到有关金钱、财务的所有事项都需由医院的财务部门管理。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乃至全球的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加上目前我国医改的推行与深入,这些条件都使得财务管理成为了医院日常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工作项目。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一)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从前的医院运营管理,几乎是以发展医疗技术作为医院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医院管理思想下,我国的医疗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完全以医疗技术发展作为医院管理工作重心,也使得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缓慢,较其他行业相比财务管理观念也相对落后。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账目不清、财务运转不合理等混乱现象。同时,一些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在具体操作中没有完全落实。

(二)对预算管理没有加大重视

对于各行各业来说,财务预算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位。对医院财务管理来说,它是医院各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它需要根据工作职能、工作任务以及发展计划来对季度、年度的财务活动、收支计划做出编制与安排。但我国的许多医院对财务预算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当不到位,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当中的许多人都认为既然是财务工作,就应当由财务部门来完成,这样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严重缺乏科学性与操作性,而且财务监管的有效性也非常低。

(三)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是否拥有良性的资金循环,决定着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医院的发展战略是否能有效的实施。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管都还缺乏有效性,当医院进行维修、扩建以及大型的医疗设备引进时,部分人借此机会不切实际的扩大项目规模,“吃回扣”、私设“小金库”,导致资金黑洞出现,致使财务管理混乱。

(四)财会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有限

现代的财会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与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市场对财会的需求。但当前我国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并未经受过专业的会计从业教育、培训,他们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较为单薄。这方面的问题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对医院的发展起不到推动作用。

三、医院财务管理对策

(一)加大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确保医院各项战略决策、活动规划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所以,加大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推行力度,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相当重要。

第一,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医院的财会从业人员要对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研究,确保医院能够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并能够有效的实施。

第二,确定医院总体的战略发展目标。这既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符合,还要考虑到医疗市场的实际状况及影响因素,最后要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卫生改革的政策取向有精准的把握。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须得以医院的前期经济收支为财务预算编制的基础,将医院的自身特点和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与分析,对医院今后的经营发展目标、战略决策的财务数据与经济约束数据进行编制与责任划分,以使各个预算统一在总的预算体系下。

第三,制定各部门、各科室的发展目标。在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下,根据部门或科室的自身需要,经相关的财务预算管理审核,建立起实际、有效的发展目标。

(二)落实并完善内部财务监管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的最主要内容与目的就是保全资金,防止不法与不合理的资产流失现象出现,同时还要确保财务信息资料和医院经营管理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在严格遵守院方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医院经营风险。

第一,医院的财会从业人员应该实行具有计划性的轮班制,提高财会内部相互监管的力度。

第二,充实、完善财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各种财会相关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财会业务能力。

第三,医院财务监管应该保证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科室的职责权限划分,将不相关的职务、岗位相互分离,确保各个部门、岗位间的职、权、责能够合理、分明,提高他们的相互监管力度。

(三)推行成本管理制度

如今,医院已经不能再单以发展医疗技术为绝对的管理、运营目标,还须得将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应该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关经验及措施加以借鉴,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

医院的成本核算及管理应该以科室的成本核算为基础,科室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成本核算工作,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是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全面成本管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开展单病种成本核算与项目成本核算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成本核算这一财务管理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与医疗服务成本,并对医疗服务流程起到优化和改良作用。

(四)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医院应参照目前岗位和业务量并考虑各岗位的发展趋势和成长潜力进行整合。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和业务学习。财务人员自身必须树立适应新经济的理财观念,不断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更新理财观念,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

综上所述,医院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各个方面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的不足,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医院财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实现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监管模式,改进

引言:本文依据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客观分析商业银行现有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比较商业银行原有监管模式与现有模式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剖析了原有模式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商业银行现有运营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非现场检查的局限性

一是运用监控系统有时会阻碍监管人员对网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非现场检查不便于监管人员与网点的沟通,影响制度的落实,导致信息传达的滞后性、间断性。同时影响了风险防范的效率,不能对员工进行区分管理。二是规章制度的传达不到位。由于各专业条线对本专业都有自己的规定,这样就造成网点对制度的执行有疑惑,不知该执行哪个条线的规定。从而造成在线监管的局限性,文件执行的矛盾性。三是非面对面的沟通不畅通。当在线监管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发现营业机构存在问题时,对于营业机构的整改情况只局限于通过截图、对讲、录像等手段,对于网点整改过程的真实情况不能及时准确了解,所以非现场检查存在的弊端必须要通过现场检查来弥补。

(二)业务处理过程繁杂

首先,业务处理环节过多。审核的环节过多,不仅减慢了业务办理速度,给客户带来不便,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资本的损耗,而且给检查人员造成一种视觉疲劳、忽略意识,更不利于风险的防范。其次,业务审核环节重复。增大了银行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影响到银行的净利润。此外,也会带给员工消极的工作情绪,影响员工的办事效率。重复审核必然带来连带责任,员工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还有承担因审核不利带来处罚的风险,工作压力便会不断增大,抱怨便会增多,这样就会影响员工对银行的归属感。

(三)实时监控的不完善性

实时监控容易导致负面情绪,实时监控的录像是影像、声音、图片并存的,营业机构的办公角落都安装有摄像头,柜员、主管、客户的一举一动、谈话内容都在监控范围内,可想而知发现问题的及时性,但同时这样的氛围给营业机构工作人员带来的了压力和紧张情趣。所以,有时营业机构会出现对监管人员的抱怨,在与监管人员的对话中出现语气生硬等现象。这样,不但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率,更影响了和谐的工作氛围,阻碍了实时监控作用的发挥。

二、现有模式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现场检查的重视程度不够

商业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主要集中到在线实时监控,每天的监管工作就是通过监控系统来进行。在线监管的频率比现场检查的频率要高,检查力度的重心倾向于非现场检查,对现场检查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现场检查能切实发现营业机构的工作环境和状况,对商业银行运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落实情况一目了然,并且能够及时地对营业机构日常业务进行检查指导。可见,对现场检查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监管模式的有效性。

(二)业务处理流程不够成熟

风险审核的环节设置的过多,对于大额、特殊业务的审核流程包括:前台柜员对受理业务的原始凭证、录入要素、客户身份的真实性、现金实物等进行审核;营业主管对客户身份证件、柜员录入系统的要素、凭证要素是否齐全,大额的现金是否账实相符等进行审核;后台授权人员通过远程授权系统依然要对以上信息进行核对无误后再进行审核授权;监管人员通过传票影像、实时监控、回放录像,对客户身份、柜员凭证要素、柜员办理业务流程、主管授权流程是否合规进行审核。这样一笔业务要通过4道审核程序,这就造成业务处理流程环节过多,减慢了业务处理的速度,降低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因此,业务处理流程的不成熟是监管模式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实时监控制度缺乏实践

实时监控是运营管理的一大突破,它实现了对营业机构所以前后台柜面业务办理流程的监督检查,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手段。但这一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它监督、监控的作用。可见,实时监控制度缺乏实践是监管模式出现问题的另一个原因。首先,实时监控的手段单一。实时监控手段的单一局限了实时监控制度的落实,使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使运营监管模式固化,缺少创新。其次,实时监控的效果落实具有滞后性。在实施监控的过程中,监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通过与营业机构沟通、交流,告知营业机构立刻整改,但有的问题并不能在发现问题时就能整改完毕,这样就需要监管人员后续跟踪整改情况,也就是说从发现问题到营业机构整改、再到运营主管将需要注意的规章制度传达到柜员,中间需要时间段,实时监控效果的落实具有滞后性。

三、银行现有运营监管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实施监管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首先,积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各项业务都应有相应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细则,确保操作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员工认真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惩奖分明,使各项制度有效地得到贯彻落实。其次,精简业务处理程序。监管部门应根据业务集中处理体系改革的要求,实现业务流程和凭证等的标准化管理,组成专业小组对现行的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切实做到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再次,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监管人员工作责任心,树立爱岗敬业的意识;根据工作性质、任务、业务范围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监管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设定合理的管理单元和考核标准,激发监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二)切实发挥有效沟通的作用

首先,管理者与监管人员之间需要有效沟通。建议管理者和监管人员应每周开一次例会,监管人员将监管工作中的问题、疑问及时能在例会中畅所欲言,管理者给予及时答复,或文字、或语言,这样才能促进管理者与下属之前的情感交流,也有利于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 监管人员与营业机构之间需要有效沟通。监管人员与主管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相互理解,和睦相处,有效沟通,当主管工作忙的时候,可以心平气和和监管人员说让其稍等,监管人员也要理解主管工作量大,可以合理安排与营业机构对讲的时间,相互间都要避免烦躁情绪,这样才能将工作顺利完成。

(三)紧密结合非现场与现场监管

一是要提高非现场监管的有效性。首先,要加强统计执法检查,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完善非现场监管技术手段。二是加大现场监管工作的力度。首先,增强现场监管的针对性;其次,提高现场监管计划性,确保现场检查深度和持续性。

紧密结合非现场和现场检查,对于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非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提供的数据提高了现场检查的针对性,为现场检查的后续跟踪整改提供的保障;而现场检查是对非现场检查的重要补充,现场检查往往是专项检查,是对某些业务具体方面的重点突波,更容易发现日常非现场检查难以发现的问题,为非现场检查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潘丽娟.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韩宗英,孟文新,何辛,伏丽娜.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1.

[3] 张玉庆,马树江,宋利鹏.现代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探讨.华北金融,2011;5:109-110

第4篇: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环境;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46.195

企业进行相应的经济管理,就是在企业进行相应的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分配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合适的生产用途上,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本身的发展,增强企业在同类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企业的日常的经营管理是规范的,合理的,有秩序,有计划进行的,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均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管理目标与方式的不断创新下,现代企业应紧跟这一形势及时有效地规范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

1 新环境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代表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层次,代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部分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以及加强市场竞争手段的创新等,忽视了加强组织体系结构建设的重要性,未针对新环境下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及当前所处的形势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合理的改进与完善,最终导致企业组织结构要么是太过臃肿,要么是太过简单,使企业经营管理得不到应有的组织保障。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而且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全球经济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1.2 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先进性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企业要想取得创新性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要结合经济形势的发展来确定自己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大部分企业现行的经济管理模式还处于粗放状态,在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下,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稳定且规模不断壮大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向外界筹集资金,确实,这种筹集资金的方式可以扩展企业的生产发展规模,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了相应的运营风险,这使得无论是经济管理效果还是经济管理效率都不容乐观。这种扩张性的发展依旧将生产作为了发展核心任务,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产品宣传力度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经济管理制度缺陷

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运营的保障,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高效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例来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合理、合法、高效的运营。总的来讲,企业主就是要不断地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归纳总结,高度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因此,很多的企业就在自己企业内部制定了相应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但制度制定过程中未充分掌握企业实况,所实行的制度也与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格格不入。所指定的准则未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条款过于书面化,而且言语晦涩,难以理解。在执行过程中导致条例的操作性差,不仅未达到规范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还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下降,反而给企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阻滞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策略

2.1 健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相关工作

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严格根据有关法规及企业现行的经营管理制度,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为出发点及时有效的健全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管理结构可以促进职工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信息在公司内部的流动性,同时可以拉近员工与老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活跃办公室的气氛,为大家创造和谐安乐的工作氛围,从而可以间接的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清晰划分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做到各司其职,并且还要明确相关的制度保证、加强各部门间的互动与协调,使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实现共赢的发展局面,从而推进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2.2 健全经济管理模式运行制度

我们构建经济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规范化、合理化、高效能的发展,然而任何规章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缺陷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查漏补缺,不断地健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经营状况等为基础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经济管理目标,并保证目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使得运营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要对经济管理模式运行的效率进行不断的评估,检测它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进行完善经济管理模式。三是不断增强经济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通过内部培训、人才选聘等方式不断地提高企业职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储备足够的人才,为经济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营做好铺垫。

2.3 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

经济管理模式的质量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了保证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模式的质量就要设置相应的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总而言之,一套合理的考评机制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度,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该机制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工作效率高、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工作态度积极的员工实施相应的奖励机制,进一步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热忱程度;另一方面,对影响企业发展,工作失误率高的员工实施必要的惩罚措施,加强防范经济管理中的负面事件。总之,通过这种奖惩模式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自律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在员工之间形成一种隐性的竞争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2.4 加强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才的储备,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需要技术水平高、充满干劲的员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想留住人才,防止人才的大量流失,就需要管理人员在政策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内部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创造较好的作业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应消除一切歧视现象,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激发内部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此可见,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实就是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践运行中提高内部人员专业水平,通过规范科学的培训计划,确保内部人才的稳定。

3 结 论

综上所述可知,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是规范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促进企业高效能的发展关键,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企业占据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也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的,是不完善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此情况,企业应积极探索,不断地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调整,使指定的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更好地符合企业的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敏.关于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在现代企业中的探讨[J].金融经济,2014(10).

[2]孙伟.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与战略[J].商业经济,2011(10).

[3]王逸初.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3(9).

[4]沈莉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

[5]廖锦章.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6).

[6]丁圣志,陈铭钊.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0).

[7]刘俊花.浅议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4(2).

[8]肖飞,张鲁平.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时代金融,2014(9).

[9]刘艳.浅谈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时代商业,2011(27).

[10]王爱华.小议如何规范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J].中国外资,2013(7).

[11]陈霞.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构建探索[J].中国市场,2015(13).

第5篇: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财务管理 改进方法

一、现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

(一)筹资方面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筹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曾现权这样说,合作社门槛很低,5个人拿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办理,不需要验资,没人去查经营管理情况,也不需要年检。除此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标准、资金门槛都没有明确界定,出资额度的“水分”很大,理事长报多少就是多少。由于合作社的规模较小,缺少有效的担保和抵押,加之融资渠道不畅,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对外筹集到资金,其资金基本全部来自于成员内部,而这部分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其次,政府投入相对较少。虽然多地政府都出台了方案给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的财政补贴和融资便利条件或者加大财银合作力度,解决合作组织融资难题,但是目前效果尚不明显。据2010年关于安徽省的农民合作社财政支持调查显示,64.2%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得到任何的政府财政支持。

(二)投资方面

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有限,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因而投资效率不高。对内投资方面,基础设施滞后、人才匮乏使许多合作社在成立时就面临“先天不足”的尴尬。存储、晾晒、冷藏等加工销售环节配套设施不完善,让合作社经济效益大打折扣。陕西省泾阳县海普粮食合作社理事长张高民算了这样一笔账:“合作社没有固定仓储、晾晒场地,每年因晾晒问题玉米坏粮率达到20%到30%。去年我种了800亩玉米,只收了100亩,其余都让周边养殖户低价从地里掰走了,光这一项就少收入21万元。”对外投资方面,管理者不会运用资金和实物进行有效的对外投资,有的合作社虽然用资金入股形式投资,但投资效果不显著,效益较低。同时,没有考虑投资风险,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资产流失严重,有的甚至出现资不抵债。

(三)日常运营管理方面

1.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低

目前财务管理问题没有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足够重视。合作社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很多合作社没有设立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为本社社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会计知识教育,没有会计从业资格。有的干脆任用自己的亲属来担任,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根据长江大学优秀中青年项目对湖北省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8家合作社没有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占到了样本的35%,有9家合作社的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占到了样本的39%。

2.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

(1)内部审计监督缺失。很多合作社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有的虽然设置内部审计,但是很少开展审计检查工作;有的因为账目设置混乱,内部审计更是无从谈起;有的不按规定操作,走形式主义,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对实质性业务进行审查,或者没有将审查结果进行公示,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实际作用。

(2)财政监督不力。财政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工作缺乏指导,对财政补贴资金的运用缺乏有效监督检查,致使有的合作社把财政补贴资金挪作它用。各级农经部门没有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分析

(一)筹资方面

1.加大投入资本的对社员的影响

资本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增加资本来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有直接影响。如果《财务管理制度》能放宽对资本报酬的限制,在利益分配标准中明确加大投入资本所占的比例,同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增加资本对表决权的影响,必将大大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一来,投入资本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回报,二来,投资比重较大则拥有较大的决策权,往往使社员更加关注合作社的管理和决策,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完善合作社的监督机制。

2.加强银行借款的会计核算制度管理

政府财政补助金额有限,且会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而培育村镇银行,加大涉农资金的投放,不仅可以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筹资难题,更是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如今,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村镇银行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加强村镇银行的培育。但是,合作社没有全面、准确、真实的会计资料,银行就无从评估其借款风险,放款没有依据。因而,《财务管理制度》应在合作社的相关会计业务处理上加强引导,为银行借款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日常运营管理方面

1.规范会计行为

财务人员应按照《会计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好财务核算的相关工作。原始凭证必须填写准确才能制单;记账凭证要填写正确,会计、出纳、经办人、审批人签字要齐全;建立健全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国家扶持资金明细账、日记账等必要账目,设置合理的二级科目;账簿登记要及时、清楚、准确。

2.制定财务审批制度

合作社的财务支出应由指定负责人负责审批,各项支出必须是用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等事项。应制定不同数额款项的具体审批程序,例如,五万元以内的业务费用开支由总经理审批,十万元以内的费用开支由理事长审批,十万元以上的费用开支,需报经理事会审核后,由理事长审批等。财务人员办理各项支出时,必须手续齐全,凭证应有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方可入账。经集体审核的,需有会议记录或形成决议作为入账依据。监事会需在每月轧帐前对账务支出进行审核,对未按规定支出的,追究责任人责任。

参考文献:

第6篇: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地铁设备;维修管理;全生命周期;资产;工单

中图分类号:U231+.94 文献标识码:A

一、地铁设备的分类

由于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量、运送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其有关的设施、设备具有客流组织、客运服务、运营安全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组成:

1、车辆系统

(1)地铁车辆

地铁车辆通常分为:A型车、B型车、C型车、D型车和L型车等。采用的是电力牵引,受电方式有接触网或三轨,接触网供电一般为1500V直流,三轨供电为750V直流。

(2)工程车

地铁工程车辆采用的是内燃机车牵引,主要功能是为地铁设备维护检修服务,包括:轨道车、接触网维修作业车、轨道检测车、轨道打磨车、轨道平车等。

2、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备,其功能是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各种用电设备提供能源,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各机电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按照功能的不同,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划分为:外部电源、主变电所、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和电力监控系统。

3、机电设备

主要包含: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电扶梯系统、屏蔽门系统、人防工程及防淹门。

4、通信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为了提高地铁运输效率、保障运营安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递语音、数据、图像和文字等各种信息的需要而设置的系统。按照业务类型,分为专用通信系统、商用通信系统和警用通信系统三大类。专用通信系统主要由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系统(PA)、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时钟系统(CLK)、通讯电源系统、乘客信息系统(PIS)、信息网络系统和通信集中告警系统及通信线路组成;商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电话引入系统、传输系统、商业设施通信管线、配套电源系统和光缆线路等组成;警用通信系统主要由公安视频监控系统、警用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公安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安有线专用电话系统及配套的电源系统等。

5、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ATC)是轨道交通线路上惟一的指挥列车运行系统,主要由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C)、车辆段(停车场)信号设备、信号培训设备、信号维护监测设备等。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C)由列车自控监控子系统ATS、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ATO和正线计算机联锁系统组成。

6、轨道系统

轨道式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的基础,它引导列车运行,直接承受来自列车的载荷,并将其分布传至路基或桥隧结构物。轨道结构一般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组成。地铁正线大部分采用60kg钢轨,由于现在地铁全部采用电气绝缘,因此正线轨道为长钢轨,道岔采用的是60kg 9#AT型,车辆段及停车场采用50kg钢轨,道岔采用的是50kg 7#AT型。

7、综合自动化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门禁系统(AC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综合监控系统等。

总体而言,地铁设备具有自动化、连续化以及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等的特点。以上的这些特点,加重了地铁设备管理的难度,对于地铁运营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考验。

二、我国城市地铁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城市地铁运营管理从建设初期就学习考察了各国地铁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依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城市运营管理的模式,但是我们放开视角,而对世界各国先进的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如新加坡、日本、台北等一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管理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需要也有必要研究分析,从而找出差距,找准对策,不断努力,缩小差距。

例如上海地铁自实施“四分开”新的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经济学的原理,政府必须将地铁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出来。在实施过程中责权的分属并未同时对应权利的划分,导致责权利无法对等分配,造成责权关系的模糊,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与投融资的良性发展。

(二)备件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从近年来各专业分公司备件费用和备件库存等各项指标来看,上海地铁运营的水平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说明备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备件管理组织体系的比较香港地铁公司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其备件管理部负责从备件计划生成到备件送至现场整个过程的所有事务。备件管理部统筹整个地铁公司的备件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使得备件管理高效简单。上海地铁公司中每个分公司都有备件管理的部门,“小而全”,机构、功能、人员重复,而且供应商难以统一管理,对于一些通用备件、办公用品、常用耗材等物资不能因为更多量而取得更低优惠,降低成本。

2、备件计划、采购、物流等流程上的比较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信息传递慢,且互相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流无法及时、正确地反映物流情况。在物流规划方面,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的现象。

从流程上分析,备件到货后资金没有与仓库及时交接,造成库存资金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备件领用后也不能及时进成本,使资金流和物流不同步。香港地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采购体制。采购部门将备件划分为三个大类,即:通用消耗件、各专业设备备件,这样有利于进行集中管理、保存、采购、降低保存、采购成本。

(三)设备维修管理的差距

从运营设备维修角度分析,尤其是核心技术目前还处在委外维修。而台北地铁从1996年3月28日投运至今,已经把所有运营设备的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目前除消防设备以外,所有设备都采用自主维修模式。

这表明我国城市地铁在设备系统定员优化问题上还有潜力可挖:例如上海地铁检修工作,外协委托项目较多,但系统考虑少,核心技术掌握少;检修负荷还可进一步控制,工作量具有较大下降空间;上海地铁的检修工时数据含金量不高,虽然已经逐步推行检修定额工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定额工时不能反映实际检修工作量。

目前国外的维修方式已经逐步由预防维修转入状态维修,防止过维修,以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上海地铁也正在推行状态维修的理念,但这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如设备维护人员的观念的彻底转变、操作人员的设备技术和意识的提高、设备诊断技术的提高等等。

三、地铁设备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的对策【1】

(一)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设备生命周期系统是把企业用户手工管理设备的工作,通过数据库技术编制程序后,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各项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企业管理软件。为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设备生命周期系统立足“预防为主”的设备管理思想,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停机之前,全面实施周期维修和状态维修,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设备建立起详细的台帐,并根据设备的运行、故障、保养、维修生成设备档案。

2、对设备故障进行量化分析,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可靠性维修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对运行、点检、状态监测进行技术分析,为维修周期调整、预防性维修、备件采购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3、使维修、保养、任务处于管理机构的监控之下,保证工作进程、人力、备件、资金的合理配置。

4、为设备建立起各种维修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预防性维修。

5、可以查询任意设备的状态、地理位置,可以及时处理闲置的设备。

6、把设备的备品备件和设备统一起来,为企业建立备品备件管理及库存分析体系。

(二)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的方法

1、前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选型、购置(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验收直至投产使用这一阶段的管理。前期管理主要功能需求包括:

(1)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的管理、评估;

(2)对采购申请中需要进行选型的设备直接生成设备选型单,并根据选型的结果生成采购计划;

(3)根据采购计划制定采购合同;

(4)对到货的设备进行开箱验收与安装验收,并根据开箱与安装情况分析合同的执行情况。

2、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机构投资者所收集的资产被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实际过程。资产管理主要功能需求包括:

(1)建立设备台帐。用户可以通过设备编码、名称等设备的各种属性检索设备;

(2)跟踪设备使用状态的变更:移装(安装位置的变更)、停用、停用启用、闲置、闲置启用、封存、封存启用、报废、调拨、盘亏、出租、租用;

(3)跟踪设备价值方面的变动:设备原值的变动(资产评估)、设备净值的变动(设备折旧);

(4)系统自动根据设备状态的变更、价值的变更以及设备运行、维护、故障生成设备档案。用户可以按照部门、设备类别、设备所属区域非常方便的查询设备档案。

3、运行管理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行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运行管理主要功能包括:

(1)采集运行、停机、故障、事故的数据,管理者可以分析是否需要进行维修、保养、,系统自动生成相关计划;

(2)建立故障分析计算机模型,对故障进行量化分析,为可靠性维修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3)以点检、完好检查、精度检查、状态监测、基于综合监控系统采集数据为基础,为可靠性维修与状态维修提供决策支持。

运行管理流程图如下:

4、维修管理【2】

维修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维修管理主要功能包括:

(1)建立以故障维修、定期维修、预防维修、状态维修相结合的综合维修体系;

(2)根据维修、保养、计划对备件、人力、资金进行计划,提高了维护操作的效率;

(3)根据维修、保养、纪录自动对备件、人力资源、资金的消耗进行分析统计;

(4)自动分析设备、部门的维修、保养、的频率以及费用、工时;

(5)完善的计划、任务管理,能够提供高效的计划报表(包括全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等等),以及工时、费用等的分布。

5、工单管理

根据维修工作性质,工单可分为预防性维修(定期维修)工单和故障维护工单以及非维修工单。工单故障处理步骤可自动生产,也可手工填写。工单是维修设备的依据,是维修质量过程控制的信息记录,是维修成本记录的依据,贯穿于设备维修管理各个环节。

工单信息包括:工单号、描述、状态、工单类型、设备、标准工作、位置、故障报告人、故障信息、计划时间、完成时间、消耗物资、维修模式、处理步骤、进度安排、处理结果等。

6、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主要功能包括:

(1)经济分析模块包括成本中心、经济分析、能源管理、人员管理四个部分;

(2)成本中心集中管理本系统中有关成本费用(调拨、设备点检、状态监测、保养等)的信息,包括成本预算、成本发生、成本费用分析;

(3)经济分析是企业级的有关资产价值变化情况与设备运行情况的统计报表与数据分析。根据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情况对设备进行考核,自动计算考核指标值,如设备利用率、完好率、新度系数、维修费用率、故障停机率。【3】

参考文献

[1]陈建伟.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8.8.

第7篇: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运菅管理 战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自21世纪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水平逐年提高,开放程度加大,各个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并在这种形势下更好的生存,企业必须就各个部门的运营管理做统筹安排,进行改革性的创新,建立更好的管理制度,推动战略的更高层次发展,掌握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积极开拓市场的新领域,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必须要借鉴以往的运营管理经验,对产品、资产经营、发展和效益进行全新的改革,提出科学有效地研究方案.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一、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赫形势所面临的环境

1.市场需求多样化

以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为转机,一方面,资源价格飞涨使得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开始趋向多样化,买卖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买方。顾客在有了极大的选择余地的基础上,对各种产品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趋势使得企业必须经常地投入更大力量和更多的注意力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不得不从单一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

2.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电子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在快速发展使企业有更多的手段制造多样化的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因此企业不断面临着运营技术的选择,运营系统的重新设计、调整和组合。

3.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的方式和种类越来越多,竞争的内容已不再仅仅是打价格战了,质量、交货时间、售后服务、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产品设计的不断更新、较宽的产品档次、更加紧密的供应链等,都是竞争的主题。

4.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

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之相对宽松的全球贸易政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生产和贸易已变得没有国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抵御来自国外的竞争。

二、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现如今,各个企业都在走战略一体化道路,不断加大企业规模,产品多样化,服务多样化也在不断推进,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的运营管理本身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更为运营管理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使企业的运营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可归纳如下:

1.现代运营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

首先,现代运营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系统控制,扩大到了非制造业的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的设计上。其次,现代运营管理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包括运营战略的制订、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的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综合管理。

2.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生产方式的这种转变使得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的方法不再能行得通,生产管理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与降低成本之间相悖的新挑战。要求从生产系统的“硬件”(柔性生产设备)和“软件”(计划与控制系统、工作组织方式和人的技能多样化)两个方面去探讨新的方法。

3、信息技术成为运营系统控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管理中也有了一套独立的管理模式,这也是运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管理产生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变革也在不断进行着,先进制造技术(AMT)的应用使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真正的革命。其应用涉及到产品设计、产品特性、加工技术、信息处理和通信等各个方面。

4、“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一体化是最近这些年来一直广泛关注的事情, “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的制造活动将从集中式转变为分布式,大企业面对的工厂选址问题将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工厂选址问题。而是为一个由不同的零部件厂、装配厂以及市场构成的制造网络选址的问题。

5、加强技术装备方面的要求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来武装企业,促使企业具备完善的技术改革能力。尤其是在人类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形势下,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技术装备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武装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向新台阶的方向发展。

6、“柔性”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谁能适时、适量地向市场提供顾客所需的合格产品和满意服务,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增强对产品需求量、产品本身及交货时问变化的适应能力,即增强企业的“柔性”,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战略。企业的柔性包括物的柔性和人的柔性,即生产系统的柔性和组织管理系统的柔性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缺乏柔性都会导致企业的整体柔性降低。

7、缩短交货时间,采用基于时间的竞争

一体化的课题在不断的被提及,世界各地也在不断努力,想形成一个世界范围的市场环境,这对产品的需求、发展的趋势、技术的变革更新都是有好处的,自2O世纪8O年代以来,环境变化迅速,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优势已逐渐转移到时问和品种上来。

8、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具有最直接的责任。为此,企业有必要在产品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考虑如何保护环境;在资源获取和利用上尽量节约自然资源、合理使用资源,并考虑各种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于1996年颁布了有关环境管理的IS014000系列标准,当今,企业是否取得IS014000的认证已经成为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市场的又一个“通行证”。有关环保问题的法规和法令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细。对污染和废弃物控制不力企业的处罚也很严厉。

9、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进行公开人才招聘之前就必须开始宣传企业的文化精神,通过一些广告宣传和媒体报道,让优秀的员工充分了解现代企业运营理念.并树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循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在严格的招聘面试活动中.筛选出,些埘现代企业运营理念认同高的人才,保证人才的质量及素质需求,使企业的价值观和用人标准紧密结合起来。现代企业在招聘面试活动结束后,必须及时的展开新进员工的岗前文化培训工作。

【结语】

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者来说,必须深刻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运营管理水平柬使现代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殿军.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03)

[2]刘丽文.运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张群.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8篇: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金融企业;问题;优化

一、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但是在实务中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内容的全面性,因此本文以广义的财务管理概念为研究对象。广义的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指金融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和内外部经营环境,对其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核算、监督、分析及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统称。一般来说,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资金融通、资产和负债管理、财务内部控制、成本管控、收益分配、绩效考核以及信息披露等内容。在实务中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四个独有的特点:一是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方面存在困难,二是资金预算较为复杂,三是投资管理工作的多样化,四是财务管理活动具有高风险性。

二、金融企业优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金融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优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业务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只有经过优化创新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管控水平,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财务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趋于高位,在此背景下只有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才能促使金融企业的运营管理更为审慎规范,风险更低;三是财务管理作为金融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组成部分,对其工作进行优化能够合理推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从而增强金融企业在利率市场化政策下的综合竞争力。

三、当前金融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较为冗杂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其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普遍存在较为冗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承揽业务多数商业企业按照行政区域设置了层级化的子机构,这些子机构在部分地区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局限是不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不仅浪费了金融企业的资源,同时还对其整体的财务管理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多数金融企业在扩张阶段主要以网点铺设为主,从而造成了其财务管理层级复杂,财务管理成本大幅增加,挤占了一定的盈利空间;三是管理层级虽然增加,但是总部在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方面还较为薄弱,财务监控力度不强,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整体管控有效性。

(二)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其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它对财务管理的依赖性,但是当前我国金融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建设普遍存在重视度不足、不结合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直接套用国际上通用的风险预警机制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财务管理管控职能的发挥以及业务监督作用的体现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适应性差、成本高及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

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可以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在实务中,金融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其财务内部控制普遍存在适应性差、成本高及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完全适应业务扩展的需求。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企业的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但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却无法及时根据新业务的特点进行调整与完善,从而使得金融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难以与业务扩展相契合,新业务的开展始终是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二是财务内部控制的成本较高,效率较差。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其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多以预防性的前端防御措施为主,这种财务内部控制虽然控制效果较好,但是超前性的财务内部控制防御不仅增加了财务管理成本,同时还降低了金融企业的业务开展效率。

四、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主要对策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金融企业受其独有特点的影响,分别在财务管理体制、财务风险预警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相关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从如下角度提出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优化对策:

(一)实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扁平化转变

金融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扁平化的转变,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是降低管理层级和财务管理成本,其二是提升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在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中,要想实现其财务管理体制的扁平化转变,须基于资源共享和价值最大化的需求,合理划分金融企业总部与其下属子机构的财务管理权限,即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由总部负责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并进行统一的资金调度、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等指导性、方向性的财务管理决策,子机构主要负责执行总部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既赋予了子机构的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财务管理层级设立,将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层级扁平化优化。

(二)建立完善的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要求,金融企业应当构建一个包含89个核心框架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来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控制。但是受当前我国金融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局限,多数金融企业在风险预警防范,特别是财务风险的预警防范方面较为缺乏。在此笔者建议金融企业先从两方面入手来进行财务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从现行的金融企业财务系统中筛选出能够恰当、准确反映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的一级、二级指标,并形成指标体系;二是根据指标体系设置相应的特征变量,以便于在特征变量发生变化引起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时能够及时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为了来提高特征变量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必须运用数量分析法对变量进行筛选。

(三)提高金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动态化

根据金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适应性差、成本高及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笔者建议考虑实行动态化财务内部控制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优化:一是金融企业应当定期对金融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我评价,并梳理现有的业务活动及流程,找出二者不适应的地方,及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完善,以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与新业务的适应性;二是金融企业的总部应当在内部建立全面而切实的财务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对子机构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稽核监督,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共享技术,在金融企业内部搭建财务风险的防御体系,实现财务风险的动态监督与智能化防控,在有效减少人工授权审批等前端防御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金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四)提升财务服务水平,适应金融创新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大,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和增加经济效益,多数金融企业在国家金融政策的指引下进行了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等,如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出、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实现个性化金融服务等,但与此同时金融企业的财务服务水平却并未及时拓展跟进,从而出现了传统财务管理对金融创新产生一定制约和局限的现象。因此金融企业应当尽快在内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大幅提高自身的财务服务水平,适应金融创新的管理需求。

五、结束语

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间接会对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本文以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为探讨对象,总结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创新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为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星.浅谈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

[2]胡尧,熊杰,杜程志.浅析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问题[J].经贸实践,2018(02).

第9篇:商业体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一、 总则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本制度;

2、 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公司及员工相关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财务管理细则

一、总原则

1、 公司财务实行计划为特征的总经理负责制:属已经总经理审批的计划内的支付,由相关事业部总经理的书面授权,财务负责人监核即可办理;属计划外的,必须有公司总经理的书面授权。

2、 严格执行《会计法》和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二 、财务工作岗位职责

(一)财务经理职责

1、 对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核算组织程序等提出方案。同时负责选拔、培训和考核财会人员。

2、 贯彻国家财税政策、法规,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财务模式,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财务核算制度同时负责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 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监督各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 其他相关工作。

(二)财务主管职责

1、 负责管理公司的日常财务工作。

2、 负责对本部门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选调聘用、晋升辞退等提出方案和意见。

3、 负责对本部门财务人员的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

4、 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推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等。

5、 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各项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6、 参与公司各项资本经营活动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决策和管理,做好对本部门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

7、 组织指导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财务预决算,并监督贯彻执行;协助财务经理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分析及考核。

10、 负责监管财务历史资料、文件、凭证、报表的整理、收集和立卷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手续报请销毁。

11、 参与价格及工资、奖金、福利政策的制定。

12、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会计职责

1、 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复帐、报账,做到手续齐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处理及时;

2、 发票开具和审核,各项业务款项发生、回收的监督,业务报表的整理、审核、汇总,业务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保管及统计报表的填报;

3、 会计业务的核算,财务制度的监督,会计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4、 完成部门主管或相关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出纳职责

1、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账册,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2、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不得坐支现金,不得白条抵库。

3、对每天发生的银行和现金收支业务作到日清月结,及时核对,保证帐实相符。

三、现金管理制度

1、 所有现金收支由公司出纳负责。

2、 建立和健全《现金日记帐》簿,出纳应根据审批无误的收支凭单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流水收支帐目,并每天结出余额核对库存。作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

3、 库存现金超过3000元时必须存入银行。

4、 出纳收取现金时,须立即开具一式四联的《支票回收登记表》,由缴款人在右下角签名后,交缴款人、业务部门、出纳、会计各留存一联。

5、 任何现金支出必须按相关程序报批(详见支出审批制度)。因出差或其他原因必须预支现金的,须填写借款单,经总经理签字批准,方可支出现金。借款人要在出差回来或借款后三天内向出纳还款或报销(详见差旅费报销规定)。

6、 收支单据办理完毕后出纳须在审核无误的收支凭单上签章,并在原始单据上加盖现金收、付讫章,防止重复报销。

四、支票管理

1、 支票的购买、填写和保存由出纳负责。

2、 建立和健全《银行存款日记帐》簿,出纳应根据审批无误的收支凭单,逐笔顺序登记银行流水收支帐目,并每天结出余额;每工作日结束后。

3、 出纳收取支票时,须立即开具一式四联的《支票回收登记表》,由缴款人在右下角签名后,交缴款人、缴款部门、出纳、

会计各留存一联。

4、 支票的使用必须填写支票领用单 ,由经办人、部门经理、 财务主管(经理)、总经理(计划外部分)签字后出纳方可开出。

5、 所开出支票必须封填收款单位名称。

6、 所开支票必须由收取支票方在支票头上签收或盖章。

五、印鉴的保管

1、银行印鉴必须分人保管。

2、财务专用章和总经理印鉴分别由财务经理和出纳负责保管。

六、现金、银行存款的盘查

1、 出纳人员在每周完成出纳工作后,应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上存、收入、支出、结存情况,编制出纳报告表,并对由出纳保管的库存现金,由会计或总经理指定人员于每星期五下午及每月终了进行定期对帐盘查,其他时间进行抽查。

2、 出纳应根据银行存款日记帐的帐面余额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帐单的余额进行核对,对未达帐项应由会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检查核对。

3、 其它依据相关会计制度及法规执行。

支出审批制度

一、目的

1、为简化支出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2、防止因私占用公司财产。

二、适用原则

(一)使用商业单位制,经营计划和财政预算内,授权行使终审权。(经理/部门负责人对该单位之营业指标负全责)。

(二)部门经理可适当的将其权限或部份权限,以文字性形式,授权给其副经理或部门主管等。

(三)授权方式可分为两类:

三、审批程序

1、计划内报销:

经手人、证明人(持原始凭证)、 分管经理(部门负责人)、财务部

2、超计划报销:

经手人、证明人(持原始凭证和超支报告)、 分管经理(部门负责人)、财务

四、计划审批内容

1、 购买日常办公用品、计算机的外设配件和耗材之支出计划,由运营中心收齐汇总,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原则上由运营管理中心统一购买并库存,各部门登记领用,并进入各部门的费用。每月底由运营管理中心向财务部提供有关方面的明细表(经各部门签字确认)。

2、 固定资产与办公家具(包括机房与OA设备):其购买由各部门报申请计划,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公司总经理批准,公司技术部、运营管理中心统一协调核准后,对协调或购买情况写出需求报告,报公司总经理批准统一购买,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购入必须报总经理审批。

3、 参展/会费:由经办人随借款单附上邀请函与盖章完全的参展申请表复印件,由部门经理审批,财务部审核付款。本地展会原则上不得支付会务费;外地展会如在参展费中包含会务费用的,必须注明人数与明细并履行上述审批手续。凡批准住会,予以报销往返车票与会务费;不住会的,报销车票与差旅补助。

3、 凡是参加境外展览会,必须至少提前一个月向公司总经理提交专项申请报告,注明参展必要性、参展人数、费用预算等。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4、 差旅费: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出差计划,应注明出差地点、事由、时间、人数、由部门经理审核出差的必要性和借款的合理性、经理签字后交财务付款。各部门经理凭出差报告先由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借款。(所有境外出差必须提前书面请示总经理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5、 工资、奖金的支出:由公司人事部核准每月考勤,财务部编制发放表,经理签字确认,并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财务发放。

6、 业务费用:业务费用包括业务交通费(含油费、保养费、过路费、搬运费)、快递费、礼品费及业务招待费。经总经理批准的计划内业务费用由部门经理审批;计划外业务费用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报销审核制度

一、原则

1、严格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公司发生的各项开支都必须由经手人填写费用报销单,注明支出事由、项目、发票张数、报销金额、和经办人签名、部门经理签字、财务经理审核(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分计划内和计划外相关程序审批后,出纳方可付款。

2、加强报销管理,当月帐,当月了,25日以后帐最迟不得超过下月3 日。

3、为了分清责任,进行部门核算,不同人员支出的业务费用不得混淆在一张报销单上。

二、支出相关部门审核

对所有报销内容,相关部门经理必须就其合理性及必要性进行审核。

三、财务部门审核

财务部门对所有报销票据,依据相关财经法规及内部财务制度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核。

四、审核权限

同审批权限。

五、费用报销及借款时间一览

项 目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款项借支 11:00-12:00 11:00-12:00 11:00-12:00 11:00-12:00 11:00-12:00

15:30-17:00 15:30-17:00 15:30-17:00 15:30-17:00 15:30-17:00

费用报销 9:00-12:00 9:00-12:00 9:00-12:00

对外结帐 9:00-12:00 9:00-12:00 9:00-12:00

六、报销手续

严格执行财务报销制度,款项支出时填写支出凭单并将发票(所有票据须开明细发票,经手人须在票据背面签字)交给财务。由客户或分公司报销的要向财务注明并留复印件,原件给客户。 计划内报销必须提供的原始凭证:

1、 版面费、广告费:由部门凭发票填写费用(成本)报销单,财务部对票具进行核实(附上媒体刊登的详细清单),核对无误后付款。

2、 印刷费(出片费):部门凭发票,附印刷品结算单,进行核实无误后,填写费用(成本)报销单,财务审核无误后付款。

3、 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由运营管理中心统一购买的,运营管理中心保管人员根据发票同实物核对无误后,

填写验收单后(低值易耗品还需有出库单),凭发票(附上验收单及分摊明细)填写费用报销单。各单位自行购买的凭发票填写费用报销单经相应级别的领导审批后报销。

4、 机房与OA设备:技术部保管人员根据发票同实物核对无误后填写验收单和出库单。凭发票(附上验收单)填写费用报销单。

5、 资料费:各单位购书及其它资料,首先将书、资料和发票拿到资料管理部门(运营管理中心)进行登记验收,并在书、资料上盖章、编号。经手人凭发票(附上验收单)填写费用报销单。

6、 差旅费:于返回3天内必须报销,由部门经理审核票据的合理性并在报销单上随同差旅者签字认证,后至财务核销借款。各单位经理报差旅费凭报销单经大区总裁审批后到财务核销借款。对3天内无故不及时报销的,财务部应催办一次,仍不办理者,财务部有责任从其当月工资和奖金中扣除。试用人员出差借款须由经理担保,视同经理借款。

7、 业务费用:所有业务费用票据须开明细发票,经手人须在票据背面签字。各单位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使用业务费用,任何人不得用于除业务需要以外的个人消费。业务招待费须有两人以上签字并注明时间及招待客户名称;加班用餐费须有全体用餐人签字;交通费须注明起始、地点及原因;礼品费须注明所送人名及礼品名称、数量;快递费单据上请注明客户名称。所有费用均计入部门成本。未按规定填写说明或签字的,财务人员应将报销凭证退回并说明原因。

8、 超计划报销手续必须有审批报告,其它同计划内报销手续一样。

差旅费报销管理规定

为保证公司差旅费的合理使用,规范差旅费的开支标准,特制定此规定,具体如下:

1、 出差人员是指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离开本市一天以上进行各项公务活动的员工。

2、 出差人员出差需持有经部门经理、运营中心、公司总经理签字的《出差申请表》。申请表中需注明部门名称、出差人姓名、出差时间、出差地点、出差事由、 出差来回乘坐交通工具、预计差旅费金额,报总经理审批,凭申请单办理借款和报销手续后将申请单交运营管理中心存档。

3) 报批手续:

一般人员出差,在特殊情况下需乘飞机,必须有总经理审批同意,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1、 工出差到外地,可预借一定金额的差旅费。出差回来后凭单据在三日内报销,逾期不报销者,将从工资中扣除所借款项。

2、 出差人员的住宿费、市内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实行定额包干(详见后附差旅费报销标准),由出差人员调剂使用,节余归己、超支不补。

3、 出差乘坐火车,一般以硬卧为标准,如买不到硬卧票,按硬座票价的60% 予以补助。

6、 出差期间的交际应酬费,须事先请示总经理特批。

7、 往返机场、车站的市内交通费准予单独凭车票报销(不含出租车费用)。

8、 出差参加展示会的运杂费、门票等准予单独凭票报销;对于到外地参加会议、展览、及其他活动的人员食宿及其他费用由对方负担的,不得在公司报销路费并领取补助.

10、 出差或外出学习、培训、参加会议等,由集体统一安排食宿的,按其统一标准报销,不享受任何补助。

11、 出差补助天数的计算方法:

1) 出发日补助计算:以有效报销车票或飞机票的准确开车或起飞时间为准:上午12:00前出发的可享受全天补助;12:00后出发的,当日不能到达目的地的,可享受半天补助;12:00后出发的,当天到达目的地的并住宿,可享受全天补助;

2) 到达日补助计算:以有效报销车票或飞机票的准确开车或起飞时间为准:上午12:00前返回的可享受半天补助;12:00后返回的可享受全天补助。

12、 出差天数的计算方法:按照实有天数计算。

13、 费用核算:公司所有人员出差费用均计入各部门成本。

14、 其它

1) 报销差旅费时,应提供出差期间相应票据(如住宿费、市内交通费、餐费等),以便财务部进行帐目财务处理。如无法提供相应票据,日补助超过30元以上的部分将由财务按国家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 凡购买打折机票的(票面有不得签转更改字样的),在报销时必须按打折后的实际价格填写,如有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后将加倍扣还。

往来帐务管理制度

一、应收帐款管理

(一)收款方针

1、 业务人员在公司为其客户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或劳务后,应及时把广告认定单交由客户确认,并及时催收款项。

2、 收款时间:次月13日前。(注:数据入网要求一次收回合同所签订的金额)。

3、 回款方式:转帐支票,非远期、空头或错误支票;现金;抵实物,(所抵实物必须为公司需要或对方企业濒临破产无法收回所欠款项,并且要有公司总经理的批示)。 严禁市场员垫付业务款,否则公司除追收客户款,没收市场员所垫款项,并通报批评。

4、 部门人员调动或离职等,部门经理必须监督其业务款项的回收及移交,必须填写移交清单一式四份(一

份交财务、一份部门留存、移交人接受人各执一份),移交人、接受人、监交人及财务部相关统计人员均应签字,并报财务备案。接受人应核对帐单金额及是否经过客户确认。

(二)未回款考核办法

1、未回款处罚

1)由于业务人员失职造成的未回款,扣全额;

2)由于公司内部原因造成的未回款,分相关责任扣罚;

3)由于外部不可抗力(如客户倒闭、破产等)造成的未回款,持相关部门证明,只扣业务成本。

2、 未回款从个人收入中按比例核减,待回款后按以下方法返还:

1) 未回款额分三个月核扣,当月扣10%,次月扣30%,第三个月扣60%;

2) 未回款扣款每月随工资补发,三个月内全部收回,补发全部扣款额,提成按5%;

3) 若第3个月仍未回收该款项,该市场员停止业务,专职收款.在3个月之后回款,待回款后只补发扣款额,不予提成。

3、 未回款项不计入业绩。

4、 3个月(含3个月)以上的未回款如申请坏帐,则扣除该业务员该笔应收款30%的印刷成本,并处以30%的罚款,其直接主管或经理督帐不利,同时处以5%的罚款。

5、 若市场员连续两个月无未回款且业绩均在部门任务额(任务额低于8000元的以8000元计)以上,则酌情给予奖励。由市场员申报,部门经理审批,财务部审核后在工资中发放。

6、 财务部对部门未回款进行监督。对3个月以上部门未回款财务部上报公司总裁。

7、 对预收款,按1%的比例对市场员给予奖励。

(三)可疑客户及可疑帐款的处理

1、业务员在接洽客户时,如发现客户有异常情况,应填写可疑客户报告单,并建议采取措施。

2、业务人员对在两个月内催收无效且金额较大的票款,应填写可疑客户报告书,并收集有关证据、资料等,

报请公司领导批准后移送法律部门依法追诉。

3、催收或经诉讼案件,有部分或全部款项未能收回的,业务人员应取得相关法律机关证明、债权证明、破产宣告裁定等中的任何一种凭证,送财务部作冲帐准备。

4、对收款不报或积压收款的业务员,一旦发现,公司将从重处罚。

二、应付帐款管理

(一)付款时间:

1、业务款项由部门申请,经过审批后执行;

2、印刷费、版面费等次月20日左右支付(每月出刊后第二日报财务);

3、购置固定资产款项于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后支付。

(二) 付款方式:

1、转帐支票,非远期、空头或错误支票;

2、现金;

3、实物或广告,要有公司总经理的批示。

(三) 其他:非本公司人员领款时,必须由我公司相关人员带领。

票据管理制度

一、发票管理

(一)申领

1、 由申请人在《零星开票通知单》中详细填写部门名称、申请日期、合同号(右上角填写)、企业全称、广告刊登媒体或网刊全称、业务发生具体日期、开票金额、业务性质(广告或信息)、申请人姓名等,交部门经理审批、会计审核后开具。

2、 若零星开票通知单中企业名称与合同中的企业名称不相符,业务员需持有双方企业盖章认可的证明(特殊情况可由部门经理签字认可),财务方可开具发票。

3、 杜绝开无企业名称发票。

4、 杜绝开企业名称不全发票:任何人无权把企业名称缩减 至2-3个字。

5、 若业务实际发生与合同不符,业务员需持有企业的附加合同或加盖公章的证明方可开票。

6、 丢失发票一切后果由业务人员自负,在对方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标明发票号及金额并加盖公章)后,我公司可提供加盖公司发票专用章的发票存根联复印件,业务人员因丢失发票或其他原因需要借出发票时,需有书面申请并由各部门经理人员签字,财务人员对于借出发票应进行登记,并及时取回。

7、 发票复印件盖章需由部门经理人员、公司总裁批准,财务人员应进行登记并由当事人签字。

8、开发票时遇到的其他特殊情况,财务人员均应取得公司领导的批准后,才能开具发票。

(二)具体规定

1、 已提供劳务并签订合同的,业务员凭运营中心盖章认可的合同及零星开票通知单或有企业盖章认可的广告认定单,以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开具发票。

2、 未提供劳务已签订合同但又未收款的,业务员根据部门经理认可的业务内容,填写零星开票通知单,由部门经理或以上级管理人员签字,方可开具发票。若此项合同终止又收不回原发票视同未回款处理。

3、 未提供劳务,已签订合同且已收款的,业务员可凭零星开票通知单或广告(信息)认定单开具发票。

4、 已提供劳务,但未签订合同且已收回款的,业务员根据运营中心认可的业务内容,填写零星开票通知单或广告(信息)认定单开具发票。

5、 未提供劳务且未签订合同的,禁止开发票。特殊情况如预收款项等,须部门经理专门说明。

(三)回收

1、 当天领出发票,已收款项的,当天必须将款项交到公司出纳处,否则作挪用公款处理;当天未能收回款项的,当天必须将所领发票交还公司财务统一保管;客户因特殊原因需先将发票留下后再结款项的,所开发票金额在2019元以下的领票人必须要求客户签收条经本部门经理签字后交回公司财务。所开发票金额在2019元以上的领票人必须持客户签收并加盖客户公司公章的收条经部门经理签字后交回公司财务。违反此项,每次扣款200元直至开除。

2、 若是抵货业务,当天领出发票,必须要求客户开具同样金额的销售发票交还财务,否则必须将公司发票退回。违反此项,每次扣款100元。

3、 凡将所开发票重新更改、退票(换名称或换金额),必须写明原因并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退换。

(四)填写

公司统计(或会计)应根据审核无误的《零星开票申请单》按照发票顺序认真填写,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并加盖公司发票专用章。不得涂改、挖补或撕毁,如有填错,应整套(存根联、发票联、记帐联)保存,并注明作废字样,以备查验。

(五)监督

会计(统计、业务部门)应根据当天的 支票回收单核对每张发票(每笔业务发生额)的回款情况,对所开出发票(所发生业务)进行监督。

(六)内容不符时的处理

支票回收的付款公司名称与市场员所报客户名称或所申请发票名称不符时,市场员必须同时上交由付款方加盖财务章的付款说明交财务备案。如无说明,财务先扣留支票,要求业务人员补交说明,如到截止日期仍无说明,按未回款处理。

二、收据管理

1、 收据视同发票管理。

2、 收据、发票不得重复开具,若已开出收据需换开发票,必须要求客户先将收据退回后再补开发票。

3、 以上规定财务部门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如不按规定执行出现问题由财务部负全责。

三、支票管理

1、 支票的购买、填写和保存由出纳负责;

2、 建立和健全《银行存款日记帐》簿,出纳应根据审批无误的收支凭单,逐笔顺序登记银行流水收支帐目,并每天结出余额;

3、 出纳收取支票时,须立即开具加盖有支票收讫章的一式四联的《支票回收单》,由缴款人在右下角签名后,交缴款人、

缴款部门、出纳、会计各留存一联;

4、 支票的使用必须填写支票领用单 ,由经办人、部门经理、 财务经理、总经理(计外部分)签字后出纳方可开出;

5、 所开出支票必须封填收款单位名称;

6、 所开支票必须由收取支票方在支票头上签收或盖章。

四、票据管理原则

1、 加强票据管理,杜绝单据遗失现象。谁遗失谁负责,罚遗失者每张单据金额的10%,直接从报销金额中扣除(即实报金额为应报金额的90%)。

2、 财务有权拒绝持非正式票据报销。

工资及相应级别报销管理制度

一、 基本原则

(一)一般程序

1、 以出勤日计算每月应发工资;

2、 每月10日发放上月基本工资,20日发放提成或绩效,由公司财务部统一存入员工个人帐户(遇节假日顺延);

3、 自动离职人员工资待办理完移交手续后于次月10日到财务部结算;

4、 每月2日前由人事部统一上报公司人员考勤、人员岗位及相应社保异动表、奖罚等情况到财务部,部门人员奖金由各部门经理上报。

5、 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公司的福利待遇制度,根据当月考勤统计情况及公司有关规定由财务部门审核人事部门计算的工资,统一制工资表,执行公司有关制度、规定;

6 工资单经财务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签字方可发放;

7、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制定并调整工资管理制度,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二) 保密原则

工资报酬实行保密管理,任何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非因履行工作职责之需要,不得向第三方泄露所获悉的公司薪酬结构;任何员工不允许以任何方式询问、议论他人的薪资报酬,并不得向他人泄露自己的薪资报酬。凡违反者公司将做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者处理。

(三)收入挂钩原则

1、 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各事业部-利润中心的经营管理需要,各利润中心的人员收入、福利与所在利润中心的总体效益相结合,具体工资等级由各利润中心按本工资管理制定拟定。其中:业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其本人的业务完成额直接挂钩;非业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其所在利润中心的利润指标完成情况相关联;根据不同利润中心的实际情况,条件具备部门的主管(含)以上人员可实行年薪制。

2、 职能部门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公司的整体利润及个人绩效考评的实际情况挂钩,实行月薪制。各职能部门按照本工资管理制度,根据本部员工岗位职责、员工个人工作资历等情况确定本部员工的工资等级。

(四)备案原则

1、 对于利润中心的业务人员与录入人员的收入标准,可在公司的工资管理制度原则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做调整,但必须在年度经营计划中明确说明,并经公司批准后报运营中心备案,方可执行;

2、 所有利润中心、职能部门的人员工资等级必须在财务或运营中心备案(年薪制的除外)。

(五)薪酬结构

1、 薪酬结构种类

1) 年薪制加期权股;

2) 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加期权股 ;

3) 基本工资加佣金(提成)制;

4) 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加绩效奖励。

2、 基本工资可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饭补构成。

3、 对应于不同级别的人员公司规定不同金额的费用报销额度,凡在此额度范围内的交通费、通讯费、办公费、招待费、礼品费等与业务相关的费用支出可与下月10日据实报销;同时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员工费用报销,可在其相应的额度内,根据部门业绩及员工当月工作考核情况予以调整。

4、 实行以上薪酬结构的人员,除了由公司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加班的按照劳动法规定给予加班费外,均不另外享受加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