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市值管理的手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值管理的手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值管理的手段

第1篇: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知识管理是开发知识价值的工具和保障,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内在动力,因而知识管理成为一种备受社会推崇的管理思潮。这种态势巩固了知识作为社会战略资源的地位,增强了社会开发利用知识的信心。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1)知识创新管理。发展图书馆学必须进行知识创新,因创新思维对图书馆学进行学科更新和重建。数字图书馆根植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土壤,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全新的图书馆形态,与传统图书馆有完全不同的理念追求、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要有效地从事数字图书馆实践,必然要求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展图书馆学研究、发展和创新图书馆学便成为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其还未走向成熟。在当前充满变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学面临着学科更新和重建的艰巨任务。图书馆员要立足于丰富多彩的数字图书馆实践,通过捕捉,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对其加以创造性的研究,为发展和完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增砖添瓦。从事知识创新是图书馆员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重要使命。

        (2)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不仅应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开发,而且要重视知识需求与应用,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国际互联网虽然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速、便捷的信息通道,但是用户需要的信息却不能自动到达手中,因此,图书馆应开展基于信息网的知识服务。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

        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恰当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其运行也必须以信息技术框架为基础。知识管理涉及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因特网、存贮结构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技术、数据获取与收集技术、传播技术、通讯信息技术、推拉技术、检索技术、共享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多维度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二、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是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知识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决策机构、科学研究课题组或研究者个人,它以信息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知识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知识服务的特点是:①知识服务是基于专业化、个性化、时效性的服务;②知识服务是围绕增值和创新目标的服务;③知识服务是利用现代设备对用户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

       1、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1)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挑战。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使信息获取日益方便、快捷和大众化。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类网络化信息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成长起来,图书馆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图书馆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服务的基本职能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高低的首要条件,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

        (2)网络冲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网络是一个十分自由、广阔的空间,一个理想的存取和利用信息的空间,它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个人和企业涉足网络信息服务业,与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展开竞争。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借助网络可以很从容、很有余地选择信息机构。网络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已由“文献中心”演变成“用户中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逐步边缘化,图书馆的“中介”地位和“专业”作用也受到了挑战。

        2、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对策

        (1)图书馆知识服务精品化。知识经济时代,专业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尤其是从事高科技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用户,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而是需要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这就需要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形成重要的“知识精品”,供其使用。

第2篇: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的确,现在的日化企业都面临了很大竞争,而且有众多日化企业在生死存亡的日子中徘徊,也在苦苦的寻求生存的发展操作路线,可对这样的企业是不公平的,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有实力就能站在舞台上说话,没实力就靠边站,甚至被淘汰。

时而至今,无论是企业或是到终端,管理是发展之道,也是关于后期存亡的重要命题,笔者早已经意识到,在许多企业中,大企业很注重管理,而小企业呢?注重眼前的利益不注重管理,导致失去正确的方向感,没能把管理做好,没能把业绩做上来,甚至到死亡是这样。

众多的企业中,管理视为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如何规范和管理好,真的是一种学问来的,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发展作用而且对企业生死存亡也至关重要。在许多企业当中,管理分为两点,一点为企业的管理,另一点是终端市场的管理。无论是企业管理到终端的终端都是非常重要的的一条生命线,如果管理好了企业,不重视终端的管理,那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在这个市场竞争的时代里面,商场如战场,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在战场中取得制胜,留下来的种种问题和思考,已经敲响了众多企业的铃钟,无可避免的现实,企业应该如何做好处理。

的确没错,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接下来笔者就以多年的经验和结合实际来和大家谈谈交流分享一下。当今,企业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如何摆脱困境,如何走出这个竞争的战场,如何取得制胜,在这样的情形下,笔者以三大方面来分析。

企业三大方面:

第一当面,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作为企业想要想上战场打仗,到底做好准备没,对于自身的内功修炼强化了没?这个非常重要,从企业的战略规划、营销战略、市场战略、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战略、市场定位、渠道定位、价格定位、终端定位、营销策划、包装特色、品质过硬、营销推广、物流配送、营销体系、营销政策、培训体系、服务体系、专业形象等等,这些强化好了,这些优势能得到体现了,这些都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与市场实际相结合。

第二方面,终端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作为企业我们不可避免终端的操作与管理,终端是直接产生销量的第一大阵营基地,做好或做不好都直接影响销量,所以呢,企业应该重视终端渠道的建设和打造,重力推广营销,加强终端的力度宣传和推广。更重要的是注重终端宣传推广的时候还要做好管理工作,也是直接影响终端销量和终端的生死存亡的关键。

第三方面,注重品牌品质和文化的建设。把企业的文化、品牌文化做好是关键,同时产品品质是关键,因为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力,也是品牌的生命力。

市场终端方面:

终端是市场上最直接能产生销量的一个关键环节,终端做好或是不好,都是直接影响销量的,对于众多的企业还是经销商来说,他们都非常重视终端的建设,只有从终端建设上和营销上做好,才会有更好的提升效果。

终端一般分为硬终端和软终端,硬终端是总体的一种视觉效果,能吸引起更多消费者注视和打动消费者有共鸣的地方,直接产生消费的关键环节。

硬终端指一经实施,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的广告宣传、陈列展示设施与用品。卖场内外的硬终端一般包括:

①产品陈列道具。专属形象柜系列(如:节柜、依墙柜、环柱柜、中岛柜等)、专用陈列架系列、产品托系列、专区堆码系列等。

② POP用品。招贴画、海报(促销快讯)、柜贴、货架卡、告示贴、吊旗、吊牌、汽球、包装袋、标志牌(贴)或指示牌(贴)、广告看板、立牌、易拉卷、立式灯箱、电子显示屏幕、产品模型等。

③其它宣传品。卖场门楼招牌、户外或室内挂墙灯箱及大幅喷绘、各型布标(横幅、垂幅)、室外巨型悬吊汽球等。

硬终端是固化的实时广告信息媒介,有利于营造全方位的立体的视觉、触觉、听觉广告环境,形成浓郁的销售、购买氛围。

软终端指一般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也是无形的东西,比如口碑宣传,让别人对此东西有好感,比如促销人员的口碑宣传、专业知识推广、推广技巧、服务指导、品牌文化等等。

第3篇: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腹腔镜;开放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0-130-02

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新开展的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68例,现将两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均经尿路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泌尿系超声或CT等检查确诊为单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盂输尿管积水。根据患者的意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腹腔镜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38.7±6.9)岁;左侧19例,右侧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1例,中段结石14例;结石直径0.9~2.7cm,平均(1.5±0.4)cm;病程12d~1年,平均(42.8±7.1)d。开放手术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17~74岁,平均(38.2±6.7)岁;左侧19例,右侧1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0例,中段结石13例;结石直径0.8~2.9cm,平均(1.6±0.5)cm;病程14d~1.5年,平均(44.6±7.9)d。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腹腔镜组:采用全麻,健侧卧位,根据张旭等[2]报道的“三孔法”制作后腹腔,在三套管中分别置入操作器械及监视镜,以腰大肌为标志,逐渐将结石段输尿管游离出。在结石的上方用抓钳固定输尿管以防结石移动,用自制切开刀纵行切开输尿管壁,嵌出结石,经穿刺套管从输尿管切开处置入D-J管,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关闭穿刺孔。开放手术组:采用常规经腰部切口,术中放置D-J管和腹膜后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D-J管均于术后1~2个月门诊膀胱镜下顺利拔出。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皮下气肿4例、漏尿1例。开放手术组术后有10例患者均有腰部切口处皮肤麻木或疼痛。随访3~48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复发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肾积水逐渐减轻,肾功能逐渐改善或恢复。见表1。

3护理

3.1心理护理

两组均要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使患者愿意配合手术。特别是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项技术,患者对该术式了解不多,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士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述此术式的优点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3.2术前准备

常规进行血尿和凝血常规、生化全套、心电图、胸片、KUB、IVU、泌尿系B超或CT等检查。术前有尿路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疗控制尿路感染。常规术前禁食12h、禁水4h,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术前1h拍KUB定位片。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全麻,要特别注意控制呼吸道感染,避免受凉,戒烟2周[3]。

3.3术后护理

3.3.1常规护理腹腔镜组采用全麻,麻醉未清醒前常规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6~8h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如无腹胀腹痛,可进少量流食,术后第2天可逐渐下床活动。术后24h常规心电监护,低流量持续给氧,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4]。而开放手术组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6~8h血压稳定后,可改半卧位,协助床上定时翻身,术后1~2d肠蠕动恢复后逐渐从流质过渡到软食,术后2~4d内以床上活动为主,后逐渐下床活动。

3.3.2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两组均常规留置后腹膜引流管和导尿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性和量,并保持引流管通畅[5]。后腹膜引流管一般放置2~4d即可拔除,期间每日用0.5%碘伏消毒引流管周围皮肤,并定期更换敷料。留置导尿管期间用0.5%碘伏消毒尿道外口2次/d,清洗会阴2次/d,保持尿道口清洁。开放手术组术后2~4d可拔除导尿管,而腹腔镜组术中输尿管切口可能缝合不够严密,为避免术后漏尿,应常规留置导尿管1周以上[6]。

3.3.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腹膜后出血: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后滑脱引起,术后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生命体征和后腹膜引流液的量、色、性质的变化。如发现后腹膜引流液较多,呈血性,或生命体征不平稳,应警惕有腹膜后出血的可能。特别注意腰部切口及穿刺部位出现剧烈疼痛,出现淤斑及血肿时,也是出血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7]。(2)高碳酸血症:腹腔镜术中CO2大量吸收,可引起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8]。术中保持气腹压<1.73kPa,术后予低流量持续吸氧,促进体内CO2排出,必要时行血气分析。(3)术后漏尿:由于输尿管缝合不严密或导尿管引流不畅致尿液返流所致[9]。术后应密切观察后腹膜引流管和导尿管是否通畅,并记录引流量。如后腹膜引流管引流出较多的水样液体,则考虑漏尿的可能。腹腔镜组术后发生漏尿1例,未予处理5d后自行停止。(4)皮下气肿:由于患者过于肥胖及手术时间过长,气腹CO2沿腰背筋膜间隙上下弥散所致[10]。腹腔镜组术后发生皮下气肿4例,未作特殊处理,均在24~48h后自行消失。

4讨论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输尿管中上段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治疗失败或较大、较硬结石的一个新途径。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疗效与开放手术相近的优点。通过两组护理对照发现,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在护理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即大大减轻基础护理的负担,从而达到节省护理人力、提高护理效率的目的。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腹膜后出血和高碳酸血症病情变化快,术后创口漏尿易发生后腹膜腔感染且不易痊愈。因此,围手术期做好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其中术前护理的重点是心理护理、取得患者信任非常重要,术后护理的重点是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特别是术后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患者术中情况,确保后腹膜引流管和导尿管通畅,严密观察各种并发症的早期征象,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即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平稳地度过围术期,从而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是保证患者康复出院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亚丽,寇允更,隋玉洁,等.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护理[J]. 现代护理,2004,10(10):913-914.

[2] 张旭,叶章群,朱庆国,等.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技术改进及临床效果(附30例临床报告)[J]. 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2(3):156-159.

[3] 林慧.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98例[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35-36.

[4] 袁伟,段淑敏,王连渠,等. 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结石136例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87-88.

[5] 殷妮妮. 后腹腔镜与传统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护理比较[J]. 现代护理,2006,12(20):1902-1903.

[6] 张香玉,黄本卿,朱玉清,等.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并发症预防性护理[J]. 实用医药杂志,2005,22(8):730-731.

[7] 诸禹平,陈昊,朱明,等.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7):490-492.

[8] 陈方敏,曾甫清,赵军,等. 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并发高碳酸血症的原因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10):712-715.

[9] 张付华. 泌尿外科腹腔镜并发症的护理[J]. 临床医学,2010,30(2):126,F0003.

[10] 吕凤云,朱述凤. 腹腔镜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2,8(10):787.

第4篇: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一、市值管理的必然性

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到2006年底股改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管理的新动向。市值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与深化,促使了上市公司经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市值最大化。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约占总股本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不能上市流通,其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大股东不能从股票的溢价中获得收益,只能依靠上市公司的利润分得收入,因此利润最大化自然成了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大股东手中持有的非流通股解禁上市,意味着大股东可以从股票的溢价获得收益,但是并不等于要操纵股价,作为理性经济人,是不会为了短期的高额收益而放弃上市公司长期的利益。实质上,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也不能违背利润最大化目标,因为较强的盈利能力是股票高溢价的重要保证,并不意味这利润最大化和市值最大化是矛盾的,只是在全流通的资本市场上,市值管理能为股东权益带来最大化的利润,在一定层面上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市值管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方法的必然选择。

二、市值管理的涵义、内容及目标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相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创造价值,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经营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标。即,说明,上市公司不仅要创造最大化的本文由收集整理价值,还要对创造出来的最大化价值进行经营,使得其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符,并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1)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是,上市公司不断地改善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提升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突出主营业务,增加净利润,提升行业竞争力,增强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等,只有更多地创造公司的价值,才能促进市值的不断提升。

(2)价值实现

在中国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大幅度偏离其内在真实价值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创造出来的最大化价值和价值经营来达到公司的内外价值相符,使得公司创造出的价值信号传递出去,充分反映在股票市场上,以达到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最大化,最终达到市值管理的最终目的——公司的市值最大化。比如:实施期权激励制度,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强化社会责任等,进一步整合企业资源,修正公司发展战略,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3)价值经营

价值经营是,上市公司创造出价值后,运用各种手段来进行经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租金价值充分实现,以达到公司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符。在股价被高估时进行增发配股、注资或者换股并购,在估计被低估时要股本收缩,采取回购,增持或者反收购等措施,使得股价回归真实价值,达到公司的内外在价值相符。

市值管理的目标是股东权益最大化。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由于上市公司的非流动股的解禁,持有大量非流动股的大股东可以从股价的波动中获利,因此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利益趋于一致,高股价是所有股东所期望的。再者,在总股本一定的情况下,股价越高,总股本乘以股价所反映出的公司的市场价值就越高,但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并不是意味着管理股价最大化,股价只是公司内在价值,例如,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收入等公司自身的内在价值的外在反映,真正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背后的综合素质,股价是不能被管理的,也不会是公司市值管理的目标,因此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目标就是市值最大化。市值最大化,也就是意味着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三、价值管理与市值管理的关系

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都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但是与价值管理不同的是,市值管理不仅仅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做好价值管理的工作,还要进行资本市场上的管理。可以说是,价值管理是市值管理的基础,市值管理是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延伸与发展,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市值是上市公司内在价值通过股票市场的反应,在西方成熟的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公司和资本市场透明度较高,公司的市值可以有效的反应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创造出来的价值可以很好的反应出来,所以在西方资本市场上,公司更关注其价值创造能力和提升企业市值的办法,即价值的管理。

但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公司的市值与其真实的内在价值有着大幅度的偏离,单纯注重价值管理不足以克服这个弊端。为了让公司市值更好的反应其内在价值,不但要进行价值管理,还要进行价值经营和价值的实现。因此,市值管理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只是一个过渡,等到资本市场真正的成熟以后,价值管理就会成为主流思想。

股改的顺利完成,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市值的管理,作为价值管理的延伸,市值管理不仅要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还要从投资者、客户及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客户的品牌意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使得上市公司市值与其内在价值相符。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但要重视价值创造,还要兼顾价值的实现和经营。

四、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打造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1.价值创造最大化

公司的价值围绕着公司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公司内在价值是根据公司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得来。未来现金流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决定的。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提高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是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最主要内容。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营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根据自己的条件选取最适合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不断的提高资本的周转速度,包括加快净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

转贴于

2.强化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兼顾资本运作

提高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时也要提高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的提高可以正向促进上市公司市值的提升,因为只有做强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公司的市值增长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其他业务收入,比如加强资本运作。强化资本运作、实现公司规模和利润的快速扩张,是上市公司放大市值的重要促进。上市公司在强化主营业务的同时,还要有敏锐的资本经营思维,充分利用资本运作,提高主营业务的发展能力,良好资本运营为上市公司市值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是提高市值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3.合理分配资产负债比率

庞大的总资产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是一切盈利活动的源泉,也是提升上市公司股价,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的重要保证。上市公司既要注重公司股东权益和总资产的增长,将负债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又要同时优化资本结果,降低资本成本。目前除农业等少数几个行业外,我国上市公司的税收优惠正逐步丧失,这将使得负债融资的“税盾效应”的优势逐渐彰显出来,上市公司应该充分利用“税盾效应”来增加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除了银行的借贷融资外,还应灵活的运用发行企业债和可转债,合理分配三者的比例和数量,合理的分配资产负债比率,达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市值的最优化,以求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收益。

(二)合理运用价值经营手段

1.完善股权激励制度

股权激励制度使得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很好的弱化了“委托—”的矛盾。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实现公司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共赢,通过以管理层持股来激励经营管理者工作,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价值。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会促使管理层在做决策前,会衡量对其的收益与成本,如果因侵害公司利益导致其自身所持有的奖励报酬利益的损失超过其获得的收益,那么这种侵占行为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完善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实现管理层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的一致性,在管理层提高自身收益的驱使下,保证了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从而提升了市值,提高了市值管理的效率水平。

2.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投资者关系是指上市公司与公司股东、债券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利用财经信息传播和营销原理,本文由收集整理通过公司之间、公司与财经界或者其他各界进行信息的沟通,以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并获得公司股东、债券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的广泛认同,是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给投资者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很多有好的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会被忽视,得不到认同。上市公司在做强自己的同时,还要积极的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投资者的认同感。积极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用以提高公司形象,提高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手段。

第5篇: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关键词: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提升途径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A股上市公司总数从2005年初的1349家增长至2011年末的2320家;A股总市值也从2005年初的3.5万余亿元跨越式的增长至2012年末的21.4万亿元。凭风好借力,我国银行业在此期间,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Wind的数据统计,银行业从2005年以来,共从资本市场募集权益性资金5992亿元,这部分资金夯实了上市银行的资本金,大大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为上市银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市银行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回报。据统计,从2005年至2010年间,上市银行的总资产从26.33万亿增加至63.83万亿,净资产从1.06万亿增加至3.72万亿,净利润从1438亿增加至6774亿。与此同时,上市银行的市值权重也举足轻重,权重最大时,曾一度占到A股总市值的45%。近两年,随着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家数增多,以及行业整体估值水平的回落,上市银行的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回落至25%,但仍然是上市板块中市值最大的板块。

然而银行业的发展也并非坦途。从2008年起的金融危机到目前正在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世界经济环境变得模糊和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因地产调控等原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监管要求的趋严也使得银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就新形势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同时也提出了上市银行提高市值管理能力的若干途径,希望能够对上市银行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有所裨益。

一、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监管趋严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银行监管机构和银行业对原有的监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逐渐意识到原有银行监管中的缺陷。2010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也意味着《巴塞尔协议III》的正式实施。

中国银监会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有关思想,制定了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新工具,并已于2011年初获国务院批复。相关指引也陆续出台,上述监管工具的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提高银行对资本的需求。

(二)资产质量存隐忧

随着不良资产的剥离以及资本实力的不断补充,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根据银监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9%,首次降至1%以内。

然而,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和银监会监管态度的改变,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开始逐步暴露:2011年6月《新世纪》报道:2011年4 月份,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之后,上海申虹“债务逾期”等消息的一一见诸媒体,使得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质量担心不已。

另外一个方面,欧债危机爆发对于出口导向经济的地区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温州频发“老板跑路”事件,里面蕴含的信贷风险也随之显现。

2012年2月,银监会在其网站上了2011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不良余额由三季度末的4078亿上升至四季度末的4279亿,同时不良贷款率也由0.90%上升至1%,为2005年以来不良贷款的首次“双升”,印证了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不良资产回升周期。

(三)利率市场化迫近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应该说基本上具备了”。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银行业应是渐行渐近。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受银监会严格控制存贷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业普遍开始了吸储大战。为吸引存款,商业银行发行了各种理财产品,甚至有短至2-3天的理财产品(禁止1月以内的产品),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通常也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虽然名义上,这些理财产品并不保证收益,甚至不保本,但由于银行业在中国百姓心中的特殊地位,购买者通常将其等同于银行存款。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财产品已经是银行在市场机制倒逼下,自行启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四)估值水平创新低

正是由于市场对于银行业面临的现状,普遍担心法定利差可能逐步取消,而失去了金融特许牌照的护城河;资产不良率在持续多年下降并触底后,面临着回升的可能,从而提高银行业的信贷成本。监管对于资本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银行业的再融资周期进一步缩短,加大了银行业股本的供给预期。重重重压下,尽管银行业的财务报表依然靓丽,但估值水平却屡创新低。2007年银行业估值水平最高时,行业平均市盈率可达40倍,而2011年11月,银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仅为6.7倍,2012年动态市净率已经迫近1倍。

二、市值管理的概念

所谓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就是要使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提法最早由施光耀先生于2005年5月在“首批股改回顾与展望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明确提出。

市值管理的提法与国外 “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的概念即存有一致性,又存有不同。所谓价值管理,是指以企业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二者都强调了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长,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但除了价值创造,市值管理还强调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即市值管理不仅要做好价值管理的工作,还要进行资本市场的管理。可以说,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

从实践来看,尽管没有直接提出“市值管理”概念,但国外上市公司很早就开展了“市值管理”。比如,市值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投资者关系管理在欧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有三十多年发展历史;美国《财富》1000强上市公司的90%以上都实施了高管股权激励,其中部分股权激励与市值相挂钩。

监管部门也较早的对银行业提出了市值管理的要求。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大银行公司治理考核标杆国际研讨会上表态“上市后,大银行要将市值最大化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目标。”

三、上市银行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性

(一)创造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企业上市融资后,投资者对企业的定价模式会发生改变:企业上市前,公司的股东通常关注企业的净资产,股权的转让也围绕着净资产的价格进行;然而企业上市后,企业的价值由更为直观的股票价格体现,投资者的关注重点自然而然转向了股价。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除了获得企业的分红之外,更多的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获取投资收益,因此,市值管理是企业创造价值以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二)应对再融资需求

2011年8月,中国银监会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稿)。根据券商分析员的研究,按此办法执行,仅2012年,全部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股本)需求将达到近1500亿元。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银行业对资本金充满了渴望,另一方面银行业的估值水平却徘徊在1.2-1.5倍市净率。如此低的市净率情况下再融资,银行很难保证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市场对银行股的需求也就很难得到提振。近期,光大银行H股发行的一再延后就是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银行的市值管理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市值管理做得越好的上市银行,越是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越是容易以较小的代价(股本摊薄少)的获得资金,也越是能够获得持续的筹资。

(三)扩张并购的有力武器

并购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市场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行业内的兼并趋势也将逐渐体现。由于现金的珍贵,国外企业大量的并购都采用了换股方式进行。在国内的金融行业近期也出现了这样的案例,如西南证券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国都证券,以及深发展以换股方式收购平安银行等等案例,给金融行业提供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市值管理好的上市银行可以以股份作为对价支付,获取理想的收购标的,并可以避免宝贵的资本金支出,从而取得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四)中小银行防范被收购的风险

对小银行而言,做好市值管理是防范被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从我国的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来看,总体市值并不高,而且估值与大银行无明显差异,股权也较为分散,理论收购成本并不很高。因此,小银行也应当重视自身的市值管理,充分应运各种手段,提升自身的市值,使得觊觎自身的人不能以低估值发起收购;如果市值管理工作做得好,股价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即使被收购,也会使得股东利益得到保证。

四、上市银行进行市值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明晰公司战略、提高公司经营透明度

公司战略决定了公司发展路径,一个负责任的上市银行应当向投资者不断阐述的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还是经营特色业务,是国际化发展还是专注于本地,是向大企业资源倾斜还是关注零售客户。上市银行在制定和执行战略的过程中,也伴随着选取和粘着认同自身价值趋同的投资者的过程。理想状况下,上市银行的股东都高度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持有公司股票,这将极大有利于公司市值的稳定。

当然,在目前情况下,针对市场对于银行业存在的种种疑虑,上市银行无需讳病忌医,对面临的困难闭口不提,反而应当通过各种渠道,主动阐述自身发展逻辑以及应对危机的策略,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二)加强公司治理

随着成为公众公司,投资者越发关注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有合理的制衡机制。而公司治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股价表现。根据南开大学的学者郝臣的研究,中国股市存在着8.4%的公司治理溢价。

(三)提高决策透明度,避免破坏市值的举动

经营层对于公司的信息与投资者有着天然的不对称性,因此,经营层对市场释放的信号,必须谨慎,否则就可能对市值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某公司在2008年初,在市场缺乏预期的情况下,抛出融资逾千亿元的方案。市场对此则用暴跌回应,在融资公告后的2日内,公司的市值蒸发近千亿元,并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内,对公司的市场形象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四)加强风险控制,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因此加强风险控制,树立令社会放心的银行品牌形象对于银行的市值管理尤为重要。这不仅指银行建立各种风险控制制度,还需要提高员工思想的重视程度。“大到”平台债风险等问题、“小到”从ATM机中取到假钞,这些问题都从方方面面体现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很难想象,一个有不良品牌形象的银行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拥有很高的溢价。

(五)引入股权激励机制

通常认为,股权激励有利于将经营层与股东的利益捆绑一致,降低风险。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在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上就提出“股权激励机制可以解决股东与经理层之间利益纽带问题,从而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机制保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供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体制基础。”因此,对于上市银行来说,应可以在股权激励方面进行适当的尝试,并以此作为市值管理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施光耀,刘国芳,王珂. 市值管理在中国的来龙去脉[J]. 市值管理,2007(2).

2.施光耀. 中国并购评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汤姆・科普兰等著,郝绍伦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4.施光耀 刘国芳 梁彦军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 2008(1)

第6篇: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根据公司市值信号,科学合理的运用多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为股东创造价值。

市值管理包含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经营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核心。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是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关键。企业未来收益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持续盈利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好的持续性和增长性的收益,上市公司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公司偿债能力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上市公司的营销能力,运营能力,研发能力反映了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上市公司应从盈利能力,主营业务,行业地位,治理结构,团队素质,公司运作等方面努力,创造公司价值,促进市值升值。

价值实现是通过运用投资者关系管理,品牌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手段,使股市价格能充分准确的反映公司创造的价值。在一个强有效的资本市场里,市值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表现,即:市值=股本*股价。但是在一个弱有效的资本市场,普遍存在市值大幅偏离其内在价值的情况。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上市公司要实现其公司投资价值准确体现为市场价值的目标,就要努力向市场展示其公司价值,最大限度的消除信息不对称。争取投资者,客户以及社会大众对公司价值的认知和认同。

价值经营即公司资本运营的溢价管理。上市公司在已有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实施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各种策略,使现在市值充分体现公司的投资价值后,根据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格局,资本市场的波动和投资者的偏好,整合公司资源,修正公司的金融策略,并购重组,进一步的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实现公司市值的最大化。

二、中国市值管理现状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此举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市场化取向。只有市值得到重视后,股东的汇报才能得以实现,这样才能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整个市场才能成熟完善。

然而,在目前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存在一些很突出的问题。从各市场板块的市值变化和结构来分析。见下列图表数据:

分析近5年的各市场板块的市值数据显示:创业板市值由2009年的1610亿上升到2013年15085亿,增幅高达836.9%。中小公司较集中地中小板市值由2009年1.69万亿上升至2013年的3.72万亿。升幅达到120.22%。相反,沪市主板市值则由2009年的18.31万亿下降到了2013年的15.06万亿。损失了3.25万亿。由此可见,创业板在近5年间,市值规模连年增长,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2013年,民营企业的市值表现完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年增幅达33.81%远远将国有企业抛在后面。而国有企业中地方控股企业和央企的年市值增幅则均为负值。地方国企跌幅1.72%,央企跌幅高达8.98%。

中国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在246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总值占83%,净利润总额占85%,总资产总额占88%,而市值仅占到A股市值的69.8%。国有企业创造的市值明显与其利润不匹配。

由于国有资产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和滞后,导致其不关心市值,不重视市值管理,这是主要原因。另外,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激烈,应对竞争挑战,国企明显不如民企灵活和高效。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很少公司会主动参与市值管理。面对市值得急剧缩水,上市公司逆来顺受或怪罪其他客观因素,不去主动采取应对措施,也不主动与投资者进行直接沟通。

二是市值管理方法不够科学。上市公司采取的市值管理措施较为粗放,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成效。如在熊市时采取股份回购措施,何时回购,回购多少,回购频率等时间,数量,节奏的把握不够准确,不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回购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不仅没有振奋投资者信心,反而使股价大幅下跌。

三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缺乏时效性。比如上市公司披露有关信息时措辞模棱两可,规避不利事实,有利于公司的信息又过分披露。不按照法定时间正式披露会计信息。

四是危机处理意识和处理能力欠缺。2012年11月曝光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倍,酒鬼酒公司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去回应消费者的疑惑,甚至还一味的辩解。短短一天时间内,酒鬼酒股票停牌,甚至白酒板块也遭受重挫,白酒股市值蒸发近330亿元。酒鬼酒仓促复牌后继续跌停。整个危机处理方式一错再错。

五现金分红比例低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有数据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留存达20%以上。而正常情况下,美国一个公司所留存的货币资本仅占到营业收入的2.5%。

三、处理对策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实践的具体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更好来推动市值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

从总体上来讲,证券监管部门尽快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建设指引。国资管理部门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体系。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

从价值实创造的角度,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做好生产资源配置管理,加强生产技术创新。

从价值实现的角度,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公司要做好做透与投资者的沟通工作。有效地满足投资者需求,提高现金分红,向投资者传播公司战略,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

加强危机公关管理。严格执行5S原则,即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权威证实。

上市公司按照“三公原则”进行信息披露。证券监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进行客观的监管。明确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的规定,对违规行为明确界定,坚决杜绝。

第7篇: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概念解释

(一)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的对象是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股票价值加上债券价值。由于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因此企业的市场价值主要是指企业的股票价值,即股份数×股价。市值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更能准确的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并努力实现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市值管理的三个评价维度: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关联度。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实现是目标,价值关联度是考察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只有这三方面统筹兼顾,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值管理绩效。

(二)并购

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合称,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其目标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控制权。通常主动出击兼并或收购另一公司的企业被称为并购企业,另一方被称为目标公司。结果是并购企业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者改变其产权结构,成为并购企业的控股子公司。

我国并购市场对并购的定义比较模糊,包含了兼并、收购、托管、股权转让、资产置换、无偿划拨等行为。本文所指“并购”是泛指一切引起企业所有权改变或者产权转移的行为。

市值对并购活动的影响

(一)市值与并购动因

按照Shleifer和Vishiny(2003)的模型,行为经济学假说认为并购交易的主要驱动力是并购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该假说假定市场是非有效的,即市场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价存在偏差。理性的管理者会以被市场高估的公司股票去购买被低估了的相关公司的资产。并购的实质是并购企业价值被错误估价后,管理者为了获得错误估价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保值策略。按照其解释,在并购浪潮中一定会发生大量的换股并购(StockSwapMerger)。Harford(2004)对该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上述假说。

另外,为获取市值差额收益的投机心理,也是一些并购活动的重要动机。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市场的短期投机性较强,投资者热衷于炒作投资概念和题材。并购公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会引起相关企业股价的上涨。一些投机资本家利用并购事件进行概念炒作,低买高卖,从中赚取超额收益。

(二)市值与换股并购

换股并购是指并购企业通过本公司股票换取目标公司股票的并购。良好的市值表现可以提高并购企业股票的支付能力。目标企业也更加容易接受换股并购的方案。同时,换股并购也会对并购企业的市值产生影响。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只有当管理层利用所拥有的私人信息意识到企业股价被高估时,并购企业才会选择换股并购。因此,换股并购会让投资者产生并购企业市值被高估的预期,当并购消息公布时,并购企业的股价会因投资者的预期回归而趋于下降。Andrade,Mitchell和Stafford(2001)的研究表明,换股并购的并购企业在事件宣告期前后会有显著的负面效应(-2%到-3%的非正常收益)。

(三)市值与现金并购

现金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企业大多成长历史短暂,自有资金积累不足,因此需要向外部进行融资。市值规模直接反映并购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吸收能力。首先,在公司股本不变的情况下,市值越大意味着股价越高,从而股权融资的能力就越强;其次,公司市值越高,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越容易得到更高的资信评级,融资成本也就越低。现金并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低成本融资,而市值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的高低。

对于市场而言,现金并购通常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表明并购企业的现金流较大,而且有能力充分利用并购所形成的投资机会。选择现金并购的企业股票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使其股价上升、市值增加。

(四)市值与反收购

敌意收购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购买目标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权的收购行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在全流通条件下,由于所有股票都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

市值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反收购能力的新标杆。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为敌意收购者的目标。市值体现的并不仅仅是股价,而是公司综合实力的象征。市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并购其他企业的能力越强,反收购能力也相对越强。

并购企业市值管理策略

全流通时代,市值取代净资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决定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大小,也影响着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有效的市值管理,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市值的价值创造作用,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并购机会,扩大并购融资规模,减低并购融资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增强反并购能力。并购企业在从事并购活动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市值管理:

(一)并购前期:提高市值管理溢价

市值管理溢价是利用市值管理手段,对内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对外改善与投资者的交流,使得公司价值获得投资者认同,从而获得市值的溢价。并购企业为了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通常需要支付大量的并购溢价。通过提高并购企业的市值管理溢价,可以解决企业支付并购溢价的难题,从而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并购机会。市值管理溢价可以分为主业溢价、治理溢价、形象溢价等等。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愿意为那些主业突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众形象健康的公司支付溢价。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还普遍存在主业不明确、公司治理结构落后、企业公众形象模糊等缺陷,因此市值管理溢价的空间较大。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明确主业选择和定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设计、参加公益事业塑造企业健康形象等方式,增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整个运作机制的信心,从而获得市值管理溢价。

(二)并购中期: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并购活动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投资者的支持。失去投资者的支持,不仅会导致并购的失败,还会让并购企业自身市值下跌。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为企业并购活动建立起一条长效、动态的资本补充机制,为其再融资计划提供有力支持。上市公司应注重与投资者关系的维护,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方式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对于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并购信息,应及时与投资者、媒介和分析师加强沟通,及时规范地进行信息披露,增加并购过程的透明度,使得公司的发展策略和项目进展等信息能及时被市场所了解,以促进投资者对并购行为的理解和认同。

第8篇: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背景:

2005年11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要研究制定关于将股票市值纳入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的相关规定。

2006年5月,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要积极研究把上市公司市值纳入考核办法。

2006年8月,G鹏博士在其董事会公告中推出其首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市值考核作为行权条件被首次引入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市值管理作为“资本市场一个全新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市值管理的简单定义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割裂,大股东利益不受股票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市值管理一直不是上市公司关注的重点。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对市值的关注仅限于吸引投资者、扩大融资的需要。大股东自身经济利益与股票市值没有直接联系,也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市值管理。全流通使得非流通股进入证券市场交易流通,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与大股东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也为实行市值管理提供了契机。

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变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全新的制度环境中,所有上市公司都将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市值,如何有效激励管理层。

市值管理是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深刻转型,这个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过渡。在成熟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里,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传统的“利润最大化”成为一个追求市值最大化的过渡性指标。这种经营目标的转型,将引发经营思维、经营内容、公司治理、业绩考核、管理层激励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当非流通股价格无法以流通价衡量时,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以净资产最大化而非市值最大化为目标。国有上市公司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更是普遍选择了将净资产作为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核心因素。

股改完成后,国有股获得流通并体现出市场价格。股东价值取向逐渐趋于一致,企业价值的考核方式也在适时进行调整。现在将市值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管理层关心公司市值变化,致力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继股权激励后,国资委提出市值考核并不是偶然的,本质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双轮驱动管理层努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市值管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全流通使所有股票都获得了上市流通的权利,实现了“同股同价同权”,为上市公司市值反映公司内在价值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对上市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得到一个其所偏好的市场价值,然后根据上市公司市值的表现来决定是买入还是卖出,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开始恢复。

近几年来,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迅速增加,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比重在2005年底已提高到25%,这改善了我国股市上的投资者构成,使整个证券交易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更接近于实际价值。

由于所有股票都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敌意收购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购买目标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权的收购行为。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为敌意收购者的目标。有时收购者目的是通过敌意收购扩大自己业务范围,提高自身影响力。但更常见的是,在上市公司市值低估时低价购买公司,然后在市值恢复正常时卖出,从中赚取超额收益。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而且,敌意收购忽略了管理层的意见,对公司内部来说是不受欢迎的。因此,上市公司有动力进行市值管理,避免其市值被低估。

市值管理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因为股票价格不能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被扭曲。近年来,虽然我国GDP一直高速增长,股市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与宏观经济走势相悖的怪现象。全流通后,伴随着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恢复,股票市场中的市值表现将真正成为公司、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

市值管理同时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随着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恢复,会有一部分资金从银行流入股市,股票市场上的资本量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扩大,融资成本降低。

其次,股市资本配置功能逐渐完善,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预期在不同行业间投资,这就能通过市场的力量完成资本配置。微观经济学原理表明,市场的配置是最有效率的,它能够确保资本在不同行业间合理分配以实现收益最大化,那些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市值管理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将促进公司间的发展和竞争,从而推动整个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全流通是我国股市建立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变革,股市基本功能开始健全,投资者信心得以恢复。但由于我国股市发展还不够完善,市值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问题是,我国股市是一个弱有效市场,上市公司市值变化难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其内在价值的变化。

一个完善的股票市场需要有雄厚资金参与,需要有大型上市公司作为标的,需要富有弹性的价格机制,需要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及大量理性投资者。虽然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股市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全流通带来的利好消息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扩充了市场容量,市场定价机制在逐渐恢复。同时,由于股市上机构投资者比例提高,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呈现出较强的理性色彩。全流通给市场带来了很大变化,使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股市基本功能开始恢复,但仅仅依靠市场的手段是难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国家有关部门要完善立法,规范投资者行为,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为市值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

以净资产为考核标准的弊端

资本市场中的估价从来不是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而是主要依其未来潜在的盈利能力和未来收

益的现金流来预期。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都是账面的,是反映企业以往经营业绩的静态指标,并不能反映那些可能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以净资产为衡量标准,迫使企业盲目地做大做强,只注重自身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市场资金盲目地向高净资产值的企业集中。

经济学家谈市值管理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面临的重大管理命题。在全新环境下,必然有诸多难点需要上市企业去面对。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武祥,以求揭开迷局面纱。

《新财经》: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显著变化?

金岩石:没有市值管理就根本没有证券市场。国有上市公司以市值为参考标准激励管理者是国资体制的一个变革,这个变革会进一步驱动国资中非上市公司的上市步伐。

由于股改后,市场本身有了控制权交易的概念,这些因素使得上市公司本身变成商品。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制度本质的差别就是公司是不是商品,对于商品化的企业而言就是市值。企业从经营企业变成了经营商品,这是企业制度的变革,这种变革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商品化,从而导致市场估值标准的改变。

商品的价格不单纯由企业卖方决定,因此不单纯地由企业本身决定,而更主要由买方决定。特别是股改后,控制权交易进入了市场,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这大大强化了买方的话语权,于是企业就被动地从原来服从于上级领导,变成了服从于市场,也就是服从于投资人的价值取向。

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普通商品在一次交易完成就退出市场,上市公司是一个连续性的交易,不会因为一次交易而退出市场,反而是一次交易后,永久地在市场上存在,直到其退出市场。当商品在市场上时,上市公司就要不断地维护商品信誉和内在价值,进而管理市值的波动与内在价值间的差别。

朱武祥:市值对企业而言是个长期、可持续的概念。企业上市仅完成了一个预期,企业的发展必然是长期的,评价上市公司,重点要考察其可持续能力。

市值本身是个中性、基于相互信任的概念,有投机市值和投资市值。关键在于能否选择一些适合自己企业风格的投资者。一些已在国外上市的企业为何不能在国内上市?重要原因不在于国内的发行审核问题,关键是国内投资者的评价水平不行,在中国是要提高投资者自己的评价能力。

《新财经》:如何利用股价和市值来展开收购兼并、对抗恶意股东扰乱和敌意收购袭击?

金岩石:上市公司市值的高低是博弈形成的。当上市公司不愿意把自己卖给一个特定对象,特别是由于这种交易会带来不利于企业发展,或者不利于管理能力实现的时候,上市公司可以采取措施拒绝这种交易。这种抗拒有很多方式,毒丸计划、金色降落伞、白衣骑士等。用得比较多的就是毒丸,但却是最不管用的方式,任何毒丸方式都可能在交易完成后以新的方式来解除毒丸。

朱武祥:市值高了,不但别人不敢轻易收购,反而可以收购别人。如果市值偏低,可以回购,以此防止被人并购,同时证明这是家有价值的企业。上市公司还可以选择完全退市。今后,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操作策略和经营方式。

名词解释

毒丸计划:是指敌意收购的目标公司通过发行证券以降低公司在收购方眼中的价值的措施。

第9篇:市值管理的手段范文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也都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是达成公司市值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信息披露是维持公司市值稳定的重要因素,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核心则是向投资者揭示公司的真正价值。

一般来说,信息披露更多地强调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因此强制信息披露是一种法定被动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受到诸多限制;投资者关系管理则不同,它更强调上市公司主动地与投资者沟通,在资本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是上市公司谋求市值最大化的主动行为,其内容形式机动灵活,是在强制信息披露基础上的一种进步。两者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都是市值管理价值实现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见,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都是市值管理的要素。在此,我们对2009年A股上市公司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

公司治理持续完善

2009年是A股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持续完善的一年。随着交易所将2009年确定为上市公司治理整改之年,在政策环境驱动下,上市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得以改善、内控建设开始起步、企业社会责任得到重视。然而,2009年A股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发展仍较不均衡,行业、所有制、地域所带来的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关联交易仍较为严重。

A股治理成效总体趋好

2009年是我国A股市场公司治理成效总体趋好的一年。总体来看,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出现了三个积极趋势:

首先,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试点出台,为公司治理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地方国资委试点直接持有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向“淡马锡”模式学习、上海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制度等,都是对改善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有益尝试。

其次,传统的治理优秀公司依然大步领跑在前。例如,在由社科院评选的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100强名单中,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神华、中海油服等传统治理优秀的公司依然占据着排名前列。

最后,后进者的改善也促进了整体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例如,宁夏地区的11家上市公司在地区治理专项活动中通过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建立防范上市公司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及违规担保的长效机制、提高董事勤勉尽责意识、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规范董事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工作程序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区域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另外,从两大交易所监管记录来看,2009年,沪市共有2家上市公司、深市共有20家上市公司因公司治理或信息披露问题遭到处罚,这一数据较2008年分别下降了50%与13%,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2009年公司治理的改善。

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

行业分布显示,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明显高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尽管中国金融类公司治理改革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近几年大量的金融企业上市成为推动其公司治理水平迅速提升的主要原因。金融业上市公司必须同时遵守证监会、银监会的法规约束,保险类上市公司更要接受保监会的指导,这在无形中促进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规范。其中,公司治理指引、董事会尽职指引、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指引等具体细则的推出,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形成了明确的指导,并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透明度。此举对吸引市场理性投资者的关注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所有制分布显示,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明显提升。过去,中国多数民营企业倾向于集权式治理结构下的家族制管理。这使得任人唯亲、家长制作风、缺乏有效监督等现象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较大影响。而2009年内,一批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内部设立职能委员会,确保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并通过提升监事会地位,并聘请职工监事等,使得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也得到强化。例如,鸿博股份就在年内聘请了独立董事,并设立监事会,在监事会内增选一名职工监视,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反观国有上市公司,由于本身治理结构已较为规范,加之垄断带来的体制僵化,因此治理水平的提升相对较为不明显。

地域分布显示,经济发达地区治理水平依然领先。综合多家机构的治理研究报告结果发现,东部发达地区公司治理水平依然好于中西部地区水平,例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区在各治理排名中都名列前茅,而广西、海南等省份则相对落后,仍需要努力。

制度建设得到强化

2009年,部分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构建历来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独董不独,监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仅没有出具独立性的意见,甚至还常常缺席股东大会,公司治理一片混乱。然而,随着整改的深入,以及对独董、监事会作用的日益重视,相关建设逐渐提上上市公司工作日程。

针对独董不独得现象,青岛啤酒设立了“首席独立董事”制度并安排公司审计师每年单独与审计委员会成员(均为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沟通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相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年内ST金顶三名独立董事提议罢免公司总经理并获得通过,以及年底ST银广夏监事会谴责公司董事长朱关湖的违法行为,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董事局召集会议免除其董事局主席职务的案例,也表明监事会正在摆脱以往花瓶的形象,在上市公司内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投资者的公众监督意识也对上市公司的董监事制治理带来明显促进。2009年证券市场发生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任职资格遭公众质疑的事件,像*ST九发、中大股份等。这些质疑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不合格董监事的辞职,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深鸿基首次将约束大股东行为的公司治理条款直接写入公司章程。深鸿基明确提到:当大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其他股东利益时,董事局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要求其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同时,公司董事局有权申请冻结其股份,甚至将股份变现来偿还损失。这一公司治理方面的创新标志着国内公司对内部治理的管理正从以往的外部监管、事后处理延伸为内部治理、事先预防。截至2009年底,深鸿基市值33.72亿元,较2008年底16.34亿元上涨106.36%。

关联交易问题突出

由关联交易带来的上市公司利益输送与资金被占用,将严重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由此也对市值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减少关联交易是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市值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9年,A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2008年全年,共有1019家公司发生3397笔关联交易,合计交易金额仅有4322亿元;而到了2009年,共有1043家公司发生3568笔关联交易,交易金额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5205.53亿元。以此计算,与2008年相比较,2009年关联交易公司家数上升2.36%,交易次数上升5.56%,交易金额则直线上升251.82%。

虽然2009年内关联交易大幅上升,也有少数公司因管理层监管、市场监督以及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驱使,纷纷进行了关联交易的梳理。其中,五粮液一案堪称典范。去年12月23日,五粮液以减少关联交易、增强公司独立性为核心的八项整改内容,对公司市值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正向影响。自公告日起至2009年底,五粮液市值上涨102.87亿元,市值增幅达9.36%。公司治理改善的良好预期,最终直接反映在公司市值变化上。

内控尚处初级阶段

2009年,A股上市公司内控建设开始起步,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例如,2009年底东航已开始通过积极制定内部规则来监控衍生金融产品交易,进行风险控制。虽然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目前仍以自发为主,尚未大规模推广。

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96%的上市公司未能建立自己的内控原则,82%的上市公司未设立反舞弊程序和举报系统,73%的上市公司达不到IT系统政策和IT安全政策的标准。可见,提升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并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是下一步改进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

社会责任意识提升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兼顾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客户、职工、社区等。随着2009年8月5日上交所正式上证社会责任指数,企业社会责任正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溢价效果也越来越关注。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上市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从市值管理角度来说,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投资者行为密切相关。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社会责任投资是企业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而且社会责任投资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将会更高。

据统计,在2009年,301家上市公司专门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状况。其中,中国移动提出并付诸实施的“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理念与实践,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面旗帜。此外,2009全年共有1000多家公司参与公益性捐款,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以上,其中,有424家上市公司捐款达到100万元以上。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少数上市公司将慈善捐款、设立慈善基金等行为等同于社会责任,却忽视了股东利益与职工利益的保护。可见,上市公司应该从根本上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关注企业和谐发展,加强问责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与结构,才能切实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信息披露日益规范

2009年,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日益规范,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都得到了有力的保证,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环境新趋势下的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出如下特点:

整体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2009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升的一年。据统计,年内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而遭交易所处罚的案例,由2008年的27起降至22起,下降了18%。而从2009年5月披露的上一年度年报披露状况来看,1624份披露年报中,仅有11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标意见”审计报告,比重仅为6.77%,自1997年以来首度跌破7%关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4月13日,上交所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得向单个或部分投资者透露或泄露重大信息,而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确保所有投资者可以平等地获取同一信息。由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保障得到了飞跃性的历史进步。

信息披露建设日趋完善

2009年是部分上市公司信披制度不断完善、信披体系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年。建立整体信披流程、规定信披唯一出口、明确各级信披责任等内容都被纳入多家上市公司的信披管理制度内。

以荣获上证所“2009年度信息披露奖”的中国太保为例,作为集团整体上市的保险公司,集团公司制定了涵盖各子公司的统一信息披露管理规定,并通过实践完善,实现了集团公司归口管理对外信息披露,有效防止了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的发生。公司还制定了完备的信息披露工作规程,规定了各部门信息披露的管理责任,形成了完善的分级责任制度。同时,公司从董事、监事和高管到中层干部均参加过由公司或监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披露培训,信息披露也是公司新进员工的必修课程。最后,公司定时主动对外披露月度主要经营数据,提升公司的透明度。表现在市值上,2009年内中国太保市值走势总体较为平缓,没有出现急涨猛跌的异动情况。

信息披露管理面临挑战

2009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面临股吧传闻、人肉搜索、概念炒作的挑战。粗略统计,年内遭人肉搜索的上市公司已经涉及近30个省市地区、数百家上市公司,其内容涉及到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地位、产销情况、市场占有率、管理情况、关联公司、与上下游企业情况以及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等;而遭受“甲流”、“迪斯尼”、“重组借壳”、“明星股东”等概念炒作的上市公司也分别达到了数十家;股吧传闻更是数不胜数。这也给上市公司的合规信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仅2009年11月上半月,深交所上市公司就澄清公告19个,其中因纸媒传闻引发的澄清公告12个,因股吧等网络传闻引发的澄清公告7个,占同期公告的32%。

这些防不胜防、难以澄清又不能不澄清的草根信息披露以及概念绑架,如不认真对待,将严重影响到公司市值的正常成长。以交大昂立为例,6月12日有传闻其产品益生菌粉具有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作用,之后的5个交易日内其市值迅猛增长了46.04%;公司随即对该传闻进行了澄清,结果在之后2个交易日内,公司市值急速下跌了15.25%。

由此,这些股吧传闻等也成为未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这些传闻、人肉搜索透露的信息如果属实,上市公司就得面临一个信息披露公平性的问题;其次,这些消息如果纯属谣言,上市公司就有必要予以澄清。对此,我们除了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外,作为上市公司,首先应当建立严密的信息监控制度及流程,提升信息披露的水平,对各类股吧传闻、财媒动态、券商研究报告,应该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当出现对公司不利或不实的传闻或报告时,上市公司也应进行及时公告,澄清虚假信息,以保证公司市值的稳定。

投资者关系备受重视

2009年,A股投资者关系管理也受到上市公司普遍重视,相关制度建设、创新明显加快,投资者关系管理成效得到提高。但是,不同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发展较不均衡,两极分化现象仍然较为明显。

投资者关系相关建设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