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移动支付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支付的建议

第1篇: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 浅谈移动支付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对话高层 畅谈移动支付发展前景 数字移动电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投资型寿险的发展前景与风险防范 关于移动通讯发展前景与相关策略分析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与监管对策 移动支付的法律风险及其监管对策 浅析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和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 移动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 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金融监管发展前景 基于NFC的身份识别支付一卡通的发展前景 移动支付,前景与忧虑并存 数字水印发展的历史与发展前景 月季的发展前景 汽车的发展前景 移动信息时代通信发展前景与技术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从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可以看出,我国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不仅成为引领全球移动支付的“风向标”,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支付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如果对其运行过程监管不力,蕴含的各种风险亦会相继爆发。确保我国移动支付健康、持续发展,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二、我国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成因

1.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物质基础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一项技术创新被应用后,消费者是否接受与使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技术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前者是指消费者使用该技术创新能感知可能为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效用的提升;后者是指消费者正常使用该项技术创新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学习的难易程度(Davis,1989)。〔2〕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是移动支付发展的物质基础,如绑定手机与手机密码、采用手机指纹等技术为移动支付的产生和被消费者迅速接受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当前金融科技正致力于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有当用户真正感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生活的方便与易用才会逐渐接受并持续使用,比如伴随近场支付所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与合适的APP帮助下,消费者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生活中的各种支付场景:付电话费、公交卡充值、水电煤气缴费、火车票订购、网上购物支付、线下购物支付、打车等。“手机在手,支付无忧”毫不夸张,移动支付因此呈井喷式发展态势,由一个革命性概念变成迅速普及的支付方式。

2.市场强大需求的助推

根据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对TAM模型与TAM2模型的拓展,综合分析一项技术创新被应用后给消费者带来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与便利情况等(Venkatesh,2000)〔3〕,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消费者接受与使用移动支付为其带来的诸多效用,也能够表明移动支付的确迎合了市场需求。分布式支付场景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支付方式的多元化,要求支付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以满足广大消费者随时随地购物和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自身的高效便捷性迎合了现代社会追求方便快捷的需求,填补了传统支付留下的效率空白,所以满足了国内支付市场客观变化的需求。与传统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缩短约10%-40%的交易时间成为各方追逐竞争的主要动因。对消费者而言,高效、便捷是实现体验式消费的有效途径;对商家而言,不仅缩短交易时间、增加交易额,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本循环与周转,提高了商家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对跨境支付而言,移动支付的优势更明显,全球支付市场都青睐效率高的移动支付。相对而言,传统商业银行基于其风险最小化原则设计支付系统,因灵活性不高,支付效率偏低,满足不了快速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顺势而为,填补了传统支付留下的效率空白。

3.支付清算体系创新推动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创新具有相对优势以及复杂性、兼容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等特征,它们将直接影响用户采用新技术与否的态度。尤其是相对优势明显的创新项目,即新技术创新应用能够给用户带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交易效率的好处(Rogers,1995)。〔4〕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是创新性应用,顺应了当前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创新与发展的需要。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支付系统的效率和适用范围,促使非现金支付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更重要的是创新可以使清算体系在金融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传统支付市场发展不足,很多人得不到银行服务或者金融机构本身服务能力不足,这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巨大发展与创新空间。在整个亚洲市场,移动支付发展非常迅速,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左右,中国、韩国、日本等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机构为了角逐移动支付这一支付蓝海纷纷投入巨资加大其研发力度,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不同类型金融支付机构相继推出了非接触式支付卡:中国工商银行与百盛集团共同发行了牡丹百盛信用卡等移动支付方式,以适应支付清算体系的创新需求。同时其平滑无缝的操作兼容性将支付与物流整合为一体,电商公司将购买、支付和送货整合为一次性完成,节省时间,提升用户购物体验,有助于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持续使用,而且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再向消费者精准推荐偏好产品与服务,既可以有效培育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忠诚度,又可有效拓展自己的客源,增加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随着数据加密和唯一识别码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与资金安全,而且区块链和分布式总账技术将实现整个交易系统更安全。上述创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

4.政府重视与支持下的制度保障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一国经济社会良性快速发展的前提,为此,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普惠式金融、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而移动支付制度创新有助于加快一国普惠金融、包容性发展、微金融发展及非现金支付的发展;移动支付在加快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增加就业,进一步提升金融业服务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增强我国经济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但是,S着移动支付内涵向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断延伸,在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监管机构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监管,适时界定移动支付的创新边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为此,2015年1月央行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境内符合条件的机构可以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被称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本法”;2015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发改委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等等。

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

上述有利因素相互叠加共同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之不仅成为支付清算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源头,而且成为引领全球移动支付的“风向标”,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移动支付多元化发展、业务持续性增长

移动支付产品多元化发展且业务持续性增长将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新常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产业在全球飞速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巨头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百度钱包等通过采取投入大量资金补贴用户与商家的办法争夺移动支付“蓝海”。2016年2月苹果公司的Apple Pay进入国内市场,引发华为、小米等手机巨头开启自身移动支付的公测。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便捷、高效,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支付市场发展需求的优势,国内移动支付产品从传统远程支付、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蓝牙支付、声波支付到外接刷卡器等,基本形成了多元化格局。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2-2017年,全球移动交易总量和价值年平均增长率可达到35%,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2017年将达到7210亿美元,用户数将超过45亿。①

我国早在2013底国内手机网民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20%左右,占总网民数的40%;手机支付用户达到125亿,同比增长126%,占手机网民总量的75%。2015年,我国大约有一半网民,接近358亿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比2014年增加近70%。全球著名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联合支付宝的《2013年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移动支付报告》显示,已有86%的受访用户尝试过移动购物,移动领域将成为支付与电商的核心市场。②中国人民银行的《2013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则表明,2013年全国移动支付业务量达1674亿笔,交易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318%。另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移动支付业务量为4524亿笔,交易额达2259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70%和134%。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5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提供的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达13837亿笔,交易金额为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2015年中国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而根据比达数据中心的《2015年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占据了移动支付90%以上市场份额。第三方支付:先清牌照再发展.http://.cn/money/bank/bank_hydt /2016-04-18/doc-ifxriqqx2917793.shtml.支付宝2017年1月4日的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数据也显示: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国人生活方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6年,使用了支付宝的实名用户有45亿,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有10亿多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务”。其中80后、90后是移动支付的主流人群,80后人均支付金额超过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占比高达91%。〔5〕

2.移动支付客户粘性将进一步提高

从数据分析看,移动支付客户粘性将进一步凸显,有替代传统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客户粘性也即移动支付客户持续使用问题,Oliver(1980)的研究认为,用户是否再次购买某种产品或持续使用某种服务的关键在于其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6〕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以及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体验式消费需求的模式,将助推移动支付客户粘性进一步凸显,从而有替代传统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在美国,移动支付虽然早期发展相对比较慢,但电子支付与移动支付领域的收益却占全部支付收益的35%左右,到2018年移动支付收益可能与传统支付收益平分秋色。而在发展中国家,消费的能力越来越强,消费更趋年轻化。年轻人热衷新技术,灵活求变,愿意体验全球支付的创新与服务,尤其偏爱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智能手机的出现使“闪付”“当面付”等便捷支付方式受到青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移动支付机构、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卡清算组织以及互联网企业等参与各方适时推出了方便民众生产生活的支付服务,如与打车、商场、医院、旅游、餐饮等消费类行业的商户合作,引导消费者逐渐从传统支付方式转向移动支付方式。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支付方式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绑定账号等以支付宝、微信进行支付,苹果公司最近也在中国市场推出了Apple Pay,这些方便民众生产生活的移动支付方式的迅速发展,将最终成为主流支付方式,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进一步增加移动支付客户粘性。

3.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种全新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已经被电商、银行和支付机构等作为新商业模式,成为迅速占领市场的“利器”。根据情境理论分析,互联网、大数据及电商是一种全新消费情境,具有突破地理、时空限制等优点,极大地简化了消费环节,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消费时信息非对称问题,提升了用户消费的可得性与时效性(Belk & Ajzen,1975)。〔7〕支付是资金流动的一种方式,而资金流动是经济活动最直接的反应。电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资金流动,提高了精准掌握客户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的能力,有利于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精准营销。这意味着移动支付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往来流通服务,更重要的是,电商、银行等机构可以进一步深挖支付数据所蕴藏的其他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支付发展空间不在支付本身,更多的在于衍生业务,这也是电商平台为什么要大力推广支付业务的重要原因,因为电商可以借此打通购物、支付、邮递、金融等服务。移动支付作为支付行业最具有竞争力和潜力的支付方式,无疑成为电商、银行等机构大力推广与争夺蚕食的蛋糕。传统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趋势明显加快,新型非银行支付中介也在快速银行化,二者都在角逐主导未来移动银行的地位。不管结果如何,未来主导移动支付的机构必是大量利用手机、大数据、云计算和实时支付体系的综合性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必然是新型金融生态体系的核心服务内容,谁在移动支付市场拔得头筹,都将拥有占领和开发的“利器”。

4.支付场景与服务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主战场

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强有力引擎在其消费服务场景,市场竞争将逐渐转向支付场景与服务的争夺。国内早期移动支付的竞争主要是入口之争。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制度,首批发放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从每年发放牌照的数量看,2011-2015年发放的牌照数分别为101家、96家、53家、19家和1家,从中可以看出2011年与2012年是高峰期,之后明显放缓,2015年只发放了1家牌照。随着牌照发放的收紧,2016年以来,支付牌照收购案频发。2016年2月,小米科技6亿元左右购买捷付睿通65%股权;2016年5月,新大陆68亿元收购国通星驿;2016年8月,美的集团3亿元左右购买深圳神州通付50%股权,恒大集团57亿元收购广西集付通;2016年9月,唯品会4亿元左右收购浙江贝付;2016年10月,键桥通讯945亿元购买上海即富45%股权。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国内移动支付入口之争基本告一段落,初步形成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

随着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支付市场格局的初步形成,国内移动支付巨头正在将竞争重点逐渐从一开始的线上转向线下以及线上线下互动,大力拓展移动支付线下应用场景。国内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所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的,阿里巴巴在积极打造其商业生态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场景化支付;支付宝正在积极布局线下移动支付场景,加强线下超市、便利店、餐厅等日常消费场景中移动支付的应用;为了抢占市场,支付宝甚至为线下商户免费安装扫码枪,费率也比其他传统线下支付工具更低;此外,支付宝还积极布局海外移动支付应用场景,适时推出了支付宝退税等便民服务,同时与万豪集团展开合作,开拓酒店移动支付场景,万豪集团分布于全球的多家酒店陆续推出了支付宝服务。国内移动支付的另一巨头腾讯金融也不甘示弱,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场景与服务,2015年初腾讯金融与便利店品牌7-11开展合作;2015年6月,与中石油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及O2O等业务领域开展大力合作;2015年7月,财付通宣布QQ钱包与滴滴打车合作,滴滴打车App正式接入QQ钱包支付,全国多数城市用户可使用QQ钱包支付打车费用。此外,京东支付等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移动支付场景服务业务。

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移动支付的发展一方面加快了我国金融深化进程,方便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尚属新生事物,在密码管理、通信安全,备付金管理、无牌照支付机构的禁止与取缔、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可能面临诸多风险,比如预授权冲正交易、预授权套现、跨境移机套现、各种套码造假行为不断升级、商户收不到结算资金等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使移动支付的安全与健康发展成为监管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者等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

1.移动支付的负外部性凸显

负外部性主要是指某经济主体行为的活动给他人或社会带来损失,而且无需为此承担成本(刘越,2010)。〔8〕支付从来不是支付本身的事情,一方面消M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后需以资金流动这一进程作为终结;另一方面支付又是商家、支付机构、银行等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起点。纵观移动支付发展进程,与其他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移动支付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负外部性突出。一旦移动支付机构的风险增加,不但可以在支付系统本身快速传导与扩散,而且往往会迅速波及生产、消费等实体经济。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机构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第三方相对中立的机构,为集团内部服务的趋势已愈加明显,这显示一定的“系统重要性”。如果风险累积一旦达到临界点后爆发,可能影响整个企业集团,严重的可能波及其他产业或全社会。科学、合理地监管移动支付,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不但不是背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是防控市场化风险的必要补充。

2.无牌照移动支付机构依然存在

支付业务顺利运转不仅是支付市场本身的内在需要,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秩序。根据感知风险理论,由于信息非对称与复杂的行为情绪等,用户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行为对其带来的效用水平,可能出现用户实际消费效用低于预期的问题,若用户在消费决策时或消费过程中感知到这种风险的存在将影响其正常使用。Jacoby等(1972)将感知风险分为社会风险、绩效风险、经济风险、心理风险与身体风险五个维度。〔9〕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对支付业务实行特别许可制度,只有符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方可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开展支付业务。但事实上现实中一些没有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机构也在开展支付业务,给移动支付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一定隐患,一些商务平台也曾经因为支付问题给客户带来风险。无牌支付机构由于无需遵循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无需承担制度遵守成本,给正规持牌支付机构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严重影响了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正常秩序,不利于其良性、有序、健康发展。由于没有监管机构对其监管,无牌支付机构在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可能不会有足够的投入,一旦出现问题,客户资金安全便存在很高的风险。如何取缔无牌照移动支付机构是当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可以保证良好的经济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新兴市场,到目前为止,全国尚没有统一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以至于市场上有多种移动支付平台,浪费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平台之间不能开展有效沟通与合作,阻碍了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大规模有序拓展。而且移动支付涉及环节比较多,如支付企业、银行、手机运营商、软件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等,但多方参与者之间并未形成可持续、各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以及明晰的权责分担机制,造成业务拓展和竞争局限于低水平“跑马圈地”阶段,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的道路还比较漫长。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监管面临的最大问题。法律由于没有明确规定移动支付交易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及交易中滞留资金的安全管理、证据确认和责任承担等,更没有建立良好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消费者的隐私权、财产权、举证权等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4.客户备付金安全事件频发

2015年底,我国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总量已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60%。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是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重大事件时有发生。对此,2015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表示将改革客户备付金存管制度,整顿支付机构参与银行间资金清算和各类跨业经营活动,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近期,监管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现有规定,分别注销了部分违反备付金规定的移动支付机构,但如何有效管理备付金问题仍然没有从制度层面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支付机构几乎都是同时与多家银行在备付金存管上进行合作,其中支付宝合作的银行多达24家,这既不利于风险控制也不利于监管。探讨备付金集中管理制度建设应是当下监管机构和移动支付业界需要共同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五、健全移动支付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1.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可以预见,为了参与竞争以及进一步拓展市场,移动支付领域将不断开展业务创新并实现产品创新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移动支付发展实践也说明,伴随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出现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势必制约移动支付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大力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监管机构也要严格履行职责,适时界定移动支付创新边界。2016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互联网金融并且态度不断转变,由“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显示了中央政府对发展与监管的高度重视。未来监管层在跟踪互联网金融发展一段时间后,应重点关注和推进行业规范发展,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或风险的大范围传导。

2.构建良好的监管制度,监管当局应有所作为

良好的移动支付监管制度的确立不仅不会抑制移动支付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可以确保移动支付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对于移动支付这一新业态除了应给予必要的发展空间,还应做到金融风险可控,避免危及国内金融稳定与发展。对此移动支付的监管主体――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各金融管理当局应有所作为。移动支付行业提供的主要是资金支付结算和清算功能,其本身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范畴,所以应统筹协调监管职责,适当借鉴国外监管模式,细化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责,消解移动支付交叉业务的监管真空,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全面监管。其他各监管机构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连续跟踪监测移动支付类别、业务规模、违法违规事件等稻荩从中分析总结移动支付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为将来明确是否监管或如何监管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10〕

3.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体系与移动支付产业统一标准

为了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相关法律制度已陆续出台。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框架,明确了各类互联网金融活动的边界,规定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能分工,从而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的初步形成。2015年12月又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省市地区金融办、工商局、公安局等相关机构加强对P2P网贷的监管力度。

除此而外,应充分考虑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借鉴国外移动支付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该标准除了应涉及13.56MHZ SIM PASS和2.4GHZ RFID-SIM标准、安全标准、终端标准外,还应包括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协调、管理、监督等。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移动支付产业各参与方建立统一的产业标准。在现有监管体系架构基础上逐渐完善行业监管,继续加大力度指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合理解决支付市场违规问题,营造有序健康的受理环境,进一步加快形成助推移动支付产业升级的长效法律机制。

4.强化行业自律

移动支付行业管理协会是监管部门有效监管的补充,有助于实现对移动支付的全方位监管。一般而言,一个行业进入创新活跃期后,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是最初的市场秩序维护者,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程度及出现的问题,自发发挥准监管职责,制定科学、及时、有针对性的行业标准,运用市场化手段约束并规范移动支付行业的创新行为。因此,行业自律组织应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及时制定并逐步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旦形成统一标准,将大大减少行业发展中的欺诈、套利等乱象。除此以外,行业自律协会可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认知水平,使消费者能够区分合法机构与非法机构,认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支付的差别;认识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之间的区别,知晓支付机构不是银行,第三方支付只是支付市场的补充者;认识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与非持牌支付机构的差别等。〔11〕

5.鼓励参与主体共同解决支付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良好的移动支付生态环境只靠一两家参与主体是不现实的,只有所有的参与主体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整个产业,实现互利共赢。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芯片厂商、银联、银行、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各参与主体应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手共筑安全防火墙,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Dahlberg, T., Bouwman, H., Cerpa, N., & Guo, J. M-Payment-How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Could Change the Payment Ecosystem〔J〕.ECIS, 2015, 0-17.

〔2〕Davis,F.D.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3(15):319-340.

〔3〕Venkatesh,M.G.,Davis F.D.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Case Studie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186-200.

〔4〕Rogers,E.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4th edition.New York:Free Press,1995:142-177.

〔5〕W阳洁.移动支付更火了〔N〕.人民日报,2017-01-05.

〔6〕Oliver,R.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60-469.

〔7〕Belk,M.,I. Ajzen.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Free Press,1975:45-88.

〔8〕刘越.基于“公地悲剧”视角审视低碳经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5): 87-92.

〔9〕Jacoby,J., L.B.Kaplan.Th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C〕.Proceedings of the 3rd Annual Conference for Consumer Research,1972:382-393.

第2篇: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一)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的方式存在漏洞

在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很多移动通信企业在开始构建其体系时,运用的方式都是错误的。尤其是不会合理的结合我国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的实际情况,不会选择合适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所以,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存在不稳定性

现在的移动通信企业在构建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系统时,不注重系统的紧密性,完善性以及信息反馈及时性等。同时,移动通信企业对自己本身企业内部的设施、人员的管理等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构建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洞。

(三)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缺乏创新性

在进行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过程中,很多移动通信企业只会用传统的构建体系和思想模式,不会借助现在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来建立创新型通信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

二、对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一)选择正确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

移动通信企业在进行构建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时,移动通信企业要结合我国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或方法来更好的处理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评价。第一,在进行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时,积极采取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或SERVPERFF(绩效感知服务质量度量模型)评价方法,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精确性。同时,尽可能的提高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可靠性、保证性以及完整性。移动服务企业本身在进行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定指标时,要以用户反馈的信息为中心,进行合理的评定。同时,准确可靠的对移动通信业实行各种承诺服务,工作人员要用心对移动通信的客户所反馈的使用信息进行处理,认真听取意见,合理的改善其体系的不足之处。其次,注重完整性,尤其是在移动通信的服务业中,更加重视服务机构的有形线索,从而更加完善性、整体性、识别性、了解性其体系,为选择精确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冥定基础。第二,我们要在传统的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移动通信业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来解决目前我国移动通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所以,可以采取目前最常使用的SERVQUAL方法的标准问卷来精确、完善其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处理:深度调查移动通信服务的客户,从而反映客户本身对于移动通信服务的期待以及通过调查反馈的信息来运用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二)制定标准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

移动通信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标准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例如: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保证性、有形性以及响应性等。同时也要结合现在移动通信业的实际情况、发展趋势、服务特征以及服务质量标准等来保证构建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的准则。尤其,以采用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量表为中心,合理利用传统的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评价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本身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添加了部分服务项目的问项和维护等。其次,在重点强调制定标准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时,要全方面的利用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对客服各方面的要求进行满足。例如,外观影响方面:拥有干净、整洁、完整设施和大厅以及招待室等。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可以设计让客户舒适的招待室。服务态度方面:移动通信行业的员工要服装统一整洁、举止优雅、态度和善、热心等。内部企业设施:拥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先进的处理设施等。尤其在热线服务方面更要加强关注。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大力度来宣传制定标准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适当让客户提出自己的意见,让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更加快速。再者,设立全方位的热线服务是制定标准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可以让移动通信企业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派客服接、打电话来接受客户反馈的信息或处理客户所发生的问题。

(三)全面构建创新型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移动通信企业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来构建其评价体系。尤其,在进行综合评价服务质量时,要以创新型的服务方式进行质量体系评价。首先,要以采用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为基础,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加强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紧密性、完整性等。同时,移动通信企业要善于运用创新型的管理理念来管理员工,重视增加处理移动通信事故的专业技术人员。再者,全面加强移动通信企业的优化性、创新性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维修,重视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趋势等。然后,移动通信企业要积极学习国外一些关于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和构建创新型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优点,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的方式,从而结合我国本国国情,为构建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冥定基础。

三、小结

第3篇: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 要 本文从分析3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入手,探讨了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的模式,结合移动学习教育的需求,提出了构建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设想。

Abstract the paper From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 of 3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iscusses the mode and the requirement, sets forth assume of building the platform.

Key words 3G; mobile learning; learning support platform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51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作为一种崭新的远程学习形式,让学习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者真正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 即移动互联网技术,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 技术、移动终端等。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出,必然为移动学习的迅猛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技术支持,本文将分析3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的模式,提出构建基于这种技术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1 3G技术的特点及其优势

1.13G技术的特点

所谓3G,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前两代技术不能提供的多种宽带信息服务,例如高速数据、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它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大幅度提升,它能够分别支持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技术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通过3G使用者能够听到更加清晰的声音、看到更加流畅的图像和更加方便、快捷地浏览网页。简言之,3G技术有通信高速化、多任务、实时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的特点。

1.2 基于3G的移动学习的优势

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基于3G的移动学习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1)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2)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3G业务优势,通过手机终端任意点播观看教学节目。

(3)学习者可自由、随时随地浏览教学服务器上的问题和解答。

(4)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服务器教学信息,而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地接收这些信息。

2 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主要模式

2.1基于3G的多媒体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3G提供的多媒体业务(MMS)可分为3种情况:MMS终端之间相互接收和发送多媒体消息;MMS终端和因特网E-MAIL服务器之间的相互发送与接收多媒体消息;MMS终端与因特网增值业务平台之间的相互发送和接收多媒体消息。普通的文本短消息只能包括170个字节长度,MMS短消息的长度可达30-100千字节。除文本外,MMS消息中可以包含声音、图片和视频片断中的一种或多种媒体格式的组合。通过3G提供的多媒体短消息业务,学习者可以通过终端,将短消息发送到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经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后,可将回复信息自动以短消息形式回复给学习者。当然,学习者之间也可以通过短消息的形式讨论解决问题。

2.2基于3G的WAP在线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理机(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全球标准。它是由一系列协议组成,用来标准化无线通信设备,可用于Internet访问,包括收发电子邮件,访问WAP网站上的页面等等。WAP浏览类似于计算机的浏览器应用,但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相比,3G系统采用了WAP2.0以提高系统与个人电脑信息内容的兼容性,它支持作为内容标记语言W3C以XML为基础规定的兼容HTML的“XHTMLBasic”,同时还可使用CSS,提高了内容的表现力。此外,在协议方面还支持因特网标准的TCP/IP协议,与现有因特网完全兼容,还可以直接访问WWW网页。

这种学习模式让学习者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需要信息,就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上网查找、浏览,并可以进行下载。下载后的信息还能够长期保存在移动终端,学习者在脱机状态下也可以学习,减少了对网络的依赖,同时也减轻了上网的经济负担。

2.3基于3G视频点播的移动学习模式

借助3G技术提供的网络带宽,学习者无论在室内、室外还是在移动过程中都能得到较高的网络传输带宽,可以轻松地实现从文字点播、图片点播向音视频点播的跨越。基于这项业务,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开发包开发一些适合学习者观看、模拟学习的课程,充分利用3G的带宽优势为移动学习服务。与以往的电视教育和基于有线网的网上教育节目观看相比,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实现随时、随地上网,随意学习,更适合于现代化快节奏的学习人群。

3 基于3G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一个基于3G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模型,该系统与原有的网络教育平台相结合,包含上述提出的3种移动学习模式,共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该服务系统包括用户模块、学习支持服务模块、课程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下面分别将其功能一一介绍。

3.1用户模块

用户模块提供的功能应考虑到让学生进行最少的操作,同时满足学生的大部分需求。对学生来说,如果定制了系统中的大部分内容,就只需要收取相关内容的短信。收取短信的时候不需要登陆。如果需要进行相关的操作,如在论坛提问或回复别人的问题,使用在线测试、聊天、在线课堂和修改个人设置和查询个人成绩时,需要登陆。

(1)用户登录。以手机号为用户名,密码自己设置,登陆成功后直接进入用户界面。

转贴于

(2)使用帮助。主要是向学习者说明整个系统的功能和相关操作。

(3)个人设置。个人的相关信息,修改个人登陆密码,修改手机号码等。

(4)定制内容。这是用户终端最重要的一个功能,通过相应的选择,可以定制系统服务器端的所有功能,当然也可以取消相应的功能。

(5)学习博客。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功能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体会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6)资料夹。学习者通过这个功能将有价值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汇总到这个空间,以备日后检索。

3.2学习者支持服务模块

学习者支持服务模块包括5部分,其功能为:

(1)论坛。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登陆论坛,查看自己的问题被解答的情况,或者查看其它学习者的问题,学习者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解答其它学习者的问题。当学习者提出问题以后,系统发短信通知辅导老师,当辅导老师或者其它学习者解答之后,系统将答案发给提问者。

整个论坛从外面看是分学科建立的,而内部数据库是以学习者的账号(手机号)为中心建立。这样既有利于学科辅导老师解答问题,也有利于向学生反馈。虽然学习者在不同的学科论坛提出问题,但是问题都是在学习者账号的数据库里,解答的问题也提交到提问题的学习者的数据库里,便于把解答以短信的形式向学习者发送。

(2)个人邮箱。当Web邮箱中有邮件时,可以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学习者,学习者可以直接阅读。

(3)小组聊天室。支持在线的多人对问题的讨论。

(4)在线测试系统。学习者可以利用在线测试系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

(5)学科知识点及常见问题解答。将本学科内容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设计,同时要有实例配合(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对知识点进行音频化),支持对知识点的查询,老师也可以录入学科知识点。

3.3课程管理模块

课程管理模块包括4部分,其功能为:

(1)视频课程。把课堂的老师上课视频进行压缩,转换格式后,供学习者在手机上进行点播。

(2)音频课程。因为视频流量大,压缩困难,所以可以提供音频的课程,或者辅助的音频学习资料。

(3)文本课程。提供基于WORD格式、PDF格式或者纯文本格式的教材。

3.4教务管理模块

教学管理模块包括3部分,其功能为:

(1)教学信息。供教学管理者日常的教学计划、学习者管理信息、新闻和通知等。

(2)短信辅导系统。指对学习者进行的持续跟踪,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定期提醒学习者进行学习,并对学习者近期的表现进行评价。它可以是短信文本的形式,也可以是语音留言的形式。

(3)学籍信息。记录学习者个人的相关信息。

第4篇: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市政府决定自4月1日起至6月底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对无牌无证机动车集中开展一次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为确保我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根据《河东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开展无牌无证机动车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这次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按照“平安河东”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区机动车安全管理,严厉查处影响交通安全的各类无牌无证车辆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机动车安全隐患,杜绝车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河东”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维护全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整治重点

这次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各类无牌无证机动车辆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一)全面查纠车辆违法违规行为:

1、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原四轮、三轮农用车)、拖拉机、报废车、拼改装车违法载人,特别是用于接送中小学生、幼儿的;

2、机动车辆无牌无证,号牌不全,假牌套牌,挪用号牌,故意遮挡、污损或者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不按规定参加机动车检验,报废、拼装机动车上路行驶的;

3、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在禁鸣区乱鸣喇叭的;

4、公交车、城乡客运车安全技术状况差的;

5、工程车、运输车、垃圾专用车及其它专用作业车辆无牌无证、拼装改装、悬挂非法标志,报废车上路,车棚盖不严、乱倒渣土、污染环境等违规行为的;

6、车辆逃税漏税等违反《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其他违法行为的;

7、暴力抗法、围攻执法人员、霸占运输路线和运输市场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二)集中整改机动车辆安全隐患:

1、单位机动车辆无牌无证行驶、挪用套用车辆牌证、假牌假证、不按规定参加机动车检验的;

2、单位使用无牌无证机动车、未参加安全技术检验的机动车、报废车、拼改装车、安全技术状况差的车辆接送职工、学生和幼儿的;

3、单位机动车辆手续不全,使用报废拼改装机动车辆的;

4、单位内部车辆安全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存有安全隐患的。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4月1日—4月15日)。各街道办事处、交警、教育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学校、幼儿园、村居、社区等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各街道办事处要将区政府《关于开展严重道路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张贴到每个村居,将《致广大业主及驾驶员的公开信》送到每个车主及驾驶员手中。集中组织宣传车深入村居、社区宣传整治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及有关政策,使这次整治活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传媒的作用,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度报道整治活动的进度和有关典型案例,提高广大业主及驾驶员的守法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发动,在全社会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查清本系统、本单位各类无牌无证、报废拼改装等违规、违章机动车底数,逐车登记造册;街道办事处要摸清辖区各类无牌无证、报废拼改装等违规、违章机动车底数,逐车登记造册。

(二)集中清理整治阶段(4月16日—6月20日)。一是全面整改机动车隐患。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搞好自查自纠,进一步加强内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建设,对车辆牌证、车辆技术状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对不具备安全运行条件和私自拼改装的机动车辆,要及时查封,办理注销、报废手续;对私自改变车辆结构的,要尽快恢复原状;对出售给外单位或个人的机动车辆,要及时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对挂靠在本单位的机动车辆,要纳入本单位进行管理;对车辆消防器材、车库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施齐全,运行状况良好。各级各部门对本单位内部的清理整治工作必须于4月26日前完成,并于4月26日前将摸登记册报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小组办公室。各街道办事处要以村居为单位,组织有关部门认真排查本辖区存有安全隐患的车辆,促车主限期予以整改,整改期间不准上路行驶或从事营运。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要督促车主限期到有关部门办理报废、注销手续。对拒不整改的,要按照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雇佣无牌无证车、报废车、拼改装车、套牌假牌车和不具备驾驶资格的人员,对雇佣上述车辆和人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加强管理,标本兼治。各级各部门要对本单位机动车辆驾驶人集中开展交通法规、车辆技术、安全运行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也要经常性地开展驾驶人安全教育活动。长途客运、城乡客运和公交车辆以及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的车辆要全部实行户籍化管理,对车辆和驾驶人逐一建立档案,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三是加强路面巡查,及时进行清理整治。从有关部门抽调专人成立两个联合检查小组,每组部署人员30人,其中公安10人、交警10人、公路4人、交通4人、农机2人。在主要路段定点检查,其他路段不定时抽查,区公安分局要成立100人以上的预备队,随时启动河东区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工作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公安交警、公路、交通、农机等部门要依法严格检查,对执勤中发现的违法机动车辆,依法从严查处。对违法使用报废车、拼装车、农用车、拖拉机违章载人,超员、超载、车辆技术状况差以及不按规定参加机动车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一经发现要立即查扣,该处罚的处罚,该报废的坚决报废。对违法驾驶人或车主依法处理,对情节恶劣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检查验收阶段(6月21日—6月30日)。集中整治行动结束后,各街道办事处和区直各部门要写出专项整治情况报告,区里将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领导不重视、责任制不落实、整治不彻底的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做到隐患不除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确保这次集中整治行动扎扎实实,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在这次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效果。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上来,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从维护全区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安全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有力措施,确保全区无牌无证机动车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二)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无牌无证机动车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这次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督导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直接抓;分管负责同志要承担起分管的责任,靠上抓;要深入基层,检查督导工作部署和落实情况。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机动车辆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凡是因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工作疏忽、落实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安监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强路面车辆的管控,加强车辆自身及有关设施的消防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公交车、城乡客运车、出租车等营运机动车辆的管理,严把营运等手续审批关,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对车况老化、破旧和安全技术状况差的,要及时维修更新,确保营运安全;农机部门要加大对拖拉机的管理力度,严格查处无牌无证、拼改装拖拉机,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幼儿园接送中小学生、幼儿机动车辆的日常管理;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垃圾专用车等专用作业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针对使用报废车、拼改装车、无牌无证车多的单位、企业、村居,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强有力的联合工作组,积极稳妥地进行清理整治,并落实包村、包企业、包户、包人责任制,确保整治实效。

第5篇: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骨科护理;作用

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遵医行为, 就是患者在求医治疗后的行为, 其包括服药、饮食、运动或改变其他生活方式的行为与临床医嘱和护理的要求的符号程度相匹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 新的医学模式护理模式要求医疗服务从“疾病到患者”的转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临床中推出了全新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已经是护理工作的最高境界[2]现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的作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2012年6月抽取本科住院患者150例进行分析讨论, 其中男性患者83例, 女性患者67例, 年龄在46~73岁之间, 平均年龄59.5 岁。随机将其分为2组, 每组患者75例, 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 另一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疾病特点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 2. 1 强化基础护理服务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落实”首问负责制”,把原来的被动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服务, 注重做到无缝隙的服务, 每一位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护理卡片, 有责任护士将基础护理内容以套餐的形式落实到每一个患者的身上。尤其对年龄较长, 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更要把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健全护理查房制度, 护士长携全科护士每日床边查房, 跟踪新动态, 即刻解决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做好查房记录, 为低年资护士学习工作, 提供理论依据。

1. 2. 2 优化服务态度 护士对患者进行交谈时语气温和, 使患者听后感到亲切、增加信赖;遇到患者和家属误解时, 要有耐心, 心平气和的把为其事件做好解释工作, 安抚患者, 要以理服人。从各个方面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不能拒绝患者。要文明用语, 以委婉语气说出自己的意见,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 尽快去陌生化, 熟悉新环境。

1. 2. 3 树立新理念 组织全科的护理人员学习个性化护理理念, 转变陈旧思想观念, 做到换位思考。完善护理查房制度, 各个阶段的疑难危重病例重点突破。指导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发扬主人翁精神, 具有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提高护理人员人性化服务的意识, 真正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全方位为患者及家属服务”[3]。

1. 2. 4 健康宣教 科室护理人员分两小组, 科室每个成员都有床位分工, 确保每个患者责任到人。有两位组长负责管理 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指导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 学会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疾病发病的全过程, 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 2. 5 提倡护理创新服务 本院骨科病区实施多项护理创新服务措施:①自制冰袋的使用, 主要应用于一些急性损伤48 h内和术后48 h内的止血,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制冰袋区别于一般的冰袋的特点是, 它有连续的3个纵向开口的袋子, 在缝纫机上密密缝制, 有效的防止了冰袋在患处不能固定, 来回滑动的弊病, 从而确保了使用效果。②开展新的护理活动: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一周内, 半月内, 至一月内的和功能锻炼, 都有系统的活动指导。

1. 3 评定标准 两组病例在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和填写科室设计的护理依从性调查表, 患者自己打分, 满分为100分, 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为100分。知晓率由责任护士制定护理计划, 责任组长监督责任护士每班不间断执行, 护士长和护理部每天和每月进行查房统计计算.

1. 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进行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调查表与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数,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患者的住院舒适度, 调高患者的住院预期。②优质护理服务填补一般护理的漏洞, 保证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 使患者尽快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③现在社会一个有着治疗手段迅速发展的时代, 依从性为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④优质护理服务系统规范了护理活动, 可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行为相得益彰, 使护理 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 护理队伍更强大。

参考文献

[1] 王华英,凌敏兰, 李爱芬, 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24):62-63.

[2] 赵丽群,赖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调查分析.医学临床研究, 2011,9(4):790.

第6篇: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近场通讯NFC移动支付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内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市场环境日趋成熟,移动支付发展潜力巨大,但缺乏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始终制约着产业的发展。近期,中国移动和银联已在上海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移动支付方案未来有望统一至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并推出SIM卡内置、贴片及挂件3套解决方案。国家标准也即将在近期出台,移动支付将进入快速普及阶段。手机支付是一个发展趋势,必定能给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效益。

移动支付目前主要使用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NFC是一种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它结合了近场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能实现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票务、数据交换、防伪、广告等多种功能,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种新型业务。近场通信业务改变了城市中用户使用移动电话的方式,使城市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步走向电子化,在城市中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用户消费和业务模式。

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与RFID不同的是,NFC具有双向连接和识别的特点,工作于13.56MHz频率范围,作用距离在10厘米左右。NFC技术在ISO 18092、ECMA340和ETSI TS 102 190框架下推动标准化,同时也兼容应用广泛的ISO14443 Type-A、B以及Felica标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基础架构。NFC芯片装在手机上,手机就可以实现小额电子支付和读取其他NFC设备或标签的信息。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互相访问更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通过NFC,电脑、数码相机、手机、PDA等多个设备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无线连接,进而实现数据交换和支付服务。

另外NFC技术相比较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来说也有其突出的优点。NFC技术和蓝牙以及红外技术的简要对比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和另外两种技术相比,NFC具有天然的安全性,以及模式多(和IC卡相比也是如此)等优点。并且除了和RFID兼容外,还能够和蓝牙设备进行通讯。

但NFC技术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是传输距离短,二是传输速率小。但对于特殊的应用,如移动支付等,此不足可以忽略不计。一是因为“刷卡”时虽然为非接触式,但一般都是在视距范围内使用,因此不需要长距离的传输。二是因为读取数据时,一般是进行加解密运算和数据量不大的传输,几十K的数据速率足够用了。因此,NFC技术非常适合用于移动支付服务。

另外,NFC技术可以说是RFID技术的一个延伸。RFID技术已经大量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城市的公交系统,大学的水卡、饭卡,旅馆的门禁都是RFID技术的体现。不过RFID只能实现信息的读取以及判定,而NFC技术则强调的是信息交互。通俗的说NFC就是RFID的演进版本,双方可以近距离交换信息。

目前业界普遍看好NFC技术,最主要的是该技术加密性能很好,因此适合应用在银行小额支付以及转账方面。通过NFC手机,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与他们希望得到的娱乐服务与交易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成付款,获取海报信息,对于未来的广告行业也会有很深远的影响。广告主可以将海报信息通过NFC的方式传送到用户手持设备当中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商家的优惠信息。

由以上分析可见,NFC技术非常适合用在移动支付场合,最重要是其成本较低,比较适合在城市中推广。

新一代手机支付标准主要有SD-NFC、SIM-NFC以及全手机NFC三种模式,第一种SD-NFC模式,主要利用手机里的SD卡进行支付,SD卡内植入的芯片相当于网上支付的U盾,可以进行远程支付,而其植入的银行卡安全信息,可通过手机通讯进行与POS机近距离的现场支付;第二种SIM-NFC模式,是在手机里有SIM卡中刻录金融信息;而第三种全手机NFC支付是指,今后进入市场的手机,NFC的功能已经预置在其中。上述三种模式都可各自实现近距离支付和远程网上支付功能,三种模式将会同步推向市场,目前SD-NFC模式是一定时期内比较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而全手机NFC模式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近场通讯实现了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票务、数据交换、防伪、广告等多种功能,是城市化领域的一种新型业务。该业务改变了用户使用移动电话的方式,使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步走向电子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用户消费和业务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必定会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琳. NFC手机的需求与方案剖析[J]. 电信技术. 2011(02)

[2] 林用满等. 一种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及其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

第7篇: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补助对象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为发扬我县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部分抚恤补助对象“八一”建军节走访慰问活动,慰问金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详见附件)统筹拨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慰问对象:已享受抚恤补助的有工作单位残疾军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三属”、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两参”人员和烈士子女。具体走访慰问对象名单通过OA系统发送。

二、慰问方式:有工作单位残疾军人的慰问金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直接汇到个人银行账号。其他的慰问对象由各乡镇(街道)组织走访慰问。

三、工作要求:

(一)确保时效。各乡镇(街道)须于8月1日前完成走访慰问工作,慰问结束后,将走访慰问情况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二)及时关爱。走访慰问中要对慰问对象的生活和身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三)专款专用。慰问金要专款专用,不准挪用、截留。如有违反,则视情节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联系人:陈丐鹏,电话67222782,机关网676229)。

 

附件:2021年“八一”建军节慰问经费分配表

 

 

永嘉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7月2日

附件

2021年“八一”建军节慰问经费分配表

 

序号

单位

慰问人数(人)

慰问金额(元)

备注

1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218

109000

 

2

瓯北街道

85

42500

 

3

三江街道

47

23500

 

4

桥头镇

71

35500

 

5

桥下镇

79

39500

 

6

岩头镇

102

51000

 

7

沙头镇

67

33500

 

8

枫林镇

44

22000

 

9

岩坦镇

105

52500

 

10

大若岩镇

34

17000

 

11

碧莲镇

51

25500

 

12

巽宅镇

40

20000

 

13

鹤盛镇

52

26000

 

14

金溪镇

51

25500

 

15

东城街道

56

28000

 

16

南城街道

56

28000

 

17

北城街道

24

12000

 

18

乌牛街道

60

30000

 

19

黄田街道

28

14000

 

20

云岭乡

20

10000

 

21

茗岙乡

17

8500

 

22

溪下乡

8

4000

 

23

界坑乡

11

5500

 

 

总计

1326

663000

 

 

 

 

 

 

 

 

 

 

 

 

 

 

 

 

 

第8篇: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制度;公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杨渊浩,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012)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并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地区分配不均、供给对象享受不均、城乡差异明显等不均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值得深入研究。

一、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必须重视制度与人的互动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本质上是制度体系,如何正确把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及其相关制度安排中的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探索在其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的措施,对于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治学研究中,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制度塑造人的观念并拓宽其有限理性,而人们在观念上对制度的认同是制度生成与有效运行的前提。就正式制度而言,制度为人的政治行为提供了有限的信息和选择框架,塑造了参与者的观念和偏好,而人的偏好是内生于制度之中的,它会随着制度的变迁产生相应的变化;就非正式制度而言,正如社会学制度主义所认为的那样,“一旦我们承认非正式制度是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不可避免地将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这些被新古典理论看做外生的变量带入了制度研究的视野。这是因为非正式制度根植于特定社会的文化观念之中,深刻地影响到了行为人的意识形态。” [1 ]另一方面,制度的安排也需要制度框架下的规则、规范、惯例、习俗、文化、符号等因素在社会上得到认同,制度规定的人们之间、人与制度之间相互行为的规则必须在社会中得到全体公民的普遍认同进而形成共同认知,这是制度正式生成的前提。如果制度不能更好地满足人的既定偏好和利益需求,制度也就无法在全社会形成共同认知,难以获得公民观念上的认可,制度安排的效率就难以保证。

第二,制度影响并约束人的行为,而公民的行为逻辑是影响制度结构的重要因素。制度的重要作用就是规范人的行为,保证其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但是制度的安排必须以人的期望为重要参考标准,建立能够满足人的偏好的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稳定性。一方面,制度始终制约着人的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正如历史制度主义者认为的那样,“个人并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必须在既定的制定框架中行动,其行为必须遵循制度的预期和要求。制度以各种各样的程序、规则、义务、职责等形式,通过强制性地要求个人服从或通过教化和内化的社会化方式促使个人在制度底下行动。” [2 ]另一方面,不同的行为逻辑假设产生了公民对制度的目标与作用期望的差异进而影响制度安排的结构。正如社会学制度主义所认为的,个人行为追求的不仅仅是利益最大化,更是追求文化上的价值实现,若个人在社会中得不到相应的社会认同感,就可能通过合法程序引发制度的演化性变迁。所以,制度安排必须考虑公民的行为逻辑。

第三,制度缓和社会群体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而个人偏好的实现与否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制度不仅仅影响、制约着人的政治行为,还在此过程中调解社会群体间的冲突,稳定社会秩序。人具有社会性,人们会因各自的利益而结成不同的团体,而利益冲突导致了群体间的冲突,这时就需要制度来缓和社会群体间的矛盾。制度“不仅通过塑造行为者的策略,而且通过塑造他们的目标,通过调解他们的合作与冲突,制度建构政治情景并影响政治结果。” [3 ] ()但是,如果制度安排不尽合理,群体间的冲突超出了制度可控的范围,个人偏好难以实现,那么一定数量的个人会集合起来通过群体的力量导致制度的变迁并影响制度变迁的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说,制度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合理地调节着社会的利益分布,缓和着社会的冲突,但它必须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及群体的利益和价值,否则个人及群体的行为会引发制度的变迁。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属于制度范畴,它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和社会观念,约束着公民的行为,并通过缓和社会冲突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但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人的需求和发展服务的,其运行的状况和效果又取决于人的观念、偏好和行为逻辑,最终取决于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虽然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但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对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重视不够。因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重视制度与人的互动。

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为公民提供能保障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公共物品以及在此过程中赖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制度安排,其直接目的就是尽可能使全体社会成员从一开始都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其总体目标就是最终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塑造了公民的观念,影响了公民的行为,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逐渐得到了公民的认同,公民在其影响下也不断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应当以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人的需求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取向,这也是评判体系建设合理性的尺度。就人的需求来说,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只有把基本公共服务列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因素,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推进。二是只有制定及时、准确、合理的标准,才能提高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人的现实需求。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公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最为基础的一环。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相关制度的建设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它需要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尤其要注意基层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要为地方政府提供起码的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财力支持,增强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保障公民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实现。当然,这里不仅仅是要加大支出的规模,还要更好地结合公民的实际需求,加强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在公民需求的方面应重点投入,加大这方面的财政力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面,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在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的同时,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这里所指的转移支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特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二是对特殊群体的转移支付;三是区域间的转移支付。这三个方面的转移既是针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覆盖范围而言,同时也是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公平度的强调。

其次,通过制定合理标准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可实施性以关照公民的实际需求。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与时俱进地制定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政府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政府应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与标准,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应负的责任和应承担的具体事项,灵活制定惠及全体人民的标准,保证标准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政府应在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下,根据各个区域间的差异状况灵活制定出适合各地区的标准,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在这里必须指出,标准的制定既要切合实际,又必须符合公共财政的供给能力,不切合实际的标准只会导致政府行政与公民的实际需求产生错位,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所制定的标准一旦超出公共财政所能接受的范围,也会因不能实践而失去意义。

2.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应当以个人的发展为落脚点

首先,政府应把“人”纳入到行政过程之中,增强对“人”的投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宗旨在于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在满足公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政府始终是围绕着人的需求活动,个人也成为政府行政的主要落脚点。“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是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倡导者和参与者,同时是整个社会公共服务的规划者和管理者” [4 ],因此,政府不仅仅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行政理念,贯彻合理满足公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行政目标,更要明确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始终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来展开。这就需要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对公民自身的关注力度,增强对“人”的投资。由于教育与医疗对人的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加大对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做好教育与医疗两方面的工作,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起点,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起点。

其次,要建设多元基本公共服务互助机制,保障公民的自身发展。任何影响制度生成、运行和演化的因素都不是单一的,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制度内部和与之关联的外部性因素,以增强制度运行的有效性。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战略指挥者、管理者,并不是完全的提供者。“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应居主导地位,在‘市场失灵’或者‘第三方/志愿者失灵’的情况下担负起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最终责任。” [5 ]在“政府失败”的领域,要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组织的力量,让它们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物品的责任。而且,发挥好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也有利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适当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因为市场能够带来竞争,而“大多数民间组织具有非盈利性的基本特征,其主要业务范围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具有许多相同或者相似之处。” [5 ]为此,要调整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基本公共服务互助机制,保障公民自身全面发展。

三、增强公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

个人的观念、行为在受制度约束与塑造的同时,也会对制度安排产生影响。“在新制度主义看来,行为受制度限定的理念,并不意味着个人行为完全失去能动性。事实上,即使个人行为是受到制度规定的,但个人行为依旧有灵活运作的空间” [2 ]。公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还具有参与建设的主体性作用。

1. 公民通过表达意愿参与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理性选择主义看来,个人影响制度的重要因素或者说动力之一就是偏好表达或利益诉求。在公民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既有制度表达意愿并提高制度的人性化水平,增强公民参与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其提供明确的制度建设目标。

首先,利用既有制度实现公民意愿表达。制度的变迁方式有激进变迁和渐进变迁之分。激进变迁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破坏性的,“当承继下来的秩序被突然打碎,人们会失去方向;协调他们的行动变得困难起来”。渐进变迁主张制度变迁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发生,既强调制度变迁的方向问题,还关注对旧有制度的利用。公民表达意愿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可靠的意愿表达的渠道或者既有的制度,增强公民意愿表达的合理性,突出公民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意愿表达。公民真实意愿的表达需要法律作为后盾。随着我国公民及社会的法治化程度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健全,公民在表达意愿、参与制度建设时应依法办事,通过法律保障公民自身对制度建设参与的合法性地位。为此,立法机关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给予公民必要的权利,帮助其能有效地表达意愿并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来,同时要注意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如果法律规定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公民意愿表达受到法律上的阻碍,那么制度建设很难能收集到来自社会的声音,这必然会导致制度建设缺少了公民这一必要的主体,导致制度建设难以人性化。

2. 公民通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评估与问责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公民对制度建设最为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对建设管理者的监督,公民可以通过对实际管理者的评估与问责主动地参与到制度建设的过程,实现自身的主体价值。

首先,要发挥公民在评估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评估来说,特别需要引入公民的因素,也就是说“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机制,坚持透明性、公开性的原则,以公民为中心,以满意为尺度,积极引入外部评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6 ]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评估,评估标准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评估主体的改变,突出公民在评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公民对政府及其官员进行评估并充分表达意愿,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督促政府及官员能更有效地贯彻基本公共服务的行政理念,同时还能在评估的过程中为公民争取到对制度建设的话语权,将公民的意愿及时并实际地反映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具人性化。

其次,要通过问责加强公民对制度建设的监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政府将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化、并制定明确的规章规则,对此,公民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而问责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作为制度建设的主体,公民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行使监督权,对于制度建设中的缺陷有义务及时指出并要求完善。然而仅有监督是不够的,它必须辅以问责制来实现对制度建设的有效监督。制度建设过程中,问责的目的在于对制度建设中的缺陷能够寻找相关责任人,公民参与到制度建设就是要在监督的过程中寻找不足并要求改正,否则公民可以通过问责制,确定相关责任人,要求其对制度建设中的缺陷予以纠正。

3. 公民通过互动平台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平台可以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提高公民的享受能力,还可以增强公民与政府的交流,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具人性化。

首先,参与平台建设能够提高公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享受水平。公民是否真正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要看公民对其享受的水平,所以,公民要积极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对平台建设的互动熟悉制度所赋予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在平台中充分享受制度所带来的各项利益。公民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地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正所谓“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贯彻‘自助先于公助’原则,将政府公共服务作为一种自助之外的补助形式,而不能将政府公共服务作为一种纯粹的福利性公共产品。” [7 ] (209-210)

其次,公民对平台的利用影响着制度的变迁方向。公民是制度建设的受益者,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会产生不符合实际的方面,公民应及时指出制度在面对发展时所体现的滞后性,指出制度建设急需改善的方面,使制度建设更加趋近于公民的意愿,体现出公民对制度建设的实际参与,不断地提高制度的人性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卓 越,张 珉.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J].经济学家,2008,(4):26-27.

[2] 侯伊莎.新制度主义:人与制度的互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65.

[3] Sven Steinmo,Kathleen Thelen,Frank Longstreth. Structuring Politics: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4] 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3.

[5] 迟福林.政府转型与基本公共服务[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1):45.

[6]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制度创新——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J].财贸经济,2009,(2):28.

第9篇:移动支付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支一扶;本土化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建设成为全中国的历史性任务。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社会文明整体的进步。而农村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输入,政府“三支一扶”计划的开展有效的为基层建设吸引了大批高等教育人才。三支一扶计划开展10年来,不断的有毕业生走进基层。但是在具体工作层面,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提高此类人才的地方贡献?本文结合作者在东营市亲身参与“三支一扶”的工作经验,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三支一扶计划背景分析

为了给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06年颁布关于“三支一扶”的通知,鼓励毕业学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支持医疗事业,以及参与扶贫工作。每年招募大约2万名毕业生,进入基层开展为期两年的服务,政府提供生活补贴以及就业手续。在服务期满后,参与的毕业生自主择业,并享受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

多年的实践工作已经证明,开展“三支一扶”计划,能够通过人才输入促进农村发展从缩短城乡差距;更可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培养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三支一扶”计划开展10多年来,也具体政策落实层面也出现了新的挑战。例如参与毕业生目的功利化,自身文化和能力多元化,而三支一扶在执行中重招募轻培训等问题,都影响着每一名毕业生在基层的作用发挥。

(一)毕业生在基层社区工作的作用

结合作者,作为国家“三支一扶”计划的参与者,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工作经验,分析毕业生在基层社区如何发挥作用,贡献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首先,毕业生能够较快的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的补充了基层工作中的信息化任务。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工作效率,但是基层的本地工作人员,往往因为年龄和工作习惯等原因,而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例如做表、报告、以及制作PPT。但是这几项工作确实基层社区在管理计划生育、党建、民政救助等日常工作中必须使用的。这时,高校毕业生可以很快的上手工作,比如熟练的制作报表,编辑报告、通知、海报,制作PPT等,从而提高基层社区工作效率,减轻领导和同事的工作负担。

其次,高校毕业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参与精神,能够活跃基层工作氛围。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向一张白纸一样,对社会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愿意学习和参与。因此,基层社区可以通过引入“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利用大学生的活力与工作参与热情,调动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活跃办公室氛围。

第三,高校毕业生在信息收集处理上,更具能发挥工作优势。90后的大学毕业生,从小生活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能够熟练的进行网络检索和信息分享。这些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助于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例如农村品信息的汇总,市场需求信息的整理,以及发现先进农业技术等。与外界信息的高度接轨,有助于毕业生在公共事务讨论中发挥出更多贡献,例如提供新鲜的思路或其他地方的做法等。

以上是“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给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贡献。当然,身为毕业生,难免稚嫩和缺乏经验。这是需要毕业生自己主动学习以及时间的积累。

(二)影响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

如上文所说,虽然“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整体上值得肯定,但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仍然面临挑战。结合作者在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工作经验,尝试分析出以下影响毕业生发挥作用的因素。

首先是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后的快速本土化问题。“三支一扶”的毕业生很多都不是本地人,即使是本地人,也因为一直在校园而不了解基层工作,更不了解农村工作。当毕业生不了解农村工作时,难免会出现工作使不上劲,或者工作中感到落差,既影响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也妨碍了起才能的发挥。对此,毕业生本人和接收单位应该一起努力,让毕业生在到岗的半年内迅速本土化。

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跟踪工作应该落到实处。作为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效果如何,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信息的持续跟踪才有利于支持毕业生高质量的完成两年的服务期。因此,本文建议,首先应该加大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培训包括基层工作内容、国家政策认知以及工作和沟通技能,帮助毕业生迅速摆脱学生气,建立职业素养。第二,应该由专门的部门对“三支一扶”的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跟踪评估,例如每年度的评估,评估来自其主要领导和群众代表。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监督和鞭策,更多的是促进毕业生思考和改善工作。而评估记录,也可以作为“三支一扶”结束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的凭证之一。有了培训和评估体系,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毕业生,还可以给与名誉以及就业优惠方面的奖励。

二、结论

“三支一扶”计划执行10年来,数十万的大学生进入基层,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该计划通过引进人才,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积极贡献值得肯定。然而在具体工作层面,本文认为应该毕业生和接受单位应该共同促进引进人才本土化,并建立针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和评估体系,才能更有效的发挥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骆文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个体障碍因素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