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移动支付的现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的现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支付的现象

第1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74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接受过现代康复治疗的为康复一组(59例)、未进行康复治疗的为康复二组(59例)、在我院接受过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的患者做对照组(56例)。康复一组、康复二组采用现代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对照组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对3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V0)、入选第1月末(V1)、入选第3月末(V2)和入选第6月末(V3)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thel指数(BI)评分。结果: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BI)评分,V1康复二组较V。增加(P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康复训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Modern recovery treatment to apoplexy sequela time patient movement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ability influence research

【Abstract】 goal: Observation modern recovery treatment to apoplexy sequela patient movement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ability influence. Method: what 174 example apoplexy sequela patient divides into has accepted the modern recovery treatment what is restored to health a group (59 examples), not to carry on the recovery treatment is restored to health two groups (59 examples), to be located in my courtyard to accept the recovery treatment in addition, but sequela time being out of hospital goes home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exercise patient to make the control group voluntarily (56 examples). Is restored to health a group,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wo groups to use the modern synthesis recovery treatment method, control group being out of hospital goes home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voluntarily the exercise. To 3 group of patients separately when being selected (V0), is selected at the end of January (V1), to be selected at the end of March (V2) and is selected at the end of June (V3) to carry on Fugl-Meyer movement function grading and Bathel separately the index (BI) grading. Finally: The Fugl-Meyer grading and Bathel the index (BI) grading, V1 is restored to health two groups V. Increases (P

【key word】 apoplexy sequela; Recovery training; Movement function; Daily lif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93-02

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0―217)/10万,死亡率为(116―142)/10万,幸存者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1]。脑卒中偏瘫患者进入后遗症期的临床康复意义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极少,而后遗症期是否需要临床康复对大量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涉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还涉及医疗费用的合理利用问题。观察卒中早期接受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在后遗症期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可以从另一层面了解早期康复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康复组脑卒中患者采取 6 个月的规范化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作同期对照,不作康复干预,各个阶段对入选患者的运动功能和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择:入选标准:①符合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 经颅脑 CT或 MRI 确诊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者;②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③年龄 39-75岁;④病程超过6个月且在二年之内;⑤神志清楚, 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既往有痴呆、 精神病史者;③外地无法随访者。

1.2一般资料:对象选择 2006 年 10月―2010 年 1月在我院的神经内科及康复病房住院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180例脑卒中患者, 均符合上述病例选择标准。入组的1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是否接受过现代规范化康复治疗及后遗症期是否接受现代规范化康复治疗分为三组,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接受过现代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康复一组;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未接受过康复治疗,后遗症期才进行现代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康复二组;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接受过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的病人为对照组。入组后 6 个月随访期内死亡2例, 失访4例,最终有完整数据进入统计分析的共174例。其中康复一组59例,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39-79 岁,平均年龄67.1岁;脑梗死41例、脑出血18例,左侧偏瘫39例、右侧偏瘫20例;康复二组59例,男性 37例、女性22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9.3岁,脑梗死37例、脑出血22 例;左侧偏瘫33例、右侧偏瘫26例;对照组56例,男性 37例、女性19例,年龄45~81 岁,平均年龄68.3岁,脑梗死35例、脑出血21 例,左侧偏瘫30例、右侧偏瘫26例。各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损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

1.3 方法:康复一组、康复二组采用现代综合康复治疗手段(以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为主,结合认知康复、语言康复及心理康复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具体内容:1、神经生理学疗法:包括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PNF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Rood疗法等;2、运动再学习疗法;3、常规运动疗法:包括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松动技术、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恢复平衡功能训练、协调训练、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二、作业疗法(OT)主要依据患者各阶段的实际功能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进食、梳洗、穿衣、从床到轮椅的相互转换等日常生活活动,以及木工、纺织等手工模拟操作和套环、拼图等文体娱乐方面的训练。同时在训练期间教会患者家属或护工正确的辅助训练及护理方法,以便患者在非治疗时间也能进行训练,同时也可减少因护理不当所致的患肢再次损伤。三、认知技能训练:包括定向能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学习能力训练、记忆能力、社交能力的训练。 四、语言能力训练:Schuell失语症刺激疗法。每日PT、OT各1次,每次45min,每周5次,有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者每日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和认知技能训练各1次,每次45min,每周5次。对照组急性期和(或)恢复期康复治疗与康复组相同,但后遗症期不进行康复治疗,有些患者自行康复锻炼。

1.4 疗效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Barthel 指数(BI)基础上修订的ADL 量表[3], 主要增加了器具的使用和认知交流 2项内容, 并对原有项目重新组合。该表分为10 大项, 50 小项,每个项目采用4 级评价法,分别记为0-2分按得分,满分为100分。将障碍程度分为: 90-100分独立, 70-89分轻度依赖, 50-69分中度依赖, 25-49 分重度依赖, 0-24 分完全依赖。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4],运动满分100分,包括4个方面,共50项,每项三级评分(0-2)。将障碍程度分为,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三组患者各个阶段BI评分、 三组患者各个阶段Fugl―Meyer评分和患者入选后6个月,三组患者BI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分别见表1-3。

表1 三组患者各个阶段BI评分比较( x±s)

注:a入选时,康复一组、对照组与康复二组比较, P

表2 3组患者各个阶段Fugl―Meyer评分比较(x士s)

注:a与康复二组比较,P

表3 三组患者BI的改善比较

注组间比较:a. 康复一组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 b. 康复二组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 ;c.康复二组与康复一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康复的疗效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5],随着早期康复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接受正规康复治疗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种种原因 ,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在早期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因而错过最佳康复时机而进入后遗症期,即使接受过急性期和恢复期康复治疗的患者最终也会进入后遗症期,后遗症期的患者多回家自行锻炼,陈君[6] 的调查报道显示:约 73.5% 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回家后有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的愿望,但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康复知识和康复手段 ,导致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较慢,甚至因过用、废用、误用而产生新的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能力下降。本研究中对照组入选第6个月末BI评分较入选时明显下降( P

脑卒中后,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8],构成脑可塑性的众多因素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功能训练,可促进大脑的重塑及功能重组,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学者[9]称 ,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 ,只是恢复进度逐渐减慢。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各阶段功能的提高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0]。陈瑾[11]等研究指出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后期的日常生活能力就越明显。本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

规范的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特别是对早期未接受过康复治疗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后期的康复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住院康复治疗主要是为了便于处理和观察,以便得出结论。由于住院费用高、占床时间长,所以后期康复应以门诊或社区康复为主。本研究提示规范的现代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等.神经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1:122 .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崔三生,王刚.一种新型ADL 量表可行性的研究[J].中国康复,1996,11(4):153.

[4] 王玉龙.康复评定[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181-187.

[5] 朱琪,乔蕾,羊健中,等.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8,23(1):26-17.

[6] 陈君,颜骅,李泽兵,等.社区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调查[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5): 162-166.

[7]Winstein CJ,Rose DK,Tan SM,et a1.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upper-extremity rehaFugl―Meyerlitation strategies in acute stroke:a pilot study ofimmediate and long―term outcomesEJ].Arch Phys Med RehaFugl―Meyerl,2004。85:620―628.

[8] 于健君,胡永善,吴毅,等.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3):308-311.

[9] 周宏珍 ,李亚洁 ,周春晓 ,等.脑卒中后遗症病人社区康复和预防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 2005,19(8):1419-1421.

第2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衣――从手机“淘”到线下“扫”

调查显示,消费者线上购买衣服正在从传统的网页端购买,转向移动设备端购买,7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使用移动支付在网上购买过衣服。而在线下购买衣服的过程中,习惯刷卡的消费者在减少,扫码支付的消费者在增加――40%的受访者表示在线下购衣时使用过移动支付。这得益于移动支付在商家中的普及,消费者移动支付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商家也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移动支付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身份和习惯,并利用移动支付的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观点:在线上、线下普及移动支付将是每一个品牌的必修课。品牌需要在布局移动支付时,合理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机制,继而充分利用移动支付提供的消费者信息,分地域抓取潜在消费者,同时利用社交平台提升消费者忠诚度。

食――御宅一人食, 聚餐AA付

高达7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使用移动支付订外卖、订餐或者在堂食时付款。同时,移动支付的场景也愈发多样化:顾客可以通过微信咭簧ú吞桌面的二维码,即可在其微信公众号内自助点菜、确认菜单、支付买单;顾客也可以通过订餐软件预订早餐送至办公室,并使用移动支付,虽然这只占受访者的2.6%,但该习惯人群中超过40%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顾客还可以在聚会时直接使用移动支付进行AA付款,2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午餐时使用这一功能。

对于商家来说,移动支付还成为了常规的促销及吸引潜客的工具。最为普及的做法是通过移动支付进行优惠买单,发放优惠券吸引回头客。个别商家在此基础上更是尝试全面进行移动支付。甚至有餐厅大胆拆掉收银台,鼓励移动支付,这一举措使顾客平均用餐时间减少11%,翻台率最高提升了20%;每位顾客在移动支付买单后,可选择成为其公众号粉丝,为餐厅与顾客的进一步互动提供了可能。

观点:餐饮连锁品牌应灵活地运用移动支付为消费者带来便捷,以其为纽带收集消费数据,建立高频互动,管理客人关系。而消费品牌更应充分认识到移动支付对消费者生活和社交行为习惯深层次的改变,从而挖掘可利用的洞察。

住――移动支付是生活的“水电煤”,也是生活的“柴米油盐”

移动支付对于“住”最大的改变莫过于“水电煤”等生活账单的支付,77%的受访者表示用微信或支付宝处理生活账单。此外,知名便利店和超市基本已全面支持移动支付,大多门店还能支持超过3种以上的支付方式,这让大家通过移动支付获取“柴米油盐”成为新常态,高达68%的受访者表示在超市和便利店有过移动支付体验。

对于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来说,他们越来越多开始尝试借助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强大网络,连通物业、小区周边商家、及上门服务企业,真正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融合。例如:上海市民只需要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号“付费通账单查缴”,即可用手机微信随时随地支付家庭的水电煤账单。而支付宝首个“智慧小区”在福建永安物业的巴黎之春小区上线,小区业主日常的物业缴费、车位查询、报事报修等家居琐事,全部都可以用支付宝一键完成。

观点:移动支付彻底改善了用户基于人居的日常缴费、生活需求的体验,与此同时,用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的各种记录形成了极具价值的行为数据,将为商户和品牌锁定特定用户,进行精准运营和营销提供依据。因而,品牌,特别是快消和生活类品牌,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通过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去建立更紧密的消费者关系。

行――从黄土高坡到异域风情,移动支付行遍天下

通过手机应用预订出行已经成为新常态,与之同步蓬勃发展的便是预订完成后的移动支付环节。2015年,滴滴出行日均订单超过1100万,其中45%的人通过手机移动支付订单;而在出游方面,50%的人直接使用手机规划并支付行程,而这一人群在2014年只占总人数的17% 。

放眼全球,跟随中国游客境外出行和购物的激增,中国各家移动支付提供商正不遗余力地“走出去”,加速境外布局。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例,实现了“人民币支付,外币结算”功能,微信用户跨境购物无需再兑换外币,只要结账时让收银员扫描手机中的二维码,输入密码即可用人民币支付。这一能力已经广泛地运用于世界各地的免税店、化妆品店、便利店、餐厅、酒店、景区等场景,以中国游客集中的境外旅游目的地为主,给出境游客与境内一样的便捷消费体验。目前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百度钱包等在内的平台都推出了类似服务,并在退税、优惠等方面提供惠民举措。

观点:尽管只有4%的中国公民拥有护照,但中国出境游的消费已是全球第一。全球各地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服务好他们需要对其更深刻地了解。

娱――电影票平台优惠多,KTV轻松享周末

在休闲娱乐方面,电影购票无疑是移动支付渗透最深入的领域,以2016年5月的全国总票房为例,76.2%来自网络售票。此外,移动预订并支付KTV、球类运动和文艺演出也正快速崛起,通过社交账号登陆游戏、视频类终端进行付费娱乐消费的需求迅速增大,促使娱乐商家更多与移动支付对接。

观点:在与娱乐相关的生活场景中,移动支付迅速普及,为消费者的休闲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实实在在的优惠。未来的无现金支付还将进一步围绕用户休闲主题的改变,增加诸如健身房、按摩店、SPA店等在内的场景。品牌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的碎片时间,开拓新的渠道,与其进行精准沟通。

移动支付与中国特色的“社交主义”

报告指出,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为表现出极强的社交动机,人们不但享受其便利,更利用其联络友谊、增进感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特色“社交主义”。

在线红包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亲戚间发红包的比例高达78%,而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通过移动支付转账孝敬父母。朋友间的红包、转账使用比例高达75%,无论是AA付账、喜气红包、还是借还款,移动支付让朋友间的金钱往来变得便捷且不伤感情。

第3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近几个月以来,市场内充斥着新品、活动、投资和收购的信息,其中主要诉求体现在更廉价、更便利的收费标准,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增强私密性和安全性。最终谁将成为这场数字移动支付影响战的最大赢家呢?

《福布斯观察》与Appinions公司合作,专门针对那些对数字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发挥影响力的个人及公司展开研究。应用Appinions公司平台,已研究了从2013年12月6日到2014年3月7日期间的近20亿条数据,包括新闻、博客、论坛以及各种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其中,大约2.25亿条信息被视为具有影响力,进而对提出这些看法的个人与实体,分别计算其各自的影响力分值。该项研究记录了这些影响力分值,列出排名前十位的高管和前十位的公司,以及各种相关的市场对比图,涉及移动技术、金融、无线设备制造商等不同领域。

我们的分析证实,2014年以来,与移动支付相关的具有影响力的信息量呈显著增长态势。自从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宣布他们对移动支付充满极大的兴趣以后,整个市场的反应速度较之过去几乎出现双倍增长。移动支付市场的一个独特属性在过去3个月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包括金融机构、零售商、无线运营商、传统与移动支付服务商以及设备制造商,都在积极开展颇具影响力的激烈讨论,并在新兴公司或传统公司之间分享了他们具有影响力的意见。

第4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移动支付;认证技术;SWOT阐发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7日

一、探究背景

人们在20世纪70年代末对电子商务专研,电子商务把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交融一起呈现电子般的流程、数字化和网络业务。也就是说在一个虚拟的市场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买卖,体现电子设施与商务的完美结合。

电子商务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他为商务活动的水平与服务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电子邮件的推出省下来费用,EDI的使用使信息及时得到了共享的便利,一个电子系统避免了管理人员的泛滥,销售途径的交互式性,24小时的服务性,能够及时地得到信息的反馈,以便资源相互流通,但依然存在着信息威胁。

电商行业在国内的规模逐渐扩大,市场交易额每年都在增长,2013年电子商务墟市总交易额10万亿元,2014年仅第一季度就增加了255%,然而国家对电商的扶持政策也毋庸置疑,对可信交易过程中基础信息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做了调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制定政策,规范商业银行、各类支付机构的移动支付标准。

二、移动支付概论

(一)定义及原理

1、定义。移动支付的另一种说法是手机支付,支付方借助智能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和设备,利用移动网络与支付系统来结束换取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全过程。

2、原理。用户绑定SIM卡与一张银行卡账号,利用短信的发送,完成系统下达的交易支付要求,流程简洁同时也不受时间与地理位置的干扰进行交易,完美地呈现了移动互联网的快捷方便、数字化的特点。

(二)移动支付现有的交易形式

1、远程支付。如网银、电话银行等下达指令的工具通过WAP、GPRS、WWW等途径完成远距离支付过程。掌中充值就是这样的一个支付形式。远程支付的业务有很多参与者、监督者,产业链也很长,所以运营商、银行、手机厂商都极有可能做业务模式的领导者。在手机上登陆相关页面或者是在安装的客户端进行支付,其中软硬件服务都参与进来,这是用户端操作较繁琐的,而且在电子商务过程中进行支付,关系到了信息的加密与认证等相关的服务。手机话费充值、手机彩票、缴费等移动远程支付应用深受人们欢迎,手机话费充值特别的流行,占整体移动支付一半市场还绰绰有余,然而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地理支付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近场支付。近场支付为人们提供的便利的服务,买东西、坐公交车等生活中需要现金交易的过程被刷卡替代了,如今已成为了现实。是在有POS机的前提下,利用特定手机或者是芯片,进行近距离的刷卡,实现支付。芯片的使用、商品的结算、支付的受理等在业务模式的产业链中有着至关的重要性。

3、手机载体下的支付形式。在电子商务时代,条码扫描、二维码拍照等支付已经不陌生了,手机作为媒介,利用他的智能性,使其具有POS机的刷卡功能、银行卡的支付性,就这样,在移动电子商务的远程传递下完成近场支付相关环节。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类似于这样的支付模式仍在追求更好、更新颖。

(三)安全认证技术

1、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是一个密码系统的主要构成。将对称算法解释为用同样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密钥简洁快速,处理成果显著,DES与AES是较为有影响力的对称加密体制算法。加密方与解密方实现密钥共享,在解密过程中,持密文、算法,不能成功浏览信息。而非对称密钥即算法的使用一致,而解密的密钥不同。RSA算法是普遍使用的。在整个过程中加密方掌握加密或解密密钥,解密方手中也有另一把解密钥匙,有密文,破译不会成功,拥有算法、密文,但是缺少另一把密钥也不能进行解密,这就是非对称算法的特点,私钥一定要保密。

2、数字签名。信息的发送者拥有数字串,其他人不能伪造,签名与验证证明了数字签名的不可抵赖性。接受者确认信息是否被破坏、认证发送者身份,借助签名技术中的签名值和签名后的文件,保证了消息的完整性,阻止了交易的否认性。

3、身份认证。在支付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断定消息的真实性,对身份认证,出示相关的口令或者证件,以免给伪装者盗取信息的可能。DNA、手机号码、指纹、口令都可以视为认证方式。口令认证还是较为普遍的,在登录时设置一些密码,服务器进行加密,但是安全性会低一些,非法分子会伪装你与服务器进行交流,从而窃取你的更多资料。感应设备的可取性高一些,因为DNA与指纹都是别人无法复制的。

4、WPKI加密。PKI作为一种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设备,自行对密钥和证书处理。WPKI则对他进行了升级,主旨是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中的实体联系、证书认证,终端、认证中心、WAP网关、目录服务、PKI门户是其重要的组件,当然还关系到相关的服务器设施。终端请求证书签名,PKI门户将请求证书传达给CA,在目录服务的基础上由CA证书,PKI Portal获取证书的位置,由终端将文档、签名和证书的位置传达给WAP网管,整个过程中证书的产生、下达与刷新以及传递的安全、WPKI都进行了标准的优化,使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更安全。

(四)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要求。保证整个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判断对信息的、实体的有效性,保护信息被篡改的机密度,阻止消息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泄露,利用可靠的数据,避免中途的不可否认等电子商务数据安全要素,譬如窃听、漫游安全、交易抵赖、完整性损害等。

保证安全要素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套优越的安全机制,是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用户、运营商、第三方主要当事人交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层、平台层、应用/服务层、加密技能的安全管理。管理角色权限、认证身份、会话与日志,保护数据,这就是应用/服务层所提供的,阻止对数据的滥用,对服务的非法访问。

三、电子商务市场下移动支付的SWOT

(一)优势阐述。3G网络的盛行,手机及银行卡使用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可想而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同时也是可待持续发展的一个市场。移动支付主要的就是Anyway、Anytime、Anywhere性质相比对其他的支付方式造成了威胁,移动支付信息查询快捷、对非实物商品的结算及时,避免了传统支付的现场排队现象,既方便又快捷,同时也会对现金的安全进行保护,用户不必携带现金便可支付,不必担心移动运营商收取多余的费用。

(二)劣势阐述。正视移动支付的两面性,有着优势但也不能忽视他的缺点,人们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还是放心不下来,比如信号在传送的过程中被截获,用户端的操作反应慢,就像支付反馈信息收不到,POS机登陆出现故障,移动支付覆盖面扩大了、群体增加了,信用系统却不够完善,无线支付的技术、信誉、法律风险仍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无论是运营商与银行或是其他当事人担心责任的问题避而远之,不能平衡支产业链的利益。

(三)机会阐述。目前,使用数据足以证明,移动终端设备的方便快捷,并且逐渐成熟,显然手机淘宝等字样家喻户晓,移动支付也得到了多家银行的支持,整个支付产业链要素已经基本完善,手机与IC卡的融合深受用户的追捧,还有现金支付的弱点、支付途径的单一化、3G网络技术的不系统、国家的相关政策等不完善的方面对于如今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有着更好发展的机遇。

(四)威胁阐述。人们还是热衷于传统支付,拒绝移动支付,因为那样会觉得放心;政策的出台或多或少的会对银行、运营商和支付群体做出一些规范,其中包括很复杂的经营制度、用户能不能放心使用的担忧;考虑支付金额的大小,谨慎坏账和欺诈,要明确风险承担者;如今的移动支付市场多了外资企业这样一个观众,外资企业的加入对中国当地的银行有着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其他的支付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在支付市场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障碍

(一)不习惯移动消费。2013年上半年相关市场调研表明:仅仅6.49%的人不清楚移动支付,听过移动支付的人多,真正了解移动支付的人少。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低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以及强化消费者的使用意识和习惯性移动消费,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首要因素。

(二)产业链利益共赢不平衡。运营商、网络、银行机构等重要成员通过跨行业相关技术的整合,需要完美的分工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移动支付,合作上的共赢也成为关键,但实际上运营模式的差异性、技术方案的不统一、支付载体的不同,增加了推广成本,成为各个合作方的一个纠纷,在规范制度上,合作方对权利、成本、模式利益的分配不满意,后来的收益与投资状况都将成为阻碍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因素。

(三)安全技术不完善。技术问题又是一个障碍。3G取代了2G网络,当今,4G网络已经提出,不同的网络体制下加密机制有所差异,不过共同的目标都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手机短信支付是非互交式的,公网传递无加密,手机出现漏洞,遭遇病毒,信息被窃取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用户担忧数据的完整性与及时性不能被保证。

(四)监管方不透明。银行占有主导地位,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监管主体有差别。比如,工业与信息化部作为通信行业的监管主体,监管移动增值业务的服务、信息安全与业务内容等。重复监管模式对于移动支付的有序发展没有优势。

(五)信用制度不先进。我国的信用体系在金融服务领域还不够成熟。银行信用体系的良好连带到个人使用移动支付的状况,人们担心在交易过程中泄露身份,相关调查也表明:手机用户没有接到垃圾短信、诈骗电话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改变恶劣的信用机制,就不会有机会阻碍移动支付的电子商务市场向前发展了。

五、针对移动支付对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建议

(一)支付终端的系统安全。有待加强移动支付的技术设备这个硬环境,对于手机的技术支持、安全芯片、加密文件、身份认证等相关技术,对登录前的安全以及支付的交易保密性的提高。

(二)加强安全技术。就目前电子商务市场的移动支付来说,所涉及到的安全技术大体上能够达成移动支付的业务,保证了自身系统的基本安全却没有在意用户使用过程的安全信息进行升级保护,导致了一部分用户主动放弃这种付款方式。移动支付机构对技术上的可攻击性提高一些,对ID进行加密处理,移动运营商提供的安全网络,避免支付风险,重视整个支付及交易系统的安全。

(三)调动支付产业链的积极性,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整个线条的每一部门的利益,使其得到效益均衡,可以充分带动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促使移动支付市场产业链有条不紊地发展。这样,一些监管部门就不会费尽心思想去惩罚他们的一些行为,当然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法律允许的边界内,为移动支付产业做贡献。

(四)建设安全信用机制。良好的安全信用体系制造了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为商家提高了信用度。现在通过对第三方担保系统有了规划,加上移动支付企业联合第三方支付平台,进一步增进移动支付产业的信用机制,就能在多个方面解除用户的担忧,感受到移动支付在我们身边的美好。

(五)制定法规。对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用户的请求被限制以及支付短信没有反馈,利用合理的支付信用机制,避免风险,采取限额等防范途径,确保支付安全。需要相关部门检测支付体系,对日常监管负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六、总结

电子商务市场与移动支付市场都是炙手可热的,两者又相互影响着,移动支付蔓延在社交行业中,比如微信支付已经基本稳定了,对于社交平台的移动支付同样吸引着各个企业,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然而,谈及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就会想到其能替代纸币,实现银行服务的移动化、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完美配合,加上大体成型的支付业务环境和技术,不管技术上还是外界状况影响,整合通讯安全等安全机制共同克服移动支付泛起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琪.电子商务概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

第5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29亿X3亿”的合作

用户总是很贪心。比如,当只能在银行柜台转账的时候,他们想把这个“转账机”搬到互联网上。现在,他们又在想,如果能把这个“转账机”搬到手机上该多好。

UC优视――这家以49.5%的市场份额占据国内手机浏览器市场第一的手机浏览器厂商,读懂了用户的心声,并做出行动。4月24日,UC与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基于UC浏览器8.3版本的银联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为电商、阅读、游戏、团购等各类网站及其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移动安全支付服务。这意味着使用UC浏览器8.3版本的用户,可以彻底摆脱繁琐、成功率低的手机网银支付流程,直接在UC浏览器内使用银联信用卡或借记卡完成移动支付,过程与PC支付一样简单易用。

这是一个“29亿X3亿”的合作。据了解,目前全球银联卡发卡量超过29亿张,UC浏览器全球用户规模超过3亿。而这个庞大的基数,有可能成为推动全民移动支付实现的决定性力量。

安全性甚于PC支付

据介绍,在银联及UC共同推出的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中,用户的支付过程发生了三大变化:第一,用户不需要有计算机,只需要拥有一部安装UC浏览器的手机,就能完成移动支付。第二,用户不需要第三方支付账户,只需要一张银联卡,输入卡号密码就能完成移动支付。第三,支付流程不再像之前的手机网银支付那样繁琐。

无需第三方支付,无需开通网银,支付流程大大简化,这确实很得用户的欢心。但在支付环节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上,如何保证?

“我们采取了浏览与支付分离的技术架构。浏览网页的安全交给UC浏览器,UC浏览器会对假冒网页和假冒支付插件进行提醒;支付的安全则交给银联安全支付插件。同时,由于手机不存在公用现象,以及手机病毒相比PC要少,所以相比PC支付,移动支付其实更加安全。”UC优视公司技术总裁梁捷如此承诺。

打破移动互联网造血瓶颈?

关于此次合作带来的更大的意义,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说,是为了打通移动互联网支付通道,从而打破移动互联网盈利瓶颈。

盈利瓶颈,这可谓是移动互联网的现实写照。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无非三种:广告营收、用户服务收费以及电子商务。后两种盈利模式都离不开支付环节,而尴尬的是,移动支付又因操作流程繁琐、对硬件要求高、安全保障不足等因素难以推行。无奈之余,这些企业的支付环节只好依赖PC完成,而移动端则沦为“浏览和下单页面”。

“新推出的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能很好地解决商户销售难、收款慢、支持难的三大问题。”UC方面如此表示。但移动互联网的盈利瓶颈真能就此打破吗?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网速非常敏感,如果一个页面超过5秒钟,多数用户就有可能放弃跳转,尤其是线上支付还需要输入银行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等过程,这都比较考验用户的耐心。虽然我国3G发展迅猛,运营商也在着手网速升级,但在现行情况下,用户能否有耐心等待网页跳转,并完成支付程序,还需要观察。

第6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俞永福(UC优视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次跟银联合作过程中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开放、共赢、和谐发展。这是因为这两家企业在产业所处的位置相关,UC在移动互联网属于领军企业,这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另外合作方是在中国的银联卡金融业务方面是属于领先地位。我们两家企业在思考更多的是推动整个产业的天花板往高抬,推动产业的发展。所以在合作之初达成一个共识,我们做一个开放共赢的合作平台,这里面也不会限制中国银联和其它合作伙伴的合作,也不会限制UC跟其它合作伙伴的合作。相信在这样一个产业里面,产业能够成长,中国银联和UC将是最大的获益者,我们的心态是比较开放的。

记者:用户帐户被盗频繁发生,信用卡遭盗这种现象也频频发生,UC怎么避免这个现象的发生,有没有一些安全机制?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单长胜(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第一,这次产品的安全性体现浏览和支付是完全分开的,这是完全创新的技术。这个技术用户在真正的浏览和支付方没有任何关系,真正确认到支付的流程才会有支付环节,这个技术的分离首先是保证这个帐户的安全。

第二,产品前期上线,上线之前经历了严格的检测流程。这方面由权威机构解决我们上线产品给予了相应的检测。同时从中国银联现在具有的风险防范以及欺诈交易这方面的接入、防范措施是非常严格的。给予这样支付的交易和传统交易流程基本上一致。后端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完全和现下的标准是匹配的,所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看,从我自身来看整个产品安全性还是有足够的信心。

记者:关于移动支付,除了考虑到安卓和塞班系统,是否考虑到Windows Phone和iPhone的应用?如果版本升级或者是UC浏览器版本升级,插件是否需要重新下载?

俞永福:现在的版本是安卓和塞班,诺基亚使用的平台已经支持了。下半年我们要努力把iPhone和Windows Phone支持进来。UC浏览器和插件之间没有强绑定,升级UC浏览器不需要升级插件。

记者:今后在UC浏览器使用银联支付,如果出现财产损失,UC会赔付吗?或者银联会赔付吗?

第7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

主任顾问,资深战略规划专家

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够承载别家支付工具的开放性手机支付平台。运营商、支付商和网商都是自产自销,大战不可避免,用户则要面对那么多不同的工具。在手机应用间不断切换带来的麻烦,使得用户最终只会选择一个最多用途的,于是赢家通吃。但这个混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可能赢家还没有通吃,这个市场就已经沉寂了。

随着马年春节微信红包的深入人心,微信也捆绑了不少人的钱包(银行卡),移动支付一下子又成了热门的话题。但一个令人沮丧的小道消息说,三家运营商推了许久的NFC手机支付到现在只有区区300多万用户。消息未经证实不敢妄加评论,但是身边确实是没什么朋友在用这类业务。阿里推了当面付,都已经如火如荼地往外国发展了,说不定没两天就超过运营商了。但随着支付宝封杀微信,似乎一场大的战役正要拉开帷幕。移动支付的局势会怎样?

移动支付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远程支付主要是通过发送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或借助支付工具(邮寄、汇款等)进行支付的方式。现在远程支付的全球霸主已从PayPal换成了支付宝,这都要感谢中国人民强大的网络购买力。近场支付基本上就是通过手机刷卡的方式进行当面的支付了,现在主要的方式是NFC。

1 移动支付的高地――日本

说到移动近场支付,不得不说日本。笔者为了撰写《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这本书,2012年和2013年曾经多次前往日本访问了NTT DoCoMo、7Card(7-11集团旗下做支付的企业)支付和O2O方面的负责人,对日本的手机支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将一些现象和判断写进了这本书。

日本手机支付的发达,和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密不可分。

2004年8月,NTT DoCoMo推出了采用索尼公司Felica技术的手机钱包业务。在定制手机上利用Felica芯片实现无线近场通信功能,并与当时日本规模最大的电子货币卡公司Edy合作,用户在手机上实现利用Edy账户在商户消费。此后,NTT DoCoMo和东日本铁路、7-11便利店、Aeon等主流发卡方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手机钱包的用途。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是一个小额支付工具极其发达的国家。

2000年5月,日本金融厅了《异种业加入银行经营及网络专业银行等新型态银行执照的审查指针方案》,明确提出其他行业可以参与银行业。在此之后,信用卡的扩张和小额支付卡快速兴起。Edy(类似国内的商超购物卡)和东日本铁路的Suica(类似国内公共交通的一卡通)都是2001年开始发卡,另外还有Pasmo(交通)、Nanaco(7-11的购物卡)等一系列主要的支付卡。

在这种情况下,NTT DoCoMo没有选择自己沉淀资金发行预付卡,而是将手机钱包变为用户利用手机为以上各种预付卡支付的管道。用户在手机钱包中捆绑各种支付卡,在支付现场选择支付通道,通过Felica无线读头实现支付。数据通过NTT DoCoMo的网络传至发卡方。

在日本,运营商把持了手机的定制和销售。不到一年,就有650万用户的手机支持手机钱包。同时,NTT DoCoMo制定了极具野心的网络铺设计划,准备了100亿日元作为安装Felica读头的补贴。仅仅到2005年10月,就有超过25 000家商户支持手机钱包的功能。

2005年,日本另外两家运营商KDDI和软银也都推出了类似的产品,日本成为近场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然后,NTT DoCoMo在2005年4月注资1 000亿日元,获得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推出“ID”为品牌的信用卡。此举宣告手机支付将突破小额预付账户支付的限制。2006年4月,DCMX品牌的移动信用卡推出,用户利用手机透支消费的时代到来。

2 日本移动支付繁荣的背后

以上是很多网站和书籍都介绍过的日本手机支付繁荣景象,国内很多业者也曾经据此认为NFC手机支付在中国也会快速繁荣。

其实日本繁荣的是NFC设备普及率,不一定是使用率。真正使用率高的是小额支付卡。

现在没有数字能够说明在日本通过手机产生的支付到底占整体支付市场的比例有多大,但笔者在日本获得的一些信息似乎可以说明问题。

在对7Card公司的访谈中了解到,Nanaco卡支付的约1/7来自手机账户。

笔者也曾在地铁蹲点了解人们使用手机刷卡入站的情况,发现上下班高峰的10分钟左右时间,大约1成乘客用手机刷卡出入站。

而问起旅居日本的朋友为什么不用手机刷卡,回答是,用小额支付卡,其实也很方便;都集成到手机上也没方便更多;钱包也不带了,要是手机忘了带或者丢了,那就全完了。

日本尚且如此,让中国人不带钱包只带手机绝不会指日可待。

3 中国的手机支付为什么没有爆发增长?

中国的基础情况和日本大不相同。

首先,小额支付卡在中国存在普及问题。日本应用最广泛的是交通卡和商超卡的类别,而且基本全国通用。中国的交通卡则是一个城市一张卡,井水不犯河水。这两年才有了很少的一些城市有双边互通。商超卡基本也是本市或本省才能使用。并且,国家也出台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措施,因为很多商超卡成了公务礼品的主要形式。这种画地为牢和纷繁复杂,对移动支付的推广阻碍极大。

其次,谁也不愿仅仅成为支付管道。电信运营商、支付服务商、互联网服务商互相角力的局面已经形成。

2005年,NTT DoCoMo当时的CEO官村清之曾经说过,他们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尝试,能够增强移动业务的吸引力,进而降低用户离网率,驱动新增用户的增长。鉴于日本当时极其普及和便利的小额支付市场,这既是一个双赢的决定,也是一个困难的决定。因为电信运营商控制了手机定制、控制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本是可以尝试自成体系的,何况不久以后NTT DoCoMo还控制了信用卡公司。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发展成为手机支付市场最好的局面:手机虽然由运营商提供,但这只是一个平台,各种支付工具通过运营商搭建的NFC读头―数据网络―数据处理平台的体系来实现手机上的小额支付。

而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够承载别家支付工具的开放性手机支付平台。运营商、支付商和网商都是自产自销,大战不可避免,用户则要面对那么多不同的工具。在手机应用间不断切换带来的麻烦,使得用户最终只会选择一个最多用途的,于是赢家通吃。但这个混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可能赢家还没有通吃,这个市场就已经沉寂了。

再次,中国的手机没有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这导致NFC手机无法快速普及。增加NFC功能是要增加成本的,如运营商不增加补贴,而市场也没有出现明显势头,厂家贸然增加NFC功能可能反而会降低手机的竞争力。

最后,是中国零售和服务的商业生态的不同。

中国的商业生态还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连锁商业尚且没有统治零售和服务市场。中国也没有满街的自动售货机,就连便利店也还没有在中小城市占压倒性优势。这样的局面下,服务商铺设NFC读头非常麻烦,需要一家一家店铺商谈,费时费力。而且因为支付服务商众多,且各自铺设读卡设备在很多商铺已经造成结账台放不下读卡器的局面。

4 笔者的观点

(1)近场支付推广还需时日,NFC有替代方式

近场支付的推广,不仅仅是支付和信息产业的事情。中国整体的商业生态和社会生活也需要有支持这个产业的土壤。地铁、城铁、连锁便利店、连锁服务业、连锁商超和百货、自助售货机的高度普及,会对手机支付起到强大支撑。倘若一直是满街小杂货店和自由市场的消费环境,再加上慢节奏生活,那就不太需要手机支付。

至于NFC,运营商不下决心介入手机终端就不可能有快速普及。中国运营商手机定制能力向来较差,这条路不够畅通。

NFC是一种读取用户账号身份信息,提交账单信息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条码虽然土,但是结合远程支付工具也能奏效。阿里的当面付则使用声音编码连接支付宝账户。虽然和NFC相比有各种不安全或不正规,但不用更新手机硬件是其绝对优势。实际上,只有公交刷卡必须用到NFC,因为后面的乘客等不及你照二维码或者“咻咻”个不停。至于商铺饭馆咖啡店则根本无所谓。所以移动支付抛开运营商和手机,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2)移动运营商和支付企业的合作态度很重要,谨慎不乐观

移动运营商和银联现在自搞一套。2013年以前NFC通信协议也没有和银联统一。现在虽然互相兼容,但是推广速度也非常缓慢。

谁都不想做别人的管道,谁都看到了资金过手的巨大利益,都是各自为战,但是在基础设施铺设中又都是动作缓慢。

即使运营商采取了支付平台开放策略,但运营商自己就在搞支付工具,和其他支付商的合作也成了竞合,局面非常复杂。

(3)完美的O2O需要移动支付来做闭环,这个环节迟早要打通,互联网巨头已经下定决心

移动支付一定会有快速的发展,NFC却很有可能被边缘化。虽然NFC手机没有完全普及,在商户铺设读头进展缓慢,但是对手机支付的需求倒是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互联网企业的O2O冲动。

日本最为典型的O2O+移动支付案例是NTT DoCoMo和麦当劳的合作。两者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开展e-marketing,用户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优惠券,利用“手机钱包”功能在麦当劳门店的NFC读头上完成支付。NTT DoCoMo存储整个交易过程,结合用户背景和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时的行为特征(比如使用的应用、位置和时间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优惠券和赠券。而这些券的使用也通过“手机钱包”的交易得到了确认。

国内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也非常希望能得到这种环境来实现O2O服务。比如点评网站为商户送去客户的时候,点评网优惠券有没有得到使用很难获得确认。但如果这个优惠能够结合移动支付,就会形成闭环。

因此,现在互联网企业已经等不及基础设施(NFC手机和读头)的普及了,只好换个方式进入手机支付。基于他们强大的用户基数和使用率,以及强大的运作能力,运营商和银联同时被抄后路的可能性大增。

(4)运营商还有很大的机会

手机作为移动支付的入口是不容质疑的。移动运营商利用其不多的对手机产业的影响力,还是有机会对手机支付产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运营商和银联联手,各自做好各自的强项――运营商利用集中采购和补贴政策发力手机端、银联做好商户银联读头的置换以及打通银行,移动支付的天下还有得一拼。中国电信近期宣布2014年集采手机千元以上机型(笔者注:不包括iPhone系列)都将支持NFC,就是一个利好消息。

第8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网络金融; 电子商务;电子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8-2670(204)06-0037-08

一、 引言

网络金融革命是自互联网应用技术发展以来,在银行业发生的正在波及全球范围的、最为重要、最为彻底,规模宏大的变革,它将会对全球的金融发展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网络金融发展战略已成为现在和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主导竞争模式,也是各家商业银行的新热点竞争领域,谁先拥有开放式的网络金融发展机会与视野,尤其是在开放式网络金融对客户操作便利下的普及和覆盖的“速度、力度、广度”,谁就获得了市场“长驱直入”的发展战略先机,谁就获得对市场客户集群的重新定位洗牌。网络金融的战略定位决定银行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地位。过去银行“网点战略”被今天和未来的“网络战略”所替代、所超越。网络金融战略如何选择,已成为决定商业银行未来“生死存亡”的战略发展核心问题。

网络金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提升与发展,经历了起步时期、电子银行时期、电子商务时期,发展到将存储和计算从移动通信终端转移到云计算的服务器的新时期。商业银行利用“电子化、网络化、商务化、交易化”等天然的网点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加速推进网点终端向社会各领域客户终端的应用渠道和应用范围。这是一次更加宏大、深刻的社会生活与银行发展的变革。银行由传统的网点金融向网络金融的转变,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银行的各种服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借助网络金融,实现了在区域、时间上,客户由有限向无限的飞跃,大大节省了银行经营成本,拥有了更高效的银行盈利模式。重要的是,网络金融为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金融这一革命性的突破将使银行业的战略竞争优势和经营模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它将导致各家银行在“客户集群流与资金集群流”上的重新洗牌。

二、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状况

衡量网络金融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主要依据一个基本的环境变量,具体分析国内手机拥有户数及其发展趋势;电视拥有户数及其发展趋势;网民拥有户数及其发展趋势。这三大主导网络渠道的客户总拥有量,我们可以看成一个应用网络金融的基本数量集群,这个基本集群的“拥有率和普及的速度”,构成网络金融的发展环境与基本的发展体量。

网络金融所产生的效益和效果,还要考虑这个基本客户集群,对银行网络产品相关业务的“接受速度和应用速度”,从网络金融看,要看这个发展规模对网点金融业务的“替代率和覆盖率”。总之,网络金融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潮流,也是现代未来金融发展的新特点。

(一)网络金融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4年7月所公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较203年底的68亿增加442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69% ,较203年底提升个百分点。经过了2008年以前互联网用户的猛增阶段,我国今年来的互联网用户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用户数量从2009年的384亿逐步增加到了现今的632亿。

艾瑞咨询对2008-205年我国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和替代率进行了统计和预估:20年电子银行替代率达669%,即电子渠道交易笔数总量是柜面交易笔数的两倍左右。艾瑞咨询预计,“十二五”末期,电子银行替代率将达80%以上,交易笔数超过000亿笔。

[P6Q9IF;Z,Y]

[S(][H5”H]图我国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和替代率[JZ][HF]来源:[W]综合银行财报及银行访谈,根据艾瑞统计预测[DW]模型核算及预估数据。[S)]

网络金融的广泛使用,提升了“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的交易新模式,对所有开通客户提供安全、快捷、便利、可靠的“3A”级高质量服务,降低了结算与付款成本与代价,提高了资金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由于电子材料的进步,银行磁条卡,将由芯片卡所替代,网络金融交易的基本载体银行卡,也将发生“借记卡、贷记卡、IC卡”三卡合一新趋势,可以有效地增强新银行卡的内涵功能,使网络金融的基本应用载体更加“便利、安全、可靠”,正在被各家银行所快速采用。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加重与电子银行运行效率的提高,电子银行的应用量在逐年大幅提高,网点金融的区域辐射作用在减弱。网络金融将电子银行和电子商务融为一体,展现了网点金融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全方位、安全性、快捷性成为其突出特点。网络金融不断创新,给公司和个人客户带来了优质的全新体验,促进了银行的大跨度新发展。

(二)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崛起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2974亿元,相比202年54亿的交易规模增长了7070%,预计204年的交易规模将同比增长4%。

[P6Q0IF,Y#]

[S(][H5"H][JZ(]图2200-20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JZ)][HF]来源:[W]综合银行财报及银行访谈,根据艾瑞统计预测模型[DW]核算及预估数据。[S)]

移动支付正在以多种形式向金融领域渗透,对传统“银行卡”的替代效应日益显著。

纵观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市场,以日韩、欧美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应用最普及,发展得比较成功。例如()日本N Docomo模式。2004年,N DoCoMo先后推出了面向PDC用户和FOMA用户的基于非接触IC智能芯片的Felica业务。用户可以利用这种手机购买自动售货机或者便利店的产品,还可以购买电影票。截至2005年,N DoCoMo所有的3G手机都配备了红外线装置用于手机支付,据统计60%的用户每周会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截至2007年4月,N DoCoMo移动支付业务用户达250万户,占其FOMA用户的44%。http://techrfidworldcomcn/2008_/200894477334html。(2)韩国SK模式。早在200年,韩国SK通过与VISA等信用卡机构合作推出了名为MONEA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起初,MONEA只是一种有“理财帮手”之称的多功能卡,通过与VISA等信用卡机构合作,凡持有MONEA多功能卡的用户,均可轻松使用信用卡、公共汽车卡及地铁卡等的电子化支付。此后,SK对无线和有线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了多媒体互联网共享平台――NAE,将MONEA移植到手机上。移动用户可以在商场用手机进行结算,在内置有红外线端口的AM上提取现金、在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还可以用手机支付刷“机”支付地铁等交通费用,无须携带专门的信用卡,而且同样可以得到发票。http://marketc4net/342/a226728html。(3)德国美因茨交通公司(RMV)模式,从2005年4月起,诺基亚开始同飞利浦和德国公交网络运营商美因茨交通公司(Rhein-MainVerkehrsverbund)测试NFC售票解决方案。RMV的客户可以使用拥有NFC功能的诺基亚3220电话去购买、充值和使用市内网络的大巴票。目前已在公共交通领域开始商业化使用NFC技术和Nokia NFC产品。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移动支付手段,都具备集合银行卡功能的技术条件,对传统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带来巨大挑战。《手机可作电子车票,德国率先商用NFC服务》,人民邮报,2006428。

第9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6月28日,建设银行的电子商务网站善融商务低调上线。事实上,银行开网店的新闻不算稀奇,大多数银行都已经在自己的网站增加了一些电子商务的内容,业务范围涵盖了吃喝玩乐各个方面,成为吸引客户刷卡消费的一大利器。

信息技术改变商业曾经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谷歌、脸谱和苹果们将接管、摧毁很多行业,不信就看昨天的音乐、今天的手机、明天的教育,那么,后天的银行呢?

移动支付将消灭银行卡?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支付将最终威胁到银行卡的生存。

招商银行害怕了,这家从深圳起家的商业银行因其“一卡通”和信用卡业务的大获成功而跻身五大国有银行之后的第六位。马蔚华近来频频在公开场合发表“盛世危言”,他认为,真正对银行的未来能够形成挑战的,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2011—2014》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个,与2010年相比增长26.4%。该机构预计,到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也将达到3.87亿个。

很明显,移动支付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个体和中小企业的消费和融资模式,银行卡甚至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和手机合为一体。

星巴克投资了一家名为Square的移动支付公司,并在8月7日宣布从今年秋季开始,顾客可通过公司的移动支付应用程序,在美国约7000家星巴克分店付账消费。

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带银行卡,只需将应用程序下载到手机等移动设备,将支付卡与注册账户进行绑定并进行有关设置后,通过星巴克的无线网络显示,甚至不需要刷卡或者出示手机,即可完成消费。这家公司还在帮助星巴克处理在美国的信用卡和贷记卡交易。该公司2011年销售额接近120亿美元,其中2/3来自美国。

不过,这家公司的技术背后仍挂着银行卡账户,如果它走得再坚决一点,离开银行卡并构建一个支付网络,那么,银行将基本被踢出局。很简单,技术不是问题,终端就是支付卡。

苹果公司已经把Square和iTunes相结合,iTunes保存了世界上4亿多张活跃信用卡的账户信息。现在的情况是,苹果推出Passbook,这个全新的方式可以记录用户所有的卡片和电子票据,被业内认为这将是苹果进入电子支付领域的重要方式。

大洋彼岸的苹果推出NFC功能的Iphone5和Passbook,谷歌也推出了Google Wallet,这些动作开始让整个银行业觉得危机重重。是什么在变?

打破边界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准金融机构的迅速崛起开始让人们再次为银行业担忧了。

银行介入“电子商务”的意图很明显,从一开始就为商户建立销售平台,主动吸引客户,商户详细的交易记录成为银行开展金融服务最重要的数据。从客户数和增长率来讲,支付宝这个去年刚刚获得央行牌照的机构,似乎更应该被评为亚洲增长最快、客户数量最多的零售银行。

而在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中,银行处于支付结算的末端,不掌握信息源,处于被动。零售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数据”,银行最擅长的支付、结算和融资等业务,随着消费方式和IT技术的进步,也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金融脱媒”对于银行来说,担心的主要也是来自资本市场的信用中介脱媒,一位国有银行公司部人士感慨道,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选择发债融资,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银行贷款渠道,大企业“脱媒”正日渐深化,银行本以为大企业的直接融资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但“阿里巴巴小贷”和“人人贷”的崛起也正在慢慢吞噬传统商业银行的小微市场。

今天看来,虽然资本市场的信用中介脱媒可怕,却并不像预估来得那么快。首先来袭的还是支付中介脱媒。

在日益兴起的电子商务面前,银行业并未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应对。由于各家银行都以各自的网银作为主打产品,并以此应对电子商务,因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反而是电子商务的淘宝顺势而为,把支付变成了交易过程中用最少的鼠标点击完成的一次数字流动,从而给了支付宝生存与成长的机会。产业的边界在这一瞬间被互联网模糊了,银行第一次走到了后台。

剑桥大学发展经济研究中心主任Peter Norlan教授表示,未来世界的商业实质上被大公司所掌控,它们在产业链中处于“系统集成商”的地位,其他中小型企业处于上下游,按照核心公司的规则竞争与创新,并共同为消费者服务,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瀑布效应”。

不难发现,不少有着理想与野心的公司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它们搭建平台,一手牵着客户,一手牵着供应商,把B2B、B2C、C2B和C2C都变成了现实的生意,并为之整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尽管他们还不怎么挣钱,但谁都知道,局布好了之后,挣钱就不是难事儿了。

银行怎么办?这些有理想与野心的公司开始想做“系统集成商”,自己搭台、自己唱戏了。是在别人台上唱戏,比如把网银这个工具和渠道做得更好,做个“联盟供应商”?还是自己另搞一套,唱对台戏?

前者似乎把握挺大,不过未来是要看人脸色的,后者前景诱人但似乎有点不务正业。

借力IT

比尔·盖茨曾预言银行是最后一只恐龙,物理网点会消失,他的预言早已经成为金融界的笑话。特别有讽刺意义的是,微软似乎正在成为比尔·盖茨所预言的那只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