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物流信息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信息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信息特点

第1篇: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一、物流信息内涵与特点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对于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物流管理行业的信息化一度是一个很难实现的问题,早在19世纪,人们对于物流管理的认识是了解甚微的,在物流的整个环节中,把所有的信息都精确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已经不再是阻碍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的问题。

1.物流信息的内涵

曾有学者认为,物流信息是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所真实发生并反映出的运动变化,这个过程中的所以信息包括各种文字知识,图表以及相关情报等都是物流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词汇,在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如果不能第一手的掌握行业的信息,将会使企业单位的竞争力降低,不能够在市场中取得竞争力,因而物流信息的准确把握,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在整个物流活动的发生过程中,任何与物流环节相关的内容,输入、转换、输出以及信息反馈等在内的任何环节都会有物流信息的参与。

2.物流信息的特点

物流信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物流信息的内容包含很多,因为物流本身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繁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从接收订单到货物配送,运输,包装,加工,装载等每一个环节中都包含很多信息。其次,物流信息的更新性很快,信息瞬息万变,因而实用性很强。例如在承接订单时如果对方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那么这种业务的时空限制性就很强,因此物流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最后物流信息的质量要求很高。物流的过程是一个很多人参与的大的活动,从生产到产出,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劳动者参与,因而,物流信息的准确,及时是很重要的,也正是这些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才使得这个庞大的活动能够完成。因而物流信息需要高质量来保证物流活动的进行。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的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之后,很多西方的先进市场经济经验和模式进入我国,虽然有一部分企业认真学习贯通领会了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单位仍然是按照改革开放前的老思想。老套路在管理着企业的经营模式,这种落后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很有可能使我国的物流管理行业不能进步和发展。

2.我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晚,我们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是依靠传统路径在进行,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各个物流企业的信息不能够共享,物流信息的综合处理不能做到及时实效。

3.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认识,物流行业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货物运输的行业,思想上的不重视造成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上的人才及其缺乏,尤其是物流信息化管理这块的人才,人才的不足也是限制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4.政策及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由于我国没有同意的物流运行标准,运营起来的管理模式在各地也是各不相同,正式由于标准的不统一,造成我国物流行业不能成为一个整体,运用大环境的力量来向前进步,作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应该及时完善,使大环境下的物流行业能有明显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物流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管理理念要先进,我国的物流企业单位应该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管理。物流公司作为一个流通性强、信息更新速度快及过程复杂的一个单位,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在实现共享的同时,努力把客服的需求做到最好,尽量的降低运行的成本,在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2.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

物流单位要重视信息化技术在行业内所起的作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提升员工的信息化理念,在平日的工作汇总完善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使得公司的收益可以达到最大。

3.建立现代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

人才是企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发展,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是很重要的。企业要定期进行人才的招聘、培训和管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吸引人才的加入。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加入,使物流管理更加具有专业性。

4.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政府应该从长远考虑,制定可供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兼顾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促进和实现物流行业管理信息化,全面调动物流行业的积极性。

四、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对于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因而任何企业只要掌握了信息技术,就可以在市场经济下取得主动权,把握住商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企业单位由于资金、设备等多种原因,无法把信息技术管理完全应用到工作中,这使得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管理行业中的实施性并不高。因此,通过本文主要阐述的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与对策,首先分析了物流信息的内涵与特点,然后阐述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的对策。希望物流管理行业的人员能够提升自理的管理理念,使我国的物流行业真正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11).

[2]钱佳,浅议物流管理与信息化问题[J].经济师,2009(12).

第2篇: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实施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物流产业已成为国内外产业发展的热点,而物流信息化则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国外,美国和日本在较发达的信息化基础上,物流活动的组织已由企业内部信息集成转向各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国际化、网络化的态势己经出现 。我国也开始了大力发展物流业,而国内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正在快速提高,许多企业已发现了这个巨大的“第三利润源泉”。国内物流资源也在逐步整合,物流信息、物流企业、物流科技、物流标准等在我国已全面展开。现代物流已是一个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几大部分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在该系统中,一方面是商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流动,另一方面则是信息由消费者向生产者的流动。信息化管理技术为现代物流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已发展为现代物流的核心。本文以中国物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一套实施高效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以期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物流新特点——信息化管理

(一)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物流信息化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信息成为物流业务中商流、物流(商品移动)、资金流的载体;其次,通过信息交换实现物流业务,反映物流资源的信息成为信息资源,并且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竞争的情报和一种财富,通过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以实现物流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二)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物流是一个多环节的管理过程,与其他信息化相比较,物流信感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的应用,主要在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其二,信息技术如何协调各环节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并优化系统流程,实现整体成本的降低。

三、我国物流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运输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效率不高,没有形成有机的综合运输网络。客观的讲,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是很低的,其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设施和管理的发育程度较低

据数据显示: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

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这种状况限制了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现有物流企业不能开发广大的市场,自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成本改善自己的信息化设施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 物流信息处理系统效率低

物流信息处理不及时,系统效率低下,不能做到快速响应,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系统运转效率,主要反映在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率等三个方面。在中国,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不足50公里,营运汽车的单车年工作量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空载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而美国一辆货车的工作量等于中国20辆车的工作量。中国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到6个月。因此在物流系统中,效率是一个关键因素,对信息处理的不及时会直接影响物流服务的速度与质量。

(三)物流信息平台的不健全

建立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当前物流实现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与整合。这具体涉及到交易软件与物流软件的对接,买卖合同与运输保管合同的对接,结算系统的对接等系统集成问题。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需要在买方、卖方和物流第三方的许多实体间移动数据和传递指令,传统的EDI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它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其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它以固定事务集合的传递为基础。这种僵化的模式限制了公司通常所必须的发展需求,如引进新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发展或替换公司的计算机系统,等等。物流信息平台的不健全问题急需解决。

四、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在电子商务时代,在改进物流服务理念、大力培养物流人才、打破地方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将交通运输物流业传统物流业务流程中所包含的各个彼此分离的环节集成起来,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结和管理,使整个业务流程台理化、透明化,才能行之有效地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转变。

(一)通过信息融合提高信息采集的精确度

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物流业的管理一直属于粗放型,精确度不高。“精确聚焦”要求对物流信息的采集必须对准焦点,具有精确性;对信息的探测必须做到精确定位,才能保证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地点进行配送。为实施“精确聚焦”,首先就要采取信息融合技术,在物流系统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精确采集信息,使物流系统中的全部资源都实现可见性,并且实现精确定位,有效地对物流资源进行调遣和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数据处理技术,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所需的决策和判定,是关于如何协同利用多源信息,以获得对同一事物或目标更客观、更本质认识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陶。在信息网络系统中,原始采集的信息经常是无序、分散甚至错误的,要经过处理,将大量的信息进行融合,相互印证,去伪存真,才能得到精确、有用的,相互关联并且方便使用的信息。

(二)建立一体化的物流协同平台

物流的信息化首先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物流的成功必然伴随着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再造,不能局限在一个纯技术范围来研究。许多传统产业的信息化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简单的应用、个别环节和功能的信息化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进一步的信息化、现代化,需要解决产业的整个系统优化、流程改造、经营管理理念等问题,信息系统需要集成。供应商与客户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构成物流网络,成为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多方位、纵横交叉、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以便“用信息代替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基于一体化平台的需求,一些物流信息系统由于原来顶层设计的缺限,已不适应一体化的要求,因此顶层设计必须适时“主动聚焦”,进行重新设计,并强化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以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通过敏捷物流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由于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物流管理必须更加灵敏、及时,因此“快速聚焦”成为必然,通过从物资或其它物流业务供应起点直达需求终点代替逐级前送的方法,减少繁琐的中转和仓储,以信息代替库存,提高物流生产的效率,实现快速响应。敏捷性是物流企业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抛弃传统的依赖大量库存的观念,依靠快速反应的信息与运输系统进行高效的保障,重视高效的信息管理和反应及时的运输,保证信息流和物流在各个渠道畅通无阻,运用高效的速率管理应付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敏捷物流的实现一方面要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识别技术、全物流资源可视化技术、EDI、无线网络技术和商业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物流系统自身的业务流程优化。

五、结语

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应当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有效形成生产商、物流商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关系,从而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最终使产品的设计生产更好的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带动我国物流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现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应该明确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并从“通过信息融合提高信息采集的精确度”、“建立一体化的物流协同平台”、“通过敏捷物流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三方面进行把握。

参考文献

[1]姜大立.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02):3,6

[2]高霞.企业物流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支持.电脑应用,2008(09):13-15

[3]宋俪,欧俊松.物流信息化及其趋势探讨.集装箱化,2011(02):13-14

第3篇: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关键词] 物流信息系统 第四方物流 增值服务

目前,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信息系统成为近年来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开发技术与运行平台的差异,不同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是异构的,这使得它们之间的信息交互存在障碍,导致信息不畅通,进而导致企业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因此,有效地整合异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与物流相关信息系统的信息互通,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现代物流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方物流(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4PL)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信息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来解决各种异构物流信息的交换问题,使整个与电子商务相关系统的信息能够互通,以提高整个平台的系统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物流的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向服务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和Web服务(Web Services)技术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解决难题的希望。本文先介绍SOA,然后介绍在4PL信息中构建基于SOA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方案。

一、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是一种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服务间定义良好的接口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这使得构建在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以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的高度共享。

1.SOA结构模型

图1 SOA结构模型

SOA中的角色包括:

(1)服务使用者:服务使用者可以是一个应用程序、软件模块或服务等。它发起对服务注册中心中的服务的查询、绑定并执行服务。服务使用者根据接口契约来执行服务。

(2)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可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将自己的服务和接口契约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使用者可以发现和绑定该服务。

(3)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注册中心是服务发现的支持者。它包含一个可用服务的存储库,并允许感兴趣的服务使用者查找服务提供者接口。

2.SOA实现的关键技术

Web服务是SOA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实现方法。Web服务主要的关键技术是开放的Internet标准:UDDI、XML、SOAP、WSDL和WSFL,即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规范(UDDI,用于服务的发现和);扩展标识语言(XML)为数据交换的格式;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用于服务调用);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用于服务描述)和Web服务流语言(WSFL,用来定义工作流)。

二、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其设计思想是考虑到物流相关企业原有的应用可能还需要保持,引入SOA构架和Web服务后,可以将已有应用中那些需要开放的功能另外包装成为Web Service。这样,这个应用程序既能被其他应用程序的通过Web Service进行访问,又能保证原有的应用不受影响。因此,引入SOA和Web Servcices技术,在4PL信息系统中搭建一个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通过将不同物流信息系统对外的接口进行Web Service封装,构建物流信息服务注册中心,在SOA结构下,实现物流信息服务的描述、注册和动态发现,以及服务的访问等问题,为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消除物流信息的“数据孤岛”。依照SOA的工作模型,在4PL信息系统中设计了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总体方案

1.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功能

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主要包括两部分功能:一是用户及增值服务管理。它完成使用本平台的所有用户统一管理、控制,从而实现其自身效益。二是物流信息服务注册。它包含一个可用服务的存储库,相当于SOA中服务注册中心的功能,其物流相关的企业自己的服务,并允许感兴趣的服务使用者查找服务,以供使用者来查找发现、绑定和执行。

2.系统间信息互通

物流系统间信息互通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物流信息互通关系图

物流系统间信息互通时,其步骤如下:第一,用户访问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取得身份认证。第二,用户系统到物流信息服务中心查询符合自己需要的Web Service。第三,物流信息服务注册中心向用户系统返回查找到的Web Service的WSDL服务描述。第四,用户系统根据得到的信息,生成Web Service并绑定到相应的Web Service上。最后,用户系统调用Web Service实现用户请求。

3.具体实现步骤

(1)可以通过.NET或J2EE去实现4PL信息系统中常用管理模块,包括身份认证、增值服务管理。

(2)建立物流信息服务注册中心,工具较多,如MS2003.UDDI等。

(3)各物流系统的开发人员将待暴露的那些功能包装成Web Service,使用WSDL描述它,然后登录到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中注册用户,并将WSDL到服务注册表中。

(4)查找/调用Web服务,以实现信息互通。

4.方案剖析

该集成方案充分运用了SOA的特点,实现了物流相关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容易实现。在不改变现有系统结构的前提下,通过Web Service封装可以提供服务接口的应用层来访问,并且数据交换采用XML格式,因此不用修改原有体系结构,轻松地实现数据交换。

(2)松散耦合。SOA将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在服务实现和客户如何使用服务方面完全隔离开来,屏蔽了具体的细节,这使得服务可以在完全不受影响情况下进行修改。

(3)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平台自身的效益。当各个物流实体在平台上大量进行交易时,平台就收集了很多宝贵的交易数据,平台可以在这些数据上做数据挖掘,以有偿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定制的数据模型。同时,信息交换中心可以以会员的形式或服务次数收取适当的中间服务费,实现自身的盈利。

(4)数据访问安全。由于使用者的应用是基于服务的,数据交换的格式是XML,而数据库一般部署到防火墙后的,因此整个平台信息的访问也是安全的。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由于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使用的系统平台和开发语言等千差万别,这导致物流相关企业间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成为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提出了在4PL信息中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方案,该方案就是想利用SOA的优势,对所有加入本平台的系统实现信息对接,做到整个物流平台的资源高度共享,从而消除“信息孤岛”,为实现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供运作效率。同时,提供服务的同时,如何实现平台自身的效益,我们做了尝试性的探讨,这对我们构建全国性的物流信息网络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淑琴夏火松编著: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4-5

[2]hao he. What Is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EB/OL].. 2003-09-30/2008-01-17

第4篇: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在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已经成为交通运输物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目前的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问题,表现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配置和操作方法改革上,影响了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进程,本文简单阐述物流信息化的含义,强调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寻求交通运输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有效策略,为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物流业 物流信息化 发展 策略

随着互联网及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的朝阳产业。有效利用交通运输业的特点所催生出的交通运输物流业也在逐渐走进社会经济的浪潮之中。在这基础上,信息化的逐渐引入,让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 物流信息化概述

物流产业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引进国外物流信息化的策略后,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1]。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信息化已经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享转变,使其发展更加国际化和开放化。我国经济社会中的物流信息化正在努力进行完善和创新。

1.1 物流信息化的含义

物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日新月异。结合现代的物流业特点,分析其含义,一是指信息成为现代物流业各项业务的载体;二是指通过信息的交换来完成物流的各项业务。在这样的过程中,能有效反映物流资源的信息。

1.2 交通运输物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的交通运输物流业不能适应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还远远不够,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和共享功能不够强大,需要信息化为交通运输物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物流业是一个庞大的经济系统,各个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2]。交通运输业信息化能促进交通运输物流业与其他行业的沟通交流,促进交通运输物流业快速进步。

其次,能有效控制、管理交通运输业的物流仓库,信息化物流能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活动的快捷方便,使仓库管理更加智能化,规范化。

最后,能有效缩短物流通道,降低库存。通过信息化发展能及时掌握不同库存的信息,减少库存的设置量,能有效提高物流水平。

2 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化、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下,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障碍逐渐被打破,我国的经济市场呈现出一个互相交融的局面,交通运输物流业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业有机结合的创新形式[3]。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已经冲破地域和企业的限制,向更加深层的方向发展,但在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管理系统松散,缺乏健全的信息化设施

交通运输物流业是现代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业的有机结合,它的基础性质决定了其信息比较分散,货物和信息很容易混为一谈,严重制约信息化的实施。实际过程中的管理比较松散,而且物流的信息化设备不足,没有较好的设备支持其迈入一个新的上升阶段。

2.2 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没能完全发挥

交通运输物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其

服务质量和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沦为一种形式,它的实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3 不能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效配合

在物流信息化的背景下,交通运输业与电子商务有效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服务社会。但是在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中,并没有将电子商务与物流有效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资源没有实现电子商务的具体业务,互不配合的模式没有发挥交通运输业独有的包容性特点。

3 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将信息化准确引入现代交通运输业中,使其与物流业有机集合,拥有一个良好的改革空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加大对信息化发展基础设备的投入

在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过程中,投入较多的资金,对信息化的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更新,及时排查设备,做好统一详细的记录,把设备的投入作为加大信息化投入的重要措施,保证基础设备的充足和有效。使信息化运用一个良好的硬件系统。

只有拥有良好的信息化设备,才能保证信息化有一个不断的上升空间。在设备投入健全以后,要积极合理的运用这些信息化设备为物流信息化服务。可以说基础性设备的投入是信息化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3.2 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服务型信息化平台

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客户的态度,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一个服务性强的信息化平台。这样的服务性信息平台能与客户达成高效、畅通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汲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其漏洞得到及时的修复和改正。使交通运输物流业拥有一个更大的上升空间。

另外,这样的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也能促进交通运输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对其有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这样的监督机制要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形成,需要信息化平台的服务性为其提供一批监督队伍,这样的监督队伍是指每一位客户及与交通运输业息息相关的人。

3.3 将物流信息与仓库的设置有效对接

在交通运输业信息化中,将信息与仓库的设置有效对接,能减少交通运输过程中的成本,使仓库的管理目标更加明确,这样物信息化的整个系统会进入一个协调的发展机制。

信息与仓库的有效对接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进行落实。

4 结语

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发展会随着物流信息化的到来而拥有一个崭新的空间。将信息化合理科学的运用到现代的交通运输物流业中,结合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应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改革创新,在交通运输物流业进行信息化的组织及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物信息共享平台等,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艳.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探究[J].商情,2013(39):275.

[2]高俊.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3]刘红娟,雷小青.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J].价值工程,2012,31(31):144-145.

[4]刘美灵,周志国.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共建共享模式[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9):99-100.

第5篇: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关键词】国际物流 信息化

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其中,国际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目前国际上物流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也是国际物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降低了国际物流成本,提高了国际物流效率。

一、国际物流信息化组成要素

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技术既是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时也赋予了国际物流以信息化的特征。

信息是国际物流的灵魂。信息是否及时准确、真实可靠,管理和应用是否合理都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物流运行的效益。因此,信息对于国际物流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反馈控制、支持保障等方面。信息在国际物流系统中可以视为一种重要资源,可以替代库存、储存和经营资金,国际物流活动可以看作是信息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分配和竞争,进行这种活动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掌握相关的信息,以利用现有物资资源取得最大效益。国际物流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传递、电子化储存以及在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共享都要依赖于高效先进的信息系统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

二、我国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国电子口岸是一个政府带头建立的公共信息平台,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一个实践。除了物流中涉及到的通关、税收、交通、保税监管等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外,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跨部门的合作联网。

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国内外著名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开始关注我国的中、低端市场。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己经开始从单纯的信息系统供应转变为参与物流业务的运营,变为服务商。

电子政务对于我国国际物流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国家把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有关市场秩序、市场整合方面的一些部门,如海关、税务、工商等,并且加大了投资。

三、我国国际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首先是信息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数据库、编码和接口等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信息系统复杂化、多元化和多平台化。其次是系统协调性差。国际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多部门多头管理的情况,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平台往往自成一体,信息技术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应用。最后由于信息技术和国际物流技术国际物流运作全过程没有紧密结合,从而国际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数字化、整个运行环节信息网络化的应用也受到影响。

物流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水平低。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服务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远程通信能力和决策功能;物流信息系统普及和应用水平不高,说明我国物流整体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而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和竞争能力提高的瓶颈。

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发展缓慢。目前绝大部分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仅能满足政府管理的内部需要,不能向社会开放,这直接延缓了物流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步伐。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发展缓慢,势必影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使我国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也势必影响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四、我国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

改进国际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物流业务中。第一,利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规范管理,应用互联网搭建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对称统一;第二,开发运用物流运作流程软件,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物流与供应链产品;第三,加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采用应用服务(ASP)模式降低信息化成本创造了条件。为物流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推进国际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物流要实现信息化,标准化是前提条件。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的统一,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是物流信息系统正常运作和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国家为主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零售企业、制造企业、物流企业、软硬件提供商、集成商及一切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支持和推动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通过建立物流信息标准体系,使物流信息交换协议公开化、标准化,物流单据文档标准化、条码化,使物流信息采集自动化,企业之间物流信息能方便的共享、互动。

加强国际物流信息化的服务意识。国际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际工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更成为国际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只有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特别是国际物流企业,更是将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

强化培训和人才培养。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黄维梁,国际物流竞争趋势与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03,(8).

第6篇: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ow to apply modern technology to serve modern logistics has become the most pressing research topic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Explores 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discusse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modern enterpris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puts forward its design goal and structure design model, and reali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through data analysis.

关键词: 物联网;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modern enterprise;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010-03

0 引言

当前,我国物流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总量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买家与顾客对物流服务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已经成为阻碍现代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物联网针对现代企业物流运作的特点以及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利用物联网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全面互联的特性,对信息进行集成智能处理,将物联网的相关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结合到一起,通过物联网对现代企业中物流活动的信息采集、物品追踪、运输监控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改善传统的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作业中的不足。本文具体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 物联网与物流信息系统

1.1 物联网的原理与特点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无线技术通信技术、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制定的协议,把相关的物体与互联网相互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对物体的智能识别、跟踪、定位、管理和监控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其能贴在物品上,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自动传送到集成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从而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然后通过公共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达到对物品的有效管理。对于完整的RFID系统来说,它必须具有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及应用软件系统3个部分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电子标签中的磁场感应电路,以获得电流,电子标签才能将内部的信息送出,Reader便能取得物品的信息数据,通过设定的网络送给应用程序做出对应的业务处理。

1.2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主要由环境、输入、输出、处理、反馈等方面构成。环境是物流系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输入是指通过一系列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发生作用,包括原材料、设备、人员、信息、资金等;处理是指具体物流业务活动,包括运输、储存、包装、搬运、送货等,还包括信息的处理及管理工作;输出是指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各种处理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反馈包括外部反馈与内部反馈,外部反馈是指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最终使得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内部反馈是指系统内部的转换,使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合理和科学。

2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以下4大领域:

2.1 基于RFID等技术的多源物流信息采集与可追溯系统。如可视化全程协同管理的集装箱物流系统,集装箱货物从供方到需方的供应链是:接受供方货物陆运出口国通关海运或多式联运进口国通关陆运货物交付需方。为每一个集装箱都挂上电子标签,通过RFID 和GPS技术的结合,就能实现供应链的全程监控。接收装置收到集装箱射频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转送给港口物流控制中心,为港口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提供依据。

在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中,集装箱自始至终都处于严格的监控中,从而保证了集装箱运输的安全。

2.2 物流配送作业的可视化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系统能对物流配送过程中带有RFID电子标签的货物进行全程追踪。

2.3 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了电子商务中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全面整合。

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应包括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给料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机器人码垛系统等等,能够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2.4 通过GPS/GIS技术与物流MIS的集成,可实现对移动目标的监控。如车辆监控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GPS定位、数据通信、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技术,对运输车辆实行有效管理、全程监控、防盗防抢、车辆搜寻、行车引导等。

3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企业集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在物联网广泛、深入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企业信息化实际需求,提出了物流企业集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企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将 GPS、GIS、MIS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可以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平台,具有可视化、地理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 GPS)与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数据传输,对系统的监控、管理、指挥和调度等具有重大意义;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作为组织的管理平台,可对物流业务实现全面管理和信息共享。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企业信息集成综合管理平台主要特征有:

3.1 多源物流业务数据采集。物流业务数据的多源异构表现为系统异构、模式异构、信息来源异构、数据分布异构和数据传输条件异构。通过物联网的感知技术,对物流业务多源数据进行采集,采用异构数据库集成和信息资源集成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数据集成。

3.2 通过物联网实现的GPS、GIS、MIS的紧密结合,选用合理的数据分布结构和开放的软件平台,构成一个功能协调的、互相紧密联系的新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的运行环境集成。

3.3 实现了配送作业的可视化管理,对配送调度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可实时进行运输管理的动态调度与指挥。

3.4 GPS技术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技术结合,同运输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实现了移动目标的实时监控。

3.5 系统实现了GPS/GIS系统与MIS系统的嵌入式集成,使得集成信息系统非常方便的进行数据共享。

4 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设计目标

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能力、改善企业的异常情况处理能力、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生产商、销售商以及运输商之间的敏捷沟通、快速响应客户服务等。同时,由于企业物流的经营模式多样,不同产品要求的模式也不一样,其在管理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考虑好运营模式问题。比如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运营模式的分析,因为每个企业物流系统与要求不一样,一旦确认后更改就比较困难;比如要考虑企业物流是采用单独的配送中心系统还是多物流配送中心的形式。

②要遵循现代企业物流的运营规律和特点。企业物流具有独特的运营规律和特点,每个企业的订单企业、库存、采购、加工、分拣、发货等环节都不一样,有配送线路的灵活确定和配送时间的严格要求,为此在设计中要全面考虑,从而进行信息系统的支持。

③要组织好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是采用分布式或集中式,要考虑两者的成本与效果。

④要考虑物流系统和企业其它设备的链接支持问题。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但需要与企业总部系统、客户系统,以及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互相支持,还要与系统内部的生产设备、手持终端进行数据通信。

4.2 结构设计

结合常见的物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型和相关无线通讯技术以及我国现代物流的特点,本文构建的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结构设计。

表示层是用户和系统交互的界面,通过读写设备、物品管理计算机设备,完成和用户的会话和处理。它为不同身份的登陆者提供不同的接口和界面,实现对生产企业中的采购、生产、库存、配送运输、销售、物流回收的管理以及终端管理功能。网络层主要有互联网、局域网和无线通讯网络,实现读写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物品计算机访问统一资源。它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供面向核心应用的各种操作平台及信息通信通道,借助信息处理技术可以随时对物体进行监控,能够精确掌握每种产品的流向及其状态。

业务逻辑层用于封装系统的业务服务,负责表示层的应用请求。在这里主要负责生产基地、车辆运输部门、配送总部、沿途配送分发点和客户等用户角色对生产基地、车辆运输部门、配送总部和沿途配送分发点功能模块的业务服务请求,它借助最基本的服务注册在系统的服务库中,对所有的功能进行合法性检查,并添加索引机制。通过配置服务,对服务进行解析,来管理所有的应用服务,以便实现业务规划、流程管理、最优化管理以及地图服务等功能。

数据服务层集合了各种数据的数据库,为系统中各项应用提供数据来源。它使用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物流信息、物联网采集数据以及监控数据。这种统一的管理方式可以借用数据库强大的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同时便于实现物流管理系统与物联网的数据集成,使用统一的用户接口提供数据资源访问及数据控制服务。

4.3 数据实现

本系统的数据实现包括5个子模块,分别为产品数据录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车辆档案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具体功能实现如下:①产品数据的录入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将产品产地、性能、保质日期、注意事项、产品功能等的录入;②数据采集功能模块:这个模块包括产品操作、产品信息的采集、产品储存信息采集、产品运输信息采集等4个子模块;③车辆档案模块:可以通过车辆档案管理模块对物流车辆进行详细管理,车辆档案模块的信息包括车辆的车牌号、车型购入日期、年检日期、违章情况、产品号码附加证号、公司编码等信息;企业管理者与运输管理者能通过该模块修改车辆信息;④产品信息模块:通过该模块可以随时查看物流产品的情况,模块分为产品档案、产品运输情况两个子模块;⑤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方便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

5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智能物流的发展,未来的智能物流,将综合运用物联网时代的各种先进技术,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快速、可靠的智慧物流。

参考文献:

[1]UIT.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Things [R].2005.

[2]沈苏彬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1-11.

第7篇: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关键词: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北部湾经济区

作者简介:傅远佳(1962-),男,钦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北部湾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法学。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7-0005-03

一、保税物流及其发展

保税物流是在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场所从事的物流及相关业务,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关税减免、贸易自由、资金自由、投资优惠、出口退税、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换言之,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销售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护、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

保税制度始创于英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保税仓库制度以来。保税物流经历20多年发展,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保税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分支,其具备“保税”的鲜明特点,比其他物流形式更加专业,在某些方面更具效率,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扩大出口贸易。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设置了很多保税区物流中心,提升了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级。使我国成为国际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同时,依据海关总署高效的保税货物进出口报关和完税的新管理模式。又推出了第三方物流自主管理的保税仓储业务,增加了一批设在保税区之外的保税仓,极大地推动了保税物流的发展。

2004年1月,海关总署制定了《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指导方案》,提出建立“以区港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为枢纽,以优化的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多元化保税物流体系。到2010年,我国要建立起与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相协调,既适应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又适应加工制造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快捷、高效、安全、方便,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保税物流体系,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保税物流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也获准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目前,广西正加速推进这几个保税区的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完善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正逐渐成形。这将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出口加工业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其成为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还将进一步发挥广西作为连接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重要枢纽作用。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二、保税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

保税物流和非保税物流的主要区别在于,保税物流企业做的是国际物流,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现代物流,是现代社会中最完整的物流模式。当原材料或商品进入保税区后,保税物流企业会进行相应的仓储、加工、货运、仓单质押、运输、金融服务,即外汇结汇等一系列操作,并真正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互。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保税物流产业较为发达,保税政策较为健全,物流成本控制更为有效,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越来越高。条码、RFID、实时监控、快速反应等技术在保税物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此相应,物流软件的设计和实施中会更多地考虑作业效率、仓储空间利用率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以及有效监控、更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和与各国贸易往来的急速增加,我国保税物流区域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保税物流企业的重视。一方面,国内各保税区都为保税物流区域建立了一个高效、一体化的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及系统。以实现信息统一与共享,使保税物流园区和企业拥有更大的接站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保税物流企业正从单一物流企业向综合一体物流服务方向发展,因此,他们对保税物流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专业。保税物流企业需要的保税物流软件,包括贸易、货代、报关、仓储、运输、结算等业务管理系统,以及在这些系统上进行整体业务掌控的订单协作平台和综合分析系统。由于保税物流拥有用户物流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用户业务种类多样、储藏备件种类纷繁复杂、服务地域遍布全球、物流费用结算规则各异、需要实现全物流过程动态监控、需要确保畅通可靠的公共沟通渠道等特点,因此,保税物流服务商需要借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确保货主、海关和物流服务商之间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换的安全有效。

在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中,针对保税物流的特殊性,兼顾保税区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特点,保税物流解决方案必须适合国际采购型、出口型、过境中转型、第三方物流自主管理型等保税物流的管理需求。保税物流解决方案不仅要包含一般物流系统的功能特点,更要支持报关换单作业、订单协同管理、贸易管理、货代管理、移仓报关、货主转让、特殊入库与出库、GPS/GIS跟踪、应收应付和代收代付的计费管理及财务结算等保税物流特有的功能,以实现快速满足不同货主对物流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货主的要求进行备件的保管、存储、包装、配送、回收和退换作业。保证维修备件能够正确、快捷、准时、保质地送达货主手中,彻底解决物流业务计费繁杂的难题,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营运成本。同时。保税物流解决方案要实现对各个保税仓库备件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使货主和海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都能通过互联网查询保税仓库中备件的所有物流过程以及库存分布情况,为货主库存策略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并有效降低海关方面工作量,极大地提高通关速度。

保税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一个专项领域,由于物权属性与结算模式的不同,保税物流业在日常管理中对物品的存储、运输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而货主更是把是否支持信息化管理做为选择物流服务提供者的一项基本要求。在自身发展与客户认可这两个内外因素的推动下,保税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因此,保税物流企业普遍希望建设集成高效的管

理信息平台,来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各种需要。

三、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近年来。尽管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仍然不高,需要加快发展。总体而言,北部湾经济区大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信息获取能力和加工能力有限,信息管理落后,与真正的物流信息化距离尚远。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保税体系基本形成,但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尚处于空白状态。为此,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保税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电子口岸是依托国家电信公网建设的,把与商贸有关的各方面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统一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在中央层面包括商务、财政金融、运输部门、口岸执法部门等15个部委,由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委员会领导,地方层面包括有关厅局和商贸企业。主要功能是:口岸快速通关系统;企业网上无纸通关:“属地申报。口岸放行”;网上支付,现已有13家商业银行开展网上支付。2006年,网上支付达1100亿元人民币;目前,电子口岸已经实现与香港、澳门的贸易数据交换。国内许多地方在电子口岸建设中,调动各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参与电子口岸建设的积极性,创造出多种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电子口岸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快发展。广西应该学习借鉴,发挥后发优势,使“电子口岸”在提高口岸工作效率,为保税物流商务服务。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二。加快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实现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保税物流于一体的网络化商业营销,北部湾经济区要建立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条形码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集成化的保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需求预测程度。做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换,实现商品台账和库存台账的一元化管理,完成不同地域的分销商、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的信息沟通与控制,实现电子商务贸易,有效提高物流效率。

第三,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域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具体来说,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包括:(1)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信息,即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进出区商品的来源或去向。(2)保税区域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即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可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3)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即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4)保税区域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包括区内加工企业信息,出区加工商品信息等。(5)保税区域国际物流仓储信息,即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6)保税区域国际物流金融体系,即国际物流结算体系(网络银行);资金市场(短期资金拆借);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信贷);外汇市场(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7)保税区域国际物流配送信息,包括:公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铁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海运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航空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8)保税区域国际物流服务反馈信息。

第四,加快保税物流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保税物流信息监控系统。开发和建设保税物流信息监控系统,实现监管区域、场所的物流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与海关联网,及时了解保税货物进、出、转、存等物流信息,对保税货物物流进行全过程、动态的监管。二是建设封闭式的物流监管运行模式。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建设和完善卡口的集装箱号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电子地磅系统、IC卡识别系统等通道式智能系统,实现自动信息数据采集、传输、运行、管理。建设和配套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GPS监控系统,对监管区域、场所实施24小时监控,并对运输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实施GPS全过程监控,促进货物在不同监管区域、场所间有序的流动。三是深化通关作业改革。推行EDI无纸报关、多点报关、集中报关等通关运行机制,满足企业不同的通关需求,提高通关效率。

第五,加快保税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顺畅性是物流服务商向客户提供快捷服务的后勤保障,物流服务商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一是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海关查阅数据的终端设备,并按照海关规定的认证方式和数据标准,通过“电子口岸”平台与海关联网,以便海关在统一平台上与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二是建立保税物流中心与合作企业的信息共享系统,保税物流中心负责进出口信息、海关服务信息、政策信息,各合作企业传递自己要进出口的需求信息、产品信息,构建网上交流合作平台。三是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仓储信息系统、监管信息系统、配送信息系统、加工信息系统,以方便企业和中心对货物的实时管理和控制。

第六,加快保税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税物流服务包括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包括产、供、销各个环节物流活动的重新整合,包括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准确、及时的服务,包括从供应商到消费方的门到门的全程服务。保税物流要具有上述服务能力,就必须引进国际化的物流服务理念、管理模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国内外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特别要重视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从事保税物流理论、法律法规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以及网络经济人,既懂IT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等。

参考文献:

第8篇: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现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的,包括:(1)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交易活动主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交易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性和集成性。(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现有管理个体和资源的管理,要有信息系统来做相关的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有重要作用发挥。(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的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正是由于物流信息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

二、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对物流活动的认识

最早起源于美国,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1)物流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表现为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Added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企业内部网(In-tranet)。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2)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同时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3)信息技术促使虚拟物流系统走向应用物流配送经历了和正在经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即为了改善经营效率,国内许多商家较为广泛地采用了把货送到买主手中的方式,这是商务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响到上下游的各体系,包括供应商和消费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是有益的,将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为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的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

四、仓库管理系统是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枢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必须开发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Bar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仓库管理系统(WMS,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包括仓储管理系统、仓库终端、物流业务核算系统等,能够实现仓储数据交换、库区信息管理、库存商品管理、仓储业务结算、进出库商品数据采集录入等多项功能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物流企业的最主要的功能部分,仓库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上海某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预先定义存储库位的大小尺寸、收货区、备货区、出货区,并按照一定的优先原则来优化仓库的空间利用和全部仓储作业。对上,它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电子媒介,与企业的计算机主机联网,由主机下达收货和定单的原始数据;对下,它通过无线网络、手提终端、条码系统和射频数据通信等信息技术与仓库的员工保持联系。上下相互作用,传达指令,反馈信息,更新数据库,并生成所需的条码标签和单据文件。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仓储管理模块。由入库管理模块和出库管理模块组成,支持仓储作业中的全部功能,从进货直到发货的全过程:建立入库预报-->实际货到站台-->收货-->货进收货区-->点货-->进库位-->建立出库预报-->取货-->分捡货物-->重包装-->货物移至出货区-->实际发货。(2)数据管理模块货物编码管理。库位信息管理及查询、报表模块(其中包含存储效率等统计模块)。供应商数据管理。未被确认操作的查询和处理。数据库与实际不符记录的查询和处理。(3)库存管理模块客户订单号码查询库存。货物编码查询库存。入库时间查询库存。盘点作业。(4)财务费用管理模块发票生成。库存产品成本核算(统计)。(5)仓库管理系统附加增值功能客户远程访问,可以通过Internet的实时更新数据,了解最新库存情况。报告编辑器,以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报告编制。支持查询及报表输出到EXCEL。依靠无线射频数据从条形码采集并传输数据,提高其运作效率,这包括在生产率、储存面积的使用、库存的准确度、以及客户服务都得到显着增加。有EDI数据处理接口,进行原始数据集成与处理。提供外部数据库功能接口即与客户ERP系统连接的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模块叠加式升级能力。该物流公司通过使用仓库管理系统,产生了许多切实的效果:(1)为仓库作业全过程提供自动化和全面纪录的途径;(2)改变传统上的固定货位,实现仓库随机储存,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仓容;(3)提高发货的质量和正确性,减少断档和退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4)为仓库的所有活动、资源和库存水平提供即时的正确信息。这些效果带给企业明显的效益:配送能力提高20一30%,库存和发货正确率超过99%;仓间利用率提高;数据输入误差减少;库存和短缺损耗减少;劳动、设备、消耗等费用降低。

第9篇:物流信息特点范文

【关键词】区域 物流信息化 策略

区域中心城市在地理上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便利,是物资、资金、信息和人才的聚集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地辐射和带动作用,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如现有库存量、供应商信息等,物流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处理,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提升了物流管理水平,提高了物流服务效率。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平台的现状

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第二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物流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推进力度。如,去年国家九部委联台发出的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文件中,就有专门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在全国科技中长期规划中,也把信息化确定为物流中长期规划的核心技术;二是我国物流信息技术与国际差距在逐渐缩小。三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进展较快。

二、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意义

物流信息化不仅包括物资采购、销售、存储、运输等物流活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传送,还包括了对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活动如采购计划、销售计划、供应商的选择、顾客分析等提供决策支持,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汇总和分析物流数据,进而做出更好的进销存决策,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信息与服务平台,可实现区域间、区域内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横向整合,做到区域物流资源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还可以结成企业战略联盟,推动各企业联合采购、生产和销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策略

(一)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建设

首先是要统一标准,虽然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委员会经成立,但是在统一标准方面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在产品编码方面,既要国内统一,还要遵循国际标准,要真正能够做到全世界范围内一品一码;其次,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等)的研究制定,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包括企业间流程信息标准、企业间物流流程信息交互的实现框架,如消息构成、消息交换模式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如接口标准、开发框架、数据传输标准、用户协议等等。

(二)充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基于Internet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各种功能的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和业务数据传输;系统通过网络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由信息平台根据物流资源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捷径。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必然的,物流信息化能促使物流成本的减少,促使物流流程的重组,促使物流的标准化,更加能够促使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

(三)充分利用IT技术提供的有力支持

物流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动态性比较强。IT技术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替代或辅助人们完成对信息的检测、识别、变换、存储、传递、计算、提取、控制和利用,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物流企业必需要应用各种IT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物流各种增值服务,才能生存,才能发展。IT技术完全有能力构筑一个高效的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对客户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四)注重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

现代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增值服务体系,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队伍。要对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此外还应组织专家尽快制定统一的物流专业的评估标准。规定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用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培养在校学生,以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满足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章程凯.我国物流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