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政治经济学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经济学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政治经济学的作用

第1篇: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一、《政治经济学》的对我国经济发展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对于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价值,正是由于我国更为清楚的认识到剩余价值的内涵,我们才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制定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相反,是不断变化的理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政治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发展浅析

1.利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作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经济学也是出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随着时代的变革,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意义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与探讨,将具有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政治经济学内容呈现在人民大众的面前,只有这样人民大众才能对政治经济学产生兴趣,利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政策,以此来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另一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十分复杂,理论性很强,甚至涉及到很多数学方面的计算,这些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对于现阶段而言,我们应该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针对其中实践价值比较强的内容进行研究,利用现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进步。

2.利用政治经济学基本方法制定经济发展策略

我们针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研究帮助我们制定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策略,这是我们做一切工作根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之中不能一味的进行学术的研究,这种单一的研究方式容易让人民大众产生疲劳,不愿意接受和应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现代社会中的经济问题,这对于提高政治经济学的实践价值是十分不利的。这种形而上学的方式也不具有实践价值,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应该注重利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帮助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根据剩余价值的相关理论,我们应该制定出一系列规避剩余价值或者降低剩余价值剥削的经济政策,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提高我国工人的收入所得,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利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尽管时生了变化,经济环境也出现很多的不同,但是,实践证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仍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经济发展之中遇到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的真谛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方式。为了更好的促进人们这种能力的提高,我们不仅仅要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还应该引导人们大众应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实践的方式检验相关理论的正确性,这样可以实现政治经济的现实价值,不断的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

第2篇: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激趣;激知;激思;激智

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一框的教学当中,很多优秀教案和教师都采用了漫画“点子从哪儿来”。本文也以这幅漫画为情境,但在使用上将全面展示和全程再现它作为情境的妙用。

大多教师在教学中,常把情境用在进入新知学习前,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的作用。就本框的教学来说,就是通过对漫画画面进行形象性描述,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感悟漫画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讽刺意味,从而开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为顺利切入新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把情境这一作用概括为“激趣:承接课内与课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仅如此,它还有以下作用。

一、激情:嫁接理论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

激趣,实际上只是就事论事,利用情境如漫画自身的元素来打动学生。情境,还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联。一个好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获得情感和价值上的认同。就这幅漫画而言,画中人的行为常常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成功导入后,可进一步追问:“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这样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笑声会戛然而止,勾起学生对自身类似情形的回忆,反思自身,使学生对新知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和情感介入;理论也不因失去生活底色而苍白无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激知:衔接新知与旧知,完善学生知识网络

情境还承载着深刻的理性认识。利用情境还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实现新知与旧知(包括经验性知识)的真正联结。在本框教学中,通过漫画标题:“点子从哪儿来”中的通俗概念“点子”为发端,对标题的深入发问,点子实质是什么?画中人为什么需要点子?点子究竟从哪儿来?必然会形成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来源于书本,这是做学生的最熟悉的经历;一种断定是实践。及时抓住分歧,引导学生去讨论或辩论,最后达成并认可共识:既可是书本,也可为实践,但归根到底是实践,从而完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教学。

三、激思:链接表象与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

情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不同类型的情境其组成不尽相同,语言类涉及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彩等;图片视频和实物类涵盖各种角色、形态、声音、色彩、情节及其承载的思想等。让学生透过情境中各种具体物件要素,深入思考,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可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聪明才智,开发学生潜能,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更有助于学生学会剖析情境,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使教学具有探究性。

在本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关注漫画中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衣着打扮等特征,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发问,学生思维必然洞开,发现许多全新的问题。如:画中人衣冠楚楚,皮鞋锃亮,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找到了点子吗?画中人为什么满头大汗,眼冒金光?《点子大全》真的全吗?画中人应怎样做才能找到点子?……通过讨论和解答,“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就迎刃而解。画中人之所以找不到点子,是因为他不明白:实践不仅给他提出了需要解决的新课题,还需要他学会利用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新经验、回答新课题,才能获得新认识,即他所需要的点子。

四、激智:连接理论与想象,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和认知发展

情境具有直观形象性,是意象和意境的结合。通过情境能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头脑中的意象更深远、更富有情感色彩,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认知的发展。因为“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本框教学中,不仅漫画自身耐人寻味,激丝,推动认知,而且稍加引导,更有助于理论的深入和情感的积淀。通过前面探究,了解了画中人找到点子的途径。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应是如何打扮。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课堂内涵,更让学生获得一次洗礼:学生在想象中肯定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工地或车间里的工人、从事农耕的农民,还有实验室里的科技工作者等等,对劳动群众的形象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萌生了亲近感;同时从中也会感受到实践力量的伟大,真正认识到劳动是最光荣的,这样,在“情、理、行”上会有彻底转变,并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服务群众,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人生价值。还就是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了落脚点。

第3篇: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创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电子书项目

Iebook新建的文件称为一个电子书项目,项目的扩展名为“iebk”.一个新建的电子书项目包含标准组件、封面、版面1和封底四个元素,这些元素位于“页面元素”列表框中,如图2所示.新建完成电子书项目后必须以相应名称保存.创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电子书,首先要定义好电子书项目的尺寸:800×600,然后将电子书项目文件命名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iebk”,并且存储到相应位置.

封面与封底的设计与制作

一本电子书如果想要吸引读者的眼球,除了要有优秀的内容外,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脸面”,这就是电子书的包装.漂亮的界面对于教学课件应用于课堂是同样重要的.选择好封面的图文,能更好地确定课件的格调,反映课件的主题.为了使封底同封面一样具有概括作用,尽量使封底也简洁明快.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电子书的封面和封底设计中,均采用风格相似的蓝色图片作为背景,不仅使电子书格调一致,还能使制作过程相对简便.封面和封底的制作过程较为简单,选定封面或者封底元素,添加相应图片即可完成.

页面设计与制作

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电子书内容结构图看出,页面内容丰富多彩,具体包括文本、图片、视频和FLASH动画等元素.在Iebook中,利用“模板”和“自定义”菜单能够将所有元素融入页面,进而制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电子书的所有页面,下面以“生产力”栏目的制作为例来谈谈如何在Iebook中制作内容页.从图“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结构可以看到,“生产力”栏目由三个页面组成,完成效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图中三个页面包含的元素分别有标题、正文内容、图片、特效、FLASH动画.

1.标题

选择文字模板中的“文字标题01”样式,将它添加到页面元素界面中“.文字标题01”由“文本0”和“文本1”组合而成,在页面元素中双击“文本0”或者“文本1”,打开文本编辑器,把“文本0”内容删除,把“文本1”替换为“生产力”.设置完毕后,返回至版面中,将标题拖动到左上端,这样标题就以由左方进入的形式出现在页面中.

2.正文内容

正文同样可以选择文字模板的相关样式完成,也可以使用“自定义”菜单中的“插入文本”组件完成,这里使用后者完成正文的设计.鼠标定位至版面中,在“自定义”菜单中插入“文本”按钮,此时可在版面中插入一块文本区域,同时在页面元素中可以看到添加了一个新的文本组件,打开组件中“文本0”的文本编辑器,删除原有文本,将编辑完整的内容添加至编辑器,确定完成后返回版面,拖动文本区域至合适位置,这样就完成了正文文本的添加.

3.图片和特效

页面中的图片要利用“自定义”菜单中的“插入图片”完成;动态的装饰效果分别利用“模板”菜单中的“装饰”和“特效”进行加载.在版面中插入图片的方法类似于其他软件,这里不再赘述.Iebook“装饰”菜单中提供了许多FLASH小动画,一般适合插入版面的边角处装饰页面;“特效”菜单下的特殊效果则给整个页面提供特殊效果,装饰了特效的页面会产生整体的动态效果.在页面中插入装饰或特效,会使得页面内容较为生动,当然特效不要使用太多,否则会影响文本的观看.装饰和特效的使用非常简单,在“模板”菜单中插入选择的对象,然后在页面中调整位置即可.

4.FLASH动画

Iebook中利用“自定义”菜单插入FLASH动画.在插入动画前,首先将制作好的动画播放图片插入页面,调整合适位置.插入到Iebook页面中的FLASH动画格式要求很严格,只有扩展名为“SWF”等为数不多的动画格式才能播放,因此在插入动画前必须进行动画处理.笔者先用动画处理软件给视频添加了播放按钮,然后使用格式转换软件将视频转换为FLASH格式,最后生成FLASH动画“生产力.swf”.将动画插入到页面的方法较为简单,只需在“自定义”菜单中插入“FLASH动画”,将处理的“生产力.swf”动画插入到页面中,然后将动画拖动至播放图片中,将大小调整合适即可.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电子书目录制作

目录是电子书内容的纲领,它摘录全书各章节标题,表示全书的层次.可以说目录是联系电子书与用户的桥梁和纽带,是电子书内容的缩影.要发挥目录的提示作用,就要选好目录模板,合理布局目录.在制作目录时一般选择具有热区响应的目录模板,对用户起到清晰的导航作用.除了链接正文之外,目录还需要对编辑风格、LOGO图片、布空留白等进行设计.制作目录时要先选中页面元素激活“插入”菜单,如图4所示,在此菜单中单击“目录”按钮,弹出目录模板,选择其中一个模板,在“页面元素”列表框中即可显示一个目录页面“.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电子书的目录位置在封面之后,根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录设计,选择“精选目录一”目录模板,插入制作好的目录图片,替换目录标题,添加相应页面的内容标题,即可完成目录页的制作.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电子书生成与

第4篇: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提出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简单生硬地把知识点直接教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就机械地背知识要点,囫囵吞枣,一旦考试结束,就把记过的知识点忘得一干二净。显然,这样的教学结果并没有达到开展这门课程的目的,完全失去了设置这门课程的意义。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授课内容的针对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有如下三点。第一,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他们认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过时了,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第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而当代大学生,对哲学缺乏必要的积累,加之普遍采用实用主义学习态度,又缺乏实践知识,学生对其中的原理往往不知其所以然。第三,不少学生,特别是理科生误认为《政治经济学》与“政治”的联系很紧密,或者这门学科就是一门政治课,并无太多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这方面来看,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明显存在成见。

如何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

提高《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课程内容能否吸引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解决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难题。1.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

政治经济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应该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与时俱进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如果一门学科不能对变化了时代作出合理的解释,这门学科必然会越来越僵化,并最终走向死胡同。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者要在坚持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大胆吸收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增强对现实的阐释力。例如,在讲授资本积累理论时,可以联系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个矛盾的积累必然会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危机。追溯这次危机的根源,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自由主义体制下,美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这是危机发生的最深刻根源。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使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生所掌握,必须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革新,赋予传统内容以新的活力,使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鲜活起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经济学理论的无穷魅力。

第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教师要合理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尤其是引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并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其进行解读,以增加课程的有趣性。选用那些既紧扣主题又贴近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然后使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语言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政治经济学远离社会经济生活,就会感受到它的有用性。同时,学生们也会感到: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根据。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及时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结合所讲授内容选用典型的材料。

第二,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于1870年首创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值得倡导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严重的失业问题为例来说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1980—1990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数量持续攀升,就业增长率平均为4.24%。到了20世纪90年代,工业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步减弱,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工业部门不仅不能吸纳就业,反而开始排斥劳动力就业,1995—2001年就业增长率为负值。

第三,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经济学经典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反杜林论》的一些章节,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促使学生主动对基础理论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就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可以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展现他们的表达能力。这必然会启发学生的思维,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热情和兴趣。

第四,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是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很有成效的研究方法。石晶莹(2011)提出,考虑到比较分析方法在理论研究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把这一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也就是说在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分析中进行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经济理论的准确理解,认识到不同理论对事物的阐述具有不同的层次与深度,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辩证的、联系的、整体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例如,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理论,一般安排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章讲解,足见其重要性。当然马克思的观点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价值论存在根本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两种价值论的差别讲得透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而且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这使得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根据这种学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而效用价值论是从需要或效用、供给或生产、或二者相结合的角度来解释价值决定问题。它的缺陷在于:(1)效用不能计量。(2)效用不能解决价值的补偿问题。消费者在评价某件商品的效用时,是绝不会考虑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效用与劳动耗费是多少,因此效用根本不可能转移。(3)效用不能在交换中决定。价值理论的任务是要解释商品交换的比例和价格的确定。效用价值论所说的效用只有在消费者实际开始消费商品后才能作出评价。但事实是,在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前,他已经支付了商品的价值或价格。

3.澄清对政治经济学的负面认识。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与西方经济学强调经济现象的表层描述和分析相比,政治经济学突出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我们就能揭示经济现象背后更为本质的东西。

第5篇: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政治经济学;辩论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最早以“主题参与”为核心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而出现,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创造出了许多方法和手段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授课效果与学习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各国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比如在西方,典型代表是杜威,以“从做中学”为参与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开展“设计教学法”等实验,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之中;而在我国,参与式教学的思想也渊源流传,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便渗透着这一思想。本文以我院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了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及模式,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参与式教学法在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及推广有所启示。

一、参与式教学法概述

国内学者对“参与式教学法”的认识侧重各不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其为一种教学方法,有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种教学理念,还有的学者认为其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统一。本文认为,参与式教学法可用一个公式表示其含义:参与式教学=教师参与教∪学生参与学,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交集关系:教师参与教∩学生参与学。换句话说,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认知与行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将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当前,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相比,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许多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现状,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经济类核心课程之首,也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中最古老的基础学科,是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乃至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在我国,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仅限于一些基本概念、名词。进入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才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和把握这门课程的完整体系。但是从目前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情况来看,不管是教师教学层面,还是学生学习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注入式”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政治经济学以“大班”方式开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以传统灌输式讲授知识,缺乏师生互动,使课堂乏味、缺乏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存在畏难情绪。政治经济学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其研究主体是事物和经济现象的本质、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产生畏难情绪。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

由前所示可知,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参与式教学法提倡并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因此,为了改革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本院讲授政治经济学的教师以辩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参与式教学模式组织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辩论式教学。在近几年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任课教师针对该课程实施了“辩论式教学”———辩论赛方式,即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争论,打开学生的思想,解开学生的疑惑。根据近年来政治经济学辩论式教学的反馈及思考,辩论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辩论理解理论、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根据课时的具体安排,组织1~2次课堂辩论。

2.讨论式教学。在近几年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任课教师针对该课程实施了“讨论式教学”,即课堂讨论或者是课堂论坛。这是一种重要的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课堂讨论或课堂论坛行之有效,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每次设置一个主题,学生根据设定的主题在课下自行准备,在课堂上就同一问题展开多角度讨论与探讨。根据近年来政治经济学课堂讨论或者课堂论坛的反馈及思考,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讨论理解主题,并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根据课时的具体安排,组织1~2次课堂讨论。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模式及推广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若使师生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达到最大效用。参与式教学法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模式

根据我院针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发现:参与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了政治经济学课堂上所使用的辩论赛、课堂讨论,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及推广高校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本文尝试提出了参与式教学的模式。参与式教学的构建模式,共包含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参与活动—后期总结。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在此环节中,学生需根据活动进行分组、撰写策划书,同时为活动准备资料。第二阶段:参与活动。根据课题目标,灵活选择活动形式,比如辩论赛、课题讨论、课堂讨论等。第三阶段:后期总结。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及评估参与式教学的效果,每次活动之后均需要总结反思。反思内容包括资料整理、反馈意见收集、分析讨论改善活动形式及方案。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推广

参与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作用不言而喻。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体系,参与式教学的采取形式及效果各不相同,综合而言,在高校开展参与式教学法,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层面。一是大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法有主观需求,其渴望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二是大学生在创新能力上有培养要求,辩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层面。大学课堂更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灵活采用教学形式,同时,大学生也更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参与式教学法相比具有升学压力的高中、初中,更适合在大学展开。如图3所示。高校课程根据内容性质不同,可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包含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参与式教学可以被使用在哪些课堂上呢?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适合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特别是文科专业课课堂。图3给出了部分经济类专业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均适合参与式教学法。但是具体课程在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时,采用何种组织形式来进行,这得根据课程性质而定。有的课程适合情境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比如高等数学;有的课程适合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比如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等。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师必须领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精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与教学条件,结合学生需要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结语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体系,参与式教学的采取形式及效果各不相同。综合而言,在高校开展参与式教学法,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王建《.经济生活》参与式教学的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徐福英.参与式教学的实施与应用研究:以《酒店管理原理》课程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8(4):79-81.

[3]蔺永诚.参与式教学法:高校课堂教学中值得推行的教学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07-108.

第6篇: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教学模式改革 探索 思考

政治经济学课程在多数大学是作为公共基础课来开设的,而财经类高等院校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的,其教学质量,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而且影响其它经济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可见其重要性。在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各种西方经济学著作和理论涌入人们的视野,而西方经济学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因此,对传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政治经济学逐渐在大学经济课程中被边缘化,加上原有的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要求从事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必须用务实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目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和不足,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对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所做的一点思考。

一、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最早在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引用到工商管理教育中,并且在其他学科中广泛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件,即案例,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高校学生普遍反映《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纯理论的东西太多,抽象、枯燥的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理论和实际联系不起来。而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能将课程讲授与学生切实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者跟当前的国际国内热点、时事联系起来。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通常针对即将要讲授的或已经讲解过的教学内容介绍案例背景,提出激发学生从更深层面探求知识的兴趣和动力的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层层剖析,学生能启发思维、激发认知需求。

比如,我们在讲授价值规律问题时,由于学生在高中重点学习过价值规律的内容,如果再重复讲述,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我们就让学生先自学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以便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也为接下来的深入分析做铺垫。然后我们引入案例分析,给学生介绍1996年到2002年中国彩电业价格大战及影响等情况,提出问题:彩电业价格大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强调三点结论:价值规律的分配社会劳动、配置资源和激励创新的作用。接着教师又介绍2003年彩电业复苏的情况和2004年再次降价的情况,让学生结合所有介绍和分析,思考企业如何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案例介绍和分析,使理论分析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知道《政治经济学》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对社会主义宏、微观经济建设都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再如,在讲解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基本原理时,首先向学生讲解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概念、联系和区别,然后引入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与美国麦道的合并案,德国宝马公司与英国罗弗汽车公司收购案及新惠普合并案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实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学生结合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特点,尝试探究企业兼并出现的新特点,很好地把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基本原理和世界经济现实结合起来。

这样的案例分析教学在解惑的过程中也讲清楚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一种真正的事实环境或事件平台上,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和确认,锻炼了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网络、电影等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教师应围绕课程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修改极其方便等特点,教师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首先,教师要在透彻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编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制作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思考能力方面。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文档,在制作过程中,力求幻灯片的内容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目了然。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将每一张幻灯片制作成多个文本框,重点和难点处添加特殊颜色和符号,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文本框的内容设置出动画效果,如切入、飞入、菱形、棋盘、展开等,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用的教学素材很丰富,从电视、电影VCD、DVD等视听材料,以及新闻报刊、杂志图片、数据中可以找到大量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适合上课用的素材,特别是关于经济方面的案例可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示出来,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增强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对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注意力、分析力、理解力大有裨益。比如,在讲授经济危机问题时,我们找到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影视素材,学生通过视听更能了解在资本主义危机爆发期间无产阶级的悲惨生活状况,并由此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思考。再如,在讲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讲清楚书上的知识要点以外,还搜集了许多政府文件和相关资料,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还让学生看了剪辑的答记者问的视频,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既扩大了教学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又引发了学生思考现实经济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的,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研究与解决问题,强调教学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以具有开放性质的问题情境形式创设出来,让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去学习并验证,这就会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会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教学模式通常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自主研究。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课程内容及相关资料,牢固掌握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再联系中国的实际,从课程内容中学习的经典理论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用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潜能,找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在了解中国实际状况和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调查,对于某些问题展开专题讨论。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而且推动了他们对理论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的关切和研究兴趣。随后,教师需要对调查和讨论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归纳或小结,引导学生走进学科的前沿,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最后,在学习理论内容、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撰写出科研论文。通常教师对学生具体的研究题目不做规定,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在查阅资料、大量阅读并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和研究方向,不要简单地做别人已经做过的题目。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提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体会研究的乐趣,真正提高科研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和增进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为其创造外部促进学生学术研究的环境需要学校对学科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以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为例,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理论讲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就是以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一般以学生平时作业、出勤情况为评定标准)。多年来的教学效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与成绩评价机制无法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与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无法契合。因此,除了在授课方式上的改变外,也要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研究的成绩评价机制,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与本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从课程中提炼出一些热点话题,组织学生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讨论的形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等,并且每种方式都给予学生成绩的评价以形成最终的成绩评定。大学生成绩考核的价值标准不仅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合格的大学教育。

四、加强学科社会实践环节

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想使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社会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增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指导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实践有多种形式:1.利用假期让学生深入企业、农村实地考察,完成社会问卷调查,开展以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来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了解经济问题的现状、原因,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方法,从而形成对这些社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到花溪镇山村进行实地调查,让象牙塔里的学生真正感受到新农村的建设情况。2.利用课堂时间,邀请地方有经验的企业家或经济部门的工作者进入课堂,结合某一课题给学生进行现场讲解,介绍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情况,并且与学生互动,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我们邀请贵钢的管理工作者来到学校做讲座,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3.将以上针对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并提交。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更加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深化了对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社会调查。所以,加强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立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有意义,也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洁,刘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

[2]周又红.政治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

[3]王陈军.谈案例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4.

[4]贺勤志.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和体会[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

[5]伯娜.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

第7篇: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1、经济学中选择的概念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3、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弄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于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十分重要。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即物质利益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社会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并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来实现自己。比如,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在生产中就处于支配地位,同时占有劳动产品。

 

和生产关系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生产力。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那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一种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所以,对经济规律的研究同样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就是从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入手的,所有制结构的改革调整,适合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改革从理论上说符合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的结果。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就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建立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对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论述,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商品二因素理论。商品作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社会物质财富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社会、为他人的;商品使用价值一定是通过交换才能获得。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个历史范畴,价值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比较关系。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他关心的是商品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关心的是使用价值。生产者之所以也关心商品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并论证的,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量理论。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叫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形成的比列关系不同对商品生产者影响不同,只有当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才处于有利地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基础,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发展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所以在现实生产中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得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中获得价值差额。无论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现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都是如此。

 

价值规律理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格除了受商品价值决定之外,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商品的供求关系。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反之,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降到价值以下。商品价格总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首先,它可以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其次,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当然,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克服价值规律对经济生活调节的这种消极作用,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都缺少不了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现代经济的调节机制是价值规律调节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结合。

 

的货币理论。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是和商品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通过对货币产生过程的分析,马克思指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即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商品与货币的外在对立。商品生产者必须想方设法将商品换成货币。商品到货币的转化,马克思将之称为商品的惊险跳跃,这个跳跃完不成,摔坏的不一定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马克思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市场销售对于商品生产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于货币的职能,马克思认为它是在商品流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当商品价值用货币来表现时就是价格,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想象或观念的货币。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流通手段职能改变了商品交换的形式,商品交换由商品——商品,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的交换,买和卖变成两个相互分离的过程,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危机的可能性就隐藏其中了。马克思分析了货币流通规律,即流通中货币量的规律,它等于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这一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普遍适用。马克思还分析了铸币和纸币的问题。货币产生之后其形态经历了贵金属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到当今的电子货币,其一般等价物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货币还有派生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政治经济学理论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围绕剩余价值马克思建立了资本理论、分配理论、流通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除此之外,政治经济学涉及所有制和产权理论、企业运行机制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农业理论、宏观调控理论、对外经济关系理论及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等等。

 

政治经济学理论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制订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同时,政治经济学理论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创新。我们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时,不仅要认真学习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结合实践不断创新政治经济学。

第9篇: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的概念

人与自然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被称为自然观。其中主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构成,自然界的生成与演变等等。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是贯穿于自然观中的主线。人类对自然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的自然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由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构成的宇宙世界。狭义的自然是指人类栖息的地球,它是自然生态状况以及维持地球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对自然的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人类物质生产中的要素。”这种狭义的自然界在范围上小于广义的自然界,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深入,其范围会逐渐变大,只有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关的自然界,对人才有意义。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析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机器生产力,开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从此人类告别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在这一时期,人类以大规模破坏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来换取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人类错误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无节制的掠夺和破坏,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我们应该懂得生产力不但包括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更应该包括人类协调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真正的生产力应该是这两方面的统一。

(一)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十七世纪中叶,政治经济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最初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使财富增长以及生产和分配的规律。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和财富的比例和人们物质福利问题。以上这些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受阶级和时代局限的,而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任何社会生产中,生产关系都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发展经济,就要从生产关系入手,而处理好生产关系的本质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本身结构、功能的演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同时享受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便利,与此同时将生活生产出的废物向自然排放,影响并改变自然的原本状态;另一方面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负面影响。当人类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二)政治经济学视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在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每处都有自然优先的思想,而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人、自然、社会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马克思认为:人要依赖自然界才能生活,同时也要依赖社会才能生活。这是人在生产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两种关系:既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又包括人与社会关系。这两重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而人与社会的关系本质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要坚持在热爱和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中人与自然关系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使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都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精髓,也是政治经济学视野下人与自然的真正关系。

三、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意义

二十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使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随之加深。

在这种大背景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给人类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各种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农业、林业、渔业和矿业。它们构成了社会第一级生产,是其他社会生产的基础。同时各种自然能源、资源又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现在,我们意识到人类无节制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来维护人类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是自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就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观与政治经学关于人与自然发展的理论一脉相承。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消除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危机,促进人类的繁荣,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