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虎墨沉香范文

虎墨沉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虎墨沉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虎墨沉香范文

香料种类繁多,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以《太平广记》为线索研究当时人民的生活用香,可以看出在社会生活中,香料不仅应用到家居、香身、饮食、医疗领域,还可以作为建筑的原材料,同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宗教世界里,香更是不可替代的物品,香料已然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太平广记》;香料;社会生活

香料是能够散发出芳香气味的香物质,分为天然香料和人工香料两大类。天然香料包括植物类香料和动物类香料。植物类香料来源,明人周嘉胄《香乘》说:“然香一也,或生于草,或生于木,或花或实,或节或叶,或皮或液,或又假人力煎和而成。”①动物类香料则多取自动物体内的分泌物。我国的用香习俗起源很早,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就开始使用天然草本植物。香料可食可浴,可裛可焚,不仅能去除环境中的浊气,带来舒适的芳香,还能达到医疗保健的功效。香料在古人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香身

(一)佩戴

因香料可以净化身体、除臭辟秽,自先秦始,人们就有随身佩香的习俗,所佩之香皆为兰、艾、蕙、芷类的天然香料,如《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②正因佩香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并且其容器轻便易携,所以它除了自己佩戴还可以当作礼物赠与他人,如《太平广记》卷295出《幽明录》“河伯”条记载:河伯女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此处的麝香囊是河伯女表达自己思念之情的载体,希望自己的夫君能睹物思人。除此之外,香囊更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太平广记》卷129出《冥报志》“王范妾”条有一个小故事:王范妾桃英与史华期通奸,孙元弼时发现史华期身上佩有桃英麝香。可见当时妇女所佩之香囊是个人比较私密的物品,赠与男性便有了定情之意。香囊除了可以贴身佩带外,还可以佩于步辇中。《太平广记》卷237出《杜阳编》“同昌公主”条载:“公主乘七宝步辇,四角缀五色锦香囊。囊中贮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此皆异国献者。仍杂以龙脑金屑,镂水晶玛瑙辟尘犀为龙凤花木状。其上悉络真珠玳瑁,更以金丝为流苏,雕轻玉为浮动。每一出游,则芬香街巷,晶光耀日,观者眩其目。”把香囊放置在步辇中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除尘等作用。但以异国所献各种名贵香料以及龙脑、金屑制成的香囊挂于步辇四角,则不仅仅为了净气,更是同昌公主显示其地位的一种手段。

(二)制浴汤

沐浴,从古至今都是清洁身体皮肤的主要方式,沐浴过程中,在浴桶中加入香料煮过的水,其中的有效成分更易被皮肤吸收。因此香汤沐浴不仅能够洁净身体、提神醒脑,还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医疗保健、愉悦身心的作用。《太平广记》卷114出《河东记》“韦浦”条:“有稚儿食寝不寐,似中恶之状,用兰汤浴之即愈。”“兰汤”即以佩兰煎水煮的浴汤,有发汗、调气、疗风的功效。除了佩兰煮汤,还有用茵墀香煮的浴汤,《太平广记》卷236出《王子年拾遗记》“后汉灵帝”条:后汉灵帝裸游馆用西域所献茵樨香煮为浴汤,让宫人在里面沐浴。这不仅反映了皇帝个人的癖好,还能看出香水沐浴在上层阶级的流行。由于香汤沐浴的治病驱邪功能,它便逐渐演化成一种可以净化自己身体与灵魂的仪式,尤其是在特殊的日子,如婚娶、生子、死亡。《太平广记》卷344出《宣室志》“郑德懋”条载:郑德懋在娶崔夫人女儿之日,用百味香汤沐浴。卷418出《王子年拾遗记》“苍龙条”:孔子之母生完孔子后,便有神女擎香露沐浴其母。卷270“魏知古妻”条说:魏知古死后用香水沐浴。在这些人生大事中用香水沐浴,则有以崭新、洁净的肉体与灵魂迎接人生新阶段的意味。

二、家居

(一)焚香

从古至今,我国都有焚香的习俗,利用芳香植物焚烧所散发的香气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于焚香的好处逐渐被人们认识,加上各朝统治者对焚香的重视,焚香便慢慢变得更加神圣了。这多是由于古人认为焚香的香气可以联系神明,起到信息传递作用,进而在宗教活动中广泛应用,最后逐渐演化成一种表示对神明尊敬的礼节。《太平广记》卷79出《玉堂闲话》“权师”条说:权师可以焚香呼请神;卷306出《奇事记》“冉遂”条说:游察使者子冉遂与其托身之母告别时曰“若有急,但焚香遥告,我当立至”。可能正是由于它的这种作用,在各种宗教活动中,香便得到了广泛使用,日常居家的宗教活动更是如此。读经时要焚香,《太平广记》卷60出《女仙传》载:湘潭有一媪收了一位名叫逍遥的女弟子,逍遥父母不愿,其亲党劝媪,媪“但帚尘易水,焚香读道经而已”。《太平广记》卷66出《集仙录》“谢自然”条中刺史李坚云:“凡人能清净一室,焚香讽《黄庭》、《道德经》,或一遍,或七遍,全胜布施修斋。”对古人而言,读经是一种神圣的行为,读经时焚香更有灵魂与神灵交流的意味。除了读经,供养经书也焚香,《太平广记》卷104出《报应记》“姚待”条说:有屠儿李回奴者请一卷姚待所写《金刚经》,焚香供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焚香除了宗教目的,还可净气、放松。《太平广记》卷300出《广异记》“河东县尉妻”条载:县尉妻王氏,“妆梳向毕,焚香闲坐”。又有卷57出《续仙传》“金可记”条说:金可记“常焚香静坐,若有思念”。这时的焚香已经超越其意义,变成人们的生活习惯。

(二)熏衣被

用香熏衣被,可以干燥衣物、驱虫,并间接地使自己身体沾染香气。《太平广记》中有许多衣香场景的描写,可以看出人们对衣物香气的追求。卷319出《法苑珠林》“张子长”条说:张子长白天见到所梦之女,其衣服薰香殊绝。卷31出《仙传拾遗》“徐老翁”条描写一华服:“须臾衣至,异香满室。”不管是描写风华绝代的佳人还是出类拔萃的衣服,都离不开衣服的香味,可见衣之香已经成为当时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熏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火焚香料,从而使香气散出,沾染衣服。如刘禹锡《魏宫词二首》有云:“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③这是用火焚麝香熏衣。另一种是把香料捣好,放在衣箱中或佩戴在身上,让香味自然地沾上衣服,此法为裛衣。《太平广记》卷238出《玉堂闲话》“大安寺”条记载:唐懿宗年间,有奸猾者想偷大安国寺中的绫,便选一人冒充唐懿宗“衣上私行之服,多以龙脑诸香薰裛,引二三小仆,潜入寄绫之院”。此处的熏衣之法,应该就是将龙脑与其他香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香后裛衣。熏衣之香除了气味要受人喜爱,还要香味持久,这是优质香料的重要标准。如《太平广记》卷414出《独异志》“茶芜香”条所记载的茶芜香,“若焚着衣,弥月不绝”。由于所有的香料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以熏衣也可以当作一种医疗手段。《太平广记》卷477出《酉阳杂俎》“虱建草”条:“人有病虱者,虽香衣沐浴不能已,惟水银可去之。”侧面反映了香衣也曾被人们当成一种治病方法。不仅如此,许多熏衣方都记载于中医专著里,如东晋葛洪《肘后急备方》载“六味熏衣香方”,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五种“熏衣香方”,王焘《外台秘要》记载了五种“薰衣湿香方”。这些香方都是以多种香料按一定比例复合而成,并且用料、配方不尽相同,可见当时熏衣之流行。如《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熏衣方:鸡骨煎香、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枫香、郁金香各三两,薰陆香、甲香、苏合香、甘松香各二两,沉水香五两,雀头香、藿香、白檀香、安息香、艾纳香各一两,麝香半两。右十八味末之,蜜二升半煮肥枣四十枚,令烂熟,以手痛搦,令烂如粥,以生布绞去滓,用和香乾湿如撩麨,捣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以微火烧之,以盆水内笼下,以杀火气。不尔,必有焦气也。又方:沉香、煎香各五两,雀头香,藿香,丁子香各一两。右五味治下筛。内麝香末半两。以粗罗之。临熏衣时。蜜和用。”④熏被,也是古代一种生活习惯,尤其是在冬日,熏被不仅可以使被子更暖和一点,还可以杀菌。至于其工具,香笼是其中一种。白居易《秋雨夜眠》载:“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⑤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专门的香炉可以熏被。《太平广记》卷236出《酉阳杂俎》“丁媛”条载:丁媛“又作卧褥香炉,又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媛始更为之。设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取被褥以为名”。对于“被中香炉”,清人曹庭栋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且在其所著的《养生随笔》中将其与香笼对比。《养生随笔》说:熏笼只能熏香,不适合暖被,因为火气太大,而“被中香炉”则是熏被的最佳工具,并且在当时并有仿制“被中香炉”者,谓之“香球”。⑥

(三)制床枕

床是供人坐卧的主要用具。春秋以来,除了睡觉,人们读书、写字、饮食都可以在床上进行,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的生活饮食转移到桌椅上进行,床成了专供睡卧的家具。由于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人们对其舒适度要求比较高,将香料用于床中,就是提升其舒适度的一种方法。《太平广记》卷226出《大业拾遗记》“观文殿”条曾载:隋文帝观文殿中有五香重床,“春夏铺九曲象簟,秋设凤绫花褥,冬则加绵装须弥毡”。五香重床即以五香木为材制成的床,据《隋书》载,真腊、赤土皆有五香木,真腊国的五香木可以用来烧尸收灰,⑦但其医药价值未有记载。除五香木外,沉香木也是制床的不错选择,《太平广记》卷119出《还冤记》“支法存”条记载:支法存有“沉香八尺板床,居常芬馥”。沉香作为名贵药材,不仅有助眠的功效,而且防潮、杀菌,在夏天卧于沉香床上还可以防蚊虫,从而保证睡眠质量。枕也是人睡觉的必需品,香枕的功效与香床类似,都是在睡眠中保健人体,但这种享受也只是上层阶级才可以拥有,如《太平广记》卷336出《广异记》“常夷”条载:林邑所献沉香镂枕为梁武帝秘惜。作为皇对这沉香镂枕珍爱至极,可见当时其珍贵。

(四)入墨

制墨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制作工艺在不断进步,原料也变得更加复杂。关于墨的原料,秦汉多用松烟、桐煤制墨。汉朝开始出现以中药作为墨的辅料,香料作为中药的一部分,也在墨中得到应用。《齐民要术》卷9记载了三国时期韦诞的合墨法:“……亦以真朱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⑧《太平广记》中也有麝香入墨的记载,卷208出《朝野佥载》“欧阳通”:“欧阳通以松烟为墨,末以麝香。”麝香入墨的主要功效就是碎胶煤气,使墨的气味更加馥郁芬芳。用这种墨进行书画,又为文房生活添一笔雅致。除了麝香,丁香、零陵香、龙脑、藿香、白檀等香也可以入墨,作用与麝香类似。

三、建筑

(一)作涂料

把香料涂在墙壁上,是用于建筑的一种方法。古代将香料涂于建筑内早有汉朝皇后所居的椒房殿。其涂壁所用之椒为花椒树的花朵,将其制成粉末和泥涂壁,使室内空气芬芳而温暖,居住之人便心情愉悦,再加上花椒本身的医用价值,对人体的好处不言而喻。除了花椒,沉香也可泥壁,《太平广记》卷236出《朝野佥载》“宗楚客”条:宗楚客所造新宅,“皆是文柏为梁,沉香和红粉以泥壁,开门则香气蓬勃”。

(二)作建材

将檀香、沉香木之类的木材直接用于建筑中是香料应用于建筑中的另一种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杀虫,维护木质建筑,还可以杀菌、净化空气,保持人体健康。如《太平广记》卷16出《玄怪录》“张老”条载:有一“其堂沉香为梁,玳瑁帖门”,《太平广记》卷237出《杜阳编》“李璋”条载:“杨收造白檀香亭子初成,会亲宾观之。先是璋潜遣人度其广袤,织成地毯,其日献之。”此处的白檀香亭子就是用檀香木所造的亭子。其实,不管是将香料涂在墙上,还是将香木用于房屋中都是非常奢侈的行为,只能上层阶级享受,而在《太平广记》还记载了一种用香更奢侈的建筑,即建筑用香结合两种方法,如《太平广记》中的“芸辉堂”条所记载的芸辉堂。卷237出《杜阳编》“芸辉堂”条载:“元载造芸辉堂于私第。芸辉香,草名也,出于阗国,其香洁白如玉,入土不朽烂,舂之为屑,以涂其壁,故号芸辉,而更以沉香为梁栋……”关于芸辉,其外形洁白如玉,入土而不朽,足以见其质量上乘,沉香则自古以来都是名贵的木料。芸辉堂用与椒房殿类似的方法把芸辉舂为屑涂在墙壁上,又以名贵的沉香为梁栋,其作用已不仅仅为保健、杀菌,更是元载财富、地位的体现。

四、饮食

(一)含咀

把香料含在嘴中是净化口气的一种方法,《太平广记》卷469出《幽明录》“钟道”条说:钟道爱含咀鸡舌香。其实鸡舌香是含香的常用香料,早在汉朝时就有口含鸡舌香的记载,《通典•职官》:东汉“尚书郎口含鸡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⑨至于其产地,《文献通考》中说“杜薄国,隋时闻焉……出鸡舌香,可以含……”⑩到了唐朝,口含鸡舌更加成为一种节俗,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攻讨》诗:“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年。”輥輯訛除鸡舌香之外,《太平广记》中还出现含荷花、含异香的场景。卷23出《拾遗录》“淋池”条载:汉昭帝淋池中植低光荷,“花叶杂萎,芬芳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人肌理,宫人贵之。每游宴出入,皆含咀……”低光荷能香彻十余里,并且令人口气常香,可见其珍贵,可能正是由于它的珍贵,其含咀之法才没能像含咀鸡舌香一样流传下来。异香是气味特殊的香料,由于普通常见香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异香就成了人们对香味的另一种追求,如《太平广记》卷272出《王子年拾遗记》“石崇婢翾风”条载:“使数十人各含异香,使行而笑语,则口气从风而扬。”

(二)调味

天然香料由于其气味芬芳,有医疗功能,人们经常将其作为调味品应用于饮食中,既可以进食欲、去腥解毒,还对人体有一定保健功效。在我国,常用的香料有葱、姜、花椒、桂皮、梅等,由于这些香料生长范围广,在古人的饮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平广记》卷219出《续玄怪录》“梁革”条载:一个叫莲子的丫鬟尸蹶,将她放在床上,床下有微火,“曰:‘此火衰,莲子生矣。且戒其徒,煮葱粥伺焉。其气通若狂者,慎勿令起,逡巡自定。定而困,困即解其缚,以葱粥灌之,遂活矣。正狂令起,非吾之所知也。’”。这是由于葱粥有发汗、复元气的药效。又有《太平广记》卷132出《法苑珠林》“店妇”条载:唐有店家新妇生一小儿,亲族杀羊庆祝,煮羊时“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令产妇抱儿看煮肉”。将葱蒜放入饼中经过烹调后,葱蒜的辛辣味减轻,增加整个食物香味,从而增进食欲。所以当时人们十分喜爱用葱蒜调味的食物。葱蒜之类的香料除了加入米、麦食中增香,还可以放入肉食中去腥,早有《礼记•内则第十二》云:“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或曰:糜、鹿、鱼为菹,麋为辟鸡,野豕为轩,兔为宛脾,切葱若薤,实诸醯以柔之。”輥輰訛又有《太平广记》卷465出《领表录异》“水母”条记载了云母的烹法“先煮椒桂或豆蔻,生姜缕切而煠之,或以五辣肉醋,或以虾醋,如鲙食之”。椒、桂、豆蔻都是去腥的常用香料,今天的肉食烹饪依旧离不开它们。放入食物中与食物一起烹调,是香料调味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香料可以单独调制,佐主食一起吃。《太平广记》卷20出《续神仙传》“王可交”条载:王可交煮鱼时“捣蒜韭以食,常谓乐无以及”。此处蒜韭就是将其捣为泥,与鱼一起吃,依旧起到了去腥、调味的作用。由于香料本身的功效,以其作为主料,制作食物,可当药膳。《太平广记》卷149出《逸史》“术士”条:唐李栖筠吃两盘糕糜后“腹疾大作,诸物绝口,唯吃桔皮汤”。桔皮健胃除湿,治脾胃不调,是治消化不良的好食材。

(三)入酒

香料应用于烹饪中可使食物增香,将其应用于酿酒中更是美味。《太平广记》记载了许多用香花酿的酒,《太平广记》卷321出《冥祥记》“庾绍之”条有“茱萸酒”,卷18出《杜阳编》“元藏几”有“菖蒲花桃花酒”,卷195出《甘泽谣》“红线”条有“芫花酒”。香花酿酒的酿造之法有很多种,同一种香花都会有不同的酿造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已经酿好的酒中放入香花,由于香花放香,酒便可以吸收香花的香味,从而使酒味中透着花的芬芳。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将香料入酒曲再酿香酒。卷233出《王子年拾遗记》“消肠酒”条记载:张华制消肠酒“煮三薇以渍曲蘖”,此法是先将薇的香气浸染到酒曲中再酿酒,从而使酒味更厚。除了酿酒,用香料调酒也出现于《太平广记》中。卷153出《逸史》“李宗回”条:李宗回“及到华阴县,县令传语,遣鞍马驮乘,店中安下,请二人就县。相见喜曰:‘二贤冲寒,且速暖两大盏酒来,着椒葱。’”卷220出《玉堂闲话》“申光逊”条:“即命醇酒升余,以辛辣物洎胡椒干姜等屑仅半杯,以温酒调。”把新鲜的椒、葱、姜放入热好的酒中既降低其营养的损耗,又助酒力,有驱寒之用。

五、医疗

(一)入药

香料基本上都有药用功能。人们的日常用香除了净气辟邪,还可以防病祛秽。因此香料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太平广记》中解毒之药常用甘草。卷24出《酉阳杂俎》“权同休”条载:秀才权同休得病,有一本村人照顾他,权同休“疾中思甘豆汤,令其市甘草。”甘豆汤的主料为大豆与甘草。《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云:“甘草解百药毒,此实如汤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中藜芦毒,葱汤下咽便愈;中野葛毒,土浆饮讫即止。如此之事,其验如反掌,要使人皆知之,然人皆不肯学,诚可叹息。方称大豆汁解百药毒,余每试之,大悬绝不及甘草,又能加之为甘豆汤,其验尤奇。”輥輱訛又有卷171出《朝野佥载》“郭正一”条:郭正一婢玉素以浆水粥毒之,于是郭正一“索土浆甘草服之,良久乃解。”卷408《投荒杂录》“治蛊草”条:有解毒及蛊神用无比的药吉财,遇到中毒的人,“夜中潜取二三寸,或剉或磨,少加甘草,诘旦煎饮之,得吐即愈”。治脾泄,卷278出《稽神录》“崔万安”条:“可取青木香肉豆蔻等分,枣肉为丸,米饮下二十丸。”脾虚即脾虚泄泻,肉豆蔻与青木香对其都有一定的作用,《本草纲目•草部》卷14载:“肉豆蔻可以暖脾胃、固大肠。”輥輲訛青木香可以“健脾消食、散滞气、调诸气”。輥輳訛除了这些草部香料,许多木类香料也可以入药。如龙脑香,《广记》卷414“龙脑树”条载:“龙脑香树……香在木心,中断其树,劈取之,膏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入药用,别有法。”龙脑的药用功能,《本草纲目•木部》卷34载:“妇人难产时,则研龙脑为末,少许,新汲水服,立下。”此外,还可以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去目赤肤翳、内外障眼,镇心秘精,治三虫五痔”。

(二)灸

用艾叶等制成艾卷或艾柱,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太平广记》中艾灸可以引毒,卷220出《玉堂闲话》“蛇毒”条:“赵延禧说:‘被毒蛇咬后,应在伤口处灸以艾柱,引去毒气。’”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疣,卷34出《传奇》“崔炜”条载:崔炜用艾成功地帮一老僧和一蛇治赘疣。艾灸的这两种功能,《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本草纲目•草部》卷15:艾叶“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輥輴訛治诸虫蛇伤“艾灸数壮甚良”。治身面疣目,则“艾火灸三壮即除”。輥輵訛

六、结语

香料的使用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人们家居生活、建筑、饮食、医疗等物质生活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正是基于这些不同用途,它对于人们精神世界才有各种独特的意义:恋人之间用香囊来定情、寄托思念,沐浴香汤可以净化身心,熏衣则成为一种审美标准,香料的品种后来又慢慢演化成身份、地位的象征。宗教生活中,香则是通神、表达对神明尊重的物质,这些都表明香料对人们而言已不仅仅是物质材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参考文献:

①明•周嘉胃:《香乘》,《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二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②屈原撰、徐小马校点:《楚辞》,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③唐•刘禹锡:《刘禹锡集》卷26,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41页。

④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6上“七窍病上•口病第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

⑤唐•白居易著、顾学颉点校《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48页。

⑥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4,上海书店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⑦唐•魏徵等撰:《隋书》卷82,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837页。

⑧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第399页。

⑨唐•杜佑:《通典》卷22《职官四》,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604页。

⑩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32,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07页。

唐•李商隐:《李商隐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崔高维校点:《礼记•内则第十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364页。

第2篇:虎墨沉香范文

不少戏剧曲目,本身就以扇取其名的,如《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蛟龙扇》等,扇在这类曲目中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扇子在孔尚任、罗贯中、曹雪芹诸位大师笔下状物抒情,构成故事情节的楔子。如《桃花扇》中李香君的青楼薄命,三国戏中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潇洒风度,《红楼梦》中“晴雯撕扇”显示了晴雯内柔外刚的性格等。戏曲舞台上使用的扇子,有大折扇、团扇(宫扇)、羽扇、蒲扇、竹扇、鹅毛扇、芭蕉扇等种类。除此之外还有些特定人物,如神仙鬼怪惯用鹅毛扇,孔明专用羽毛扇,铁扇公主用芭蕉扇,帝王用日月扇,李慧娘使用阴阳扇,风流倜傥的唐伯虎用的细骨金面折扇。当然也还有钟离扇、海棠扇、葵扇之类的。观众通过一把扇子,就可以窥视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特征,识别角色的善恶忠奸。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及忠奸富贫的表演,都离不开扇子,扇子成为包括各个行当在内的一些剧目中必备的道具。

戏曲舞台上扇子的基本动作大体有挥、转、托、夹、合、遮、扑、抖、抛等。通过这些动作的组合,配合身段,可以衍化出各种舞姿,以表现人物的情绪,刻画千差万别的各类人物性格。昆曲《牡丹亭•游园》的杜丽娘、春香,《红梨记•亭会》的赵汝舟,京剧《拾玉镯》的傅朋,《贵妃醉酒》的杨玉环,越剧《梁祝•十八相送》的梁山伯、祝英台,柳剧《玩会跳船》的公子,许多剧目都有扇子的技巧表演,可谓特色各具,五彩纷呈。在艺术家手里一把小小的扇子变得出神入化不可思议,千言万语尽在扇中,为舞台增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戏,极讲究“扇子功”,他在《贵妃醉酒》一戏中,借助一柄折扇,把杨贵妃的婀娜醉态表演得维妙维肖。

要想借助扇子的技巧表演,表达人物的感情,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反复的实践,运用时方能得心应手、收放自如,故与翎子功、水袖功、翅子功一样,被梨园行列为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生、旦、净、末、丑各行当皆有此功。因为行当各异,文戏、武戏亦有不同,故使用扇子的式样、长短、色彩也各有不同。一般大花脸使用大折扇,以加强人物的粗犷、豪放、刚强的性格。武丑使用小折扇,显得异常机灵爽快,翻来覆去,妙趣横生。花旦使用小巧带有色彩的绢扇,用以撒娇,掩蔽丑态。小生执扇,微微拂拂以寄情怀。小丑执扇,摇摇摆摆以示狡狯。舞台上演员挥扇起舞,尽展优美的舞蹈身段,塑造出一个个美丽可爱的艺术形象。

戏台上的扇子除了作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道具外,还有虚拟借代的作用。譬如折扇,它可墨,可作刀枪。演员在书房或公堂上下挥动扇子变成毛笔,打开则可作书信、案卷来读;把它放在肩头就变成扁担;把它顶在头上又可当成遮风挡雨的帽子;用手一托又成为茶盘什么的。千变万化,其妙无穷。在戏剧表演中,文生以扇尽展其潇洒,旦角以扇掩饰其娇羞,花脸以扇平添其威武,丑角以扇更逞其滑稽。扇子在在他们手中挥洒自如,翻空出奇,无不各尽其妙,给舞台表演艺术锦上添花。演员除唱、做、念、打舞台上灵活运用好扇子这基本功之外,根据剧情需要、人物性格、出身、职业及人物行当的特征而设计,故也有一定的规范和章法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为此行家们总结出一套舞台艺术用扇之妙诀:“文扇胸、武扇肚、僧扇袖、道扇领、轿夫扇裆、教书先生扇臀部”;“媒婆扇肩、秃子扇头、盲人扇目、妇女扇唇、恶霸扇背、老人扇肩”又有“武者扇前胸,文者扇掌心,商贾莸、扇肚腹,走卒扇头顶”、“旦角扇子不离鬓,小生不离大衣襟。老生垂手扇胯骨,花脸张臂与肩平。文生写字爱扇袖,教书之人扇板凳。苦力之人喜扇裆,盲目之人扇眼睛。”川剧名演员曾荣华总结扇子表演三十个姿式的口诀:

敬恭挽开扇,微笑转关扇。鞭式手洒扇,心悦指顶扇。摇凉掌风扇,扬尘掩面扇。窃听假顾扇,惧见遮羞扇。

望高手翻扇,回翻手背扇。乐极手抛扇,斜身左挽扇。回转右挽扇,接物手端扇。不与隔绝扇,潇洒手摇扇。

拿烛避风扇,看物凤尾扇。炎日遮阳扇,旋风燕子扇。理带左摊扇,抛带右摊扇。寻人遥望扇,俯视背剑扇。

第3篇:虎墨沉香范文

5.金陵十三掐

范永斗租下了一个大画舫。

三个人上得船来,在中间的阁偻里坐下,从窗棂往外观瞧,却又是一种感觉。

早有那船家将一应精致的菜点和香茶美酒端将上来铺摆好了。

二_人喝酒畅谈。却是葫芦头觉得小酒盅虽然精细好看,但太小,喝起来不甚爽快。于是就换了大杯。

范永斗天南海北见识多,说了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让他俩大开眼界;姬龙峰说些修炼拳脚兵器的决窍;葫芦头则讲了行走江湖的关节和门槛。

三人聊得高兴,俱都哈哈大笑。

这时,船家引着一个怀抱琵琶的小姑娘,到了雕花小木门前。

只见她约莫十四五岁,面白红唇。敛衽屈膝坐在门前的船板上,浅浅素手轻拢慢捻地弹开了。

乐声在悠悠的月色和鸣迪的浆声中,甚是好听。三人听了一会儿,继续喝酒畅聊。

当他们所乘的画舫行到夫子庙时,只见那船家在一面大鼓上敲了三下。接着又引来两个比先前那个女孩更好看的小姑娘,一个呜呜咽咽地吹着竖笛,一个唱了起来。

就在船家击鼓的时候,两岸楼上的湘帘都拉了起来。窗口出现了众多穿着轻纱的美女,各自螓首弄姿,凭栏静听。

这一段的河道里点着龙涎和沉香,其烟缭绕画船之上,使人心神俱迷。

原来这秦淮河的夫子庙一带汇集了上百家妓院。她龙峰是埋头练武之人,到了此处也不太明白,只是觉得热闹好看。那葫芦头却早已明白,只是没有说破而已。

饶那范永斗是行走四方之人,这秦淮河的美人胜景还是让他大开眼界。于是他邀请二人下船上了一家很大的花楼。

范永斗安排三个人各居一个阁子,早有老鸨带着几个粉头分头招呼去了。

在香艳环绕中饮酒,对姬龙峰来说还是第一次,但他却好似无动于衷的样子,淡然自若地喝着酒。

范永斗是个见过大场面的人,这里虽然奇特,但也是游玩的念想。

那葫芦头一个人坐在厢房里,却大惊小怪地悄声问坐在他身边的唤作月娃的粉头:“这里一定很贵吧?”

月娃媚笑着问道:“来这里还怕花银子啊?”说着,细手轻抚过他的葫芦光头。这月娃身材娇小,上着纱衣。其全身白暂的皮肤若隐若现,十分撩人。下穿一条藏青包的百褶长裙及地。

不知为什么,葫芦头都不怎么去看月娃,而月娃却是在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葫芦头。

葫芦头:“我还是回船上喝酒吧,这种地方来不得!”这一句声儿稍微大了点儿。

月娃娇笑着说道:“夜深了,水上潮冷,还是偻中暖和。”

葫芦头毫不客气地说:“暖和倒是暖和,搂着银子更暖和。”

旁边服侍的丫鬟脸色一暗,旋即恢复了笑容。只有那个陪着葫芦头的月娃始终笑颜盈盈,好像一切都不关她的事情似的。

正在一旁的老鸨咳笑两声道:“客官玩笑了!”语气中却有些不悦,却是想让彼此下个台阶。

哪知葫芦头却毫不领情,起身就要走。那老鸨上来想要阻拦,却被葫芦头抬手推了个跟头,顿时,场面就乱了起来。

就在丫鬟着忙,老鸨跑了出去叫人时,只见那个陪着葫芦头的月娃忽然起身,叉腰拦住了葫芦头得去路,挥手对丫鬟说:“出去把门关上!”

等丫鬟出去关好门之后,屋中只剩下月娃和葫芦头两个人。月娃劈头向他问道:“你觉得银子重要还是人重要?”

葫芦避开她的眼光:“银子重要!”说罢就要往前闯。

只见月娃挥起玉掌就向他脸上搧来。葫芦头不欲与女人动手,闪身避开,那月娃却不依不饶,双手轮番挥舞向他打了过来,身法快得出奇。

葫芦头大奇,想不到这女子竟是身怀武功!

葫芦头不再躲闪,微笑着运起功来任由月娃捶打。

这月娃的粉拳被震得生疼,略微有些呲牙。葫芦头心中暗笑。

谁知就在葫芦头得意之际,那月娃手法一变,不再用力打实,而是变拳为爪,用涂着红色指甲油的手指在葫芦头隆起肌肉的身上迅疾地双手轮番捏掐。直把他掐得嗷嗷直叫。

原来,葫芦头的硬功只能抵抗击打甚至刀砍枪扎,皮肤却不能经受月娃芊芊玉指的拧掐。不一时,就被掐得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疼得葫芦头满地乱跳。

原来这月娃自小学的一门武功叫作“金陵十三掐”。她已是手上留情,若是将招数使足了,恐怕葫芦头身上的皮肉就要被掐下数块来也未知。

就在葫芦头正要后退的一瞬间,那月娃忽然毫无征兆地从及地长裙下飞起一腿,小绣鞋一闪即没,点中葫芦头的心窝。这一招唤作“电母飞心腿”,是月娃“金陵十三掐”之外的另一个绝招。

这招裙里腿来得隐秘突然,葫芦头猝不及防,心口挨了一下。若是换做平常的招数,力道再大他也能禁受得住,只是月娃这招“电母飞心腿”带着旋转的劲力,再加上在他将退未退之际踢来,直接就破了他的金钟罩。

葫芦头心口一阵恶心,倒在了地上。再看他心口的衣服已被碾碎,赫然现出一个圆圆的足尖印。

月娃没有乘胜追击,还是在原地叉腰而立。

葫芦头起身晃了晃身子,没觉得有什么大碍,只是脸上已挂不住了,涨得通红。

那月娃不依不饶地问道:“还想走么?”

葫芦头摇了摇铮亮的大光头,气哼哼地坐在了桌旁的椅子上。

月娃端起了酒壶给他斟了一杯碧绿的女儿红,然后笑盈盈地给自己也斟了一杯。

却说红比满面的范永斗来到姬龙峰所在的阁子,见他还在正襟危坐地独自喝酒,不禁一笑。

二人去找葫芦头,却被月娃挡在了阁子外边。

月娃:“这个人现在已经是我的了,你们先回去吧。”

范永斗和姬龙峰莫名其妙地看着她,不知就里。这时就听阁子里面葫芦头的声音传出:“你们先回吧!我随后去找你们。”

月娃身后的丫鬟掩唇偷笑。

葫芦头一夜未归,第二天回来后向范永斗借银子要给月娃赎身。范永斗也没说什么就给了他一笔银子,葫芦头捧着去了。

下午申时,姬龙峰和范永斗来到了设擂处,擂台周围已聚了很多百姓,各路豪杰英雄隐约混杂在其中。

在两个擂台的中间扎了个棚子,两边各有一队士兵护卫着几个明朝的官员,后面插着几面旗子。

拳脚擂台之上,只见一个粗壮的南方打扮的汉子一掌撩在了一个年轻人的脸部,年轻人本能地用手揉眼,粗壮汉子却不依不饶,又是一掌拍在了年轻人因揉眼睛而翘起的肘部,只听“啊”的一声惨叫,年轻人的眼睛已被自己的手捅爆了,当时就晕了过去。

两个兵士上来将年轻人抬了下去。前面观看的众人一阵吼喊,后面的观众因没看清怎么回事儿,纷纷打听。

一个矫健的北方打扮的青年翩身而上。二人相向一抱拳。壮汉首先发拳,劲力雄遒,挂带着风声擂向青年的左耳,又是要命的狠招!

青年出左臂一架,却被打得身子一晃,壮汉紧接着左拳一记掏心。青年忙向后退了两步,紧接着一记飞腿横抽向壮汉的头部,比刚才壮汉的那几拳更有劲儿,更迅猛。

姬龙峰看出这青年刚才退的两步很有讲究,竟然是著名的“玉环步”,就是当年武松打蒋门神的招数。

壮汉忙向后退,却为时已晚,被青年的脚尖挂到了颧骨,饶是他侧身泄了点儿劲,也被踢得转了半圈,晕倒在地,看来颈椎伤得不轻,不死也瘫。想是这青年恼他出手狠毒,所以将腿力发出。

待壮汉被抬下去之后,又有几人轮番上台,都被青年迅猛的腿法打败。姬龙峰看出这青年使的是八闪番,八闪番属温家流派,称枝子门,是大明朝十大拳种之一,是少林宗法。自宋朝就已形成,端的厉害。

眼见得那青年已连续打败五个对手,一时而没人上台挑战。青年负手而立,台下的人们议论纷纷,称赞不已。

这时,只见一队兵士簇拥着一员威严的武将向擂台北面的棚子行来,刚才坐着的官员们都纷纷起身迎接,有的执礼甚恭,有的则是应付敷衍。那武将当中坐了,众官员继续观看台上的情形。

停了片刻,一个精瘦的中年汉子跃上擂台,朗声道:“我叫梅元古,人称铁腿梅。看你腿法不错,特来会会。”

青年说一声“领教”,不再多说,从几步外纵身飞腿踢向梅铁腿,那梅铁腿不闪不避,也是起腿一迎,众人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见那青年已然跌出丈外。青年起身,有些艰难地边下擂台边赞了一声:“好铁腿!”原来青年在对腿的一瞬间,就感觉好像撞到了铁柱子上一样,不禁由衷佩服。

一个青年道士缓慢地走上了台子,起于对梅铁腿打了个问讯,然后站在那里不再有动静。

台下行人嚷道:“怎么道士也来打擂啊?”

有人接口道:“道士进得了皇宫,怎么就上不得擂台呀!”

台下众人一片哄笑。原来,明宪宗成化年间,有一个叫李子龙的妖道在旁门左道上有了些道行,进而四处蛊惑人心,在朝野民间都有了些名气。掌权太监常引他入宫及在万岁山等处游玩。众宫女争相用私房财宝金银请李大师用法术使她们能在皇帝那儿得宠直至有喜。得了钱财的李子龙装神农鬼一番后,竟然先后与数名宫女通奸,直到事情败露被锦衣卫抓了现行才被斩首。这件事流传甚广,为坊间津津乐道。经过几十年的演绎,已传得离了谱儿了。故众人哄笑。

那青年道士对众人的哄笑好似充耳不闻,调息凝神,犹如木人一般。

那梅铁腿停了一阵,见官府并未阻止,遂抱拳施礼,与他放起对来。

梅铁腿有脚斜身踹击青年道士的肩部,却只见那青年道士身子往前一闪而进,梅铁腿就飞跌了出去。台下的众人大多没看明白怎么回事儿。

别说众人没有看出来,就连那倒地的梅铁腿娿没明白怎么回事,以为是自己大意,起身再次走上前来,不服气地还要比试。

姬龙峰却看得真切,原来那梅铁腿虽然腿功惊人,但禁不住青年道士的柔滑之力。这青年道士使的是沾衣十八跌中的“斜步单鞭”,和八番手的“捋手扑面”有些相似。

梅铁腿迅捷地再次起腿。这次采用正踢道士腰部,只见那青年道士同时也正面起腿,梅铁腿被踢得再次跌了出去。梅铁腿沮丧地起身,一言不发地下台去了。

龙峰知道青年道士使了技巧,却也没十分明白。他知道这沾衣十八跌是“千跌张”传下来的武当派武功。“千跌张”真名张松溪,修行于浙江宁波四明山,其功夫源于武当遇真宫张三丰道家祖师脉系。姬龙峰今日见得真传,感觉技痒难忍,不由得走上擂台。

龙峰施礼:“在下山西她龙峰。道士何名?”

青年道士:“道士无名。”

姬龙峰也不点破,微微一笑。照着梅铁腿的样子也是一腿向那道士踢了过去。

青年道士晃手封眼,同时起腿,姬龙峰看得真切,那青年道士起腿的一瞬间脚尖有一个勾拨的动作,原来梅铁腿就是被这么个小动作弄倒的。姬龙峰这起腿却是虚招,只轻轻一抬就迅速地落实地,正是“起而未起”,晃过了道士的勾拨腿,一招“老熊观天”,向上直捣青年道士的手腕。

青年道士收手一抹就触到了姬龙峰的前臂,往下一撸就要抓手腕要害。不曾想他怎么撸不动姬龙峰的手臂,反被弹得身子向上震了一下,就在他身子震动的一刹那,姬龙峰脚下一别他的后腿,一个鹰形发出,用得却是发人的劲儿,就只见那青年道士的身子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向擂台下一个老道士身上落下,比刚才梅铁腿飞得更高,更远,更飘。

原来在青年道士上擂之时,不远处的姬龙峰早已看出他和那个老道士是一伙的。

就在众人惊呼闪避之时,只见那老道士抬手在青年道士腰里一扶,青年道士已经稳稳当当地站在了地上,却是满脸愧色。

老道士却也不说什么,扭头就走,青年道士低头跟在身后,远去。

暮色已降临,主事官员命人点起火把,名两边擂台的第一名对阵。又是三通鼓响,震人心魄。

一个高大的身影跳上了擂台,带起的风声将擂台边的火把吹得暗了一暗,姬龙峰一种强烈的熟悉感涌上心头。

待擂台边的火把重新照亮的时候,姬龙峰香到站在对面的人果然是他——师兄袁为虎!

袁为虎站在擂台上,阴沉地俯视着她龙峰。台下的众人只感觉一个金刚从天而降,惊得乍舌不已,半响才开始唏嗦议论。

面对比自己高出一头多的袁为虎,姬龙峰心中十分激动,这个从小一起练武、少林寺一起学艺十年的家遭惨变的发小,是自己这二十多年生命历程和体验的最重要的见证人!

此时姬龙峰父母双亡,家中曾有一个哥哥后来也不知了去向。虽然现在有结拜兄弟范永斗,但袁为虎却是最熟悉他的人。想到这里,她龙峰看了一眼台下人从中的范永斗,好想让他分享自己一下此时复杂的快乐心情。

袁为虎:“兄弟,别来无恙!咱们见个胜负吧!”

姬龙峰叫了一声“袁师兄”,看着对方阴沉的表情,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他心情复杂地看着袁为虎,顿了片刻,刚要抬手抱拳,只听一声暴吼,如巨人一般的袁为虎已一招岳氏散手的“拦腰锤”扑了过来。

要说这对师兄弟从小一起练岳氏散手,这招拦腰锤对谁来说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招数了,这回袁为虎使来却是和十年前大不相同,人高马大的他弓步长身,不打上盘却攻中路,却是下式拦腰锤。

同样的招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使出的特点和效果都大不相同。袁为虎一伸手,就是要用少年时师门的拳法考量姬龙峰。

姬龙峰并不接招,而是略退半步运起鹰把内功,一个激灵劲,左手已打在了袁为虎攻来的手上。

袁为虎手腕上部剧痛,忙变换招式,拳脚相加地不停息地进攻,因为他知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越是在吃亏的情况下,越要狂风暴雨般地进攻,才能压制住对方的反扑。

姬龙峰此时不管袁为虎使出什么招数进攻,他都不与其正面交锋,而是运气雄浑无比的英雄式,以快如闪电的速度打击对方攻来的手足,正克制住了袁为虎身高力大的优势。

却说擂台之上,袁为虎收了手,仓啷一声回身去台边拔出从少林寺偷来的宝刀:“姬龙峰,咱们接着把上次的架打完吧!”。

袁为虎所说的没打完的架,指的是离寺前的那场不分胜负的比武。

姬龙峰见他要比器械,也下台向兵士借来一杆大枪,上台侧身面对袁为虎,枪尖点地。

二人相距有两丈远,袁为虎双脚一震地,刀尖冲前簌地向姬龙峰窜上,别看他身材巨大,却是人刀合一,动若雷霆闪电。姬龙峰大枪一抖,枪花罩住了袁为虎的来势。袁为虎刀势一变,缠头裹脑,锋利的宝刀直削大枪的枪头。姬龙峰知道这把少林宝刀的厉害,不去硬碰,枪法中夹杂着棍法,使得回风舞雪,不让袁为虎近身。

袁为虎砍不着大枪,一声咆哮,使出刀圣人所教的新招,刀锋顺着滑如蟒蛇的枪杆向龙峰的前手切去。

姬龙峰和袁为虎此时已是近身相搏,龙峰一杆大枪配合着身法,真是龙盘凤舞,神出鬼没,不愧人称“神枪”。袁为虎虽然在招式上也不一定输于姬龙峰,但是靠了锋利无比的韦刀,似已抢占了先机,三分防守、七分进攻。姬龙峰防刀也防人,手中一杆兵士普通的木质大枪,如不是他用柔滑之劲配上敏捷的身法,恐怕早就变成七八段了。

袁为虎久战不下,有些焦躁,放出了胜负手!

他挥刀使出一招“风卷残云”,端的厉害!一般的对手在他这一招之下,大多会被砍成几段。姬龙峰脚下步型连变,身法侧移之时,用枪杆后端瞅空反手向袁为虎咽喉崩挑,真是令人猝不及防,身材高大的袁为虎一个大跨步向后躲了开来。

就在同时,姬龙峰也向后一个大跳,重新拉开了距离。刚才他的那一挑,用的正是英雄式熊形挑领的劲力,雄浑崩脆。饶是袁为虎身大力不亏,手握宝刀,且得了“刀圣人”的真传,也被逼出了圈外。

棚中的官员们不有意得和场外的百姓一起发一声喊“好!”其中几个武官更是看得入神。尤其是后到的那位职位最高的武将,看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至于那些兵士则充满钦佩敬仰乃至崇拜之情。连那几个文官也都看得咋舌不已。

姬龙峰将大枪搁到地上,冲棚子里的官员抱拳,朗声说道:“我和他是师兄弟,不欲同门相争?”

一众官员都望向中间的武将模样的人。那武将哈哈大笑:“今日选得二位英雄,大明之幸!都随我去面圣去吧!”众将士和百姓一起欢呼。

中间那位武将打扮的人名叫史可法,任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却说史可法将二人带上朝廷,文武群臣啧啧赞叹,尤其惊异于袁为虎的高大威猛。纷纷向弘光帝贺喜朝廷得人。当下钦命二人为从六品,升授袁为虎为忠武校尉,授姬龙峰为忠显校尉。

弘光帝当晚宴请群臣。酒过三巡,首辅马士英命袁为虎演武助兴,袁为虎手持木刀盘旋往复,虽然身材巨大,但身法不见一丝拖沓。舞到后来只见刀光不见人影,惊得众人目瞪口呆。

弘光帝赐御酒一大樽。袁为虎谢恩后一饮而尽,

史可法命姬龙峰展示武功。龙峰走到场中,起手“老熊观天”,接着慢慢地使出“鹰击大地”,正是英雄式。众人看不出什么新奇,有些失望。

姬龙峰轻柔地往来反复数次,然后缓缓收势。

马士英怂道:“姬校尉你好大胆!怎敢戏弄圣上?”

姬龙峰施礼答道:“在下不敢发力,恐惊着圣驾。”

史可法向弘光启奏道:“圣上可赐姬龙峰无罪,好让他一展武功。”

弘光准奏。只见她龙峰还是一个“老熊观天”,却是劲力鼓荡,衣袍猎猎作响。紧接着一个前扑,手足齐至,全身发力,震得大殿腾地一声大响,惊得众人为之一凛,桌前的酒具都为之颤动不已。

弘光大喜,照样赐酒一樽。君臣俱都欢喜得人。

只见马士英上台向弘光帝密奏一番,弘光帝询问袁为虎和姬龙峰二人可曾有家室,姬龙峰禀报山西老家已有亲事,袁为虎却是孤身一人。

弘光当众宣布将马士英之女许配袁为虎,众官员纷纷庆贺。

袁为虎入赘马府,官职升得飞快,未及就升为从四品,升授显武将军。每日跟着马士英上朝,侍奉弘光阜帝,正是春风得意。

姬龙峰则住在军营,跟着史可法每日里操练兵士。

最近南京云锦的价格忽然涨了起来,范永斗于是将手中本来要运往北方的货都高价卖了出去,算是赚了一笔。然后他在价格回落时用所有资金重新将云锦买入准备再运回北方。不曾想到最近几日云锦价格连连暴跌,范永斗心疼得顿足不已。

一日,姬龙峰抽出空来换了便装,去客栈看望多日不见的范永斗和葫芦头。范永斗和赶来南京的哥哥范永魁带着葫芦头正与一位的文士喝茶,那位文士名叫侯方域,相貌普通,气度却非凡,不过眉宇之间隐隐有着郁积之气。

范永斗见到把兄大喜,让葫芦头唤上暂时安顿在客栈的月娃,邀众人去夫子庙寻得一处酒楼摆下酒宴。

席间,姬龙峰得知范家兄弟在向侯方域求字画,这侯方域喝了几杯之后,要来笔墨画了一幅水墨丹青,灵秀隽永,众人喝彩。

侯方域得知姬龙峰为史可法的部下,十分高兴,大赞他们为国家栋梁。

酒席散后,范家兄弟见留不住姬龙峰,就强塞给他一包银子。龙峰对葫芦头叮嘱了几句之后,独自走在返回军营的路上。

夜晚的南京城里十分热闹。姬龙峰行至一集市,只见男男女女纷纷攘攘地向一处聚集。他好奇地过去一瞧,原来是一个瘦高的红衣女子在卖艺。

只见那红衣女子在一根绳子上连翻几个跟头,稳稳当当地一个亮相,饱满的杏眼十分闪亮,秀气的瓜子脸上鼻梁高挺,煞是好看!就在众人看得发呆之际,只见她的琼口里却喷出了一团火焰,差点燎着近旁的看客,众人惊得退出一片空地。

红衣女子翻身跳下绳子,在空出来的地方舞起了一块红绸,众人又是一阵喝彩。那女子起身托着盘子向看客们讨彩。

姬龙峰看得心里惊诧不已,这么一个美貌女子一个人行走江湖,没有过人的武功防身,却是万万不能。

正想得出神的时候,女子已到了他跟前,笑盈盈地递过了托盘。

姬龙峰摸了摸身上,除了刚才范家兄弟给的那一包银子外,并无零钱。不得已,从包里取出一块银子搁到了托盘上。

红衣女子杏目微微往大一睁,眸子盯着他的眼睛停了片刻,方敛容道了个万福。

姬龙峰只觉得血往上涌,已是被她盯得满面通红。从小到大,还没有一个女子这么看过他!

来自北方身形高大的姬龙峰,和红衣女子高挑的身材映在一起,给人一种出众的感觉。旁边的看客们看着这俩人眉目传情,不由得交头接耳。

有看过擂台的人认出了他:“姬龙峰!他是姬龙峰!”

那场擂台比武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了,但留给南京人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姬龙峰和袁为虎惊人的武功,让南京人对安逸的生活又多了几分信心。再加上袁为虎一夜之间成为马士英的东床快婿,更是让市井小民们羡慕叹息,已是传为佳话,妇孺皆知。

所以,当有人认出姬龙峰后,呼啦一下,众人就把他连同红衣江湖女子一起同了起来,有人问长问短,有人对着他俩指指点点。

这一下,该轮到红衣女子脸红了。从小到大冲州撞府,千千万各色人等面前演艺献技,她可以说算是久经江湖了。可当人们把她和姬龙峰同起来的时候,她竟然莫名其妙地脸红了!想到这儿,她觉得脸上更红了。

“好呀,原来你急着离开我们是要来这儿会相好啊!”一个女子向前分开众人,大声地喊道。

姬龙峰回头一看,竟然是月娃和葫芦头。原来他俩在城里逛街,碰巧也来到这里。

姬龙峰忙阻止道:“不要胡说!”心中怕红衣女子生出误会,“我们也是才见,”说着扭头看向红衣女子。

这红衣女子抬起了螓首,脸上红潮却已突然退去,眼睛却亮得水汪汪的。她大方地抱拳说道:“在下卫秋绳,幸会各位。”

葫芦头这时忙过来解同:“姬兄弟这边说话。”说着拉这姬龙峰出了人群,在不远处站定说话。老于世故的月娃却在那边帮着卫秋绳收拾好东西,随后赶了上来。

月娃好像已经和卫秋绳很熟络了似的,挽着她的胳膊体贴地问道:“你还没吃饭吧,走吧,面河楼,我请客!”

要说这“面河楼”却是大大的有名,它占据着夫子庙一带上好的位置,且面对着秦淮河,景包绝佳。书中以后还会提到。

四人上得二楼,靠窗坐下。此时正值四月天气,风从河面上吹来,清爽宜人。

月娃作为本地人给大家点菜。其实要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她也不算本地人,只是在南京待得久了而已。

月娃点了一个来“面河楼”必点的菜“新叶盒”,边和小二点菜,边卖弄地说道:“其实就是韭菜盒子。”

紧接着月娃点了“过油肉”、“葱炒台蘑”“酱炒羊杂”“黄河面皮”,然后又配了两样绿色小菜。补充说道:“主食饴铬随后再上。”

姬龙峰突然问小二:“有没有羊肉汤?”

葫芦头莫名其妙地看着姬龙峰,问道:“姬兄弟,咱还没喝酒,你怎么就想喝汤了?”

姬龙峰哈哈笑道:“酒当然要喝!但这个羊肉汤你可是要先尝尝啦。”

原来,姬龙峰坐在一旁听着月娃点菜,头一个“新叶盒”不明就里,第二个一听是“过油肉”,就知道这家酒楼是山西人开的了。果不其然,后面的几个菜都是山西菜或吃食儿。姬龙峰记忆深处的“羊肉汤”再一次被唤醒了,脱口就点了出来。

那小二笑嘻嘻地接口道:“有啊,客官,您是内行。”

姬龙峰笑笑:“我是山西人。”

卫秋绳的杏眼闪了一下。

月娃笑着说:“山西人当然喝杏花村的汾酒了,来一坛儿。”

到底是大酒楼,不一时,酒菜都已上齐。大家喝了口汾酒,清香无比。龙峰和葫芦头用的人盅,都是身有武功的月娃和卫秋绳却用了小盅。

月娃指着“新叶盒”问大家:“你们知道这个菜为什么叫新叶盒么?”

众人都说不知道。

月娃看着姬龙峰说道:“山西人也不知道了吧!?告诉你们吧,”说着一指窗外的招牌方向,“这酒楼叫什么?面河楼,于是就有人说什么面和心不和,于是这里的山西老板就想出这么一道菜。”

卫秋绳笑道:“新叶盒,心也和。”

月娃接着说道:“生意人来谈生意,要是不点这道菜,就会让对方不高兴。”

葫芦头摇了摇大光头说道:“还是不对!这水是代表财的,面前河里的水都流走了,不好吧?”

姬龙峰问道:“你看这水是流向什么方向的?”

葫芦头看了一眼答道:“向西。”

姬龙峰笑通:“这水都流到山西了。”

月娃:“呵呵,这酒楼也就只有山西人开得。”

众人大笑,举杯。

姬龙峰有十年没有吃过家乡菜了。他吃着香而不腻的过油肉,品了品裹在肉上面过了油的勾芡,心中想起了他的妈妈。

虽然姬龙峰出身富家,但他妈妈还是时不时下厨给他做好吃的。

红衣女子卫秋绳渐渐地和大家也话多了些,原来她从小跟一帮江湖艺人长大,四海为家。最近躲避战乱来到南京,其他的江湖艺人在另一处卖艺,所以她今天只身一人来到秦淮河畔。

月娃一指葫芦头对卫秋绳笑道:“他和你是同行。”

葫芦头嘿嘿笑着抱拳道:“我是外行,还得向你多请教。”

众人有说有笑,酒喝得正高兴。

“老乡吃得好么?”一个英俊的中年人笑呵呵地端着杯酒,在小二的带领下来到他们桌前,操着浓重的山西平遥口音热情地自我介绍,“我是这儿的老板,杨福星。”

姬龙峰慌忙起身,拱手施礼:“幸会!杨老板,在下姬龙峰。我们正夸您这儿的才好吃呢!”其他各位也都一一和杨老板打了招呼。

杨老板举杯敬了各位酒后,姬龙峰邀他入座攀谈?原来,这杨福星老板是山西平遥人,平遥人自古就有走四方出来闯荡的传统,而且平遥人有个特点,无论出来走南闯北多久,尽管也能学会官话,但都喜欢说乡音。

杨福星的父亲也不例外,当年但这小担子沿着这秦淮河卖河捞面,由于其手艺好,做出的河捞面香软可口,远近闻名,人又勤勉,所以生意非常红火。到了杨福星这一代攒下了足够的本钱,开了这个酒楼。

“山西的好东西太多了,我爹弄来一个河捞面就盖起了这个酒楼。”杨福星老板握着姬龙峰的手感叹道。

“是呀,这么地道的山西菜,范弟要在就好了。”龙峰感叹道,对杨老板道:“我有个兄弟,也是从山西来南京经商的。”

葫芦头接口道:“明天我就叫他来喝酒。”

杨老板大喜:“明天我做东,请咱们的老乡在面河楼聚聚!今天在的各位也请一起来。”

姬龙峰央了一口台湾,说道:“恩,这是五台山的蘑菇,也不知道您是怎么弄过来的?”

杨老板笑嘻嘻地答道:“这可是稀罕东西,我这儿也不是总有。我有个师弟在五台山学艺,时不时派徒弟给我送些来。”接着如数家珍班底说道“都是干的。要是新鲜的台蘑做出来的味道会更好。”

小二给各位上了羊肉汤,肥瘦相间的羊肉切成大片,配上粉丝用滚热的高汤烫熟,再撒上切碎的葱花和香菜。

看着姬龙峰啧啧有声地吃喝着羊肉和羊汤,杨老板道:“这个羊汤是我刚从大同人那儿学来的,不知味道怎么样?”众人都忙着吃喝,纷纷竖起大拇指,有的含混地说好。

一阵风卷戏云的吃喝之后,众人纷纷叫好,端起洒来喝得很痛快。

这顿饭杨老板死活不肯收钱,但姬龙峰在临走前还是留下了一锭银子。

卫秋绳回到客伐,赵老爹和卖艺班子的众人都在等着她,责备她不该和陌生人喝酒到这么晚。但当得知是擂台英雄姬龙峰时,大家态度一变,热烈地议论开了。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