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

第1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

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我国尚处于对该技术研究的初级阶段,随着知识理论系统的逐步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实现与IT技术的融合,从集成控制的基础上发展为智能化控制,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究电气自动的原理,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论述。

1.电气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是对其控制系统的完善设计,主要设计思路集中于监控方式,包括远程监控和现场总线监控。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作为系统核心的计算机其主要作用是对所有信息进行动态协调,实现相关数据储存和分析。计算机系统是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基础。在实际运行中,计算机主要完成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数据,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计算机快速完成对大量数据的一系列操作从而达到控制系统的目的。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启用方式多种多样,当电气自动化系统功率较小时,可以采用直接启用的方式实现系统运行,而在大功率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要实现系统控制必须采用星型或者三角形的启用方式。除了以上两种较为常见的控制方式以为,变频调速也作为控制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从整体上说,无论何种控制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保障生产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

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将发电机、变压器组以及厂用电源等不同的电气系统的控制纳入ECS监控范围,形成220kV/500kV的发变组断路器出口,实现对不同设备的操作和开关控制,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调控系统的同时也能对其保护程序加以控制,包括励磁变压器、发电组和厂高变。其中变组断路器出口用于控制自动化开关,除了自动控制,还支持对系统的手动操作控制。

一般集中监控方式不对控制站的防护配置提出过高要求,因此系统设计较为容易,设计方法相对简单,方便操作人员对系统的运行维护。集中监控是将系统中的的各个功能集中到同一处理器,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因为内容比较多,处理速度较慢,这就使得系统主机冗余降低、电缆的数量相对增加,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投资成本,与此同时,长距离电缆容易对计算机引入干扰因素,这对系统安全造成了威胁,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集中监控方式不仅增加了维护量,而且有着复杂化的接线系统,这提高了操作失误的发生几率 。

远程控制方式是实现需要管理人员在不同地点通过互联网联通需被控制的计算机。这种监控方式不需要使用长距离电缆,降低了安装费用,节约了投资成本,然而这种方式的可靠性较差,远程控制系统的局限性使得它只能在小范围内适用,无法实现全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构建。

针对综合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采用现场总线的方式进行监控,这种监控方式的通讯总线由串行连接的智能设备及自动化系统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具有针对性目标。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不仅具备远程监控方式的所有优点,而且减少了大量设施(如隔离设备、端子柜和模拟量变送器及、I/O卡件等辅助元件、设备的安装,并可以实现智能设备就地安装,直接连接通信线与监控系统,所需控制电缆的数量大量降低,减少了投资成本,也不需要复杂的安装维护工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运营成本大幅度缩减。因此,在发电厂智能监控等大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是未来自动化控制的研究方向

2.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控制,二是系统运。

系统控制的特点是:显示控制屏按钮齐全,对于信息的显示更为直观,指示灯的寿命较长、灯光效果好,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一般热机设备想比,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量相对较小,数据采集对象范围窄,控制系统的运行频率低,但具有系统运行快、准确性高的有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设备保护自动装置以及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拥有较为完善的系统安全运行和应急维护处理保障,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可以立即完成一系列连锁控制,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除此此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智能判断能力,系统灵活性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运行的损耗和电耗,从而提高了持续生产的能力。

3.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1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分析

电气自动化系统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用于居民楼宇、商场安保等生活设施外,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中电控系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平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需结合系统设计方法分析,应用到这一功能设计的部分就是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实应用。

在我国,电力工业已经成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大范围应用平台,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自动控制系统保障了电力机组的安全,提高了经济效益。

电力工业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负责对机组主、辅机的控制,计算机实现了电气机组参数集成,同时对回路进行调节,可以完成联锁保护和顺序控制,电控系统在直观的显示系统参数的同时还能对系统异常提出预警,实现性能计算,实时监测、趋势记录,打印报表,帮助操作人员排除故障。

在电力工业中,电气自动化系统包括炉协调控制系统、汽机电液调节系统、炉膛安全保护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汽机监视保护仪表等,这些系统平衡机组各项输入与输出间均衡。电气自动化系统成为我国大型火电机组稳定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控系统的发展具有分散性、开放性的特点,同时应具备信息化的特征。目前我国对于电控系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综合计算机技术与电控技术,逐步建立开放式的研究发展平台,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和IT平台相互发展并融和,两者之间不同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对于软件结构的合理性、拓展空间、通讯数据接受能力以及组态环境使用和统一的要求更高。

4.结语

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方向是低耗、优产等环保节能方面,通过研究者的不断努力,电气自动化系统将更加准确、快速、全面,随着电气自动化的逐步优化,性能将不断提高和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彭日宽.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2]孙中建,卜留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机电信息,2012(33).

[3]朱建仕.浅谈电气自动化在建筑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第2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方案设计;安装调试;电力调度;系统选型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system design system selection, automatic principles are discussed, power auto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the obvious effect,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leve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automation technology; Design; Installation commissioning; Power dispatch; System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目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正在兴起,在电力系统建设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环节,自动化的系统如何进行设计,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建设和改造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众所周知,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包括继电保护、变配电站集中监控以及远方调度管理部分。智能化开关与智能化开关柜,以及变配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集继电保护、数据监测及远方调度于一体,在变配电自动化设计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

一、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

1.智能保护与综合自动化技术

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对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电站。智能自动化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

对电力系统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引进了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该仿真系统不仅可进行多种电力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实验,提供大量实验数据,并可和多种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新装置的测试,从而为研究智能保护及灵活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

3.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中低压网络数字、配网模型、高级应用软件、信息配网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路由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将输电网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4.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将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方案设计思想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与电力系统通信,从信息流的角度看,保护控制、测量的信息源都是来自现场,只是要求不同而已。保护主要采集设备的故障异常状态信息,总控单元直接接收来自上位机或远方的控制输出命令,经必要的校核后可直接动作至保护操作回路,省去了遥控输出、遥控执行等环节,简化了设备,提高了可靠性。

1.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选型

主要从电力自动化系统监测与远方调度方面考虑,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保护而言,应优先考虑选用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选型接线比较简单,应以常规继电保护为主,选用价格低、性能可靠的智能化开关,可以取消常规继电保护。

2.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原则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电气主接线方式按原设计不变,在单线系统图的设备型号说明中应注明采用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后所增加的设备数量与型号,如电量变送器,电力监控器等。对于需要通过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进行远方遥控操作的开关,一定要选用能进行远方分、合闸功能的自动开关。开关运行状态要进入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开关,一般要有一对独立的常开接点引入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低压自动开关的型号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满足这一要求,多选一对常开辅助接点。对继电保护设计来讲供电系统可以考虑选用变压保护,而且应优先考虑采用变压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三、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综合技术化系统

1.综合自动化系统外部电缆设计

变配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外电缆设计非常简单,只有一根通信电缆与一根交流220V电源线。通信电缆一般选用计算用屏蔽电缆,使用一对备用一对,也可以选用双芯屏蔽双绞线。大型变配电站也可以考虑使用光缆,电力监控器应由专用电源集中供电,以保证供电可靠性,增加抗干扰能力。有些电力监控器可以用220V直流电源供电,此时可以由直流屏集中供电,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一般应选用只有监控功能的电力监控器。变配电站数量少时,可以不设现场控制站,电力监控器的通信电缆可以直接引到中央控制站。

2.变压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用

变压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成套设备生产厂商有很多,例如国内的鲁能、南瑞,国外的SIMENS、ABB等公司。应该根据实际设计要求与系统的功能,综合考虑选功能,一般的变压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该具有数据库功能、高级专家功能、运行管理功能、网络互联功能。选用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好、性能价格比高。变压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用一定要科学、合理,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设计提供精确的数据,为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设计做好技术保障。

四、结语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深入,这也使电网管理方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使一些概念不断被更新和修正,传统的技术界线逐渐模糊,各种原来看似不相关联的技术会彼此融合和渗透,这些推动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王仁.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处理中应用思考[J].北京技术,2009(11).

第3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力;电气;自动化;DCS;智能

目前,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不断走向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1.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

1.1智能保护与综合自动化技术

人们已经将最新的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提高了智能化的程度,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有了质的飞跃。除此之外,相关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使整个电力系统朝着综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分层式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用于不同电压的电站。智能自动化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

对电力系统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引进了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该仿真系统不仅可进行多种电力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实验,提供大量实验数据,并可和多种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相关的实验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得第一手宝贵的实验资料,从而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1.3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配电工作在电力系统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配电工作主要由人工手动操作完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改变了这种情况,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重复劳动量减少。特别是随着一些高度智能化的配电管理软件的开发以及应用,能够有效的代替人工完成配电工作,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1.4人工智能技术

为了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被应用到了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来达到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2.电力自动化的智能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力系统的控制的提高,一些先进的控制手段不断地引入电力系统。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十分常见。

2.1模糊逻辑控制技术

模糊逻辑控制是模拟人的模糊思维方法,用比较简单的数学形式直接将人的判断,思维过程表达出来,用计算机实现与操作者相同的控制。

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力技术的各个方面,使人更容易操作和掌握。相较于建立常规的数字模型,建立模糊关系模型非常简易,在实践中有巨大的优越性。模糊控制通过已经存在的控制规则和数据,对模糊输入量进行推导,从而得到模糊控制输出,进入实时控制。这种模拟人脑的智能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有效处理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问题和由于噪声造成的问题,通过模糊只是的言语变量表达专家的经验,与人的表达方式接近,只是的抽取和表达更容易完成。

2.2专家系统控制技术

专家控制(EC)是指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与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相结合,仿效专家智能,实现对较为复杂问题的控制。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对电力系统处于警告状态或紧急状态的辨识,提供紧急处理,系统恢复控制,非常慢的状态转换分析,切负荷,系统规划,电压无功控制,故障点的隔离,配电系统自动化,调度员培训,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报,静态与动态安全分析,以及先进的人机接口等方面。虽然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难以模仿电力专家的创造性。

2.3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综合智能控制包含了智能控制与现代控制方法的结合,如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或自组织模糊控制等,也包含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结合。

在电力系统中研究得较多的有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神经网络适合于处理非结构化信息,而模糊系统对处理结构化的知识更有效。人工神经网络控制主要应用于低层的计算方法,把感知器传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安排和解释,模糊逻辑控制则提供应用个挖掘潜力的框架,用来处理非统计性的高层次的推理,所以,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盒模糊逻辑控制这两种技术正好互补,相结合可以相得益彰,有良好的技术基础。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以负荷频率控制、经济负荷分配、电压无功功率控制等属于电能质量的提高、经济性的改善,以及对所辖发电厂、变电站集中监视控制,实行节省人力和无人化为主要内容,以计算机系统为依托,以分层控制理论为指导而实施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基本工作流程是,在相对的中心地带的调控中心装置现代化的计算机,以此向四周辐射系统辐射,围绕这一中心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则设置信息服务和反馈的远方监视控制装置,并时时进行监控,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系统覆盖面,形成全面的畅通的信息传达和指令传输。

中心计算机负责总体调控,而相关的监控设备则主要负责诸如设备操作和事故内容的记录、编制各种报表的记录处理、系统异常事故的自动恢复操作和常规操作的自动化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控制部件为中心,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的结合,以及终端硬件装置与控制计算机的结合,运用各种软件实现控制范围的扩大和自动化程度的深化。

当前,分层控制依据电力系统的大小一般分为二层和三层控制,中央控制所相当于一个中枢神经,负责总体性的控制。主要是负荷——频率控制,主干系统的电压控制,发电厂、变电站的监视系统,系统安全监视控制,调度记录统计,发电计划系统构成。配有CDT(循环数字遥测)、CPU(控制用计算机)、SSC(系统稳定控制装置)、TC(远方监视控制装置)、VQC(电压-无功率控制装置)。中央控制所得主要功能就是维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和设备的完整性。而中央控制所的下行任务则需要由地方控制所来完成,从而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完整系统。地方控制所主要功能是对发电厂、变电所进行有效监控。对地方系统的电压控制、安全监视、水工调度、运行记录、报告和通报发电计划与系统构成计划,等等,除发电厂无功功率控制装置不配备外,其他设备功能基本与中央控制所相同。

第4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电子信息功能 应用

所谓“自动化技术”,其实是由机械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项现代化技术综合作用下的一个产物,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向,其中又以计算机技术与控制理论影响与应用最为广泛。同时,若是将该技术用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以下简称“电工设计”)中,不仅可实现电工设计的一体化与机械化,引领工程设计朝着更加功能标准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还能使电工设计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得到大大的提升,以此来带动电工设计的整体发展,进一步提升其精确化水平。下面,笔者就当前我国电工设计现状与自动化技术在电工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做一分析。

1 当前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现状分析

1.1 电信工程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以下简称电信工程),就是指借助信息电子化手段,来获取更多信息,并对其加以存储与管理的信息处理手段,而且若能构建电子信息系统,对信息数据的智能化自动处理,也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电信工程有着便捷性、高准确性与广覆盖面的特点。如电信工程采取的是硬件设计相关系统命令的形式来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处理,实现了信息数据的批量处理,加快了信息数据处理的速度,且效率也更高,同时伴随硬件设备的逐步发展,其信息数据处理的速率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得电信工程更具有便捷性。

1.2 电信工程设计现状

近些年来,紧随我国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工程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就技术层面和应用领域而言,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成果也较多,但是,在看到其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电子信息工程实际建设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制约着工程发展的现代化与自动化,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缺乏核心技术支持

就我国众多电信工程建设企业而言,普遍缺乏对核心技术的一个自主专利权,应用的多是外国技术,自身现代化与自动化技术研究的自主性与创新性不足,从而为工程建设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并使得发展脚步也受到国外技术的制约。

1.2.2 缺乏完善的发展战略

如今,虽然大多数的企业均将电信工程建设看成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并不断强化现代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但因受到经济水平和企业本身因素影响,使得大多数企业研究引进技术的时候,并未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从而影响到其建设水平。

2 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

2.1 计算机辅助制造

一般来说,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同样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其中,前者主要涵盖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输送、存储、装卸和计算机检测装置等几个部分,且多用在产品生产支持上,而后者则主要涵盖了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数控程度编制与计算机辅助生产工艺过程设计、工装设计以及作业计划编制、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总的来说,CAM的有效应用,对全面提高电子工程生产水平,有效验证其设计结果,逐步完善设计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自动化技术还能被广泛应用于电路分析设计和计算机控制领域中,实现对三相电路、双口网络与含电感电路的合理分析设计,并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2.2 计算机辅助设计

现阶段,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多用于设计辅助,如CAD(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应用CAD实施辅助设计,可大幅度提升电子设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在具体设计中,仅仅只需将相关参数与要求输入对对应系统中,其系统就可通过自主运算与分析,并得出设计结果,这时,设计人员就具体参照设计要求及其在细节方面上的要求,对设计加以修改,以此来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如EDA技术就是基于CAD技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是信息技术、CAM与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综合发展下的一个产物。而如今,紧随EDA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物、电子工程与通信等领域中,如在电子工程中,该技术就可用于电路设计环节中的仿真分析环节,用以明确系统中各个环节传递的函数,进而借助数学模型实施仿真分析,从整体上提高电子工程设计的水平与产品质量。

2.3 辅助办公管理

在电工设计环节中,一般都需要涉及到众多的设计流程,有着众多的设计文件,若是仅仅凭借人工整理与统计分析来管理这些文件,势必需要话费大量的时间,也极可能出现差错,大大降低了工程设计的质量与效率。这时,若是加以应用自动化技术,想必一定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实际工作中,就可利用OA辅助办公软件来有效管理设计环节出产生的各种流程文件与数据信息,进而利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信息实施自动计算与统计分析,并得出准确结果,从而为电工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有力基础,并把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发生几率降低到最低值,从整体上提升电工设计工作效率,推动电工设计的发展与逐步完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管是电信工程的设计,还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归根结底,均是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两者均存在着一定问题,若单从一个技术而言,并不能完全推动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只有将自动化技术具体应用到电工设计环节中,才能实现两者作用发挥的最大化,才能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工业的智能化与现代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尹坤任.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1):253.

[2]于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90.

[3]陈辰.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0):128.

作者简介

孙浩悦(1976-),女,大学本科学历。现为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工业信息工程、工业工程。

第5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坚强智能电网;光伏并网

1 概述

近年来,全球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而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何保证高质量的和稳定的电能输送给用户,这对电力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的能源分布是不均匀的,电力需求旺盛的是中东部地区,但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和北部,能源资源与需求很难实现优势互补,所以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选择,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都属于清洁能源,太阳能是应用最广泛的清洁能源[1],据统计,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有大概14700万亿千瓦时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与4.9 万亿顿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大概有上万个三峡电站发出的电量。

2 光伏发电与坚强智能电网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太阳能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效率低,主要利用的是太阳能产生的热量,而光伏发电的原理是一种基于物体在光照下产生电动势的半导体光生伏特效应,是一种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技术。光伏发电系统通常由太阳电池组件、控制器、逆变器等构成。在中国光伏发电技术相对成熟,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太阳能热发电现在仍然主要是在研究和示范阶段,需要相对高的成本,规模的使用仍然需要时间,所以光伏发电占重要地位。

我国对坚强智能电网的定义是:特高压电网作为主干网架,在通信信息平台上,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都具备信息技术、自动化和交互功能,包含所有电压等级,成为“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相融合的现代电网[2]。每个国家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不同的,但对智能电网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电网应该更强大、更智能。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较大区别是智能电网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能够实现各项功能的有机融合与科学配置,光伏电站属于分布式电源,太阳电池组件发出的是直流电,通过逆变器可以转换为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此交流电条件满足时可以直接或升压后接入智能电网,在夜晚阳光不充足或用电低谷时,负载由电网供电,当阳光充足或用电高峰时,光伏发电可以向电网输送电能,达到光伏发电“即发即用”的智能控制,实现光伏发电的用户与智能电网的双向连接,对电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最终实现对电能的有效管理。智能电网是世界能源产业发展和变化的最新趋势,是未来电网的发展的目标。

3 光伏并网的两种形式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只要逆变器输出的正弦电流的频率与智能电网电压的频率相同、正弦电流的相位与智能电网电压的的相位相同就可以实现并网,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分别是分布式并网和集中式并网。

分布式并网主要是接入低压配电网,解决的是居民用电问题,通过配电网来调整多余或不足的电能,光伏电站等清洁能源可以与常规能源或其他清洁能源一起接入智能电网,作为微网和智能电网的有效接口,特殊情况时也可以脱离电网独立运行,比较适用于用户、城区等小规模光伏发电系统[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前后制定了很多支持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政策,随着科研的投入,并且预计在4年后,光伏发电的安装容量会有36GW,每年会连续持续增长。在日本,到2004年底,安装太阳能屋已达到20万户住宅,在2004年一年就有5万多套用户都安装了光伏发电并网系统。

集中式光伏并网应用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荒漠地区,电能直接接入中压或高压大电网系统实现并网,向远距离负荷进行供电,二次设备的投入会相对比较大,无功功率和电压控制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更容易实现电网的频率调节,但是,在并网时需要依赖长距离输送线路,对电网来说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干扰源,同时还存在无功补偿、线路损耗等问题,在大容量的光伏并网系统中,多台变换装置的协同工作也需要统一管理,还需要有待进一步研究。到2005为止,德国Espenhain的太阳能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站,里边有3万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于2004年9月开始正式运行。

在智能电网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非常重视光伏发电系统及并网的研发和创新,近年来,我国在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传统电网会向着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形式转变,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会促进电网向更强大、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4 光伏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与传统的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并网时对电力系统会有一定的影响。

4.1 电能质量

电能存在着严格的质量标准,如果电能质量不达标,将会给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损失。光伏发电系统的规模和数量有所不同,并且随着温度、日照、季节的不同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并网后,对原系统中的电源结构进行了扩充,对电网会造成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电网系统中的电能质量就不能得到保障,因此要进行协调配合。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比较重要的元件是逆变器,但在使用时会产生谐波,对电网会造成谐波污染,在逆变器轻载输出时谐波会更大,光伏发电并入智能电网中的谐波源个数较多,高次谐波的功率谐振有可能发生,所以要降低谐波源的数量。文献[4]提出了一种谐波抑制控制器,可以实现无谐波的检测,可以利用此控制器进行谐波闭环,有效抑制了指定次数的谐波,并可应用于实际中。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会存在随机波动,则提供的有功部分会对系统的无功平衡产生影响,会影响电网的整体平衡性[5],会降低电网系统中的电压质量,需要光伏发电系统与无功补偿装置配合使用。

4.2 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是指当系统因为设备停电检修或发生故障而供电停止时,光伏发电装置却一直向公共电网馈送电量,此时对电网负载和用户或线路维修人员都会造成危害。

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和用户能够获得比较高的电能质量,应该尽量避免孤岛效应,可以安装孤岛检测与控制装置,在检测孤岛状态时采用的被动检测方法有:电压和频率检测法、电压谐波检测法等,常用的主动检测方法有频率偏移检测法、滑模频漂检测法等,在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或电网出现故障时,应断开相应的断路器并启动保护装置。

4.3 低电压穿越

对于光伏发电系统,在并网时应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当电力系统故障或光伏电站电网电压骤降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电压跌落在允许的范围时,光伏发电站能够在不脱网的情况下连续运行。《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中对低电压穿越有明确规定,当遇到电力系统运行不正常时,智能电网可以把系统中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规定作为电压是否满足电能质量的参考。

4.4 电能计量

用户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只是耗电者,采用单向电能计量表进行计量电能来计算电价,对于光伏发电系统并入电网的用户可以采用双向电能计量表,或者安装两个不同方向的电能计量表来计算电价,这样用户支付的电费才会比较合理,可以提升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能力和用电增值服务水平。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光伏发电可以节省常规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以适应不同类型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光伏发电并入智能电网,在对电网起到削峰填谷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电能质量和稳定性,智能电网是将来国内外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吴旭鹏,解大,戴敏,等.上海居民光伏发电并入电网的相关问题分析[J].电力与能源,2014,35(4):517-520.

[2]刘振亚.智能电网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24.

[3]贺铁光,李明,等.小型新能源混合电源并网方案的设计与应用[J].智能电网,2016(1):21-23.

[4]朱淇凉.光伏并网逆变器谐波抑制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5]张央.大规模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J].低碳技术,2016,8:60-61.

*作者简介:杨娜(198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过程控制、电气自动化。

第6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视频监控方案;氧化铝;制造业执行系统;信息化管理;Java开发平台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8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1.042

1 概述

在视频监控领域中,其传统技术手段都是通过人员来实现人工监控动态目标,而这种监控方式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人员容易疲劳,难以实现对每路视频信号的实时监控,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报警精确度也比较差,经常出现误报、漏报现象,要实现数据的事后分析也比较困难。所以,为了能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控制技术引入到视频监控系统中,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视频监控技术,即智能视频监控。本文主要设计一种基于声光联合定位的多摄像头智能化监控方案,其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通过声源对目标进行自动定位处理,然后再利用高性能的云台驱动系统来实现对特定动态目标的快速跟踪与监控。

2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

文中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中主要包括视频采集控制模块、服务器模块以及行为理解和决策模块等。在整个智能监控系统的部署应用中,主要采用分布式的控制方式,将每个节点都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来使用。所以,在每个节点中,都包括了音频和视频信号采集组件、防护罩以及云台控制组件等。

对于系统中的视频采集控制模块,主要将摄像机作为目标信息获取的设备,通过各种类型的CCD图像传感器部件,将采集到的输出信号经过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后,将其转换为标准的视频信号,然后再通过以太网传送到服务器端,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包括压缩和解码在内的一系列处理。

对于系统的服务器端,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子模块,分别是视频编码解码、视频处理以及窗口界面等。通常,在视频的编码子模块中都采用MPEG-4视频压缩标准,实现对采集控制模块所传送过来的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而视频解码模块则可以完成对码流的实时解码与播放;视频的处理模块,则能够实现视场内运动目标的自动检测与实时识别,从而实时掌握和获取目标的状态信息。对于系统中的行为理解与决策模块,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初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其中的目标特性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挖掘,从而实现对视场内各种类型目标行为的深度理解,完成对客观场景的最终解释过程,为智能化系统的决策提供支持。在该模块中,还包括了三个组件,即:理解、状态估计与决策推理等。

3 关键技术研究

3.1 云台控制系统与技术

可以将监测获取的目标位置输入到云台控制系统中,作为其输入信号使用,从而实现云台跟随运动目标移动的控制过程,将运动目标一直位于系统监控视场的中心。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为云台的跟踪提供灵敏的响应速度以及较高的跟踪精度,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个控制和调节器件,分别实现对位置、转速和电流的调节和控制。针对那些快速移动的目标,为了能够对其进行精确跟踪,采用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这也是考虑到这种元件更适用于高精度的位置伺服系统以及低速的控制系统中。

3.2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

现在所广泛采用的运动目标检测,就是要从连续变换的序列图像中,将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识别、分割处理。一种常用的检测算法为帧间差分法,可以较好地使用环境的变换,完成对运动目标的检测,但该算法所得到的像素点不够完整,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形态学处理,进而得到更加完整的运动目标。在对监控图像进行处理之前都需要预处理过程,从而消除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噪声,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天气、光照强度、传感器质量等,进而改善图像的质量和效果,便于后续操作与处理过程的实施。

接着,就需要通过数学形态学理论对得到的运动目标图像进行处理,进而在保持其原本形状的情况下,将与图像中目标不相干部分剔除掉。经过数学形态学的处理过程后,就能够将图像中的一些孤立点和小的空洞消除掉。不过,图像中所存在的一些尺度较大的空洞则难以有效消除,所以,还需要设计连通性区域检测过程,这样,所有的图像中存在的空洞就进本消除,从而保证了获取的运动目标更加完整。

3.3 声源定位技术

在某个空间平面中麦克风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如果假设声源的位置点坐标为,则充分考虑声源与接收点位置的差异,将声音到达各个接收器的时间差表示为,进而可以得到如下的公式:

其中,表示第1和第2个接收器的声音时间差,表示第1和第3个接收器所收到的声音时间差,而表示大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通过上面的式子,利用计算机对和进行测量,进而就可以得到声源点的具体坐标位置。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室中,可以就文中系统所涉及的技术进行仿真实验。基于声源的定位算法利用C语言编码,硬件以8051单片机为平台;对于运动目标的检测试验则选用一般的PC机。

对于声源定位算法,主要在距离声源测试点5m左右的范围内完成测试过程,经过试验准确获得了目标位置,且测量结果的误差精度为mm级别。

云台控制系统的仿真主要通过Simulink来完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将阶跃信号输入系统,则可以将稳态误差控制在0值,说明定位精度较高;如果输入为正弦信号,则系统输出能够对输入成功响应,这也反映了系统的跟随性能较好,可以满足设计的基本需求。如果采用了数字控制系统,则系统的动态性能会更高。

运动目标的检测,在运动目标提取过程中没有对摄像机的运动进行考虑,只针对室内环境中的人体视频序列,以及室外环境中的运动车辆视频序列,利用相邻三帧差分方法进行测试,检测结果表明算法能够较好地提取运动目标。

5 结语

论文中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该方案利用声源定位技术来实现目标快速定位,通过相邻三帧图像序列的差分方法实现运动目标提取。系统能够对摄像机的姿态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完成对高速运动目标的精确跟踪。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对这些技术进行了验证,说明了文中所采用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孙鹏飞,郭喜庆,杨敬娴.二自由度云台的机器视觉控制[J].光电工程,2012,(10).

[2] 陈远祥.视频图像运动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0.

[3] 李小斌,汤子坫,杜健锋,等.声音导引系统设计

第7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RFID仓库 仓库管理系统 信息化系统 电子标签

1 引言

在企业的发展到达一定高度和规模的时候,对仓库里规格繁多产品,常规的仓储管理模式难以有效实现货物的“先进先出”的原则,仓库货物堆积久了之后数量越大也就更容易出错,然后演变成越来越难管理,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运作,成为制肘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技术,RFID标签分为有源和无源二种类型,无源的电子标签有效识别距离在10米左右,其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多目标识读、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

利用RFID技术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使RFID标签与产品结合,对仓储的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提高仓库管理过程的效率、正确率,确保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追溯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实现货物“先进先出”的原则,提高仓储周转效率,减少运营资金的占用,及早发现和处理库存积压产品,使冻结的仓库资产变成现金,减少由于仓储淘汰所造成的成本损失,是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同时能提高对客户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 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RFID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RFID系统由: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天线+控制器)、计算机服务器这三要素构成。RFID电子标签由可保存大量数据的IC芯片及天线构成,而RFID读写器与计算机服务器通过以太网连接,因此计算机服务器可在远程发出指令,使RFID读写器对保存在RFID芯片中的数据读取或擦写。

因此RFID仓库管理系统可划分为三层结构体系,第一层为数据采集层:对自动采集的数据信号进行预处理并发送给服务器;第二层为数据处理层:服务器对信息数据进行筛选过滤处理并写入数据库;第三层为系统应用层: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管理仓库系统。

系统由软件和硬件组成,其结构体系决定系统至少具有以下的软硬件设备:

2.1 系统硬件组成

2.1.1 RFID系统

包括RFID标签(无源型),RFID天线,RFID读写器,RFID发卡器等。

2.1.2 RFID手持终端(PDA)

RFID手持终端(PDA)读取距离范围为1-2米,可以读取或擦写RFID标签信息,其搭配的触屏相当于一台掌上电脑,可扫描显示产品信息,实现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查询等操作功能,通过WiFi网络实时与系统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

2.1.3 人机交互HMI

人机交互HMI是一台触屏工业平板电脑,安装系统管理软件,指示仓库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2.1.4 叉车

用于搬运货物。

2.1.5 仓库设施

包括仓库场地库位划分及库位标签分配、货架标签分配、仓库区域WIFI网络信号覆盖。

2.1.6 服务器

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在远程控制系统的三层结构体系。

2.2 系统软件组成

本系统采用微软Visual Studio 2012应用程序开发平台,系统模式为C/S模式(客户端/服务器),使用C#语言编程,数据库采用MYSQL 5.7免费版本,应用层平台兼容微软Windows XP以上的操作系统,RFID手持终端(PDA)操作系统为WINCE 6.0。

3 系统主要功能

3.1 库存管理

对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仓库、库位进行精细管理;管理成品的库存,包括库存记录、调拨、配货、盘点、退货或报废等;可以根据自行设定各类物品库存报警阀值,当库存低于或高于阀值时则自动报警;对库存数据的相关指标进行多样化的统计分析,为公司领导做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分析统计包括数据表、图表、多维分析、数据层层钻取等。

3.2 过程管理

通过RFID设备采集仓存过程中各步骤产生的数据,包括:出库、入库、移库、实时盘点,将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发送至系统后台处理并保存到数据库,用于后续的管理和分析,同时通过PDA、HMI界面进行输入,将信息和指令记录到电子标签;通过RFID技术的支撑和后台程序的信息储存与分析,确保整个仓存过程有序、正确的执行。管理员可通过系统后台,实时查询和监控各仓库运行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3.3 权限管理

3.3.1 角色管理

系统角色包括:

(1)系统管理员;

(2)站点管理员;

(3)仓库操作员;

(4)配送操作员;

(5)流水线操作员;

(6)报表分析员;

(7)其他角色(待定)。

系统提供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能力,用户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是不断维护的,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权限定义。如果一个用户被赋予一个角色之后,那么这个用户就拥有了那个角色所定义的权限。当这个角色的权限定义更改之后,所有被赋予这个角色的用户也会自动拥有这个角色更改之后的权限。

3.3.2 用户权限配置

绑定用户和角色对应的关系。用户绑定角色后,将拥有该角色的操作权限。一个用户可以绑定多个角色,一个角色可被多个用户绑定。

3.4 业务报表

提供简洁直观的报表,操作简单易学,便于操作。可以设计出多种图表,提供直观的数据分析。报表数据可导出为常用的Excel格式等。可自行设计或修改打印格式,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输出。提供便利的报表设计器,可根据业务扩展的需要随时增加新报表,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

报表包括:

(1)存货周转速度信息查询;

(2)物品分类信息查询;

(3)库存年、月、日信息查询;

(4)呆滞库存信息查询;

(5)退货信息查询;

(6)库存信息告警报表;

(7)其它自定义报表。

3.5 成品追溯管理

提供成品的追溯管理,当出现某一批货物出现大量退货的时候,只需要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扫描,就可以追溯货物的原来的出库信息与入库信息,并可以根据RFID记录信息,追溯到关联生产过程,方便管理人员分析在哪一个生产过程出现问题,提供依据。

提供日常追溯查询。管理人员只需要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扫描,点击查询就可以快速了解货物的入/出库时间,负责进/出仓操作人员,以及箱内产品的详细信息。

3.6 平台监控日志

3.6.1 系统工作日志

详细记录经系统的运行日志,便于技术人员分析系统运行的状态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平台管理员可以根据时间段、用户名等查询用户的登录记录。

3.6.2 操作日志

记录各系统用户登录、注销登录信息,记录系统用户对平台的操作明细。平台管理员可以根据时间段、用户名查询用户发生的操作。

3.6.3 系统异常告警日志

记录系统各类的异常。

4 系统实施

4.1 入库流程

4.1.1 规划仓库库位

针对仓库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则仓库库位,在系统后台进行仓库库位坐标设定,上图中【编号101】是指一个库,该库是由X*X的库位组成,库位组成大小是可以自定义,同时可以批量建立库位坐标实现快速规划仓库库位,也可以单个建立,以适应仓库场地各种不规则的布局,并按此建立有比例关系的仓库模型,提供了可视化的仓库库位管理。如图2所示。

4.1.2 贴上标签

在成品包装车间,系统针对成品的规格型号对成品进行编码,然后操作人员先将已编码的RFID电子标签贴在成品的外包装箱上。如图3所示。

同时对货架进行编号,贴上RFID标签,使成品标签与货架标签能数据关联。

4.1.3 扫描入库

搬运叉车搬运货架经过仓库门前的RFID扫描区,系统自动采集到每个外包大箱的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通过对外包大箱成品规格、型号、工艺等进行核对是否为同一类货物品种。如图4所示。

当正确扫描完成后,绿灯亮,表示可以通行,此时系统把自动分配库位的信息在人机交互的平板电脑上显示,指示操作人员运送到该库位存放。例:指示搬运101库的31库位上,并给出仓库模型图指示出101库的具置。

如果扫描不正确,则红灯亮,系统将错误信息下置到人机交互的平板电脑上显示,操作人员按提示处理后,再重新进入RFID扫描区直到能正确扫描。

“RFID扫描区”由多个RFID天线组成,保证无扫描死角,利用防碰撞算法保证不会脏读,即一个RFID标签不会被读成了重复的多个。

4.1.4 放至库位

搬运叉车根据平板电脑的指示来到101库,将货架搬运到101库的31库位上。如图5所示。

4.1.5 库位关联,完成入库

如图6所示。

将货架放到101库的31库位后,使用RFID手持终端根据屏幕的提示,扫描该货架编码和库位编码进行入库校对,如图7所示。

当系统校检正确后,本次入库操作完成,如系统校验不正确,则按系统提示一步一步进行排除问题。

4.2 出库流程

4.2.1 出库单

管理人员根据销售货物清单的规格和数量生成出库单,由负责出库的执行人员到仓库根据出库单提货。

在仓库提货的时候,系统根据出库物品的规格类型及数量,自动计算同类物品中最先进入仓库作为优先出库,即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也可以按自定义要求手动指定库位。

系统软件按比例显示模拟的仓库库位,对库位的存放日期使用从淡黄色到深红色的过渡如图8所示。例如空库位使用灰色,存放了半个月内的库位使用黄色,半个月到三个月内使用金黄色,三个月以上使用红色显示。颜色与存放时间的关系,可以进行自定义。使用不同颜色来显示库位可以更友好、更直观地帮助仓库管理员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

在得到出库的计划库位后,人机交互的平板电脑的屏幕上的库位将不断闪烁显示。

出库是执行入库的逆过程。

4.2.2 扫描库位关联

操作人员使有RFID手持终端(PDA)到达该库位扫描贴在该货架任意二箱货物上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和该货架的标签信息以及扫描该库位的位置信息,然后发送到服务器进行自动校验,当确认无误后PDA收到服务器的反馈提示可以出货。如图9所示。

4.2.3 扫描出库

搬运工到指定的库位使用叉车运货物出库,然后通过指定出货的RFID扫描区通道,系统会自动扫描出库货架上各箱货物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并发送给服务器与出库单进行校对,如果校验正确,则平板电脑提示该货架可以出库,绿灯亮可以通行。如图10所示。

如果检验出现问题,则按系统的提示进行解决。

任何未得到服务器允许出货物品,如果经过了该RFID扫描区通道则进行声光报警并且系统进行事件日志记录,本项功能在装有RFID扫描区域内实现。

4.3 移库

移库是指把已存放在某个库位货物转移到另一个货位,仓库管理人员使用RFID手持终端(PDA)扫描需要移库的货架上二箱货物的电子标签信息以及扫描货架的标签信息,然后按RFID手持终端(PDA)提示把该货架转移到另一个库位上,最后管理人员按要求扫描该货架上任意二箱货物的电子标签信息、货架信息和已移动到的库位条码信息进行核对。

4.4 库存盘点

管理人员需要使用RFID手持终端(PDA)在仓库的区域内走动一圈,这样可以在二米左右的范围内读取到仓库内各个库位货架上各个大箱的电子标签信息,核对实时盘点数与数据库中的统计是否一致。

也可以使用装有蓄电池的盘点用手推车,通过增强RFID天线的功率,实现大范围内扫描。

5 结束语

使用RFID技术的仓库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如可视化的仓库库位,真正实现仓库的“先进先出”原则;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时配货发货提高物流运送环节速度;标准化仓库操作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

通过实际的软硬件测试本系统能正常运作,能实现RFID仓库管理系统的优点,但RFID设备价格过高以及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应用程度是制约企业对RFID仓库管理系统应用的关键,无源RFID定位技术还不成熟,现阶段货物在仓库的移动监测和定位到库位还需要人为干预,现阶段要实现全自动定位需要大幅增加成本。而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RFID的价格及技术问题终会解决,未来RFID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更智能。

参考文献

[1]王建维,谢勇,吴计生.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2009,28(4):130:132.

[2]凌云,林华.RFID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3):43-46.

作者简介

徐智广(1978-),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现为梧州市自动化技术研究开发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信息化、软件开发、电气自动化。

第8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方向范文

他,是我国挤压工程领域的重要人物。

他,是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道路上的杰出典范。

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他既是权威的学术专家,也是成功的企业家。

他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杆料和颗粒料两用的KU250连续挤压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他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条制冷业用冷凝管生产线,结束了家电行业制冷管完全靠直接进口或进口设备生产的时代。

他所研究的颗粒料连续挤压、双槽连续挤压、电缆护套包覆、铝包钢丝制造和铜材连续挤压等技术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从一个连续挤压设备的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他研制成功的TLJ400铜排连续挤压设备被誉为“中国铜加工行业的一次革命”,并把英国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他和他的同事们在连续挤压方向上先后三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十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以产业需求促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助产业发展,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他,就是大连交通大学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的领军人物――宋宝韫。

在大连交通大学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简称“挤压中心”)一间阳光明媚的办公室里,刚刚获得了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宋宝韫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交谈中,宋教授思路清晰、幽默风趣的谈吐引人入胜。通过宋教授以及他身边同事和学生的叙述,一个个关于奋斗、创业、成功的故事渐渐变得立体丰满,呼之欲出。而在这故事背后所蕴藏着的看似简单却又深刻的人生哲理,更耐人寻味……

机遇篇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托・富勒

时刻准备,人生转折的第一步

宋宝韫教授的原籍是江南名城――绍兴。绍兴自先秦以降,名士风流,群星璀璨,在政治、文化、科学各领域都涌现出了众多诸如、鲁迅、这样影响历史的重要人物。截至2008年,绍兴籍两院院士已达63位,以一地之狭,而英才辈出,奇特的绍兴现象,令人叹为观止。许是受到故乡钟灵毓秀的山水熏陶,许是继承了先人勤奋好学的传统,1957年,16岁的宋宝韫考取了浙江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开始了他在金属压力加工领域的探索之旅。大学毕业后,宋宝韫来到当时的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任教。职业的科研生涯刚刚开始就赶上了动乱,学生们都“革命”去了,老师们有的被下放劳动改造,有的当起了“逍遥派”,正常的教学秩序彻底瘫痪了,宋宝韫也不得不离开了自己心爱的业务工作。

但是,在完全放任自流的大时代背景下,宋宝韫并没有对自己放任自流,虽然对于未来也有一些迷茫,但是在这十年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外语的学习,也从来没有荒废过自己的专业,他相信有朝一日,自己的所学总能够派上用场。力量在孤寂中慢慢积聚,学识在钻研中不断增长。1978年,冰封融化,春回大地,机会终于来临了!由于十年的蹉跎,社会经济建设急需培养大量高科技人才,国家开始公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因为英语水平好,宋宝韫得到了学校的推荐,但是公派出国的地点却定在了法国。已经过了四十不惑的年龄,宋宝韫与年轻学生一道,早晨5点起床背单词,一套《大学法语》课程,一年时间,被他背得滚瓜烂熟,在全国统一外语选拔考试中,宋宝韫以86.5的高分,免于培训,直接出国。宋宝韫牢牢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今天,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宋宝韫把这次机会称为“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1983年,宋宝韫走进了法国巴黎国立高等机械工程学院(ENSAM)的校门,这一年,他已经42岁。像干涸的土地遇到了甘霖,像鱼儿回到了深海,宋宝韫一头扎了进去,如饥似渴,他在与时间赛跑,他在追赶流逝的大好青春,在巴黎国立图书馆的那些日子里,当宋宝韫在地下阅览室一本本翻阅专业书籍时,他几乎听见了自己内心如同麦苗拔节的声音。他那样忘我地专注、持久地兴奋,以至于完全听不到图书馆闭馆的铃声。有天晚上,当他从书堆里抬起头来,才发现天已经黑了,诺大的巴黎国立图书馆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竟被反锁在图书馆里。直到路过的行人看到了玻璃门后求助的他,才叫来了警察……这个今天我们可以称为“佳话”或是“笑谈”的小插曲见证了宋宝韫在巴黎求学期间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这两年多时间里,他从来没有过周末,从来没有过节假日,他不逛街,不旅游,不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娱乐活动,但是他完成了连续挤压实验装置,将铝粉直接挤压成了铝丝,这在法国,也是第一次。他被破格授予工程博士学位,赫赫有名的巴黎国立高等机械工程学院被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所折服,校长对已经决定回国的宋宝韫说:“如果宋先生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再回到我们学校。”

主动出击,开创事业的第一步

1985年,宋宝韫如期回国,他的想法简单、质朴:是国家出钱培养了我,回国效力,天经地义。怀着同样的情感,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海归博士,面对众多高校和研究单位所抛出的橄榄枝,宋宝韫依旧听从大连铁道学院的召唤,选择回到原单位工作。但他却没有马上返回大连休息,而是在北京逗留了一段时间……

原来,在国外学习期间,法国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宋宝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法国,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结合得很密切,学校非常看重企业课题,愿意去研究企业最需要突破的问题,实验室也能从企业那儿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去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这与宋宝韫在期间下厂接受再教育、与工人“三结合”时所形成的“学以致用”、“应用科学核心在应用”的观点不谋而合。当初他选择铝丝连续挤压实验作为自己的博士课题,也是因为看好它广阔的工业运用前景。现在回到国内,宋宝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自己的实验样品联系课题。七月的北京,烈日炎炎,宋宝韫凭借着一股干事业的热情,一家一家地尝试去联系三机部、航空部、冶金部、铁道部……但是,一所普通的地方院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要敲开庄严巍峨的国家体系之门,并非易事。几经辗转。他联系到有色金属总公司。据他的同事――高飞教授回忆,在一场至为重要的讨论会上,宋宝韫激情澎湃而论证充分的陈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诸位专家。就这样,依靠铝颗粒连续挤压技术,大连铁道学院与其他几所国家重点高校联合,进入到国家“七五”计划的重点攻关项目。

争取到了26.5万元来之不易的课题经费,宋宝韫兴冲冲回到大连,开始了他的创业人生。创业总是充满艰辛,但机遇也往往随之而来。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家电业的崛起导致铝管需求的大幅增加。当时电冰箱蒸发器冷凝器所需要的铝管中国人自己无法制作,而从国外进口的机器设备又十分昂贵,技术难题直接钳制了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宋宝韫知道,自己掌握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他带领挤压中心的同事们一

起研发自己的连续挤压机。经过四年的努力,1989年,我国第一台杆料和颗粒料两用的KLJ250连续挤压机诞生了!这台机器不但可以用铝杆条生产铝管,还能用铝废料颗粒来生产铝管。传统加工工艺是将熔铸的铝锭加热推进挤压筒,这种方法生产出的铝管有长度限制,而且还出现大量的料头浪费;而连续挤压机依靠旋转摩擦产生的压力将送入的原料源源不断的产出,铝管产量高、废料少,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宋宝韫凭借这台连续挤压机和铝废料颗粒再生技术完成了国家“七五”计划的重点攻关项目,并第一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企业推动,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一位企业家敏锐的商业头脑,开启了宋宝韫事业的另一种可能。1989年,在连续挤压机科研成果鉴定会上,一位来自浙江余姚的老总看中了这种工艺所能带来的巨大利润,他找到了宋宝韫,要求以80万元的高价买下这台设备,条件只有一个一马上交货,马上开工。卖还是不卖?宋宝韫和他的同事们犹豫了,按照一般的做法,这台机器应该摆放在实验室,用作成果展示。但是80万元的资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却可以绰绰有余地支持挤压中心完成下一步的设备改良和创新。讨论会持续到了下半夜,课题组终于达成了一致,卖!26万元的启动经费换回了80万元的有效资金,在企业需求的推动下,宋宝韫和他的团队走出了迈向市场的第一步。

1995年,绍兴力博集团希望进军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生产领域,有线电视电缆要求能生产出足够长度的无缝包覆铝管,需要标准很高的铝管包覆技术。得到消息后,宋宝韫很兴奋,这不正是连续挤压技术能够实现的效果吗?他主动找到了集团老总,明确地告诉他们,挤压中心能够做到。可以说,是过硬的技术水平及厚实的研发基础让宋宝韫拥有了过人的胆略。从此,宋宝韫带领的挤压中心开始了与多个企业项目的合作,先后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电冰箱铝管、汽车空调多孔管、电气化铁路通信信号护套电缆、有线电视同轴电缆、铝包钢丝和铜电磁线等产品的全套生产线,使我国这些产品的制造技术大步提高,也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

这一步一步,看似幸运的偶然,却蕴藏着某种必然性,水到渠成的背后往往有着厚重的铺垫。宋宝韫教授说:“我的机遇总是很好。”而我们却不得不感叹: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首先需要辛勤的付出。

奋斗篇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奋斗,来源于自施压力

宋宝韫骨子里不断进取的精神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自施压力的做法,一直贯穿了宋宝韫的奋斗人生。在中,宋宝韫坚持自学。才得到了后来出国留学的机会:在法国进修期间,宋宝韫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目标,他在付出更多精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机遇;回国以后,宋宝韫不满足于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教师,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直接转化成产品回馈国家和社会,为此,他走上了一条筚路蓝缕,开山劈水的荆棘之路。

挤压中心最初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除了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为了研制第一台连续挤压机,为了节省成本,挤压中心最初的几名成员既是研发人员。又当上了劳动工人,基建、清洁、维修、制造,全都自己动手,带着满身油污回家那是家常便饭。一次,为了拧动机器上的一颗大号螺栓,几个文弱书生一起上阵,四五个人压在一根杠杆上才把机器撬动。三年里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春节的年夜饭,宋宝韫只是守在机器旁啃了个面包。为了联系厂家,调试机器,出差买不到卧铺票。宋宝韫和他的同事――挤压中心现任主任樊志新在硬座车厢铺了几张报纸,席地而卧……有人说,养尊处优的教授怎么干起了大老粗的活儿?但是宋宝韫认为,应用技术的落脚点就在于应用,如果理论不能与实践结合,如果成果不交到市场检验,工程技术研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第一台KLJ250连续挤压机研制成功后,宋宝韫成为国内挤压工程领域的重要人物,1990年他被评为教授,从高校里的传统评价体系来看,宋宝韫已经成功了。但他却说,自己搞技术研究的出发点不是评教授、发文章,他更看重的是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荣誉和职称都是科研成果带来的“副产品”。

宋宝韫提出过一个观点:顶天立地搞研究。顶天,是指技术水平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立地,是指技术应用要立足于中国实际情况。研究方向不要从书本里找、从文献里找,要看市场的需要、企业的需要。事实证明,中国人好用的东西,其他国家也觉得好用。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国争光的决心,以及开阔的视野、远大的抱负是宋宝韫不断奋斗、孜孜以求的动力源泉。宋教授把研制的新型设备视为他的女儿一样,经常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却有四百多个女儿。”最初,研发制冷业用冷凝管生产线是为了改变电冰箱制冷管依靠进口的历史,节约民族家电产业的生产成本。现在,挤压中心生产的400多套设备,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行业和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其中的四分之一已经“远嫁”到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地区,包括美国、德国、意大利这样的老牌工业国家,不但为国家争了光,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创汇效益。

奋斗,来源于市场推动

宋宝韫与市场的初次合作是由于企业生产的需求,但是合作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与企业合作,风险比承担国家课题要大得多,商人逐利,效益回报是资本投资的原动力,如果项目不成功。科研单位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比如1995年,为绍兴力博集团研制高标准的有线电视同轴电缆,最初研发的设备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差点被厂家打回去。关键时刻,力博集团的老总力排众议,给予了宋宝韫更多的信任。经过不断的改进。新的铝管包覆设备才得以成功。这套设备力博集团一直使用到现在。生产的产品更是远销国外。

1999年,四川绵竹一家工厂的老板找到了宋宝韫,他询问宋教授,能不能生产一套挤压铜产品的生产设备。铜扁线在变压器、电动机上运用很广,需求很大,但是我国过去生产的铜扁线采用先轧制、后拉拔、再退火的生产工艺,产品成本高,质量粗糙,很难避免毛刺缺陷。这些毛刺是变压器使用的天敌,因为毛刺常常能刺穿绝缘层,最后导致变压器击穿烧毁。于是,宋宝韫和他的团队开始考虑将铝挤压工艺运用到铜材生产当中。铜的熔点相对铝要高出很多,因此对工模具的要求也就更高。往往铜还没有变软成型,工具已经受不了高温而变形。困难凸显的是潜在的巨大前景,宋宝韫义无反顾地向铜材连续挤压工艺发起了进攻。如今。这种名为TLJ300的铜扁线连续挤压机已经成为销量最大的机器设备。使用这种设备,产品不需要退火,不但生产工艺大大地简化,而且还有节能环保的优点,生产出的铜扁线光洁平滑,完全能够保证作为电磁线的绝缘要求。TLJ300出口到欧洲后,欧洲的同行曾专程来到中国参观挤压中心的生产工艺,

参观之后,赞叹声不绝。他们盛情邀请宋宝韫去欧洲,为他们的生产设备提供改进意见。

宋宝韫说:“我的课题都是从企业提出的需求中挑选的,这些需求往往代表着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的确,从铝制品到铜制品再到异型制品,从KLJ250连续挤压机到SLJB350双槽连续挤压包覆通用机再到TLJ300铜铝通用连续挤压机,从制冷业用冷凝管生产线到铝包钢丝生产线再到银铜合金型线生产线,技术的不断创新来源于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不仅仅是产品的改良创新,在与市场交手的过程中。宋宝韫开始思考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新途径。“这是被逼出来的”,回忆起挤压中心产业化道路,大家这样说。研发人员提供图纸。找到厂家生产,然后通过入股分红或者技术转让的方式获得回报,这是很多科研人员走过的道路。把图纸交给机械加工厂以后,由于企业的后研发能力不够,而研究人员又不能直接面对客户的需求,无法得到第一手资料,科研成果就很难再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深化。最初,挤压中心采取的是自己研发和销售,联系外面的厂家生产的方式,宋宝韫将之称为“哑铃型”生产模式。但是实际操作中,宋宝韫发现,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磨合期太长直接导致生产工期和质量都不能得到保障,两头强,中间细,最后成败受制于整个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于是,宋教授在2000年的时候就提出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理念,并逐步开始尝试,再加上销量不断增长带来的实际生产需要,2004年,租厂房、买设备、聘工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大连康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自己办公司,自己生产产品。自己卖机器,产学研真正实现一体化,它的好处在于,研发者直接接触到国内外众多的客户,直接了解市场反馈。经济上得到了支持,技术上得到了信息,而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在2005年挤压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暨庆祝我国首台TLJ400连续挤压机正式运行的典礼上,一直关注着挤压中心发展的我国著名金属材料压力加工专家左铁镛院士高兴地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宋宝韫教授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确实做得很成功!”

奋斗,来源于团队呼唤

67岁的宋宝韫教授虽然早已经从学校领导职位上退下来了,但他现在仍然是挤压中心的名誉主任,学校博士生导师,康丰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整个团队的带头人。早上5点半起床。7点到基地,一直要忙到晚上7点以后才能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宋教授说:“有时候也会觉得累,考虑彻底退休。”但是,学校、挤压中心的领导还有他的同事和学生都发自内心地挽留他。

二十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挤压中心在连续挤压技术的工程应用方面,打破了英国在国际上的垄断,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并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向企业转化科研成果近百项。研究成果先后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一百多篇,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博士和硕士。近来年年科研经费均在1000万元以上,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目前年产值已经超过一个亿……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挤压中心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理论研究、教学任务和生产不但互不影响,而且相互促进。同事们愿意跟着他,因为他总是有新的研究方向,能够拿到新的课题项目,他的指点四两拨千斤;研究生愿意跟着他。因为他指导的学生可以直接去产业基地做课题、做实习,可以很快地了解企业运作。参加工作以后适应岗位,很快就能得心应手。身后一双双期待而热切的目光成了宋宝韫现在最大的动力,学校需要、中心需要、学生需要,这是信任也是压力,为此,他一直奔跑着,奋斗着,不敢有丝毫懈怠。

宋宝韫教授说:“很多人只看到我的成功,却没看到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挤压中心团队人员说起宋老师,首先提到的就是他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敬业精神。成功来自奋斗,不断的成功则来自于强大的自律和远大的目标。

团队篇

以一当十并不难,难的是以十当一。

――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及科研成果转化,并于1996年5月15日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多年来,国家一直在采取措施,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但是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人才、资金、政策、体制和机制等诸多因素,十分复杂。据统计,每年全国有一百多万项专利诞生,得到转化的不到百分之一。而转化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一些科技孵化公司成立不久就难以为继,昙花一现,草草收场。并不鲜见。挤压中心二十年创业路风雨兼程,却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学校支持,稳固的后方

自1962年分配到大连交通大学,宋宝韫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有人说,宋教授如果选择北京、上海等地更好的科研单位,他的事业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在宋宝韫看来,是学校培养了他,给他展示了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他不能选择离开。是的,当初正是学校的推荐,让宋宝韫法国留学得以成行。回国后,学校也提供了最好的待遇和力所能及的便利条件,解决了他的住房问题、妻子的工作问题,让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在创业初期,学校放开手脚让他们去尝试、去闯荡,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挤压中心能够放开手脚快速发展。在创业成功之后,学校充分尊重老师们的意愿,鼓励他们自己投资办企业,提出了“事业单位建制,企业模式运行”的管理理念。学校,是宋宝韫创业稳固的大后方,这样的宽松的环境和全力以赴的支持,温暖了宋宝韫,也激励了宋宝韫要为学校做出成绩的干劲。

学校副校长任瑞铭介绍,学校鼓励教授办公司、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是从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大连交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普通院校,无论从办学条件还是科研经费支持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通过教授办公司,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能够为后续科研深化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研究生能够尽早进入企业实际操作,符合学校培养服务社会、适应企业发展的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定位。宋宝韫教授带了个好头,是科研产业化发展的佼佼者。现在学校不但支持教师下企业做课题,还主动帮助有技术的教师实现成果产业化。一位做光电显示材料的青年教师有技术却没有资金,学校积极帮助他与温州的企业联系,由企业提供500万元启动资金,学校给出500平方米的地。投建实验室,产品研制成功后,企业考虑进一步投入生产,而学校将继续给予科研力量的支持。

人格魅力,留人的法宝

挤压中心成立二十年来,除了退休的,没有一个人主动退出,一班人马,没有矛盾,没有纷争,二十年就做成了一件事,但却是很多人都做不好的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比连续挤压技术更让人惊叹的奇迹。

在采访中,挤压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认为是宋宝韫教授做事的魄力和人格魅力留住了人。作为一支团队的领头人,宋

宝韫很重视团队的整体建设。一方面从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聚拢一批各有专长的优秀人才,一方面以开放的胸怀鼓励年轻人开创自己的事业。

挤压中心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尤其是创业初期,大家跟着宋教授,几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也没有度过一个寒暑假。但是大家都说:“在中心工作,累虽然累,但是心情舒坦,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有的是可以预期的光明前景和可以实现自身最高价值的工作环境。”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是最吸引人的一条,领导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也让同事们心存感动,就是外出实习的学生,宋宝韫也不忘打个电话嘘寒问暖,提醒细节。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宋宝韫能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料公开与大家分享,而不是像有的科研工作者那样藏着、掖着,生怕别人掌握了自己的“独门武器”。2005年《大连日报》的一则题为《80秒叫停时速300公里火车》的报道。被广泛转载。报道说,大连交通大学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高飞教授的科研团队以铜做基体研制的高速列车制动闸片可以使火车在300公里的高速运行状态下经过短短80多秒就完全停下来。该技术已经通过了国家“863"项目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列车制动闸片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这一技术正是起源于宋宝韫教授在法国留学期间就了解到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方向的研究。在宋宝韫看来,大家互相交流,必须要让年轻人有自己发挥的余地。他的学生,目前留校任教的年轻教师李冰,说起宋教授,亦是十分感激:“他常常安排我们积极投稿国际会议,去年9月,我的投稿获得接收后,宋教授就安排我代表学校去参加在韩国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塑性加工会议,收获非常大。”

在谈到创业取得效益后分配的问题,宋宝韫教授笑着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处理得好,能够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处理不好,团队最终可能会分道扬镳。这种情况在科研人员创业的道路上屡见不鲜,能共苦,却不能同甘,最终导致科研产业化不能实现做大做强的最好结果。对于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让他们感到自己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得到回报,不能饿着肚皮搞科研。在宋教授的团队中,本着利益均分,公平公正的原则,人人做应该做的,得应该得的。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一段时间,产品的销量并不是很好,宋教授用自己原有的积累补贴大家继续搞产品研发……

持续发展,光明的前景

二十年弹指一瞬间,艰辛的创业史在我们轻松的谈笑中一一闪过。据铜材连续挤压初步统计,挤压中心的产品应用企业达到230家,企业采用该技术年创造产值300多亿元,节省电耗1.1亿度,减少酸水排放57万吨,减少材料烧损1.9万吨,而挤压中心制造的设备在全球的占有量已经达到四分之一强……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大连交通大学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已经成为我国唯一从事连续挤压和连续包覆技术的研究机构和开发基地,从单一的挤压技术研究拓展成为成套设备和工艺研发聚集地。

挤压中心现有研究人员近三十人,其中樊志新教授是铁道部詹天佑人才奖获得者;高飞教授的高速铁路制动闸片技术已经接受国家“863”计划项目的验收;刘元文教授多次获得国家和辽宁省科技进步奖……提到自己的几员干将,宋宝韫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说:“我的这几员大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专长,团结到一起,就像一台加足了油的发动机,转动飞快。”一支包括材料科学、塑性加工、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跨专业的人才队伍正在形成。人才储备。将为挤压中心持续发展提供强大而全面的基础支持。

如今,挤压中心正在以宋宝韫教授为杰出代表的开拓者的努力下,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2006年6月28日挤压中心通过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批准立项,工程中心的定位更加明确清晰;进一步扩大成果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并在连续挤压成形理论的研究方面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工作,为我国连续挤压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挤压中心的产业化基地――大连康丰科技有限公司最近也通过评审被批准为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

宋宝韫教授说:“我的成功具有不可复制性,最关键在于我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有一批难得的人才。”

学校的领导和同事说“又能科研又能创业的带头人太少了,学问好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对外联络沟通,对内组织协调,这样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