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价值探究;现代思想

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虽然部分人群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力量微薄,并不能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很大贡献。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着全人类的生存,数千万年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同时也为自然环境带来了太多的伤害,例如物种的灭绝就是无法弥补的伤痛。当前社会既是文明社会也是法制社会,相关法律规定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思想文明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只有人们在思想上意识到了生态文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去保护环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的,关系着生态平衡,也关系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一、生态价值的相关介绍

1.生态价值的主要内容

生态价值,是指哲学上“价值一般”的特殊体现,在对生态环境客体满足其需要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判断、人类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主客体关系上的伦理判断,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换言之,生态价值是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一种关联,只有减少人类对自然的消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才能可持续地生存下去,这种说法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生态价值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从宏观角度上来看,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和个体,对其他物种和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这是生态价值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种及其个体的存在,对于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都发挥着作用,这是生态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在整个自然体系中,人类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自然界系统整体的稳定平衡是人类存在(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生态平衡之于人类而言是十分关键的。

2.生态价值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它为生态文明提供了制度的保障。然而,仅仅依靠“制度”这种社会公共权力的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动还是不够的。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把保护环境变成人民大众的自觉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才会进入更高的层次。因此,除了进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之外,还需要有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形成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新文化。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笔者认为,这一点主要涉及的是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介绍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思想教育关系着我国国民的思想品德塑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贯穿性课程,是很关键的教学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会随着教学对象所处的年龄段,面临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教材内容安排,进而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介绍

(1)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价值探讨

1.加强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

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们的一切,像任性的孩子肆意释放自己的天性,数千年来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诸多困扰,也为人们自己造成了一些无法弥补的伤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醒悟,需要明白自己曾经对自然做过的许多错事,需要认识到生态文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需要从心里去接受,去重视生态平衡。政治教育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求学生涯,所以思想政治可以加强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大自然的脆弱和无助。

2.从幼儿开始奠定生态文明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的,在塑造人格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毕竟人们在幼儿时期的思想和观念尚不成熟,仍然有许多可以发展的空间,并且在幼儿时期可以对一些错误的认识进行纠正,防止儿童对生态环境做出错误的判断。幼儿在入学之前接受的是家长的影响,家长由于各方面原因,会对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误解,或者漠视,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未来的行为和思想,而思想教育可以从幼儿开始奠定生态文明的基础,在幼儿时期产生一个纠偏的作用。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国的青少年能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将会十分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发展。

3.利于生态文明的长远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的人们的思想,塑造着人们的精神文明,不但影响着当代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同时也影响着生态文明未来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心灵,会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而以父母的角色影响我国下一代的新生力量。青少年既是我国的未来,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新一代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十分关键,只有在新生力量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其最根本的价值。

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生态价值的相关途径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以便于生态教育的高效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深刻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要阐明自然——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关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文明基础。

2.完善生态教育的机构构建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的生态教育机构,使生态教育内容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生态教育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在实行过程中需要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在生态教育内容安排上应该注意到各方面的进展和变化。或者说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看,在宏观的内容安排上生态教育,应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并恰当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微观角度来看,生态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出现在普通的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进行恰当的社会性宣传,并且要将生态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和成人的继续教育中。

3.丰富生态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生态教育往往以教师的单调讲授为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既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又达不到期待的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想更好地进行生态教育,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价值,就要丰富课堂内容,将生态教育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或者恰当地为学生增加一些实际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大自然所受的伤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态教育的进行与发展,同时可以弥补传统政治教育的枯燥无味,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强化生态教育的环境塑造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过程中需要强化生态教育的环境塑造,为生态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便于学生理解生态文明的相关思想。要明确地认识到学生所处的环境不仅仅是校园,还有社会和家庭两个重要场所,而生态教育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就需要强化生态教育环境的塑造,在家庭社会校园三种环境中打造无缝的优质生态教育环境,为生态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本文对生态价值与生态文明进行了相关介绍,并且具体地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价值,并就相关路径进行了分析,例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途径、完善生态教育的机构构建、丰富生态教育的内容、强化生态教育的环境塑造。生态平衡的价值远不是金钱所能够衡量的,在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相融合,才能够进一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价值。笔者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谭志敏,方俊.论环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在逻辑——兼论生态环境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1):33-35+39.

[2]张溢.生态位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6.

[3]侯帅.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71-175.

[4]陈文斌,申冬梅.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5):106-108.

[5]赵新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

[6]田修胜,胡树祥.建设“美丽中国”诉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2):78-81.

[7]李光胜.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87-90.

[8]朱优红.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建构[D].泉州:华侨大学,2013.

第2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将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行为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

2.能正确分析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并能对自己的分析说明理由。

3.能提出3条以上具体保护周围生态平衡的措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对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举出3个以上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环境情景剧的表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与环境情景剧相关的道具。

课时建议: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每天,我们都要做出许多决定,例如早餐吃什么,上学穿什么,几点开始锻炼等等。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有些看似平常的决定和行为正影响着大环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小行为是怎样影响大环境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环境情景剧

1.提出任务:教材P58有4个情景,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景,将本组的决定或采取的行动表演出来。

学生阅读资料,探讨角色分配。

2.表演。

3.讨论:从情景剧中我们须得到哪些启示?

4.交流:这些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会造成什么影响?今后再作决定或采取行动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向人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提建议并交流。

5.阅读科学在线。

讨论: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小行为大环境

行为影响环境:

(1)节约用水,使水不受到污染。

第3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生态园林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物种多样性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 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1〕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 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一)调节小气候

L.J.Batten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O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二)改善环境质量

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O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 吸滞粉尘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4 杀菌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5 衰减噪声 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三)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三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2〕

(二)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槭树、马尾松等生长状况不良,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生态园林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物种多样性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第4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尤金・奥德姆作为当代著名的生态学家,把“生态系统”整体性概念置于生态学中心地位,促使整体性原理成为现代生态学的第一原理。同时,描绘了生态系统平衡论范式,每个单独的生态系统要么正在向目标发展,要么已经达到目标,其目标就是健康有序的状态,实现“体内平衡”。奥德姆把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并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尤金・奥德姆及其著作阐述的生态平衡论思想对于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尤金・奥德姆;生态平衡论;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2-0042-02回顾生态学思想发展历史,从吉尔波特・怀特到林奈、达尔文,再从赫克尔到尤金・奥德姆,生态学家一直提供着不同的自然模式,帮助人们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不同时期生态学家们所提供的模式不尽相同,达尔文展现的是一个充满尖牙利爪和血腥气的为生存而竞争的自然,克莱门茨描绘的则是一个经历了演替而最终达到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生命共同体[1],而尤金・奥德姆研究发现各个自然有机体组成生态系统,有能力调节自身能量从不平衡达到平衡。一、尤金・奥德姆及其著作尤金・奥德姆(EugeneP・Odum,1913-2002),当代著名的生态学家,伊利诺伊大学博士,曾任职于佐治亚大学,美国生态学会主席。因其对生态学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泰勒生态学奖,这是美国生态学的最高荣誉奖。奥德姆在学业上走向成熟正是在环境保护主义刚刚兴起之时,他自己也变成了活跃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环境问题是广泛而复杂的,如此重要的问题需要宏伟的蓝图规划。生态学家必须向人们表明,地球的各个部分是怎样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并分清是哪些东西决定这个整体是健康的或有病的,尤金・奥德姆及其兄弟霍华德・奥德姆,站出来提供了这种统一的理论。从某种程度来说,奥德姆兄弟从其父亲著名的区域社会学家霍华德・w.奥德姆那里继承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思想习惯和个人价值观,他们相信能够获得一种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而不是陷于过分狭隘的零碎分析,他们希望能看到和谐广泛存在,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出现和谐,而不是到处充斥着痛苦的、不相容的争斗。奥德姆最早认识到把能流应用于生态学原理的重要性,并使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同时向生态学家提供了一本治理这个地球的综合科学手册。特别是尤金・奥德姆编写的《生态学基础》,为该领域指明了方向,其第五版是奥德姆直到去世之前仍在修订的著作,某种意义上应该看做是他思想的最后定论[2]。这本著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逻辑性、概念、综合性和把数学当做世界通用语言加以运用均对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有影响的生态学教科书。二、尤金・奥德姆生态平衡论思想的基本观点奥德姆把生态学看做是研究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整体性的科学,把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作为生态学第一定理,也即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学。奥德姆认为生态学研究必须形成统一的生态系统理论,并用数学、统计学术语精确描述,这样的研究才具有实践应用价值。这种理论必须是整体性的,而不是简化的。奥德姆认为生态系统包含了研究层次和研究尺度两重含义,必须拓展研究层次和尺度,重视对整体特性的研究,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完全还原为部分特性,对各个部分的加和研究也不能得出整体特性[3]。通过集中精力研究生态系统,奥德姆相信该领域马上就能从分歧中达成统一,并能提出一致的理论说明。他解释说,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机能单元,涉及一个既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包括一切有机体(例如“群落”)在内的单位,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便于能量的流动能在这个系统内达到具有非常明确特点的营养结构、生物的多样性和物质循环的目的。换句话说,生态系统对奥德姆以及这个词的发明者坦斯利来说,涉及的不仅仅是生物,它包括着生物和非生物两方面。奥德姆的教材第一部分,也是最长的一部分,预见性地论及了生态系统及其所属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能量转换、生物地理化学的循环、人类群落、物种群体等。这部书写道,所有的自然万物都组成一种等级结构,位居顶端的是生态系统。只有理解了这最高一级结构,才能以最好的方法去理解地球是如何组成的。奥德姆认为,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发展战略”――能够给整个自然界及各个单独的组成部分以总体方向的发展规划。当然,“战略”一词意味着生态系统也是能够为自己确定目标并能努力达到目标的有意识的存在,尽管奥德姆并不是很想突出这种结论,他只是认为生态系统跟有机物一样是自我调节发展的实体。它们的战略就是“在有效的能量供给和占优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界限内,尽可能达到大而多样化的有机结构”[4]。他认为每一个单独的生态系统要么是正在向目标发展,要么就是已经达到了目标。这一战略是十分明白清楚、极易观测的,目标就是达到健康有序的状态,即他所说的“体内平衡”。这种状态与18世纪的自然学家发现的永恒的自然界秩序不同,体内平衡就像人体的健康平衡,不断被各种感染打乱并导致各种疾病,但同时身体也通过组织抵抗驱逐入侵。同样,生态系统经常被扰乱,但始终围绕着一个稳定点进行波动。一种健康的正常状态总是处于无穷无尽但很成功的斗争中以保持着这一稳定点。同时,奥德姆认为,生态系统的健康还要求系统内各种有机物之间达到互惠共引与协同合作状态。它们从起初紧张的互相竞争向更协同共生的关系方向发展,就像珊瑚礁一样。可以说,它们知道,要共同努力合作来控制自己所处的周边环境,并使之成为越来越舒适的栖息地,这样最终才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免受干旱水涝、严冬酷暑、寒冷炎热的轮流重袭,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到所需营养。换句话说,自然界的统一原则就是有机物明白要协同合作才能控制周边的自然界,以求最大的效率和互惠互利[5]。奥德姆把生态平衡定义为:“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两者间的平衡”。这类定义指出了评价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因素,而且人们可以无需详细分析生态系统内众多组分之间的关系,只根据输入和输出就能判定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即所谓的“黑箱理论”。三、尤金・奥德姆生态平衡论思想的现实意义奥德姆的生态平衡论思想对于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生态平衡问题一直是现代生态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对此生态学家们提出了众多的定义和表述,亦有许多争议。奥德姆描绘了“体内平衡”的生态系统平衡论范式,把整体性概念放在了生态学的中心地位,从而使整体性原理成为现代生态学的第一原理。同时,奥德姆的生态平衡论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把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能量说,为生态系统开辟了定量分析的研究新方法,提供了一个衡量和比较各种能量的共同尺度,找到了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流进行综合分析的统一标准,发展和丰富了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学[6]。同时,认为现代生态学是人与环境整体性的科学,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将人类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尝试提出许多跨领域的观念与理论,尤金・奥德姆认为,在自然界经历了大部分蛮荒时代之后,人类已经成为了最严重的干扰因素,因此他呼吁必须在政策上进行种种调整以规范人类的行为,这不仅描绘了人们对世界不同的理解图景,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现代生态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整合、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自然观的角度看,无序、多样性、暂时性、不稳定以及非线性关系开始成为生态学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生态学家从物理学的混沌理论中获得了理论支持。在混沌之后,又出现了复杂论。虽然生态学家强调变化的本质和各种干扰因素,努力摆脱过去的研究,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寻求秩序的梦想。复杂论试图寻找一种处在秩序与混沌边缘的平衡,划定混沌的界限与外延,这时平衡又开始作为一种广泛可能性而重新出现。奥德姆的平衡论范式在对自然界简单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了一种对生态世界的透明认识,但混沌论、复杂论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思维方式,人们不再把自然界看成和谐与简单相统一,而是面对混沌的自然,探索自然的复杂性。尽管如此,不容置疑的是,尤金・奥德姆及其兄弟的理论与观念对后来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奥德姆兄弟眼中,生态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和谐的科学,在自然界中所发现的这种和谐,为一个更有生机的、协调和谐的人类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模式,其蕴含的知识和思想要点包含了自然环境保护的全部含义而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引导人们努力回复到近似于自然界最初的健康和稳定状态,一批生态学家也自觉承担起弥补“人在大陆上已经造成的失衡”的责任。可以说,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尤金・奥德姆生态思想的提出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参考文献:[1]侯文蕙.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J].世界历史,2004,(3):24-30.[2][美]奥德姆.生态学基础(第五版)[M].陆健健,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胡志刚,邹成效.论奥德姆的生态哲学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1):73-77.[4][美]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学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王国聘.探索自然的复杂性――现代生态自然观从平衡、混沌再到复杂的理论嬗变[J].江苏社会科学,2001,(5):95-99.[6]李苏.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能值理论分析法述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2-64.

第5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北方 居住区 植物景观 营造

居住区的小型公园,绿化带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场所,其植物配置须考虑绿地地形、绿化带设施等。21世纪是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时代。我们的居住区绿化也取得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同时人们对环境生态观和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促使人们更加去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我国多地区有很多野生植物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绿化宝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这些植物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必能为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营造做出非常出色效果。

一、植物景观营造的意义

植物景观营造是组成居住区绿化带或园林的重要部分。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我们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能充分发挥其观赏的特性、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额最优协调。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植物景观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不但可以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之间的和谐,还能美化环境,愉悦身心,满足人对自然环境的精神上的需求。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本身就是建立在人的艺术视觉效果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生态学、植物学、美学的理论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花的园林景观。

2.植物景观的营造有利于改善环境的生态环境,可以调节小气候,防风防尘,减轻噪音,并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小环境的生态平衡。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森林的调节作用,我们不用担心,气候骤冷骤热;不用担心会频繁受到恶劣天气的侵袭;因为有北方的防护林,我们不用担心沙尘暴的频繁来袭。这些都是大范围绿色植物所起的作用。园林内部的植物景观营造就是大的绿色植物作用的微小化。大量的绿色园林组加起来,就能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防尘的效果,就能减轻噪音的污染从而维护了居住区人们的安静生活。

3.植物景观的营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良性生态平衡。自然界地各物种之所以能和谐的相处,全赖整个的大的自然环境的生态处于平衡之中。小的生物圈也需要保持生态平衡,人也是生态平衡中的一环。

没有生态平衡,人们会面临很多自然的惩罚。

二、当前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不足

1.绿化面积偏小,植物景观营造观念不深。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自然世界,通过人为的改造,自然变得不再那么自然。人的生活不但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还需要精神的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人们希望生活在自然的绿色之中。但是由于建筑商追求商品楼收益的最大化,使得当初设计建设大型公共工程、商品楼时,给园林绿地留的面积很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绿化带发展的空间。这就与人们迫切需求公共绿化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人们整天忙碌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当中。内心渴望园林绿化给自己带来精神抚慰和享受,但却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又不甚关心,这种矛盾纠葛的心理,也是造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转贴于

2.植物景观营造不合理,设计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我国长时间对植物景观设计不太重视,致使现在的植物景观营造存在很多问题。植物景观的营造不是将植物简单的组合,应当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保证原生态的自然植物群落,同时还要考虑各种群间的相互联系,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还有部分地区的植物景观营造不能体现地方特色:要么不切实际的引进名贵品种,要么不假思索的种植传统植物,这不能体现出设计的创新意识,也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审美、对原生态的渴望。

三、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

1.提高景观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植物景观的营造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景观设计人员对周边环境的把握,对人们心理需求的把握,还有对当地自然物种的了解,更考验了他们对这些因素的合理组合。设计无小事。不能“想当然”的敷衍,要提高景观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不能心存轻视的想法,园林的重要性远比我们看到的多。园林或绿化带的植物景观是应该具备艺术欣赏价值的,设计者也应在自己的作品上充分的体现出“美”的元素。

2.植物景观营造要充分发挥它的环保功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植物景观的作用我们已经做了阐述,在我们选择植物物种与群落时,我们要从从生态平衡、原生态、防风防尘、减轻污染、审美角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植物景观营造的设计,使我们建造的植物景观既能体现出适应时代的美,又能起到它的生态功能作用。保护人们少受或避免人们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3.开发野生植物物种,体现地方特色,适应人们对原生态的需求。我们北方植物种类资源比较丰富。野生的物种有很多都适合驯化成园林植物:比如,连翘、瓦松、八角枫、野葵、王不留行、野菊、南蛇藤、红蓼、鹅耳枥等等,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在园林以及绿化带应用的野生物种,也能体现北方特色。由于是野生物种较多,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6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森林病虫害危害防范措施

前言:

森林资源是每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名比较搞前,但是人均森林资源拥有量确实是太少了,在这种现状下我国森林资源还面临着诸多的威胁,人类的乱砍乱伐,病虫害的威胁都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促进人类社会环境的净化,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想要保护好我国的森林资源首先必须直面的问题就是森林的病虫害问题。

1.当前森林病虫害防范工作中的自然危害

1.1害虫种类日益增多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但有一部分是以环境为代价换来了,随着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也越来越清楚了环境的重要性。其中森林资源对环境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森林资源的破坏一部分来自人类,还有一部分是害虫的破坏,我国的森林病害虫类别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现在的50多种还有继续增加的现象,而且森林病害虫带来的影响极大,造成的损失已经在总量的30%以上。森林病虫已经严重影响了森林的正常生长。

1.2生态入侵的威胁

生态入侵比我国本地的病虫害影响的后果还要严重,因为生态入侵的物种是外来物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入侵,由于没有天敌的限制,他们会大量的繁殖造成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是丧失,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而且仅仅依靠外界对外来物种进行消灭的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典型的外来病虫害物种有: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病、枣食蝇等,他们对我国的森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想象的,而且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将她们完全清除。

2.当前森林病虫害防范工作中的人为原因危害

2.1森林病虫害的检测不到位

森林病虫害的检测不到位也是导致病虫害泛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森林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控制环境的优良,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一些看管部门的人员只在乎森林带来的经济,从而忽略了森林的病虫害的防治,对其的检测不到位,而病虫造成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爆发就可能到达到无法遏制的态势。最后,防治人员只能凭借自己的常识来经行紧急的救治,甚至是一些科学的技术手段都无法使用,导致了森林大面积的损害。

2.2农药的不规范使用

目前,我国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设备陈旧、老化,一些高端的生物防治技术还无法做到大面积推广,而且林业部门各个生产环节协作性较差,缺乏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御机制。在这种现状之下,各林业单位常用的防治手段就是使用大量的农药来达到防治的效果,然而大量使用农药不仅仅会对害虫造成伤害,一些有益的昆虫也无法避免,这样就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会提高害虫的抗药性,不利于森林防治工作的开展。

2.3森林遭到破坏

森林病虫害的日益严重与森林环境被破坏有直接的联系。一般针对害虫的防治是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较高级的益虫对害虫的捕食来遏制害虫数量地增长,但是一旦森林系统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就会使一部分益虫的栖息环境无法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所以它们就会被迫离开,之后害虫们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大量繁殖,最终会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所以说森林被破坏后就无法维持生态的平衡,从而造成虫害的泛滥。

3.针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范措施

3.1提高防治工作者的认识,加强对他们的领导

防治者是在外界保护森林的重要对象,因为他们是走在第一线的人员。想要治理好森林的病虫害,首先要提高防治者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多么的神圣与重要,同时还要领导着他们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加速国家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做到可持续发展,尽自己最大努力降低森林的经济损失,同时提高森林中树木的生存能力,提高森林木材的质量,改善周围环境质量,从而推进新世纪森林类产业的飞速发展。

3.2加强对森林的检测

想要管理好森林的病虫害,就必须在病虫害大爆发之前就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想要实现这一计划就必须做好森林的检测、预防工作。对于林木的育苗、抚育、管理、调运、移植等环节都要做好检疫工作,派遣专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避免出现遗漏,同时对于外出或者是引进的林木严格把关,避免带有病虫害的林木及产品四处扩散造成更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害虫的蛰伏期冬天以及萌发期春天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检测。还要对害虫的爆发趋势做出预测,以便于面对突况时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应付。

3.3因地制宜,选种良种,合理利用农药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单单依靠外界人工的力量显然是不能够做到完美防治的,有些地区气候寒冷,我们在种植树木的时候完全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这些地区种植一些不畏惧寒冷的树木,一些对其有威胁的害虫就是害怕寒冷,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利用了生态环境做到了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所以加强对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情况及人文因素的了解,选择适合的苗木进行繁育培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还有就是对于农药的使用,毕竟使用农药具有双面性,你能够完全放弃对于农药的使用,但是也不能够过于依赖,掌控好一个度才能做到更好。

3.4保护森林,适当的退耕还林

我国地域辽阔,森林面积分布的比较散乱,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说道人均森林面积我们实在是太少,再加上人们对于森林的破坏,致使森林的生态系统始终无法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适当的退耕还林一方面有利于与我国环境的净化,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森林面积的扩大能够使森林的生态平衡越发的稳定,到时一般的病虫害无需我们外界力量的插手,森林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保护森林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对于病虫害的检测、分析、预防都需要防治工作者们付出辛苦与汗水。同时还要对周边的环境做好勘测以便种植优良合适的木种,依靠森林自身的生态平衡出治理,减少外界对于生态平衡的破坏,特别是农药的使用,通过采用正确、科学的治理方法到达做种的防治效果,保护好我国的森林资源,培育出优秀的树木材料。

参考文献:

[1]宋庆超,张春雨.大岗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03:30-31.

[2]张晓军,李锦花,刘比斯等.吉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2013(02):36-38.

第7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生态权:农民的基本生存权

生态权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在所处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农民的生态权是农民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对生态安全、生态利益、生态选择、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等所拥有的各项权利总和。农民生存在农村生态系统中,是农村生态系统的拥有者、使用者、经营者和维护者,农民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农村生态系统,生态权是农民在农村生存的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的权利,农民没有生态权,农民就不可能进行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态权遭受破坏,农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农民的生态权是农民享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的基础,是农民的基本人权衍生的权利,农民在农村生态系统中生存,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一个连接点,只有享有对生态系统的安全监督权、利益享受权、生态保护权、生态发展权和选择生态系统的权利,才能够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生存与发展下去。

农民生态权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其一,生态安全权。生态安全权是农民生态权的第一权利,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间,农民的一切都必须依靠生态系统供给,生态安全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态权。其二,生态利益权。生态利益权是农民对所处生态系统利益的享有权,是农民生存的物质基础所在。其三是生态选择权。农民对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很高,生态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状况,因此,在合法的途径和条件下,农民应该有对自己生态系统的选择权利,就是农民自己为了生存,可以选择哪个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其四,生态保护权。农民应该拥有对自己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权利,有权跟破坏自己生态系统的一切行为作斗争,有权对破坏自己生态系统的行为请求赔偿或补偿。

生态权: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障

农民生态权是农民权益的基础,是农民生存发展的保证,同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自然生态和谐,没有生态权,农村的自然和谐环境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是新农村建设主体权利保障的要求。农民是农村生态建设和维护的主体,是农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对其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民生活在农村生态系统中,他们的权利衍生于生态权,没有生态权,他们就不能生存,其他权利也不再存在。保障农民的权利,必须有生态权作为根据和基础。农民居住在农村社会,农村的生态环境是他们最大和最亲近的环境,生态变迁会影响农民的生存、发展,他们对所处的环境理当可以主张权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和谐的新农村之权利,有维护新农村生态平衡的力量。

2、是构建和谐生态农村的保证。生态和谐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生态和谐是农民的夙愿,特别是在我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人与自然的的关系日益显得紧张,环境污染、人口问题、资源紧张、粮食短缺等问题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很大程度都与农村生态有关。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城镇化的发展,是城市环境恶化向农村的转嫁,这种转嫁使农村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和谐的建设。因此,给农民以生态权,是农民有权利抵制城市生态恶化的挤压,能够使农村和谐协调发展,为构建农村生态和谐提供权利保证。

3、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问题提供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农村生态问题不是农民本身造成的,也不是农民自己引起的,而是农民生态权缺失引起的。农民是农村生态保护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但是,由于我国农民至今生态权缺失,农民不能拥有保护农村生态的权利,眼见生态环境被破坏却无能为力。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权在国家,环境保护局代表国家行使生态保护权,环保局本身的权威有限,在加上其对农村的监管有限,还有许多破坏农村生态的行为都以城市建设为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项目。因此,使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量不足。只有赋予农民强有力的生态权,农民有权利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才能抵制来自各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才能建立起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长效机制。

4、为维护农村生态平衡增强主体力量。生态平衡是新农村建设的环境基础,生态平衡不是政府单方的事情,也不是政府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问题,它是生态系统中所有组分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的大事。维护生态平衡要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要动员全社会人员参与。农村生态的平衡是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为农村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大本营。当前,我国主要在环境保护基础上促进生态平衡,进而保护生态系统,没有赋予社会广泛的生态保护权利,这就造成了生态保护的主体力量弱小的局面。特别是在农村,农民还没有保护生态平衡的主体资格,没有形成主体力量。因此,只有赋予农民保护生态的权利,使他们成为保护生态的主人,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生态保护的主体力量。

切实保障农民生态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创新环境保护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现行环境保护体制是一种国家本位主义的环境保护理念,把环境保护的权利通归国家所有,造成公民保护环境的权利缺位。农民对侵犯自己生态权的行为缺乏保护的主体根据,因此,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自己没有保护的力量。这种理念认为,环境保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只能由国家统一行使保护职权。这种理念对我国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破坏主体的日益多样化,仅仅由国家保护的机制也日益出现缺陷。因此,必须创新环境保护的理念,赋予公民自力保护环境的权利,让社会所有公民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创新农村环境保护的理念,赋予农民环境保护的权利,使农民能够对自己的环境权利进行自力保护,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是保障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这也是农民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要求,还是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

2、增强农民保护生态的主体意识。我国过去在地大物博的环境观念下,形成了一种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在农村,节约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远远不够,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被错误的资源观隐没。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增强农民保护生态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农民生态权利意识,是我国新农村环境建设中的首要问题。生态权是现代社会里日益重要的权利,对于当代农民,生态更加重要。我国农民保护生态权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但是自主保护意识不够强。生态权是一项随着生态危机而发展和凸显的权利,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中,因为生态危机不严重,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的生态权也没有觉醒。随着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生产日益被生态危机影响,农民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态权利的重要性。我国农民要求生态权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渐增强,生态维权意识急剧上升,有农民和政府要生态权的,有农民不准企业上马的,不准企业开工的,但是,自主保护的能力和力度还是不够,不能有效的维护自己的生态权。

3,完善农民生态权保护的法律,为农民生态权提供保障。我国现行的生态保护法律几乎都存在于环境保护法律之中,可是环境保护法律还只是恢复性的保护,没有建设性和超前性的生态保护。对于农民自主保护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还缺乏法律保障。近年来各种在农村的项目开发、工业事故等造成的农村环境问题,农民没有相观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自我保护,只能由国家进行行政处罚,并且对造成的损失进行索赔也缺乏相关依据。因此,我国应该完善农村生态保护的有关法律,明确赋予农民自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权利,为农民生态权的行使提供平台。

第8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生态环境 森林培育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36-02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步加快,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这也给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森林培育,充分发挥森林净化空气、减污供氧等功能。该文就从森林培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入手,深入了解森林培育的重要性,掌握森林培育的有效方法。

1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工业时代初期以环境、资源换取经济利益的方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难以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不利于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

1.1 构建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长期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人们积极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开展生态林业种植,针对已经退化或是退化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加以治理和改善,以期能够早日恢复我国壮丽山河。这是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建设方针,它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1.2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进行大面积种植树木,达到扩大森林面积、丰富树木种类、丰富森林资源的目的,并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能源和原料,构建更加优质的生存环境。森林培育对象有人工林和天然林两种,而培育内容有苗木培育、种子选择、森林营造、森林立地以及森林赋予等,森林培育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增加木材生产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它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定向化、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2 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求。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能力越来越强,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以及耕地资源减少等自然灾害频发,这就是自然对人类自然环境破坏的大力报复,人们只能反过来向环境投入大量的环境改造资金,不断减轻自然危害程度。

2.1 土地荒漠化

人们所说的土地荒漠化指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如今我国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且土地荒漠化面积急剧扩大。荒漠化面积在我国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大,受大风侵蚀的影响荒漠化面积较大。我国至今有4亿人口受荒漠化问题的威胁,这极大地降低了土地生产能力,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平衡破坏,易引发沙尘暴。这其中有大风引发的风蚀荒漠化,还包括水蚀、冻融和土壤盐渍化形式几种,但是荒漠化仅限于西北地区。

2.2 土壤破坏严重

目前,我国耕地资源极为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盐渍化和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耕地质量。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为面积逐步扩大、水土流失类型较多、流失问题严重,主要包括水力、风力、重力几种侵蚀类型,这种破坏不仅会影响水质,还降低土壤生产力。

2.3 水旱灾害频发

我国水资源极为丰富,水是生命之源,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标准的四分之一。S着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资源利用率逐渐降低,这造成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限制会极大地阻碍其他项目的正常开展。同时,受南北地域气候差异的影响,各地降雨量大有不同,水资源分布极为分散,一般是夏秋季节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降水地区差异易引发旱灾和水灾。

2.4 自然物种种类减少

自然界中的生物有千百种,各个物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且各物种之间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乱砍滥伐现象极为严重,前期林业生产经营方式选择的错误,造成了植被数量的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多的生物面临着消亡殆尽的局势。众多生物丧失了森林的保护,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3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性的大问题,由于人类一段时间内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大量地向自然索取资源,引发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当前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3.1 防风固沙

随着森林植被的大面积栽种,森林植被具有极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这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从防风效益的角度来看,防风固沙可通过改变风向和降低风速两种方法达到减少土地荒漠化面积,防护林带的培育有利于扩大防风范围,提升土地栽种森林植被面积,降低风速。对于风沙较大的地区,笔者建议采用防护林带加护网设置方式,将大风转变为小风。我国近年来所采用的森林植被在于,有效地降低了大气浑浊度和降尘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水土保持

对于水土问题较为严重的当今社会,人们必须要不断进行水源涵养,提升水土保持水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森林固土吸水的作用。据相关数据统计,植树造林能够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延缓洪峰,维持水量平衡。

3.3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优良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一个生物物种极为丰富的国家,各种种类的生物高达数万种。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少生物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我国对于这一问题积极采取保护措施,从数量和质量方面不断进行森林资源恢复,拯救濒危动植物工作也在展开,相关部门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环境保护范围。

3.4 提升农业生产产量,减少耕地面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较大,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不断提升土地粮食产量,提升土壤肥力,减少森林砍伐面积,减少自然灾害对土地的影响,改善农作物种植水平,实现农业稳定生产。

4 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针对森林培育工作现状,我国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的护林造林经营方针。根据地域气候、土壤等特点选育良种,合理规划林业种植结构,开展科学合理的封山育林措施,提高森林涵养能力,做好水土保持,实施多样化的生物物种保护,不断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建立有效的生态经济防护体系。

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通过森林培育来强化生态建设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概述森林培育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5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人们需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好长期备战准备,更好地保证森林培育水土保持工作及生物多样性,加强森林培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岳燕杰,刘尔平.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2):10-12.

第9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营林;林业造林;可持续发展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其是走向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随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的加剧,对于环境的保护逐渐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几年来,沙尘暴、温室效应不断严重,林业工程逐渐被提升了工作日程。而在林业工程中,营林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并且十分难以把握。从当前的林业发展来看,其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通过相关的工程建设来满足防风固沙、固土养水等生态平衡的需要,因此处于林业工程关键点的营林工作也应被重视起来。

1、营林工作的发展

所谓的营林,其是指通过为工程建设培育幼苗,并在林业监督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木材需求的工作。但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营林工作发展时间较短,其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最开始,我国还是处于以资源的消耗来换取经济效益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对于营林工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意识,同时对于树木的消耗也都是取自当时现有的木材资源之上,这就为后期资源匮乏埋下了隐患;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第二个时期,在这一阶段,虽然无节制的资源消耗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显现,但是对于林业的建设及营林工作仍旧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在局部出现问题之后,在局部地区开始提出植树造林,但由于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这一时期的营林工作也并未得到发展;随后进入第三个时期。这一阶段由于环境的持续恶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极端天气如沙尘暴、干旱不断发生,空气质量也令人堪忧,使得国家逐渐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在这一阶段,营林工作才真正的出现并得到发展。营林思想的提出,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其工作的实行。

2、营林工程对林业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林业工作中,营林不仅为林业发展提供相关的物质资源,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营林工作对林业工程也具有监督作用,因此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从大体来看,营林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但具体而言,其对于林业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林业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在营林工作中,其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林业工程进行监督。由于林业工程耗时较大,且任务艰巨,因此细微的环节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而通过营林工作的监督,就可以及时发现林业工作中的树木管理问题,对其灌溉、施肥、虫害情况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使得林业工程有序的进行。

2.2对于幼苗的管理。在之前的观念中,很多人认为营林工作就是单纯的种树,但实际上,种树只是营林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在树木栽培之后,还需要对成活的树木进行修剪、扶正等日常管理工作。如果在树木成活之后,任其生长,不仅会让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不利于其生态作用的发挥,使得林业工作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2.3为造林工作做好准备。造林工程项目巨大,因此在工程开始之前会涉及到很多工作,这些工作既包括对造林工程的规划,又包括造林工程所涉及的具体面积、树木种类及造林项目的重点等,而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会使得造林工程有序的进行,并对造林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营林工作还可以结合造林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树木品种的安排,使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互补,提升造林工作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作用。

2.4对破坏林地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更新。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之乱砍滥伐造成的对树木资源的破坏,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及时记录被破坏的林地,并做好相关的恢复计划工作,也是营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将林地破坏程度、破坏面积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列入林地恢复名单,争取在短时间内可以将被破坏的而林地重新栽培上新的树种,提升被破坏地区的树木覆盖率,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更好地促进营林工作的建议

在林业工程中,营林工作对其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林业工程的水平,促进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的实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营林工作的水平:

首先,促进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在当前谁发展中,科学管理工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营林工作中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营林工作的展开,必须实行科学管理。一方面,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来进行幼苗的培育,并对幼苗的生长提供全方位、现代化的管理,从而提升其成活率和成材率;另一方面,在人员管理分配方面,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行个人负责制,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完善营林法制管理制度。在之前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只重视经济效益的实现,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因此在之后的林业管理中,要制定相关的法制管理制度,对这一方面做好相关的规定。一方面,对于森林的砍伐要实行相关限制管理制度,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现象,并对相关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另一方面,加强对于林地的管理,对于强制占有林地、毁林等行为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制裁,从而从根本上遏制对于林区的破坏行为。

结语

从当前看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转折期,而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就需要积极加强林业工作的发展。而营林工作在这其中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于营林工作的发展,从各个细节出发,提升营林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林业工程更好地发展,使得我国林业发展迈向更为光明的未来,就十分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1] 黄玉华,杨世刚,刘艳. 保护林业生态平衡 完善营林造林工作――关于我国营林造林工作的思考[J]. 现代园艺. 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