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73-1
1 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人是构成城市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城市的主体。人们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都对空间选择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群的不同需求,反映各种不同理念,为广大市民提供最佳服务。好的道路景观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从宏观到微观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吸引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2 尊重历史的原则
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现在中国很多城市街路绿化盲目模仿与借鉴其他城市的风格与经验,导致如今中国大多数城市街路看起来没有风格,都是一个类型,体现不了当地的特色,这就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3 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目的,各种设施、设备及相关配置均应符合人性化,以最大程度地成为适合、适宜地设计,发挥景观的最大效能。经济原则是指合理地利用费用、空间。在费用上,合理花费,使用当地现有材料,因地制宜,比如植物可以使用当地、当季植物,这样价格会便宜许多。另外,对于不同品质、不同价格的建材多加比较、衡量。合理而充分地利用空间,可以考虑选择能节省空间的材料,如立体绿化的藤蔓植物或用草地,以充分利用空间。景观设计的美多偏重于视觉上的美观。具体设计时往往会优先考虑社会性、群众性以及经济实用性而后再论及美。这种美有时又是抽象的,对美的感受因人而异。景观设计方式应在统一中求变化,且表现出设计的独特风格。
在如今高度密集型的时代,信息以及物流传递的速度使适应现代潮流的大城市中心和一般城市中心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了,因而全国各地一些现代化城市和城镇正失去自身的个性,看上去都很相似,有一种城市建设标准化的趋势。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尽量保留城市10年以上的大树,重点保护30年以上有历史的老房子,重新开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区,让这些城市的痕迹得到保护并保留。
4 道路设施的设计
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利用这些空间可以在城市有限的绿化空间内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形成大尺度景观的和谐。做成高密度的植物群落,可以降低机动车对城市产生的噪声污染,尾气污染,热岛效应。
现在有些城市为了加速机动车的发展取消了非机动车行车专用路线,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一方面提倡节能减排,一方面取消非机动车的使用,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对于公路建设项目而言,重要的是充分考虑道路沿线景观和视觉效果。保护原始景观,尊重河流、小溪及自然排水系统,充分认识到边界、护栏、树木形成的线条,尊重历史形成的小路,认识远山的景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及地平线。保护原始地貌,创造良好的视野。
道路设施的配置及设计尽量搭配清晰可辨识度并且位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可以配合景观起到醒目的作用。
一板二带的植物配植。这是最常见的绿化类型。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种植行道树(各栽一行乔木)。一板二带在城市内三级街道居多,和生活区接近,为了美化市容,净化环境,增强防护效益,一板二带的植物配置应考虑行人和行车的遮阴要求,还要不影响交通和路灯照明,这类街道一般人、车混用。由于街道狭窄,光线不足,要选择半耐阴树种,以形成和谐相称的绿色通道。在两株乔木间,可适当配置耐阴花木或宿根花卉,不经常通机动车的街道可设置花径,以丰富道路景观。住宅小区的街道两侧,可选用开花或叶色富于变化的亚乔木,为街道增色。城市小巷最好栽植落叶树种,以免在葱郁的树冠覆盖下,冬天得不到阳光照射,一般只宜在南北向街道上适当配置常绿树种。临街围墙和围栅要适当栽植些爬藤植物。
关键词:道路景观;线形控制;横断面;纵断面;协调
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路网规划更需体现城市建设风格。在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理解它的功能和作用,充分考虑路网在城市区域中的位置、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等影响因素,在满足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要求的前提下,重视道路网规划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1 道路景观的组成
构成道路的景观主要有道路本身、沿街、远景、人的活动、地下部分、变动因素等。
道路本身包括:路面、行道树、标志、标线、地上杆线、公交站台等。沿街包括:道路两侧建筑物、广告牌、公园、河流等。
远景包括自然要素(山、海、湖、森林等)、人工要素(塔、城墙、纪念碑等)。人的活动包括自行车、汽车、行人等。地下部分包括交通设施、商业设施、各种市政管线设施等。变动因素包括季节、气候、时间等。
2 线形控制与道路景观关系
2.1 我市路网规划不论是主干路、次于路均以直线线形居多,且距离较长。这样的线形,道路顺直,视线好、方向感强,但对道路两侧建筑物的规划建设要求较高,顺直的道路两侧,若是建筑物密度过高(居住为主)、缺少绿化用地空间的话,街道便会感觉到硬直、单调,沿街无景观可言。在直线形道路两侧若配置大型公建、公园、广场、中心绿地、写字楼等,虽然道路单调。但移步换景,也不失为良好的线形选择。
像我市的胜利路、朝阳路、涂山路这些主干路,道路线形顺直。直线距离很长。经过多年建设,胜利路两侧进行了办公楼、公园等开放空间型建筑改造、建筑密度在减小,街景略有改观。但反观朝阳路、涂山路道路两侧,居民楼林立、外立面陈旧、沿线单位围墙耸立,给人一种重复复制的感觉,更无街景可言。
2.2 路网转折点控制在交叉路口,且均没有设置平曲线,线形生硬。我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时,因道路红线控制所限,均没有设置有利于行车的平面曲线,线形变化突兀、生硬,道路不能起到视线诱导的作用。这种现象在道路交角小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对道路景观影响较大。
2.3 线形曲线半径偏小,且道路红线控制没有预留出设置缓和曲线设置的空间。直线路段与小半径圆曲直接相接,一是行车不舒适,乘客能感受到明显的离心作用;二是在视觉上有突变感觉。而缓和曲线的设置可以改善行车舒适性,使道路线形连续圆滑,增加道路美感。
我市现有路网控制中的平曲线半径普遍偏小。一般为200~500m,道路网规划红线时只考虑半径的设置,没有考虑相应的缓和曲线设置要求,后期实施后均没有设置缓和曲线。对道路线形影响较大,影响道路景观。
2.4 对城市道路网规划中平面线形的控制设想:
2.4.1 对快速路、主干路这样城的主要道路,承担城市快速、远距离交通的干道,在选线控制时,应加大线形指标控制;充分利用地形、河流、湖泊、山体等设置平曲线,预控制缓和曲线范围;在道路直线段偏长的路段,人为设置平曲线,改变道路线形,营造变化的沿街街景;在道路交叉路口尽量控制交角,使其接近正交,把道路转折点设置在路段上。使人的视线聚焦于道路曲线位置处的建筑物。
2.4.2 支路的设置要利于行人容易识别道路方向。增强方向感。线形宜采用直线布置,同时也有利于两侧地块的开发利用。
2.4.3 滨湖傍水的道路,应顺应湖岸线、自然沟河设置道路平面线形,以道路线形溶入自然岸线为宜,不宜生硬的选取长直线或简单的圆曲线相连,与自然景观冲突较大。
2.4.4 对城市山体、塔、重要的建筑物、纪念碑等在路网规划中应作为重要控制点,选线时应以直线线形正对为宜。为了突出道路景观,表现一种气势和远景的需要,把当地的主要山体、塔等重要建筑物作为焦点,道路线形在接近建筑物视力范围内应以直线为主,在接近建筑物后绕道避开建筑物。在该直线路段上不应设置立叉、天桥等地上设施,以免破坏远景的效果。
3 道路横断面设置与道路景观的关系
道路横断面控制也是路网规划中主要控制指标,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不能千遍一律,应结合道路功能、道路所处区域等统筹考虑。
我市主干路道路横断面多为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断面,次干路多为单幅路断面。在设置过程中突出问题是:
3.1 中间分隔带密植高大乔木林,影响道路沿街景观
在中间分隔带密植高大的乔木林,人的视线受到影响,看不到两侧街景,且不能体现道路的宽敞效果,对道路景观影响较大。
3.2 旧路改造时,片面追求车行道宽度,断面统一而毁损行道树等,对道路景观破坏较大。
3.3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议:
3.3.1 对中间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时,应以低矮灌木造型为主.营造通透的街景和宽敞的道路,特别是直通控制性建筑物的道路更应严禁采用高大乔木。
3.3.2 旧路改造时,应综合考虑,合理设置道路断面,可以把现状行道树设置成绿化分隔带,在外侧空间再布置其它车道或人行道。
3.3.3 在城市中心区,绿化尽可布置在道路内侧,利于沿街景观的显现及店铺门面的利用。可采用二幅路、四幅路形式。
4 道路纵断面与道路景观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方法;景观生态学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in the ecological imp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nts of the road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and raised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as well as to the road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earch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Planning methods; Landscape ecology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一种线性基础设施,道路在促进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路域理化环境的污染、动植物栖息地的干扰、水土流失的加剧、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地质灾害的诱发、景观视觉质量的下降等。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用于道路及道路网生态效应研究。
l城市道路景观对生态的影响
为了获得生态效益,道路必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为人们服务。在此过程中,道路起到了引导路人、组织交通的重要作用。它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伴随着整个交通过程。然而,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讲,人为道路的构建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组成部分,对生态必将产生影响。因此,在道路规划时,需要避免道路对重要物种的生态斑块进行人为分割,同时道路形成了新的阻隔带,影响了原有生态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2道路景观设计思路方法
对于道路的景观设计要着重强调其领域属性,以形成其区域特色,使道路与两侧空间相融合,进而弱化道路与周围界面的隔离,使行人在其中行走时有鸟儿翱翔空中,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感觉。其设计手法可通过布线、空间变化、领域分隔、道路设施及周围建筑环境等方面来实现。
3.1布线
“蛇形”布线是由一系列相反方向的S型曲线组成,S型曲线可以给人们观察周围环境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
3.2空间变化
道路可根据各路段交通流量不同或地形条件限制出现宽度的变化。在区别空间变化波动时,宽度变化是一个很重要内容,它可提供错车空间,在特殊情况下亦可提供停车间,有时还能为行人提供休息逗留的场所,给人以空问的惊喜。
3.3领域分隔
作为居伟区内的生活性道路,应有为居民提高生活空间的领域感,其效果可以通过分离法来实现。
3.4道路设施
生活件街道通常有步行者在活动,此种活动常仃随意件和观赏性,故要求其上面多设置公用设施等硬质景观(如座椅、花坛、候车亭、交通标志等)以及选择宜人的色彩和尺度,这样可增强人们的美感和愉悦感。
3.5建筑环境
建筑因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类型应该和谐并具有艺术特色。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经常采用柱廊和悬挑,它们为行人创造了一个庇护的环境,使街道空间与建筑内部问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内外兼顾的整体,使道路与室内空间连接起来,使街道真正成为居民生活场所的一部分。
3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3.1分析现状,明确目标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不仅仅是考虑狭义的视觉景观和道路交通功能,而是连带城市总体规划、交通、环保、经济发展、历史文脉、自然、旅游资源等因素一起考虑的综合规划设计,针对具体的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必须对道路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道路承担交通功能、道路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等进行周密的调查分析,指出现状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设计目标及指导思想。
3.2景观规划构思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构思包括功能、景观、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多方面的初步思考策划。设计构思中首先要确定道路景观风格定位,影响道路景观风格定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如山、水特色,道路功能定位,如迎宾大道、商业街,人文因素,例如是体现现代气息还是传统风格。围绕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目际和风格定位,结合道路各区段所处位置和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关系特点,构思道路景观结构,拟定主题思想,进入具体景观规划设计。
3.3道路景观构成要素设计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道路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生态护坡和道路绿化。道路两旁的边坡为景观生态学上的边缘和边缘地带。它属于诱导边缘,过渡显著,在工程上会有边坡不稳定的效果,在景观上它是一个不连续的边缘地带。因此,采用绿色植物材料对斜坡和山体进行覆盖,以防止坡面和山体的侵蚀、风化。
道路视觉景观设计应和道路平、纵、横及路面结构等设计相结合,道路平面线形、竖向设计和横断面布置要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的变化,力求做到道路线形、分隔带、绿化带、边坡等连续、平顺、自然且通视效果好,与周边环境色彩协调、风格统一、融为一体,切忌把道路拉直推平,导致视觉上单调乏味。
道路公共设施和小品满足道路作为市民公共活动空间需要的信息交流、休闲甚至游赏娱乐等功能,种类繁多且有实用性的,如公交站点、休闲椅凳、公厕、垃圾筒、电话亭、广告牌、宣传栏;有观赏性的,如树池、花架、亭廊、艺术雕塑、水池喷泉。如果说道路本身景观应力在求“势”、追求大气的话,道路公共设施和小品由于多布置在行道及城市绿化带,行人缓慢通过甚至可以驻足观赏,其景观设计则应着重在“型”的处理上下工夫,对公共设施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出匠心独具的形态,对景观小品进行细部刻画,细致地反映一定的文化主题,既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又有利于塑造道路的特色风格。
4展望
道路景观生态学在我国是个崭新的领域,许多研究内容有待探索。我国近期道路景观生态研究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1)总结国内外现有成果,引入新方法与理论,开展前沿研究。通过全面系统地总结国内外近年来道路生态学研究成果和相关学科如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为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如3s技术、三维动态可视技术;加强对典型地区的跨尺度综合研究,对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深人的探索。
(2)以典型旅游公路为突破口,开展细致深入的景观调查、路线优选、构造物设计等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充分收集和利用现有历史资料,如航片和卫片,对道路沿线水文、土壤、地质地貌、气候、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文化、历史、民俗等资料开展充分细致的景观普查、规划与设计工作。我国道路选线历来重视地质选线、地形选线.而结合生态环境选线相对处于弱势,从景观资源保护(尤其景观美学资源)来考虑选线更是欠缺。
结束语
道路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和我们对道路景观生态问题的关注,相信研究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前景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黄宁,符锌砂.公路线形与景观设计的配合[J].湖南交通科技,2006.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主要问题;影响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绿地景观雷同,缺乏整体设计,街区面貌大同小异,城市道路景观缺乏个性、地域性;强调园林美化和观赏效果,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要求;只注重路界内和近期的效果,对整个路域范围内物种的逐步恢复和自然演替考虑较少;植物品种单一,忽视了植物的异质性、地域性、适应性和多种植物的共生性;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导致物种不适应当地环境逐渐死亡,影响绿化的整体的效果;在城市道路环境景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中,不能将各种道路要素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风格形式;在体现自然与城市文化方面更显得薄弱,道路的主题与设计特色表现贫乏等。
可以说,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中的道路绿地景观建设,是在有限宽度的绿化带中,放置了最宽的道路,仅仅解决了道路交通功能,而忽略了道路对于自然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人文历史等一系列建设的要求。
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2.1 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
道路绿地的景观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商住区内部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绿地景观设计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还要重视道路两侧用地,如道路红线内两侧绿带景观、道路外建筑退后红线留出的绿地、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带状花园用地等。
2.2发挥防护功能作用
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降温遮荫、防尘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是道路绿地特有的生态防护功能,是城市其他硬质材料无法替代的。规划设计中可采用遮荫式、遮挡式、阻隔式手法,采用密林式、疏林地、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树式等栽植形式。
2.3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2.4道路绿地树种选择要适合当地条件
首先,要适地适树,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效果,切忌盲目追新。其次,要选择抗污染、耐修剪、树冠圆整、树荫浓密的树种。另外,道路绿地植物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提倡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道路绿地景观。
2.5道路绿地建设应将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
道路树木从栽植到形成较好景观效果,一般需要十余年的时间,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栽植树木不能经常更换、移植。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周全安排,使其既能尽快发挥功能作用,又能在树木生长壮年保持较好的形态效果,使近期与远期效果真正结合起来。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道路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路线设计,然后是线形、路基、施工组织的设计,这些环节都会对城市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设计人员应从主观上考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尽可能在设计中避免起环境破坏、污染。
3.1城市道路选线
城市道路选线应针对路线所处区域的不同环境特征,结合地形、地物,对各个环境保护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
对于一般城市道路,应尽可能减少占地拆迁,制定合理的征地拆迁安置行动计划,考虑拆迁给相应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道路应尽可能的减小对阻隔出行、交往的影响;对于有水源和湖泊地段,要考虑道路对水流天然走向的影响,以及路面径流对饮用水源以及水体的影响,还要考虑施工对源头以及水体的影响;对于有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地段,要考虑高填、深挖方路段对自然景观、植被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减少多山体切削,减少植被破坏。
3.2.线形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立交以及各类出入口的线形设计应能使汽车匀速顺畅地行驶,设置平面交叉、环行线路时应做渠化设计,环境敏感点附近路段,避免设置急弯、陡坡、爬坡车道等,宜采用较高平、纵线形设计指标。
3.3.路基设计
应根据城市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就地取材的原则,对取土、石、砂砾料的料场,应考虑其开采方式、位置、数量等对环境的影响,路基综合排水系统应与原有排水系统协调。3.4.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充分做好施工便道的调查与设计,采取预防措施,使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污染达到最小,采取临时工程措施,确保施工地段排水畅通,限定噪声高的施工机械或设备的作业时间,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的位置应远离居民区,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减缓对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5、城市道路道路材料选择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道路材料的生产、道路施工、道路运营过程中都可能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材料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合理选材。
混凝土材料是城市道路建设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其生产需要消耗自然界中的矿物质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的温室效应气体,增加了城市环境的负担。
5.1.混凝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1)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混凝土由砂石骨料和水泥制成,其主要原材料为天然矿石,开采这些矿石会造成自然景观的破坏,改变河道位置,造成水土流失,烧制水泥还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2)排放出CO2等有害物质。在制作水泥时,其原材料中的石灰石会分解放出大量的CO2气体,造成了城市温室效应。
(3)生产与施工工程造成城市公害。在混凝土的运输与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能量,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噪音污染。
(4)非透气性、非透水性造成城市生态系统失调。目前城市表面80%以上被混凝土路面和建筑物所覆盖,缺乏透气性和透水性,雨水长期不能渗入地下,升高了主城区的温度,形成“热岛现象”,使城市生态系统失调。
(5)循环利用难度大。混凝土材料由多组分构成,解体时循环利用的难度较大,成本高。
5.2.新型道路材料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混凝土存在着诸多危害城市环境的缺点,所以人们开始开发和采用环保型混凝土来进行城市道路的建设。
环保型混凝土具有比传统的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更好地满足道路结构的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要求;降低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能够较好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
6、结语
总之,城市道路的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重大,只有在这一环节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或方案,才能为后期的道路施工和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到城市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确保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和管理。
一、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的发展。城市道路的不断拓展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凸显着一个现代城市的风貌特色,也是树立城市新形象的重要举措。在城市有限的空间中,城市道路绿化不仅是城市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绿化景观的主要作用
城市绿化景观建设在城市的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起到了景观组织作用,道路绿化植物和道路构成景观、衬托了城市建筑、能对周围环境进行空间分割和景观组织、做到遮蔽及装饰美化;其次城市绿化起到了生态保护功能,树木能进行遮荫、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和有效调节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此外绿化景观还有较强的文化隐喻功能,能表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并以乡土植物塑造了城市植物的形象;最后,城市绿化还能对交通组织起到辅助功能,在道路上行车能防眩和减轻视觉疲劳作用。
三、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误区,贪大求快,千遍一律,缺乏地区特色,无法将道路绿化融入当地景观建设中去,不恰当的建设反而影响了城市的景观。下面以上海嘉定地区的绿化建设为例,对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进行分析。
1、树种选择单一,在上海嘉定地区主要选用,香樟、悬铃木、广玉兰等树种,显的每一条道路的绿化都较为简单。本土的树种像朴树、榉树等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树种较少,地方特色不够明显。有色树种较少选择,道路绿化缺乏季节的变化,道路绿化形态较为单调。
2、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误区;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和优美城市环境是各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但在城市绿化中,很多城市急功近利。违背植物自然特性,盲目移植大树,大量使用洋花洋草,刚种植时具有一定形象,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树木难以存活的现象体现出来,浪费了有限的建设资金和大树资源,又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3、道路规划及设计不够合理,随着上海郊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的价值越来越高,为了能尽可能的多拍卖土地,在很多道路规划时取消了绿化带。在道路红线确定时,也以紧凑为主,在满通功能的前提下,绿化的布置难以满足。此外在有效的道路空间下,同步实施大量的地下管线和架空线,对行道树的种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4、行道树的种植和养护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往往道路景观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没能将绿化景观形象充分的表现出来。
四、提高城市绿化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往往是进入一城市的第一印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建设上应不断提高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1、建设突出地方特色,有选择采用本土树种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沉淀,有自己的特色,树木同样融于文化之中,像南京的悬铃木、曲阜柏树、广东的榕树等。同时往往地方特色鲜明的树木,也是本土树种,在当地存在百年甚至千年,深深的根植于地方的文化之中。所以选择本土树种能更好的反映城市的形象,。例如,嘉定为“教化嘉定”,千年古都,朴树、榉树和银杏都是很好的选择。此外本土树种往往适应性好,成活率高,并能较快的形成规模绿化。
2、选择不同树种,丰富色彩和季项变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民对景观要求的不断提高,树木的色彩和季相变化 植物作为构成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最能体现绿化景观动态的要素,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要素。在城市绿化景观中人们直接感受的景致,可以选择不同绿化品种,在季节的变化中,反映出“春花、夏荫、秋色、冬绿”等城市的不同风景线。此外,要有选择的对外来树种进行培育和优化,进一步的丰富城市景观。
3、做好道路的规划控制
合理的对道路进行规划控制,适当的增加绿化带,有效形成绿廊。同时在道路规划时同步做好管线综合,对地下管线进行合理分布。避开大型乔木种植在较大的管线上面。
4、有选择的种植灌木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选择时应注意选择,花繁叶茂、株形完美,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嘉定地区较常用红叶石楠、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等能形成美丽色带的灌木。并可点缀桂花、垂丝海棠的小型球状植物,形成层次和色彩变化。
5、进一步的提高种植养护管理水平
在栽培学中,有句话叫“种三管七”,在绿化养护管理中,要做好肥、水、病、虫、剪等5个方面的养护,对于绿篱植物要进行合理的、及时的整形修剪。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生物学特性以及栽植地的小气候、地下环境、土壤条件等,进行科学的管护;同时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绿化管理模式,加强护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实施定期培训,使道路绿化护管人员更加专业化。
6、合理的配置绿化,发挥道路的环保生态功能
对行道树和灌木的合理配置,能有效的降低城市道路噪声污染。城市道路的噪声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四大污染之一,严重影响了广大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乃至健康,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经研究在城市中合理的配置40m宽的林带能降低噪音10分贝-15分贝,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分贝的噪声,绿化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绿化景观建设中,应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考虑绿化景观建设对环境生态的建设作用。
五、结束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道路绿化建设将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良好的道路绿化建设,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科学的运用植物的生态功能也将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C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
[2]王浩,谷康,孙新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邱巧玲.城市干道绿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园林,2002,(3):26-28
[5] 李树松.城市生态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9):41
关键词:生态绿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用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便捷与舒适生活的同时,却对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将生态绿道运用于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当中是解决此问题的方式之一。
1.“生态绿道”的内涵
生态绿道是指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与提供人们户外娱乐的线性廊道。它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①节点园林景观:包括绿道广场规划、绿道进出口规划、休闲公园规划、驿站规划等。②绿廊园林景观:即对景观植物(乔木、灌木、地被花草等)进行规划设计。③慢行交通景观:指非机动(自行车道、步行道、综合慢行道等)车道的规划设计。④服务设施景观:包括城市系统内所涉及的市政设施、商业设施、安全设施、生态维护设施等服务设施的规划。
2.“生态绿道”对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作用
2.1有助于完善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生态绿道,整合绿地,连接多样城市资源,将城市内各个独立的部分连接起来,建立连续的、规模性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通过绿道的建设,恢复城市中被道路、建筑或河流阻断的生态系统,完善城市功能。
2.2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
通过生态绿道的建设,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建立绿色的出行方式,人们可以沿蜿蜒的滨水步行道路散步;可以骑行穿梭于林间道路;可以在健身与运动场地活动等,促进市民较为低碳环保型生活方式的养成,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2.3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
首先,利用植被、花草塑造绿道骨架,吸收城市污染物,美化环境,体现城市形象。其次,通过绿道的连接将各类城市空间有序整合,使得人们的出行生活更加舒适便捷,有利于发展与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再次,通过创造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绿道,可以增加城市的识别度,打造城市名片。
3.“生态绿道”有效应用的具体措施
3.1完善绿道建设体系
根据国外先进的经验与研究成果,补充建立属于我国的生态绿道管理制度,将绿道规划引入我国城乡规划中,从“社区――城市――区域”3方面分层次进行规划。根据社区居民与附近道路要求,由点到面扩展为整个城市,最后发展为整个区域的有机连接,实现“微观――中观一宏观”3层面的全方位建设体系逐步确立。
3.2根据城市地域特点设计
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道路布局、自然状况、人文风俗因素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详细了解,将绿道与城市原有资源相结合,既节省建设成本,又可保护当地人文特色,在设计上符合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达到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水平的目的,有效实现其传承城市文化的功能。
3.3整合破碎生境
现代城市化的大规模发展使得我国城市盲目扩张,这势必造成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而绿道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将城市生态体系中原有资源,如物种、河流水源、广场、公园、山林等通过绿道规划联系在一起,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在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引入新的物种(多种动物或植物)及扩大绿地面积,实现生物的多样性。
3.4完善配套设施
根据场地条件设置服务设施,优化服务半径,增加标识系统、信息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照明系统,最终实现方便居民、游人、市民的目的。因绿道交通以步行、自行车、游船、观光车等慢行方式为主,故绿道设计时要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完善绿道功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敏感性强地带的绿道周围加强交通维护,建立地道或天桥来分散车流与人流,建立护栏减少人们的进入与活动,改变步行绿道的方向来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解决生态与人车之间的冲突。
3.5注重人性化、多样化服务
将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加入规划设计当中,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进行构思,增加其生活服务功能,如在人流量或车流量多的地方,通过绿化隔离出较为宽阔的步行绿道,减少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或者在城市中心的绿道可以加强对娱乐健身器材、座椅休息的配备;或者将绿道花卉布置成城市标志、人文造型等,美化环境的同时可以增添城市的个性化色彩,打破单一性,实现多样化服务。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化;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质量。设计科学、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景观对城市生态化建设意义重大,这也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城市绿地景观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明确城市绿地景观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达到提升城市外在形象的目的,推动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园林“智慧海绵”设计效果[1]。城市绿地一般包括城市滨水绿地、城市街头绿地、城市生产绿地、城市道路绿地、城市广场及公园等。
一、城市绿地景观概述
1.城市绿地景观的概念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规划中用于绿化的特殊用地。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抓手,存在形态常以绿色植被为主,主要包括花草、树木、其他植被、水体等要素。城市绿地景观种植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的植物并搭配景观装置物,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改进城市生态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城市绿地景观主要包括城市广场和公园绿地景观、城市街头绿地景观、商业步行街绿地景观、庭院绿地景观及湖塘、滨水绿地景观等。
2.城市绿地景观的作用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城市生态遭到破坏、城市绿地缺乏规划、城市人居环境难以得到改善、景观多样性缺失等,影响了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提高城市的自然生态质量和城市美誉度。城市绿地景观不但美化了城市绿地的建设空间,而且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态质量和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同时有助于提升城市人文环境,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城市绿地景观项目的建设与后期维护也带动了城市周边居民就业。这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绿地景观分布较为零散
部分城市的绿地景观与建筑空间相比,往往处于次要地位,在规划设计初期往往难以得到重视,常随建筑物形状见缝插针地安排,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随意性较强,难以有效合理利用空间,城市绿地景观呈现效果不明显。
2.城市绿地景观配置较为方式简单
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部分城市的绿地景观呈现效果不明显,常常体现为绿地景观搭配单一,设计美观性不足,制作不够精美,难以引起游客关注,遑论与游客产生情感共鸣。这就难以达到通过城市绿地景观改变城市景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3.对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后期维护工作考虑不周
部分城市的绿地景观设计完成后,往往出现后期破坏较严重、维护不力等情况,要修复原有的形态功能就得花费大量财力与人力。如,在部分城市的道路改修建过程中往往存在对道路两边树木、景观作品的损毁现象,等改修建工程完工后再想办法补救与修复,无形中增加了城建的人力与经费负担。
4.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地方历史文脉结合度不高
内涵丰富、制作精美的城市绿地景观作品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且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但是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绿地景观规划建设盲目,历史性景观作品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当地文化的传承发展被忽视,当地传统文化难以很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等问题。这导致部分景观设计作品欠缺文化内涵,难以引起人们的文化共鸣。
三、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
1.绿地植物景观配置
在植物的配置与选择上,设计者要考虑植物的生活习性与造型,因地制宜,同时要结合景观植物配置和园林布局功能需求选择与配置相关植物,以充分发挥其生态与观赏。如,北方地区可以选择一些耐寒、易生长、观赏性较强的植物互相搭配,拼组成型并辅以平面与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变化,或尽量利用植物的自然姿态,营造园林意境。如,在西北部分地区,各类护坡植物的配置就应该考虑适合当地气候的多年生、绿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或藤本植物(图1)。另外,要考虑到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对植物进行分区段配置,可结合场地地形与周边建筑物相互映衬,在视觉上形成疏密合理、高低错落有致、节奏韵律感强的绿地景观植物场景氛围。
2.城市绿地景观设施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配置的各类景观设施,是为了方便市民与游客休憩、观赏,活跃绿地景观氛围而设置的特殊景观,设计者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性、文化性、生态性、实用性、艺术性等原则。笔者建议绿地景观设施设计应尽可能挖掘地域人文历史、地理,宣传地域文化,使地域内民众产生历史自豪感和光荣感[2]。因此,设计者应综合考虑各类景观设施的形态和布局,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与人文环境特色,充分向世人彰显该城市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哪怕是城市中的一座代表性雕塑、一座古建遗迹,都可以给当地居民与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景观设施的欣赏价值。如,兰州市滨河路中段有一座表现中华母亲河的《黄河母亲》雕塑,广州市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木壳岗有代表广州市形象的标志性雕塑《五羊石像》,等等。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体现。3.绿地景观植物搭配设计根据前期规划设计的方案,设计者可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植物搭配与种植形式。如,在城市道路两边安排植物可采用对称式构图,综合使用各类纹样与图案,主道中间的绿地建议采用不规则的种植搭配形式,可结合连续纹样与图案形成高低错落、相互映衬的种植配置形式。绿地植物应尽量选择生长习性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植物,优先选择常绿树种,辅以季节性树种、灌木与乔木相互搭配,以此形成四季常青、月月有花的丰富视觉效果和空间变化。道边树除了按一定规律栽植,还应考虑其遮阴效果,建议选用树干高健、树冠宽大、树形优美、疏密有致的树种。在绿地关键地段,建议种植一组或几棵代表性植物,形成景观视觉中心。四、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城市景观道路设计城市景观道路又称园林景观道路,一般指能充分展现城市面貌的主要道路路段,强调道路沿线的城市景观。城市景观道路的设计一般是在满通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着力于对路面及其周边路道环境景观的营造,常以生态景观为主,辅以人文景观,是城市绿色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市景观道路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能够改善道路条件与城市居住环境,对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环境意义重大。城市景观道路设计的目的是,以城市道路基本功能为基础,结合周边环境,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把基本交通条件、公共交通设施、人行步道等有机结合,为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提供生态、科学、生机勃勃的城市绿地系统。2.城市景观绿化系统设计城市景观绿化的先决条件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最大限度地划拨出城市绿地景观用地面积,尽可能形成连片的城市绿化片区,用绿色打造生态城市,用城市绿地人文景观传承城市文脉。同时,要高度重视城市可持续生态化建设,打造良好的城市可持续生态环境。在绿植配备上,尽可能呈现四季四景,形成疏密有致、高矮搭配、树种丰富、多层次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城市景观绿化系统设计建议采用树、花、草、景观设施科学搭配,形成互补,提升城市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与生态环保质量,使完整、连续的城市景观绿化系统既有统一性、协调性,又有层次性、节奏感,增强城市绿地景观的艺术美感与视觉效果。
3.城市绿地景观组织设计
绿地景观首先要有艺术美感,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如绿地景观雕塑设计,设计者不仅要使植物雕塑有艺术感,而且要将绿地植物搭配与绿地景观构筑物融合,科学巧妙地将人、动物、植物有效融合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规划之中,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城市绿地景观优良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美观、环保的城市环境。同时,还可将高、中、低层次的景观相互搭配、相互映衬,以改善居住区域的小气候,帮助调节居住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形成防护隔离带,减少城市噪音和尘土对居民的影响[3],从而为市民提供优质环保、舒心益人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
结语
城市绿地景观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从城市生态层面看,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与人之间形成了生态和谐、协调发展的关系,其不但可以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娱乐和休闲场所,而且能够改变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城市绿地景观构成层面看,城市绿地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城市绿地景观不仅可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的休憩、旅游环境,而且可以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形成舒适、环保、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态空间。因此,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只有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构建出体现都市文化和历史文脉的自然、生态、环保的现代城市空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生态环保理念会进一步得到重视与发展,生态设计将会与传统规划设计有效融合,高质量生态环保型城市将会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设计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56.
[2]倪太林.城市园林绿化修剪及养护管理工作思考[J].花卉,2017(18):42-43.
关键词:城市道路 景观设计 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找出道路景观中具体的景观要素并仔细推敲各要素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创造出简洁精练的道路形式。为了理解多种多样的景观要素,需要对道路景观元素加以梳理和分类,以便我们更好的把握其特征。在这里,把道路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历史人文要素、社会要素等四个方面。
一、自然因素
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影响道路景观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道路景观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每条道路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山川、湖海、森林或者地形变化的不同都可以丰富道路景观面貌,有助于创造出有特色、有底蕴的城市道路景观形象。在人工化日益加强的城市中,城市中生活太久的人们愈发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日本多磨新城富士见大街就是一个以山岳作为道路标志物的例子。
2 季节、气候、时间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雨、雪、风等诸多自然现象会对人的活动方式、道路绿化栽植生长、沿街建筑物形态等造成一定影响。在雨雪天气,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气候因素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氛围。此外,白天和夜晚的道路景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特别是夜晚的景观的灯光设计营造更需要重视。
二、人工因素
1 道路路面
道路路面是构成道路空间的底界面,是形成道路景观的基调。路面时人们步行和车行的主要活动场所,伴随着人们在路面上的活动将会带给使用者直接全面的知觉感受。因此路面铺装是道路景观各要素中给人感受最全的要素,容易成为视觉焦点。路面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方便车行、人行的功能要求。人行道的铺装不易太滑,坡道不易太陡以免给行人造成心里压迫感,引起意外伤害,需充分考虑无障碍道路路面设计。其次,道路路面铺装图案还应该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通过布局和材料铺装方式,给行人以方向感。最后,道路路面的美观性,即视觉效果。铺装材料和铺装形态对于创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地面景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与构筑物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建筑物是最重要的人工因素,它是围合道路空间主要的围合界面。道路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对形成道路景观特色,甚至对城市特色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绿化
在道路景观中,绿化不是一个固定的装饰物,它是一个自由生长、具有生命力的要素,是无法替代的软质景观材料。很多城市的道路绿化在美化城市和形成城市道路景观特色起了积极作用,扮演着城市形象大师角色。道路绿化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绿色效果来对道路环境作出装饰作用。绿化效果指的是植物自身所具有的活力、质感、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的不同地域特色效果。道路绿化除了美化作用还具有生态功能和安全功能。完善的道路绿化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缓解区域热岛效应,为动植物的迁移和栖息提供生态走廊,优化道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4 交通安全设施
道路交通安全措施主要包括立交桥、高架桥、过街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灯光照明、隔离设施以及道路交通标识系统,这些设施保障着道路交通安全并且发挥着道路景观的功能。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细节的设计和处理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有助于完善和美化道路景观。
5 道路小品
道路小品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街边电话亭、售货亭、花坛、树池、坐凳、雕塑以及围墙等。道路小品通常从吸取当地的文化中艺术语言符号,采用当地材料和施工工艺,是当地区域环境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反映。它们具有精美、灵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道路景观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富有生活气息,让使用者感到生动亲切。在设计创作时,可以根据道路性质的不同来选择它们的内容、形式和尺度,做到“景到随机,不拘一格”,以创造出富有趣味和时代感的艺术作品。
三、历史人文因素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生命力的体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该传承历史文化,尊重文化的不同特性,如历史性、地域性、民主性和宗教性。它存在于一些有意义的传统生活场景中,也融会在人们的风俗习惯中,形成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将具有历史典故性和鲜明特色的、能够反映道路历史风貌、代表城市传统特色的建筑物及构筑物作为景观元素融入到道路景观之中,达到丰富道路景观,使人们感受到当地蕴含的文化和历史。
四、社会因素
1 人的活动
杨・盖尔曾这样说过“活动是引人入胜的景观元素。” 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形形人的活动是城市道路景观中运动着并随时变化着的景观构成元素。人才是道路景观的主要角色,脱离了人的活动,道路景观就变得毫无意义。千姿百态的行人活动如交往、购物、表演、观赏等都给道路空间带来了勃勃生机。孩子们的嬉戏、老人们的对弈,街头艺人的吹拉弹唱都使街道充满生活情趣。
2 政府管理
为了保护道路空间,在其建成后政府应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维护。为了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避免给市民生活交通带来混乱和不便,政府首先应该筹建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和市民之间的责任,应对各组织团体加以整合,维护和管理费用分担,各尽责任义务。
五、结语
城市道路景观由各种不同的被人们感知的物理形态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组成。城市道路景观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止是客观体的外在表象,还包括与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内在关系。因此,规划者应从各个环节入手做好城市的道路景观规划。
参考文献:
[1] [日]土木学会. 章俊华译.道路景观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美] Booth Norman K.景观设计元素. 侯锦雄,李素馨译[M].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
关键词: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重庆市彭水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城市道路的网络规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行功能,而是把道路看作是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很多山地城市老城区的本身复杂特殊的道路空间已经无法满足逐渐加剧的交通需求,并且由于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前期的规划设计欠缺考量、植物的配置不到位与后期的不当维护等因素使老城区道路绿化现状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城区的道路绿化空间更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改造。笔者以重庆市彭水县老城区道路改造设计为具体案例,详细探讨了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改造设计方法、构思,以及主干道路、滨江路、节点等的具体绿化改造设计内容,以期达到为现代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提供借鉴的目的。
1 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现状分析
1.1 特殊的地理地貌造成绿量严重不足
山地城市老城区由于受到其特殊的地理地势的制约,地形起伏大、山岭沟谷相连,为了克服高差,道路走向多沿坡蜿蜒盘旋。由于自然条件决定了道路形式,因此,山地城市的道路布局比较曲折多变,两侧用地变化不一,在陡坡或山崖,有的半边开敞或完全封闭,很多道路绿化根本不能形成绿化带,偶有孤株挺拔则是沿街变成独矗。甚至有些老城区中心街道宽度本身不足1m,根本没有办法栽植行道树,这些都是造成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的绿量严重不足的原因。
1.2 前期缺乏整体的规划,后期养护不到位
很多山地城市的老城区道路绿化都是始于20世纪70、80年代,缺乏整体规划思想,并且由于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系统通常比较狭窄,很多道路绿化形式都是一板两带式,绿化景观趋同、单一,不仅没有标志性树种,忽略了乔、灌、草的综合造景,也没有彩色植物的配置,毫无季相景观。而且由于后期养护不及时,使得原有绿化植物损毁严重,整体植物生长势较差,道路绿化景观破碎、凌乱。
1.3 缺乏安全防护、安全感设计
山地城市道路不同于一般的平原城市,它对于安全视线及防护设施的要求更高,因为山地道路往往转弯较多,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慎重考虑这一点,引导车流方向,保证车行人员的视线安全距离。但是有些道路却存在安全隐患,如有下降趋势且又转弯的路段,没有连续地种植或视觉的中断,不容易让车行人员判断道路的方向,从而造成事故。所以在考虑安全视距的同时,也要考虑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
1.4 乡土树种的应用较少,地方文化特色表现不足
山地城市老城区行道树种选择随意性较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不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在规划发展过程中盲目引种,只注重了树木本身的景观效果,忽略了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功能,这样不仅失去了地方特色,还失去了地方文化风貌。
2 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原则及依据
2.1 设计原则
2.1.1 尊重历史文化、保持整体性原则。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特别要突出植物文化的地方特色和造景的美观性[1]。
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1]。
2.1.2 保持连续性原则。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二是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1]。
2.1.3 注重安全性原则。植物选配以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本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注重植物合理搭配,所有用地尽量使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合结构。由于山地城市特殊的地理地势原因造成道路系统本身较为狭窄,道路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有利于汽车安全行驶[1]。
2.2 设计依据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依据一系列标准、规范进行,包括《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3 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方案
3.1 项目概况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乌江下游。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彭水地貌的主要特征。地形地貌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主要山脉呈北北东向延伸,成层现象明显,谷地、坡麓、岩溶洼地及小型山间盆地相间,逆顺地貌并存。各类地貌中丘陵河谷区占13.39%,低山区占52.88%,中山区占34.03%。彭水县老城区的道路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道路布局比较曲折多变,两侧用地变化不一,在陡坡或山崖,有的半边开敞或完全封闭,很多道路绿化根本不能形成绿化带,甚至有些老城区中心街道宽度本身不足1m,根本没有办法栽植行道树。这些特殊的山地地形,都给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2 改造设计方法和总体构思
3.2.1 改造设计方法。以安全设计为前提,以生态设计为根本。在设计方法上,总体而言是整个道路的线性景观设计要重在“势”,节点处景观设计要重在“形”。在“势”和“形”上的结合,从而实现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整体改造的目的。
3.2.2 改造设计总体构思。在改造过程中,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彭水县城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1)狭窄人行道绿化:在交通量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尽量采用树池式设计。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如道路旁有护坡,则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
(2)道路节点景观设计:①交叉路口景观设计:交叉路口是两条以上道路相交之处,是交通的咽喉。种植设计需先调查其地形、环境特点,并了解“安全视距”及有关符号。安全视距是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车、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视距距离。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景观要素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或者低矮的景观构筑物进行造景。②交通岛景观设计:交通岛设在道路交叉口处。主要为组织环形交通,使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中心岛不能布置成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或吸引游人的地面装饰物,而常以嵌花草皮花坛为主,或以低矮的常绿灌木组成简单的图案花坛,切忌用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以免影响视线。③街旁绿地的景观设计:街道小游园以植物为主,可用树丛、树群、花坛、草坪等布置。乔灌木、常绿或落叶树相互搭配,层次要有变化,内部可设小路和小场地,供人们入内休息。设一些建筑小品,如花架、宣传廊、坐椅等,丰富景观内容,满足群众的需要。
3.3 改造设计内容
主要包括主干道鼓楼街、汉关路、插旗街、绸缎街和老城区南滨路、北滨路以及道路交叉口、转盘的绿化改造设计。
3.3.1 鼓楼街。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道路两侧基本无绿化,目前正在进行管网与道路改造,建议利用此次改造机会,将两侧管线向外侧偏移,便于靠近道路一侧可以种植行道树。②改造措施:道路两侧种植广玉兰与天竺桂作为行道树,对本段道路有堡坎处进行垂直绿化处理,堡坎上方栽植迎春,堡坎下栽植油麻藤或常春藤进行攀爬。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1)。
3.3.2 汉关路。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左侧人行道较宽栽植有小叶榕行道树,树形效果一般,右侧人行道距离建筑较近,又有大量管线通过,不便于挖坑栽植植物。②改造措施:将左侧小叶榕更换为景观效果较好的银杏,右侧利用活动树池栽植桂花作为行道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2)。
3.3.3 插旗街。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道路无绿化,两侧人行道距离建筑较近。②改造措施:建议采用活动树池种植10~12cm桂花或者天竺桂作为行道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4)。
3.3.4 绸缎街。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绸缎街是彭水老城的商业与行政中心区域,人流量与车流量都较大,目前部分地段,人行道较开敞处只有单薄的行道树,大部分区域无绿化,景观效果较差。②改造措施:将绸缎街改造成为步行街,将车行路利用铺装与两侧找平形成步行街广场,在广场两侧利用树池栽植银杏、黄葛兰、桂花等景观树。树池设计成为可坐式方便居民休息使用。同时广场中间可以利用柱墩等小品管理车辆行驶。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4)。
3.3.5 南滨路。①现状分析及评价:南滨路道路两侧绿化带较宽,为了提高南滨路景观效果,建议对目前植物种类进行改造处理。②改造措施:种植池内利用银杏与桂花间隔种植形成数列,银杏规格15cm以上,桂花选用胸径12~14cm的规格。灌木层种植修剪整形的红继木,春鹃与黄金叶搭配,前后要具有层次感,同时种植美人蕉等开花地被进行点缀。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5)。
3.3.6 北滨路。①现状分析及评价:行道树为小叶榕,规格较小,景观效果一般,车型路外侧有块小场地,场地内绿化较为单薄。②改造措施:将现状小叶榕行道树替换成12~14cm胸径的银杏,行道树栽植采用平地树坑式,树下栽植地被植物,车行道外侧场地,改造成为以绿化为主的游园,靠道路一侧栽植桂花与前排银杏形成效果对比,同时在游园内栽植一颗40cm左右的银杏树,作为主景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6)。
3.3.7 节点A——高城环路节点。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道路交叉口处有一棵大黄葛树长势较好,树下灌木层杂乱,道路两侧无绿化。②改造措施:保留原有大黄葛树作为此次主景,在树池内放置景观石,石旁配置红枫作为配景,地被层种植整形金叶女贞。在道路右侧人行道较宽种植12cm天竺桂作为行道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7)。
3.3.8 节点B——转盘节点。①现状分析及评价:无景观,绿化效果较差。②改造措施:转盘作为城区道路重要节点,应该丰富植物种类,做重点打造。方案1在转盘中心种植3~5棵,胸径15cm银杏作为主要景观,中景选用整形12~14cm桂花,前景选用3~5株一组的紫叶李。地被层植物选作整形黄金叶,红檵木和时令花卉。方案2主景选用40cm皂角树,中、前景同方案1。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8)。
4 结语
通过重庆市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的案例,探索我国现代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景观改造设计的实现途径。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和新建道路绿化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改造设计既要考虑原有设计的现状,但也要加入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目的就是要改变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原有落后、单一的景观,使城市自然景观与道路工程结构物尽可能协调,满足道路景观的基本功能和优美外观,并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使道路空间具有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并且达到可持续发展。(收稿:2013-08-08)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2]刘异婧,沈一.中小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配置—以四川安岳县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57-1559
[3]朱敏.南京江宁老城区道路景观绿化的提升改造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4]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赵国亮.陵川县城道路绿化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33) :28-31
[6]郭春华,周厚高,游天建等.广州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分析及启示[J].园林与绿化,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