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核心技术的竞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技术的竞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技术的竞争

第1篇: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关键词:技术资本;核心竞争力;要素资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第三次科技浪潮的推动而产生并形成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了新技术时代,技术要素已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现今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企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技术要素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技术资本逐渐替代传统资本成为企业财富创造及价值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企业在这个特定的经济时代,惟有不断推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资本的投入量和使用效率,才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技术资本的内涵

2.1技术资本的经济内涵

技术资本首先是一个资本范畴,是知识经济时代新出现的,它可以理解为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中所积累起来以取得价值增值的预付技术价值,它由技术资源(要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成。技术是商品,可以进行交易,但技术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可以带来高额增值,所以又具备资本的自然属性。技术只有在财务资本帮助下进入市场和企业,具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并与其他资本相结合,实现其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为企业带来资产增值,才能称为技术资本。

2.2技术资本的属性

一般来说,技术基本具有以下几个属性:

2.2.1高风险性。技术资本不仅承担着技术风险,还承担着市场风险和其它风险。

2.2.2高增殖性。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对等的,因为技术资本是一项承担着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如果成功,收益往往是比较高的。

2.2.3融合性。技术资本不具有实物形态,投入生产时,必须与一定的有形资本相融合,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

2.2.4投资的重复性。技术资本可以重复投资,并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调整投资时的价格,获得更高收益。

2.2.5时效性。技术成果具有一定寿命,不是可以无限制地创造价值的。

2.2.6技术资本值评估的复杂性。由于对预期利润的测算受技术成果水平、成熟度、技术寿命周期、技术投资方式、替代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技术资本值的评估极其复杂。

三、技术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能使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首先考察现有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以及在适当的市场机会中这些资源和竞争力的价值,然后确定与未来可能存在的商业机会所要求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相比的差距,最后进行如何弥补差距的战略决策。

3.1技术资本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以技术资本为基础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着眼点主要在于企业可能获得垄断利润。技术资本的形成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为建立在自主研发基础上的技术积累与资本化,对应的是技术领先战略,以超额收益为诉求,一般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其二是以引进、消化、吸收和改造为主积累技术力量,对应的是技术跟随战略,定位于行业平均利润,相应风险也较低。

就中国现行经济环境和企业状况,从财务角度运用技术资本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思路有二:一是依靠自身力量和财务资源构建内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式。二是通过并购拥有某种专长的企业,或者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构建整合内外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模式。

3.1.1依靠自身资源构建内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战略观念不鼓励企业进入那些与其核心优势缺乏较强关联的产业领域,为了获取或保持持久的战略优势,企业应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在自己拥有一定技术优势的领域经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对技术资本的选择和应用,以科学合理地确定在此基础上构建核心竞争力财务模式的行进方向,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渐进发展态势。

第一,技术资本应具备对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把握能力。这是技术资本项目选择和技术资本成果形成产品进入市场所要求的,也是企业财务是否能以技术资本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客观现实的职能要求。第二,技术资本应具备独特性,即竞争对手无法对其加以复制或复制起来难度很大,从而为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第三,技术资本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业务的拓展范围。

3.1.2实施技术资本战略重组构建整合内外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资本战略重组是企业对那些掌握本企业重大技术资本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企业实施的重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在20世纪80年代改变了以往只用自身力量从事技术资本化的做法,而是采用与其他公司合作或重组其他公司以获取最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其战略目标。1984和1985年通用汽车公司分别花了25亿和45亿美元,兼并了电子数据系统公司和休斯航空公司。因此,对于运用技术资本开发与获取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长和技能,如果因为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约束和传统观念的约束,通过企业内部发展建立核心竞争力困难很大或时间不允许,不妨以自身内部资源为基础吸收外部资源,则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必要的竞争力要素。

从长远看来,技术资本不仅是企业进入市场的条件之一,也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因素之一,技术资本(的积累储备)丰厚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绝对实力的高低。

3.2技术资本与核心竞争力其他构成要素的关系。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大致可分为要素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三部分,技术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要素资本,与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相互联合,共同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从过去的成长历程积累中产生的,不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协调”和“有机结合”,其存在形态具有结构性、隐性和非要素性等特征。因此,核心竞争力可被看作是由企业各要素资本相互依存和补充,并在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下而共同创造价值的一个系统。在高新技术企业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财务问题,就是财务部门如何设计要素资本结构,协调技术资本同其他要素资本的关系,适量运筹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达到企业生产协调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总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以技术资本为依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资本创新等系统化,建立和实施技术资本的财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第2篇: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关键词信息经济 图书馆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信息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到来,图书馆如何立足于种类繁多、层出不穷的信息服务类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发展下去,一直都是图书馆人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图书馆行业逐渐边缘化的现状下,追溯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信息经济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对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图书馆界专业人士并未给出明确的主体是图书馆个体还是整个图书馆行业。但是从图书馆界研究的层面可以看出大多数专业人士是基于图书馆整个行业层面上进行分析研究的。例如:王永林认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图书馆在社会中的独特竞争优势,以及在各类信息资源机构竞争中的地位,是维持图书馆存在和保障图书馆发展的独特的、外界不易掌控的能力”。李爽正式提出了图书馆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认为图书馆行业竞争力应定位于“保障没有商业化信息消费能力者的权力或让社会成员获取不适合商业化运作的信息”。

朱苏认为: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图书馆在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并不断发展的能力。蔡靖斐等提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士图书馆在社会中的独特竞争优势,是维持图书馆存在和保障图书馆发展的独特的、外界不易掌控的能力。

2 目前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在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图书馆的角色开始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图书馆,慢慢的转向数字图书馆;面对读者的服务从简单的借阅服务,转到网上的信息资源获取和推送等,这说明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正在逐渐的扩大。面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资金不足、技术薄弱,大面积的雷同建设,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且更谈不上加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1)从图书馆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图书馆,使图书馆的技术创新成为现实。但是就目前的用户需求来说,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多层次用户的需求。(2)我国地域辽阔,对于各地的图书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上仍有需要更新之处,如图书馆的组织、绩效、人员激励制度以及图书馆人文氛围等。(3)图书馆虽然历来是处在社会公益事业的位置上,但是如何开展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水平上仍需要更多的创新。(4)图书馆的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使用户并不熟悉现代图书馆具体功能,导致目前我国全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5)图书馆对人才的引进面临其他行业的严重竞争。因此,图书馆对人才引进的措施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来防止和降低图情的专业人才外流。

3 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方法

图书馆在信息经济的浪潮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是因为这个契机,使图书馆有机会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和提升。

首先,衡量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就是服务水平。现代的图书馆服务水平应该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以图书馆独有无偿服务为主,以满足特定用户的专业需要为辅,提高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的层面。形式上也应多样化,通在线论坛、手机服务等方式让用户参与,是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能够形成良好、长期的互动关系,增强图书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图书馆人员不仅要具备图情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与时俱进的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不断的扩大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图书馆要对在馆的工作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只有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创造图书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之图书馆竞争力增强。

第三,要加强图书馆对外的宣传力度,吸引用户走进来。最大程度的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图书馆造成的消极影响。

最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的培养,增强人员的开拓意识,组织结构的调整等措施减少专业人员的流失。通过图书馆内部的各要素整合,达到培育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4 总结

通过对国内图书馆现状的分析和整合,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服务,这也是图书馆能够长远持久的发展下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永林,李长玲.竞争优势理论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启示.现代情报,2005(12).

[2] 李爽.图书馆员核心能力:职业精神与信息能力的结合.图书馆杂志,2005(11).

[3] 李仲良.试析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的关系.情报资料工作,2007(2).

[4] 范并思.推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07(5).

第3篇: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1. 利用计算机模拟物理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离开了物理实验,物理学就不可能产生,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演示实验效果差,可能看不清,可能过于复杂,可能呈现的时间过短,可能无法长期提供器材让学生动手,可能在教室中根本无法实施等原因。通过多媒体技术中模拟实验的功能来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大大地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初中新教材中,“碘的升华和凝固实验”、“蒸发致冷实验”、“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光的折射实验”、“分子运动”等。

2. 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的多维度和开放性

网络环境具有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新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更新之中。通过对下载的优秀课件、优秀习题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来。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物理学科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增加了课堂的多维性和开放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景的创设目标是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寻找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此类课件在计算机上呈现虚拟或真实的物理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解决问题的环境,通过适当地分析问题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何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4. 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

第4篇: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关键词:技术;营销;创新;整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产品市场变化快、需求与技术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应对技术、营销、创新进行有机整合,在战略、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可持续的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二、技术与营销的创新整合途径

企业应以技术为手段,通过工艺革新,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通过产品差异化,满足顾客需求;通过专利,获得合法的垄断地位;通过标准与产品兼容等途径;对产品、价格、市场开拓、营销渠道选择、品牌传播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活动。

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需求、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技术与营销的整合途径也不同。产品的研发或初创时期,企业可能更偏重于技术,整合也以技术为灵魂;而产品成熟后,将转向偏重于市场营销能力,整合也以营销为主导。

1.技术+营销,互为载体条件,进行创新整合。

在企业的研发或初创阶段,或者产品的导入期,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大部分顾客不愿放弃或改变自己以往的消费行为,广告费用或其他营销费用开支较大,产品技术、性能还不够完善和稳定,企业承担的市场风险最大。

(1)以技术为载体进行营销传播,挖掘产品的技术卖点,强调产品的适用性,对营销渠道选择、品牌传播、销售过程等进行营销传播,发现消费者各种层次的需求,满足消费者合理而可能的需求。如:宝丽来公司的“拍立得” 照相机,由百货公司大做广告并在商店里大张旗鼓地推销,还在景区让游客义务宣传。而麦当劳快餐把汉堡包和炸薯条装袋,连同包好的塑料刀叉匙、餐巾纸、吸管等,交给乘客。在饮料杯上,预划好十字口,方便方便顾客携带吸食。

(2)以营销为载体进行技术开发革新。企业站在全球化的战略高度,结合行业特点,挖掘提炼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技术卖点,拥有人无我有的独有技术或人有我优的优势技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领先竞争对手。如:重庆嘉陵摩托车融入体育营销,举办“嘉陵杯”三亚-北京女子摩托车拉力赛,赋予产品更深的内涵,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成为赛车技术卖点。

2.技术+营销创新,技术做为营销手段,辅助营销进行创新整合。

在企业的发展中阶段,或者产品的成长期,消费者对产品已经了解,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已经定形,技术比较成熟,企业促销费用基本稳定。

(1)坚持以营销为导向,实行技术与营销的创新整合。搜索引擎技术的个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本土化和多媒体化发展,为营销提供了技术保障。企业应大力应用搜索引擎优化、HTML静态化、WEB标准为指导的网页代码编写、基于WEB的交互工具、基于WEB的CRM客户系统等技术工具,企业可以通过“群体行为分析”、“个性化搜索”,达到在主要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中获得机会;尽可能获得好的排名;提高网站访问量;实现营销价值最大化。

(2)以技术为手段变革营销渠道。企业主要是改变营销渠道的长、短、宽、窄属性,完成产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最终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网上购物、B2B、B2C、C2C等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模式,变革传统营销渠道,创新营销体系。如:广州的尚品宅配,针对可供选择的厨柜和衣柜品牌少,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市场;紧紧抓住市场需求缝隙和竞争缝隙,进行营销渠道和店铺终端创新,运用虚拟技术,整合了国内、外设计资源,发挥为国外设计生产定单的优势和条件,结合中国厨房特点,不断推出新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3.技术创新+营销,技术做为创新手段,主导营销进行创新整合。

在企业的发展中后阶段,或者产品的成熟期,企业处在成长成熟期或稳定成熟期或衰退成熟期,市场饱和,销售慢慢增长至稳定、甚至开始下降,新消费者增长很少、甚至会减少,产品已经过剩,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比较成熟,市场份额变动不大,突破比较困难。

(1)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融入营销全过程。主要将技术语言与图表,转化成化成通俗形象化的语言,推介给公司员工、渠道成员、终端成员、消费者,建构产品的卖点;让产品更加易操作和易维护,降低消费者的采购成本、操作成本和维护成本;强化培训,定期向经销商、渠道成员、内部员工传递价值观、营销观、消费观等,从而赢得市场。

(2)企业极其重视技术创新,整合企业内外各种优势资源,建设科研队伍和营销团队,强化技术与营销的整合。如:全球500强企业――辉瑞公司,以研发协助营销,拥有科学家约12000名,研发投资50多亿美元,年增长率20%左右。公司以市场为中心、追求实用价值和畅销产品;同时,也非常重视营销,销售人员高达17700人。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仅次于微软、英特尔、葛兰素威康。而我国的哈药、地澳、太极等企业也纷纷重视技术创新,更加突出营销和宣传,赢得了生存和发展。

4.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和营销交互创新,营销创新整合。

在企业的发展后阶段,或者产品的衰退期,企业销售量迅速下降,价格降到最低,多数企业被迫退出市场,留下的企业削减预算,维持最低水平的经营。

(1)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深度整合。企业进行技术的市场化运作,将技术领先转化为市场领先,再进一步推动技术的领先,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良性营销循环。如:1992年才创立的世界500强企业――戴尔公司,实行“市场竞争意识+技术领先”的营销方式创新。根据网络商务和顾客需求,突出技术创新与定制产品,注重产品供应、技术、服务与信誉的整合效率,直接向顾客销售产品,使得技术与市场融为一体。

(2)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事件营销、体验营销、个性化营销等深度营销创新。如:联想在2004年科博会上,以“让世界联想中国”为主题,展出了有IT体操冠军之称的商用PC开天s600、有潜泳冠军称号的联想数码相纸、具有“性能射手”美誉的家用PC锋行电脑、以及轻薄灵巧的联想笔记本等奥运品质产品;在a500、s620、e600a和s180m笔记本产品上,进行纳米技术、旋转屏、智能电源管理等技术创新;再加上李小双、莫慧兰、董炯等奥运会冠军,有机融合了联想产品的“奥运品质”与奥运精神,强化了消费者购买联想产品的信心。

三、注重和防范营销风险

美国思科公司CEO钱伯斯说“最好的技术不一定能成功,市场最终还是要打败技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时,应增强市场意识,制定市场营销战略规划,搞好市场调查与预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产品开发项目,根据构思形式、构思筛选、概念形成与测试、制定营销战略、商业分析、产品试制、市场试销、商业化程序,开发新产品,尽量降低开发成本,减少营销风险。

四、结束语

技术、营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双翼,最好的技术缺乏营销策略,就不一定能转化为市场需求;再好的营销策略没有技术支撑,就很难形成市场。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性地进行技术、营销、创新的整合,完成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顺利转移,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健安,郭国庆,钟育赣.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136.

[2]舒尔茨,凯奇.全球整合营销传播北京[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89-95.

第5篇: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libraries competitiveness, core competence, is a new concept companying with knowledge economy. It is a transplantation of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uniqu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librarie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construct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ies from fiv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s, information service levels, building of professional team,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library culture.

关键词: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信息服务

Key words: library;core competitiveness;information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313-02

0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服务领域不可避免地面对竞争。而以提供信息服务为目标的图书馆同样也无法规避。然而,竞争终究是由各自的实力所决定的,而不是各自规模的差异。这种实力就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英文称Core Competence)是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移植而来,它指的是图书馆在社会中的独特竞争优势,是维持图书馆存在和保障图书馆发展的独特的、外界不易掌控的能力。对某一个图书馆而言,它的核心竞争力还应包括它在行业竞争中的独特能力。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以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1建设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

建设特色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也是图书馆服务赖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以信息资源作为自己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各类型的图书馆应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来确定主导方向,选择周围用户需求量大的、其他图书馆没有的或不同的文献信息,集中资源重点发展特色图书馆。从而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有重点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在计算机化、网络化的今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仅是拥有本馆的馆藏物理实体,同时还应依赖馆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通过因特网定期将网上繁杂无序的信息资源,根据本馆读者群的需求,进行选择、加工、组织成方便读者利用的本馆网络资源,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当然,建设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既包括拥有,也包括存取。在馆藏信息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年代里,一个图书馆能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远比它拥有多少文献信息资源来得重要。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图书馆应该是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电子文献,或通过馆际互借等手段为读者提供非馆藏类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图书馆。在各图书馆大力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今天,由于先进的通信技术使得异地查询、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而不必去赶潮流、搞重复建设。这样既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又使得各个图书馆有独到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特色信息资源不仅充分展示了图书馆的个性,也成为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竞争力的重要品牌。

2高水平、多元化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水平主要体现在服务理念、服务产品、服务方式、服务技术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显然,一个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能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图书馆比一个仅提供书刊阅读和借还业务的图书馆更具有竞争优势;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服务产品(如专题数据库)和特色服务的图书馆比一个只能提供一般书刊资源的图书馆更具有竞争优势;一个既能提供书目服务、又能提供网络等多方式服务的图书馆比一个只有书目服务或只有网络服务的图书馆更具有竞争优势;一个信息服务技术高超、能提供内容开发和知识导航服务的图书馆比一个只是简单揭示本馆馆藏的图书馆更具有竞争优势;一个能针对各类读者、积极提供各类参考咨询服务的图书馆比一个没有专业咨询服务业务的图书馆更具有竞争优势。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是由读者用户来评价的,它是图书馆服务效果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一个图书馆是否具有竞争力的读者指标。

3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建设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是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所组成的具有创造力的专业团队而非技术或者产品。倘若一个图书馆仅仅是拥有丰富独特的文献信息资源,而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那么它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可能被充分地利用;图书馆就不具备与时俱进的气质,就不可能充分地借鉴和移植现代科技手段为图书馆所用、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一个有竞争力的图书馆,必须首先拥有各种门类知识的专业人才,他们了解学科发展的脉络和方向,善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支队伍得具备图书情报学的专门知识,善于从各类信息源中搜集到特定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提炼、归纳和总结;这支队伍必须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在学术国际化、知识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环境中,迅速地了解、选择和获取信息资源;这支队伍也得拥有精通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技术上领先的优势;这支队伍还得是一支锐意改革、善于创新的队伍,只有这样才会使图书馆这个机体永保活力、不会落伍;这支队伍还必须能把握读者的心理,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支队伍应当拥有现代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方法的专门人才,他们知人善用,善于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创造潜能和积极性,能够将图书馆各个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4图书馆管理创新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也需要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指重新组合管理资源,以更有效的管理行为,实现组织创新效益的过程。管理创新是管理思维的新模式,它的目的不是一般地实现管理目标和责任,而是发现创新机会,为组织带来潜在利益,使组织更具活力和效率。图书馆管理创新应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应用为手段,以促进图书馆管理全面创新为着眼点,整合和再造图书馆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电子化、文献信息加工自动化、服务方式网络化和检索手段的智能化,为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奠定现代化的管理基础。要把管理创新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管理创新构筑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的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图书馆管理模式,高起点实行现代集成管理,引导图书馆向高效率、现代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纵上所述,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图书馆经过长期精心培育建立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它能增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中的关键能力,图书馆的一切资源应紧紧围绕核心竞争能力来配置。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高水平的信息服务、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高效创新的管理、优秀的图书馆文化是一个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和取得社会认可的前提,也是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这其色资源建设是基本保障,高水平的信息服务是显现优势的基础,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则是保障之保障,高效的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则是剂。五个方面不可或缺,相互作用,使图书馆这个有机体不断发展、壮大、富有活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国华,费业昆.试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01期.

[2]黄光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年01期.

[3]王鸿燕.专业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年04期.

第6篇: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体育教学 整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的互动性,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的手段,革新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而且促进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中摆脱出来,增强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谓整合就是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融入课程内容,强调信息技术能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情,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体育健康课程的有机整合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信息技术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新颖多样、生动活泼,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使用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文字,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以间接兴趣为主。尤其城镇中学的女生怕吃苦、不愿活动,想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激发他们间接兴趣的目的的。比如,《支撑跳跃》这堂课,我搬出上课器材(跳马)时,学生一下子沸腾了,“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是那些活动能力较强、灵活性好的学生,忧的是那些体形肥胖的、运动能力差的、胆小的学生,他们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并且在轻声地议论:“这么高啊!怎么跳法?”在示范完之后,我叫全班学生进行练习,运动能力差与胆小的学生还是不敢上马,因而整堂课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我利用雨天时间,让学生通过网络,查看与“支撑跳跃”相链接的网页,了解、学习支撑跳跃的相关知识。这样,部分学生克服了对支撑跳跃的畏惧心理,激发了对支撑跳跃的间接兴趣。当再次面对“跳马”时,我欣喜地发现上一次表现欠佳的学生正跃跃欲试。这说明,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广泛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有利于学习体育知识。

2.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体育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相互性促进了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流、交谈,为学生学习与锻炼环境的营造、学生学习与锻炼团体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价值支持。在确定锻炼目标后,教师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得相关资料,并进行精选、分类、加工、组合、建构、拓展,通过信息技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相关运动视频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还能听取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在综合考虑后,对自己的原始资料作出一定的调整,从而达到或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与目标。例如:我在“投篮”教学中,首先播放专家讲解投篮的视频,然后强调动作要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投篮基本要领,少数学生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合要求的投篮风格。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取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使有价值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更好地体现出来,并可以得到体育教师的适当引导、启发,因此,锻炼者的目标能更好地完成。

3.信息技术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对比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给出几组跨越式跳高的模拟镜头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分小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得出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腾空、过竿、落地等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要领。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跨越式跳高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能力。

第7篇: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整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73-01

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和,目前这一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仅处于起步阶段,其课题及研究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但已体现出它对于现代教育的重大意义。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通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能更生动的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架构的形成过程之中,让学生有更多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凭借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优化了课程的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是新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教育形势的必要,作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不断学习,强化研究,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我更多的、有效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相整合的主要载体,在现代教育中已经占据了一定地位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挖掘学生潜能,尤其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学术知识之外,更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手段中,如:

1、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要能够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既要想教学过程,又要担心信息技术设备操作错误,以致上课紧张,久而久之得了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恐惧症。

2、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要我们去寻找合适的资源,还用进行处理才能够使用。

3、具有继续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能力。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胜任将来的教学。

4、具有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能力。

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呢?

1、在教学中化解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化抽象为具体,生动直观地予以呈现或虚拟现实、放大细节地展现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才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对于难度较大的,可以先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示范;对于难度不大的,先让学生自行学习,再通过课件进行验证,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证实思维的结果。如《圆的认识》一课,对于圆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教师想光靠讲就让学生明白这不容易做到,而通过多媒体课件配合投影却能把这个问题演示的非常清楚,先在投影上展示了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通过让小球甩动,屏幕上的小球左右摆了两下,再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圈后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屏幕上小球开始走,每走过一点,屏幕上就留下他的痕迹,当小球走过一圈后,屏幕上形成无数个点,最后形成一个圆,这时再放一次慢镜头,再让学生观察一次。这样学生对圆是如何形成的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观看完课件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手头上的文具或其它工具自行演示一次圆的产生过程,加深其对圆的生成的了解。可见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生活情境和已有经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指导学生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数学规律。凭借信息技术把生活场景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整合,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并恰到好处的促进学生理解、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建立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如,在教学物体相对位置“上、下、左、右、前、后”等概念时,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森林动物聚会的场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树上有正在鸣叫的小鸟、野鸡、不怀好意的老鹰、顽皮的猴子……树下有觅食的大象、犀牛、狡猾的狐狸、成群的羚羊……”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认识和区分“上”和“下”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充满激情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一起。在这样有趣味的情境中感受知识,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动脑,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理念。

参考文献:

第8篇: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关键词:创新背景;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整合

一、新课改教材呼唤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课改教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不断促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课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对于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进行了勇敢的尝试。在新课改教材内容里,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应用信息技术的地方,例如,在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的函数的基本性质中,使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基本初等函数2. 1中使用多媒体分析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在高二数学“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的课件,并将要解决的问题。必修Ⅵ第三章不等式3. 3 二元一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中,用Excel软件解线性规划问题;在选修2-1《曲边梯形的面积》一节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课件,求函数 与 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新课改教材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体现了其 必要性、平衡性和实效性等原则。学生们根据学习内容需要可以选择恰当的技术工具,可以充分使用现代高科技产品,同时也广泛学习用图表flas、powerpiont、excel、等各种数学软件的使用,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以函数奇偶性情景教学为例

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函数奇偶性的定义;(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和步骤;(4)函数的四种奇偶性。

学生分析 (1)学生刚始学习函数,很多同学对函数符号的理解还不到位。

(2)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学生很难从前面所学的函数的单调性联系到函数图形的对称性所反映的函数的奇偶性,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

教学媒体分析 (1)运用电脑制作PPT课件: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2)黑板板书:进行判断函数奇偶性例题的讲解。(3)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结果。

教学重、难点 函数奇偶性定义及其判定;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的理解。

表1-1:函数的奇偶性多媒体教学实例

函数的奇偶性学习时,需要同学们深刻了解函数对应法则和图形的左右对称或者中心对称特点并且学会准确分析函数的奇偶性质。这一节需要学生学会看函数图像、了解奇偶函数形成的不同过程、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并会灵活运用解决简单的函数问题等内容。将信息技术与本课程有机整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漂亮的对称图片导入课堂,能生动形象的开发学生们的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展望

1.信息技术如何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比如,信息技术怎样高中数学课程课程教学中发挥作用,例如:函数、几何特别是空间立体几何、不等式、数形结合等课程。第一,要有意识的将将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丰富教学知识提高能力,以饱满的热情和端正的态度好好备课;第二,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模式中,让以前老师“一言堂”的模式转变成学生探究老师协作型教学模式。第三,信息技术要在教学内容中、课程结构上、课程实施时以及课程资源上处处发挥作用,成为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老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力武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2.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不但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学生直观地认识了解一些与学习有关的东西,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目的,便于学生探索更多的知识。在这个信息技术普及的时代,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和数学合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操作,使信息技术称为教学有利的教学工具。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抽象的数学内容更加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将其具体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实现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

数学作为一门极为抽象的学科,学习方法也多种多样,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简化学习方法,不仅如此,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最基础的几何绘图而言,传统的老师会讲授列表、描点、连线等过程,最后还要讲解一些归纳的结论,如此繁琐的过程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使得老师十分劳累。而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软件画图,便可以把一切问题解决。不仅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认识图像,自主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转变,老师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索交流的朋友,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课,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这样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小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地走向了人们的一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目前,在许多学校,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在完善当中,还并不能完全适用。所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数学教学还需不断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一定会变得更加重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拓展学生的知识,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全面地优化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余会春.多元和综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问题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134

第9篇:核心技术的竞争范文

我国从21世纪初期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说顺应了这一趋势。“技术”成为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单独设立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新课程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在普通高中引入技术教育内容,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技术教育并没有引起真正而广泛的重视。由于历史的原因,技术教育一直是我国普教的短板。

作为一所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台州市第一中学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新路径。自2010年以来,学校依托仅一墙之隔的椒江职业中专的教育资源开设“职业技能实践课程”,“试水”普通高中职业技能教育,开创了普职优势资源整合实施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崭新模式。

一、普职资源整合的动因

普职资源整合,即通过一定的方式、政策和机制,整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的资源,以实现普职学校的携手合作、资源共享和人才共育。在实施此项活动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建立结对关系。其中,职业学校负责向结对的普通学校无偿提供特色专业实验、实训场地、图书馆,为普通学校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质条件,为普通学校师生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解读、职业意识培养、特色专业介绍活动,为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提供兼职专业教师和必要的教学设施。此种普职资源整合源于台州一中开展的“学一门生活中的技术”活动,是台州一中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暑期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实施的实践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活动以即将升入高二年级的高一学生为对象,安排4天时间在职业中专集中进行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学习。活动过程如图1所示。

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与发展,该活动已逐步向规范化的选修课程体系发展,派生出多个项目设计类和学科拓展类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师资配备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范式。

从新课程以及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角度分析,台州一中尝试普职资源整合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为了增加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力。它包括人应具有的一般能力——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或职业技能、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实质就是解决“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故必须确立“能力为本”的观念。由于高考的压力和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在科技教育中偏重于科学教育,而对于技术教育则相对忽视,即使开设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技术教育课程,也往往理论讲得多,动手做得少,“应试”痕迹非常明显。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机会和实际技术体验,学生难以将技术课程真正学好,并且导致了动手能力的弱化。物理实验会考时发现,有些高二学生竟弄不清螺旋灯泡(或卡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端在哪里,能自己连接或修理家庭照明电路的学生不到5%。这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合。职业高中虽然在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育目标、生源基础等方面都与普通高中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它注重实践操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技术教育模式。借鉴职业高中的技术教育经验,无疑是增加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比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捷径。

(二)为了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择业观、职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不少学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和应对考试上,几乎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认知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什么是职业、对各种具体职业的认识基本上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这会导致学生将来选择职业时迷茫、不安,更谈不上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职业了。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城市的普通中学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在开设职业技能课程方面,职业高中拥有如专业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普通高中所不具备的实践教育资源优势。普职资源整合是向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认知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为了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的路子,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人生发展选择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个体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转型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和全方位的特点。但一直以来,普通高中“一切为了高考”的倾向十分严重,“千校一面”,缺少办学特色,形成了高度同质化的格局。普通高中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模式与学生、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普职资源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良好的技术知识结构,娴熟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强烈的探究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力,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技术设计等活动,技术课程应能成为激发学生探究、批判和创造欲望的良好载体,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批判思维得到有效开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这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加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校间的合作,将职高的一部分专业技术课程引入普通高中,是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二、普职资源整合项目与课程的开发

普职技术教育资源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是普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普通高中,台州一中拥有大量的理论教育资源,但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资源设备却相对较少。椒江职业中专则拥有大量的实践教育资源,从专业设置来看,有数控、化工、电工与电子、机械加工、汽车维修、计算机等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专业;从专业实训设施来看,有数控机床、电工电子实验室、机电一体化设备、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等。这些实践教育资源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相关学科构成了普职资源整合项目,比如:通用技术、物理课程可与电子、电工、机械等专业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可与计算机相关专业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以上各专业外,还可与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整合。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在分析上述项目的基础上,普职两校合作开发了面向普通高中的职业技术选修课程,如电工技能、钳工制作、电子商务、企业网站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技术与动画制作、计算机安装与维修、汽车实用技术、快乐数控、局域网络搭建、艺术手工、创意广告设计等。这些课程突出了技术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授课教师以高级技师、高级工、技术能手等具有专业技能强项的职高师资为主,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弥补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不足。与此相应,两校建立了菜单式与自主式相结合的选课机制,为学生提供每周4课时、一学期40课时的职业技术选修课程菜单,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报名自主选课,以走校的形式加以实施。

两校还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研发小组、实施与评价小组、审议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完善选课、学分认定、档案管理、教师考核、课程评价等管理制度,以确保普职资源整合的顺利开展。

三、 普职资源整合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相关问题探究

普职资源整合为普通高中更好地开展技术教育搭建了多元化的操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比如,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技术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具有哪些特征,它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普职资源整合的框架下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什么,等等。这是保证普职资源整合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在普职资源整合中必须理清以下几组关系。

(一)“技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是我国普通高中进行技术教育的主导性概念,直到今天其概念影响依然十分强大。所谓“劳动技术教育”,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不可否认,所有的技术都是各种形式的劳动的技术,因此,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常常附着一定程度的技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重合相通之处。但是,历史上人们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更多地倾向于对学生进行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体验的教育,基本上属于德育范畴,即使涉及到其中的“技术”因素,也大多侧重于简单技能的培养。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已不能也不可能停留于一般生产劳动教育的阶段,其范畴应包括技术本质、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环境等技术发展理念。我国高中新课程方案中不再设“劳动技术”科目,而设立“技术”领域,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技术教育”提倡的是一种思想,要求学生理解: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技术的发展,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而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创新。这种认识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学习、生产等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症结,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普职资源整合最大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普高学生敲敲打打练技术提供场地和资源设备,也不仅仅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使学生树立起劳动的观念,而是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技术体验,更好地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技术探究能力、反思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激发其创造的欲望,深刻理解技术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果离开了这个立足点,普职资源整合就将失去其存在的基本依据。

(二)“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由于在日常语言中人们常常将科学和技术混淆起来,这就容易导致误解,似乎科学与技术是同样的事物,技术教育存在于科学教育之中。实际上,科学和技术在本质上并不属于同一个概念。“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2]科学的作用在于理解,技术的作用在于做、制造和实施。但是,科学和技术又像一对连体双胞胎,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一方面,科学构成了当今多数技术产品的基础;另一方面,技术又为科学提供了探索世界所需的工具,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既有合作,又有各自的独特品性。一般来讲,前者具有认识功能,后者具有应用功能。就普通高中技术教育而言,它是一个既要动脑构思、设计,又要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将高中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的试验场;是一个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技术原理和工具手段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技术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于技术过程、方法和常见的技术设计、结构等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眼光,形成技术思维。普通高中长期以来注重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则严重滞后,这为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引入职业技能课程留出了空间。如果不能认清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独特品性,就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普职资源整合对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意义。

(三)“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即传授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不是以传递原理性知识为主,而是以传授技能、技巧、技术性知识为主。由于技术与职业的紧密联系,技术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标志,因此职业教育也常被称作职业技术教育,但它的目的是应对职业的需要。虽然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也具有职业入门教育的意义,但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的职业定向,即它不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也不是为了掌握专业技能或通过技能等级考试,更不是为了学生就业,而是要通过普职资源整合这个平台来转换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学习模式。“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它着力发展的是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力图使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的是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其核心是‘提高技术素养’。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劳动’或‘技能培训’为主要取向的目标模式,以全新的内容体系实现了我国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1]一方面,要通过“做中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成就感,提升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找到生发学科兴趣的研究点。因此,普职资源整合不能单纯地将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械地叠加在一起。

综上所述,在普职资源整合中,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一方面要加强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互动,打通使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应当保持自身的独特品性。作为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技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独特知识领域,其主要目的不是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而是要发展学生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技术素养,以便为将来进入技术的社会做好准备。虽然在普职资源整合中也渗透了劳动意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也可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但是其最终的目标在于通过这个多元化的技术教育平台,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技术经历和技术体验,并以此为台阶促进他们技术思维的发展和技术素养的提高,而这正是普职资源整合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