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施农业与科学考研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从水稻之父扬名天下,自从基因技术深种人心,农学专业扬眉吐气,不再灰头土脸。
其实,农学专业的内涵非常宽,包含水产类、植物生产类、草业科学类、动物医学类、环境生态类、森林资源类、动物生产类7大类,分为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学、林学、水产养殖学、畜牧学、动物医学等8个一级学科,共27个二级学科。今天,小编将带你浅尝“农家乐”,想要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们也可以顺便多了解一下相关信息。
汗滴不再禾下土――作物学
十里稻花,百里飘香。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成功地研制出杂交水稻,使得中国的粮食产量惊人般地增长,堪称作物学的标志性人物。狭义的农学就是指作物学。这是一门研究作物遗传、生长规律和育种技术的学科,也是农学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作物学是通过改良粮食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探索并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低成本集约化的理论栽培与技术措施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实践带动理论学习的新探索。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考研率也在35%左右。
【学府推荐】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当然要数中国农业大学了。当然,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等也都久负盛名。
农园的美发师――园艺学
现代栽培技术加入了美学元素,通过对园艺作物的栽培、育种、组织培养等技术的贯彻,实现果树、蔬菜以及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场(庭园)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都是园艺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看来,农学专家也要给作物们穿上漂亮的外衣了。
【主要课程】英语、计算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园艺学总论、园艺学各论、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园艺作物育种学各论、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学、设施园艺学、园产品商品学、无土栽培学、现代果树科学、现代蔬菜科学、现代观赏园艺科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园艺科研院所、中等和高等院校、企业部门、行政部门等从事园艺作物栽培和遗传育种、园艺生物技术、现代园艺生产技术、现代设施园艺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开发和规划设计工作。
【学府推荐】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
土地的魔术师――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新生科学,是伴随着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而产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本专业主要研究土壤、水、养分、气候、生物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推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英语教学)、普通生态学、植物营养学(英语教学)、地学基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环境污染与治理、资源与环境分析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部门和单位,包括环境保护部门、生态环境治理、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综合利用等企事业单位,或在科研单位、农业生产、土地管理、环保、农资等部门、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学府推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形成地域特色明显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物理、土壤地理与信息技术、土壤生态与旱地农业、土壤化学5个研究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植物的白衣卫士――植物保护学
植物保护学是农学类专业中一门跨学科、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其开设目的就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的目的。给植物作白衣卫士,也是很光荣的工作。
【主要课程】植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出入境检疫,国家、省、市县植保部门,涉农大型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从事检疫、测报、植保技术推广与开发、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学府推荐】浙江大学的植物保护学科可是响当当的,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学科也都非常不错。
森林的检测器――林学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生长发育、结构与功能,探求如何对森林进行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学科。注重培养森林基础科学研究、森林防火、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湿地保护与管理、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高素质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是该学科的热门,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相当高。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基础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树木学、土壤肥料学、森林培育、林木育种学、森林环境学、数字林业技术、森林计测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林业、城市园林绿化、环保、农业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的技术、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府推荐】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农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海底大将军――水产养殖学
水产养殖学是以水产经济动植物(如鱼、贝、海藻等)为研究对象,研究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应用、开发、经营管理及开发新型渔业技术的科学。通过学习生物科学、水域生态学、水环境科学、水生生物技术以及水产动物生产、水产品加工与贸易和水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毕业生将具备水产经济动植物生产、水产饲料生产、水生生物病害检测与控制、水域环境监测、水产资源开发、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鱼类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病害学、鱼类增养殖学、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水产部门从事水产品的增殖、养殖、保藏加工利用工作,也可从事渔业技术设备研究、制造工作,还可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学府推荐】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大学的水产养殖学都非常棒。
风吹草低见牛羊――畜牧学
传统的畜牧技术,加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让大草原上牛羊成群、膘肥体壮的景色,成为眼底更加美丽的风景线。农业现代化的今天,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业,提高畜产品品质、实施名牌战略,降低畜产品药物残留指标,开发畜禽附加利用,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早已成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畜牧学专业就是研究家畜育种、繁殖、饲养、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和畜牧经营管理等的学科。
【主要课程】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草地学、生物统计学、畜牧经济管理学、畜产品加工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畜牧生产企业、饲料加工企业、畜产品进出口企业、国家机关等单位从事农业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还可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学府推荐】南京农业大学是我国进行畜牧学研究生培养最早的单位之一。此外,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的实力也很雄厚。
动物的保护神――动物医学
现在,人类与动物越来越亲密,动物医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医学可算得上农学领域的热点了,主要包括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通过掌握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疾病发生规律,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发生。
【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兽医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各级农业教育部门、畜牧兽医研究单位、兽医行政管理机关、各级兽医诊断和医疗机构、畜牧生产企业、卫生行政部门及实验动物研究生产单位、生物药品制造及研究部门和企业、商品检验部门、海关检疫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外贸系统、农业科技出版单位、军事部门、兽医医疗器械检测管理部门、科技情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安系统等方面的工作及其他相关的工作,前景不错。
关键词:茶学;大学生;专业教育;学习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24-03
1958年,经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发文同意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成立,当年从相关专业选调学生学习茶学知识,开始了茶叶专业的办学旅程,1960年8月首届本科专业学生毕业。经历57年的岁月,专业在历代老师的努力之下已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国内茶学专业中的佼佼者。1981年11月专业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授予权,1992年1月从园艺系独立出来组建茶学系,1994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授予权,2001年茶学学科被湖南省教育厅评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获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目前,专业已为国家输送了2,350多名具有茶叶专业知识的高级本科人才,为国家的茶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几十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专业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系统。2014年,为了解新形势下本校茶学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诉求,专业有目的地开展了相关调查和询问,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诉求存在较大差异,为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笔者将问题提出并对解决的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林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和教育提供参考。
一、茶学专业的特点与培养要求
2014年,我国的茶叶产量和茶园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回顾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政策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运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提高鲜叶产量和质量;研制茶叶加工机械,推广茶叶加工机械化,改进和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提高加工效率和茶叶品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使茶叶生产水平快速提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快速增加,名优茶产品迅速发展,推动了六大茶类的均衡发展,使茶叶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了各茶类竞相争艳的新局面。我国茶叶产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其科学技术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而科技的基础在教育。因此,茶学教育是发展我国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茶学专业自创办伊始,坚持教学以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茶叶科技人才。在发展过程中,专业坚持与时俱进,在探索中总结,在实践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农、工、贸、文和产、学、研为一体的独特的专业办学特色。2014年,专业成为首批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改试点专业之一,对如何培养新型现代茶学科技人才提出了新课题,因此,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思想,有针对性地引导其进入专业学习显得十分重要。
二、茶学本科生学习思想状况调查
1.学生的基本情况与价值取向。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的学生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其思想和价值观都有时代的烙印。
通过对茶学2011-2014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都是“9O后”的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感到他们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总体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未来比较关注,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向往,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社会利益,更注重生活质量,讲究精神追求[1,2]。
但在交流中也有些情况值得关注和思考:(1)新生一代都是在父母的悉心照顾和亲戚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下成长,几乎没有受过困难和挫折,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显示出即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的一种矛盾和复杂的内心世界;(2)受外界环境影响,部分人急功近利思想较严重,表现出理想信念的缺失,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社会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认为这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3)掌握大量信息,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长远规划,易感情用事。(4)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但自学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较弱[1]。
2.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为国家选拔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通过高等教育的培养和训练,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但由于各种原因高考选拔的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校时,许多不能按照自愿进入相关专业学习。调查发现,近几年来选择茶学作为专业学习的学生在45%左右,说明录入茶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服从分配进入的。为了解茶学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疑虑等问题,2014年我们对茶学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以班级为单位收集他们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通过整理归类得到表1。
为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专业组织不同年级召开了答疑会,就所提问题逐一解答,并通过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由表1可以看出,年级不同的学生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不同,即使是同一类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
在专业认识上,主要是大一的新生,由于对专业认识不足,甚至完全没有准备好进行茶学专业的学习,对自己即将要学习的专业缺乏了解,因此,如要成为一名茶学科技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如何规划好大一的学习,则是他们所关心的重点。因此,如何指导茶学专业新生开展大学学习,规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显得十分重要。
在专业学习上,二至四年级都有关注,但关注点有差异。二、三年级主要认为课程设置要调整,要求尽量提前开设专业课程,并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加强与专业的接触、增强对专业的了解。而四年级除了关注课程设置问题外,提出了诸多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的建议,包括:分组学习,老师指导;科研参与,专业训练;新老结合,老生带新生等,这些非常好的建议,有助于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学生对考研和不考研在专业学习的课程选择和侧重点上均希望老师能给予指导和建议。
考研选择上,4个年级层次的同学都有关注,说明学生对继续学习深造比较关注。一年级关注的是考研的总体情况,如近几年的考研形势、相关学校和所考的科目;二年级则关注到考研的必要性,是否一定要考研,以及考研的准备等问题;三、四年级除了二年级所关注的问题外,还关注研究生就业与本科生相比有何优势,如要跨专业考研又该怎样准备和应对,也有问到茶学是中国的特色专业,如想出国深造该选择哪些方向可以继续学习等问题,希望老师能给予指导和建议。
在就业前景上,4个年级层次的学生都有关注。如果说一年级的学生所关注的是初步了解茶学就业的形势和岗位,从二年级开始学生所关注的则更具体一些,其中四年级的关注更为突出,如哪些单位、哪些岗位和方向是茶学学生可以就业的?毕业后如不从事茶学领域的工作,所学知识是否有用等等,同时,也有学生提出了个人创业和如何创业的问题。
除上述4类情况外,学生还关注有个人的总体素质与能力能否满足社会的要求,由于学校有一年一度的就业招聘会,从大二开始学生们就关注并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最深的是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所以,学生们对怎样才能获得这种能力并达到其要求关心更多,其中大四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另外,则是毕业后怎样接触社会开展工作,包括工作能力、为人处世,甚至生活常识等问题也有提出。这些问题基本能反映出当代农林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真实的学习思想状况。
三、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
根据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结合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改试点的要求,茶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修订,新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正在实施中,但就如何开展大学学习和专业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专业采取了相关措施,并正在探讨之中。
1.入学教育与学科导论相结合。新生入学教育是根据教育部要求组织和开展的,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在其入学阶段提供各种有效信息和相应的指导教育,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这是入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虽然学校不同,但都有较详尽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涵盖了教育目的、组织架构、时间任务等内容。在组织上,具有计划周密、安排紧凑,力图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完成人生中的这一次重要转变;在内容上,一般包括学校传统和校风学风教育、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校规校纪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教育、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新生思想状况和基本情况调查、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就业准备教育、人际关系和诚信教育等[3]。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已列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中,一般是集中在入学后的前2周完成,而这种教育应该是新生入学后相当长时间内重要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由于过程时间较短、内容较多、覆盖面大,导致时间上缺乏连续性、教育过程缺乏互动性,专业思想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3]。
为巩固与发挥入学教育的成果,我们专业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学科导论的课程,从大一开始即系统地介绍学科、专业的历史及发展现状,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在方法上,我们采用理论教育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上我们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验设备、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软硬件设施条件,让学生入学就清楚,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学到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向学生解释课程设置的思路、本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及开课目的、时间、要求,让学生对今后要学的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方便学生调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重点介绍本专业在业内的地位及对社会的作用、学生未来的就业形势、专业的发展前景等情况的同时,带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和市场进行参观调研,使其直观地感受到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获得了较好的反馈,能较好地激发和唤起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稳定专业思想,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努力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
2.名师导航与辅导老师相结合。为尽快帮助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专业有计划地邀请在教书育人方面比较知名的业内教授、专家分时间段为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实施名师引领导航作用,给入学新生更多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指导,引导其顺利完成大学生活的适应期、人生征程的转换期。其目的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二是强化新生的专业教育,稳定专业思想,明确未来方向和发展目标,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引导,影响、感染和帮助新生明确和建立人生目标,科学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了解所学专业,尽早接受学术熏陶,提升文化品味,充实精神生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为大学新生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发展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入学教育和专业名师的正确引导和感召效果是明显的,但要顺利度过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学习,辅导老师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实践中,专业通过学院学工组组织学长和新生座谈会,通过学长介绍学习体会,讲解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及学习方法,使新生了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了解本专业相关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由于年轻人之间容易沟通和理解,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同时,通过学工组采用谈话、讨论等不同形式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使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另外,通过常与基础课老师联系,及时掌握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
3.班主任选拔与专业相结合。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不同于中小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虽然大学里也有班主任,但其职责与中小学有区别,其工作重心主要是管理、服务与辅导。
为确保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学习生活的平稳进行,我校茶学专业已要求专业老师担任专业班级的班主任,这样做的优势在于:(1)能增强师生间的感情,更好地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专业老师能较好地融入到学生中,能将工作职责和专业情感交融在一起,师生情分能长期保持,特别是年轻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即使毕业多年后,学生也能回忆起在校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教诲和帮助,有的则一直与老师保持联系,体现出良好的师生情谊;(2)能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在不同阶段提醒学生调整学习方向,有利于专业学习的全程指导。专业老师熟悉专业,了解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因此从入学开始即能有目的地指导专业学习,包括书籍的推荐、计划的制定、知识点的要求等学习内容,能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不偏离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3)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指导和工作岗位的推荐。专业老师熟悉行业内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对自己的学生,由于几年的陪伴,知根知底,在工作推荐、读研深造等方面能有针对性地逐一建议和推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茶学专业的学生和其他农林院校的学生一样,其主流思想和世界观是积极向上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但由于传统思维认为农业属于社会的基层,所学专业也不一定符合自身的自愿,加上学习环境的改变,对学习的前景产生迷茫和疑虑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开展教育和引导,在教育学生端正学习目的的基础上,营造环境,各方配合,使学生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学好专业,使之成为国家建设的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晓威.我国高校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学理论,2011,(21):203-204.
同样是研究物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开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光学、重离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大气物理等众多研究方向;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则仅研究理论物理,不同的课题组侧重不同的理论物理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理论与相关量子场论、弦理论与量子场论非微扰效应、凝聚态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以及量子混沌、核内夸克与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引力与宇宙学研究、统计物理和理论生物物理等方面。
待遇:不差钱
一般而言,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要好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生大多数是两人间,甚至有的是一人间。如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学生统一入住优越的学生公寓,每人一间,临湖而居。不单如此,不少寝室的生活设施也很齐全,仍以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举例,公寓内空调、热水器、冰箱、厨房用具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这在高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导师:传帮带
一般而言,科研院所的师生比要远高于高校,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招生办主任高随祥教授统计,“中科院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有8000多人,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到导师很好的指导”。
培养:更灵活
回所之后的上课模式比较灵活,每个所各自不同。如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回所之后基本上没有课,学生四个人一个办公室,任务就是读书、科研;一些天文台站的工作就是长年累月的测量、观察。
科研院所是独立于教育部和高校系统外的专门的科研机构,和普通高校不同,其教育是从硕士开始,没有本科教育。和高校一样,科研院所在招收、培养研究生方面也有推荐免试、考试选拔、上课、实验、论文等环节,但是科研院所由于其特性,和高校的招生和培养模式有一些不同之处,这也是对科研院所不熟悉的考生所迫切需要的。
科研院所为什么会招生?
从字面上理解,科研院所应该专业做科研才对,怎么会和高校一样招起生来?
事实上,科研院所招收研究生的历史,和普通高校是一样长的。中国科学院于1949年9月27日在北京成立, 其前身是“中华民国”政府建立的“中央研究院”以及北平研究院。1951年,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启动,当年共招收了276名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就招了95名。1982年,中科院培养出我国首批博士,高能所的马中骐老师是博士0001号。
可见科研院所招生研究生的历史和高校一样长,但是以科学研究为本职工作的科研院所为什么要培养研究生呢?
第一,科研院所要做科研必须要有研究生。科研队伍基本上是金字塔形,上面是科学领军人物,主要负责申请和协调大项目,中间是普通科研职工,主要是直接执行项目并带领研究生,底层是研究生队伍,主要是在一线完成科研实验。
科研是一个需要积累和经验的活动,研究生在一线干粗活也是从基础锻炼开始,培养科研的基本技能。没有广大研究生作为后备力量,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科学家,任何一个科学家都是从最基础的科研开始。在国际上,研究生和博士后是科研一线的主力,在国内,博士后机制相对不成熟,更多科研一线人员(实际做科研人员)都是研究生。
第二,科研院所具有培养研究生的职能。科研院所拥有良好的资源,在科研之外,培养人才也是科研院所服务社会最大化的体现。
第三,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做得好科研未必当得好老师,教学可以让研究员本身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研究员在与研究生的交流中也会碰撞出火花。
小空间里藏着大能量
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吉林大学成立,以其过万亩的“地盘”,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大学,以至于有“长春市在美丽的吉大的怀抱中”的调侃。中山大学9000多亩,四川大学7000多亩,华中科技大学6000多亩,更不用说还有有17000多亩大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国的大学占地着实不小,占地一千亩的校园只能叫“小学校”了。
相比于普通高校的面积广阔,科研院所显得小巧精致。科研院所的规模比大学要小得多,一般仅有一座或几座楼。规模大的单位有比较全面的支撑体系,如食堂、宿舍、宾馆、物业公司等服务部门或机构;规模小的新成立的研究所,则仅仅占用一座办公楼或者写字楼的一部分。中科院物理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算是科研院所里面比较大的研究所,也只是一个小院子里面盖了几座楼;中科院自然史科学研究所只是占据北京四环边的一栋六层小楼;成立较晚的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则只是占据了一座写字楼的几层空间。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由于科研需要,某些科研院所的“地盘”也着实不小。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占地460余亩,里面有教学楼、宿舍楼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西双版纳植物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而总部在北京百望山脚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面积有5000多亩,主要是为了植物研究的需要。
虽然科研院所占地面积小,但是科研硬件可是一点不差,应该说要好于大部分高校的硬件。
实验室是衡量研究实力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我国的实验室有一个等级体系,从高到低按照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校/所级重点实验室分布。其中最高级别的国家实验室,由国家直接投资数亿资金按国际一流标准建立,在各方面都代表着该领域的最高水平,其学习、交流的层次都比较高。我国仅有20个国家实验室,其中有14个由科研院所单独建设或者由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建设。
除了设备好,科研院所一般更加专注于一个领域,其特色非常明显,实验室的指向也更加明确。同样研究物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开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光学、重离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大气物理等众多研究方向;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则仅研究理论物理,不同的课题组侧重不同的理论物理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理论与相关量子场论、弦理论与量子场论非微扰效应、凝聚态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以及量子混沌、核内夸克与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引力与宇宙学研究、统计物理和理论生物物理等方面。由此看出,高校的专业覆盖学科分支较为广泛;而研究所专长于某一个或几个学科分支,在分支下面的研究方向更为全面。
此外,图书馆也是展现研究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科研院所的图书馆没有高校动辄数百万的藏书量,比较袖珍,几十万的藏书量就是比较巨大的了。虽然总量不大,但是针对性要强很多,都是本领域内的馆藏,专业性方面是高校难以望其项背的。
同样,和高校动辄几千上万的招生规模相比,科研院所的招生规模也小得多。一般多者不过上百人,少则几人。同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每年招生100人(含推免生),算是招生比较多的院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一年招生20人,硕士10人,博士10人;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2014年仅招收硕士生2名。因此,相应的在读学生自然也不会多,一个所能有几百人就算得上是体量大的研究所了。
因为人数少,一般科研院所很难有高校时常举办的规模宏大、人数众多的大型活动,虽然研究所也不定期开展活动,但是规模要小得多。活动的配套设施可能也没有那么完善,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运动会不得不借隔壁北京理工大学的场地进行。
比在大学更充实
无论是高校还是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方式都差不多,即先上课、后科研。不过,科研院所的上课模式和高校有所不同。因为每个所的人数比较少,一些比较基础的课程,一般在研一的时候统一授课,如中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生们第一年集中在总部的研究生院(中科院的研究生院已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上课,上完之后再回所学习。有些所虽然集中上课,但是并不集中住宿,可能会有一些不便,如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学生研一的时候不得不从北京的西五环跑到东边去上课,免不了路上的奔波之苦。许多较小的研究所因为学生数量太少,没有自己开课的必要,而与各高校或研究生院联合,让学生去他们那里上课。
相比绝大多数高校,研究生院开课更为广泛。无论哪个研究方向的学生,都有许多相关课程可以选修。选课之前,学生们一般是拿着课表请导师划出要修的专业课,自己再到网上选定。因为课程太多,学生未必知道哪些课程和自己更为相关。只要时间允许,其他课程尽可以去旁听。
一些研究生院还有极富特色的夏季学期,即俗称的“小学期”。小学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以讲座和公选课类型为主,有许多当前著名的科学家前来授课。
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之后,学生们便可回到自己的培养单位(研究所),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了。一开始,导师会让你阅读大量文献。与此同时,做实验的要熟悉一下实验仪器,做理论的要学习一下编程序。等熟悉得差不多了,就会开始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逐步进入科研的一线阵地。不得不承认,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确实比绝大多数高校的都要累。以笔者所在的中科院物理所为例,晚上九点放眼望去,楼上还一片亮灯的房间。学生辛苦只是一个方面,许多研究员的办公室也经常亮灯到深夜。
当然,回所之后的上课模式比较灵活,每个所各有不同。如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回所之后基本上没有课,学生四个人一个办公室,任务就是读书、科研;一些天文台站的工作就是长年累月的测量、观察。
导师所带学生少
常言道:师父之风,山高水长。那种随于师、步入门的经历,本科生较难感知,故研究生都习惯叫同门为师门。不少人认为,考研、读研过程中,导师最为重要。师生关系在研究生生涯中,举足轻重。
在高校,导师除了要承担研究生的课程外,同时要承担本科生的课程,而科研院所是没有本科生教育的,导师不会因本科生的教育问题而分散精力。在高校,近几年扩招严重,一个导师带10个以上的学生比较常见,甚至是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的情况也并不鲜见。虽然研究生的师生比是多少最为合适并没有一个定论,但欧美和我国香港地区,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不超过6个。
一般而言,科研院所的师生比要远高于高校,虽然有些科研院所的师生比也不太高,但毕竟是少数。据中科院大学的招生办主任高随祥教授统计,“中科院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有8000多人,平均一个导师指导不到一个硕士生和博士生,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到导师很好的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其硕士研究生招生咨询问答中有如下解析:“我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每名导师每一级一般只能带1至2名硕士生,数量远远少于一些高校。因此,我院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得到导师更悉心、更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确实,师生比高是件好事,研究生能得到导师更多的指导,但是这是考进之后的事情。在考研的过程中,师生比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尤其是在报名时就要确定导师的情况,在一级学科大类招生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并不明显。师生比高自然意味着导师招生比较少,不少导师一年只招一个学生甚至是隔年招生,有的甚至是一个专业隔年招生,如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部分专业三年招生一次。
不受收费改革影响
读研有成本吗?
答案是肯定的。对于家境不错的同学来说这可能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对于家境一般的同学,读研期间的花费就不能不是个需要权衡的问题了。
在高校读研,普通的理工科专业一年学费10000元,文科学费一年13000到15000元;按照现在的物价,每个月生活费支出600元到1000元,一年算下来,光是学费和生活费就要20000元左右。有硕士授予权的高校多集中于省会城市或者北上广等大城市,这些地方物价水平更是只高不低。
之前,科研院所的“不差钱”是吸引广大考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此次改革前,绝大多数科研院所招生全部是国家计划内公费,不收学费,且各研究所都有比较高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方面的待遇。
2013年2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明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生收费改革,使得这个情况产生了一些变数。
中科院系统:
此次收费改革政策,对中科院这种理工类为主的科研单位来说,影响并不大。中科院并没有专项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培养研究生的费用一般由课题组、导师承担。我们在其新的招生简章中看到了让考生大为高兴的话:“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同时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研一是900元/月,研二、研三1400~1700元/月,博士研究生2600~3100元/月。
不难看出,中科院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研究生“三助制度”(助研、助教、助管),把研究所和导师给学生的补助由“暗补”变为“明补”,如导师给学生的津贴,将以签订合同的方式,把学生、导师、课题组、研究所、中科院等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下来。这样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方面通过各种奖助形式一定可以解决,而食宿等基本问题的生活津贴,也是可以保证的。
部委所属科研院所:
政策的改革对学生奖助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尤其是理工农类院所,如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国家地震局等,这些科研院所直属国家各部委,主要是为本部委和所属行业提供科研成果,同时也利用自身成熟而丰富的科研优势与硬软件资源为本行业培养研究人才,所以科研经费非常充足,受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影响不大。
以农业部直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现行标准是硕士研究生全部免学费: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课程学习阶段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月,二、三年级回所后助学金与助研津贴合计在1300元/月以上。而即使是2014年改革后,其趋势也是即使交学费,学生的实际支出也会在科研经费或生活补贴中得以补助,而不是纯自费。
同样,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例,该研究院招收的全日制非定向生培养费均由课题资助(本人免交),在学期间发放生活补贴,目前标准为每月不低于1000元。而即使是2014年收费体制改革后,在学期间的培养经费也会由课题经费等承担,不需要学生自己负担。
直属于各省市相关单位的研究机构:
它们的级别相对低一些,规模小一些,但是研究方向更灵活、更有针对性,也很有地域特点,研究成果更实用,能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它们在向所属省市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为各自领域培养后续的新生力量,所以地方政府投入多,科研经费就高,研究生不用为学费等问题发愁。如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等。
社科院:
几乎没有变动。社科院2012年以前就是收学费的,硕士研究生每年学费8000元。同时设立研究生院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研究生进行奖励,实行“三助”岗位津贴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有余力的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而在专硕方面,改革前后也没有变化,法律硕士(法学)学制两年,学费共1.6万元,法律硕士(非法学)学制三年,学费共4.8万元。而对于全日制MBA来说,学制两年,学费9万。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使得各种资源都比较紧张,住宿条件自然受到影响。大多数高校的硕士宿舍是四人间,部分高校是三人间,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部分校区都是三人间,两人间的则是凤毛麟角,如中国海洋大学的部分、江南大学等。一般而言,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要好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大多数是两人间,甚至有的是一人间。如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学生统一入住优越的学生公寓,每人一间,临湖而居。不单如此,不少宿舍的生活设施也很齐全,仍以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举例,公寓内空调。热水器、冰箱、厨房用具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这在高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科研院所之最
Number1:最大的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目前我国最大和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版纳植物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2000多种,建立植物专类区38个,保存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版纳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Number2:SCI收录论文被引用篇数及次数最多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13年9月27日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中科院化学所2007―2011年发表的SCI收录论文在2012年被引用2402篇,被引用13446次,居全国研究机构第1名;2003―2012年发表的SCI收录论文累计被引用5565篇,被引用114856次,居全国研究机构第1名。
另外,中科院化学所有两篇研究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Number3:亚洲第一的智库
智库的影响力不在于每年出版了多少本书,或是召开了多少场会议,而在于它们对媒体、公众和政府决策者的影响。
2013年1月17日上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华盛顿召开会,公布了2012年全球智库最新排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蝉联亚洲第一,在全球总榜单中排名第17位,较上次上升11位。
目前全世界共有6603家智库,这一数字每年还在增长之中。自2007年以来,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研究项目”小组每年对全球智库的影响力进行一次排名,除了综合影响力排名的总榜单之外,还包括按地区、研究方向划分的榜单。此次排名是由全球120个国家的1900多名学者、记者、政府决策者进行打分得出的。
Number4:政界要员最多
中央党校的学位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的学位研究生教育完全一样,都属于国民教育序列,都是由国务院学位办授权设立学位点,通过全国统一的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从招生、就业到学籍管理、学位授予都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进行。
在已毕业的学位研究生中,先后有29位校友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干部,137位成长为司局级正职领导干部。
关键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订单式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园林行业被誉为当今的朝阳产业,园林行业的人才缺口较大。基于此背景,近年来全国的高等农林院校陆续设置了园林系或园林专业,在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缓解园林人才需求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专业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广适性人才的要求与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开展了以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办学思路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立足河北省园林建设的主战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习等第一个循环的实践和校外“三结合”基地综合实习、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第二个循环的实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措施
(一)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础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园林人才,必须有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随着园林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的问题已经凸现,特别是高水平的师资缺口较大。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要影响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园林专业高水平师资引进困难的现状,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在认真分析现有师资队伍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招生规模,按照“内培外引、双轮驱动”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选派专业骨干课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攻读学位。从2002年至今,学院先后有4名教师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3人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其次,采取多种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近3年来,学院先后引进生态、建筑、植物、设计等课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他们均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院拥有正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8.8%,有副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4.4%;36-55岁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62.5%,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5%;拥有高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整体结构较为合理、发展趋势良好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此外,为了让教师、学生了解园林行业的现状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学院每年还拿出一定的资金邀请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及行业部门的领导和企业家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上课、作学术报告。3年来,先后邀请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建设部风景园林设计所、河北省林业局、河北省建设厅、唐山豪门园林公司的专家学者、领导和企业家来学院作学术报告共计15场。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学生对园林行业的深入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园林专业的热情;也使学院与国内同行、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联系,使学院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趋势,也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因此,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学院通过走访国内同行院校,在网上查询国外同行院校的相关情况,召开分别由教师、学生、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参加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等,以征求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
1.加强教材建设
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57'规划教材的编写,赋予教学内容以时代性和先进性。3年来,学院共有10名教师作为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人员,编写了《测量学》、《园林制图学》、《园林史》、《花卉学》等10部“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目前,学院专业目录规定的主要课程中已有90%以上的课程使用了“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
2.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学院从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出发,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先后4次对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生基础课、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理论教学以及应用能力和信息素质培养的教改思想。
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重点对主要专业课进行了调整。一是增加了城市生态学、“photoshop、3Dsmax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课程。二是按照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将专业划分为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3个专业方向,且确定了每个专业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其中,园林植物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和景观生态学,规划设计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制图、园林美学和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学生进入3年级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三是普遍削减各门课程的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课的内容,延长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改革特别注重了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了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及时将科研成果充实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去。
3.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结合教学计划的调整,从每个专业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人手,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3年来,园林专业的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等课程参与了精品课程的建设。2003、2004年先后有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植物学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
(三)通过两个循环途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校内教学实习与校外教学实习相结合的“两个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实验课学时数增加的实际情况,按照专业方向和课程性质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了调整,成立了院中心实验室,并抽出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工作。院中心实验室下设综合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园林植物资源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和园林建筑与工程实验室。学院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环境及硬件条件的改善,使实验室的功能、结构更趋合理,既保证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也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进入实验室,学院派专门教师和实验员进行管理和指导。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好评,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考虑到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学校投入近100万元的资金,建设了园林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基地的管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实践锻炼和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2.重视教学实习环节,改革实习方式和内容
教学实习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实习的综合效果,学院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延长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增加到3周;并在实习内容的设计方面,由单一地点的实习转变为涵盖南北方园林景点的多点实习。二是将原来一门课程的单一实习转变为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三是实习由某一课程的教师指导转变为多门课程的教师综合指导,学院还邀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生实习的指导。
3.加强校外“三结合”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校内实验课、校内基地实习的锻炼,学生初步具备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院结合自身的科研和师资优势,与园林企业和生产单位密切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设校外“三结合”基地,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目前,学院共有河北高邑金色世纪农林工程有限公司、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和易县3个校外“三结合”基地。根据生产单位提出的任务,结合教师的科研,学院每年都派出多名教师到“三结合”基地从事科学研究、解决生产问题以及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充分了解园林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校外“三结合”基地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际的机会。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为园林生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发现自身的价值,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园林、献身园林事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4.充分利用横向课题多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国家对园林行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一些单位、部门和企业纷纷来校寻求合作和支持。例如,一些单位和企业以横向课题的形式要求学院完成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学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横向课题。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学院承担了“保定市园林普查”、“唐山市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小五台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藁城市万亩科技生态园区规划设计”、“河北农业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等各类横向课题20项,直接参与横向课题的教师有22人,学生有1000多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横向课题,不仅可以认识到国家对园林行业的重视、社会对园林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完成横向课题,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而且学院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同时,还推动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增加了学院的收入。这样,学院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从而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效果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002-2005年期间,先后有12名学生参加了全国性的各类科技作品比赛,其中6名学生获奖,获奖率达50%;有9名学生参加了省级的各类科技作品比赛,其中5名学生获奖,获奖率为55.6%;有13名学生参加了市、校举办的科技作品比赛,其中8名学生获奖,获奖率为61.5%。此外,还有4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省级以上的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并有35名学生的设计作品被社会采用。
2003年河北省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岐先生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表示了高度赞同,并从2003年开始专门在学院设立了“唐山豪门张岐园林奖学金”,每年奖金总额为2万元。3年来,共有16名学生先后获得了该奖学金。与此同时,张歧董事长还与学院共同探索了园林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截止到2005年底,采用该模式培养的4名学生已经到该公司就职。
2003-2005年期间,先后有24、36、40家用人单位来学院招聘录用学生,涵盖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政部门和企业单位;而且这3年学生的一次签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87.5%、94.74%和95.17%,3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为100%。学生考研的入取率也呈逐年攀升的趋势,2003、2004和2005年的考研入取率分别为6.73%、13.16%和14.48%。其中部分学生还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
(二)学院的办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知名度逐渐提高
学院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3年来先后有河北农业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保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来学校招聘教师;有河北省各市的园林局和企业共30多家单位来学校寻求技术支持、技术合作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学院共承担了各类横向课题20项,课题总经费达100多万元。
近年来,学院的生源也十分充足,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第一志愿录取率由2000年的80%上升到2003年的100%,特别是2003年以后一直保持着第一志愿录取率100%的平稳态势。
在校大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如何利用自由支配时间,反映出大学生的休闲意识状况。通过调查大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状况,发现大学生休闲意识存在不清晰不明确等问题,并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休闲意识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休闲意识;休闲活动;休闲质量
一、大学生休闲意识调查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休闲意识的调查于2015年12月-2016年4月在青岛农业大学展开,调查对象为本校在校大学生;调查人数为60人,其中男26人、女34;大一13人、大二16人、大三17人、大四14人;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社会调查方式。
二、大学生休闲意识的现状
(一)通过调查大学生主要参与的休闲活动来分析大学生的休闲意识状况
大学生通常会参与网购、网游、逛街、唱歌、看电影、听音乐、健身、闲聊、旅游、上网了解新闻、阅读等活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参与的休闲活动的认识存在四种情况。
1、认为休闲是一种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表现――大学生对休闲的一种普遍偏见。不少大学生认为休闲是有钱人才能做的,自己没有钱,不能休闲。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把时间排在休闲条件的首位,认为有时间才能休闲,因而这些学生往往以没有时间作为借口不去休闲。
2、休闲活动层次低、品味低――大学生休闲的一种普遍状态。缺乏对休闲活动的认识,对休闲时间管理缺乏有意义的规划。不知自己该做哪些有意义的休闲活动,大多数大学生不懂得“休闲时间与休闲活动是统一在一起的,时间管理和活动管理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1]
案例一:大三学生小王,平时的休闲活动大多与手机分不开,主要有看电影、听音乐、网上购物等,很少参与锻炼、旅游这类户外互动。“我平时都喜欢宅在宿舍。”“那你在宿舍一般都干什么呢?”“看电影、听音乐、网上购物。”“这些活动有意思吗?”“久了也挺无聊的,但是别的活动好像自己又不大能参与进去。”“怎么不和舍友一起参加些活动呢?”“除了2人准备考研,我也不打算考研,其他的舍友也和我差不多。”可见休闲活动层次低、品味低绝不是个例。
3、可供选择的休闲活动种类较少,参与感和满足感不强。大学生所期待的休闲活动应当体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气质,当是活力四射、充满正能量的。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分为学生会组织的官方活动、学生社团组织的半官方活动、学生自发组织的自由活动。学生会组织的官方活动大多具有制性,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学生社团组织的半官方活动大多存在经费不足、活动质量不高,活动范围小等问题,并且受学校的限制,极少有学生喜爱的社团活动;学生自发组织的自由活动,大多缺乏目的性、方向性。
案例二:今年9月,我校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万人宣讲,这浩大的声势背后是大一新生的“默默支持”。据了解,本次巡讲由校学生会组织,要求各学院派出相应人数的学生参加,各学院通过本学院学生会强制要求每班派出相应人数的学生去参加,最后由班长、团支书再要求学生参加;另外还有200个vip票通过学校的微信平台发放。活动当晚,参与人数的确达到了预想的目的,但是,这场鼓舞人心的讲座究竟打动了多少人心,我们不得而知。受调查的60人无一例外的参与过此种“被观众”,学生们对此种活动参与感和满足感不强,对于自身的提升收效甚微,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反感。
4、休闲行为规范缺失。少数大学生参加休闲活动时,不惜损害身体健康,不惜破坏校规校纪。如上网成瘾等。由于网络的隐蔽性、方便性和逃避现实性,网络上能满足一些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需求。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到网络上找存在感。这显然缺乏休闲意识的表现。
综上所述,大学生们的休闲意识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休闲意识不明确
大学期间,学习负担较高中减轻,闲暇时间增多,校园生活丰富多彩。闲暇时间增加是一个普遍现象,60名受调查者中49人表示目前他们几乎每天花在休闲娱乐活动中的时间大约在3小时及以上。大学生的休闲活动丰富多彩,有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有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但相当一部人的大学生对于休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颇和狭隘,仅仅把休闲定义为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等。这种情况的比例偏高,约占47%,这足以说明大学生对于休闲没有明确的理解,对自己的闲暇没有清晰的规划,对自身的休闲方式没有清醒的把握,甚至分不清休闲与闲玩的区别。
2、尽管大学生消费观较成熟,但大学生的休闲质量偏低
到了大学阶段,大多数人都有了较为成熟的消费观念,能够根据自身家庭条件来进行消费。但是休闲娱乐质量受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受调查者坦言,由于校园限制、经济制约、休闲娱乐设施、学习压力、个人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休闲质量偏低。
案例三:大二女生小李表示,到了大学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入大学以后,她便开始学习钢琴,但是开支大,课时费和练琴费占到了每月生活费的百分之六十,家庭条件并佳的小李,随着开支的增加,不得不减少课时,以致最终在大二上学期选择放弃了钢琴的学习。
3、休闲自觉性差
“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制度以来,每年我国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减少至190天,这个数据已与发达国家学生在校学习天数接近,美国为170天,英国为200天,法国为180~200天。” [2]通过访谈分析了解到,尽管大学生又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但是这些课余时间并没有被充分合理的运用,他们中有的只是处于打发时间而盲目的进行休闲活动。
案例四:大三女生小张表示,她坦陈自己迷恋上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半年以来,她的休闲活动几乎只有这款游戏,经常一整天在宿舍玩游戏,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让舍友带饭或者点外卖”是她半年多生活的常态。可见,有些大学生休闲自觉性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三、大学生休闲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方面
大学生休闲意识存在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一种多元、多变、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3],极易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主义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大学生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懂得时间管理,过于追求享受、自我放纵,休闲被曲解。或认为休闲是浪费时间,是享乐,而不是把休闲当作是一件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一件事情来对待。
(二)客观方面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劳动、工作仍然是人们挣钱谋生的唯一手段。挣钱生活是人们最直接、最普遍的生活目标。这些制约着大学生休闲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存在着一些浮躁现象,一些不良休闲场所和休闲管理存在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意识。
2、教育环境的影响
许多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式上有一定的问题。培养模式过于功利化,为了就业找工作而培养,不是为了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单纯围绕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对于学生内心需求漠不关心。而且大学里的活动大多受到监督,乏味无趣。大学生们普遍认为社团和学生会的活动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人力物力,不能为他们的休闲生活带来任何帮助。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是休闲意识的主要因素,家庭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观的形成。许多农村来的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基本没有休闲意识,不会主动参加一些休闲活动。或受同学的影响选择不良休闲行为,如迷上网络游戏等。
四、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意识
“大量的自由时间该如何用于实现自我的发展,对于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个难题。”[4]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意识呢?
(一)社会方面
社会上首先要从政策引导、口号宣传、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对社会大众普遍休闲意识的树立与培养,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气――全民爱休闲、全民会休闲的风气。社会相关部门还应该在与休闲运动等方面相关的部门、机构或者组织,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输入人才支持、智力支持等,充分将休闲意识深入人心。
(二)学校方面
开设休闲学系列课程,“引导大学生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通过科学的休闲促进自我理解、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平衡发展,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5]
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引导学生正确的休闲娱乐,而不是通过打牌、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来消遣娱乐。结合各学校文化特色,宣扬积极向上的娱乐方式,鼓励发展个性,与校园文化结合,创新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社交,多认识同学、朋友,拓展人脉关系;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健康地休闲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例如,登山,领略自然风光;跑步,强身健体;阅读,感受文字的美丽;志愿服务,让青春闪光。
开设兴趣课程,如瑜伽、舞蹈、形体、音乐、阅读等等,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大学生活。同时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校外活动的机会,提供更多的保护、帮助和支持。
开展学术专题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等来丰富休闲娱乐,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等,接受艺术熏陶,学习专业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水平,同时也可以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个人
自觉关注休闲,注重自身技能和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把握休闲的要义,也能从休闲活动中找到更大地乐趣,从而提高休闲意识。
明确生活目标。如果找不到生活目标,就会陷入休闲误区,也不会有正确的休闲意识,不会选择正确的休闲活动。例如,调查中有些学生意识到大学生活不能虚度,但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盲目跟风,“考证热”就是人生目标不明确、不懂得闲暇管理的表现。只有当我们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休闲规划,让考证不再枯燥,不再无用,真正起到学习的目的。
合理规划休闲活动,促进休闲意识的提高。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合理运用闲暇时间,有效地规划休闲活动,有助于我们提高休闲意识,提升休闲品质。
广泛的发展兴趣爱好,摒弃不良的休闲习惯。当今社会,为了应对紧张而复杂的生活,难免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大学生应当自觉培养兴趣和爱好,注重全面发展,例如音乐、舞蹈、绘画、旅游、摄影、旅游、手工等,更需要摒弃不良习惯,合理利用时间进行合理的休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休闲意识的树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并不是只靠社会的引导,社会与学校、与个人的努力与坚持是分不开的,所以对于大学生的休闲意识的培养更是社会学校个人各方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喜添,《大学生休闲时间的管理与开发》, 青年探索,2006年第4期
[2] T建军、万亚军,《闲暇及闲暇教育》,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
[3] 王萍,任晓蛟,《基于境界论德育哲学的大学生自我修养意识培养》,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7(6)
[4] 张玲玲,《大学生的休闲教育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5] 叶湘虹、雷 敏,《论大学生科学休闲观的教育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3月
关键词:城市管理;人才供求;北部湾经济区
一、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
专业人才供求背景在客观世界中,人类是复杂的存在,而人类聚集而成的社会系统更为复杂,故对城市的管理必须遵循系统的规律。城市管理就是以城市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为对象,采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及决策等一系列管理职能,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城市管理专业是应时代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城市管理人才。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开放发展的龙头,其由一个默默无闻地区变成当今的多区域合作中心,进而上升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区域,变成当前经济投资的热点。近些年北部湾经济区的动力十足,城市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无限。而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城市的建设、城市的规划、城市的管理,城市管理的重任变得尤为突出,针对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其能否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发展需要等问题,有必要对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专业人才供求状况进行研究分析。
二、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人才供求现状
目前,在本科阶段开设有城市管理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汕头大学、钦州学院、贵州大学以及云南大学等38所院校。而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设有城市管理本科专业的仅仅钦州学院一所,其余的还有广西大学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分院开设有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此外,南宁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广西农业职业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城市规划、城市园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专科专业。北部湾经济区内没有城市管理专业硕士点,单纯从当前培养的本专科层次人才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的需要。从上述高校专业设置的情况来看,城市管理专业一般有研究型专业人才和应用型专业人才两种培养模式。一般而言,研究型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都是“985”和“211”的高校在培养,如北京大学其城市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考研升学或者到科研机构工作。而大部分的地方高校一般都是培养应用型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比如钦州学院城市管理专业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其出发点主要是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通过专业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现代城市运行规律,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城市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毕业后能在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或者NGO组织中从事城市管理相关工作,如从事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居民社区管理等工作。目前为止钦州学院城市管理专业还没有毕业生,但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分析,笔者发现大约1/2的城市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考研,而只有1/4的学生有明确的意向要从事城市管理或社区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北部湾经济区其他开设有城市管理相似专业的高校,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生毕业就业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很少。这也就意味着尽管北部湾经济区每年都将近400名左右城市管理或相似专业的毕业生,然而真正留在北部湾经济区工作且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毕业生非常少,根本满足不了目前及未来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指出广西要持续大力推进实施三大行动、六项试点、九大工程,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质的突破。这意味着从政府的角度上,政府也意识到良好的城市管理秩序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运行环境,为百姓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管理以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城市管理。然而从当前与城市管理相关的部门人员结构看,大部分从业人员只是某项专业技能,缺乏系统掌握城市管理理论的人才,缺乏城市管理的统筹协调人才。而前面提到的三大行动主要有城市规划提升行动、城市承载力提升行动和城市管理提升行动。六项试点主要是“多规合一”试点、海绵城市试点、街区制试点、宜居小区试点、智慧城市试点和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九大工程包括风貌特色工程、棚改安居工程、地下管廊工程、城市双修工程、蓝天碧水工程、交通畅通工程、城市安全工程、风景园林工程和社区公共服务工程。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依靠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城市管理从业者相关的协调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表明,随着政府城市管理意识的强化,对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高校城市管理及相关专业是高层次高素质城市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能满足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当前的城市管理人才队伍需要的是既了解政府相关法规、政策又掌握专业领域管理工作标准的管理人员队伍,从事管理工作时既能做到分工明确、负责到人又能听从智慧、联合行动,对城市实施统筹管理,让城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这对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明确客观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及城市对该专业的需求,调研小组着手在北部湾经济区几个城市的市政管理局、社区等进行了调查与探析。站在市政管理局的角度,城市发展城市建设是关键。市政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具体做好城市中各项市政设施设备的管理、城市中各处园林的绿化、城市每个角落的环境卫生以及城市发展的综合治理等,并且随着中央政府提出的“美丽中国”“美丽乡村”规划,乡镇建设、乡镇管理也会纳入市政管理的工作范畴。因此,市政管理局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急剧增加,在与市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中,了解到这些市政管理部门急需既系统掌握城市管理知识,又能灵活运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通才。特别是城市管理中技能型人才,包括熟悉城市管理现代化技术、懂得城市规划知识,能从事城市经济分析、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备投资分析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其他专业领域没法替代的。站在社区管理的角度,社区需要的是会管理、知经济、懂法律、明社会学,并有一定工程技术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社区管理工作中有较全的社区管理知识、扎实的管理才能、较强的组织能力,可以从事社区服务或物业管理工作,并且这些人才在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动社区的全方位发展,协调社区大小管理事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社区管理工作本身的繁琐性,导致目前到社区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流动性很大,无法很好地发挥其专业特长,为社区为百姓服务。
四、结语
从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供给情况上看,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不多,很多高校还未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城市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只能考公务员,否则就业没出路,专业也无法发展起来。所以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处在探索阶段。而从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上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综合性城市管理的要求对城市管理从业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比如说分析城市管理中宏观问题和宏观政策、分析解决城市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沟通协调能力和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针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分析,笔者所在学校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需求、钦州本地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一定的管理技能、社交技巧、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且具有城市管理某方面专业技能,以满足城市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城市综合管理[EB/OL].(2014-12-10)[2017-08-27].
[2]韩沛,彭媛媛.广西:城市建成区将构建15分钟生活圈[N].南宁晚报,2016-08-30.
[3]钱玉英.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
熊盛武(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机学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教育改革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从实际出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开展。目前有几个大家很关注的问题,第一个是国家从前年开始推行的工程硕士教育改革,提出了将学术性与工程型的硕士加以区分。2009年以前的学术型硕士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大部分的单位都反映学术型硕士专业技能太差,工程研究能力弱,而学术研究型项目其实也只能由博士来做,所谓的学术型硕士根本没有什么研究能力,因此有了工程硕士改革。它弥补了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各个学校的现有资源和特色方向,为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搭起了桥梁。
除了工程教育改革,目前大家关注的热点还有质量工程及卓越工程师计划。质量工程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与“985”、“211”不同的是,质量工程面对的是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提倡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全国高等质量的提高。而卓越工程师计划,也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种种重大教育改革举措,无不体现了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目标。学生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灵活用于实际,满足社会需要、企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已经成为我们的共同目标。
张思发(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
全国像我们一样保有行业特色的院校有很多,我们学校主要是培养地质方面的专门人才。在这些特色学校中,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具有行业特征,使得计算机学院在学校主流学科中有些边缘化,没有其他主要传统学科、特色学科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有学校会用别的学科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计算机学院。我的观点是,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亦或是教师或者学院,评价标准都应该多元化、多样化。比如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管是计算机学院还是其他文科专业都要上这门课,而考试的试卷是全校统一的,评分标准是一样的,文科专业学生的成绩就明显相对较差,不及格的人也多。
再如,学校对老师有教学和科研的评价标准,但我们的一部分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做不到花时间、花精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教好课上。原因是学校的评价体系并不是“上课上得好”,课上得好的概念很模糊,即使是学生评教的标准也有待商榷,这和一年写了多少篇文章,拿了多少个项目的“硬指标”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评价体系使得整体上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承担了同样的学习任务。因此,是否不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特色的学科,也不应该用简单的原则来区分教学科研孰重孰轻呢?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中,如果能够将计算机实践教学与行业背景联系起来,将是很好的实际应用。二者更能相辅相成,各显其长。各行各业都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各种行业特色,他们是各个行业的应用技术人才。刚才有老师提到工程硕士改革,实际上工程硕士的培养便是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为企业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本身就是为了缩短高校与社会需求的距离,调动校企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在努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这两方面分开来说,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做到创新,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就很好,应该给予学生更好的评价。评价体系可以多样化,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边学边做。我们学校现在实行学务指导、班主任、辅导员三结合的方式,学务指导就是每个专业的教师定点辅导学生专业知识,班主任、辅导员解决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同时,让研究生带着本科生,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ACM”等各种竞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学生获奖后常常有很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而且对他们的就业非常有帮助。
余文君(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
我们学校的行业特色也非常鲜明,但是我们的学生就业能够在农业中做应用的很少,基本上也是进入其他各种行业做计算机方面的支持服务工作。另外我们的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的,学生有一句流行的话叫“被专业”,这对我们的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生可能对这个专业不了解,很多人来自农村,计算机基础不好,而且兴趣爱好也不在这个方面,因此专业教学的培养体系从学生入校开始就有个系统的导向过程。
首先在学校进校之初要做好专业教育,给学生讲解清楚这个专业要学什么,上好计算机导论课很关键,这可以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兴趣。我们去年做了一个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分为了四个层次:文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特色课程。实际前几个层次没有很大的变动余地,而难点和重点就在于特色课程。特色课程究竟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如果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实际上对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帮助?现在本科4年,但因为实训、考研、就业,可能实际学习的时间只有3年,因此现有的政策就是给学生减负,但覆盖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中宽口径教育,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就业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给他们更多的实践发展机会。这里面就存在一些矛盾,因此我们尝试从理论课的体系到实验课的体系有一个梯度的发展。比如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实践的重要过程,但一些学生在这个阶段为找工作、实习忙碌,慌乱对付,草草了事。因此我们将实验课划分梯度,分为验证性试验、综合性试验、设计性试验、创新性试验,并作不同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将毕业论文知识点的要求和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做了适当的前移。
计算机是应用科学,学生有极少部分是在做它本身的科学研究,大部分人在做工程应用。学生其实很希望可以了解实际的工程经验、规范化的流程等。现在我们很多年轻教师是硕士博士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一直在做学问,缺乏工程应用经验。这一点在企业正好相反,企业中的工程师一直都是做项目,但企业发展需要创新、需要研究新的东西,所以如果校企关系很好,取长补短,双方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应该 对本科生教育有很大帮助。
肖湘平(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已趋于应用型与复合型,很多企业既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又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计算机能力结构。因此,只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就要体现及时性、先进性、动态性。这对我们老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尤其是目前我们计算机系的38个老师承担了全校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本身的所有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面临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要求差异性,即不同学校根据不同专业,其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应有所不同,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这就必然引发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校、教师的创新。
首先应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科研是教师的发展资源,而两者最终都要统一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我们学校具有强烈的行业色彩,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此,我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就是“结对子”。即对新进的教师不管是博士还是博士后,都配备了相应的导师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导、教。青年教师要跟着导师听课,导师也要去听青年教师的课,指导他上课,持续时间至少一年以上。学校有专门的教学督导小组,随机听课并给出书面反馈。第二,“压担子”。我们系的老师承载了全校这么大的教学任务,承担了总学时将近四分之一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一个过渡期,刚进学校就要走上讲台,角色转换的时间非常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仅要完成角色转换,还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这么重的“担子”下,我们管理部门就要给老师“搭台子”,最主要的就是从管理的角度帮助教师,比如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系列活动,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老师顺利过好教学关。第四就是“夯底子”。即创造给老师参加学习进修、学历补偿和校企培训的机会。有一个很好的比方,教学相当于上坡推车,科研相当于下坡引车。我们在推的过程中不仅要包括方向性,还要把握好推的力度。
杜瑞颖(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一线教师应跟上IT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时调整学科定位,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随着学科的发展,要讲授的内容越来越多,为此,在总学时固定的情况下需要抓住重点要点,同时不忘增加新的知识点,扩大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使教学内容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老师不能只是埋头探讨多年的一些教学内容,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合社会需要,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甚至觉得学生工作后还要再培训一段时间。因此教学计划应以动态的方式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新技术。
比如,要关注国外的优秀的计算机教育经验。因为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方面都跟着国外在学习,如双语教学,国外的教材要比我们先进很多,很多学校都尽量在采用原版教材。另外,他们的实践环节对项目的要求很多、很严格。可能一堂课中包含的项目,远比学习的那几页笔记多得多。我们应多学习这样的教学细节,实现我们的同学出去读研、读博可以无缝对接。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有的同学到国外后还需学习程序设计,因为国外每讲一个算法,所要求的编程是非常深入的,要做很多项目,不像我们只上上机,会了语法就行,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教授还停留在关注语法的讲解上。
关键词:课堂冷漠;大学生;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逃课现象包括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前者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既定的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隐性逃课”指学生虽没有旷课现象,但人在教室内,并不认真听老师讲授知识,而是无视课堂的存在,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如小声讲话、打瞌睡、看无关书籍、开小差等与当时课堂教学毫无关系的活动,这也就是本研究重点关注的“课堂冷漠现象”。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及特点
有研究显示,相对显性逃课,隐性逃课范围之大,涉及更多的学生。本科与专科生都存在高比例的隐性逃课现象,隐性逃课率甚至达到了84.4%。对于逃课现象,大部分大学生持一种理解和容忍的态度,认为逃课是可以接受的,仅有14.2%的学生表示“反对”,2.1%的学生表示“极力反对”。
三、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危害性
1.对教师的危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心理需求是自己的教学能受到学生的关注。如果教师来到课堂,看见空荡荡的教室坐着神情迷茫的学生,或学生在课堂心不在焉的行为,必然会对教师心理造成冲击,制约教师的课堂发挥。
2.对学生自身的危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传授书本知识,更多地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另外,有的课程内容深奥,连续性强,经常性的“课堂冷漠”致使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更严重的是,“课堂冷漠现象”还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离,他们平时疏于课程知识的积累,到考试时,只好采取作弊等行为以蒙混过关。
3.对学校的危害。教学工作是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心,不论是显性逃课,还是“课堂冷漠”都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高校形象,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极强的破坏作用。
4.对家庭的危害。一个家庭要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辜负了家庭的期望。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如果大学生选择在课堂上聊天、看杂志、睡觉,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家庭的建设具有不良影响。
5.对社会的危害。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影响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将导致高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比例下降,培养一批眼高手低的“人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进而阻碍社会发展。
四、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成因
1.学校管理的漏洞。每个学校的学生守则都详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是,这些制度在现实中很难落实。如高校很多课程是大课,一屋子的学生坐在教室里,至于学生具体在做什么,老师更是无暇管理。
2.教师教学的不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也不改变教学方法,还在传授着早被淘汰的知识。有的教师缺乏亲和力,上课用的讲义常年不变,课堂气氛毫无生气,面对“课堂冷漠”的现象,有的老师往往采取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的态度。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上了大学,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而新的目标没有树立起来,还有一些学生觉得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课程难度太大,甚至仅仅是因为对某个老师有偏见,就采用“课堂冷漠”的方式来进行反抗。②学生在学校的社团活动过多影响正常上课。有的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社团、学生会、勤工俭学等活动来锻炼自己。然而,这些活动难免与正常的教学秩序冲突,导致有的学生由于无法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只好选择性地在课堂里“拆东墙补西墙”地赶作业。③班级群体作用的弱化与从众心理的驱使。班级是学生群体最基本的单元,大学也以班级为单位,但同学们往往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的课程,上课时间也不一致,往往是跨系、跨专业、甚至跨学院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很难找到“班级”感。于是,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也不认识我”,有的新生看见老生经常逃课或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也没受到惩罚,逐渐就认同他人的做法,将“隐性逃课”行为合理化。
4.社会因素。①急功近利社会思潮的冲击与大学精神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了“脑体倒挂”、“全民经商”等现象。大学校园更大了、学生更多了、教室更宽敞明亮了、设施更现代化了,然而大学的人文气息却少了、课堂育人功能更淡化了。②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的功利性。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变成了“就业难”的弱势群体,他们变得急功近利,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寻求出路。有的用人单位迫切希望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硬性要求毕业生持有从业资格证,导致部分学生从进入大学就积极报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学习英语、计算机等情况严重化。
五、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对策建议
1.学校方面:学校要弘扬大学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设置,实施个性化教育,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尽快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真正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放性的人才。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淘汰那些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合时展的课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也要尽量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适当留出时间,让学生能自行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在教学环境上,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有效地杜绝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严格各项制度,坚决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功利性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社会实践、就业等活动中的问题,杜绝学生逃课“跟风式”的盲目考研、考证、考公务员等现象。
2.教师方面: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人格魅力。作为高校教师,要积极树立自己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技巧,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时间、精力,丰富教学手段,增强驾驭教学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大学生真正认可自己。
3.学生自身方面:严格要求,不断完善自己。不少大学生将“课堂冷漠现象”的原因归因于客观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课堂冷漠现象”的危害性,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向、目标,正确对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个体在学习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增强自制力和意志力,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最终实现自我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前苏联]M.N.季亚钦科.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24.
[2]陈刚.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力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8):84-88.
[3]毛宗良.人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
[4]刘琦.大学生归因方式与逃课的相关性研究[J].北方经贸,2011,(5):127-128.
一、进步和超越
这是进步与超越的时代。学校办学六年,由区一级学校到市一级学校,再到省一级学校,跨越三大步。与其说是“展华现象”,倒不如说是“展华精神”,即持续进步,自我超越的精神。
学校实行“分部管理”,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设立教研室,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学校变0课题为拥有国家级课题,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过去,学校下达了的硬指标,在强力逼迫下,老师们还是拿不出论文来发表,现在,老师们不仅有,而且要挑选知名的刊物来发表,这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我个人成功,已突破60篇,更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学校一个个具体的超越,包含不同的内涵与价值,天长日久,聚沙成塔,展华实验学校的发展史由此汇成。
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展华不断发展,正得益于管理的超越、成绩的超越,乃至理念的超越。展华的“超越”,正是源自一种持续进步,自我超越的精神。展华的“超越”,决不仅仅是一个领域的进步,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展华一切发展的微观与宏观。展华的“超越”,从微观上要看个人的进步,取决于人人都保持一种动态的超越,而不能永远地踯躅不前;展华的“超越”,从宏观上要看学校软实力,取决于制度建设、思想观念等是否实现一种超越。无论个人,还是学校,它们皆因超越而实现进步。
二、角色与塑造
作为教育科研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增强学校竞争力等方面都应该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教研室的职责和工作特点,我是这样认识教研室主任这个角色的:智慧型校长的高级参谋,创新型教师的合作伙伴,自主型学生的良师益友,研究型同伴的依靠力量,和谐型校园的文明使者。因此,有这样的角色期待,就必须塑造这样的角色。这就要求自己必须具备四种素质:一是有专家的理论水平;二是有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三是能发现、总结和推广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四是要具有奉献精神,甘于做“基石”,乐于为别人铺路、搭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思发展是首要职责,当参谋是立身之本。
我作为校长的参谋,懂得放大角色,把“关起门来当领导”作为对自己的特殊要求,锤炼“身在兵位,敢为帅谋”的胆识,使“命题作文”管用:如德育基地的文案工作,宝安区创建“推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的资料,《宝安区等级学校复查自评报告》、《关于省一级学校挂牌仪式上教育局长的发言稿》、以及学校的管理文件《全体教师与行政人员培训计划书》等等。
2、刻苦训练“学习功,研究功,下水功和引领功”。
我主持的课题,除了《中考研究》课题之外,还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育部级课题《教师研究与专业发展研究》以及《学生学科分级达标体系研究》、《初中生习作教学研究》、《学案导学实效性研究》等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已在国家级媒体和CN期刊上发表了,其中包括:《星级学生评价体系》、《多功能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运作》、《学科星级达标标准》、《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使用》等技术体系资料。
3、以师生的和谐发展为立足点,以学校的长久发展为目的
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并依托师生的和谐发展,不断地提高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能力。为此,我不断地引领教师反思过去、超越过去、展望未来,使他们在教学理念、学生管理、专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地跟上时代步伐,持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在我的指导下,激发了一部分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热情,今年的论文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李飞、李沛、楚、周凯歌、万丽娟、李英、张晓慧、谷晓英、农业雄、李红等老师的论文已经发表在国家标准期刊上。
三、品牌和价值
品牌可以效仿,但不可以复制,品牌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到目前为止,学校的优势主要是由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完善的硬件设施品牌,以及丛飞的大爱品牌,李传梅的孝道品牌,张总、李总的爱心和善于沟通政府的品牌,徐校的博士品牌等个人品牌决定的,正是他们的品牌效应,使我校声名远扬,经济效益持续攀升。品牌创造的业绩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条件,生源之争实际上是学校的品牌之争,品牌的含金量越高,则学校的竞争力越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校的成功从打造我们个人的品牌开始。
张校上任以来,我们俩形成了许多共识。我要在“星级学生达标体系研究”课题的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将课题研究延伸到“星级处室达标体系研究”、“星级年级组达标体系研究”、“星级科组达标体系研究”、“星级教师达标体系研究”等课题,逐步形成学校的管理品牌和科研品牌,构建起科学、有效、实用的民办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张校认为,采用“星级”评价技术,可以破解管理难题,给学校各级领导彻底地松绑,有效地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办学效益。这是对我的极大鼓励。
此外,备考有方,企盼“点石成金”。我主持的“中考研究”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撰写的文章《规划备考效率比拼》,对整个备考程序和策略进行了详细解说。这套技术的可操性较强,条理清晰,难度不大,完全可以用来指导师生的实践。理论上分析,这套技术一旦用于教学实践,将彻底改变过去的苦教苦学、向时间要质量的状况,逐步走上“向科研要质量”的路子。策略护航,相信我们也能打“漂亮仗”,一定能打造出自己的“中考品牌”。
四、感恩和奉献
教研室持续进步,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取得了几乎令人嫉妒的成绩,得益于展华这个平台,得益于领导的栽培,得益于同事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要表达以下几点意思:
q感恩领导,因为他们成就我的品牌
与其说,设立教研室是学校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道路的必然产物,倒不如说,领导的赏识和栽培把我修炼成了“才子”。如果还在原来的岗位上,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进步和超越,迟早会被自然淘汰掉的。为此,让我对理解、支持和培养我的学校领导表示万分的感谢!
q感恩同事,因为他们给我力量
与其说,同事们需要科研的引领,倒不如说,同事们是“众星拱月”,让我走在了前面。如果没有同事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教科研工作就是“闭门造车”,所以,我要对他们表示感谢!
q为品牌而工作,让工作成为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
为品牌和事业而工作,才不会成为工作的奴隶。让工作成为一种兴趣,成为一种生命内在的需要,成为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所以,对于工作,我不仅要把它当成一种职业来做,更要把它当成一种品牌和事业来经营。
五、思考和努力:
1、转移工作重点,改基础性工作为由个人成果彰显部门工作成绩。
一个部门要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途径有很多种,其中必然有最能出成绩的方法。对于学校教科研部门而言,如果学校的科研团队足够豪华和气派,部门领导就主要起“裁判或协调”的作用,其任务完全由团队合作来完成,其成果也完全由团队中成员的成绩来体现。显然,我们学校还没达到这样风光的的境况,部门的任务就得由领导亲自来完成,其成果也得由领导的成绩来体现了。所以,本学期我们转移了工作重点,改基础性工作为由个人成果彰显部门工作成绩的做法。事实上,这样做才行得通,否则,不仅做不出成绩,还会产生磨擦,甚至产生怨恨。
2、事实表明,在教育宣传过程中,简单地宣传成绩已经很难达到目标,必须直面教育热点、难点、敏感和盲点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应该体现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气。
3、作为一线教师搞的课题研究,大多是由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自己感触最深的、有所体会的观点,想通过科研来提升;另一类是自己最感困惑的、疑虑最大的问题,想通过科研来探明。从科研类别上看,大都属于行动研究。我们可将老师这种选择课题的方法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经验提升法。所以,有了感触才来研究,研究之后加深感触,经验总结贯穿研究过程始终,才能保证研究的有效开展。
4、教研室要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深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规律,总结提炼实践中鲜活生动的经验和案例;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教材、课程的转化,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师行为的转化,促进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的转化,促进研究成果向教育技术和教育产品的转化,以扩大科研对教育决策和实践的影响力和依赖程度。
5、教研室肩负的教科研工作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工作,与教育教学是“一张皮”;科研工作是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制约甚至阻碍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实际问题为宗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的研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研究,都不能算是我们的研究。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是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立足于常规教学探索,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立足于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立足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教育科研质量是学校办学效益高低的主要标志,是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主要标志。教育科研是使学校充满活力,增强办学效益的催化剂,也是实施素质的重要保证。